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

2024-09-15

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共10篇)

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 篇1

你听过十二生肖的传说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你知道自己属什么吗?让我来给你们讲讲有关十二生肖的传统文化吧!

我国汉族的十二生肖按顺序排列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它们各自代表不同的动物形象,样子也非常生动可爱。传说十二生肖是由天庭选出来的。玉皇大帝过生日,下令所有的动物在正月初九来祝寿,并按前来祝贺的报到顺序选定十二种动物。猫叫老鼠帮它报名,老鼠忘记了,结果猫没选上,从此猫和老鼠结下了冤家。大象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老鼠爬到牛背上,猪跟着起哄,于是老鼠排到了第一,猪被罚到最后。其它动物位置的排定也是经过一一较量,才确定现在的位置。后来,龙还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十二生肖的由来,真的好有趣。

十二生肖还跟十二时辰有密切关系,古人把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段代表一种动物。在生活和学习中也与十二生肖分不开。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歇后语有:羊进虎口——有进无出等。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成语,我们在学习中也经常碰到,如:守株待兔、猴年马月等。我国在每年的年初都会发行十二生肖纪念邮票。原来十二生肖与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

每过十二年,十二个生肖就轮一周。我是出生的,我的属相是猴。我算了一下,要到才到我的本命年。

十二生肖还真的很有学问,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年轻一代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它!

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 篇2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智特点, 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撷取精髓, 有的放矢地进行成才教育, 主要应当重点体现以下传统文化资源:

1.1 立志道远

古人把“立志”放在成才的首位, 对学生进行文化道德教育首先要引导他们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把志向比做人的灵魂, 认为人不能没有志向没有灵魂。墨子认为:“志不强者, 智不达;言不信者, 行不果。”他要求弟子要立“强志”, 以便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宋明理学家朱熹认为志向是人们的奋斗目标, 没有了志向, 人就失去努力的方向。他说:“书不记, 熟读能记;义不精, 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 直是无着力处。”这都说明理想和志向是人生的航标, 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所以大学生成才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立志教育, 引导学生懂得个人理想志向同社会理想和社会需要的关系, 肩负起社会重任, 同时要克服“读书为父母”、“为自己”等思想。志向远大, 才能在对待个人和民族、国家利益上, 达到“与利国家, 而不为身谋”的高尚精神境界。才能在义利取向上, “见义忘利, 见危授命”、“临财毋苟得, 临难毋苟免”。这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1.2 律己修身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概括起来就是: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 实现修身、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一切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看重个人的修养, 认为“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综合体现, 它不仅是做人的基础, 而且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律己修身”的思想, 其中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孔子注意到道德教化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提出了“身心兼修”、“心正而后身修”的思想。而只有通过律己修身, 才能形成崇高的人格。

我国古代的圣贤之士都十分强调做人的操守, 注重人格的历练和培养。先秦儒家尤其重视一个人的品德修为和人格操守的磨炼。孔子说“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先必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生, 我所欲也, 义, 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孔子和孟子的这些言论, 突出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士注重人格修养的高尚情怀。这种人格操守正是我们民族自强自立、不屈不挠精神的集中体现。而先秦道家所提倡的抱朴守拙、淡泊超远、追求人生自由的思想, 则是对儒家人格思想的有效补充, 同样成为中华民族心理性格的基本特质。

“律己修身”的思想能最大限度地让人把社会道德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内心信念, 并将这种内心信念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 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使人性向善, 使道德理性作为人的心灵支柱, 从而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使人保持做人的气节和人格尊严。大学生如果缺乏对道德理性的追求, 就容易失去精神支柱和生活的动力, 从而走向平庸和沉沦。因此, 要加强大学生“修身律己”方面的教育, 使成才教育更加有的放矢, 更贴近学生的心灵, 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在学生心灵中建立坚不可摧的道德防线。

1.3 无信不立

传统文化中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民无信不立”,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恭而不侮, 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不功, 惠则足以使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格, 是必备的基本素质, 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道德起点。在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客观存在。因此, 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将之融入到每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之中, 把诚信立人教育确立为成人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 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利用一切教育阵地和教育场景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诚信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还可大力开展诚信体系建设, 积极推行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个人诚信档案, 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应从学生入学开始, 为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使其了解到诚信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以此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和舆论环境, 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 让大学生在教化与熏陶中诚信立人。有约束必有激励, 可于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和主题丰富的大学生诚信评比活动, 对优秀者给予表彰, 树立诚信典范, 并大范围进行推广宣传。

2 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使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的双重性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消极因素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往往浑然一体、相互交织, 而且往往从一个方面看是精华, 从另一方面看又是糟粕, 这种复杂情况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慎地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要尽可能地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有意识的渗透, 以突出其目的性和倾向性, 增强其积极影响的效应。中国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 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其消极影响, 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 对这些消极文化现象作为反面教材, 有催人警省、策人深思之效。我们应在引领学生了解、认识这些消极文化现象的同时, 促其克服消极效应、影响。

新的时代, 我们需要建设新的文化和新的人文精神体系, 以使人们更趋于高尚, 生活有更高的境界, 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中国新文化的建设, 正如人们常说, 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继承是必要的, 这主要是传统文化中如前所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 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 是应继承的。当然我们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 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 任何夸大其词, 都是错误的。在如何继承上面, 也即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文明、新文化、新人文精神体系的对接上,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其实早有精辟之论, 首先, “我们要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先有继承, 然后才能有批判、吸收及吸收后的创新。

总而言之, 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要紧密结合当前党的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 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的补充, 也是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培养品德高尚的合格人才、提升整体文化品位所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实践证明, 高校思想素质教育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不仅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品德修为, 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真正使学生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李东霞.当代大学生道德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色紧张[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5) .

[2]杨曦.高校“两课”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探析[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8 (10) .

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学生行为 篇3

一、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学会灵活地运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他们茁壮健康地成长

1.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对人以爱、推己及人的人际关系。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养成关爱他人、忠信不欺、修身、克己、重感情、讲德义的传统美德。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同龄人一同感受阳光下的溫暖,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2.培育文雅的礼仪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泰。”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著称。平等待人,尊重别人,言行文雅,表里一致。文雅的举止、礼貌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应具备的素养,人心向善,绝大多数学生是很乐于接受这些东西的。当习惯养成后,学生不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

3.孕育孝悌之心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自古以来人们所推崇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通过传统文化中“首孝悌”的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用真心去感恩父母、亲人,去孝敬父母,懂得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懂得感恩回报的人。

4.增强社会责任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用传统文化所彰显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深远的意义。

5.塑造诚信观念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既属于个人修养,又是社会道德规范,通过让学生接受“诚”的教育,教育学生在以后学习、生活、工作中,面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要真诚待人,真诚待事,用心处世,坦诚面对他人,定能做到“为人谋而为忠,与友交而信”。

6.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青少年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愈挫愈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教育相契合,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认为应该遵循主动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吸取精髓,大胆运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心灵成长的良好环境,用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使其朝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

1.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创设浓郁的书香校园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启发学生,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之中,使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有机地结合,以达到育人的效果。可以建设文化广场、文化墙、寓意深刻的景观物,还可以在教室内、学校走廊上方悬挂相关的道德名言,利用校内可开发的资源,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适当开设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校本教育课程,诸如《弟子规》《论语》《了凡四训》《孝经》等的学习,以拓宽传统文化教育的广度。同时还要就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制订详细的准则,以此督促规范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2.诵读千古美文,培育少年君子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体现,因此开展青少年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活动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是学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更好地发挥着养德、冶情、益智的作用。在丰富多彩的诵读、表演、展示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感受到古诗文的韵律美,而且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美与高尚在学生心中得到了统一,习惯与品德在学生身上形成。学生牢记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以中华民族精神为动力而发奋读书。这雄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积淀,是学生受益终生的财富。

3.知行合一,理会、践行

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着做人、学会做人,知行合一,亲身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论语》的仁义礼智信,《庄子》的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墨子》的兼爱非攻。

为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可以开展评选“孝亲的好孩子”“文明学生”“践行《弟子规》标兵”“文明礼仪示范班”等活动;为陶冶学生情操,可以组建民乐、管乐、书法、武术、楹联社、诗社等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修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为了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可以把《弟子规》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让学生在熟背经典的基础上,每个班形成自己的践行特色。老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确立班级中国传统文化践行点,并写在黑板的右上方,由教师指导学生把每天的践行点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对时代精神昭若晨露,启示悠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善于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出青春梦想和成功人生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李启洪,许韶歆,张建设,等.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新论:以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行为习惯[J].当代教育论坛,2015(4).

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作文300字 篇4

在过年的前一个星期,家家都要扫房子,因为有句俗话叫“二十四,扫房子。”然后妈妈就开始蒸馒头、炸丸子;接着爸爸去大街买肉,妈妈把肉煮好了,剩下的准备做饺子馅,饺子馅做好了。到了大年三十,家家都贴春联,挂灯笼,晚上还要吃饺子,看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早上四点多,妈妈拿来面,准备包饺子,妈妈往饺子里放了一元钱,说:“谁能吃出钱饺子,谁就有福气。”我穿上新衣服,吃过饺子,和爸爸去走家串户拜年,还可以挣到许多压岁钱呢。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作文 篇5

大家一说起过春节都特别的兴奋,能够穿新衣,戴新帽,但是过春节与吃饺子是密不可分的。饺子的起源非常久远。在我们的北方,除夕之夜,屋里热气腾腾,一家人在一起,切菜的切菜,剁馅的剁馅,和面的和面,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大家都在准备初一早上吃饺子。

在古代的习俗中,饺子一般都在除夕晚上包好,到12点下锅。照古代来说,晚上11点到晚上1点为“子时”,半夜12点正交子时,正好是旧的一年离去,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交子”的交加上食字旁,正好变成了饺字,所以称为饺子。

春节吃饺子,表示辞旧迎新。在山东,在饺子里面包上铜钱之类的东西,谁吃到硬币,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不愁花钱。谁吃到蜜糖,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甜蜜、美好。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篇6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为了复兴传统文化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在学校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特做此次调查,以了解目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目的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

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调查方法

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调查表共有10道选择题,每题有3-4个供选答案。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六年级部分学生。

(五)调查步骤

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有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利用学生自习时间进行,共计发放70份,收回70份。

在调查中,1、有关中秋节是什么节?76%的学生选择了C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21%的学生选择了B思念亲人的节日,3%的学生选择了庆祝丰收的节日。

2、在关于“关于那些是属于中国传统节日中?”,99%的学生同时选择了清明节和端午节。

3、在关于“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90%选择C五月初五,10%选择了A八月十五。

4、在关于“清明节代表性风俗是什么?”84%学生选择B扫墓,16%选择其他。

5、在关于“中国的“文房四宝”是哪四样?选择砚台、毛笔、宣纸、墨的78%,22%选择了其他。

6、在关于“你知道哪些中国的传说和神话?(请写出三个。)78%的学生写出了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等,16%写出了两个,6%写出了一个。

7、在关于“你会补充下列对联吗?”70%学生能够按照楹联的格式正确补充,30%学生填错或不会填。

8、在关于“你喜欢听中国古典器乐吗?比如说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60%学生选择B比较喜欢,听过一些;14%学生选择C一般,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虑听一下;18%学生选择A很喜欢,听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出曲名;8%学生选择D不太喜欢也不太了解,相对更喜欢流行音乐。

9、在关于“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吗,比如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60%学生选择B可以区分,但看不出某个名家字体;24%学生选择C勉强可以;13%学生选择A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3%学生选择D不能区分。

10、在关于“你对学校开设国学启蒙社团有何看法?”95%学生同时选择了ACD三个答案,即A能让我们更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C能让我们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D学习传统文化很有趣也很有用,我愿意学习和继承;5%学生选择B增加我们的学习负担,效果也不大。

(七)调查结果对策分析

今天的孩子对古典乐器很陌生,古时经典名曲基本上没有听过,即使听过没有深刻体会,或者说欣赏不好这样的音乐。在调查中,当问到“你喜欢听中国古典器乐吗,比如说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时,有180人选择了“不太喜欢也不太了解,相对更喜欢流行音乐”,占所有调查人数的36%,有158人选择了“一般,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虑听一下”,占所有调查人数的31.6%,仅有36人选择了“很喜欢,听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别出曲名”,占所有调查人数的7.2%。如何让现代的小学生喜欢传统名曲无疑是摆在复兴传统文化教育目前的一个难解问题。

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然后今天的小学生很多无法辨认行书、草书、隶属和篆书。在调查中,学生们当问到“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吗?”有208人选择了“勉强可以”,占所有调查人数的41.6%,这个选项是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多的,有189人选择了“不能区分”,占所有调查人数的37.8%,选择能区分的只占20.6%,书法艺术在孩子的心理是陌生而无用的东西,印象现在学生们用的最多的是水笔,写的楷书,关于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古代字体,大概有79%的人无法识别,这一状况令人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后继人才感到担忧。

四、对策与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应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舆论空间,营造浓厚的学习传统文化社会氛围。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首先,相关文化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工厂、军营、车站、机场、码头等各种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广大群众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其次,大众传媒要通过设专栏、办专刊、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环境;再次,文艺界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创作演出活动,让传统文化走上艺术舞台,进入影视节目和文学作品;最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完善法规、制度措施,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良好习惯。

(二)增加传统文化课程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流传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官方记载的经史子集还有口头传说、传统艺术、民俗活动、节庆礼仪、民间工艺等;还有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比如岭南文化、秦晋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地域文化类型。”[②]这些文化遗产如经史子集一样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在。如果让小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必须在小学生日常接触的学科课程中体现出来。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选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五字鉴》、《千家诗》、《唐诗三百首》;音韵学教材是《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为学生对对联、做诗、填词、写赋与作文打好基础;训话学教材《说文解字》与《尔雅》等古代蒙学和小学课程作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材。

(三)塑造优雅校园文化

古人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讲的就是环境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的确,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成为师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养育人文精神的大课堂。而环境文化是由碎片构成的,“碎片”是环境文化的元件。学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校园文化环境”的名片、展台和符号。在学校的墙面上可以悬挂一些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可以用中国的毛笔书法艺术表现出来;在走廊里面可以用镜框装裱几幅精美的中国画,以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熏陶。在教室里面的墙壁上面可以张贴些传统文化的句子,让有限的教室空间生发出无限的教育资源,这样学生随时可以感受到人文的抚慰,艺术的熏陶和大师的召唤。

(四)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拓展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空间,可以更好地发掘、整理、倡导和传播民族精神,并不断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有益于增强学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③]首先,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等;欣赏诸如《梁祝》、《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名曲;观看诸如《长生殿》、《牡丹亭》等经典戏剧。这样,更有助于中小学生了解祖国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现场视听真切地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其次,组织学生深入当地社区开展民俗文化采风活动,直接参与当地民风、风俗中去,真切领略民俗风土人情,亲身感受这些久传不衰的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总之,中小学要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对中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效性。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学校并依托这些社团积极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使其成为中小学生丰富多彩、直观生动的校外课堂,并与课堂传授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使学生把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和行为规范联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以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

1、融会贯通

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如端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腊八融和感恩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继承发扬

比起学习的主要学科,中国的传统文化常识就容易被忽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融入文化常识的教学。比如,在讲《桂林山水甲天下》时就可以拓展延伸到四大名山。在书法课时可以讲授文房四宝。在思品课上可以认识祖国河山。最近,电视节目上也在呼吁学习和重视民族文化。如 汉字听写大会的举行,都是在呼吁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继承。我校也开展了汉字听写大赛,为在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本身也应该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去学习西方的快餐文化,而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摒弃了。所以现在我们的中国梦就在呼吁,我们大家行动起来。我们作为教育者更应该首当其冲。首先,将行动落实到教学中。要结合时令,组织各种类型的班际、校际活动,利用探究课、社会实践、校班会,充分整合校园、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过传统节日。

其次,可发挥家庭、社区、学校三方力量,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传统节庆之际,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人士过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学做元宵,制灯笼,猜灯谜;端午节讲屈原爱国故事、进行划船比赛、拔河健身运动;重阳节进行敬老爱老活动。

3、博采众长

继承传统不等于匍匐在传统脚下,更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

加强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创新节日文化内涵。如就春节期间是否该禁鞭展开辩论,就重阳节是否和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整合向有关部门提出研究报告,并尝试过一个推陈出新的传统节日。

通过调查访问、专题研究等方式,探究西方洋节的由来和文化习俗,尝试过西方洋节。通过专家讲座,调查访问等方式探究中国节日不敌洋节的原由,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改进措施。

利用特定的时间,开展“中国传统节日艺术节”和“西方传统节日艺术节”活动。中国传统艺术节,就在校园里挂起了大红灯笼和中国结,让学生穿唐装,舞龙灯、打腰鼓、扭秧歌、抖空竹、剪纸、捏面人,请小厨师在食堂制作艾窝窝、驴打滚、月饼等传统小吃,在教室里、过道边展示中国书画作品。学校也 第9 / 13页

可以组织“唐人街”和“洋人街”,不同小组的学生尝试过不同的节日,进行东西方节日的擂台赛。

我坚信将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德育课程的巧妙对接,开发其中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那么既能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含义的理解,也能避免新一代的文化断层。

四、总结

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 篇7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犹如一颗光辉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人类文明史的皇冠之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培养和陶冶民族精神、 民族素质的巨大精神力量。 千百年来, 中国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由于市场经济观念的强烈冲击, 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变得相对薄弱。 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失去正确的指导方向:实用主义倾向开始显现, 集体观念逐渐淡漠, 个人主义慢慢抬头, 拜金之风渐渐刮起。

国内众多学者分别对大学生成才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相关研究。 喻芒清[1]对大学生成才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内容、现状及主要途径与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王广珍[2]认为必须给予大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 任伟[3]认为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爱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促使道德意识觉醒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涵养养成产生深远影响。 陆建华、杨剑梅[4]结合“五四”文化精英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进行了研究。 王新婷[5]认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审美情趣等能产生积极影响。郭学利、高红梅[6]指出高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必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手段, 拓宽教育路径。 张海波[7]提出应在扬弃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建构大学生的现代文化人格。 方凌瑾[8]对当前高校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意义、基本内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论述, 提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及方法。 赵卫新[9]认为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可以运用课堂教学、传统文化讲座、课外阅读经典、环境熏陶等方法。 苏宝梅[10]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需要有正确的方法论作指导。

从上述分析可知, 已有的相关研究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而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研究比较薄弱。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 (尤其是高职生) 成长成才教育结合起来的研究则凤毛麟角, 鉴于此, 本文系统论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

本文拟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高职生成才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2.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对高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不仅要普及和传授传统文化知识,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而且要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上无数民族英雄, 为了保家卫国, 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宝贵的生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爱国主义在传统文化中的反映。 高职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认真学习中国历史上爱国志士的感人事迹。

2.2艰苦奋斗教育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艰苦奋斗中总结出来的深刻哲理。 中华民族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中, 都能克服艰难险阻, 不断向前发展。 认真学习这些至理名言, 对于当代高职生发扬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2.3高尚情操教育

中华民族历来把完善个人道德品质看成为人处世、 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大都把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作为自己的最高精神追求。 社会交往上讲求“大公无私”、“言必信, 行必果”; 个人修养上讲求修身养性, “独善其身”、“身正”等。

2.4奋发向上教育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生动写照。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 在任何一个时期, 尤其是在关系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 广大人民充分发扬奋发向上、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优良作风, 挽救并振兴了中华民族。

3.高职生成才教育的重要性

3.1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的重要指标, 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这一切都表明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 高职生成才教育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3.2高职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求

人的社会性是人区分于动物的重要属性。 是仅仅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还是为了集体、 民族的利益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是一心醉心于金钱利益还是毕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大学阶段是高职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成才教育在高职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4.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4.1增加高职生的百科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宏富, 主题广泛、包罗万象, 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学、处世哲学等领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扩大高职生的知识面, 增加渊博的百科知识。

4.2培养高职生的爱国情怀

如果高职生能够深刻理解祖国历史、民族文化, 就能对祖国产生深厚感情。 系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髓思想, 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树立科学的辩证思维及理性的爱国态度。

4.3提高高职生的思想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代哲学。 认真学习中国古代哲学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是天人哲学。 重人事、轻天道, 天道自然、天人相分的观点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重要理论。 《老子》、《易经》等著作中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闪烁着古人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辉。阅读这些著作, 有利于提高高职生的思想境界。

4.4提高高职生的审美能力

高职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美德, 培养多方面素质, 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栋梁。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表现人类顽强不屈、豪迈进取的文化现象, 其中蕴涵的精神价值对高职生仍有激励作用。

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5.1加强课程建设

目前, 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 诚然, 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逐步实现, 社会急需越来越多的拥有实用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但是, 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专业技术, 而且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因此, 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时候, 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设为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 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 可以对他们进行双语教学。

5.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校园文化氛围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此,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重视学校环境建设和人文景观建设。 建筑设计、道路取名、宣传栏布置等都应凸显传统文化;第二, 定期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为大学生提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如在课外活动时间内, 在校园的大屏幕上播放百家讲坛系列节目, 或者播放《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电视剧,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3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 发掘师生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事迹, 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爱岗敬业、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等。 撰写文章或者报道, 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对这些优秀事迹进行大力宣传。 通过树立身边的典型, 让学生知道, 中国传统文化并非虚无缥缈之深奥道理, 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喻芒清.大学生成才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 2005.

[2]王广珍.学习方式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10.

[3]任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涵养养成[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3 (6) :61-64.

[4]陆建华, 杨剑梅.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 :148-150.

[5]王新婷.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成长[J].高等农业教育, 2008 (6) :25-27.

[6]郭学利, 高红梅.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7) :47-49.

[7]张海波.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现代人格重塑[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9) :51-52.

[8]方凌瑾.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J].怀化学院学报, 2006 (3) :174-175.

[9]赵卫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J].惠州大学学报, 2001 (3) :102-107.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1.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基本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讲授《马踏飞燕》第三自然段时,教者可以插入讲述唐代唐三彩的描述。唐代有一种与“马踏飞燕”制作原料不同的陶瓷艺术品,叫唐三彩。唐三彩是指中国唐代陶器上的釉色,后来也用来泛称唐代彩陶。唐代彩陶的釉色有很多种,但主要以黄、绿、白(或绿、赭、蓝)三色为主,所以称之为“三彩”。其釉色互相渗化,加上年代久远,部分颜色发生变化并产生新色,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水平。在当代,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放,喜爱收藏唐三彩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了解了祖国其他历史文化知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歌无情地揭露斥责了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充分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热爱国家、疾恶如仇的高尚人格。

《离骚》高度的艺术成就与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完美地结合为一体,使它成为光照千古的绝唱,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信,经过教者这样“点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会记得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文学家、爱国诗人的存在,而他的情操、品格也一定会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震撼之余不会忘记端午节的粽子,不会忘记《离骚》中高尚的爱国情操。

3.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塑造

如,在讲授课文《将相和》时,因为课文描述的是春秋战国时的事情,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称为战国七雄。这样的一个历史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造就了一批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其中孔子可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位,他被后人称之为“圣人”。他手执着“仁政”的大旗,挺身而出,奔走于各个诸侯国,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教育上,他倡导把政治道德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他和弟子的言行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显而易见,这样的插入收到的效果肯定比较好。因为它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1.加强课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北京故宫、山东泰山、山西五台山等都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传统文化、民间工艺、艺术、风俗等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这就对教师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虽然在新课程标准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要拓展、启迪、陶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从阅读中了解传统文化

通过课内、课外阅读,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积累词句,体会故事情节、文章内涵,使学生心灵有所触动。如,三年级课本中一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

3.从古诗词入手,加强传统文化熏陶

古诗词是古代文化的遗传,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阅读能力,而且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是整个世界文化的重要标志和遗产。因此,教育者必须认真地研究,把它与教学、生活相融合,达到永久地弘扬和传承的目的。

(作者单位 吉林省东辽县白泉镇第二中心小学校)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作文400字 篇9

一路上,我漫不经心地欣赏着车窗外的风景,正看着,忽然,爸爸说梅家坞快到了,我有意识地抬头向四周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这里是一片青山环绕,茶山叠嶂,整片整片的茶树爬满了整个山坡,像覆盖了一张巨大的绿色毯子,郁郁葱葱,与蓝色的天空连成一片,如风景画一般,让我觉得有些惊喜!我正贪婪地望着这四周的一切,车停了,我们已到了预定好的小农庄——八月天。女主人非常热情,没待我们坐下,茶水已沏好,由于天气实在太热,我已是口干舌燥,顾不得茶水还有些烫,一端杯就喝了个底朝天。女主人见了,笑嘻嘻地对我说:“小朋友,茶不是这样喝的,喝茶可有学问的哦,要先闻一闻,再观赏一下,再慢慢地喝,这样喝茶才有味道。”边上的人见此情景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我觉得有点尴尬,说着女主人又给我倒了一杯茶,为了避免再次的尴尬,我试着按照女主人的方法——一闻,二赏,三喝,慢慢地品味着这茶水的味道,果然有所不同,此时的茶水有一股淡淡的香味,还有一丝丝的甜味。

我开始对茶文化产生了兴趣,主动的向女主人讨教了一些有关茶的知识,如茶叶的采摘、炒制、储存等等,女主人一一做了解释,还现场教我采摘茶叶呢!茶的学问还真多呀,采茶要采2叶出展的嫩叶,采的不能太用力,不然会变成“飞叶”。炒茶叶火力要适中,不能太用力,不然炒出来的就很老,而且沏茶、喝茶还有很多讲究……

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 篇10

25在陕西省临潼骊山人祖庙的西北方,有一巨碑,上面刻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的形象,被称为‚十二像石‛。这块‚十二像石‛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古时候,先有天干与地支配合的‚干支纪年法‛。在实践中,我们的先祖觉得干支纪年法比较复杂,不易在民间流行。于是,有人建议以十二生肖来纪年,这一建议得到了黄帝的首肯并命仓颉具体承办此事。这年正月初一,即召令天下所有动物到黄帝宫殿前候选。动物们获悉此讯,个个欢呼雀跃,纷纷争先恐后准备赴会。其中牛知道自己腿脚迟缓,便在大年三十晚上就离家动身,结果赶了个第一名。第二个赶到是虎,第三个是兔,第四是龙,后边排着是蛇、马、羊、猴、鸡、狗、猪、鼠。龙本来生得威风凛凛,浑身鳞甲,闪光发亮;双目溜圆,宛若明灯;银髯金须,随风飘拂;虎蹄鹰爪,驾雾腾云。美中不足的是头顶光秃秃的,似乎缺了点什么。当龙刚从潭中跃出水面时,一眼发现了大公鸡。只见大公鸡不仅羽毛漂亮,而且头上还长着一对美丽的角,不由地抨然心动,上前向大公鸡借头上的角。大公鸡摇了摇头说:‚不成,我明天还要参加生肖竞选大会呢!‛龙说:‚你的角长在头上也是多余,就凭你那一身五彩斑斓的彩衣,就准能入选。‛大公鸡爱听奉承听好话,有心把角借给龙,但还是舍不得。正在这时,爬来一条大蜈蚣说:‚鸡大哥,你就把角借给龙大哥吧,你要不放心,由我做保怎么样?‛大公鸡见有蜈蚣做保,便答应了。龙万分欢喜,并满口应承生肖竞选大会后立即将角还给大公鸡。再说老鼠与猫本来是一对好朋友。猫贪睡,临赴会前,猫对老鼠说:‚明天一早你叫我一声好吗?‛老鼠点点头说:‚好,我一定叫你。‛就这样,猫放心去睡大觉了。老鼠一觉醒来,天已经不早了。它赶紧去叫猫,见猫睡得正香,心想:何必多一个竞争对手呢?便撇下猫独自走了,结果是最后一个到场的。

26生肖竞选大会好不热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栖的全都聚到了一块。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黄帝从百兽百禽中挑选了十二种动物,给它们排次序。黄帝心想:牛虽笨拙,但身材魁伟健壮、力气大,又来得最早,决定牛排首位。老鼠长得不起眼,来得也最晚,应当排在最后。黄帝话音刚出口,老鼠灵机一动,赶忙跳到黄帝面前说:‚要说大,还得数我。不信请让老百姓鉴定一下。‛黄帝听了老鼠的话,觉得好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便说:‚我们既然是为百姓选生肖,自然由百姓来鉴定一下更好:‛于是传下旨意,让十二种动物都到街上去走一趟。牛上了街,人们对它很友好,有的摸摸头,有的赞扬几句,却没有一个人说牛大的。这时,老鼠突然窜上牛背,把人们吓了一跳。只听人群中有人惊呼:‚哎呀!从哪儿蹦出这么大一只老鼠!‛这一喊让老鼠得了逞,黄帝不好违言,只好将老鼠排在十二生肖的第一位。

27在十二生肖竞选大会上,老鼠不仅入选,而且排在首位,自 然十分得意。回家后,见猫刚刚睡醒,便说:‚猫兄,生肖大会开完了,我被选为第一。‛猫一听急了,吼道:‚什么?你为什么不叫醒我?你这个心术不正的坏东西。‛说罢,便猛扑向老鼠。老鼠见猫真的翻了脸,吓得慌忙逃回鼠洞。从此,猫和老鼠就成了冤家对头,一直延续到今天。

再说大公鸡被排在龙的后面,心里很不服气,后悔自己真不该把角借给龙。散会之后,大公鸡急忙去找龙讨要自己的角。龙见了大公鸡自知理亏,可又不想把如此漂亮的角还给它,猛地跳进身边的深潭,躲起来了。大公鸡不会水,只好去找做保的蜈蚣。蜈蚣说:‚你还得找龙去讨要你的角,他硬是不还,我有何办法?‛说完,蜈蚣也躲了起来。从此,大公鸡头上没有了角,只留下红红的鸡冠。每天早晨登上高处大叫:‚龙哥哥,角还我!‛平时,到处用爪子刨寻蜈蚣,只要见到蜈蚣就啄。

十二生肖选定并排列次序后,黄帝便命创造文字的仓颉,把十二种动物名刻在石碑上,一直流传至今。

十二生肖的由来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

28说玉皇大帝想选出12种动物作为代表,然后他就派神仙下凡跟动物们说了这件事,又定了时间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时到天宫来竞选,来的越早的排的越吞靠前,后面的排不上。而那个时候的猫和老 鼠还是好朋友。猫爱睡觉但他也想被选上,所以就叫老鼠到时候叫他。可是老鼠一转头就忘记了。老鼠去找老牛,说他起得早跑得快,叫牛到时候带带他。老牛答应了。

那个时候的龙是没有犄角的,而鸡是有犄角的。龙就跟鸡说,鸡已经很漂亮了,用不着犄角,叫鸡借他。鸡一听龙的奉承,很高兴,就把犄角借给了龙,并叫龙竞选后记得按时还他。龙满口答应了。

到了卯年卯月卯日卯时,众动物纷纷赶向天宫,而猫还在睡觉。

老鼠坐在牛的背上。到达天庭后,老鼠‚蹭‛的一跳。玉皇大帝就说老鼠最早到达,让老鼠排第一;老牛排第二;老虎也随后到了,排第三;兔子也到了,排第四;龙来得很晚,但他个儿大,玉皇大帝一眼就看到了他,并看他这么漂亮,就让他排第五,还说让他的儿子排第六,可龙很失望,因为他儿子今天没来。这时后面的蛇跑来说:‚他是我干爸我排第六!我排第六!‛蛇就这么排了第六;马和羊也到了,他俩你让我我让你的:马兄你先,羊兄你先,他们推来推去的,玉皇大帝看他们这么有礼貌,就让他们排了第七第八;猴子本来排三十几的,可是他凭自己会跳,就拉着天上的云朵跳到了前面,排到了第九;接着鸡狗猪也纷纷被选上。30中国的传统文化-过年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过年。每到新年,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故事,现在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物,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们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再回来,这时,一位仙翁走过,他告诉村民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买了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数我和小伙伴一起放烟火。晚上吃完年夜饭,我就迫不及待地拿着烟花朝门外奔去,一出门就听见小朋友们的欢呼声。原来,在二村的小花园里正举行烟花比赛呢!只听见天空中‚砰,砰‛几声,各种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真是形态各异,姹紫嫣红,有的像一条条金色的巨龙腾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银色的子弹直冲云宵,还有像一个个没有开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见 这样美丽的烟花心里想:‚我的烟花一定比他们的烟花好看几十万倍。‛于是,我赶紧拿出自己的烟花小心翼翼的点燃之后向着天空发射,只听‚啪‛的一声,烟花朝天空中直飞而去,这时我在心里暗暗的想:‚嘿,嘿,‛我这烟花一定比你们的好看,可是,当我抬头望着天空时却呆若木鸡了,原来这种烟花叫‚花生米爆炸‛,这烟火就像一颗花生米一样飞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 的一声就结束了,一点也不漂亮。真让我大失所望。不过一转眼我就溶入到这节日的喜庆之中去了,看着天空被这些五彩缤纷的烟花装扮的绚丽多彩,我们个个欢呼雀跃,开心极了!

过新年,穿新衣,开开心心过大年......我们唱着欢乐的歌谣,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32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书法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书法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我从小就认识了几位艺术家,比如,书法家潘杰和画家蒋耀辉。我很崇拜他们,他们还送我一些毛笔、宣纸,蒋耀辉伯伯还精心给我刻了一枚篆章。

我的爸爸妈妈都喜欢书法。我家的书房里摆放着一个砚台和许 多毛笔,只要有空,爸爸妈妈都会练习一会儿。爸爸最喜欢临写‚柳体‛。妈妈最喜欢临写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妈妈告诉我这是天下第一行书,与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清明上河图》一起被称为‚书画双绝‛。著名书法家丁梦周爷爷还专门为我爸爸妈妈题写了一首《白梅》。有时爸爸妈妈还教我写,要我从楷书写起。一开始,毛笔在我手中一点也‚不听话‛,写出来的字也东倒西歪,难看极了,爸爸妈妈就鼓励我坚持下去。当我写得好的时候,他们就为我鼓掌加油。渐渐地,我写的字也有了进步!

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33剪纸

过年了,民俗又火了:扭秧歌,挂花灯,贴窗花……在诸多民间艺术中,民间剪纸可算是最易让人接受的一张‚喜庆贴‛了。每每看到那一张张剪纸点缀、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对剪纸的那份爱又涌上了心头……

我喜欢上剪纸,最早还得从美术熏陶说起。记得从四、五岁开始,多才多艺的爸爸经常给我画小动物,寥寥几笔就能将各种小动物勾画得活灵活现,那时,爸爸在我心目中真是棒极了。后来,爸妈由于工作忙,将我送到奶奶那儿。奶奶有一双巧手,常常是随便几剪子就能将一张纸铰出不同的花样来,那泛黄的纸,失去光泽的剪刀,精致的图案,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许从那时起,我就被艺术的魅力所征服,也许正是这种家庭氛围,使我对美术有了最初的朦胧的认识。

34、剪纸是个细致活儿,心急的人做不来,往往一件作品马上就要完工了,却因为一不小心剪断了一根线条而功败垂成,让人惋惜不已。所以要说起来,这剪纸还能修身养性呢。只有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奥妙,才能使作品顺乎自然,质朴清新,拙中见巧,粗犷处大刀阔斧,细微处行云流水。

对我来说,剪纸是一种享受。双眼盯着花样,一剪一剪,像是用剪刀剪出心里的话儿,那剪刀铰纸时发出的轻微的声音像美妙的音乐,在这美妙的音乐里,可爱的动物‚活‛了,美丽的花‚开‛了……以前好动的我总坐不住,自从喜欢上剪纸后,竟然可以头也不抬地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朋友说我有点儿‚痴‛了。

时间长了,家里人也受了我的影响。有一次,一件作品才完成一半,我放下忙别的事去了。回来后发现不知谁动了剪纸,而且将作品弄得不成样了。逼问小妹,小妹不招,妈妈倒招了,她说她试着刻了刻细微处,没想到没有掌握好轻重,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尽管心疼自己的作品被损,但看到家人也被剪纸感染,心中却充满了喜悦。

我非常喜欢一首赞美剪纸的诗:蔡候造纸蔚丹竹/巧女择来绘锦图/天地风光皆展现/人间姿态尽留足/刻刀有韵勤裁入/画笔凝神细剪出/撒下仙花一朵朵/彩云飞向万家屋。我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爱这个世界,你只要热爱生活,生活总会是美好的。

35....剪纸 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剪纸吧!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老表示庆贺。

剪纸所刻画的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先来看看这张‚仙女下凡‛吧!四位仙女神态各异,舞姿翩翩,她们的手臂上缠绕着轻盈而柔滑的丝带,正随风轻轻摆动。再看这张‚松鼠摘葡萄‛。只见它摇着蓬松的大尾巴,小眼睛紧盯着紫莹莹的大葡萄,生怕被其他小动物给抢走了。

剪纸中还有有趣的民间故事呢!这幅剪纸讲的就是‚老鼠娶亲‛的故事。瞧!小老鼠们抬着大花轿,新郎得意洋洋,大花猫在一旁羡慕得不得了。原来,故事是这样的:鼠爸爸想给女儿找个好女婿。鼠妈妈说太阳最棒,太阳说云最棒,云说风最棒,风说墙最棒,墙说老鼠最棒。最好,小老鼠娶到了新娘。

多么精美的剪纸啊!真令人爱不释手!

苍颉造字

仓颉也称苍颉,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但普遍认为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 者。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仓颉,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尤其是汉代的纬书,又进而渲染,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仓颉造字的传说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 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 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时分,‚年‛兽又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 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国的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噢!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纸十二生消印成的邮票,爸爸小心地珍藏着。看着剪纸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有胆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威武的龙,长长的小蛇,雄伟的白马,洁白的羊……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 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记得每年过年时,妈妈总会买一些剪纸,如大红的‚福‛字,它在一个圆中套着,象征着圆圆满满、福气安康;还有那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又好似吐露着淡淡芳香的剪纸牡丹,它象征着吉祥富贵。妈妈总是把它们贴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看着这些剪纸,有的地方细可如春蚕吐丝,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笔挥抹,心想剪纸的人肯定是一个心灵手巧,有着聪明才智的艺术人,向人们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让其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见识到中国的剪纸文化是多么精彩。

剪纸艺术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有趣的民俗

众所周知,咱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

十二生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知识。据说,十二生肖的排名是这样来的:传说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选定十二生肖。晚上,贪睡的老猫请求老鼠早晨叫醒它,如果不叫就吃掉它。可是正月初九清晨,老鼠却悄悄地独自出发了。老鼠不会游泳,却遇上了一条河,它偷偷地钻到牛耳朵里,顺利过了河。等牛刚要进门时,老鼠一下子从牛耳朵里窜了出来,抢先跳到了玉皇大帝面前。结果,老鼠得了第一名,接下来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个人都有属相,我们的属相就是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来定的。比如,我今年9岁,属虎。

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还根据十二生肖的形态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有精美的邮票、闪光的银币,有古老的金币、精致的挂件,还有美轮美奂的刺绣、五花八门的剪纸、奇形怪状的泥塑以及千奇百怪的布艺……真是精美绝伦,叫人目不暇接。

你看,我们的民族文化是不是绚丽多彩?如果你有兴趣,你也可以找一找有关的资料,和我们一起分享。

春节习俗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工整、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流传至今。

一些人家还要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即剪纸和年画一样都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表达了美好愿望,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除夕

大年三十,年的大幕拉开了,我们就是年的主角。在这一天穿新衣、戴新帽、吃团圆饭、放鞭炮……

吃过晚饭,全家人一起包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四面八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短信拜年已经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祝福方式了。

上一篇:战略性人才储备下一篇:秋去冬来雪花如丝-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