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共11篇)
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 篇1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心得体会
杨
杰
教学应该以“书本”和“大纲”这个本为出发点,在魏书生的讲课中我们看到的是始终紧扣住课本和大纲的要求。我想一堂课学生能学懂课本知识就是成功。如果脱离学生实际,去引导学生求知更广阔的领域,这无异于揠苗助长,其结果不言而喻。教育是实事求是的,任何好高骛远只能与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有一堂魏书生的公开课就是从作者、作品、字词、引导分析课文这些传统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这些恰恰被一些只追求标新立异的教师给抛弃了。当我们抛弃课本和大纲而去寻求更新颖的教学内容时,当我们把课外补充知识大量带入课堂时,我们可能就把本应掌握的知识丢掉了,学生本应学会的基础知识,本应掌握的技能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削弱了。
教师还要改变以下几个教学观念:
1、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2、采用“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按预先制定的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在自学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从生活和学生经验出发,创设激发学习欲望的学习情境,并由情境直接引入学习的主题,富有实效性,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使学生在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4、采用启发式教学,杜绝注入式、灌输式教学。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当问题,以问题引导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5、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式,通过上述思维的基本过程,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6、教师具有一定亲和力,自然亲切,生动活泼,对教材内容合理取舍,拓展延伸。
魏书生老师总结的课堂教学六步教学法也非常值得教师们学习研究:(1)创设意境,通过谈话、口头作文、呼喊“我们能行”等方式来调整学生的情绪、创造愉快的课堂环境、选择民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热爱教师的情感转化为热爱学科教育的兴趣,也就是激活兴趣;(2)明确目标,也就是这一课关于知识、技能、情绪、思维等方面的训练要求;(3)传授方法;(4)自学知识;(5)探索规律;(6)互测互结。在自学指导方面,魏书生要求学生先制定计划、再养成习惯、最后自我总结,不仅要视自己的智商、情商制定和实施计划强化自己,还要适应教师,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自学计划。
对待学生, 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是人的教育,人是千差万别的,是具有能动性的。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应该是对人的培养,是对人的知识的提升,能力的发掘和素养的促成。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批判,而是建设。
人要高高兴兴地活着,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变人的苦乐观。教师的职业就是让自己和学生同时享受快乐。“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坚信他的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
魏书生认为,需要产生情感、情感引发动机、动机指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因此,魏书生在育人方面特别注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明白读书是自己终生发展的需要,这样学生才愿意干、乐意干。以前我们只知道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渠道,魏书生则开辟了学生彼此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另两个渠道。他的育人方法虽然千奇百怪,但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要求学生写日记,确定自己的座右铭,写出自己终生崇拜的人、追赶的远期和近期目标,经常指导学生对照目标改正错误,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都是好方法。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暴自弃。于是,他教育学生利用自我精神充电的方法,闭眼放电影,今天的所为是不是错了?能否实现目标?来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昨天、客观地评价今天、科学地规划明天,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 篇2
现代文的教学任务包括字词教学、段落层次结构的教学、阅读分析教学等等, 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 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一、字词教学
学生课前预习, 查字典解决字的音、形、义, 课上通过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若学生读错则由其他学生指出, 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 动口读课文, 既完成字词教学的任务, 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课文较长不适宜全文朗读时, 我就让学生完成预习题中的注音或选出重点易错的字词让学生拼读, 如有错再纠正, 总之无论遇到什么问题, 我都尽量让学生去完成, 学生不能完成时, 我再帮助完成。字词教学一般我采用这样两种程序:
第一种程序:适用于篇幅不太长的课文的字词教学。第一步, 出示教学目标, 这一步应让每个学生明确读什么内容, 有什么要求;第二步指名学生轮流读课文, 其他学生认真听读, 不可让其他学生放任自流;第三步, 引导学生找出读错的字, 当学生读错字音时, 应让其他学生指出, 如其他学生不能指出, 则由我点拨;第四步, 引导学生齐读。
第二种程序:适用于篇幅稍长的课文的字词教学。第一步, 出示教学目标;第二步, 指名学生给生字注音或解释词义;第三步, 小结段落结构的教学——运用先学后教法分析文章结构大意。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划分是否正确, 层意概括是否恰当。如学生讲错了或讲不清, 则由老师提示并教会学生分析归纳的方法,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段落层次结构教学
段落层次结构的教学采用这样的程序:第一步, 应明确交代学生完成的任务, 提出两点要求:第一, 写清文章段落的起节次;第二,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第二步, 指名学生板演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第三步, 引导学生评议改正。第四步, 小结分段的规律。
三、阅读教学
阅读分析文章内容教学, 老师先提出要求, 出示明确的思考题, 让学生自学 (可独立自学, 也可分小组自学) 边阅读课文, 边分析课文, 找出思考题的答案, 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最后再由教师小结归纳。
阅读教学采用的程序是:第一步, 示标;第二步, 出示思考题, 进行自学前指导;第三步, 对照思考题自学, 老师巡视;第四步, 检测自学效果;第五步, 小结。在实际教学中,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不是单一的, 或者即使只有一个目标, 但却有几个不同层次的子目标, 这样一堂课就必须有若干先后教的小板块组成。因此我一向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机动地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即魏老师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四、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教学课堂应用
以前我曾认为老师应该深挖洞——讲的越多, 越细, 越深, 越透, 学生学的就越快, 越好。老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来的快一些。事实上, 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学生成了被动的“哑巴”。自从学习了魏老师的教育思想, 课堂上几乎都是学生在自学, 思考, 讨论, 交流, 我讲得愈来越少。
“教”也是有讲究的, 教什么?怎样教?其中奥妙无穷, “学生会的不教, 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 老师少讲, 精讲, 只作点拨性的引导”, 这是我在一年多的课改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教学策略, 我尽量让自己不就题讲题, 或只找出答案, 叫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寻找规律, 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教的方式, 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 如果学生讲对了, 老师肯定, 不必重复, 讲的不完整, 达不到深度的, 教师补充, 讲错了的, 教师更改, 这样, 老师讲的时间就少了。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 但是, 其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我的指导, 不是我“无为”, 而是从“一线退到二线”, 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 创造条件, 本能地让学生“有为”, 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建构, 真正提高自学能力。我还很关注差生的学习情况,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是都优秀的, 我从来不因为成绩的好坏改变对学生的态度, 相反,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 我非常喜欢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 对他们特别关注, 把特别的爱心送给特别的学生, 调动他们的情感力量。课上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 板演最多的是这些学生, 释疑点拨最多的是这些学生, 课后谈心最多的还是这些学生, 我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 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 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炽热的情感使过去备受老师冷落、同学歧视和家长打骂的后进生有了自尊、自信, 在我所教的二年七班, 学生孙旭曾在作文中写到“自从上了初中, 我的功课进步最快的要数语文了, 刚上初一时才50分, 之后分别提高到65, 74甚至80分, 这要感谢我的语文老师, 他对我特别关心……”看到这些后, 我心里特别高兴, 并不是因为学生对我的夸赞, 更重要是因为他进步了。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探究 篇3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所进行的教改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震动。其创新做法和科学思想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众多启示。本文旨在通过评析魏书生教改的新锐之处,借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供参考借鉴的教学思路和具体措施。评析魏书生教改的独特之处将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创造性呈现课堂教学内容
(一)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
学什么是教学的重要问题。与其他学科知识结构、系统清楚明晰的状况不同,语文学科综合性较强,广纳百川,包括的知识点要素在每篇课文中的地位和要求也不一致,学习目标似乎模糊,这使相当多的学生不辨方向,不知语文究竟学什么。
为解决这个问题,魏书生创造性地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提纲挈领地抓住初中阶段语文知识的主干和枝干,将教材知识划分为不同层次,构建知识网络,使语文教学不再无目的、无方向。
(二)压缩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的编制是采用文选型,课文只是承载语言文字知识、传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同样的知识内容换了另一批课文仍旧可以体现。魏书生不精雕细刻课文本身,而是从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既有优势辅以必须的学生自学困难的知识内容的讲授,压缩课时,突出重点又节省时间,更锻炼学生的领悟能力,调动积极参与能力。
且在课外给学生补充五个方面的文章,分别是名篇时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资料、学习方法、国内外科技动态及相关科目的有关章节。
这些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又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用语文这一工具去分析相关学科的教材。事实证明,这些鲜活高质的内容注入课堂,不仅没有降低考试成绩,反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
二、创新教学实施过程
魏书生教改的独特之处更多彰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他创造性地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两相融合,相得益彰。注重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并在教学实施中协调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实现自学能力的提升,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重视自学,加强指导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是鲜活的个体,拥有各自的独特个性和程度不一的积极能动性。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实现自学、乐学、善学。魏书生在这方面的工作突出体现在:
1.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
拿到新书之后,引导学生列生字表、新词表,写教材分析、单元分析、知识短文归类、列文学常识简表等。使学生对整册教材有整体观念,又指导学生制定假期自学时间表,每天半小时学习语文。这样的自学设计分散到假期中且每日负担不重,可大大减轻开学后的负担,提高效率,并且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学生自评
魏书生还将教学实施的评价过程下放给学生,作业学生自己留,评卷学生自己出,作文学生互相批改。自己出题,便可明确复习目标,调动主动性,增强兴趣。当然这并不是完全放任,必需教师的指导。如互相批改作文时要求学生从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几个、有几处病句、标点符号有几处错误、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等十个方面写具体评语,这样学生不仅深刻理解写作基本要求,同时有机会发现并学习别人长处。
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才能使自学有序、高效。
(二)育人为先,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交融
学生不是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不能把学生当作接纳知识的容器,而应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许多教师问:“你是靠什么办法,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魏书生只回答两个字“育人”。他认为“育人是语文教师分内的事,只有坚持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育的自由王国”[1]。他成功地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他把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几个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采用的方法是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具体又体现在通过课文内容感染熏陶、通过课外阅读感染熏陶、用格言熏陶感染三个方面。使思想教育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保持了育人工作的连续性,达到的效果是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拥有吃苦意志,初步掌握一些科学方法,这些对于他们今后都是比知识更为宝贵的财富。
(三)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情趣化倾向
听过魏书生讲课的都能感受到课堂的热烈生动的气氛,生活化倾向明显,洋溢着热情、欢快,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魏书生到外地上课时被学生请求“拖堂”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如此生动的课堂是怎样形成的呢?
1.深谙激发学生兴趣之法
魏书生拥有高超的教学技术,在课前几分钟中采用或请同学们集体唱一首歌或集体朗诵或口头作文的方式组织教学,调动学生轻松愉快的心理,即使到外地上课,面对的是第一次在舞台上面上课的学生,这几个方法也能快速消除学生的紧张气氛,使他们集中精力。另外还有贯穿课堂中的个性化板书设计,真诚乐观、自信、幽默的教态,说话声音的变化,引导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适当用一些独特班级用语等,使课堂有无穷乐趣,极大提高教学效率。
2.决策过程民主化
魏书生抛弃了师道尊严的教学状态,改变拘谨的传统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作业怎么留、日记统一题目还是自选题目等都和学生一起商量,同学们表决后根据多数同学意思办。教师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调动起来,就更多地展现课堂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了。
3.教学系统与生活紧密相连
语文即是生活,善于将生活中值得选摘的细节融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教学生动、有情趣。例如魏书生会把学生喜欢的和他们的生活、思想联系紧密的名篇时文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学习讨论。他会在讲新课文时调动学生生活体验,以便更快进入课文情境,优化学习效果。他会针对性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作文或日记主题,让其学会感悟生活,更好地应用语文这一工具。
三、教学管理
魏书生的教学管理突出体现在民主、科学两个方面。
(一)民主管理
他认为班主任是公仆,是为学生服务的。师生关系应是互助的,教师帮助学生发展,学生也帮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魏书生的班级十分重视决策过程的民主。学生举手或投票表决,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科学管理
魏书生坚持法治,制定制度、班规班法,落实“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和“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的口号。有了严密全面可操作的计划、制度,就使学生的思想、行为拥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同时有利于学生爱集体、爱人民品质的形成。
“制定了较完善的语文教学管理计划、制度,并坚决执行;再建立了检查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这样就基本走上了以法治语文教学的轨道,同时也朝着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2]。
四、指导意义
魏书生的教改包罗万象,非几千余字能尽述,上文评述的三个方面对于当下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可以提炼为以下几个可供借鉴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工具性,注重发挥人文性
新课标再次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应注意:首先要明确教材中选文与所要传达的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选文是语言材料、载体,应从具体选文中抽离出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语言知识,让语文教学回归语言文字运用。还可以在课内引入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冲破教材选文的圈囿,为语文课堂注入鲜活血液,让课堂不死板不凝滞不与时代与社会脱节,时时开放活泼。
其次,重视文本的思想情感内涵。教材中选录的文本都是具有典范性的语言作品。不仅是语言运用的良好范本,且包含正面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精神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发挥文本丰厚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远影响。可以利用课文系统对学生实施隐性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3]。
(二)教学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课堂主体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重视学生预习和自学,让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具体开展中。同时语文教学过程要紧密联系生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情趣,且能获得鲜活的课程资源。另外,有效的课堂管理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使语文教学趋向科学化。
(三)语文教师应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语文教师易当却又难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相对稳定,却又极易出现“一本教案,终身受用”的局面。语文教师不应是一潭死水,不应照本宣科、一成不变。而应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做研究型、成长型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的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且要有新锐科学的教育理念,敢于尝试教学实验,变换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养,这样中国语文教育界就会多几个“魏书生”,语文课程的变革也会不断激发新的活力。
注释:
[1][2]魏书生:《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第423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 篇4
仔细研究魏书生教育学生、管理班级的方法,可以发现他的教育方法巧妙而高超地运用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很好地把握了知、情、意、行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正是用这把金钥匙开启学生的心灵,创造了一个个的教育奇迹。
首先,认识是情感的起点。
魏书生高度重视学生“知”的广度和浓度。他不仅给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十分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他通过班级“高教执行会”,解答学生提出的一个有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政治、经济问题,讲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善;班级日报让学生观察生活,获取新知;通过写座右铭、抄格言,读人物传记使学生理解人生,思考人生。
这一招,他不单把学生带进课堂,更带进了知识的海洋;而这些知识都是对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学生也特别感兴趣,这是在书本上却无法获得的。
这些知识不仅使了解自然和社会,而且对道德的认识和评判产生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是引导人走向光明的灯塔。魏书生特别注意发挥这“灯塔”的指引作用。从这一点看来,我们的不足也是十分明显的。课本、课堂限制了教师和视野,讲过来读过去,多是些枯燥的概念和单词的公式,再加上单调的校文化生活,使学生思想枯竭,认之甚少,健康向上的情感成了无源泉之水。
其次,情感是认识的发展。
魏书生不仅把学生知的而大大拓宽,程度大大加深,而且特别重视把学生获得的认识转化为情感,让学生在知识氛围中去感受、去思考、去选择、去追求,展开理想的翅膀,在心灵的原野上翱翔。由于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有了评价社会、评价人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产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熏陶,他让学生把人当做一个广阔的世界去看待,把心灵当做比天空更广阔的地方去想象,想五千年后的地球。走了错路、犯了错误,他不是训斥、整治,而是以导师之情,民主、平等的态度让学生写心理活动的“说明书”、“心理病历”,以此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
他这些做法犹如春雨滋润着学生幼小的心田,犹如磁石一般深深的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的首先情感,使学生产生了的首先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追求欲、探索欲、奋斗欲,学生的情绪乃至整修身心都被教师设置的环境氛围常常吸引着,感情之舟沿着教师指引的船身行驶。学生经常处在各种情感体验之中,造成了一种强大的“场”效应。事事不见老师管,时时都有老师在,真可谓“攻心为上”。学生正是在知识的氛围中,在老师设置的一个个教育中思想受感化,情感受感染,情操受陶冶,灵魂得净化,选择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择的;打架惹事、无事生非之兴趣顿觉索然无味。即使但凡有偏颇,也很容易校正。追求光明,摒弃错误就成了情理中的事了。这是魏书生对“攻心求”的运用。
相对而言,我们又差了一步。我们多的是“攻身术”,直接出面,评判是非,对则褒,错则贬,强调管理,注重控制,忽视了学生感情世界的开发引导和内心的启迪,忽视教育的设置,用老师的情感代替了学生的情感。不是把学生当做广阔的世界,而是当做一部学习的工具,要求听话、服从。如既不足,情又不深,对立冲突,教育“难”就在所难免了。
魏书生高超的掌握和处理知、情、意、行之间的辩证关系,他不仅很好的知、情、意、行的每一个教育阶段,而且特别注意了各阶段之间的朴素渗透、朴素促进和朴素转化,他通过多方面的影响,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发展。他的许多教育方法兼有知、情、意、行培养的全部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他多层次、多开端、综合性的把握和运用这一教育规律,从而使德育规律在他手下得到淋漓尽致的客运用。正是因为他娴熟而巧妙的运用了这把打开心灵的金钥匙,才使他的教育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我们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不仅每一个阶段做得有缺陷,而且忽视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品德教育规律,知、情、意、行之间不是朴素促进,而是朴素削弱:知之不多--情感不深--意志不坚--行为不无偏见,造成了恶性循环。从这一点看上去“难教”、“不听话”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也正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地方。
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 篇5
岗子小学:柳志东
魏书生是谁?读了他的书,了解了他的精神才知道魏书生是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从事教育事业20多年来,先后荣获辽宁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他撰写的教学体会文章和教育教学改革方法的专著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他的思想席卷中国教育界。他写到的并不是纯理论的东西,而更多的是那些特别实实在在的,在他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的一些具体教育方法。拜读了以后,我从书上真实体会到了魏书生的人格魅力。在这教育改革的年代中,魏书生的教育理论无疑就是一盏启明灯,为教育大潮中的师者们指明了航向!
一、“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你教别人做什么,你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做;你向学生说什么,先想想自己愿不愿意听。”
魏书生认为教师的师表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道德力量。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就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好别人。以德治教,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行为久了,也就养成习惯。日久天长,人们的内心深处开始发生变化,苦乐观、人生观有了进一步端正,就会从内心里感觉到:“学习、工作、尽责、助人”,这些都是人生中最美的享受。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务实,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只有这种充满着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爱的无私,才能真实的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正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他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他用满腔的爱,来谱写着人生光辉灿烂的篇章。难怪有人会说:魏老师具有着“神”的思想品格!他当之无愧!
二、“教师要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要明确,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加师生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只能降低学习效率”
每次公开课后面对众多同行问取得教育成功的要诀时,魏书生总是这样回答:“我仔细想来,根本的办法其实只有两个字 ‘民主’,教师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高涨起来。”他认为,教学不民主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说:“教与学之间毫无民主的气氛,思想没有相互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教学效率怎么会高?”这令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他们的理念竟有如此的异曲同工之美,真是妙哉。
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民主呢?魏书生认为,首先是师生心灵的沟通。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为学生负责,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了解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魏书生说:“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未知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学民主。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对语文教改的看法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无保留地谈他们的看法。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魏书生认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他说:“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他进一步指出:“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第三,魏书生的教育民主集中体现在“决策过程民主,多同学生商量”。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学生就有参与教学过程和民主决策的权利,这也是教学民主最基本的要求。而要发挥教学民主,就必须把教学民主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魏书生说:“要做到教学民主,就要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商量什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同学生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他指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不仅学而且参与教,参与得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便养成了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我也养成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成为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的主人。
三、“一位负责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
魏书生老师强调“教书必须育人”,而育人“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此他提出培养学生的七个“一分钟”活动:1.每天每天做一分钟家务;2.每天唱一分钟军歌;3.每天写一分钟日记;4.每天一分钟走步;5.每天一分钟记忆练习;6.每天读一分钟世界名著或伟人传记;7.每天一分钟演讲。他还提出培养学生的“12个良好的学习习惯:1.记忆习惯;2.演讲习惯;3.读的习惯;4.写的习惯;5.制定计划的习惯;6.预习习惯;7.适应老师的习惯;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11.出考试题的习惯;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虽然这都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东西了,但它的内涵却非常丰富,一分钟仅仅是个开始、是个起步,一旦养成一分钟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无数个一分钟、两小时、三天、四年„„的好习惯。
“七个一”和“12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但很多时候被我们抛在脑后或是难于坚持而放弃。由此我想到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魏书生的思想是真真切切地从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开始。他主张人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应该是互助的关系,而不是互斗的关系,因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与人为善的,互相谅解的。在遇到矛盾、解决具体问题时,则应坚持“正面引导,搞心理穿透”,而不搞“互相碰撞”。每个人对自己应本着“宁让别人负我,不可我负别人”的精神,坚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这样,人就可以以活得轻松一些,人际关系也就会更协调。他本着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服务,切实从实际出发,坚持民主的、商量的办法,针对学生实际,通过训练过程,达到三个方面的开发,即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开发。他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助手,在他的班级里有多少名学生,就有多少名副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是助手而不是对手。久而久之,他就只有助手而没有对手,从而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还主张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为发展长处而学”。在教学实践中,他主张“强化过程,淡化结果”,不是简单的搞分数控制。这种民主、和谐、人性化的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加优秀的学生,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一批又一批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教师成长起来。
魏书生老师常说自己的工作就是在做一些事,是的,在他的报告中、书籍中没说什么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没讲什么翱翔霄汉的鸿鹄大志,沉浸在魏书生老师朴素实用而永不过时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更让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了魏书生老师的苦乐观、人生观、价值观、醒悟到人生及其短暂,能做的事情不多,能做好的事情更是少之又少,自己在奉献精神,探索求知精神,在对待学生的爱心、仔细的精神,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对照他的学习和实践,在内心深处感到教师的职业的伟大和责任。因此,不要浮躁,要埋下头、静下心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比什么都重要、比什么都幸福。我们不可能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像他那样的教育家,但只有有一颗爱人之心,一种敬业精神,一种奉献意识,我们的事业会更美好。
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篇6
2012年9月16日,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团在吕梁市体育馆进行专题报告。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盛大的报告会。会后,我整个人就像被重新编录了一番,思想有了极大的改变。可以说,作为一名教师,能收到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熏陶,真是三生有幸!以下是经过这一次的灵魂洗礼,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班级管理。魏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要干”。这句话就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
少说多做的好习惯-----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是每位教师必须牢记心中的。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教师要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做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这一点,大家完全可以借鉴魏老师的经验。
用平常心追求卓越-----踏实从教。魏书生说;“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的”。几十年来,魏书生倍受世人推崇,但他从来没有在成就面前骄傲,也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总是以一颗平常之心,淡泊之心来对待每一件事。仍在孜孜不倦的做学问,丝毫没有被当今喧嚣的尘世所侵扰。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做人就该这样,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做老师尤须如此。
学习魏书生自我教育的方略 篇7
为什么会产生魏书生现象?我们向魏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是每一位希望迅速自我发展的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魏书生现象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是自我教育!他的自我教育有两条成功的路线:一条是自身的自我教育, 一条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魏书生是自身自我教育的杰出榜样。读了魏书生希望当上教师的申请书, 我们一定会为之感动。他在申请书中这样写道:“进厂6年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中, 我对学校的深深眷恋之情, 是一天也没有中断过, 即使在‘四害’把教师地位压到最低点的时候, 我还是以极其羡慕的心情向往着这个职业。”他在工厂的6年提出了150多次志愿当老师的申请, 平均每半个月写一次!他这种对教师的热爱和追求的精神, 真是感天动地!这是他对教师职业产生了积极的情感自我体验之后, 激励自我决不放弃的现实行动。“他自1966年初三毕业, 从此再也没有进正规学校学习过。但是, 他的学习从未停止过, 不同的是, 他靠的全是自学……”他的自学不是他我教育引导下的一般意义的自学, 而是建立在“自教”基础上的自学, 是自教与自学统一的体现, 他说“为着有一天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时候, 把教师工作做得好一些, 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钻研有关教育的知识, 常学到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地步。即使身患重病, 也还是不愿间断, 为此度过的不眠之夜是难以数计的。”想想看, 他我教育能使魏书生达到这样的境界吗?绝对不可能!只有自我教育才具有这样的魔力!他的人生追求和教育信念, 他的博大精深的知识积累, 他的民主与科学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他的六步教学法体现出来的教育智慧, 以及一份份厚重的科研成果, 都是他长期自我教育的结晶。可以说, 自我教育是他自我发展的秘诀, 是他走向成功的秘诀!
魏书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杰出榜样。请看他的教育效果:“魏书生任教和当班主任不到一年, 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突然之间成熟了, 懂事了。过去家长喊破嗓子督促学习也不肯沾书本的孩子, 过去家长恨不能扒着耳根子千叮咛万嘱咐仍不知道自觉管理自己的孩子, 到这个班不久, 忙起来了, 对书本亲了, 时间抓得紧了, 坏习惯开始改了。”请看他的教学效果:“初一时语文24分的学生, 升学考试取得了72.5分的好成绩, 升入了高中。升学考试全县35所中学总成绩超过500分的考生共72名, 魏书生一个班就占了19名。”“1982年魏书生又带了两个新的班。在3年中有314天外出开会, 从未请人代过课, 全凭学生自学, 他回校后也从不用自习或假期补课。在这种情况下, 他的两个班的学生1985年升学考试语文平均成绩比经过选拔的好学生还高出12.5分。全县43所中学超过500分的考生共41名, 魏书生带的班占了9名。”奇迹!是什么帮助魏书生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是自我教育, 是魏书生在教育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结果!想想看, 假如不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他的班级能做到“班级的事, 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 人人有事做”吗?魏书生能做到同时带两个新班, 3年外出开会314天而班级不乱吗?显然不能!万万不能!想想看, 假如不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他的学生在“不教”的情况下, 能取得那么好的学习效果吗?显然不能!万万不能!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可以说是一部成功的“不教之法”, 是教学中的自我教育之法。“魏书生班的学生知道每天干什么, 每月干什么, 每学期干什么, 知道他大脑这部车到哪儿走, 到哪儿停;知道半路哪儿出了毛病, 怎么修;知道自己的“驾驶技术”还有哪儿不行, 怎么提高。所以, 有好多事情, 不用老师教, 不用老师督促, 他自己就主动学、主动干了。而且你想不让干, 或者谁想不让干, 学生都不同意。”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成功学习的境界啊!
既然我们知道了魏书生自我发展的秘诀, 走向成功的秘诀, 既然我们知道了魏书生是自身自我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杰出榜样, 向魏书生学什么就不言而喻了。怎么学呢?机械的模仿甚至照搬是不可能的, 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方法或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受制于教师的素质等多方面的条件。我想, 学习魏书生就是要站在宏观的高度, 方法论的角度, 结合自己的实际, 扎扎实实学习他通过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方略, 扎扎实实学习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方略, 落实到我们的自我发展规划之中, 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 篇8
这篇文章是魏书生在六十岁时,对他四十年来从教经历的一次总结。民主、科学、修养是他从教治教成功的三大宣言。魏书生不是偶尔地“民主”“科学”“修养”,而是非常可贵地把“民主”“科学”“修养”养成了习惯。
自夸美纽斯设计出班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以来,几百年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这种班级组织教育形式有着不同的变化,但在班级管理中始终坚持追求民主、追求科学,始终提倡加强教师和班级管理者的修养。
就此,我从魏书生的这篇文章中领悟到,将民主、科学、修养养成习惯,这应是世界教师努力的目标。魏书生为之努力奋斗了几十年,民主、科学、修养已成了魏书生治教治班的习惯。
2010年3月27日下午,我画成了“魏书生班级教育三大主题图”。
面对此图,我们可以纵观整个世界在班级管理中追求民主、追求科学、加强教育者修养的历史沿革:
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班级管理,在20世纪50—60年代之前,以知识为本,教师带着班级走向学生。
在20世纪70-80年代,则以能力为本,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班级。
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开始倡导人格为本: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能做的事,教师、班主任不做;学生不会做时去咨询教师,在教师、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完成。
面对“魏书生班级教育三大主题图”,我领悟出,教师、班主任处于成长的不同境界,对民主、科学、修养则有不同的认识。初为人师,尚不成熟时,往往把民主、科学、修养这三者肢解开来,强调民主,往往忽略科学,强调科学,又会忽略修养;随着境界的提升,会将三者逐步联系起来;当境界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三者将融为一体,民主必须科学,科学必须民主。民主科学是当代教师、班主任最重要的修养,养成民主科学治班的习惯是当今全体班主任努力的目标。
魏书生以他几十年民主科学修养的实践,养成了民主科学治教治班的习惯,将民主科学修养融为一体,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即将结束本文的时候,我心中涌出两句诗:
民主科学修养世界教育三大主题天光露,
融为一体描出班级教育心灵轨迹了了明。
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感受 篇9
斗门区实验小学一(8)班罗楠
经常听校长和老师讲“七个一分钟”和“八个学习习惯”,知道了这是一个叫“魏书生”的教育家提出的教育思想。
我严格按照学校提出的“七个一分钟”和“八个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做好。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觉得这些要求对我们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每天坚持预习、复习、读课外书、跳绳、写日记、做家务等。一开始我觉得很麻烦、也挺辛苦,但慢慢坚持下来之后,就发觉学习进步了、轻松了。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说“每天坚持一分钟,学习越来越轻松”。还说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坚持按“七个一”和“八个习惯”去要求,到了三、四年级我们的学习能力肯定会很厉害,学习会更轻松。我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好。
《魏书生教育思想专著》读后感 篇10
魏书生思想席卷中国教育界,但始终也没能真正去读一些关于他的教育理念这方面的著作,《魏书生教育思想专著》读后感。前段时间去书店看到了魏书生写的专著,顺便买了本,这几天也一直在翻阅,从中我发现书中他写到的并不是纯理论的东西,而更多的是那些特别实实在在的,在他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的一些具体教育方法。粗略拜读了以后,我从书上真实体会到了魏书生的人格魅力。在这教育改革的年代中,魏书生的教育理论无疑就是一盏启明灯,为教育大潮中的师者们指明了航向!同时也为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教育思路。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一昧的盲目付出并不能得到预想中的回报,照本宣科换来的只是下面学生晕晕欲睡的结果。如何让学生重视这门学科?如何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这门学科?可能比备课教学更为重要。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精辟地归纳为:一句话;两本书;三个魅力;四字精髓;五点启示;六步教学法;七个一分钟。全面且简洁明了地涵概了魏书生的基本教育思想。其中的“三个魅力”让我的内心蓦然升腾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魏书生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成就魅力使他在恶劣的环境中催化自己发奋图强而更加卓越,他以自己的经历勉励着取经者要做到“天人合一,解放自我”,正是这种解放才使魏书生有能力有勇气去创造一般人难以创造出来的奇迹。做为一个师者,不能用狭隘的人与人之间权与利争夺禁锢自己的聪明才智,歪曲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自己的心灵主人,胸怀坦荡,淡泊名利,发扬光大自己内心的大智慧,真正的将生命付于教育事业,真正地做到燃烧的蜡烛,在发光发热中不断思考、学习与进步,自强不息,真正做到博学为师,厚德为范。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的怎么样。所以,魏书生的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
因此,纵观魏书生的教学全过程,魏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互存关系,而存在着一种普普实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学会学习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学生会学,促使差生转化一直是他努力 的方向。要使学生会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魏书生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总是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这样学生的
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变成满足心理需要的一种极大乐趣。培养学习兴趣,还应注意既要有广泛的兴趣,又要有中心兴趣。学习兴趣与老师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则视为乐园。魏书生上课,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是一种享受。
综观魏书生的教学,方法灵活是他的特点,读后感《《魏书生教育思想专著》读后感》。魏书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传授知识的程序,要研究教学方法,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教师的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对兴趣培养都有极大的意义。并对一堂课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课应当激发出真正的激动心情。魏书生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教法找到兴趣的源泉,他认为,教师讲课,寡淡无味,平铺直叙是教学的
大忌。他总是力图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趣事,乐事层出不穷,学生思维可以驰骋,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对他教的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爱上了他并迷上了他。
新的事物,学生会有兴趣。变换教学方法从中得到快乐,学习兴趣就会成倍增长。
魏书生老师在校或外地讲课,课前总喜欢用气功冥想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魏书生常说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方法,帮学生制定一些语文学习的规矩,制度,计划,在一些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在一些方面让学生猜的透,但在具体一堂课的安排上,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的半透不透,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教师感情越进,对教师所讲的理解的
越深。
民主平等是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两个字--商量。魏书生在全国乃至香港、台湾出公开课事先从来不告诉学生学习内容,有时还要学生猜猜看学什么。这与我们许多教师出课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往往要提前预习、认识学生、提前试讲等等,待到了课堂也只是在学生的配合下把预案十分精彩的表演一次罢了。
魏书生敢于上真课,不惧怕学生不熟、教材不熟所带来的预案无法进行。尽管我们不能说魏书生心中就没有预案,但是可以肯定地说魏书生心中的预案与我们的预案相比在本质上是大不一样的;我们的预案是让学生当演员把课堂教学过程一步步表演下来--学生的学从属于教师的教,为教师的教服务。而魏书生的商量型预案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并且千方百计的去适应学生的学。
魏书生的商量教学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高深莫测的,用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起惊雷来形容是不过分的。其
一、用商量的教学策略主导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师生共同处在一个非常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用魏书生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拉近了师生距离,产生强烈的师生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情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其
二、在商量教学策略氛围中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因为商量的那根弦始终在拉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使你无法拒绝它而走神,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其三商量教学策略极大的遵从了因材施教原则,摆脱了出课教师最担心的因师生不熟而启而不发,对不同个性特点和学习特长的学生也顾及到了,顺应班级基础状态和学生个性特点而进行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同时魏书生还注重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方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魏书生经常说“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我们不缺乏学习的学生,但缺乏具有想象力的学生,学习离不开想象,而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茅以升说“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圣人。而只有学而知之的天才。”前汽车大王福特说“不创新,就灭亡。”魏书生自己对创新认识和创新能力 的体验是非常深刻的,他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经验是很丰富的。魏书生老师的教学艺术,已经不是教育教学所能概括的了。他用自己的人生体味,用个人的性格魅力,用深厚的学术修养,在教育和影响着学生。
魏书生教学风格浅谈 篇11
《统筹方法》教学实录中充分体现了魏书生的教学理念。笔者将从气功式导入、六步教学法、探究性学习等方面作具体阐述。
一、 气功式导入
魏书生能够成为当代名师,得益于个性的教学方式和其独特的性格。魏书生不仅教书有个性,而且管理方法和生活方式更有个性。正是他的这种特立独行的生活作风成就了他教学的独特个性。魏书生在教授《统筹方法》时结合自己生活体验,用注意力体操作导入。“我教大家一种放松的方法,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两眼,内视鼻尖”,这种练气功式的导入法不仅新颖独特,而且能够让学生迅速凝神静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课前放松方法。
二、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的教学方法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六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是指魏书生的课堂教学主要分为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定向和自学属感知部分,讨论和答疑属理解部分,自测和自结属应用部分。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体现了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怎么学,与学生民主协商,师生合作,生生互助合作的教学理念。[1]他的“六步教学法”在其教学实录《统筹方法》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定向,即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它是“六步法”最具创造性、最有特色的核心部分,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之本,其余五步都是围绕这一步而展开。魏书生曾经说过“思维的战舰驶向何方,目标必须明确”。[2]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照,不断的反馈、纠正、练习,就会强化学习的效果,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如在《统筹方法》课例中,魏书生板书本节课学习重点:1、字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学习用图表说明事物的方法。3、读懂全文,会说、会写、会用。这种课堂明确学习重点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明确,省时省力,提高效率,大有裨益。
自学,明确目标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统筹方法》一课中,魏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书中三个图表的不同之处并比较、分析出“窝工”与“不窝工”。
讨论,在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大部分问题可以解决,但还有一些问题或难点没有解决,这就需要学生讨论解决。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研究未解决的问题。
答疑,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到老师或班级共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其是否具有普遍性,而当堂解答或课后个别交流。
自测,即自我测验。魏书生让学生自己出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是教师出题,学生竞答,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在《统筹方法》中,魏书生让学生画图表,采用男女竞技的模式调动了课堂气氛,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
自结,即学生自己回忆总结这节课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这种自结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扎实掌握,达到巩固复习的效果。魏书生在教授《统筹方法》一课时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同学们回去把自己在课堂上说过的话整理出来,写一篇短文。这种方式就达到了温故的效果。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各个环节相依相扣,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随机灵活性。从感知到理解再到应用,魏书生的课堂像一条完整的信息链引导学生全部消化教师和课本所提供的信息。“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真正做到了视学生为主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学为主线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3]魏书生的课堂做到了探究合作型课堂,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探究型学习方式。
三、探究型学习
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别具一格,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魏书生通过科学的数据,告诉学生人脑平均有140个脑细胞,人一生不过用了其中的百分之几,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在学生中做了几次限时记忆的实验,使学生们信服了这个道理。[4]魏书生以此为依据在课堂中作具体实践。魏书生在讲授《统筹方法》时让同学用一分钟的时间找到“统筹方法”的概念并让学生记住。这种短时记忆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速时记忆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能够迅速找出有用信息。此外在教学环节中魏书生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表也是训练学生快速记忆的方式。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魏书生的课堂秉承着学生能动手的自己坚决不动的原则,他意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他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主体,自己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他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在《统筹方法》中这一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他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表,动手把脑中的记忆和对课本的理解展现在自己的笔下。此外,他还留下一个课后作业,把口述的语言转化为文字,这些教学环节都体现了魏书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良苦用心。
(三)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魏书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既有理论层面上的论说,又有实践环节上的体现。在理论上,魏老师首先让学生从心理上明白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获得自我终身受用的能力。他认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短暂的、转瞬的,他们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如果没有形成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话,那他们无论是在工作、事业上都会吃亏的。其次,他还根据学生的身心的特点,传授给学生实用的自主学习方法。他的专著《学生实用学习法》中,有培养兴趣的,有培养能力的,有使思维更加敏捷的等等。最后,魏书生强调要从点滴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5]这点体现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上。在教学中他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学生自己留作业、学生自己出题考试以及评卷等等,这些学习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力。在《统筹方法》课例中他留下作业,学生自觉完成,自己评改即是对他这一理念的具体诠释。
魏书生作为当代名师,其语文教育方面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人无完人,作为著名教育家的魏书生也会有其不足之处。笔者认为他在上《统筹方法》这一课时,教学内容的讲解有误。
四、教学内容缺陷
魏书生在讲授《统筹方法》时,没有具体直接地讲解“什么是统筹方法”,他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统筹方法”。但这种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是值得称赞的,但在自己都没有弄明白的前提下去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种误导。“统筹方法”的理解是抽象的,不能单纯的指哪一方面。华罗庚写的这篇《统筹方法》只是举了浅显易懂的通俗例子,让人们初步认识统筹方法,这并不是它的全部内涵。魏书生这堂课的失误之处就在于把统筹方法简单化,误导学生在生活中合理的安排时间不窝工即是“统筹方法”。这种引导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就直接体现了魏书生语文教学内容上的错误。王荣生对魏书生这节课的讲授不是很赞同。他认为:“在这堂课,读懂《统筹方法》全文这个目标基本上也没有实现,也不太可能实现。在笔者看来,整个一堂课学生没学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很可能造成了对统筹方法似是而非的观念。”
《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中强调了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是语文教学的一场变革,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一节语文课不仅仅是教法的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怎么教”应该为“教什么”服务。[6]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课时,要重视语文教学内容,而不能盲从。魏书生作为一代名师亦有教学内容的缺陷,以此为鉴,为我们敲响警钟,重视教学内容,不能盲目崇拜权威。教师正确的了解教学内容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学的活动”。
吕叔湘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他不仅是个语文教育家,还可以把‘语文二字去掉,说他是个教育家。”魏书生不仅在教育事业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他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人。在他的身上,我们不仅感受到他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育人风格,这些品质还影响着当代的教师,给与我们启迪与帮助。
注释:
[1]丁一.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中的“无为与无不为”[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8.
[2]刘本成.“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22.
[3]蔡政权.教育的智慧[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156.
[4]左言洪.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30.
[5]许敏.语文新课程理念与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8:23.
[6]舒旭琴.语文“观课评教”角度之我见——由《统筹方法》的教学案例谈起[J].语文教学之友,2008,(10):3.
【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推荐阅读:
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有感08-28
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体会11-04
魏书生教育思想-班级管理篇08-18
谈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心得体会-20107-15
听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报告之体会分享发言稿05-17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心得07-03
魏书生,中国教育界的奇迹07-21
学习魏书生教育理念心得体会08-27
读教育家魏书生著作有感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