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独立教育

2024-11-12

孩子的独立教育(通用14篇)

孩子的独立教育 篇1

孩子的独立教育英语作文

Nowadays in china, many students are the only child in their family. they are the apple of their parents eyes or even their granparents, so they are free of any house work or menial labor. and moral education is no more than some bookish thing. studentsare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ir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educate them to be independen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is to let them experience on their own. therefore,they are better to b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get some train at school-to clean the washing room,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part of the moral education.

孩子的独立教育 篇2

1. 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 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 自己拿小勺吃饭, 自己跌跌撞撞地搬小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 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 洗袜子, 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 甚至还想自己上街买东西, 自己洗碗。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 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 并支持、鼓励他们:“你只要好好学, 一定能做好!”千万不能泼冷水:“你还小, 干不了!”

2. 为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 放手让他们去做那些应该做而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 即使孩子做得不好, 处理得不圆满也没关系。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做不好, 习惯于包办代替, 习惯于指手画脚, 总以担忧的目光注视和提醒孩子, 或者干脆替孩子扫除障碍, 铺平道路。这种态度和做法, 有意无意地束缚了孩子的手脚, 阻碍了他们独立性的发展。

3.教给孩子独立做事的知识和技能。孩子不仅要有独立意识, 而且还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即不仅愿意自己做事, 而且还会自己做事。例如, 怎样穿、脱衣服, 洗脸洗手;怎样摘菜、洗菜;怎样扫地、擦桌子:这些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进行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孩子学习、交往等各个方面, 家长要教孩子自己完成游戏和学习任务, 自己去和同伴交往, 当孩子和同伴发生纠纷时, 教他们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决矛盾。

4.让孩子自己决策。自己决策是独立性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决策的能力。孩子的事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思考, 自己去决断。玩具放在什么地方, 游戏角怎样布置, 和谁玩, 玩什么, 这些孩子的事, 家长不要作决定, 要让孩子自己去动脑筋, 想办法, 作出决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 引导孩子决策, 但不要干涉, 更不要包办, 代孩子决策。

(来源:幼儿教育)

如何纠正孩子

作业潦草的

毛病

●乔可心

低年级学生由于贪玩, 往往会潦草地完成作业, 作业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造成学习成绩落后。

克服作业潦草的常用方法有:

1.预防法。在孩子完成作业前, 提出适当要求, 防止孩子发生潦草完成作业的现象。

2.榜样法。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 经常看优秀作业, 会激起孩子的进取心。让孩子在“别的孩子能做到的, 我也能做到”的心理支配下, 控制自己不良的做法, 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3. 对比法。

当孩子作业有了一些进步时, 用表扬来激励孩子继续努力, 不断进步。当孩子出现退步时, 用夸奖他以前的好作业来抑制错误行为。

4. 重写法。

家长经过多次诱导, 孩子还是潦草地完成作业, 家长须用强制的手段, 让孩子重写作业, 使孩子重视作业质量。

总之, 帮助孩子克服作业潦草的方法是很多的, 具体运用时, 要从实际出发, 因人而异, 灵活应变。

孩子的独立教育 篇3

[关键词]幼儿园;独立自主性;幼儿教育

多年以来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原因,独生子女家庭众多,孩子自然而然成为父母、家长的心肝宝贝,有的甚至包办了孩子的一切,造成幼儿依赖性极强,适应能力差,同时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造成幼儿思想认知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这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和独立自主性格的养成,更不利于幼儿教育的顺利进行,要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就要从幼儿教育开始抓好幼儿独立自主性的教育。

一、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性的重要性所在

孩子能够独立其实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愿望,但是由于家长溺爱孩子,教师不敢过多的让孩子独立活动,从而限制了幼儿好动、好奇、探究的心理意愿和行为活动,将幼儿禁锢在一定的范围内,而无法让孩子们施展自己的独立活动,这无疑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了解孩子独立自主性的重要所在,对幼儿教师更好的开展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培养兴趣的需要

幼儿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充分发挥幼儿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幼儿探知未知世界的兴趣所在,幼儿只有自己动脑、动手才能感受到事物的真实存在,如:幼儿园教师让幼儿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堆积木,那么幼儿自己就会凭借自己的思维想象,堆出各式各样的积木;幼儿不用教师搀扶着自己滑滑梯即便摔倒,他们也会感觉非常高兴,究其原因正是让孩子们独立自主的去思维,去活动,让他们放开依靠,自己担当,因此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兴趣,可见独立自主是培养幼儿兴趣的前提条件。

(二)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独立自主是体现幼儿能够自己判断和决断某一事情的关键条件,幼儿能够独立自主,就会在一些事情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断,而且能够按照自己所想来支配行动,可想而知,这些都是对幼儿思维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手段,幼儿能够独立自主,不再过于的依赖父母、教师,如:有的幼儿用餐时需要教师喂饭,自己不愿意动手,这体现了幼儿的依赖性,而有着独立自主性格的幼儿,就会诸多自己用饭,而且抵触教师喂饭,在用饭时幼儿通过动手、动脑,从而提升了自我思维能力。

(三)适应社会的最好启蒙教育

独立自主性的幼儿教育是从小培养幼儿长大后适应社会的最好启蒙教育,所话说的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从幼儿时期的心理特征、思维、行为以及个性倾向就能够预知长大后的情况,可见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是幼儿教育的根本所在,让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不再挽着父母的手臂行走,不再需要教师喂饭等等。可见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是将来幼儿成长后适应社会需要的最好启蒙教育。

二、幼儿教育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的主要途径

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方式方法很多,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完成,给幼儿一个完全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其主要途径有:

(一)幼儿园独立自主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家庭,是幼儿主要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幼儿独立性格养成的关键所在,因此幼儿教师要担当起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教育的重任,使幼儿在园里的每时每刻都能够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如:幼儿自己喝水、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自己洗手绢等等,这些既是幼儿喜欢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而且也是养成幼儿独立自主品格的主要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设施、器材以及教具等等,让幼儿有着充分自己活动的空间,如:幼儿滑滑梯,不少幼儿开始自己不敢上到滑梯上,需要教师搀扶,这时教师在做好安全防护后,可以鼓励幼儿自己独立上滑梯和滑滑梯,从而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性格。

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还要从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上下功夫,對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来说,动手绘画、动手制作都是锻炼幼儿大脑,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主要方法。

(二)园外独立自主教育

幼儿离开幼儿园后,并不是独立自主性幼儿教育的结束,而是新的课堂的开始,这时需要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密切合作,形成家园教育,一些幼儿在幼儿园表现非常自主,愿意自己动手来完成老师安排的活动等等,但是回到家里就会成为“小公主、小皇帝”。因此幼儿教师要把幼儿在园里的独立自主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并且要求家长监督幼儿在家中是否能够坚持独立自主,如:自己吃饭、自己动手洗衣服、自己大小便、自己睡觉等等,这些有效的家园沟通,可以使幼儿家长,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内心感受以及思维变化,从而在园内教育中给予正确的纠正。

园外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要多进行家访,多于幼儿家长交流,形成良性的家园互动,从而使幼儿教育没有漏洞,更好的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性格。

四、结语

幼儿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幼儿最好的启蒙教育,因此幼儿教师要以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幼儿园内积极开展有益于幼儿独立自主性格培养的教育活动,并且与幼儿家庭形成密切的互动,使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的幼儿教育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桂荣. 独立自主性,孩子独立生存的支点[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7).

[2] 杨晓红. 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5).

[3] 袁春燕.齐抓共管,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掌握五分教育法,成就独立孩子 篇4

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独二代”,六个大人照顾一个小孩子,让孩子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要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怎么少得了正确的家庭教育呢?

案例:父母做事只做一半

一家长的孩子双脚沾满泥浆,从外面玩回来。但是,妈妈在为孩子换鞋袜时,只给孩子穿上一只鞋、一只袜子后就走开了。

原来,这是这位妈妈创造的家庭劳动教育法。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为孩子做一半,另一半则由孩子独立完成。譬如,孩子的鞋脏了,就手把手教孩子擦亮一只鞋,另一只鞋交给他自己动手擦干净;孩子洗手时,只给他洗一只手,另一只手他自己去洗,因为这样可以迫使孩子为了两只鞋一样亮,两只手一样干净,而自己动手将另一只鞋也擦亮,另一只手也洗干净。总之,为孩子做事情就只做一半,剩下的留给孩子自己动手做。

点评:这种只做一半的教育与“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之同工异曲之妙。

人都喜欢舒适的环境,喜欢尽情享受,愿意被人照顾,感受不动脑筋、不费力气的幸福日子。孩子也一样。所以,家长长期这样包办代替的`结果就是家长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疲惫不堪,而孩子安心理得地等着被照顾,等着家长来帮忙,体会不到家长的辛苦,自己的行为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责任感也没有培养起来,等到自己必须做事情的时候,不知道着急。

孩子渐渐长大了,会把这样的行为习惯融入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总是有很多家长在说孩子磨磨蹭蹭让人着急,又有谁想过孩子磨磨蹭蹭的行为习惯有多少是家长自己亲自培养的呢?

所以,好的教育方法是,父母要学会适时放手,不要事事为孩子做,可以只做一半,顺便引导孩子怎样做。

父母怎样才能不为孩子包办?

方法1:家长学会放手,逐步减少过度帮助

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让他尝试自己做,即使做不好,也要给予表扬,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先指定一两件事情,限制时间让孩子完成。比如:起床穿衣服,先规定要自己穿,因为还不熟练,开始家长可以适当帮助,限定的时间也要长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逐步家长不再帮助,再缩短穿衣服的时间,最后达到自己又快又好地起床穿衣。

家长要改变“孩子小,以后再培养也来的及”的错误观念。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什么事情是孩子自己要做的。这样安排好,孩子习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时候,不用家长催促,自然就会去做了,动作就快了。温馨提示:

家长放手让孩子做事情要逐步进行,不是一下子什么都不管了,走向另一个极端。家长一下子什么都不管,会让孩子不知所措,觉得事事都难做,事事都不成功,心里憋气窝火,觉得自己很笨,挫败感油然而生,对做事情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最后可能会自暴自弃,什么都不做了。

我们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事情,学会加快自己的速度,知道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达到这个目的就好了,千万不要教条,让孩子觉得家长刻板而冷酷。

家长放手让孩子做事情是对的,但是今天特殊,比如要迟到了,还让不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呢?要灵活掌握,千万不要死教条,弄得孩子害怕迟到哭哭啼啼。明天早起一点,可以继续训练。当然,若孩子成心捣乱,那就另当别论了。

方法2:合理运用对比法,激起孩子的热情

我们所说的合理对比,就是巧妙地和别人对比或与自己前面的成绩对比,找进步,找希望。值得家长注意的是,我们这里的对比,是比进步,不是给孩子树立模范榜样让孩子去学习。比如,让孩子比较:“自己迅速做完事情的感觉,与妈妈替你做事情后唠唠叨叨,哪个心里舒服?”“昨天穿袜子,你自己穿一只,妈妈给你穿一只,你比妈妈慢,今天怎么比妈妈快了?”“今天如果有人问你:衣服谁给穿的?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我自己!”“你自己有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棒了?”“前两天你还拒绝妈妈的要求,说什么也不自己洗脸,今天自己都会像妈妈一样用洗面奶了,妈妈觉得你在进步,是不是?”同时您可以鼓励孩子,提高要求:“今天我们要比昨天快一些好不好?”您会发现,孩子的积极性被您调动了起来,做事情越来越有热情了。

温馨提示: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篇5

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

“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

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二、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有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常见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一页页的.讲,一本本的讲,孩子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应适当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参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

一个小小的实例:一个假日,我在公园里见到一位父亲,带着他大约四岁的儿子,在走道三叉路口时,他弯下腰去问儿子:“你说,咱们走哪条路,到哪儿去玩?”孩子认真思索了一会说:“咱们走这条路吧,去看小猴。”

这位父亲很值得赞赏。首先,他很尊重孩子,体现出父子间一种平等的关系。同时,他又是个教育的有心人,能抓住机会从小培养孩子自我抉择的能力。

四、在孩子学习独立的过程中多给予正确引导

如孩子自己洗袜子,一开始孩子肯定洗不干净,甚至把全身都弄湿了,没关系,袜子洗不干净家长再洗一遍,衣服湿了换,总之,只要孩子有这个意愿,家长就可满足,然后给予正确地引导,教孩子洗袜子的方法,多试几次,孩子就能轻松的完成这件事了,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还让孩子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北美父母怎么培养独立的孩子? 篇6

依赖型孩子

依赖型孩子的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些父母喜欢控制孩子,常常培养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心理。他们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欲求,使用控制和胁迫的方法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以确保自己成为孩子生活的主导者。依赖型的孩子有以下一些特征:

需要有外部动因才能完成任务。

孩子的幸福感来自于外在的肯定。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情感,行动没有很强的责任心。

没有良好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

无法成为良好的决策者。因为孩子的想法经常受到父母的左右,而他们的父母通常不愿征求孩子的意见,自以为只有自己才能为孩子作出最好的选择。

独立型的孩子

独立型孩子和依赖型孩子有一些本质的不同。独立型孩子,他们有自己能够照顾自己的信念和富有意义的人生价值,父母常常赋予孩子自由,只为孩子的生活目标提供指导性的建议,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学习和积累重要的生活经验和技能。独立型的孩子有以下一些特征:

具有内在动力,因为他们有自信,能够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满足感。

具有自由选择探索事物的.机会和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

父母对孩子采用适当而有节制的外在奖励手段。

父母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合作而不是父母控制型的关系。

让孩子在独立思考中拔节成长 篇7

普通的教师总是害怕自己没有把知识讲明白, 而那些名师往往是害怕自己把问题讲得太明白, 让学生没有了主动权和求知欲。

在于永正老师讲解三年级语文《水上飞机》一课时, 在板书完课题以后, 于老师并没有急于讲述新课, 而是问学生读了题目之后有什么疑问。学生开动脑筋七嘴八舌地讲出自己的疑惑, 这既有利于学生最好最快地融入课堂, 又激发起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兴趣, 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 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在讲解“汲水”一词时, 于老师也没有急于说出答案, 而是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 通过阅读和思考, 自己说出了“汲水”的意义。笔者认为, 这种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所得到的答案要比教师单纯讲述上百遍要深刻透彻得多。

林格先生在《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中指出, 教育者要做“拉拉队”, 不要做“陪跑者”。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和孩子一起跑到他的人生终点, 所以, 最好的选择是站在看台上, 为孩子呐喊助威, 起到拉拉队的作用。但在教育实践中, 教师往往因为急于求成, 学生不会读的帮他读, 学生不会写的直接让他们抄写, 学生不懂的告诉他答案。在家庭教育里, 更是有很多父母在做“陪跑”的工作, 陪读、陪学, 陪着做作业……有很多家长经常向教师诉苦, 很多孩子必须家长死盯着才会专心看书学习;很多孩子不愿自己读书, 依赖家长读给自己听;家长盯得紧, 孩子的学习就跟上了, 一松手就完了……其实, 种种情况都是咱们一手造成的。笔者完全能够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 但是这些做法会限制孩子的思维, 扼杀孩子学习的自主意识, 会无意中使孩子失去一个自主独立成长的机会, 不知不觉中使孩子懒于思考。

教育无痕, 课堂同样也不能太说教,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听课、复习、纠错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更要培养和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师教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是智慧, 是求知解惑的智慧, 是探索真理的智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感悟就是自我体验、自己思考, 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提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 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这说明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 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讲得再好, 也是给学生一个思维示范, 学生并没有进行真正的思维训练。笔者常常想, 真正精彩的课堂, 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一定要深沉, 学生不是在文字中走马观花而是在思考中前行, 不是在传输别人的思想而一定要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真正精彩的课堂不一定是笑声不断、掌声连连的课堂, 但一定能够听得到思想拔节的声音, 有思考才会成长。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思考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 即质疑。人的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只有大脑积极思考, 才能解决问题。所以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 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 让学生根据自己读书存在的疑问, 大胆质疑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在自主学习方面, 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学会讨论上进行培养。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自学能力。对学生的质疑, 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从“敢问”到“善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不能操之过急, 更不能埋怨和批评学生。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可训练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质疑。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课题质疑;从语言的表达形式上质疑;从重点词句中质疑;从文章的思路、表达方式上质疑;从内容的矛盾处质疑;从所配插图质疑……质疑的途径很多, 关键是训练学生做到在学习中多读、多思、善思, 做到学了问, 问了学。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对学生作这方面的训练, 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 而且有助于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 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学会了思考, 也就学会了质疑, 同时也使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一种学习的快乐, 一种成为学习主人的愉悦感。在这个过程中,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我们常常说:“给学生一杯水, 你必须自己拥有一桶水。”但是仔细想想, 我们给学生水, 学生一定会喝吗?会饶有兴致地喝教师递过来的水吗?笔者认为, 我们在给学生水之前, 必须让学生拥有喝水的渴望, 就是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 有求知的欲望。只有这样, 学生才有强大的学习动力, 才会真正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给学生答案之前, 不如先教会学生质疑, 因为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能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篇8

把视线收回来,观察亚洲或者说亚裔,与其说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亚洲社会的教育状态,即一考定终身,不如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家庭的教育负担。很多家长们在面对大规模的应试教育时表现出的痛苦无奈,其实反映出的是社会的发展和其教育模式或者说教育思维的矛盾。家长们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教育局势,有什么要求,自己怎样才能跟得上,而忽略了孩子本身。

教育是个社会综合配套工程,放在局部单个说,就是看家庭的系统配套:家庭关系的和睦,父母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对孩子们教育的系统合理安排,尊重个性,理解个性,推动个性。

看教育看家庭也看父母,没有问题孩子,但有孩子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就反映出社会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和家庭父母的问题。社会和环境问题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层次水平,家庭父母问题则由家长们的态度决定,家长自己就要有谦虚好学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们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人的存在,与孩子做朋友,倾听孩子们的想法,与孩子们一起分析探讨学业的学习,情感心理的发展控制,对社会现状事件的态度,共同选择进步的方式。

(陈海 上海翼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翼美-国际高级私校夏令营的创立人)

做个独立的好孩子作文 篇9

做个独立的好孩子作文

 

高钰涵

从我们出生以来,我们的爸爸、妈妈除了每天繁忙的工作外,还要为我们操很多心,因此我们一定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年幼的时候妈妈每天都喂我吃饭,我还很淘气,总是乱闹,妈妈没有办法只能一直追我,累得满头大汗。现在我自己可以吃饭了,妈妈就可以省很多力气。

还记得一年级的时候,爸爸每天都要早早为我梳小辫,现在我自己长大了,我自己也会梳小辫了,这样爸爸就可以多一些休息的`时间啦!我心想:爸爸、妈妈每一天都为我们做那么多的事,而我们却总是不懂得珍惜,我真希望爸爸、妈妈每天都开开心心,没有烦恼。

小朋友们,做一个独立的好孩子不仅能让爸爸和妈妈更加开心,你也会发现你长大了不少。

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篇10

一、创造锻炼机会,增加自信心,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孩子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宝宝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宝宝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无形中锻炼了宝宝独立生活的能力。

不过,父母千万别疏忽了,当宝宝完成一项工作后,父母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遵循成长规律,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宝宝的劳动能力。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不应光有渊博的知识,更应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幼儿期对宝宝进行劳动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对未来的劳动奠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劳动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宝宝肌肉的发育和完善,动作的协调发展,而且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宝宝在“我自己做”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自信心,提高独立思考、独立做事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尊重好奇心,激发探索欲,培养宝宝独立思考的能力。

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即懒惰。再加上很多父母过分的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宝宝就懒于动手动脑,不愿独立思考。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教育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学会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宝宝在独立的基础上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发展。

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四、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宝宝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想问题不够周全,应该听大人的话。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多给他们机会自己拿主意。

我们的传统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却总是忽略去倾听孩子的需要,生活琐事总是由父母一手包办,这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遇到任何小事都会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大人,从而阻碍了独立性的培养。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避免的有成功,有失败。身为父母,要多给孩子机会,培养宝宝自己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碰钉子,感受失败,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是持之以恒的过程。父母的使命是为孩子塑造一个安全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仅仅有浓浓的亲情,更重要的是有相互的信任、支持和鼓励,这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爱的`真谛。

父母手则

1、父母要给孩子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从中学习行为的规则。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父母可以让孩子去体会错误的自然后果,而后让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反省自己的行为之后,就能够学到行为的规则。

2、父母对孩子要给予示范和鼓励,帮助孩子克服畏惧心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当孩子第一次面对陌生的环境或新的挑战时,总会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这是很正常的。这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适当的示范,鼓励孩子克服困难。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非常重要 篇11

一、家庭教育中看似正确的观点与教育方法

1.家庭关系过于紧密,特别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众多的家长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孩子的成功就是家长的成功,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存在的人,孩子独立性格的养成受到了扼杀。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如,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别人家的孩子要上“××实验小学”,自己孩子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掏五万元关系费上名校,为的就是孩子能够考取好的学校。“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砸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孩子的分数与家长的关系太过紧密了。

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直接造成孩子独立性格养成的缺失,未来创新能力的不足,到了社会上想到的就是拼家长而非拼自己。

2.家庭中长幼关系不正确,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

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孩子渐渐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买衣服首先考虑的是孩子,买食品首先考虑的还是孩子的喜好。吃饭的时候,孩子动了筷子,爷爷奶奶才能吃饭,长幼无序。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事我深有感受,家人以前每次吃虾爱人都会把虾剥给女儿吃,自己却从来不吃,当我有一次随意地把一个虾仁塞进自己嘴里时,没想到女儿立刻翻了脸,又哭又闹,还逼着我吐出来!其实,像女儿这样在家庭中为中心的现象比比皆是。再如,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爷爷、奶奶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看似具有独立性格,但实质上是典型的没有团队精神的非独立性格。只看重自己,轻视别人恰恰是性格不够独立的表现。

二、改变观念,用科学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

1.恰当处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有意疏远孩子

首先,家长要在心理上接受孩子总有独立走路的一天,孩子总有离开自己的一天。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就业,是为了孩子未来的生活。家长不会一辈子在他的身边,人生的道路要靠他自己去走。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讲清楚父母与孩子的正确关系,现阶段父母有抚养孩子的义务,但是当孩子长大成人后,这个义务就会消失,孩子与父母仅有的是亲情关系,不再拥有金钱利益关系,两者之间都是独立的经济体。

第三,在一定程度上疏远孩子,让孩子有独立的空间。家长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不在于强制孩子去实现家长的理想。不要把孩子当作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如孩子放学后,給孩子一定的自我空间,不要老是唠叨该做作业了,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会了没有?试着放手一下,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干自己想干的事,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引导孩子多动手,多扩展视野,不要紧紧盯住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怕孩子走错了路。

最后,学习一些培养孩子独立性格的科学方法,正确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我个人觉得余世维老师在《家教与就业力》中讲到的方法是可行的,家长朋友们不妨试一试。

2.长幼有序,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首先,家长在长幼关系上必须严格要求。对待孩子的行为要是非分明,该听大人的必须听大人的。要借助我国古代的优秀教育经典教育孩子,如《三字经》和《弟子规》。让孩子明白长幼有序,要从小知道孝顺的意义,让孩子知道感恩。从细节入手,如用餐时,要求先长辈入座,先长辈动筷子等。有了好的东西要与父母进行分享,不可单独享用。要体现长辈的仁爱和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权利,这样,既规范了孩子的言行举止,又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要向孩子讲明家庭中最为紧要的是夫妻感情的经营。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妈妈最爱的人是爸爸,爸爸最爱的人是妈妈,你虽然没有得到最爱,但你同时拥有双份爱。一个家庭和谐的首要条件是夫妻的感情能够持久弥香。把孩子在家庭的位置摆正确了,孩子的独立性就能够显现出来。

再次,要恰当地给孩子分配一定任务。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新是孙子。”技能的掌握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创新意识又是在掌握了一定技能后产生的。在家庭中我们应给孩子安排一些实践任务,让孩子感受到一个和谐的家庭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对家庭的认识,又培养了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如分配妻子洗衣服、自己做饭、孩子扫地。

家庭教育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基础。只有认真对待家庭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独立性格的新一代接班人。我们家长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科学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孩子的独立教育 篇12

一、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人的理想, 体现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信念是人的毅力, 人通过信念完成某项工作。 理想既立足于现实, 又超越现实。 人一旦失去理想, 生活便变得渺茫。 尼采曾说过, 人唯有找到生存的理由, 才能承受任何境遇。

在独立学院学习的学生, 普遍存在学习自觉性不高, 理想信念淡薄, 随着时间推移, 很容易淡忘自己最初的目标与理想。 从大学生进入独立学院学习的第一天起, 辅导员有义务将专业学习、专业背景与发展、就业前景介绍给学生, 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 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大学生活。 这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 从宏观方面讲, 大学生需要把远大理想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 为共同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从微观方面讲, 大学生凭借自己的理想, 靠着自己的信念, 努力拼搏, 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三观正确培养, 有利于提高辨别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有利于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

二、注重加强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 毕业后有益于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作贡献。 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根据市场需求,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实践应用能力强、适应力强, 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但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自控力差, 因此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 从最基本的校纪校规看, 尽管对大部分学生而言, 遵守校纪校规在思想潜意识里, 是能够遵守的。 事实上, 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懒散的习惯、学习动力不足, 自我控制能力弱, 因此也就在无形中违反了校纪校规。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 除了要给他们介绍专业学习、背景与发展及就业前景, 还要强调校纪校规的重要性。在后来的工作中, 要使学生意识到违反校纪校规的严重性。笔者所带年级是大三、大四学生。 十月中下旬, 大四学生准备考研, 安心复习考试, 准备工作, 已经到了见习岗位。 最主要费心的工作便是大三学生。 大三这一阶段, 由于学生对学校环境熟悉, 对学校管理模式熟悉, 因此有时候喜欢钻空子。 记得刚工作那会, 班里有个男生参与群体斗殴事件, 这是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 尽管学生一再解释是帮忙劝架, 常识里没有越劝越严重的架。 在对该名同学进行教育之后, 让他自主意识到自己的确违反了学校的校纪校规。 之后, 按照学院的学生手册, 给学生相应处分。 这也使其他学生意识到一旦违反校纪校规, 违反最基本的底线, 就要受到相应处罚。 最后根据专业、班级学生特点, 实施奖惩分明制度。

其次, 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养成有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在学习上, 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养成, 学生有意识自主学习, 有意识控制好自己在学习上的注意力, 这也是独立学院学生的弱点之一。 在生活上, 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养成, 有助于学生之间和睦相处。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以自我为中心, 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在平时工作中, 无形中让他们意识到, 一个专业就是一个集体, 不分彼此, 为了共同目标, 共同努力。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意识

当代社会人责任心意识淡薄, 更多时候是以看客身份对待周边事物。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日益严重, 淡化责任感。 在教育上, 大学生人生价值倾向于过分强调自我。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民族之希望。 作为辅导员, 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感。 宏观的责任是建设民主、富强、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微观的责任是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他们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实现中国梦的文化中, 大学生起着引领和整合作用。 大学生的文化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不断给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使他们有担当。 国家的繁荣富强需要大学生付出艰辛努力。 培养大学生有责任意识,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奋发前进, 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四、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 加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独立学院中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 健康成长成才, 可以从理想信念、思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责任感意识、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这几个方面提高和改善独立学院大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教育工作。

(一) 学院重视学生的良好品德养成教育。

随着独立学院发展的日渐成熟, 大学生所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行为失范及心理健康等问题, 越发突出良好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 独立学院不能按照母体院校培养方式培养独立学院的学生, 要根据学生特点建立适合学院学生发展的制度。

(二) 组织开设理想信念教育课堂, 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坚定意志。 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远大理想, 确立人生目标。 学院组织开展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的讲座, 并开展有关理想信念的活动, 让学生从参与者变成组织者, 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 从而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三)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引导作用。

校园文化是在特定的学院环境中创造形成的人文环境、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和改善良好品德、 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独立学院学生兴趣广泛, 思维活跃, 能力强, 相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 他们更倾向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笔者曾经在学生工作中, 开展“图书馆志愿者、校园志愿者、化装舞会”等活动, 活动的准备与开展井然有序, 使学生不仅对外提高了与社会合作的能力, 而且对内增强了专业的凝聚力, 学生之间多了一次互相交流的机会, 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因此, 独立学院应根据学生特点, 开展积极向上、 健康文明的活动,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四) 加强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

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大学生良好品德行为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人云:“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孔子有至理名言:“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可见,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力量和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至关重要。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机制完善,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独立学院的深入发展, 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独立学院加大投入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 巩固其发展地位。 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共同努力、探索适合本学院发展规律的模式, 从而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摘要:独立学院是高考失利学生的理想选择, 应注重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文章提出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注重加强思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意识, 具体阐述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对策。

孩子的独立教育 篇13

让孩子的心独立

--做人篇之八

依赖的爱是情爱,情爱是不能持久的,因为情爱时刻受到情绪的束缚,情绪不好时就会变成恨,所以凡带情绪的爱不叫真正的爱。而理智的爱、智慧的爱才是对孩子的真爱。用理智去爱孩子才会对孩子有益,使孩子成长,且不断提升能力。唯有父母的付出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才能带来真爱的价值……

心理和生理的依赖是现代独生子女的通病,让孩子独立自主,自力自强乃是我们现代父母最大的希望。

要想让孩子生活独立,首先要让孩子心理独立。心理独立是指一种完全不受任何强制性束缚,完全没有他人控制的行为。心理不独立的孩子,常常心灵不自由,无论做什么或想什么都要依赖于他人,这种依赖人的心理感受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应。

为什么有的孩子离开父母一会儿就大哭大叫呢?因为他们的心里不好受,心里承受不了离开父母的这种独立。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生,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的独立性。

这一切都需要从小培养,先让孩子的心独立。

一、首先要摆脱依赖他人的需要

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希望他们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拥有遇事不依赖,自我决断,自我解决的意识和能力,唯一的方法是:首先自己要做这样的人!

在家庭,孩子们耳濡目染的是父母的所作所为。如果你自己本身常常内疚、怨恨、无所作为,但还要一本正经地教孩子不要这样,那你的说教是没有任何作用和意义的。如果你自暴自弃,那么你的这种言行将促使你孩子产生同样的自卑心理。更主要的是,如果你把孩子看得比自己重要,而不教他孝敬父母,那么你就是在养育一个败家子。

对孩子独力和自信不利的作法是:父母常为孩子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如:把好吃的东西,让孩子独吞,而不是与孩子分享;脏活、累活自己全包,而不是让孩子积极参与其中;孩子长着两条腿,不鼓励他多走多跑,而常常抱着会走、会跑的孩子;孩子做错事时,有时候父母为了哄着孩子不哭,还会照着自己打……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很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且被家长忽略的状况是:夫妻之间为人处世对孩子的影响。凡家庭有事,大事夫妻可共同商议,但生活琐事要谁在谁负责、谁作主,这才叫正常。但很多家庭往往夫妻一方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做起事来常常夫妻粘到一起攀比依赖,那怕芝麻小的事也要等着、靠着对方去做。这种行为无形中也给孩子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孩子的独立性意识。

你要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你的作为是最好的老师。你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涉世的演练;试想你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有多么重要,如果你现在不以为然,对你的生活细节不警惕、不慎重,将来待孩子长大不敬、不孝、不仁、不义、不能自立自强时,你再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二、走出教育的误区

讲一个小熊的故事。熊妈妈在小熊出生几个月时就开始教它们生活:即如何觅食、逮鱼和爬树,教它们遇到危险时怎样保护自己。有一天,熊

妈妈本能地决定该离开它的孩子了。它强迫熊崽崽们都爬到树上,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永远地走了!这个熊妈妈认为:它已经尽到了母亲应尽的责任,该让孩子们自己去生活了。动物尚且能这般理智,而作为人我们难道就不能做到吗?

我们养育孩子首先要明确一个目标:什么才叫成才,分数好,学业高只是有了书本知识的一个方面,真正的成才是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真正的人才是做人的成功。孝顺父母是一个真正独立有能力的孩子所必备的特质,但怎样才算真正的孝顺父母呢?在现代世俗人的眼中,把老人的生日喜庆,丧葬祭祀搞得轰轰烈烈就被视为孝顺。事实上,真正的孝顺除了日常的生活瞻养,精神安慰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古训中有: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但现代很多子女为了满足世俗的虚荣而把孝顺父母当作一种排场和应酬的游戏做。只顾游戏性的应酬,而不顾实质性的孝顺。平时无所事事,不做好人。花天酒地,不学无术。吃喝嫖赌,昏昏噩噩。荒废事业,浪费人生,这叫大不敬,大不孝,就是败家子。因此,做父母的也要在晚年明辨事非,且不可图一时的高兴,迎合孩子们的那些事俗的不良做法。鼓励孩子,鼓励下一代好好做人,做有目标、有志向、有德行的人,做对社会大众有用的人。

在人们解决了穿衣吃饭问题的今天,作为父母,亲子教育一定要站到一个高度。在家里教育孩子就是在教育一个公民。爱你的孩子就是爱国,把孩子培养成有德行的人,才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三、维护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求独立本身就是人天性中的意识。看看我们的孩子,在呀呀学语时,就抢着自己要走路;自己要拿东西;自己要用勺子吃饭等。这都是孩子要求独立的证据。当孩子长大以后,要求独立的愿望就更强烈了,而父母要做的不是压抑而是维护。

我的一个孩子田田,她在4岁时,还很依赖家长。每当衣服上沾些土或是手上碰了灰,总是找妈妈或爸爸。到了6岁那年,她想当大孩子了,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扣扣子,自己系腰带,但同时她还想得到父母的体贴与安慰,伸着自己碰破的手,“妈妈你看我的手流血了。”

突然有一天,田田从外面哭着跑回来,大概是在外面跟小朋友们斗架了,她哭着跑进房间,“嘭”地一声关上了门,任凭妈妈怎么哄也不开,不论妈妈怎样问她、劝她,可是她只有一句执拗而坚决的话:“你别管,让我一个人待在这儿。”

像这样的情况,父母都要以维护孩子的独立为原则,不要强逼孩子,真有问题需要解决,缓一缓过后也不迟。

四、给孩子独立的感受

在人生成长的经历和过程中,家庭是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永久性的环节。让孩子从小在父母的怀抱里充分感受到独立,就不要常在孩子心里注入内疚和忧虑等不良的情绪。有父母会说:“孩子是我的,我想让他怎样他就会怎么样。”那就错了,你有生他的权力,养他的义务,教育他的责任,但孩子的路是需要自己走的,用武断的态度只有造成孩子长大后,会对你产生怨恨和愤恨。要把教孩子视为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且不可以狭隘的亲情来取代。你要站在为国家育人,培养下一代的高度上来对待你的孩子的话,你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就会非常客观的对待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生活细节方面,一日三餐,当孩子再把菜打翻在桌子上,父母就不会责备孩子,说什么“你做什么事都不小心,笨手笨脚的。”甚至有的父母上去就是一把掌(我亲眼见到的)。而体贴且理智的做法是,就像对待朋友一样,轻声说一声:“没事儿,我们来擦就行了。”

父母要知道,做事稳重,不坏事是从小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教导和培养的,而不是遇到事情打骂的。

孩子的独立教育 篇14

教学内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教学目的:

1、使家长们明确应该怎样辅导学生学习。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过程:

导入: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一、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

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是分不开的。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质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

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a)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b)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着自己走路吧!

四、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警不

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培养孩子机警,不防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 “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

五、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

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

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骛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六、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七、总结。

上一篇:小学生我家的狂人日记下一篇:通信工程类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