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家》教学实录(共10篇)
《共同的家》教学实录 篇1
一、图画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呀,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小伙伴。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看看他们是谁?(出示白云、禾苗、小鸟、鱼儿图,学生齐声同步念)
师:这些小家伙可调皮啦!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生:能。
师:请几个小朋友把它们送回家。(四位学生把以上图片帖上黑板)
师:谢谢这些有爱心的同学们,谢谢他们。
二、揭题:
师:(出示卡片“家”)同学们再看,这个是什么字呀?
生:家
师: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是学拼音认识的。j-i-a→jia
师:刚学的拼音马上就会用了。真棒!我们一起来。(师领学生齐拼j-i-a→jia)
师:张老师帮它找个好朋友--“大家”。你们能帮它找个好朋友吗?(伸手向一位同学)你来。
生1:共同的家
生2:我们的家
生3:大家
生4:回家
生5:鱼儿的家
生6:地球是我们的家
师:今天啊。我们就要学习一首非常非常优美的诗歌。它的名字叫作《共同的家》。请小朋友一起读课题。(师板书课题:共同的家)
生齐读2遍课题
三、初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家里都有些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同桌,问问老师。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了。
生再自由读。
师:想不想有更大的进步啊?再读一读,把句子读流利了。
生再读课文
师:把你喜欢的句子练一练。
生再自由练读
师:觉得自己进步很大的同学请举手。现在老师检查生字。
(出示卡片。“同、家、球、地、林、树、苗、禾、土”教师一个个教读。遇到翘舌音的提示:“把舌头翘起来。”学生跟读。)
师:直接读出来。
(师一个个出示卡片,生齐读。)
师:好拉。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生词。
(师出示生词卡片。)
师:还有谁想来领读的?把你的手大胆的举起来。
一生领读“土地、共同、大海”全班再齐读“鱼儿、小鸟、蓝天、地球、禾苗、树林”(师随机纠正读音并范读。师着重指导“鱼儿”的儿化读音:“儿”读得轻一些短一些,这样的鱼儿才可爱。
师:想不想开火车来读啊。哪列火车想开起来?
生开火车读(学生一纵排读)最后一生读“地球”不准。师范读。
第二列“火车”,第三列“火车”读时。(“鱼儿”不准)
师:(纠正“儿”的读音)“鱼儿”的“儿”再读得轻一些短一些。
全班齐读这些词语。
四、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师:哪位同学想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生:“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纠正“我们”的读音),“我们”的“们”是轻声,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men。
生:“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这次学生读准了)。
师:还有谁想读?
生:“土地是禾苗的家”。
师:(纠正“是”翘舌音)shì
生1:“树林是小鸟的家”。
生2:“大海是鱼儿的家”(师再次纠正“鱼儿”)
生3:蓝天是白云的家,再次纠正“是”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读?
生:“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首诗完整地读出来?
一生读全诗,读得很好。
师:(高兴地):给点掌声给他。
全班齐读《共同的家》
师:那么首先,我们到白云的家里去好不好?白云的家怎么样啊?
生:蓝蓝的。
师:谁还想说?
生:有点白有点蓝。
师:哦又白又蓝。
生:白云住在蓝天上。
师:那谁想读?,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张老师也想读,好不好?
生:好。
师:(深情地)“蓝天是白云的家”张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高兴地)好。
师:那能不能给我点掌声啊,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张老师为什么能读得那么好啊。想不想知道?
生:(大声地)想。
师:因为啊,张老师一边读的时候就一边想,好象就看到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在飘。然后就能读好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自己试一试,一边读一边想着蓝天白云。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读得不错,可惜白云读得重了点。)
师:哦。我好象看到了白云轻轻的在飘。谁能读得再轻一点。
一生再读,这次读得比上次好多了。也注意到老师给的提示语“ 白云”。
师:哦。白云在轻轻地飘,你们看见了没有?
生:看见了。
师:(鼓励地)你能不能把蓝天读得更广阔一些,能不能?
生拖长声音读。
师:谁能把又宽又广阔的蓝天读出来。
(一生再读,但效果不大。)
师:(耐心地)张老师还想读一读,谁想跟张老师一起读?
师有感情地领读,学生跟读。
师:白云轻轻的飘,蓝天可蓝拉。喜欢蓝天吗?
生:喜欢。
师:我们再来夸夸我们的家,好不好?
生:(高兴地)好。
师:地上禾苗长起来了。我们一起来做做动作好不好?我看谁长得最高。
师:(走到一个把手伸得最高的同学面前)你怎么能长得那么高,小禾苗?(生轻笑)
生:吸收营养。
师:你从那里吸收营养的啊?
生:土地。
师:你为什么能长那么高啊?你们的营养从那里来啊?
生:土地。
师:喜欢不喜欢土地啊?
生:喜欢。
师:谁来夸夸你们的家?
生:“土地是禾苗的家”。
师:这个小禾苗很乖巧,还有谁来夸夸?
另一生美美地读
师:这个小禾苗很棒!我想问你,你夸你的家的时候啊,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禾苗
师:你是小禾苗是不是,这样很好,试试。我是小禾苗,我在生长拉。长得高拉
生自己试读:“土地是禾苗的家”。
师:谁来?
一生一边读一边在“长高”拉。
师:还有谁想夸?
另一生读得也很棒。
师:这株小禾苗也在健康的成长。我想听这一片禾苗来夸一夸(师伸手向第一组,第一组齐读)
师:这一片小禾苗你们来读一读(第二组大声地齐读)
师:这一片小禾苗,你们也来读一读。(第三组配上了动作齐读)
第四组齐读,但声音不够响亮,不太整齐。师:恩,这一片禾苗好象吸收养分不够,再吸收点营养再读一次,
第四组再读,这次整齐响亮多了。
师:我们再一起读一边长高,加上动作,一起来。
全班兴致高昂地边配上动作边读。
师:我们看一看,蓝天的家很美丽,禾苗的家很温暖,那么小鸟和鱼儿在家里面干什么呀?
生:小鸟的家里飞。
师:他们飞着干什么啊?
生:一边跳舞一边飞
师: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心里面怎么啊?
生:觉得家里很漂亮很美丽、很高兴。
师:我还听见了它们在唧唧喳喳、唧唧喳喳的在说话,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啊?
生:知道。
生1:好开心啊,好开心啊
生2:它说他们的家很漂亮
师:你觉得它们家那里漂亮啊
生2:青青绿绿的树
师:哪只小鸟想来夸夸自己的家呢?你在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小鸟在飞很高兴。
师:你来读试试。
生:(大声地)“树林是小鸟的家”。
师:这只小鸟一定很勇敢
另一生微笑着读。
师:你快乐吗?
生:快乐。
师:那你再快乐的读一次。
生:你在家里玩得很开心。
师:我们这一群小鸟来夸夸自己的家。
小鸟是怎么飞的啊?
师生一起配上动作。
师:哦,很多快乐的小鸟。
师:我们快乐的小鸟一起来。
生学着小鸟飞齐读。
师:鱼儿的家在哪?
生:大海。
师:它在家里干什么啊?
生:游来游去很高兴。
师:你自己在大海里是怎么游的啊?
生做动作
师:我们的教室就是一片大海拉,我们一起来游一游好不好?可以游出来,我看哪只小鱼儿最快。这就是你们的家,可以站起来游,游到我这来。(生做小鱼状游向老师)
(学生积极响应,课堂气氛很活跃)
师:你们在大海里快乐吗?
生:快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家好不好?
生:好。
师生一起做动作读“大海是鱼儿的家”。
师:小鱼儿可以休息拉。还有那位小鱼想来,试试。
生:“大海是鱼儿的家”
师:这一条小鱼在散步悠闲呢?
另一生读。
师:这一条小鱼也在散步呢?这两条小鱼一起来。
(一桌学生读。读得一般。)
师:你们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啊?
生:鱼儿在里面游很高兴。
师:可是老师觉得你们还不够高兴,能不能再高兴的读一次?
生再读,
师:再高兴地读一次
生再轻快地读,这次听起来感觉比前面两次高兴。
师:开心的小鱼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
生:好。
师:有家真好啊!这四行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啊?
生:好。
全班一起读,边配上动作。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
土地是禾苗的家
树林是小鸟的家
大海是鱼儿的家”
师:那么,我们共同的家在哪啊?
生:地球 。
师板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生齐读
师: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啊?
生:因为地球什么地方都有,而且连非洲和大海都有,所以才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众大笑)
师:不仅有大海,还有陆地是吧?地球上还有什么?你说。
生:地球上有空气,人们都需要呼吸空气。
师:哦,我们在这里生活呢!
生:因为有美国,西班牙,还有很多雪山(众又笑)
师:因为有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还有我们茂密的树林和快乐的小鸟,还有我们肥沃的土地和冲率的禾苗,还有我们浩瀚的大海,快乐的鱼儿。(生跟老师一起说)
地球上还有许多许多。喜欢地球吗?
生:喜欢。小学教学设计/网
师: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家
生:(高兴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幸福拉,我的地球可美啦!让我们幸福的说一次。
生幸福地读。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自豪啊,我们的环境可美拉,让我们再自豪地说一次。
生自豪地读。
我们在地球上,真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再骄傲的说一次。
生骄傲的读。
师:所以啊,我们这首诗的题目就叫做,
《共同的家》。
师:让我们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次,好不好?
生:好。
生读全文,边读边配上动作。
师:这首诗可美拉。如果能背下来就好拉。他们试着背一背好不好?
生:好。
师:能背的小朋友闭上眼睛,实在不记得了可以偷看一下。
生背诵全文
师: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是不是应该爱护地球呢?
生:是。
师:我们要怎么爱护我们的地球呢?
生:不要乱仍垃圾,乱摘树叶。
生:不要乱仍垃圾多多的,弄得地球臭臭的。
师:我们班的教室,我发现一点点纸片。不要乱仍,马上拣起来。
生低头拣树叶。
师:请坐好,我们要怎么保护地球?
生:不要乱摘花。
生:爱护大自然。
师:还有吗?
生:不要乱踩草。
生:不要乱扔垃圾到大海,那里就不漂亮了。会好臭的。
师:那里的鱼儿就--
生:死拉。
生:要爱护树木。
生:要保护我们的小鸟。
生:保护环境。
师:我们能不能像今天说的那样做啊?
生:(大声地)能!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
五、说话练习
师:还有位小诗人,他也做了小诗。可是呢,他没写完,我们一起来帮他看看。
师板书。
生读:“树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蓝天是( )的家,( )是羊群的`家,泥土是( )的家,( )是( )的家”
师: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是什么的家?
生:太阳。
师:说完整。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太阳的家,星星月亮的家都在里面。
哦。那么多,他们家都是在蓝天那里。
师:你说。
生1:蓝天是小鸟的家。
生2:是小鸟的游乐场。
生3:那里是羊群的家。
生4:草原是羊群的家。
师:羊群在那里生活,对把?
生5:羊圈是羊群的家
师:它晚上在那里睡觉呢是把?泥土是谁的家?泥土上面还住着谁?
生:禾苗。
师:说完整。
生:泥土是禾苗的家。
师:谁能和书上的不同的吗?你说。
生:泥土是种子的家。
生:泥土是蚯蚓的家。
师:在里边钻洞呢?是吧?
生:泥土是小树的家。
生:泥土是大白菜和青菜的家(众笑)
师:那么还有哪里是哪里的家?这样把。你们分成四人小组,在四人小组里。一人说一句那里是谁的家。然后把它们连起来就可以变成一首小诗拉。然后再诗上给它加上个题目,。那么你们组最棒拉。好不好,来。
四人小组开始讨论
师巡视指导
师:请坐好。
生:我坐好。
师:刚才小诗人在热火朝天的做诗,现在我请四个小诗人,把你做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那四人小组一起举手,把你们的手举起来。张老师最喜欢举手的人啦。你们四个好不好?
四人小组A上台
生1:土地是青草的家。
生2:蓝天是月亮的家。
生3:(该生说不出,估计没想好。下面的同学帮助他。)草原是羊群的家。
生4:泥土是蚯蚓的家
师:安个什么题目?
四人小组A低头冥思苦想。
师:(小声地)我们题目叫《共同的家》,那你们的题目叫什么?
生:(豁然开朗)题目叫《是谁的家》。
师:(询问下面同学)这个题目好不好?
生:好。
师:再请四人小组
全班的积极性很高,每一小组都想上台展示。
四人小组B上台
生1:“宇宙是地球的家。”(众笑,有同学帮提示说:反啦!反啦!)
生2:蓝天是白云的家。
生3:泥土是植物的家。
生4:房子是人类的家。
生1:(骄傲大声地)题目是《大自然的家》。
师:给掌声给他们,谢谢你们
六、总结全文, 烘托气氛
师:动物植物都有家,地球又是我们共同的大家,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好不好?
生:(整齐响亮地)好!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与评析 篇2
1.初步认识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距大,气候有天壤之别;
2.了解我国人口众多,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3.初步感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教学难点
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大中国》,营造氛围。
2.情境描述,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课件出示:中国四川)你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四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让四川的兄弟姐妹们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中国。(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计算感知面积之大
1.紧扣时间,情景创设。
师: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去支援。有人花了几小时,有人花了几十小时。虽然大家日夜兼程,都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为什么有人还要花这么长时间呢?他们到底离四川有多远?
2.活动引路,自主探究。
(1)借助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并在中国地图上标示计算题中两地的距离:
有人坐火车从黑龙江省赶到四川,大约需要15小时,两地相距约——千米。
有人乘飞机从新疆赶到四川,大约需要四、五小时,两地相距约——千米。
我们江苏人开汽车赶到四川,大约需要21小时,两地相距约——千米。
[小提示:火车的运行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30千米;汽车的运行速度大约是每小时60千米;飞机的运行速度大约是每小时750千米。]
(2)学生分小组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汇报计算结果,课件随机出示相关数据。
(3)直面数据,畅谈感想。
(4)活动小结:是呀,救援人员要走的路程——真远,我们的祖国——真大!
3.联系生活,加深感知。
学生说说自己去过哪里旅游、探亲,怎么去的,花了多长时间。
4.资料介绍,整体感知。
师: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从我国最东端到最西端相距约5000千米,从最北端到最南端相距约5500千米。(板书:幅员辽阔)
三、竞猜感知温差之大
1.激发兴趣,引起思考。
师:灾难发生后,祖国各地的救援人员都汇聚到了四川。有一位四川的小朋友看到叔叔的随身行囊感到很困惑。
(播放录音:有的叔叔背包里放着羽绒服和棉帽子,可是有的叔叔背包里却只有汗衫短袖。这是为什么呢?)
2.组织讨论,感受温差。
3.借助媒体,揭示原因。
(播放录音)
叔叔1:我来自哈尔滨,哈尔滨地处中国的最北端,冬长夏短,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温度只有6℃左右,一年一度的冰雪节就是冰雪世界的聚会。现在我们那里最低气温只有6℃,还得穿棉袄呢!
叔叔2:我来自海南省,海南位于祖国南疆海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三组群岛及其领海。海南位于我国最南面,年平均气温为25℃左右,常年无冬。在那里,即使是冬天也可以在海里游泳,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现在我们那里的气温已达到30℃以上,只需要穿短裤短袖。
(教师随机在中国地图上标示两地的位置)
4.联系生活,引导小结。
请学生谈谈感受,并列举自己知道的我国两地气候不同、温差大的例子。
四、爱心感知人口之多
1.引用数据,震撼学生心灵。
师:中国北端哈尔滨市的人来了,中国最南端海南省的人也来了。在短短的几天内,全国人民就为四川捐款600亿元人民币,捐助物资达228亿元。看到这些数据,大家一定很震惊!要知道,在这惊人的数据背后,有着13亿人口的支撑!因为我们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家庭!
2.感情朗诵,感受人多力量大。
再大的灾难,除以13亿,都能变得可以承担;再小的爱心,乘以13亿,都能变成爱的海洋。
五、交流感知民族众多
1.出示图片,猜猜民族称谓。
师:在这次捐款活动中,除了我们汉族以外,(出示图片)他们来了,他们来了,他们……都来了。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除了这些,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
2.聊一聊,了解民族风情。
师:是呀,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板书:民族众多)民族与民族之间要互相了解,增进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充满温馨。你对这些民族了解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利用课件加以补充)
3.播放歌曲,唱响《爱我中华》之歌。
师:虽然民族不同,习俗不同,可是,当灾难来临时,各族人民却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为我们56个民族拥有一个共同的家,温暖的家,(板书:家庭温暖)我们都爱这个家。让我们一起唱响——《爱我中华》。
五、总结全课,课外延伸
1.升华主题。
师:正如歌中所唱,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她的幅员辽阔,爱她众多的民族,爱她给予我们的家庭温暖!爱我中华!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
2.课外延伸。
布置学生课后广泛了解“我们共同的家”,并收集有关“中国的世界之最”的信息。
评析
现代课堂教学观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理解学生,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建构课程的意义,展现独有的文化。在这一背景下,品德课堂的价值取向应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师生共同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从这一意义上审视、反思这一节课,我认为体现了情境设计巧、情感引发准、活动设计精这三个特点:
1.巧妙设置教学情境
架构课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才能让课堂变得对儿童有意义。教学中,教师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设计了完整、连贯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了情境在教学中的价值。首先,借助情境,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教师通过人们从四面八方到达灾区的距离引导学生感悟地域之大,从救援人员所带的行李、物件引导学生感受南北温差之大,并由此逐步建立祖国之“大”的概念。教师正是利用这样的情境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在课堂和学生的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从而使学生成为课程中最活跃的因子,建构起对“共同的家”——祖国的认识。第二,利用情境,实现目标的有效整合。在这样一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特定教学氛围中,学生感受、体悟到的不仅是祖国真大、民族真多等简单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共同的家”的内涵,充分领悟到了家的温暖、家的力量、家的伟大,实现了知识与情感的同步发展。
2.有效引发道德情感
教学中,教师把对教材的感悟、个人的经验融入教学,以认识祖国之大、民族之多为经线,以引导学生感悟家的温暖、引发对家的热爱为纬线来组织课堂教学。知识学习为明线,情感引发为暗线,一明一暗,相互交织,犹如为学生建立起了一座座相互融通的立交桥,通过“了解家——感悟家——热爱家”的过程,逐层深入,使学生的爱国情感被逐步唤醒,最后在唱响《爱我中华》的活动中得到升华,自然流露。
3.精心策划学习活动
波兰尼一直认为,道德是“缄默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体验、直觉和洞察力,所以,品德课程不应是“文本课程”而应是“体验课程”。王老师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策划了算一算、猜一猜、聊一聊等活动,借助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在体验中激活经验,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在体验中丰富感知,增强对祖国的情感;在体验中触动心灵,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使心与心在课堂中相遇,使活动过程成为学生成长的过程。
总之,本节课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进行了价值引导,让瞬间机遇点燃智慧的火花,让儿童的德性在生活中萌芽,在课堂上飞扬,充分彰显了品德课程独有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正则实验小学
江苏镇江市教研室)
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篇3
一、识字教学
导入时先让孩子交流和父母在一起最开心的事,体会家的温暖和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初读课文之后,我先从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入手,看看学生字音读得是否准确,再从句子中脱离出生词,让学生认读,先让独立练习,再指名带读。在这里面我重点处理了会写字 “ 云 ” 和 “ 禾 ” 。 “ 云 ” 在读完词后,让学生尝试组词,学生的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有的组 “ 云朵 ” 、“ 彩云 ” ,还有的想到了 “ 乌云 ” 。最后再将词语打乱顺序进行开火车练习。低年级词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学习不能脱离句子,脱离语境,只有在语境中学习才能理解和学会运用。
二、品读文本
本课全文共 5 句, 1 至 4 句按从上到下分别指出 “ 蓝天、土地、树林、大海 ” 是 “ 白云、禾苗、小鸟、鱼儿 ” 的家。第 5 句指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这一句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的设计思路是按照 “ 引学第 1 句 —— 自学 2-4 句 —— 共同体会第 5 句 ” 为主线,以读为主,配以精美的课件把课文内容变得更直观,边读边展开想象,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在学习第一句时,先引导学生想象白云在家里时的自由自、快乐的心情,再通过指导朗读。有了第一句的朗读基础,在学第二句时学生就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了,老师再适时地评价,学生朗读水平就会上一个层次,第三句不用老师指导,也能后边想象边读出感情了,这样,也体现了教学的教、引、放的过程。最后,让学生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朗读前四句话,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背诵奠定基础,而且还让学生有个简短的休息,一举多得。在处理课文的难点 “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 这句话时,我是先让学生欣赏地球上的事物的图片,有大山、海洋、草原、各种动物以及人类。在出示 “ 地球是( )的家 ” ,让学生看图填空,之后让学生想一想,地球既是植物的家,也是动物的家,更是我们人类的家,那我们用一句话说就是 …… 在前面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填出 “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 ,也解决了难点。
三、句式练习
在落实句式练习这一目标时,我主要是分几步进行递进式的渗透,最后让学生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第一次练习,在学习课文时在插图帮助下,学生很快就能填出答案。第二次,是在直观图画的引导下 “ 草原是( 羊群 )的家 ” 和 “ (花朵 )是( 蝴蝶 )的家 ”…… 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填的很快,后面进一步的发散思维,并进行运用。第三次练习是通过联想,自由发挥,主要是巩固句式,张扬个性,总的来说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共同的家》优秀教学设计 篇4
学生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二首儿童诗,对诗的结构和诵读已有初步的了解。从本课内容看,学生对本课文中所提事物都比较了解,也比较有兴趣,但对“共同的家”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多读多体会来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2.练习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回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思路:
第一,我根据教材特点(句势相同),主要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句“蓝天是白云的家”。即引导学生观图说话,读句子提问题,再读句子体会情感。然后师生一起学习第二句,巩固学习方法。
第二,放手让学生学习“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而且提出喜欢哪句就学哪句,把学习的权利全部给学生。最后集体学习最后一句,突破难点。并且练习用“()是()的家”句势说话,分组讨论作诗,延伸了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放学以后,你们都回哪呀?(板书:家)多好呀!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那咱们都想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有我们人类之外,还有什么?它们的家在哪呀?
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关于家的儿歌。(板书:共同的家)
师:谁能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师出示大屏幕,学生观察,并用一句话表示图上的意思。学生说时,老师再随机出示图画“蓝天是白云的家。”
(1)读课文后,回答白云的家在哪儿?
(2)体会情感。再看大屏幕,体会其中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其中可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
(3)进一步讨论体会蓝天还是谁的家。
2.师生一起学习“树林是小鸟的家”。
(1)指名读这句话。
(2)学生自由读,也像老师那样自己提个问题。
(3)集体交流,自愿读这句话,提出问题并指名回答。
(4)出示图画,进一步体会。
(5)朗读这句话。
3.自学“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1)师生一起总结学法。一读,二提问题,三指名回答,四有语气朗读。
(2)学生自学,可喜欢哪句就学哪句。学会可在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从以下几方面:
第一,“小河是鱼儿的家”,可引导学生抓鱼儿的家在哪儿?小河为什么是鱼儿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几个问题。
第二,“泥土是种子的家”,可出图画考学生。首先让学生用书上的一句话表示图意,然后互提问题,进行解答,最后朗读比赛。
第三,交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4.集体学习“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1)出示大屏幕,齐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2)讨论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顺势引导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3)体会情感,朗读指导。
5.自由读全文。
三、巩固课文内容。
1.游戏:“找家”。老师请同学们为白云、小鸟、种子、小鱼找家(把白云、小鸟、种子、小鱼的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地球简笔画中)。
2.指导背诵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先找规律,再背诵。如,诗中每句最后都是“家”;有5句话句式相同;前4句按从上到下顺序写等等。
3.照样子说一说。(考考你)
(1)泥土是种子的家。蓝天是()的家。小河是()的家,大山是()的家。
(2)()是()的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每人说一句,试者连起来,看看是不是一首儿童诗。
四、总结全文。
1.学生汇报,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一起背诵课文。(可自愿加动作)。
板书:
共同的家——地球
缪青《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认知: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对祖国的辽阔国土有初步的认识。
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对话、探究,培养积极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竞猜地名
听说我们三(2)班的小朋友课余时间去过不少地方,老师要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南京著名景点的图片
这些地方都在我们可爱的家乡——南京。
一、导入新课
(板书:大)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什么字?你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吗?我们钓鱼台小学的操场有多大呢?我们的家乡南京有多大呢?我们的祖国又有多大呢?(相当于1400多个南京城)你为什么会发出感叹?
板 书:我们的祖国真大
二、了解祖国之大
1.体会:我们的祖国真大--------面积大
1)师:中国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请打开书83页,读一读课本为我们提供的小资料。
师引导学生感受960万平方千米、5000千米究竟有多大、多长。2)从南京到其他的省要花不少时间呢。请你来帮帮他们吧。出示书82页练习第一部分,学生完成。2.体会:我们的祖国真大--------气候多样
1)由于我们祖国大,有趣的事就会发生。现在是什么季节?瞧,他们在做什么?(出示课件)
2)可是你们看在我们祖国最北的黑龙江(出示课件),你看到什么?
南边的海南呢?看了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想?(同桌讨论、全班交流)3)完成书82页练习第二部分
3.引导学生从自己听到、看到、体验过的事物进行体会
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看到、听到、经历过的,你能感受到祖国的大吗?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①祖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貌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②出示一组词串: 骏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
(小组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提示讨论,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巩固深化
1.小竞赛:中国之最,比比谁说得多
最长的河流——长江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
还有很多的中国之最,同学们课后可以上网浏览,你还会发现他们中有很多不仅是中国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2.填空:
《共同的家》教学实录 篇6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的特点,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而枯燥的文字,更不会唤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这一要素。在开始的导入中,从学生熟悉的“家”引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说说自己在家的感受。问题很简单,但是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有了一种亲切感,体会到家的快乐,从而自然的引入到本节课的内容《共同的家》。在深入理解课文时,分别用图片、录像、卡通漫画、童话故事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对于每个生物的重要性,依赖性。
《家》这课中句式“(什么)是(谁)的家”的迁移有两次。一是在学习课文“地球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事物之间关系的感悟,从蓝天白云、树林小鸟以及其他的生活经验迁移过来,无需说教,一样亲切感人。既突破了难点,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在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仿写儿童诗。这种仿写,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认字、写字是根本,在教学中并没有因为理解课文内容而忽视这一点。在教学的初始,就通过(把文章中的内容画成图片)识图,认字展开。在整体感知课文(拼音)后,把生词拣出来,让学生读、认。然后脱掉拼音认读,最后又回到课文中认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过程。
对句式的教学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句式填空,根据图片内容仿说一句话,最后通过仿写一首诗的形式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注重朗读的指导,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以读为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与多样的读书形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共同的家》一课,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田野里,棵棵禾苗茁壮成长;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无边的大海里,鱼儿自由自在地游……”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共同的家》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的:通过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揭示本单元的中心议题“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思想。欣赏歌曲《绿荫》,感受乐曲优美的情绪,增强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并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演唱或演奏。
教学过程:
1、小组汇报:
(1)地球面临的问题。
(2)那些问题是由人类的影响造成的?
(3)我们该怎样做?
2、教师展示相关的材料。
3、欣赏歌曲《绿荫》:
(1)初听乐曲:地球需要绿荫、小鸟需要绿荫、我们人类更需要绿荫。
(2)再听乐曲:请问这首乐曲的速度?情绪?
(3)教师出示歌词:跟着音乐哼唱歌曲旋律。
4、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全体齐唱
(2)全体练习二部轮唱
(3)小组练习并演唱二部轮唱
(4)全体练习三部轮唱
(5)小组练习并演唱三部轮唱或轮奏
5、总结下课
我们共同的家作文 篇8
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会问,地球就地球,还什么“共同的家”呀!“共同的家”就是说我们人类以自下而上的地球。地球上生活着无数个生灵。而每一个生灵的生性是不一样的,地球就像一位母亲,不!应该说,地球就是人类的母亲,所有的人类都是地球的孩子,不管你是总统还是百姓,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母亲想尽办法教导我们:珍惜自下而上的家园,学会利用和保护。不要贪婪地索取,不要奢靡的享受。让我们从一个平凡的人变成一个品德高尚的环保使者。可是,有的人总是不听母亲的教导,他们忘恩负义,一点儿也不领情,忘记了母亲是怎么辛辛苦苦地养大他的`。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倾其所有。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踩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还有,无休无止地砍伐森林,让遥远处的绿叶都为之颤抖。还有,把动物摆上贪食者的餐桌,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还有,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的领地,坐视一个个物种灭绝。还有……还有……还有……
地球,母亲的身上已经有太多的伤痕,它医了医,医了又医,总是医不好,每一次被人类伤害,它总是独自泪流到天亮,也独自忍受,它已经太寒心了,它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可人类还在干什么,还在干着那些愚蠢的事。人类啊人类,快醒悟吧!快从你的恶梦中走出来吧!快快保护地球吧!
让拥抱陆地的海洋,永远不失蓝色的梦幻吧!就像清纯的童话,充满善良的追求;美人鱼的歌声在季风里飘荡,岸边的橄榄树,向过往的船只招手……
让隔海相望的陆地都伸出友谊之手,相视一笑,氓灭旧日怨仇,没有掠夺者的咆哮,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人人都懂得和学会了爱,那么春天就会赶着绿色;涌向所有的草原和牧场,涌向奉献乳汁的奶牛,秋天带着成熟,走过所有洒过汗水的田野。
为了这美好的一切,让我们努力,我们今天能够拥有,子孙万代能继续拥有。人类在地球中生活,在共同的家里生活。地球母亲是伟大的,它希望人类能和睦相处,过着平等自由的生活,人人都爱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让人类保护地球,让地球养育着人类,让千秋万代拥有美好的一切。
既然,地球母亲为人类奉献了这么多,那也也请人类为地球做一点,那就是:保护地球环境吧!保护环境就等于保护人类自己。
《共同的家》教学实录 篇9
地球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留给我》
2、欣赏歌曲《森林与小鸟》、《绿荫》
教学目标: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演唱、欣赏歌曲和音乐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
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2、根据学过的演唱形式为歌曲《留给我》设计领唱和齐唱的形式并分小组表演。
3、学习轮唱的演唱形式,并和同学协作,完成《美丽的黄昏》的轮唱。
4、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掌握乐曲的情绪;模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
教学重点:
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
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难点:
学习二声部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具准备:
磁带、打击乐器、电子琴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的运用轮唱的方式有感情的完整表现 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
音的卡片、磁带、打击乐器、电子琴
探究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上课。
二、导入新课
学生在歌曲《美丽的黄昏》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教师可提问: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三、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解决歌曲旋律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弹琴),出是卡片唱准下面的音。
1 2 3 1 4 3 3 2 1
(2)解决轮唱难点: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下面的音程,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位单位创作出
一个新旋律:
a.123143321;345365543
b.345365543;123143321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上面的练习)
(3)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曲谱:
可采取个人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及三拍子的韵律感。
(4)学习歌词
教师可提问:你感觉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你想用什么样的歌声
演唱?
(5)学习轮唱
教师解释轮唱的含义,并作示范。
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分步骤进行:二部轮唱、三步轮唱。
四、器乐练习
将学唱的歌曲用打击乐器与他人合作演奏。
五、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森林与小鸟》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能够正确区分乐曲的两个段落,并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忆模唱乐曲的第二主题片断。
教学重点:
养成正确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教学难点:
记忆模唱乐曲
教具准备:
磁带、电子琴
探究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上课。
二、复习上节课所学歌曲
三、欣赏歌曲
1. 初听全曲:你听到了什么?
2. 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速度较慢、节奏较为舒展,表现了森林早晨的情景。)
(2)欣赏第二部分:
a.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速度较快、节奏紧凑,表现了森林中各种鸟在鸣叫。)
b.再来听听这段旋律,它是几拍子的乐曲?
c.随音乐用“da”轻声模唱。
d.分小组进行演唱
e.小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旋律伴奏。
(3)完整欣赏歌曲:请你为乐曲起个好听的名字。
四、拓展教学: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森林与小鸟》。它表现了小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生活。
请问同学们,鸟儿在什么样的森林中才能无忧无虑的生活?才能唱出快乐的歌?我们现在生
活的地球出现了哪些危机?作为少年儿童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些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位单
位,利用业余时间针对一个问题收集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汇报。
五、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绿荫》
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1、通过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揭示本单元的中心议题“地球是我 家,环保靠大家”的思想。
2、欣赏歌曲《绿荫》,感受乐曲优美的情绪,增强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并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演唱或演奏。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歌曲《绿荫》,感受乐曲优美的情绪
教具准备:
磁带、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上课。
二、导入新课
1. 小组汇报:
(1)地球面临的问题。
(2)那些问题是由人类的影响造成的?
(3)我们该怎样做?
2.教师展示相关的材料。
三.欣赏歌曲《绿荫》(1)初听乐曲:地球需要绿荫、小鸟需要绿荫、我们人类更需要绿荫。
(2)再听乐曲:请问这首乐曲的速度?情绪?
(3)教师出示歌词:跟着音乐哼唱歌曲旋律。
四.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全体齐唱。
(2)全体练习二部轮唱。
(3)小组练习并演唱二部轮唱。
(4)全体练习三部轮唱。
(5)小组练习并演唱三部轮唱或轮奏。
五.总结下课
教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留给我》
教学目标:
通过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的方式,运用以掌握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学会 歌曲《留给我》,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并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歌曲《留给我》,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并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教具准备:
磁带、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上课。
二、导入新课
1.导入:有关环保主题的录像片段。
2.学习歌曲《留给我》。
(1)初听歌曲: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听歌曲:你喜欢歌曲的哪一乐句?
(3)小组学习歌曲的旋律。
(4)分小组汇报。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旋律:注意用声方法。
(6)演唱歌词: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正确的演唱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师弹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演唱。4.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练习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
三、汇报设计结果并表演
四、总结下课
寝室,我们共同的家演讲稿 篇10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初二(6)班的张钰翎,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寝室,我们共同的家》。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更为长久,一片云只有亲临霞光才更为云蒸霞蔚,一根细草也只有扎根土壤才更为有生命力,我们总是要在一个集体中才能健康地成长。集体也是一个家,这个家从学校,到班级,再到我到了中学才体会到的寝室。
最初见到将会一起陪伴三年的寝友时,我有点紧张,不知道她们是什么样的`人,不了解她们的性格,更不知到我们是否能够相处融洽。但现在,每次打开寝室门,看到并排排在一起的四张桌子,就会想起每次晚自习归来互相打闹的时光;看到相互并在一起的四张床,就会想起每次熄灯后还有无尽的话想和彼此分享;走进浴室,看到的总是缺一个的牙杯,和一支似乎永远用不完的牙膏,就会想起它们各自的主人不同的习惯。相较于小学,我明显有更多的时间都待在学校里,和同学生活在一起,和寝友待在一起,慢慢了解她们的习惯,理解她们的性格,谈论着外人不知道的专属话题,就如同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可以肆无忌惮地开着玩笑,毫无顾忌地下达命令,虽然对方总是在抱怨,可却又一如既往地帮忙,可以大吵一顿后又立马向对方道歉,可以一同容忍着彼此的不足,互相帮助。
但是,可以互相容忍却不代表你可以一次次做让别人厌恶的事情,至少,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不要因为个人的不整洁而将整个寝室弄得乌烟罩气,要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寝室是家,但这个家不止你一个人,你要去关心这个家中的每一个人,这个家才会关心你、帮助你。
若是抛去不准串寝这条规矩不谈,寝室则更像一个大家庭,各种各样的人汇集在一起,熟悉的人闹成一团,虽然吵吵闹闹的,却使寝室不再那么死气沉沉。记得有一次我突发奇想在寝室里给我们班的每个女生都准备了一份元旦礼物,那时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感受,感觉就像一家人在家里一起过着新年一样。
但这个家,可不止寝友这一单一成员。
如果说班主任是班级这个大家的一部分,那么生活老师就是寝室这个小家不可或缺的成员。也是在元旦的时候,当我们分享完彼此的礼物的时候,总会想起我们的生活老师宋老师。于是,趁着还没过头的兴奋劲,想给老师献上一份元旦惊喜,便经过“周密”的计划,把宋老师“骗”进了我们精心布置的“陷阱”,给她来了个措手不及,也引得全体哄堂大笑。
没有一个人会无缘无故地关心你,帮助你,除了父母,还有我们身边的室友和老师;没有一个陌生的地方能让你有归属感,除了寝室。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家!
【《共同的家》教学实录】推荐阅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学反思09-05
邮政,我们共同的家10-13
教学与课程共同成长08-31
教学共同体章程07-15
《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教学设计07-03
小学共同体一组教学工作制度08-16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共同富裕社会和谐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学设计2粤教版10-15
创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实施方案07-01
共同基金10-18
共同框架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