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024-08-31

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精选15篇)

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篇1

在家庭教育中,作为父母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孩子成为独立和自食其力的人。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他们依靠父母喂养他们,清洗他们,带他们走动,所以他们离不开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尽管他们的生活变得非常越来越独立,但他们仍需要父母的爱,父母的保护,指导和支持。当孩子到了青春期,走向成年,他们在生活各方面取得了更大的独立性,不再依赖父母。孩子幼年这种走向独立,和父母分离的过程,为孩子走向成年期做好了准备。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没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么孩子往往会过多与依赖父母,成为依赖型的孩子。依赖型孩子和独立型孩子有些什么特征?

依赖型孩子

依赖型孩子的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些父母喜欢控制孩子,常常培养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心理。他们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欲求,使用控制和胁迫的方法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以确保自己成为孩子生活的主导者。依赖型的孩子有以下一些特征:

需要有外部动因才能完成任务。

孩子的幸福感来自于外在的肯定。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情感,行动没有很强的责任心。

没有良好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

无法成为良好的决策者。因为孩子的想法经常受到父母的左右,而他们的父母通常不愿征求孩子的意见,自以为只有自己才能为孩子作出最好的选择。

独立型的孩子

独立型孩子和依赖型孩子有一些本质的不同。独立型孩子,他们有自己能够照顾自己的信念和富有意义的人生价值,父母常常赋予孩子自由,只为孩子的生活目标提供指导性的建议,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学习和积累重要的生活经验和技能。独立型的孩子有以下一些特征:

具有内在动力,因为他们有自信,能够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满足感。

具有自由选择探索事物的.机会和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

父母对孩子采用适当而有节制的外在奖励手段。

父母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合作而不是父母控制型的关系。

良好的决策者。因为他们在父母的支持和引导下自由选择有为自己的做决定的能力。

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篇2

关键词:独立性,责任,环境

目前, 孩子的独立性差是有目共睹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孩子的独立性是所有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那到底孩子在独立性方面出了哪些问题呢? 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孩子独立性差的表现

1. 学习独立性差。孩子独立性差可以反映在很多方面, 比如说在学习方面, 有一些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比较差, 自己一个人不能学习, 有些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效率比较高, 当回家剩一个人的时候, 尤其是周围非常安静的时候, 不能学习, 这种孩子的比例在逐年扩大。例如, 有一个孩子学习非常好, 等到他初中毕业的时候, 在考场上成绩发挥不出来, 为什么呢? 他告诉我: 他在学校里的学习效率比较高, 回到家里安静的时候他就不能学习, 为了促进自己学习, 他经常放一些音乐, 或者是在有电视声音的环境中学习。因为平时养成了这样一种依赖外界刺激学习的习惯, 到考场上他发现, 考场是非常安静的, 没有任何声音, 他的大脑就转成抑制状态, 发挥的能力就非常差了。

2. 生活独立性差。在生活方面孩子衣食住行都要依靠父母, 在家里不做家务, 洗脸、刷牙甚至洗碗、洗衣服等具体的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做。有些孩子是不愿意做, 但有些孩子是不会做。

有些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 首先想到的不是解决问题, 而是六神无主。有一个孩子, 平时有个习惯, 遇到不会的题就问老师或家长, 不耻下问是对的, 但是这个学生在个性上形成了对老师、家长的依赖性。他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思考和分析, 而是找老师来解决, 老师一讲就会了, 下次再遇到问题又去找老师, 他自己的那种思维过程永远得不到训练。这样的孩子, 我们可以想象他长大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 独立性很差, 依赖性太强, 没有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 家长必须提高自己的独立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辞去自己的工作, 这是绝对不可行的。家长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首先通过自己的工作给孩子以影响。家长努力工作, 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 我们没有见过哪一个孩子因为家长辞去工作, 学习成绩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的, 家长的这种行为, 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我建议家长应该有自己的工作, 有自己的交往范围, 以及个人的生存空间。

家长独立性差的表现影响孩子, 孩子们的感受更深。比如说有很多孩子反映说, 在他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老陪着, 到中学了他们就不需要爸爸妈妈经常陪了。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 个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 迫切地需要独立, 但爸爸妈妈却一如既往地跟着他, 他会感觉到很有压力。甚至有些学生说, 在他们学习的时候父母总是来监督, 一会儿来送水, 一会儿来送吃的, 这本身就是一种干扰。如果家长放心大胆地把这些活动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 自己去干自己的事, 会更受孩子的欢迎。

2. 家长给孩子提供合适的环境。有一些家长在家里反复地对孩子唠叨, 作为家长, 应该约束自己。从成人的角度来讲, 妈妈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有用的, 但是说话的方式的确需要改进。作为家长, 从孩子一出生, 到幼儿园、小学、中学, 教育的言语、方法、方式并没有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生变化, 尽管这些东西都非常好, 非常有用, 但是对孩子来讲已经不再新鲜, 对他不能再产生激励作用, 那么这些对孩子来说就已经失去效果。

一个合格的家长, 要想在这些方面对孩子实施教育的时候, 应该更多些理性。

3. 家长有自己的生活自由。作为一个家长, 应该在家庭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自己情绪的变化不应该完全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标准, 要有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的自由。事实上如果家长在家里能够适当地约束自己, 在此基础上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志愿, 这个家庭环境就是比较宽松的。如果家长在家庭里完全把自己伪装起来, 这本身就表明家长个人能力不足, 独立性不强。上面也谈到了, 正是因为家长自己伪装过度, 才使孩子形成了不良的互动。

4.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家长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家庭应该从方方面面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比如生活方面、学习方面、交往方面等, 告诉孩子, 你就是你, 你个人行为造成的结果好与不好, 都由你自己来负责, 我们都是旁观者。

有一个孩子, 学习习惯不好, 在追查这个孩子学习习惯不良的原因时, 发现孩子生活习惯不良, 丢三落四, 顾头不顾尾。于是家长选了洗碗来训练孩子的责任感。就是每天早晨吃完饭以后把自己的碗洗干净。要是以前孩子以为早上不刷碗, 甚至有意偷懒, 妈妈肯定会替他刷。但现在不同了, 他的父母告诉他, 你自己的行为由你自己来负责。中午孩子放学回来发现这个碗仍然在桌子上放着, 中午吃饭怎么办呢? 他就想, 要么我就拿这个“脏碗”吃饭, 因为天气炎热, 用“脏碗”吃完饭以后, 说不定会拉肚子, 会发烧, 这样父母肯定会非常着急的, 只要他们着急了, 自己就解脱了。一般来讲的确这样, 孩子因为这点小事得病了, 发烧了, 父母会非常内疚, 进而会做让步替他刷碗。

而他的父母并没有让步, 中午吃完饭以后孩子果然拉肚子, 拉肚子怎么办呢? 吃药! 晚上孩子仍然不刷碗, 就还拿这个碗吃饭, 吃完饭以后, 他还拉肚子, 这时他就会想, 父母早晚会替我承担责任, 他们肯定会非常着急, 甚至会向我道歉, 他们会让步的。但是, 父母仍然没有让步。到第二天早晨孩子刷不刷碗呢? 正如我们预料的一样, 孩子自觉地把碗刷了。他知道, 他不刷碗真没人替他刷, 如果再不刷的话, 将会承受更大的痛苦。

美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篇3

当中国的一些孩子还在由父母叫他起床上学时,独立已经成了美国儿童最普遍的行为。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从孩子呱呱落地,他们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做什么,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在美国,常看到这样的情境:不满一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着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小孩子自得其乐地将奶水喝得满脸都是,父母还会在一旁笑着赞许孩子能干。

美国的中学生有句流行口号:“要花钱,自己赚!”因此,在乡村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简单的木工修理等工作;在城市,一些孩子也常常是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父母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劳动的价值,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独立”是美国儿童的一大特色。

美国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非常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孩子动手能力的强弱是他们智力优劣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在发展孩子智商的过程中,美国父母常常把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一课。

一天,我的邻居安妮兴奋地跑来告诉我:“噢,你想不到,凯特开始学会使用剪刀了,还会涂胶水呢!”我跑过去一看,凯特的床单、枕套满是窟窿,他的头发也被胶水粘在了一起,整个床被狼狈不堪的凯特弄得乱七八糟。而安妮还沉浸在孩子学会用剪刀的兴奋之中,丝毫没有要痛斥孩子的意思。接着,她还耐心地告诉自己的宝贝女儿应该怎样去剪东西、涂胶水。

在与安妮交谈的过程中,她提到自己培养孩子独立性时的几点体会更是让我深受启发:

1、不要轻易替代。做父母的不要以为孩子反抗就是淘气、是坏事。正好相反,孩子的这种反抗行为正是要独立的表现。孩子成人后坚强的意志、独立承担的能力以及对人对事的决断能力都是由此发展而来的。所以,父母应珍惜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不要事必躬亲而抹杀了孩子发展独立意识的机会。

2、讲究方法。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要讲究方法,先从简单的动作技能入手,然后才逐步过渡到掌握复杂的生活技能。

3、创连环境。父母应为孩子创造独立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孩子向独立生活的方向努力。例如,到孩子该学吃饭的年龄时,父母应提前为他们准备小碗、小勺、小叉等餐具。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定稿) 篇4

每个家长都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因为特别是家庭教育,它是随时随地都有教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经常为孩子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逐步学会自己做事、自己动脑筋想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本人有以下见解:

1、让孩子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首先,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参与家务劳动开始,给他们更多机会、时间去独立操作家务和课余各项劳动,使他们的生活空间得到拓展,动手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体会到独立成功的快乐。比如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从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擦鼻涕,很多孩子鼻涕流出来自己不擦,都让妈妈擦,给他餐巾纸让他自己擦。吃东西前后或便后让他自己洗手,当然开始先让家长帮助,帮助还是让他自己干,从旁帮助,幼儿期实际上自理能力是独立性培养最主要内容。

2.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陈鹤琴先生有一条原则,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3、让孩子去观察和学他们能看到的一切。家长应该放开孩子的手脚,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手去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思考,帮助孩子真正建立起独立的人格意识和尊严感。

4、让孩子提出对自己的主意和意见。家长应该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与父母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不少家长经常说的话就是“你还是个小孩,你懂什么”?这样的家长很少与孩子交流,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物质需要就行了,什么都替孩子决定,很少问孩子愿意做什么,不去征求孩子对事情的看法和意见,这样父母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无法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也无法赢得孩子的信任。

5、家长应该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与父母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来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孩子。特别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家长更应该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遇到困难自己努力解决:每一个人出生之后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父母不要在孩子一遇到困难时就迫不及待地去帮助,比如,孩子摔倒了,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孩子吃饭把饭撒在桌子上,马上就批评孩子,然后连忙给孩子喂饭,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能、感到自卑,从而失去探索世界、尝试新任务的勇气。在孩子遇到一些可以自己战胜的困难的时候,父母应该自己克服的机会,别忘了,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风筝,他们终归有

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为了将来他们会成为能翱翔在天空的雄鹰,我们做父母的应该从现在开始、从日常小事做起,培养孩子将来的立身之本-独立生活的能力!

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家长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所以当孩子独立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特别是对那些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独立技巧 篇5

1—3岁的孩子对大人所做的事都很感兴趣,加上孩子天生喜欢模仿,所以当他看见大人在干什么他也学着干什么。如大人在叠衣服,他也要来帮忙;大人在扫地,他也抢着要扫;吃饭时也想要自己吃、走楼梯时不用大人扶……这些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开始发展的表现。此时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虽然孩子做的不好,会把叠好的衣服弄得乱七八糟、把垃圾扫得到处都是,还把饭粒满桌撒。但请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试一试。因为这是由于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发展的不够完善而导致动作不协调。如果此时家长觉得孩子现在还太小,什么都做不来,反倒给大人添了许多麻烦,等长大点再做吧。那么渐渐地就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从而错过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一旦孩子形成依赖性就很难改正了。

2、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前提。

与其他动物的成长历程相比,人类的成长要经历较长的依赖期。在婴儿期,孩子甚至还不能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辨开来。一岁左右的孩子,在迈出人生中独立行走的第一步时,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喜悦,这是孩子身体独立能力的展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可以使用第一个人称代词“我”,这标志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孩子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增进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是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关键时期。这时,家长要主动为孩子营造环境,在父母的监护下,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例如自己进食,自己收拾玩具等。随着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活动协调能力的提高,到了三至四岁,就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而后逐渐让孩子学会收拾床铺、饭桌等。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反而失去了自信心,如果要求太低,则失去了锻炼的价值。因此,只有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父母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己孩子发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

3、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从两岁起,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睡觉、收拾玩具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像模像样,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因此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中必需的求助。比如,家里突然停电,电话不通了,水管停水了,外出迷路了……家长可借此帮助孩子学会求助,知道应当求助于哪些部门,用什么方法求助。对于孩子独立做的事,只要是付出了努力,结果无论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信心。让孩子感觉到“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

4、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培养孩子独立性优秀作文 篇6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家长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

所以当孩子独立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特别是对那些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

总之,要想让孩子学会独立,首先就是给孩子创造学习独立的环境,而不是一边喊着学独立,一边又事事包办。

我们的孩子怎么啦 篇7

我有幸读到一位初三女生的日记, 她说:父母都认为我是乖乖女, 每天都忙着上班, 我回到家中连一个人也见不着, 我的心里话没处去说, 就只有找朋友了。等父母想起要关心我的时候, 我已经不想对他们说什么, 在心里已经和他们隔得很远了。

我们以为孩子长大了, 不需要我们为他们的吃饭穿衣烦心的时候, 其实却正是需要我们引领他们心灵健康成长的时候。如果这时把孩子完全交给爷爷奶奶, 或者完全托付给老师, 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有一次, 我让一位初一男孩请家长, 他说:“外婆说有空了就来。”我问他:“外婆在忙什么呢?”他清脆地说:“打麻将。”他的回答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的父母在外地打工, 他留守在外婆家。大概除了照顾外孙吃饭穿衣, 孩子的学习、思想、习惯等方面, 外婆也就无能为力了。事实上, 这个孩子身上还真有不少的问题:贪玩, 时常不完成作业;懒惰, 经常连牙也不刷;说谎, 为了逃避责罚, 经常谎话连篇;自私, 常为小事和同学闹别扭;自我约束力极差, 上课老是开小差……这些能全怪孩子吗?我们当家长的, 又真正起到教育培养、监督引导的作用了吗?我们不能把孩子当宠物养而又要求他们有好孩子的表现吧?是我们的疏忽大意才让他们这样令人失望的呀!

高尔基说:“爱孩子, 这是母鸡也会的。但是, 要教育他们, 这却是需要才能和广博生活知识的伟大事业。”有一天, 当我们为孩子因调班未果而跳楼自杀震惊时, 当我们为孩子因饭前吃冰棍的愿望被妈妈阻止而赌气离家出走惊讶时, 当我们为孩子宁愿晕倒在大街上也不愿说出自己家在哪里而无奈时, 我们也真该好好反省自己是不是尽到了家长应尽的责任?是不是真的关心过孩子内心的需求?是不是培养过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是不是锤炼过孩子经受挫折的心灵?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 他们成长路上的每一次摔倒都会揪紧我们的心, 他们的叛逆甚至是轻生更会深深地伤害我们。与其等到孩子远离我们、伤害我们, 还不如尽早陪伴他们、教育他们、锤炼他们, 不管他们成才还是成人, 只要他们健康、快乐, 我们也就有了幸福!

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篇8

送完小K回旅店的路上,我遇到一位同是送孩子到夏令营的妈妈,由于同路,因此很开心地聊了起来。原来她是在柏林一所大学担任兼职工作的讲师,送14岁的儿子到这里参加夏令营。而她则要回北德的娘家附近参加马术课程。

我好奇地问她:“营队结束后,你还需要来接儿子吗?”

“不用了,我已帮他买好车票,他会自己搭火车回外婆家。”

“他搭自己搭火车,要转几次车呢?”

“从这里到外婆家跟我会合,除了从夏令营到火车站要搭公交车之外,还必须转三趟火车,包含转车时间要四五个小时。他已经14岁了,绝对没问题!”

沈佳慧

著名旅游节目主持人,曾任中国台湾地区中广外制广播节目企划、执行制作;环宇电台新闻记者、播报及环宇电台旅游节目《漫步天涯》主持人。有着丰富的旅行知识和积累。

已出版著作有亲子畅销书《旅行,是最好的教养》《旅行,带孩子看不一样的世界》等,在亲子旅行类家教图书中受到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父母们的好评和喜爱。

沈老师

育儿经

14岁的孩子可以独自乘车,穿过大半个德国,并经过多次转车,自行回外婆家与母亲会合,这样的独立自主,究竟是如何训练出来的呢?在大多中国父母的眼中,14岁还是个孩子呢!怎么放心让他一个人独自乘车与母亲会合呢?

其实这样的独立,并不是一蹴而就,很多父母亲以为孩子年纪到了,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放手”了,殊不知这样的独立与父母亲的放手,是需要从小培养,并且在无数次带领孩子和教育之后,才会有的成果。

从小培养行为的独立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训练孩子独立的机会。首先,必须让孩子学会自己“爬起来”。

旅居德国的时候,有一次,在早晨的上学途中,我看到一个约四五岁的幼儿园小朋友,走着走着就跌倒了,大哭起来,他的妈妈知道他跌得并不严重,根本是想耍赖,因此严肃却温和地告诉他:“宝贝,跌倒没关系,你很棒,自己爬起来哟。”

那个小孩硬是不肯,坐在地上耍赖,大哭:“好痛好痛,妈妈抱!”

当时经过的行人,都在看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有个小孩哭得那么惨烈。

这位妈妈依然还是不为所动,继续和蔼地站在离孩子5米的前方说:“妈妈在这里等你,自己站起来。”妈妈十分坚持。

孩子在地上耍赖了快10分钟,他的妈妈就一直站那里,等他自己站起来,并说些鼓励的话,但是从来没有要走过去抱起他的意思。僵持了许久,妈妈又跟他说:“宝贝、赶快爬起来,不要哭了,上学要迟到了哟。”那小孩终于认命,眼角还挂着泪,却乖乖爬起来,跟妈妈继续走着上学去了。

后来与邻居的德国妈妈们聊起,才发现大多数德国妈妈都是这么做的,为的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会在跌倒时自己站起来。

沈老师

育儿经

在西方教育中,从孩子渐渐懂事开始,就让他们适度地自己去面对问题、去尝试新事物,在父母可控的安全范围内,去认识可能的危险,而不是把孩子保护起来。现在中国孩子生得少,过度的保护与包容,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和依赖行为,也因为父母亲不忍孩子受苦与“一手包办”,失去了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从小培养思考的独立

除了行为的独立,从小也需要建立孩子的思考独立。

小K很小的时候,在日常生活中,我就喜欢把许多问题丢给他去思考。

旅居苏格兰的时候,有一天,我正在厨房里煮饭,老公还未到家,当时4岁多未满5岁的小K,独自一人在计算机旁,用耳机看他每天被允许看的半个小时卡通节目。过一会儿,他咚咚咚地跑到厨房,很害怕地跟我说:“妈妈,耳机坏掉了!”

“耳机坏掉?刚才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现在坏掉了?”

小K低下头,很小声地说:“……我不知道……”

很明显就是他弄断的,但是因为怕被责备,所以不敢回答。

我再问他:“是你弄断的对不对?你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弄坏它?”

小K:“……”

“你赶快告诉我,不然我会很生气哟。”我继续问着。

“那个……那个……我是想试试看桌上那把剪刀,拿来剪耳机会不会断掉……结果真的断了……”

拿剪刀剪耳机当然会断呀!

我知道小K当时很害怕,于是继续问:“那你觉得这样对不对?”他摇摇头。

“那现在坏掉了,怎么办?”

“我……不知道。”他见我没有太凶地责备他,胆子大了些,继续说:“但是我知道以后不能拿剪刀乱剪东西,会坏掉。”

虽然我很生气,但是我还是让孩子自己试着先去思考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如果真的不知道,就引导他去了解,慢慢地他在做事的时候,会学会先想一想。所谓孩子的独立思考,就是这样一点一滴从生活中的琐事里,慢慢累积而培养出来的。

沈老师

育儿经

生活中如果可以适度把“选择权”和“自我判断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那就更可以培养孩子自主判断是非的能力。

以“多指导,少批评”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孩子就可以从小在挫折中去学习如何独立。台湾作家刘墉说:“以前我也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培养了他做事不负责任的习惯。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珍惜。”

无论思考还是行为上的独立,都可以从幼儿时期便开始训练。不要总以为孩子还小,就把孩子该学习的事都揽在自己身上,或者急着去帮孩子处理问题,如此反而容易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的机会。

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9

告诉孩子兴趣很重要

每个孩子就像一株小树苗一样,不管是什么苗子,将来都会成长为不同的材料。对于家长而言,不在于逼迫孩子去学什么或不学什么,相反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主动选择自身喜欢和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反倒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比方说,有些孩子喜欢手工制作一些小物件、小玩意儿,很多时候家长会觉得这种兴趣和学习毫无关系,加以制止和阻挠,殊不知其实在孩子制作的过程也是一种独立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因为当孩子不懂的时候会自发地去查阅书籍和资料来帮助自己完成制作,这样的学习不单单会让孩子开心和兴奋,实现目标后会更容易让孩子产生自信,提高自主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有所提升。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愿意尊重他们的兴趣,而且支持他们去参加兴趣相关的活动和比赛,这样对于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告诉孩子要劳逸结合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总是希望孩子投身于学习中如同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便觉得孩子是在认真学习。但真正的学习并不是扑在课本上孜孜不倦,而是通过正确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来达成的。

长时间的“学习”只会造成孩子拖延、磨蹭的坏习惯,往往这样的孩子没有学习效率,因为大部分时间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学习本身,而是在其余事物上。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允许他们在课业完成的情况下适度地进行游戏和放松,并不是完全反对他们放松,而是在既定的学习目标完成后,这样的放松可以让孩子后续的学习能拥有更好的心情和状态,而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坐下来陪孩子一同游戏或放松,为彼此建立更亲密的沟通。

告诉孩子你会为他的成功感到骄傲

学习上的成功会让孩子产生自信和满足,也会成为孩子渴望继续学习的动力。一旦孩子在学习成绩或某些成果上获得成功,家长应该做的是走上前去给予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和自豪的眼神,最及时的鼓励会放大孩子的自豪感,也会让孩子在喜悦之中了解到其实父母也有在关注自己的学习,当自己获得成功时,收获的不只是师生们的嘉许,家人也会为自己的成功而骄傲。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会一起见证他的成功,并主动为孩子去制定一些容易企及的学习目标,可以是阶梯式或是螺旋式的目标制定,当孩子完成一步便给予孩子鼓励,有助于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产生热爱学习的自我驱动力。

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能够促使孩子自觉地去学。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成绩就会好,学习信心就会足。因此,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

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

71%的同学认为是自己,19%的同学认为是学校,10%的同学认为是家庭和社会。

40%的同学认为家庭对学习兴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过于关心,期望过高,16%的同学认为家长对子女“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只有19%的家“肯定努力过程,又不太强求成绩”。

80%的同学希望有“宽厚的父母,宽松的氛围”,13%的同学希望父母有才识,4%的同学希望父母有钱有权。

61%的同学认为老师教法一般,23%的同学认为老师的教法有创意,16%的同学认为老师的教法陈旧

课堂上对老师的观点有异议时,47%的同学得到鼓励,43%的同学被敷衍或不理睬,10%的同学遭到训斥。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一、让孩子认识到知识的价值

对知识价值的认识是影响孩子学习动机很重要一个因素。知识对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能体会到知识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知识给予我们的力量。比如,对语文的学习能够让我们阅读许多文字材料,如果家里买了新的摄像机,我们通过阅读说明书就能够很好的操作它。这个时候让孩子来学习操作,能够让孩子感到“知识就是力量”,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孩子能从知识中找到快乐,就有了从知识中获取快乐的动力。

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许多科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求知欲来自于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而好奇心的产生需要家长去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和思考。如,在雷雨天,家长可以让孩子观察闪电和雷声,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会有闪电和雷声?为什么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样孩子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就会想方设法的去探询答案,从而使学习变成一件有兴趣的事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三、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0

作为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平时在家的一举一行都成为宝宝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所以言行举止都要注意,给宝宝一个良好的氛围。比如:想让宝宝少吃零食,那么爸爸妈妈也应尽量少吃零食,不要说一边跟孩子说你不能吃零食,另一边自己却时不时地吃零食,这样说的话毫无说服力。宝宝会问:为什么大人可以吃而小孩子就不能吃呢?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二:适当满足好奇心,但应避免危险

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什么东东都是新奇的,常常会用各种方法去体验她们感兴趣的内容。而且宝贝们是想到就做,常常会给爸爸妈妈们增加很多麻烦,为了让自己轻松点,就完全什么事情都不让宝宝去试吗?这样做恐怕是好奇心更胜,越不让试就越想试,最后不仅引起更大的问题或危险,家长也是生气不已。我觉得如果宝宝想尝试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危险性,是可以引导宝宝如何去尝试,避开比较大的危险。如此,宝宝喜欢爬高爬低,就把周围的危险物品清除掉,然后铺上软垫。训练小猪猪跨过床钻洞洞的游戏,把小床拉靠大床,然后小床的另一边用重的椅子堵住,再把小床一边的栏杆拆掉中间部分。先尝试从大床跨过小床,用手紧握住最边的柱子,然后先一脚慢慢跨进小床,在小床围栏上坐好调整好姿势,另一脚再跨过栏杆。接着蹲下来,从小床一端爬到出口一端,自己转身慢慢溜下小床,或从小床外的小木板慢慢移到大床上。这能训练宝宝的身体的协调能力,也能锻炼胆子,还能教会宝宝如何避免危险。当然做这项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有大人在场陪着,防止意外。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三:别让撒娇变成撒野

随着宝宝不断长大,智力也在跟着飞快提升。宝宝懂得了察言观色,甚至会用向大人撒娇的方式来让大人们满足她的要求。我觉得适度的撒娇是好的,可以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度。小猪猪现在已经很喜欢撒娇了,比如想拿什么,想吃东东,想玩的时候,她自己做不了,就会找不同的人撒娇。想吃就找奶奶,想玩找爸爸和爷爷,想看书玩游戏和睡觉找妈妈。如果她是肚子饿了或口渴,她找我们撒娇的话,一般就会满足她,如果是想吃零食,那就拿一两小块给她,然后告诉她零食不能多吃,已经吃过了,我们应该把零食放回去,等明天再吃,绝不会因为她撒娇就不限量地给她。她不愿意想哭那就去哭吧,反正没人理她,各做各的,她喊一会儿觉得无聊也就自己玩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她每想吃零食都是吃一两块之后自己去玩耍,不会纠缠着要吃很多。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四:习惯成自然

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从宝宝很小很小的时候已经开始形成了,所以我们从宝宝出生那一刻就要坚持这一良好的习惯,不能中断,天天如此,那么宝宝对这种习惯就会慢慢形成习惯,不用我们特意去教就懂得该如何做。我感觉小猪猪现在已经懂得了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像吃饭就要穿上围兜搬上小椅在固定的地方就餐(现在小猪猪一看到粥就会自己去搬她的椅子到固定的地方坐。)吃饭前洗手,吃饭后要擦嘴。洗澡要拿澡盆,脸盆,澡布。尿尿和便便要找便盆。睡觉要关灯关电视。碟机开好后在播放不能反复开头。烫的东东不能用手去摸,也不能直接放到嘴里。拿鞋子要一双,两脚一起穿。湿的纸尿裤等一些垃圾要丢到垃圾桶。自己乱丢的玩具要自己捡好。

比如定时睡觉,以前小猪猪曾经晚上七八点就睡一小时,然后等到半夜二三点才睡得着。为了让她能早点睡,我先每晚提早五分钟哄她睡,慢慢将时间提前到半夜一点,十二点,十一点,十点。然后差不多能晚上十点入睡后,再控制晚上七八点的时候跟她玩游戏,看书等等活动,不让她小睡,一直折腾到九点,小猪猪已经很累了,也就睡着了。从那以后就坚持晚上不让她小睡,那么到九点左右她自然感到疲倦,想要睡觉。我就泡牛奶给她吃,吃完关灯,回床上穿纸尿裤,脱袜子,衣服盖上被子躺好。然后她躺着听我讲故事,念古诗或弟子规,一般五至十五分钟就自己睡着了。

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篇11

2. 决不总是围着孩子转。美国人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习用刀叉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而是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很少缠着父母。父母外出旅游,就把很小的孩子交给祖父母代管,或花钱寄放在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牵着孩子。

3. 让孩子接受锻炼。工程师杰姆斯带着3岁的儿子到城外10公里的乡下看望父母。吃过晚饭,天已黑,进城的公共汽车已经停开。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杰姆斯却带着儿子步行回城。儿子走一段,他背儿子一段,就这样摸黑回家。为什么这么做?杰姆斯回答说:“为了使儿子从小熟悉黑暗和吃一点苦。”

4. 教孩子使用工具。美国家长教孩子从小认识和使用各种工具及电器。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应学会用这些工具,有什么东西坏了,你就可以自己动手修理。”工具包括手锯、刨子、锉刀、螺丝刀、钳子等。父母教给孩子这些工具的用途、性能,让孩子掌握操作要领,并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们。五六岁的孩子,父母就要教他们使用煤气灶、电炉和洗衣机。家里的东西无论哪里出了毛病,父母都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修理。

5. 教孩子适应环境。约翰·柏拉姆夫妇假日里常带着8岁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到山区旅游。每遇山涧需渡过时就叫儿子观察水势,寻找最浅、水流较缓的涉水点,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如果选择不当,就讲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样识别水深及流速。上山时,他们从不乘坐缆车,而由孩子选择登山路线。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让孩子判断有无危险,是否攀登,并问孩子该怎样保证安全。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险了。

6. 进行自我保护训练。时装设计师密契尔有一个10岁的女儿和一个7岁的男孩,他带他们上街时,随时随地教给孩子交通规则并嘱咐注意事项,说明怎样走危险,怎样走才安全。许多家长还叮嘱孩子记住必需的电话号码,如:父母的单位电话、警察局电话、消防电话、医院电话等。

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做,之所以不做,是因为观念的问题。以前的家教注重家庭、亲情,是沿袭互相依赖的文化,而现在的社会更要求独立和创造性。美国人的家教理念值得我们揣摩和学习。

怎么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 篇12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中学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

3.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也不能包办代替,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让他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及时改错的习惯。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建立一个错误收集本,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避免下次出现类似错误。

6.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

7.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观察,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他去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家长要为他们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写作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

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篇13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可能你会感觉一点点的欣慰,有一天你的孩子也会长大成人,没有你的照顾,他(她)是否能独自面对一切呢?与其自己在这作无用的臆想,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呢,毕老师为大家归纳了下面这几点: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的独立性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培养起来的,所以凡是他自己能做的都让他自己做,不要包办代替。而且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有强烈的我自己做的要求,他有了这种独立的愿望,家长就应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的独立性也会随之培养起来。

比如穿衣服,吃饭,收拾玩具,上厕所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一开始,家长可以在旁边引导帮助,但是以孩子自己动手为主。幼儿期的自理能力培养是培养孩子独立的重要内容。让孩子逐渐学会并习惯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不断地提高。

 

让孩子面对挫折

当孩子在学习上或者在学习一些其他的事情的时候,遇到了挫折发脾气,父母就不能去训斥他们,让他们自己发脾气。而是引导他正确的面对挫折,养成好的心态。

比如让孩子自己开始穿衣服,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对孩子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这时候家长就不能只会心软,而是应该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加以指导帮助,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知道这样一次次的纵容,对孩子日后的危害可能是巨大的。

 

给孩子一个空间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家长应该地逐渐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才能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长在大树下的小树,永远也无法自己面对大风大雨。

每天给孩子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是玩,可以是看书,可以是画画,可以是看电视。即使有时忙来忙去什么也没干成,但是孩子也会慢慢懂得珍惜时间,学会做计划:明天早上先做完作业,日后看一会书,下午再和小朋友一起玩。现在的孩子都爱玩手机、玩游戏,这也不能一刀切地绝对禁止。如果在学校大家都玩某种游戏而他不玩,没有聊天的共同语言,同学们就会疏远他。我们应该告诉他,玩之有度,知道怎么玩就行了,入迷就绝对不行。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自己决定不好,容易太有个性,长大以后可能会不听大人的话。所以从文理分科,到选专业、选学校,甚至找工作、找对象都要强加自己的意志。这样只会和孩子冲突不断,或者是培养出了具有懦弱性格的孩子。

传统的教育总是让孩子顺从听话,却从未了解过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需求,所以我们的孩子就很难自己做决定,事事都要询问父母。实际上,孩子有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是好事,让他说出个所以然,培养他自己为自己拿主意,还可以培养沟通和说服人的能力。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探索、体验,适度放手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并且懂得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总而言之,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只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自理能力,独自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独立的孩子有出息 篇14

1995年,马云夫妻下海创办阿里巴巴,无暇照顾刚刚3岁的儿子。马云想得开,说:“没关系,这种环境正好可以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后来上学了,经常脖子上挂一串钥匙自己上下学,路上遇到稀罕的事,就停下来看半天。有时,马云夫妇顾不上给儿子做饭,儿子只好自己去餐厅吃,还小大人儿似的负责给父母带外卖。

除了着意培养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马云更看重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马云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只要在一起,他就常说:“儿子,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马云认为,人是有惰性的,当别人对一件事情有了判断和定论,有惰性的人就懒得自己去思考了,他会自然而然地去相信和附和别人的判断,长此以往,这个人基本也就废了。“我的儿子可以不成功,但绝对不能成为一个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哪怕他的思考是错的,也好过他根本就不去思考。”儿子注重独立思考的个性经常受到恪守标准答案的老师打击,马云则鼓励儿子保持个性。他说:“作为父亲,我要保护好孩子的个性,因为这是一个人身上最珍贵最有价值的部分。”

儿子12岁那年染上网瘾,马云不得不干预,但他没有采取粗暴手段,因为粗暴干预会伤害儿子的独立性。马云虚心向儿子请教网络游戏的玩法,感受“电子海洛因”的毒性。他对儿子染上网瘾深表同情,因为网络游戏实在是太迷人了。他给了儿子500元钱,说:“你去玩吧,痛痛快快地玩,回来只需要回答我一个问题:玩游戏有什么好处?”儿子拿着钱玩了三天三夜才回家,蒙头大睡一觉,对爸爸说:“玩游戏又累又饿又困,身上哪儿都不舒服,钱也花光了,就是当时玩的时候觉得刺激,现在想想也没什么好处。”马云说:“既然是一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好处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做?还这么沉迷?将生命用来去做一件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的事情,你想到会是什么结果?”儿子沉默,渐渐戒掉了网瘾。

马云是个开明的爸爸。他经常对儿子说:“你将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工作,能自食其力,爸爸都会为你感到骄傲。你喜欢当个厨师,不错,你喜欢捡垃圾,也很好啊!爸爸对你只有三点期望:一是快乐,二是诚实,三是健康。”有人不解,子承父业有何不妥?马云语出惊人:“我为什么要让儿子接我的班?我有什么资格这么做?难道就因为我是他的父亲,我就有了替他安排人生的权利?”

如今,马云的儿子正在读大学,同学们都不知道他的爸爸是大名鼎鼎的马云。他跟爸爸达成协议:“不要到我的学校来找我,不要对任何人说我的名字,我不想活在你的光芒或者阴影下,我要过我自己的人生!”见儿子独立性已经养成,马云欣慰地笑了。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独立的孩子有出息,自古就是这个理儿。如果家长克服不了溺爱孩子的恶习,孩子多半要变成啃老族。读者朋友,想想看,您比身家200亿元的马云更有资格被孩子啃老吗?

【编辑:陈彤】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自觉性 篇15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的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许多人见到我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 “俞老师,你现在也进入中国富豪榜了!”没有人会说:“俞老师,你的人品不错。”第二句是:“你作为新东方的掌门人,新东方很赚钱啊。”假如说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者吗?如果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必须要靠自己的力气赚钱的人时,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然有时候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

我觉得我成功的第二点,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其实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助别人。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从小就特别热爱劳动,我干农活,干家务活,我在 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我们县里的插秧冠军,17岁时,我是县里优秀的手扶拖拉机手,我父母的勤劳带动我的勤劳。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好也不坏,老师根本就不关心我。但我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干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

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有人说我傻,有人问我这样打水有什么好处。我相信好处是会有的,你做一件善事,它的回报今年可能会出现,也有可能是10年后出现。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当天就要求回报,那你一定是个势利眼,也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你不要求回报,回报也会来。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是好人,他们能不伸手帮你吗?当然,我打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有困难时他们会来帮我。但是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那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

从我的经历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新东方外语没教好,叔叔阿姨没教好,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得特别顺利。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骏骏爸爸(862073911)13:14:31 我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我和我老婆的教育理念相反。我老婆是女儿不进前5名就会生气,而我刚刚相反,我女儿第15名我很高兴,我每次都会对女儿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 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是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我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我打开电脑,我女儿就会以为我在做其他的事情。虽然我对女儿讲我是在工作,但是我女儿不相信。没办法,后来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的父母对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父母是不认字的,但是父母身上的优点我耳濡目染,成为我做人的准则。我以我父亲为例。我父亲是个木工,是架大梁的,他是我们那方圆15里的专家。我父亲是一个一高兴就可以不要工钱的人,因为架大梁家的人都要请喝酒,我父亲一喝高兴就不要钱了。因为往家拿不回钱,我母亲就跟我父亲打架,我父亲长得很壮,我母亲很瘦小,结果每次都是我母亲打我父亲,父亲从来不还手。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特别的无所谓,任何时候都不伤害我的母亲。我母亲属于个性特别刚强的人,有时候说的话我听着都挺难受,但我父亲从来没有还过嘴。所以呢,我老婆怎么训我,我都是不回嘴的,我觉得我应该向父亲学习。父亲的大度变成了我身上的一个优点。我母亲带给我的东西更多,有两样东西是我从小就学会 的。第一,要勤劳勇敢。城市里的家长让孩子勤劳勇敢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东西。好多人会说,我们孩子连学习功课都忙不过来,怎么勤劳勇敢啊?家务我都帮他做完了,他怎么勤劳勇敢啊?虽然我现在条件很优越,但我还是想办法让子女们勤劳勇敢。不像我那个时候,你不劳动的话,就饿死了,农村的环境注定不需要我父母说我就会去做。

我母亲带给我的第二点,要乐于助人。我母亲是一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小时候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第一件事情,有一次下大暴雨,我当时八、九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影响。当时,家家户户都晒着玉米,我母亲带着我姐姐,我,我父亲,我们一家四口人一起把邻居家的稻谷全都收回去了,等到要收我们家的稻谷时发现那些稻谷已经被淋湿了。当时我很不理解,母亲就给我讲了两点,首先,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去帮助人家,他们家里没有人,如果我们不帮他们收,他们家一年的粮食就会淋湿。其次,如果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是不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的。我母亲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第二件事情,有一年粮食欠收,我们家就剩下不到20斤的粮食,母亲居然分出一半的粮食送到邻居家,当时我很不愿意,而母亲却说:“没事,我们家人少,还可以用菜掺着米吃,邻居家人多又没有米,不分给他们米会有人被饿死的。”从此那户人家和我们的关系就特别好,经常主动帮我们收割,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是好人。到现在,我母亲都是我们村最受尊敬的人。

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伤害别人。比如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喜欢在背后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且说的时候不回避孩子。我跟我老婆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议论东家长西家短,哪个人人品好,哪个人人品不好,哪个人小气,哪个人不小气。结果有一次我女儿从学校回来,跟我讲她们班哪个同学好,哪个同学不好,哪个同学小气,哪个同学势利眼。我跟女儿说不能说同学的坏话,同学天天跟你在一起,她们身上如果有你认为的缺点,你放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习同学们的优点。我女儿立刻反问一句:“你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也议论很多叔叔阿姨吗?我为什么不能说同学的坏话?”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从此以后我就跟老婆定了一个规矩,在孩子面前不能议论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说对方的好话。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

如上所述,现在家庭教育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人品,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我女儿天生就比较内向,是一个很文静的孩子,我儿子就很外向,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好几次,我女儿做事情慢条斯理,我儿子就比较急躁,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同。除此之外,孩子的智商也不同,我目前还没有看出我女儿和儿子智商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他们年龄差距比较小。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确实高。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是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这个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但他们都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角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士之一,但他曾经也是穷光蛋,家里贫困,没上过大学,靠推销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在纽交所门前碰到了一个满面笑容的人,那个人是个股票经纪人,他就以为当股票经纪人很幸福,于是他就努力当股票经纪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培训班里的人,那个人开始看不起他,后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而这个人恰巧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被这个人的魔方技巧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两个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个人因此获得了机会,变成了美国

最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实现了亿万富翁的梦想。

这个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人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启发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比如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她能背诵下来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她买。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另外一件事的动力。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 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

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我曾经问一个驯养海豚的驯兽员,为什么他训的海豚能从水中跃出,并从那么高的圈钻过去?他说其实海豚开始是不会做的,他先把这个圈放在水里面,被训的海豚谁钻过去就给它一条鱼吃,没钻过去的就不给吃。海豚也不笨,很快明白了吃鱼的方法,后来海豚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当然动物肯定不能像我们人一样那么聪明,比如说我告诉你,这个圈你钻过去,我就让你上北大,你肯定就钻过去了,因为你知道这个东西对你有利。海豚不会知道利益的关系,但是海豚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我钻过这个圈我就有鱼吃,没钻过去就会挨饿。紧接着驯兽员就把这个圈提出水面一半,让海豚继续钻。海豚发现圈不在水中了,只能跳过去。逐渐的,圈被不断提高,大概要提10-20次,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海豚跳圈的训练就完成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在看海豚表演的时候,凡是从那个圈跳过去的海豚一定会游到驯养员的身边去要鱼吃,因为它知道每次跳过去都能吃到东西。

从上面海豚的例子中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鼓励和限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比如说孩子得了0分,你要鼓励孩子下次考到10分,那孩子一想,考到10分还是挺容易的,你就可以加些条件。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 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我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我老婆每天就让他吃很多,把牙齿都吃坏了。我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必须吃完晚饭半小时以后才能吃。我儿子那时刚4岁多,不知道半小时是什么概念。我就告诉他,那个长的针走到什么地方就是半个小时。我儿子一会儿看一下那个钟,半小时看了100多次。总算熬到半小时了,迫不及待的吃到了冰激凌。第二天时,就变成看十几次了,到了第三天就变成看两三次了,到第四天他知道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吃,就玩去了,等到他想起来吃的时候半小时已经过去了。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最后我要谈家长会犯的另外一种毛病,叫做才能综合症。父母特别想让孩子变成小天才,其实这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中国父母会犯两个毛病,第一,凡是自己不会的东西会让孩子会,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中获得成就。所以很多家长就强迫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没有任何意义。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慢慢的成长。我女儿很喜欢弹钢琴,从5岁就开始弹,弹着弹着就变味了,一级一级的考上去,每个星期都要上课,每次都坐一个小时不能动,结果把我女儿弹钢琴的兴趣全部扼杀掉了。我女儿不想学了,而我老婆强迫她学。我问我老婆,你的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过了钢琴十级,请问她10岁以后还学不学弹钢琴?如果她10岁以后不学,那从她1岁到10岁学钢琴有什么用?你如果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伟大的钢琴家,那么你让孩子10岁就通过十级考试是没有道理的。第二,你让孩子这么学,让她对钢琴失去兴趣了,她根本就不爱弹钢琴了。我和女儿说,爸爸不强迫你学,也不让你考级。爸爸这辈子很后悔的事情就是不会演奏乐器,演奏乐器可以排解郁闷。学习钢琴原则上不是为了让你考级,而是为了帮你寻找抒发心情的渠道。未来你一定会进入社交圈,如果你能在朋友唱歌的时候进行钢琴伴奏,这样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你不想学,能不能保持你现在的水平。我女儿其实是很喜欢钢琴的,作业做累了,就弹半小时钢琴。这以后她每个礼拜跟老师学一次,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一点,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上一篇:综合实践培训感悟下一篇:教师教学必须知道3461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