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人物与环境

2024-06-12

教学设计:人物与环境(精选12篇)

教学设计:人物与环境 篇1

课题:人物与环境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观察欣赏法等教学步骤:、出示人物形象,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布置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

课本提供的吗?你能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

人物造型或

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自己找一组

2、打开课本,学生欣或一个人物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原型。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自由发挥想添加环境给你什么启象添加人物

活动情况和发?

服装及周围环境。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学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生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

活环境是相互依存、密不动 可分的。

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 同来进行添加。让我们

来做一次小小造型师,给人物添加不同的服学生展

装。初步示并评

了解价作人物明确作业要品。

与环求,准备按要

境的求完成作业。

关系

分析并回答问题:图片

1中人物在跳远、跳绳……图片2中人物在倒立、跳舞…… 身体方向发生变化,做的事情会不同。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互相启发

想象人物活

学生看书。讨论得出结论:相同的人物形象被变换了角度、方向,改变了活动

内容。

动内容,添加适当的环境背景。

训练学生丰

富的想像力,让人物活动

参与游戏,说出自己的与环境和谐

感受。统一。

生互相启发。

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解决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服饰对人物的变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

好基础。

教学设计:人物与环境 篇2

一、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土壤

一般来说,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所谓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具体时间、具体地点以及景物等,以景物描写的表现作用最为突出。社会环境主要是对小说中人物生存的年限进行交代,一般出现得不会太明显,但也起一定的作用。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主要是营造出故事特定的氛围,进一步增加故事的真实性;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人物生存环境、社会背景及其关系等,对人物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长久的作用。例如,《七根火柴》一文主要是描写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故事,红军在历尽爬雪山、过草地、饥饿、寒冷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之后,七根火柴对他们来说显得尤其珍贵,是心中的一团火,是照亮他们前行的明灯。红军战士在那种恶劣环境中,七根火柴正是红军战士所急需的,所以火柴在转交以及保存的途中蕴含巨大的意义。对于每一位红军战士来说,战胜寒冷、困难,完成心中的革命事业是大家的共同信念和目标。当有了这种坚定的革命信念之后,无名战士即使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也会竭尽全力保护好七根火柴,确保其能够完好无损地转交到下一位战士手中。经过无名战士的坚持和努力,他终于把火柴交到了战士卢进勇手上,而卢进勇之所以能够在这样困顿的环境下走得特别快,正是因为无名战士身上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了他巨大的力量和鼓舞。

文中从环境角度烘托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最后,篝火旁战士的笑声进一步烘托出了战士们的乐观心态以及坚强的精神。

二、环境是决定人物行动的要素

人物对于周围环境的认知决定了其对生活的客观认知以及生活态度,环境对人物行动产生直接的影响。环境决定人物行动,推动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人的社会生活以及活动,总是会处在一定的社会阶层,作为具体的人所展现出来的一举一动无不反映着其所处社会阶层应具备的特征。

例如,《范进中举》一文,主要描写范进作为一个生活在底层的知识分子,但一生穷困潦倒,在中举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接济他。直到他中了秀才之后地位才得以转变。几十年来一直活在贫困、歧视和压迫当中,当功名利禄到来之时,经济、政治地位的巨变使得他惊喜到无法相信这一切,最后疯了,那种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在文中被描写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对于胡屠户、乡邻那种趋炎附势、欺贫爱富嘴脸也描写得非常深刻。

文章中通过对当时环境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所造成的毒害。进一步说明了环境决定人物行动这一观点。

三、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的根基

人物性格主要是在特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环境描写不单单是纯粹的环境描写,而是已经升华成为文章的一种格调,丰富文章的思想情感,使表现手法更加多元化,更进一步烘托出人物形象,是人物性格形成的根基。环境造就人物性格存在正反两面,优越的环境有可能造就一个人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与性格,也极有可能造就一个人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懒惰品质。

例如,鲁迅的《社戏》主要描写作者童年看戏经历,向我们展示出了一副江南水乡的优美画卷:缓缓的河流,绿油油的豆麦田地,整齐有序的村庄,碧蓝的天空,快乐有趣的童年经历,这一系列的画面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表达出作者在乱世中对于安乐祥和、美好快乐生活的向往。

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下逐步形成了善良、追求自由和平的心态以及性格,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的根基。

四、环境是人物的命运的前兆

环境是人物命运的前兆,通过对环境的刻画,揭示出人物的命运。因为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例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主要描述了孔乙己生活在一个冷酷无情的封建环境当中,当时的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毒害变得麻木不仁,畏强凌弱。孔乙己因穷困受到大家的嘲笑和讽刺,每次他到店,哄笑声迭起,通过大家的嘲笑来衬托出孔乙己命运的悲哀,尝尽人间冷暖,心酸之情无处不在。对于孔乙己生存的遭遇,人们非但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反而是落井下石,使得他处在孤立无援状态,悲剧的人生可想而知。

文章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揭露了人物的命运以及当时封建制度的丑陋,由此进一步说明了环境是人物命运的前兆这一观点。

教学设计:人物与环境 篇3

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著作中,生动的环境描写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同时也与主人公苔丝的命运紧密相连。苔丝的命运随着她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地向着或好或坏的方向发展。环境描写是这部作品得以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苔丝 环境描写 命运

一、引言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最著名的一部。[1]p.2这部文学作品讲述的是英国农村一位农民家的女儿苔丝在其短短一生中坎坷的悲剧命运。在这部著作中,苔丝曲折的人生经历深深吸引了读者,同时书中大量生动、充满人性色彩的环境描写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者相互映衬,使得这部文学作品的魅力经久不衰。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十九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他的故乡—英国西南部多赛特郡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哈代的长篇小说绝大多数都以这个地区(作品中称之为韦塞克斯)为背景。因此, 人们称他的作品为“韦塞克斯小说”,他自己则称之为“性格与环境小说。[2]p.116出色的环境描写是哈代作品的一个特色。

二、几处主要的环境描写

1、苔丝的故乡马勒特村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主人公苔丝周围的环境和她的命运紧密相连,随着苔丝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她的命运也随之起起落落。在苔丝出场前,作者首先描述了苔丝的故乡马勒特村优美的田园风光。“马勒特村位于前面提到的那美丽的布雷克摩谷东北部的一片起伏地带当中。在这一片山峦屏蔽的丰饶的乡村土地上,田地永远不黄,泉水永远不干。山是开阔的,强烈的阳光照耀着如此大片的土地,使整个景色平添一种开阔无垠的特色;路径是白色的,两旁有树枝互相缠扰的低矮树篱,空气是没有颜色的。”“山下的空气是懒洋洋的,而且染上了蔚蓝色,因此连这片被艺术家称为中景的部分也带有那种色彩,而远处的天际则呈现最深的佛青色。……这就是布雷克摩谷”。[1]p.8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苔丝的家乡布雷克摩谷是一个充满田园风情的非常美丽的地方。在这个地方长大的的苔丝也出落的美丽纯洁,“她长得秀丽端庄,她那两片妖艳的表情丰富的嘴唇和一双天真的大眼睛给她的整体形象增添了魅力”。[1]p.12在这一部分,作者对苔丝的描写不多,只是做了大概提及,倒是大段细致的环境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哈代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示了马勒特村不为人知的优美风景“田地永远不黄,泉水永远不干”。苔丝就是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她的清纯、美丽与马勒特村的优美环境相互映衬,使读者对苔丝的纯洁印象深刻。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纯洁的姑娘苔却在以后的生活中屡屡遭遇不幸,使人引发无限怜悯。

2、猎场的树林

苔丝的命运的第一次转折出现在她的“远房亲戚”亚力克•德伯带她去野外的那个晚上。作者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的,“周围一片漆黑,他(亚力克•德伯)别的什么都看不见,只有脚下那模糊的灰白一团……正是枯叶堆上苔丝穿着白色细布衫的形体。其它的一切一概都在黑暗中。德伯弯下腰去,听见轻微、均匀的呼吸声。……苔丝睡得很熟,睫毛上还留有泪水。四周各处都笼罩在寂静和黑暗之中。在他们上方,猎场古老的紫衫和栎树高高耸立,栖在树上歇息的温柔鸟儿在打最后一个瞌睡;他们周围,野兔偷偷地蹦来蹦去”。[1]p.92(在这段描写中,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静”。四周听不到任何声响,鸟儿“在打最后一个瞌睡”, 连胆小的兔子都“偷偷地蹦来蹦去”。其次是“黑”,由于黑,苔丝的衣服只是呈现出“灰白的一团”,“ 一切一概都在黑暗中”,“四周各处都笼罩在寂静和黑暗之中”。周围的浓黑和苔丝的衣服所呈现的灰白一团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正是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夜里纯洁的苔丝被亚力克•德伯玷污了。在这里,作者用浓浓的“黑”影射出苔丝所处的危险环境,给人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白”则暗指了苔丝的纯洁。在那样一个被黑夜包围的夜晚,苔丝是无力保护自己的,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她,就连鸟儿也自顾自地“在打最后一个瞌睡”。 在这幅场景中,作者并未详细描写苔丝所遭遇的不幸,然而就是这些的描写却无声胜有声,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留给读者自己去揣摩苔丝所的遭遇。哈代被认为是描写乡村景物的高手,在此可以明显感受得到。但是他笔下的景物并不只是对客观景物的简单复制,而是渗透了很多的个人情感因素。

3、大乳牛场谷

苔丝命运的第二次转折发生在“大乳牛场谷”。在那里苔丝渐渐抚平以前的创伤,开始了一段充满希望的新生活。在大乳牛场谷,苔丝认识了安吉尔,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作者用两段描写来介绍苔丝刚到大乳牛场谷时的环境。第一段是苔丝站在大乳牛场谷的谷顶时所看到的景色,“从东边到西边,谷地上有成千上万的乳牛,数目超过她以前在任何地方所见的。它们密密地散布在绿草地上。红色和暗褐色的乳牛那柔润的色调和夕阳的光线融合在一起,但是白色的牛却把阳光反射到观看者的眼里,几乎令人目眩。她此刻所俯视着的景色,与她十分熟悉的那一派风景相比较,也许没有后者那种繁茂之美,然而却更能使人心情愉快。这儿的空气清新、凛冽、飘渺”。[1]p.133晴朗的天气、清新的空气、富庶的土地,所有的这一切都使人振奋,给人以希望。所有的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美好。第二处景物描写是苔丝从谷顶来到谷底时所看到的。作者是这样描写当时的景象的,“(苔丝)一动不动地站在群山环抱的这一片绿色原野上,就像一只苍蝇停在一个其长无比的桌球台上;她对于周围的环境跟这只苍蝇对桌球台一样渺不足道。到目前为止,她来到这个平静的谷地所产生的唯一影响只是惊动了一只孤独的鹭鸶”。[1]p.135与苔丝站在谷顶时眼前繁盛的、充满希望的景色不同的是,在谷底苔如同“一只苍蝇”在“一个其长无比的桌球台上”那样“渺不足道”。她的到来所产生的唯一影响只是“惊动了一只孤独的鹭鸶”。从这段描写看来,苔丝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尽管她是满怀希望地来到这里的,并且和安吉尔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但是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命运的摆布,她所深爱的安吉尔知道她的过去后抛弃了她。在哈代看来世界的冷漠无情是无法控制的,是无形中被宇宙中的某种所谓的神秘力量所操纵,而这种神秘力量又以某种无常的、巧合的、亦或是偶然的事件形式出现,由此来作弄或控制人的命运。[3]p.19通过这两段环境描写,可以感觉到作者的这种思想。

4、苔丝新婚的晚上

在苔丝新婚的晚上,在苔丝和安吉尔相互忏悔之前有这样一段场景描写,“在她注视着炉火、克莱尔握着她的一只手的时候,苔丝下定了最后的决心。火焰的余烬发出稳定的光辉,把壁炉的后壁、侧面的两壁、壁炉中光亮的薪架和那柄旧的合不了口的铜火钳都涂上一层红色。壁炉台的地面和离壁炉最近的桌子的四条腿也被映的通红。苔丝的脸和脖子映在这暖和的光辉中;她的首饰在这光辉中成了放射出白色、红色和绿色光芒的星座—那上面的每一颗宝石都变成了金牛座星或者天狼星—随着她心脏的每一次跳动不断地变换它们的颜色。[1]p.293在这幅场景中,房间里的壁炉、桌子被炉火映的通红通红的。苔丝佩戴的首饰也闪闪发亮。所有的一切都隐藏着一种焦躁不安的情绪。这也正反映了苔丝当时的心情。在当时,安吉尔告诉苔丝她的两个好朋友蕾蒂和玛丽安俩人在他们婚前的失常表现。苔丝觉得自己不应该如此幸运,一定要付出一些代价,应该告诉安吉尔她的过去。但是她又不知道告诉她所深爱的安吉尔她的过去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使得她的心情忐忑不安,焦躁,矛盾。当苔丝做完忏悔后,他们周围的景象又有了新的变化,“炉栏上的火一幅调皮的样子—既好笑又凶恶,仿佛它压根儿不在乎苔丝处境窘迫;壁炉的围栏也无所事事地咧着嘴笑,仿佛它也毫不在乎;水瓶反射出来的光只关心颜色问题。周围一切有形的物体都在可怕地宣布,它们是不会负任何责任的”。[1]p.296周围的物体好像都变得有了生命似地嘲笑苔丝,对她所处的艰难处境没有丝毫怜悯。这也预示着苔丝的婚姻终将会是一个悲惨的结局。事实上,也正是由于这次忏悔,苔丝的人生再一次陷入悲苦的境地,安吉尔知道苔丝的过去后抛弃了她,留着苔丝独自一人去承受生命中的凄风苦雨,从而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5、弗林科姆梣

苔丝被安吉尔抛弃后,最终为生计所迫,来到了弗林科姆梣做工。“这里空气干燥寒冷,长长的跑大车的路在雨后不过几个小时就被风吹得尘土飞扬,白茫茫一片。树木很少,或者说简直一棵都没有”。当苔丝在田地中劳作时,她周围的风景是这样的“整个这块地呈一片令人沮丧的黄褐色,好比一张没有眼睛、鼻子和嘴巴的脸,从下巴到脑门子,只是拉平了的那么一张皮。天上呢,也是那么一片,不过颜色不同罢了,好比没有五官的一张白色脸皮。两个女子在褐色的脸皮上爬动,像两只苍蝇”。[1]p.373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弗林科姆梣是一个贫瘠、气候条件差、毫无生机的地方。这个地方和苔丝以前所工作过的大乳牛场谷的美丽、富庶是不能相比的。这一场景的描写暗示着苔丝的命运又将遭遇坎坷。在这里苔丝不得不辛苦地终日劳作,同时忍受思念安吉尔的痛苦。后来,那个曾经玷污过她的人,亚力克•德伯又来到这里纠缠她。苔丝受到他花言巧语的欺骗和自己父母家家庭困境的逼迫最终选择放弃继续等待安吉尔,与她所厌恶的亚力克•德伯生活在了一起。

三、结语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然环境是客观的,但是人对环境的感受却可以是主观的。哈代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其笔下的环境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环境的描写”,而是“建筑在形式上的深层的自然美”。[4]p.16苔丝的命运随着她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起伏,环境和小说情节的和谐搭配使得这部小说引人入胜,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1]托马斯•哈代著.郑大民译. 苔丝[M].上海:上海译文出社,2000.

[2]彭霞.一个特定的环境加一个灵魂. 皖西学院学报,2003.116页.

[3]幸香兰.浅析《德伯家的苔丝》艺术创作风格和技巧.时代文学, 2009.19页

[4]陈馨. 考试周刊. 谈《苔丝》环境描写的诗化特征. 考试周刊, 2007.16页.

10.3969/j.issn.1002-6916.2011.10.045

《人物与环境》的课后教学反思 篇4

为了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我设计了一系列环节,比如:导入之后,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张人物的轮廓图,是法国油画家米勒的作品来引导他们,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了解到原来也可以这样想象;后来,我又展示了书上提供的造型图片,让学生进行想象,加上之后的优秀作品的欣赏和对比,进一步让学生从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吸取别人的精华为己用。

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胡思乱想”,我认为,有时候“胡思乱想”也许能有创新,对于学生的神奇想象,要充分理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从作业来看,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他们提高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于课堂时间关系,评价环节进行的相对简单了些,对学生作品也未进行细致的评价。在整堂课中我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情况,用自己的语言引导他们,多种手段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效果良好。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计了拓展环节,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拓展到了环保问题上,因为当今人类与环境之间最刻不容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环保问题,通过延伸,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意识到要为创建美好家园贡献出自己的努力。

人物与环境-五年级美术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开阔思维,大胆创新、想象,其中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还可以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参考。但还需要教师一步一步进行引导:

1、想象人物:根据特定人物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

2、想象环境:根据人物活动想象环境。

本课是创新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部分人物动态图片,也可以采用实现将人物动态粘在作业纸上,让学生根据想象转动纸张改变动态的方法使用。

二、教学内容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人物造型发挥想象力,添上适当的背景,创造不同的环境使画面丰富完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热情,以及改造解构事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2、难点:根据特定的人物姿态,通过改变位置方向想象人物动态的变化,表现活动内容和情节,并添加适当的环境。

五、教学过程

1、引入: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小游戏。

PPT 出示一个人物的剪影,提问:猜猜他在干什么?

PPT(1)给人物添加衣服,让学生观察。

(2)给人物添加背景。

提问:现在他在干什么?

出示课题:人物与环境

2、讲授新课: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下一幅有趣的图片。

使用课件出示足球比赛的运动员图片

问题:图片中几个人在做什么?

学生回答:踢足球

这几个人的动作你还可以联想到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发散思维回答各种答案

师:好,老师把这张图片修改了一下,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出示修改后的锣鼓图片

学生回答:在表演腰鼓

师:这两幅图片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生:人物的服饰手中的道具以及背景都法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改变特定人物环境的兴趣。

师: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出示一张特定的无背景人物动作图片

问题:大家猜一猜他在做什么?

再将图片转动一下角度,再启发学生思考,这个人的动作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环境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想象不同角度的人物动作适合什么样的环境。师:同一动作的人物摆放方向的不同会联想到不同的环境,那老师为这个人添加几个背景大家瞧瞧有没有意思。

出示修改后的图片。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是怎样应用这种根据人物姿态添加背景的方式来创作出具有想象力的绘画作品的。

逐一出示教材中给出作品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的人物服饰和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作者的意图和表现手法。

3、作业要求

师:看了这么多好的作品大家一定手痒了,那接下来就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创作一幅新颖的图画吧。我给大家找来了几位模特,先介绍给大家认识一下。

出示各种人物及动态的图片逐一介绍。给学生分组选择不同姿势的人物。

师:把你选好的模特贴在你的作业纸上,然后设计他所在的环境,人物的衣着,涂上漂亮的颜色,我们比一比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用可以移动的卡通形象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开拓学生联想的空间。

4、完成作业

辅导学生完成作品,强调画面的完整性。

5、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简单讲评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作文 篇6

心情,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美。

对于我来说,心情,是一种色彩。不同的心情也就有不同的色彩。

比如,我快乐的时候,我的心情是粉色的。沉浸在粉色中,你会感到无比的幸福与快乐,犹如一个被幸福包围的少女,脸上挂着甜蜜。

我安静的时候,我的心情是白色的。面对着纯洁的白色,你的心总会不知不觉的安静下来,就算是一只受惊的小鹿也一样。

我郁闷的时候,我的心情是灰色的。灰色,或许不被人所喜欢,但是,用它来形容郁闷这个词是再好不过了,因为没有哪个词能比灰色更贴切了。有首歌不还叫做《灰色空间旋律》吗?

教学设计:人物与环境 篇7

跨越式创新试验的理念强调语文课堂的读写结合,在阅读课上,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分析内容,围绕内容组织学生读书、讨论、交流,而且还要主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运用之妙,并相机拓展学生课内阅读面、安排练笔;而在写作课上,教师应将大量的阅读片段作为样本、例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并提供软件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笔。这样,课文与课外阅读材料,就可以作为揣摩的对象、诱发因素、模仿的榜样、探究的内容了。

在建构主义看来,写作与阅读理解都应被视为意义的建构、修整和形成。20世纪70年代,Rosenblatt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文学阅读方法——读者反应,这就意味着阅读不是被动的“输入”而是“转换”问题,即理解就意味着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转换,意味着产生一个适宜自己的新文本。这样,阅读就被看成是一种建构意义的行为,“建构”被逐渐引入阅读研究之中,即阅读就是建构“认知产品”。这说明,阅读不是复制教师的思想,也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照搬,而是基于原有文本的再造。由此,跨越式试验强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主阅读,让学生学会自主建构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主批注等方式来外显出自主建构的结果。在自主建构的基础上,课题还强调协作交流,共同发展,从而再一次形成新的“认知产品”。

这些语文教学的理念在邱斌宁老师的教学设计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下面我们通过本节课各个环节的实施具体阐述。

深入课文,写法学习

首先教师对教学目标有很清晰准确的定位,在本节课中重点是方法的学习、迁移和运用。教师通过对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这三个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精讲《小兵张嘎》,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总结,从而实现对描写人物的方法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扶放自如,突破教学难点,同时给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写作方法的学习过程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主导一主体的思想落实到位。

1.反思形象,感悟写法

学生通过对人物特征的初步感受,体验写作方法的表达。

2.指导片段,提炼写法

教师重点指导了一个片段的人物动作描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了很好的示范,给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正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良好时机。

3.自主学习,讨论写法

在有了学习方法的指引后,学生自主学习后两个片段,学生在此期间,经历了独立的思维过程,利于思维独立性的发展;小组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调动了隐性知识,实现了交流和共享。

4.课文总结,写法对比

教师对学生自主建构的内容进行检验和矫正,并在对写作方法的学习基本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写法的异同比较,从而更加深化学生对写法的理解。

拓展阅读,写法迁移

在此环节中,教师突破了课文的限制,将内容延伸到其他课文,甚至延伸到了课外,为学生精心挑选了与本课学习目标高度一致的名家名著片段,提高了课堂效率。该环节中进行网络批注阅读的形式,促进了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自主阅读的方式扩大了学生课堂活动的广度。

1.典型片段,写法回顾

教师通过“给出片段描写,猜人物”的方法,使学生兴致高昂,在一个又一个悬念中愉悦地阅读着学习过的人物片段,学生已经学过这些典型人物的动作、语言、细节描写,只是没有系统的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师不失时机地将新知与旧知有效融合,丰富了学生认知结构。

2.名著片段,写法迁移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名著的人物描写片段,学生在1对1的网络环境下自主阅读,同时依托SURF工具,做个性化的妙笔摘录和阅读笔记,学生将学习到的描写方法迁移到此,在不同情境下达到了深入理解的学习目标。另外,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自主的人机交互,实现了最大的参与度。

打写练习,写法运用

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其另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利用Vclass平台的讨论区,学生自主表达、互评互议,将信息技术作为情境创设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的表达工具等,促进学生由理解到运用的深层转化。

写法总结:在课文学习、拓展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写作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此进一步对写作方法做以小结,承上启下,为后面的学生自主写作作铺垫。

打写运用:教师在Vclass平台的讨论区提出要求,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独立思维和创作的机会,有效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学生对本课学到的学习方法的运用。

评议作品:自己的作品被同学所欣赏,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优秀的作品被自己共享,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

读写结合,自主建构

本节课中,教师的设计与实施真正做到了跨越式理念下的“读写结合”,通过批注阅读课文和与之极为匹配的多个样本、例文甚至经典片段,达成基础理解之上的自主感悟学习、自主建构意义,从而将样本、例文甚至经典片段的写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写法,并在内化过程中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其他阅读经验,勾连起自己对写法的独特感受和具体指向。这样就是把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阅读不仅是理解、解释,更是感悟、是学习内化、是建构生成。

在深入的阅读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设置题目,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生成的感悟、线索;调动起的以往经历、情节等提炼和组织成语言片段,模仿课文及样本、例文甚至经典片段的方法,进行自主创作。这个写作的过程就是综合整理阅读成果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化阅读成果的过程,课文与其配套的阅读材料,就成为了学生揣摩的对象、诱发因素、模仿的榜样、探究的内容了。

油画人物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篇8

【关键词】油画人物教学 写生 创作 写实 能力

一、引言

早在14到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画家胡伯特·凡·艾克(1370~1426)和扬·凡·艾克(1385~1441)在实际创作的尝试过程中,发现了最好的用油料和颜料进行绘画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用在处理过的模板或者是纸上,之后多个画家对绘画材料以及方法进行进一步改善,让油画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度,形成了一种别树一帜的艺术方式。后来油画这一形式进入我国,作为一种绘画种类在我国艺术界迅速传播。油画不仅结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成为我国艺术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已经形成了我国在艺术界中有一定特色的艺术形式。

由于油画艺术的发展时间很长,并且油画在空间、感知以及造型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美术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应对对策。原有的油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绘画内容就是校园生活以及课堂,极大地影响了艺术生对真实生活的感受以及思维的扩散发展。因此,教育者首先要接受现代油画人物教学理论观念,对油画人物教学进行高效改革,改善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质量。

二、写生是油画人物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方式

写生教学是油画人物教学中比较直接的一种方式,这是油画人物教学的基础。在油画人物教学中,通过写生,能够了解人体的基础本质,确定画家的绘画艺术方式。写生是对物质的全面思考,所以写生是油画人物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一个优秀的作品本身就是一次优秀的创作过程。几乎所有的欧洲画家对写生都非常重视,我国著名画家如陈逸飞、杨飞云、陈丹青等都有许多优秀的写生作品。

在油画人物教学过程中,写生是基础绘画技术的训练内容。掌握人物的形态,运用色彩之间的颜色对比,确定作品的颜色基调的构建等方法都是在写生的过程中产生的。学生通过对生活、对事物的深刻发现、对比以及平衡,能够进一步加深掌握这些方法。利用写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人物的脸部、手部以及身体各个部位的光线以及色彩进行直接的感知,同时对油画中体现的绘画色彩语言的表达以及表达方式技术有一定独特的理解,并且通过对人物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深入掌握不一样的人物对比色彩以及环境对比色彩,体现油画作品的真实,让学生明白不管是明显的对比或者是和谐的组成,都要掌握瞬间发生的事物,绘画技术上要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但是,现阶段很多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只是在单纯地写生。写生并不是一个十分简单的绘画方式,也不是在描摹自然,更不是照着图片进行模仿,死板的写生是不可行的。写生要从情感出发,在绘画的过程中加入自己对事物、对人物、对自然的内心感受,把情感和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融合。

三、创作是油画人物教学中必要的表达方法

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绘画风格是必要的。画家常会对自己的作品有非常高的热情,但又不断地怀疑作品、否定作品。学生如果限制自己情感的迸发,就没有办法去感受人物的美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美通常都是有非常明显的表现的,所有的画家都会偏爱实际生活中一部分的人或事物,这样的偏爱有许多的影响因素。除了实际生活环境的影响外,画家的内心感受以及自身所具的感知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原因。

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爱好以及情感表达方式。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后,对艺术的思考以及探索的方式大部分都会转变成为创作。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不断的创作、不断的思索,每时每刻都可以改变自己的绘画方法,探求新的绘画思想,进行不一样的尝试。

在进行油画人物创作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人物在作品中的构成进行认真安排,结合人物的形体、神态、动作等造型方面,在作品上开始描绘;其次就是关于人物的色彩对比关系的实践,在描绘了人物基本的造型之后,基本上就可以大胆地进行色彩的融入。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著名油画家的作品进行色彩的借鉴,很多的人物油画上都会有一些涂色的技巧规律。在实际教学以及创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并且逐渐思索人物油画的本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和指导写生思索的学习方式。

创作在油画人物教学中非常重要,值得被支持、激励以及发扬。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要求学生把人物创作和人物写生进行结合,激励学生参与市级、省级或者是国家级别的画作展览活动,提升学生对于人物创作的兴趣。

四、写实是油画人物教学的重要方式

油画人物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经验进行新的转变。不管是学习哪一种绘画风格,都要从写实开始,都要根据相同的特性来讨论艺术体现的美感,在相同的特性中确定自身艺术形式的独特,让不同的艺术呈现不一样的形式。欣赏每一个时期的画家,不管是哪一种艺术的形式,其基本技巧就是写实。

写实是我国艺术形式长期发展的主要内容,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形式,比如我国的山水画派、长安画派、扬州画派以及国外的巴洛克风格、印象画派、立体画派、新古典画派、浪漫主义画派、现实主义画派,还是哪一个艺术画家,比如我国的董源、石鲁、罗聘以及国外的伦勃朗、莫奈、毕加索、波拉克、安格尔、戈雅德拉克洛瓦、杜米埃库贝尔,都是以写实这一绘画技术作为基础。根据艺术形式发展的早期研究显示,每一代的著名画家都有临摹前辈画家的一些作品,发现其中写实的基础技巧。写实教学是提升学生对人物的观察能力以及绘画技能的最为直接的方式,能够为创作技巧打下足够坚实的基础。

五、培养学生发现以及欣赏能力

(一)发现能力培养

油画人物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认识绘画要用到的材料的特征以及性质,而且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方式发现绘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对人物的掌握上进行思维发散,结合关系进行人物的描绘,在层次上构建整个作品的画面。

首先,这样的发现教学方要具备准确的颜色基调意识,简单来说就是要熟悉作品要表达的内容。其次是对比光线的冷色以及暖色之间的关系,同一类颜色之间要对比冷暖,不一类的颜色之间要对比光感度。要区别颜色之间存在的不同,注意颜色之间形成的画面。最后就是要进一步对比人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的不同,光和颜色的掌握要手心相应,保证画面的整体感知度。

(二)欣赏能力的培养

在油画人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学生对人物油画欣赏能力的培养上,强化学生的绘画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容中加入大量的优秀作品,针对这些作品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述,丰富学生对人物油画的认识,更主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对人物油画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绘画能力。通过教师对作品的详细讲述,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欣赏能力,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六、总结

在油画人物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写生、创作以及写实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以及欣赏能力,加强学生在绘画方面的技巧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油画人物绘画的兴趣。通过不同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对于油画人物的认识以及了解,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艺术知识,凭借强烈的感知能力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

【参考文献】

[1]李西臣.表现主义油画人物教学改革中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164.

[2]吴丽娜.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写实工作室的教学思考[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姚亚龙.新疆高等院校油画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

教学设计:人物与环境 篇9

环境描写除了有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外,还可以表现作者的情感,暗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因此,通过环境来分析人物,把握主题是小说鉴赏的重要方法。

上节课我们讲到对作者对孙少平的心理刻画,主要用了两种技法:内心独白和通过神态、语言、动作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心理刻画的方法同学们难以找到,那就是:通过环境或景物来衬托人物心理。课文中共有三处:

(一)开篇(连绵的黄土,枯黑的草

木,一片荒凉,铺天盖地的大黄风,灰漠漠一片,柳树抽绿,桃杏的花蕾,青草的嫩芽,鲜亮的活色,青春的苞蕾。)

展现了黄土高原典型的生态环境。1-3段描写的是冬春之际的冬景,而

第四段描写了初春的鲜亮、活力,让人心情不由得晴朗起来。孙少安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在第六段中写道:“他的心情开朗了许多。”

(二)做客中对革委会大院的描绘(壮观的景象,宏伟的大厦。)

文章对大院及窑洞的描绘神圣、壮

观、宏伟,这样的环境给人一种压迫感,更增加了他的紧张。

教学设计:人物与环境 篇10

课程名称:油画人物写生与创作 课程编号:1100159 编写日期:2009年2月

一、教学目的:

人物肖像艺术表现研究是造型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人物肖像艺术的表现与研究,是绘画艺术学科共同的造型基础训练必修课程。目的:在培养学生掌握人物肖像表现基础理论的同时,提高学科专业学生的艺术的审美能力,为后继专业创作中人与环境、人与空间的关系打下坚定的造型表现基础与能力。

二、教学要求:

主要训练使用油画材料进行人物肖像写生和创作所需的造型和色彩表现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形象的提炼、概括和准确表现方面)使学生掌握对人物色彩微妙变化的体验和表现;并在实践中加深对油画语言的体验和掌握。

油画肖像课的要点,就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物造型、色彩的基本规律和肖像画的基本表现方法.所以,油画肖像课的基本要求为:作业应具有严谨的造型;能够把握色彩的微妙变化和整体关系;较为熟练地掌握油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三、教学时数

总学时:14×5=70课时

四、教学重点:

1、人物比例与结构训练;

2、人物与环境色彩关系表现;

3、综合性油画人物表现技法训练。

五、教学难点:

1、把握模特特有的感觉,不“概念”,强化个人感受,要画的主动、有想法。

2、“形色结合”是人物写生的主要课题。

六、教学方法:

1、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中以技法训练为主,并注意理论讲授。把色彩学理论,技法理论的传授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理论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2、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合理使用教具,范画,挂图。并进行必要的课堂技法示范和作品分析与欣赏。

3、注意与素描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素描与色彩的互补性作用。

七、主要参考书目:

《世界名画家全集——列宾》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政广 主编 《永恒瞬间——油画肖像教学讲座》河北美术出版社 《费欣油画》

吉林美术出版社

八、作业:

教学设计:人物与环境 篇11

关键词:历史教学 道德素质 思想教育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它记录了成功与失败,它蕴藏着真知与经验。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民族有着更加灿烂辉煌、优久的历史,社会每前进一步、每一个新的政治体制的建立、每一次社会的重大变革、每一个朝代的更替,也无不演绎着盛衰文明与璀璨文化,他们就像一颗耀灿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放射出异样的光彩,启迪着后人为一个民族的兴旺昌盛发奋图强。所有这些,都与当时的历史人物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事件是分不开的。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博大精深的医学家、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科学家,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节、精神永世流芳,他们的业绩为历史所铭记,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民族的正气,也是人格的道德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

道德素养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道德素养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赋予历史课教学的又一重大责任。所以,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对历史人物的教学,对于我们今天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陶冶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把国家治理好,既要以权威性和强制性的手段来贯彻统治阶级的意志,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又要以具有感化力和劝导力的手段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这就是法治和德治,两者相辅相成。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和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人物是最好的教材。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被后世人尊为万世师表,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是春秋末期鲁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他开创了儒家之风,仁学派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以此命名,我国在世界各地开设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向世界推广汉语,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宋金时代,金占据中原,又频繁发动南侵战争,给国家、民族带来巨大灾难。因此,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破坏,是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岳飞则是顺时代潮流而动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作为一个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其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群众所敬仰、爱戴,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的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民族英雄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汉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他的一生,与民族存亡抗击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被载入历史的爱国将领和著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蒙古汗国,慷慨殉国,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中国清朝后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虎门硝烟震撼整个西方和神洲大地。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刘胡兰、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董存瑞等现代英雄事迹,无不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当代的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人无数,一部《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他发扬了社会主义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毛泽东同志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当代小英雄赖宁从小学开始,品学兼优,曾在书法、绘画、阅读方面获得多项荣誉。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海子山突然发生山林火灾,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村,他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赖宁遇难后,先后被授予“英雄少年”“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革命烈士”等称号。他的事迹所表现出来的“赖宁精神”,在全国青少年群体中广为传颂。

历史已渐渐地远去,但那些曾经为之而奋斗的历史人物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事件,依然是我们值得研究甚至追求的精神力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壮举和高尚品德,仍然符合我们当代人的道德标准,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重要元素。

青年学生,其情感主要是和具体的对象相联系着的,他们最容易被英雄人物的高贵品质和英雄事迹所激励和鼓舞。因此,利用作为他们榜样人物的道德品质的实际范例来进行教育,很容易激起他们的道德感,激起他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向往和爱慕,从而学习英雄,自觉克服自身的一些缺点。道德榜样在青年学生的道德感形成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道德说理教育中的一种直观形式。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举不胜举,只要我们运用正确观点,采取恰当的方法,是能够使学生受到深刻教育的。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促使他们从小立志于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而奋斗、立志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教学是集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施教者的责任除了教给学生相应的知识之外,更要注重思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效果。每一个学科各有其特点,教育方式也就有区别。中学历史课在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方面更加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充分挖掘知识链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人物,通过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的展示,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有积极意义的。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的道德形象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首先是由于这些形象本身是作为社会道德规范的体现者而存在,通过这些形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道德要求及其社会意义,增加个人的道德经验,由于形象生动与感染性,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设计:人物与环境 篇12

一、另辟蹊径的典型环境

所谓典型环境, 就是环绕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没有典型环境, 再典型的人物都不能让人印象深刻。以《奇葩说》为例, 作为一档纯网综艺, 它贴合了当下年轻人的收视心理, 很好地运用了网络这一大环境, 使得这样一档不可复制的现象级纯网综艺诞生了。

所谓纯网综艺, 即是完全依照互联网的生态特性研发、制作的综艺, 根植于时代技术潮流, 其本质是互联网基因的, 又是新生产力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产物。因为中国正处于人文背景特殊发展的阶段, 《奇葩说》很好地兼具娱乐、教化与商业三重价值。当下地网络主力军是80、90、00 后这一群年轻人的天下, 现有的电视政策和主流文化满足不了他们的消费需求, 他们需要的是更加有特点、有意思的节目。大胆、幽默、新潮是网络新生代的特点, 这样的特点同样适用于他们对于节目地要求。《奇葩说》节目的定位就是依据于爱奇艺的主要用户——19-30 岁的年轻人, 这与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有着巨大差异, 还沿用电视媒体的节目制作模式, 显然是不明智的。

《奇葩说》中, “奇葩”二字是重中之重, 节目的定位找的就是奇葩、玩的就是文字。这一典型的环境就是, 虽然《奇葩说》是真人秀节目, 但作为纯网综艺, 它创造性地将辩论的模式引入了谈话之中, 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电视媒体, 这都是头一遭, 相当新颖, 非常能吸引当下年轻受众。并且, 节目中的辩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严肃辩论, 而是相当有网络娱乐特性的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没有对错、没有严格上的输赢, 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以辩论为载体, 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言的节目形式无疑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的节目很好地诠释了典型环境的重要性。

马恩研究历史的方法论告诉我们, 人物和环境是有机统一的, 不能够独立存在。环境为人物提供一切契机, 正因为要有典型的环境, 才能将人物的形象更好地展现出来。典型环境是时代生活的缩影, 体现了时代的本质特征, 当下是互联网崛起的时代, 未来是网络的天下, 《奇葩说》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世界青年说》作为一档同样带有辩论性质的访谈脱口秀, 因为放在电视这一媒介上, 注定了它不可能像《奇葩说》那样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是因为它并没有考虑到典型环境这一因素, 没有挑选到合适的平台。江苏卫视走的是温馨类节目路线, 这决定了《世界青年说》的话题和风格不能过于犀利, 一定要符合主流文化。但是, 一档脱口秀同时还具有辩论特性的谈话类真人秀, 如果没有犀利的风格、不同的声音, 这与以往的访谈类节目能有什么不同, 只不过将讲话的对象换成了外国人,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 是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也很难将节目做得独树一帜。

但也不是说电视节目就不可能做的比纯网综艺好, 这个观点很显然也是不成立的。《世界青年说》作为一档各国青年讨论、谈话的节目, 就其每期的选题来说, 还是有典型性的, 还是能引起观众的兴趣的。但是, 作为电视媒体, 节目尺度没有互联网上那么自由, 每个人的话都是浮于表面, 能够深入话题根本的比较少。而且, 广电总局之前下达的关于真人秀的要求, 就要求真人秀节目要健康发展、要有人文情怀。第一期的《世界青年说》就是用力过猛, 一档综艺节目最后哭成一片, 这并没有让人看到节目的人文情怀, 只会让人觉得用亲情来炒作过于虚假。所以, 《世界青年说》首先大环境就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特点, 所以作为主体的各国青年, 也没有发挥到自己的特色和定位。

二、个性张扬的典型人物

同样是《奇葩说》, 在这一不同以往的独特环境里, 更加容易产生典型人物。再没有比《奇葩说》这个节目更加有个性的选手了, 来自辩论圈的“金桔女魔头”马薇薇、极其有综艺经验的范湉湉、网络关注度极高的“蛇精男”肖骁……各式各样的选手, 只有足够有特点的选手才能在节目中获得关注度, 才能存活得下去。在海选的时候, 肖骁和高晓松的一段对话就让“蛇精男大战高晓松”上了热搜榜, 两千万的阅读量, 不是所有两个人的对话都能做到的。为什么说这样的舞台, 才能成就或者说产生这样不同于以往的选手呢?而且他们也不是明星, 本来并没有那么大的关注度, 实际是因为《奇葩说》这样的舞台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展示自己, 同时也是他们成就了这个节目。

《奇葩说》的选手, 个个都是“奇葩”, 有主见, 有想法, 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 从不人云亦云, 真正做到独立思考问题, 发掘不同的角度, 站在独立一体的角度去审视一切, 有着“自黑”和强大的贴标签能力。“都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 你跟你的器官讲隐私。”“爱一个人就是低到尘埃里, 别说缉毒犬, 草履虫我都愿意做。”这些都是马薇薇的金句, 这些话在电视节目中是肯定看不到的, 马薇薇作为辩论圈的温柔一刀, 《奇葩说》给了她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其说是《奇葩说》这样的舞台造就了马薇薇, 不如说是马薇薇成就了《奇葩说》独特的风格。正因为她敢说、会说、能说, 才让节目被更多的人记住。

反观《世界青年说》里面的TK11, 作为外国人更有成为典型人物的潜力, 可是一眼看过去, 都是高颜值、汉语说的相当地道的外国帅哥, 除了国籍不同, 我们很难看出有什么本质区别。作为一档脱口秀, 会说能说是相当重要的, 很显然高颜值帅哥并没有做到。很难看到他们有犀利的语言、独特的见解, 也很少能在热搜榜上占据话题。他们的谈话并不能够将节目和其他节目进行区别, 除了帅也没有什么记忆点, 这种只依靠颜值很显然是不足以支撑一个节目的。人物作为一档节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出彩的典型人物造势, 很难让观众看到节目的风格, 没有话题也就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2015 年现象级综艺节目《极限挑战》精准的人物定位, 即典型人物, 像“神算子”黄磊, 他的形象绝对是典型人物, 也是他的形象把这个节目跟以往的节目进行了区分, 打破了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这个节目的抄袭印象, 黄磊功不可没。因为常驻嘉宾的性格迥异, 在节目中擦出不同的火花, 比如“三傻”、“三精”, 正是因为他们在节目中的迥异表现, 才使得自身特点的逐渐形成, 拥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形象。这种类似于贴标签的方式, 很好地将《极限挑战》跟其他类似节目区别开来, 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风格。

三、相互依存的两者

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是辩证统一的。环境, 最根本的是社会关系及决定这种关系的社会物质状况。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受社会关系制约的, 环境不仅决定、影响人, 人也反作用于环境。“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 环境与人都不是静止不动的, 而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变化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 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这就说明了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是辩证统一的, 典型环境决定了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反作用于典型环境。

在文艺作品中, 贯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原则, 要求:一方面, 按照性格与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 从特定的社会关系及自然环境出发, 具体描绘人物独特的遭际、命运、生活道路, 揭示环境影响任何人, 改造环境的辩证统一的前进运动;另一方面, 按照性格和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 通过人物独特的性格及由此产生的纠葛、矛盾, 去反映当时社会关系的总和, 反映一特定社会关系总和为内容的社会形态, 这个规律也同样适用于综艺节目。如果没有与节目相适应的社会环境, 再好的人物、再有新意的节目都不能够吸引大众注意力。从2014 年开始, 综艺节目就进入迅速发展的时代, 每一年都有大量节目出现, 各种节目层出不穷。各种“现象级综艺”的出现, 一时间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引领行业标杆。

纵观“现象级综艺”, 有江苏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 这几个卫视不是经济发达地区, 就是综艺标杆。由此看来, 经济发达地区为卫视的文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想要做好节目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大综艺的高成本投入也只有一定级别的卫视才能负担得起, 强势卫视的播出平台更加有力, 线上的营销推广能力更强。也正是因为有了强势卫视这一平台, 所以在邀请嘉宾的时候更加有吸引力, 明星会首选收视更好的卫视、能够增加自己曝光度的平台, 这样卫视也为自己的节目累积了更多的筹码, 无形中增加了节目的关注度, 使节目更加受到观众期待, 从而使得节目更有成为话题的资本。

所以互利共赢才是发展之道, 也就是说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之间相互利用, 从而使得盈利最大化, 这才是为什么当下综艺节目喜欢用豪华明星的原因, 也是为什么明星更多选择的是强势卫视的原因, 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摘要:所谓“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即是说典型环境跟典型人物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典型环境决定典型人物, 而典型人物又反作用于典型环境, 两者相互影响, 从而使作品的价值最大化。这样的客观规律不光适用于文学作品, 同样适用于当下的综艺节目。正因为有了更加开放、自由、要求更高的观众环境, 才促使综艺节目中产生了一批典型人物, 从而使得节目话题性更高, 也正是因为这些个典型人物的存在, 使得节目曝光率增加, 节目关注的人更多, 从而实现双赢局面。

关键词: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综艺节目

参考文献

[1]恩格斯.恩格斯全集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公益基金会财务制度下一篇:江苏小升初数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