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一点感悟

2024-05-28

教育孩子的一点感悟(精选11篇)

教育孩子的一点感悟 篇1

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回答是:人才!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我们需要的人才哪?人的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经过多年政教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一点德育工作经验, 主要有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教育说服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 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 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 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 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 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 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 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说服法很多, 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下面我结合班主任工作谈谈一些常用方法:个别谈心, 典型事例, 以身作则, 群体影响等。

二、情感陶冶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 那么情感陶冶法则是“动之以情”。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 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 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化的熏陶, 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 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初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 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 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 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 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 都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 对于一个初中班主任来说, 能否经过努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 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 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 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 引起情感的共鸣, 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 从而达到“修身养性, 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 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 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 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 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 这种良好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 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 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 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三、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 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 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 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 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 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 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 创设各种情景, 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 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 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四、榜样模仿法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 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 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 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 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 我作为班主任, 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 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 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既重言教, 又重身传, 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教育孩子的一点感悟 篇2

对孩子教育的一点点感悟

在如今的独身子女的社会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对他们既疼又爱还加恨,我也是处在这种矛盾中。在参阅了大量资料和对孩子教育的感悟中不断地改变着自己。刚开始对孩子的百般荷求,样样都想让孩子是最棒的好胜心,困扰着自己,伤害着自己,同时也伤害着孩子,从孩子受伤的眼神中,我的心也颤抖了,“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了就会是什么“,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我不想孩子成为消极忧虑的人。积极乐观的态度才是我要的,我试着在改变,当我微笑着和孩子说话,我的自信,我的热情,我的友好就在语言中自然而然地体现着,也因此影响到孩子的心情,他也就这么自信,这么泰然自若的处理问题了,到后来我们有了心与心的沟通,积极乐观的态度,就这样享受着生活。

也是由此我深深地理解了国家领导人的“和谐”两字,与人和,与己和,与天地万物和才是真正的天地合一。因而我从两个方面着手,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首先是爱孩子,让孩子处于放松的心态去成长,笑口常开,感恩知足,对于任何事情的发生,我都是从坏处向好处想,“太棒了,任何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都有利于我的成长”。这就是我的信念。快乐人生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个与生命快乐有约的人,必然与成功有缘,我相信,你对人生的看法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你的生命状态好,就像地里的庄稼长势好,能不丰收嘛。一次孩子考得很差时,回来时神态很不好,吃饭、做事心不在焉的,当我知道了后,并没责怪有他,而是开导他,没关系的,拿过试卷分析做错的原因,还有下次,这样才能看出你进步很大。孩子的眼神亮了,自信心也上来了,我相信以后的问题一定可以处理好。其次是懂孩子,是心灵的交汇,让我们用对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态度对待他,当孩子学走路跌倒时,我们会鼓励他站起来相信孩子一定会学会走路的,为什么在学习方面就不行呢,如果我们天天说孩子笨,当孩子承认自己笨时,他的眼神也黯淡无光了,言行举止也都笨了,长此以往,在笨的盐碱地里,还能长出聪明瓜吗?我坚信几句话,“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当孩子跟你说考得好时,那我们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当孩子考得不好时,我们分担着他们的忧愁。在生活中,要求孩子“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而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好”、“一点总比没有好,晚做总比不做好”。和孩子成了朋友式的关系,也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孩子可以坦诚地接受别人提出来的意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也就是对孩子进行了教育。切记不要唠叨,家长不要轻易地批评孩子的是非,要说就要说得有理有据,说得他心服口服,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我们做家长的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家教。这就是我对孩子教育的一点感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一点养生感悟 等 篇3

○熊志远

希望健康长寿应追求什么?应追求心灵宁静、心胸宽畅。对身外之物,不思钻营,将名利、地位、财物等看得平淡些,不为心动,不为其左右,谓之淡泊明志,宁静方能致远。为人处世,处处随和,凡事顺其自然、随缘;不多食,不多言,不计较,不介意,心胸豁达人不老。经常保持享受独有一份宁静与超然,是机体健康、精神状态美好的一种表现。要学会宽容、理解和大度,“后退一步天地宽”。要学会放松,少管闲事,少指责别人的不是,善意看待他人。对人不要有心计,待人以诚;学会满足,不要生气,笑一笑,十年少。要高兴乐观,努力减轻心理负担,心思太重,久必损身。特别要有遇事吃些亏也无妨的心态。日常尽力保持对生活感到满足与欣喜的态度。这些,都是既养形又养神,益寿又延年的良方。

我今年七十有四,从人的寿命来说,我已经超过了古稀之年,仍然能读书看报,好做点家务,得益于上述理念和坚持锻炼,如打太极拳健脑养生,最可喜的还得益于清净(清净养神)。有诗云:“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为了走好后半生的平坦路,人老了更要心态好,牢牢把握这个健康延年益寿金钥匙。

运动养生落实到每一天

○邹济生

我退休十多年的养生实践,是从过好每一天的充实而愉悦的运动生活做起。具体说是这样做的:

早晨醒来后,平卧在床上自我按摩约20分钟;下床后,做好两件事,喝一大杯白开水和排便;接着家务劳动做早餐等约40分钟;然后外出进行保健气功锻炼约一个小时。早餐后看电视节目《夕阳红》、《健康之路》,并做好笔记,之后,阅读报纸杂志和参加家务劳动。中饭后午休一小时。下午打开电脑上网2~3小时,主要看国内外新闻、文史知识和生命科学知识等。紧接着,外出步行锻炼约一小时;晚饭后,看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喜欢看的电视剧,至10时左右准备睡觉。睡前做好两件事,洗脸、刷牙和泡脚。

这些每天坚持的活动,每项都体现着四肢在运动,大脑也在运动。特别是做保健气功,对我的身体健康作用很大。例如八段锦,通过两手托天,左右开弓,单举两手,伸头后瞧,摇头摆尾,两手攀足,攒拳怒目,背后七颠等八套动作,达到顺畅三焦,调理脾胃,祛除心火,强固肾腰,增添力气,百病消弭的目的。又如易筋经,通过十二势动作,也就是通过“拔骨”、“伸筋”,牵动身体各部位的大小肌群和筋膜,以及大小关节处的肌腱、韧带、关节蘘等结缔组织,促进活动部位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软组织的活动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再如六字诀,通过口念嘘、咳、呼、啯、吹、嘻六个字和形体动作,呼出浊气,吸进清气,对心、肝、脾、肺、肾、三焦都起到保健作用。我做完这几套气功以后,感到全身都很舒服。

至于社会活动,前几年参加活动项目较多。近几年来,随着年龄增大,社会活动逐步减少。目前只参加每周三上午的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保健协会活动和周一下午的法律咨询服务,以及本机关离退休干部活动。有时亲朋好友互访和参加同学、朋友聚会以及相邀朋友到本市的一些景点参观游览等,我都积极参加。通过这些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密切联系朋友,使自己的身体和思维都在运动着。

坚持有氧运动大有益

○刘献治

过去,我对有氧运动存有片面理解,认为只要进行运动就是有氧运动。所以运动过于简单、零散,时而坐、时而立,手摇动几下,脚踢几下,头转动几下,或搞搞健身器械,每次集中运动时间没达到过15分钟。同时运动随意,高兴时就运动,不高兴就不运动,晴天运动,雨天不运动。结果,运动收效不明显。听了专家讲授和看了资料介绍后,才知道这样运动不能有效刺激心血液循环系统、肺呼吸系统功能,效果不如有氧运动显著。近几年来,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实践中,结合本人身体情况,我做到“三个要”:一是要“两耐”,即既要耐力又要耐久运动。为了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良好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纠正过去那种“过于简单、零散、随意、时间过短”的运动方式,我选择了散步、骑自行车、原地跑和有氧健身操等项目的耐力、耐久运动,每项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二是要有一定的运动规律,散步是在每天晚饭后半小时进行,时间30~40分钟;原地跑和健身操是在每天上午9点进行,时间60分钟左右;骑自行车除平时进行外,坚持在每天下午骑30分钟;三是运动要天天坚持。晴天在室外,雨天除骑自行车外,改在室内。自进行有氧运动后,我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肌体抵抗力大有提高。以前经常感冒、肺部感染咳嗽、支气管炎发作和腰酸腿软现象,现在明显减少了。过去一上高层楼要喘大气,现在登四五层楼不喘大气,双腿更有力了。

晚年快乐要靠自己找

○宋增明

晚年如何寻找快乐?我有如下体会:一是从读书中寻找快乐。“读书可免去烦恼,它可使人达到高尚的境界”。人老了,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信息,才能心胸开阔。我退休后就安排了自己的读书计划。二是从笔耕中寻找快乐。爬格子是我的一大嗜好。退居二线后我担任了市老年体育科学学会副会长,由于工作需要,近几年来撰写了300多篇文章,其中150余篇分别在中央、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这不但带来了身心的愉悦,也刺激了脑细胞的活力。三是从忙碌中寻找快乐。俗话说“清闲多苦恼,忙碌幸福多”。我与大多数离退休老年朋友一样,退休后心理上也经历过一个变化过程。我投身于老年体育事业的洪流,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四是从“淡泊”中寻找快乐。人生中只要不为名利所累,心中就有一片快乐的蓝天。我处淡泊中,不攀比,无烦恼,天天都开心。五是从家庭生活中寻找快乐。我四个孩子,两个在部队,两个在身边。在14口人的大家庭里,大家互敬互爱,相互支持。全家和睦相处,说话幽默风趣,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六是从运动中寻找快乐。我清晨早起,做做八段锦,打打太极拳,伸伸腰,踢踢腿,步行上班,悠闲散步。这些简易运动可以利关节,通血脉,强筋骨。七是从垂钓中寻找快乐。约几位亲朋好友,坐在青山绿水之间,握竿垂钓,实是人间美事。八是从助人中寻找快乐。为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极有利于身心健康。我虽无惊天动地的慈善壮举,但助人、益人的事却做了不少。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每做一些助人的事,总觉心里舒坦。九是从旅游中寻找快乐。利用节假日全家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美丽河山,使心神与自然形成一种完善的和谐。十是从困苦中寻找快乐。我1996年春天大病一场,几乎见了马克思,当时母亲已90高龄,她总内疚是她活了我的岁月,全家老少哭哭啼啼。我对母亲说:“各是各的寿命,即使我的命短也与你的高寿无关。”经过住院治疗,我终于驱走了病魔。此后,我更加感到,人生若能把坎坷、困苦和磨难统统视为可化作快乐的原料,那么一定会获得快乐,赢得长寿。

穴位按摩治好我耳鸣

○闻华

我是一名古稀老人,几年前开始出现耳鸣。起初为一侧,间断性,逐渐加重为两侧,频繁出现,响声不断,真令人烦恼。曾上医院诊治,做过耳部及电听力检查,诊断为神经性耳鸣。服用复合维生素B、谷维素B和六味地黄丸等多种中西药物,无明显效果。后改用自我穴位按摩一段时间,耳鸣迅速消失,至今很少再出现。

穴位按摩方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现介绍如下:

按听会穴。张口取穴,位于耳屏前凹陷处,用食指按揉数分钟至有酸胀感,一日二次,可两侧同时进行。

捏耳廓穴。耳廓内外有很多穴位,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两侧耳廓内外,从上往下反复捏揉至有耳发热感,一日二次。

鸣天鼓。先将两手掌磨擦发热,后用掌心捂住两耳孔处,作按压松开动作,使耳内发出响声,连续不断地做20下左右,一日二次。

压合谷穴。用大拇指指尖取穴,位于第1、2掌骨间隙中,按压至有酸胀感,一侧或两侧交替进行,一日二次。

同时,生活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调理饮食。多吃些有益补肾的食物。如莲子、桂圆、核桃、百合、山药等;常吃些富含铁和锌的食物,如鱼、海产品、牛肉、鸡和水果、黑木耳、韭菜等;减少脂肪的摄入。

2、慎用药物。有不少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对听力、耳鸣有影响,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3、远离噪音。避免长期生活或工作在高噪音环境里。看电视音量不要放得太大,不要使用随身听或用耳塞听收音机。

探究性教学的一点感悟 篇4

一、设计一个好的情境

研究开始于问题, 问题产生于情境。所以设计一个好的情境和问题是能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明确探究方向和目标的首要问题。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最好是现实的, 并从情境中所提出的引起学生求知欲的、且能指向目标的、明确的问题。教材中的情境通常具有一般性,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本地和学生实际来设计。

例如:农村学校设计与当地经济、科技发展有关的情境和问题, 这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的有用, 而且可以激发起学生用科技知识发展家乡经济的愿望, 反过来又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主要是在农村, 普及初中教育, 如果我们一心主要想着为学生的升学而教学, 且不说搞题海战术、模拟考试等做法有背教育教学原理, 也是与实施义务教育以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初衷不相适宜。由于过去对农村重视不够, 所以更需要有志者设计一些适应农村需要的情境资料。

二、整理是一个必要阶段

从历史上说, 几何从开始证明, 经过几百年的努力整理出欧几里得体系, 这不仅使几何知识得以相传, 而且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从数学来说, 其真理性在于逻辑证明, 因此, 公理化成为数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 公理化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处理好数学理论、社会需要和学生认知三者的关系, 仍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无论如何, 从心理学有条理的东西容易记忆也便于应用这一点来说, 一定的逻辑系统是必要的。

在情境中经过探索得出结论后, 还需要有一个对这些结论进行整理以形成逻辑系统的阶段, 这个阶段对数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必须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 对提出的结论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抽象成概念和原理, 并用定义、定理和定律、法则来表述, 再进一步把他们用符号来表示, 再通过他们的内在联系, 整理成一个逻辑系统。

三、要有作业

课后做适当作业是必要的, 虽然在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讲, 学生听但课外作业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 因为它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 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阶段, 也是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阶段。但是实际上也存在着缺陷, 最大的就是降低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了易教易学, 在讲完知识之后, 配置了相当多的由教师讲解的例题, 造成了学生主要是模仿例题做习题, 降低了学生独立思考的锻炼机会, 更甚的是发展出所谓的题型教学和模拟考试等大量的题海战术, 不仅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问题。所以, 我在布置作业时在保证所有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 为有数学才能的学生再做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也就是因材施教, 使不同的学生真正都能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

四、自主空间多大为宜

自主空间多大为宜, 用我们通常的形象说法, 就是“跳一跳, 摘得到”, 而这跳一跳能跳的多高, 则是因人而异的, 与他原有的基础和思维能力训练有关, 探索教学首先是要设计一个好的情境和问题的原因所在, 而所谓“好”的标准之一, 就是创设一个恰当的自主探索空间;其次, 教师的适时帮助是必要的, 以为学生自主探索就不需要教师的引导, 或知识是学生自已建构而放弃帮助的观点和做法可能都是不合适的。当然, 这种帮助, 主要是指引、点拨和鼓励, 使他们有信心朝着目标继续探索。打个比方, 应当像妈妈教自己孩子走路那样, 既不是抱着不放, 也不是放任不管, 走歪了指一下, 跌倒了扶一下, 不走了哄一下, 真走不动了, 这次训练就完成了。

中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一点感悟 篇5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黄冈中学惠州学校 贾凌云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外各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我国的教育体制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计划生育制度下的独生子女成为我们教育的主要对象,这批“90后”的中学生受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和发展的影响,行为方式和观念与以往年代的学生存在很大的不同,与我们老师更是存在巨大的认知差异,所以我们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也必须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何进行思想教育才更有效成为困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难题.

关键词:道德自觉者;道德先行者;感恩;严于他人;宽以待己

现阶段的中学生在一个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下成长,他们反应敏锐,学习新事物能力很强,有些孩子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知识甚至超过老师.他们很聪明,有个性,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风格,性格独立,敢于闯荡.但他们有的以自我为中心,非常自信,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和建议.有的专家学者将现阶段中学生的特点概括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极不相符,心智成人化,行为幼稚化,做事极端化”.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大致可以反映出现在学生在新的教育思潮下的思想状态.面对这样一群孩子,如果我们还用“打一打,哄一哄,吓一吓,诈一诈”的办法进行管理,用一些他们根本体会和感受不到的大道理大理论教育他们,就很难说服他们,对他们的教育也将失去作用.

现阶段学生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很强,所以我们要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实施教育,并且要以说服他们作为检验我们教育功效的唯一标准.下面浅谈我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沉睡的善意与创意,从而使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其中,品德教育是成人教育,知识教育是成才教育,二者结合才是成功教育,才能培养出富有人性和正义感的社会公民.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整体表现出来的性格与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为人处事的风格极其相似,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将要培育出什么样的学生.成材先成人,我觉得将我国经典的传统美德同学生的具体处境结合起来,用他们经历过和感受到的事例教育他们教育效果非常显著.比如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不断的向学生渗透以下思想:

(1)乐于奉献,甘于吃亏

学生都有一种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本性,所以我们安排他做事情时喜欢事事求平均,比如政教处安排我们班把周一国旗下讲话用的主席台搬回室内,有的同学就不解地问我,为什么每次都叫我们搬,为什么别的班不用搬?班级编排座位也是追求绝对的平均.实际上生活中哪有绝对的公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想独立和发展,必然需要一些人作出自我牺牲,必然有一些走在社会发展前面的道德先行者.一个集体要想和平和谐的发展,必然有一些人要多付出一些,要多牺牲一些.就我们现在的班集体而言,正是因为有了像侯晓逸,林佩鸿,文斯民,曾毅峰等一批运动员的奉献和牺牲,才使我们班在运动会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正是因为有了李璐嘉,李奥,邹舒丹,徐瑞兴等同学无条件地为黑板报献计献策献力,才使我们班每次的黑板报得分名列前矛,正是因为有了王晓文,黄营宜同学的精心组织和引导,我们班每周五的唱歌才唱的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也正是因为有了文斯民,周洵,周雅洁,杨天赤四位同学的积极参与,才让家长对我们的家长会赞不绝口.不仅如此,我们班的各类文艺活动,征文活动,班会活动,周雅洁,杨天赤同学也总是挑大梁,担重任.班级有了这批先行者的无私奉献,甘于吃亏,感染着其他同学参与其中,共同促进了班级的迅速成长,使我们班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表现出极强的团结精神和凝聚力.可以想象,如果人人都具备了乐于奉献,甘于吃亏的品质,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2)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现阶段的中学生有一个非常普遍的错误观念,那就是每当我们指出他的缺点时,他们会认为很多同学都是这样做的,都有这个缺点,所以我批评他是不应该的.如:当我批评某个学生早读不开口读书时,他就会说:不是有很多人没有开口吗?又不是只有我一个!当我批评某个学生晚上睡的太晚时,他会说:有谁会那么早睡?当我批评他带手机进校园时,他会说:你去问问有几个人没带手机?当我批评他迟到时,他会说:谁能不迟到„„

诚然学生的反驳很多时候是在为自己辩解,但这反映出人的一个共同的心态:总喜欢拿别人的错误为自己开脱,用别人的失误来原谅自己的错误!“严于他人,宽以待己”成为他们不知不觉的处世习惯.为了纠正学生的这一个缺点,我不断地向学生强调:“不要

拿别人的错误来原谅你自己,我现在关心的不是别人,而是你有没有这一缺点?不是说大家都有的缺点就不是缺点,大家都容易犯的错误就不是错误!我们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一个想成功,想有所作为的人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的帮助同学,尽可能少地麻烦别人;我们可以借钱给别人,但尽量不要向别人借钱;当我们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我们一定要说一声“对不起”,而当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时,我们应该说一声“没关系”.我们还应该用“己不如人意己无能,人不如己意己无量”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崇敬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3)积极看待社会,生活和生命

记得一次语文作文材料是“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了锚的人.我们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事或麻烦人惹上关系.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这篇作文真实地检验出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

在十七大召开之际,我组织学生利用报纸学习了很多英雄,道德模范的报道,有些学生就不相信故事的真实性.当我谈及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我们国家和政党,有些学生就马上联想到政治腐败,环境污染,不良的社会治安,不文明的社会现象等.有的同学甚至不愿意轻易相信别人,信任朋友,对学校、社会持批评的态度,对班级活动持观望的态度,曾经有一个同学在她的语文周记中这样写道:“我妈妈说过,人与人之间都是利益与利益的关系,没有真正的友谊.本人就不相信别人接近我的目的不是图谋利益,为了不被人利用,所以我要与班级划清界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这样嘱咐自己的孩子:“出门在外,不要轻易吃别人的东西,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对孩子的这种善意的提醒却无意中促成他们自我防范意识过强,不愿轻易信任别人,对公益事业和集体的事情不热心,因为事事有选择的付出和有选择的交友,所以往往觉得生活没多大意思,很难以积极的心态对

待老师和长辈的批评,尤其是不公平的对待或误解.所以我反复向学生强调:我们要信任别人,如果生活中缺乏信任那还剩下什么?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很纯洁的,我们要用健康的想法去揣测别人的行为,这样即使同学做了伤害自己的行为,我们也容易释怀.

我们应该习惯于用善良高尚的心理去揣度、去推演道德者的道德行为,不要以为我和周围的人的精神境界不高,就不应也不会有道德自觉者,不要受伤一次,便不再相信任何人,要用放大镜去看待社会中美好的事物,生活中的闪光点,用缩小镜去忽略生活中的不和谐行为,用宽容,豁达的心态看待生命中的一切!

当被问及人为什么要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时,同学们更是一脸茫然,很多同学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虽然每个人的出生不是自己的选择,但我们有能力选择自己什么时候结束生命,可人往往不会轻易选择死亡,哪怕是生活很贫困,活得很狼狈,很累,像乞丐,像病入膏肓的病人,那么到底是什么支撑他们那么艰难还要活着?也许有的人会说是因为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或希望,为了实现这些理想和希望,他们才选择了在痛苦中煎熬和等待.但我们大部分人尤其是学生是既没有理想,也没有抱负,那么如何教育他们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呢?

我认为一个遭受贫困或病痛折磨的人还要活着,大部分是因为他们有牵挂,这种牵挂有的是亲情,有的是友情,也有的是爱情,因为他们割舍不掉这份感情,所以才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挫折,他们的生命也因此而光彩.对于我们学生而言,爱情当然还属于明天,所以在家要珍惜和父母长辈的亲情,在学校要珍爱同学之间的友谊,主动和老师建立师生感情,这些亲情和友情不仅可以在情感上给你带来快乐,给你带来慰籍,还可以给你带来克服困难的勇气,永往直前的动力,是你永远的精神财富.

(4)胸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我们之所以需要感恩,是因为我们都曾经弱小.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是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当我们还在蹒跚学步时,是父母撑起我们一生的希望和理想;当我们像一群小鸟走进校园时,是老师用汗水和心血给予了我们知识的力量和人生的路标.”

我们之所以需要感恩,是因为我们都曾经有过无奈、困惑和徬徨,是那些至今还记得或早已忘记的人们的帮助,使我们拥有了今天;是那些淡如清水而又恩重如山的扶助,使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上赢得辉煌.我们之所以需要感恩,是因为我们已经强大.强大的我们不应忘记曾经放飞希望而今依然守巢的父母老师;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老师、家乡和母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像他们那样去帮助那些像我们当年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之所以需要感恩,是因为我们还要前行.成功只能属于过去,发展必将面对未来.当年,是父母老师和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教会了我们感恩.如今,我们也应当像他们那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承这一高尚品德.这是我们继续前行不可缺少的力量,只有胸怀一棵感恩的心,我们才会时刻感受到自己是幸运、幸福、快乐的.

大概我们每个成年人都会认为现在的学生是生活在幸福中,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幸福快乐的感觉,经常就有孩子抱怨父母抱怨学校.为了让他们过得幸福快乐,我们举行过《寻找快乐》的班会,学习过《哈佛的幸福课》,集体讨论过幸福是什么?告诉他们幸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一种生命的感受,一种人生的体验,在很多时候,幸福不是去盼望我们没有的东西,而是尽情享受自己现在的“拥有”: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拥有爱自己胜过一切的双亲,那你就是幸福的!不必自寻烦恼去渴望不切实际的东西,学会发现,学会珍惜,学会创造,幸福永远会环绕在你身边.即使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我们也应该朝着怎样使自己开心就怎样去想,哪怕有时是像阿Q一样自我欺骗.真心去感受,幸福才会永远存在于你的心中!

我对作文教学的一点感悟 篇6

首先,教师要领悟素质教育的宗旨,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中提倡的“以人为本”不能成为一句口头禅,教学时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课题;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不能将这些观念淡忘进而摒弃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一味地只想拿高分,而忽视对学生人格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写作的思想内容和选材上,教师不要给学生太多的规定。教师千万不能引导学生在写作前就给作文定好格调,让学生用一些切合主题的材料来提高作文的精神含量,而應鼓励学生抒发自己心灵的真情,畅谈个性化的人生感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教会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平凡的生活,既要看到生活的美好,又要看到生活的丑陋,不能仅凭自己单纯的好恶情感来书写生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不要谈那些空洞陈旧的“大我”意识,要努力学会表现思想内容上的“自我”。这样才能彰显出学生的真实情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再者,在写作的文体上,教师不要给学生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加以束缚,要鼓励学生学会在作文中尝试着进行创新。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定式,而且要突破写作文体的模式,诸如常用议论文,就不要按固定的“三段论”方式进行写作,教育学生不盲目跟从固有格式,勇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同一作文题目如果从不同的角度便可以用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等来书写,学生只要灵活应用各种文体,就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轻松自如地将自己内心创作激情释放出来,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谈《窦娥冤》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篇7

关键词:窦娥,悲剧,反抗英雄

《窦娥冤》主要讲述了青年妇女窦娥蒙冤被判处死刑的故事,随着作品的广泛流传,窦娥享尽了赞誉,她的反抗精神也为人们称赞不已。她斥天地,怨鬼神,对黑暗的封建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控诉,临刑前她发下“三桩誓愿”,大胆否定最高统治者,向世人申明自己的冤案。但她指天斥地,却又希望通过“天地”来实现自己的誓愿,这种态度显然与之前的斗争反抗态度相矛盾。

这种矛盾的态度引发了我了思考:窦娥是反抗英雄吗?那么在教学中我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选择让学生回归剧本,透过剧本进行分析。窦娥在一出场就交代了自己的身世,她三岁亡母,七岁时因父亲无力还债将其抵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幸结婚二年又守寡。面对一系列的打击,她感叹:“窦娥也,你这命好苦也呵!”她并没有想到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在感叹自己命苦。她恪守封建礼教,她认为自己遭受的不幸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第一折[油葫芦)],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第一折[天下乐)]。她认为只有侍养婆婆,为死去的丈夫守孝才能将来世修,封建节孝礼法和命运观战胜了她的天性。如此看来,一个把自己的不幸归因于命运的人,一个祈求来生的人,一个恪守封建礼教缺乏独立人格的人,她能够做出什么反抗?虽然窦娥所处的时代不能与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相提并论,但至少我我们可以看出窦娥的反抗是不成立的,是缺乏思想基础的。

我们先来看看窦娥是如何进行“反抗”的。窦娥的“反抗”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与恶地痞流氓的斗争;与贪官污吏的斗争;与天地的斗争。先从窦娥与以张驴儿父子为代表的恶棍流氓的斗争谈起。窦娥反对婆婆再婚,自己也拒绝张驴儿的求婚,她认为贞节高于生命,这些都是真实的,但窦娥的反抗未必成立。她既然反抗张驴儿的无耻霸占,怎么就对婆婆将张驴儿父子好酒好饭养在家中这一事妥协了呢?即使她力不从心,她也完全可以选择离开蔡婆婆家一走了之,寻求自己的希望和幸福,但她选择了妥协,正是因为她的妥协,才给了张驴儿图谋的机会。张驴儿图谋不成反毒杀了老爹,他威胁窦娥是“官休”还是“私休”,窦娥毅然选择了“官休”。窦娥开始是相信官府的,“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第二折[牧羊关)],然而在昏官桃杌既不勘详情,又不求人证物证的严刑拷打下,她的幻想被碾碎了,但窦娥没有因此怀疑和反抗封建统治秩序,她愚昧地认为这祸端的由来是因为婆婆改嫁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这无情棍棒教我捱不的。婆婆也,须是你自做下,怨他谁”(第二折[骂玉郎)]。有人说在此她与以桃杌太守为代表的贪官污吏进行了斗争,在桃杌审案时窦娥忍受了多少致昏致死的毒刑拷打,忍住了血肉横飞的棒苔,誓死不招,顽强抵抗,这也是窦娥反抗精神的体现。这种说法本身就自相矛盾,既然说窦娥反抗,誓死不招,那为什么到最后还是招了呢?这能称之为反抗英雄吗?她听说要拷打婆婆,立即屈招认冤,于是落了个“药死公公”的罪名,理所当然被判处死刑。正所谓“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也许她不招,反抗到底,案件难以审理,尚可上报复勘,或许还有转机,可免一死。与其说窦娥善良,不如说是愚昧,由此可见窦娥对封建礼教的盲目遵从使其丧失了一切反抗的能力。说窦娥是反抗英雄最有力的证据是第三折,她指天斥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第三折[滚绣球)],这是她对最高统治者的大胆否定。在古代人的意识里,天地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早在汉代董仲舒就提出了“天人感应”论,他认为,天与人之间也存在相感相动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治乱与天道的运行之间的关系。人君为政要效法“天”行“德政”,为政要宜于老百姓,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灾”和“异”是天对人间的警告。在此,由于窦娥冤情深重,无人能为她主持公道,窦娥在绝望中指斥天地,临刑前她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亢旱三年。由此可见,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天动地显然是相互矛盾的,她对天地的怀疑和依赖始终交织在一起。从根本上说窦娥的行为在于“感天动地”而不是“反抗天地”,三桩誓愿也正是感天动地的结果。“冤”之所以称其为冤,是因为窦娥恪守封建礼教却被封建统治者杀害,如果她因反抗封建统治而被杀害,那何冤之有?

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一点体会、感悟 篇8

在执教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经验, 也有许多迷茫, 偏颇之处,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讨论.

一、教授具体的解题方法不等同于传授策略

苏教版第十一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例1一课, 课本以和倍问题作为例题, 让学生体会使用替换的策略能便于解决有两个未知量的题目.有部分教师把课堂设计成和差, 和倍问题的练习课, 把教授如何解决该类问题作为课堂重点, 使课堂失去生命力.

其实十一册第一单元已教授了列方程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 如果把该节课定位在训练解题技巧上, 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学生的思维仍停留于如何解题, 没有提升到利用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统一为一个未知量是一种策略的高度.不能形成更抽象的数学思维.教学时, 教师可先呈现问题, 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获得一定的经验;再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通过回顾性陈述交流, 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化隐为显”.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独立的而是连贯的

在教学“新”的解决问题策略时, 不能排斥学生应用以往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 不是小猴子掰玉米, 喜新弃旧, 而是在不断整合、应用不同策略的过程中, 丰富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 并在新的问题中主动、综合、灵活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本节案例1一个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验如何替换.如果每道题都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不仅费时, 而且受课堂条件限制, 许多操作将不能进行.

在教授本课时, 我采取了结合画图, 倒推等策略帮助学生体会如何替换.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等策略, 在课堂上只要适当点拨, 能把题目的情景以线段图、实物图、数量关系式等方式呈现, 学生通过多种的呈现方式, 能对题目有更全面的理解, 对替换过程的认识就更深入.

画图的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示意图更容易理解其思路, 促进生生互评, 使课堂更具生命力.

案例2是综合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 难度高了.教学这一节内容时, 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结合使用画图、列表、枚举, 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综合而灵活的.通过以下步骤展开教学, 让学生逐步感悟“假设”的解题策略.

1. 从“画图”入手, 让学生初步感知“假设”的解题策略

出示:鸡兔同笼, 8头20脚, 鸡兔几何? (1) 假设8只全是鸡, 则画图为:○○○○○○○○.要求用圆圈表示“头数”, 然后请学生在圆下添脚.此时“脚数”为16, 学生很直观地就发现少了4只脚, 这4只脚该怎么添呢?学生很自然地就把图上后两只鸡再加了2只脚变成了兔.4只脚共加了两次, 所以就有2只兔, 那鸡当然就是6只了. (2) 假设8只全是兔, 学生很直观地就发现多了12只脚, 那怎么办呢?当然是划掉12只脚了, 这12只脚该怎么划呢?学生很自然地就把图上后面的兔划去2只脚变成了鸡, 那就有6只鸡, 兔当然就是2只了.

2. 借助“图表”, “一一”列举, 让学生加深理解“假设”的解题策略

由于学生在五年级时就学过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所以我就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列举, 结果学生中就出现了好多种形式的列举方法, 有从两头列举的, 有随意列举的, 也有从中间列举的.此时, 我便让学生自己对比各自的列举方法, 最终找出大家都认为最佳的列举方法, 并全班推广, 同时我更重点强调了当列举出现误差时进行“调整”的策略.

3. 根据数量关系, 用方程解题

此种方法学生好懂, 但解题过程很多学生不会, 所以未作重点.

4. 公式法

即:脚数÷2-头数=兔, 头数-兔=鸡.此公式因只能解决2脚和4脚的“鸡兔”同笼类问题, 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故只一句带过.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应回归生活

有部分学生认为,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高深莫测的, 是难以理解的, 这和教师长期误解该课的教学重点有很大联系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到这些策略解决问题, 如果教师教学时适当从身边的例子引入, 以生动的故事引入,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还以替换策略教学为例, 开始从曹冲称象的例子引入, 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策略源于生活, 而且不难理解和操作最后还以老师在麦当劳买套餐的例子让学生利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李老师和朋友买了一份套餐:2只鸡翅+1杯可乐=16元;已知可乐的价格比鸡翅多1元, 李老师吃了一只鸡翅该付多少钱?

从学生熟悉的麦当劳套餐引发数学思考, 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对策略的学习更有归属感.

教育孩子的一点感悟 篇9

看着这张贺卡, 我不禁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更为强烈的使命感, 荣誉感。同时也在反思梳理了这几年教学中语文之于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地位。语文教学应该怎样的做好教育引导。通过自我反省的认知过程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点灵动的感悟。一、教育是一种唤醒语文是生命的延续, 是净化灵魂的营养, 是我们内心感悟的召唤, 是单淡泊名利是净文化的规劝, 是大智若愚、大隐于世的指挥凝练。在我看到这张贺卡的时候, 我是真心的高兴, 作为一名老师, 记住自己的学生, 并且学生和学生家长都记得你, 真的是从内心就很愉悦。这名学生给我的贺卡不同于其他人的节日祝贺, 家庭祝福。却是让我有了一种幸福的感觉。所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一辈子不可能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但应了那句话:“春蝉到时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死干”这种使命感会一直如灯塔指引我前行的道路, 愿我的道路鲜花遍地, 执手一花, 凝练一果;也为我的学生点亮一盏明灯, 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指引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 更是一种激励。经常听到有人说作为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具有人格魅力, 具有渊博知识去教育人, 以科学发展观去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易于常人的气质去感召自己的学生。除此之外更应有一种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就是一种责任, 这种使命感就是一种觉醒。这种觉醒不是我说的, 德国的教育家斯普郎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类灵魂的一种唤醒。教育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而是把人类的创造力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并且一直践行。记得刚刚工作的时候, 我不太愿意当教师, 一直在想办法调动自己的工作, 当时就犹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混日子, 遥遥无期没有出头之日。就在那段恍惚的日里子, 有那么一个上午一个蓬头垢面的农民给我了莫大的鞭策和指引。那时正是上午的第一堂课, 教室外面飘着雪花, 飘落地上就融化了, 显的道路特别泥泞, 这个家长来到了我的教室门前来找他的孩子, 就那样地立在我教室门前。我说你啊、要有事情就先带孩子走吧。家长却说这不可以的, 你们正在上课, 况且还是语文课就更不可以了, 让孩子听完了再走。我的内心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 这种震撼就来自于那样平常的一个上午, 一堂普通的语文课, 一个朴素的家长。这样一节在平常不过的语文课却在家长内心无比的重要, 那么在学生心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在教书育人者眼中应该是一个什么地位呢?从此以后我再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都感觉有一个特殊的学生站在我的教室门前, 这也成为我一种无形的鞭策, 激励我对待每一堂课都无比投入, 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去唤醒自己的学生, 需要教育者把他们召唤。去引导他们正确的前行。我这样去做了, 并且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会学习, 学会感悟、学会愉悦的生活、学会自己思考, 我想我的任务就达到了。二、学好语文就是学会做人我在每一届新接手的新班级, 上的第一堂课都是告诉我的学生语文是什么。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 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 让人清甜解渴;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 让人温馨浪漫;语文是新鲜味美的果汁, 让人滋心润肺;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 让人神清气爽;语文就是蓝天白云, 使得自己遐想连篇, 语文就是蓝色的大海让我心潮澎湃;语文是和煦温暖的春风, 语文是通往睿智的道路, 让人的思想变得成熟;语文就是庄非的闲云野鹤, 是老子的道德至上;是楚王的霸道之气;是孙膑的谋略天下;是蒲松龄的狐狸;是吴承恩的猴子;罗贯中的三国;施耐庵的水泊梁山;是曹雪芹的金玉良缘。仅此我就想告诉我的学生, 没有语文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学好语文, 学好基础学科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巨擎所说小赢靠智, 大赢靠德。学好语文不仅仅是工具性学科基础, 也是形成一个人意识形态, 德智体美劳前面发展奠定基础。在学期伊始也对学生做感悟亲情的专题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想法就是要在我的学生中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 学好语文至关重要, 学好语文赢定天下。学好语文是意识的升华, 是精神的至高无上的依托。人格的自我完善是做人的另外一面。都需要不短的学习、感悟。不断地完善自我。学期里会不时的发起:阅读几篇感人的文章, 看几部感人的电影, 多了解一些社会正能量的例子。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把学生们的情感激发出来成为学习的动力, 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关心这个社会, 关爱他人, 自我奋发图强, 去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语文教学是不可能没有感动的, 在语文的世界里也不可能没有感动, 这种感动就是沧海航行的灯塔, 引导我们正确前行的曙光。在漆黑夜晚让人心生感动。记得语文教学中有过这样一堂课, 讲的是法国作家莫怕桑的《项链》。在语文课上, 就有学生问我:如果说被资产阶级虚荣心影响失去了青春貌美的中年妇女, 那么美丽漂亮的她为什么不去寻找捷径, 你、不去出卖自己换取金钱来偿还债务, 而是要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 辛辛苦苦去偿还那根本不值钱的项链?在项链丢失以后, 青春貌美和人格尊严这两个发麻摆在了人生的天平上, 逼迫她做出选择, 她决定放弃青春, 选择尊严。人生很多时候告诉我们要懂得放弃懂得取舍, 放弃也是一种美德。当马蒂尔德知道了项链的真假以后他的脸上却露出了灿烂天真的笑容, 这种笑容就是自信和骄傲的表现。这样的一种思想表现就是教育的必然选择。就是这样的思想下使的学生的心灵得到滋养, 也只有这样的璀璨生辉的思想才是照亮教育的前程。

摘要:在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张学生寄来的贺卡。贺卡是在沈阳鲁美上学的李爽寄来的, 贺卡上写着:“您可能不认识我了, 但是我却不能忘记你, 在你的学生中我不是最优秀的, 只怪那个时候没有努力, 但作为你的学生这是我的骄傲。听您的课我不再上课睡觉, 也不再感觉犹如听催眠曲, 也不只是为了考高分上一所好大学那么直接了。使我明白了语文是我今后走上社会的一个工具, 并且语文也承载了我们的感情, 学习语文过程中使我能够与历史人物对话, 与文学巨擘交流。使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先做人, 做人要学好语文。”

关键词:学语文

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感悟 篇10

一、巧用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授中多提几个“为什么”, 往往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层次, 当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时, 就会孜孜以求, 全神贯注。

例如在讲遗传学绪论部分时, 告诉同学在高考之前都要进行常规色盲的检测, 并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观看, 学生会看到一个色盲检测的卡片动态图,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高考的时候要做色盲测试呢?你们能辨认出色盲检测卡片的数字吗?色盲是否是遗传病?色盲的致病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呢?色盲的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呢?”这一有趣的现象马上会激起学生的兴趣, 这时告诉学生, 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本次课的讲授内容, 当然学生在以后的听讲中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提高起来。又如在讲授多基因遗传与多基因病这一章节时, 理论性较强, 比较枯燥, 学生往往觉得索然寡味, 笔者结合新闻媒体及报纸上关于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年轻化的趋势事件的报道, 以及生活中经常见到痤疮、小儿肥胖等症状, 然后质疑:“为什么我国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比较高?这些疾病是由单个基因控制还是多个基因控制?会不会受到后天环境因素的限制?父母患此类疾病, 子代发病风险如何?”学生往往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这一现象会满怀兴趣, 这样再介绍多基因遗传与多基因病的概念, 多基因遗传特点, 多基因病的遗传特点, 多基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时,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 能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加深印象。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 我体会到精选一些有趣的问题, 可以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动性, 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

二、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这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2] (1) 培养学生的对照和比较能力。对相似又有联系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我们可以进行比较, 找出他们的异同点, 以澄清易混淆的概念, 寻求概念的联系和对相关概念的加强。如在不规则显性遗传中出现的表现度和外显率这两个概念, 学生往往容易混淆, 首先外显率是指一定基因型个体形成一定表型的百分率。即某一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或纯合隐性基因在一群体中得以表现的百分比;群体中如带有某一致病基因的个体100%发病称完全外显, 外显率低于100%时, 为不完全外显或外显不全。而表现度是指一定基因型所形成表型缺陷的严重程度。表现度不一致是指具有同样基因型的个体, 其表型缺陷严重程度有差异。如成骨不全患者家系中, 有的患者仅有蓝色巩膜或骨折, 有的有蓝色巩膜和骨折, 有的有蓝色巩膜、骨折和耳聋。所以表现度要说明的是在致病基因已经表达的前提下表现的程度如何, 是属于“量”的问题;外显率阐明基因表达与否, 是属于“质”的问题。通过这种比较就找出了两者的区别, 抓住了各自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全面分析综合是把事物各部分、各特性结合成一个整体, 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复习总结。如染色体畸变根据畸变的类型不同, 可分为两大类即数目畸变与结构畸变, 又可根据其特点对其进一步细分, 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区别, 作出图表 (图1) , 在对知识的掌握以及以后的复习中就可以一目了然。 (3) 抓内因与外因关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 内因是根本, 外因是条件。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根本属性, 外因推动发展。任何孤立内外因的关系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利用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我们知道多基因遗传是指一种遗传性状或遗传病受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控制, 每对基因彼此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 每对基因对表型的效应都很小, 但是各对基因的作用有积累效应, 但是多基因性状或遗传病的形成除受微效基因影响外, 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所以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多基因遗传或多因子遗传, 又称复杂疾病。其中的决定遗传形状的多对微效基因也是我们所理解的内因, 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其中的环境因素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外因, 则起着条件性的作用。这样对多基因病的理解就更深入透彻。总之, 启发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来学习, 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事半功倍。

三、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 多媒体的传播技术已进入千家万户。这使得学校里一只粉笔, 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显得落伍了, 多媒体课件应运而生。[3]如在讲授医学遗传学的21三体综合征这一章节时, 在放映患儿图片的同时附有视频资料, 就能增强学生对该遗传病的感性认识,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在临床上进行遗传病的诊断打下基础, 并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尽管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正以它的优势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不应忽略传统的教学手段, 应使两者相辅相成, 取长补短, 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传统教学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尤其是其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正是现代机器的盲点。教师在黑板上边写、边画、边讲解, 某些公式和定理的推导过程、某些经典题目的解题过程, 甚至可以把解决此问题时的思路和争论融会在讲解中, 这样才会引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才会将所学的知识消化、理解。教学效果会好得多。如在讲授两种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传递规律这一章节时。课本常通过举例计算子代发病风险情况。以往教师主要对着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讲解, 往往是老师已讲述很多遍, 而学生仍未理解。现在通过教师亲自板书演示整个演算推理的过程使其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再附以讲解, 就迅速地拉近了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使他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情绪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从而增强了学生对两种单基因性状的独立与联合传递规律及发病风险的认识,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的联合应用, 使得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课堂所授内容的掌握率也大大提高。

四、注重将遗传学的基础理论与疾病案例相联系

医学遗传学授课始终强调以疾病为中心, 以遗传为基础, 深刻理解遗传与疾病的内在联系。[4]因此在各类遗传病教学时, 引入临床真实病例,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 加深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例如, 我们在讲授常染色体以及性染色体遗传病时选取大量的真实病例,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家系信息,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典型遗传方式和延迟显性、遗传印记、早现遗传等特殊现象。结合本教研室老教师多年收集积累的病案多媒体素材, 包括遗传性震颤、遗传性共济失调、舞蹈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结肠息肉、18三体、猫叫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多媒体, 图文并用, 加大了课堂信息量, 增加了直观性。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 课堂教学质量高, 教学效果明显, 得到学生好评。

五、以教学带科研, 科研促教学, 教学科研互进

“在教学中研究”, 更应该“在研究中教学”。[5]作为医学遗传学的一线高校教师, 面对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应该明确其中教学是最主要的任务, 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任务。如果把科研理解为简简单单写几篇论文那还是肤浅的, 教师只有针对教学实际问题而有所选择地学习教育理论, 且将自己的领悟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自己的科研才能表现出其价值。脱离教学的科研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我时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渗透在教学中, 具体我是这样做的:首先, 我在课堂教学中既讲述前人的论述, 也介绍自己在科研中形成的观点。这样, 缩短了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距离,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与创新精神。其次, 从自己的研究体会出发,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研究。训练学生做一个有心人, 懂得如何围绕选定的专题系统地收集、整理资料。比如讲到单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病时, 我就向学生详细阐述了基因治疗的研究思路, 例如血友病系X连锁隐性遗传病, 通过转基因的方法使患者持续表达缺失的凝血因子, 那么患者的症状就会明显改善。又如, 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通常是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绝对或者相对不足, 疾病发展到后期, 最终常需要借助于胰岛素治疗, 而目前的干细胞与基因治疗的结合使得糖尿病的根治成为可能, 尽管目前还处于临床前期的研究阶段。

医学遗传学发展很快, 新内容不断增加。因此, 教师既要把握好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 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学科进展, 培养医学生能准确有效地分析、诊断遗传病的能力和较强的遗传优生咨询能力, 因此教学中渗透现代教学理念, 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指令性课堂向以学生为主体的非指令性课堂转换, 把教师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转换, 加强与临床病例的联系, 提高学生的医学遗传学素养, 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生, 以崭新的知识体系适应分子医学的时代。[6,7]

参考文献

[1]蔡丽琼.浅谈医学遗传学教学的体会[J].安徽医药, 2007, 11, (7) :671-672.

[2]姜泽群, 赵凤鸣, 詹秀琴, 等.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2, 11, (9) :937-939.

[3]曾新.医学遗传学教学实践与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6:55-56.

[4]张成宁, 俞萍, 祁鸣, 等.医学遗传学课程建设浅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1:18-19.

[5]彭翠英, 刘俊, 李鹏.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4) :739-741.

[6]刘鹏, 张责寅, 高佩琦, 等.医学遗传学理论教学改革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8, 28, (5) :29-30.

教育孩子的一点感悟 篇11

关键词:精简,凝练,精选

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阵地, 这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师的共识。而且,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以前那种课堂欠账课后补的时代也已一去不复返。在现在的教学中, 不仅教师的工作任务重且繁杂, 而且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沉重, 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去挥霍。因此, 在课后时间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的夹缝之中, 我们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从课堂入手, 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那么, 我们该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获得巨大的教学效果呢?

一、精简课堂环节, 形成简约化的课堂

精简课堂环节不是大刀阔斧的删减课堂环节, 也不是人为刻意地去压缩课堂, 或漫无目的地赶进度, 而是要在“精”和“简”这两个字上做文章, 做到有目的的精简课堂环节。对于一节课的重点, 教师要做到精析, 用于突出课堂的重点, 使学生学会、学懂、学透。对于非重点或者学生自学就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做到简明扼要, 不浪费一点时间和精力。这样做可使课堂环节详略得当、有所侧重, 从而能够形成简约化的课堂。

记得我以前有位教化学的同事, 他对他自己的业务非常熟练。在课下, 当我们谈论各自的教学时, 他的学识和见解总令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一个知识点在课本上的哪一节, 在哪一页, 涉及哪些问题, 甚至该怎么去分析、去讲, 他都能详细道来。课后的辅导更是让我们钦佩。他不但能把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解决, 还能举一反三向学生娓娓道来。我一度认为:能成为这样优秀教师的学生可以说是天大的福气。然而, 真正到我跟他配合工作的时候, 学生的反感厌倦、教学成绩低下, 让我不得不深入他的课堂寻找问题的所在。原来, 这位教师在课堂上, 为了让学生全面且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 将教材设计到的知识点不厌其烦的反复分析讲解, 唯恐学生听不懂、记不下, 并有意识地放慢授课语速。而且, 他在上课时严格按照预先设计的环节及时间分配进行教学, 不能因材施教、分清详略、突出重点。上课十几分钟, 课堂就显得非常的沉闷, 使得一些学生已经不能耐下性子听课, 自然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所以, 在课堂上, 教师需要理清教学的主线, 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状况, 调整教学的详略。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求我们教师要有选择地去精简课堂环节, 形成简约化的课堂。

二、凝练教师用语, 形成高容量的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日益常态化。形象生动的动画、直观明了的影视, 在增大课堂容量的同时, 也大大削减了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仅剩的这一点点讲授的时间, 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更加去锤炼、推敲自己的教学语言, 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成为学生求知路上的向导, 成为学生学习的点睛之语, 促使学生在高容量的课堂上高效率地掌握知识。

例如, 在学习七年级“澳大利亚”这一课时, 我在教学设计中引入了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媒体来辅助完成教学目标。课堂导入环节, 我出示了图片:一只大梨, 两只蚂蚁。然后, 我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一个国家。学生反应异常踊跃。随后, 我又出示了一组澳大利亚的景观图片。在出示的同时, 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着这些图片:广袤的草原, 茂密的丛林, 细腻迷人的沙滩, 憨厚可人的考拉;沙滩漫步, 感受原始海岸的温柔;策马驰骋, 领略大草原无限的宽广;深入农庄, 尝试亲手剪羊毛的乐趣;娱乐购物, 体味大都市的时尚气息……课后, 一些语文教师戏称:“谢老师, 你可以改行教语文了!”而学生呢?他们则说:“通过图片及老师对景观图片的简介, 我们已经知道要学什么了, 该做什么了。”可见, 多媒体辅助教学帮我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我的点睛之语, 则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和确定了学习的重点。通过后面的动画和视频, 学生进一步对澳大利亚的位置、气候、地形、自然景观和特色产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精选巩固练习, 有梯度强化训练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 以及使学生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想做到这一点, 有针对性、适度的巩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巩固练习的效用, 一线教师不仅要精选巩固练习的试题, 还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设计有一定梯度的巩固练习试题, 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在讲授地理时, 总喜欢将学到的地理知识呈现到地图中去, 并让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四人一小组完成巩固练习的梯度训练。如在学完“埃及”这一节后, 我让小组中出第一人, 根据所学知识画出埃及的地形轮廓;小组中第二人, 负责将所学有关埃及的地理知识呈现在第一人所画的地形轮廓图中, 并尽可能地做到全面, 且其他组员可以帮助呈现;小组中的第三人, 负责根据呈现的知识点出相应的试题;随后, 小组中的第四人, 则将习题解决。整个过程中, 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要随时参与练习的各个环节。最后, 由小组长负责将合作的成果收集, 以备日后重温复习。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突出了地图对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更为重要的是分层次、有梯度的强化练习逐步将学习方法与巩固知识有效地渗透到了教学过程中。

总之, 无论是精简课堂环节、凝练教师用语还是精选巩固练习, 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需要我不断去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云鹏.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初探.中国校外教育, 2011 (7) .

[2]何美珑.追问: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式.地理教学, 2007 (6) .

[3]王银兴.灵活运用阅读自学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 (3) .

上一篇:现代教育视域下一篇: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