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2024-10-26

环卫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共8篇)

环卫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篇1

环卫设备购置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2016年环卫设备购置项目支出预算440万,主要用于高新区城管分局环卫垃圾转运车辆购置、果皮箱购置、垃圾收集箱购置、环卫洗扫车购置等。项目由城管分局实施,通过政府招标采购进行。

(二)项目绩效目标

通过环卫设备购置项目实施,补充高新区环卫设备运转缺口,满足垃圾日益增长造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等相关工作量不断加大的需要,确保高新区环卫垃圾日产日清,保证城区环卫工作的顺畅运行,给居民提供良好的干净卫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项目实施及评价

(一)项目实施

1、购置计划。城管分局根据环卫工作开展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垃圾量及每年递增的情况,综合当年环卫设备超负荷运转的情况,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设备购置计划。

2、招标采购。由财政、城管分局及相关单位参与,通过政府招标,优质优价采购计划申购环卫设备。按照招标要求,严格设备验收程序和指标控制,确保采购的环卫设备切实符合当年环卫工作的实际需要。

3、使用和管理。新购置的环卫设备经过财务、环卫等部门联合验收,由财务登记在册存档,进入库房。由环卫根据实际要求申请领取使用。使用前由设备供应商进行培训,保证设备正常和正确使用,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使用寿命,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项目经济性

项目实施采购的环卫设备,通过使用并与同类设备相比较,基本保证了良好的性价比,设备采购价格低于其他区县的同类设备采购价格。

三、项目效率和效益

项目实施效率高、资金到位快、资金落实过程顺畅。通过项目实施,大大补充了当年环卫设备缺口,改善了当年环卫设备不足引起的环卫工作特别是垃圾清运工作的被动局面。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环卫工作运转效率,改善了城区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置的效率,为城区环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益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高新区分局

2017年8月1日

环卫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篇2

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意义

1、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不同类别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内容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 必须根据各类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特点设置不同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2、绩效评价指标体现了绩效评价主体的评价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中设置的指标, 体现了绩效评价主体对绩效的理解和追求。

3、绩效评价指标会影响评价客体的行为。如果绩效评价指标科学、合理, 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评价指标努力, 就会使财政支出取得好的效果;反之, 就会使财政支出达不到好的效果。

二、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目的、不同类别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内容, 以及指标的设计原则, 采用适当的方法, 确定财政各类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

第二步:运用适当的方法, 确定各个指标相对于项目总体绩效的重要性, 并用数量化的方法表示出来, 即赋予每个指标一定的权重。

第三步:通过适当的方法, 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参照标准, 即确定指标的标准值。

三、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支出绩效评价是建立在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和客观、公正、可量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科学的评价方法基础上的, 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整个评价过程是公开的, 程序是合理的, 评价结果将会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

2、目标与绩效结合原则。绩效评价指标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 能够正确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3、重要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值。绩效评价指标应当优先使用最具部门或行业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指标, 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影响。

4、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是指绩效评价指标要能准确地反映绩效的内涵。设计指标体系时还要考虑现实可行性, 特别是要考虑指标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及其成本。

四、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根据评价内容和设置要求, 分为基本指标和具体指标。

(一) 基本指标的分设

将基本指标分为目标设定情况、目标完成程度、组织管理水平、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等二级指标细化和分设三级指标, 具体指标解释如下:

(1) 目标设定情况。指对预定目标的设定、规划情况是否科学、合理, 能否体现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1.依据的充分性:项目资金设立依据是否充分。

2.目标的明确度:项目资金使用的预定目标是否明确。

3.目标的合理性:项目资金使用的预定目标设置是否客观、科学, 能否体现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等。

4.完成的可能性: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 预测项目预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适用于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

(2) 目标完成程度。指项目总体目标或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5.目标完成率=目标完成数/预定目标数×100%。

6.目标完成质量=实际达到的效果/预定目标×100%。

实际达到的效果是指评价对象实际达到的效益, 当效益可以量化时, 则采用相应的数额;当效益不可量化时, 可以采用专家评议、调查问卷等方法, 得出结论。目标绩效指标评价对象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预定目标, 目标绩效为100。

7.完成的及时性:项目资金使用的预定目标是否如期完成, 未完成的理由是否充分。

8.验收的有效性:项目验收方式的合理性、验收机构的权威性和验收结果的公正性等。

(3) 组织管理水平。指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和实际情况, 逐步形成和运用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基础管理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支持系统以及由此形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措施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9.管理制度保障:项目的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及落实到位情况;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技术鉴定等资料是否齐全并及时归档。

10.支撑条件保障:项目承担单位的人员、设备、场地、信息等支撑条件的保障情况。

11.质量管理水平:项目的技术指标和质量管理, 达到国家、部委或行业等技术和质量管理标准的情况。

(4) 资金落实情况。主要反映项目的计划投入、资金到位等情况。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12.资金到位率=实际拨付金额/计划投入资金×100%。

13.配套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配套资金/计划投入配套资金×100%。

14.资金到位及时性:各项资金是否按项目进度及时到位。

15.财政投入乘数=财政投入后带动其他资金投入总额/财政投入金额。

(5) 实际支出情况。主要反映实际支出结构的合理性、超支或结余情况、资金利用效率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16.资金使用率=实际使用金额/实际拨付金额×100%。

17.支出的相符性:项目的实际支出与预算批复 (或合同规定) 的用途是否相符, 项目经费收支的平衡情况以及支出调整的合理性 (只计算财政拨款部分) 。

18.支出的合规性:项目的实际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情况。

(6) 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反映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19.信息的真实性:项目实际发生支出的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准确和规范。

20.信息的完整性:项目资金投入、支出、资产等会计核算资料的完整性。

21.信息的及时性:各类会计核算资料提供的及时性;已完成项目是否及时进行决算与审计;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入账等情况。

(7) 财务管理状况。主要反映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财务管理有效性及财务制度执行状况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22.制度的健全性:项目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的完整性和合法性;是否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并符合有关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规定。

23.管理的有效性:项目的重大开支是否经过评估论证, 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财务管理制度是否按规定有效执行。

(8) 资产配置与使用。主要反映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资产使用情况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24.制度的健全性:项目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和合法。

25.制度的有效性: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固定资产是否有专人妥善保管。

26.固定资产利用率=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所有固定资产×100%。

(二) 具体指标分设

(1) 经济效益。指项目对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等。

(2) 社会效益。指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性质的财政支出具有不同的社会影响。

(3) 生态环境效益。指项目实施对综合开发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4) 可持续性影响。指项目实施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持续影响程度等。在该指标分设时, 可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指标的分设一并考虑。

(三) 、确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库建立后, 邀请若干专家对指标库中的指标进行分析、权衡、补充、选择, 最后确定评价指标。

(四) 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应采用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的步骤: (1) 选定专家, 给出赋权要求, 且保证权数归一化; (2) 由各位专家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 即给指标赋权; (3) 汇总各专家的赋权结果, 并将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 (4) 专家参考反馈意见修改其初次赋权结果; (5) 重复“反馈”与“修改”, 直到达到符合要求的精度; (6以各位专家最终赋权值的平均作为组合权重结果。上述做法比较规范, 形式上比较严谨, 但工作量很大, 而且也不一定符合实际。在实际工作中, 一般多采用专家集体商议的办法确定权重。

(五) 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指标标准值是绩效评价指标的标尺或准绳, 既要反映国内外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 又要符合我省财政支出项目的实际绩效水平。具体可采用以下标准:

(1) 计划标准。即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作为评价标准。

(2) 行业标准。即以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为样本, 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得出的评价标准。

(3) 历史标准。即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或同类部门、单位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为样本, 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历史平均水平作为评价标准。

(4) 经验标准。即由专家根据实际经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 经分析研究后得出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M].大连出版社, 2005.12

刍议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 篇3

【摘 要】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进而准确掌握土地整治建设取得的成果,不断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水平,增加土地整理项目评价的社会效益。本文对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思路进行探讨,提出了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绩效

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大,工程周期长等特点,是土地整理政策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不断规范项目整理行为,进而实现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是指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一段时间内,为衡量项目的真实益、评价项目对整理区的贡献、预测土地整理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指导后续项目的顺利开展, 对项目效益进行的客观、标准的综合评价活动。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是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核心内容, 是从效益方面对所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 其目的在于考核项目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效益并衡量效益的大小。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评价内容。

1.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为了判断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获得综合经济效益的高低,并通过绩效评价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进而保证在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实现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相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土地整理项目的业务、财务和效益绩效三方面内容的评价上,下面对逐一对其进行说明。

1.1业务绩效评价

业务绩效评价的根本目标是检查土地整理项目各类材料是否详细、完整,了解绩效目标的完成质量与完成程度,并对组织管理水平进行评判。实际业务评价活动中应遵守相关的规范标准,对项目完成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完成的实际工作量、完成项目的效率等内容。同时还对土地整理项目实用性大小进行评判,分析项目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

1.2财务绩效评价

财务绩效评价的目标包含项目完成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财务预算实施,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财务管理水平高低两方面内容。通过财务绩效评价及时发现财务运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分析财务实际运用与财务预算之间的误差,评价资金管理、利用等方面的合法性。

1.3效益绩效评价

效益绩效评价指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获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评价,其中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通过调查等途径,了解公众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等。经济效益的评价则将重点放在项目资金投入与产出的评价上,从而了解项目资金使用产生的效果大小。

2.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思路

2.1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理论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即根据土地整理项目因素之间存在的隶属关系,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这些因素排列在不同的层次之上,并根据实际情况理清不同层次因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参考这些因素在项目实际是施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利用一定的数学知识给这些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结合这些因素的排序结果对其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关决策。层次分析法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非定量事件非常有效,尤其在不同行业管理评价方面应用非常广泛。

2.2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基本思路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时应明确其基本思路,进而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即在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绩效评价内容,在严格遵守绩效评价规范标准的前提下,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得出绩效评价结果,然后进行综合的对比与分析。另外,为了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完整质量与获得的效益有个准确的把握,应由资深的专家参考绩效评价结果对项目的各项业务进行打分,进而确定绩效评价等级。同时针对绩效评价结果,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3.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措施

为了保证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切实发挥绩效评价对项目实施的促进作用,应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各项内容的有效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3.1完善土地整理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管理体系内容还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项目规划与实施环节,而对项目竣工后的验收以及后期的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投入。针对这种情况,土地整理相关部门应对项目的各个环节有个正确的认识,通过制定完善的土地整理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项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土地整理项目各个环节的落实均能达到预期目标。

3.2注重土体整理绩效评价研究

目前,有关土地整理项目的准备至实施阶段的规章制度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完善,而有关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定量评价方面研究比较少,制度有待完善。鉴于此种情况,土地整理相关部门应加强绩效评价研究,制定和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土地整理绩效模型,落实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各环节内容。

3.3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整理效益的体

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需要通过长期的调查和监测才能得到准确的判断,因此需要建立土地整理的长效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良性利用。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评价就是通过对研究区域土地整理效益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是土地整理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

同时,由于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的调查与跟踪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为此应建立土地整理绩效长效评价机制,增加土地资源的监督力度,以此提高土地整理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4.总结

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评价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而且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很多理论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此,为了保证土地整理项目发挥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应不断总结之前成功项目经验,加强土地整理项目理论知识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推动土地整理项目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洪蛟.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推荐) 篇4

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计量检定、监管经费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福建省范围内贯彻执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和政策,起草有关计量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统一管理全省计量工作,负责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计量制度,负责管理计量器具及量值传递和比对工作,负责规范和监督商品量和市场计量行为,负责全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

(二)项目基本情况(包括立项申报情况、项目涉及范围、主要内容和总体目标)

2015年,省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125万元。主要用于2015年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部分计量器具免费检定、计量器具监督抽查、定量包装商品监督抽查、量值比对等。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安排经费550万元,主要用于

1、电磁兼容测试系统,2、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3、微小流量标准装置,4、低频振动标准装置,5、臭氧检测仪检定装置等5项。部分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安排经费270万元,用于福州市城区和马尾区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的计量器具和集贸市场衡器。计量器具监督抽查经费70万元,主要用于计量器具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定量包装生产企业商品量监督抽查经费199万元。量值比对经 费16万元,用于组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授权机构开展量值比对。

总体目标:各项资金能100%及时到位,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计量器具免费检定、计量监督、量值比对能够及时有效进行,并产生相应的投入、产出、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包括项目执行情况、采取的纠偏相关措施、项目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对全省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制度建设、内部管理、检定质量、公正性建设、信息报送等方面进行考核管理,提高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检定水平,按照年初制定的计量器具以及定量包装商品监督抽查计划,对监督抽查任务进行分工,明确重点监督抽查产品、承检机构、抽检流程、结果报送等要求,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提高专项经费支出、使用的有效性。

根据《福建省省级计量监督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质监系统计量基础工作,规范省级计量监督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资金使用范围和补助方式、资金申报、审核和拨付情况、资金监督与检查等方面严格按照管理办法中的细化规定执行。

(二)项目财务管理状况(包括项目总投入情况和实际支出情况、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合法性、合规性等)

2015年计量检定、监管项目总投入1125万元,9月份前资金全部到位。实际支出1125万元。承担项目的计量技 2 术机构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核算,真实反应了收支情况,严格核算各项检验成本费用。会计基础工作较好,各项费用申报、审核、审批、划拨手续完备。

三、项目绩效分析

(一)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局的实际,组织相关人员根据我局的综合情况选用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认真进行核实和考评。

该项目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比较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财政绩效评价的核心基础和工作依据,可以把绩效概念具体化为可以计量的一系列指标,较为客观地体现了绩效评价主体对绩效的理解和追求。计量检定、监管经费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的相关文件,按照一定的原则,体现计量检定、监管资金管理、反映计量检定、监管经费支出绩效而形成的一系列指标的集合。绩效评价小组在财政厅自评工作文件指导下,深入探讨和研究,并经过多轮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2015福建省级计量检定、监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整个绩效评价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投入、过程和产出与效益),每个一级指标又分别设置若干个二级指标从不同方面来反映一级指标,这些二级指标有的是具体客观指标,可以用相关的指标数据测算得出,有的是综合性主观指标,需要细化为具体内容来体现,指标体系共设置11个二 3 级指标。每一个二级指标下设27个三级指标,并设置了得分权重和详细的评分标准,根据2015年全省财政计量检定、监管经费支出实际情况,对每一个三级指标进行自评打分,然后对各级指标得分进行加总,得到绩效评价总分。指标的具体设置情况如下:

①“投入”主要体现时效情况、项目立项情况和资金落实情况。例如,项目实施事件与计划时间的差异情况;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指标明确性、绩效指标完成率、项目立项规范性;成本控制率、资金到位率、到位及时率、资金使用率等项目投入情况的指标。

②“过程”主要体现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管理三个方面。重点考核管理制度建立情况、相应的配套支撑条件、过程监管情况。如管理制度健全性、制度执行有效性、项目质量可控性;管理制度健全性、资金使用合规性、固定资产专人管理情况、固定资产利用率、项目资金安全性;会计信息规范性和完整性。

③“产出与效益”主要体现项目实施过程产出数量,考核新建完成标准装置、免费检定农贸市场电子秤和乡镇卫生院血压计等部分计量器具、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省级监督抽查、开展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管理;产出质量,考核开展量值比对的满意度;经济效益,考核免费检定农贸市场电子秤和乡镇卫生院血压计等部分计量器具,为企业减负金额;社会效益,考核参与计量科普活动人数;服务对象满意度,开展满意度调查。

(二)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项目绩效目标共计设置投入、产出、效益3个一级指标,时效目标、成本目标、数量目标、质量目标、经济效益目标、社会效益目标、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7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

(1)时效目标。9月前资金全部到位,资金到位及时率达100%,已经达到绩效目标。

(2)成本目标。检定、监管经费小于等于1125万元,目标值完成比例达100%,已经达到绩效目标。

(3)数量目标。已新建完成钟罩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电磁兼容测试系统已经签订设备采购合同,臭氧检测仪检定装置已完成设备招投标,低频振动标准装置设备已到位在闽侯基地安装调试过程中,微小流量标准装置还未开始设备招投标。绩效目标为5个,实际完成4个,完成率80%;省计量院共免费检定农贸市场电子秤和乡镇卫生院血压计等计量器具7.9万台/件,目标值完成比例为113%;开展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省级监督抽查全省共抽检商品81批次,抽检合格率98.8%,目标值完成比例为100%;开展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管理,抽检商品1827批次,47124件,合格率为95%,有效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且目标值完成比例为100%,绩效目标完成状况好。

(4)质量目标。组织开展量值比对,71个参比实验室, 其中64个比对数据为“满意”;7个比对数据为“不满意”,5 满意度高达90.14%,说明项目能够有效地促进了技术机构管理水平的提升。已经达到绩效目标。

(5)经济效益目标。省计量院共免费检定农贸市场电子秤和乡镇卫生院血压计等部分计量器具7.9万台/件,为企业减负金额达270万元。已经达到绩效目标。

(6)社会效益目标。开展计量宣传。印刷“5.20世界计量日”专刊2000份,开展“计量科普达人挑战赛”,参加计量科普活动注册人数10577人。普及了科学知识,宣传了计量文化,增强了公众法制观念与诚信计量意识。已经达到绩效目标。

(7)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开展计量监督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为90%,达到绩效目标。

(三)项目绩效分析

2015,我局深入贯彻相关政策,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通过科学规范地使用筹措到的计量检定、监管专项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2015年我局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根据已核实准确的资料计算各指标的实际值和得分,并汇总得出2015福建省级计量检定、监管经费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为97分,达到优秀级水平,各级指标得分情况见绩效评价表所示。

1、投入(权重为30%,满分30分)。该一级指标项目立项情况下设置有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为①时效情况(权重3%);②项目立项(权重15%);③资金落实情况(权重12%)。6 三个二级指标下设三级指标主要考核项目实施事件与计划时间的差异情况;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指标明确性、绩效指标完成率、项目立项规范性;成本控制率、资金到位率、到位及时率、资金使用率等项目投入情况的指标。绩效测算如下:

①时效性,考察资金实际下达时间是否晚于9月份。实际考核结果9月前资金全部到位,符合要求,得3分。

②绩效目标合理性,主要考察是否与项目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是否与绩效目标相匹配。2015年绩效目标相对合理,得2分。

③绩效指标明确性,主要考察是否将项目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是否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该指标体系符合标准,得3分。

④绩效指标完成率,有两个指标因客观原因接近目标,严格执行标准,得4分。

⑤项目立项规范性,衡量项目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立项,所提交的文件、材料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事前是否已经过必要的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等。经考察,该项目立项规范,得5分。

⑥根据年初绩效目标,检定、监管经费应小于1125万元,实际测算结果小于1125万元,完成年初绩效目标,得2分。

⑦资金到位率。经与财政部门对账,并经过计量检定、监管资金决算报表会审,该项目到位率为100%,得3分。

⑧到位及时率。在9月份前实际落实到项目实施单位的资金与按照合同或项目进度规定应在9月份落实到项目实施单位的资金的比值为100%,大于90%,得3分。

⑨资金使用率。根据项目资金决算报表数据,当年项目资金支出数等于财政安排数,资金投入1000多万,投入率100%,支出符合规定用途,使用规范。预算资金实际支出率为100%,得4分。

综合以上,项目投入情况得29分。

2、过程(权重为30%,满分30分)。一级指标项目立项情况下设置有3个二级指标,分别为:①业务管理(权重9%);②财务管理(权重16%);③会计信息管理(5%)。二级指标下设多个三级指标进行考核。

绩效测算: ①业务管理

2015年我局根据《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计量工作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绩效管理。业务方面,具有相应的业务管理制度且业务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技术鉴定等资料齐全并及时归档,项目实施的人员条件、场地设备、信息支撑等能够及时落实到位。具有相应的项目质量要求和目标并采取了必需的控制措施和手段保证了项目可控性。该指标综合得分为9分。

②财务管理

该项目有专门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符合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机制健全,建立规范化的资金分配工作流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度。根据决算和资金管理情况,财务信息真实性、财务信息完整性、财务报表统计及时准确性等方面均达到相关要求,该指标综合得分为16分。

③会计信息管理

我局为落实财政计量检定、监管经费支出相关政策,从组织机构的设立、政策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资金的筹措与使用等方面着手,做好计量检定、监管经费管理各项工作。同时,为了提高计量检定、监管经费使用效率,积极组织各设区市开展项目资金绩效考评,设定绩效目标,计量检定、监管经费的使用管理情况以及各项项目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绩效目标管理和评价,把绩效目标的设定和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与资金分配挂钩,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断完善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制度,信息规范性和信息完整性均达到要求,该项指标得5分。

综合以上,该项目自评总得分为30分。业务管理方面,管理制度健全,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管理规定,制度执行有效,制定了相应的项目质量要求,并采取了必需的控制措施或手段,此项得9分。财务管理方面,资金使用、拨付手续完整,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且符合项目预算批复或合 9 同规定的用途,此项得16分。会计信息管理方面,会计核算规范,项目会计核算相关资料完整,此项得分5分。

(3)产出与效益(权重为40%,满分40分)。该一级指标项目立项情况下设置有5个二级指标,分别为:①产出数量(权重20%);②产出质量(权重5%);③经济效益(权重5%);④社会效益(权重5%);⑤服务对象满意度(权重5%)。该二级指标下设8个三级指标进行考核评价。

绩效测算: ①产出数量

目前钟罩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可检测高精度气体流量计,实现喷嘴的在线检测。另外几项建成后将对我省电子产品的型式评价试验、核电电站电厂等低频传感器的校准工作、大气环境监测以及生物制药医疗等行业微小流量计量,均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按照既定的绩效目标,我局应完成新建完成标准装置5个,经测算,实际完成4个,目标完成比率为80%,得3分;免费检定农贸市场电子秤和乡镇卫生院血压计等部分计量器具既定目标为7万台件,实际完成7.9万台件,目标完成率达113%,得5分;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省级监督抽查既定目标为80批次,对水表等8种计量器具开展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共抽查全省81批次产品,监督检查合格率98.8%,进一步规范计量器具生产企业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目标完成比率为101%,得5分;重点抽查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抽检商品1827批次,47124件,合格率为95%,有效规范了定量包装商品生 10 产企业行为,目标完成率为122%,得5分。该项目总计得分为18分。

②产出质量

开展量值比对的满意度调查用来考察产出质量情况,既定目标值为90%,实际考察结果为90.14%,得5分。

③经济效益

按照年初的绩效目标,免费检定农贸市场电子秤和乡镇卫生院血压计等部分计量器具,为企业减负的金额为270万元。

测算: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共免费检定计量器具7.9万台/件,合格率91.5%,累计减收为百姓及企业减负270多万元,提高百姓计量意识,使百姓利益得到保证,达到既定的目标,得5分。

④社会效益

按照年初的绩效目标,参与计量科普活动人数目标在10000人以上(包括10000人)。

测算:我省参加“计量科普达人挑战赛”注册人数10577人,通关次数8415次,参赛人数位居所有参赛省(市)第2名,获奖人数居所有参赛省(市)第1名。扩大了计量的社会影响。目标完成率达105.8%。得5分。

⑤服务对象满意度

服务对象满意度在90%,接近既定的90%的目标,得5分。

综合以上,该项目自评总得分为37分。

根据三个部分的考察结果,加总获得此次自评总成绩为97分。

四、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项目存在的问题

1、建标招标、设备采购等前期准备时间较长,建标完成进度较慢,部分项目如微小流量标准装置还未开始设备招投标。

2、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领域计量传感、远程测试、在线测量等新方法、新技术要求更高,计量检定/校准能力与产业发展不能同步。

3、计量科技的支撑作用不明显,计量服务工作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企业希望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加强在线计量检测、非常态量、动态量、连续量以及多参数量的计量检测技术开发与计量检测、校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基层计量监管人员不落实,业务不熟,履职能力不强,监管有效性不高等问题较突出。

5、计量创新、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亟待进一步加快,缺少科技创新、产品转化方面人才,制约了产品应用转化的速度。

(二)改进措施

1、微小流量标准装置是与台湾合作项目,目前闽台交流合作进度不太顺畅,延期至今年8月份派人赴台交流学习。另三项因为设备招投标时间较长,设备到货后还要在闽侯基地进行安装调试,需要基建配合,因基建工期拖延了,导致 12 设备安装也延期了,影响了建标。

2、建立完善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量值传递体系和溯源体系,新增、提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校准测量能力,完善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司法或仲裁鉴定、行政执法、公正评价相关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大力建设与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以及本省重化工、海洋、有色金属、冶金、汽车产业发展急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校准测量能力。要提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和校准测量能力,积极扩展服务领域及量传溯源范围,提高计量器具检定覆盖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完善的计量技术支撑体系。

3、加强非常态量、动态量、连续量及参数综合参量等相关的量值溯源所需技术和方法研究。重点开展高精度衡器载荷测力系统、60MN叠加式力标准装置、GPS基线场、电网电能质量模拟器校准装置的研发。建立重力校准装置、蒸汽流量标准装置、音速喷嘴气体流量标准装置、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加强已建计量标准量值测量范围扩展、测量准确度提高、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升等量传溯源所需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加强计量传感技术、远程测试技术和在线测量等相关量值溯源所需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4、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提升监管人员履职能力和监管水平。规范计量检定人员管理,严格规范人员取证考核,提高计量检定人员业务素质,提升检 13 定工作质量。将人才引进与培养紧密结合,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重点骨干和人才培养,继续选派学科带头人出国访学,赴台湾工研院、国家计量院研修,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研究,通过实践,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发挥省院优势,开展对地市、县计量技术机构“传帮带”活动,提升整个基层队伍整体素质。

村级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支持乌蒙山云南片区请求事项有关意见的函》(国土资厅函〔2016〕683号)有关要求,以及《云南省扶贫开发规划(2016-2020年)》、《乌蒙山云南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6—2020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和《云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等相关规划的战略部署,为协调人口与资源矛盾,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引导培育优势农业产业增长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报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拟在乌蒙山云南片区实施扶贫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以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切实推进乌蒙山云南片区“脱贫攻坚”工作,保持政策稳定,发展产业,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曲靖市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属于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子项目之一。该项目建设规模1276.1165公顷,预算总投资5848.91万元。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

1、资金情况。2018年9月30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中央支持资金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云国土资〔2018〕195号),下达了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中央支持资金。曲财农〔2018〕129号下达2018年中央土地整治工作专项资金宣威市专项资金为58,489,100.00元。资金到位率100%。

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土地平整面积213.8025公顷;

土方垒埂12381.10万m3;

石方垒埂7828.08万m3。

(2)灌溉与排水工程:取水口3座;

取水坝1座;

500m3

蓄水池8座;

300立方米3蓄水池17座;

100立方米蓄水池54座,闸阀井43座,改建坝塘1座;

支管25条,总长度为21523.84m;

毛管55条,总长度为19359.55m;钢闸门2座,管道井4座,斗渠1条,总长为587.62m,农渠10条,总长5052.38m;

路侧沟12条,总长6274m;

斗沟1条,总长度为41.42m;

Ⅰ型农桥4座,Ⅱ型农桥4座,过水路面1座,盖板涵9座,盖板涵4座,Ⅰ型管涵57座,Ⅱ型管涵49座,dn500管涵22座,dn1000管涵5座,dn200管涵1座;农桥修复1座,泵房4座。

(3)田间道路工程:改建田间道31条,长40762.29m;

新建田间道5条,长4768.97m;

改建生产路40条,长34412.59m;

新建生产路26条,长13674.21m;

田间道错车道256段;

挡墙3411.55米。

(4)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改建田间道(水泥路)14204.68m;

太阳能路灯239盏;

公厕4座,建筑面积241.40㎡;

晾晒场1块。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防护墙3162.10m;

拦砂坝8座;

山体边坡绿化1.3333公顷;

林草修复区面积200.8171公顷;

生态修复区面积54.64公顷。

(二)项目绩效目标。

项目建设规模为1276.1165公顷(19141.75亩),其中整理面积为1193.5912公顷,开发面积为27.8906公顷,复垦面积54.6347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26.7236公顷,其中通过整理得到新增耕地1.7808公顷,开发得到新增耕地23.9077公顷,新增耕地率为2.09%,项目实施后的耕地面积达到1018.2963公顷(其中:水田0.7251公顷,水浇地16.1110公顷,旱地9.8875公顷)。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项目于2018年7月完成勘测,2018年底完成规划设计,2019年1月完成招投标。项目区划分为八个标段,分别由八家施工单位进行施工。2019年2月15日项目开工,2019年9月10日竣工。2020年8月11日,宣威市人民政府及时组织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项目进行了自检自查,2020年9月2日,项目通过了曲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竣工初验。2020年11月2日,省自然资源厅对项目进行了外业验收。

1、成立机构抓好项目实施管理。成立了项目实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实施的协调指导,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了职能职责,从制度上强化管理,规范管理行为。

2、规范使用资金。资金使用严格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资金实行专款、专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项目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无挤占、挪用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3、项目实施执行“六制”。该项目在实施中按照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有关规定实现了项目公告制、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监理制、工程量复核和审计制度。

4、项目质量符合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指挥部及监理部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严把工程质量关,使项目在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拨付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工程质量达到合格要求。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绩效评价目的是全面掌握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科学分析评价重大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综合成效,分析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建设过程中的创新经验与做法。主要包括9个方面:1、资金保障充分,使用合理规范;

2、工程稳步实施;

3、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4、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5、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6、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7、助推脱贫攻坚;

8、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9、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对象是项目的实施主体,即宣威市自然资源局,评价范围是项目所涉及的阿浪、花鱼两个村。

(二)绩效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1、绩效评价原则。

绩效评价遵循:(1)科学规范原则。要求绩效评价严格遵循既定程序,科学可行;

(2)公开公正原则。要求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评价结果应客观公正,并接受社会公开监督;

(3)分级分类原则。要求根据评价对象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4)绩效相关原则。要求支出与其产出之间有紧密相关关系。

2、绩效评价依据。

一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是中央、省重大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要求;

三是部门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等相关规定和规划;

四是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五是预算管理制度及办法,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财务和会计资料;

六是项目设立的政策依据和目标,预算批复、资金安排和分配等相关材料,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项目决算或验收报告等相关材料;

七是《宣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宣威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宣财预〔2019〕86号)、《宣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宣威市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宣财预〔2020〕68号);

八是其他相关资料。

3、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绩效评价小组在参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支出特点,运用定量定性原则,确定了绩效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贴近实际,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逐级合理设计,主要构成如下:

一级指标4个,包括决策、过程、产出和效益;

二级指标10个,包括项目立项、绩效目标、资金投入、资金管理、组织实施、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产出成本、项目效益;

三级指标17个,主要是二级指标细化和量化。

以上情况详见附件1《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分体系及评分表》

4、绩效评价方法。

结合本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因地制宜,本次绩效评价采用了指标评价、数据采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方法进行评价。

5、绩效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标准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等,用于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比较。绩效评价标准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行业现状、项目规模、历史经验和专家意见等合理选择。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首先查阅项目建设相关文件资料,了解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包括项目申报、规划设计、招投标、资金管理、施工管理、验收等工作情况;

到现场查看工程建设实际效果,对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修复、农村居民点整治几个单项工程中具体的单元、单位与分部工程选取部分进行查看了解;

对项目区的人民群众进行现场调查,发放问卷,客观掌握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直观。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一)绩效评价综合结论。

通过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实施,使项目区耕地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地方脱贫成果,确保了农民持续增收,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带来重要的现实意义。

1.增加耕地资源。通过国家政策及资金的大力扶持,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建设使得宣威市增加了宝贵的耕地资源,项目共完成建设规模1276.1165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6.7236公顷。耕地面积的增加,实现了耕地总面积的动态平衡。

2.提高粮食产能和农业产值。在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建设过程中,对水、路、田进行综合整治,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综合整治,使项目区形成“田成块、水相连、渠成网、路相通”的格局,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经测算,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新增粮食总产量536.70吨。通过项目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了耕地的产能,为宣威市区域性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通过项目的规划建设,项目区土地耕地质量提高,配套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推进了耕地的机械化作业,加速了土地流转,使耕地向种粮大户、农业企业集中,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同时通过合理利用项目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地域优势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益。整个项目预计新增农业总产值510.99万元。

3.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项目实施后,通过系统土地整治,增加了耕地面积,并配套相应的农田灌溉、道路设施;

增强了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使水资源得到有序利用,为农业生产服务;

同时土地平整进行坡改梯工程,大大减少水流对坡面的冲刷,控制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项目实施后,土地垦殖率和绿色植被覆盖率均有所提高,改善了项目区水、肥条件,保障了项目区灌溉合理,排水通畅,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的“三保”能力,使项目区成为典型的生态农业区,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项目实施,构建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农户随时都可灵活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从而提高收入。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灌溉、道路、饮水等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以完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4.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集约利用土地。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项目区内原先零碎的耕地、贫瘠的荒草地、裸地等未利用地变成了集中连片,灌排方便的稳产农田,农田格局明显改观,农田更加适应农业生产要求和耕作习惯。于此同时,项目区内农村各类用地布局也更加合理,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得到合理利用,城乡发展空间得以拓展。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高了1.56%的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也为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土地整治后,劳动力投入减少,机械化作业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相对下降;

在耕地面积增加、耕地质量提高、农业规模化与产业化经营、农民参与工程建设,以及优良生产技术优良品种推广、农业生产成本相对下降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其生活状况,“惠农、富民、强农”效应突出。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区农民人均农业增收额970.27元/人,新增就业人数15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消耗大量建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等,带动了地方产业发展和社会消费,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费4912.38万元,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和增收渠道。

6.促进社会和谐。项目实施后,为区内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维护项目区的社会稳定,农村的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实现了优化组合,形成双赢局面。项目实施可为区内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人地矛盾得到缓和,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维护项目区的社会稳定。

7、建设美丽乡村。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项目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促进了农民集中居住和农田合理布局,提高了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完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人居环境,工程实施后新建了晒场及打谷场,便于粮食收获后的晾晒储存,农闲时晒场及打谷场也成为了村民生活娱乐场所,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

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总分100分,单位自评98分,自评结论为“优”。经评价组考评打分,评价综合得分为96分,评价等级为“优”(详见附件1《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分体系及评分表》)。

(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项目完成建设规模1276.1165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6.7236公顷,新增耕地率2.09%;

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22.3837公顷;

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22.4214公顷、新增和改善防涝面积957.0874公顷,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39.7391公顷;

完成林草修复面积200.8171公顷;

完成村庄整治面积53.5361公顷。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分析。

为组织实施好乌蒙山贷因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切实助推宣威精准脱贫,按照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宣威市鸟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成立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为指挥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指挥长,市发改、财政、交通、住建、扶贫办、农业、水利、林业、审计、环保等有关部门及项目涉及的乡(镇、接到)党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定项目实施方案的申报工作及全面领导项目的组织实施,研究决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及相关部门、监理机构、项目承包单位及项目区群众代表等对竣工后的工程项目进行自检自查。

(二)项目过程情况分析。

在项目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各单位履行职责,承担项目建设管理任务,落实有关土地整治项目的政策,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及相关技术服务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努力完成了该项目的建设。项目工程结束后,项目实施单位及时整理竣工验收资料,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项目进行自检自查,曲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初验,项目实施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完善。在项目立项、实施过程中,镇、村参与了土地权属管理工作,对项目建设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项目区群众通过咨询式参与、邀请式参与、委托式参加等方式参与了项目综合决策、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项目的变更管理、验收管理等严格按规定执行,确保项目建设按期、按质完成。

(三)项目产出情况分析

通过项目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了耕地的产能,为宣威市区域性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经测算,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新增粮食总产量536.70吨。通过项目的规划建设,项目区土地耕地质量提高,配套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推进了耕地的机械化作业,加速了土地流转,使耕地向种粮大户、农业企业集中,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同时通过合理利用项目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地域优势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益。整个项目预计新增农业总产值510.99万元。

(四)项目效益情况分析

项目建成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了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改善了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重大决策和解决“三农”问题要求。同时土地整治项目最根本的投资目的是工程建成后能实现投资目标,长期、有效、稳定的发挥项目效益,造福于民。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成立专门的工作协调机构,为加快项目顺利实施,2018年8月20日宣威市人民政府以宣政办发﹝2018﹞109号文成立了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等工作。

(二)严格落实项目实施各项制度。市自然资源局编制了该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工作职责和资金保障等。项目工程分为8个标段,2019年2月工程施工以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8家施工单位,以邀请招标方式确定1家监理单位,分别签订了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项目工程2019年2月15日开工,2019年9月10日竣工,按照项目的规划设计完成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

(三)严格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专人专账管理,资金严格按规定拨付,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四)严格执行工程变更规定和程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影响,涉及工程变更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并报经上级同意后方可作变更处理,不允许擅自变更工程内容。

(五)解决好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调动镇村两级干部的积极性,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工程施工快速推进。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规划设计前瞻性不足、深度不够,存在变更现象。

在项目实施中发现部分项目规划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规划缺乏综合性和科学性部分地方没有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认真谋划,规划思路、规划原则、规划目标不明确,落实措施不够得力,规划综合性不强。土地整治与村庄、交通、水利、电网、林业等相关规划没有很好的衔接,“统”的功能不够;规划深度不到位。现实性和准确性不能满足指导项目选址和设计的要求,有的只是片区建设规划,没有全区域整体建设规划;规划落实不够。项目选择随意性大,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同时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不完全符合群众意愿和当地实际,变更现象普遍存在,项目不能严格按照批准设计进行,实施中变更设计、调整预算,不同程度存在项目计划与预算执行不严的问题。

(二)缺乏技术人才,实施监管不足。

土地整治工作人员中,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太少,多数人员工程管理能力、经验不足。在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方面都还不够完善、不够严密。由于土地整理任务很重,包括项目踏勘、方案论证、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土地整理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技术力量不足,难以适应目前土地整理的形势,任务的需要。因人员力量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客观因素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虽有相应的审查报批、监督检查、分片监管责任制等制度,但任存在对个别项目踏勘复核不到位、实施进度不清楚、工程决算不掌握等问题。

(三)项目管理欠缺,资料不完善。

现场指挥部管理人员不够到位,项目实施管理技术力量薄弱,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存在差距,竣工结算工作严谨度不够,导致部分标段竣工结算资料工程类别没有按设计的工程分类结算,项目施工完成后,影像、照片的资料不全,未能全面地反映项目建设整个过程。

(四)运营管护不足,土地效益不高。

项目竣工后,土地整治工程交付项目区群众使用后,缺少后期管护。虽明确由项目区乡镇、村委会和收益群众进行管护,但管护标准、管护内容、管护方式、管护主体和维护资金等相关内容还不明确,不能有效的实现权、责、利的相互统一,不能充分调动工程管护者的积极性,导致项目区基础设施无法长效使用。项目移交后管护力度有限,不能充分发挥项目设施应有的作用,使项目效益长期、持久发挥。

七、建议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

在土地整治前要开展土地整治需求调查,依从“自上而下”的科学明珠的决策体系,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比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主要收集项目区农户的土地整治相关的各类需求,为整理规划设计以及决策等关键环节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内容。同时应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互相协调,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紧密联系农村经济生产、农业发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规划、林业保护利用和环境生态建设等有关要求,合理编制项目的规划设计。

此外,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还要以全面的视角、严谨的部署,注重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与土地生产相关的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为项目实施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提供保障。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之初,应与日后土地利益方式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土地整治的综合性,建成集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集约化农业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为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二)建设土地整治队伍,扩充技术人才。

大部分土地整治从业人员多为半路出家非专业对口,侧重于项目的组织实施、工程管理及有关协调工作,虽在实际施工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缺乏全面系统的工民建、水工、农艺、工程决算、财务等专业技术知识。今后应多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对土地整治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学习,加大土地整治队伍和人才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工作人员对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文件、规定、规范、标准的学习,力求使土地整治项目的前期工作、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三)健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管理规范。

严格执行六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公告制和审计制。规范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统计信息、档案管理等工作,建立专项检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对工程实施过程要加强监督与管理,首先,要制定切实的项目监督与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对监管的目的、任务以及重点、措施做到详细的规定与研究。其次,成立相关项目建设的推动机制,设置办公室,从而实现对业务的监督指导。再者要对关键的相对重大的重点示范工程,实施工作例会制度,周、月、季度以及年度都要有定期的会议与总结,并结合完善的奖惩考核制度。对分工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如基本设施的筹建、土地的整理以及拆迁等要有专门的分包领导、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这些要向社会公开,从而有利于工程的正常推动与顺利进行。

(四)建立后期评价机制,加强项目管护。

建立健全项目后期评价机制,加大对破坏项目工程设施的行为要严厉查处,对工程设施维护管理不力,发生非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的要追究责任。落实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经费,通过制定资金使用办法确定工程设施监管单位和受益人的责任,用于项目后期维护保养,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项目工程建成后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参与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营造使用爱护工程设施的社会氛围。

宣威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组

农贸市场改造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篇6

(一)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1.设立时间。20xx年市办实事星级农贸市场综合奖补专项资金设立时间为20xx年4月。20xx年是延续20xx年星级农贸市场综合奖补专项资金政策持续实施的。20xx年1月22日,青岛市财政局、工商局《关于印发<青岛市创建星级农贸市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青财行〔20xx〕10号),20xx年4月2日,青岛市工商局、财政局《关于印发〈青岛市20xx年星级农贸市场创建办法〉的通知》(青工商经发〔20xx〕63号)。

2.设立依据。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国发[20xx]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xx]59号)、《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我市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青政发〔20xx〕27号)、《青岛市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xx-)规划纲要》、《关于强化市长负责制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通知》(青政办字[20xx]61号)、《关于20xx年重点办好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10件实事的通知》(青政发[20xx]1号)。

3.设定用途。20xx年星级农贸市场创建专项资金预算安排为2120万元(后补助,20xx年安排)。对获得星级认定的市场,市、区两级财政按照1:1比例给予综合奖补。其中:五星级市场80万元/处,四星级市场60万元/处,三星级市场40万元/处。

综合奖补资金发放按照财政有关规定划拨。获得星级认定的市场取得综合奖补资金后,要用不低于10%的综合奖补资金,对市场文明诚信经营业户等进行奖励。

(二)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创建星级农贸市场在全市、全省属于首创,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局领导高度重视,严密关注创建工作推进情况,认真组织开展了“20xx年农贸市场星级创建”活动。一是完善办法和标准。在总结20xx年创建工作经验和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建议,对20xx年星级农贸市场创建办、创建标准进行完善,并向社会公布。二是组织召开动员会。20xx年4月3日,召开了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暨星级农贸市场创建工作动员会,对20xx年度市办实事星级农贸市场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三是引进第三方测评机构。通过招标选定两家单位作为第三方测评机构,同时,完成星级农贸市场测评软件修改完善和测评人员培训工作。四是申报进行材料审核。按照《创建办法》要求,对参评市场提交的书面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统一审核,经过区级初审和市级复核,共有61处市场参加20xx年星级农贸市场创建。五是组织实地测评。5-10月份组织两家第三方测评机构通过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交叉测评与重迭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参评市场开展实地测评,次月通过市工商局网站向社会公示市场测评成绩。5月、7月、10月分别组织专家集中测评,对市场存在的问题现场点评,督促市场开办单位认真整改。同时开展农贸市场群众满意度调查,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市民满意度调查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六是组织召开现场会。20xx年9月5日、10月26日,先后在李沧区、西海岸新区召开“走进市办实事见证民生项目”暨星级农贸市场创建工作现场会和“走进市办实事见证民生项目”活动座谈会,会议邀请市办实事协办单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市民代表、新闻媒体,170余人参加,进一步扩大市办实事影响力,扎实推进创建工作。七是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20xx年11月22日,由青岛大学、海洋大学、协办单位、第三方测评机构、各区市场监管部门等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实地抽取7处市场进行了观摩,观看市场创建纪录片、查阅市场申报材料、市场情况介绍等环节,根据《创建办法》和《创建标准》由评审专家对参评市场进行综合测评。按照《创建办法》规定程序,经过市场自评申报、区局初审、市局复核、第三方测评机构实地测评、专家集中测评、专家评审会等环节,确定青岛市兴山路市场等44处农贸市场为青岛市20xx年市办实事星级农贸市场创建候选市场。经过市场自评申报、区市场监管局初审、市工商局复核、实地测评、专家评审等环节、结合公示星级农贸市场候选名单期间市民的意见,12月份最终确定青岛市兴山路市场等44处农贸市场为“青岛市20xx年度星级农贸市场”,其中:青岛交运兴山路农贸市场等2处农贸市场为五星级农贸市场,青岛团岛农贸市场等14处农贸市场为四星级农贸市场,青岛基隆路金麦园综合市场等28处农贸市场为三星级农贸市场。

二、专项资金项目绩效情况

(一)20xx年专项资金预算批复情况。

20xx年6月25日,青岛市财政局印发《关于下达20xx年星级农贸市场综合奖补资金(第一批)的通知》(青财行〔20xx〕25号),下达各区财政局20xx年星级农贸市场综合奖补资金(第一批)20xx万元。20xx年12月5日,下达李沧区财政局20xx年星级农贸市场综合奖补资金80万元。

(二)20xx项目安排情况

1.安排概况

按照市政府《关于20xx年重点办好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10件实事的通知》(青政发[20xx]1号),细化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专业考核评测机制,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估,创建星级农贸市场不少于40处,为居民提供放心优质服务。20xx年创建星级农贸市场44处,其中:市南区四星级市场1处、三星级市场4处,市北区四星级市场3处、三星级市场8处,李沧区五星级市场1处、四星级市场6处、三星级市场4处,崂山区四星级市场1处、三星级市场4处,西海岸新区五星级市场1处、四星级市场3处、三星级市场6处,城阳区三星级市场2处。20xx年度星级农贸市场名单详见《青岛市20xx年度星级农贸市场名单》(附件1)。

2.各项目绩效情况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篇7

1.1 公共投资项目的定义与特征

公共投资项目是指国家出资、融资以及使用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资金, 主要投向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用事业项目。公共投资项目是维护我国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是支撑城乡健康运行的命脉, 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

1.2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定义与要素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是指采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 对照统一制定的评价标准, 基于预期目标, 对公共投资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的经济性、效益性、有效性、公平性和效果性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全面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基本要素分为三个部分:即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指标。评价主体是实施评价的组织或个人, 而公共投资项目的评价客体指的是评价对象即公共投资项目本身。评价指标是评价主体对公共投资项目作出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评价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决定着评价结论的科学合理性。

1.3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1.3.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是绩效评价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前提, 而绩效评价的本质目标就是要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绩效评价对于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反映和控制受托经济责任的具体履行过程;二是反映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最终结果。在公共投资项目中, 纳税公众就是财产委托人, 而政府则是财产受托人, 政府在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时, 必须从公众的利益出发, 以公众的满意度为导向, 对拟建公共项目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合理的规划设计和严谨的可行性研究。

1.3.2“5E”原则

著名学者T.芬维克于1995年提出的“3E”评价准则即经济性 (Economy) 、效益性 (Effectiveness) 、效率性 (Efficiency) 成为了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的基本理论平台。然而,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E”评价准则的重经济效率、轻效果与公平无法适应我国国情, 因此本文提出在“3E”基础上增加效果性 (Effect) 和社会公平 (Equity) , 构成“5E”概念, 将更加体现公共投资项目的目的和效果, 也更加符合公共投资项目的特征和属性。

1.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可以从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进行理解。从高层次上讲,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协调进化, 达到人与自然共同繁荣;从中层次上讲,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从低层次上讲, 可持续发展是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是在资源和环境得到合理利用保护的条件下, 取得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可持续发展理念丰富了公共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的内容。一方面,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在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过程中, 既要重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还要重视项目的环境效益。另一方面,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对公共投资项目绩效的评价应是动态发展的, 既要关注项目在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协调, 又要关注项目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协调。因此, 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公共项目绩效评价, 通过建立多层次评价指标来进行项目的多系统、多效果、多功能的评价。

2 公共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指标的形成机理

公共投资项目最本质的属性是公共性, 因此公共福利是确立适当的公共投资项目评价标准的判断依据, 而公共投资项目产生的公共福利在城市社会中表现在: (1) 是否有助于降低城市生活成本; (2) 是否增加城市就业率; (3) 是否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

公共投资项目的其他属性如效益外部性、工程系统性和协调性决定了工程效益的多元化与工程的辐射效应。效益的多元化是指公共投资项目不仅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其辐射效应对于城市居民、组织、城市、区域甚至国家都将产生一定影响, 而且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影响, 还涉及到政治、文化、社会及自然环境等各个领域。因此, 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是公共投资项目评价标准的另一判断依据。

综上所述, 公共投资项目的特征要求不仅应该对公共投资项目微观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还应该对城市经济资源配置、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等宏观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不仅应该对公共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还应该对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价。

2.2 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

2.3 评价指标的分类

针对不同的项目、部门或机构职能, 所建立的具体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但就总体来看, 针对公共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经济评价指标、社会评价指标和环境评价指标三大类。

2.3.1 经济评价指标

公共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是指针对公共投资项目的有形收益及成本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 评价重点在公共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

微观经济效益评价的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采用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方法, 而宏观经济效益评价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 考察的是总体经济的运行状况。

2.3.2 社会评价指标

公共投资项目的社会评价指标反映对社会政治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指标, 如就业增加率等指标。

2.3.3 环境评价指标

公共投资项目的环境评价指标反映公共投资项目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力等的影响, 如区域生态平衡率等指标。

公共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详见表1。

3 案例分析

3.1 项目概况

南京市地铁一号线主线全长21.72公里, 其中地下线14.33公里, 地面及高架线7.39公里, 项目总投资85亿元, 于2005年9月3日正式运营。地铁的建设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时间利用率、促进社会及经济发展,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铁建设项目属社会公益性项目, 加之地铁具有公益性和企业性的双重性质, 在一定程度决定了该建设项目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地铁项目的自筹资金。

3.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对地铁一号线建设项目的具体特征如盈利性、公共性、服务性等, 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3 项目绩效评价流程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项目绩效的评价,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模拟人的分析、判断以及决策过程的系统分析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中。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等步骤实现了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其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3.4 评价结果

南京地铁1号线按里程数收费, 票价为2元到4元, 日均客流约81万人次, 高峰时可达108.96万人次, 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市民出行在交通上所花的时间明显缩减了, 且地铁的开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路面交通拥挤程度, 提高了市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由于地铁1号线主要采用的是地下线形式, 其土地资源利用率较高;此外由于地铁在速度方面的巨大优势, 市民倾向于采用搭乘地铁的方式而减少了私家车的利用, 从而节约了能源和减少了污染, 最终增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力, 实现较好的环境效益。

摘要:针对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现状, 以相关的基础理论为指导, 根据评价指标的形成机理与原则, 提出适用于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论述。

关键词: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林晓言, 许晓峰.建设项目经济社会评价[M].北京:中华工商出版社, 2000.

[2]郑方辉, 陈佃慧.政府绩效视野下的广州BRT项目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 2011:114-118.

[3]王晓霞.项目后评价综述[J].江苏交通工程, 2002, (2) :40-43.

[4]李华.公共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12, (12) .

环卫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84;TU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6-0147-01

在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工程项目规模规模日趋扩大,工程项目工艺日益复杂,因此工程项目的复杂化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特征。构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绩效评价有利于及时监督与评价项目,有利于发现项目执行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因此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分析探讨构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绩效评价的具体因素。

1 工程项目进度绩效评价的内涵

工程项目进度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分析研究工程的目标进度与实际进度,从这种对比中评价工程项目的进展状况。当实际进度超过了目标进度,则表示工程进展顺利;当实际进度低于目标进度,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以保证工程顺利完成。工程项目进度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包含多种因素,因此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评价体系的完善,从而保证工程顺利完工,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2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几大构成要素

2.1 业主因素

业主因素是构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绩效评价的首要因素,必须高度重视。业主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与投资者,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其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资金因素。资金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缺乏资金,工程项目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法实施。总体来说,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工程项目建设初期,投入资金相对较少;随着工程项目规模的扩大与进展的加速,投入资金达到最高水平;最后在工程项目即将收尾时,资金逐渐减少。因此,业主在投入资金时要大体上遵照这种规律,保证资金落实到位。资金的充足与否,关系着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供应情况,关系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因此业主应当履行合同,做好资金投入工作。

②业主的前期准备工作。除了投入资金之外,在工程项目实施之前,业主还要做好系统、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准备完整、合法的施工手续,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做好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包括临时设施的建设要完备,施工现场的水电供应要科学等等。

2.2 设计因素

设计因素主要包括初步设计状况、施工图纸的供应状况以及设计变更状况三大方面:第一是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是工程项目施工的蓝图,初步设计经过审核之后,便能够在此基础上明确资金投入金额、签订合同、订购材料等。初步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第二是施工图纸的供应状况。施工图纸供应要遵循及时性、配套性、准确性等原则,从而促进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实现。第三是设计变更。初步设计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初步设计不容变更,贯穿工程项目的始终。

2.3 施工因素

2.3.1 施工技术与设备因素

工程项目施工离不开科学的施工技术与先进的施工设备,尤其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社会,技术与设备已经成为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重要因素。①施工工程项目要保证具备科学的施工手段与技术,这主要包括精确的施工工艺与合理完善的施工方案,从而为施工的顺利进行锦上添花。但在施工中也不能一味追求最新技术,避免产生由于新技术运用不到位产生事与愿违的反作用,影响施工进度。②施工工程项目必须拥有先进、系统的施工设备,这是施工队伍完成艰巨施工任务的必备法宝。在工程项目实施之前,要明确施工设备的型号、数量与类型等。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设备的及时供应与维修工作,避免耽误工程进度。

2.3.2 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

施工队伍是工程项目实施与顺利实现的主力军,关系着施工的进度与施工的质量水平。目前,我国工程施工队伍大部分由农民工组成,他们很少受到专业技能培训,也缺乏安全教育,因此整体素质不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应当得到重视,并且加大培训力度,从而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的施工队伍。

2.4 外部环境因素

无论是业主因素还是设计因素、施工因素,都是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重要内部因素。而工程施工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纳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3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指标层构建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与以上四大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离开任何一个因素,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都无法实现。在构建该体系时,主要分为三个目标层。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这个总目标之下,包含业主、设计、施工及外部环境在内的四个一级指标层,在每一个一级指标层的子目标则属于二级指标层。这三层目标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形成一个严密、系统的评价体系。在构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评价体系的过程中,目标层为A,表示的是该工程项目的总体绩效状况;一级指标层,即业主、设计、施工、外部因素分别为B1、B2、B3、B4,它们指的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主要因素;在一级指标层B1之下的子目标中工程资金状况、早期准备工作状况、工程进度控制相关组织的建设状况分别为C11、C12、C13;在B2之下的子目标中工程项目的最初设计、工程项目图纸的供应、更改工程项目设计分别可以表示为C21、C22、C23;在B3之下的子目标中施工技术与设备的采用、施工队伍的组成、施工组织设计分别可以表示为C31、C32、C33;最后,在B4之下的子目标中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则分别可以表示为C41、C42;这些二级指标层从更具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三个层次的因素共同作用,为加快工程进度做好铺垫。

4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

以下主要分析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步骤。

①确立评价指标集U。上文提到业主、设计和施工等因素对工程进度管理绩效的影响。确立评级指标集时,一定要明确各个要素的具体指标。业主因素包括业主资金充足率、施工准备充足率、施工进度组织健全程度、施工进度计划的合理度等评价指标,设计因素包括设计的合格情况、设计变更频繁度及施工图纸的准确度等评价指标,施工因素包括施工队伍的水平情况、施工资源的利用情况、施工租住健全度等评级指标,而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情况、社会环境因素情况、环保因素情况。我们将这几大要素归到一个指标集U中,将几大要素对应的指标标记为U1、U2、U3、U4。

②确立评价决策集V。这个评价决策集主要是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其反应的是工程项目进度的绩效管理水平。我们将评价决策分为优(施工进度管理有效,工期提前)、好(施工进度管理得当,工期按时完成)、一般(施工进度管理合理,工期基本能按时完成)、较差(施工进度管理措施基本无效,工期出现拖延)和差(施工进度管理因素失控,工期拖延现象极为严重)五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反映的是绩效水平。这五个等级分别对应的是V1、V2、V3、V4、V5。在确定评价指标集和决策集之后,接下来就是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利用模糊模型确定评价矩阵,最后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5 结 语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工程项目施工成为时代的热点,为了保证工程顺利施工,构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进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业主、设计、施工与外部环境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要分析探究各个因素,使之协调发展,从而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江焕之.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11.

[2] 罗鹏宇.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上一篇:文化娱乐活动总结参考下一篇:成长的烦恼作文600字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