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文选好书推荐(共6篇)
魏书生文选好书推荐 篇1
好书推荐——《魏书生文选》
教育要发展,教书要育人,教改要深化,这是国家的要求,人民的愿望,社会的吃亏。魏书生的教育思想观念新人耳目,他科学民主地抓学校、班级和教学管理,方法具体,措施得力,成效显著。魏书生的教书育人之道顺潮流,合国情,得人心,受到了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的欢迎。这就是“魏书生旋风”经久不衰、“魏书生热”不断升温的原因所在。本书荟萃了魏书生最具代表性的经验体会文章,充分展示了他教育教学改革的丰富经验、博大胸怀和非凡气魄。
虽没有把《魏书生文选》仔仔细细地读过,但里面的精彩部分,特别是修身篇的某些内容让人过目难忘。魏老师的思想言行朴实无华,让我有了颇多的感触,也给了我启迪。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在修身篇中,魏老师谈到了自己的这样一段经历:1978年,他经过自己6年的努力,实现了自己教书的夙愿。可面对的环境是——两栋平房 之间一个低洼的大操场,四周连围墙都没有。刚开始,魏老师埋怨过,灰心过,也等待过,想等环境好了,再好好教书,再搞改革。然而埋怨、灰心、等待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变得更糟糕。痛定思痛,他清楚地知道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不能用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 用的指责埋怨,他说:“埋怨自己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他决定“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 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面对现实,他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于是“班风有了明显的变化”“那,个全是男同学组成的班级的学生也和我成了好朋友”„„ 读了魏老师的这段经历,让人不由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为何同样的 学生在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前后会有明显的变化?关键在于什么?答案 是教师,起着关键作用的是教师本身。由此想到自己,不是也常常怨天尤 人吗?“我真是倒霉,当了这个班的班主任”“为什么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这么差?”“为什么我花费这么大的力气?成绩仍旧不见起色?”„„然后,魏老师的所做所感给了我启迪:当你身处于一个不算理想的环境时,该如何应对?一味地埋怨、责怪环境或学生的差,那是无济于事的。当你 无法改变外部的环境时,那就要先从改变自己做起,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学生),进而尝试着去改变环境(学生),哪怕这只是丝毫与点滴的。相信,只要努力去做,总会有收获的喜悦。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定会多对自己说说这句话: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二、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
俗话说得好: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 哭它也哭。魏老师说:“一位班主任积极乐观,笑对人生,容易使学生受到 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要笑对人生,做一名乐观的班主任,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 作为一个班主任,每天都要与班中几十位学生打交道,处理大大 小小的事件,反反复复中难免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你常为一些琐碎 的事情而累,那只会使自己陷入苦恼之中而无法自拔,甚至进退两难,这 真是得不偿失呀。那么该如何使自己保持一颗“不为烦恼所困”的平常心 呢?魏老师自有高招,那就是多笑。怎样才能做到“多笑”呢?他谈到了 几点做法:如多做实事;对别人要一片好心,与人为善;要看到自己的长 处,特别要少想自己一些无法改变的弱点等等。其实,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笑”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笑,这“笑”是一种胸怀,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当我们以一种豁达、开阔的胸襟看待一切时,什么烦恼、痛苦,也只能是我们的丰富生活中不唱主调的调味品而已。因为,笑对人生可以 让你充满生活的勇气,积极进取,品尝到更多的生活快乐与生活的意义,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丰富、充实。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是的,做好自己先 从改变自我开始,这就是我读了此书后的一个想法,也是一大收获。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生命是由一分一秒一朝一夕组成,学生生命的流程是快乐是痛苦,是提升是创造,全由教师的手来翻阅,今天商品经济、信息时代、物欲横流,而面对在信息时代长大的孩子们,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不知多少次冥思苦想,不知多少次夜不能眠,又不知多少次苦于没有答案。彷徨之际,翻阅了魏书生老师的大作,让我在书中体验到工作的充实,感悟到生命的美丽,从而提升了我坚定做好工作的信念。
工作中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尤其是魏老师日记中的两句话,让我感悟颇深:“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人们都来练习放松,不然我们活得太累了。”多么富有哲理的话,一种对魏老师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带着这种心情我读了魏老师文选第一卷的修身篇。验证了伏而泰曾经说的一句话:“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
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位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读着魏老师的文章,我似乎走进了另一个只有工作、做人与世无争的世界中,一种多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做一名强者的思想深深融入到头脑中。
“阅读是为了活着”——福楼拜如是说。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更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我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我从书中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找寻教育智慧的源头,情感与意志在书中冲击与交流。从而使自己更加有智慧,使自己的教育生涯更加有魅力。也始终坚信:(魏书生)“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多么精辟的语言,可以说时刻鞭策我在工作中不要懈怠,要为工作而快乐,为生活而快乐。
魏书生报告会心得体会(推荐) 篇2
很荣幸能有机会到魏书生报告会的现场学习,更有幸能够聆听到魏书生老师精彩的讲座。对于我这样一名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新班主任来说,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场全方位的心灵洗礼。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职业目标和人生定位。下面,我将简单的就这次赴魏书生先生报告会学习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向各位作出汇报。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是与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的,他将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提倡在教育创新过程中不能丢掉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经验。千变万变不变本,即以育人委核心,秉承民主与科学的原则,做到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他在讲座上屡次强调到中国的教育确实存在问题,但是有哪个国家的教育完全没有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就将中国的教育一竿子打死。是啊,没有什么事是绝对完美的,我们要有发现问题的眼光,要有解决问题的智慧,但是不能推卸,如果每个老师都以教育为己任,中国的教育必将会朝着越来越好的趋势发展下去。
另外,魏老师轻松的心态,乐观的态度也让我感慨良多,原本因为刚刚参加工作,忙碌的工作和心理的压力让我时常感到疲惫,但是在魏老师的身上,我体会到,工作不是做给学校的,不是做给别人的,是做给自己的,完成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成长,受益的其实不
是别人而是自己。教育不应当是疲惫的,怒气、怨气会阻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疏远距离。我们需要用轻松的、积极的态度去鼓励学生、去感染学生、去带动学生。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也是培养优秀教师的地方,校领导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良好的工作环境,我们理应珍惜这一切,以学校发展为大方向,注重自身发展,像魏书生先生说的那样“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地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也有了新的想法,原本班级没有核心,缺乏班委人选,这让我烦恼了很久,魏老师提出的让每个同学都做管理者的教育理念让我眼前一亮,原来班级管理还可以这样,可以发动全班学生参与管理,能管人的管人,管不了人的还可以管物,这样既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也大大提高了班级整体的荣誉感。
魏书生文选好书推荐 篇3
在语文教学领域,魏书生已经被看作是一个“奇人”。成千上万的人反复地听他的报告并不感到有多少厌倦,原因何在?我以为,多半是为了领略这位教学奇人的奇特风貌。魏书生的“奇”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在我看来,在于“巧谋”。依魏书生的巧谋之才,似乎当语文教师是大才小用(尽管魏书生几十次申请当教师,对教育工作特别的钟爱)。当官,他一定能当一个足智多谋的官场弄潮手;经商,他也一定能成为一位商场上的“大腕”;几乎干任何一件事,他都能出色地干好,并且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凭他的足智多谋,当教师,当然能驾轻就熟了。有很多人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总想立竿见影地学一学,其实这是十分困难的事。巧谋这个东西不是说学就能学到的;像《孙子兵法》这部巧谋之书,即使烂熟于心,也难在战场上直接搬用,以求稳操胜券。魏书生的教学巧谋也是如此,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里边有许多的颖悟和玄机。对于魏书生,我以为应从教学之外去认识他。在一次报告会上,我亲耳听他说了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教学是雕虫小技。”乍一听,视教学为“小技”,无疑是妄语。教学是学问,究尽其理,已非易事,你魏书生说是“小技”,岂不是妄语么?然而,如果撇开教学不谈,从他这个“人”入手来研究,我们就会发现,称“小技”并没有错。智慧之士,运斤成风;从巧谋的高度来俯视“教学”,当然是“小技”了。岂止是“教学”,任何事,在巧谋者眼中都有一道一般人看不到的制胜之光。魏书生说“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就是巧谋者的慧语。魏书生的巧谋是怎样形成和体现的呢?研究有关材料,我想可从两方面来看:其一,在人生隙缝中,他练就了“游刃有余”的本领。正是16岁的花季,正是用机警的眼光窥视人生舞台的时候,他被迫停学,下乡锻炼。对于一个少年来说,这无疑是十分沉重的打击;对于今天的魏书生来说,这自然又是一件好事(坏事能变成好事的“好事”),因为这种停学与下乡,把魏书生一下子推上了人生的风口浪尖上,使他不得不过早地思考这种变幻无定的人生状态。对于一个懵懂的少年,在这样的风口上,可能有三种走向:一是参加“革命”,当“小将”,当“英雄”;二是老实务农,陷入平庸;三是向思辨型文化人靠拢。到底走哪条路?应该说魏书生当时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他毕竟是一个不谙世故的少年。我们完全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当时有一位强硬的领导者“引导”他去参加“革命”,我想,魏书生未必会拒绝,倘如此,魏书生也许就成了“张铁生”了。幸运的是,魏书生遭到的第一次“*迫”是去当“民办教师”,当时,他并未感到幸运,他说“刚听到让我去教书的时候,我并不愿去”,“尽管不愿去,但我又不敢不‘把一生交给党安排’,便服从命令去教书。”尽管是遭到“*迫”去当“民办教师”,但从今天的魏书生的人生历程上看,这件事无疑是魏书生人生之路发生巨大移位和转折的十分幸运的“起点”。魏书生对这次转折是十分看重的,他说:“教书之后,才发现学生们心灵世界的广阔”,“生活在他们之中,我感受到精神的满足,灵魂的安宁。”平心而论,这种人生初感,在当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我佩服魏书生,就特别佩服他在一个少年的时候就能具有对人生状态的特别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他后来的繁杂工作与生活中逐渐形成一条日夜流淌的河流,时时激荡起令人遐思的水花。得到了一份“初感”之后并未一帆风顺,他又遭到了两次打击,一次是辽宁省历史博物馆招工,他差一点去了,没想到被人挤兑了。二次是由于自学,对孔子说了话,遭到批判。这两次打击,对于缺乏生活思辨色彩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对于魏书生来说,则是两道人生思辨的“辨题”。打击,对于敏思者从来就是思考的催化剂。果然如此,当魏书生遭受打击之后重返教坛,终于产生了回到家园,如愿以偿之感。无疑,这种感觉是前期“初感”的再度升华。几番风雨,几回波折,终于使魏书生“铁了心”,坚定不移地献身教育。人生感觉升华的意义还不在此,主要是锻造了魏书生具有了一双洞察世事、辨析人生的机智的眼睛。后来,当他“初试教改”的时候,面对“反对者”的“慷慨激昂”,他能做到心平如水,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人生巧谋者的最佳选择。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充满巧谋气味的国土上,初试锋芒时的最宝贵的也是最让一般人奈何不得的法宝,不是学术上的立足、思想上的申辩、行为上的自护,而是平心静气,埋下头来,等待提携者的“声援”。前者,是一种坚守学理的耿直脾气的外露,后者则是一种应对人生的委婉艺术的才能。魏书生选择了后者,不能不说是一种人生巧谋的体现。当他的名声因他的“自我沉静”而越发显扬的时候,也就是当他继续前进、深化教学改革的时候,他的巧谋再一次闪光,这就是毫不迟疑地制定了两种“深化改革”的策略,一是改革教学,一是“深化对自我的改革”。这改革“自我”的谋划又使他加快了成功的速度。他特别强调他所善于处理的“关系”:①和社会的关系。他对社会采取了十分宽容的态度,没有让社会形态的撩人心腑的因素成为自己思想意识上的包袱。一句话,他与社会开始自觉地保持一段距离。②和工作的关系。当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因改革大潮的涌动,不断怀疑自己的工作,大有委屈感慨之时,魏书生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对策,这就是他说的“工作高不能成时低也能就”。③和他人的关系。他主张“千方百计和老师们、学生们、领导们建立互助的关系”。在社会上出现张扬个性、突出自我的思潮与行为时,魏书生强调“以和为贵”,采取融洽的对策,无疑为自己减少了很多麻烦。④和自我的关系。他对自己采取了鼓励的办法,即“不断施加有所作为的指令给自己的潜意识”。从这点上看,他是很注意突出自我的,然而他的这个“突出法”很巧,巧就巧在他不像一般人那样过早地向外人张扬,而是自己让自己在心灵的原野上站立起来,形成只供自我欣赏的一道风景。综观这“四种关系”,我不得不佩服作为中国人的魏书生了。他的“中国特色”的人生设计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实惠。他的儒家道统中的为人处世的精华变成了自己的行为指针和思想血肉,因此,他最容易被大部分受到儒教浸染的人们所接受。现在的魏书生仍然坚守他这个制胜法宝,他把他的主要精力仍然用在应对人生、应对大众目光上。他是一个精通“人学”的人。他的“精通”是应有的巧谋而不是一种狡猾。他的高明处还表现在:他把应对社会、应对人生的巧谋施用于应对教学对象——学生身上了,因此他早已成为一个善于驾驭学生、巧于管理学生的人,这也是他的语文教学的制胜之道。在中国,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关注人际关系,要敏于研究“人学”,要善于采用一系列办法让大众从较远的地方欣赏自己,久而久之,使大众在不经意中把自己搬到他们的心坎上扎根。应该说,这是一条制胜之道。当代初为人师者是否应从这里得到启示,我想该是不言而喻的。其二,对于语文教学本身,魏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了出奇制胜的策略。一般常人教语文或研究语文教学往往从“同处”着眼,从如何趋同方面着手,未教或未研究之前,总习惯于先定下一个方针、一个框来,然后按力索骥,依样画葫芦。这样的教学与研究,一般不会产生多大的“轰动效应”。魏书生不同。他和常人一下子拉开了较大的距离。他常常让别人对他产生一种扑朔迷离、时隐时显之感。他的教学总是从“异”处着眼,从“立异”上着手。比如以下策略和做法:(1)一般人都是一课一课地教,而魏书生是“一学期的教材”“只有30多节课就讲完了”。(2)一般人都是对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至多只不过是研究如何改法,比如是少作多改还是多作少改等,从来就没有想到“不改”。而魏书生则是“1979年以来,我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本作文”。(3)一般人都是注重于对学生的学习考评与测试的。依常理,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不单是应试,即使是抓素质,也无法离开或摒弃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已成共同认识。而魏书生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他说:“除统考外,我没有搞过测验、考试。”(4)一般人都是遵循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课时的,教师不上课堂,怎么说都不对,这是普遍认识。而魏书生居然不管这一套,他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了。他说过:“十年来,每年还是要有四个月以上时间外出开会。”除节假日不算,这四个月多少还要占去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对于一般教师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5)一般人教课都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魏书生也是一反常理,让学生“自学整册教材”。效果是怎样的呢?居然是新学期一开学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期末考试”。照常规来看,这实在让人感到太越轨了。还有很多奇特现象,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现在要研究的是,这种奇特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之所以如此的根源又在哪里?从影响说,目前人们对魏书生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以之为“怪”,魏书生是“鬼才”,他的语文教学是“怪味豆”,有很多破绽和漏洞,不值得普遍学习。一是以之为“神”,魏书生有“神功”,语文教学有“神效”,想学而难以学到。不管是贬也好,褒也罢,有一条是值得肯定的,即魏书生这个人和他的语文教学都离我们比较远。他是纵向地走到了21世纪了呢?还是横向地误入歧途走进了“异国他乡”?我想,我们目前还不便于下结论。魏书生毕竟是一个锐意进取的改革者,他的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目前似乎对于我们的意义还不算大,大的则是在我们的常规天地中,他刮起了一股“反常规之风”,至少使我们看到了“别样的人们”在走“异路”到“陌生的地方去”。这是一种新鲜感。这种新鲜感,在目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魏书生的探索至少要比那些没有什么探索就匆忙自诩为教育家的“跨世纪的人儿”来说要高明得多。因此我主张,今天提出学习魏书生,就要学习他的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善于标新立异的精神,而不要去学习他的一招一式,更不能因了他的招式的神鬼而全盘否定这样一个少见的奇才。在中国,奇才,鬼才,实在是太少了。再从根源上探究。魏书生语文教学之“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的“人”“奇”。没有这样的“奇人”,就没有这样的“奇教”。我一直以为,魏书生所以能像上述那样施展奇术,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学,根本原因在于,魏书生把他的学生看作是一代“小魏书生”。魏书生不同常人之处是同时有两个魏书生在。一个是凡身肉体魏书生,一个是意念魏书生。意念魏书生始终依附在凡身魏书生身上并时刻指挥着活生生的魏书生的一举一动,一思一想。魏书生初三时就停学了,他的语文能力是如何提高的呢?他从未说过有什么名师从旁指路,事实是有一个意念魏书生在指使凡身魏书生行动。凡身魏书生的成功就得力于意念魏书生的指导。现在,魏书生是教师了,他要把自己彻底变成意念魏书生,用自己成才的经验来指导新一代“小魏书生们”的学习。他的学习语文的多种“系统”和规则活动实际上就是他个人从前学习语文的切实经验,他把自己的自学之路变成了眼下的教学之道。所以我坚持认为,“奇教”完全由“奇人”而来。从研究魏书生上说,我们实在有必要研究他的这种变“自学”为“教人”的巧谋的。
魏书生理论 篇4
二、当前语文教育的趋势以及中考、高考的特点和趋势
三、魏书生语文教学的艺术内容:
(一)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艺术
(1)学科中渗透德育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特色
(2)寻找深入学生心灵世界的窗口
(3)借助美育的力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4)寓德于智、寓德于体、寓德于劳技的艺术
(二)学科中渗透德育的艺术
(1)选准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内容,注意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媒介
(2)把握学科渗透德育的时机、时间和频度
(3)讲究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
(4)考察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艺术
(1)教学方法灵活的艺术
(2)创设问题情境的艺术
(3)创设成功情境的艺术
(4)以美激趣的艺术
(四)转变差生的艺术
(1)寻根探源,注重心理保健的艺术
(2)激发参与欲望,创造竞争氛围的艺术
(3)充满爱心,合理评价差生的艺术(4)增强信心、教给方法、培养能力的艺术
(5)引导活动的艺术
(五)六步骤课堂教学艺术
(1)“六步法”产生的背景
(2)课堂教学六步骤的含义
(3)六步骤课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4)“六步法”的实质是学生为主人
(六)课堂民主的艺术
(1)建立师生间融洽关系的艺术
(2)学生间的合作艺术
(3)为学生服务的艺术
(4)提问的艺术
(七)与学生心灵沟通的艺术
(1)爱的融洽艺术
(2)语言沟通的艺术
(3)书信沟通的艺术
(4)心理矫治,一种崭新的沟通艺术
(八)寓学法于课堂教学中的艺术
(1)提高学生认识的艺术
(2)传授学习方法的艺术
(3)备课中融进学法的艺术
(九)指导学生写日记、作文的艺术(1)让学生乐于写日记
(2)指导写名题日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魏书生报告 篇5
魏书生是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一直以来,我都希望真正认识一下这位被外界传得像神一样的教育大家。这次终于如愿以偿。通过观看“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报告会”录象,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魏书生的演讲深入浅出,平实幽默。让听众在感觉和思考中领悟“教育与人生”的奥秘,是为人父母,求学励志,为人从教不得不听的演讲报告。
作为班主任,魏书生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原谅学生的缺点,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从不与学生作对,从不训斥,也从不挖苦,总是那么笑容可掬地商量商量,再商量商量。在这样民主与和睦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得到了超脱。
我们学习魏书生就要认真学习他以健康体魄,快乐心态上讲台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万千思绪,使课堂充满欢乐,就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缺乏朝气,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必然就差。更有一些人把平时的不快、心中的愤懑情绪带入课堂,不但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实现,而且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使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此乃教师大忌。
魏书生宣扬“己所意欲,尽施于人”的人生信条,才使他具有哲人那样能够包容一切的气度和胸怀,他才能从种种令人烦恼的人际关系中挣脱出来,活得那样轻松、潇洒。
由于我们缺乏这样的气度与胸怀,便常常陷入烦恼与疲惫之中。常常抱怨学生不听话,不理想;渴望同志之间的理解,又无从求得;渴望领导的信任,又不尽人意。这种抱怨正是自己制造的绳索,捆绑着自己,人生的步伐才这般艰辛。思来想去,我终于从他的职业生涯及他的人生艺术、教育艺术和教学艺术中体味出他的力量源泉在于他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我们学习他,就要学习魏书生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敬业奉献的精神;学习魏书生热爱生活,坦荡乐观、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学习魏书生以学生为根本,以育人为宗旨,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学习魏书生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和“松、静、匀、乐”的乐观心态。唯其如此,我们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业绩才能更加凸显。
“松、静、匀、乐”是促进师生身心健康的养身之道。没有愉悦的心绪,没有强健的体魄,作为教师不可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造诣达到一个高度,作为学生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松”就是“身体松”,教书、写字、做题各部器官放松,注意力就集中了,轻装上阵,感觉是世界最轻松的人。“静”就是“心灵静”,守住心灵的宁静。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训“才需学也,学需静也,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宁静方能致远。“匀”就是呼吸匀畅,保持匀畅的呼吸有利于身心健康,深呼吸可以缓解高考紧张情绪。“乐”就是确保自己处于快乐之中,以乐观主义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人生的挫折、误会,诬蔑仍能坚守内心的快乐阵地。坚持/守正念和乐观,每天打开眉结,打开心结,面带笑容。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坦荡的胸怀走上三尺讲台,必然激情澎湃,纵横捭阖,运用自如,驾驭课堂,游刃有余。
教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态,饱满的激情,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要更好的教书育人,必须强身健体。魏书生“松、静、匀、乐“的方法,其实也是养生、养心之道。
魏书生先生是当代杰出的教育家,在教学领域和班主任工作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教改成果。今天,在听了魏书生的教育报告,感觉豁然开朗,我被他的睿智幽默所感染,敬佩他乐观、进取的态度;敬佩他平和的心态;敬佩他独特个性;敬佩他独特的教育观念与方法。真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啊!和魏老师相比,不由地感到心中惭愧。
魏老师在报告里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自强,要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与大社会、大环境的关系。对待环境要积极适应,少发牢骚,多干实事。对待生活怀着感激之心,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2、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建立互助关系。对待同事有善意,互帮互助。对学生,也要与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
3、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要解放自我,珍爱自我,超越自我。第二育人,一是民主化,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建立互助的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好学上进的一方面;二是科学化,要有计划性,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第三教书,首先在明确目的、激发兴趣、磨练意志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然后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最终使学生能学会自学,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
听完魏书生老师的报告,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报告中,魏书生老师一直在说我们的心态应该摆正,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反思自己,也曾有过许多不满的情绪,也曾抱怨过自己的收入不够高,也曾抱怨过工作累,也曾抱怨学生难教,听了魏老师对生活、对工作那恢谐幽默的态度,我不禁自问,一个人既然无法改变环境,何不先改变自己呢?就像他说的,我们教师要做的,不是等待条件好了在干,不是等待地位高了在干,不是等待学生爱学习了在干,而是要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从改变自己出发。学生不爱学习,听课的秩序不好,那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们教师的问题。因为我们教师从来没想过要去改变自己,所以我们应该摆正心态,用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
二、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
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他主要讲了四条: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管理不要出现“我管你服”的现象,总觉得自己是管理他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服从管理。
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坚持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3、发展学生的人性、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学习智力、学习目标、学习途径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这种差异。魏老师曾这样说教室是学室,教材是学材,把教师当作学习上的共同的探讨者和交流者。转变教室、教材、教师的观念,那学生对学习自然就感兴趣了。
4、决策过程多商量。我们作为老师,如果有了“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就不会因学生的调皮而生气,也不会因学生的懒惰而无奈,更不会因学生完不成作业而大动肝火,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把学生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服务员,面对学生的各种举动,老师都能去理解。
听魏书生报告心得体会
文昌中心小学
刘静 2009-10
听魏书生报告心得体会
文昌中心小学
魏书生讲座心得 篇6
学习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
魏书生老师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的精神,是一般人所不能作到的。他想的是教育事业,想的是全体学生,要把学生教育好才甘心,他把学生看的比自己还重要。
魏老师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在如何培育人的思想上来一次革命。因为只有自己的思想变了,教法才能变。在这一点上,魏老师也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为魏老师作为一名新型的教师,会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魏老师的教育思想很新鲜,很深刻,具有很大的独创性,他的教育观已远远的超出教育观的局限,他讲的不仅是教改的思想和经验,而是真切的从学生、并且包括教师自身,怎样做人,怎样树立真正的世界观开始的。
魏老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的根本是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而不是“婆婆”服务的认识,切实的从实际出发,坚持民主商量的方法,针对学生实际,通过训练过程,达到知识、能力、和智力这三方面的开发。他在教学中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助手,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为发展长处而学”,他的
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他那些具有规律性,有是很规范化的具体措施之中。例如他的班级管理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人干。”其精心周到,周密的程度令人佩服。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下决心,深入的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并大胆实践,持之以恒。以他为榜样,不断的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篇二:听魏书生讲座有感
听魏书生讲座有感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马 琴
魏书生是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有机会听他的报告,真正认识一下这位被外界传得像神一样的教育大家。2月11日下午,终于如愿以偿,我们全校班主任老师在四楼演播室,观看了现代教育家魏书生的《如何做好班主任》的讲座。
魏书生的演讲深入浅出,平实幽默。让我们在感觉和思考中领悟“教育与人生”的奥秘。对人生,我们缺乏像魏书生那样高远而透彻的哲学思考。他把人看成一个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的世界。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辨证哲学观念,而他却能够。所以他才能尽力地使自己透明、纯净,不断地扩大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净土,以坦诚面对同志,也面对学生
作为班主任,魏书生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原谅学生的缺点,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从不与学生作对,从不训斥,也从不挖苦,总是那么笑容可掬地商量商量,再商量商量。在这样民主与和睦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得到了超脱。这种“已所意欲,尽施于人”的人生信条,才使他具有哲人那样能够包容一切的气度和胸怀,他才能从种种令人烦恼的人际关系中挣脱出来,活得那样轻松、潇洒。由于我们缺乏这样的气度与胸怀,便常常陷于烦恼与疲倦之中。常常抱怨学生不听话,不理想;渴望同志之间的理解,又无从求得;渴望领导的信任,又不尽如人意。这种抱怨正是自己制造的绳索,捆绑着自己,人生的步履才这般艰辛。同时,我发现他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机制。我深深地感到,魏书生的教学离不开管理,没有成功的班级管理就没有教学奇迹!竞赛机制是魏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明显特点之一。有一次,学习委员收书费,他要一个一个收,魏书生说:“我没有让你这样收,你可以用手表啊!”学习委员很聪明,马上拿着手表说:“同学们注意了,各小组组长请站在你们小组的左侧,下面我们要开展收书费比赛,各就各位,预备开始。”书费很快收起来了。可以想见,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小组分得很细,工作讲求竞赛。这样,既活跃了教室的气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魏书生直接参与指导管理活动,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自报,轮值两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地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同时他要求学生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他还要求学生遵循:凡是普通百姓能做的事,班委不要做;凡是班委能做的事,班长不要做;凡是班长能做的事,班主任不要做.凡事皆有章可循。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在魏书生的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
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篇三: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
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
作者:yaoruixian 时间:2007-5-19 10:17:06 来源:会员改编 人气: 7866 听了魏老师的讲座,感慨良多,其中对于班级管理方面的印象颇为深刻。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在魏老师庞大的管理系统中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特色,他相信每一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我们班是初二的英语特色班,很多学生都多才多艺,他们大胆,踊跃。当然要选一些有能力的班干很容易的,他们也非常乐意。所以我要尽量让他们都能发挥他们的才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发展学生的人性、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学习智力、学习目标、学习途径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这种差异。同时让自己树立为班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管理不要出现“我管你服”的现象,总觉得自己是管理他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服从管理,要与他们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魏老师曾这样说教室是学室,教材是学材,把教师当作学习上的共同的探讨者和交流者。转变教室、教材、教师的观念,那学生对学习自然就感兴趣了。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服务员。这样,面对学生的各种举动,老师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去应对。
科学的民主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平时的工作是息息相关的,要管理得好就要作好班主任工作。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在工作中,我觉得从以下几点做起,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他的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模范的作用。在卫生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首先拿起抹布,带头擦玻璃,并力求擦的干干净净。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我不需要过多的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他们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干的又快又好。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二、一视同仁,严格要求
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的爱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面对纷繁的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以及拜金主义等,这些无不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纯正的师生之情失去了它原有的光环,在这种环境下,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诚的爱,用实际行动去爱。面对各种因素,我们必须做到对学生的爱一视同仁。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很敏感的,一句亲切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决不能随便放过,要帮助他们究其病因,以便彻底杜绝。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能做好优秀生的工作,而且更应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对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后进生尽快地赶上去,决不能对他们恶语中伤,不能有半点轻视的态度,更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要用同一标准把他们与优秀生比较。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信任更是推动其上进的力量。我们班也有好些同学在单亲家庭中成长,其中有些觉得自卑,与家人较少沟通,性格有些孤僻,作为班主任,我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同时也打电话与他们的家长沟通。有的同学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同学是因为自己贪玩,有的同学是因为家长溺爱,教育方式不正确,从而造成了他们比较任性,娇气,经常埋怨学习辛苦。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掌握了这样一些学生的基本状况后,我便经常与他们单独交谈,让他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增强竞争意识,锻炼刻服困难的毅力。这样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再如有的同学是因为思想负担重,学习压力大,造成成绩上不去。面对这种情况,我帮助他克服了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变更乐观,更积极了。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四、正确评价,鼓励学生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则必须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如在卫生工作中,有些学习差的学生劳动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累,争做重活,而有些所谓的好学生却怕脏、怕累,在一旁转圈。劳动结束后,及时作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对于班干部同学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每月写出工作总结,召开一次干部会议,推广各自的工作经验,对于取得成绩的同学适时地表扬,使他们心理上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以便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自己,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魏书生讲座观后感
“松、静、匀、乐”,我想,听过魏书生老师讲座的人,都不会忘记这四个字,更不会忘记,魏书生老师的那种人生心态。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报告感觉豁然开朗,我最大的体会是对人生要有正确的认识。要会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工作,不能白来一遭。真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
一、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报告中,魏书生老师说我们的心态应该摆正,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反思自己,也曾有过许多不满的情绪,也曾抱怨过自己的收入不够高,也曾抱怨过工作累,也曾抱怨学生难教,听了魏老师对生活、对工作那恢谐幽默的态度,我不禁自问,一个人既然无法改变环境,何不先改变自己呢?就像他说的,我们教师要做的,不是等待条件好了再干,不是等待地位高了再干,不是等待学生爱学习了再干,而是要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从改变自己出发。学生不爱学习,听课的秩序不好,那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们教师的问题。因为我们教师从来没想过要去改变自己,所以我们应该摆正心态,用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学生不爱听课,那我们就想办法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去对待生活和事业,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快乐的吗?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在班级管理中,许多学生更加懂得了“责任”两个字,老师赋予给他们的职责,他们就有责任做好。在魏书生老师的班级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把每件事情都实行“承包责任制”让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都能为班级出一份力。学生也从中找到自己的优点,更找到了自信,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是很大的,这在学生的心理发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懂得管理,同时也学会互相监督,互相督促,共同进步,从别人的工作中找到优.缺点,也为自己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全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课堂当中,不断学习,不断的进步。当然,宽容、理解并非放任自流、为所欲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客观现实,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不能为创造而创造,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魏老师经常说到要用一颗平常的心,高高兴兴地做平凡的事,把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当作生存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来做。从魏老师的话里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十分光荣。
魏书生讲座观后感
今天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报告感觉豁然开朗,我被他的睿智幽默所感染,敬佩他乐观、进取的态度;敬佩他平和的心态;敬佩他独特个性;敬佩他独特的教育观念与方法。真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啊!和魏老师相比,不由地感到心中惭愧。
魏老师在报告里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自强,要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与大社会、大环境的关系。对待环境要积极适应,少发牢骚,多干实事。对待生活怀着感激之心,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2、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建立互助关系。对待同事有善意,互帮互助。对学生,也要与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
3、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要解放自我,珍爱自我,超越自我。第二育人,一是民主化,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建立互助的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好学上进的一方面;二是科学化,要有计划性,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第三教书,首先在明确目的、激发兴趣、磨练意志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然后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最终使学生能学会自学,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
听完魏书生老师的报告,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报告中,魏书生老师一直在说我们的心态应该摆正,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反思自己,也曾有过许多不满的情绪,也曾抱怨过自己的收入不够高,也曾抱怨过工作累,也曾抱怨学生难教,听了魏老师对生活、对工作那恢谐幽默的态度,我不禁自问,一个人既然无法改变环境,何不先改变自己呢?就像他说的,我们教师要做的,不是等待条件好了在干,不是等待地位高了在干,不是等待学生爱学习了在干,而是要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从改变自己出发。学生不爱学习,听课的秩序不好,那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们教师的问题。因为我们教师从来没想过要去改变自己,所以我们应该摆正心态,用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学生不爱听课,那我们就想办法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去对待生活和事业,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快乐的吗?
二、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
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他主要讲了四条: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管理不要出现“我管你服”的现象,总觉得自己是管理他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服从管理。
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坚持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3、发展学生的人性、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学习智力、学习目标、学习途径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这种差异。魏老师曾这样说教室是学室,教材是学材,把教师当作学习上的共同的探讨者和交流者。转变教室、教材、教师的观念,那学生对学习自然就感兴趣了。
4、决策过程多商量。我们作为老师,如果有了“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就不会因学生的调皮而生气,也不会因学生的懒惰而无奈,更不会因学生完不成作业而大动肝火,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把学生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服务员。这样,面对学生的各种举动,老师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去应对。
三、善待后进生
魏老师在报告中说,做老师的不要轻易发火,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说不定后进生将来比你眼中的优秀生有出息,更会赚钱。虽然学生屡考屡败,但却屡败屡考,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自控力!虽然听不懂课,但却三年如一日,坐在课堂上不干扰、影响他人,这需要多强的意志!如果是老师你自己,你能做到吗?魏老师做到了,他对待后进生是从他们身上找优点而不是缺点。他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后进生找不到自己有什么优点,只有缺点,魏老师让他自己好好找一找,两天后学生找到了一个优点,魏老师却为他找了许多优点,并且让他写一篇日记,“从七个角度看一口井”,七个角度是,从井底看,从井沿上看,从山脚下看,从山顶上看,从云端上看,从月球上看,从太白金星上看。学生写完了,对老师说“老师原来我自己是如此渺小啊。”魏老师的教人方法很巧妙,他引导这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物体,你会发现有不同的结果。听了这个故事,我敬佩魏老师的教育方法,反思自己觉得真是汗颜,自己对待后进生从没有如此做过,从没有像魏老师那样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学生,也没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自己也从没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他们,接进他们。我们真的应该像魏老师那样,在教育我们的学生时,善待他们,力争站在学生心里,发现他们的长处,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这里找到自信。魏书生老师那高超驾驭、灵活运用教育规律的能力真的需要我们认真地体会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一个人,要想征服另一个人或更多的人,靠的就是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魏书生的言语,真诚朴实催人奋进,陶人情操;让所听者都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想?? 篇四:听魏书生讲座的心得体会
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
“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 ——魏书生 这次我们在北京聆听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题目是《如何当好班主任》,这是班主任不可不听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奥妙,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
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其次,对魏书生的语言的评价: 魏书生老师是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他从来都是站着演讲的,不管演讲时间是半天还是一天;他的面容一直是平和亲切的,就像在跟你面对面谈心;他从不讲多么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么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幽默有趣,有时还带着一点点自私的念头,却很有一番见地,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于是,你迫切地想了解他,接近他,为他身上的那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所吸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说教,从容中蕴含巨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普通人的人
生观、价值观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起来,是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首爱国敬业的颂歌。魏书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第三,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教育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是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举措: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坚持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座、俯卧撑,“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实实的情感。
第四,魏书生对学生爱的教育.自爱爱人的魏书生,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魏书生就是这样,他有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有释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
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以一颗平常心快
乐地生活、工作、学习着。篇五: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
听教育专家魏书生讲座有感
2010年10月15—18日,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发祥地——辽宁省盘锦市召开。感谢校领导的厚爱,使我有机会和溪主任一起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学生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德育工作者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养成教育要从行为训练入手、从细节着眼,“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日积月累,持之以恒。魏书生老师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松、静、匀、乐”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着同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参观了盘锦市高中后,大家更觉得震撼。5400余名学生动作规范、节奏一致、整齐划一的课间操和队列,场面壮观、气势恢宏,让与会代表看到了养成教育常抓不懈的可喜成果。
我觉得班主任做好班集体建设工作关键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教师的工作态度问题,即班主任要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心中必须有爱,对班集体建设的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等等,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关于前者一会我想主要结合魏书生教育前辈的讲座来重点谈谈我们教师的工作态度问题。关于后者我另写了一份题目叫《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的经验传输材料,有兴趣的班主任可以会后到溪主任那去借阅。
我清晰的记得十月十六号那天,与会老师无一不被魏书生崇高的精神世界所感染着,无一不被他积极乐观的处世工作态度感动。他认为“做一名人民教师,一要有信仰,二要有热情”。
下面我就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听了魏书生报告的体会。
一、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
魏书生的讲座,总是将深刻的哲理,甚至苦闷的话题用流畅、幽默而又富有抒情的话语形象的表述出来,其语言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他用真情厚意感染着所有在场的人,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他使听者为之激动。为什么被别人视作艰辛工作的教育在他眼里和心里竟然是那样的亲切和欢欣?这都出自他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真挚的厚爱。他的思想不是超然无踪缥缈的,而是真实质朴的,根植于我们的教育状况,根植于我们的教师的需求,根植于广大学子的心灵。因为,他总是把走向学校当作一种精神享受,把认真教书育人当作是一种人生享受,把一切不如意之事之人当作体验生活的一种愉悦享受。他时时享受,处处享受。用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凡人凡事,一切都在于“道法自然”,何乐而不为呢!
他告诉我们珍爱生命、享受生活的四字秘诀,叫做“松、静、匀、乐”。“松”即身体放松;“静”即心灵平静;“匀”即呼吸匀称;“乐”即情绪欢愉。他特别告诫我们要记住四字秘诀,并把它们“拓展拓展再拓展”。魏老师对“松静匀乐”这四个字讲得诙谐幽默,听者无不颔首点头,脸上洋溢着会心的微笑。走进教室,“松静匀乐”;走出教室,“松静匀乐”;处理同学吵架,“松静匀乐”;和后进学生谈心,“松静匀乐”;开口讲课,“松静匀乐”;回身板书,“松静匀乐”;一天工作,“松静匀乐”;下班回家,“松静匀乐”;市场买菜,“松静匀乐”;讨价还价,“松静匀乐”;回家洗菜炒菜,“松静匀乐”;那么一天下来,“松静匀乐”加“松静匀乐”等于什么?还是“松静匀乐”。
是呀,要在纷乱复杂的社会里,在紧张激烈的人际中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这是魏老师要求师生坚守的“阵地”。他认为,快乐可以外取,也可以内求。只有时时做到以静制动,快乐才可能随你而来!因为,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翻开手背,必定是手心;走出阴影,必定是阳光。
二、用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对待工作。
在他的讲座中我最欣赏的有两句话: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把平平凡凡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他讲得很实在,“少埋怨环境”不是“不埋怨环境”。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许多的不尽人意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教师职业的意义来说,这样的地位教师是当之无愧的,但现实生活中,教师是否能有这样的地位,则是另外一回事了。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异。我们工作量、工作压力大。宁静的夜晚,我们在做课件;休闲的假日,我们在备课,而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下班后的时间可以完完全全休息。家人、同学、朋友总是不理解,会说怎么会这么忙,我们上班时间没有空闲,下班了还有工作。而且工作中经常会有心烦多事,有些学生厌学,作业拖拉,有的家长不关心,忙于生意、忙于娱乐。我们老师中许多人总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时间,当教师的辛苦是别的行业的人所无法体会的。况且,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样的情况,多多少少会埋怨,但是一味的抱怨、发牢骚、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呢?你抱怨了,学生上课就专心了吗?作业就认真了吗?家长就关心了吗?一味的埋怨,会使心情越来越差,看出来的所有事情都不顺眼,批评学生,学生的情绪就不好,就出现恶性循环。
是的,不能改变别人,不能改变环境,你没有能耐去换轻松的工作,那就改变自己,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做起。我们要知足,俗话说知足常乐,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人永远快乐不起来。要知道捧在手里的,才是最好的,也最值得珍惜。但是知足不是停留,我们还要奋斗,工作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态度进入生活,我们要想方设法去克服,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三、会后反思:会上魏老师提到的“松静匀乐”与胡校长以前和我们讲过的
“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新提法不谋而合,再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问自己你的教育生活完整幸福么?
这样一个朴素而有重要的问题,问起来容易回答起来很难很难。一方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观;另一方面,我们中的不少人在品味自己教育生活时,总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无奈与忧愁,或者说,总有种说也说不清楚的感受。
但我总是想,教师不是神,不是圣,她首先是一个有着和其他群体一样的肉体和灵魂的人。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家庭成员的相敬如宾是福,邻里之间的和谐互助是福,同事们的融恰、默契、宽容是福,上下级的理解、通达、尊重是福,事业上的不懈追求是福。
但教师终归还是教师,长期的职业追求和滋润给每一位教师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追求完美、模范做人、规范做事的职业烙印。我想对于教师来说,幸福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工作。正像魏书生提到的:“教育不是做给领导检查、参观,而是做给自己享受的。”
是呀,幸福是一种心境,是那份迥异于喧嚣世界的从容淡定,是那份坐看云起云落、笑看春去秋来淡泊名利的境界;幸福是一种理想,陶醉在不懈追求的忙碌之中;幸福是一种责任,眷恋在对三尺讲台和无邪顽童的爱心里;幸福是一种反思,升华在对平凡索事成败的思索上;幸福是一种积累,快乐在辛勤耕耘抽穗拔节的沃土中;幸福是一种体验,体验教学相长的快乐,体验预设过程的安宁,体验生成瞬间的精彩,体验备教辅批的耐心,体验不期而至的成功后的愉悦;幸福更是今天过得比昨天有智慧,一个坐拥教育智慧的教师,她的思想是灵动的,她的行动是富于变化的,她做事的方式是简约的,她的今天总比昨天更有朝气,更有激情,更有活力,更有创新。
我想有时候,教师的幸福更多的也是“痛苦”的。痛苦顾校不顾家的忙碌,痛苦恨铁不成钢的烦怨,痛苦不能被理解的苦恼,痛苦拼搏竞争的压力,痛苦追求过程的曲折与失意?? 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痛苦何尝不是幸福的另一种形态呢?痛苦与幸福相生相伴。痛苦是幸福的基石,痛苦是幸福乐章的插曲,痛苦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离开了痛苦的小插曲,教育的乐章可能平铺直叙,缺少情蕴,更不能让人成长与飞跃。
其实人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攒幸福的过程。穿越世纪的尘埃,在座的各位同仁让我们一起去感悟、享受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吧。我想只要我们真心付出,精心践行,用心体验,幸福就在你我的手中!
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听教育专家魏书生讲座有感
南 一 小 学
刘 洋
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 ——听关鸿羽老师报告有感
2010年10月15—18日,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发祥地——辽宁省盘锦市召开。感谢校领导的厚爱,使我有机会和溪主任一起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学生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德育工作者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养成教育要从行为训练入手、从细节着眼,“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日积月累,持之以恒。魏书生老师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松、静、匀、乐”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着同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参观了盘锦市高中后,大家更觉得震撼。5400余名学生动作规范、节奏一致、整齐划一的课间操和队列,场面壮观、气势恢宏,让与会代表看到了养成教育常抓不懈的可喜成果。
会上听取了来自北京的养成教育专家关鸿羽老师的题目为《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的报告,收益颇丰
一、养成教育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什么:
关鸿羽认为当前德育实效性不强,存在着知行脱节的现象,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九小”问题,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依赖”、“小散漫”、“小野蛮”、“小磨蹭”、“小马虎”。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养成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过去我们的教育说得多,做得少,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我们只进行了认知教育,其弊病就是知行脱节,光说不练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起码不是完善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最终不能对孩子的行为发生影响,那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慢功夫,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硬功夫、真功夫。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养成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崇高道德的生长点。
二、关鸿羽老师对养成教育的理解:
关鸿羽老师认为“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动作习惯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的培养。
【魏书生文选好书推荐】推荐阅读:
魏书生演讲09-10
解读魏书生讲解07-23
魏书生谈教学08-16
读过魏书生10-14
学习魏书生讲座有感05-26
观魏书生讲座反思07-06
聆听魏书生报告有感09-23
魏书生的理论和实践07-10
魏书生学习法学习心得07-17
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有感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