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2024-05-24

学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共8篇)

学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篇1

一、工作目标

(一)通过集中培训与日常研训,促使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技术、课堂多媒体操作、课件制作等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

(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

(三)建立全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人才队伍。

二、培训与考核对象

1968年1月1日后出生的教师均须参加培训和考核,超龄教师可自愿报名参加。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还须参加Flash培训考核工作。

三、培训与考核内容

1.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教师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能较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能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

2.信息技术应用部分: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基本知识,熟练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够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

3.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使用:能规范操作液晶投影机、视频展台等多媒体设备,能规范操作卡座、功放等教学音响设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音响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并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设备与教学音响系统的日常维护知识。

4.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⑴Powerpoint幻灯片的设计与版式;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的采集、加工、编辑、装饰的方法和技巧;

⑵学科动画工具(Flash)开发及设计方法。

四、培训方式及时间

1、分散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及相关技能。

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采取集中讲授、操作练习、小组研讨、互相交流等方式,保证培训的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训时间及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自20xx年3月初开始,20xx年8月结束。每单周三为集中培训时间。考核时间为8月23至28日(具体时间待定)。

培训地点:开发区小学多媒体教室

五、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总务处、电教处等相关人员组成。

组长:佟红升

副组长:戴耀松

成员:

六、培训具体要求

1、制定相应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切实可行的各种应用培训管理与评价机制。

2、在培训之前进一步检查、维修培训硬件环境和网络,确保顺利开展培训。

3、建立完备的培训人员考勤和监督检查制度,保证参训人员数量,确保提高本次参训教师课程整合技术应用水平。

4、细化过程管理并形成完整的培训记录。

学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篇2

一、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 领导认识不到位

部分学校领导对此认识不十分到位, 视继教工作为负担, 采取网上下载、互相抄袭, 更有将个人计划、总结、学习笔记等资料进行交错换位装进教师个人继教档案以搪塞应付。由于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致使校本培训流于形式。

(二) 内容缺乏校本特色

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办学规模及教师素质等诸多因素不同, 因而使学校管理和教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很多学校在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中缺乏调查研究, 不认真分析本校培训需求, 不结合本校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既缺乏总体规划又忽视了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教师在岗的自我发展方式关注不够, 致使校本内容缺乏特色。

(三) 评价缺乏科学性

很多学校只注重了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教师才是校本培训的主体, 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只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完成作业的情况、考核情况等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的统计和量化打分, 缺乏对培训组织、培训者本身的评价, 不对教师即时性的定性评价, 评价的激励机制不够, 没有一个合理的考核和量化的标准, 不注重过程和终结性评价。

二、实施校本培训的内容及形式

(一) 强化学校领导意识、明确校本培训的重要性

要搞好校本培训, 学校领导是关键。首先要让学校领导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正确地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之明确“家底”, 心中有数, 理清培训思路,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培训规划, 从而树立起稳定持久的培训思想。

(二) 理清校本培训思路、明确校本培训内容

1. 抓教师职业动机的引导。教师这个职业虽然是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然而也是最苦的行当。因此教师要进行职业责任的教育, 使其纯洁职业动机, 形成稳定的专业态度, 进而热爱教师职业, 强化职业责任意识, 树立终身从教的思想, 成为我们这个山区穷县校本培训的当务之急。

2. 抓教师教育观念的“洗脑”。

教育理念是教师关于教育现象的认识与看法, 是对教育根本问题的回答, 同时, 它又具有一定的动力特征。如何促进这批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使其确立适应具有山区特色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理念, 这是我们山区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又一大课题。

3. 抓教师专业知识的补缺和学科知识的“充电”。

山区农村学校目前还存在较多的“民”转“公”和非师范专业学校毕业的教师, 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 诸如, 心理学、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教育科研方法、学校和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等专业知识十分薄弱。这也是校本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 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

山区农村学校实施校本培训的思考 篇3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偏远

山区农村学校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财政投入不足,走出去培训学习成本高,学校无力支付其高额的培训费用,因此,校本培训就成了教师学习提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然而因受地域环境、办学规模及其历史因素的影响,致使校本培训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认识不到位

部分学校领导对此认识不十分到位,视继教工作为负担,采取网上下载、互相抄袭,更有将个人计划、总结、学习笔记等资料进行交错换位装进教师个人继教档案以搪塞应付。由于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致使校本培训流于形式。

(二)内容缺乏校本特色

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办学规模及教师素质等诸多因素不同,因而使学校管理和教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很多学校在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中缺乏调查研究,不认真分析本校培训需求,不结合本校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既缺乏总体规划又忽视了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在岗的自我发展方式关注不够,致使校本内容缺乏特色。

(三)评价缺乏科学性

很多学校只注重了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教师才是校本培训的主体,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只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完成作业的情况、考核情况等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的统计和量化打分,缺乏对培训组织、培训者本身的评价,不对教师即时性的定性评价,评价的激励机制不够,没有一个合理的考核和量化的标准,不注重过程和终结性评价。

二、实施校本培训的内容及形式

(一)强化学校领导意识、明确校本培训的重要性

要搞好校本培训,学校领导是关键。首先要让学校领导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正确地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明确“家底”,心中有数,理清培训思路,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培训规划,从而树立起稳定持久的培训思想。

(二)理清校本培训思路、明确校本培训内容

1.抓教师职业动机的引导。教师这个职业虽然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也是最苦的行当。因此教师要进行职业责任的教育,使其纯洁职业动机,形成稳定的专业态度,进而热爱教师职业,强化职业责任意识,树立终身从教的思想,成为我们这个山区穷县校本培训的当务之急。

2.抓教师教育观念的“洗脑”。教育理念是教师关于教育现象的认识与看法,是对教育根本问题的回答,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动力特征。如何促进这批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使其确立适应具有山区特色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理念,这是我们山区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又一大课题。

3.抓教师专业知识的补缺和学科知识的“充电”。山区农村学校目前还存在较多的“民”转“公”和非师范专业学校毕业的教师,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诸如,心理学、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教育科研方法、学校和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等专业知识十分薄弱。这也是校本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

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方案 篇4

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方案1

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帮助新任教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Xx小学有义务、有信心、有能力担当好基地学校培训重任。同时结合《Xx区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制定我基地校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通过《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力争使新入职教师在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德育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方面有明显进步,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二、培训内容与形式

(一)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德育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四个方面。

1、熟悉相关的教育法规政策,树立依法治教的理念,了解Xx区情教情,提高教师职业感悟和师德修养;

2、了解教学常规,熟悉并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材和教法,掌握语言表达、板书板画、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功;

3、增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掌握班级工作的基本要点;

4、懂得教学研究,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规范化培训方式:

1、新入职教师每周不少于一天(周四下午为固定时间,周二上午或周四上午,二选一)进入我基地见习,接受相应培训;接受学校带教导师的教学指导。

2、自我研修:新入职教师通过自主阅读专业书籍、撰写读书心得、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等形式,加深对教师职业的感悟,提升师德修养,养成自主发展的良好习惯。

三、规范化培训管理及要求:

1、本次培训工作起始时间为20xx、11——20xx、10,我基地校负责见习期间对新教师的管理和考核。

2、学校成立新教师入职培训领导小组,全校性遴选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指导教师。

3、新入职教师严格遵守我基地校考勤制度,每次到校需到教导处签到,请假需出具书面申请,并由所在单位领导签字。

4、新入职教师和导师分别制定计划、落实日程安排。其中基地校培训承担240学时,每周一天,学科带教按10个月计算,班主任按2个月计算。

5、新教师培训须坚持师德为魂。学校要组织新教师了解学校优秀教师事迹、了解学校文化,提升职业境界,为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所教学科奠定发展的思想基础。

6、为帮助新教师全方位了解,体验矢志教育,学校要安排有关人员,组织宣讲师德规范、文明礼仪、教学常规、班主任职责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适应教师岗位作好必须的适应性准备。

7、学校安排带教导师指导新教师学习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订、班集体建设、学生干部培养、家访、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学生谈心、家长会召开、评语撰写与科任教师协调沟通等。指导教师要对新教师的每项班主任工作事前进行指导,事后进行点评,使新教师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对班主任工作的感悟与能力。

8、学科指导教师要指导新教师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指导新教师听课、评课、备课、编写教案、课件制作、上课、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困生辅导、编制试卷、质量分析等项内容,须事前指导,事后点评,帮助新教师体验、感悟,提高能力。有关听课上课节数和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次数应不少于相关规定的要求。

9、学校每学期向新入职教师推荐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各一本。指导新教师写好读书心得、学习体会,并在读书交流活动中深化学习。

10、每季度进行培训工作经验交流,新教师新入职感悟体会互动。

四、规范化培训的考核:

1、我基地学校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新入职教师考评工作。考评由学员自评、教育教学指导教师分别评价相结合。

2、考评从见习考勤情况、完成《培训手册》以及见习期间的教育教学成绩多个方面实施。

3、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优秀的比例掌握在培训新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学员的考评结果直接与带教导师挂钩,作为评价带教导师的依据。

五、新入职教师培训基地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带教导师名单:

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方案2

一、发展定位

新教师是校外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未来希望,为了促使新教师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校外教育岗位的基本要求,实现师德、教学艺术和教育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对校外教育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的意义

以创建教师专业发展校外教育为契机,针对新教师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的培训,全面提高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实践为基础,积极探索开展创造性的培训模式,以满足新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有效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培训对象

工作年限二年以内的校外教师。

四、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全面提高新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水平、教育教学理论和身心素质,发展专业思想,培养敬业精神,使其形成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前沿的学科知识;

2、通过培训,增强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探究和创新的能力,使其初步掌握信息技术及科研的基本技能、方法与技巧,具有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独立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加速其专业化成长;

3、通过培训,引导新教师了解校外教育的办学理念、工作特点,树立热爱教育、热爱校外教育、热爱校外教育机构、热爱学生的理想,确立为教育事业终身奋斗的思想。

4、通过培训,激活新教师主动学习的愿望,积极参与培训和实践活动,初步形成赏识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经验的意识,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培训内容及形式

新教师培训分为市区级培训和宫本培训两部分,市区级培训由市区级校外教育研究室统一组织,每年针对新教师的专业等开展定期培训;宫本培训则由新教师所在校外教育单位组织,其中一年为辅导执行期,一年为跟踪发展期;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师风、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校外活动方案的编写、新课程标准、现代信息技术等。主要以导师制、集中培训和自学自练等培训形式开展。

1、导师制

由校外教育为新教师指定一名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双方组合后,指导期为一年。导师按照宫本培训的有关规定,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教学观摩、教学实践指导、开展研讨、撰写论文等形式,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培训的总课时为50课时,时间为期一年。

2、集中培训

新教师所在校外教育单位自行组织开展各类岗位集中培训,如开展专题讲座和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观摩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小组活动实况等,使新教师尽快了解、掌握小组活动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熟悉小组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和要求。

3、自学自练

新教师要积极参加市区校外教育研究室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阅读4本以上的教育理论专著,并撰写读书笔记,在读书交流会上分享读书心得。

六、职责与要求

(一)对校外教育单位的要求

1、校外教育单位要高度重视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新教师培训工作,根据校外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制定新教师总体培训计划,对新教师进行岗位集中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严格管理、规范考勤,使新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工作,以保证新教师的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2、校外教育单位要精心挑选事业心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理论水平较高、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指导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使新教师快速成长,明确职责,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激励措施。

3、校外教育单位教研室负责制定学科新任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师徒结对活动的督促和检查;随时了解新教师参加市区级、宫本培训的情况,作为考核新教师的依据;定期考核验收培训结果及培训档案,组织新教师小组活动教学技能研究活动,跟踪点评新教师的小组活动。

4、建立新教师成长记录袋及培训档案。校外教育单位要为每位新教师建立新任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新教师接受培训指导的过程性材料和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变化成长的案例材料。

5、创设新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引导新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探索适合青少年和本专业的教学方法,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6、为新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要求新教师每学期在本单位内或专业教研组内至少上两节小组活动研讨课,并组织本专业教研组教师进行研讨和反思。

(二)对新教师的要求

1、遵纪守法,恪守师德,按时参加校外教育系统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积极参加校外教育系统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主人翁意识。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本专业领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自我发展规划,分析自身素质和专业特长,明确教学研究方向,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措施。快速适应校外教育的工作节奏,适应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的变化,努力提升自己的施教能力,挖掘教书育人、创造佳绩的潜能。

3、认真备活动,倡导“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高效的新型备课方式,撰写活动方案必须完整、有效。

4、认真开展小组活动教学,善于借鉴导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设计,做到师生互动,促进活动实效。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后记。

5、虚心向导师请教,取长补短,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单元,并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业务培训,博览群书,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勤于动笔记录教育小故事,积累自己的教学感受;坚持信息技术在小组活动教学各环节的运用,苦练教师基本功。

(三)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指导教师要本着对校外教育发展负责、对新教师成长负责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市区校外教育研究室和宫本培训对新教师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全面的指导和督促工作。每学期听新教师课10单元以上,听完课后要随时点评。

2、做好示范和引路的作用。为新教师制定出一年结对帮带的整体规划。每学期初,要确定好本学期培养目标,并制订出具体的培养计划。培养过程要有阶段性跟踪记录。每学期结束前,要认真分析工作得失,写出本学期培养总结。辅导过程中要注重共性,尊重个性,让新教师发展成为风格独特的青年教师。

3、了解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和要求,尽力帮助解决,指导新教师加强学习,进行教育教学的科研。如:提供学习资料、让新教师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指导撰写和修改论文等。

4、指导教师不仅要在工作学习上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同时在生活上也应该多关心新教师,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七、考核与评估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

(一)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方面

主要考核新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履行职业要求、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遵守校外教育规章制度表现等方面。由校外教育单位考评小组根据指导教师提供的情况和检查指导所掌握的情况,于培训期结束后进行综合评价。

(二)学习和培训方面

主要考核新教师参加市区、宫本培训和学习,以及教研活动情况;每学期参加各专业教研组内的研讨课和宫内汇报课;每学期听评课情况;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学习体会;每学期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或活动总结等方面,由校外教育考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育教学方面

主要考核新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成效;小组活动教学能力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以及德育工作能力;小组活动教学计划、活动方案和教学效果等,由校外教育考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学末,校外教育单位将实事求是地根据多方面情况,对每一名新教师分别做出综合鉴定。

八、组织与管理

由市区校外教育研究室具体负责老教师带教新教师的组织管理工作,校外教育单位教研室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一)成立宫级指导小组,指派专人负责处理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制订协议书、经费制度、档案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对培训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措施进行明确的规定。

(二)邀请市区专、兼职教研员和名优教师,负责对新教师的宫本培训进行指导和评估。区校外教育研究室将对培养过程的每个阶段实施过程评价,督促师徒落实责任,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新教师的小组活动教学及老教师的指导情况。

(三)培训结束时,组织“优秀对子”的评比,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培训结束后,总结成果。一方面组织新教师参加校外教育系统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另一方面,收集优秀活动案例、教案及论文,并编辑成书,形成系统的培训资料。

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方案3

为贯彻《xx省教育厅关于落实xx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 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xx—20xx)》精神,针对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全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等活动为载体,面向教师,组织实施以“师德教育、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教师,倾斜农村。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农村教师作为政策的基点,在充分考虑农村教师实际的基础上,兼顾城镇和骨干教师需求,科学设定培训目标,采取适宜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全员培训的均衡发展。

——聚焦课堂,训练技能。以教师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需各项技能,运用学、练、评、改、考结合的方法,分学科开展训练,学以致用,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重心下移,校际联动。坚持校本研修为主、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为辅。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与实践研究,使教师任职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发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基地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采用“典型引路——成果推广——评价促进”方式和课题牵动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共赢,变个体优势为资源共享,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发展。

——分类指导,评价跟进。充分考虑各学段、各层次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不同要求,根据各自特点科学实施全员培训。指导工作应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分层分类,及时反馈,及时指导。通过建立“教师自我管理专业发展档案”对教师全员培训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不断调控培训进程,确保全员培训任务的有效完成。

二、对象和目标

(一)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区县教师培训、教研机构、特殊教育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等在职在岗中小学教师。

(二)目标

总目标:通过全员培训,使广大教师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基本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整体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稳步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班主任全员达到合格水平。

具体目标:

1.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到20xx年底前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

2.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100%的中小学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教学技能15%达到优秀;教师师德年终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3.20xx年12月31日前,男不满55周岁、女不满50周岁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不少于50

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程内容、培训方式和考核

(一)培训课程内容及五年学时、学分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

说明:本周期全体中小学教师完成240学时的培训;所列课程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后,每10学时记1学分,共计24学分。

(二)培训方式

以校本研修为主,以集中培训为辅,由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共同完成本周期的培训任务。

1.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包括: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自主学习

教师有计划地通过“自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培训方式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教育融为一体。每个教师都要制定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发展目标”,并依据目标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2)同伴互助

教师以教研团队(教研组或其他学校内部的组织)为单位形成互助学习团队,在学校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每一位参训者的才智,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合作式学习,或以校际联动的方式参与其他学校的教研活动,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专业引领

培训机构专兼职研修教师建立专业指导团队,提供专业引领菜单,采取讲座、现场培训(听评课)、现场指导、个性问题解答(电话或网络即时应答)、提供网络资源支持学习等形式进行专业引领,与教师共同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

2.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定位在问题指导上。要坚持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根据教学需要,调研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设置专题辅导,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条件开展远程教育的培训机构,应通过实时远程教学,以视频、音频共享的方式进行远程实时专题辅导和交互研讨。

(三)考核

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实行培训单位培训即时考评加校本培训考查和达标验收制度,实行过程性考查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考核分统一考核和校本考查两种形式,分进行。统一考核由各市(州)教师继续教育业务管理部门实施;校本考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实施。考核实行分级制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基本合格四个等级,作为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新技能的学习考核按照《xx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另行下发)实施。

四、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管理部门归口管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县、乡、校应健全各级工作机构,优化网络,精心组织,分级指导,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 为活动载体,确保培训质量。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院校主要负责人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中心学校和中小学校长在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制度,采取措施,建立机制,把制度落到实处,保证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

(二)优化业务指导

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分制定全员培训计划,确定培训专题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形式和考核要求,指导各市(州)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并对各地全员培训情况进行评估。

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整合高等院校、师训机构、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和中小学骨干教师资源,建立校本培训指导团队,切实把校本培训抓紧抓实。

要积极开展关于远程、集中和校本培训的课题研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师培训中的现实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三)提高培训能力

加强培训者培训。继续实行培训者培训制度,省教育厅继续实施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省级培训,各市(州)要做好培训者市级培训和集体备课,切实提高培训者能力和水平。

建设培训精品课程。省教育厅根据培训专题,精选课程资源,下发课程资源推荐目录,各市(州)在推荐课程资源目录范围内,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自主选择。省教育厅将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需要,组织力量积极开发符合地方特色和培训需要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

构建有效的校本指导网络。各校本培训基地要建立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的校本培训指导者队伍,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建立专兼结合的校本指导团队。

(四)继续实施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实施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的依据之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使用全省统一印制的《xx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作为教师完成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任务的唯一有效凭证,由教师任职学校负责保管。

教师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且考核合格,由任职学校负责学分登记,建立本校教师继续教育档案,保存考核合格证明等原始材料。

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方案4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海林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海林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我校教师“十二五”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按照市教委提出的“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的培训工作方向,和我校“为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工作理念,“十二五” 期间,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将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面向需求、培育特色、优化品质、提升效率,突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性”、“开放性”、“实效性”,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为我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队伍建设的保障。

我校“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目标为:

(一) 集聚培训资源。

以海林市教师教育资源,以我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要力量,建设能适应、引导我校全体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为教师提供优质高效的培训资源。

(二) 强化服务管理。

进一步更新教师继续教育的理念,加强服务和管理,改善培训模式。探索教师自主自律、持续发展的研修方式、以及市管理的新体制、新途径。形成市、校统筹协调的管理服务系统,形成教研、师训、科研、德育有机整合的大师训格局,深化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和校本研修课程建设,为教师提供多层面、可选择、高质量的研修机会,形成既开放灵活又有序高效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三) 改善培训环境。

以探索在职人员带薪继续教育假制度和骨干教师学术假制度、实施新任教师见习期制度、建立教师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研修基地、构建区域教师培训精品课程体系、推行教师个性化学习模式等为主要举措,努力创造发展个性、渠道多样、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培训环境。

二、课程结构

根据《市实施意见》的课程框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包括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体验三大类别。

师德与素养课程。是指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及育德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人文科学素养和身心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知识与技能课程。是指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科本体性知识,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行为,提高教育管理、创新素养、技能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课程。

实践体验课程。

是指建立在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的、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的、以促进教师体验和习得育德、教学、科研方面的实践知识为目标的课程。

三、培训对象和学分要求

(一)我校所有在岗教师都有参加“十二五”教师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均按照课时和学分的方式进行统计。其中20xx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教师可按本人意愿免修市级、区级的选修课程。

(二)“十二五”期间每位教师参加并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修满36学分;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以及教育学院的专业人员必须参加不少于540学时的培训,修满54学分。学分计算方法,一般以10学时折算为1学分。

(三)根据《市实施意见》的规定,原则上,按课程类别分,每位普通教师应完成的学分指标为:师德与素养课程12学分(其中师德教育课程6学分)、知识与技能课程14学分、实践体验课程10学分;按培训渠道分,参加市级课程学习完成4-7学分(10%-20%)、区县级课程学习完成11-14(30%-40%)学分、学校校本研修学习完成18学分(50%)。

(四)部分特定对象的学分要求

1.班主任。“十二五”期间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须参加不少于30学时的班主任专题培训,计学3分,归入市级课程的学分指标中。

2.新教师。“十二五”期间的新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第一年须在见习基地参加新教师见习期规范化培训。计12学分。结业后在工作单位仍需参加全员培训。20xx年9月后进入教育系统的新教师,其学分要求可按入职年限递减。

3.中高职称教师。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除按其他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外,还可通过各种以教育研究为主的个性化研修以及各类高级研修班等途径完成其它的18学分。

四、培训任务和实施要求

(一)各类教师培训任务及管理主体

我校教师参加全员培训的具体方式和要求,主要根据《市实施意见》和本方案实施。

我校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包括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高级指导教师、育德团队、创新团队、信息团队等,其研修活动作为我校骨干培训的特殊方式,纳入我校个性化培训范畴,由校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进行日常管理,由教育学院师训部门进行学分管理。

我校干部的培训方式和要求主要按照《普陀区教育系统“十二五”干部培训计划》实施。专任教师兼学校中层干部的应按要求参加教师全员培训中的必修课程。

校本研修特别是实践体验课程是在职教师实践提升的重要途径,除离岗在外的人员外,应该全员参与。各校的干部和骨干教师,是学校开展实践体验课程的主要力量,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校本研修的引领者的作用,不使其游离于校本研修之外。这类课程的策划、实施、管理主要由各学校负责。

(二)全员培训的主要任务和学分结构

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要,全员培训力求体现选择性与引导性相结合、菜单式与定单式相结合的策略,体现区域层面提供分层、分类、分岗、多渠道的培训资源,教师个人自主、自律参与的原则。

三级培训任务

按照《市实施意见》对教师全员培训的学习任务和学分结构,分为市级、区级、校级三级,见下表。

学分要求 主要内容 选课方式

市级 4—7分 师德与素养类1—2分

知识与技能类3—5分 市教师培训共享课程管理平台

区级 11—14分 师德与素养类 2—3分

知识与技能类 9—11分 区教师培训报名平台

校级(校本研修) 18分师德类6分 素养类2分

实践体验类 10分(每学年2分) 学校组织

2.市级培训课程选课

选修课程是指教师通过区培训报名平台自主选修的课程。教师根据自我发展的需求选课,同时须注意《市实施意见》规定的师德与素养和知识与技能两类课程学分比例。

个性化研修是为具有特殊需求或有专业研究方向的教师开辟的自助研修渠道。其研修方式形式多样,具体操作办法另定。个性化研修是建立在教师自身水平和发展基础上的自我提升,每位教师都有个性化研修的选择权。

3.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由学校自主策划实施的教师培训,校长是第一负责人。校本研修应着重加强以教研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专业团队建设,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实践—反思—再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借助发展性评价等手段,激发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观察记录、诊断改进、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多种方法,培养教师研究习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校本研修分为师德与素养类课程学习和实践体验类课程学习。见下表:

学分要求 课程来源组织方法

师德与素养课程 师德类6分

素养类2分 围绕师德与人文素养开设各类讲座、课程;学校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学校组织实施,报教育学院师训部门核准。

实践体验课程 10分 学校自行设计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化研修,着重通过教师团队的实践、研究、体验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学校组织实施,其中讲座类比例一般不超过10%。方案及结果报教育学院师训部门备案,校师训专管员登分。

实践体验课程的设计、实施基本延续我区“十二五”期间教师实践课程的做法,各校应在提高教师参与性和课程效益方面继续探索科学合理的模式,确保全员、确保时间、提升课程领导力、提升课程品质,并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推进。教育学院专业部门要加强对校本研修的过程指导,在市《校本研修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本校的管理制度。

五、重点工作项目

(一)优化培训环境,探索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机制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继续探索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机制,着力解决教师在行政推动下的被动学习状况,营造乐学、善学、自主学、有效学的培训环境,逐步形成多通道、开放化的培训体系。

1.探索教师继续教育假制度。

2.推行个性化研修制度。

3.实行教师培训经费二级管理制。

(二)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

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每年通过课程开发审核、培训效果的反馈评估,对培训者进行考核评价,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区域层面的集中培训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的培训者,都应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绩效奖励。 (三)丰富培训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系列

1. 加强资源管理,形成精品课程系列。

2. 建立特色培训基地。

(四)加强师训专管员队伍建设,深化校本研修

学校暑假教师培训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和谐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团队建设中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更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因而能否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命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课程理念的创新,和谐团队赋于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我校将通过系列措施,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与战斗力的高素质卓越教师队伍。

二、培训对象:

全校教职员工

三、人员分工:

1、教科室:负责活动及会议安排、专家预约、接送、资料收集、整理。

2、总务处:负责饮用水;

3、信息中心:负责会场设备、录像、摄影。

四、相关要求:

1、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关闭手机或调成震动档,按时到岗,教科室负责考勤,教科室将根据考勤记录,给每位教师相应学分,提交长沙市教师学分管理平台,计入教师学分档案,

学校教师实施活动方案 篇6

2、养成每学期读一本好书的习惯。广泛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等,并坚持写好读书笔记。利用互联网收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案例,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公开发表或获奖。第五周在本校承担专题讲座任务。

3、加强和对教师的交流和切磋,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注重培养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并指导上好公开课。

4、平日要多进行互相听课活动,交流思想,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第七周我将承担小片区管理活动中的一节公开课。

5、潜心钻研,打造个性课堂。认真上课,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堂课争取有一个亮点,要逐渐完成从一个合格型教师向特长型教师的转变。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6、在教学中,做到“三反思”:即实践前的反思,实践中的反思,实践后的反思。第十二周在校级教研活动中主持并做好中心发言。

7、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学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篇7

教师专业化培养面临的尴尬

事实上, 不少学校、不少校长在加快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 花费不少, 投入也很大, 却往往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此校长们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们常常感到头疼和烦恼, 往往不断地、甚或武断地将问题的症结归结于教师的观念、理念的滞后、缺乏自觉意识, 就像老师抱怨学生一样, “教研培训活动那么好, 为何有那么多的老师不感兴趣?为何有那么多的老师应付、敷衍?为何有那么多的老师不买账呢?为何老师们就不知道发展和提高呢?为何往老师的嘴里抹蜜反而咬手呢?为何好心没有好报呢?”诸如此类的困惑, 时常萦绕在校长们的脑海中。

教师专业化培养面临尴尬的原因

当前教师专业化培养步履维艰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固然有少部分教师惰性较大, 悟性不高, 觉醒程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但不置可否, 在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方面, 学校所采取的措施, 所开展的活动肯定有不受欢迎之处。在“一刀切”“大一统”“运动式”的培养模式下,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针对性不强, 对教师的特点和基础把握不准, 对教师的专业需求厘定不清,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途径界定不准的问题。部分教师明明还没有形成“生命意识”, 就去强调“生命课堂”“生命化教育”的生命自觉, 这无疑等同于让学困生去攻克道道难题, 不亚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这样的培养目标和行政要求就失去了应有的专业引领性和人文激励性, 同时, 大大削弱了所采取的措施执行力度, 大大降低了所开展的活动的吸引力, 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笔者认为, 根本的问题不在于老师的觉悟低、悟性差, 而在于“一刀切”的简单化运作、“大一统”“运动式”的机械化行政命令走向了僵化, 根源就在于缺乏对教师个体情况的详细摸排、正确分析、准确分层、科学决策和有效推进。

研究表明, 5%~10%左右的教师是类似于“学困生”的“学困师”。表现为事业心不强, 责任意识淡薄, 素养和学养较低, 工作的热情不高, 牢骚满腹, 职业倦怠感较为严重, 对新事物、新举措缺乏吸引力, 具有本能的排斥和厌恶感, 明显地掰着手指混日子,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对工作缺乏持之以恒的动力。他们急需的不是先进的理念, 迫切的不是激发他们的生命自觉, 而是要千方百计点燃他们的工作热情, 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 化解他们的职业倦怠, 培植他们的教育情怀。如果不唤醒他们内在的生命意识, 不唤醒他们的职业良知, 何谈教育艺术, 何谈教学创新, 何谈自我发展, 何谈对得起学生?

研究表明, 80%左右的教师, 有较强的事业心, 有较高的工作热情, 关心学生, 关注个人的教学实践, 追求教学的高成绩、高效益, 有教好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强烈愿望, 有一定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 但拘于专业视野窄, 发展动力弱, 努力方向模糊, 他们所拥有的专业理念、专业素养明显欠缺, 在实践中捉襟见肘。他们有对专业引领的需求, 有对先进理念的诉求, 有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浅”意识和潜意识。这部分教师是学校的主体, 理应成为培养的重点和核心。

研究表明, 10%~15%的教师, 属于学校里的名师和骨干, 是各个学科的带头人和领军人物。他们有理想, 有追求, 有能力, 有行动, 无论是理念、教学经验还是专业素养都称得上是学校内广大教师的佼佼者和楷模, 在局域内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对这些教师的专业培养, 学校应抓好两个重点:一是引领他们跳出学科束缚, 逐渐打通学科与学科、教学与教育、技术与艺术的联系, 引领他们向科研型名师发展;二是为他们搭建校内甚至校际间的展示交流平台, 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带动大家的发展, 使弱者变强, 强者更强。

因此, 笔者以为,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 学校应首先承认教师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 正视差异, 积极培育教师“合作、互利、共生、双赢”的心态, 牢牢把握教师各自的特点和需求, 因需制定不同发展规划, 因需制定不同发展目标, 因需开展活动, 因需设计培训课程……根据教师的内在需要和发展潜能, 分层实施, 分类推进。只有切中教师的发展“需求”, 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贴近教师专业的“最近发展区”, 才能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在指导思想上, 坚持“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理念, 与广大教师一起努力构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 在精神上实现共赢;在专业发展的行动上, 不妨采取“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的策略, 让部分人先动起来, 把周围的向往者、观望者、保守者、落后者逐渐带动起来, 实现共赢。只有将工作做到教师的心坎上, 教师专业发展这本“经”才能真正入脑入心, 才能真正产生效果。

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可行性方案

鉴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在教师专业化培养方面, 学校宜采取分层实施分类推进策略:

1.要分层分别制定教师发展规划。

当前大多学校的教师发展规划强调了普适性, 体现了学校的统一意向, 渗透着学校的发展目标,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价值取向, 但明显忽视了教师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以及年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 忽视了对教师群体的全面分析和对个体的准确科学把握, 致使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失去了应有的针对性、导向性、激励性及规划对教师发展的指导作用。学校有责任基于对全校教师个性特点、发展需求的准确把握, 分层次分别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 给不同层次的教师指定适合的发展目标, 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规划发展阶段、行动计划, 让每位教师充满符合自己意愿的期许。正因这个发展规划符合个体的意志, 是自己可接受、可达成的目标, 是最大限度接近教师“最近发展区”的规划, 所以, 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导向、指导和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2.要分层分别推进“读书成长工程”。

读书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是毋庸置疑的。有的学校硬性规定了必读书目, 要写多少篇读书体会, 记多少万字的读书笔记, 等等, 认为只要如此就能迫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但事实上, 如果仅仅停留在平推平拥上, 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号式的倡导上, 如果仅停留在如此简单的“一刀切”上, 读书就会被部分教师当作负担, 就会变味, 就会变成一种形式, 读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 学校在推进“读书成长工程”时, 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不同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与不同需求。针对老教师, 针对理论水平较低的老师, 制定一个较低层次的读书计划, 可以选读和推荐与教学结合比较紧的文章, 可以从读千字文开始;对于大多数的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 可提出一个较高层次的读书目标, 在关注学科专业文章和书籍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部分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 并加大督促、指导和检查的力度;对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由于他们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与专业追求, 则可制定更高层次的适度超前的读书计划, 精选推荐前瞻性、理论性、学术性较强的前沿著作和文章, 定期举办读书论坛、阅读沙龙等, 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如此, 层次较低的教师不会将读书当作负担, 年轻教师觉得有奔头, 骨干教师觉得有意义、有价值;如此, 读书活动才不会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此, 方能全面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分层分别开展各类教学达标活动。

通过活动推进工作是实践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式。但问题是我们在开展各类活动时, 硬性规定的多, “一刀切”统一要求的多, 与老师沟通的少, 关注教师不同需求的少, 不少活动因得不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和充分理解而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消除教师之间的差异, 而是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因此, 学校应该正视教师的差异, 认真对待差异, 在制定各类教学达标、教学比赛等活动方案时, 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达标标准, 制定不同的推进措施, 唯其如此, 活动才能得到最大多数教师的支持, 才能吸引教师的广泛参与、真情投入, 才能达成活动的预设目标。

4.分层分别实施教师发展评价。

教师和学生一样, 在成长的道路上, 有的起步早点, 有的速度快点,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发展的成效, 同样因差异的存在不能用同一把标尺来衡量。我们的发展性评价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及自我实现的专业情意, 因而它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 重视当前的水平与表现, 但更着眼于教师的未来。评价结果主要是用来进行纵向比较, 以发现教师成长变化的轨迹, 而非与其他教师横向比较排名次。

学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95-01

人民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促进者,是社会新风的倡导者、引导者,是人才成长的引导者。步入新世纪,我国要建立健全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步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是明确的作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师肩负着神圣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感,所以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人民教师的素质。

一、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是教育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立场、观点、政治态度、思想境界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加强政治学习,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同时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明确肩负着的责任,把自己的工作同培养和造就“建设者和接班人”联系起来,同我国的命运和长治久安的未来结合起来。为此,应做到:

(一)依法治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修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行为。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遵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理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尊重同志,互相关心、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重自教。

二、教师应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素质

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心智的开拓者。教师要不但学政治,明确方向,学习业务,增本领,而且要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事迹,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只有和风细雨,才能春色满园。

三、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

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是素质结构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一)教学工作能力。能够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特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能恰当地制定教学计划,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地把握教学活动,并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二)教学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认识教育规律,然后联系教学内容,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教材改革、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班主任工作等一系列比较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敢于未研究成功的课题,这样的教师才能不断创新,从而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要有高度的奉献精神

教师是为人师表典范,是学生的楷模,如果教师斤斤计较,如何谈素质教育呢?如何使学生健康发展呢?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永远做一名人民的公仆。

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上一篇:滤波器设计论文下一篇:爸爸600字小学五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