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精选8篇)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篇1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一、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大部分县城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着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网,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XX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如丹东街道林海赤坎游仙寨,寨城护体石墙大部分被拆,寨城内建有非法庙宇和水泥面道路,寨城东边新建的公墓区严重破坏了环境风貌;丹城塔山遗址保护区外沿修筑道路时不经勘察调查就动工,破坏了地下遗存;基建工程中民工挖沙掘土暴露出土文物擅自捣毁或私藏现象时有发生;爵溪街心戏亭周边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杆线密布,不仅破坏环境和景观,还存在严重隐患;王家谟烈士墓旁屡建养鸡场,鸡粪遍地,臭气熏天,严重破坏环境;陈汉章先生墓区“缀学亭”围栏及墓道石凳被毁,纪念壁上先生瓷像遭砸;石屋景区乱建违章建筑等等。更有一些文物急需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如爵溪街心戏亭后厢房年久失修而破旧;陈汉章先生故居“缀学堂”房屋倒塌急待整修;许多古建筑电线老化隐患严重;王家谟烈士墓区通道严重毁损;第五批文保古建筑单位励氏宗祠、东陈鉴公祠等的维修,因缺专项资金无法启动。
(二)原因分析
1、对文物价值认识不足。一直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部门视文物保护为包袱,为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出发来衡量文物的价值。如古建筑保护中有人认为这有损于城市建设的形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一拆了之来对待文物保护,或者要算眼前的经济帐,保护文物要花多少钱,而拆后搞开发能赚多少钱。不能充分认识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它不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而且文物资源可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2、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从我县情况来看,全社会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一些地方领导和干部不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文物保护与否对其政绩无任何关系,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普通群众则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毫无顾忌地占有出土文物,随意地破坏文保单位的周边环境风貌。如爵溪城墙非法建筑时有发生,环境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3、文物依法行政力度不足。文物保护虽然有《文物保护法》可依,但由于《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执法的主体不是文物部门,而是工商、公安、规划等执法部门,由于没有协调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所以造成文物被破坏情况发生时,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或被处理。如丹城赤坎游仙寨遗址内建有非法庙宇和道路,文物部门无力处理,相关部门由于职责关系,相互推诿。
4、文物部门的保护力量相对薄弱。文物保护是一项既困难又复杂的工作,而文物部门既无权又无人,更缺乏经费,根本无力实施对许多该保护的文物实施保护。
三、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针对目前我县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坚持有的放矢,加大力度做好文物保护,为我县“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归纳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光靠业务主管部门的力量还不行,更主要的是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因此要深入开展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文物宣传工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在《今日象山》、象山人民广播电台、象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刊出、播出全面介绍象山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重要文物保护点的资料及录像,编辑、出版《象山文物胜迹》、《象山库藏文物精品图录》等,使全县人民了解象山文物事业的发展情况,了解象山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象山、建设象山的热情,为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奋斗。
二是要把文物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的通知》精神,各级领导要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党政一二把手,要树立“保护文物,守土有责”的意识,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同时对文物事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篇2
1 基本情况
(1) 加强领导, 切实建立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011年以来, 莒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耕地保护领导小组、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 加强了对耕地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 为督促乡镇政府 (街道) 落实相关政策法规, 2011年以来, 县人大、县政协每年都深入一线检查和调研耕地保护有关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促进了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2) 相互协调, 建立部门配合保护耕地的联动机制。为严厉打击各类国土资源违法特别是滥占耕地行为, 县公安局在县国土局设立了办事处, 与县国土局实行联合执法;县监察局与县国土局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并设立了驻县国土局监察室, 对各类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实行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县国土资源局与县农业局、县环保局建立了基本农田地力监测和环境监测联动机制, 对基本农田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重点保护, 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提高土地利用率, 根据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鲁国土资发[2013]117号) 要求, 莒县大力推行用地征收预存款制度, 由县国土、财政部门在银行, 设立了专门的征地预存款帐户, 在用地手续上报时, 用地意向单位必须足额交纳不低于出让价款的征地预存款, 对于预存款不到位单位, 不予安排用地指标报批手续。为保障失地农民权益,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 莒县把符合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条件的, 及时纳入保障, 目前已有46个村的4324人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围, 享受到了与城镇职工同样的养老待遇。莒县国土、农业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县域内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工作专项调查, 确定了优等地150.17034万亩, 中高等地6.34272万亩。申报了莒县城阳街道、阎庄镇两镇社区聚集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该项目涉及莒县35个行政村, 预计完工后可实现新增耕地近2995.5亩, 通过验收后, 将全部划为基本农田。目前, 莒县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已基本完工。莒县国土、公安、环保、监察等部门, 组成联合执法队伍, 严打各类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特别是2014年1月份以来, 对全县大小企业、养殖违法占用土地项目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 共计清理整治大小企业20余家, 养殖棚300余个, 成效显著。
(3) 强化普法, 完善耕地保护政策的宣传机制。三年来, 在县委党校举办了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培训班和农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主任) 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培训班, 培训各级干部1.03万人次;每年县国土资源局都将最新出台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和领导讲话精神, 编印成《国土资源法规政策参阅》, 送县委、县政府、各委办局、乡镇 (街道) 党委和重点村居委负责人学习;在各乡镇驻地和村设立了“国土资源法制宣传园地”, 制作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固定标语3000余条;针对农村群众的认知特点, 组织编写了《国土资源宣传歌》, 在“6.25全国土地日”期间, 印发5万余份, 使其广泛流传。宣传工作的开展, 增强了全民耕地保护意识, 在全县形成了“依法保护耕地、自觉保护耕地”的浓厚氛围。2013年莒县国土资源局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六五普法工作中期检查先进单位”称号。
(4) 创新机制, 探索增减挂钩实施机制。县委、县政府把2013年度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纳入了全县年终综合目标考核, 并与各乡镇 (街道) 签定了目标责任书, 把2012年和2013年两年的任务捆绑下达给各乡镇 (街道) , 要求每个乡镇 (街道) 挂钩项目两年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350亩。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组织召开现场督导观摩会、调度会, 2013年县委、县政府召集各乡镇 (街道) 党政“一把手”调度土地增减挂钩专题会议达4次。同时, 实行一旬一督查, 一旬一通报, 进一步推动了工作迅速开展。对于提前完成、超额完成和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 (街道) , 县政府给予资金奖励, 并优先安排用地指标。2013年向完成两年捆绑任务的乡镇发放奖金1225万元。对完不成任务的乡镇 (街道) , 县政府年终考核国土资源工作时, 实行一票否决。按照“聚合资金、捆绑使用、整体推进”的原则, 县财政拨付专款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启动资金, 设立财政专户, 对资金的使用、收益收缴进行统一管理。并统筹使用各项扶持“三农”的资金和优惠政策, 将县发改、国土、建设、农业、林业、水利的有关资金整合捆绑、集中投入, 专门用于补贴挂钩挖潜项目, 最大化减轻村集体资金压力。同时, 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共实施国家、省、市、县级土地整理开发 (综合整治) 项目23个, 实现新增耕地6831亩。
截止2014年8月, 莒县耕地保有量148.6934万亩 (不含中楼镇) , 划定基本农田142.1895万亩, 已经连续16年实现了耕地总量不减少, 耕地质量有提高。
2 存在的问题
(1) 国土资源体制改革不到位, 使基层执法水平大打折扣。近年来, 受现行领导干部考核体制的影响, 为在任期内出政绩, 地方政府都在努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 必然需要占用大量耕地进行建设, 国土资源部门用地保障的压力非常大。国土资源管理实施省以下垂直管理后, 虽然人事权上收了一级, 但由于改革的不彻底, 国土资源系统的财权和物权仍归所在地政府管, 国土资源部门只能在“夹缝”中进行协调, 执法效果大打折扣。
(2) 国土资源管理监察体制不顺,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时公、检、法、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配合不力。由于土地违法案件的整个查处过程具有跨部门、流程复杂等特点, 其中对土地违法责任人刑事责任的追究, 国土资源部门只有移送权而没有查处权, 刑事责任的落实只能依靠纪检监察、公、检、法等其他部门, 因此极易造成案件在查处之前土地违法已成为既定事实的局面,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地执法者的执法行为。在部分地区, 土地管理违法案件执行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法院的变相纵容, 因为国土部门查土地案件越多, 积案越多, 给法院创收越多, 所以, 法院成了违法占地的“保护神”和“幕后支持者”。
(3) 乡 (镇) 国土资源所大多数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经费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在现行体制下, 乡 (镇) 一级国土资源所被定性为与财政脱钩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其工资、经费是自收自支, 财政不负担这块费用, 在涉农收费被取消的情况下, 乡镇国土资源所的办公经费非常紧张, 从而大大弱化了基层土地管理的时效性、延续性和威慑性。
(4) 在对空心村的整治上, 急需上级进行必要的经济支持。对“空心村”的整治, 目前只能按照农民的意愿, 要和农民的经济收入相结合, 在一些村庄, 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 “空心村”一时很难解决, 上级最好采取经济扶持政策, 调动村庄积极性, 尽快消除“空心村”。
(5) 对于“一户多宅”的管理上, 存在较大难度。对一户多宅现象, 虽然《土地管理法》只做了一些原则性规定, 但是由于配套办法尚未出台, 实际操作难度比较大。
3 建议和下步打算
(1) 建议要切实理顺人、财、物与事权的管理。建议要将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从中央到县到乡镇, 一统到底, 像国税部门那样, 与地方政府只是配合关系;人事制度上, 从市、县到乡镇国土所的人事安排一律由上级国土部门管理, 工资待遇跟着上级主管部门走, 由上级主管部门核定。总之, 一句话, 将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实行中央以下垂直管理。
(2) 建议要加强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设的指导。作为上级土地管理部门, 建议要进一步关心地方各级土地管理部门领导干部的横向交流、培养任用问题, 要将县以下土地管理部门干部经常进行培训, 纳入人才选拔使用范围。在县一级适当增加非领导职位, 让乡镇国土资源所的老同志能老有所养, 年轻人尽快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 切实解决国土管理干部的后顾之忧。
(3) 建议对基本农田保护率高的“农业大县”进行政策扶持。目前, 我们国家财政实行“分灶吃饭”, 大多数农业大县的基本农田保护率比较高, 限制了工业项目的落地,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为调动这些农业大县保护基本农田的积极性, 建议国家在安排土地整理项目时, 对这些农业大县进行重点倾斜, 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增加粮食产量。在此基础上, 对农业大县按照实际基本农田保护量进行财政补贴, 每亩每年可补贴10-50元, 以提高农民收入,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4) 建议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执法协作新机制。建议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土地重大案件专项报告制度, 对于顶风违法违纪的案件, 一定要严肃处理, 决不手软。林业、税务、海关等部门早就引入公安机制, 使这些部门的行政执法力度与手段大大的加强。现阶段, 公安部门介入对有效制止毁坏耕地、违法用地、非法采矿等行为,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上级下文明确在县级国土部门设立国土派出所、驻国土局监察室, 配合打击各类土地矿产违法行为。
(5) 建议要尽快到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标志服装。自2004年国家对执法服装进行清理后, 基层国土资源执法服装被取消, 在具体执法过程中, 受被执法者素质和认知水平所限, 被执法者往往不配合我们的执法, 个别地方甚至存在暴力抗法的现象。建议立即到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标志服装。
(6) 建议要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管理新路子。广泛进行宣传, 积极探索宅基地管理的新路子。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 把宅基地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7) 建议尽快出台“空心村”整治优惠政策。建议国家进一步对整治“空心村”给予优惠政策, 如挂钩等政策, 采取国家、省、地市、县给予经济补助的办法, 以此来推动旧村改造和整治“空心村”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该文对2011年以来莒县的土地管理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调查, 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 即耕地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联动机制、宣传机制、挂钩实施机制建设方面的创新情况, 并指出了由于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 导致基层土地管理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篇3
一、基本概述
同仁,藏语称为“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4767米,最低海拔2160米,年平均气温5.2℃。县辖2镇、10乡,75个行政村,总人口8.3万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汉、回、土、撒拉等13个民族聚居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72.1%。
同仁历史悠久,人类文化最早遗存可以追溯到3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生活在这里。秦汉以前,这里被称为“羌戎之地”。汉宜帝时,同仁北部为屯田之地,到唐代,这里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赐于吐蕃。唐收复隆务部落(称九曲部落,在同仁隆务河下游筑巢城,今铁城山古城)为镇抚该地区的主要军事要塞。宋同仁建热贡城,元隆务河东建保安站,明隆务寺罗哲森被封为“弘修妙悟国师”,势力逐渐扩大,形成政教合一统治。清夏日仓曾受乾隆皇帝封赠“诺门汗”,隆务夏日诺门汗继承政教合一的统治。1929年青海建省,同年从循化厅析置同仁县,政府设在隆务。1937年在隆务建立了青海省第七专员公署。建国后,1949年9月成立同仁县,直属青海省,县政府设在隆务镇。1953年黄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5月改为自治州)成立,同仁县隶属黄南藏族自治州管辖。1987年同仁县文物管理所成立,是与县文化管合署办公,两个牌子,一套人马。
同仁这块辽阔美丽的沃土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文化,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各族人民开发西部、建设西部,并在这里生活、繁衍、生息的历史见证。同仁县是文物富集区,1959年4月,省文物管理委员首次在同仁县进行考古调查,发现古文化遗存十余处。1987年省文物处组织由考古研究所和县文管所专业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队对同仁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全面文物普查。调查中,确认登记的地上、地下古代文化遗存170余处。2008年至2010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文物整体数量为230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76处,重要新发现一处(根顿群培故居),消失文物点9处。目前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卡约文化等珍贵遗址,还有蜚声中外的“热贡艺术”、宗教文化等优秀民族文化。1994年同仁县被国务院批列为第四批99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隆务寺及附属寺院年都乎寺、郭麻日寺、吾屯上、下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隆务寺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仁县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近年来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情况和现状
1、认真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工作
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受国家的保护,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1994年同仁县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后,1998年县政府及时成立了同仁县历史文化名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文化局,由主管县长亲自抓,逐步完善保护机构,全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形成三级网络:县上有文管所,乡(镇)长兼任文保工作,村委会主任、书记兼任文物保护员。并对名城保护工作进行整体、全面、系统地部署。主要包括对历史文化遗存、城市风貌以及传统文化艺术等实施重点保护措施。同时,根据同仁实际和名城自身特点,以《同仁县城总体规划》为原则,制订出名城保护法规,加强了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地段隆务上街区的维修规划建设工作。
同仁县隆务镇地处隆务河中下游,建城区3.75平方公里,规划控制范围10平方公里,在旧城区已再无发展余地的情况下,开拓新区,保护老区。按照《同仁县城总体规划》,贯彻执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先行”的建设方针,确定了保护古城区及在旧城区西北的二级台阶上发展的战略,从整体上保护了隆务寺和古城区的优美形态和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及文物保护单位的风格。
几年来,县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遵循文物工作的规律,对全县各级文物和重要文物景点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加强了对老街区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务寺及附属寺院(吾屯上、下寺、年都乎寺、郭麻日寺)的古建筑群、壁画、寺藏珍贵文物的妥善保护。为认真抓好文物维修保护工作,确定保护重点,县文管部门与城建规划等有关部门加强配合和协调,逐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行“人民城市人民建”,形成了多渠道的投资结构。现已拓宽了中山路、团结北路,改建了麦秀路、解放北路和南路及热贡路、康乐市场,建立了街心花园以及文化广场等。2000年颁布实施了《同仁县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办法》,将保护规划纳入了社会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同年编制完成了同仁县新一轮总体规划(2000年—2010年),2002年9月编制完成了《同仁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2005年11月,完成了《2006年-2010年同仁县历史文化名城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规划》。根据隆务寺主道坎坷难行等实际,2001年实施完成了《隆务寺道路与排水工程》。为保护古城区建筑群,县政府在《同仁县城总体规划》中确定了保护范围,在保持古城区原有特色的情况下,改造道路,安装自来水,铺设下水道,修筑古城区防洪堤等,古城面积由原来的1.1平方公里增加到3.75平方公里。兴建的楼房、市民住宅,其建筑风格仍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风貌。
2、加大古建筑保护管理力度,进一步扩大宣传面
隆务寺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积极争取隆务寺维修项目,经省文化厅安排,1998年至1999年间两次对隆务寺及附属寺院进行比较翔实的维修方案设计工作,确定、完成修缮项目22个。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经多方努力,2000年隆务寺古建筑维修项目被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立项,2001年3月省文化厅安排古建公司正式对国保单位隆务寺进行维修。维修工程始终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目前,已完成五期维修工程。隆务寺维修工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心和支持,赢得了当地广大群众的信服和赞誉,促进了地区稳定与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
为加强寺院消防安全意识,消除火灾隐患,积极组织寺院僧侣建成的义务消防队,举办“宗教寺院消防知识培训”,由州消防支队向学员(阿卡)讲授寺院火灾的特点,引起火灾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等,并进行现场演练使用灭火器、消防栓、水带、沙土等方法,使广大僧侣在念好“佛经”的同时也念好了“消防安全经”。
加大文物保护和宣传力度,在县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为国保单位隆务寺及附属寺院制作、竖立文保单位标志牌5处,配备消防器材,安排人员赴京参加北方古建筑培训班;制定寺院文物保护、消防安全、节假日值班等制度,并以藏汉两文打印上墙。2001年制作了隆务寺及附属寺院门票。2002年制作了隆务寺画册、折页。隆务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同仁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工作日趋完善、逐步走向正规。
在做好国保单位各项工作的同时,文管所积极将境内的清真寺、圆通寺、铁吾古城堡、郭麻日古城堡及瓜什则寺等九处比较完整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安城隍庙、鄂科寺、尕沙日寺等七处古建筑单位审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提升了同仁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认真完成并及时上报了国保单位隆务寺及附属寺院一级风险达标规划和方案的申报工作。
3、做好文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为使国保单位有较完整的资料,以备今后考阅,在无任何经费的情况下,文管人员奔波于各寺院之间,积极搜集、整理一切藏传佛教历史资料,及时聘请专人进行汉文翻译。截止现在,藏汉两文的各寺历史资料已有一定积累。在做好各寺院资料搜集工作的同时,对寺院文物及收藏品进行普查、摸底、登记造册工作。现已普查、登记造册的寺院文物藏品有1950余件,其中有明清时期鎏金铜佛、法器、唐卡、堆绣以及寺院珍藏品等。同时,对私人收藏文物进行摸底登记,其藏品有犀类化石、马家窑类、马厂、齐家和卡约文化,青铜器、瓷、玉器类、古印类、古版画、古籍、古唐卡等以上这些文物藏品,对研究同仁地区历史文化,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对青少年和子孙后代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4、出谋划策为政策提供依据,搞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随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为妥善处理这一关系,加强我县在西部大开发、同仁大发展中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大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的力度,大力提倡和引导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和管理好县辖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特制定了《西部大开发中同仁县文物保护和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和《同仁县古文化遗址备忘录》以及《同仁县古城堡保护管理办法》(草案)等呈报县人民政府。提请县人民政府在西部大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注意加强县辖古文化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建设之间的关系,使旅游开发与名城保护规划、县城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相一致。
5、加大监察力度,防患于未然
为及时掌握文保单位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文物人员始终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县辖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督察,在检查中出现的隐患问题和突出问题,及时纠正处理,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逐级上报文化主管部门解决。例如:2000年我县阿赛公路建设途中遇一古塔,为妥善处理此事,文管人员在主管局的领导下,积极配合省考古研究所,协调各方关系,几经周折和努力,古塔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顺利完成。该塔的抢救性发掘,对研究同仁地区历史文化和藏传佛教历史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003年国家文物局授予同仁县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的荣誉。
三、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文物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一直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部门视文物保护为包袱,为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出发来衡量文物的价值。不能充分认识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它不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而且文物资源可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有些人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文物保护与否对其政绩无任何关系,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普通群众则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毫无顾忌地改建古建筑,随意地破坏文保单位的周边环境风貌。如保安古城内明清驻军营房的随意改建,年都乎古堡内古民宅的破坏性新建等。使古城堡环境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2、执法力度不强。我县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务寺及属寺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和我县颁布实施的《同仁县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办法》,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来实施的。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名城和国保单位隆务寺及属寺进行了保护修缮的同时,在名城和寺庙周围的保护范围内修建了一些新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形式、高度、体积、用料和色调等,无法与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和周围环境风貌相协调,严重影响了名城和国保单位的整体风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行政中难度较大,难以追究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
国保单位隆务寺及附属寺院电气线路敷设零乱,且严重老化,消防设施严重不足,寺内无给水设施(消防栓),消防通道狭窄等问题迫在眉睫。
3、文物部门的保护力量相对薄弱。因缺乏经费和交通工具,无力实施对许多该保护的文物实施保护。如1987年省文物处组织了由考古研究所和县文管所专业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队,对同仁地区古文化遗存进行较为全面的、大规模的普查后,确认登记18处省、县级古文化遗址,而且对其保护单位竖立了标志碑,制定专人看管。之后,因无资金,近十几年来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凋零,分布在县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检查管理工作,已名存实亡。2001年县人民政府审批公布的七处县级文保单位,因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至今未能竖立标志碑。
4、缺乏对基层文物干部和义务文物保护员的培养。近十几年来,我县各乡(镇)、村一级业余文物保护员都是由乡(镇)长、村主任兼职,新老接替出现断层。各级政府只抓经济建设和基本建设,忽略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及对各项文物管理人员的培养,使文物保护管理无人提起。
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县的名城和文物保护工作要在现有基础上严格以《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切实按照《同仁县城总体规划》和《名城保护规划》的有关规定,积极聘请设计单位和专家,制定出《隆务寺保护规划》,划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同仁县的文物保护必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政府领导责任制。“五纳入”要反映各级政府指导文物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促使各级政府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文物保护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及文物保护与文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关系。
2、加大消防防范措施。加强对隆务寺及原寺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工作,首先,成立由寺管会成员为负责人的安全保卫小组,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使消防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其次,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范围,加强平时检查和防火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其三,古建筑的主要佛殿、经堂等不准使用炉火和电炉,在进行宗教活动点燃香烛、煨桑时,必须有专人管理。严禁在古建筑内使用液化油气和易燃易爆等物品。其四,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完善消防措施。要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凡属国保单位古建筑的佛、经堂内电气线路敷设零乱、严重老化、消防通道狭窄、无给水设施等问题,限期进行科学、合理、全面整改。其五,加强对古建筑易燃可燃材料和各种饰物的防火阻燃处理。特别是寺院殿堂内悬挂的帐幔、幡幢、伞盖等,应用阻燃剂进行防火处理或直接使用防火材料制器等。其六,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要严格执法、热心服务。一方面要加强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和技能,提高其自防自救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认真查出单位的违规行为,督促火灾隐患的整改,防范于未然,确保古建筑文物单位的消防安全。
3、健全文保组织机构。我县境内的230余处古文化遗存分布在各乡(镇)、村之间,其范围广,分布分散。在保护与管理方面: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对保护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在政策方针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另一方面,需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部门切实转变观念,转换思路,在县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逐步完善保护机构,使全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形成三级网络:县上有文管所,乡(镇)长兼任文保工作,村委会主任兼任文物保护员。争取资金制作竖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加大监察力度,将文物保护单位纳入科学、正规的管理体系,使业务管理、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问题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积极拓展宣传,展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在各种旅游活动中展现风采。
4、强化文保人才培训。加强基层文物干部和义务文物保护员的培养。政府在强化文物保护行为的同时,必须把加强基层文物干部的培养,尤其是业余的义务保护员的培养纳入政府工作日程。我县5处国保单位,15处省级和15处县级文保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大多数分布于各乡(镇)的农村牧区,基层义务文物保护员承担着绝大多数文物点的日常保护工作,要加强使新老接替的保护管理方法逐步得到完善,制度上更加规范,队伍不断壮大,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加大业余文物保护员的素质教育,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建立文物行政执法队伍,规范文物行政执法行为,以农村业余文物保护员制度的深入发展为契机,形成人人热爱文物保护工作,人人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并把乡、镇、村一级的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5、加大文保资金投入。我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我县文物事业经费,根据本县实际,必须纳入财政预算,投入足够的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正常发展。
6、争取资金,在3至5年内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务寺及附属寺院《一级风险达标规划和方案》的实施工作。
耕地保护工作法制调研报告 篇4
近年来。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进入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据省政府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土地管理工作始终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严禁占用基本农田从事非农建设。对基本农田位置、地类、面积、区位详细登记备案,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设定保护碑,明确提出了五不准”要求,对通过验收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划为基本农田,实行重点保护,根据省市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实行严格控制,全年实际用地不突破市上下达的用地指标,并根据轻重缓急,将有限的用地指标主要用于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八大工程和保障性、公益性基础设施上,合理配置用地区位和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期间,根据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为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经科学论证和专家评审,先后申报乡镇规划局部调整材料XX次,涉及土地约XXXX亩,并全部经市政府审批同意。同时积极履行建设用地报批职责,先后完成了XXXX矿业XXXX吨XX项目、县高级中学扩建、中石油油库建设、商界高速公路、XX国际酒店、XXXX输变电项目、XX年产XXXX吨XX项目、XX公司XX钒矿、县工业园区、XX集中安置区、朝阳廉租房等项目用地的报批供应工作,涉及项目XXX个,占用土地总面积XXXXX亩,其中耕地XXXX亩。同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XXXXX亩,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还查处违法用地XXX宗,占用耕地XXX亩,有效保护了耕地。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每年召开一次全县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夯实耕地保护责任。县上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任组长的耕地保护领导小组。将耕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做到责任、任务、人员、经费“四落实”各镇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逐年层层签订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全面落实到镇、村,层层明确了保护责任人,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保护责任。建立了基本农田目标责任考评制度,每年由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镇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并对各镇在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批评,督促及时整改。
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金丝峡周报、政府和部门网站等媒体宣传土地国情、国策和法律法规。公开曝光和严厉查处破坏浪费耕地资源的典型违法案件,提高耕地保护意识。一是坚持日常宣传和“XXX等主题宣传日集中宣传相结合。积极推广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积极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企业活动,举办党政基层干部和村干部土地法规培训班,召开座谈会,举办土地法规政策知识竞赛,使保护耕地、科学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五年来,共出动宣传车辆XXX多台次,先后利用XXX多场会议宣讲耕地保护内容,召开耕地保护专题会议XXX多场次,书写张贴宣传标语XXXX余条。二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公示制度。投资X余万元在XX、XX、XX、XX、XX建立了5个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标牌,保护标牌明确了保护范围、保护面积、保护措施、保护责任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为全县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免费发放《耕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通过广泛宣传,大大提高了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知晓率,全民耕保意识明显增强,保护基本农田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三是完善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完善了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等八项制度,以村为单位公布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八禁止”和建设用地“六不批”为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土地用途管制起到基础性保障作用。
三)严格实施土地利用计划。非农建设无论是国家建设、集体建设。凡不可避免需要占用耕地的一律从严控制占用面积;凡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一律另行选址,从严控制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占用基本农田审批制度。还是农民建房都坚决做到基本农田“五不准”凡可以不占耕地的项目一律不占耕地。把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压到最低限度,有效地保护了耕地。同时,坚持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按规划办事。对于不符合规划用途的坚决不予办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非农建设项目凡是圈外用地的事先必须按法定程序先批准调整规划,后批准建设用地,不是重点项目一律不准圈外用地。由于坚持了用途管制制度,消除了建设占用耕地的随意性,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四)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按土地利用计划控制用地总量。严格实施占补平衡制度。凡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坚决按照“占多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管理使用土地。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垦多少”原则,由占用耕地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按照法律规定一律收缴耕地开垦费,专项用于开垦新耕地。五年来,共新增建设项目XXXXX亩,土地开发整理报备项目XX个,新增耕地XXXXX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五)加大执法监察力度。查防结合”方针。有效制止和纠正了一批非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严肃查处违法案件。坚持“预防为主。加大土地巡查和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土地违法案件。一是建立和完善土地监察各项制度。先后制订了土地监察动态巡查制度》耕地动态保护巡查制度》土地监察案件审查制度》和《建设用地公审制度》为耕地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土地监察信息网络,聘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县级土地监察员。年以来,全县共制止和纠正土地违法行为XXX起,依法没收违法建筑物XXXXm2拆除建筑物XXXXm2罚款XXX万元,申请法院执行XX起。通过制止、纠正和查处违法用地行为,既保护了耕地,又维护了法律尊严,同时对乱占滥建起到震慑作用。
三、存在问题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县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与上级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耕地保护与保障发展用地矛盾比较突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加快。加上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各类非农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粮经比例逐步扩大。25度以上耕地将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和自然灾害的损毁,给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带来了压力,实现占补平衡任务十分艰巨。
二)耕地后备资源十分匮乏。可开发利用的耕地有限。块数多,土地开发整理难度较大。县山大沟深。且地块大多零星分布于山坡或沟边水毁地。面积小,投资大,受国家和省级项目规模的限制,不能列入中、省投资项目,仅靠市、县两级财政无法满足资金需求,开发整理项目实施难度增大。
三)划定建设预留地矛盾突出。建设预留地与耕地保护产生了矛盾。使用权在承包人手中。预留地点难以落实。导致建设预留难以落实;加之预留地的所有权属于村民小组。规划的预留地不属建设者所有和使用。
四、工作建议
一是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农村土地承包小调整中。作为村组集体预留地,科学合理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针对山区自然条件和耕地保护现状。将适宜留作建设用地的地块提留出来。避免因承包地权属问题而使规划无法落实。同时,结合“空心村”治理、城镇建设用地挂钩、新农村建设做好村庄规划,充分挖掘村内空闲地潜力,统一规划,集中安排使用,尽量少占耕地建房。
二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大力开展复垦整理工作。改良土壤,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对灾毁耕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增加肥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对建设项目用地严格落实补充耕地措施,确保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对开发整理的基础设施较全、土壤肥力较好的耕地补划入基本农田,予以严格保护。加大对土地开发复垦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可用地空间,进一步简化项目用地申报程序,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突出矛盾。
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5
草原是牧民的基本生产资料,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县是自治区确定22个牧业县和30个易灾县之一,草原畜牧业比重占全县畜牧业比重60%以上。但近年来,特别是1996年至2004年期间,由于草原畜牧业一味追求数量扩张型发展路线,忽略了草原生态承载能力,使全县牧区人口和牲畜存栏不断增加,同时受利益趋使滥垦乱挖草场案件时有发生,草原自然灾害、生物灾害频发,造成草场载畜能力明显下降,全县天然草原生态日益恶化,几乎所有的天然草原均不现程度地出现“三化”现象,甚至约有20余万亩的草场已不能做放牧使用,严重制约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破解草原生态保护与草原畜牧业经济如何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县党委书记曾亲自牵头组织县四套班子领导先后两次深入牧区调研,并明确提出:“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是关系牧区牧民长期发展的根本问题,抓好草原生态保护是真正对牧民负责的一项重大工程”,要坚持按照“保护草原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草原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原则,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依托国家天然退牧还草项目工程,通过5年的努力实施了6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48.5 万元,建设草原围栏面积278 万亩(其中禁牧60万亩、休牧188 万亩、划区轮牧30万亩),使围栏草场面积达到全县实际可利用草场面积494万亩的56.28%;切实加大牧民定居、草畜平衡建设力度,2008年完成了安乡托斯呼尔图村、哈镇乌拉斯台村2个牧业村队的牧民定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了饲草料地种植任务,积极推广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和冷季舍饲、暖季放牧制度,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了新建定居点30%牲畜冷季舍饲圈养;认真做好草原虫鼠害监测和防治工作,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每年防治面积在30万亩以上;不断规范和加强草原行政执法力度,通过开展清山清查活动,杜绝了滥垦乱挖破坏草场行为,避免了人为破坏草场现象发生。
通过以上举措,**县草原生态得到了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呈现勃勃生机。通过实施退牧还草项目,全县天然草草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改善了草原植物的生存环境,使草地植被得到休养生机的机会,草原植被覆盖度和产草量均有明显提高。经测定:我县项目区内程区内草原植被平均盖度提高了5-15个百分点,平均高度提高了3-8厘米,平均地上生物量提高了10-24%。项目区牧民通过项目带动和国家禁休牧陈化粮折现补助,已累计直接增加收入1700万元以上,户均达到1万元左右;通过实行牧民定居、以草定畜、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冷季舍饲圈养等配套措施,不仅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原放牧压力,还能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畜群结构,改良家畜品种,加快出栏周转,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牧民增收。据调查,舍饲圈养1只羊效益比放牧高出50元左右,按户均年出栏羊100只计算,可比放牧牧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草原生物灾害防治和行政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草原生物灾害得到有效控制,人为破坏草场行为得到严肃查处,给草原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对维护本地社会稳定,巩固边境治安管理,保障县域经济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在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注重与草原畜牧业生产统筹兼顾,保证了草原生态不退化,畜牧业生产效益不降低,牧民收入不降低,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牧区畜牧业经济双赢的科学发展目标。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篇6
耕地是农业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一个地区的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都离不开耕地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我地区是一个对土地高度依赖的农业地区,耕地的地位与作用特别重要。中央一再强调,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地区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
一、保护耕地资源的难度较大
耕地虽然具有重要作用,但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却很微弱,在以gdp作为衡量地方官员政绩主要指标之一的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实现领导任期间的目标,不顾环境资源承载力和经济条件,尽可能地实现耕地的非农化,盲目开发建设。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热情与耕地保护消极的态度的矛盾,与严格执法的矛盾目前十分突出,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上项目上往往只强调自身情况的特殊性,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之上,在资源利用上是急功近利的,甚至不惜违法。
二、耕地数量不断减少
我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滥退、滥牧、滥挖、滥利用水资源是造成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在这种生态环境压力下,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使得耕地保护的压力加大。在数量减少的同时,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二是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三是土地沙化,石漠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四是水资源短缺。
三、耕地闲置和撂荒情况严重
由于农产品价格不乐观,种地效益较低,一些农民放弃务农,离开农村进城打工,从而大量耕地被闲置。虽然免征农业税以来闲置地利用率有所增加,但仍是耕地保护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针对我地区耕地保护中存在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落实保护制度
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将乡镇一把手列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将耕地保护目标列入到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列入到旗政府对乡镇工作考核内容,确保耕地保护责任到位。深入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活动,落实基本农田管护有效措施,继续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和复垦力度。
二、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一些媒体,积极宣传土地新政策,新法规和依法集约用地先进典型,嚗光违法用地案件,特别要加大对镇村两级主要领导的宣传,进一步宣传普及《土地管理法》,增强全民土地基本国策意识,强化乡镇干部的宣传氛围。
三、必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保护耕地的出发点是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长远来看,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目标是相一致的。但从短期来看,地方政府在其它生产要素特别是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实行用土地要素替代其它要素的政策,使得耕地保护工作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协调。因而制定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相关政策,首先必须明确耕地保护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在现有建设用地实现了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进行外延扩张,实現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保”。
四、增强领导干部的耕地忧患意识
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和法规观念。从实际情况看,加强宣传教育固然必不可少,而更重要的则是要在选拔和培养干部时,应把其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作为必要条件。
五、加大执法力度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篇7
一、基本情况
自治区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时, 考虑到我区草原类型多样、不同草原载畜能力差别大等实际情况, 提出并运用了“标准亩”作为补贴的基本单位来实施补奖机制, 最终确定了各盟市的补奖面积及资金。本次调研盟市的补奖政策落实情况如下:
阿拉善盟:补奖草原面积25593.49万亩, 涉及三旗两区的24个苏木镇, 191个嘎查村21401户, 共计62248人。截至2012年4月末, 全盟共发放补奖资金47470.641万元, 全部采用“一卡通”的形式陆续发放到户, 占应补奖资金的93.2%;发放户数21186户, 占总户数的97%。阿左旗尚有部分牧户身份需进一步确认后发放, 其他旗区牧户均已发放完毕。
巴彦淖尔市:2011年, 草原补奖面积7208.78万亩, 补奖总资金29258.67万元;2012年, 草原补奖面积7258.77万亩, 补奖总资金26686.5万元。截至2012年4月末, 全市共发放补奖资金23901.37万元, 占奖补总额的91.58%。只有乌后旗发放率为82.28%, 主要原因是1998年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时遗留问题较多, 旗委、政府仍在组织专人进行集中汇总, 加大遗留问题的排查解决力度, 5月底前全部发放到位。
鄂尔多斯市:2011年, 落实草原补奖面积为10068.7万亩, 涉及9个旗 (区) 、23.64万户、70.97万农牧民, 农牧民人均从生态补奖项目获得补贴675元, 项目做到了全覆盖。补奖资金4.27亿元, 本市配套资金1.28万元, 配套工作经费295万元。目前, 全市除准旗外, 其它旗区均完成了项目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准旗禁牧及草畜平衡补贴到户339.6万元, 完成任务的97%;牧草良种补贴到户100.3万元, 占应到户资金的11%。
包头市:落实草原禁牧面积2415.29万亩, 牧区承包到户草原全覆盖。同时实行了封顶与保底政策, 提高了禁牧补贴标准。2011年自治区下达草原生态补助资金14319.43万元, 全市已发放15162.53万元;2012年自治区下达奖补资金13079万元, 截至2012年4月中旬, 全市已发放3530.86万元。从以上情况看, 补奖机制实施顺利, 补奖资金基本到位。
二、实施效果
自治区对这次补奖工作采取了资金、任务、办法、责任“四到盟市”的具体安排, 要求各盟市根据实际确定本旗县补奖任务和资金。调研组所到盟市、旗 (区) 都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 采取了更加适合本地区的有利措施, 使补奖工作效果明显。
(一) 配套政策更多惠及农牧民
补奖机制实施后, 为确保项目区农牧民生产生活安定有序, 收入水平稳定提高, 部分盟市、旗 (区) 在充分享受国家政策的基础上, 同时制定完善了相关配套政策。如包头市, 2011年生态奖补机制全面实施后, 进一步提高了草牧场补贴, 并通过延伸在住房、生活、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予以补贴, 实行了封顶与保底政策。2011年, 鄂尔多斯市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共配套资金1.28万元, 同时配套工作经费295万元。巴彦淖尔市涉及补奖的旗县加大相关政策衔接力度, 如乌拉特前旗自筹资金784万元, 将所有草畜平衡面积补贴标准由每亩1.185元提高到退牧还草项目禁牧面积的补贴标准, 即每亩4.95元;乌拉特中旗自筹资金3816万元, 将所有草畜平衡面积补贴标准由每亩1.185元提高到奖补机制禁牧面积的补贴标准, 即每亩4.74元。配套政策的延伸及扩展, 不仅使生态补奖工作稳步推进, 而且使牧民得到更多实惠。
(二) 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 彻底转变牧民的传统思想观念和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 促进牧民群众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管理向设施集约管理转变, 牧业经济发展由草原畜牧业向设施畜牧业、生态畜牧业转变, 由单一的牧业经济向复合经济转变。农牧区人口从分散居住的草原到相对集中的园区、城镇或其它条件较好的地方, 这种由分散到集中的变化, 使牧户的家庭居住条件因此改变, 交通通讯、文化卫生及生活设施得到改善。这种变化对牧户来讲, 无疑是一次大的思想观念革命, 这些转变的支撑点是国家的扶持、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牧民的积极参与, 可逐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的目标。
(三) 多数牧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政策后, 通过发放禁牧草原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牧民生产资料补贴资金,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牧民的经济收入, 提高了牧民的生活水平, 基本实现了在贯彻推行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的同时, 保证牧民的收入不减少、生活水平不下降的目标。项目区禁牧前草原超载过牧, 退化、沙化严重, 牧民生产成本、生活成本都很高。如阿拉善盟以往年景好时, 人均可收入5000-6000元, 年景差时, 收入全部用于购买饲草料还不够。奖补机制的实施, 人均享受补贴8149元, 可谓“旱涝保收”。禁牧区通过劳动力转移转产从事二、三产业增加经济收入, 草畜平衡区通过生态牧场等形式发展畜牧业, 使项目区大多数牧户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达茂旗在享受奖补政策的禁牧中, 又延伸了草场、养老、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生活等9项补贴政策, 使牧民生活有了保障, 实现了草原增绿与牧民增收双赢的局面。再如:杭锦旗锡尼镇赛台嘎查牧民尔定图一家四口人, 经营牧场10000亩, 饲草料基地100亩;建有标准棚圈400平方米, 储草棚200平方米, 牲畜头数340头 (只) , 近年采取草畜平衡、划区轮牧等措施, 既减轻了草场压力又提高了畜牧业经济效益。同时, 不断加强棚圈、饲草料基地、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 再加上补奖政策的到位, 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万元, 过上了富裕的生活。2011年鄂尔多斯市农牧民退牧进城后, 人均年收入达到1.22万元, 高于当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047万元水平。
(四) 生态治理地区的草场得到休养生息, 植被逐步得到恢复, 效果明显, 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如阿拉善盟项目实施后, 草原植被覆盖度由过去的5%-8%提高到10%-30%, 牧草产量由禁牧前的20公斤/亩提高到40公斤/亩以上, 贺兰山荒山荒坡及丘陵植被覆盖度由过去的不足12%提高到31.4%,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额济纳旗胡杨林区得到有效保护。
三、主要问题
(一) 草原确权颁证工作亟需完善
1998年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时, 因责任意识淡薄, 对承包草场的面积多少关注度低, 没有认真确认, 个别地区少分、漏分、未分草场的现象普遍存在, 到户草原面积不准确, 草原权证颁发不规范。而且近几年, 有些地区出现将部分草原成片划为林业宜林地, 变为林地的现象, 部分牧户在草原和林业项目上重复享受或项目选择上犹豫不决, 给草牧场确权颁证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也给基础数据统计带来不便, 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了困难。目前要按承包草场面积多少发放补奖资金, 从而引发了部分群众对承包草场面积多与少的争议, 因时间跨度长、人员流动较大、矛盾因素复杂, 致使矛盾与纠纷的排查和解决难度较大, 个别地区影响了资金的发放速度。
(二) 技术保障有待完善
因草原补奖机制、牧草良种补贴系统第一年使用, 尚不稳定。同时, 基础信息中身份证、电话号码难以收集齐全, 牧民丢失经营权证书等现象普遍存在, 系统录入信息量比较大, 工作人员不熟悉, 导致工作进度较慢。
(三) 牧民就业空间狭窄, 就业渠道有待拓宽
禁牧区的牧民劳动力35%仍从事第一产业, 65%的劳动力面临转产转业。由于牧民是一个特殊群体, 受传统游牧生活影响较大, 加之文化层次不高就业面很窄, 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较低。目前, 单纯依靠草场等补贴维持生活的牧民较多, 劳动力闲置现象突出。
(四) 部分牧民禁牧积极性较小, 禁牧管护难度较大
随着草原补奖机制的实施, 对草原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草原监管机构、人员、资金、装备条件、服务水平都难以满足草场大面积禁牧后的管理需求。由于各地区草场不均衡, 部分牧民禁牧积极性不高, 偷牧现象时有发生, 禁牧管护难度较大。同时, 由于管护员管护补贴少, 牧民积极性低, 旗县区在聘用过程中难度较大。另外, 由于无标识, 缺乏必要装备, 已聘用管护员无法完全尽到管护职责。
四、主要建议
(一) 借助国家生态补奖项目的实施, 完善草原权属责任制
对农牧民现在承包的草原全部采用GPS重新定位, 彻底查清草原面积, 建立农牧民基础信息库。进一步完善对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和流转的档案管理, 并由嘎查 (村) 根据此次测量结果与农牧民重新签订《土地草牧场承包合同书》, 由嘎查 (村) 和苏木镇共同向农牧民核发《土地草牧场经营权证》。此项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 建议在开展草原确权颁证工作的旗区, 适当延长补贴资金发放期限。
(二) 健全各项制度
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 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范围,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健全禁牧管护机制, 建立健全市、旗、乡村上下联动的管护网络。地方政府要建立草畜平衡核查机制, 采取草畜平衡公示、牧民自行申报、旗县政府抽查和社会监督举报等多种措施。
(三) 建议放宽政策限度
在补贴资金发放办法等具体工作方面允许当地制定符合实际的具体措施, 使补贴政策延续向牧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教育补贴、住房、就业等方面延伸, 可使当地更好地落实政策, 切实发挥好项目效益, 满足不同需求。
(四) 统筹解决工作经费
草原补奖机制的落实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费来保障补奖机制的顺利实施。盟市地方财政尽管按比例落实了补奖工作经费, 但因任务重、规模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 加之实际到位资金不足, 无法保障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建议将工作及管护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五) 加强草原管护工作力度
建议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草原管护与监测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配备相关设施设备, 完善草原管护与监测体系建设, 提高草原管护、监督执法力度, 确保草原补奖机制区生态持续恢复。
(六) 加强技术支撑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电子游戏;知识产权;设计规则
纵观世界各国立法,都没有为电子游戏在著作权法中单独设立作品类型,对于电子游戏的法律定性往往都采取“拆分法”:外在的部分认定为美术作品,内在的部分认定为计算机软件,根据实际情况,还涉及音乐作品、文字作品。“拆分法”的利弊很明显:优点在于,可以在不修改现有法律的情况下,解决诸如电子游戏这种复杂的新兴事物的作品类型划分问题,同时便于确定著作权归属;缺点在于,这种“割裂”的方式,实际上把一款电子游戏外部(游戏人物、界面、动画效果)与内部(计算机程序)之间的桥梁忽略了。如果说电子游戏外部是一个人的外貌,电子游戏内部是一个人的身体结构,仅仅有这些,只能称之为生物学上的“人”,而游戏设计则成为了人的“灵魂”,也说明了为何同一类型的游戏,游戏设计不同,受众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拆分法”的缺点正在于剔除了电子游戏的“灵魂”或“思想”。
恰恰是因为游戏设计的“思想性”,导致实践中司法界、理论界长期认为游戏设计、游戏规则当然地属于思想范畴,应该贡献给社会,不宜由个人垄断。但随着中国电子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子游戏案件在近两年越来越多,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有所变化。一些法院在审判实践中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游戏设计及规则进行保护,还有法院将网络游戏运行画面整体认定为类电作品,近而间接地对游戏设计及规则进行了保护。
一、电子游戏设计及规则的具体内容及其法律定位
(一)游戏设计及规则的具体内容
1.互动叙事
互动叙事(Interactive Storytelling)诞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也是电子游戏的成长期。美国游戏设计师Chris Crawford认为“电影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单方向的:电影包办了发言环节,观众包办了倾听和思考环节。但观众并没有针对电影内容主动实施动作(act on),而只是对电影做出反应(react to)。而游戏的特点即在于实现了交互。”1应该说,电子游戏的互动叙事是非常艰难的,这源于“叙事”本身是线性的,诸如电影脚本、戏剧脚本、小说情节等,正是由于这种线性,使其很容易以文字作品的形式“固定”下来。然而互动叙事要将这种线性的作品与人进行互动,这就意味着需要通过“抉择”来推动“剧情节点”,而这种抉择的多少是需要控制的,过少的抉择难以形成互动,过多的抉择则成为了“噪音”,影响了主线叙事的发展。然而,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难以像普通的线性叙事那样能够用精确的文字作品固定下来。在实践中,一些游戏公司为了保护互动叙事,将剧情以文字作品固定下来,这样的坏处在于,首先无法将“剧情节点”的设置体现出来,其次无法体现在抉择的设置中的用户心理学。一般而言,游戏关卡成为最基础的控制故事顺序的方式,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安排任务、设置障碍。而比较低级的叙事方式就是过场动画,虽然现今的游戏动画美轮美奂,但不可避免将会打断用户好不容易营造好的沉溺式体验。
2.不同角色属性、攻击模式
在创作各种游戏角色时,要考虑各种角色之间的属性的制衡,同时要考虑一个角色的攻击模式给整个游戏带来的影响。
美国游戏设计师Tynan Sylvester以《星际争霸2》中的两个人族单位“掠夺者”(predator)和“恶火”(hellion)为例说明了角色属性、攻击模式的设计的重要性。2
可以看出,两者的攻击能力类似,但在设计中,掠食者只适合在被敌人包围时使用,因为它此时的攻击范围最广。但玩家使用掠食者时,往往只需将它置于敌人之中就行,一是不必进一步操作,二是也无法与友军配合,所以导致了使用掠食者时可使用的策略极为有限。而恶火虽然是最简单的直线型攻击,攻击效果取决于地形和敌人的位置分布,但这给玩家带来的体验完全不同:恶火总是跑来跑去,玩家可以利用环境配合友军,同时恶火的攻击频率低,从而可以使其在两次攻击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移动,这种战术被称为“边打边跑”。在实践中,玩家更乐于使用恶火。
3.游戏渲染、游戏沉浸
在游戏设计中,真正使玩家得到沉浸式体验,绝对不会是因为绚丽的过场动画或者动人的游戏角色,而在于通过“机制”的设置,使玩家形成“心流”(flow),“心流”就好像是茶杯中的水,需要保持满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溢出。玩家哪怕只有一秒的停顿,就会对游戏感觉到无聊,即所谓的“心流断层”(flow gap)。而实际上,电子游戏外部的“美术作品”、“类电作品”恰恰是“心流断层”的因素。
4.游戏难度的调节
一般游戏会为玩家提供“简单”、“一般”、“困难”三种选择模式,但实际上,这只是玩家外部可见的状态。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为了照顾游戏玩家的心理,游戏难度实际上是根据游戏玩家的实时表现在进行内部调整的。举例来说,游戏设计时难度实际上被设定为十级,选择“简单”,则游戏根据玩家表现在一至三级间调整,如果玩家玩得过于顺利,则极易产生厌倦感,那么游戏会调整为三级;当游戏玩家持续失败,游戏会调整为一或二级,否则玩家就会丧失继续玩的意愿。而有的游戏会有“专家级”的选择,这就意味着,游戏难度会维持在十级,不会因为玩家的实时表现而内部调整。
5.道具的设置
Tynan Sylvester曾经在设计一款游戏时,其公司内部员工建议设计一款“火箭鞋”的道具,可以提高玩家的跳跃能力。当时设计部采纳了该建议,然而在后续设计时,设计部发现由于“火箭鞋”提升了玩家的垂直高度,为了确保玩家不能逃离游戏环境,只能通过设计“看不见的墙”、“大幅广告牌”、“提高楼层”等方式,修改原件的设计,把玩家“圈住”,导致了开发时间的延迟,此即失败的道具设置。
6.玩家“跳桌”行为的规制
“跳桌”行为指的是游戏玩家出于宣泄、恶搞的心理,产生正常游戏之外的行为。这种情况在多人实时在线游戏中非常明显。举个例子,比如在射击游戏中,某个玩家突然堵住了自己队友的去路,或者用枪射击自己或队友;或者在某个多人模拟类游戏中,游戏需要屋子里的四个人合作完成任务才能过关,但其中一个玩家却选择什么都不做,导致其他玩家无法继续进行游戏。
在游戏设计时,针对开枪射击自己或队友的情况,一般可以设计成没有反馈效果,而一些好的游戏设计,则设计为队友回头看看你,但不发生受伤或死亡效果;针对某个玩家企图逃离游戏区域的情况,一般可以用“看不见的墙”阻挡,而一些好的游戏设计,则设计为突然冒出一只大手,将玩家抛回游戏区域。
7.惩罚与奖励
人类玩游戏时产生的沉浸感,是由身体中的多巴胺引发的,在赌博游戏中,因为涉及现实中的金钱利益,虽然游戏规则简单,但很多人却难以自拔。而一款电子游戏,很难涉及现实中的利益,那么就需要靠游戏设计中的惩罚与奖励来满足游戏玩家最原始的欲望,实现其在财富、数值等方面的成就感。比如,在击杀一个怪之后,可以奖励1枚金币,但玩家很快就会疲劳,好的游戏设计可能设计为当连续击杀若干怪之后,会翻倍奖励金币或者触发事件,这就激发了玩家继续游戏的动力。
(二)电子游戏设计和规则并非必然属于思想范畴
很多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认为电子游戏设计、规则就是类似“丢手绢”之类游戏的规则,属于规定一种行为模式的“思想”范畴,出于公共利益,应贡献社会,不应提供垄断性的权利。这种认识,实际是把游戏设计、游戏规则简单等同于“游戏玩法”。实际上,“游戏玩法”仅仅属于“游戏设计”中的一部分,而且在涉及手机游戏、网络游戏时,这种“游戏玩法”就越发不是游戏设计中的核心与重点。多款游戏可能会有同样或类似的玩法,但游戏设计的不同,会很快将好游戏和差游戏区分开。
二、电子游戏设计及规则在目前司法实践中的保护情况
(一)著作权法保护路径
1.以文字作品主张保护
一些公司企图用文字描述的方法将其“固定”下来,进而用文字作品保护,但实际操作中,文字描述的能力仅限于一些可见的描述,比如人物属性、技能、武功、对话文字等,但由此可以获得保护的部分十分有限。因为擅自盗用权利人游戏设计的公司,很少会直接在可见的部分进行直接抄袭。
2.以视听作品主张保护
另外一些公司不想将保护范围拘泥于可见的文字作品范围内,而直接提出了对“游戏规则”的保护,但法院多以“游戏规则系思想范畴”而驳回诉讼请求。
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 “炉石传说案”中,原告暴雪娱乐有限公司、上海网之易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诉讼请求中认为,“卡牌类的游戏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其卡牌和套牌的组合,一套游戏耐不耐玩,玩家喜不喜欢,很多时候取决于卡牌和套牌的设计的好坏。原告要求保护的卡牌和套牌的组合是包括382张牌,由9个英雄225张牌和175张中立牌构成,卡牌下面有文字性的说明,用于说明卡牌的技能,卡牌角落有一些数字,分别代表一定的生命或攻击力,每张牌在游戏中的角色和其他牌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有不同。游戏设计者基于游戏的平衡性对卡牌进行了选择和平衡,游戏中九个英雄的能力要平衡,中立卡牌设计要平衡,卡牌之间要平衡。基于三个平衡性的取舍,原告在数万种卡牌的设计中根据自己的剧情选择了382张卡牌,包括文字说明和数字,这样的规则和算法独创的程度是非常高的,并且还能体现剧情。5、视频和动画特效。共计24段特效和视频,请求作为视听作品予以保护。”
法院驳回了原告以“视听作品”进行保护的诉讼请求:“原告所主张的卡牌和套牌的组合,其实质是游戏的规则和玩法。鉴于著作权法仅保护思想的表达,而不延及思想本身,因此本院对被告的抗辩予以采纳。对于卡牌上的文字说明,就单个卡牌或者每一句或者每一段而言,由于其表达过于简单,难以达到著作权法所要求的独创性的高度,从而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卡牌上的文字说明是用以说明卡牌在游戏中所具备的技能或功能,将其组合成一个整体,可以视为游戏说明书而作为著作权法所规定的文字作品予以保护。……关于‘卡牌和套牌的组合。虽然本院认为原告卡牌的文字说明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作为游戏说明书获得保护,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些文字说明都是由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所决定,其表达的可选择空间极其有限,而且原告的游戏说明就单个卡牌来看,并不能具备著作权法的独创性,因此其作为一个整体独创性较低。由于被告抄袭了原告游戏玩法和规则,为了要对游戏进行说明,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与原告游戏说明较为接近的表达,这种相近源于思想的相同,实质上是对游戏规则和玩法的抄袭。从前面两方面来考虑,只有被告完全或者几乎完全抄袭了原告的游戏说明,才应认定为侵害了原告的游戏说明书的著作权。而根据本院查明的事实,被告在对游戏进行说明时,还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对个别文字作了替换,考虑到游戏玩法和规则对表达的限制,这种差异已经足以认为两者不构成复制关系。因此,本院对原告指控被告侵害其游戏说明文字作品著作权的主张不予支持。当然,被告抄袭原告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其行为具有不正当性,但并非著作权法调整的对象。 ” 3
3.以类电作品主张保护
一些权利人会主张整体构成类电作品,回避掉内含的游戏规则的法律认定。在实践中,一些法院会支持整体认定类电作品。而认定类电作品的比对与传统的按照美术作品、文字作品等作品类型逐一元素进行比对的思路不同,其在比对过程中的认定很大程度来自法官整体的感知,而这种“整体感知”,其实就掺杂了游戏设计、游戏规则。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奇迹mu”一案中,一审法院将涉案游戏“奇迹mu”的游戏画面整体认定为类电作品后,在将两款游戏“奇迹mu”与“奇迹神话”比对时,则未按照元素一一对比,笼统地认为“由于网络游戏的画面繁多,且需要依赖于玩家的操作而产生,故难以进行一帧帧的比对。但游戏画面由游戏人物、怪物等在游戏场景中不断展开一系列情节而呈现的连续画面所构成,其中情节表现为地图的等级设计、角色技能、武器、装备的属性、怪物的战斗力等,因此可以通过比对两款游戏的上述素材来认定二者游戏画面的相似度。经比对,两款游戏400级之前的地图、场景及相应的等级设计、角色及相应技能、武器、装备、怪物及NPC的名称和造型相似度极高,虽然部分造型在线条的组合细节方面有些许差别,但整体造型的视觉效果差别不大。”4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路径
在“炉石传说案”中,原告又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游戏规则提出保护。法院则支持了原告的主张,并在论理部分,首次明确支持对游戏规则加以保护的态度:“……被告辩称游戏规则不属于著作权保护范畴,‘炉石传说游戏规则没有独创性,仅是抽象的思想,没有具体的表达形式。本院认为,游戏规则尚不能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并不表示这种智力创作成果法律不应给予保护。游戏的开发和设计要满足娱乐性并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其实现方式并不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需要极大的创造性劳动。同时,现代的大型网络游戏,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发,如果将游戏规则作为抽象思想一概不予保护,将不利于激励创新,为游戏产业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因此,本院对被告的辩称不予采纳。”5
(三)专利法保护路径
在涉及专利领域,由于“方法专利”本身在审判实践和理论中争议较大,专利局及法院对待此类专利申请比较谨慎,近而多以“不属于专利保护客体”为由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原告阮岗侠诉被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行政纠纷一案中。被诉决定认为:“本申请权利要求1限定的方案中,对棋牌分类、张数、制作材料、文字、图案、颜色、抽象图形符号等进行的限定以及对游戏牌的游戏规则和玩法的限定,并没有采取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没有在棋牌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上形成新的技术方案,因此,权利要求1限定的方案没有采用技术手段、没有解决技术问题、同时也没有获得符合自然规律的技术效果,根据《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二章6.4节的规定,本申请权利要求1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客体,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一审法院支持了被告决定的观点,“根据本申请说明书第1页的记载可知,本申请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将中国古文化五行相生相克学说结合现代牌类博弈规律,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思维锻炼方法和文化娱乐的牌类。本申请权利要求1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没有对游戏牌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提出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权利要求1没有采用技术手段,没有解决技术问题,同时也没有获得符合自然规律的技术效果。因此,本申请权利要求1不属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技术方案,不属于专利保护的客体。”二审法院支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6
三、电子游戏认定为类电作品对于保护游戏设计的意义
我国的著作权法对于摄影作品、美术作品与类电作品的认定标准不统一,前者过低,后者过高。矛盾就是,如果一幅图是美术作品,而多幅动态的图(帧)就不一定构成类电作品。其中的原因除了标准问题,还在于类电作品中蕴含的“叙述”——脚本、情节、一定程度的思想性等,那么,对于游戏类电作品,对应的“脚本”是什么呢?此时,应该可以理解为游戏内在的游戏设计。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指示09-30
文物保护科学10-09
文物保护工程特征06-10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6-26
文物保护的现状09-24
文物保护单位巡查05-30
国家文物局关于做好雨雪冰冻灾情下文物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文物08-25
文物的保护与利用06-03
文物古建筑保护06-19
文物的社会保护问题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