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互动共同成长

2024-10-25

家校互动共同成长(精选4篇)

家校互动共同成长 篇1

摘要: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互动教研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学生的初中英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文分析了互动教研对英语课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互动教研方法,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互动教研,共同成长

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互动教研的方式可以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与教师在教学活动形成良性的互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弥补应试教育下英语教学的缺点,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互动教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效率。互动教研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实施和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学习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强加灌输,而是学生主动投入感情去学习和记忆,促进了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此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互动教研方法的运用,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增多,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互动教研方法应用于在英语课程中有利于中学生跟紧课程的步骤,从而实现教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此外,互动教研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在学生适应互动教研方法后,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水平。

3.加强互动合作,提高学习兴趣。互动教研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加强,在学生合作时也增加了他们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从而有利于中学生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加了课程的感染力,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发生根本性变化,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4.提高师生关系的融洽度和教师自身的发展。互动教研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教学的过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自然而然地影响和感染,不仅促进教学的进行和学生的学习,而且还提高了教师的威信和地位,同时,也促进英语教师的长足进步和发展。

二、实施互动教研的方法

1.增加教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英语有浓厚的兴趣,会保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无穷的力量。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英语这种非母语的教学切实有效,英语教师要勇于创新。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对比中自发探究。在进行互动教研时,英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诱导性、激发性的问题,同时,可以借助电脑、挂图、录音机等一些工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教学效果。

2.优化课堂方式,体现主体的活动性。教师和学生在互动性教学过程中都是动态的。因而,必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课题活动将课堂活跃起来。情境的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及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习激情,增强学生的互动意识。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

(1)可以按照课文需要把学生划分为若干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剧情的模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导演的角色,为学生创设剧情环境。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热情,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进行舞台表演,并通过观看、聆听和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所学的英语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2)教师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使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这种方式使英语教学变的更加容易,吸引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情境创设,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互动,有利于开展英语课堂的教学,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学习。

3.合理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课堂。教师在实施互动教研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是实现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除了保证每组学生的英语实力相当外,还要考虑到组内成员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均衡搭配。在每一个小组中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全组讨论结果的汇报工作,要求组长在汇报中说明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分析和解答,并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表扬那些积极参与讨论的同学。

4.适时检测课堂教学效果。适时地对互动教学的成果进行检验,借以对互动教学效果起到反馈作用。检测课堂效果不仅能够考察学生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反过来帮助教师更好地来了解学生的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角色表演、进行辩论赛、组织小组竞赛、回答问题等形式进行,做到课堂检测贯穿于整个英语课堂。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教研,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增加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这样的过程也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开展教学,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家校互动共同成长 篇2

家庭是未成年人重要的学习、生活和活动场所,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以说在人类的教育现象中,家庭教育是先于学校教育而存在的,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和作风是未成年人学习的典范,家庭教育的优劣,往往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虽然是孩子上学,但是我们一定要发挥家长学校作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比如说抓特点,家校结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如今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在家中过的都是养尊处优的“小皇帝”生活,正因如此,许多孩子都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我曾对当时的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做过问卷调查,一年级学生中80%早晨起床由父母给穿衣服,其中40%的学生竟分不出裤子的倒正。而五年级学生中能够做一顿可口饭菜的竟一个没有,能做简单的炒鸡蛋的也只占50%。这样的调查结果不能不令我们吃惊,难道我们现在的孩子都低能吗?当我们问及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子为什么连炒鸡蛋都不会时,她的回答更让我们吃惊“我根本就没炒过鸡蛋。”是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战国时期触龙曾对赵太后说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爱之不当,爱之无道,那么将来给孩子带来的又会是什么呢?

所以,做好家庭教育,个人觉得有以下做法。

1、召开主题班队会。班级可以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家庭教育中来。记得当时我的一年二班召开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的主题队会。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印发了“是否自己穿衣?”、“是否自己整理书包?”、“是否自己洗袜子?”等二十余项考核项目的设想表,每天由家长认真填写,两周后再把调查表收集起来,做为评选班级“自理小能手”、“爸妈的好孩子”等的依据。短短的两周过去了,当老师收调查表时,许多孩子的家长激动地抓住老师的双手向老师汇报孩子的惊人变化。仅仅两周的时间,所有的孩子都学会了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洗袜子。有个叫刘畅的同学,从来都是由家长穿衣喂饭,而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她不但学会了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还主动帮妈妈洗了两次袜子,当她的妈妈拿出了刘畅洗得还不算太干净的袜子时,眼含泪花激动地说:“老师谢谢,谢谢您,我真没想到,刘畅还能给我洗袜子!”

2、开展各种技能赛。低年级的孩子天性有比赛的心理,为了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自理、自学习惯,提高他们的活动热情,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露一手”技能赛。比赛的当天,请各班的家长代表和老师们做裁判,一声令下,只见缝沙包、钉扣子的同学飞针走线,写毛笔字的同学悬腕挥毫,拼盘的同学更是各显神通„„当老师和家长们看着孩子们的一件件杰作时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问一个名叫“丰收乐”的拼盘的作者是怎样学的时,他告诉我们说,为了参加这次比赛,他的爸爸妈妈特意带他到一位厨师叔叔那里学的。看着那颜色、图案、营养都搭配得特别好的“丰收乐”时,家长们不觉由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只要我们给他们学习的机会,没有他们学不会的东西。

在互动研讨DIY中共同成长 篇3

【关键词】互动研讨DIY骨干教师培训

随着幼儿园改革的深入发展,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发展的当务之急。骨干教师的分层次培训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目前,从全国到地方,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地陪计划已经渗透到了基层幼儿园。作为教师培训基地的教师教育中心就成了教师培训的“摇篮”。骨干教师的“出炉”一般需要1—2年的培训周期再加上在岗的实践锻炼,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作为一个区的教师教育中心,我们在骨干教师培训方面开作条件、动足脑筋、用足资金,在骨干培训方面做了不少新的探索。

基于共同生活的理论,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我们认为,骨干教师培训过程是一个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发挥教师内驱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内心强大的团队中,我们的骨干教师才能更好地成长。我区的骨干教师培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般每月才集中学习一次,每期2年左右时间,总共活动18—20次。一个来自于基层没有凝聚力的分散团队如何迅速成为一个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高效团队,我们依托了许多培训方式,其中“互动研讨DIY”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取得成效的一种方式。

一、 DIY研讨主题的确立

基层幼儿园的老师碰到一起经常会讨论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什么家长工作难做啦!小孩子调皮不听话!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过,那都是小范围、小零碎的讨论,大多没有结论,老师们一吐为快。真正要让他们选出一个大家都困惑的有价值的问题,他们就会摇头说想不出,不知道说什么好。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 头脑风暴式

这种方式我们在培训中经常运用。我们先让学员思考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困惑与问题,思想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驰骋,并在一个个小纸片上写下自己所能想到的任何有关的问题。然后将记录着不同字词的纸条按类别分组归纳出几个主要的问题,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概括性字词或短语,将每组中所有字词的概念连接起来,即为每一组写下一个标题(命名)。然后运用“拉近技术”将一组组的字词连起来,归纳出一个总的主题,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头脑风暴的过程。[1]把这种方式教会学员,他们回幼儿园后就会运用和传递,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找出共同关心的话题,基层幼儿园的培训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这种方式既可以运用在有价值的主题的遴选上,又可以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一种思维方式。最主要是通过这种思维过程,教师们提升了自主合作的意识,体验到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快乐。

(二) “预”中生成式

我们在培训安排内容过程中,有目的地将活动按照一定的专题分布在两年中,然后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逐步培训。这些专题一开始是我们预设的,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骨干教师需要些什么,最缺乏的是什么,然后把这些需求按照先理论后实践、由面到点地安排培训的时间段。经过多次尝试,发现有些专题并不是教师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后来我们灵活机动,在预设的基础上允许生成,顺藤摸瓜。比如,我们邀请了教科所专家进行了教科研方面的培训,在谈到教科研成果——论文撰写的时候,教师反映了很多困惑,于是,笔者就趁热打铁,马上进行教科研论文写作专题的培训,上午安排专家讲座,下午安排学员与专家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教师们提出问题,专家采用“听诊式”反馈,效果非常好。

(三) 灵感迸发式

幼儿园教师天天面对的是幼小的孩子,他们的工作状态是永远生机勃勃而灵动的,所以,教师们的灵感很多。比如,集体教学中,很多老师觉得,要关注所有的孩子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一场“孩子,你还好吗?——谈集体活动中如何关注个别孩子的需求”的研讨就开始了。在一次研讨过程中,有一个老师提到了家长参与孩子的半日活动总觉得是一种负担,家长会也经常缺席,于是“孩子,让我陪你慢慢长大”引起了老师的积极研讨。又有一次,学员介绍了自己班级的种植园地,看到一种绿意盎然的植物,但很多老师不认识,接着学员们又对土豆的种植产生了异议,于是“老师该怎样做,才不会被孩子难倒?”成了老师们探讨的热点主题。

二、 DIY研讨过程的展开

互动研讨过程的展开,我们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按照以下程序推进:先进行任务预约——自选主题,然后研制方案——导师把关,自主组织——共同提高,最后专家点评——提升能力。

(一) 任务预约

每月一天的培训活动总是令人期待和向往。我们基本是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上午是专家的讲座或听课活动,下午是研讨和评课活动。如果说上午的活动是一种“输入”,下午的活动则是一种“输出”。输出的任务我们交给每个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一个幼儿园2—3个骨干教师就是一个单元。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每次提前1-2周就任务预约,根据上午专家讲座或听课的内容,引导选定研讨主题。

下面的表格列举几个单元的情况,其中研讨主题都是由导师预约了每个幼儿园的骨干教师DIY,然后上报给导师修改后确定的。笔者列举10个具有代表性的骨干教师DIY的研讨主题。

序号专家讲座或听课预约的研讨主题

(骨干教师DIY)预约的组织者1讲座《教师,如何写论文?》指尖上的写作——幼儿园教师论文写作研讨活动方案无锡市安镇中心幼儿园2讲座:《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心交流,新碰撞——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研讨无锡市东北塘中心幼儿园3听课:两个科学活动品科研课——如何进行有效评课 无锡市查桥中心幼儿园4讲座《做适合幼儿园的教科研》与专家面对面——幼儿园教科研中的困惑与对策无锡市安镇中心幼儿园5讲座《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初解》幼儿园如何开展社会领域活动无锡市羊尖中心幼儿园6讲座《如何做好幼儿园家长工作》家园沟通的艺术无锡市甘露中心幼儿园7讲座《在幼儿园快乐运动教育课程发展与展望》做一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无锡市爱尔艺术幼儿园8讲座《幼儿园教育案例研究》在研讨中明晰 在交流中成长——教育案例互动研讨无锡市新光幼儿园9读一本书《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书,感悟、成长——《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书交流活动无锡市东亭中心幼儿园10绘本活动《胆小的吱吱》讲座《与幼儿一起走进图画书》精心设计教学语言,打造高效课堂——绘本活动中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无锡市荡口中心幼儿园(二) 方案研制

预约好组织者,确定了研讨主题,接下来就是方案的研制。方案的研制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先是由骨干教师自己讨论确定,写出方案的初稿,然后交给导师审阅修改,得到认可后再实施。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我们进行了隔空的对话。有的时候,一个方案要来来回回修改3、4次才能定稿。

(三) 自主组织

组织的过程是最能体现骨干教师的实力的,预设的研讨时间的长短也考量着组织者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根据研讨内容和学员的基础水平确定研讨时间的长短。比如有的主题简单一点,学员的基础薄弱一些,我们就给个30~40分钟左右的研讨时间单元,相反,我们给 1.5~2.5小时的研讨时间单元。当然这些时间也是我们根据研讨的内容预估的,执行的时候并不死板,可灵活处理。对于骨干教师之间的分工,完全是自己协商处理,谁当主持人,谁写方案,谁提供研讨材料,谁负责摄影、整理资料,分工非常明确。锻炼了每个人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幼儿园平时也搞一些研讨活动,但不是人人能轮得上组织的,大部分老师只能作为一个参与者,做一个倾听者。而骨干班的DIY互动研讨恰好提供了这样的锻炼机会。

(四) 专家点评

专家点评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研讨活动过程中或结束的时候,我们一般邀请一些专家为本次活动做精彩点评。像上述例子中的教科所胡所长,他在每个环节会为我们教师做分析、评价,简单的话语,却激发了我们学员的思考热情。笔者归纳了一下,专家点评一般分这样几种方式:

1. 诊断分析式。学员说出一些解决问题的过程,专家来诊断,这些做法是否正确,还有哪些改进?

2. 归纳总结式。学员表达了很多自己的具体的想法、做法、疑问、反思,不清楚是否正确?是否有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专家来归纳,寻找理论支撑,帮助学员走出原来的“洼地”,上升到理论层面。

3. 拓展延伸式。就某个问题拓展知识,专家把与此相关的东西传递给学员,帮助学员拓展思路,开阔眼界。

4. 激励评价式。专家对于学员组织活动的情况进行点评,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的意见。

总之,专家的点评会有很多种,我们不可能用固定的模式去衡量。对于学员来说,对自己有所启发的点评就是有价值的。

三、 DIY研讨评价的参与

每次活动过程中,我们都会给教师们自评和互评的机会。有的时候是现场表达,有的时候是以文本的方式反馈。活动评价我们一般采用这样一些方式。

1. 多通道参与。充分调动教师全身的感觉器官,让每一个毛孔都参与到研讨评价中来。幼儿园的教师跟孩子打交道多年,他们已然习惯了孩子表达的那种方式。我们从这上面受到启发,激发老师们的参与热情。除了语言上的肯定以外,老师们还非常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如,某一位老师表现非常棒,我们就在PPT上出现一个大大的笑脸,或者同组的老师拥抱一下,又或者跳一段舞蹈,奖励一个小礼物,来表示自己的高兴和感激。往往在研讨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适时地进行这种赞扬和评价。

2. 全方位参与。专家和老师之间,老师和老师之间,都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共同体。专家的点评往往起着引领的作用,给我们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同伴们的鼓励和支持往往使得老师们倍感温暖,还有一些隐性的肯定评价(园长的赞扬、家长的肯定、社会的良好影响),无疑给我们的教师带来更多的力量。

学员每一次DIY研讨活动,都会有很多提高。这种活动刚开展时,教师们一筹莫展,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比较低下,也没有可以参考的材料。不像开展一个教学活动,总能找到一些参考的材料,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也没有预想的好。经过慢慢的尝试,教师们尝到了甜头,各种能力大大提高,兴趣越来越浓。有的老师还把每次研讨活动中学到的东西马上回去实践,受到了园长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这样,这种DIY的方式终于深入人心,变成了教师们的一种习惯。笔者所面临的培训越来越轻松,效果也越来越好。这种方式的运用使得培训高效运作,真正实现了培训的目的。

家校互动共同成长 篇4

在巩固练习环节, 让学生做课本46页第4题 (如下图) 。

师:在求最大公因数时,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第一行最大公因数都是1。

学生2:第二行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 因为这组数中较大数都是较小数的倍数。

学生3:第三行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差。

(这出乎我的意料, 原本我只是想让学生明白这一组是特殊情况, 两个数不互质也不存在倍数关系。我认真观察后发现, 这几对数的最大公因数还真如学生所说, 但这只是一种巧合, 不可能两数的最大公因数都是差。此时, 我并没有马上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而是继续引导。)

师:真是这样吗?

(我随意写出:24和36, 25和30。)

学生:老师, 还真是两数的差!

(我又写出:33和27。)

师:现在最大公因数还是它们的差吗?

(这时有的学生开始摇头了。)

师:最大公因数跟两个数的差有关系吗?

学生4:我认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还是跟它们的差有关系:33-27=6, 27和33最大公因数是3, 3也是6的因数。

师:这个发现很有意思!但你能说得更准确、更具体吗?

(大家静静地思考, 有人举起了小手。)

学生5:应该说跟差的因数有关, 两个数的差如果不是最大公因数, 就再找差的其他因数, 从大往小找, 这样一定能找到。

(顺着学生的思路, 我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是它们差的因数。)

我举起双手对大家说:“此时应该有掌声!” (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要不我们再试试? (学生情绪高涨, 我也有了底气, 充满自信。)

8和9, 9-8=1,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4和36, 36-24=12, 12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72和68, 72-68=4, 4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78和64, 78-64=14, 学生观察后发现14不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就又往下找14的因数7, 2……

大家高声喊到:是2。

……

学生屡试不爽, 一个个都沉浸在自主发现的快乐中, 直至课终。

课后, 我做了以下证明:设A和B为非零自然数, 且A-B=C, m为A和B的最大公因数。那么, A=am, B=bm, 根据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可知a和b也为非零自然数。

A-B=am-bm= (a-b) m=C

a-b也是自然数, 所以m也是C的因数, 如果A、B的差很小时, 这种方法确实简便, 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从案例不难看出:学生是课堂数学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我们应创设“平等、开放、互动”的课堂, 让其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天堂”。

一、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快乐、充实的“天堂”

学生是“自由”的。当他们说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差”时, 得到的不是斥责, 而是教师的宽容。在这里没有传统的约束、思想的桎梏, 有的是和谐与幽默、自由与坦诚。教师的宽容为学生的自由想象、师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让学生能说自己想说的话, 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学生是“快乐”的。学生从发现“最大公因数跟差的因数有关”“最大公因数也是差的因数”, 到最后会用“从差的因数中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这个过程中, 没有紧张和不安, 没有训斥和责备, 有的是阳光般的微笑、雷鸣般的掌声, 所以学生是“快乐”的。

学生是“充实”的。这节课, 学生不仅学会了找最大公因数, 还自主发现了最大公因数与两数差的关系。从发现规律到验证规律的过程, 学生不但掌握了新知识, 还培养了创新意识。“讷者”学得深, “敏者”学得快, 没有忧虑的目光, 没有茫然的眼神, 有的是自信, 有的是满足。在这样自由、快乐的课堂中, 学生怎能不充实, 怎能没有收获?

二、让课堂成为教师成长的“天堂”

多年的教学生涯, 我不曾留意过从“差的因数”中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节课学生发现了, 这是他们的收获, 更是我的收获。我收获的不只是多一种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知道了课堂教学是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那么, 如何才能让课堂成为教师成长的“天堂”呢?首先, 教师应该爱学生, 懂得欣赏和宽容学生, 对思维出错的学生不能责备, 而应给予鼓励、期待。如当学生说最大公因数是“两数的差”时, 我没有批评他, 反而用微笑鼓励他, 用眼神关爱他。其次, 教师应该知识渊博、谦虚好学, 不仅精通专业知识, 还要用研究的眼光审视课堂, 把教学当学问做, 且教且思, 乐在其中。

上一篇:浆砌片石下一篇:温州公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