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参政

2024-09-17

民主参政(共8篇)

民主参政 篇1

民主参政例子

例子一

以中国近代的历史为例,蒋介石离开大陆去台湾,带去一批很能干的文官,在大陆时代,他们施展不开,因为受到当时许多利益集团的牵制,比如地方的势力集团、蒋介石亲信,都使技术官员施展不开手脚。到台湾以后,这些绊脚石都丢掉了,这些文官帮助蒋介石做了许多事情。尤其到了蒋经国时代,他起用了一批年轻的专业文官,让台湾富起来了。但蒋经国一死,情况又有了变化。李登辉、陈水扁上台以后,大力提拔本省人,排挤外省人,在文官系统里提高本省人比例,本来应该以才用人,按成绩高低来做。李陈不管能干不能干,提拔本省人,把蒋经国时代建立起来的专业队伍全部给破坏了。于是,今天台湾的政治就不行了,甚至马英九上来,也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例子二

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17.7万人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7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50人;省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41人,省级人大常委会委员462人;市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57人,市级人大常委会委员2084人。他们履行人民代表的职责,参与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参与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和政府领导人,参与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反映人民意愿,提出议案和质询案,参与视察和执法检查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子三

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06年底,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3.1万人,他们对分管的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其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部委办、直属局担任领导职务副职18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24人;全国397个市(州、盟、区)人民政府中有356人担任副市(州、盟、区)长;有35人担任省级法院副院长和检察院副检察长,有141人担任地市级法院副院长和检察院副检察长。还有许多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高等院校、人民团体、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如中国科学院所属93个研究所中有69人,教育部直属72所高等院校中有38人。2007年,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2人分别担任国务院科技部、卫生部部长职务。例子四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重视加强与民主党派的联系,为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开辟了新渠道。联系的方式主要是:国务院召开有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拟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征求意见,通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根据需要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列席政府全体会议和有关会议;政府组织有关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检查工作,邀请民主党派成员参加;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工作业务范围同相关民主党派建立和加强联系,重要专业性会议和重要政策、规划的制定,根据需要邀请相关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目前,各民主党派根据各自特点,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了联系,就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星火”科技产业带、发展现代农业、推广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加强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完善鼓励科技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改革科技奖励制度、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解决水资源短

缺等课题进行合作和共同研究。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还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767人担任政府参事室参事,1393人担任中央和地方文史馆馆员。例子五

民主党派成员担任特约人员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政府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担任特约人员,是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审计署、税务总局共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87人担任特约检察员、教育督导员、特约监察员、特约国土资源监察专员、特约审计员、特约税务监察员。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1.7万人担任特约人员。特约人员参加有关执法检查和执法监督工作,参与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研究,参加对重大案情的调查,发挥参谋咨询作用和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履行民主监督职责。如审计署组织特约审计员直接参与中央预算执行、三峡库区移民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资项目资金、世界银行贷款资金、全国粮食挂账资金等重大项目的审计工作和调研。近五年来,全国各级监察机关特约监察员共转呈群众来信13600余件次,接待群众来访23800余人次,在监察机关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民主党派参加重要外事、内事活动制度进一步规范,作用进一步发挥。近年来,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参加重要外事活动150多次、率团出访60多次。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时,邀请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参加;出席重要庆典、慰问、纪念活动,邀请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参加。

例子六

孙淑艳,女,1964年9月出生,馆员,现任枣庄市司法局办公室副主任,200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现任民革枣庄市直二支部副主委。她负责市司法局保密、档案、信访等工作,并对局属单位及系统档案进行业务指导。多年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优质服务,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2003年,被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她围绕枣庄市经济发展和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参政、议政,提建议,提案,先后针对医患纠纷、农民工法律援助、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等民生问题提出建议,其中医患纠纷引进第三方调解的建议受到省司法厅、省卫生厅、枣庄市政府等各级领导机关的重视。她热心本党派工作,积极参加本党派组织的各项活动,为党派发展提合理化建议,在党派组织建设上,着眼发展提高党派影响力的人物,认真调查、了解发展对象的工作情况和思想状况,通过吸收新鲜血液,提升党派的社会影响力。

网络政治例子

例子一

今年“两会”期间,央视国际频道(CCTV4)开设了一个栏目,叫做“我有问题问总理”,短短几天内,就吸引了12万网民竞相倾诉、提问、建言。“两会”期间,网民通过网络提出的问题,达几十万条。网络成为民意上传的“直通车”。“民意直达高层直通车”,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景象。“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实名开博客,及时向民众传递信息,不少网民向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这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广大民众联系的新方式。一位政协委

员说,她将提案初稿发布至博客,竟有数万人点击阅读,三百多人通过留言或邮件与她交流,使她的提案更完善。通过网络与网民交流,已经成为很多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同民众联系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效率高。例子二

互联网可以成为开展各种政治活动的有效平台。一是成为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平台。公开是民主的前提,是衡量执政党与政府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数。互联网的发展为政务与党务公开提供了便利的途径与手段,有关方面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把需要公开的事项传递到多个城市与村庄。在基层农村,某些乡镇把村务、特别是村财务收支的明细账输入电脑,任何人都可以前来查询、质疑,以利于群众监督。二是实现公民权利、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如每年“两会”之前均有大量网民通过互联网向“两会”建言献策,温家宝总理亦曾上网查看网民的意见与建议。三是可以成为党组织活动的手段。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的时候,一些基层党组织就通过网络开展党的活动,如发布活动信息,上党课,交流思想,甚至利用网络办理发展党员的某些手续。当然,从通过网络开展党的活动来说,仍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利用。比如,建立党内上下沟通机制,通过互联网,可超越时空限制,实现领导者与群众的互动,真正形成上下良性互动的局面。可见,只要我们愿意积极使用互联网,就能够从中开拓出更加宽广的活动空间。例子三

在国外,民众通过互联网,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参政议政,已是常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公众通过上网的方式参政议政,也日益普遍。开博客,或网上聊天,是当今各国政要向公众传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主张,塑造个人形象,与民众增加互动,争取选民支持的新方式。政要上网,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人们将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要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的现象,称为“互联网政治”,也有人称之为“网络政治”。

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实际上是行使民主权利。所谓互联网政治,其性质就是民主政治。这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可以说,在我国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新表现。

例子四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已举行四场“网聊”,让代表与网友一起谈政论策。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长黄兴国称,“我一直认为网络是最直接、最广泛的沟通方式;对于行政官员来讲,是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平台”。还有代表直言,网络交流剔除了顾虑和虚套,网友跟帖让官员开拓了视野。今年,辽宁团更在团组讨论时首次进行了卫星电视直播,让民众可以远程“插话”。

人们发现,中国公民正借助网络这个“互联互通、自由表达、平等对话”的载体,表达诉求和意见;“兼听则明”,领导层也开始将“耳朵”移向网络。

去年六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网友交流,道出他上网三件事:看新闻、了解网民关心的问题和看法、了解网民对国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两会”前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首次现身互联网“网聊”,话题涉及金融危机、防止腐败、就业住房等,全球网友提出近三十万个问题。

中国“两会”尚未召开之时,网上议政之声已是“风起云涌”。一些代表、委员也随即在网上“晒”议案、提案,欢迎网民“灌水”、“拍砖”。

数据显示,七年前,中国官方媒体通过网络开始“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以及“我有问题温总理”时,参与网民仅数千人;而今年,一家网站此类调查就收到三十余万张投票数、四万余条留言。有人说,今年是“中国的网民问政年”、“中国的网络参政元年”。

网络对代表、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新途径,更刺激了中国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这条畅通的渠道,凸显了中国“两会”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特点,也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进步。此间分析认为,网络民意反映的是直接的原生态民意,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对于政府官员在决策、管理和自身形象上都是一种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持续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罔顾网络上的“民间之声”,对于中国官员而言已经变得愈来愈困难了。

例子五

网络议政、参政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参与和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特色,互联网已经深度介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着中国民主的发展。“两会”是中国一年一度的重要的政治生活,是中国政治参与的重要表现形式,互联网是当前中国民众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互联网与“两会”的融合是中国政治参与的重要实践与特色。

1994年4月20日中国首次接入互联网,至今已有22年,2001年3月网络媒体第一次全面介入“两会”报道,至今已有11年。“十年磨一剑”,经过10年的实践和积累,在中国,互联网与“两会”的融合不仅形成了互联网政治参与的中国特色,而且在第二个10年开始之际,这种融合还凸显了新气象。这种新气象不仅是移动互联、微博等带来的信息传播和交流互动的更加便利,更是中国互联网政治参与发展的新阶段。

互联网政治参与的新模式

以2012年3月两会期间的微博表现为例,通过互联网参与“两会”讨论的微博,按照拥有者和信息发布者可以分为:政府机构微博、“两会”代表微博、媒体机构微博、“两会”记者微博和普通公众微博。这5类微博的拥有者,也成为两会期间政治参与的主体,而且每一类微博在其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网络

问政中发挥了不同的功能。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定位、功能作用和政治诉求,互通互动,从多个角度展示着两会的政治参与,也共同推动着两会的政治参与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

政府机构微博:代表本机构的官方和权威信息,主要发布本机构重要信息,尤其是与两会相关的重要的工作和政策信息,希望听取民意,希望民众监督和帮忙改进完善政策。

“两会”代表微博:公开表明并强调自己的代表身份,在网上公开征集民众意见,希望做“真正的代表”将民众意愿上传,发布自己准备提交的议案、自己关于某方面政策的意见等,供网民讨论。

媒体机构微博:首先进行两会的实时报道,全方位、全媒体、全接触式的报道,微博与其他形式的报道互相链接、互相推荐。进行两会代表的专访、微访,希望做民众和代表的沟通桥梁,也欢迎代表来媒体讲,也希望受众参与话题讨论。“两会”记者微博:亮明自己两会记者和所属媒体的公开身份,在给自己媒体提供报道的同时,发布更多的自己在两会现场和两会代表采访的感受和感悟,个人的名义,个人的视角,个人的感悟,从微小处观察和解读两会。希望关注自己的人,与自己互动。通过微博征集民众问题,可能在相关记者会或采访中提问。

普通公众微博:关注两会,一种是,发布纯粹个人的意见和观点,发布自己通过大众媒体获得的两会报道的信息和评价等等;二是希望通过两会期间的互联网参与,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意见,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这5个群体在两会期间通过微博的政治参与有明显的差异,又互相关注、互相影响。其中两会代表的微博在此阶段具有明显的“意见领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粉丝众多。据人民网《网络舆情》统计,截止2月20日,人大代表十大活跃微博,粉丝数规模平均约89万,最大的超过200万,最小的也在3万。政协委员十大活跃微博,粉丝数规模最大的超过500万,最小的超过5万。2)发帖量大。同样据人民网统计,截止2月20日,人大代表十大活跃微博中,发布微博数最多的超过1万,转发率最高达到51.47,评论率最高达16.04;政协委员十大活跃微博中,发布微博数最多的超过9千,转发率最高达到106.97,评论率最高达46.74。3)在社会和政治事务方面,有自己明确的关注点和意见,而且进行持续的关注和讨论。两会代表通过微博将一个人的直接政治参与延伸为千百万民众通过互联网的政治参与。

5个微博群体以“两会”为中心,几乎在同一个平台(新浪微博)互动交流,互相关注,互为粉丝,互相启发,公众意见在这里发酵,这些意见一方面通过政府和代表直接参与决策,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和记者进行报道和跟踪,再次进入公众的意见市场,再度被深入讨论。如此循环,参与过程也是各个群体成长和对自己原来意见反思的过程。

20年互联网的发展,20年中国网民的成长,10年网络参政议政的经验,中国互联网政治参与中的理性和秩序开始逐步显现,而且在某些方面开始可以被感知。主要体现在:1)政府对于网民和网络舆论的积极接受和正面应对;2)网络媒体在议程设置和网络舆论引导中的日益成熟;3)网络意见领袖的理性和社会责任感加强;4)网民自发的对于公平讨论和理性意见的尊重和追求。

民主参政 篇2

网络民主参与就是指政治参与主体通过互联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和与政府相关活动的公共政治生活行为, 在这里网络不仅仅影响了政治参与的主体、环境, 更主要是为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手段。网络上的政治性论坛, 网络政治刊物都为关心和国家和政治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更便捷和开放的信息渠道。当有某种政治或者社会实践发生以后, 各网站、电子公告栏等会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映, 产生“蝴蝶效应”。在电子空间内掀起巨大的波浪, 从而对现实政治也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二、网络民主参政的基础——互联网

目前中国网站的功能与内容更加趋向实际应用, 以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为特征的一大批网站迅速崛起, 奠定了网络发展的主流方向。中国县、区级以上各级政府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将部分政府职能通过网络实现。所有大型企业和众多中小企业甚至个人都已上网, 并拥有自己的网络空间。从宏观的角度看, 中国的互联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得到了飞速发展, 尽管就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率来说还很低, 但可以预见,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未来中国网民数量将会以不低于当前的增长速度发展, 网民的组成结构将进一步趋向合理, 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也将进一步趋向理性和实用。

三、网络民主参政的几种形式

1、网络舆论监督

以关注个体、围绕突发事件为特征的网论舆论监督浪潮的兴起, 既体现了公民自由、民主、公正意识的觉醒, 也体现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长足发展。

2、国家政治、爱国论坛

“强国爱国社区”的实践所体现出来理论意义, 绝不仅限于一个交流的环境、一种沟通的渠道, 它也是人民关心国家, 爱护国家荣誉, 表达自身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在更深的意义上它可以被理解为是中国网络民主参政的初步实践。

3、基层民主自治中的网络参与

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现代化的归宿和目的, 随着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 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将更多的公共权力赋予社会机构和公民自治机构来行使。尤其是在作为社会民主基础和直接体现的基层民主建设方面, 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日益健全, 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城市居民自治和基层选举日益完善。

4、电子政务

在现代社会, 政务信息是社会的公共物品, 公众享有平等获得的权利。随着中国全社会民主意识的提升, 公众要求参政、议政, 要求政府加强民主化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 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已经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 政府上网、实行电子政务便成为国家的必然选择。

四、网络民主参政局限性

随着网络民主参政的不断发展, 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加强, 参政积极性不断提高, 这是一件好事。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 快速扩张的公民政治参与也会对国家的政治发展构成挑战, 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各项制度发展尚不够完善, 要特别注意避免“参与危机”, 防止出现政治不稳定。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有一个著名的公式:

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稳定

这个公式说明, 政治参与作为公民自下而上的影响政治生活的行为, 是一把双刃剑, 有其积极的一面, 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政治参与并不必然导致政治发展, 也有可能会引起政治衰退, 造成政治动荡。当制度准备不足, 扩大的政治参与便会导致政治不稳定。因此, 对政治参与的作用要作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 对政治参与的发展进程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于“网络民主”引致的广泛政治参与, 必须讲求有序参与和理性控制, 必须从实际出发, 将政治参与纳入制度化轨道, 防止出现政治不稳定。

五、完善我国网络民主参政的方式

网络民主参政的发展一方面显示出了传统民主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它的局限性, 要使网络民主能够充分完善的发展,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努力消除数字鸿沟,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在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学历者之间、不同收入者之间等都存在着信息技术拥有和应用的巨大差异, 即前文所述的数字鸿沟。要尽快消除数字鸿沟,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普及网络教育, 提高全民素质

网络民主参政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公民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较高的网络素质, 而这跟公民的文化层次和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据调查, 中国的网民大多数是18-35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 掌握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基本知识的中青年, 而其余年龄阶段的人群大多数在计算机、互联网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东部与西部网络普及率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高低不同学历和收入的人群当中。

(2) 向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 积极开展信息扶贫

信息扶贫是指政府和社会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信息活动的开展来解决信息贫困者的信息贫困及其由此而形成的经济贫困问题的一种特殊的扶贫方式。目前,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 信息十分贫乏, 经济十分落后, 跨越数字鸿沟, 信息扶贫迫在眉睫。我国开展信息扶贫, 重点应该向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另外, 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争取国际援助。

2、强化法制约束, 促使公民网络民主参政法制化

我国政府应加快网络立法的步伐, 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法规体系, 对政府、组织和个人在网络中的权利和义务等作出规定, 实施依法治网, 依法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和利用互联网从事的非法活动, 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由于网络的应用速度和范围都十分惊人, 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 因此, 只有不断更新现有法律才能适应客观环境发展的迫切需要。如果政府在立法上按照常规的思路和传统的作法, 就将使法律对相关政治、社会关系的调整处于被动、落后的地位。适时立法, 及时规范网络管理秩序, 及时调整各类关系, 确保网络应用和发展的顺畅, 就等于为网络民主参政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3、构建网络民主参政的道德规范体系

(1) 构建网络伦理规范, 明确网络主体的道德责任

为了及时有效地克服网络民主参政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 遏制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 就必须构建相应的网络伦理规范, 明确网络主体的道德责任, 促使网民真正成为网络中的道德主体, 主动担负起维护网络秩序的重任, 促进网络民主参政的健康发展。

(2) 积极倡导网络文明

我们要利用各种渠道, 培养具有较高道德水准、较宽知识面和具有相当深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网络科技人才。同时要加强网络教化, 网络教化可以有组织地传输基础的和专业性的信息知识, 以提高人们知识水平、道德品质、奋斗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摘要: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而民主参政则是民主政治建设中最关键的构成因素。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民主参政出现了一种的方式——网络民主参政。相对于传统的参政方式来说, 它形式新颖, 有着信息量大、参与自由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也存在着“数字鸿沟”等一系列限制性因素。如何进一步发挥网络民主参政的优势, 克服其不足, 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对网络与公民民主参政的相关问题做一些探讨, 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网络,民主参政,公民

参考文献

[1]郭琰.信息技术与民主政治——浅析互联网时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J].天府新论期刊, 2008 (06) .

[2]刘琨.浅议网络政治参与对民主意识的培养[J].新闻世界期刊, 2007 (04) .

“溯”材新用·民主参政 篇3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 运用方向]

1. 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也就是说,他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那些“肉食者”,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自己的御敌之策。

2. 位卑末敢忘忧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又何间焉”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愧对于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身份了。

3. 目光远大,终成大业。

面对任何一件事,都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把目光放远一些。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其后的战争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将小细节也考虑得很周全。目光与成功不可分割。“鼠目寸光”者只贪求眼前之安逸,追求蝇头之小利,成不了大器;而目光长远者,往往独具慧眼,将成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隐忍而行,力排众难,最终成就事业。

4. 民主参政,国家兴旺发达。

一介平民曹刿能够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并最终打败来犯之敌,可见民主参政在社会生活中有多么重要。古人如此,今天仍然如此,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具广泛性,是对民主参政的进一步扩大和延伸,我国的发展壮大正是民主参政的最佳注解。

5. 广开言路,群策群力。

面对国家危难,鲁庄公并不自以为是,而是充分听取意见,甚至一介平民的话,他也言听计从,最终战胜了敌人。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广开言路,个人的智慧,小众的智慧都是有限的,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成就事业。

[ 习作片段]

回顾历史,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军战于长勺,结果处于防守地位的鲁国取胜,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究其战胜的原因,不难发现,国家危难之时,曹刿毛遂自荐,鲁庄公不仅倾听了曹刿的意见,还按曹刿的意见发布军令,终成大事。

曹刿是幸运的,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仲尼厄,文王拘,屈子放逐,左丘失明,孙子膑足……古往今来,天下从来不缺贤臣良士,而暴君戾主时而有之。在大力倡导民主和谐社会环境的今天,无论是政界领导还是商界大亨,都应当如鲁庄公一般广开言路,察纳雅言,倾听民众的心声。因为顺应民心,人心所向,社会才能和谐,百姓才有强烈的幸福感,这不仅是个人发展,也是国家富强的定海神针……

[ 亮点评说]

这则片段契合当下倡导民主和谐社会氛围的宗旨,以鲁庄公为切入点,通过大量的例子,在对比和对照中,说明民本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适用话题]

爱国 远见

民主 宽容

参与 担当

广开言路

民主参政 篇4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提高参政议政实效 民主监督既是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监督具有层次高、范围广泛、代表性强、形式灵活等特点,已成为当前最常见、最实用、最高效的民主监督形式。要切实发挥民主监督职能,提高参政议政实效,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前政协实现民主监督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建议案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政协建议案的作用。针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提出能形成建议案的具体意见。通过搜集委员全委会发言、筛选委员提案、用好常委会议题协商、抓好专委会专题调研等形式,广集民智,综合建议和意见,经主席会议或常委会议研究后形成建议案,或把专委会有价值的重要调研成果,形成建议案,报送市委、市政府,促成意见和建议的办理落实,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充分发挥提案的监督作用寓民主监督于提案建议的跟踪落实中,要充分运用已有的民主监督形式,同时,根据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民主监督形式和方法,不断提高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成效。一是在提案督办中实现民主监督。市政协主席会成员带队,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专委会和提案人联合参与提案督查督办,深入到提案承办单位,通过查看提案办理现场,听取承办单位办理提案情况汇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认真督查每件提案办理落实情况,面对面协商解决问题。实现了提案办理整体联运,提案办理进度明显加快,办理质量明显提高。二是在提案续办复办中实现民主监督。对市政协上次全会B类提案进行跟踪办理。对条件具备、时机成熟的,抓紧开展续办续复工作;对因情况变化而无法办理的,实事求是地向委员说明情况和原因,切实变“一次性办理”为“跟踪式办理”。

(三)充分发挥民主评议的监督作用坚持“委员参与、正面评议、强化监督、务求实效”的原则,整合政协民主监督和纪委党风政风行风监督职能,做到政协、纪委“两参与”。邀请电视台参与联动评议全过程,对评议工作进行跟踪报道。在评议大会中,要求评议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会,邀请政协常委、纪委委员、相关部门乡镇和群众代表对评议单位进行公开评议,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督促被评议单位逐一核查整改,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召开专题常委会听取部门整改工作情况,防止虎头蛇尾,流于形式。民主评议使政协民主监督与党委纪律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增强了民主评议的效力,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民主评议工作的广泛性。

(四)充分发挥政协视察的监督作用按照“围绕热点、抓住重点、选准题目、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协视察调研的作用。视察和调研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通过深入细致的视察和调研,吸收政协委员、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建议案和视察调研报告,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民主监督。同时,针对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实行跟踪视察调研,从而在更深层次上对调研成果进行强化。

二、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民主监督的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民众对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当回事,也没有对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寄予太大的希望。二是少数党政主要领导对民主监督缺乏正确认识,觉得有人大、纪检和监察部门的监督就够了,政协的民主监督“可有可无”。三是作为监督主体,部分政协工作人员和政协委员对民主监督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或认为民主监督是“软监督”,作用不大,缺乏热情;或不敢监督,怕“自找麻烦”。

(二)民主监督的权威性不够。政协作为协商机构,实施的监督不具有法律效力,也没有党纪、政纪的约束功能。受监督者采不采纳批评建议,完全取决于自觉程度。即使不接受监督,也不违纪违法,更难受到制裁。因此,政协的民主监督往往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民主监督往往就流于形式.。

(三)民主监督的机制不完善。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目前,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是制约监督的重要原因。现在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从知情、沟通到反馈的工作程序,在具体操作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政协及政协委员缺乏必要的知情权,参与程度低,无从实施民主监督。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协民主监督意识。正确认识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民主监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委、政府要把接受民主监督作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建立完善党委和政府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的约束机制。政协要克服“政协监督无用”的片面看法和怕“得罪人”、怕“越位”、怕“添乱”的消极思想,解决好“不愿监督”、“不敢监督”和“不善监督”的问题,做到有胆、有识、有度。在开展民主监督过程中,要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营造宽松和谐的监督氛围,努力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部门配合”的民主监督工作新格局,为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探索政协民主监督形式。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选择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影响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民主监督。在完善已有民主监督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民主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新形式,借助舆论监督的力量扩大政协民主监督的影响力;加强与人大的沟通和合作,通过人大监督的法律强制性增强政协民主监督的约束力;与行政、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开展监督,实现政协民主监督与行政、纪检、监察监督的结合,强化政协民主监督的效果;要通过努力,逐步形成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相结合的立体监督体系,使民主监督职能不断延伸和扩展,形成监督合力。对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政协常委会与“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使之与政协例会、视察、调研、提案、建议案等民主监督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刚柔相济”的民主监督体系。

(三)推进政协民主三化建设。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将民主监督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程序确定下来,进而推动民主监督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可使政协委员行使监督的权利得到保障,使党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待监督的态度和行为受到约束,有助于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增强民主监督工作的“刚性约束”。

民主参政 篇5

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合作共事的亲密友党,民主党派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履行职能,提高参政议政的科学性、实效性,实现科学参政议政,这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目前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我认为,加强民主党派的科学参政议政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网络和资源是实现科学参政议政的基础一是组织网络。所谓组织网络,是指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中的组织体制和运作机制。民主党派人士中有很多是在某一领域内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形成了许多真知灼见。但由于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单位,在一起集中协商讨论问题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在参政议政活动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呈现出很大程度上的分散性。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及其导致的“一孔之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参政议政的广度、深度和科学性,影响了参政议政综合能力的发挥。特别是当前党和政府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大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教育、法制等诸多方面,单靠个体甚至单个党派的力量难以胜任。这就需要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加强对本党派内部参政议政活动的组织和协调,整合力量开展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同时,政协组织和中共统战部门应该发挥对民主党派人士牵头协调利用,培育、优化、整合参政议政资源,把各方面力量集中起来,提高参政议政的组织化水平。二是人才网络。各民主党派成员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体,是开展参政议政的最大财富,蕴含着极大的力量,所需要做的是把这笔财富加以正确调动和合理使用,使之释放出无穷的能量。我们应该对所有成员的基本情况加以掌握,对成员的知识专业、优势特长、所从事的工作等资料加以整理归档,在面临一个调研课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很便捷地知道哪些成员可以胜任此项调研。要调动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为他们开辟畅通的渠道,创造必要的条件,引导并鼓励广大民主党派成员作参政议政的有心人、责任人,并把干部的培养、选拔与参政议政成果结合起来,以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人才资源还包括各党派所联系的“朋友”。应积极开展联络工作,广交朋友,善结良缘,把更多的有志于报效国家的人士调动起来,并通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渠道来发挥作用。三是信息资源。这是我们参政议政最直接的资源,此资源的获得,既需要我们有深厚的知识修养、敏锐的思维,也需要我们广辟渠道,坚持不懈地进行细致的搜集工作,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掌握便捷有效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参政议政的信息有很多的渠道,只要我们时时处处留心,总是张开一张搜罗的网,就随时可能淘到闪光的金子。每天我们所收听收看、收听的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与朋友、同事的交谈,阅读的文件,浏览的互联网信息等等,都蕴含着大量的参政议政信息。尤其是一些领导的讲话、政府部门的简报、内部参考性的信息报道、有关权威人士的观点、基层群众的反映等等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我们脑子里要始终绷着一根弦,时刻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了解党和国家的时事、政策,了解改革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洞察前进道路上潜在的苗头或隐患问题,从中发现线索,选择某一专题,再持续积累本专题的相关素材,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探索参政议政的切入点,再组织力量,进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群策群力形成对此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党委、政府也应健全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通过座谈会、协商会、通报会、联谊会、邀请民主党派人士参加有关重大决策的会议以及各部门的对口联系制度等多种形式,扩大民主党派人士的知情范围,使他们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尽可能多的政务信息,从而提高参政议政的针对性、科学性。

二、科学参政议政需要民主党派的干部具备综合素质并坚持不断的自我更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知识创新能力大大加快,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业已来临,经济的社会化程度前所未有。同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正处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新型工业化经济正在创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如火如荼。因此,参政议政必须首先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自我加压,不倦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那种几年不变制,参大政而无大策,或在一般调研基础上草草准备一下发表意见就算议政的情形已成过去。同时,参政议政所面对的是经济、政治、社会等等全方位的领域,涉及的是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且需要我们对所涉及的问题提出独到的意见和建议,因此,这又需要我们对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要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在系统深入学习各类新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培养锻炼参政议政的实际工作能力。参政议政需要我们具备政策水平,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能够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需要我们具备发现问题,并组织展开调研,用专业知识、科学方法来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症结的能力;需要我们具备敏锐观察,找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需要我们具备联络、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去实现参政议政、推动问题解决的能力。与此同时,表达与写作的能力也不可或缺,一个科学合理的提案、建议要用简洁、明快、准确的语言来表明自己的意见,需要用严谨、富于逻辑关系的材料来论证并说服决策者接受你的观点,并以此加以实施。不同于一般领域人才素质标准的是,参政议政不单靠智力、靠学识,还需要大量的从事政务活动的特殊能力和技能。因此,各民主党派要把参政议政人才的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主党派成员了解、熟悉参政议政的程序、方法、手段,将其智力和学识同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有效结合起来,转化成为科学参政议政的实际能力。

三、切实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可以使参政议政工作获取更大的成效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大多属于政府部门的工作范畴,所提出的意见、建议也基本由政府部门承办落实。因此,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密切联系与合作是我们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实现科学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我个人体会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有两个方面:一是要钻进去,二是要跳出来。所谓钻进去,就是密切联系,可以从政府部门了解情况,获取信息,发现问题,选择参政议政的切入点;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政策、了解有关法规,以此作为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依据;可以帮助我们收集资料、数据,了解背景,以整体、全局的眼光来看待、分析、推导、论证我们面对的问题,并从中启发、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政府行政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从而可以使我们在提出意见、建议的时候,更贴近行政运作规律,增强建议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能使我们从行政运作的程序、步骤里发现问题形成的症结,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全面情况、真实情况,了解事情的本质因素,倾听政府部门的困难,做到兼听则明,克服片面性、盲目性,增强针对性,校正我们的视角,找准切入点;政府部门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调研的必要途径,在组织上、物质条件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加强和政府部门的联系还可以帮助我们增进沟通,加强信任、理解,使调研的过程也是协商的过程、形成共识的过程,为今后的建议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加强和政府部门的联系,密切关系,增加接触,增进友情,舍得投入时间和感情,并切实对政府部门的工作给予理解,多为他们呼吁,帮助解决困难,以此推进工作。在涉及有关工作失误、问题的时候,应该从更广泛的事业推进需求着想,就事论事,在提案、建议中应尽可能隐去具体地区、具体单位。

所谓跳出来,就是要注意,我们作为一个参政党,作为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职能的一个政治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和政府部门的工作是高度一致的,但职责要求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立场、原则、视角,还不能完全站在政府部门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我们要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去判断问题,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要以一个监督者的视角去审视问题,要以人民的利益、社会的利益、整体的利益去鉴别是非。要注意认识个别单项工作在整体事业推进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区分部门利益和社会利益、人民利益的关系,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利益的关系,监督政府部门的不正当行为,真正起到监督作用,做好人民利益的代言人。

四、参政议政工作要找准切入点,注重发挥优势选好角度,以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提案应该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其一,要处理好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与发挥本党派优势、突出自身特色的关系。我们的参政议政工作首先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配合重大决策,对国家和地方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服务,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如何发挥选择一个具体问题、选准角度、找准服务于中心与发挥自身优势的结合点,以提高提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使之更大程度地被纳入决策程序,为领导提供较高参考价值,则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民主党派成员基本以界别划分,因此,其“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参政水平高”等等公认的优势也必有其各自侧重点,其所熟悉的范畴、信息来源、触角所及的范围也必是其

民主参政 篇6

投梁参政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浮生无根株,志士惜浪死。

鸡鸣何预人,推枕中夕起。

游也本无奇,腰折百僚底。

流离鬓成丝,悲吒泪如洗。

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远冲三伏热,前指九月水。

回首长安城,未忍便万里。

袖诗叩东府,再拜求望履。

平生实易足,名幸污黄纸,但忧死无闻,功不挂清史。

颇闻匈奴乱,天意殄蛇豕。

何时嫖姚师,大刷渭桥耻?士各奋所长,儒生未宜鄙。

论我国女性参政的现实困境 篇7

1.1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掌握政权, 实现全社会普遍的、理性的、程序化的政治参与。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时, 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争得民主”。列宁在领导创建苏维埃政权时, 始终把民主问题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 说“没有民主, 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显然, 争得和发展民主, 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命运;民主的发展状况, 也直接反映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我们党历来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 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探求我国的民主建设之路,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孜孜以求, 做出了鲜明的回答。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 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发展目标。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终于达到了这个目标, 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使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1956年党的“八大”及时地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任务, 这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航向。毛泽东根据我国社会关系的新变化, 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 强调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主题;还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文艺、统战方面的民主原则以及民主讨论、批评教育的民主方法;并对党内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对干部的监督、反对官僚主义等进行探讨, 提出要努力创造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 既有纪律又有自由, 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为推动民主制度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把建设民主政治提到战略高度, 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被“文革”打断了的民主进程, 取得了显著成就。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实际结合起来, 总结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 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 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主张通过改革逐步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进一步论述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 强调必须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正确界定党和国家的职能, 用党内民主来推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牢牢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既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西方的“和平演变”, 也要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要以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完善民主监督, 防止和铲除腐败等等。这些理论理清了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思路, 回答了当代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问题, 使人们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如今, 在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 政治体制改革在保持政局总体稳定的条件下逐步深入, 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关系得到了积极的调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加强;宪法的权威得到了维护;政府机构改革、司法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民主建设有了积极进展;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 民主与法制获得了新的统一;同时, 社会各个主体得到了相当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 参政渠道不断拓宽, 政治参与的程度不断提高。所有这一切, 都证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1.2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尚须完善

然而, 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 要受到现实的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经济文化愈落后, 发展民主政治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愈不成熟, 建设的过程也就愈长。我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 所以, 尽管我们奋斗了五十多年, 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却决不意味着我们的民主制度以及它的实际执行已经非常完善。恰恰相反, 距离高度民主还很远,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得并不理想, 如民主机制不健全、公民政治参与不充分等, 尚须完善。

2 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下女性参政面临的现实困境

由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完善, 存在上述问题, 所以在当前民主政治水平下, 我国女性参政面临一系列困境。

2.1 公共政策和立法中存在不利于妇女参政的某些规定

妇女参政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和配套政策, 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我国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政策体系, 但还存在着政策本身或政策之间互相矛盾的问题, 以及执行中的问题。在实现妇女参政的立法上也存在诸如参与途径和形式规定不具体、义务主体模糊等漏洞, 对侵犯妇女参与权的违法行为界定不清, 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现行就业政策、土地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退休政策对妇女参政均有一定制约作用, 例如: 国务院关于男女退休年龄的规定 ( 男 60, 女 55) , 减少了妇女进一步提升的机会, 造成女性人力资源的浪费; 出嫁女的土地权力问题、社会保障中女职工生育保险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女职工下岗多等问题不解决, 都会影响到女性的发展, 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妇女参政。

2.2 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制度不完善

由于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完善, 使得现有培养选拔女干部政策的力度不够, 政策不够细化, 软条件多, 硬条件少, 缺乏可操作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干部选拔时留给女性的门口窄, 培养不够, 女性成长空间狭小。又由于人事制度的不规范、不透明、不确定性, 滋长了干部选拔中的腐败现象, 社会公正和公平受到挑战, 特别在以男性为主的权利圈子里, 女性较少能进入那样的关系网, 组织部门和妇联促进妇女参政的权威性在减弱。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无偿进行素质培训的观念淡薄, 妇女的机会相对减少, 计划经济式的比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陷于尴尬境地, 只能在行政所能干预的党政机关及基层单位的党组织中实施, 且范围越来越窄。而按比例走上领导岗位的女干部, 有时并不一定为妇女说话, 从而在妇女群众中丧失威信, 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里面有自身的因素, 但民主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 一些选拔任用政策和措施, 如挂职煅练、干部培训等, 不能充分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 现有的一些考核考试方式不能真正做到以实绩论英雄, 真正发现人才, 让平者让, 庸者下, 能者上等, 也是阻碍妇女干部发展的一个原因。另外, 在实现妇女参政的立法上也存在疏漏, 如参与途径和形式规定不具体, 对侵犯妇女参与权的违法行为界定不清, 缺乏保障制度。

2.3 妇女参政缺少强有力的制约监督机制

许多地方妇女参加领导班子仅仅是为了性别比例的点缀, 并没有认识到女性参政是事业发展的需要。部分单位和部门在班子配备时只注意配置女干部的最低指标而不重视最高指标, 把“至少有一名女干部”认为是“只要一名女干部”就完成任务了, 符合条件的女性再多也不予考虑。她们的身份决定了在班子中的从属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政妇女的形象。在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缺少监督约束机制, 对违背培养选拔女干部政策以及政策执行不力的单位和部门缺乏有效监督, 致使影响妇女参政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总之, 一个国家, 妇女参政的状况如何, 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男女平等的程度, 同时也反映了政治民主的程度。可见, 妇女参政既是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标志, 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 探讨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下女性参政面临的现实困境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促进女性参政的途径指明了方向。

摘要:女性是否享有参政权以及实现程度与否, 是女性地位的基本标志, 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 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然而, 由于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不是很高, 使得我国女性参政面临诸多的现实困境。

关键词:民主政治,女性参政,困境

参考文献

[1]万秋月.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现状的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4, (6) .

[2]王寿林.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现状分析[J].社会科学, 2000, (9) .

民主参政 篇8

关键词: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15-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六项任务之首。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是培英育才、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机构和组织,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同时,汇聚了一批党外知识分子与民主党派成员,他们多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而且绝大部分是教学、科研、管理岗位中的骨干和精英,在高校的发展大局中发挥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建言献策等积极的职能作用,推动了高校的和谐、快速发展,对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新形势下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现状与成因分析

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对推进高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对推动高校建设和发展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状况来看,高校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亟待改观。

1.高校民主党派部分成员参政议政意识薄弱。作为民主党派的成员,都应具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积极运用民主党派的权利,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积极参政议政。但近些年来,高校的民主党派队伍发展得很快,有部分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议政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参政议政的热情,不能以主人翁态度,对国家发展、学校建设建言献策,不能反映社情民意,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呼民之所呼。究其原因有,一是他们多数以个人学术工作和教学工作任务为重,把全部精力投入在科研创新和教学工作上,对国家时事、学校发展大局关心甚少。二是缺乏政治参与意识,对党和国家及学校的大政方针和重要举措不够熟悉,与外界接触较少,忽视了培养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意识。三是政党意识不浓,缺乏政治素养和政治阅历,忽视了政党意识形态对政党的意义。

2.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能力失衡。高校民主党派被誉为推动高校发展的“智囊团”,其中不乏优秀人才,但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就目前来看,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呈现多元化,部分成员思想素质、理论层次不高;组织能力不强,党派运行机制不健全。究其原因有,一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吸纳成员侧重于对学术成果和学历职称的要求,对加入成员政治素质的把关不够。二是民主党派成员加入党派的动机不同,对自身加入民主党派后的发展定位不同。三是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能力不强,缺乏参政议政的政治素养,在参政议政方面缺乏理论深度和见解创新性,甚至不能在参政议政中仗义执言,严重减弱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

3.部分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渠道单一。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民主党派存在参政议政渠道狭窄、单一等问题,有些参政议政渠道形式大于内容。高校作为民主党派相对集中的地方,但是从调查中发现,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在高校、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岗位任职的人员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他们参政议政的直接性,也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高校、各级地方政府应进一步畅通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渠道,吸纳民主党派成员加入领导行列,真正使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建言献策的职能,让他们及时了解各级政府、高校党委的行为,直接参与政府、学校的决策制定和计划安排,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部分高校民主黨派参政议政制度缺失。“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缺失,势必会造成该组织活动目的不明确、程序的不规范、成员参与热情低、工作开展受阻碍等不良影响,会严重影响一个组织正常工作的有序进行。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高校民主党派缺乏健全、系统、规范的参政议政制度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势必会影响党派内成员参政议政的热情,会削弱党派参政议政职能。究其原因有,一是部分高校民主党派缺乏建章立制的意识,制度的真空会使党派成员对党派的发展缺乏一定的了解,或者是了解得不到位。二是缺乏规范、健全的思想交流制度、学习制度及考评制度,不利于民主党派成员提高理论素养,不利于党派内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三是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组织功能等,导致运行机制不畅通,组织和开展活动受阻碍等,影响了党派成员的参与热情。

二、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建设的对策

要切实发挥好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需整合力量加强其参政议政的思想意识,着力推进高校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拓宽其参政议政渠道,完善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制度保障等。具体参考对策如下:

1.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思想意识。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加入党派的目的、动机、方式、主动性等各有不同,他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的思想意识。一是要加强他们的政党意识,激发他们对党派的认同感和工作热情,为党派的发展出谋划策。二是要组织他们学习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增进他们对所参与党派的了解和认知,熟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权利与义务、渠道与平台,为党派的发展和自身的成长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政治素养。三是要组织他们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家的时事动态、形势政策,让他们在推动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2.推进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与自身建设的水平息息相关。一是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思想建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深入开展,注重教育效果,不断提高成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二是应该发扬民主,选好带头人,不断壮大队伍,搞好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凝聚力、战斗力强的队伍,更好地发挥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三是应该加强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对于一个党派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民主党派作为社会与高校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之一,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脉资源,加强与党和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机构间的联系,借他山之石,为学校发展谋利益、献良策,推进高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

3.拓宽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渠道。高校党委应认真贯彻和执行《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及情况通报会制度》、《党外代表人士参加会议制度》等各项规定,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建言献策的职能。高校要在拓宽政治协商渠道和民主监督渠道的基础上,拓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渠道。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座谈会或情况通报会。高校民主党派应结合国家大政方针,围绕学校工作规划、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问题与措施,积极建言献策。二是建立健全高校民主党派建言献策渠道与平台,规范程序,积极察纳雅言,并及时反馈意见和结果,充分调动民主党派成员民主监督的工作热情。三是不断创新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渠道与平台,不断形成常态化的良性机制。

4.完善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制度。新时期,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高校统战工作应进一步完善适合高校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对实际工作的调研,不断推进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相关规章制度至关重要。一是要建立健全征求民主党派人士意见的制度,自觉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定期召开征求意见的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让民主党派人士发挥聪明才智,为学校发展和稳定做出积极贡献。二是民主党派要完善党派自身的制度建设与管理体系建设。民主党派成员要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的素质,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时事动态,也可以通过参加形势政策报告会,用政治思想武装头脑,积极思考参政议政的切入点,不断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的能力,积累参政议政的政治经验,丰富自身参政议政的政治阅历。三是建立健全吸纳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学校各类职务的聘任制度。此项制度有利于激发民主党派成员在其位,谋其职的岗位热情;便于民主党派成员直接参与学校的民主科学管理事务。四是建立健全民主党派成员意见反馈制度。要适时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整理民主党派的意见,并进行及时回复,建立良性的反馈制度。

总之,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对高校凝心聚力推进改革发展,对社会安定团结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高校应拓宽渠道,鼓励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参政议政,为学校发展建设、为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建言献策。民主党派成员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发挥好自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建言献策的职能与权利。

参考文献:

[1]吕忠梅.关于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素质的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32.

[2]江华丽.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5):211-212.

[3]丁玲,周琼.新时期高校民主党派参政情况的调查及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6.

[4]艾军,朱鸿亮,张瑞青.民主党派在高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和路径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61-163.

[5]常一青.论高校民主党派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53-155.

[6]胡秋娇,王宝山.关于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9):7-11.

[7]金勤民.高校民主黨派成员的政党认同研究[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24-25.

[8]王建青.高校党的建设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相互促进探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3-6.

[9]曾庆洪,傅举庆. 论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

[10]吴艳春,徐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探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2).

上一篇:学生会宣传部竞选宣言下一篇:四大人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