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结对

2024-07-22

拜师结对(通用4篇)

拜师结对 篇1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新教师个人付出极大的努力, 更需要新教师从教师群体中获得支持和动力, 而学校的“结对拜师”无疑会给新教师提供其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 为新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有效的引领。学校将新教师与有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结成师徒指导关系, 使新教师吸收大量的外部知识和蕴含于资深指导教师教学行动中的实践性知识, 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实践环节中, 尽快熟悉和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流程和技能, 融入学校的人际环境, 并日渐拥有教学知识和智慧,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结对拜师”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与阻力。

一、“结对拜师”普遍缺乏明确、规范的制度

学校“结对拜师”的相关制度文件比较缺乏。通过教师访谈得知学校的教师都知道有“结对拜师”, 但是大多数教师没有见到过明确的制度文件。指导教师的产生没有明确的甄选标准, 校长、教研组长以教师的教龄, 获奖状况和学生成绩为依据进行评判。任命较为随意, 多为校长, 教研组长委派, 几乎不考虑新教师和指导教师的特点、年龄和性格等问题。调查显示, 无论新教师还是指导教师不清楚有无此制度的人数比例都比较高。说明各个学校都做了这项工作, 但制度简单, 不够细化, 对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精细程度也很一般。无论是专业发展中的还是专业发展外的经历, 新教师缺乏的是中间的实践知识以及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转换能力, 学校规范、高效的培养机制对新教师的职业选择、教学观念以及教学行为都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初始经历中的那些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二、指导关系的确定没有进行双向的自主选择

指导教师由教研组指定或是学校指定, 尚未进行双向的自主选择。在学校中有一个因素影响“结对拜师”的有效性, 即指导教师年龄与性格。如果指导教师与新教师年龄接近、性格相投、教学思想接近, 则新教师更愿意与指导教师交流, 渠道多样, 更容易接纳指导建议, 而且指导的效果更好。由学校确定的指导关系, 双方不了解, 可能性格不和, 导致双方不愿意交流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指导教师的“导”和新教师的“学”存在极大的不协调。指导教师大都已经达到一定的教学高峰, 又在学校具有一定的地位, 但是对不断出现的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的接受与应用却往往不如年轻教师,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是很多老教师产生困惑的主要原因, 认为可能新教师不欣赏自己指导教师的教学成绩、教学风格、工作方式, 不乐意请教;有的指导教师认为这是额外的工作, 是一个“负担”, 而不情愿悉心指导。正是由于互相不了解就被对方“选择”了, 心里不免有强迫的感觉, 产生抵制情绪。

三、指导并非完全针对新教师的困惑进行

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呈现在各个方面, 但主要是以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通过听课、评课对新教师进行辅导。指导教师比较清晰地认识新教师的困惑和专业需求, 大部分指导内容是根据了解新教师的困惑而确定的, 指导过程重视帮助新教师通过听、评课帮助新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常规, 提高课堂应变、决策能力, 加强对于学生问题和作业的设计与讲评工作。部分指导的内容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新教师的困惑进行。有些问题, 比如, 如何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如何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怎样解决由于没有充分时间而形成的教学负担过重等困惑, 很难明确地进行指导, 只能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的东西;更多的时候则是让新教师注意观察自己是怎么做的。调查显示很多指导教师的指导较为随意, 并没有根据新教师的特点提出针对个人的指导计划, 没有将新教师存在的困惑进行分类, 依不同的类别提出不同的建议。尤其是指导的内容较为单一, 基本上都是围绕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很少交流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

四、教师工作量较大, 影响“结对拜师”的有效开展

新教师的课时数与同学科的其他教师相当, 教师工作比较紧张, 这就导致新教师上课、当班主任、批改作业、开会, 还有事务性的工作, 被安排做一些日常琐碎工作, 他们学会的更多的是如何把这一大堆事务应付过去, 而不是如何精致地教学, 非常忙, 压力也非常大, 疲于应付, 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地看书、思考、进行系统总结, 听课和向老教师请教的时间也比较少, 不利于新教师长期的专业成长。指导教师的情况也近似, 学校并没有因为指导教师指导新教师而减少课时量, 其中有近三成的指导教师除教学以外还担任其他事务性工作和教研任务, 使得指导时间没有保障, 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新教师进行严格、系统、细致、全面地指导, 同时更没有时间思考、学习如何指导新教师。

�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第四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石红英)

拜师结对 篇2

为了全面培养青年教师,提高其业务能力,促进其快速成长及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继续发扬幼儿园多年来“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延续幼儿园

培养机制,我们教工团支部将开展新一轮“拜师结对”活动。

活动一:拜师接对活动

活动时间:2010年10月12日、13日上午

活动地点:教师办公室(语言组、计算组分开进行)

活动过程:

1、会前青年教师与老教师自愿接对(两年以上师徒重新组合)

2、主持人宣读师徒名单(后附师徒名单)

3、师徒共同上台举行拜师仪式

4、师徒结对签名

5、徒弟代表讲话(孙昭君、郑元晖)

6、师傅代表讲话(金艳文、王蓉)

活动二:青年教师“师徒优质课”比赛

活动时间:2010年11月

活动地点:幼儿园各活动室

活动过程:

1、青年教师自报年级,自选教材(10月底前徒弟把课程、年级申报

给组长)

2、组织安排参赛教师抽取上课班级及时间(后附比赛时间安排表)

3、专家听课并课后逐一点评

4、评选出优秀师徒奖(后附优秀师徒名单)

拜师结对 篇3

青年教师的专业性的成长不是孤立自主的, 而是合作互动的。如何用最经济有效、最可持续的方法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拜师结对”活动恰恰体现了我国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所倡导的合作文化特征, 也是青年教师职业功能的核心价值所在。“拜师结对”要建立教师合作共同体, 它的建立应在教师自愿的基础上, 以师徒双方的自我发展需要为动力进行双向选择并结对子, 用工作任务来维系教师共同体, 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参与日常教学和科研活动, 从而达到促进师徒双方共同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现代“拜师结对”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 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 学生在老师或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熟悉了解实际工作流程。而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开展的“拜师结对”活动, 将有助于英语教师了解实际工作流程和工作情况[1]

二、“拜师结对”活动实施过程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学院人才强校战略, 加强内涵建设, 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技能和科研水平, 我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科学统筹师资培养, 开展了青年教师“拜师结对”系列活动, 该活动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实施灵活、理实结合的特征, 为了把活动落实到实处, 我系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 工作思路

青年教师与外籍教师结对:本系教师与外教的结对, 从外语口语、语言学习与运用、外国文化等方面, 向外教学习, 和外教开展定期交流, 旨在提高本系青年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与特聘教授结对:特聘教授在外语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外语教学研究等方面予以指导, 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通过听课和交流学习, 更好地了解我院的专业教学, 为外语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同时, 通过学习专业教师教学中的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与企业专家结对:通过与企业专家结对, 请企业专家从实际工作业务到专业知识和能力对老师进行指导, 参与企业实践活动, 加强校企互动合作, 提高本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

(二) 活动安排和要求

教师自愿报名和教研室推荐相结合, 各教研室产生参加“拜师结对”活动的教师名单和学习意向。由外语系的领导到其他院系牵线搭桥, 联系相应的专业老师, 为前期的自主选择创造条件, 企业专家由本人联系和本系联系相结合。通过以上方式所联系的导师必须经过外语系部审核。当徒弟教师和指导老师结对以后, 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本人的“拜师结对”学习活动的计划, 本人、导师和外语系各留一份。

(三) 评价与考核

对于本项工作的考核也将分四个层次进行:

1. 本系教师--外教

考核内容:听课次数不少于10次, 与外教一起组织英语角、英语竞赛等活动, 学习相关国家语言和文化,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 本系教师--特聘教授

考核内容:在特聘教授指导下, 进行课题研究, 实施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3. 本系教师--本院骨干教师

考核内容:听课次数不少于10次, 与指导教师合作进行课题研究或编写教材或讲义, 实施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4. 本系教师--企业专家

考核内容:下厂实习时间不少于4周, 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推进校企合作。

对于参加“拜师结对”活动的老师, 外语系将大力支持其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有申报课题、编写出版教材等机会。

(四) 奖惩与激励

外语系对“拜师结对”活动建立了长效、实效的奖励激励机制。对在结对活动中有显著进步的教师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同时对于参加此项活动的其他老师, 外语系将大力支持其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有申报课题、编写出版教材等机会。

三、“拜师结对”活动实施效果

“拜师结对”活动打破了传统老教师带青年教师的模式, 给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平台, 营造了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文化氛围, 青年教师从中获得了有力的指导和有效的引领, 受益匪浅。

(一) 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外语系积极培育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 通过举办系列讲座、召开研讨会、发放宣传手册、进行课题研究、邀请资深教师或外籍教师经验分享等方式来提高团队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之间通过相互观摩、相互提问、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等方式, 分享个人教育教学经验、弥补个人实践的不足。教师间的互信与支持, 渗透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 教师之间合作结对都变得越来越自觉, 这些都在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拜师结对”活动增强了教师之间互助合作的专业发展氛围, 他们在合作与分享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对促进教师专业学习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 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

外语系将“拜师结对”创新争优活动制度化、长期化, 许多教师之完成同行听课都流于形式, 现在开始积极进行教学探索, 每周至少去听老教师四节课, 并并定期与优秀教师交流提高并记录心得体会,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第二课堂活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日益浓厚, 主动性大大提高, 师生间的互动增加了, 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有多位老师在院级和市级说课比赛、教学比赛和微课比赛中频频获奖, 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明显提高, 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三) 增强了教师科研能力

“拜师结对”为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资深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可以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 迅速成长起来。资深教师树立好榜样与示范, 做课题研究的先行者, 合理制定符合青年教师科研发展的相关任务并分配到位, 定期开展教科研团队教研会议, 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学术讲座、专题研讨、中外教师教科研论坛、科研成果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如,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激发学术热情, 拓展学术视野, 全面提升外语系人才质量[2]。两年多来, 外语系教师承担市级以上研究课题10余项, 100余篇教学教改论文在核心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并获得市级或省级以上的荣誉, 30多名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或指导学生技能比赛中获奖。

(四) 提高了教师“双师型”素质

“拜师结对”这种跨专业、校内外的合作形式不仅进行优势互补, 而且还不断完善了教师“双师型”素质。结对两年多来, 专业教师加强与企业专家的结对学习, 定期到企业进行挂职煅炼, 支持企业技术的升级和新产品的开发, 以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做到教师团队建设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双赢。除此之外, 积极配合参加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起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探索与结对企业重大课题项目的研究, 在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 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教学能力逐步得到培养[3]。我系青年教师不断完善自身, “双师型”教师比例从55%上升到86%, 促进了全面发展。

结语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保障, 我系的“拜师结对”活动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给青年教师提供了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忽视了互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希望今后我系在实施拜师结对活动中, 克服以往的不足之处, 以促进师徒双方共同的专业发展为目标, 在更深的层次上结对互助, 使英语教师更好地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使师徒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实现双赢和可持续发展, 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和顺利推进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叶金梅.新教师“师徒结对”培养模式的缺憾与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 2014 (7) :122-124.

阁西街小学拜师结对方案 篇4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为加速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师能师技等教书育人本领,以培养学校的后续骨干力量。我们将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职称“传帮带”的模范作用,开展“青年教师拜师学艺”活动。

二、活动对象

1、师傅 :由师德师风好,教育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一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以名师工作室成员为主要力量。)

2、徒弟 :3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和30周岁以上自认为需要拜师学艺的教师。(这其中还包括许多青年骨干,虽已崭露头角,但还需扩大自身在全校的影响力,成为区一级的骨干人才——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后备人才。)

三、活动形式

“一对一”,一个师傅带一个或两个徒弟。

四、指导教师(师傅)的基本职责

1、全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努力成为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使他们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指导青年教师积极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课题研究。

4、引导青年教师发挥个性优点并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5、辅导青年教师学习学生心理学,指导其了解学生,使之成为学生管理的行家里手。

五、青年教师(徒弟)的基本任务

1、尊敬师傅,主动向师傅请教,虚心接受指导。

2、每周至少听1节师傅的课,认真总结听课的收获和学习体会。

3、自觉地完成师傅提出的教学技能专项训练,提高实践技能。

4、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尽快提高教学能力。

5、积极承担学生管理工作,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断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六、培养措施

1、共同备课。学习课标,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2、互相听课。每学期进行两轮听课,先是被指导教师听指导教师的指导课,然后指导教师听被指导教师的课。其中被指导教师在学科组内上汇报课,由年级内学科组进行评课,指出优、缺点。

3、每学期期末被指导教师须向教导处上交听课记录一本,及优秀教学案例一个,论文一篇。

4、被指导教师可随时提出听课,指导教师可随时检查徒弟备课情况及作业批改情况。

七、考核评比与达标

1、每学期对青年教师全面考核,并评出优秀结对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学校给予奖励和表彰。

2、不思进取,业务能力无长进,学生、家长、社会反映强烈不满者,视为考核不合格。八、三点希望

1、希望大家提高认识:活动本身一方面希望老教师尽快帮助新教师掌握好的教学技能。同时也是希望用年轻教师的大胆开拓、好学进取的精神来激发老教师,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互学共进的良好氛围。

2、希望在座的“师傅”们: 用诲人不倦的态度指导徒弟尽快熟悉教育教学规程,形成重实践、重思考、重升华的职业习惯。

3、希望徒弟们以老教师为榜样,有疑必问,与师傅一起备课,评课,尽快实现“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成骨干”的职业理想。

上一篇:军校心理健康教育下一篇:隐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