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成长(共12篇)
共同成长 篇1
成长共同体是近年来我校在德育工作中积极推进的一项旨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成长的创新举措。成长共同体的核心就是求同存异, 取长补短, 共同成长, 这一理念恰恰与新课标所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不谋而合, 利于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今天我就如何发挥成长共同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简要地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尊重差异, 合理搭配:学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
目前我校基本每个班级都有针对性地组建了成长共同体, 这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每个共同体内不可避免地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控制小组的局面, 有时会阻碍全组成员平等参与小组活动, 对于内向、文静和能力较差的学生不利。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因为基本每节课都会涉及到两人一组的pair work和多人参与的discussion, 我们就可以对成长共同体的原有构建进行微调, 以便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作用。我们可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性别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 采取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 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 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 并兼顾男女比例, 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 互相帮助,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使成长共同体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在课堂上,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来利用不同的小组模式进行教学。
二、互赖互补, 竞争合作:成长共同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首先, 教师阐明“成长共同体”的特殊意义, 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共同体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一个神圣的使命、伟大的任务。反之, 如果小组内有一人落伍、掉队, 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 建立一个“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学习环境。其次, 教师要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分配“工作”。这要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之上, 强调组员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也可适当引进组际间的竞争。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任务就是“沉下去”, 深入到每一个学习小组, 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 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 并适时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我通常会看到这种情况, 即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任务, 而小组的其他成员无所事事。这种“搭车”现象的发生, 通常也是由于小组没有积极的目标互赖, 小组活动中缺乏积极的角色互赖。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 责任不到位。因此为了完成某一任务, 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互补且有内在关联的角色, 以使小组责任具体化。
三、课外强化, 优化评价:成长共同体在课堂外的延伸
成长共同体的作用也应在课后的学习环节中得以体现, 这样才能保持它的延续性和新鲜感。例如在平时的英语默写中, 我会让课代表把每个成长共同体每天的重默和全对的人数写在黑板上, 每个成长共同体的情况一目了然, 这样既表扬了先进又督促了后进的同学, 而且我一般只批评默写差的共同体的组长, 而不是成员, 这样组长的压力无形中转嫁到了后进同学的身上, 督促其不断进步。
另外, 每次阶段检测后, 我也会及时根据成绩评出优秀成长共同体, 并发点小礼品进行奖励, 这一刺激事实证明是学生最激动的环节, 大家都翘首以盼期待自己的共同体能榜上有名。
四、精心设计, 加强指导:成长共同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注意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互动发展。
组织共同体活动既要面向全体, 又要照顾个体。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 让学生明了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指导他们:小组合作学习应是针对新知识、新信息的个人独立思考, 然后再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思想, 之后各共同体归纳、总结, 向全班汇报。总之要做到让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发展个性思维的空间, 又要进行合作学习, 让他们尝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甜头。
2. 照顾“弱势群体”的需要。
在小组活动中, 由于有些学生积极主动, 语言表达能力强, 有时难免出现一人包办的局面。精心设计符合学困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话题, 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其优势, 并在群体中得到认可。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能太看重学生使用语言的准确度, 而应看重能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提供信息。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语言能力是可以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 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得到提高的。
3. 重视过程, 以表扬、鼓励为主。
对表现出色的共同体或个人及时进行表扬, 如可以说“Wonderful!/Fantastic!/Well done.”等;对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小组或个人更要给予鼓励, 经常说“Don’t lose heart./Cheer up!”等激励学生的话。
总之, 成长共同体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可以克服班级学生多且学生差异大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困难, 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互动, 从而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
共同成长 篇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近段时间,我怀着对企业管理的兴趣和激情阅读了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甚为感慨。作为管理者,试图管理别人,实际我们更应该管理好是自己,如果管理者每个人都卓有成效,整个组织就会成效显著,特形成此文,与各位管理者在未来的成长中共勉。
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的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实际上,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体力行的,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
首先我们来问几个问题:
一、谁是管理者?
二、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三、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吗?
四、每个人都必须卓有成效吗?
何谓管理者?在一个组织里,如果一位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岗位和知识,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她)就是一位管理者。实践证明,卓有成效是完全可以学会的。只要我们中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卓有成效,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所有的组织运作中,每一位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向管理者一样的工作和思考。本书讨论的内容是以以下两点作为前提的:
一、管理者的工作应该是卓有成效的;
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到的。
组织聘用管理者,就是希望他的工作卓有成效。管理者应在组织内开展有效的工作,否则就对不住聘用他的组织了。为了不辱没这一称号,管理者应该学点什么,做些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作为两大目标就是组织和管理者的工作绩效。卓有成效虽然可以学到,但是如果光靠教是教不会的。它毕竟不是一门“学科”,它只是—种“自我约束的实践过程”。本书告诉我们是什么东西促成组织和管理者的卓有成效。不过本书很少提到为什么要追求卓有成效?因为卓有成效对管理者而言是理所当然地应该做到的。
要做到卓有成效,第一步:记录好时间使用情况。这是一件机械性的工作,假如管理者确能这么去做,那么他的收获必然会很大。虽然不敢说立竿见影,但是效果还是来得很快。如果能够持之以恒,那么这种做法还将会激发管理者求取有效性的兴趣。分析时间纪录,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现象,还需要管理者采取某些行动和基本决策、以及在行为、人际关系和工作重心上作出一些改变。这种分析可对时 间的用法,对各类活动及其目标提出反省性的问题。这种反省会对许多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充分利用好时间这个最为珍贵的紧缺的资源。
第二步:管理者必须把目光集中到贡献上。着眼于贡献,比第一步更深入一层:管理者的工作要从技术进入观念,要从机械性的工作进入到分析性方法,要从讲究工作效率进入到重视工作的结果。管理者还应严于律己,要懂得组织聘他为管理者,他应该对组织有什么贡献?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太复杂。管理者只要对自己提出一些直截了当的问题就行了。可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却要想到组织的目标和自己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求管理者承担起责任,而不再满足于单纯地执行命令,只求“上司满意”便行。如果管理者着眼于贡献,那么他所重视的不仅仅是“方法”,而是“目标”和“过程”。
第三步:要求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这也是管理者在行为上必须具备的根本态度。这样的要求,就是对管理者本人及对别人的尊重。这是管理者的价值观在行为上的体现。不过,充分发挥人的长处也需要“边做边学”。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在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方面,管理者应能使个人目标和组织需要相融合,个人能力和组织成果相融合,个人成就和组织机会相融合。
第四步:要事优先。实际上“要事优先” 是和“掌握自己的时 间”相辅相成的。也是支撑着管理者工作卓有成效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我们所关心的不再是如何处理时间资源,而是管理者的终极产品----组织和管理者的绩效问题。被纪录和分析的已不在是我们周围所发生的事件。而是“管理者应该努力促成的事情”。就是要塑造和提高管理者的 “性格特征”,诸如远见、自信和勇气等方面的“领导力”。所谓的“领导力”,并不是指智慧和天赋,而是人人皆可达成的专心、决心和目标。
第五步:管理者有效决策的五个要素。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动。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是经常性的,还是突发性的个案,用制定规范解决,还是根据实际情况个案处理。
2、要确定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哪些是原则性,哪些可以机动灵活。
3、仔细思考解决方案。那些条件必须满足,那些条件可以让步,程度如何。
4、决策方案配合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执行中的重视反馈,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管理者的自我提高往往要比卓有成效的训练显得更为有效。管理过程中,必须养成许多新的习惯,改掉过去一些不良的习惯。当—名管理者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管理者和所有员工一样,都是作他自己应作的事情。即使已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我们仍然还有更高的人生境界。有效管理者的自我提高,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全面提高,能使组织的标准日高、习惯日善、风气日良。更能使企业有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每个管理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帮助企业抓住机会并获得成功。通过强调贡献,使自身的 价值转化组织成果。
和孩子共同成长 篇3
第一点就是向孩子学习,共同成长。千万不要把小孩子当成一个接受吃的、接受喝的、接受教育的小载体,他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他的想法往往会教育我们。我觉得每个小孩子都是天才,但某种情况下他们又极易从天才被大人教成“庸”才,因为我们不断用成人的理念武断粗鲁地对他说,错了,正确的应该是什么。孩子是带着童话的思维在成长,而我们是带着科学的思维在压迫他们,他们打不过我们。但这一定是好的吗?什么是共同成长?
我最喜欢跟我女儿玩一个游戏:她随便乱画,之后我拿着她的画开始讲故事。我每天回家,跟女儿说,妈妈好累呀。我女儿说我给你画幅画吧,她画了四个太阳。我说天上有四个太阳,它们出来了。我实在不知道该讲什么,我说你讲。她说,它们像天线宝宝一样互相拥抱,说你好呀。
然后我接着讲,我说四个太阳有一个是金色的,有一个是红色的,还有什么颜色我不知道,我让她讲。她说有一个是浅绿色的,一个是深绿色的。我说为什么呢?她说绿色的照着草地和树木。我们大人就想不到这一点,其实在她眼中,万物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分享到阳光。如果这样跟她讲下去,这个故事可以无止无休。我经常跟她玩这种游戏,这样我可以体会她的成长。
人的道德培养要有是非,而在想象空间中不存在是与非,要让她自由想象,在长大成人以后,面对一个残酷严峻的竞争环境,如果心中还有一种童话的梦想,会有一种抵御苍凉的力量,心中有四个太阳会比一个温暖得多。
第二点,在成长过程中,人对他人的帮助,包括他自己的交际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经常听有人问我,你教你女儿背《论语》吗?我女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论语》。我们家是一个大家族,我妈和我姨妈跟我住在一起,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给姥姥和姨姥姥倒水,买回来点心知道哪些是给姥姥和姨姥姥的,因为我妈和姨妈都有糖尿病,要吃无糖的。我每天都会让她帮我做一些事,她还经常跟我说:“妈妈,你累了,别忘了打电话给我。”我姨妈腿不太好,她每天都会推着轮椅满院子跑,因此她得了一个外号——小童工。一个小孩子如果能够帮助别人的话,他会有成就感。
第三点我想说,谁也不要苛求自己的孩子是全才,完美不是好的,人生要扬长避短。人生如果能够真实坦率地活着,能够有阳光健康的心态就好,不要求完美。我再剖析我自己:我从小数理化学得一塌糊涂,我这辈子当会计就完了;我从小就不认路,我只要不当出租司机就行了,我知道我能做好什么,就扬长避短。有时候如果无关道德,仅仅关乎个体差异,我想不必太较劲。人生真实就好,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快乐、尊重成长。
我每年带女儿去海边,白天她敢下去玩,到夜晚她总害怕海浪。我不会硬拽着她去,没有必要。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给他们一点独立、一点人生的信任,那种爱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会让孩子做个自由健康的人。我们拥有了未来的梦想,孩子拥有了健康美丽的人生,这就是亲子关系。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陈金华
调整心态, 共同成长 篇4
这是一个特殊的学生。怎样帮助他?这是我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首先, 我向家长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知道他的理想是考美术专业, 所以我理解了他性格中率性的成分。了解了他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 爱好打篮球, 在集体面前爱表现自我, 脾气好, 面对老师批评从不发火, 等等。
第二, 在课堂上给他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在众多学生发言后, 让他做总结, 肯定他发言的精彩和正确部分, 让他有成就感。课后悄悄提醒他:你的课堂发言很精彩, 把课上的发言写在作业本上, 作业的正确率就提高了。
第三, 我经常发短信给家长, 你家孩子课堂发言很精彩, 很有见地。家长心情很愉悦, 反馈信息说:孩子越来越喜欢历史课了。
第四, 根据他的学习基础, 我对他的作业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他的基础很薄, 但反应很快, 属于浅尝辄止的类型。
第五, 在家长开放日, 我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最后大家取得共识, 觉得对H学生的教育, 适宜采用正面塑造法, 家长和老师都要努力挖掘他的闪光点, 赏识他的进步。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单元测验时H同学考及格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我趁机在同学和家长面前表扬了他, 同时也担心H同学会飘飘然, 成绩不稳定。
果然, H同学的浮躁心态又抬头了, 第二次考试不及格。我没有给家长报忧, 在他的试卷上写了几句话:
首先, 我相信你在学习上有很大的潜力。
第二, 我相信你会认真听课, 认真做作业。
第三, 我相信你会越来越重视基础知识。
第二天, H同学的试卷错题订正特别认真:蓝笔抄题, 红笔订正。
我在他的作业本上欣喜地写道:看到你的作业, 我十分高兴。并发短信给家长, 要他们一定抽空看看孩子工整准确的作业。
我决定乘胜追击, 在课堂上继续找机会正面塑造H同学的形象。课堂纪律有进步, 及时向班主任反映;上课发言精彩, 让他上台做小老师;作业质量有提高, 给他的学分认定上实行加分。我充分肯定他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让他的学习心态逐渐趋向踏实。
期中考试前, H同学心态比较平稳, 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考完当天, 他就急忙来问有没有考到八十分, 我大吃一惊, 说如果考到八十分, 我马上打电话通知你。出乎我的意料, H同学确实考了八十分, 这是他高中以来, 文化课的第一个八十分。我马上打电话告诉家长, 家长非常高兴。我也很高兴, 不仅因为他考了八十分, 更可喜的是正面塑造法确实帮助他调整了浮躁心态, 帮助他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从帮助H同学学习心态调整的过程中, 我深刻体会到,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全人”和“全纳”的, 而不是“淘汰”式的。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 我们不要努力创造条件, 促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W同学也是个特殊的学生, 成绩中上, 喜欢理科, 不喜欢历史学科。由于功利心太重, 每次考试都非常紧张, 结果导致成绩不理想, 他对历史学科充满恐惧和抱怨。
从家长那儿获知W同学的学习困境, 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W同学有较强的学习进取心, 只是由于在历史学习上, 付出与期望存在一定的距离, 有些急躁和沮丧, 进而怀疑起历史学科学习的价值。同时, 他还忽略了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针对这些, 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
首先, 感谢你对历史学科的重视, 我知道你已经付出了很大努力, 我很愿意与你讨论一些问题。
其次, 让我们一起享受学习历史的乐趣。
后来W同学来找我讨论学习上的一些问题, 我总是肯定他的耐心和努力。在课上我专为他设计一些适合他的问题, 慢慢地, 他有了一些成功的体验。
我与家长约定, 不过问他的历史学科成绩, 而由我发短信通知家长。由于家长的配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W同学的考试焦虑情况缓解了, 考试成绩也接近他的实际水平了。然而, W同学自我的期望值太高, 成绩稍有波动, 便唉声叹气, 抱怨焦虑的情绪又出来了。
我觉得是W同学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出现了。造成高原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W同学而言, 主要是他只是死记硬背, 囫囵吞枣, 而不求理解, 这自然增加了他学习的困难。所以我要求他改进学习策略。
我在他的试卷上写道: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以平常心对待考试。要找出自己的弱点, 研究对策。“
同时, 帮助他学会梳理历史线索, 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的进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 W同学的学习能力在逐渐提高, 对考试的适应性也慢慢地增强了。
到了第二学期, W同学学习上的抱怨情绪越来越少, 越来越重视平时知识的积累, 对考试成绩看得淡了, 他的成绩很稳定, 对学习充满信心, 我真的为他高兴。
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篇5
背景描述:2007年上学期,新课改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我担任初一三班的班主任。班级人数40。班级学生大部分来自郊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虽然基础不是很好,但是却是家长的全部希望。
故事讲述:班级中有一个孩子叫做邹文博,父母是做小买卖的。开学前两个月表现的和大部分同学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两个月以后,我就发现他的与众不同。下课的时候与同学玩,可是大家都不理他。当时我也没有特别的在意,以为只是简单的人缘不好。可是临近期末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来找我,说邹文博打他。当时我也非常的生气,暗想你人缘都已经不好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越打架人缘不就越不好吗?我找他谈话,没想到他却告诉我,“老师他们都欺负我,打球都不带我。”想想孩子可能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还没有马上转变过来,对新环境适应比较慢,所以才格格不入。再说小孩子打架,不见得都是流氓秉性。他们的是非观念还不成熟,有些打架不过是争强斗勇。这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这孩子勇敢。和同学闹矛盾也是暂时的,等时间长了,大家互相了解了情况也许就会转变。所以,没有过多的询问只是安慰了一下。心里还在想“真是个小孩子,都初一的学生了怎么一点儿不成熟?”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进入班级后发现气氛有些不对,经过仔细的观察,发现一个男孩子的脸上有伤!怎么回事?怎么处理?虽然只有几秒,可是我却已经想了好几个方案,最后还是决定以退为进,先听听大家的说法。经过询问“受伤的孩子说中午不小心摔跤了,所以脸受伤了,没打架。”当时我在想“想骗我?看我怎么收拾你!”
经过旁敲侧击,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受伤的男孩中午课间和邹文博打架了,怕我批评所以都没有告诉我。知道了详情,我觉得爆发的时刻到了。为了让全班的学生都能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我做足了功课。接下来一系列的活动:找家长、写致歉信、班会总结念检讨等等„„可是,在我还没有松口气的时候,坏消息又传来,邹文博下课期间把同学咬了!胳膊都咬青了!这孩子也太不让人省心了,经过询问,原来仅仅是因为座位空间太小,想串一下人家没同意,就打算用武力解决。结果半学期下来,班级40人中没和他发生过矛盾的不到15人。
转眼间,到了2008年5月,邹文博小同学也变成了“战士”全班同学和他打过架,告状的同学也几乎每天一两个,我不停的调节、不停的打电话和家长沟通,骂人、吐口水、仍书本、咬人、打架邹文博的表现让我第一次对自己的处理
方法产生了困惑。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我又含蓄的劝他的家长领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否多动症,是否铅超标。结果出来后,家长并没有告诉我检查结果,后来一次谈话说漏嘴了医生让孩子打营养脑神经的针,吃治疗多动症的药。
对于这样一个面对女同学都能气愤的大打出手的“战士”我要怎么办? 初二上学期一次间操,发现“小战士”的上臂有一条青色的伤痕,后来发现后背、大腿等地方的伤痕加在一起有20多条。这给我很大的震撼!孩子说是前几天和同学打架,同学妈妈打电话告状的结果。我隐约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可是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又听说另外一个震惊的消息:他的父母离婚了!
我告诉自己,一学期之内,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处理好!
我抓住一切机会对他进行帮助和鼓励,同时也抓紧一切机会对全班同学进行思想教育,“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我让每个学生都给他三次机会,并且创造机会让邹文博表现自己电子琴、唱歌等特长,让班级上中下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他结互助对子,有帮助三科学习的,有帮助检查记作业本的,有专本提醒课前准备的,并且召开了2次班会,第一次的主题是“让友爱之花开满校园”,把大家关注的目光由缺点转化为优点;第二次主题“朋友,让我们牵起手”,借助学生的语言来感化学生,告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打架不可避免,就像好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矛盾一次,最重要的是你怎样看待打架这件事情,打架后你的做法才重要。
艰难的一学期过去了,现在的他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变得乐于与人沟通,变得比以前干净,不再把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放到嘴里,也愿意亲近老师了,初二下学期邹文博还主动接近修校长,找修校长谈心。作为班主任我们谈心的机会更多一些,从学习、生活、新爸爸等,发现他的想法不再那么暴力,对新爸爸也不是那么抵触了。
故事分析:我们常说新闻工作者要有敏锐性和及时性,这何尝不是我们班主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呢?如果初一刚一开始我就从多个角度入手改变邹文博、以及大家对他的看法,并且每次打架过后都及时地、有效的处理也许事情不会那么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合作伙伴,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精神的。
行为习惯、学习成绩都差的学生,往往都有他们自身以外的原因,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关爱,他们非常容易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也更另类更叛逆。
他们比其他孩子更需要阳光雨露,更渴望尊重、平等与关爱。作为班主任,我一次不经意的不当教育行为就有可能使他们的人生之路更加“雪上加霜”,甚至会让个别孩子仇视教育,仇视学校,仇视老师。如果我的错误没有得到及时地纠正,后果将十分严重。幸运的是,我及时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补救措施且成效显著。
马卡连柯认为:在教育过程中,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过去的错误上,而应引导他们看到美好的未来。他强调说:“一个人向前瞻望的时候,如果看不到一点快乐的远景,他在世界上就活不下去,人类生活中真正的刺激是未来的快乐”。也正是因为对未来快乐的憧憬,我不停的在努力,同时也教育我的孩子们不停地努力,记住开心往事,忘记矛盾与不快。
故事反思:几年的磨炼让我少了些脾气,多了些耐性,而养生的至高境界就是“无嗔”。数年来不断的授业解惑也使自己少了困惑,多了感悟。孩子心灵的纯真与豁达远非我们成人所想象,也许,前一秒还在“大动干戈”,后一秒已经“重归于好”了,已经在那里互相道歉,互相诉说着“我不怪你”了。
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自我调适、自我选择。所以,我把科尔伯格的“道德6阶段”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要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要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并行不悖,引导着孩子们不断地超越自己。
2008年暑假有幸得到机会外出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对学生的关心不仅仅应停留在经济和生活上,更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达到“共情”的状态,尤其对学困生和有不良嗜好的学生,不应一味的批评和指责,要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挖掘他们行为的动机和意识。几天前学习魏书生老师的讲话,他也曾经谈到过类似的情况,对于学困生而言,上课的时候什么都听不懂,你让他听天书一样的坐在教室里一整天都不说话,那这个学生一定非常有定力,也非常有毅力了,将来准能做大事。魏书生老师强调我们要同情他,心理学称之为“共情”。
通过学习,不仅仅让我知道发生特殊事件时应如何应对,更让我增长了“急智”,邹文博固然是一个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的学生,可是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长,从小邹文博的错误几乎都会等于一顿皮鞭。他的家长更是随手抓起什么,就用什么打他。所以孩子眼中的问题,都会用暴力来解决,而孩
子喜欢把一切看到的东西塞到嘴里,可能和他缺少大人的关心与关注有关。初二时候变本加厉的咬人、打人更是和家庭矛盾离不开,最终父母的离异,让他走到了一个可怕的边缘,让我感觉庆幸的是我及时的拉住他,并给他了力量。
通过这个事件,我的另一收获就是能自己处理的事情不要请家长,我们面对的学生千奇百怪,那么他们的家长素质也不一而足,如果家长素质不高,不仅不能形成教育合力,还可能让你几天的教育化为乌有。
我与学生一同成长,最不能忘怀的就是这个故事了。因为它带给我的经验教训是那么深刻而持久,它让我真正地意识到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把快乐落实到教育教学地每一个细节上是何其不易,又是何其重要;它让我永远铭记:“教育无小事”,教师对自己的每一次教育行为都一定要审思慎行。
我由衷地感谢与我搭档过的老师们、我的学生们,是他们陪我一起成长,一起体味成功与失败,是他们激荡起我的人生信念,实现着我的人生价值。
最后用一首诗作为结束语: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青春
在躁动般的灵魂里
有一个年轻的梦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激情
在春风化雨的课堂里
有一脸永恒的笑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热爱
在每一个孩子的瞳孔里
有一颗母亲的心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创作 在探索求知的心灵里 有一面个性的旗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智慧 在填满问题的试卷里 有一双发现的眼
和学生共同成长 篇6
关键词: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15
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时刻纠结于怎么管理班集体、帮助学生,面对一个个个性张扬的学生,怎么相处始终困扰着自己。曾经有教师说过不要用一种方法教多数的学生,而是用多种方法教一个学生;教师的言行是学生行动的影子,学生是教师最好的教师,笔者品味这些话的含义,也不断尝试着……
一、让学生拥有一个好习惯
世界上的学生千千万,想一律让他们成功、成名、成家是不现实的,可怜的是普天下的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普天下的教师也无不望自己的学天生才、成功。然而,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一堂活跃而有秩序的课,一节安静的自习,往往给人一种很好的心情,较高的注意力,当然也有高效率了,让学生为自己订个每节课的目标,每节课前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做什么,怎么做,要尽快的确定!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事可做,让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同桌监督,慢慢地培养一种习惯。
二、微笑比发怒更有威力
刚担任班主任时,当学生出错的时候,总喜欢严厉地批评,结果有的学生极不高兴,自己心里更难受,随着年龄的增长笔者也淡定了许多,满满的变换着方式来解决,微笑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发怒、责备会使学生产生排斥、抵抗的心理。在管理时,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使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的信任感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听课便觉得轻松愉快,师生配合默契,从而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微笑的教师,不仅是指面带微笑,更多的是指教师由从心底对学生的爱而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鼓励、宽容……而学生也会自信、大胆、永远微笑……微笑能以柔克刚,起到“滴水穿石”的功效。对一些有意惹是生非的学生,我不要急于找他们“磨嘴皮”,也不要急于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更不要“请”出各路“诸侯”来助战,而是要冷静地观察,耐心地等待,当发现这类学生有“闪光点”时,就恰到好处地表扬他,恰如其分向他提出希望,并始终以亲切的微笑关注他,在这种微笑力量的感召下,“问题学生”粗野的“刚性”将被“柔化”。教师的微笑是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无论我们遇到的事情有多糟糕,请始终保持微笑的脸和微笑的心情。
三、沉默比大声呵斥更有效
如果课堂上有个别学生故意讲话捣乱,笔者就静静地走到他面前,默默地微笑看着他直到他低下头来为止。作为女班主任整天爱絮絮叨叨地批评学生,但学生批评接受过了照旧,班级管理越来越乱。而现在笔者不是不管而是记载着、等待着,如果学生自己认识到更好,认识不到到合适的时间点出来,让他觉得老师关注他。沉默是金,很朴素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极耐人寻味的真理。沉默并不等于无言,沉默并不是叫教师缄口不语让学生胡作非为,而是希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能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说。这样和学生的谈话质量会高些,少一些不起作用的闲语。
四、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影响着学生的态度;班主任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在学生面前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时刻告诉他们:1. 做人要有人品,俗话说,海宽不如心宽,地厚不如德厚。我们可以缺少知识,但是我们不可以缺德。笔者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2. 是学习要认真,要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倾注的心血,懂得感恩,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五、注意处理好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关系
班与班之间所发生的矛盾,要能够学会正确对待,切莫护短,张口闭口就是它班学生不对,对别班同学指手划脚,骂骂咧咧,这既有损自己的形象,又不利于团结。我们知道,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每个村的学生都被分到各个班级中,可以说班与班之间因为学生的原因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必须要加强班与班之间的交流、合作,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六、与学生共同成长
做一个像孔子一样的教师,永远跟自己面前的学生紧相伴随、一起成长、一起进取,对笔者而言,眼前川流不息的学生,有着张扬的个性,带着时代的气息,从和他们的合作与交流中,我觉得自己又和时代接轨了。学生也促使我自己成长,受益非浅。例如,开学不几天,就有几个学生陆续退学,上周贾均卓的离开让我倍感内疚和惭愧,他的家庭特殊父母残疾,生活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下定决心上高中,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一开始笔者就了解他的家庭,内心强烈的想法一定要帮助他!笔者也给领导说了情况,但是没有,或是还没来得及跟他说,他已经因为经济原因要走,笔者再三地挽留,但还是晚了。失去一个默默努力,积极表现的学生,笔者自责没有及时的交流、沟通、鼓励,没能体会到他的压力和责任,深感一个班主任的失职,倍感自责。同时也使笔者明白,笔者的学生能够勇于担起责任更为重要!更让笔者欣慰!笔者对自己的学生了解的甚少,低估了他们。笔者衷心地希望他稚嫩的肩膀抗住这压力,人生道路亮起来!
有许多的学生生活那么的幸福、优越,还不知足,总觉得条件不好,找出种种的理由不去努力和珍惜,笔者告诉他们把自己和我们身边的渴望上学而不得不放弃的人相比,就以贾均卓作为自己的参照!幸福感往往不在于拥有,而在于对拥有的珍惜。不遇沙漠不晓得自己身处绿洲,不遇饥饿不知什么叫饥寒。用身边的事给学生一些良好的心理暗示和人格引导,如果笔者的学生能一天天接近这些良好的品格,必然会给他们带来美好的人生!
(上接第115页)
在这摸索和学习中,笔者也感觉到班主任就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学生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随便的假话,一个异样的表情,一丝不屑的态度等等,都需要我们去了解情形,去分析学生心理,奇妙调节自己的情感行动,把问题解决在轻微处,毁灭在萌芽时.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衰乐。心灵的交流、心灵的共识、心灵的和谐,甚至心灵的碰撞都会发生一种精神的美。唤醒学生心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唤醒学生对美妙未来的向往。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做一名班主任不容易,有时可能会抱怨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也正因为如此,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当班主任。笔者认为既然当了班主任,就不要抱怨,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从苦中寻求快乐。我们要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凡事要换一种角度着想,合理排解自身的消极情绪,要学会自得其乐。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细心关怀学生,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笔者尝试着,努力着,学习着,这将陪伴我和自己的学生共同成长,走的更坚定,更远……
正视“差生”共同成长 篇7
一、老师, 我一开始并不是差生
在进入幼儿园和学前班的这段时间里, 是所有学生最快乐的时光。因为, 在这里没有所谓的差生与优等生的区别, 所有的孩子都还只是孩子, 是含苞待放的花朵。从进入小学之后, 差生也不是一下子就立马出现了, 而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学习难度的增加和考试测验的频繁, 一些孩子开始出现了在学业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 差生也就慢慢开始出现了, 并且呈现出固定化的倾向。即在一个老师的眼中, 一个班里的差生往往就是那几个固定的学生。
但是, 我想说的是:老师, 我一开始并不是差生啊!我之所以变成您眼中的差生不是因为我不努力、不学习, 而是我无论如何努力学习, 我还是学不会。可能有的老师会说, 如果你付出比别的同学多百分之百的努力, 你就会学得很好, 即所谓的“笨鸟先飞”嘛!是的, 按照您的建议, 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先飞起来, 但是即使我付出了比别的同学多百分之百的努力, 但是还是在考试中失败了。在您的眼中, 您不会看见我所付出的努力, 我仍然是一个差生。前一阶段的知识我还没有学会, 后一阶段的知识又开始大批来袭, 在这迅猛的知识浪潮中, 我逐渐被“淹没”, 成了您眼中永无翻身之日的差生。
二、老师, 我不是各方面都差
对于差生, 往往有的老师会抱着这样的第一映像:该生一无是处, 很是让人头疼。是的, 在有些老师的眼中差生的缺点往往被无限的放大以至于我们看不到甚至忽视了他们的优点。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每一个人至少拥有九种不同的主要智能。每一种智能在每一个人身上组合的方式不同, 因此也就形成了人类多种多样的智力类型。对于差生而言, 可能在某些智力方面, 如逻辑数学智力和语言智力上存在缺陷。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该生一无是处, 没有亮点。诚然, 有些差生可能出现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 调皮捣蛋, 不服管教等特点,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该生是所有方面都差的无可救药的学生。有些所谓的“差生”, 在音乐智力和身体运动智力方面具有过人的天赋。然而这些天赋, 可能游离于现行的学校教育和考试评价制度之外, 因此不被重视。当然, 有些老师甚至可能会认为对在这些方面具有突出特长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是不务正业。
但是, 我想说的是:差生不是因为学生差到不可教育, 而是因为现行的教育不能适应每一个学生。如果对老师眼中的那些差生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多一点关心和鼓励, 我想差生有可能并不“差”。
三、老师, 我不会一直都差
一旦某一学生被扣上差生的帽子, 他在想要翻身可就比较难了。因为, 在大多数老师的思维中, 差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学习成绩提高。差生在这些老师的眼中就代表着那些一直徘徊在班级成绩表末端的那些学生。如果, 在某次考试中, 一直以来都是老师眼中的差生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那么在老师的脑海中可能会闪现出这样的疑虑:差生甲这次考试是不是作弊了?是的, 在大多数教师的眼中, 差生永远都是差生。
然而, 我想说的是:老师有可能目前在您的眼中我是一个差生, 但是您对我的印象不应该是“一差到底”。在考试测验中, 我取得的分数较低, 拖了班级的后腿。但是, 我不可能永远都是一个差生。有可能您现在讲得内容, 我确实听不懂, 考试做题我也不会。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 以后我不会明白您所讲的内容, 不会做试卷上的题目, 在考试中取得成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关键期, 有可能在遇到您的这个阶段并不是我发展的黄金阶段。但是, 我相信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 我可以摆脱您扣在我头上的“差生”的帽子。所以, 老师, 请您切勿在我准备扬帆起航的时候就先入为主, 盖棺定论, 让我沦为“差生”的行列。
四、老师, 差生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未来
对于差生, 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会把他们作为学习的反面教材。在他们的脑海中, 往往会存在着一种怪异的逻辑思维:如果学习不好, 将来就考不上好大学, 毕业了就找不到好工作, 将来生活就会过得很辛苦。总之一句话, 在他们的思想观念里差生就意味着失败, 是没有未来可言的。
但是, 我想说的是在老师眼中一无是处的差生, 进入了社会, 在用人单位的眼中有可能会是一匹“千里马”。教师眼中的差生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对学生的看法。其次, 考不上好学校的差生, 就会比那些读了大学的优等生将来过得更差的观点也是值得推敲的。考试成绩只能反映一个学生应试能力和知识技能掌握的水平, 并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 可能那些当年辍学打工, 在老师眼中所谓的差生也并不一定混得比别人差。有些差生凭借着自己的生意头脑和广泛的人际关系, 抓住了机遇, 可能取得的成就比同龄的读书的孩子更大。
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篇8
一、自主招生学生的特点
经过观察、了解, 并与其他自主招生班主任沟通交流, 我发现了这些学生身上有一些共同的有别于普通生源学生的特点。
1. 将兴趣与专业紧密挂钩。
本班47位同学, 其中男生32人, 女生15人, 有35位同学报考时有明确的专业意向, 其中有11位同学的家人从事该专业所在的行业, 有4位同学开学前就有相关专业实习经历。将兴趣与专业紧密挂钩, 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浓厚。
2. 实践动手能力强。
高职自主招生的生源主要是文化课成绩相对偏低的高中生, 考生多是为了某种职业来学习的, 所以对理论课学习普遍缺乏兴趣, 但是对专业实践课非常投入, 动手能力强。本班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相关公司兼职, 自主创业热情高、创意多。班里有四位同学养过豚鼠, 卖过珍珠熊, 一直利用学校周末跳蚤市场做生意, 还自行组建了一个实践团队, 买出诊药箱、小动物, 自己在课外做一些小实验。鉴于自主招生班的这个特点, 我建议学院在自主招生班级和普通生源班级的教学计划安排上有所区别, 多一些专业实践环节的课程, 少一些纯理论课程。
3. 个性张扬。
大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个性强而且非常要面子, 张扬自我, 喜好突出。
二、自主招生班级管理实践探索
针对这批学生的特点, 我试着在班级管理上加强对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从感恩开始学会做人, 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做事, 从培养良好的品质开始成功, 让学生在大学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是班主任的职责。下面是我一年来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探索。
1. 潜移默化中渗入思想教育, 感恩教育。
教条式思想教育对他们起不了作用, 甚至有可能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所以我思考在活动中渗入思想教育, 让学生自己思考、习得。
2.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体活动。
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不一样, 具有的潜质也不同, 各项活动的组织、开展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班级组织了学院首个班级运动会、“优秀团队静悄悄”的心理活动、“尖峰山”登山比赛、中秋晚会、班级辩论赛、圣诞元旦晚会、班级年夜饭等系列活动。特别是2011年4月底为期两天的班级运动会, 班委精心筹备了一个月之久, 从拉赞助、奖品购买、比赛方案确定、场地准备到秩序册编排、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全由学生分工合作。比赛共设运动项目24个, 整个赛程井然有序、气氛热烈。班级运动会的举办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而且凝聚了人心和士气, 有助于和谐班级的建设。
3. 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指导。
(1) 自主招生学生6月份报到时, 布置给学生三个任务:生涯人物访谈;三年学业生涯规划;读一本好书。9月份开学后, 分两次班会就这三个作业让学生一一上台汇报, 提高对专业的学习、认识, 明确学习目标。
(2) 为学生寻求适合节假日及课余时间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 并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一些免费咨询、展览会、大型商业促销活动、品牌推广等活动,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有针对性的职业塑造。在大一期间就有意识地参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顶岗实习。
(3) 组织了“20元+2小时”的班级创业比赛等一些创业实践,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激励学生把自己作为创业者培养, 制订创业能力成长计划, 培养企业家精神。
三、班级的成长
1. 班内学生一个个意气风发, 整个团队温暖团结,
同学热爱专业, 热爱生活, 每一个人都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
2. 通过团队的努力, 我班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班取得院先进团支部、军训优秀连队、院新生大合唱一等奖、院新生篮球赛第一名、院话剧比赛第三名、院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第一名、院美文朗诵一等奖、院运动会总分第二名、道德风尚奖等荣誉。活动的过程和成绩的取得给班级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班内形成了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四、我的成长
在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和思想教育中, 作为自主招生班级班主任的我也习得了很多, 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每天努力进步一点点, 与学生共同成长。
1. 通过一些积极心理学书籍的阅读, 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体会了正面思想的巨大能量, 只要正面地积极思考, 事情都会朝着正面发展。
2. 对于专业倾向明显, 专业能力突出的自主招生学生, 我这个不是本专业的班主任, 在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上, 因为没有专业理论基础, 不能很好地把握专业发展前沿动态, 所以努力走近专业, 经常与专业教师交流学习, 还请了一名专业资深教师作为学生专业辅导员。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 我学到了许多, 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 深刻理解了“以人为本”理念, 明白了一位学生工作者、一位班主任, 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 如何本着学生的个性, 尊重他们, 帮助他们成长。
五、结语
自主招生学生是一群有着自身魅力, 能焕发出独特光彩的学生。他们需要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者, 用宽容的心态、智慧的眼光, 充分了解他们, 挖掘他们的特长, 尊重他们, 帮助他们成长。他们成长了, 我们也成长了。
摘要:本院实行自主招生已有两年, 这些“特殊”学生身上的种种表现和点滴成长都引起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作者从班主任的角度, 就自主招生学生的特点, 结合班级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 为学院自主招生学生培养方案提供帮助。
关键词:自主招生,成长,专业,实践
参考文献
[1]高勤卫.论专业课班主任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职能[J].科技信息, 2009, (33) :794-820.
[2]陈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1) :84-85.
[3]李飞鸿.对示范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4-8.
[4]李培根.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1) :17.
用心沟通共同成长 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沟通成长
做过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都知道,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相对专业教学工作而言是琐碎繁杂的,有时不免心生抱怨,但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天都有各种可能发生,所以每次抱怨后我们都必须思考如何去改善这些不足。俗语说“与人斗,其乐无穷”,而我们,只有一次次不断地探索,与这些正值大好青春的学生斗智斗勇,才能使工作和生活更有乐趣。自任教以来,虽未曾带过老教师们口中所言的精英中专生,但八、九年来学生之间的变化却也有颇大的感受。从最初便于沟通、心思单纯的近“90”初中毕业生到如今存有代沟、想法多多的近“千禧年”孩子,尽管最开始与他们的接触方式并不一样,可是相处时间久了,相处方式归根结底是一样的,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用心沟通,共同成长。
一、用心沟通,让班级更亲近
据考究,从原始社会起,人就是群居动物,正因为群居才需要协作、沟通,才慢慢有文字、肢体语言等一系列沟通现象的产生,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天然而成。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科技和日益增长的生存压力,渐渐造成人们“容器人”的特征,自我铸壁,不喜沟通,不喜与人打交道。作为一个班集体“领头羊”的班主任,首先要想办法尽快让班级学生沟通起来。当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敢于沟通时,班集体自然会亲近许多,班级内部矛盾自然会不复存在。如,曾经带过的2009松下班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当时这个松下班是一个“半路”组班的专门化班级,由于半路组班,所以当时的我除了上课,晚自习后也经常到宿舍与学生聊天,在与大家的聊天中我得知班上一名叫陈某的同学和大家相处不好。果然,组班不久她就提出想回原班级,问其原因也不说。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我得知由于陈某外表有一些缺欠,又是唯一一名从南校区转入的女生,和班上别的女生很陌生,所以男生不喜欢和她交往,女生也孤立她,甚至还故意藏她的钥匙、手机等。对这一现象,我先是找陈某和她之前的相关老师了解她的情况,知道她曾经是一名高中生,在原班级时担任班干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全国“文明风采”征文活动中也表现突出。其次,我找了她同宿舍的女生谈话,让她们了解陈某这个人。另外,在班上我也布置一些班级事务给她,还安排她与同宿舍最随和的一个女生坐一桌,就是想让她先与宿舍同学磨合,增强沟通能力,缩短与同学们的距离。后来,在班级读书角建设中,陈某主动捐献书籍并担当班级图书管理员,让更多学生对她有了新的认识,也渐渐不因外表的缺陷而歧视她了。这件事也让我有所成长,在后来的每次带班中,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我都仔细观察有没有因为学生自身原因而造成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障碍,若有,则有意识地搭建他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桥梁。
二、用心沟通,与学生更亲近
作为一个班级里“最懂事的人”,班主任不仅要努力建立起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也要重视自身与学生的信息沟通,面对当前从小脑袋里各种新媒体观念充斥的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只有用心去沟通,才能进入他们的思想,也才能了解到他们的缺失和需要。2006年,我所带班级是14春季班,春季班的学生情况主要分三种,一种是初三分流出来不参加中考的学生;一种是在别的职校读了一学期被开除的;还有一种是往届初中生进入社会后现又重返校园的。早就耳闻春季班上课不容易,更别说要成为这样一个班级的领头羊。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新挑战。所以,从知道要接春季班开始我就思考今后的班级管理和引导工作要如何开展。组建班级当天,我从春季综合班领出了学电子专业的学生,特意和他们一起将我班教室打扫干净,一起动手不仅是想尽快融入他们,也想从中观察这些孩子的某些个性。其后对他们集体做了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不管之前他们是怎样的状态,现在都是一个新起点,可以在新平台上尽情发展自己,这里没有谁是好学生谁是差生之分,每一个人现在都是从零做起。另外,也给他们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让他们了解我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针,心里有个期盼,将他们从以前的失败经历中逐渐拉出来。并且在课余时间多和他们聊天、交谈,尽管是一些过往的小事,只要学生愿意说,我就愿意和他们一起回顾那段岁月。从这些闲聊中我了解到春季班学生与秋季班学生的区别,总结起来有以下五点:(1)绝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有遭老师嫌弃的经历;(2)不是不愿、而是没有和初中老师好好交流的机会,仅有的谈话一般都是训斥;(3)不被初中老师尊重、信任;(4)自身确实或多或少有一些缺点;(5)对“学习”没有什么执念,认为“书”可读可不读,“考试”也是一桩小事,反正之前已经混了好些年,初中全部旷考也能拿到毕业证,所以很多学生完全是抱着玩的态度来学校,他们觉得好玩就呆在学校里,不好玩了就回家。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尊重、信任的态度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换位思考、分析他们自身存在的缺点,并提出有效改进的措施,在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有所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引导他们增强竞争意识,了解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让学生明白今后国家将会全面施行“9+3”义务教育,到那时,一个仅有9年义务教育文化水平的人如何去更好地参与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用心沟通,师生共成长
班主任工作是无定法而言的,因为人与人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要切实找到有效的教育途径,就需要我们去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古人云“南辕北辙”,如果学生本身的方向与教师期望的方向本身就相反,一味的说教教育只会让师生之间产生“南辕北辙”的现象。可见“方向”很重要,可是在当今多元化思潮,多元化社会观、价值观并存的年代,对于这些没有从小浸泡在主流思想与文化中的孩子,充满各种诱惑力的新奇事物都能轻易挑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模仿力,对于这一点,在今年这个春季班的带班过程中我颇有感受。在班级组建几天后,学校组织了一次集中教育,我班有4名学生因为在大会上捣蛋被叫到大会主席台上“亮相”,这件事按照常人的理解应该是很不光彩的事,结果这4名学生事后还洋洋得意地告诉我他们在全校出名了,他们告诉我时的表情很是自豪。这使我意识到这帮孩子错误的荣辱观,在这个网络化的社会,孩子们单纯的思想被各种好的坏的文化充斥着,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把某些我们传统道德中不耻的事看成是值得骄傲的事,他们觉得影视中的“古惑仔”“校园霸王”都是正面的形象,也觉得社会上帮人“压场子”的打手人物是英雄角色。所以,当他们有“机会”成为那样的角色时会感到荣幸和自豪。这件事对我震撼极大,不仅颠覆了我所认知的学生应有的思想,也颠覆了我以往自觉良好的班级管理的计划安排。从那之后,我将“知廉耻、明礼仪”定为班级教育的首要,因为我觉得在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进程中,能够分清好坏、明辨是非,有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是比其他各方面都更重要的。
班级管理工作有苦也有乐,苦在无定路可走、苦在繁杂琐碎,只有用心感受、有心改善,才能驱苦逐乐,乐在人与人真诚的沟通、乐在心与心共同的成长。
参考文献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篇10
关键词:倾听孩子,共同成长,以身作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为幼儿后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一、以身作则,培养高素质的孩子
加强自身修养。“老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引导孩子在幼儿园里与每一个幼儿都要好好相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多关心孩子,多鼓励孩子,少批评孩子,在教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授中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使孩子养成文明礼貌习惯。通过学习与孩子共同进步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不断改善孩子成长环境的同时,更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
二、注重健康教育,关注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和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培养
孩子最初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和幼儿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性格、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及家长在言、行、吃、穿、用,以及学习上都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三、注重语言和社会教育:注重幼儿倾听、表达、阅读准备、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尊重孩子
习惯可以主宰人生,好习惯是教师和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对孩子的努力和成功给予赞扬和鼓励;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遇到问题多和孩子商量,允许孩子自己做正确的选择和决定,让孩子在生活中经受磨炼,提高社会适应和独立能力;不要当众指责孩子,不要使孩子感到难堪,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感到快乐。
2.倾听孩子的疑惑,倾听孩子的选择
孩子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幼儿教育要寓教于乐,在做中学,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各种知识,使艰难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能使效果倍增。
3.细心观察,及时沟通
教师在幼儿学习和生活中,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善于捕捉和发现教育时机,适时并适当地给予指导。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恰当指导和帮助,让孩子在自我体验中得到成功的快乐。与孩子接触沟通时,要注意说话时注视孩子,保持目光接触,尽量蹲下来和孩子说话;面部保持自然放松的微笑,表情随孩子谈话内容有相应的变化,恰如其分地点头;不要中途打断孩子的话,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你不够尊重他;适时通过表达自己的意见引导孩子深入谈话。
4.有针对性地改变孩子的某个或多个坏习惯
作为新一代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时候很孤单,会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刚刚入园的孩子书包里面总是一团糟,教育画册经常揉得跟面卷子似的,学习用具也是丢三落四,为了帮助他们改掉这个坏习惯,我只能亲自示范,手把手教他们慢慢学会自己动手整理衣物和玩具。几周后,我们的小本子已经非常干净了,因此,我暗喜了好一整子呢。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弦外之音”。个别幼儿很喜欢告状,为什么他总是喜欢告别人的状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每次上课都踊跃发言,只要老师对他的回答寄予肯定和赞扬,他就会整节课都全神贯注,原来他做的这一切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后来,我就经常表扬他,他爱告状的习惯慢慢好多了。
四、注重培养幼儿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的艺术教育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游来游去的小蝌蚪、手指点画、手头彩绘等不拘一格的活动方式,放手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开发智力。在我设计的中班艺术教案《游来游去的小蝌蚪》教育活动中,指导孩子们:用“手指点画”画出各种形态的蝌蚪,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训练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
五、通过“手指操”提高幼儿智力的全面开发
在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手指运动能力的培养。孩子好动就让他们多动,在休息的时候,在教学活动中多融入手指儿歌及手指活动,在活动前后,都会组织孩子做各种形式的“手指操”。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可全面提高幼儿的智力开发,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
比如,在我的科学教育“五个手指头”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和数学认识,以使幼儿认识手指并学习词语“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幼儿通过观察能够根据长、短、粗、细对手指进行比较,以及培养幼儿注意倾听与观察的习惯为活动目标,融入简单易做的手指操。
总之,孩子的成长是我们的希望,孩子的成功是我们大家幸福的微笑。我们要“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努力给孩子创造一种自由、自主、自发、自律的自然成长的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要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
参考文献
[1]王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5.
[2]杨静静.幼儿园教师以游戏玩伴角色走近幼儿[J].中国校外教育,2014(2).
[3]刘海娟.倾听孩子共同成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谈[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
伙伴交往 共同成长 篇11
所谓“学生成长伙伴制”,是指运用“共同成长”同伴结对成长模式,以“与伙伴一起成长——成长途中不让一个同伴落下”为宗旨,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双向自愿的基础上,在班级或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学生结对活动。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通过结对仪式,开展互助活动,及时进行生活、思想、学习上的交流和沟通,尽自己所能给对方精神上的鼓励和行动上帮助,让彼此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关爱,促进彼此更加勤奋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一、加强合作指导,掌握合作方法
首先,学校利用校会、班会、晨会广泛宣传“学生成长伙伴制”活动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伙伴交往、与人合作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要学会尊重他人,善解人意,互相帮助,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相互学习,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要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不要迷失自我,保持自己的个性和优点,有不同意见可以在友好协商中解决;要有耐心、有爱心地去帮助他人,鼓励他人,细心地告之怎样做,不能包办代替;要学会宽容,团结友爱,不要斤斤计较,小鸡肚肠;要懂得适时反思,提高自我控制和协调能力。
其次,与心理辅导有机结合。为什么有些人受到同伴的欢迎,而有些人则遭到同伴的拒绝呢?究其原因,除了因学习成绩、攻击行为之外,还跟同伴之间兴趣、爱好的差异以及自主选择权的缺失等产生的交往障碍有关。因此,学校在实施“同伴成长计划”时,通过心理辅导课等途径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及技能,使他们学会体验他人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同伴关系。
再次,争取家长的配合、支持。通过家长学校,让家长明白孩子出现社交障碍很大程度上是与父母的不良教育方法密切相关的。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认识什么是积极的社交行为,如能分享、会合作、肯赞扬别人、遵守游戏规则、知道道歉、公平地玩耍、愿意帮助别人等;什么是消极的社交行为,如攻击行为、霸道、争吵、说脏话、抢东西、插嘴、嘲笑别人、骚扰他人、不懂倾听、藏食物或小玩具、游戏时过于粗暴等,指导孩子正确地与同辈交往。除此之外,父母不仅要为孩子交往创造条件,还要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朋友,甚至接纳孩子朋友的家长,以帮助孩子克服社会交往障碍,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为学校开展“学生成长伙伴制”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开展丰富活动,强化实践训练
当学生明白学校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并掌握了一定的交往方法和技巧之后,接下来就是组织各种活动,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在实际交往中亲自体验,共同成长。
1寻找成长结对伙伴。开启成长结对活动,先从班级开始。①交一个好伙伴;②互赠一张成长进步卡;④交流一本好书;④同做一件好事;⑤学习一种好习惯或新本领;⑥进行一次团结互助竞赛。结对后,班级建立档案,伙伴活动不定时、不定期地随之展开。形式可以分为:相互谈心、交流心得、学习争先、习惯争优、生活互助等等。每周不少于一次心理或学习交流,并把体会形成书面材料。这项活动记录可结合学生笔记开展。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等对学生伙伴活动进行指导,除了积极引导,严格把关外,要善于抓住结对进步的典型,予以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和其他对子向其学习,使班级形成你追我赶、处处争先的优良班风,使同学之间形成真正文明交往、团结合作的行为品质。
2利用游戏比赛培养健康心态。伙伴结对的展开,无疑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面对其他个体以及不同情形下的人际交往,处事态度,还必须不断引导、训练。如结合体育课、课间活动,组织多种多样的集体游戏,针对游戏比赛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如: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被指责的学生受委屈,伤了同学问的和气;“赢得起,输不起”,一输就流泪、就“沮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勇于争先、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
3组织主题团队活动。主题团队活动的开展,是对伙伴结对活动的升华和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组建、活动开展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心存伙伴,以诚待人,合作协助,感受到伙伴的关怀、班级的温暖,进一步加强团结互助教育。可以根据各班实际,组织开展“我和伙伴一起成长”、“友情劝诫”、“和你同伴,爱心助成长”、“与你同伴,与你共进”、“我与你同行,我为你喝彩”、“榜样在我心中,同伴伴我成长”等主题活动,及时总结提升,将“学生成长伙伴制”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4组织拓展训练。针对在伙伴结对中出现交往障碍或不愿结对的学生,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以群治独,促进伙伴成长。一段时间来,学校开展了如下训练项目:通过“优点轰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人以阳光赞美,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优点,感受别人的欣赏,修正自我认识,学会肯定自我。通过“高空八字桥”,懂得信任是良好沟通的基础,从而信任同伴、信任自己,在自己信任他人的同时就会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帮助。通过“信任背摔” (或“木屐行走”):感悟有信任就有责任、理解认识“换位思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减少摩擦与误解。通过“步调一致”,激发智慧,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强化风险防范、无条件服从、共同成功。通过“心灵之路”,培养责任心,加强凝聚力,使参训人员产生强烈的对学校、家庭和朋友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推行无界限伙伴交往
学校的围墙不是界限,班级也不是学生交往合作的界限。实施无界限伙伴策略,创设无界限伙伴空间,使学生的交往空间从本班、本年级扩展到全校范围,学生在生活中、游戏中、学习中增加新的朋友。如在混合宿舍中开展“一起读书,一起成长”活动,让同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共同成长。学校在主题教育、团队活动(如开展“以大帮小,快乐进步”)、外出远足(如开展“同伴小组,快乐出行”)、游戏竞赛,甚至教育教学活动中,尽量创设机会,让大小不一的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新伙伴交往。充分利用校内的同伴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大小的伙伴交往中,有效地使学生在爱的需求中亲身感受被爱、在实践中迁移自己的情感、积极地向不同的伙伴们传递自己的爱——通过同伴的态度和行为不断获得直接感受和反馈,从而使自己积极的社会行为得到学习、内化、保持、发展。
结合 “学生成长伙伴制”活动,学校还组织了“我和伙伴的故事”征文、演讲;心灵对话——“感恩伙伴”;成长在线——“携手共进,一路阳光灿烂”;面对面——“欣赏你的长大”:学期末的“最佳成长伙伴”提名、评选、事迹展览等,并评出“学校十佳伙伴”,进行表彰奖励。如今学生在“同伴结对”活动中茁壮成长,和谐校园实至名归。
共同成长 篇12
这样的内涵发展之路能否走得通, 关键是能否拥有一支与之匹配的教师队伍。基于这一认识, 学校成立了名师成长共同体, 用团队的力量来推动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 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的内涵式发展。在实践中, 我们着力处理好“名师与名校”“共性与个性”“团队与个体”“引领与辐射”四种关系, 使名师成长共同体真正成为思想的高地和名师的摇篮, 成为学校内涵发展名副其实的基石。
一、名师与名校同成长——名师成长共同体的目标追求
蔡元培先生曾说, 大学之“大”, 在于有“大师”。同理, 名校之“名”, 在于有“名师”。名师是名校的支撑力量, 无名师, 名校则名不副实;名校是名师的成长沃土, 无名校, 名师则其名难显。我校发轫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诞生了著名的新安旅行团, 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省模范学校、省级实验小学等殊荣。我们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组织形象来激励教师的专业成长意愿, 提出了“思想素质好, 有追求;知识功底厚, 有潜力;业务能力强, 有特长;科研基础实, 有创见”的新安小学教师形象标准, 以此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意识的自我觉醒。我们建立了名师成长手册, 按年度记录共同体成员的教学教研成果, 使他们的成长轨迹能够以显性的方式呈现出来, 让他们清清楚楚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 真真切切感受到自身努力的价值, 明明白白瞻望到自己的发展前景, 从而不断为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而奋斗。我们还用学校“十二五”主课题《基于新旅实践的小好汉成长教育研究》来统领名师成长共同体的研究工作, 让每个人都成为课题组成员, 使名师个体的内涵发展与学校整体的内涵发展呼吸相通、情意共鸣、节律共振, 从而自觉将学校的目标追求内化为自我的目标追求, 使分散个体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逐步凝聚、发育为与学校整体办学相一致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 实现名师与名校的共同成长。
二、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名师成长共同体的基本理念
立足共性, 尊重个性, 这是我校名师成长共同体的基本运作理念。共性是团队存在的基础。立足共性, 才能达成共识, 形成导向, 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成长目标。个性是个体成长的推手。尊重个性, 才能充分发挥个体各自的禀赋特长, 满足个体不同的成长需求, 从而不断激发个体成长的原动力。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在各学科子团队中确立了各自的共性化研究方向, 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团队围绕学校主课题中的“思维课堂”项目展开研究, 德育团队围绕学校主课题中的“自主成长德育模式”展开研究, 使各子团队都有各自相同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向, 便于形成研究合力。除了研究方向共性化, 我们还对共同体成员提出共性化要求。一是成长要求共性化。对骨干教师要求三年内成为区级学科带头人, 对区级学科带头人要求五年内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二是学习要求共性化。要求每位成员每年读四本教育专著, 完成15000字的学习笔记,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三是示范辐射共性化。要求每位成员每学期带两个徒弟, 上一节示范课, 举行一次专题讲座。
尊重个性, 主要体现在成长订制化、培训校本化、学习菜单化、评价多元化。成长订制化, 要求每位成员根据自身特点为自己“量身定制”成长规划, 并交由团队讨论通过, 让教学型、研究型、班队管理型等不同类型的老师都能够找准自己的最佳发展区, 通过多样化途径获得成名的机会。培训校本化, 指的是共同体开展的各种培训能够紧紧围绕学校主课题展开, 紧扣问题导向, 紧贴教学实际, 体现校本特点。如本学期开展的“走近语文思维课堂”“优化问题设计, 促进思维发展”“阅读教学呼唤‘质疑问难’的理性回归”“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等主题培训, 均紧紧围绕学校主课题中的“思维课堂”研究项目展开, 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 体现出学校当前的办学个性。学习菜单化, 是指学校将共同体成员读书内容列成菜单, 供各成员自主选择, 各取所需。评价多元化, 是采用“星级教师”评选的方式, 列出“爱岗敬业之星”“课堂教学之星”“教学质量之星”“教育科研之星”“班队管理之星”等五个评选项目, 让不同类型的成员都能得到肯定, 找到自我价值, 让“名师”的标准不再局限于发表论文和优课获奖的数量上。
三、团队与个体相依存——名师成长共同体的存在基础
团队不是抽象存在的, 它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个体构成的。个体的思想、行为直接影响着团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个体也不是孤立的个人, 而是接受团队整体影响、规范和塑造的“团队有机体”。因此, 加强团队建设, 抓实团队管理, 用团队的力量来引导、规范和塑造共同体成员, 从而形成团队和个体的良性互动, 是确保团队生命力的重要手段。
一是重视团队文化引导。我们提出“淡化竞争, 强化合作”的口号, 强调共同体成员间的互助合作。在团队目标规划中, 明确团队成员的各自分工, 提出合作要求。在学习方式上, 倡导合作学习的理念, 成员间结成多个学习小组, 互相探讨, 取长补短。在优课竞赛、基本功比赛等赛事中, 要求团队成员齐上阵,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从备课、上课、研课, 到后勤服务、现场准备, 均活跃着团队的身影。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 逐渐形成了互助合作的团队文化。
二是加强团队制度建设。包括团队学习制度、专题研讨制度、集体研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团队成员间互听互评制度、团队考核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这个抓手来抓实团队的过程管理, 将个体置于制度的规范之下, 从而保障团队的规范化、常态化运行。
三是开展团队特色活动。各子团队通过经常开展富有学科特色的团队活动, 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如语文学科团队开展的写文比赛、美文诵读比赛, 数学学科团队开展的解题竞赛, 英语学科团队开展的情境对话比赛, 德育团队开展的班级常规观摩、班级管理经验介绍、评语撰写比赛等。
四、引领与辐射齐着力——名师成长共同体的运行形态
专业成长, 需要专业引领。引领得当, 事半功倍;引领缺位, 事倍功半, 甚而南辕北辙, 陷入方向不明、盲目用力的泥沼。我们采取的引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导师引领, 二是课题引领。导师引领, 是在每个学科子团体中选择一名专业素养过硬的特级教师或市级学科带头人担纲导师一职, 为团队成员示范引路, 指点释疑, 引导团队成员沿着正确的研究路径前行。课题引领, 要求共同体成员人人参与学校主课题研究, 同时依托主课题开展“问题导向型”的微型课题研究, 以课题研究来引领和推动自己的专业成长。
小乘佛教重在“渡己”, 大乘佛教重在“渡人”, “渡己”与“渡人”, 正是小乘、大乘的境界差别之所在。教师专业成长亦如佛教徒修行, 仅满足于自我提升, 境界未免稍低;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来辐射、带动群体性提升, 这才是名师应有的风范。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在教师群体中实施名师引导工程。通过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开设名师示范课和名师专题讲座、举办行知论坛和成长讲坛等途径, 充分发挥名师共同体的示范辐射作用, 引领和带动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促进未来更多的名师脱颖而出。从这个意义上说, 名师成长共同体成为我校教师队伍内涵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