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9-29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难点:提高学生对各种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不同题目的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我们学完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从这节课起,我们将连续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先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了什么?

· 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 被除数最高位够除。

· 被除数最高位不够除。

·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商末尾是0的除法。

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检验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

二、复习巩固。第1题

1、口算。将第一题做成口算卡片。

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学生开火车进行。

2、算一算,比一比 第2题

学生在书上进行,有困难的可以在练习本上计算

然后比一比。

比较:把答案填在书上,请你上下三题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第一组题:末尾有0和中间有0

第二组题: 除数大的商小, 除数小的商大 )

第三组题:中间有0和中间末尾都不是0。(同上)

3、比一比、算一算。第3题

先笔算在作业本上,掌握方法。

集体订正。

比较:把答案填在书上,请你上下两题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述:每组的结果一样,但是上面一题是连除,下面一题是除法,连除的两个除数的积等于下面一题的除数。

用这种规律完成题目。(师出题或学生自己出题。)

4、完成统计表:第4题。

计算单价,弄清数量关系。

学生仔细审题,

每班的本书=总数÷班数

学生自己计算、填表。

集体订正

5、完成第5题。

让学生自己计算

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

有困难的可以在本子上计算。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学生观察发现:挖的天数越长,每天挖的米数就越少;反之挖的天数越短,每天挖的米数就越多。

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三、课堂小结

四、完成作业

完成书上1-5题。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篇2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有效改编教学情境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 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的导入阶段, 我抛开了课本中计算体育场看台有几个座位的情境, 因为在本地没有体育场, 却有闻名中外的红木产业———我们的学校就在红木小件一条街上。于是我紧扣本地产业特色来进行情境导入———

1.猜一猜:欣赏家乡, 引出话题。我边演示家乡景观图片, 边进行解说:“同学们, 这是什么地方?……对, 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可爱的校园!这几年, 家乡的红木产业发展迅速, 闻名中外, 我们的学校就在赤荷小件一条街上, 听说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有很多做佛珠小件的, 请举手让老师瞧瞧。”

2.考一考:解决问题, 引出课题。

师: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帮助你们的爸爸妈妈解决问题吗?

生:能!

师:是吗?那么老师今天就先来考考你们!

师:请看老师手中的手链, 好看吗?考题和手链有关:一串紫檀的手链需要158元, 6串这样的手链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练习;稍候, 笔者问:谁来告诉老师你的答案, 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都对了吗?你们真棒!刚才你们用前两天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算出了6串手链的价钱!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注意观察今天的知识和前两天的有什么不同。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导入新课, 体现了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教学理念。利用观看图片、猜一猜、考考你等环节, 不仅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抛出了新的数学问题, 为新授自然过渡。

二、深度对话教材文本, 科学把握教学重点

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教材, 正确理解编者的意图, 才能把握好计算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 而不是利用“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去解决问题。教材中例题5的教学内容图文并茂, 呈现的是:“体育场的看台每个方阵有658个座位, 6个方阵一共有几个座位?”多数老师认为在教学设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过程中, 要有解决问题的教学步骤和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模式, 也就是在教学中只出现已有的条件, 问题让学生去提, 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我尝试按这种问题解决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 却发现无法把算理和计算方法的教学重点充分完整地展示给学生, 教学的重点不能突出。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我仔细对比了教材中所有的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编排, 发现了两点支撑我调整教学的理由:

1.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在内容编排上的风格完全不同。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中, 教材有完整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 都有典型的三个问题:知道到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通过三问让孩子明白解决问题需要拥有完整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所有的问题解决的教学内容编排中,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完整的, 有列式计算和“答”。在计算教学中, 题目呈现虽然酷似问题解决, 还有图文并茂的情境, 却没有问题解决的详细过程, 只有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提示, 在编排中没有“答”。因此, 我们有理由判断: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是为了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教学的情境, 这样的题目只是计算教学的辅助形式, 不需要按照解决问题的完整步骤进行解答。

2.对比教材的前后知识, 我发现在计算教学时, 这个题目是一步的乘法计算, 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充分理解乘法的意义。如果在本节课再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那就是无视学生的知识结构, 徒然耗费时间。因此在教学中, 我直接创设了情境, 让孩子们欣赏老师手中的手链, 告诉孩子们每串手链108颗, 串6串这样的手链大约要多少颗?先让孩子们估一估。孩子们给出了两个答案, 一种估法是把108颗看成110颗, 6串大约需要660颗, 另一种估法是把108颗看成100颗, 6串大约需要600颗。两种估法都是对的, 到底需要几颗呢?引发冲突, 产生精算的需要, 请大家帮助老师算一算, 到底需要几颗珠子!

这个环节从不同的估算方法引出新知的教学需求, 例题中的数字变小了, 更好地服务于数形结合的直观教学, 复习中158×6和新知中108×6的两组计算题, 更有利于学生的对比观察, 理解新知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迁移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有机渗透数学思想, 精彩演绎学法指导

数学思想的“默会”属性众所周知, 如何把数学思想这个内隐的知识外显出来?比较思想是小学阶段高频率出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本节课笔者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比较思想。“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本质上是多位数乘一位数, 因此, 在教学中要把新知的教学巧妙地建立在旧知的认知上, 通过复习题的多位数乘一位数158×6和改编后的例题的算式108×6,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题目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相同点理解它们都是多位数乘一位数, 从而推导出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这样的学习方法叫迁移, 也叫类推。从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今天学习的新知中间里有0, 理解为什么要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放在单独的一课时中进行教学, 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 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即使多位数的中间是0, 也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

在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法后, 引导孩子们帮老师解决第二个问题, 得出的算式是:102×3。学生独立练习, 教师指名上黑板演算, 然后让学生再次比对102×3和108×6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中间都有0, 计算方法和前面的一样;不同点是108×6个位相乘时有进位, 102×3个位相乘时没有进位。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个位相乘没有进位, 应该如何?通过学生的比较思考得出:个位相乘不满十时, 积的十位要用0占位。

通过对比, 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和计算方法, 还明白了类推和比较的学习方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篇3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大家先算算草地上有几只什么动物?

生:草地上有3只兔子和3只小猴。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它们是来采摘自己喜欢的食物,兔子能采到几个蘑菇?

生:6个。

师:3只兔子采了6个蘑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平均每只兔子能采到几个蘑菇?

师:怎么算?

生:6÷3=2。

师:3只小猴来摘桃子,可树上一个桃子都没有,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

生:0÷3=0。

师:4只小猴呢?谁能再举例说一说吗?

生1:0÷4=0.

生2:10只猴每只猴摘到0个桃,所以0÷10=0。

生3:100只猴每只猴还是摘到0个桃,所以0÷100=0。

师:(板书算式)0÷0呢?

学生理解除数0表示没有猴来摘桃,也就算不出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所以这样算是没有意义的,因此0不能作为除数。

观察比较这几道算式,发现并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设计思路:创设学生熟悉的卡通情境,以兔子采蘑菇为引子,由一般除法6÷3=2做铺垫,引出小猴分桃,学生发现由于树上1个桃都没有,每只猴摘到0个桃,因此0÷3=0、0÷4=0,在举特殊例子过程中发现“0除以任何一个数都等于0”,理解了把0个桃平均分给0只猴没有意义后完善规律—“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自然地解决了学生对于0为什么不能作为除数的疑问。

二、探索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师:我们再到养鸡场看看。(出示例题)

生:306÷3。

师:结果是多少呢?先估计一下。

生:结果是100多。

师:你会分步口算吗?

生:300÷3=100,6÷3=2,100+2=102。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师:用前面学习的除法笔算方法可以做这一题吗?试试看。(学生试做)

师:比较这两种算法,哪种步骤少些,少了哪几步?(教师出示简化竖式)

学生在比较中认识简化算法。

生1:前面算式把0移了下来。

生2:算出来都是0,不写也可以。

生3:反正都是0,将它们省掉,没有什么影响,反而简便。

师:这里不起作用,可以省略,计算起来既方便又快捷。

生4:商中间的0不写更简便。

生5:中间的0不能不写,不写0商102就变成了12。

师:那这里的0一定要写,0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生6:0有占位的作用。

师:对,0在十位上,起占位置的作用。你现在能说说简便的计算过程吗?

生:306除以3,当用0去除以3时,0不要移下来,直接商0,写在商的十位上,但0一定要写,商0后,0不用再去乘除数,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继续除。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练习:804÷4  402÷2

设计思路:学生尝试用前面学过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计算306÷3,再和简便算法过程比较,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后发现因简写而省略的步骤及注意点,进而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后小记:

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商中间有0、商末尾有0的除法,和推广到商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就是遇到被除数某一位不够商1时,也要在这一位上商0。本节课需要学生先知道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涉及被除数是0的除法,这一点学生们结合例1的小猴分桃图能够很好理解。所以教师接着前面几道算式列出了0÷0,让学生讨论这道算式有没有意义。从意义上来看,是把0个桃分给0个猴,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学生们就理解了除数不能为0这一点。

在教学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时,因为考虑到学生对于这种简便算式在格式上、理解上存在的困难,教师先让学生采用不省略的算法来做,然后再出示简便的写法,把这两种写法做一个对比,大多数的同学能够知道为什么可以简便,也就较好地理解了算理。

反思以改进:

在例题2的学习中,简化竖式是在学生尝试计算的基础上就直接以介绍的形式传给学生,这样节省下了不少宝贵的课堂时间,课堂看起来更高效。但对这段教学过程反思后,我发现没有体现出经历过程、体验需要的理念,假如在学生按照基本方法一位一位地除完后,再让学生继续计算两题:309÷3 603÷2,引导学生观察3道竖式中0的计算部分,讨论:对这一部分计算,你们有什么看法?学生经过3次重复计算,会感受到这一部分计算的异样——啰嗦、无效,简化竖式的要求由此而生、由衷而生。接着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简化竖式,在考证直接商0的正确性的同时,让学生对简化竖式“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看似低效的做法,虽然少了些练习的强度,但有了理念的支撑,相对于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发现方法的教学思路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也会更加扎实、有效。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篇4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若是单纯的计算,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首先创设教学情境,分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特点—贪吃,把他吃西瓜的事编成小故事,把计算与故事相结合,激发兴趣。首先在故事情境中出现4人分吃4个西瓜,平均每人吃1个。列式4÷4=1(个),当猪八戒把其他三个的也吃了以后,引出他们三人一个也没有吃到,引导学生列出0÷3=?既而得出0除以任何数都得0。紧接着质疑,0÷0行不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了0÷0商不唯一,不能确定等。接着问2÷0可以吗?由于没有结果所以不行,近而得出0不能做除数,最后总结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结论。

其次,学习例5,通过尝试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时,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试着进行计算,指名板演,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列竖式计算很简便,学生在写竖式时,好多采用原有写法,但也有用简便写法,鼓励学生用简便写法,并逐步掌握这种写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篇5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1~32页例7及做一做。

2、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摸索和合作交换等情势使学生控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2)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类推能力、比较能力,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3)培育学生自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教学重点:

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上商0。学会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地计算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理解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意义。

二、说学情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商中间或末尾也有0的”规律已掌握。学生已会计算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没有余数)的除法题目。

三、说教法

1、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自动性,可采用的专利法是“设问引诱法”,即教师以“问”作为“导”的重要方式。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控制法则,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材很注意这一要求的具体落实。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坚持由已知到求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利用设问,引诱和板演相结合,疏散难点,培育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计算、察看、探究、讨论、表述、练习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进行整体教学,形成知识网络,培育和保护学生的乐学情绪,自己排除思维障碍,获取最全面的思维成果,体会成功喜悦。

四、说学法

教学中,要求学生应熟练控制除法计算法则,切实提高各自的计算能力。

(1)要求学生严格依照法则进行计算。

运算法则是对计算过程实行细则所作出的具体规定,一方面用法则保证计算过程及其成果的精确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则意识,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依照法则去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的良好习惯,为熟练运用法则打下基础。

(2)逐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法则的程度。

为了让学生能灵活运用除法的法则,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逐步解脱运算法则的依附性。使其计算最终达到而对除数是任意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不用去联想其法则的三条规定便能精确无误地求出商的程度。

五、教学程序设计

共有四个环节:创设情景,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利用学生熟知的西游记里面的人物编成故事,引出数学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利用同桌之间合作的形式探究问题,首先尝试着列竖式,再找学生说那个黑板板书,集体交流讨论,最后老师再将汇总的竖式展示在黑板上。并与之前学习的没有余数的情况进行对比,通过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更深入的理解“不够商1用0占位”的原理。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同时在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商的末尾有0的情况,在对比和比较中学习知识。

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先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算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再利用实际操作演示为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特别是为什么个位上要商0提供形象支撑,最后是教学笔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完后教材又通过验算来让学生自己试试算得对不对来进一步理解商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想想做做”巩固所学的知识。“想想做做”第3题针对学生初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时容易出错的几种错误让学生找错并改正,有利于学生在计算时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想想做做”中还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数学知识运用与生活中。还注意了让学生来处理计算中出现的余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被除数个位上除以除数,应在个位上写0。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为什么商的个位上要写0的道理。

教学目标

l、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并用乘法来验算。

2、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暑假里,三(1)班出去郊游,让我们去看一看怎样?(课件展示郊游情景:欢快的场面)二、探索方法,正确计算

(一)      探索计算方法

l、课件出示一学生说(边说边出现题目):我们三(1)班老师和同学共65人来郊游,如果平均分成5组进行烧烤,谁知道我们每组有几人?

2、学生说说算式,教师板书出算式。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说说自己的方法,当学生说到用竖式计算时教师板书出竖式,完成题目。

[评:通过应用题的练习,不仅复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而且也巩固了等分除法的解题方法,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解决商末尾有0的除法。

1、教学新题

课件出示一学生说:我们带了52个红薯,平均分给这5组,每组分到几个?

学生根据题目列式,教师板书出算式。

同桌合作用学具分一分,求出结果。个别同学交流答案及方法。

教师指出:我们可以用学具帮忙,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通过学生回答怎样列竖式板书。

(1)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

(2)说说遇到什么疑惑,同桌研究个位上2除以5不够商1,怎么办?

(教师指出:个位上2除以5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

(3)小组内说说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个别交流、同桌互说。

(4)接着完成题目,完成板书。教师指出:“ 0 X 5”和“减”的过程可以省略不写。

[评:新授中先让学生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了形象支撑,学生便于理解。

2、巩固计算方法。

(1)课件展示图中两人在做题。教师引导:让我们去看看那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好吗?(课件展示两人在进行做题竞赛)

(2)“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自己做一做。交流答案。说说个位上为什么写0。

(3)展示图中同学做的,为他批改。

3、学习验算。

(1)展示另一个同学做的(“想想做做”第3题:改错题)

(2)学生检查,说说找到错误之处,逐一改正。

(3)怎样才能知道是对还是错呢?

(4)学生写出验算过程,一人板演。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分组练习、6人板演。

集体交流后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的答案进行分类(商末尾有0的;没有余数的;有余数的)(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分组)让学生说说91÷3个位上为什么有0。

5、“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分组练习,说说发现了什么?

[评:改错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有利学生在实际计算时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达到了防患未然的作用。由图中一个同学向同学求助怎样才能自我检查自己的题目做得是对是错来让学生为他想办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进一步养成进行验算的好习惯。通过练习计算并验算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得数分分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为什么商的末尾会有0。」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l、课件展示图中一人在看书。师说:让我们去看看他在看什么?课件展示学生说:“我在看《故事大王》共有64页,我4天看完这本书,你知道我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学生列式计算。交流。

(2)另一女同学出来说:“我准备  6天看完这本书,我每天看多少页,你能帮我安排一下吗? 小组讨论怎样安排。代表交流。(这里的方法不一定,可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怎样为她安排的,并说说理由。

2、天渐渐暗了,同学们准备搭帐篷了。(展示搭帐篷情景)一学生说:“每顶帐篷最多只能住6人,至少需要多少顶帐篷?”

学生同桌讨论;个别交流想法;同桌再说说为什么要多搭一顶帐篷。

[评:创设富有情趣的、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力,通过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处理计算中出现的余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交流。(板书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

[总评]

l、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创设了学生暑假去郊游的教学情境,巧妙地把本课知识重难点贯穿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2、新授前先让学生计算商末尾没有0且整除的除法,而后让学生试算商末尾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新旧知识产生了矛盾,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同桌合作用学具分一分,求出结果;当得出商的个位上写0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商的个位上写0。整个新授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和前面的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安排的一样,都是有一个情境让学生先有解决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再利用实际操作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之称,然后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在教学这节课之前还有担心学生这节有点难了,怎样讲才好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的算理。但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习的新知识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说似乎很简单。但把这样的知识混在之前学习的内容里面,学生错的多了。

本以为这部分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可结果竟然有一半的人出错!主要错误并不是学生商的末尾不写0,而在于格式问题。原来普通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我们都要进行两次完整的除、乘、减,而现在商末尾有0的,就免去了后一次的乘和减了。很多学生继续算乘和减,这个问题倒也不大,关键是该算乘和减的学生也不算了,例如:48÷3的竖式中,学生就直接把第一次减后的结果16当作余数写在那里了!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最后一次不要算了,所以不管什么数字都朝上面上一个0。甚至有很多人把十位上的有余数的情况也能混淆起来,如:62÷5,好多的学生也不管,十位上商1之后,6减5有余数也不知道,直接把各位上的2移下来,一看不够除,所以在个位上很快得商上了0。其实,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把几种竖式的联系区别请学生说一说,在进行比较练习,这样或许会好点。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了,但处理时还是不过到位。这样的学生还不是一个两个,我就在想,肯定是我之前的知识讲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混淆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算理。

有时候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难得,而数学知识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学习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说抓好每一节课时重中之重。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篇8

1.课的开始,我就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猪八戒分西瓜》引入,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充分理解了0除以3为什么得0.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被除数为0的除法题,观察得出,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在此前的笔算学习中孩子对笔算除法的格式、方法都很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自己学习计算方法。在全班汇报中,明确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但是,这节课依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缺少对比练习,如:800÷7和707÷7对比起来练习。让孩子明白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这取决于百位有没有除完。

商中间有0的除法 篇9

教学内容:书上49―50页的例8―例10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的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2、在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3、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4、训练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1、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①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②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2、能够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

1、口算:

39÷3180÷6120÷255÷58×0

550÷5280÷420×232-40×9

1400÷7600×552+00×23×0

2、弄清“0”在记数中的作用。

(1)出示:18让学生说说1和8各表示的意义。

(2)出示:0让学生说出0表示的意义。把18变成108和180,让学生分别说说0在这两个数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由乘法口诀导入新课。出示:45÷9让学生说出45÷9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因为5和9相乘等于45,所以45÷9=5。

2、教学例8。

(1)板书出示:0÷5=

(2)提问:谁知道0÷5等于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5得几就得想哪个数和5相乘得0?因为0×5=0,所以0÷5=0。

(3)板书出示:0÷2=0÷3=让学生讨论交流,说出是怎样想的。

(4)卡片出示:0÷7=0÷9=0÷5=让学生自己,默想,说出结果。

(5)归纳概括。观察0÷5=0、0÷2=0、0÷3=0,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板书)

(6)反馈练习:0÷128=0÷69=0÷76=

3、教学例9。

(1)板书例9:408÷2

(2)教师讲算理:列出竖式,先用2去除百位上的数,除到十位时,提问:0除以2等于多少?在哪一位上面商0?为什么?强调:商十位上的这个0必须写,它起占位的作用。用2再去除个位上的8。边讲边板书。说明:这种题的中间部分可以省略。写出简便写法。

(3)反馈练习:49页的.“做一做”说明:在商的中间该商0的地方写0是起占位作用,而在一个数的前面写,是没有意义的。强调:商中间应该商几个0,就写几个0,不能只写一个0。

3、教学例10

(1)板书出示:324÷3=

(2)引导学生明确计算过程,教师板书。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让学生想一想:用3去除十位上的2,不够商1,怎么办?同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边想边说边板书:十位商0以后,怎么算?余下的2与被除数个位上落下来的4,合在一起是24,24除以3商几?8写在商的个位。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在这个竖式中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为什么?

(3)总结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观察比较例10与例9,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两道例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而例9是除到中间一步,被除数是0,商0;例10是除到中间一步,不够商1,商0。

(4)提问: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商中间有0的除法有几种情况?小结:有两种情况,两种情况都是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就对着十位商0;如果被除数是四位数,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百位不够商1,商0,十位不够商1,也商0。也就是: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5)反馈练习:50页“做一做”的1、2题。

三、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的1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2、改错,并说明理由。

3、完成练习十三的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商末尾有0 教学设计 篇10

商末尾有零的除法:教材第25页例7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掌握商末尾有0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2.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应运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

掌握商末尾是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会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是0的除法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360÷9=

640÷8=

0÷26=

40÷8= 2.尝试笔算80÷4=(),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不喜欢跳绳?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兴趣,我们去运动器材超市看一看。

教师出示教材第25页例7,让学生观看例7主题图,然后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什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探究问题1:通过观察主题图,要知道650元可以买多少根短跳绳,必须知道每根()跳绳()元。

师:要求什么问题?你会列出算式吗? 列式:650÷5= 师:你会笔算吗?

尝试笔算,小组交流算法。

学生反馈(列式见教材第25页): 2.探究问题2:要知道245元可以买多少根长跳绳,必须知道每根()跳绳()元。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笔算:245÷8。

想一想:商是几位数,并尝试列竖式计算?

提问: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个位上的5去除以8,商够不够1呢?不够1怎么办? 教师:当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此时,教师边说边板书:个位上商0以后,用除数5乘0得0,把0写在5的下面,5减0得5。

观察竖式: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为什么?(板书简便竖式)

***45505

3.计算正确吗?请验算一下。4.小组合作交流。

(1)想一想,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不够商1,应该怎么办呢?(2)说一说,上面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异同?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商末尾有零的除法,当我们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被除数的那一位上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笔算: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7页第5题。2.看谁本领高(森林小医生)。完成教材第27页第6题。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7页第7、8题。

四、课堂小结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分钟口算练习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15÷3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

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

⑶集体订正

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

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作业

1.33页第一题:517÷5403÷8262÷6564÷7

2.33页第四题。

课题十五:练习课

练习内容:33页练习八5至8题

练习要求: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30÷736÷868÷960÷7

44÷653÷827÷414÷3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704÷5

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⑴700÷77200÷94000÷8880÷4

⑵600÷25400÷65500÷5390÷3

二、综合练习

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票价

成人10元

学生6元

团体6元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课题十六、十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整理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简便算法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难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算出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然后很快说出下面两题的积。

32×2= 14×3= 120×4=

32×20= 140×3= 120×40=

32×200=140×30=120×400=

2.板演。

下面各题,用竖式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8×40 2800×40 280×34

指定三名学生分别在黑板上演算。

订正时提问:

(1)写竖式时,被乘数和乘数怎样对位?

(被乘数与乘数0前面的数的末位对齐。)

(2)计算时,用被乘数与乘数哪几位上的数相乘?

(用被乘数与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

(3)乘完以后,怎样落“0”?第(1)题为什么落一个“0”?

(28×4=112,28×40与28×4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所以在112后面添写一个0。)

第(2)题与第(1)题比较,为什么多落两个“0”?

(28×40=1120,2800×40与28×40比较,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也扩大100倍,因此,在1120后面再添写两个0)

第(3)题在什么时候才落“0”?

(乘数两位数与被乘数0前面的数乘完以后,再把被乘数的0落下来。也就是先得出28×34=952,280×34与28×34比较,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因此在952后面添写1个0。)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已会计算乘数是两位数及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我在复习题(3)乘数后面添一个0,就成了乘数是三位数。那么,乘数是三位数时,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简便计算呢?(板书课题: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教学例7。

想一想:下面两道题用竖式怎样计算简便?

280×340 2800×340

让全体同学在本上试算,教师巡视,看到不同的竖式,让学生写在黑板上。着重讨论下面两个竖式:

讨论:

(1)写竖式时,被乘数与乘数是怎样对位的?这样对位的目的是什么?

(先把被乘数与乘数“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目的便于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2)28×34等于多少?(28×34=952)

280×34等于多少?(280×34=9520)

这时,教师把被乘数末尾的“0”用黄粉笔描一下。

(3)280×340等于多少?根据什么再补一个0?

(280×340=95200,与280×34比较,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在9520后面添写一个0。)

这时教师把乘数末尾的“0”用红粉笔描一下,把9520后面的“0”用红粉笔描一下。

(4)2800×34等于多少?(2800×34=95200)

这时教师把被乘数末尾的两个“0”用黄粉笔描一下,把积952后面的两个“0”也用黄粉笔描一下。

(5)2800×340等于多少?积根据什么再补一个0?

(2800×340=95,与2800×34比较,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所以在95200后面再添写一个0。)

教师在乘数后面的“0”用红粉笔描一下,在积95200后面的“0”也用红粉笔描一下。

3.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遇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先怎样乘?然后怎么办?

教师明确: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反馈

1.先想一想,每道题的竖式怎样写能使计算简便,再算出来。

全体学生在课本上填写,指定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看重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先怎样计算,然后怎么办。

2.检查下面两题的计算有没有错误。

指定一名学生说出错在哪里,错误原因,然后全体学生在本上计算出正确结果。

4.课后练习:

练习十四、第7,8,9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在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已经学过,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广。因此,新课前先复习乘数是两位数、乘数与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同时复习刚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在此基础上出示例7,乘数是三位数且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

例7的教学是采用让学生试算的方式,着重提出三个关键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竖式怎样对位,先怎样乘,然后怎样把0落下来,并联系积的变化规律,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组织练习时也围绕这一重点,着重练习乘数书写位置和最后积应补几个零。这样抓住关键,有针对性地练习,可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上一篇: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方法下一篇:市政道路工程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