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拜师有感

2024-10-01

读孔子拜师有感(通用10篇)

读孔子拜师有感 篇1

读《孔子拜师》有感

读《孔子拜师》有感1

前几天,我们刚学完《孔子拜师》这一课,我对这篇课文很有感触。

当我读第一段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孔子的谦虚好学,因为孔子三十岁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还千里迢迢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当我读第二段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孔子的不辞辛苦和勤奋好学。因为孔子的家乡曲阜和老子的家乡洛阳相距上千里,在以前交通不发达的时候,走那么远是很困难的。但孔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走到了洛阳。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让我敬佩不已。当孔子见到老子的时候,孔子上前向老子行礼,并自我介绍,让我感受到孔子的谦卑有礼。当我读第三段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老子的大方无私和孔子的勤学好问。当我读最后一段,让我更加佩服老子和孔子的学识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读完这篇文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由于孔子的好学,老子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老师也像老子一样把自己的学问无私大方地传授给我们。所以我们也要像孔子一样勤学好问,并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

读《孔子拜师》有感2

今天,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孔子为了提高自己的学问,不远千里从山东曲阜来到洛阳,向老子拜师、学礼。

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学习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孔子本身学问就很渊博了,但是他知道学无止境,还要向比自己更有学问的老聃学习。以后,我上课要更加认真听讲,遇到不会做的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我要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二是学习孔子吃苦耐劳、一心求学的坚定意志。孔子为了求学不远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到洛阳拜师。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吃多大的苦,我都要有恒心,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最终的成功。

三是学习孔子勤学好问的精神。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除了勤学之外,我还要养成好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学又问才是学问。我要不耻下问,不懂的问题一定要请教别人,即使是一字之师也要拜。这学期,我要把《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看完,增长自己的知识。

读《莫泊桑拜师》有感 篇2

写作说难就难,说不难也不难,就拿我来说吧:

以前,我只要看见梁给我布置的作业DD写篇作文,我都快晕死过去了。因为,我最怕写作文了。原因:第一,我不会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第二,就算是知道题材也不知到如何下笔;第三,人们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白了吧,我以前就不爱读书,虽然表面上吵着妈妈说要买书,实际上我从来就没读完过一本……所以,这些毛病就成了我写作的最大的敌人。妈妈为了让我改掉这些毛病,想了好多方法,可是都不起效。于是,我老妈便采用了自己的“招牌菜”DD沟通、交流式消除法。看,今儿不就是来了吗?老妈把我拉到跟前和蔼地对我说:“男男,写作并不难,只要多读,多练,多动脑,多记录……就行了”哎这招还真有效,不到一个月,我的作文就有了进步,看来老妈说得还真不错呢!

不久前,我又看了一篇文章DD《莫泊桑拜师》让我对写作有了更深的.体会,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莫泊桑拜师学写作的整个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只要肯吃苦,勤练习,认真观察,详细记录,用心去揣摩生活中的点滴,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并写下来,就能写出好作文,当然,还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成功,才能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

读《孔子游春》有感 篇3

读完《孔子游春》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的感受,深深地在我心里烙下了印。这篇文章主要内容讲的是孔子带着弟子们去游赏春景,面对这样迷人的景色,让孔子想到水,又从水想到了真君子,并借水来给弟子们上了一节精彩的课。

当孔子对弟子们说水似真君子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与善施教化,弟子们像从梦里突然醒过来似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弟子们听完了老师的宏论后,三三两两地向老师言志,他们这些言出来的志各有不同,我也从他们言志中体会到了他们的。从子路说的话中,我体会到了他大方、豪爽的性格,从颜回的话语中我体会到了他谦虚、有德行最后,我从孔子的话语中,体会到他胸襟的博大,拥有大爱的胸怀。

在我读完所有内容时,我看到了一个富有智慧、善施教化和循循善诱的孔子孔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又读了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讲的是孔子看到有两个小孩在辩太阳是在中午离人近,还是早上离人近的话题。孔子来了兴趣,也参加了这个话题。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低头思考,可见他又是一位谦虚、善思的人。

啊!孔子不愧是被百姓称千古圣人,万世师表的名号,长大后,我想当一个谦虚好学,善于思考和孝敬长辈的人。

读《孔子》有感 篇4

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而受古今中外人士所景仰的伟人――孔夫子毕生的事迹,就可以从这本书中统统知道。

孔子从小就聪颖过人,固然四得自先天的优良条件,但立志向学,却是得自慈母的谆谆启导。由此,我们可以相信“伟大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这本书从孔子不平凡的的诞生写起,以至周游列国、问礼从政,最后献身教育、流芳万世……原原本本,细述无遗,能使我们对孔子的一生可有概括的了解。

孔子教导弟子们的一言一行,充分地表现出他的尊严伟大;对于礼、义、廉、耻的推崇,更为备至。论语就是将他当时对弟子们所讲的话汇编而成的。

尽管世界日新月异,科学突飞猛进,我们对于“至圣先师”的一言一行,仍当奉为圭臬,才不致失去“文明国家国民”的美誉。

读《孔子》有感 篇5

我想到了勤奋好学的童第周。童第周进初中时基础差,学习吃力,考试平均成绩不及格。后来,童第周刻苦好学,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28岁时,他到比利时去留学,成功的做了一项许多人都不敢做的实验,这件事振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他的教师夸奖他说:“童第周你真行!"童第周取得的优秀成绩,就是专心好学,学而不厌的结果。

孔子学而不厌的故事,激励我学好弹电子琴。二年绩的时候,学校开办兴趣小组,我对电子琴很感兴趣,就参加了电子琴兴趣小组。很快,我就知道怎么认五线谱,把五线谱上的乐音和琴键对应起来。单手在琴上反复练习。慢慢的我就能双手配合弹奏出高音谱和低音谱,能弹奏出一些简单的一二三级的曲子了。期末时,我胸有成竹地上台去独奏了一首《草原赞歌》,悦耳的琴声获得了称赞,同学们的掌声使我终生难忘。可是到了三年级,教师让我弹《童谣》这首曲子,这是一首4级的曲子,我觉得这首曲子难度很大,特别是降音和升音我根本不懂。我勉强坚持练习了几天,没什么长进,心想我才9岁,已经会弹好多三级的曲子,四级的曲子留到以后再说吧。我对鲁老师说:“老师给我换一首简单的曲子吧.”教师微笑着说:“你这种知难而退的想法不对,你应该学习孔子学而不厌的精神,你今后还要学会弹七八九十级的曲子呢!”听了老师的话,我非常惭愧,又坐到琴边反复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把这首曲子弹得滚瓜烂熟了。今年上期,学校举办艺术节,我和几个小伙伴登台演奏了几首歌曲,悠扬的琴声在校园飘荡,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心里乐滋滋的,像吃了蜜糖一样。我下定决心,明年还要争取电子琴5级达标。

读《孔子学堂》有感201534 篇6

读《孔子学堂》有感

今天,我读完了吴祚来的《孔子学堂》,里面的名句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可见礼让多么重要,只要礼让治国,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人们要学会礼让,别人就会尊敬你;国与国之间互相礼让,战争也不会发生;君臣民之间互相礼让,这个国家民心不会动摇,将坚不可摧。孔子对他人礼让相待,他人也就以礼相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要学会谦虚,要相互学习。孔子老师在谈论“君子”时,子贡夸他而孔子却说这是给他戴高帽子。以及谈论其他问题时,孔子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见孔子是个多么谦虚的人。

在《孔子学堂》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孔子言行的原文与翻译,它给我们呈现出孔子上课时的情景,让我们更了解到孔子是一个讲理、礼让、谦虚的人。

只有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命运亲自时间获得的认识是正确的,学习获得的认识不一定都正确。我们要拥有辩证的思想,拥有辩证的思想,让我们更能认识到本质。《孔子学堂》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也给我们带来生存的知识。

《孔子学堂》真是本让人读后回味无穷的好书。置身其中时,孔子的形象仿佛被复活了,你会看到一个可爱的老师,他和自己的学生们不断地讨论问题,他的学生们不用考试、不用做作业、不惩罚学生,还有大量的时间与同学们交流知识,周游列国,只是让学生们面更广,学到更多知识,通过对话来讨论问题。我怀着愉悦的心情,轻轻地合上了这本书。好想也来这么一趟别样的求学之旅!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 篇7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从30岁开始一直从事教育。相传,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七十二个出名的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孔子是一位品学兼优、虚心好学的人,他从小就十分崇尚礼制,读书也十分勤奋、谦虚,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提出要不懂多问。

孔子是一位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派,他劝君主要以“仁”治国,要爱护老百姓还要讲礼仪,孔子说“国君要像个国君,臣子要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孔子一生有远大的抱负,但他却不得志。孔子在二十岁就立志想成为大官,但是由于敌国的诋毁,使得他在50岁时才做了一个小官,叫大司寇。

孔子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经过多年的研究整理,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著作,这些经典一直流传至今。孔子的一生中有许多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经过他的弟子和次弟子的整理,编成了《论语》。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 篇8

都知道孔子是一个传奇的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事是记录他一生的书。

有一次,孔子和老子相遇,而孔子却得到了一次学习。原来老子的年纪比孔子更大儿知识也比孔子更多,所以呢,孔子可以请教老子,就连孔子最熟悉的礼教方面也要数老子知道的多,丧时候见日食。小孩死后葬在近处还是远处…孔子在洛阳住了几天,要离开了,老子依依不舍的给他送行,并根据自己处事状态告诉他,我听说有钱的人给人送行,是送钱。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就送以几句话。我没有钱,我就姑且冒充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给你讲几句话吧。第一,说研究多半是古人的东西,不过剩下那几句话,你不能把那些话看得太死…孔子深深的告别的洛阳回到鲁国,迎接自己的弟子。孔子不住的感叹老子说”鸟,我知道它会飞,但是会飞也会常被人射下来。鱼,我知道他会游水,但是他会有水,也会被人吊起来。兽我知道他会说,但是他会走,也会落入网。只有一种东西我们不能控制它,它爱从云里来就从云里来,爱从风里去就从风里去,他爱上天就上天,他就是传说中的龙。我无法摸着老子,老子就像龙一样吧。"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老子的敬佩,因为他想自己的知识无法跟到上老子的知识,所以呢就想像一下老子是一条龙。

跟孔子学快乐——读《论语》有感 篇9

刘汉洪

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言几乎尽人皆知。但为什么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呢?不知道有多少人作过思考?又有多少人知道答案?本人在多次研读《论语》之后发现,这恐怕跟快乐有关。因为,快乐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终生不变的追求。只有满足人类快乐需求的东西,才会受到人类普遍的欢迎。而且,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古国,也是人类快乐的古国。关于这一点,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就连哈佛大学那位红遍全球的幸福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访问时都谈到,中国是世界快乐哲学的鼻祖。

总之可以说,孔子是一代圣人,也是快乐达人。《论语》开宗明义,讲的就是快乐。且从实质上看,《论语》就是一部快乐经。透过《论语》,我们完全可以向孔子获取快乐的真经。集中又体现在快乐的三大法宝上,即: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一是知足常乐。

富贵快乐,贫穷也快乐;当官快乐,为民也快乐。“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贫而不怨,富而不骄”“乐而不淫,哀 而不伤”“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就是孔子的“知足常乐”。

孔子说他的弟子颜回,是一个贫穷而快乐的人: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品德好呀,颜回啊!一竹筒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一般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快乐。品德好呀,颜回啊!”

而对他自己: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垫着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如同天上的浮云。”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借,以六艺为活动范围。这就是孔子的快乐准则和快乐策略。”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能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就是在家闲居,孔子也一样的快乐:衣冠整齐,容貌舒 展安详,脸色显出和悦轻松的样子。

二是自得其乐。

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者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损的快乐也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陶冶为快乐,以称道别人的优点好处为快乐,以多交贤德的友人为快乐,是有益处的。以骄奢放肆为快乐,以闲佚游荡为快乐,以宴饮纵欲为快乐,是有损害的。”

这就是孔子的快乐观。

而如何获取快乐,则完全要靠我们自己。

《论语》开篇第一则,则就是孔子的“快乐宣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明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读书学习快乐,有朋自远方来快乐。但当我们面对委屈、误解时,仍能始终保持平静,不怨天不尤人,岂不是君子的快乐吗?一旦我们在自己平静的内心中,发现自己是真正的君子,验正自己修养的境界,心里是何等的快乐!何等的自豪!何等的自信!

学习是天下第一快乐的事情,这是孔子的发现。鲍鹏山先生在他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谈到:好学是一种爱好,好学更是一种素质,好学才能有所成就。而且,好学才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读书不仅仅是长知识,它能够让我 们度过无聊寂寞的时光。很多快乐都需要有别人在场,有一种快乐只要有书就行,那就是读书!所以好学之人,等于说是给自己找到一条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快乐之道。孔子一生最大的爱好,乃是好学。而好学,给他带来了随时随地的快乐。

同时,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成就了孔子的快乐,坚定了孔子的快乐,丰富了孔子的快乐,激活了孔子的快乐,提升了孔子的快乐。是内心丰富多彩而且坚定不移的快乐,让他一生坚持理想,哪怕四处碰壁,也决不放弃。孔子的快乐与理想,首先来自于兴趣,这是母庸置疑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人要快乐,就要培养正当有益的爱好。

孔子非常热爱自然,自然同样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常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他从大自然中找到快乐,得到教化。孔子不仅爱好自然,他还爱好人类的艺术。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个月吃肉都吃 不出什么滋味,说:“真料想不到,音乐竟然达到这么迷人的地步”。

他常常被音乐感动,感慨万端。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他如果听到一个人唱歌唱得很好,就一定把那个人拦住,求他再唱一遍,然后他跟着唱。

孔子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好古”。他一直把自己当作文化的传承者。

孔子在“六艺”上的成就,来自于母亲自小有意识的引导,以及他很小就对当时礼乐文化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有关理念就潜移默化到少年、青年孔子的意识中去了。可以说,是兴趣与爱好让这位古圣先贤成为了盖世的快乐达人。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叶公向子路问到孔子,子路没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啊,发愤时,竟忘记吃饭;快乐时,便忘记忧愁;简直连衰老就会到来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孔子为什么那么快乐?而且到60多岁时,还不知老之将至?

因为他有健康的身体,他有健全的精神,不偏执、不孤僻、不阴冷,很阳光。

在他的学生中,子夏有他的严肃却没有他的快乐;曾参 有他的沉重却没有他的快乐;子路有他的勇敢却没有他的快乐;子贡有他的智慧却没有他的快乐。冉求多才多艺却失之于算计,算计就不快乐了;子张才高志大却失之于自负,自负就不快乐了。能够得孔子快乐之旨的,大约有两个人,他们都受到了老师的特别夸奖:一个是曾皙,一个是颜回。

有一次,曾皙在谈志向时,却出人意料地说出一番和治国平天下毫无关系的话来: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翻译过来就是: 二月过,三月三,穿上新缝的大布衫。大的大,小的小,一同到南河洗个澡。洗罢澡,乘晚凉,回来唱个山坡羊。

没想到,这样的逍遥自在,却得到了孔子的由衷赞扬: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是助人为乐。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己欲不施,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仁”。自然 仁者更加快乐,仁者也就是君子。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不会迷惑,实行仁德的人不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困厄时尚能安守,小人困厄时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说:“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过贫困生活,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生活。”

孔子的快乐,最终来自于自己的德,来自于自己对于德的爱好与追求。在普遍的“好色不好德”的世道里,孔子发现,只有好德,才能给人带来一生的快乐。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 孔子回答:“没有。君子修行大道,在还没有修成的时候,享受修行的过程;等到终于达到了大道,又享受修行的结果。所以,君子享有终生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小人则不然。他在没有得到所求之物时,为不能得到苦恼;等 到终于达到自己的目的,又担心会失去所有。所以,小人有终生的忧愁,却没有一日的快乐。”

读孔子拜师有感 篇10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读《孔子的智慧》有感

黄龙第三小学

周丽珍

暑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历史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影响古今,无远弗界,其影响超出了大陆而及于海外。

当拿到这本时,一翻开来就被吸引住了,接连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整本书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喜欢也最让我感悟深刻是下面几条:

一、正直是立身之本。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于免。”意思是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不正直的人虽然也可以欺世盗名,侥幸生存,甚至可能福禄双至。但正直的人流芳千古,不正直的人遗臭万年,这就是直与罔的不同。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但它又确实是精神的骨架,支撑着一个人的身躯走东走西。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披挂和身架。有些人看去很魁伟,与之相处一久就觉得其矮小猥琐;有些人毫不起眼,终让你在他品谈如行云流水中领略到山高海深。看不见的力量才是大力量,这就是人的品格魅力。对很多人来说,正直是一件艰难的事,一种很难的活法。正因为这样,这个社会中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正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只有说真话,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真正忠诚你的人。我是个性格直率的人,看不下去的事会忍不住多管闲事,而且会较真到底。这样常常招来别人对我厌恶,因为这样很容易得罪别人。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指出我的不足,说出我的缺点,这样可以让我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提高。正直的人可以带来友谊、信任和尊重。正直的人还会成为公众崇拜的偶像。人类之所以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热爱正直,崇尚正直。学会正直,做一个正直的人。正与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精神之柱。

二、多替别人考虑。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到自己,只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交不到朋友。但只要这个人开始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对别人付出爱心,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就能吸引周围的人与其结交成朋友,原来的相斥就变成了相吸。我想那些只想到自己的人,以及不愿意成人之美、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不会交到好朋友的。看到孔子的这条格言,让我想起母亲说时常对我们兄妹说的一句话“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你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怎么对别人。”现在我知道母亲的教育之言来源于孔子的思想。这教导之言将会伴随我终身,也将成为我教育女儿的格言。

三、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的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当你专注于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时,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要做到边学边思考,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有能力。

四、众人划浆开大船。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暴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屁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需要奉献精神,需要团队的整体意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托起航船,杨帆破浪;一个人只有加入团队,才能体现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一个集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产生力量,我们的意志才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些简单的语言蕴涵着人们对团结的理解与认识。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能成就事业吗?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能够目标一致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吗?一个学校,没有团结的氛围,那么这个学校能很好的发展吗?“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惟有将团结的力量形成有理想、有目标的团队精神,才能在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成就未来。一个人认识渺小的,然而团结是伟大的。我想在学校这个团体中工作,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才能让学校获得更大的成功。

上一篇: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下一篇:汽车运输调度员实操考试参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