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像谁多一点

2024-10-25

孩子像谁多一点(通用4篇)

孩子像谁多一点 篇1

现在的孩子, 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 真是忙得不得了。除了正常的功课, 还要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兴趣班, 即使在家中, 家长们也要安排这功课那练习, 一周下来, 除了吃饭睡觉, 几乎没有什么属于自己的时间。

“我就怕孩子闲着, 一看到他在那儿犯傻发呆, 我就受不了, 就得给他安排点事做。”———这是家长们普遍持有的心态。

除了怕闲着犯傻, 家长们还怕孩子们犯错误显傻, 于是, 把错误挡在可能发生之前, 成了家长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天帮孩子检查作业, 上学前帮孩子检查书包。那些对孩子来说并不算难的功课, 家长却非得报个补习班;那些孩子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东西, 家长却还是要报个兴趣班……

其实, 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 孩子特别需要闲暇, 需要时间去犯傻发呆。胡思乱想、自己思考, 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曾被6个不同的教育机构评选为美国最优秀教师之一的阿兰·哈斯克维茨非常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培养, 他说, 花在想象力培养上的时间, 至少应该与用于阅读、写作与算术的时间一样多, 尽管它不容易被评估, 但仍应成为每个孩子受教育的一部分。

想象力无论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还是对于社会, 都至关重要, 在历史的进程中, 它一次次推动着新的问题解决方式的发现。爱因斯坦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创造力天赋, 而非认知能力。然而, 我们的家长, 却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 剥夺了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却大多数仍然行走在“认知能力”这个范围之中。

朋友的女儿有机会到美国的中学就读一年, 回国后最津津乐道的是“犯傻的一周”。这周的每一天都有一个新花样, 譬如周一, 全校穿睡衣上学, 当她不好意思地穿着睡衣走进教室, 看到不仅同学就连老师都穿着睡衣, 老师甚至还戴着睡帽, 抱着枕头准备给他们讲课。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远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 难当振兴大任。让我们给孩子们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让他们犯犯傻、犯犯错, 再给他们一点点时间, 让他们回味一下自己的傻, 思考一下自己的错。毕竟, 作为成人, 谁在童年没有驻足窗前对着白云发呆的时刻, 而至今难忘, 又有谁在回首自己时, 不把犯过的错误当成人生宝贵的财富呢?

多给孩子们一点爱 篇2

马上就要到圣诞节了,其他班里的学生都给老师带来了“平安果”祝福老师圣诞节平安快乐。为了不让学生破费,我在班里强调今年的圣诞节谁也不要送给老师平安果,只要把你的祝福写在一张纸上送给老师,老师就会很高兴的。一些听话的孩子亲手给我做了贺卡,里面写满了祝福。但一些胆大的孩子,还是给我带来了平安果。面对孩子们的祝福,我又怎能拒绝,我高兴地收下了孩子的祝福。下课后,去年我教的孩子也纷纷给我送来了平安果,一会儿工夫,我的办公桌上就堆满了平安果,这么多的平安果我该怎么处理呢?我忽然想到下个星期学校要进行应用题测查,不如把这些平安果作为对孩子们的奖励。

下午数学课我来到班里,说:“同学们,你们送给老师的礼物,老师都一个一个打开了,老师谢谢你们的祝福,圣诞节就要到了,老师也想把自己的祝福送给你们,你们高兴吗?老师亲手包了很多平安果,你们想要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要想得到礼物可要努力呀,下个星期学校要进行应用题测查,在这个阶段努力学习和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就会得到老师的礼物呀!”我这才抛出“包袱”。

在剩下的几天里,我看见同学们特别地努力,他们好像都在暗下决心,争取得到老师亲手包的平安果。考试提前了,原定于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课的考试改在了星期四下午第一节课,我还没来得及提醒孩子要认真审题,仔细答卷,只是提醒了孩子一句话“别忘了我们的约定呀”,同学们都听明白了我的意思。考试结束后,听监考老师说,同学们考试时都特别细心。星期五,考试成绩出来了,二年级一班6个100分,二年级二班16个100分,二年级三班4个100分,二年级四班4个100分,而且二年级二班比其他三个班的平均分高出大约4分。看到这样的成绩我真高兴,说明我之前的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晚上临放学,我抱着一大包平安果来到了班里,他们一下子兴奋又紧张起来,16个100分的同学得到了我的平安果,同学们为他们鼓起了掌。“老师这还有两个平安果想送给在这次考试中最努力的两个同学:赵明旭和李思雨,让我们把掌声也送给这两位同学。”(以前这两位同学每次考试都是60、70分,总是班里的最后两名,这次一个96分,一个93分。)这时王施月和阎尊瞩两名同学哭了(他们两个没得100分),这时我正好抓住这个机会教育孩子,“取得100分的同学不要骄傲,争取每次都取得好成绩,没取得100的同学也不要气馁,一次失败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努力,最终都会取得好成绩。”“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有包的苹果,老师把它切开分给每一位同学,作为老师送给同学们的圣诞礼物。”听到这些话,每个同学都笑了起来,吃着老师送的苹果,每个人都是那样高兴。“最后我祝同学们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此时,同学们都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祝老师圣诞节快乐!”听到学生们的祝福,我的眼睛湿润了。

财富该不该“给孩子留一点”? 篇3

马云对陈光标的“裸捐”有自己的看法。他说, 我们这一代人所有的努力除了希望自己好以外, 还希望将来孩子好。““没没有有私私就就是是最最大大的的私私””““不不给给孩孩子子留留一一点点儿儿, , 一一个个不不考考虑虑自自己的人, 你不要相信他会考虑社会。”

其实, 陈光标最初是考虑“给孩子留一点”的。9月6日《《中中国国经经济济周周刊刊》》记记者者在在专专访访时时问问陈陈光光标标::您您的的家家庭庭对对裸裸捐捐一事支持吗?如何处理捐赠与家庭继承之间的矛盾?陈光标回答说, 本来他考虑捐出95%的财富, 给孩子留5%。但是, ““最最终终让让我我下下定定决决心心全全捐捐的的还还是是孩孩子子””。。陈陈光光标标说说在在孩孩子子身身上看到了希望, “他现在学习成绩不错, 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都很高, 我觉得他只要继承我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未来的人生路上靠自己肯定没问题。”看来, 陈光标没有给孩子留钱, 但留了别的东西。

跟陈光标相比, 我倒觉得陈光标的妻子和父母更难得。因为, 老年人“给孩子留一点”的观念更浓厚、更不容易改变, 而做母亲的对孩子的爱往往比父亲更具体, 担心更多, 更容易“溺爱”。但是, 《中国经济周刊》这篇报道说, 据了解, 近十年间, 陈光标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13.4亿人民币, 但陈光标和他妻子“两人间没有因此吵过一次。父母对此也很是支持, 老人都觉得这样有意义”。

想方设法在身后“给孩子留一点”, 这是中国父母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 占人口绝大部分的底层民众物质生活水平很低, 更没有社会保障这一说, 担心后代生存有困难, 只有尽量多留一点遗产。现在的中国人日子要好多了, 但是, 社会保障还是不够健全, 个人生活的安全感还是不够, 因此, 个人只能通过遗产给后代的生活增加保障, 增加安全感。用马云的话说, 就是“给孩子留一个生存环境”。

但是, 陈光标和其他一百多位公开承诺“全捐”的企业家又给人们展示了另一个途径:把个人财富融入社会慈善事业, 以此增加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 进而增加和倡导社会公平。一个富裕而公平的社会, 必然是一个安定的、有保障的社会, 这比个人遗产更可靠、更长久。当然, 增加社会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慈善事业也要靠社会公平来维护、保障, 陈光标们才会是可持续的。

另外, 是否可以考虑, 在陈光标们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后, 给陈光标们的后代规定一定的保障性回报, 比如一旦得了重病或有什么意外, 可以享受一定的免费医疗或其他基本生活资助。“人敬我一尺, 我敬人一丈”, 有了类似的规定, 陈光标们是不是就捐得更放心, 更无后顾之忧了?陈光标在另一次接受采访时说, 他给老家的乡亲捐过款, 可是他的父母生了病却没有人去探望一下。随着“陈光标”的增多, 慈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应该及时跟上。

多给孩子一点正能量 篇4

此时我才注意到我失言了。我没想到孩子的压力大, 心情不好。我原本以为是很随意的聊天, 却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在孩子最紧张的高中学习冲刺阶段, 我没有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波动, 而把她当成了一个大人来看。我马上打住了这个话题, 转而安慰她说:“社会也不全是我说的那样, 妈妈说有点过激了。我向你道歉。你也不能这样呀, 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事情, 都有不开心的时候, 也都有自己的难处。像你们的班主任快50了, 虽然有时候会发发牢骚, 但过后还不是照样勤奋地工作呀。不光是我们国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每个国家都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从古至今都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社会和我们的身边更多的是一些美好的现象。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不足和错误, 而否定全部。我们应看到我们身边的很多美好的事情。每一次哪个地方有什么天灾人祸, 全国人民都是团结一心,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身边的正能量。劝了好久女儿才算平息下来, 而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 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又给学生传递了多少正能量呢?可以说很少。平时总是想着怎样让学生记住单词, 掌握语法和句型, 怎样拿高分。看来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得注意这个问题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有空的时候多给他们谈谈人生的意义和我们的“中国梦”, 多给他们正能量才是。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 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 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 通过激发内在潜能, 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 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 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 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 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 表达着我们的渴望和期待。“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 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 当然多多益善, 但却需要社会共同创造。所以多做积极的事, 面对任何事情都乐观看待就可以了。

上一篇: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论文下一篇:回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