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

2024-10-04

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通用8篇)

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 篇1

新安镇黄土村

农村生活垃圾废弃物分类收集管理

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处理和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原则。围绕改善和提高我镇城乡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削减生活垃圾污染、保护环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城乡统筹、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本村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和性质,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污染防治措施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垃圾资源再利用。

二、分类标准和处理方法

农村生活垃圾分四类进行处理:一是厨余垃圾、泥土尘灰、植物枝叶等可堆肥垃圾,如: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蛋壳、茶渣、骨、餐巾纸、面巾纸、尘土灰、植物枝叶采用生物堆肥的方式集中处理;二是金属、塑料、玻璃、废纸等可回收垃圾,如废铁、废铜、废有色金属、饮料瓶、碎玻璃、废报纸、纸箱、废纸、废旧家电等可进入废品回收环节,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三是建筑垃圾,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砖头、渣土、弃土、弃料、淤泥等废弃物,送至指定地方填埋处理;四是废旧织物等不可回收、不能堆肥的垃圾,如废旧衣物、尼龙织物、皮革、废电池、农药瓶、塑料袋等进入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

三、处理方式

1、户定点;户粗分;户初次处理。村民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生活垃圾进行粗分类,将堆肥垃圾进行生物堆肥或生态循环处理,将建筑垃圾进行就近填埋处理,将可回收垃圾收集变卖,将不可回收垃圾送至垃圾收集池集中处理。

2、组细分;组收集。组上保洁员将定点垃圾收集池的垃圾转运至垃圾生态处理池进行细分类,生态化处理,再次减量,可回收垃圾变卖收入作为保洁员额外报酬收入,并负责组上的日常保洁工作。

3、村收集;运镇上。各行政村保洁员将组上垃圾池无法生态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至镇上的垃圾中转站。

四、工作要求

(一)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我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根据;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转运;的原则,建设分类、收集、处理的垃圾设施。原则上每个集中居住区域或院落建设1个垃圾收集池,要求方便群众、坚固耐用。

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修建封闭的垃圾生态处理池,原则上1个村民小组建设1个垃圾生态处理池,要求布局合理,转运方便,垃圾能分类堆放,同时防止因堆肥产生的气味影响周边居民。

对已修建的垃圾池(库)进行改造,以达到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功能;对公路沿线已修建有破损的垃圾池(库)进行维修加固处理;对主要交通干线的垃圾池(库)进行贴砖美化。

(二)健全环卫队伍

根据垃圾收集、分类、处理方式,作业时间等因素,配置相应人员和运载工具,有序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和生态处置工作。

充分遵循村民自治原则,由村民小组聘请保洁员,支付劳动报酬(可优先考虑村干部、组长和农村低保人员)。原则上1个组设置1名保洁人员,将垃圾收集池垃圾转运到组上垃圾生态处理池分类处理,每月清运5次以上。同时负责村、组道路沿线和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原则村设2名保洁员,村保洁员负责将组上垃圾生态处理池的不可回收垃圾转运到镇的垃圾中转站。镇对村、组保洁人员实行月督查、月考核制度。

(三)经费保障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卫人员经费实行一事一议的方式,按常住人口每人每月2元钱筹集(五保户、低保户免收),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保护环境的意识,筹集资金由村上统一管理,镇监管,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明细。

五、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宣传

充分发挥优势,创新宣传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平台,开展新公民文明素质培训,宣传教育群众学习文化礼仪知识,改变生活陋习,提升公民综合素质;强化公民的环境意识培训,改变垃圾乱倒乱扔乱堆、杂物乱放的不良习惯,提高自觉参与改善自身环境卫生意识。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村和各组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行动的各项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

(二)强化宣传,广泛发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能彻底改变我镇垃圾乱倒、乱扔、乱堆的现象,同时也能减少因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要想发挥好生活垃圾处理的作用,首先就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要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作用,营造出强大的舆论声势,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并在参与中不断提高文明卫生素质,让群众真正体会到;我参与、我支持、我受益。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是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时整改并跟踪整改结果。同时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行动中组织有力、措施得当、成效显著的组和个人予以表彰,对行动迟缓,效率低下,整改不力的组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实施严格问责和经济处罚。

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 篇2

在南方许多地方, 特别是县 (县级市) , 目前正在使用或即将终场的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 都是山谷型填埋场, 选址建设时利用原状山体, 对山体进行开挖、填筑坝体围闭而成, 这类简易填埋场的建成并投入使用, 对提高城市垃圾的处理能力, 改善城市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但这类填埋场在建设时执行的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 (CJJ17-1988) 标准, 填埋库区采用粘土防渗甚至没有防渗措施。许多简易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使用到末期都出现渗漏现象, 特别是垃圾挡坝, 由于建设时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采用粘土压实填筑, 都会出现渗沥液在坝体渗漏的情况。垃圾填埋场终场后, 按照现行的规范要求, 都必须进行封场处理, 防止雨水渗入垃圾堆体, 避免产生大量的渗沥液, 污染地下水等环境。简易垃圾填埋场的封场重点, 其中一个就是对垃圾挡坝的防渗漏处理。现作者就南方某城市旧型垃圾场封场设计中对垃圾挡坝的处理方案进行介绍, 以供参考。

2. 工程概况

填埋区垃圾挡坝在建设期间进行填筑, 从现场踏勘看出, 坝体材料多为沙质土及块石, 连续结构疏松, 含大量的粗砂颗粒, 粘性弱。在建设时采用的防渗要求不同, 填埋区库底及边坡采用刚性防渗, 浇注0.6米厚钢筋混凝土作为防渗层, 边坡的防渗层最高标高为65.50米。坝面标高为62.00米, 由于建设时没有对坝体内侧做防渗处理, 经过5年的填埋作业, 雨水或渗沥液已从坝体渗漏, 导致坝体的含水率饱和, 有三处地方曾出现滑坡现象, 因此为便于封场工程垃圾堆体的整形, 要对坝体进行增高。为了坝体的安全稳定, 采用止水帷幕的工程处理方案对坝体进行防渗加固处理。在坝体增高部分的内侧铺设膨润土防水垫层 (GCL) +1.5mmHDPE人工防渗膜, 膨润土防水垫层及HDPE人工防渗膜在止水帷幕处连接, 这样可以将堆体内的渗沥液完全与整个坝体隔绝, 防止坝体渗水, 出现滑坡现象, 以免对坝体的安全稳定性构成威胁。

3. 垃圾坝体加固处理方案

现有填埋区的垃圾挡坝在建设时垃圾内侧采用浆砌块石的防渗措施, 随着垃圾堆体的增高, 垃圾渗沥液长期浸泡坝体, 使坝体处于浸润状态, 在2003年曾出现三处局部滑坡。封场工程需对垃圾堆体进行修整, 且目前垃圾填埋区已超负荷填埋, 为了在封场后垃圾堆体的稳定性, 需要对坝体进行加固处理。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使用压力灌浆形成帷幕防渗, 就是用专门灌浆设备通过钻孔施用一定压力把桨液材料输入地下砂砾质土内的空隙中, 与土粒胶合, 粘结形成密实的不透水的整体帷幕, 从而达到阻水防渗的作用。这种工程措施技术在水利建设工程和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 广州市李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广州市大田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其垃圾库主挡坝址地下基岩层渗水的防渗措施均采用帷幕灌浆防渗, 取得良好效果。

本项目的坝体防渗治理工程的处理方案是:在坝体内侧 (垃圾填埋侧) 设止水帷幕, 单排孔间距1.2米, 灌浆孔径Φ80mm, 深度约16米, 钻孔灌浆深度要求到原坝址地下2米, 止水帷幕长度深入坝体两侧山体各两米。坝体经过止水帷幕处理后, 可以防止坝体透水, 降低坝体含水率, 加强坝体的稳定性, 利于坝体加高, 便于垃圾堆体的修整。

4. 垃圾坝体稳定计算

本项目垃圾挡坝需要加高, 首先分析其安全稳定性。由于填埋场设有通畅的地下水导排系统, 堤坝设有防渗系统, 不需考虑渗流计算, 仅进行堤坝边坡稳定计算。

已知土坝坝高10.8米, 下游坡度为1:2, 即β=26.57 0, 土重度γ=18KN/m 3, 内摩擦角φ=210, 粘聚力C=21KPa。

计算方法采用瑞典条分法:

计算公式为:

满足稳定要求。

5. 工程施工情况

施工采用压力灌浆形成帷幕防渗, 在坝体内侧 (垃圾填埋侧) 设止水帷幕, 单排孔间距1.2米, 灌浆孔径Φ80mm, 深度约16米, 钻孔灌浆深度要求到原坝址地下2米, 止水帷幕长度175米, 共147个孔。帷幕灌浆材料采用粘土和水泥, 混合比 (水泥:粘土) 为1:2.2—3.5, 选用的水泥及粘土要求见表1。灌浆压力根据灌浆试验选用, 并在灌浆施工中依据实际予以适当、合理的调整, 帷幕灌浆施工程序依照逐渐加密法进行, 灌浆优先采用循环式。现场施工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工程技术人员旁站监督, 并做好压力 (注) 浆旋喷桩施工记录表, 见表2。

6. 防渗效果检测

帷幕灌浆施工结束, 在保养期满后, 建设、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共同在坝体不同的位置选取三个点作钻孔抽检, 以检测渗透性, 渗透性检测沿帷幕灌浆轴线进行。野外钻探工作采用锤击钻进或清水钻进全孔取芯方法工艺进行施工, 共钻孔3个, 进行注水试验6段次, 每孔分上下两段进行注水试验, 检测结果如表3。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 3个钻孔抽检的渗透系数基本达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CJJ113-2007) 的要求, 其中ZK2的0—3.8米试验段, 可能是坝体填筑时采用的是砂砾质土, 密实度没有达到要求, 且在旋喷桩施工过程中压力的控制掌握的不是很好, 导致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但总体来说, 该施工质量还是达到预期的效果。

7. 结束语

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 篇3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应当全面的考虑卫生填埋场环境污染的防治,最大限度地降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污染。

一、垃圾卫生填埋场定义

根据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1年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中对卫生填埋的解释是: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和对气体、渗滤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垃圾处理方法[3]。规范化的填埋场基本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

卫生填埋的意义在于:在进行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操作工艺手段来消除或减少对地下水、大气等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污染源及成分分析

垃圾填埋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水和大气的污染。

(一)水污染

卫生填埋场的水体污染主要是指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造成的污染,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液体,其中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奈、菲等芳香族化合物、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磷酸脂、邻苯二甲酸脂、酚类和苯胺类化合物等。渗滤液对地面水的影响会长期存在,即使填埋场封闭后一段时期内仍有影响。渗滤液对地下水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主要表现在使地下水水质混浊,有臭味,COD、三氮含量高,油、酚污染严重,大肠菌群超标等。地下和地表水体的污染,必将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二)大气污染

在填埋场的中转、平铺、压实等过程中,垃圾所产生的恶臭正严重危害着环境。恶臭气体按其组成可分成5类:①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二氧化硫、硫醇等;②含氮化合物,如氨气、胺类、吲哚等;③卤素及衍生物,如氯气、卤代烃等;④烃类及芳香烃 ;⑤含氧有机物,如醇、酚、醛、酮等[4]。

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确定了8种恶臭污染物,它们分别是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氨、三甲胺、苯乙烯。其中,有5种污染物为含硫气体。在对我国329个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的含硫恶臭气体为H2S,各填埋场的无组织排放废气中H2S的超标率为7.6%,超标倍数为0.5-24[5]。

三、渗滤液的控制和治理方法

(一)渗滤液的控制方法

我国垃圾处理的原则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是垃圾处理的关键环节。在渗滤液的处理方面,必须从源头抓起,先做到减量化[6]。

1.入场废物含水率的控制。由于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和含水率往往高达50%-60%,所以填埋过程中随填埋废物带入的水分,相当部分会在废物压实过程中渗滤出来,其量在渗滤液产生量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为此必须控制填埋垃圾的含水率。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一般要求入场垃圾含水率<30%(质量分数)。

2.控制地表水的入渗量。由于地表水的渗入是渗滤液的主要来源,因此消除或者减少地表水的渗入量是填埋场设计最为重要的方向。对于包括降雨、降雪、地表径流、间歇河和上升泉等的所有地表水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减少渗滤液的产量。地表水管理的目的是不让区域径流进入填埋场区,不让填埋场内径流通过废物而对外界水体进行污染。

3.控制地下水的渗入。当填埋场地下水水位高于填埋场底部时,若不采取工程措施降低地下水水位,则必然导致填埋场渗滤液量剧增。

4.对产生的渗滤液进行减量化。当垃圾堆体内部已经产生渗滤液,应该尽量减少其实际的处理量。

(二)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1.生物法[7]。当垃圾渗滤液的BOD5/COD大于0.3时,渗滤液的可生化性较好,可以使用生物处理法,具体内容见表1。

由于生物法操作简便,运行费用较低,且技术成熟,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对于可生化性低、难降解的有机物以及毒性高的废水,生物法处理效果较差,但物化法可弥补该方面的不足。

2.物理化学法[7-8]。物化处理作为生物处理的预处理工艺,以减轻生物处理的处理负荷,或作为生物处理的后续工艺,以保证最后的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它主要包括混凝沉淀/气浮法、氨吹脱、膜分离以及化学氧化法。具体内容见表2。

四、气体的控制和治理方法

(一)运输和填埋过程中臭气的控制技术[4]

通常填埋场布局分为:垃圾中转区、填埋作业区、污水收集区和生活管理区。根据臭气的来源和特点,应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在垃圾中转或定点倾卸区,应尽量保证垃圾运输车辆和贮存设施的封闭性,减少垃圾停留时间,及时清除陈腐垃圾,并定时喷洒药剂或石灰等防蝇除臭;若有垃圾贮存坑,则应使其处于负压状态,并设有一个小型凹陷装置,以防止运输车辆接近起卸平台时自动门打开后溢出臭气。在转运完成后,应及时收集洒落的垃圾,并冲洗地面以消除渗滤液产生的恶臭。

在填埋区实施的斜面作业中,应在尽量缩小的区域内快速地进行平铺、压实和覆土操作。应减少平铺时垃圾的飞扬和抛洒,确保压实强度,并采取日覆盖与适时覆盖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垃圾暴露。在填埋区完成后,最终覆土的厚度、材质必须遵守防臭规划;同时可在其上增加表土,建造植被,以防止水土流失,并减轻恶臭。

在污水收集区调节池、厌氧塘等处理设施的周围,应实行通路隔断,或建造防护林带、构建芦苇湿地等方式,减少臭气污染。鉴于填埋场在选址时就考虑到离周围居民较远,可以采用调节池加盖密闭、抽吸臭气后高空排放的技术路线;对于小型填埋场的调节池,也有加除臭菌种的尝试。

生活管理区应处于填埋场的上风向,周围建有围墙、灌乔木、绿地、防护林等阻隔,并定时喷洒除臭防腐剂或其他有中和掩蔽作用的药剂。办公楼、宿舍、食堂、浴室等设施内应密闭,并采取空间消臭和强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降低恶臭影响。

(二)填埋气的处理

为了减少填埋场气体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危害,必须对填埋场气体进行控制。目前对填埋场释放气体的控制手段主要有两种:被动型和主动型[9]。

1.被动型控制。被动型气体控制通过填埋场内部产生气体的压力和浓度梯度,用非泵等耗能设备将气体导排入大气或控制系统。通过由透气性较好的砾石等材料构筑的气体导排通道,填埋场内产生的气体被直接导入大气、燃烧装置或气体利用设备。当填埋场顶部、周边、底部防透气性能较好时,被动型气体收集系统也有较高的收集效率。但总的说来,被动型气体控制效率较低,只解决了部分环境问题,如减少爆炸的危险,防止气体无组织释放而损坏防渗层等,尚不能满足对气体进行充分回收和利用的要求。

2.主动型控制。主动型气体控制通过泵等耗能设备创造压力梯度来收集气体,收集的气体可进行利用,也可直接燃烧。其收集系统又可分为垂直井和水平沟系统。垂直井系统一般在填埋场大部分或全部填埋完成以后,再进行钻孔和安装;而水平沟系统在填埋过程中即进行分层安装。主动型气体控制系统的关键是根据收集井、收集沟的影响范围确定系统的布设,保证填埋场内各部分气体尽可能完全地被回收。

对于有合适条件(填埋垃圾中可降解有机物的含量在50%以上、产气量大、产气速率稳定)的填埋场,应该鼓励采取主动收集利用填埋场气体的方法,世界各国也正逐步采用主动型来代替被动型气体控制系统。

五、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整体解决方案

(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想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最根本的解决方法首先是与产生源、分类收集运输和分类处置相结合。21世纪,人的生存发展观念由单纯对自然索取转变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恢复和修复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题;应建立新的发展观和环境治理新趋势——全寿命周期模式,从末端走向起始,从集中走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变集中污染治理为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变集中排放治理为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变集中治理达标为与分散治理达标相结合将是未来方向。国外已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如家庭庭院堆肥处理有机垃圾。其次,各种垃圾收运系统的合理规划和调配,在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将有机物、可回收物等分别收集运输到专业化的处理厂,有利于充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第三,建立谁排放谁治理、谁多产生谁多付费的垃圾收费机制,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量。近几年我国发达地区城郊周边很多村镇都在建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以至于农村的煤灰、建筑垃圾等无机垃圾均进入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置。其实煤灰、部分建筑垃圾原本可以作为填坑筑路的材料,树枝树叶及农业垃圾混合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来源直接在当地消纳,但由于垃圾的无偿处理,结果这些垃圾均进入了垃圾卫生填埋场,浪费填埋空间和投资。

(二)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治理整体解决方案

在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的基础上,对进入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垃圾严格控制,并通过对填埋场的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合理制定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减少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具体解决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规划选址。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生活垃圾处理总体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规划,以及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的要求,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与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条件对周围环境、工程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和运输费用的影响,经过多方案比选后确定。

2.选择可靠防渗措施。填埋场必须采取防渗措施,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选用相应的防渗系统,将填埋场渗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选择适宜的渗沥液处理技术。填埋场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是决定填埋场是否达到无害化的重要因素,其处理方法有多种,但目前还没有长期运行可靠的成套技术设备,而且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在确定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工艺技术时,要进行多工艺比较,最终选定适合垃圾填埋渗滤液特点的处理工艺设备,保证渗沥液处理长期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

4.填埋气体处理和利用。垃圾填埋气体是甲烷含量很高的气体,据国内外的测试,填埋气体的甲烷含量一般在40%~70%。这种气体不仅是影响环境的温室气体,而且是易燃易爆气体。填埋气体与空气混合,甲烷浓度达到5%~15%之间时遇火即会爆炸。国内外由于填埋气体的聚集和迁移引起的爆炸和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填埋场的填埋气体对周围的安全始终存在着威胁,必须对垃圾填埋场内的气体进行有效地控制才能保证安全。填埋气体的热值很高,当垃圾填埋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填埋气体经过收集、储存和净化后其利用方式主要有沼气发电、提供燃气、供热等。由于填埋气体是很强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近100倍,当填埋气体达不到利用条件时,应尽可能导出,集中燃烧处理。

5.规范填埋作业,加强填埋场监管。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高效安全运营,取决于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但规范运营管理至关重要。填埋场建成后,进行卫生填埋处理的垃圾必须从垃圾接收及称重、填埋作业、渗滤液处理、填埋气体利用与处理、填埋场维护、地表水及地下水管理等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运营,并制定填埋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降低突发事件对填埋场安全运行的影响,同时聘请有相关经验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对填埋场运营全过程进行监管。

总之,垃圾卫生填埋处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营每一环节的好坏,均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不能孤立地考量独立环节,必须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垃圾卫生填埋污染防治方法进行规划,合理制定适合地域特点的垃圾填埋污染防治整体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高文武,任建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法的比较[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3,(4):90-92.

[2] 杨青. 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方法[J]. 山西科技, 2002,(3):39-40.

[3] 栾智慧,王树国.垃圾卫生填埋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石磊,边炳鑫,赵由才,牛冬杰.城市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场恶臭的防治技术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2):6-9.

[5] 纪华,夏立江,王进安,刘学建,等.垃圾填埋场硫化氢恶臭污染变化的成因研究[J].生态环境,2004,13(2):173-176.

[6] 聂永丰.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 李海生,刘光辉,刘亮,李鱼,等.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1):77-80.

[8] 沈东升,何若,刘宏远.生活垃圾填埋生物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9] 刘富强,唐薇,聂永丰.城市生活或垃圾填埋气的产生、控制及利用综述[J].固体废物处置,2000,22(6):72-76.

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 篇4

验收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根据中共XXX委办公室 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接受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1.目标任务

从2015年4月20日开始至6月底,全镇深入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以村为单位全面集中进行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基本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全镇14个行政村,1个街道社区,128个村民小组无积存的陈年生活垃圾;公共环境良好,主要道路、河道、沟渠,农户房前屋后没有垃圾临时堆放点;处理达到卫生化处理水平;使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步把我镇农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整洁、生活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长效的治理和管理机制。

2.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策,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4‟58号)、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接受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工作方案的通知》(凉城乡治办„2015‟5 号)、中共XXX委办公室 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接受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工作方案》的通知(XX办发„2015‟5号)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造福农村居民为出发点,以全镇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和长效治理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等模式,巩固已有成效,抓好拓展延伸,力争第一批通过国家验收,为全面改善卫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奠定基础。

二、实施内容

(一)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引导农村居民利用旧筐、旧桶等自备户用垃圾收集容器,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各村要建立垃圾收集箱(桶)、垃圾处理池等集中设施,并因地制宜配置收集手推车辆;镇政府将规划选址建立一个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并配备转至县垃圾处理场的运输车辆;边远山区村庄如XX村香房村、XX、XX村、XX村等部分交通不便的村庄,采用就近就地卫生填埋等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禁止露天焚烧。

根据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收运的原则。必须在5 月底前实现以下目标:

1.每户自备好清扫工具。2.每组确定一个收集点。

3.每村选址建设一个垃圾收集池或处理池。4.XXX配置一个垃圾收集转运车。5.现有垃圾房全部进行翻新。

(二)建立配齐保洁队伍。根据《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 的有关规定,按照《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保洁队伍及其工作机制建设标准》的要求,建立村庄清扫保洁队伍,完善保洁制度和考核制度,加强对清扫保洁队伍的管理,确保村域范围内无陈年垃圾,无垃圾乱堆乱放。配齐配足保洁人员,保持队伍相对稳定。

保洁队伍安排

1.成立XXX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工作,固定安排3名街道清扫保洁员。

2.各村(社区)落实1个卫生管理人员,全镇共16个。3.每组落实一个清扫保洁人员,全镇共134个。各村(社区)及各组要与落实的卫生管理员或清扫保洁人员签订有关合约,划分职责权限,明确目标任务。

(三)落实、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站。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的总体要求和安全、方便、实惠的原则,镇政府规划建设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站、各村(社区)建设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点,逐步完善回收站点基础设施和从业人员队伍,加大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采用农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点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四)制定村规民约。各村(社区)要积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制定村规民约,或通过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的形式,发动村民参与生活治理,引导村民在参与中增强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提升镇风、村风文明程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综合效果。

(五)资金投入机制。镇政府将安排专项经费作为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并积极争取县级专项经费、“挂包帮”单位支持。各村(社区)也要积极筹集垃圾处理费用,可采取村民和村集体承担一定的运行经费,建立“村民适度缴费,村集体补助,财政补助”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长效机制,专项资金严禁挪用。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环境治理工作,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鼓励社会帮扶、捐赠治理农村生活垃圾。

三、完成时限、进度安排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5年4月21日—4月25日)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建机构,责任分工,制订方案,宣传发动口。充分利用会议(动员会必须开到组)、横幅(20幅)、标语(15条)、倡议书(5000张)等多种手段,在全镇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宣传活动,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深入人心,从而促使广大农民自觉地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积极维护良好的农村卫生的环境。

(二)存量生活垃圾清理阶段(4月26日—5月20日)本阶段各村(社区)对辖区内主要道路、河道、沟渠,农户房前屋后没有垃圾临时堆放点的存量垃圾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

(三)垃圾池、点建设完成阶段(5月1日—5月25日)本阶段各村(社区)在规定时间内建设完成辖区内的垃圾池,再生资源回收点的建设任务。全镇建设完成一个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完成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站。

(四)建章立制阶段(5月15日—5月25日)各村(社区)要在本阶段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收运处理和收费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高效稳定运行。各村(社区)可采取多种形式,以“一事一议”为载体,按照“谁产生,谁出钱”的原则,筹措农村垃圾整治经费,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鼓励社会帮扶、捐赠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对收取的资金要加强监管,做到专款专用,并做好计划。

(五)村、镇验收和迎接县级验收

5月15日至25日各村(社区)对辖区内全部区域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确保不留盲点,不留死角。5月20日至25日,镇党委、政府将组织工作组对各村(社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各村(社区)要进行及时整改。5月25日起迎接县级验收和接受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和镇政府副镇长为副组长,各包村工作组组长为成员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各村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领导,明确分工,村支部书记要亲自抓,组织精干人员认真落实,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XX中学,中心小学和各村小学要加强教育,让广大中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不随意乱丢垃圾。适时组织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协助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宣传和推广。

(二)经费保障

1.将全镇配置收集转运车,各村建设垃圾收集池或处理池,镇、村配备的卫生管理人员纳入财政预算。

2.将城乡环境整治资金纳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3.积极争取县级“挂包帮”部门单位要出资出力,帮扶镇、村建设垃圾处理池,落实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

4.各村采取适当方式,根据“村规民约”或通过“一事一议”自筹资金共同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5.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

(三)纪律保障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由镇党委、政府具体抓落实,各村(社区)各组全力以赴,镇党委、政府将组织工作组对各村(社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推进不力、效果不明显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对达不到全村(社区)90%以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和长效治理要求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各村务必于2015 年5 月5 日前将实施细则报XXX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年5 月12日前将收运设施建设情况、保洁队伍落实情况、再生资源回收点规划情况、经费落实情况等报镇整治办,逾期不报给予通报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责任落实

(一)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的组织原则,各村(社区)要设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全权负责本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解决治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村(社区)要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小组,并认真督促各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情况,层层落实工作责任。

(二)任务分解,签订责任书

村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我区“城乡环境提质年”工作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切实提升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二、工作目标

20xx年,按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建制村覆盖率达100%的要求,在全镇16个行政村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上,确定在二都、孝丰两个村为上虞区垃圾分类示范村。通过积极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分拣、区处置”体系,使分类区域达到群众受益全面、设施覆盖到位、处理运行正常、减量效果明显、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全民参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强化政府和各建制村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村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2.持分级分类、可烂减量。注重源头管控,减量可烂垃圾,倡导资源循环利用,村级垃圾分类普遍做到可烂、不可烂分类。

3.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根据镇域内垃圾产生量实际,科学规划,统筹要素,因地制宜的推进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处理设施建设。

四、工作要求

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根据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再进一步细化调整村级收集投放、镇级末端处理。镇级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再进一步合理规划以满足末端处置要求:镇域公共环境内,做好两分法垃圾分类投放点的规划;各村按照“村内明显、相对集中”的原则,做好四分法垃圾分类收集点的规划。

2.全域推进,突出重点。重点对党政机关、学校、卫生院、文化、广电、村三委等单位实行强制分类,并由各自单位负责做好宣传、培训和正确投放工作。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全域化,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做好镇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工作。

3.源头分类,末端减量。按农户“两分法”即可烂垃圾和不可烂垃圾进行源头分类,通过给各户配置的垃圾分类桶(每户配备1套连体式分类垃圾桶)进行分类;各村通过240L分类垃圾桶进行收集清运。镇生活垃圾分类中心对可烂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做到末端减量处置。

4.完善设施,加快建设。积极做好垃圾分类桶等设备扩大采购、分发和配备工作。镇原有垃圾中转站重新命名为“驿亭镇生活垃圾分类中心”,对原有场地进行扩建,具备垃圾分拣站、可回收物分拣站、有害垃圾中转站、其他垃圾压缩处理中转站、可烂垃圾处理站等五大功能,并因地制宜设置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深化车辆治理,全面启用外观、标示一直的清运车辆。引进预夕理、发酵、成肥系统全程一体化运作的机械化处理设备,真正做到可烂垃圾减量化。所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参照区垃圾分类建设要求。

5.规范运行,长效管理。着眼常态化管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运行。

(1) 加强检查考核。我镇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和农村环境卫生一道检查、捆绑考核,落实每月考核、每月排名、每月通报的工作机制,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各村也可按片对农户进行检查评比,并将检查评比结果在荣誉榜公布,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垃圾分类的良好开局。

(2) 建立村级长效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村民自律制度。把垃圾源头分类和定时投放及其他村民卫生行为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内容,促进村民的自律行为。二是建立村级奖惩制度。各村要组织开展村民垃圾分类质量评比活动,实行垃圾分类与奖惩挂钩,定期检查并张贴荣辱榜,年终根据检查结果评选出一定数量的垃圾分类先进户,予以适当奖励。三是建立责任包干制度。通过发挥村干部、农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带头作用,明确党员、干部分片责任区域,并与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挂钩。

6.开展教育,广泛宣传。镇、村两级宣传部门及人员要充分利用广播、新闻媒体、微信、村级宣传公示栏等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公益宣传,报道一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宣传垃圾分类各项政策措施及其成效,不断提高驿亭镇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促进文明习惯养成。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镇幼儿园、学校要大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进课堂、“大手拉小手”、演讲比赛、作文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垃圾分类意识,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宣传者、督导者,带动学生家庭把垃圾分好类。各村督导员要充分运用各村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对村域范围划分网格,平均2-3人一组分包一个网格,开展“垃圾分类进家门”活动,提高垃圾分类的质量。镇团委要发动广大团员青年开展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镇成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王银苗和镇长张伟担任,成员由胡刚、徐钱、钱益军、沈国桥、杨雅芬、俞兴潮、潘新新、林东良、张辉、姚志华、王秋英和相关村的联村干部、主职干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胡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谋划、统筹、协调、督查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健全组织、制定措施、细化方案,形成上下联动推动的工作机制。

(二)落实政策保障。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工程(包括分类垃圾桶采购项目、清运车辆采购项目)所需资金按照区财政和镇财政7:3的比例承担;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日常运行管理费用及设施缺失,维修费用由各村承担,镇按照“以奖代补”方式进行保障(考核办法另行制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垃圾分类投放设备采购自行负责,按按照“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费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机制。

(三)加强宣传引导。要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改变原有的垃圾投放习惯;通过发放宣传册、张贴宣传画和橱窗宣传等方式,努力营造浓厚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氛围;各村要充分运用建立的垃圾分类队伍,并通过发动农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和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工作。

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 篇6

1 农村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

1.1 污染土壤, 侵占土地

据调查, 全国每年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同时, 未经任何处理的垃圾施入农田, 带来土壤污染。蚌埠市本身经济条件差, 乡镇垃圾处理环保设施几乎为零, 农村更谈不上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农村生活垃圾几乎都是随意倾倒、露天堆放, 侵占了大量的土地[3]。

1.2 流入水体, 污染水质

淮河蚌埠段支流较多, 遍布三县及许多乡村, 由于农村建设资金的制约, 不能实现乡村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长期以来, 蚌埠市农村生活垃圾有的堆积于堆放场, 有的倾倒在河边、湖畔或直接施入农田。由于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和雨水淋溶, 使某些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流入水体、渗入地下, 污染了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

1.3 散入空中, 污染大气

乡镇处理主要采取简易堆填或焚烧处置的方法。长期露天堆放的垃圾, 腐烂发臭, 造成灰尘、病虫卵随风传播, 尤其是盛夏天气, 方圆数里内都能闻到臭气。在县级垃圾填埋场中, 缺乏规范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严重污染周边的生态环境, 与国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在焚烧处置中, 大多为小型焚烧炉, 由于燃烧温度较低, 对“白色垃圾”如塑料、橡胶、泡沫等不能充分燃烧, 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技术

对于蚌埠市辖三县中地处边远地区的农村, 经济比较落后, 生活水平尚不发达, 主要生活方式是自产自销, 较低的收入必然使其主动进行废物利用。因此, 可以采用最简单的定点收集法, 即在固定地点设置收集车辆, 每隔一段时间运输1次, 最大程度减少成本;对于农户的粪尿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对环卫必然提出更高要求, 可逐步淘汰自家简易厕所, 设立简单的公厕, 专人定时转运到附近农田作为肥料[4]。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乡村, 可以采用与城市生活垃圾相似的收集与运输方式, 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 进行集中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有资源化利用、发酵、堆肥、焚烧等。

2.1 高温好氧堆肥

对于有机组分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 处理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较好地实现资源化利用, 同时产生天然肥料, 减少化肥的施用, 对于保护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缺点在于堆肥后的残留物需要进行填埋, 占用了土地。堆肥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垃圾中有机物的代谢过程, 垃圾中的有机物经高温过程分解后成为稳定的有机残渣。好氧堆肥工艺通常由前处理、主发酵、后发酵、后处理与贮藏等工序组成。当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大于15%时, 堆肥处理可使垃圾达到无害化、减量化的目的。垃圾堆肥可用于农业生产, 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因此垃圾堆肥法的资源化效益显著, 但堆肥要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高、重金属含量低。对于经济比较落后地区, 可采用此种技术, 处理成本低且方式简单易行。其技术路线见图1。

2.2 生物质气化

对于可燃物较多的生活垃圾,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 其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回收能源的效率高, 但是建设和运行成本偏高, 可用于沿海或较为富裕的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该技术利用农村丰富的有机废弃物资源, 如秸秆、柴草、谷壳等废弃物, 经高温热解, 投送燃烧产生可燃气体。该技术具有诸多优点:能源转换率高、能耗低、燃烧时间长、火力大而稳定、燃烧时无污染, 既能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 又能节约资源和能源。采用此技术的有机废弃物净化炉使用方便, 成本低, 且具有炊事、取暖、淋浴三大功能。其技术路线见图2。

2.3 蚯蚓堆肥处理

蚯蚓堆肥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蚯蚓食腐、食性广、食量大及其消化道可分泌出蛋白酶、脂肪分解酶、纤维分解酶、甲壳酶、淀粉酶等酶类的特性, 将经过一定程度发酵处理的有机固体废物作为食物喂食给蚯蚓, 经过蚯蚓的消化、代谢以及蚯蚓消化道的挤压作用转化为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特性都很好的粪, 从而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的。

2.4 厌氧发酵技术

厌氧发酵法是使有机物在厌氧环境中, 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 产生可燃气体沼气, 将有机物转化为能源用作生活燃料。同时, 沼气和沼渣是优质肥料, 该方法可使有机物充分资源化。发酵原料以人、畜、禽粪便为主。具有废物资源化、管理方便、投资少、容易操作等优点, 便于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不同的处理技术各有自身的优缺点, 必须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摘要:阐述了蚌埠市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及其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 介绍了多措施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及处理技术, 以期有效治理农村环境问题。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参考文献

[1]张从.农村生活垃圾管理途径的新探索[J].环境保护, 2009 (23) :32-33.

[2]姚水洪, 李昂.浅谈实现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代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9 (23) :79, 95.

[3]陈蓉, 单胜道, 吴亚琪.浙江省农业生活垃圾区域特征及循环利用对策[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8, 25 (5) :644-649.

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 篇7

一、上海农村环卫管理发展历程

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全市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郊区总面积5700平方公里。全市现有9个涉农区县114个乡镇(街道)1560个行政村,农业人口约300万人左右,农村自然村落约有3万个左右。根据上海市总体规划,上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保留较大部分区域的农村居住环境和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切实加强和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水平,建设好、维护好农村人居环境仍将是环卫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区县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走过了三个不平凡的建设发展阶段:

(一)发布《规定》,明确管理主体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市34个建制镇完成了镇级环境卫生清洁所划归区县建设局领导和日常管理。90年代初期,为加强本市集镇、村庄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环卫局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立法调研,1994年,市政府正式发布了《上海市集镇和村庄环境卫生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集镇、村庄环境卫生的管理”,全市非建制镇人民政府正式开始对集镇和村庄进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二)建管并举,设施建设规范化

加强农村地区垃圾粪便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两项重要抓手,从1995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将农村粪管改厕工作和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列为实事项目,持续加以强力推进;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全市1800个行政村(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前)开展村容整洁达标建设活动,全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取得两个显著成效,一是取缔简旱厕,建设600座两类以上标准公厕,使95%以上的农户使用上卫生厕所。二是取缔1252个村级堆点,关闭97座简易填埋场,淘汰1105辆拖拉机。在1800个行政村建立“户投、村收、镇运、区处置”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农村地区环卫基础设施设备配置基本达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在加快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镇有环卫所,村有保洁员,户有责任制”的管理工作要求,在实施乡镇政府机构综合改革的建制镇中完成绿化市容管理机构设置工作。全市配备28000名左右农村保洁员,环卫公共服务做到全覆盖。在1561个“上海市整洁村”中,村委会与农户签订了《宅基地使用区域环境卫生保洁协议书》,农村环境卫生自治管理基本得到落实。

(三)城乡一体,管理工作形成合力

随着城市建设从中心城区向外延伸和郊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广大农民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诉求十分迫切,为了缩小城乡之间差别,促进城市容貌与农村居住环境协调发展,从2009年起,全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开始实施“四同步”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一是年度工作同步部署,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二是环卫设施建设同步考量,如镇中转站、建筑垃圾利用点建设时将农村地区生活垃圾转运量和产生量一并纳入;三是作业服务考核同步进行,如建立以乡镇为单元的环卫保洁作业服务考核制度等;四是各类创建标准同步制定,如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明村、卫生村创建标准要求做到基本统一。“四同步”管理模式整合了市容环卫、文明办、爱卫会、农委等多部门的管理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加快融入全上海城乡一体管理的进程,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取得了明显进步。

上海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但对照先进地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以及农民对改善居住环境的期待相比较,上海市农村环卫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如农村保洁队伍老化及不稳定,环卫设施设备相对陈旧等不足,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二、上海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要任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十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精神,上海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今年4月,上海成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各相关部门及区县负责同志参加,统筹协调全市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由市绿化市容管理局牵头,其他8家市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开展本市农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9个涉农区县已完成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全面普查工作,找出存在问题,列出了治理任务清单,目前正在组织力量编制治理工作方案,第一阶段的全面普查,方案报备工作将如期完成。下一阶段农村环卫管理工作将按照治理工作部署,围绕以下6项重点工作内容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

健机制。协调指导9个涉农区县建立协调推进机构,明确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责任,抓好组织落实工作。建立项目化管理机制,实施任务清单销项式统计制度。聘请第三方评估公司开展实效测评。明确乡镇政府主体责任,健全日常检查考核制度,完善年度绩效考核机制。发挥村委会自治管理作用,制订乡规民约,健全《宅基地环境卫生保洁协议书》制度,明确村民维护村容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稳队伍。采取政府采购和村民经费自筹机制,建立农村保洁员不低于同类人员报酬和增涨机制。规范日常考核监督制度,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保洁作业质量水平。引导民非组织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整合农村保洁服务社提供支撑。

订标准。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十部门明确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相关标准,结合促进本市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实际,制定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办法,明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和标准,为实现农村产生与可收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奠定基础。

建设施。按照“小桶换大桶,垃圾不落地”和“密闭化收运”要求,完善村级收集设备和镇级转运设施设备的配置,健全镇、村两级日常维修制度,确保设施设备完好整洁,运行安全。加快松江、奉贤两区生活垃圾焚烧厂设施建设,确保农村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实施镇级简易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工业垃圾、建筑垃圾、有害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系统。建设农村湿垃圾就地就近处理利用设施。健全有害垃圾集中定时收运,单独处理系统。建设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场站点。

清垃圾。全面排查农村陈年生活垃圾堆弃情况,摸清陈年生活垃圾存量、分布和污染情况,集中时间和力量,重点清理村庄路边、河边桥头、坑塘沟渠等地方堆放的生活垃圾,不留死角。

强考核。制定检查考核办法,建立考核制度,采用定期、不定期抽查和暗查等方式,对涉农区县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市委对区县领导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之一。2015年6月,住建部等十部委将对各省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进行联合验收。上海市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和专家联合组成市级验收团对区县进行实地验收和做好迎接国家级验收准备工作,确保国家级验收一次通过。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黄荔)

藤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汇报 篇8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既制约新农村建设,又严重影响了我区“城乡清洁工程”的正常开展,更是困扰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问题之一。我县因地制宜,在全县选取两个乡镇的5个行政村试行“一村一池一人一车”(即一个行政村建一座生活垃圾池,落实一名环境卫生保洁员,购置一辆垃圾清运木车)管理模式,探索出农村生活垃圾县、乡、村分级管理的新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和卫生面貌发生有效改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典型事例

我县自2006年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以来,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列入“城乡清洁工程”日常工作,根据群众意愿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坚持城乡统筹,把以县城为主的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开展迅速扩展到农村。每年都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藤县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方案》,在全县开展了创建“文明街”“文明村”、“共建美好家园”和治理“五乱”(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等集中整治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级管理的长效机制。其中做的较好的村是濛江镇的江权村,具体做法是:

1、户集中。以户为主对房前屋后进行综合整治,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一是把一些可燃可腐烂降解的垃圾分拣出来统一燃烧,然后运送到田间地头,就地沤肥;二是把纸板、书报、塑料制品、金属等分拣出来,作废品变卖处理;三是对一些不方便处理的生活垃圾统一堆放到某处转运处理。

2、村收集。在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建造垃圾池,村上配备了一名保洁员。报酬由县财政负担一部分,村里自筹一部分。保洁员主要负责村、组公共区域内的卫生清洁管理,每天打扫一次。保洁员统一收集后运到垃圾池使村容村貌经常保持干净卫生。

3、乡镇转运。县里2010年设立了垃圾填埋场,镇上设垃圾填埋点。镇里的垃圾填埋点在离该镇2公里外较偏僻的山里,不影响环境治理。垃圾基本每周清运一次,转运车辆及费用由镇上负责。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农村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楚,缺乏环保意识,时有乱丢乱倒垃圾现象。数量庞大、成分复杂的农村垃圾是一个很大的农村环境的污染源。农民对垃圾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不强,对农村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很难将其循环利用。

2、缺乏农村环保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监督

目前在农村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农村环保及农村垃圾处理利用的法律法规,加之农村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使得有法也难依、有法也不依。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点脱离农村实际,采取行政处罚的方式在农村中的可行性不强。村民集体对环境保护缺乏有效地监督,对任意排放处理农村垃圾不重视。

3、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县财政困难,目前政府投入的相关资金很少。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较少。

三、建议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农村环保管理。

2、完善农村环保的法律体系,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法律监督执行力度。

3、开展村民群众自治,加强邻里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管理。

4、加强农民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藤县“城乡清洁工程”协调督查

上一篇:公务员面试讲义下一篇:简洁的温暖的晚安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