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部教师节活动方案

2024-05-20

培训部教师节活动方案(共11篇)

培训部教师节活动方案 篇1

一、培训内容:

1、已修定的新课程标准(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

2、课堂教学改革(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小组学习和展示的操作要求)。

二、培训范围:

全体教师。

三、组织方式:

1、新课程标准培训:以联校为单位组织全体学

2、课堂教学改革培训:以中心校为单位统一组织培训。

四、培训时间:

1、新课程标准: 20xx年xx月xx日。

2、课堂教学改革:20xx年xx月xx日。

五、新课标培训地点:

河底中心小学

六、培训要求:

1、各中心校要将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方案于8月22日下午4:00前报送联校备案,培训结束后要撰写出详实的培训总结,报送联校。

2、各学科教师必须按要求、按时(培训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参加学科新课标培训,并做好学习笔记(在稿纸上撰写),培训结束后,学习笔记上交联校教研室。

3、河底小学要提前做好新课标培训相关设施、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培训活动顺利进行。

4、各单位要特别强调培训教师注意安全。

培训部教师节活动方案 篇2

当今社会, 经济飞速发展, 竞争日益激烈, 作为一个有志青年, 若想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就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为了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学习指导和更为前沿的社会需求信息,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同时, 更要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培养出一批能够为学生保驾护航的先进的教师队伍。

所以, 高职院校要保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加强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可是,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导致这块工作更多的是处于“软肋”地位。对此, 我校为培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制定了一个方案, 下面是对该方案从不同方面做出的一些分析和研究。

一、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和理解

高职院校, 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 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范围看, 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 是和传统普通高等教育有着不同质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 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院校的目标是, 在具有高中文化的基础上, 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特征是使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 侧重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 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主干技术, 侧重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

二、对教学能力分析和评价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和国家发展上, 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教师队伍作为高职院校的中流砥柱, 教学能力更是核心中的核心。一般来说, 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以下几种能力构成:一是认识能力, 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 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二是设计能力, 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 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三是传播能力, 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四是组织能力, 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培养学生优秀集体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组织管理自己的活动的能力等;五是交往能力, 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能力。这五种教学能力构成了教师的基本能力, 一个教师是否具备这五种能力, 能否运用好这五种能力都对学生能否全面发展产生着巨大作用。因此对新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更是势在必行。

三、对培训方案的解读和研究

对高职院校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方案的研究主要分为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 研究特色四个方面。

1. 研究目的

作为新教师, 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学生, 自身还不具备一个高校教师应有的状态, 心态、能力等, 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适应教师的身份。而且在思想上, 新教师接受的是普通高等教育, 对所从事的职业教育不同教育体系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让新教师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 为新教师参加工作, 能够实现快速由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转变, 由所接受的普通高等教育向所从事的职业教育不同教育体系转变, 提供了培训方案, 使之尽早的完成转变。

2. 研究意义

在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新趋势下, 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模式随着办学合作不断涌入国内冲击国内土著高职院校;在高校扩招后学生生源数量明显逐渐下滑的新时期, 国内高职院校进入了生源战“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 生存与发展问题即将面对;在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两个平行教育体系初具萌芽的今天,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国内高职院校的教师还是毕业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综上所述, 国内高职院校现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对于一个学校来说,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加强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才能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3. 研究内容

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 研究的内容包括一是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二是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重点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类型的区别。三是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 形成新教师教育教学参考性标准, 包括教案设计、板书书写、教科研工作、授课课件制作、学生论文指导、学生班级管理、教务与考务工作、实践教学能力提高、职业道德与创业意识教育, 学生社团指导与管理等。四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方案。

4. 研究特色

(1) 定位

本课题以汽车类职业教育为例, 广泛调研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区别, 在对比中研究国内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的区别, 在此基础之上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模式的不同。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差异化的职业特征, 研究相对于其他教育类型的差异化教师标准。

(2) 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教学管理标准, 综合我院汽车工程系教学改革经验和新、青年教师培训经验, 研究适合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教师培训方案。

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的设计初探 篇3

关键词:通知教育;文理分科;教研室;课程梯队

一、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设计的内涵

高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即以高校为基本点,进行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培养和训练。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方案设计,就是在高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以系统思维对培训项目的各个核心要素进行整体分析、计划、安排和部署的过程。

二、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的设计方法

1.开展团队作业,使培训方案接地气

方案设计能力就是教师培训者的重要专业能力之一,而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大部分教师培训者个体还处在非专业化状态,因此以团队作业方式开展培训方案设计工作尤为必要。负责教师培训的培训者在设计培训方案的过程中,首先有必要组织本部门同事共同研究讨论,出台培训方案草案;其次要及时向由学科专家、培训专家、高校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咨询;最后,再吸取各方专家意见和建议,从规范性、专业性、创造性、可操作性、实效性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对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的分析尤其重要,因为这是培训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建议培训部门在开展培训之前要进行全员需求调研,使培训者和参训者之间有交接点,让高高在上的培训者的培训内容更加接近受众、更加接地气。

2.理解顶层设计,使培训方案有高度

教师培训顶层设计是指国家和地方教师培训主管部门,针对规模较大、周期较长、涉及面较广的大型培训项目提出的宏观规划。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培训背景和社会需求、培训标准和要求、培训工作任务和指导思想、培训对象和项目体系、培训制度和机制、培训主要措施和对策、培训资源和条件保障等。

顶层设计为实施方案设计提供政策依据、社会需求导向、培训制度框架、实施条件保障和行动实施指南。通常,各级政府教师主管部门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向社会和培训机构发布有关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或规划。如,教育部制定和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文件就是高校教师校本培训顶层设计的重要依据。从实践层面而言,理解顶层设计既能避免因人设课,又能提升培训高度。

三、H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的具体设计

1.培训体系中的四个层次

这是一个倒三角形,从上往下,层级越来越低,但对教师的培训价值可能越来越接地气。它们是:通识教育、文理分科、教研室、课程梯队。

第一层,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在这里特是指教师无论是文理科都应该接受的共有的教育内容。一般以专家学者讲学形式呈现,内容要符合三个前沿,即学术前沿、实践前沿和理论前沿。这样便于开拓教师理论视野,活化教师的教学思维,从而为教育教学的实践提供新思路。

第二层,文理分科教育。打破具体学科的界限,只以文理分界,实行校内优质课开放教室活动,将历届教学能手、教学技能大赛获奖者的课堂向全校开放,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倾向去听课。高校培训部门对教师听课的学时做具体限定,期末做统计成为继续教育课时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种形式实现了大学课堂的开放性,是校内优质资源共享的典范。H高校正在运行这种模式,教师满意度较高,培训效果很好。

第三层,教研室。H高校在实行教学改革以来,将教研室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让教研室作为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该校改革的特色。

将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作为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将教师培训落到实处,又能调动教师们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第四层,课程梯队。如果说高校教师的校本培训的大教研是教研室活动,那么小教研就是课程的梯队建设,即承担同一门课程的老师进行课程的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笔者认为,这是校本培训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模式。它能将培训运用于无形之中。但这个层次是较难兑现的,很多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得以执行,为此建议校本培训中要将该层次做实。

在H高校教师的校本培训体系中,第一个层次是各高校常见的,第二个层次H高校正在尝试,而第三个层次和第四个层次,是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盲点”,至少在笔者所涉猎到的高校教师培训文献中还从未被涉及,但同时也是H高校进行校本培训的尝试点,建议高校的培训部门做出培训课时的量化规定,并用文件性的形式下发给各个教学单位。

2.培训体系中的三个类别

三个类别,主要指的是岗位中的教学岗,按照职称级别分为:初级职称或未定级、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三类。这三类别的人员都囊括在四个层次中,即都参加四个层次的培训。所不同的是除此之外,还要参加具有类别特色的培训,如岗位适应性培训,适合于第一类;原岗位拓展性培训,适合于第二类;高级研修班培训,适合于第三类。

H高校的四个层次三个类别的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既能保证教师的参与性,又能保证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既能照顾到教师的整体需要,又能照顾各类教师的个别需求;此外,该方案将学校里的课程建设工作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融合在了一起,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不可多得的作用。

参考文献:

李冰.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校本培训方式初探.学校管理,2008(3).

基金项目:本文是呼伦贝尔学院项目《內源式学分制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YJQN201204。

作者简介:孟庆玲,女,出生于1981年,硕士研究生,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学论方向。

培训部教师节活动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江苏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南通市教育局、通州区教育局有关通知精神,围绕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坚持以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团队建设为目标,以培养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发和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认真组织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整个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成立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09年暑期教师全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邢斌

副组长:杨建琪朱新星缪国林徐训荣

成员:王国华任益南任洪华高学平

三、培训内容、形式

(一)、公共项目培训:(2天)

1、通报《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09暑期教师全员培训活动方案》

2、组织学习:

(1)《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

(2)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

(3)《沈健同志在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4)《南通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

3、指导教师个人结合自生实际和个人愿景制订、完成专业成长三年规划,论坛交流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专家报告、讲座)

5、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专家报告、讲座)

6、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1)网络学习(教育)基本知识

(2)博客基础

(二)、专项培训(7天)

7、教育科学研究(2天)

(1)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专家报告、讲座)(0.5天)

(2)“基于人生观照的当代中学生生活素养培养”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类课程设计(0.5天)

(3)组织教师参加09年省“师陶杯”、“园丁杯”论文大赛,教育科研论坛交流研讨(0.5天)

(4)09年中考、高考试题评析讲座(0.5天)

8、教育教学技能

(1)班级管理培训及暑期家访(1天)

(2)集体备课:研讨下学期学生作业计划、活动计划,下学期教学计划(2天)

9、教育教学参观考察(1天)

10、社会调查(1天)

(三)、培训活动总结提高(1天)

11、减负增效反思

12、培训小结、培训考查(学时、学分认定等)

(四)、教师自我研修

鼓励教师以“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主题读书活动等为载体,采用自学、交流、研讨、读书笔记等多种方式自我研修,研读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专著,认真做好读书摘录。

四、时间安排

集中培训拟安排在8月10日左右开始,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一是必修制度。所有参培教师必须认真完成必修内容并完成相应的培训作业。

二是责任制度。全体教师要明确培训研修责任,落实任务,明确培训、考核要求。三是签到制度。在集中培训期间要坚持签到制,对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四是督查制度。学校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对教师培训、研修情况进行随访。

五是考核制度。严格按照《南通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精神,培训结束,学校将统一组织对参加暑期集中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对全面完成暑期研修任务的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和学分的认定,并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和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用科学的管理保证教师培训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实施教师的全员培训,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有关暑期全员培训的精神,引导教师聚焦新课程、聚焦课堂教学、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引领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现代化,进而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提升的“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要通过培训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以极大的学习热情,高度的学习自觉性认真投入到学习培训活动中,把学习培训作为牢固确立素质教育理念,深化新课程改革、增强课改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努力构建可以实现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不断提高、学校蓬勃发展的新型的教师研修体系和浓厚的教师研修氛围,整体推动学校教育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培训部教师节活动方案 篇5

一、培训目标:

为了促进幼儿教师各项技能的不断提升,增强教师教学技能,营造爱学习、敢拼搏、善思考的园所氛围,特别制定幼儿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活动方案,力求在短期内发现、培养和早就一批优秀教师。

二、培训对象:

园内在职幼儿教师。

三、基本原则:

问题是培训的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归宿,教师以“自修---学习---反思---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同时培养老师互动、互助、热爱集体、分享快乐等道德情操。在自学基础上强调反思,适时辅导。

四:培训时间及地点:

2016年9月--12月,地点:本园内。

五:培训、考核组成员:

组长:鲁飞

副组长:王智鑫

培训内容,考核要求:

1、通用技能。

粉笔字、钢笔字老师书写工整,字体规范。

2、讲故事(普通话)。

舞蹈:有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和简单的儿童舞蹈编排能力。

3、美术类。

a、美术欣赏:掌握基础美术理论知识。

b、绘画:熟练掌握简笔画,并有效用于教学。

c、玩教具的制作和运用。

教师培训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服务于课程改革,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着力构建学习型的教师组织。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教育行为。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点,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快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5、以教育科研改造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向学术型、科研型的转变。

三、具体目标任务及措施:

(一)教师全员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育行为。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内容:政治思想与师德教育。

方式:讲座、研讨会等,并与自学相结合,侧重于实践活动(力求结合学校实际,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服务)。

时间安排:每周周前会议政治学习10分钟。

职能部门:校长室、大队部。

(二)新课程标准培训:

目标:进一步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建议,使教师能以此为依据,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

内容: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省、市级新课程培训学习材料等。

活动形式:以学科组为单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时间:每周业务学习、各教研组活动时间。

(三)教师信息化培训:

目标:要求教师实现“四会”:会文字处理,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会上网查阅、下载资料,会收、发电子邮件。同时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会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方式:

1、定期开展教师电脑知识及实际操作的培训。

2、采取定期练习及考核的办法相结合。

(四)教师读书活动:

目标:要求40周岁以内的教师每月读两本书;40周岁以上的教师每月读一本书。

内容:优秀学科书籍。

方式:教师自学与集体组织相结合,并组织读书沙龙、读书征文、“书走动”起来等活动调动教师读书的积极性。

(五)教研与科研活动:

目标:通过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中的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能手要占教师总数的10﹪—15﹪,骨干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60﹪,中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达到50﹪,中青年教师要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内容:

1、每学期集中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教学常规》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等(不少于15次)。

2、继续加强校内、外教研活动,坚持教师要走出去、请教师走进来的教学活动。

3、开展“人人上一堂好课”的活动,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评优活动。

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的理念与实施 篇7

一、话语方式的变化:从独白走向对话

在教师培训课程中, 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维护, 首先体现在话语方式方面。近年来, 在教师培训课堂上, 逐渐趋向了由独白到对话的转变, 由“一言堂”向“群言堂”的转变。授课教师往往设置一些互动环节, 通过“案例解析”“专题研讨”等方式, 给学员自主参与的空间。这无疑是极为可贵的变化。

然而, 在话语方式的转换过程中, 我们也有些许的遗憾:目前在教师培训课堂的互动交流方式上, 多呈现“短平快”的特征, 交流方式浅表化, 缺乏话语之间的粘连与呼应, 缺乏对话语情境的关切, 缺乏话语主体之间情意态度的涌流。这样的交流, 与其说是“对话”, 毋宁说是“问答”。

情境再现:

授课教师在讲授“有效教学”的涵义时, 先抛出一个问题, 与学员互动。

教师:哪位老师说一说, 您对“有效教学”是怎么理解的?

学员A:我觉得, 有效教学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果, 能够有效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有效果。您回答得非常好。下一位老师……

学员B:我觉得, 有效教学就是课堂教学的效率要高, 少一些拖沓、花哨的环节, 追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有效率。你回答得太棒了!还有哪位老师……喏, 这位老师说说吧。

在教学中, 这位授课教师没有直接呈现“有效教学”的涵义, 而是先以互动交流的方式, 引导学员思考, 倾听和回应学员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从教学氛围来讲, 课堂教学是活跃的, 学员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 几个教师的回答也很有见地。但是, 我们也很明显地看出, 整个对话过程停留在浅表的层次, 话语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呼应。这个环节与其说是一种交流和探究, 不如说是教师为接下来抛出“标准答案”来热热场子。对于学员来讲, 用两三分钟的时间来说清楚“有效教学”是什么, 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更重要的是, 回应这一问题的价值, 不在于让学员明确“有效教学”的定义, 而在于促使学员真正反省思考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有哪些无效、低效的情形, 是哪些因素造成了自己教学行为的低效, 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种深度汇谈和思考, 需要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做支撑, 需要对个体真实的教学情境的关注。为了克服这种“问答式”话语方式的不足, 我们需要将“访谈式”话语方式引入教师培训课程, 实现由“问答”到“对话”的跨越。

二、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的涵义和基本理念

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 是围绕特定的探究主题, 以访谈活动为载体进行的学习活动方式。

[案例]在小学班主任培训课程中, 授课教师赵老师的授课专题中有部分内容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目前的农村中小学课堂上有多少留守儿童?他们与其他孩子相比, 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格养成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有哪些差异?班主任老师应该如何做好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工作?在与这些孩子的交往过程中, 又发生了哪些故事?透过这些故事, 我们有哪些感触和思考……对于这些实践性、情境性很强的问题, 一线教师更有发言权。赵老师脑海里产生一个想法:能不能像《艺术人生》里的朱军一样, 也搞一个小型的访谈活动, 请一个学员走上讲台做嘉宾, 谈一谈自己的“教育人生”?赵老师把自己的想法与培训班的班主任崔老师进行了交流, 请崔老师在班里物色一名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方面有经验的教师。崔老师与学员交流后, 给赵老师推荐了学员李老师。赵老师把这次访谈活动的主题和主要话题告诉了李老师, 让李老师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在课堂上, 赵老师转换了角色, 以“主持人”的身份与“嘉宾”李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课堂上的其他老师也被这种访谈活动深深吸引, 纷纷参与到这一话题的交流研讨中来。

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方式, 旨在以较为生动、愉悦的话语方式实现学习者之间的深度汇谈, 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访谈活动试图改变“独白式”话语方式的刻板单一, 超越“问答式”话语方式的仓促浅表。同时, 访谈活动也需要警惕松散、拖沓以及娱乐化倾向。访谈活动应坚持以下基本理念。

1. 平等的对话关系

在访谈活动中, 参与者之间是平等的专业互助关系, 结成相互学习、平等交流的学习共同体。授课教师更多的是以“主持人”的角色参与到活动中, 从根本的意义上说, 他也是作为学习者出现的。通过访谈, 他从中获得生动鲜活的实践性知识。访谈活动不同于其他的学习活动方式, 授课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 也不是学习活动的评判者, 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

2. 尊重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

与讲授式学习方式不同, 访谈活动作为一种交互性的学习活动, 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就是它不是从共性的、普适性的教育理论出发, 把标准化的理论或操作方式传递给大家, 而是关注访谈活动的参与者 (主要是访谈“嘉宾”) 独特的教育历程、个体的生命体验, 并从中引发共同的思考和体悟。“我们”总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我”组成的;而每一个独特的“我”的生命体验, 都折射和映现着“我们”共同的悲喜。

3. 关注学习者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 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传递过程或者课堂问答过程, 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说, 它是共同探询教师培训课程的生命意义的过程。访谈活动蕴涵着新的教师观和教师教育课程观。教师不再被视为工具和手段, 教师的发展本身成为目的。在访谈活动中, 每个学员都是独特的、活生生的, 有自己个性化的教育理解和生命历程的个体。访谈活动不仅关注学员对知识 (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 的需求和技能的需求, 也关注学员情感交流的需求。

4. 完整的话语体系

为满足学员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访谈活动以完整的话语体系做支撑, 多维度地呈现问题探究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方式, 这样的话语体系是一种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简约凝练的问题集合, 涵盖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教学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教育信念等。既有对问题情境、教学事例的描述, 也有对教育现象的专业解析, 以及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5. 与其他学习活动方式有机统一

在教师培训课程中, 访谈式教育培训活动一般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课型出现的, 而是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方式, 与讲座式、任务驱动式、问题探究式、活动体验式等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有机统一, 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多样化的学习历程, 有效地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访谈活动的预设与实施, 都必须紧紧围绕授课专题的教学目标, 与其他学习活动方式有机统一。

三、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的实施

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最终需要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程序, 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来。一次有效的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 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做保证:充裕的前期准备、访谈过程中双方的倾情投入、及时的总结和提炼。

1. 访谈活动的前期准备

(1) 访谈主题的选择。在一次授课专题中, 设计访谈活动面临的第一个选择就是:要不要进行访谈活动?如果需要, 围绕哪个主题进行?当我们关注一种学习活动方式的时候, 在倡导其优越性的同时, 可能还要充分估计它的局限与潜藏的风险。对于访谈活动,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去关注某一两个学员个体、关注某一个教育主题, 这种关注能否带来我们所预期的教育信息, 引发我们深刻的教育思考, 让在场的他者也从中受益?衡量一个主题是否适宜进行访谈活动, 主要依据话题的内容和功能。就内容而言, 访谈活动适合于实践性、情境性较强的主题, 这样的话题给予学员一个表达自己教学思考、展示自己教学经验、抒发自己教学情感的空间, 能够有效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就功能而言, 访谈活动一般都指向授课专题的核心话题, 是授课专题的重点、难点, 是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重要纽结。

(2) 访谈嘉宾的选择。按照访谈嘉宾的来源, 访谈活动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反客为主型、社会参与型。在此主要阐述“师生互动型”访谈活动的操作方式。师生互动型访谈嘉宾应由对这一访谈主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切的教育感悟的教师担任, 这样才能实现访谈活动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嘉宾的选择可通过教师指定、学员自荐、他人推荐等方式产生。选择访谈嘉宾后, 授课教师要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 帮助他克服畏难情绪和羞怯心理。同时, 授课教师要把访谈活动的背景、预期目标与访谈嘉宾进行沟通, 并共同拟定访谈提纲。

(3) 访谈环境的布置。访谈活动需要与访谈主题相适应的环境。授课教师应尽力创造“茶座式”的访谈空间, 使环境温馨雅致, 让参与者和倾听者都能感受到愉悦的交流氛围。另外, 可以根据研讨主题呈现相适应的背景资料、图片、影像资料等。

2. 访谈活动的基本技巧

即使是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也未必能保证访谈活动的顺利进行。平日滔滔不绝的访谈嘉宾, 在走上台后会变得手足无措, 张口结舌。其实, 比他更紧张的是访谈活动的主持者, 因为他要为整个访谈活动乃至整个授课专题的成败负责。访谈活动的顺利进行, 需要必要的访谈技巧和基本的操作规范做支撑。

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 拉近同访谈对象的距离。在选择访谈对象时, 要优先选择落落大方、能迅速进入访谈状态的学员。另外, 创设问题情境, 使全体学员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聚焦到访谈话题中来,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访谈嘉宾的勇气和信心。访谈伊始, 主持人要注意营造一个缓冲区, 平复访谈嘉宾的紧张和羞怯。可以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 也可以播放与访谈主题相关的音像资料。比如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访谈活动中, 主持人用10分钟的时间播放了相关视频, 既进一步引发了大家对这一访谈主题的思考, 也给访谈对象一个缓解紧张情绪的空间。

访谈活动作为教师培训课程中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 其课程功能不在于传递普适性的教育知识, 而关注在于访谈对象具体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情感。在访谈活动中, 主持者要引导访谈活动回溯到具体的教学细节中去, 关注访谈对象真实的教学案例。访谈活动的成功, 最重要的不在于方法和技巧, 而在于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理解访谈对象。透过具体的教学现象, 看到课程背后人的情感、人的命运, 能够深切地理解一个个平凡卑微的生命个体命运的起伏和心灵的悲欢。作为一个主持人, 授课教师要做的主要不是发问和评判, 而是深切地体验访谈对象的感受。理解和共情, 比指导和评判更重要。

主持人适时适量的追问是把访谈活动不断引向深入的重要手段。通过必要的追问, 访谈活动逐步由感性走向理性, 从教育现象出发, 探究现象背后的教育学心理学依据, 探讨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在提问过程中, 主持人要避免三个误区:一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思维, 通过指示性的语言, 诱导访谈嘉宾按照主持人的意图回答提问。二是不尊重访谈对象的个人隐私, 对一些敏感话题穷追不舍。三是不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和分寸, 摆出咄咄逼人的架势。

在访谈活动中, 主持人要创造条件, 让在场的其他学员也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 通过与访谈嘉宾或主持人的交流, 阐述自己的教育理解。另外, 主持人要注意把握访谈活动的时间和节奏, 避免访谈活动拖沓冗长, 也要避免影响其他教学活动的完成。作为授课专题中的一种教学环节, 一次访谈活动持续的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

3. 访谈活动的总结和提炼

访谈活动结束后, 授课教师应进行简短的总结和提炼。通过总结, 对访谈活动的精华和亮点做必要的梳理, 也引发对这一探究主题更深层次的思考。总结和提炼不是为访谈活动划一个圆满的句号, 它昭示着新的探究历程的起点。

培训部教师节活动方案 篇8

关键词主题活动 导向 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研究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各方面能力就是教师素质。教师素质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教育质量,因此,我们要重视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师培训。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出台了许多政策加强教师培训。但以往的教师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以主题活动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顺应时代发展,有利于我国教师专业的发展。

一、现有教师培训模式及其不足

教师培训模式就是一种方案体系,它为教师培训实践提供各种具体的策略和方法指导,以一定的培训理念为指导思想,系统分析教师培训的各个要素,建立一套教师培训方法,指导教师培训。目前在我国有多种教师培训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远程培训。远程培训借助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课程平台来实施。远程培训是一种新兴的教师培训模式,它可以充分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可以实现高效大范围的传播知识,并且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但该模式严重依赖网络,离开网络将不能进行。二是专家讲座式培训。把教师集中在一个场所,分成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在一定时间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专题讲座。这一培训模式的优点在于培训效率较高,大量的理念和经验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介绍给教师。但在这一模式下,培训的内容完全由专家决定,这样的培训内容有可能不符合教师的需求,还有可能超越教师的接受范围,教师处于被动地位。三是参与式培训。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共同参与到培训中,培训教师不是绝对的主导,受训教师不是绝对的被动,二者在培训过程中进行大量的互动交流,受训教师可以亲身体会合作探究学习,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四是校本培训。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针对本校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校本培训通常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些培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单一培训形式的效果不理想

在教师培训中,如果采用单一的培训模式,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例如,只采用专家讲座式培训模式不能照顾到教师能力存在的差异,只注重规模效应和时间效应,基础好的教师不能进一步提高,基础差的教师跟不上。只采用远程培训模式,教师都是在网络上接受培训,虽然打破时空对培训的限制,却增加了培训者与受训者的距离,这不是面对面的培训,教师不能有效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得教师的能力不能得到足够的发展。只采用校本培训模式,让骨干教师对在校的教师进行培训,一方面骨干教师对校本培训的方式不熟悉,另一方面自身的知识还不成系统,这会影响培训的效果。单一培训形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往往是顾此失彼,不能满足教师能力的全面提高。尤其在当今信息社会,学生获取知识渠道越来越便捷,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培训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单一的教师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对教师能力培训的需要。

2.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差异性需求

教师的能力基础是有差异的,他们想通过培训提高自己不同的能力,培训应该考虑教师在需求上的差异性,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应该进行科学分类。而远程培训、专家座谈式培训、校本培训和参与式培训,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培训内容无差别、没有针对性,不能照顾教师的差异性需求。大部分培训内容都是与城市教师有关,农村教师或来自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消化吸收这些内容的时候有很大难度,不利于他们教学能力的提高。培训中使用的案例大多是城市学校的,偏远农村地区学校不适用这些案例,缺乏适合农村教学环境的案例,不能满足农村教师的案例需求。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有差异的,他们对培训有不同的需求,培训内容在设置的时候应该照顾到教师的不同需求,让教师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但在现有教师培训模式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3.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混乱

在培训中,学习活动设计不够科学和合理,受训教师参与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有效的参与机制没有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起来,不能保障受训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过程。教师不能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培训效果的实现。例如专家座谈式培训,整个培训过程专家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专家向教师灌输各种理念和经验,教师只能被动的聆听,培训缺乏交流和反馈,不能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教师都有教学经验,通过学习活动要能够让教师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因此学习活动要能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在教师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应该渗透现代化教学的核心理念,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但在现有的教师培训模式中,存在学习活动主体设计混乱的问题。在学习活动中,不能很好地调动受训教师的积极性,受训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4.缺乏系统的质量评价

培训效果如何,培训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培训目标,教师是否在培训中获得了真知识、真能力,了解这些答案有赖于对培训进行质量评价。质量评价是保障培训效果的重要措施,现有的培训模式大多没有系统的质量评价。例如远程培训中,培训活动是在线进行的,对活动的讨论和交流也都是在线进行的,由于网络课堂有充分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很难对培训质量进行控制和监测。在参与式培训中,受训者往往要进行分组讨论,尤其讨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很难评价谁对谁错,不能很好的监控培训的质量。教师培训的质量如何保证,这就需要针对教师培训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而在现有的教师培训模式中,有效的质量评价是缺失的,对教师的受训效果缺乏考察和评价,这些都使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得不到保障。培训活动结束后,其效果怎么样,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质量评价可以很好的监督培训活动,监督培训专家是否认真培训、活动设计是否合理、监督受训教师是否认真接受了培训、是否学到了东西。质量评价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

二、以主题活动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及其设计

现有教师培训模式存在种种不足,为了提高教师培训水平,对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创新,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即混合式教师培训。混合式培训模式综合了现有各种培训模式的优点,克服了它们的不足。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是大规模教师培训的理想模式,它采用分级组织的方式,培训内容会根据教师、学科、地区等的不同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与调整。近年来,以主题活动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在社会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是以混合培训模式为基础,以主题学习活动为核心,围绕主题活动开展探究式、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完成对教师的各项培训。这种混合式培训模式能够满足学习者多时空自由选择的学习需求,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精心设计各种主题学习活动,实现培训的目标。

1.主题活动导向混合培训模式的结构模型

图1是主题活动导向混合培训模式的结构模型。通过该结构模型,我们可以知道学习主题贯穿于整个混合培训模式,根据主题学习活动安排网络课程,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进行授课。骨干教师在培训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参与式学习活动,既可以在线上(网络课程学习)进行也可以在线下(专家集中面授)进行这种学习活动。骨干教师把不同学校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各个学校形成学习共同体。骨干教师培训结束后,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回到各自学校,成立校本培训小组,开展校本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对本校教师进行全面培训与指导,过程中可以让培训专家进行远程协助。培训专家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的巡回指导,巡回指导一般都是针对教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帮助教师及时解决问题和困难。在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结束后,培训专家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便在下一轮培训中,根据反馈信息对培训的内容和策略进行调整,改进培训过程,从而保证培训效果,实现既定的培训目标。

2.主题活动导向混合培训模式的活动设计

在设计主题学习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活动中要处处考虑如何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受训教师充分参与到主题学习活动中。培训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活动的引导者、协调者和组织者。有一个适合主题学习的情景,这对受训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培训者在整个培训过程的主要任务。培训者在活动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必要时对受训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分组讨论完后,培训者要对他们的观点和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实质上,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学习模式不是固定的,学习者在学习方式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学习方式具有自由开放的特点,这给活动设计带来了一定难度,但即使这样学习活动的设计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活动在设计的时候有一些基本步骤和程序,主要包括学习资源的准备、学习内容的分析和活动策略的制定等。

3.主题活动导向混合培训模式的过程

通过结构模型我们可以看出,校本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构成了主题活动导向混合培训的两个核心培训过程。骨干教师是一种国家级的培训,国家把从各个学校抽调的骨干教师集中到一起,对他们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教师培训。其实,骨干教师培训就是借助国家力量,为各个学校培养资源教师,所以骨干教师培训又称资源教师培训。接受完国家培训的骨干教师,回到各自学校,成为学校教师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要发挥种子作用,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再教给本校教师,组织本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让专家团队在线上进行指导,这样才能确保受训教师真正掌握培训内容,并且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校本培训具体包括制定计划、分主题培训、教学应用等。

4.主题活动导向混合培训模式的主题选择与确定

在主题活动导向混合培训模式中,主题是整个培训活动的核心,因此培训模式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根据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和确定培训模式主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能力的基础阶段。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具备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会使用基本的文字处理软件、会播放视频文件等。二是知识深化应用阶段。教师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不断深化知识,提高能力。尤其在网络时代,信息化教学日益流行,教师应该掌握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三是知识创新阶段。教师不能停留在简单教学阶段,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深入研究学生特点和课堂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我国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教师培训模式存在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差异性需求、单一培训的效果不好、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混乱、缺乏系统的质量评价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对教师培训的要求。以主题活动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从教师专业出发,针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全面有效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形成了一个科学复杂的系统过程。该模式从受训教师的差异性出发,准确判断和把握教师不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在教师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牛海娜.基于服务导向的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

[2] 金彦红,徐斯佳,李华,徐丹.网络环境支持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8).

[3] 梁琪,滕涛,刘刚,韩飞翔.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4] 陈晓娜.混合式学习视角下的成人教学变革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5]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6] 王栋.教师行动学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作者:高东平(1976-),女,吉林松原人,吉林省白城市教育学院讲师。]

教师写字培训方案 篇9

提高教师“三字”水平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广大教师的写字水平和汉字书写能力,以及对书法的审美能力,加强校本建设,根据我校的校情、师情,现制定提高教师写字水平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要求。

1.提高教师写字能力。力求在教师中形成写好字的良好风气,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字活动,使每位教师从书法中找到乐趣,并使硬笔字书写质量不断提高,从而更好运用于教学。

2.陶冶教师的情操。教师熟练掌握汉字的书写技法,不断提高书写技能,从写好字到写美字中发现美,进而去创造美,在创造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三、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为推动书法艺术教育在我校全面开展,提高写字教学的实效性,我校将成立写字领导小组,制定开展写字教育的计划和配套措施,为写字教学的全面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领导小组: 组

长:孙悦 副组长:张静

员: 马柏峰

黄叶英

赵克柱

禹贝尼

张露梅

蔡玉春

汪德明

秦芳

2.具体要求,确保实施。

(1)让每位教师认真学习书法理论知识,了解书法的基本常识,掌握基本的书法技能,把它作为提高自己书写能力的基础工程,用理论指导实践。

(2)加强自我练习,除语文教师外的其他教师中午写字课时间要在办公室进行20分钟的练字(每小周周四的中午集中到教职工新宿舍楼一楼书法教室由秦芳老师指导练字,第一周为钢笔字,第二周为毛笔字),值班领导将作巡视检查。

(3)语文教师要按时参加校本培训,时间是每大周第二小周周一下午两节课后,地点设在立英楼一楼书法教室,届时签到。

(4)加强粉笔字的练习,全体教师每天早晨到校后要在楼前黑板上完成百家姓八个字的练写任务,八点后进行检查,漏写的每次扣0.1分。每大周随机抽一天进行书写质量评分。

(5)每位教师要按时上交规定的作业,上交时间定为每大周周末前一天下午四点钟前。语文教师每大周上交毛笔字和钢笔字各一张,其他任课教师各上交两张。漏交一次扣0.1分。

(6)每学期期末将对教师的三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进行量化考核并计入教师的综合考评。

(7)各科教师的示范板书和作业批阅均要求字迹工整、清楚、端正,一丝不苟,做学生的表率。

(8)让教师做到提笔即练字,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写字水平,人人达标,不断提高书写质量。

四、成果展示。

树立写字标兵,表彰写字能手,期中和期末将评选出教师书写标兵,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举行一次教师硬笔字作业展览,请“能手”介绍经验,抓好表率;大力宣传写字好的教师,展示教师的优秀作品,获奖证书,为学生树立榜样,推动写字教学,形成你追我赶,后浪推前浪的局势。

华杰双语学校小学部教导处

教师培训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实施本方案,是为了学校开设体育课程,推动学校的体育工作;是体育教师的要求;是体育发展的要求。我校将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使之在师德、专业知识、教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逐步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

1、师德目标: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热爱教师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教学水平目标: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敢于突破常规,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

3、体育目标:掌握体育知识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教研开发能力。

4、教育科研目标: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撰写论文能力,将体育融入学科教学中。

三、培训内容:

1、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国家、省市关于体育教育的文件,研究性理论学习,体育学科的教学法。

2、体育学科知识:体育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教学实践。

3、教育科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的写作。

四、参加人员:

全辅导区全体体育教师。(包含体育兼职教师和双语教师)

五、培训方式:

1、采用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即以任务为中心,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完成各项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加以反思,提高自身素质。

2、理论学习。

3、交流研讨。组织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

4、观摩研讨。以课堂实践为基点,采用观摩研讨的形式,着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六、实施计划:

从20xx年2月起实施,每月培训一次,一年完成一期。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学习体育大纲与研究性学习文件等。

第二阶段:观摩研讨。以课堂实践为基点,采用观摩研讨的形式,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第三阶段:交流研讨。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

第四阶段:总结、考核阶段。

法泗小学

培训部教师节活动方案 篇11

一、启动“国培计划”教研员班的原因

为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在金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在新课改实验过程中,有一支开拓创新、专业睿智、爱岗敬业的教研员。《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3]2号)指出,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在2013年的示范性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给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300名体育教研员的专项培训。在此背景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北京教育学院小学、初中体育教研员培训班。

要成为受学校、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教研员,在不断改革与探索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走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之路。结合《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围绕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构建以“探索教研创新,提升教研能力”为主题的培训,旨在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教研特色、专业特色的教研员。

二、培训对象的分析

培训学员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99名小学体育教研员、100名初中体育教研员。其中,男教研员占80%,女教研员占20%;平均年龄41岁,担任教研员6年以下的占52.8%,担任教研员10年以上的占16.5%;本科学历教师占74%,高级职称占85%以上。

据调查,近三年,学员曾参加过的培训经历如图1所示,其中有近20%的学员参加过国家级培训,大多数学员参加过省市级和区级培训,同时还有1/3的教研员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表1是学员结合自身情况,对各项业务能力做的培训前的自我评价。

三、培训目标的定位

(一)总目标

培训以“探索教研创新,提升教研能力”为主题,教研创新包括教研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教研能力包括教研活动的策划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培训以提高教研能力为核心,旨在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有教研特色、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员,促进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员队伍的建设。

(二)具体目标

1.学习和了解教研领域的趋势动态,引领学员掌握体育学科前沿知识,丰富教研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行动,拓宽初中体育教研领域的新视野。

2.围绕教研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深入北京名优学校和教研部门驻地体验与贴身学习,寻求创新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办法。

3.结合教研活动的实践经验和问题反思,提高策划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

4.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有教研特色、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员,培养一批能带动体育教研、师资培训的管理者、执行者和开拓者。

四、培训内容的设置

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设置教研员专业发展、教研内容创新、教研方式创新、实践转化课程四个模块,共计60学时(见表2)。

五、培训方式的运用

(一)专家引领。聘请在教研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在培训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在实践领域已经形成教研思想和管理风格的教研员,开设专题讲座,做教研员的研究指导导师,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准。

(二)同伴互助。参训学员都有一定的任职年限,都积累了一定的教研工作经验,而且对教研和管理也都有一定的思考。因此,培训班要充分开发学员资源,为学员搭建交流经验、分享思想和相互促进的平台。

(三)自主反思。作为教研员,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又是异地研修。因此,本培训突出学员自主研修的主体地位,强化学员在指导下通过自主反思来获得发展。

(四)深度体验。在行动中研修是此次培训的主要方式。因此,本次培训注重参与式培训,注重现场学习和行动研究,通过行动体验使教研员感悟首都教研工作的特点,理解教研管理的实质,掌握教研管理的技能技巧,提高教研管理的能力。

六、跟踪指导采取的举措

训后跟踪主要追踪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成果的应用情况,即评估学员在培训后的培训成果应用、行为变化以及该项目的影响力。具体措施包括:

(一)问题跟进追踪。编制训后调查表,重点了解培训后期调查问卷中学员对培训成效、存在问题方面的想法和意见,进一步收集学员的改进建议。

(二)发展影响追踪。根据学员研修记录和发展计划档案,采用1对1的方式,由研修班学科负责人和班主任在研修结束后半年内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和抽样访谈,了解学员发展和辐射影响情况。

(三)深入实践追踪。项目组组织专家教师、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利用督导、调研等途径,按照10%的比例深入部分学员所在学校,访谈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了解学员训后的变化与成长。

(四)网络即时追踪。利用教育部搭建的“个人空间”、班级QQ群、体育与艺术学院三师网(www.sanshi.net.cn)平台,建立与学员的长效联系,为学员提供学、教、研、训方面的资源支持,为学员在实际培训工作中的问题答疑解惑。

七、培训绩效的考核

(一)学员成果

1.每个学员结合自身教研或专业成长中最想解决的问题,选择1个问题撰写一份教研创新微案例。

2.每人结合贴身学习实践,完成一份特色教研活动方案或教研工作反思。

3.每人撰写约800字左右的培训感受和总结。

(二)项目成果

1.一套体现培训理念和特色,体现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员研修水平的成果文集。

2.一个适合在全国促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培训资源库。

3.一份2013年全国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教研员高端研修绩效自评报告。

(三)考核方式

1.通过编制培训前后期调查问卷,编制培训成果检测表,通过任务驱动、方案执行、档案管理、多方反馈、深度访谈等形式进行质量监控。

2.培训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员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上一篇:不停航施工年度总结下一篇:县首届瓜果节闭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