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精选4篇)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篇1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提问: 1.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
2.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 学生:讨论,回答。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学生分析)
展示孙中山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内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
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延续,以成其永远。
青年人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达到理想的道路是要由无数细小的日常工作积累起来的。
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二、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
1.社会理想是社会的最高奋斗目标 社会理想是社会所追求的奋斗目标,是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定社会对未来社会发展图景的总体设计,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我国现阶段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学生讨论)
2.个人理想是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
从邓亚萍的成功经历,说明个人理想是和时代发展以及自身成长的不同阶段相结合,综合反映每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
3.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在日本侵华时期,梅兰芳蓄胡明志,坚决不给日本人唱戏;而汪精卫则成立了伪政府,为日本侵华服务。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有为了保护学生而牺牲的谭千秋老师,还有只顾自己逃生的“范跑跑”??从这些事实中,我们看到任何人的个人理想都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
从我们的飞天之梦的实现,可以看到是许许多多的航天人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实践,最终圆梦的。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是许许多多的个人组成的,社会理想是以个人理想为基础的。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学生分析)
三、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1.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领我们走到黎明。
第十二课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强社会责任感。
2.情感态度观念: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勇担责任。
3.运用:坚定信念,增强意志,肩负起社会责任,在履行职责中把理想变为现实。【教学重点】
1. 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2.培养青年学生树立为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与责任。【教学难点】
培养青年学生树立为实现理想信念需具备的意志与责任。【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启发思考)
教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7~128页《三轮车夫的理想与奋斗》的故事,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把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 学生:讨论(略)。
教师:在主观条件上,理想的实现需要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自觉的责任。
一、理想信念的关系及其作用(板书)
教师:同学们看教材,回答理想信念的关系是怎样的? 1.理想信念的关系(板书)
学生:理想和信念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其中,理想是人们为自己确立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信念是人们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表现出来的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意志力(这是区别)。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这是联系)。
教师:追求一种理想,意味着坚信这种理想是正确可行的,而这种坚信本身就是一种信念。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一种状态。2.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板书)教师: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它在人生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什么?
学生:人生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既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同时也是个人发展进步的需要。
教师:就国家而言,众多拥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个体,是国家和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基础;就个体而言,拥有理想信念的人生是充实而幸福的,而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则是空虚、痛苦和可悲的。(多媒体展示)
理想,能让所有不幸的人感到快乐。
——高尔基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流沙河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坚信这是一个真理。
——高尔基
3.理想的实现是有条件的(板书)
教师: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变成现实。试述理想的实现需要具备的主客观条件主要有哪些?
学生:主观条件包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自觉的责任,等等。
二、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信念(板书)1.信念是实现理想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板书)
教师:要实现理想,就要努力追求理想。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奋斗是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梁。信念的特点有哪些? 2.信念的特点(板书)
学生:信念具有复合性、稳定性、执著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对实现理想有着重要作用。教师:信念的作用是什么? 3.信念的作用(板书)
学生:在走向理想的过程中,信念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支撑力量、精力集中的凝聚力量、持之以恒的稳定力量和聚集各方的感召力量。(多媒体展示)
保尔•柯察金与比尔·盖茨
例1: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后,保尔•柯察金作为战士,以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而名垂青史,这个形象曾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在当代青年中重新掀起了“保尔热”。
例2: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杰出人物,在为自己挣得财富和名声的同时,大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教师:为什么保尔和盖茨在今天能够同时成为当代中国青年钦佩不已的理想楷模? 学生:讨论(略)。
教师:保尔和盖茨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意识形态迥异,但他们都在激情飞扬的青春年代,用才智与勇气书写了大写的人生,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身处大变革的时代,能够凭借敏锐的头脑和知识,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确立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并通过努力使之得到圆满的实现。一个以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理想主义的壮丽诗篇,一个以非凡的远见和卓越的创造力,将实现人类无界限沟通的理想,借助高科技手段奇迹般展现于世界。正是他们高远的志向及其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崇敬和爱戴,成为了青年们的楷模。
4.坚定信念以推动理想的实现(板书)
教师:信念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的,也是可以改变的。如何坚定信念以推动理想的实现? 学生:
(1)要树立正确的信念,就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知识,以形成正确的认知。
(2)要有炽热的感情,主动地去身体力行。
(3)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并保持相对的稳定。(4)要与时俱进,从而在现实不断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坚定。
(多媒体展示)
一壶沙子变成了一壶清冽的水
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头顶骄阳似火,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挥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一个个像塌了架,丢了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
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道:“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跌跌撞撞,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看着那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了茫茫无垠的沙漠,大家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视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
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盖,缓缓流出的却是一缕缕沙子。他诚挚地说:“只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冽的泉水。”
教师:在沙漠里,干枯的沙子有时候可以是清冽的水。只要你的心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这是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名言。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熄灭心中信念的火把,坚定信念是奠定实现理想的基础。
三、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志(板书)1.意志的定义(板书)教师:意志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和自决能力,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状态和自决能力。
2.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板书)(多媒体展示)
卧薪尝胆
有一个古代成语叫“卧薪尝胆”,说的就是越王勾践以俭养志的故事。春秋时候,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做了俘虏,给吴王夫差养马三年。回国之后,勾践立志报仇雪恨。他惟恐舒服的日子消磨意志,就把软绵绵的褥子撤下去,拿柴草当褥子;在屋梁上挂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都要用舌头舔一舔,以示不忘苦难,以激励自己的斗志。就这样,勾践东山再起,终于打败了吴国,报了国仇。
教师:这个典故说明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人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许多困难,没有坚强的意志是无法前进的。因此,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
为什么增强意志可以为实现理想提供保证? 3.增强意志为实现理想提供保证(板书)
学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使人认准目的、坚定不移,可以不惧压力、迎难而上,可以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可以把握自己、调节情绪,从而为实现人生理想提供重要保证。4.要加强意志锻炼(板书)
教师:意志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锻炼培养和多方面的打造。锻炼意志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
(1)形成积极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信念;(2)掌握必须的知识和技能;(3)培养深厚浓重的情感;(4)参加各种必要的社会实践;(5)学习各方面做人的榜样;(6)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的修养等。
(多媒体展示)
第一千零十次推销
“肯德基”的标志是一位外国老人,身穿白西装,态度和蔼可亲,他就是桑德斯上校。他是全世界最大的速食炸鸡连锁店的创办人,一个65岁才开始创业的人。
桑德斯上校退役后,身无分文,拿到的救济金只有105美元。他问自己:我到底还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呢?我还能对人们做些什么贡献呢?他冥思苦想,突然想起自己有一份秘方,那是一种炸鸡的秘方,人人都可能喜欢它。我何不把这份秘方卖给哪家餐馆,教他们如何制作? 在后来的两年里,桑德斯驾着自己那辆“老爷车”,穿着可笑的白西装,足迹遍及美国的每一个角落,逢人便叫卖他的秘方。
他被拒绝了1009次,直到1010次,才听到一声“同意”。多少年后,“肯德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炸鸡连锁店。
教师:一个人的意志坚强与否、坚强程度如何,往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砺的。许多志士仁人都经历过刻苦锻炼以形成顽强意志的过程。结合教材第129页所给材料,讨论青年学生应当如何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学生:讨论(略)。
四、实现理想与人生责任(板书)
1.理想的实现与个人的责任有密切的联系(板书)
教师:大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到“单位的荣誉便是我的荣誉”,都是责任的细化和具体要求。如何理解理想的实现与个人的责任的联系?
学生:每一个人都应当懂得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承担自己言行所造成的后果,即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理想及价值负责。教师:一个有了崇高理想的人,也应当是一个高度负责的人。(多媒体展示)
从容指挥救灾的县长
经大忠,男,羌族人,44岁,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县。地震发生时,北川县长经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地组织与会人员疏散,并用最快的速度将县城里的8000多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以后,经大忠成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2008年5月14日下午,经大忠带领工作人员在废墟中救起了一个小女孩。当经大忠抱着孩子往担架跑的时候,孩子一直在哭泣。经大忠摸着她的脸,安慰她:“别怕,孩子,爸爸救你来了!”
地震发生后,经大忠3天3夜没有合眼,他说:“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有我们舍命,被埋的人才有更大的希望获救。” 震后,北川县城大部分被埋。经大忠家中的6个亲人全部遇难。教师:2009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说: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2.人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板书)
教师:人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家庭负责、对将来的职业负责,尤其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只有这样,才能既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又取得人生的成功。〈本课小结〉
理想和信念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要加强意志锻炼,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取得人生的成功。板书提纲
一、理想信念的关系及其作用
1.理想信念的关系2.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3.理想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二、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信念 1.信念是实现理想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
2.信念的特点3.信念的作用4.坚定信念以推动理想的实现
三、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志 1.意志的定义
2.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 3.增强意志为实现理想提供保证 4.要加强意志锻炼
四、实现理想与人生责任
1.理想的实现与个人的责任有密切的联系 2.人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哲学与人生》第十一课说课稿 篇2
说课稿
单 位:民乐县职教中心学校
科 目:哲学与人生
课 题: 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教 者:魏佳艳
时 间: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
《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的第二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这节课侧重点是“运用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着重阐述正确对待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矛盾,引导学生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发展中规划个人发展,并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需要的条件。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为本课程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预备,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6-17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正确树立正确的理想,如何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之中。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获取知识,最优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程序
复习导入
多媒体展示材料:“中国梦”的视频,提出问题:“什么是中国梦?看完视频后让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新课内容1.人生不能没有理想追求
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三个层次,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依次进行讲解。
(1)什么是理想
学生畅所欲言后,师生共同总结理想的概念。
(2)理想的分类
学生直接回答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3)理想的作用
教师展示名人名言后学生讨论回答。
新课内容 2.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准备运用情境教学法,以丰富的事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2步来完成:
首先,采用对比的方法,深化学生认识。例如:汶川地震当中用生命保护孩子的谭千秋与只顾自己逃命的“范跑跑”等。引导学生体会出个人理想的高尚与否是和社会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其次,学生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展示后,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新课内容 3.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到社会理想中
幻灯片展示一段文字资料,学生看完资料后讨论:我们如何自觉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到社会理想中?文中的杨满为什么能够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
小结、练习及作业
课堂小结、练习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巩固知识点,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因此,在教学工作完成以后,教师小结、练习、然后布置作业。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当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篇3
D.①② 解析:材料中的“灵魂净化”“信念升腾”“耕耘”说明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投身社会实践,③④正确,故选C项;①②不符合题意。答案:C 3.胡锦涛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 座谈时说道:“只有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广大青年学生为什么要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积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本题要求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相关问题,结合材料信息,可从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角度分析。答案: 1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只有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了解群众诉求,真正为群众办实事。2 青年学生只有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才 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能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3 青年学生只有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才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点击此图片进入 提能力 *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 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 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 与、与 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条件 社会 个人 集体 个人 社会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需要顽 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 高。3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需要正确 的指引。主观能动性 个人素质 理想信念 价值观 1.如何理解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1 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对一个人的 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贡献是首要的、第一位的。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 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2 人的价值的另一方面在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 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 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2.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 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场上。3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 实践。4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中实现价值。5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 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 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误区警示] 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警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但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客观因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3. 2012??山东高考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解析:本题以艺术创作取得成功为背景,以给我们的启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哲理的理解分析能力。A 项说法错误,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对社会的奉献;B 项错误,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对社会关系的变革起推动作用,但不能主导;C项正确,材料中的艺术家正是将个人的艺术创作与表达全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全民族的抗战热情结合起来,才创作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经典作品;D项与题意无关。答案:C 4.2012??北京高考 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 人生目标要
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解析:本题以漫画为背景,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漫画鉴赏能力。四个选项均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必要条件,但漫画的主旨是强调实现人生目标要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否则无论个人怎样努力都不能达到心中的那个最高点,因此 B 项正确。答案:B [品味经典] 1. 2012??福建高考 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 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导] 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社会意识作为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故②④本身说法是错误的,不选。福建精神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①③正确。[答案] B 2. 2012??浙江高考 下边的漫画 选自《人民论坛》总第 354期 可以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导] 站在各自的利益立场上,有房者和无房者作出不同的判断,这是根据现实作出的反映,也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价值判断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认识,④错误。[答案] B 3. 2012??新课标全国卷 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 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题指导] 匡衡成了大学问家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①可选;同时也离不开自己的主观努力,要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④正确。但主观能动性和正确价值观不能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②③错误。[答案] C 4. 2012??天津高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 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 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答出两点理由即可 解析:本题设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主要围绕生活与哲学中价值观方面的知识去回答即可。答案: 1 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以得到社会承认、实现自身价值为乐。2 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以奉献社会为乐。3 以服务人民、辛勤劳动为荣为乐。4 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乐。答出两点理由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高考定位] 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大多以名人名言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考查点集中在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知识点上。复习中一是要牢记基础知识,二是要学会对所给材料信息的获取。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篇4
江苏省六合职业教育中心校 许本洲
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环境与环境问题;理解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了解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措施;掌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基本要求,理解其重要作用和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奢侈浪费为耻;崇尚生态文明。
运用:改变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自觉投身到环保行动中,为国家的环保事业作贡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环境保护的举措。
难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153~158;《教师教学用书》P174~185;《学习指导》P62~80;PPT课件、视频资料。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保护资源环境方面的案例资料;准备保护资源环境方面的视频;预先将全班分成四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课文;按老师的要求收集保护资源环境的案例资料。
六、板书设计
保护资源环境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学内容
播放视频,阅读图片与文字,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一:环境牵动你我他。
(1)播放视频: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热点透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53活动框图片与文字。
(2)设问:为什么要召开世界气候大会?图片与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假如这些景象就在自己身边,你会怎么办?
(3)指导各小组讨论,学生举手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后归纳:人类的活动使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挑战,环境问题正逐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保护环境与资源已成为地球村中每一位村民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责任。
(4)板书:保护资源环境。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一:环境牵动你我他。
(1)认真观看视频,阅读教材P153活动框图片与文字,各学习小组就设置的问题展开讨论。
(2)各学习小组就所设置的问题陈述观点。
(3)聆听老师总结,进入新课学习。
(二)研习新课(33分钟)
第一目:保护环境,刻不容缓。(12分钟)
1.教学内容
(1)环境与环境问题。
(2)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二:关于环境问题的讨论。
(1)播放歌曲《太湖美》片段,向学生展示一组有关太湖的图片(包括美丽的风光图片和受污染的图片)。
(2)设问:你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图片的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指导学生结合导学案讨论后发言,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
(3)归纳环境、环境问题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认识环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等内容。用PPT出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统称;我国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
探究活动三: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讨论。
(1)用PPT出示太湖地区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的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54第一个活动框案例。
(2)设问:你认为太湖受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案例中的两个观点你赞成哪种?为什么?指导学生讨论后陈述观点,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人口压力;工业化加速;市场体制不完善;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
(3)播放视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设问:看完视频后,对你有什么启发?归纳总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用PPT出示)
板书: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二:关于环境问题的讨论。
(1)听歌曲,看PPT出示的图片,领会材料内容。
(2)各小组开展讨论,第一、三小组选派代表在讨论后发言,其他小组作补充。
(3)倾听教师归纳,掌握环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等知识点,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环保意识。
探究活动三: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看PPT出示的资料,认真阅读教材P154第一个活动框案例,思考问题。
(2)各小组开展讨论,第二、四小组选派代表在讨论后发言,其他小组作补充。
(3)看视频,领会老师归纳总结的内容,认识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好笔记。
第二目:保护环境,寻求对策。(11分钟)
1.教学内容
(1)保护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四:关于环境保护政策手段的讨论。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54第二个活动框文字材料,设问:举例说明,国家为保护环境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政策手段?这些手段会有效果吗?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举手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归纳总结我国环保的政策手段:从战略高度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保法制建设;不断推出节能环保的新政策;严厉惩处破坏环境的行为。我国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污染者付费的政策;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55活动框文字材料,在各小组就案例后的问题讨论发言后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国家不仅是在号召,而且是付诸行动。
(3)用PPT出示: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图片。你知道这些环保措施吗?国家为什么要强力推行这些环保政策?指导学生展开讨论,点评学生的观点,总结归纳国家不断推出的节能环保的新政策、新举措及其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探究活动五:关于环境保护法律手段的讨论。
(1)用PPT出示我国的环境立法。设问:这些法律法规对于保护环境资源能起到什么作用?指导学生讨论,点评学生的观点,总结归纳完善环境立法的重要意义:环境保护要做到:有法可依。
(2)用PPT出示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对应连线,在学生完成后进行点评,总结归纳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内容。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56活动框的案例,播放视频:冤死的鱼。设问:王师傅该怎么办?视频和案例中的污染企业要承担哪些责任?你遇见过类似的事件吗?如果有,是怎么处理的?在学生举手回答后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结合上述案例和视频,认识国家严厉惩处破坏环境的行为的重要性: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提高环境违法成本,防止少数人发财、广大群众受罪、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屡屡出现。
(4)板书:保护环境,寻求对策、政策手段、法律手段。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四:关于环境保护政策手段的讨论。
(1)阅读教材P154第二个活动框、155活动框文字材料,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陈述观点。
(2)观看PPT出示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图片,各小组展开讨论,选派代表陈述观点。
(3)倾听教师的总结归纳的内容,记录重要知识点,懂得环境保护要做到有法可依,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绿色消费意识,自觉养成节能环保的好习惯,做环保卫士。
探究活动五:关于环境保护法律手段的讨论。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和导学案回答问题。
(1)观看PPT出示的环境立法的内容,各小组展开讨论,选派代表陈述观点。
(2)观看PPT出示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内容,按要求完成对应连线。
(3)阅读教材P156页案例,观看视频,各小组展开讨论,举手回答问题;认识惩治环境违法犯罪的重要性,懂得发生环境侵权损害的实施后要学会正确维权,逐步形成与环境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4)听老师归纳总结并记录,加以理解。
第三目:环境保护,从我做起。(10分钟)
1.教学内容
(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基本要求、重要作用和意义。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六:关于绿色生活方式的讨论。
(1)出示PPT:某宾馆的提示语:尊敬的先生/女士:水资源是宝贵的,洗化产品也对环境有害,如您觉得床单必须更换,请将绿色环保标志放在床上,谢谢您支持我们的环保行动。指导学生看P157活动框镜头二。设问:如果你见到了该宾馆的提示语,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你希望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吗?
对学生的发言点评,总结归纳和谐社会人们追求绿色的生活方式的目的──美化环境、节约资源、陶冶情操。
探究活动七:关于公民参与环保行动的讨论。
(1)请学生上讲台讲述索南达杰的事迹,指导学生看教材P156页探究活动镜头一。设问:索南达杰为环保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有什么感受?有人说,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对环境保护起不了多大作用,你认同他的说法吗?为什么?点评学生的发言,总结归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重要意义。
(2)播放视频:环境保护就差一个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57、P158的链接。设问: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启发?我们中职生该怎样投入到环保行动中去?指导各小组讨论后陈述本组观点,点评后总结归纳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基本要求、具体做法、重要作用和意义。
(3)PPT出示案例:问心无愧。指导学生熟悉案例,设问:张成的做法让你想到了什么?当我们步入职业生涯后应如何为保护环境资源做贡献?指导各小组讨论,点评学生的观点,总结归纳将来步入职场在生产和经营等职业活动中,严格遵守环境法和资源法,开展保护环境资源的活动,避免因违法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破坏。
板书: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日常生活中、职业活动中。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六:关于绿色生活方式的讨论。
(1)阅读“某宾馆的提示语”的PPT和教材P157活动框镜头二图片,各小组讨论问题,举手回答。
(2)认真倾听老师的归纳总结并记录,理解课堂内容,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努力。
探究活动七:关于公民参与环保行动的讨论。
(1)听学生上讲台讲述索南达杰的事迹,阅读教材P156活动框镜头一图片,各小组讨论问题,选派代表陈述观点。
(2)看视频、阅读教材P157、P158的“链接”,各小组展开讨论,选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3)看PPT出示的案例,各小组展开讨论,选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4)认真倾听老师的归纳总结并记录,理解课堂内容,以实际行动积极投入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事业中。
(三)课堂小结(2分钟)
1.教学内容
总结归纳。
2.教师活动
出示PPT本节课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各知识点,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环境保护的举措,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引导学生从规范自身的行为入手,积极投身到环保行动中去,崇尚绿色生活,做环保先锋。
3.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知识结构图进一步理解、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4.5分钟)
1.教学内容
学习评价。
2.教师活动
用PPT出示:
(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P65第29、30题。
(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P68第29题。
(3)提问:
元代的许衡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从保护环境资源的角度看,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0.5分钟)
1.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
2.教师活动
用PPT出示:
(1)案例分析:《学习指导》P76第10题。
(2)养成训练:《学习指导》P79第5题。
3.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思考,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
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
1.文字素材
(1)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见《教师教学用书》P183。
(2)太湖地区人口、经济、环境资源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总面积为3.69万km2,为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以不到全国0.4%的土地和3.2%的人口,创造了11.6%的GDP。近10多年来,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经从20世纪60~70年代的I—Ⅱ类水质状态发展到现在平均达到的Ⅳ类、1/3的湖区水质为V类的严重情况。目前,太湖流域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
2.视频素材
(1)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热点透视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3)冤死的鱼
(4)环境保护就差一个人
3.音频素材
(1)歌曲《太湖美》
4.图片素材
(1)太湖图片(见课件)
(2)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图片(见课件)
(3)多种环保图片(见课件)
作者简介:许本洲,男,江苏省六合职业教育中心校学生处主任,德育学科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职业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南京市职业教育德育中心组兼职教研员,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参与过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参编了国规新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及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先后主编、参编《就业与创业指导》、《职场导航》等教材、专著10多本,有10多篇论文先后获奖或发表。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推荐阅读: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三课 第十四课 第十五课10-20
《哲学与人生》第十一课专题06-19
哲学与人生06-21
哲学与人生1210-21
哲学与人生的思考05-18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07-05
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08-20
哲学与人生练习题09-05
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论文10-27
哲学与人生 知识点总结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