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站党组织工作计划(共3篇)
文物站党组织工作计划 篇1
【发布单位】国家文物局
【发布文号】文物博函〔2008〕1006号 【发布日期】2008-10-06 【生效日期】2008-10-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关于对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四川站进行整改的通知
(文物博函〔2008〕1006号)
四川省文物局:
为进一步加强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建设,我局于近期开展了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核查工作。经核查发现,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四川站存在着专职鉴定人员和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及《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对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的规定条件。
为此,请你局采取有力措施,抓紧做好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四川站整改工作。加快选拔具有一定文物鉴定基础的中青年专业人员到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四川站工作,确保该站按现有编制足额配置专职文物鉴定人员。积极参加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培训和考核,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使该站专业人员的数量和综合素质均能充分满足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的要求。
如该站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达到《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我局将积极考虑授予其文物进出境审核资质,并从工作经费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切实加大对该站的支持力度。
专此。
国家文物局
二○○八年十月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文物站党组织工作计划 篇2
文物库房的搬迁, 实际是藏品的搬迁, 最终目标是将藏品完好无损地如数搬迁到一个新的库房。那么, 这项工作能否圆满完成的关键, 就是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只有准备工作做好了, 文物藏品才能安全无损地搬到新家, 因此, 准备工作充分与否, 是文物库房搬迁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而, 参考文物库房搬迁中的一些体会, 重点谈一下文物库房搬迁的准备工作。
一、人员的组织
文物库房搬迁是博物馆工作中的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就是人员的组织与配备。文物搬迁不只是博物馆文物保管部门的工作, 是一项全馆协同的工作, 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积极配合。领导的高度重视、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 全馆上下通力合作, 文物库房搬迁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
库房能否顺利搬迁, 首先是组织工作。要组成馆主要领导在内的领导小组, 对文物库房的搬迁工作进行统一调动, 统一指挥。特别是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 领导要格外高度重视。对于领导小组的组成, 牵头负责的应该是主管副馆长, 成立搬迁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文物库房搬迁指挥部、物资材料准备组、文物包装组、核查登记组、文物搬运组。各级明确职责和任务, 按分工做好充分准备, 努力完成这项工作。
二、包装材料的准备工作
文物搬迁, 包装主要分内包装和外包装, 文物包装材料分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搬迁需要大量的材料, 首先, 材料准备组要到保管文物的部门记录所需要材料的名称、品种、尺寸大小, 数量。因为文物的质地不同, 所需要的包装材料也就不同, 必须记录清楚、详细。
其次, 就是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购买这些材料了, 购买时一定要根据所记录的材料名称、数量采购, 所购买的材料一定要数量足够, 只能多不能少, 质量要合格, 不能以次充好。如辅助材料, 包装文物时所需要的填充物应用海绵、各种密度的聚氯板和高密度聚苯板等材料, 千万不能为了省钱, 用旧报纸、卫生纸、纸屑、旧棉絮等作为填充材料, 这样在搬运和运输时容易对文物造成损害的。
只有材料准备充分了, 保管部门才能对文物进行整理、打包、装箱。所以材料的供应是文物库房搬迁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文物质地不同, 所需材料也就不同, 如瓷器是非常容易破碎的文物, 这就要求每件瓷器装一个囊匣, 而瓷器的形状、大小又都不一样, 所以囊匣的大小尺寸都要按瓷器的大小量身定做, 保障文物不受伤, 而体积较大的瓷器就需要准备专门的箱子包装, 而书画就要按书画的尺寸准备木匣子包装。所以需要准备的材料品种就很多, 内包装和外包装的主体材料, 常用的是多层板、夹心板, 瓦楞纸、复合材料等, 内、外包装箱的防震层最好是选用质地柔韧, 弹力好的高密度吹塑板或泡沫塑料, 如果需要用原木为材料, 最好经过高温灭菌处理。
辅助材料在包装过程中用量很大, 因此要准备充分。常用的有衬垫材料, 如各种棉垫、毡垫、绵纸等;防护、减震材料, 如棉絮、海绵、各种密度的聚氯板等;粘合材料, 如各种粘合剂等;密封材料, 如防潮胶条等;隔离物, 如各种隔离板、衬片等;紧固物, 如各种捆扎带、胶带、铁钉等;标志物, 各种标志、标签等。包装材料准备齐全后, 保管部门工作人员和其他部门人员就可以对文物进行整理、包装了。
三、搬迁前的文物包装核查
文物保管部门应该是最早开始文物搬迁准备工作的, 对全部文物的帐、卡、物逐一清点对照, 相关情况详细记录在案备查。因为文物类别复杂, 形体不一, 材质各异, 重量不等, 这对文物包装增加了很大难度, 为了保护文物的安全, 馆内需调大批专业人员在封闭的状态下有序地完成文物的核查包装工作。
(一) 各类文物藏品的整理、装箱。
对小骨针、玉器小件的包装, 得先用棉纸把它们包起来, 之后在棉纸上帖上签, 标上号, 然后把它们装进囊匣, 囊匣里要垫上小棉垫, 垫子要薄厚适宜, 太薄会磕碰文物, 太厚会不稳定。
在包装字画时, 每次把画轴装进细长的口袋里时, 总会摩擦字画, 而且口袋是松动的, 如果用三角巾包装, 将画轴从三角巾的一端卷到尖部, 然后用扣带扎紧, 在装入木匣子里, 这样就十分妥帖了。而书画等纸类文物容易受潮, 也容易遭虫蛀, 就要在包装盒里放入防潮、防虫、防霉材料。
容易破碎的瓷器, 包装时要用专门按瓷器形状、大小定做的囊匣包装, 一件瓷器用一个囊匣, 轻拿轻放, 同时还要放入防震动、防挤压的填充物。
对于有刃的青铜器文物 (如铜剑、铜刀、铜戈等) 包装时, 要在包装盒内设计囊芯, 要视情况, 放置固定, 防止在搬运过程中移动。
对于有文物 (如有盖鼎、有盖瓷罐等) 组合或套装类文物, 在包装时, 应分解分体, 各个单独包装, 切不可原样套叠包装, 如果套叠包装在搬运时会很危险, 容易对文物造成损伤。
而一些石刻文物, 则需要先放到量身定做的泡沫垫上, 再放到用木条拼成的两层“底架”上, 石刻表面再用泡沫保护, 最后才用布绳捆绑固定, 这样, 即使在搬运、运输过程中遇到震动, 文物也不会“翻身”。
文物也是有脾气的, 只有摸准了它的脾气, 它才能妥帖听话。在包装文物前, 要对文物进行仔细观察, 采取合理的取放方式, 文物才能稳妥、安全。
(二) 文物的封箱、加固、编号。
在封箱前对箱内文物进行清点, 认真核对箱内文物状况, 并填写文物包装标签, 列出文物基本信息, 如条件许可, 还应附上文物照片。
1.封箱。文物经过内包装后, 装入外包装箱后, 使用打带机或捆扎带在箱体 (纵、横) 上捆扎, 把箱体封严、牢固, 以防搬运或震动, 使箱体破裂, 还要在箱体外贴封条、加锁, 并刷或贴上相关的标志。
2.编号。文物类别不同, 每个文物都要有自己的文物号, 内包装时一定要在每个包装盒上写上文物编号。如对1-20号文物进行包装时, 瓷器1号装入囊匣后, 囊匣封好, 在囊匣外侧明显处写上或贴上“瓷1”的标志, 这样就知道这件文物是瓷器1号了。而将1-20号瓷器囊匣装入一个外包装箱, 将外包装箱封好后, 在外包装外上侧明显处写上或贴上“瓷一 (1-20) ”就知道这是瓷器1-20号文物了, 以此类推, 要记录好每一类文物共有多少件, 多少箱, 便于检查核对, 也便于搬到新库房后上架、清点方便。
(三) 运输前的检查。
运输前, 每个文物都装好箱了, 根据记录, 检查对每个箱子的编号, 核对箱子的数量, 同时也核实文物数量。同一类别的文物最好是摆放在同一个位置, 这样文物运到新库房好查找, 方便整理、清点、上架。还要检查外包装箱是否封牢, 防止箱体破裂, 对文物造成危害。
文物站党组织工作计划 篇3
1 基本定义
在客运站内,由于旅客、行包、车辆的集散活动产生一定的流动过程和流动路线,称为流线。从流动方向上可分为进站和出站两大流线。旅客在不同时间进站,办理不同手续,然后去指定地点候车,所形成的流动过程和流动线路为进站流线;列车到达后,下车经站台出站通道,通过步梯或电梯到达站外的流动过程和流动路线为出站流线[1]。
2 站内旅客流线分析
宋城路站属于中小型客运站,目前西广场尚未投入使用,这里只探讨东广场的旅客流线组织。站在东广场面向站房,可以看出它采用了在同一平面左右分流的旅客组织方式[2]。优化前站内旅客流线组织情况分析如下。
(1)进站旅客流线:宋城路站只为旅客提供购票、候车、检票、乘车服务。旅客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交通方式到达站前广场,经安全检查进入候车厅,提前买好车票准备乘车的旅客直接进入候车区等待检票上车;而未提前购票的旅客到售票处办理购票手续,购票旅客分为两类:一是购票完毕后乘坐当日车次且离开车时间较近的旅客,进入候车区等待检票上车;二是只购票当日不乘车或离所乘车次时间较远的旅客,将经出口出站。
通过分析旅客进站的各个环节,可以发现3个问题:(1)候车厅旅客流线紊乱:因宋城路站原设计为中间停靠站,站房规模较小,采取旅客集中候车的方式。优化站房功能布置前售票处设置在候车厅内,售票处有1个人工售票窗口和2台自动售票机,到人工售票窗口排队购票或自助购票的旅客与排队等待检票上车的旅客流线共形成3个交叉干扰节点,造成候车厅排队秩序杂乱无章,人多拥挤且旅客之间极易发生口角冲突,给车站的客运组织工作造成一定困难。(2)候车厅人员庞杂:因售票处设置在候车厅内,旅客无需车票即可进入候车厅,造成候车厅内人员庞杂,有等候检票上车、排队购票或取票的旅客,还有送亲友、陪同购票、甚至以参观为目的等非出行的人员,这不但大大增加安检人员的工作量,还给原本就容量不足的候车厅带来极大压力。以宋城路站开通首日为例,当天到发旅客共2 507人,仅占通过安检总人数(约1.8万人)的13.9%。(3)出口设置预想不充分:车站开通初期,候车厅出口处因没有设置有效的人员进出卡控设施,导致部分旅客无视出口标识从出口直接进入候车厅内,这部分旅客与候车厅内需出站的旅客发生对流。此外逆行进入候车厅的旅客并没有经过安检,这给候车厅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车站增派客运人员在此引导,以确保该出口只能出不能进。
(2)出站旅客流线:结合站台布局,站台上出站客流分为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两个方向,且二者在电梯和步梯口处汇合。因下站台的出口靠近北侧,所以,通常情况下由南向北的出站旅客的行走距离会大于由北向南的出站旅客的行走距离,因此,图1中由南向北的旅客流线长度大于由北向南的旅客流线长度。
旅客下车后可以通过电梯或步梯出站,站房设计电梯供行动不便或携带行李较多的旅客使用,步梯供普通旅客使用。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出站旅客都会优先选择乘坐电梯。若把出站旅客进一步划分为电梯流和步梯流,显然电梯流大于步梯流,即流线①与②的流量之和大于流线③与④的流量之和。即使有站台客运员在此引导,使电梯流有所减少,但仍不小于步梯流。这就造成电梯口旅客较多,一部分原本选择乘坐电梯的旅客会临时改为走步梯,如图1所示,这部分客流就与由北向南的电梯流在电梯入口处发生交叉干扰,再加上出站旅客较为集中,对于旅客和电梯安全都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此外,电梯和步梯出口处与出站检票闸机之间的距离近造成缓冲区域较小,旅客集中到达检票闸机放行速度较慢,极易造成出站旅客在缓冲区拥堵,会影响到电梯出口处的安全。
3 旅客流线优化策略
一般的旅客流线的优化主要包括进出站、站内中转、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过程中的流线组织优化,以及客流导向标志的优化。流线组织优化主要体现在减少旅客的服务环节,缩短行走距离,减少各流线间的交叉干扰以及中间环节的旅客滞留和聚集。客流导向标志优化主要体现在导向标志系统的内容、样式和位置的优化[3]。因宋城路站站内不存在中转、换乘客流,只有进出站客流,其优化可以从旅客进站、出站以及导向标志3个方面去探讨。
(1)进站旅客流线组织优化:优化后的旅客进站流线如图2所示,原本存在的2个交叉干扰节点已不复存在,采取了3方面的优化措施。
①改变售票处布局:将原售票处临时外迁至站房北侧的站长室,将窗口售票机、自动售票机移至新售票处,这样就候车厅内就少了购票流,极大地缓解候车厅容量小而客流较大的矛盾。
②改变旅客进站流程:在旅客接受安检前增加了实名制验票过程,使只有凭当日车票的旅客可以进入候车厅,各类无票旅客不得入内,既对验票工作多了一道卡控,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候车厅的压力,候车秩序得到明显好转。
③设置硬隔离服务设施:在出口处安装一个适宜宽度的三辊闸机,且设置为单向进出,其两侧用围栏进行隔离,一次只能通过一个人,并在门口、地面以及墙面上增加出口引导标识,即可确保客流方向为由内向外,只能出不能进,这样能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2)出站旅客流线组织优化:出站时通过电梯还是步梯是由旅客自主决定的,因此,由南向北的步梯流与由北向南的电梯流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交叉干扰,如要消除电梯入口处的安全隐患,可以通过在站台与电梯入口之间的区域设置一定长度的硬隔离,形成一个通道,使二者的交叉点前移至区域相对更宽阔的站台上。同时站台客运员负责在电梯入口处宣传引导携带行李较少的旅客走步梯,尽量减少电梯流,确保电梯乘降安全。
对于出站电梯离出站闸机之间的距离较近问题,可以通过改变放行方式来缓解,即在旅客集中到达时手动将闸机打开采用人工验票出站,加大旅客出站速度,防止出站旅客在缓冲区拥堵,在大客流放行完毕后手动将闸机关闭,零星旅客通过闸机验票出站。
(3)导向标志的优化:①增加售票处引导标志:售票是铁路客运站的重点工作环节,通过发售车票,才可以将旅客按方向、车次有序地组织起来。购票人员也是相当大的一个客流。因此,可以通过在东广场北侧的墙面上增加醒目的售票引导标识,前来办理购票手续的旅客直接向售票处移动,既缩短了旅客在购票过程中的走行距离,又为其节省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他们到实名制验证口形成询问客流,对进站客流造成影响。②完善候车厅内出口引导标志:除在出口处安装设置硬隔离设施外,还需要在候车厅墙面适当高度以及地面增加出站引导标志,保证标志的设置内容详细、清楚、连贯,以达到方便候车过程中需要外出旅客出站的目的。
4 结语
随着郑汴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预计郑开城际客流会持续增加,宋城路站运能与运量的矛盾也会日益突出,其站内旅客流线组织优化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但近期内,受其站房设计规模较小及目前按始发终到站办理客运业务的功能所限,不对其进行改扩建而仅通过优化旅客流线组织方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矛盾得到缓解。从长远来看,加快推进郑开城际二期工程建设,使宋城路站作为中间站办理客运业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矛盾局面。这对今后城际铁路整条线路的总体规划、中间站站房设计及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以郑开城际宋城路站为研究对象,指出其运营前期在旅客进站、出站流线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在现有站房规模及设施配备的基础上提出旅客进站、出站及导向标识三方面的优化策略。最后指出,对站房进行改扩建或加快郑开城际二期工程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其站房规模小、客流大的矛盾局面,对今后城际铁路整条线路的总体规划、中间站站房设计及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郑开城际,宋城路站,客流,流线,优化
参考文献
[1]杨浩.铁路运输组织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83.
[2]郭彦东.铁路客运站客流组织及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文物站党组织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文物鉴定工作07-12
文物消防工作会议讲话05-21
文物采集工作室11-30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08-31
文物管理所工作总结12-27
不可移动文物专项巡查工作简讯10-26
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指示09-30
文化文物局2005年工作总结10-04
文物局局长2006年度个人工作总结09-14
市文物管理所民主考评活动工作汇报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