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和孩子共同成长(精选7篇)
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篇1
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我即使一名老师,也是一位母亲。我时刻看到了每个家长对孩子的爱和期望。也时时和家长在沟通。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孩子就是我们的快乐的源泉。每个家庭,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茁壮健康快乐的成长,满腔的希望孩子能够成龙成凤。父母就会对孩子抱以高度的热情,精细的喂养,倾情培养。但是,许多的父母往往由于教育价值观的错误,又缺乏必要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往往单单的凭借自己的直觉和上一辈传下来的某些育儿经验对儿童施展教育,可是结果往往是父母千辛万苦的付出,却换来了对儿童发展的损害。
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在家庭这个第一课堂内所获得的素质是他们一生成败的关键。法国作家福楼拜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控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里”,由此可见,父母责任之重大。父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儿童不是在权威喝令下成长。父母对儿童不仅仅要爱,也要尊重,要珍惜他们的内心感受,帮助儿童把他们内心的东西挖出来,给予于世界。父母对孩子的第一希望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好人,一个有爱心,有道德的人。如果一个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孝敬,有自信心,有责任心。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走向社会工作,肯定能获得成功。因此,要是儿童具有优秀的素质,完美的人格,就必须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运用最科学,最优质,最合理的教育理念,原则和方法之进行培养。应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规律来进行教育。
一、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长期以来,人们在制定学前教育目标时,往往特别强调社会要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很少考虑到学前儿童 自身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发展需要,结果造成成人按照习惯设计要求儿童,培养儿童,塑造儿童,从根本上背离了儿童自身的合理需要,使其纯真,美好的天性受到压抑,身心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蕴藏的巨大潜能遭受抑制和泯灭,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孩子的身心发展
二、在互动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现代教育的研究发现,最好的教育是对话性与互动性的教育。而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权威式的。在家庭中许多父母只是习惯于简单地下达指令,不和孩子对话,讨论,交流,强行安排孩子上各种兴趣学习班,有的父母也因工作太忙而无法和孩子一起游玩,电视,网络游戏就成长孩子的玩伴,这种方式对儿童的创造性,人格培养具有严重的负面作用。
要实现教育的对话性与互动性,要求父母尽可能地把自己摆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通过提问,探讨方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能力。因而,孩子一生下来,规律,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育方法。父母就要做孩子的朋友,父母甚至可以重新把自己变成孩子,和他们一起成长。
父母虽然未必是教育学家,但是父母和孩子面对面互动,就如同是小型讨论班,这种环境条件下,不是父母单向对孩子传授信息,而是针对孩子的各种要求,随时作出恰当的反映,在互动过程中,父母必须用心地观察,体会,发现孩子的潜能,不要错过发展这些潜能的最佳时期。
三、在尊重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做自己的主人。从而让他们拥有自信 心、责任感、价值感。在一次家长会上,我给家长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星期天,妈妈领着5岁的儿子到公园去玩,儿子用“纸飞机”换回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让她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我问家长们,如果你是那位德**亲你会怎么做,他们笑了。
我们教育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与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他们毕竟是小孩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多一份理智。
四、把 “快乐”送给孩子。
如今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出生就是帝王般的待遇,吃最精细的食物,穿最精美的衣服,住最舒适的房屋,玩具也是最高级的,受最昂贵的教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几乎就是他们生活的写实,然而,真实状况是:孩子们很幸福但不够快乐。因为他们变成了线牵在父母手中的“木偶人”,不能有自己的愿望,无法自我安排,只能沿着父母规定好的目标,安排,选定好的道路走,很难体验到自由成长的快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学生面前把一只公鸡和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掰开公鸡的嘴硬往里塞米,可是公鸡知识挣扎,就是不吃,最后把公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公鸡却自己吃了起来。陶行知先生借此喻示:如果强迫孩子学习,他是不快乐的,就算勉强学了,也是会食而不化的。鉴于此,父母应该把“快乐”这个最珍贵的礼物赠与儿童。
首先,让儿童体验自由嬉戏的快乐。活泼开朗,好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应允许孩子“疯狂”玩耍。父母要放开手,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要时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而要留给孩子独处的时间,给孩子们自娱自乐的自由。据一些研究发现,父母过多安排孩子活动的教育模式,易使儿童养成需要别人领导和不会自己作决定的性格。
其次,让儿童品尝自由想象的快乐,想象的翅膀,淳朴的童心是孩子最可贵的财富,父母应允许孩子思想上的“天马行空”,对于孩子提出的种种“奇谈怪论”不要急于一票否定,更不要让孩子机械接受定型的答案,不能认为剥夺掉孩子对世界的新鲜感。想象是创造的前提,要使儿童具有高度的创造力,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敢想,爱想,的性格和习惯,不要打击孩子想象的积极性,一般来说,民主开放,自主宽松的环境更有利儿童创造想象的激发。
再次,让儿童感受表达自我的快乐,父母应努力培养孩子说话,而不仅仅是培养听讲的孩子,因为孩子要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多世界以及对自己的认识,过去我们只是教导孩子听哈,顺从,附和,学习知识也是强调死记硬背,缺少平等讨论,结果是压抑人格,扼杀智慧,羞于表达。有的孩子表现内向,交流困难,不善表达,究其原因,父母与孩子交流是的态度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父母要做到,无论孩子的表达能力如何,表达内容是否符合成人的意愿,都应无条件的接纳,关注,爱护和鼓励孩子,只有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才能学会表达善于表达,敢于表达,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最后形成自我。
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和我们的孩子一起成长吧!家长改变一点,孩子就会进步一大截。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来享受成长过程中的那份快乐、那份收获。
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灵动起来 伊春市政府直属机关幼儿园
刘佳
21世纪是中国崛起的世纪,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创新型的社会,而创新型的社会则需要大批的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儿童是如何学习数学的?数学概念是怎样获得的?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儿童数概念的获得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几乎是在不经意间就学会了数数,进而学会数的运算。事实上,儿童数概念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这正是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高度的抽象性和相对的复杂性。下面我就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动作。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譬如幼儿序列观念的建立——首先要完成长短排序的任务,往往需要建立在多次操作的基础上,甚至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这就说明幼儿序列观念是建立在具体事物和动作的基础上。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形象动作,问幼儿:“小红的岁数比小明大,小亮的岁数比小红大,他们三个人,谁的岁数最大”这类问题,他们会感到困难。可见,对于较间接的,需要内化于头脑的问题,幼儿就无能为力了。这正是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特定所决定的。
二、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具体事物。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建立,不仅依赖于动作,同时还依赖于具体的形象。4岁左右的幼儿还不能真正理解类包含的观念。例如,老师指着1盆栽有5朵红花,3朵白花的花盆,问幼儿是花多还是红花多。他们会回答红花多,或者摇摇头不回答,直到老师反复的强调花指的是所有的花,而不是剩下的白花,他们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他们并不是靠逻辑的判断来回答的,而是通过一一点数,红花有5朵,花有8朵,在幼儿的头脑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并没有形成包含关系,而是并列的两个部分的关系。他们是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理解包含关系的,而绝没有抽象的类包含逻辑观念。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几点来完成我们的教学教育任务。
三、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对于幼儿而言,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不是学习,而是让他们逐渐了解外部世界,逐步学会如何与周围人相处,进而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兴趣。通过自由的游戏和玩耍,让他们更多地亲近大自然,和外部世界有更多的交流和接触,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这些才是这个阶段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同样,即使是这个年龄阶段必要的学习,也只有以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才能让他们在学的过程中专心致志,自发交流,主动参与而且乐此不疲。
对于学前阶段的数学启蒙教育而言,其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愿望,激发儿童的好奇,好问,猜想和思考,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的神秘世界。作为教师,应当更多地考虑如何去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如何利用有效的环境和恰当的情境,方法去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幼儿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主动解决。
四、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抽象性,概括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应以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早期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概念,而在于通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培养幼儿的逻辑四维的准确,灵活,敏捷,发散等。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孩子相比,高分低能已经成为在传统教育价值定位下我国学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现象,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不尽如意,而在数学领域中,更有让人悲叹不已的事实: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选手可以蝉联几届冠军,可是在数学专业领域中,我们却从未与菲儿兹等数学国际大奖有缘。这种现象和对比足以引起我们的警醒,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和主要任务应当体现对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足够重视。
五、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教材。
作为教师,应当在充分认识环境与材料在儿童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地为儿童创设环境,提供教材。首先,要为幼儿创设真实而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真实,体现在环境是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联的。数学知识本身抽象枯燥,如果单纯以数字,运算等形式呈现给幼儿,则很难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与幼儿生活实际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则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贴一些用不同形状拼成的卡通人物,动物,植物;每一个台阶标记一个数字;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等长度的栏杆等等。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就随机地隐藏在幼儿生活中的每一处,浸没于生活中的每一点。
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能力的培养,对与学前儿童来说,都是初浅的,基础的,多侧面的,重在兴趣性,启蒙性,生活性,应用性,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概念,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孩子永远的情结
——在数学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伊春市政府直属机关幼儿园
刘佳
幼儿在7岁前脑的发育已经完成了70%以上,幼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大脑发育的如何与人的智力发展有直接关系。而构成智力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人的思维。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我国著名的幼教专家林嘉绥也说过“一个人具备了数学头脑就具备了智慧的头脑”,因此幼儿能否学好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数学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 幼儿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蹒跚学步,生活的环境逐步扩大,从家庭,邻舍,幼儿园,商场公园等等。在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中,每一样的东西都是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位置呈现在幼儿面前,如幼儿见到自己母亲的脸是圆的,两只眼镜是大大的,自己的一只小手有五根手指头,粗细,长短各不一样;玩具皮球是圆的,积木盒是长方体的;知道小兔子有两只长长的耳朵,两只红眼镜,三瓣嘴唇,四条腿,还有一条短短的尾巴等等。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断感知数量形,类别,次序,空间,时间等数学知识,在认识客观事物,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时都不可避免地要和数学打交道。因此,向幼儿进行初步的数学教育,即是儿童生活的需要,有是其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
二、幼儿数学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多途径的,向幼儿进行初步的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注意到,最基本的数学结构和幼儿的运算思维结构之间有着非常直接,密切的联系。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较大程度的满足幼儿思维发展的需要,起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作用。
(一)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通常所指的幼儿愿意动脑思考问题,它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前提。幼儿数学教育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充分的数学教育内容,丰富,具体,形象的物质材料,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是幼儿在主动的探索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对待智力活动的良好态度和主观愿望。
(二)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幼儿在初步数学概念的获得及进行简单的运算过程中,经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幼儿反复多次感受同样数量的多种物体,在取得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抽象出它们在数量方面的共通特征,会正确点数并说出总数,从而达到初步理解某数实际意义的目的。
(三)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
敏捷性,灵活性是思维在智力品质上的特点,是衡量思维水平的标志之一,敏捷性通常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即反应的快与慢;灵活性指思维的灵活程度,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知识。
三、幼儿数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学习兴趣 幼儿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注视,观察,摆弄,发现,探索,了解周围事物和环境。它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是幼儿学习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的数学启蒙教育,为幼儿亲自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并从中得到积极的反馈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进而逐渐产生对数学的持久兴趣。
四、幼儿数学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的学习我国甘肃省曾对农村边远山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入学前受过启蒙教育的儿童在语文,数学两门主要学科的成绩上要远远的高于未受过学前启蒙教育的儿童。另外,国外也有研究资料表明,如果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初步的数学启蒙和训练,这些儿童到了十三四岁,其数学成绩比未受过学前期训练的同龄人要好。由此可见,学龄前的儿童数学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一些有关数学的粗浅知识,发展其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更能对儿童进入小学甚至中学后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创造有利的条件。
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篇2
关键词:倾听孩子,共同成长,以身作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为幼儿后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一、以身作则,培养高素质的孩子
加强自身修养。“老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引导孩子在幼儿园里与每一个幼儿都要好好相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多关心孩子,多鼓励孩子,少批评孩子,在教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授中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使孩子养成文明礼貌习惯。通过学习与孩子共同进步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不断改善孩子成长环境的同时,更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
二、注重健康教育,关注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和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培养
孩子最初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和幼儿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性格、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及家长在言、行、吃、穿、用,以及学习上都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三、注重语言和社会教育:注重幼儿倾听、表达、阅读准备、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尊重孩子
习惯可以主宰人生,好习惯是教师和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对孩子的努力和成功给予赞扬和鼓励;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遇到问题多和孩子商量,允许孩子自己做正确的选择和决定,让孩子在生活中经受磨炼,提高社会适应和独立能力;不要当众指责孩子,不要使孩子感到难堪,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感到快乐。
2.倾听孩子的疑惑,倾听孩子的选择
孩子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幼儿教育要寓教于乐,在做中学,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各种知识,使艰难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能使效果倍增。
3.细心观察,及时沟通
教师在幼儿学习和生活中,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善于捕捉和发现教育时机,适时并适当地给予指导。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恰当指导和帮助,让孩子在自我体验中得到成功的快乐。与孩子接触沟通时,要注意说话时注视孩子,保持目光接触,尽量蹲下来和孩子说话;面部保持自然放松的微笑,表情随孩子谈话内容有相应的变化,恰如其分地点头;不要中途打断孩子的话,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你不够尊重他;适时通过表达自己的意见引导孩子深入谈话。
4.有针对性地改变孩子的某个或多个坏习惯
作为新一代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时候很孤单,会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刚刚入园的孩子书包里面总是一团糟,教育画册经常揉得跟面卷子似的,学习用具也是丢三落四,为了帮助他们改掉这个坏习惯,我只能亲自示范,手把手教他们慢慢学会自己动手整理衣物和玩具。几周后,我们的小本子已经非常干净了,因此,我暗喜了好一整子呢。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弦外之音”。个别幼儿很喜欢告状,为什么他总是喜欢告别人的状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每次上课都踊跃发言,只要老师对他的回答寄予肯定和赞扬,他就会整节课都全神贯注,原来他做的这一切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后来,我就经常表扬他,他爱告状的习惯慢慢好多了。
四、注重培养幼儿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的艺术教育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游来游去的小蝌蚪、手指点画、手头彩绘等不拘一格的活动方式,放手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开发智力。在我设计的中班艺术教案《游来游去的小蝌蚪》教育活动中,指导孩子们:用“手指点画”画出各种形态的蝌蚪,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训练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
五、通过“手指操”提高幼儿智力的全面开发
在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手指运动能力的培养。孩子好动就让他们多动,在休息的时候,在教学活动中多融入手指儿歌及手指活动,在活动前后,都会组织孩子做各种形式的“手指操”。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可全面提高幼儿的智力开发,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
比如,在我的科学教育“五个手指头”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和数学认识,以使幼儿认识手指并学习词语“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幼儿通过观察能够根据长、短、粗、细对手指进行比较,以及培养幼儿注意倾听与观察的习惯为活动目标,融入简单易做的手指操。
总之,孩子的成长是我们的希望,孩子的成功是我们大家幸福的微笑。我们要“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努力给孩子创造一种自由、自主、自发、自律的自然成长的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要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
参考文献
[1]王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5.
[2]杨静静.幼儿园教师以游戏玩伴角色走近幼儿[J].中国校外教育,2014(2).
[3]刘海娟.倾听孩子共同成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谈[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
和孩子共同成长 篇3
第一点就是向孩子学习,共同成长。千万不要把小孩子当成一个接受吃的、接受喝的、接受教育的小载体,他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他的想法往往会教育我们。我觉得每个小孩子都是天才,但某种情况下他们又极易从天才被大人教成“庸”才,因为我们不断用成人的理念武断粗鲁地对他说,错了,正确的应该是什么。孩子是带着童话的思维在成长,而我们是带着科学的思维在压迫他们,他们打不过我们。但这一定是好的吗?什么是共同成长?
我最喜欢跟我女儿玩一个游戏:她随便乱画,之后我拿着她的画开始讲故事。我每天回家,跟女儿说,妈妈好累呀。我女儿说我给你画幅画吧,她画了四个太阳。我说天上有四个太阳,它们出来了。我实在不知道该讲什么,我说你讲。她说,它们像天线宝宝一样互相拥抱,说你好呀。
然后我接着讲,我说四个太阳有一个是金色的,有一个是红色的,还有什么颜色我不知道,我让她讲。她说有一个是浅绿色的,一个是深绿色的。我说为什么呢?她说绿色的照着草地和树木。我们大人就想不到这一点,其实在她眼中,万物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分享到阳光。如果这样跟她讲下去,这个故事可以无止无休。我经常跟她玩这种游戏,这样我可以体会她的成长。
人的道德培养要有是非,而在想象空间中不存在是与非,要让她自由想象,在长大成人以后,面对一个残酷严峻的竞争环境,如果心中还有一种童话的梦想,会有一种抵御苍凉的力量,心中有四个太阳会比一个温暖得多。
第二点,在成长过程中,人对他人的帮助,包括他自己的交际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经常听有人问我,你教你女儿背《论语》吗?我女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论语》。我们家是一个大家族,我妈和我姨妈跟我住在一起,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给姥姥和姨姥姥倒水,买回来点心知道哪些是给姥姥和姨姥姥的,因为我妈和姨妈都有糖尿病,要吃无糖的。我每天都会让她帮我做一些事,她还经常跟我说:“妈妈,你累了,别忘了打电话给我。”我姨妈腿不太好,她每天都会推着轮椅满院子跑,因此她得了一个外号——小童工。一个小孩子如果能够帮助别人的话,他会有成就感。
第三点我想说,谁也不要苛求自己的孩子是全才,完美不是好的,人生要扬长避短。人生如果能够真实坦率地活着,能够有阳光健康的心态就好,不要求完美。我再剖析我自己:我从小数理化学得一塌糊涂,我这辈子当会计就完了;我从小就不认路,我只要不当出租司机就行了,我知道我能做好什么,就扬长避短。有时候如果无关道德,仅仅关乎个体差异,我想不必太较劲。人生真实就好,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快乐、尊重成长。
我每年带女儿去海边,白天她敢下去玩,到夜晚她总害怕海浪。我不会硬拽着她去,没有必要。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给他们一点独立、一点人生的信任,那种爱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会让孩子做个自由健康的人。我们拥有了未来的梦想,孩子拥有了健康美丽的人生,这就是亲子关系。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陈金华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篇4
最近女儿学了瓷器制作的过程——拉坯、利坯、挖足、仰烧、上釉。那朴实芬芳的泥,清纯贞洁的水,经过人手的揉合,再进入陶窑经受烈火的洗礼,最终冷却、定格,成为了精美陶器,无人不为之倾倒。
我想孩子的培养就是制作瓷器的过程,每一个孩子开始都像这和好的泥,混沌一片,他们能否成为精美的瓷器就看家长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制陶者。一个合格的制陶者,制陶时不仅需要精湛的手艺、丰富的想象,更需要与陶瓷沟通交流,这样才能赋予陶瓷真正的生命,让它成为真正的艺术品。很多家长初为人父、初为人母,会手忙脚乱是正常的,只要能倾听孩子,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一定会成为合格的“制陶者”。
孩子还没成瓷器,可他们的心就如同瓷器,经不起太大的挫折和打击,别看他们只是几岁的孩子,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自尊心。所以,我们无论是批评还是教育时,都要讲究场合和尺寸,千万不能情绪一来,行动也随之过激,可结果适得其反,他们会闹得越厉害。所以教育孩子要建立在不伤害他们的原则上。我家女儿现在四周岁,和所有的孩子一样顽皮淘气有时还爱发脾气,挑食爱吃零食还爱哭鼻子;可她也可爱贴心有爱心——她就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为了“对付”这个甜蜜蜜的“负担”,我算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一般以讲道理为主,而且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讲道理。比如她要吃糖,我就问她:还记得老虎吃糖,最后怎么了吗?她马上回答:长蛀牙了,最后牙齿都拔光了。我接着问;牙齿拔光了还能吃很多好吃的吗?她答:不能。我又问:那你还吃糖吗?她如释重负的说:不吃了。或许这时我该庆幸,我生了一个肯讲道理的宝贝。
讲道理哄不住,那就转移注意力。曾经说的比较多的是“妞妞,你看,天上掉什么下来了”,她的反应是看窗外,因为什么都没看到,好奇心会让她忘了刚刚的不快,转而会问:掉什么了啊?我的回答是:猪八戒或林妹妹。当然接下来就是给她编故事了。故事讲完了,刚刚的不快也被丢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个方法有效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是我会忽悠呢,还是孩子天真呢?两者都有吧,只要能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不那么娇气,这点忽悠也无可厚非吧?
若讲道理、转移注意力都没用,那就和她一样,她哭,我也哭;她大吼,我也大吼;她坐地上,我也坐地上;她躺地上打滚,我也躺地上打滚。这招叫“以
1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付“无赖”的最好办法就是比她更“无赖”,事实证明这招很管用。
她会一哭二闹三打滚了,说明她长大了,知道无休止的闹可以让大人满足她那些无理的要求(他们可都精着呢,不要小瞧),可当你是跟着她闹,而不是去哄她时,她没辙了,她知道闹不管用了。她看到妈妈这么大的人也会哭,会在地上打滚,反而觉得新鲜好玩,马上就破涕为笑,还会反过来安慰你,然后我们就借此机会,“撒撒娇”,告诉她,我这样完全是因为她无理的要求,并反问她:以后还这样吗?这时她一定会说:不会。在孩子面前,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大人,要有大人样,那种交流不平等,不平等就会有伤害。
鉴于她刚才的表现,我会夸夸她:你真是个体贴的宝贝!我们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们也天天唱“爱我你就夸夸我”。
但夸奖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孩子就像苹果树一样,如果把赞赏的目光放在风枝上,不但得不到收获,反倒阻碍孩子的成长,如果把赞赏的目光放在果枝上,孩子则会硕果累累,伴随着赏识的目光桃李芬芳。我们夸一个小孩子漂亮,我们不应该夸奖他长得如何漂亮或者穿的衣服如何漂亮,因为这些并不是经过他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所得到的,这样反而促使了孩子虚荣心地增强,反倒帮了倒忙。不如夸奖她笑起来很迷人,或者他的衣服穿得很干净等等,这样的夸奖同样会使他感到开心,还能意识到对人微笑是一种礼貌,会得到他人的喜爱和夸奖;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衣服洁净,也能获得他人的称赞和表扬,而这样的表现也将成为他们今后继续保持的目标和方向,这样的赏识和表扬,才是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孩子做得越来越好。
夸奖宝贝时也不要只用“乖”“听话”“好”来形容,多一些具体形象的词语,如;体贴、勇敢、大方、有礼貌、讲道理、不挑食、爱劳动、讲卫生……可以用到的句式有“你真……”“你是一个……的宝贝,妈妈好喜欢”,这样不仅让她知道自己在各种情况下对自己的要求,而且可以丰富她的词汇量。我女儿好动,经常摔跤,每一次摔了跤,她都会马上爬起来,然后边拍身上的土边说:看,我摔跤了都没哭,我很勇敢。女儿有时心血来潮抱着你说:妈妈是最温柔的妈妈,我是最贴心的宝贝。面对这样一件“贴心小棉袄”你不想幸福都难啊!
有一次,由于我太累,无法满足女儿想抱着上楼的要求时,女儿显得很不开
心,就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于是,走到女儿的面前,蹲下来轻轻地抱着她,真诚地说道:“我知道,宝贝一定是走累了,所以才想让妈妈抱着,可妈妈太累了,不能抱你上楼,你一定感到很伤心吧!这样好不好,妈妈拉着你一起走,这样你就可以省些力气了,妈妈也不会那么辛苦了,你是最贴心的宝贝了!而且我们边走边说儿歌,怎么样?”女儿听后,顺从的和我一起上楼了,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她稍微改编过的儿歌:小河流水哗啦啦,我和妈妈去采花,妈妈采了3000朵,我只采了一朵玫瑰花……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真情互动,便博得了孩子大大的好感,当孩子对你有一种亲切和信任感之后,接下来的建议就很容易被接受了。你懂换位思考,孩子也就会换位思考。
说到换位思考,让我想到了我和女儿在家常玩的一个游戏——角色互换,她当妈妈,我当宝宝,我喊她“妈妈”,她喊我“宝宝”。在这个游戏中,女儿很尽责,我说饿,她就给我调奶粉,边喂边说:慢点,别呛到了!我说想睡觉,她就抱着我边拍边唱催眠曲;我说要买玩具,她马上就拿来了。她还会拎着我的包,煞有介事地说:宝宝,妈妈去上班了,在家里听奶奶话啊。……那样子俨然一个温柔贴心的好妈妈。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戏中找到快乐,也许要在游戏中成长,作为父母的我们也会在游戏中重新觅回已逝的童心。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都是天真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浪漫、神奇、多姿多彩的。我们应该珍惜并呵护孩子的这份童心。有的时候,我们不妨忘记现实的日常生活,在孩子周围创造一种童话般的氛围,努力与孩子的童心进行诗情画意的交流。陪女儿睡觉时,女儿最爱听的故事有四个:《猴王出世》《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灰姑娘》《白雪公主》。记得又一次,女儿一直守着一个大石头,盯着它左看右看,我觉得很奇怪,就问她在看什么,她说:我是在看孙悟空会不会蹦出来。她马上又问到:妈妈,你说会不会有猴子蹦出来啊?我答道:如果这是花果山的神石就会。女儿肯定地说:这是花果山的神石。于是继续盯着,我当然是奉陪到底啊,直到天黑,她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马上圣诞节了,我已经买好圣诞树了,各位“同病相怜”的家长们你们为你们家的宝贝准备好装进袜子里的礼物了吗?12月2号的时候,就跟女儿提到了圣诞节,女儿听了很激动,欢呼雀跃,后来天天追着问怎么还没到圣诞节。这时
我多了一个心眼,说那个孩子开心、不爱哭(女儿最近很爱哭,让老师家长都头疼)才会得到圣诞老公公的礼物。她记着呢,幼儿园排练亲子操时,一位叫甜甜的同学有些哭闹,女儿很认真地边摇手边说:甜甜,别哭了,要不然圣诞老公公不会送礼物给你哦。
孩子需要想象的童话世界,当然也离不开能触摸到的大自然。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在大自然中玩耍更是一种认识世界、陶冶性情、锻炼身体、增长知识的有益活动。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女儿很爱乡下,她舅曾经问她:妞妞你是哪里人啊?她说:我是乡下人。在乡下可以玩沙玩土,逗猪,抓青蛙(美名其曰带它找妈妈,当然我会让她轻点,告诉她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能伤害它,让她与大自然接触是要让她学会作为强大者应该要爱护弱小者,而不是欺凌)„„大自然这位老师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视觉、听觉,甚至是嗅觉,让孩子的感官得到充分的满足,更给她心灵的快乐。各位“同病相怜”的家长们别把孩子交给ipad或 iphone了, 让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吧!
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篇5
“有一天我画工程图时,漫不经心地把笔含到嘴里,扭头一看,发现儿子也像我一样,叼着铅笔头。我还怎么告诉他含铅笔头不好?告诉他那上面有很多细菌?”说起快四岁的儿子,家住上海市宝山区的汤颖感叹,“如今对言传身教这四个字有了深刻体会”。
有一次,儿子动她的化妆品,她过去制止,儿子非但不听,反而继续。汤颖立刻提高了嗓门,结果儿子突然拍了一下桌子,“你以为自己了不起啊”。
“后来想想,我和他爸平时说话都很大声。”汤颖回忆道。
“我们开始注意,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好的形象出现。当我们说话不再大喊大叫,儿子也开始待人有礼貌了。”
27岁的侯捷捷说起女儿的教育问题同样深有体会。有一次,侯捷捷的母亲把外孙女从幼儿园接回家,在小区里遇到一些邻居,大家夸奖了孩子几句。母亲就让其中一个阿婆考考外孙女英语单词,小姑娘马上就问那位阿婆会不会英语。当那位阿婆回答不会时,小姑娘居然冲着那位阿婆说,“靠,你好笨啊。”当时在场邻居都愣了,侯捷捷的母亲很尴尬。
“我在孩子面前注意言行举止,但她爸爸就不拘小节。结果,女儿跟爸爸学了,还跟老人家这样说话。”侯捷捷反思后发现,如果家长中只要有一个在孩子面前说粗口,孩子肯定会跟着学,“孩子哪会理解说粗口是很不对的”?
“有一次喂她吃饭,她边玩布娃娃边吃,结果嘴里就蹦出一句国骂来。问她,她说是跟爸爸学的。”说到这儿,侯捷捷又好气又好笑。
“我当爸爸有5年了,对于爸爸这个身份来说,我和儿子是一样大的。”贵阳的张钧表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很多时候,父母怎么做比告诉孩子该如何做更好。
张钧以前有时会闯红灯,但有了孩子后,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违反交通规则,于是开始遵守规矩。
29岁的徐先生前年作了父亲,对于儿子,他准备实施温和教育,尽量不采用体罚的方式。“孩子是通过观察大人来学习行为举止的,当你在孩子面前挥舞拳头时,就该想想当他生气的时候,你希望他怎样做,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打人。”
徐先生有这番感悟是源于自己的经历。他小时候犯了错,父亲就会一巴掌扇过来或者踢一脚,中学时代,徐先生在学校常打架,直到那时,他的父亲才意识到总打骂孩子带来的问题。
上海一所小学的杨小娟老师任教的班上有一位学生爱打别的孩子。每次杨老师找他来办公室谈心,这个学生都会“虚心接受”,承认自己打人不对,并向小朋友说对不起。“但过不了几天,老毛病又会犯。”杨老师家访后才知道,这个学生的父亲就是用棍棒、拳脚教育孩子的。
“大人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爱打人的孩子大都有一个爱打人的家长。”徐先生说。
年轻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
在孩子出生之后,上海市金山区的王珍开始每天写“宝宝成长日记”,密切关注宝宝的成长。比如女儿第一次叫妈妈,女儿第一次走路,女儿第一次去舞蹈班,女儿第一次在少年宫跳舞,女儿第一次和学校的小朋友去香港参加舞蹈比赛„„“这是宝宝的成长日记,也是我的成长日记。”
“我小时候,父母哪有时间给我们写这些啊。”王珍说,过去的父母大多关心的只是孩子身体好不好、学习好不好,很少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这是非常欠缺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关注,也促进了父母的成长,父母和孩子的成长也涉及心理需要的成长。”
王珍说自己这代人当了父母之后,都认识到要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除了做好榜样之外,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精神需要,“我们单位里的几个同事闲暇时常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有共识。”
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钟文芳副教授表示,对于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年轻父母来说,往往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知识水平较高,关注信息较多。这些年轻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发展也会付出更大的心思和精力,“因此有时我们会看到,这些年轻父母的身上会表现出一种对孩子教育的极大焦虑。”
钟文芳表示,她非常支持年轻父母注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做法,“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新一代年轻家长已意识到自己的家长角色。”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孩子社会化过程的第一步,因此要特别注意家庭教育。”钟文芳强调。
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体会 篇6
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有很多,我认为很难说得清楚总共有哪些因素并且逐一如何应对,以及怎样教孩子才是正确的,或者必须做到哪些的规定动作。如何能让孩子成长成为优秀的人,是作为家长都希望达成的心愿。作为双胞胎女儿的爸爸,我很庆幸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夫妻俩都一致地认为“好的学校教育和好的家庭教育都相当重要”。XXXX实验学校建校已有三十年历史,是省市名优学校,也是我本人的母校,现在自己的孩子能在这里学习,我们夫妻都很放心。同时我们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问题上作为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而我们夫妻俩自己都还年轻,就需要进一步地持续不懈地自我教育、学习,努力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并影响孩子,言传身教,与孩子共同成长。
一、好品德和好习惯的养成最重要
我们夫妻俩希望女儿从小能够养成好的品德,养成爱学习爱阅读的好习惯。
各种教育中以德育为首。做人最要紧的是品德好,不是学习成绩好或其他,从小女儿就很善良很有爱心(特别是对小动物),只要好好教导,我们夫妻不担心孩子会变成品德差的坏人。在女儿接触和背诵《弟子规》后,我买了《弟子规》的一本图释本,抽空和太太一起与孩子进一步以聊天和故事形式进行讲解,我们很快发现两个女儿的理解接受能力都还挺不错。
重点是在学习和阅读上,在胎教时我们就注意常听音乐和看书,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针对性地给她们买些看图识字的海报、卡片,做游戏教认字,后来逐步升级到还带有英语单词的日常物品海报和扑克牌。女儿识字的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后来她们大些了,我们经常买些故事书、动画书等各类有益有趣的书刊作为礼物送给她们,在家带着她们一起看书或讲故事,女儿很乐意;经常可以看到她们姐妹俩各自捧着自己的书看得津津有味,我们心理很甜,印象中有一次我们真被触动了:我回到家一看,她们俩个可爱的小家伙身穿款式相同的衣服,颜色一蓝一粉,很安静地坐那地上在看书,人手一册,坐姿动作和身体与头的方向却都划一的相同!我就悄悄地用相机永远地定格了这一姐妹阅读的画面。事实证明,养成了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对她们姐妹俩知识面的扩充和课堂的学习都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二、一定要重视和珍惜陪伴孩子的时间
平日我们夫妻俩工作较忙,到了周末我们就有意识地带着孩子一起外出去逛公园、园博园、博物馆和有书刊的一些购物商场例如山姆会员店什么的,女儿很高兴,在陪伴游玩的愉悦中始终能接触到花草动物、公共秩序、个人卫生和生活上书本上很多有用的知识等等。
可能有我喜欢画画的遗传,早期在与女儿的玩耍中我们发现了她们都具有一定的画画天赋,用女儿奶奶的话来说,小家伙对照着动画书画的孙悟空也活灵活现。后来我们给她们报名了少年宫的画画班“早稻工作室”的课程在那学画画,主要培养她们的审美和气质,还有助于她们锻炼创作思维和集中注意力。只要没有工作上的冲突,我们夫妻俩都愿意一起去接送女儿上下课。接送孩子的过程也是沟通交流的很好时机,这点我们从不忽略。多与孩子沟通就能发现其实孩子懂得很多,我们可以多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视情况适当予以引导(但不是一定都需要引导,顺其自然,孩子很多想法是对的),要相信和尊重她们。丝毫不夸张地说,在接送孩子的路途当中我们一家四口在车箱内经常欢声笑语,是共赢。
画画班常有手工业务,孩子也喜欢手工制作,学校也有这样的功课,我就给她们准备材料和参谋,主要启发地问她们你们想好了要做什么呢,动动脑子要怎么做好呢,再给她们尽可能多的帮助并陪同参与制作。我太太很支持我参陪孩子完成制作,慢慢地这项作业就变成了我在家里的一项“专有权利”。不管女儿她们实际做得好不好看,我们都为她们能够积极动脑思考、亲自动手制作出“杰作”而感到高兴。每每在她俩争着要我评价她俩的作品谁的更好更优胜时,我就会充分将自己的口才发挥到极致,当着女儿的面认真地发表评论,考虑到她们俩都有好胜之心,我需要确保两个女儿都得到她们想要的肯定(看她们即时反应有没有笑容就知道的啦)而欢喜雀跃,有时还酌情装模作样地提出改进意见,忽悠下来就各有千秋啦,我就暗自得意自己很会做这个裁判啊。确实,赏识、鼓励与引导孩子往往会比其他处理方式更有效果。
三、零成本的口头沟通很划算但也要重视文字交流
我们夫妻俩都从事管理工作,管理管理,主要管的就是人。所以与女儿的沟通交流,除了教育学的指引外,我想我们不少是借鉴了一些管理学的经验。我们会注意时机,一般不在女儿看书写作业时打扰她们,另外是定位正确,是以倾听为主,以女儿为主导中心展开合适话题,例如先从女儿感兴趣的同学话题预热,面带微笑、眼神关注,语气平和地进行轻松聊天,通过这样的沟通来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开展情感教育和关爱引导。在我女儿快要上学的时候,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我太太那年买回了可以写字和贴纸条的小黑板挂在家里,实际是白板。我们首先在上面给孩子留言,孩子看到了就很惊喜,不用吩咐就知道回复反馈意见了。最开始小孩还有些字不会写就用拼音代替,还有符号的图画语言,后来拼音不见了,逐步还出现了简单的英语单词和笑脸图案,白板写字的容量有限,就变成贴纸留言多了起来。我们夫妻约定,谁先回家看到都要回复以显示她们的留言得到重视,同时注意要以平等的姿态语气对待女儿。这样的文字形式的真切交流特别有趣和有实际效用。
两个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排名靠前,俩人成绩很接近,小姐妹俩之间的互比也是积极的促进因素之一吧。有一次我印象特别深,家里的白板上出现的以下内容:“妈妈,我英语kǎo shì 九十 fēn, suī rán 我 shì九十 fēn, dàn shì 我会gâng jiā nǔ 力的!xìng míng:XXX”“宝贝,妈妈相信你!”文字的力量有时超乎想象,后来女儿果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向妈妈的承诺。
四、要教育好孩子就要讲究教育的方法
教育是专门的学科,也是一种能力,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老师。但是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责任责无旁贷。我们夫妻俩也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买过许多育儿及教育方法的书籍,希望借鉴成功人士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后来感觉上就是要自己不断学习,掌握适合教导孩子的方法。记得有次两个女儿一起来请教我数学题,那时她们刚上四年级了。那道题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的题目嘛,只不过小学生还没学到代数啊未知数啊这些概念,而我们成年人要再返回到小孩的思维方式去解答推算这类题目就得习惯地倒算出来再进行讲解。我回想起自己在螺岭小学毕业的暑假,也是在暑期培训班中提前学习了初中一年级的数学代数课程,有了很好的基础才轻松完成了后续的数学课程的。我决心教会女儿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算,当然不能将术语。我就拿她们熟悉的围棋棋子举例,假设我们来玩个游戏,现在小明与小张两个同学手上分别有黑白棋子若干个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小张的白棋子数量是小明黑棋子数量的2倍,而且两人棋子数量合计为30个,请问小明与小张的棋子数量分别是多少。我边用棋子实物作比,边讲述未知数X的概念,最后列出了X+Y=30,Y=2X两个等式,用实物演算加数学讲解,女儿终于明白了可以用一个未知数进行试算。接下来我随即强化训练,变着花样出了两道换汤不换药的类似题目让女儿即时解算,事实证明她们是可以提前接受简单的代数方程式的。
为了开阔视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根据她们自己的意愿选择,我们夫妻俩给她们在课余时间报读参加了围棋班、舞蹈班和琵琶班。到现在学了几年了,她们不但没有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而且很有学习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倾听孩子 共同成长 篇7
你是否已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否习惯以成人的是非观来审视孩子的行为,是否习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孩子制定自认为合理的规定,却不知这样做早已给孩子和自己之间形成了无形的屏障,也致使孩子变得叛逆、变得孤僻。其实孩子是有想法、有困惑的,或许有时不合常理,或许有时异想天开,但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世界才显得那么的多姿多彩。他们有权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和成人是平等的。我们为何一定要做压制者呢?作为幼儿教师的我经常思考应该以怎样的角色和孩子相处,我的女儿既是我的孩子也是我的教育对象之一,通过对女儿的一些成长观察和教育实践之后,我体会到关注、理解、包容的力量,帮助我明确了自己的角色,那就是做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一、 关注孩子,做倾听者
刚上幼儿园时,女儿爱生气,刚开始,我不当回事,有时干脆就呵斥几句罢了,总觉得小孩子发点脾气无所谓。但后来我发现女儿生气的频率高了,一天好几回,我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休息日的午后,我像往常一样拿了一本图书给女儿看,然后我看电视,先生上网看电子书。过了一会儿女儿突然扔下书撅起了嘴哼哼着,这次我没有不理会而是把女儿拉到身边轻声询问:"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是不是吃饭没吃饱啊?"女儿见我态度和往常不一样马上说到:"你和爸爸总是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看电脑都不陪我!"听了女儿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早就注意到到了我们的行为,而且心生不满了,但又不想说出来,就通过生气来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平时我们都不以为然。因为这次我关注了她,所以她说出了心中的想法,我顿时对女儿心生愧疚,我拿过图书对她说:"妈妈和你一起看图书吧。"女儿听了高兴地点点头,边翻书边滔滔不绝地讲着上面的图画情节。我才发现原来女儿已经能看懂很多儿童故事了,而且讲得是那么的生动。后来我和先生总是轮流陪她,陪她画画,听她说:"我画的是全家福。"陪她做运动,听她说:"和爸爸学青蛙跳真好玩。"女儿爱生气的次数少了,爱笑的次数多了,还愿意和我们分享她的"小秘密",关注孩子,才能了解孩子,倾听孩子,才能走近孩子。
二、 理解孩子,做支持者
女儿外表柔弱,内心强悍,上大班后,很多时候孩子都爱爱做主。选衣服自己做主,她说因为那样配起来理才好看。选图书自己做主,她说上面的图画真搞笑。交朋友自己做主,她说晨晨是个听话孩子在班上还叫她姐姐。我很支持她,因为我知道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观、情感关以及是非观。有一次幼儿园开例会我回来晚了一点,家人已经吃过晚饭。我刚到家女儿跑过来附在耳边说:"妈妈,今天爸爸吃饭边吃边看手机,这样做是不对的。我把他的手机藏起来了,我要惩罚他。"看着女儿一本正经的样子,我立即表态:"对,要惩罚!"平时我经常教育她吃饭要专心,对身体才好。没想到现在把爸爸作为教育对象了,一会儿便听见先生叫起来:"谁看见我的手机了?"我心中暗自偷笑,走过去若有其事对他说:"你的手机怎么会突然不见了?快想想你今晚有没有犯什么错误啊?"先生立刻领悟了我的意思,低着头说:"我吃饭时边吃边拿手机看小说了。"我接着说:"这样做对吗?"先生说:"不对不对,以后不了。"我回头看看一脸严肃的女儿说:"爸爸承认错误了,你看能不能原谅一次呢?"女儿点点头说:"好吧,就一次啊!"然后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对爸爸说:"爸爸边吃饭边看手机不行啊,吃下去的饭没营养!"先生接过手机直点头:"爸爸知道了。"女儿哼着小曲儿走开了,我和先生相视而笑,先生语重心长地说:"以后教育孩子之前我要先检查一下自己的举止了。"这件事对女儿来说她是有成就感的,她的真理得到了妈妈的支持,她的举措让爸爸改掉了坏习惯。之后女儿变得更加自主、更加自信,而且自我行为评价能力也增强了不少。理解孩子支持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让他们更自由一些、更勇敢一些吧。
三、 宽容孩子,做引导者
女儿对自己在学校所接触的大多数内容都很感兴趣,就是对的古诗阅读兴趣不浓,好几次老师对我说:"你家宝贝其他都好,就是不愿念古诗。"我听了心里很焦急,但从没责怪女儿,只是在等待着机会。有一次陪她选图书,女儿看中了一本故事书,旁边正好有一本古诗图书,我看了一下画面很是形象生动,就给她买了回家。回到家后女儿看了一会儿自己选的图书之后拿起了那本古诗书,翻了一会儿停住了拿过来跟我说:"妈妈,这个我们学过,这上面画的花真好看。"我一看是《春晓》,就试着跟她说:"你读给我听一下吧。"她说:"我有点不会。"我说:"没关系。"女儿看着书小声读了起来,我发现她能基本念完,但有好几个字音不对。于是我指着那几个字跟她讲了正确的读音,她突然大声的说:"原来这个字是雨啊,我还认识风呢。"我发现女儿对汉字感兴趣就抓住机会多教她认了几个汉字,之后我让她再把古诗读一遍给我听,没想到她读得流畅多了。我表扬了她,她很高兴。后来女儿在学校学了古诗后她就回来到图书上找,还让我教她上面的汉字,教完了就自己就在那儿大声地读古诗。有一天同事跟我说:"你家宝贝现在爱读古诗了呢,今天还举手到前面读给小朋友听,声音真响亮。"我听了同事的话笑了,把这段时间的事告诉了她,同事说:"原来如此啊,看来早期阅读不仅仅要教孩子读,认也是很重要的。应该考虑孩子的认知需要啊。"我宽容了女儿的"不愿读"才发现了她"识字快"的闪光点,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但他们都同样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得到家长的认可。让我们宽容孩子,引导孩子,期待孩子,去发现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之处并指引他们走向成功。
【要和孩子共同成长】推荐阅读:
和孩子共同成长07-06
与孩子牵手共同成长05-30
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10-26
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10-23
与阅读同行 和孩子们共同成长10-24
家长会发言稿:和孩子共同成长07-31
家长会发言稿——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08-29
留守儿童,我们共同的孩子07-25
共同成长05-28
共同成长小组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