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教案(通用9篇)
《乙烯》教案 篇1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乙烯是石油裂化产物,苯是从煤中提练出来的产品。2.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3.利用模型了解乙烯的结构,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这一基本原理。
4.认识乙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我国乙烯工业近几年的发展势态。通过结构决定性质认识到本质决定表象,表象是本质的体现这一辨证关系。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
从乙烯的结构认识烯烃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
石蜡高温裂化生成乙烯和烷烃的混合物,乙烯属于最简单的烯烃。
一、乙烯的结构
乙烯的球辊模型(立体图)分子式: C2H4
结构简式: CH2=CH2 结构式: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空间构型:平面型
二、乙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乙烯是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1.25 g/L,比空气略轻(分子量28),难溶于水。2.乙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甲烷的燃烧
实验现象:产生黑烟,火焰明亮。②被氧化剂氧化-----乙烯使高锰酸钾褪色
由于乙烯的不饱和结构,容易被氧化剂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2)加成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 乙烯与溴单质的加成历程
(3)加聚反应
3、乙烯的用途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乙烯的性质,重点讲解了它的化学性质。由于乙烯具有C=C,使得它的性质不同其他的饱和烃。这也是烷烃和烯烃性质上最大的区别。课后作业
1.根据乙烯的化学性质,鉴别乙烷和乙烯两种气体有几种方法? 2.制取一氯乙烷的最好方法是()A.乙烷和氯气反应 B.乙烯和氯气反应 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 D.乙烷和氢化气反应
氯乙烯的聚合(教案) 篇2
一、氯乙烯物理性质:
氯乙烯: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气体,沸点-13.9℃;,凝固点一159.7℃;,闪点一78℃,自燃点472℃,爆炸极限4%一22%。氯乙烯是致癌物,具中等毒性。
二、安全喷淋水系统
聚氯乙烯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国内外聚氯乙烯生产厂曾多次发生聚乙烯单体空间爆炸事故,损失惨重。氯乙烯单体的泄漏,直接威胁着生产的安全。使用安全喷淋水系统,对泄漏的氯乙烯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并且隔绝空气,降低了环境温度,防止了空间爆炸,从而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生产工艺流程:
聚氯乙烯生产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有毒有害物质多、生产过程连续性强、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生产情况复杂、条件多变,稍有疏忽就会发生事故。
悬浮氯乙烯聚合过程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先将去离子水加入聚合釜内,并将聚合配方的助剂如分散剂、缓冲剂等加入釜内搅拌,然后加入引发剂,密封聚合釜,抽除釜内空气,必要时用氮气替换,使釜内残留氧含量降至最低,最后加入氯乙烯单体VCM,然后通过反应釜夹套中的过热水加热,将釜温升至预定温度并进行聚合。为了缩短聚合周期,也可以在反应釜脱氧后开始加热釜内物料,达到预定温度时再加入单体并开始聚合。聚合反应大量放热“VCM生成PVC时放热量1532kJ/kg”。这些聚合反应热通过3种方式散热,但是根据反应釜大小,3种途径可以只利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式散热:1)釜夹套冷却水;2)釜内冷水管;3)釜顶冷凝器等。要严格操作技术,始终保持预定反应温度,以保证氯乙烯产品质量。如果釜内聚合反应放热不足或失控造成温度过高不下时,釜内饱和蒸汽压也将大大超过反应釜的操作压力甚至设计压力,从而造成 聚合釜的物理破坏。对此在制造聚合釜时对温度及压力的设计留有充分的余量,防止物理爆破酿成的灾难性后果。聚合反应的温度、压力的失控事故常常发生在反应的前中期,即VCM聚合为PVC的转化率小于70%时“单体富相存在,才会发生上述温度!压力超高”VCM转化率大于70%时,单体富相消失时,压力稳步降低。
四、聚合反应的主要风险因素
悬浮法聚合氯乙烯生产过程的主要风险是氯乙烯的“暴聚”事故和氯乙烯泄漏事故。聚合反应散热不足,温度过高导致“暴聚”事故。易燃易爆有毒的氯乙烯泄漏可能引发氯乙烯蒸汽云爆炸和火球(BLEVE)事故。避免导致“暴聚”事故3种安全技术措施:良好的聚合釜反应散热降温;足够的搅拌强度和防止“粘釜“等。聚合反应的“暴聚”事故
氯乙烯聚合时如果温度与压力失控,将导致聚合反应的失控,而导致激烈聚合,产生过高压力与温度,后果严重时,可能产生聚合釜爆炸,称为沸腾液体扩展蒸汽爆炸(BLEVE)“温度与压力失控的原因如下: 1)聚合釜搅拌强度不够或搅拌不均匀;2)聚合釜夹套、冷水管及冷凝器散热降温不够;3)物料粘釜或釜壁水垢造成传热不均。2 氯乙烯泄漏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氯乙烯气体易燃易爆,沸点为-13.4℃,闪点为-78℃,燃点是472℃,爆炸极限为3.6%~33%”氯乙烯和空气混合,一定浓度下可形成爆炸气体。在聚合过程中可能造成氯乙烯泄漏的原因有: 1)聚合釜轴封泄漏;2)反应釜、暴聚时安全阀的泄放或密封不良等;3)聚合釜人孔、手孔及管口破裂。
泄漏的液态氯乙烯在常压常温的环境下,迅速气化,当扩散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时遇到点火源便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3 氯乙烯的毒害作用
VCM对人有致癌作用,各国对PVC生产作业环境中氯乙烯允许浓度都做了严格规定。美国规定8h平均质量浓度不得超过2.54mg/m3;日本规定空气中VCM平均质量浓度不应高于(5.08+-1.16)mg/m3;英国,加拿大和荷兰规定空气中VCM平均质量浓度不得超过25.4mg/m3;中国规定空气中VCM质量浓度不得超过30mg/m3。氯乙烯泄漏时的急性中毒剂量,大鼠经口LD50为50mg/kg。
为使作业环境符合职业卫生条例规定,避免人员在氯乙烯泄漏的环境下暴露而急性中毒伤害,应注意防止VCM泄漏,聚合反应后将未反应的VCM彻底清除,防止PVC上的VCM残留过量,另外避免人员进釜内清釜。总之,避免泄漏和最大的限度减少人员暴露是防止中毒的重要环节" 4 其他事故伤害
氯乙烯聚合过程中,除上述事故外,设备转动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人员的机械伤害、高处梯台、廊作业时,防护设备缺陷或违章作业,引起人员高处坠落、触电等事故伤害。
四、安全技术措施
氯乙烯聚合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主要是避免氯乙烯聚合反应过程的“暴聚”发生和氯乙烯泄漏发生。因为“暴聚”及泄漏都可以导致聚合釜的重大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的发生。因此防止“暴聚”及泄漏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研究尤为重要。防止“暴聚”的发生 1)聚合反应热的散放
a)聚合釜良好的传热能力可以增加散热,在相当程度上意味着聚合釜的安全情况
b)一般较大的聚合釜需装釜顶冷凝回流器。在使用釜顶冷凝器时要注意向釜中加料时排尽不凝气体,否则会使传热系数下降;还应避免采用挥发性引发剂,防止釜内泡沫进入冷凝器,因结垢使传热系数降低。
c)冷却水可以带走释放的热量。在聚合过程中,视放热情况控制阀门调节水量,在反应出现自动加速时可通过调节补充水量和循环水量的比例降低水温来保证放热增加的要求。2)搅拌安全技术
a)反应热的散放,釜内物料是否均匀与搅拌情况密切相关;b)为了使更好的散热和反应稳定,应充分搅拌,搅拌装置具有一定剪切强度和循环次数;c)搅拌强度与桨叶尺寸和层数有关,因此在选择搅拌装置时要根据散热要求合理选择。
3)防止“粘釜”技术
“粘釜”会导致聚合釜散热能力下降,引发暴聚。解决“粘釜”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a)对聚合釜表面及有关构件表面要精细研磨;b)在聚合配方中加添加剂;c)在釜内有关构件上涂覆防粘釜涂层;d)已存在“粘釜”情况下时及时用溶剂清洗或用超高压水实现水力清釜。2 防止泄漏的发生
氯乙烯泄漏是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的源头,可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泄漏。
1)轴封采用现代液体密封技术。目前国产聚合釜多采用机械密封,效果和寿命不尽理想;同时要严格定期检查维修。
2)防止“暴聚”时安全阀泄压造成的物料排放。“暴聚”排料会使周围空气中VCM浓度很高,可能引起爆炸;一旦温度、压力超高时,必须制定严格措施紧急降温处理,准备足够的中止剂。
3)压力容器管道的防泄漏技术。如果压力管道及容器发生破裂,会造成大量VCM泄漏,并难以现场补救和处理,危险性极大;因此坚持开釜前严格执行检查,定期更换和试压制度等对压力容器管道的安全管理。3 聚合釜控温措施
控制好聚合釜的温度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控制反应温度在规定的范围内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如果釜温失控,将产生严重后果。聚合反应因釜温上升而更趋激烈,反应放热量增加,随之釜温更加失控,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釜温釜压急升,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4 其它防火防爆重要措施(1)建筑防火防爆(2)电气防火防爆(3)防静电、防雷击(4)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五、一起聚台装置爆燃事故的分析
2005年1月18日凌晨。时40分,某氯碱企业年产8万吨聚氯乙烯的聚合装置发生爆燃事故,一座六层楼的车间厂房烧得只剩下框架。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
(一)、基本情况
发生爆燃事故的聚合装置是一台氯乙烯的聚合反应釜。釜内的主要反应物是氯乙烯单体(VCM),其分子式: C2H3Cl,分子量:62.5;沸点:一13.4℃;25℃时,蒸汽压: 346.53kPa;氯乙烯气体相对空气的密度:2.15。
氯乙烯属有毒、易燃物。其毒性程度按照HGJ43一91的分类规定:当用于确定压力容器(如:聚合反应釜)的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定为极度危害化学介质;最高允许浓度<0.1 mg/m3。
氯乙烯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团,爆炸极限:3.6% ~31%(V/V);自燃点:415℃;闪点:一78℃,;所在场所严禁烟火。
聚合反应釜釜内工作压办1.1 MPa(聚合压力由反应产物聚氯乙烯的型号一平均聚合度而定)。
釜盖上装有安全泄压装置:防爆膜。
釜体外面有夹套,内通热水或冷水,调控釜内反应的聚合温度(聚合温度决定了反应产物聚氯乙烯的型号一平均聚合度)。
氯乙烯的聚合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nC2H3CL引发剂一((CH2CHCL)n一+热量}。釜上搅拌机的连续搅拌,把釜内的反应物氯乙烯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进行可控的自由基均聚反应。通过调控聚合温度生成相应型号(平均聚合度)的聚氯乙烯产物。
(二)、事故经过
2005年1月18日凌晨0时40分,该厂外线电源电压发生波动,突然失压。3台反应釜瞬间停了动力电。搅拌机停止转动,夹套断水。
当时3台反应釜的工况:A釜正在借助夹套热水升温;B釜已运行了2个多小时,正在借助夹套冷水对放热的聚合反应降温;C釜反应已经结束,正在等待出料。
由于当时值班电工在恢复备用电操作中违规,没能送上备用电。B釜的聚合反应因为搅拌机较长时间停转,造成反应物下沉釜底。釜底反应物氯乙烯密度的增加大大加剧了反应。加上夹套断水聚合反应放出的热积聚釜内,加快了使原本正在进行的均聚反应变成无法控制的爆聚反应的速度。
按照工艺规程:聚合釜停了动力电后,计算机应在10秒内自动向反应着的B釜加人聚合反应终止剂,中止反应。但是,该厂在1998年2月,有关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申报,擅自取消了计算机自动加人的功能,改为人工加人。而当这次 事故中要进行人工加入终止剂时,却发现用以加入终止剂的氮气钢瓶瓶内压力已经严重不足。不得不跑到20米外,搬运两瓶新氮气钢瓶换上。
就在这段换瓶的时间里,B釜内终于发生爆聚反应,反应产生的大量热使温度飙升,压力从1.3MPa剧增到1.6MPa。一声巨响釜内氯乙烯气体冲破釜盖上的安全防爆膜排出釜外,与大气组成易燃、易爆的混合气团,弥漫沉降在厂房周围和底部。
“屋漏又遭连夜雨”,排空管在带压的氯乙烯气体冲击下意外倾倒,撞在附近钢构件上,产生了火花,引发了混合气团的爆燃事故。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①B釜内易燃易爆的有毒反应物氯乙烯单体(VCM),聚合时发生了爆聚。爆聚产生的巨大能量造成釜内的升温、升压,过高压力的氯乙烯气引发了釜上安全防爆膜的爆破。
②氯乙烯气体从排空管喷射而出,与釜外大气混合形成了爆炸性气团,沉降弥漫在厂房底部和周围。
③泄放氯乙烯气体的排空管,经不住带压气流喷射而出的冲力意外倾倒,砸在附近的钢构件上,撞出了火花。
上述三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不期而遇,满足了釜外爆燃的三要素,爆燃事故 6 难免.2、间接原因
①安全责任制不到位。如:1998年2月有关人员未经申报,竟然擅自修改了控制聚合装置运行的计算机功能取消了自动加人,改为人工加人。可怕的是直到这次事故发生前都没有在日常检查中发现。
②安全管理的力度不够。对安全设施的巡查有死角,未能保证安全设施的完好备用。如:平时巡查,未能发现压送终止剂的备用氮瓶压力已不足及排气管不够牢固等隐患。
③职工素质差,不具备应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对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缺乏培训,缺乏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岗位练兵。如:值班电工没能及时送上备用电以及当班班长没能及时加入终止剂,也没有想到启用聚合装置上其它几道安全设施等。
④为了确保不间断地向聚合装置供电,避免停电造成聚合反应失控产生事故,聚合装置安装有两路外线电源。由于在两路外线电源之间,没有安装安全联锁装置。给人工送上备用电操作的失误埋下了隐患。
⑥值班电工违反手动送备用电的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先断开已失压的一路外线电源,就急急忙忙合上另一路外线电源,结果未能及时恢复送电。
⑥事故前,有人未经许可,擅自改动了计算机自动加入聚合反应终止剂的功能。变为了人工加人。失去了阻止釜内发生爆聚事故的最佳时机。
⑦停电事故出现后,压送聚合反应终止剂人釜的常备氮瓶,却因平时的压力泄漏,瓶压已下降到不能把聚合反应终止剂压人釜内的状况。而可供更换的新氮瓶远在20米外。拆卸旧瓶,搬来新瓶和装上所花费的时间长,为釜内可控的自 由基的均聚反应变成不可控的爆聚反应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⑧平时,管理人员安全巡查中,疏忽了对氮瓶瓶压和排气管的检查。
(四)、事故教训和整改建议
1、事故教训
从上面所作的原因分析可以认定这起聚合装置爆燃事故为人为的重大责任事故。
2,整改建议
①扎扎实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状指标必须清楚,项目尽可能量化。落实项目、指标要具体到人,做到个个肩上有责任,人人头上有指标。重点在各级主要管理责任者的责任指标。特别是公司、车间一级的第一责任人。
②制定或进一步完善聚合装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职工(包括班长、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车间甚至公司第一负责人)进行预案的培训和加强日常演练的力度,增强职工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能力,提高职工素质。
③牢固树立生产车间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的观念。认真履行安全检查、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的职责。做到安全巡查不漏项、无死角,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做好每次巡查的书面记录。确实保证每一项安全设施的完好备用,及时消除发现的安全隐患。
④对安全设施实行定期的安全检查。要求根据安全设施影响生产安全的程度,把间隔期分别定为每月、每周或者每班,并作好每次检查的书面记录。必要时,遵照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由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进行,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
⑤对电气安全运行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严格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⑥建立公司专职安全管理部门对检查记录进行定期检查制度,把检查结果作为责任制考核的依据。
⑦从提高装置的本质安全着手,在二路外线电源之间,安装安全联锁装置,限期上马。
《乙烯》教案 篇3
实验表明PVDF/PVC共混体系是部分相容体系,且在共混比是7∶3时,相容性最好.还讨论了不同聚合物配比,不同溶剂,不同添加剂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
作 者:高春梅 奚旦立 杨晓波 孟彦宾 梁新华 GAO Chunmei XI Danli YANG Xiaobo MENG Yanbin LIANG Xinhua 作者单位:高春梅,奚旦立,杨晓波,GAO Chunmei,XI Danli,YANG Xiaobo(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51)
孟彦宾,MENG Yanbin(上海乐美文具有限公司研发部,上海,03)
梁新华,LIANG Xinhua(河北正定环境保护局,正定,050801)
乙烯教学设计 篇4
化学组
薛鹏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第一课时。乙烯是烯烃的代表物,本节教材内容特别强调从实验、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根据探究实验----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的反应现象推断乙烯与烷烃分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根据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从结构角度适度深化学生对甲烷、乙烯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结构(组成)-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维方法,养成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有机物、化学燃料、淀粉、维生素、油脂、蛋白质等有了非常粗浅的了解,但对乙烯和不饱和烃是初次接触,学习兴趣较高。本节内容不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知识,不强调按官能团分类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学习乙烯的有关知识的同时,体会化学源自生活,通过实验演示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进一步掌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思考乙烯的性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并能初步掌握这种方法;
2.展示分子结构模型增加感性认识,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3.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乙烯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加强“结构与性质”的认识。
2.通过乙烯性质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
3.利用有机化学的入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有序、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乙烯的化学性质 难点:乙烯的加成反应 五.设计理念
以我校提出的“以学论教”,“雕琢课堂细节,实现堂堂课好”,“合作学习”,“走走停停”“学会、会学、乐学”作为指导思想,结合我校提出的“主动、和谐、探究、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在探究中学会归纳、整理、运用化学语言,达到师生共同进步。
三、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情景:
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习兴
趣。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这是什么物质?科学探究不同于烷烃的烃--乙烯,使学生初步建立对乙烯的性质了解。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乙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在以上的基础,进行乙烯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对于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教材以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为例,以直观的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再结合乙烯的结构碳碳双键分析加成反应,并辅三维动画演示加成反应过程以进行巩固,使得学生对加成反应的掌握较好。同时升华知识,让学生思考归纳归纳烯烃的加成反应与烷烃的取代反应的不同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
七、板书设计
乙烯
物性
→难溶
→
收集:排水法
结构
化性
氧化
燃烧
使高锰酸钾褪色
加成(X2,HCl,H20,H2)
《乙烯》说课稿 篇5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乙烯》。本次说课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烷烃之后,学生对不饱和烃的首次学习,通过代表物乙烯的学习,为今后不饱和烃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在本节内容中又首次接触到加成反应这一有机化学重要的反应类型。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有机化学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1.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通过讨论归纳,认识乙烯的用途及化工生产中重要作
用,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重要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烯结构和性质的学习,理解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形成学习有机化学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观察
及分析实验获取信息,并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了解乙烯的广泛用途,认识有机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教学重点,难点
考虑到乙烯分子结构决定了乙烯的加成反应是它典型的代表反应,所以把乙烯的加成反应作为本节课重点。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所以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也是本节课重点。乙烯的教学强化了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特点,但学生对其不容易深入了解,所以,同时也把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 说教法
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以及甲烷的性质,对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研究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在能力上,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生动的动画及实验自主学习一些知识。最后,从学生的认识心里来看,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想从“被动接受性”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他们学习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加,学习动机比较稳定。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的教法选择是: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采用flash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法---通过多媒体实验演示,便于学生观察,讨论。
3.讲授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设疑答疑,观察交流,讨论小结。
三 说学法
一节成功的课堂除了老师精彩的讲解,学生的方法至关重要,本着“生本教学”的思想,我确定了如下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观察等,利用鲜活实验现象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求答案,提高学生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联系,总结出有机物“相似性”规律,并学会运用这种规律指导以后的学习。
四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学习情景,引入新课。我首先为学生展示生活中有关乙烯的应用图片,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乙烯的重要用途。学生自然对乙烯产生深刻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水到渠成的提出问题“乙烯有多么神秘的结构,使它具有如此广泛的用途?”于是本节课推进到
第二环节,乙烯分子结构的学习。我用直观的多媒体展示乙
烯与乙烷的分子结构模型,并引导学生对比学习乙烯的分子结构。通过讲解重点突出乙烯与乙烷结构不同,预测乙烯可能的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课堂学习气氛推入高潮进入
第三环节,乙烯性质的学习。首先我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总结出乙烯的物理性质,然后根据学生对预测实验的记忆,总结出化学性质第一点氧化反应。接下来通过实验探究及多媒体动画突破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加成反应这一难点,同时用练习加深对加成反应的理解。
第四环节,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让学生思考“乙烯分子间能否发生加成反应?”这一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乙烯的自身反应—加聚反应,并讲解让学生掌握加聚反应。
第五环节,知识巩固阶段。通过四道经典练习题,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巩固。
五 板书设计
聚乙烯生产工艺总结 篇6
HDPE简介
1953年低压合成HDPE,与LDPE、LLDPE 比较,HDPE 支链化程度最小,分子能紧密地堆砌,密度最大(0.941~0.965 gPcm3),结晶度高。HDPE 目前是世界生产能力和需求量位居第三大类的聚烯烃品种,其主要用于薄膜、吹塑、管材等 技术进展 催化剂
工业生产中主要使用Ti系Z-N催化剂、Cr系催化剂。生产工艺
HDPE的生产技术主要有:浆液聚合、气相聚合和溶液聚合。
浆液聚合法
此法是生产HDPE主要方法,工艺成熟,生产技术主要有Hostalen、Phillips、Innovene S、Equistar、Borieas、CX、Equistar 等。
1.搅拌釜式浆液聚合(Z-N催化剂 己烷溶剂,双釜聚合工艺)
basell:hostalen技术
三井油化公司:CX技术
很相似的工艺
浆液法连续工艺:操作温度压力低;采用并联及串联不同形式生产单、双峰产品;
原料要求不高
问题:细粉问题和低聚物生成量高,装置安全生产周期短
2.环管反应器工艺
(Cr系催化剂 异丁烷反应介质)
Phillips:Phillips工艺(单环管)
INNOS:Innovene S工艺(双环管)
环管反应器工艺特点:设备较少,投资成本低;细粉少和颗粒形态好。原料要求高
气相聚合法
典型代表:DOW化学公司的univation技术和INNOS公司的innovene技术
工艺特点:操作温度、压力低;可生产全密度聚乙烯;催化剂体系包括Ti,Cr系;茂金属催化剂;原料需要精制;不需要溶剂。
溶液聚合法
典型代表:NOVA公司的sclairtech工艺、DOW工艺和DSM公司的Compact工艺。工艺特点:原料要求低;反应停留时间短,产品切换快;采用溶剂,转化率高。
双峰高密度聚乙烯
双峰PE中高相对分子质量成分可赋予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而低相对分子质量成分起到润滑作用,改善其加工性能。因此,双峰PE 与单峰产品相比,有更好的力学性能、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及良好的加工性能,综合性能优异。
目前,双峰HDPE 的生产工艺主要有Borealis 公司的Borstar 工艺、Basell 公司的Hostalen 工艺、Spherilene 工艺INNOS 公司的Innovene S 工艺、三井公司的CX 工艺和Evolue工艺、NOVA 公司的Sclalrtech 工艺、DOW 公司的UnipolⅡ工艺等、双峰HDPE 主要应用于管材薄膜、中空产品等。
超高分子量PE(UHWPE)分子量长度是高密度聚乙烯的10-20倍,分子量达到100-600万。因分子量高而具有其他塑料无可比拟的优异的耐冲击、耐磨损、自润滑性、耐化学腐蚀等性能。
世界聚乙烯技术的最新进展
气相法工艺:Univation公司的Unipol工艺、BP公司的Innovene工艺和Basell公司的Spherilene工艺。气相法工艺由于流程较短、投资较低、生产灵活等特点发展较快, 目前的生产能力约占世界聚乙烯总生产能力的34%, 新建的LLDPE 装置近70%采用气相法技术。
Unipol工艺:目前该工艺是世界应用最广的聚乙烯工艺, 约占全球聚乙烯总生产能力的25%。该工艺的核心是用气相流化床反应器生产质量非常均匀的产品, 与其他工艺相比, 减少了共混后的处理装置。采用Univation 公司的间接冷却反应器技术可以在冷凝液含量很少或不增加进入反应器的冷凝液含量的情况下, 间接提高反应器的撤热能力, 还可以通过调节换热导管的冷凝液温度和速度来控制反应器的冷却程度, 减少了聚合物粘壁现象, 使工艺条件变得越来越宽容, 对冷凝液的操作方法也越来越多。
BP低压气相工艺:与Unipol非常相似。均采用冷凝态技术。只是冷凝液送入流化床的方式稍有不同。BP的方法是先将冷凝液与循环物流分离,然后用置于流化床内的喷嘴雾化,将其送入流态化床层。Unipol则不进行分离,冷凝液随循环物流一起进入流化床反应器。诱导冷凝和超冷凝技术所使用的惰性冷凝剂可以是异戊烷或己烷,选择的依据主要取决于原料来源和价格。
Sphrilene工艺:Spherilene 工艺最通用的设计是采用两台气相反应器串联这种方案可以满足产品分布较宽的需要。只采用Avant Z 系列催化剂, 不需切换其他催化剂, 就可生产全部范围的线性PE系列产品。
聚乙烯生产技术及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当代典型的P E 生产工艺有以下几种:(1)巴塞尔公司气相法Spheri l ene 工艺;(2)北欧化工公司北星(Bor s t a r)工艺;(3)BP 公司气相法I nn o v en e 工艺;(4)埃克森美孚公司管式和釜式反应工艺;(5)三井化学公司低压浆液法CX 工艺;(6)雪佛龙-菲利浦斯公司双回路反应器LPE 工艺;(7)Univa t ion 公司低压气相法Unipol 工艺;(8)Stami carbon 公司Compact 工艺;(9)巴塞尔聚烯烃公司Host al en 工艺;(10)埃尼化学公司高压法工艺;(11)Stami carbon 公司高压法工艺;(1 2)巴塞尔公司高压法Lu p o-t ech 工艺;(13)诺瓦化学公司Scl air t ech 工艺。
世界聚乙烯工业现状及生产工艺新进展
双峰技术
生产双峰PE有熔融共混、反应器串联、在单一反应器中使用双金属催化剂或混合催化剂等方法。目前生产商主要采用串联反应器方法,主要代表有Univation公司的UnipolⅡ工艺, Basell公司反应器串联的气相Spherilene工艺, Borealis公司的Borstar工艺,以及Phillip s、Mitsui、Basell、Solvay等公司开发的淤浆法串联反应器生产工艺等。
Borealis公司开发出生产双峰PE的独特Borstar工艺,于1995年在芬兰首次建成一套20万t/ a的生产装置并投入运行,可生产HDPE、LLDPE、MDPE等多种牌号的产品。其生产设备主要由独特的淤浆环管反应器和特制的流化床气相反应器串联而成,整个工艺过程高度灵活, PE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易于控制。该工艺采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产品密度为918~970 kg/m3 ,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02~100 g/10 min。在环管反应器中使用超临界丙烷作为稀释剂,可以生产构成双峰PE中低分子质量峰的聚合物,而在气相反应器内生产出构成高分子质量峰的聚合物,并可以根据要求调节分子质量的分布。Borstar双峰PE工艺采用两个反应器单独操作,可根据需要来控制分子质量的分布。
近年来,Univation公司致力于单反应器双峰HDPE技术的开发,已经开发出2种Prodigy双峰催化剂,并完成了5次工业试验。该技术采用经济的单一流化催化反应器和双峰催化剂,投资和生产成本比串联反应器节约35% ~40%。由于该反应器生产双峰HDPE主要依靠催化剂技术,很容易在现有的气相反应器中实施,因此有可能占据双峰HDPE更大的市场份额。
Univation公司还开发出Unipol-II生产工艺,增加了第二个聚合反应器,生产双峰LLDPE /HDPE树脂,并建成了30万t/ a的2个反应器串联的气相法生产装置。高分子质量的共聚物在第一个反应器中生成,低分子质量的共聚物在第二个反应器中生成。调节烯烃和氢的数量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双峰聚乙烯的发展概况
Borstar生产工艺主要特点:
(1)在第1 阶段使用淤浆法的反应器可以使开车阶段稳定、品种更换的过渡期缩短;(2)在第1 个反应器中使用超临界丙烷稀释剂可以生成极低相对分子质量树脂;(3)在第1 阶段,从聚合物中完全分离出单体(丙烷稀释剂采用闪蒸的方法除去)可以使第2 阶段的聚合在独立的反应条件下进行;(4)在第2 阶段使用气相法的反应器可以生产不同性能的产品,而且产品中挥发性的烃含量较低;(5)反应器可以按比例放大满足大型生产装置的需要。
Montell 公司的Spherilene 生产工艺能够生产双峰聚乙烯树脂,它使用多个串联的流化床气相反应器,催化剂为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使用3 个反应器的串联系统(小型环式加上2个气相反应器)用来生产多峰产品具有优点,即它所用的催化剂能够优化其产品性能和一种催化剂体系(齐格勒-纳塔)能够生产全部的LLDPE/ HDPE产品。
Spherilene 工艺的特点与其他聚烯烃生产技术基本相似,其关键是催化剂技术。Spherilene 生产工艺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在整个运行中没有采用任何冷凝方式而获得很高的产率。高产量与聚合过程的总停留时间有关, 大约为2.5 h ,比其他的气相法生产工艺的停留时间要短。另一个优点是由于轻质烃代替氮气在系统中用做稀释剂。这改进了传热效果,改进了聚合物高产量时的热稳定性(即减少了局部过热的可能性)。
此工艺生产聚丙烯技术占世界生产总能力的37%。
美国 Montell 公司开始研究MZCR技术,97年获得专利授权,98年中试,02年8月basell公司进行聚丙烯spheripol工艺改造,进行MZCR工业化,16Wt/a,02年10月公开MZCR工艺,注册商标为spherizone。我们可以努力将此技术运用到聚乙烯生产上来。
Basell公司开发了MZCR生产工艺,采用一个包括提升管、气固分离器和向下流的竖管的流化床环管反应器。设计概念与流化催化裂化(FCC)相近,是将催化裂化技术应用于其现有的单区循环反应器,如下图所示。
由于上升段和下降段具有不同的反应温度、压力,以及不同浓度的氢气和共聚单体的浓度,导致两区有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生成。再通过不断混合,形成宽分子量分布的产物。多层洋葱结构是通过在两区内多次循环Tt/T循而形成的。
生长机理不同:生长的聚合物粒子在不同的环境中连续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生成一层同一种或不同种的聚合物,最终可形成多层的洋葱结构,如图1.2b所示。
MZCR的特点:
1.设计简单,无内部机械构件,投资少
2.高效的移热能力和低能耗:上升段可靠过冷气体或部分冷凝气体移热,而且MZCR的操作气速可以大于带出气速,移热能力增加;下降段主要通过固体循环或输入液相单体或惰性介质来移去反应热。
3.产量比传统工艺高两成,允许在高压下操作,比传统反应器经济,为发挥催化剂最佳性能创造条件。
4.聚合物结构均匀(多层洋葱结构),改善聚合物性能,如刚性,耐热性,熔体强度,柔软度以及密封性能等等。
关于MZCR的思考: 阻隔流体的选择,可能使用一种以上的阻隔流体 此体系对催化剂不敏感,所以切换催化剂体系不会遇到麻烦。催化剂可任意选择。可用于生产不同种类的聚烯烃。是否可以考虑添加多种催化剂,以实现产品多样性要求。
Modeling小结:
1.沿着下降段,单体和氢气浓度均降低。
2.下降段中,低气速生成低分子量产品;低循环比可以生产宽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但降低气速和固体循环比会降低产率。
3.固体循环流量增加,PSD变得平滑、高固体循环流速下,系统行为像CSTR,而低循环流速时,系统行为像PFR。
4.下降段中,气速增加,MWD和PI随之增加;固体循环流速减少,MWD,PI增加。随着气体流速增加和固体循环流量减少,就有单体浓度增大,固体粒子停留时间延长,使得分子量和多孔性指数增加。
模型讨论了聚合物产量、PSD、分子量和多分散指数PI(粒径分布宽度的度量).粒径分布:主要由停留时间决定。
多分散指数:随着固体循环流量的减小而增加。
然而,固体循环量减小,聚合物范围变大,均匀性降低,因此需控制循环量以平衡MWD和产物均匀性。
最佳固体循环流量主要取决于催化剂特性。分子量和多分散指数均随着活性增加而增加。
高活性的催化剂能完全发挥MZCR的特点。
MZCR modeling I.II I:讨论没有加内部阻隔气体时的情况,下降管顶部的浓度和上升段末端条件一样。
因为氢浓度不变,而单体浓度减小,(单体被消耗)则不同分子量聚合物在下降管中生成。
惰性气体存在限制了反应速率,维持分压,也移走了部分反应热。单体和惰性气体比不能太大,否则聚合物结焦黏壁。
催化剂流率越大,降低了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单体竞争活性位)
增加惰性气体,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量。
上升段高气速导致各段低的气体消耗量,但气速对分子量影响不大。上升段的孔隙率降低,导致高的单体消耗速率,但增加不大。
低床高使得反应器的固体循环量更高,同时床层对反应器生产能力有较大影响。
II: 讨论有加内部阻隔气体时的情况,下降管顶部的气体条件发生了变化,而固体条件与上升管相同。
1.单体/氢气较小时,上升段生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链,下降段生成低分子量的聚合物链,从而影响树脂的多分散性;单体/氢气较大时,两段聚合物区别不大。
2.气速的影响:上升段气速增大,使固体气速变大,使得反应器区域中总的固体循环量减小,减少反应区域的停留时间。使得分子量变窄,有更多的高分子量生成。反之亦然。3.低的下降管床高能增加生产能力,单体/氢气变小,使得产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同时,低下降管床高能生成较高的分子量产品。
屋面聚乙烯涤纶防水方案 篇7
施
工
方
案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2年 3月10日
****厂房、办公楼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选用 聚乙烯涤纶复合防水卷材,该产品以优质的聚乙烯、聚脂等高分子颗粒原料配以抗氧化剂、抗老化剂紫外线屏蔽剂等助剂,涤纶无纺布经先进工艺一次挤压成型的新型高分子防水、防渗卷材,一次性复合三层。该防水层具有抗拉强度高,附着力强,抗渗性能好,耐老化,使用寿命长,并且无毒无味,属环保产品,施工简便,稳定性可靠,尤其适合地下防水工程可以在超出含水率8%或只要没有明水的基面上施工,为了确保工程防水质量,特制订如下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系框架结构,屋面防水采用聚乙烯涤纶复合防水卷材,二、防水主、辅料的施工要求:
1.采用聚乙烯醇加水熬制成专用胶水,然后加一定比例的水、水泥(1:30:50)搅拌至无凝块、无沉淀即可使用。制成的水泥胶粘剂应在4小时内完成,并根据挥发情况随时补水 2.在施工前基面放好大样,然后将卷材预铺调整。
3.基面不得有明水,如果非常干燥,需在基面表层喷水保温。
4.地面和卷材涂胶要均匀一致,不得漏涂,拉直后压实刮平。
三、对基层的要求:
防水施工基面必须清理干净,保持坚实平整,光洁,不能有酥松、起砂、裂缝、翘起和尖凸、坑洼、空鼓等现象。四、防水层的施工与操作
施工顺序,每栋楼按照先底板后墙面,先附加层后大面。1.施工条件
(1)聚乙烯涤纶复合防水卷材施工温度宜在5℃以上25℃以下进行,雨天、雪天、5级风及以上天气禁止施工,在施工中遇到雨天要做好防雨措施。
(2)找平层验收合格,基层在潮湿的情况下只要无明水便可施工。2.聚乙烯涤纶复合防水卷材的粘贴与铺设应按以下规定操作(1).卷材粘贴方向确定。
当有坡度<3%时,卷材宜平行坡面铺贴。坡度>3%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坡面铺贴。
要求: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2).聚乙烯涤纶复合防水卷材粘贴前,在铺设部位将卷材预放约3至12米,找正方向后,中间固定。将卷材一端卷至固定处,涂胶粘铺,这端贴完后,再将预放的卷材另一端卷回至已粘好的位置,连续粘贴直至整幅。
(3)涂胶铺设的方法:首先将已配制好的胶用小容器倒在预粘处的找平层上,胶要连续适量均匀,不露底不堆积,厚度应保持在1mm,然
后铺卷材用刮板排气压实,排出多余的胶剂。
(4)卷材采用搭接法铺贴,卷材搭接缝宽度:长边与短边均为100mm,上下层、相邻两幅卷材的搭结缝及主防水层与附加层搭接缝应错开1/3幅宽以上。
(5)卷材搭结缝满粘,接缝压实后在接缝边缘再涂刷一层水泥素浆将接缝密封严实,接缝不允许有露底、打皱、翘曲、起空现象。(6)立面复合卷材粘贴必须纵向粘贴,自上向下对正,自下向上排气压实,要求基层与卷材同时涂胶,卷材满粘。3.特殊部位的处理
(1)卷材收头处理。卷材收头是卷材防水层翘边、脱落。(2)阴阳角处理
在阴阳角处,先铺贴增强附加层,附加层宽度为500,在附加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第一遍施工,第一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第二遍施工,长短向搭接不得小于100;对于穿墙管洞处应先做附加层两遍,而后再大面施工时,对洞口处剪成四瓣插入洞内粘贴,待管道安装完成后再用密封膏对管周缝隙进行填充封闭;底板立面挡土墙采用先刷粘接剂紧跟着铺贴卷材,在用刮板从下向上刮贴,已达到粘接剂均匀密实;挡土墙上部第一遍预留300宽,第二步预留500宽,以便于墙面施工时搭接。4.涂胶与铺设卷材注意事项
(1)水泥粘结剂涂刮后应随即铺贴卷材,防止时间过长胶中的水份散失影响粘接质量。
(2)用刮板排气刮实卷材的同时应注意检查卷材下面有无硬性颗粒及其它物质将卷材垫起,如有应将其取出重新粘贴。已铺设完的防水层在水泥素浆具备一定强度前应避免人员在上部来回踩踏以免卷材起鼓。防水层验收合格后,尽快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卷材必须平整粘贴于找平层上,不得打皱、翘边,粘贴面积应达85%以上。
(4)卷材施工温度高于25℃时,应立即向施工后的卷材表面喷水降温和遮盖养护,防止卷材变形起鼓。
⑸对高出屋面的管道及屋面女儿墙处,应先做附加层后再做大面。
五、施工现场管理:
1.施工现场必须达到工完场净。
2、施工不能在雨季进行,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收听天气预报。如果遇见下雨,将返工重做。
3、施工作业和检查人员不得穿皮鞋、带钉子的鞋防止破坏防水卷材。
4、防水卷材在施工现场应集中立放,统一管理,防止雨淋等措施。
5、施工人员必须带安全帽。
6、粘贴外墙时,外墙必须搭设双排脚手架,脚手架必须安装牢固、稳定可靠,脚手架每步高度为1.5米,施工人员必须挂安全带,戴安全帽。
7、防水作业人员通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穿戴防护用品(口罩、工作服、工作鞋、手套、安全帽等),按规程操作,不得违章。
8.施工人员在基坑中休息时需远离防水保护墙,不得在防护墙上行走;
9.出入基坑必须走规定的坡道爬梯;高处作业必须有安全可靠的脚手架,并满铺脚手板绑扎牢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10.施工用火必须取得现场用火动火证; 11.严禁使用敞开式灯具。
六、质量标准
1.合成高分子卷材和胶结材料的品种、牌号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
2.卷材防水层及其变形缝,预埋件等处的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3.防水层严禁有渗漏现象。
4.铺贴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符合要求,平整洁净,无起砂、空鼓和松动现象,阴阳角处应呈直角;防水层无积水现象。5.胶粘剂涂刷均匀,不得有漏刷和麻点等缺陷。
6.卷材防水层铺贴和搭接、收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且应粘结牢固,无空裂、损伤、滑移、翘边、起泡、皱折等缺陷。
七、成品保护
已铺好的卷材防水层,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机具和施工作业损伤。
2.变形缝、管等处防水层施工前,应进行临时堵塞,防水层完工后,应进行清除,保证管、缝内通畅,满足使用功能。
3.防水层施工完毕,应及时做好保护层。
部位,处理不好极
4.施工中不得污染已做完的成品。
八、注意事项
1.卷材施工温度范围较宽,最适宜的温度在5℃-30℃,环境温度0℃及以下
2.白天可以正常施工,夜间气温低于0℃时,在温度降到0℃以前做好防水层的保温防护措施,使其温度保持在0℃以上。
3.卷材施工温度过高时,应立即向施工后的复合卷材表面喷水降温,防止卷材变形起鼓。
4.屋面卷材粘贴面积要求85%以上,地下防水粘贴面积要求90%以上,黏贴层必须连续。
5.防水卷材粘贴过程中有打皱无法纠正时,应断开皱处,按
接缝处理。
6.卷材铺贴后,下部不允许存在硬性颗粒及杂质,以免损坏卷材。
7.施工人员必须穿软底鞋,避免损坏卷材。
聚乙烯市场研究报告目录 篇8
热 点
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在此宏观背景下,中国聚乙烯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格局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出现新的行业热点。日趋成熟的电商模式、期货金融工具的运用,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等等使得聚乙烯行业发展更加多样化。下游加工企业“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点逐渐明显,使得聚乙烯产业链各方以需求为导向不断进行产品和操作模式的升级。
目 录
第一章研究方法及相关定义
1.1 方法论与定义
1.1.1 报告可信度及声明
1.1.2 数据解析及注释
1.2 定义与缩写
第二章 聚乙烯产品市场概述
第三章 20中国聚乙烯产品供需平衡分析
第四章 聚乙烯供应格局分析
4.1 全球聚乙烯产能分布格局
4.1.1 年世界聚乙烯产能及各区域产能分布
4.1.2 2016年世界各类聚乙烯企业产能占比
4.2 中国聚乙烯产能及分布格局
4.2.1 2016年中国聚乙烯产能及各区域产能分布
4.2.2 2016年中国聚乙烯按照原料来源产能占比
4.2.3 2016年中国聚乙烯按照企业类型产能占比
4.3 中国聚乙烯产量情况分析
4.3.1 -2016年国内聚乙烯产量及开工率分析
4.3.2 -中国聚乙烯产量及开工率预测
4.3.3 世界聚乙烯产能及产量预测
4.4 国内外PE装置停车及扩能情况
4.4.1 2016年国内聚乙烯装置停车检修情况
4.4.2 2016年国内聚乙烯装置扩能情况
4.4.3 2016年国际聚乙烯装置停车检修情况
4.4.4 2016年国际聚乙烯装置扩能情况
4.4.5 2017-20国内聚乙烯装置扩能计划
4.4.6 2017-年国际聚乙烯装置扩能计划
4.5 2012-2016年中国聚乙烯进口概况
4.5.1 2012-2016年中国聚乙烯进口情况分析
4.5.2 聚乙烯进口来源国分析
4.5.3 聚乙烯进口海关分析
4.5.4 聚乙烯进口贸易形式分析
4.6 聚乙烯库存数据变化分析
4.6.1 2016年生产企业库存数据分析
4.6.2 2016年贸易商库存数据分析
4.6.3 2016年港口库存数据分析
4.7 20聚乙烯市场供应趋势展望
第五章 聚乙烯需求格局分析
5.1 全球聚乙烯需求结构分析
5.2 中国聚乙烯需求结构分析
5.3 聚乙烯下游行业发展状况
5.3.1 2016年国内塑料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5.3.2 2016年国内LLDPE及LDPE下游典型制品行业运行分析
5.3.3 2016年国内HDPE下游主要制品行业生产运行分析
5.4 2016年中国聚乙烯出口情况分析
5.4.1 出口市场回顾
5.4.2 出口地分析
5.4.3 出口市场展望
5.5 2017年聚乙烯市场需求趋势展望
第六章 2016年聚乙烯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6.1 聚乙烯国内市场分析
6.1.1 2016年国内聚乙烯市场走势分析
6.1.2 2016年原油市场与国内聚乙烯现货价格联动性分析
6.1.3 2016年乙烯市场与国内聚乙烯现货价格联动性分析
6.1.4 2016年聚乙烯内外盘价差分析
6.2 聚乙烯外盘市场分析
6.2.1 2016年亚洲聚乙烯市场走势分析
6.2.2 2016年欧美聚乙烯市场走势分析
6.3 中国聚乙烯期货市场分析
第七章 2017年价格预测及影响价格驱动要素分析
7.1 2017年聚乙烯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7.2 宏观经济与行业政策的解读与影响
7.3 未来聚乙烯供需平衡格局预测
7.4 生产企业产品结构发展及影响
7.5 中国聚乙烯生产企业利润趋势与导向
7.5.1 油制聚乙烯利润分析
7.5.2 煤制聚乙烯利润分析
7.6 上游原料走势预测
7.6.1 原油市场波动与影响
7.6.2 乙烯市场波动与影响
7.6.3 煤炭市场波动与影响
7.7 替代品市场竞争分析
7.7.1 进口料竞争力分析
7.7.2 茂金属产品市场分析
《乙烯》教案 篇9
课题: 乙烯与烯烃 课型: 新课 课时:3 课标要求:了解乙烯及常见烯烃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等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实验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必修2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最为基本的化学学科素养,学习乙烯的主要目的是认识乙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价值,从乙烯的组成与结构认识烯烃的组成与结构,拓展到烯烃的命名。通过乙烯的化学性质,建立有机化学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并通过乙烯的来源,简单了解乙烯的工业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了解乙烯及烯烃的结构及其结构特点。⑵掌握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⑶了解烯烃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消去反应等概念。⑷了解烯烃的组成、结构和通式及烯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⑸了解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在5以内)。⑹掌握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及常见的检验方法。
教学重点:⑴乙烯及烯烃同系物的组成与结构。⑶乙烯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和制取乙烯的消去反应。⑷烯烃的官能团及相关概念;⑸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异构方式及确定烯烃同分异构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⑴烯烃的分子结构;⑵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确定及其方法。⑶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⑷乙烯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和消去反应。教学用品:结构模型、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第一课时
[思考与交流] ⑴石油和煤是常见的化石燃料,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煤是工业的粮食,除此之外,石油和煤还有哪些用途?
⑵乙烯有哪些用途?为什么把乙烯称之为基本化工燃料? ⑶乙烯与烷一样,是烃的一种,它们有哪些化学性质? 引入新课:讨论乙烯的结构与性质。新课进行
1、乙烯的组成与结构
[强调] 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是一种基本的化工原料。
[展示] 乙烯的结构模型,并观察课本中提供的乙烯的比例模型。[板书] 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分子式。
HHCCH分子式:C2H4,电子式:[思考与交流],结构式:H1,结构简式:CH2 =CH2
⑴乙烯的结构与烷烃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⑵乙烯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键型和键角? ⑶什么是烯烃,通式与烷烃比较有什么不同? ⑷乙烯的性质是由什么基团决定的?
[强调]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
⑴相同碳原子数的烯烃比烷烃的氢原子数少2,其通式为CnH2n,最简式为CH2,所有烯烃的碳氢组成完全相同,含氢14.3%;
⑵烯烃的同分异构体非常复杂,除了有烷烃的碳架异构体,还有双键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异构,也还有类型异构体,如环丙烷与丙烯同分异构体。
⑶乙烯、烯烃的性质主要是由碳碳双键引起的,碳碳双键中的π键容易断裂,发生加成反应及氧化反应,σ键相对稳定。
例、写出丁烯、戊烯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解析:重在引导思路与方法——先确定碳架,再移动官能团。[练习] 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板书]
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
[强调] 烯烃的含碳量比烷烃高,燃烧时会有黑烟产生。[设问] 乙烯是从哪里来的呢?
2、实验室制备乙烯的方法 [探究实验] [原理] 石蜡 催化剂 乙烯
药品: 乙醇 浓硫酸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 步骤:
⑴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慢慢倒入5mL酒精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
⑵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变成乙烯。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
⑷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⑸先撤导管,后熄灯。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
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现象: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注意点:⑴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在此反应中氧化乙醇,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⑵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①催化剂 ②脱水剂(③吸水剂)⑶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⑷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防止溶液暴沸。⑸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黑?⑹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①证明用品红溶液;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 [观察与思考] ⑴乙烯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有何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用途? ⑵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有何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用途? ⑶实验室制备乙烯,为什么不用溴水检验?
[强调] 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了反应。这个反应称为有机氧化反应。(甲烷等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以区别甲烷与乙烯气体。)
⑵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说明了溴单质与乙烯发生的反应。
⑶副主物二氧化硫可以使溴水褪色。[板书] ⑴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强调] ⑴加成反应,是不饱和碳(含双键、叁键)有机物的特有性质;⑵饱和碳化合物比不饱和碳化物更稳定;⑶可以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区别乙烯与甲烷等烷烃气体;⑷乙烯等烯烃不仅能与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也能与某些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
[练习]① 与氢气加成反应
CH2= CH2 + H2 ② 与水加成反应
CH2= CH2 + H—OH ③ 与氯化氢的应
CH2= CH2 +H—Cl ④ 与氰化氢反应 CH2= CH2 +H—CN ⑤ 自身加成反应
[思考与交流] ⑴乙烯与甲烷有多少种区别方法?
⑵烃的燃烧,黑烟的发生程度与含碳量有何种联系? ⑶溴乙烷有几种制备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 [强调] 乙烯的生物调节作用。[生活实践] 烘柿子的方法。教学延伸
⑴一氯丁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的确定;⑵丁烯同分异体的写法;⑶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教学巩固
[小结]乙烯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作业]第72页,第8、9题 教学反思 nCH2CH2,生成物为1,2-二溴乙烷,无色、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⑵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 催化剂 CH3—CH3
催化剂 催化剂 CH3—CH2—OH(工业制乙醇)
CH3CH2Cl CH3CH2CN,生成聚乙烯,这个反应叫做
【《乙烯》教案】推荐阅读:
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10-19
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07-23
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12-05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01-07
乙烯含量05-23
乙烯聚合05-26
乙烯共聚02-02
乙烯07-12
四苯基乙烯05-14
乙醇制乙烯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