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税务信息化

2024-07-28

基层税务信息化(共8篇)

基层税务信息化 篇1

地税信息是反映地税部门各项工作动态、进展和经验、做法等的主要阵地,是调查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重要载体,是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桥梁和纽带,对推动税收工作、树立地税形象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市局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全市地税信息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信息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信息网络不断健全,参谋助手、服务职

能日益显现。但随着地税事业的蓬勃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地税信息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对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当前地税信息工作,特别是基层信息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队伍不强。虽然地税组建已十年了,但大多信息人员分布在办公室,他们既要负责日常的文字材料,又要参与办公室的其他行政事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兼职”信息员,并且他们的工作岗位也不断地变换。

二、信息人员思想不稳。基层信息人员可谓是专司文字工作的,很少有时间来钻研税收业务和相关知识,与专司“外勤”的人员相比,在税收专业知识方面的确存在着差距。每逢业务技能考试,他们只能靠吃老本。同时,在选拔人才时首先需要过关的便是税收业务考试,这使得信息人员只能望而却步。即使敢试、敢为者,也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复习税收业务,大多数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难免受到挫伤。

三、精品信息不多。由于信息人员少、事务多,加之其积极性不高,很难抽出时间走出去深入调研,而且与部门间协调、沟通不够,对外勤业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知之甚少。同时,信息人员很少列席局长办公会议,很难知晓分局研究布置的重大事项、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因此,信息也只能是反映一般性工作动态、具体经验和做法,无法发现亮点、抓住重点,更无法瞄准热点、关注焦点、主攻难点,报送的信息对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对领导的决策也无参谋作用可言。

四、信息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各单位总人员数量的不同,从事信息工作的人数也就有多有少。同时,由于所辖区域的差别,有的既有国有、集体、私营、个体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所有制经济,而有的分局仅只有高新技术企业、涉外企业。各分局之间的“信息源”便存在很大差异,加之各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同,致使各分局之间信息工作开展不平衡。

五、领导重视不够。许多单位领导受税收任务“一票否决”的影响,往往唯收入论英雄,视完成任务好坏论奖赏,而对信息工作却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致使有的单位既无信息人员队伍也无具体信息工作制度,信息工作成了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应付差事。

六、信息阵地不足。因政策上的原因,过去公开发行的刊物因精简而停办,许多信息员失去了“耕作”的园地、创作的阵地,仅存的“一亩三分地”,只能容纳“专题”性、会议讲话型的空间,很难兼容各种题材的稿件。

因此,为发挥税务信息对税收工作的指导、推动作用,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领导重视是信息工作的关键。一是要将信息工作作为研究解决税收问题的必要环节、税收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干部职工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句话,要把它作为税收管理的重要一环,要像对待税收任务一样来抓信息工作。

二是要关心信息人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帮助他们深入调研,搜集撰写高层次、高质量的信息,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更加有利的成长环境。三是加大投入,为信息工作配备必要的现代化工具,既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减轻信息人员的体力劳动。同时,很抓载体,扩大阵地,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

二、信息人员要提高认识。一要热爱地税信息工作。要把信息工作作为沟通情况、反映工作、服务领导的重要手段;二要拓宽思路,充分挖掘更多的信息源,把信息的触角扩展到组织收入、依法治税、纳税服务和队伍建设等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收集格局;三要深入调研,要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税收工作重点,收集更多新鲜、真实、超前的信息。四要强化“精品”意识。要善于思考,勤于学习,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选择能力、提炼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大量获取原始信息的基础上,通过重组、整合、深度加工,使之成为各级领导需要的、促进区域税收和经济发展的高知识含量、高效能的信息。

三、基层单位要健全制度。为激发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地税信息健康发展,建立和健全税务信息工作制度是保障。要进一步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信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将信息的数量、质量和时效作为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奖优罚劣。对与领导决策、处理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或能“快、新、实”反映纳税人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优质稿件给予重奖。

四、信息员队伍要扩大。要设立专职信息员、聘用兼职信息员并加强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对基层单位信息员及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信息、新闻的写

作训练、摄影技术的培训、税收业务素质的强化,使专、兼职信息员专业更精、知识面更广、写作水平更高,使一般人员的写作能力也大大提高,真正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高素质的地税信息员队伍。

基层税务信息化 篇2

全国各地区税务系统经过多年的税收信息化建设,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系统的整合, 并且正循着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向更高的信息集成阶段推进, 即全国税务系统的大集中, 全国大集中不同于以往各省、各市范围内的设备、数据或应用集中, 它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执法管理、统一业务规范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的大集中。“大集中”是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未来全国大集中的实现也是各地区的共同目标, 因而也是内蒙古税收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内蒙古自治区经过金税一期、二期工程的建设, 国税系统已经不同程度实现了数据层面和部分应用的省级集中。2005年, 内蒙古自治区全区上线运行综合征管软件, 实现了征收数据区局集中处理和共享。2010年完成了增值税防伪税控、CTAIS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系统“三大应用系统”在省一级的整合。综合征管软件全面上线及三大主体应用系统整合成功, 将分散在低层税务机关的应用数据集中存储到高层税务机关, 结束了征管数据信息分散于各个基层国税局的历史, 跨越市局直接实现了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处理。首先实现地区的数据集中、系统整合十分重要, 因为它关系到整个国家税务系统的大集中。因此, 内蒙古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很好地实现本地区的“资源整合”, 进而实现全国税务系统的大集中。

2 内蒙古基层国家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2.1 明确现阶段内蒙古税收信息化的建设方向

全国税务系统的大集中是未来税收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但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税收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的是数据在内蒙古自治区一级的集中和应用系统在内蒙古自治区一级的整合。在此基础上, 配合国家税务系统税收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做好全国税务系统的大集中的基础工作,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2 树立全国、全区一盘棋的思想

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一体化原则, 决定了税收信息化建设必然是在总体规划下, 统筹安排, 统一行动, 协同推进。而不能各自为政、自行其是, 多头指挥。自成体系会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各级国税机关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 全面整合硬件、软件、网络、信息等资源, 建立起自上而下、统一规范的工作体系。

2.3 信息化建设要继续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从内蒙古自治区的情况看, 税收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较发达省市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国家税务系统地区之间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 导致部分地区、部分单位的基础相对薄弱, 在硬件方面, 基层税务机关之间以及内部存在一方面资源闲置, 一方面则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在应用软件方面, 各基层税务机关应用软件很多, 虽然在功能上可以互补, 但某些不同的业务却要在各系统之间进行切换, 不便于工作。因此, 基层税务机关建设的重点仍然是按照总局和区局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信息技术和设备, 继续做好网络、硬件、软件、应用系统、数据标准、技术规范、安全体系和运行维护等各项基础工作, 在此条件下建立规范的数据集中, 进一步完善、优化应用系统的整合。

3 内蒙古基层国家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难点问题

3.1 基层国税机关综合征管软件使用的问题

3.1.1 业务流程不断调整变化, 业务需求实现仍不全面

从征管系统上线至今, 已进行过多次系统升级, 其中涉及重大业务流程调整的升级若干次。每一次系统升级要么是系统对各地反馈问题的自我完善, 要么是适应新的政策变动进行的调整。要适应业务需求就需要不断的升级和完善, 但是不断升级和完善的综合税收征管系统中某些业务操作与基层管理水平不相适应, 某些操作过于复杂, 系统中某些业务操作不能按照实际工作中业务需求进行处理, 致使在综合征管软件中涉及此类业务的工作不能实施。

3.1.2 综合征管软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某些基层操作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对综合征管系统各模块功能、岗责体系不熟悉, 一些具体业务经办人不按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 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错误, 影响了综合征管软件所提供的应用功效。某些基层税收部门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仅停留在税收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及税收会计核算等初级阶段, 仅限于微机录入、输出、开票等浅表层次, 对CTAIS系统中的纳税人涉税信息, 集中进行分析利用不够, 缺乏对经济税源的严密监控, 计算机网络强大的管理功能、分析功能、数据处理和监控功能没有发挥出来。这使得软件的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益很低。

3.2 基层国家税务机关各类税收应用软件使用的问题

目前在基层税务机关使用各类税收应用软件很多。一些应用软件针对一些具体业务开发的, 能够很好解决税收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应用软件不同程度地与基层税收业务脱节。部分应用软件之间还存在着重复开发、功能交叉的现象。由于软件众多、应用平台不一、设备要求不同, 加大了基层对硬件、软件、系统维护的难度。而且这些软件标准不一, 版本不同, 互不兼容, 功能交叉, 不能协调运行, 导致不同应用之间无联络或联络难以满足业务要求。各种单行软件信息资源还不能共享, “信息孤岛”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制约了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系统互不兼容、软件各自为政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3.3 基层国家税务机关数据信息存在的问题

3.3.1 基础数据采集质量不高

税收征管数据是税务机关生产作业系统的最原始材料, 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基层税务机关在基础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纳税人在报送纳税申报、财务报表等资料时, 仍然存在虚假申报的可能性, 使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缺乏保证; (2) 基层税务机关在税务登记、税种登记、发票管理、文书申请与审批等静态基础数据录入过程中, 存在录入错误, 基础数据采集不准确, 垃圾数据多; (3) 申报征收等环节多次更正申报表、某些方面存在违规操作, 导致会统核算数据失真、报表数据混乱, 这些数据如果不及时纠正, 随着时间的推移, 将会形成数据垃圾, 严重影响了后台数据质量; (4) 各级国税部门重视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专用发票等基础数据的收集, 但仍然存在对纳税人基础信息掌握不全, 基础税源了解不够, 基础资料收集不齐等问题。形成了信息要求真实与信息收集失真之间的矛盾, 使信息管理与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3.3.2 数据应用程度不高

内蒙古自治区国税系统从CTAIS上线运行以来, 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在CTAIS中已经形成, CTAIS很好地解决了基层操作层的应用, 但无法很好地满足管理决策层的应用。基层县区局、税务分局 (所) 的数据应用不够, 如由于存在技术困难无法实现系统数据分析;市、县两级数据应用及监控分析不够。某些业务职能部门没有熟练掌握数据查询的操作技能, 不能很好地进行数据监控分析;税源监控有待进一步强化, 但不少税务干部, 仍习惯于案头审核纳税人的纸质资料, 缺乏主动使用CTAIS系统了解和分析纳税人经营活动的主动性, 从而浪费了利用综合征管软件, 进行动态税源控管的资源, 数据的增值利用程度并不高。

3.4 基层税务部门税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3.4.1 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专业技术人员, 职责是维护、开发和管理, 要求精于计算机业务, 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应尽可能了解懂得税收基本业务;信息技术人员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当前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

3.4.2 操作使用人员计算机知识匮乏

操作使用人员, 其职责是运用计算机处理相关业务, 由于基层工作人员, 对计算机操作的不熟练和对软件工作流程的不甚了解, 在操作CTAIS系统时, 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错误, 影响了CTAIS系统所提供的应用功效。增加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从而延长了处理业务的时间。许多税收干部只停留在对应用软件的一般性操作上。对深层次的机理认识不够。实际上, 信息化建设对税务人员的要求远远不止对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简单应用, 它需要税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预测, 从而有效开展税源监控和税收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基层税务工作人员尚不具备这种技能, 技能匮乏与较高的技能需求存在矛盾。

3.5 复合型人才缺乏

部分基层税务人员认为自己掌握本岗位的一般性的模块操作即可, 更深层次的应用当属信息技术人员的职责, 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只是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基层税务部门存在这样的现象:懂得税收业务的人员, 不懂得计算机技术或者说懂一点, 只能是简单的操作, 懂得计算机技术, 但又不懂得税收业务,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现代化的税收征管必然要求业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信息应用水平。有些税收信息应用水平较高的基层信息中心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除了承担对网络和软硬件维护工作之外, 能够较清楚掌握整个税收信息的流向, 能够对税收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和分析, 但是技术人员如果没有从事过实际的税收征管工作, 在信息应用中会存在技术和业务脱节的现象。业务人员虽然从事实际的税收征管工作, 但是大多数人仅对涉及本岗位的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 税收信息化总体掌握程度较低, 不能有效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应用。基层税务机关缺乏精通各项税收业务和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使得不能从总体上把握税收信息化工作, 不能有效地解决业务和技术的衔接问题。目前更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4 解决内蒙古基层国家税务局信息化建设难点的建议

4.1 加强对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的应用

(1) 国家税务总局应深入挖掘综合征管软件的应用潜力, 进一步完善现有综合征管信息系统, 拓展业务系统功能, 优化业务流程和岗责体系, 提升信息系统质量和应用水平。 (2) 综合征管系统上线后, 对税务人员在业务上、管理上、技术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市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人员培训, 提高基层税务机关各级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避免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影响CTAIS系统所提供的应用功效。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 解决由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匮乏, 制约CTAIS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和作用。 (3) 基层税务人员应该能够从大量的涉税数据中自行获取有价值信息, 从而自行开展税收管理、税源监控工作, 提高硬件设备及其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益。

4.2 国家税务总局应对各应用软件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中国电子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从“多种平台、多种应用系统”共存的现状, 平稳过渡到“一个平台、一个网络、四项主要功能的应用系统”。即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 依托计算机网络, 最终实现功能覆盖国地税所有税种、税务工作的各个环节, 国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 包括征管业务、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等四大子系统的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尽快实现各级税务机关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流程标准和口径的规范统一, 对自行设计和制订的不适应一体化方向的流程要迅速进行调整, 解决当前应用软件林立、信息孤岛的现象, 实现信息共享。

4.3 数据问题的解决

在数据采集方面, 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数据采集、录入管理措施, 确保进入系统各类数据的真实、准确与规范, 提高系统数据质量和应用效能。定期对信息数据进行发布和分析, 找出数据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反映出的管理薄弱环节, 提出改进措施;在数据应用方面, 进一步强化数据应用意识, 加强对信息数据的增值利用。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心是实现数据增值利用, 目前, 正在开展的数据分析处理工作就是对信息增值利用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在数据分析环节, 各业务部门要从数据处理信息中查找自身工作的薄弱环节, 督促本部门和下级机关纠偏, 同时强化数据在纳税评估、稽查选案中的运用。

4.4 加强税务部门复合型人才培养

总局或区局应利用培训中心, 进行复合性人才的强化培训。对熟悉税收业务的人员进行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训;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税收业务的培训, 以解决缺乏复合型人才造成的技术和业务脱节的现象。

基层税务机关一方面录用计算机专业人才。另一方面, 分期分批选送熟悉税务业务的人员, 去大专院校进修计算机技术, 以解决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匮乏问题。

摘要:内蒙古税务系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作为我国整个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部分, 紧跟全国税务信息化建设步伐, 进入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阶段。目前要解决的重要和难点问题是“整合问题”, 即实现数据的集中和应用系统的整合。内蒙古地区基层税务机关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是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 在总体规划下协同推进。认清我国以及内蒙古国家税收机关税收信息化的建设方向, 找出并解决好基层税务机关税收信息化的建设难点, 以便更好地进行税收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税收信息化,中国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基层税务机关,数据的集中,应用系统的整合

参考文献

[1]孙平.基层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审计文汇, 2010 (8) .

[2]陶昭华, 吴强, 张茜.税收数据深度分析利用:金税三期工程的关键命题[J].中国税务, 2010 (2) .

[3]庞瑞江, 贺利明.全国税务大集中的内涵和实施[J].中国税务, 2010 (1) .

基层税务信息化 篇3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整合;标准化;智能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0918-03

A Few Technical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Tax Grassroots

LI Bin,LIAN Shi-you

(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China)

Abstract:Tax revenu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starts from 1980s,has experienced "historical surmounting". Now, it has already prepared for stride in the third stage from the policy laws and regulations, business processes, technology realization, infrastructural facilities etc. and other aspects. But there also has some problems o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Tax grassroots. For this purpose, this article brings forward several conceptions from the technical idea, including: super-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intellectu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Key words: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super-integration;standardization;Intelligence

1 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化关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国家安全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里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推动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税收信息化建设作为税收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突破口,不仅是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技术保障,也是加强税收征管、实现依法治税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税系统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在市区、县城及周边地区的基层征管单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

1.1税务软件数量众多,应用管理混乱

税收信息化以后,原来手工处理的税收业务已绝大部分可为计算机处理所代替,税务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由于开发者开发平台不一致,软件接口不统一不规范等原因,软件在基层推广时不得不多软件跨平台同时运行。经调查,目前我局征收系列有征管信息系统、车购税征收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代开系统及金税工程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等4大系统;稽查系列有大要案管理系统、金税协查系统、报表系统、报表审核系统及案件举报管理等5套系统;管理系列有重点税源管理系统、重点税源监控与分析体系、所得税申报软件以及督查督办等4套系统。由于开发水平所限就造成了软件补丁不断;多系统运行造成基层操作人员不得不在各系统间频繁切换,工作繁琐易失误;各软件接口不统一,数据不能共享,对纳税人重复采集数据与简化优化办税流程目标不符。

1.2 相关单位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制约了税收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绝对不是把手工操作模式简单移植到计算机上,它是税收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它要求税收业务、税收行政、组织机构等的配套改革,要求人、财、物的适应,要求对习惯做法进行调整,要求按规矩办事。首先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基础本身就相对薄弱,业务流程、数据结构和接口普遍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与税务业务相关的外部系统在各地之间也有很多的差异,且外部系统也并不规范,加之我国当前税收政策不断调整,经常有一些新的税务方针和举措出台,地方税务的征收及统计也要不断跟上国家的变化和发展,税收业务系统本身也就难以规范了。税收工作与各行各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关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对税收信息化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相关单位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形成与税收信息化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致使税务机关涉税信息来源单一,无法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对税源监控能力不强。

基于以上形势和问题,笔者想从技术角度,对基层税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几点构想。

2 对基层税务信息化建设基于技术角度的几点构想

2.1信息的整合

我认为要使税务信息化发挥出最大的功用,必须引入“整合(super-integration)”这一概念,通过整合来解决技术、业务、管理、法治和服务的契合问题。

2.1.1税务信息化的整合应该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层:当前税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标准、忽视标准、相互封闭、观念意识落后以及现有信息系统功能的滞后,已经无法满足税务管理日益增长的对信息快速准确的需求,急切需要信息系统能够屏蔽内部组织结构、功能结构和流程结构的复杂性,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信息需求主体。

第二层:管理思想的变革是税务信息化整合的推动力。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

第三层: 信息化整合是建立管理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和实施平台。创新是政府机关增强自身生命力的特性、过程和方法。税务机关可以在整合的平台上实现功能的再定位,改革旧有的服务观念和服务管理手段,全面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发展水平。

第四层: IT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税务信息化整合的技术保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大型数据库功能的逐步完善、网络安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建设更广的应用范围、更强的功能、更快捷的服务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可能。

第五层:信息化整合是不断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管理在不断地变革,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和提高,这决定着信息整合是一个不断循环和提高的动态过程,系统整合完毕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新一轮更高层次信息整合的开始。

第六层:系统、标准和整体的观念是信息化整合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所以,在税务信息化整合过程中,一定要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摒弃局部的和本位的利益,按照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依据系统论的思想进行信息整合规划。

2.1.2实现整合的方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资源平台的整合路线——网格计算。网格应用最大的意义在于管理,可用它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信息整合。整合首先从最低层开始,把硬盘空间的资源合并成为存储网格;其次是建立数据库网格,把散落在各个业务部门里的数据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数据库;然后是建立服务器网格,流程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流程,这样就能基于一个界面实现完整的业务流程;最后就是管理,通过网格管理工具实现从底层开始到数据库再到应用程序的管理。我认为,以网格技术构建的基础平台,能够提高硬件的利用率和资源共享,能够使税务机关通过增加成本组件来向外扩张,还可以减少管理需求等。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向。

第二个方面:软件技术的整合路线——SOA(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是天生的整合利器。IBMCICS和BEATUXEDO就是过去被用于构建SOA应用的两种技术范例。随着Web Services技术和标准体系的发展,基于标准化Web Services的SOA将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第三个方面:运行维护的整合路线——(OUTSOURCE)业务外包。税务机关的信息中心如果不能够及时外包业务,战线会越拉越长,最终无力支撑。在发达国家和先进行业,IT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IT服务管理平台)已经渐成气候。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是:支持求助响应管理、支持变更管理、支持资产管理、支持服务等级协议管理。因此,在没有完全自动化以前,某些IT服务可能会成为一种外包式系统服务,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更专注于理解自身的业务逻辑,从而投入更大精力管理数据资源。

2.2信息技术的标准化

信息技术标准化是围绕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设备研制和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管理,而进行的一系列标准化工作的总称。信息技术标准化是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前提,是确保信息资源的共享的根本保证。

目前税务系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2.2.1加大硬件资金投入,统一各环节的硬件标准

硬件设备的标准化是保证信息能够共享的重要环节。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税务部门的硬件设备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应该加快各部门硬件配置的标准化的建立,加大资金的投入,尽快实现税务机关信息硬件设备的统一,同时建立主要包括扫描仪、计算机网络协议、输入设备和数据传输、信息交换代码、媒体和数据文件、接口、功率、接地和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和指南,为将来的信息共享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2将那些急需的内容加以标准化,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补充和追加。

在制订信息技术标准化方面,应当考虑我们所采用的标准应当能够保持一定的相对稳定性,作为一种标准就不要轻易做大的改动,因此,在规范和制定各种标准化时,要经过多方面调查、论证,将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建议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紧紧把握住国际和国内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根据税务系统自身的业务需求做一些适时的变动,使税务系统信息化水平能够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2.2.3建立标准化管理机构,加强与其他部门和组织的合作

在信息化方面,国内的有些行业和部门的技术水平相对是比较高的,如我国的商业银行,很早就实现了网络化,以及信息的实时反馈。这些成果的取得都与他们自己内部有着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密不可分的。因此,税务系统应组建一个自己的信息技术标准化管理机构,要加强与在标准化方面有着先进经验的部门的合作,学习别人的经验,从中得到启发。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的信息标准化建设,加强与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对口工作,积极派员参加各种相关活动,力争在其中发挥作用,从而获取国际和国内在信息标准化方面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3 引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也方兴未艾。因此,在税务信息处理中引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已势在必行。在税收信息系统的决策模型工程中,基于机器学习,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和适应性技术的模型更适合于理解动态变化的市场行为。

现代税收数据分析的理论和模型,是掌握和分析税收的行为与趋势的有效工具。为了对税收政策、科学管理、数据分析、税收预测和决策、以及对税源发展目标的评佑、偷漏税行为的控制和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可以采用专家系统、数据开采、基于范例推理等技术。

例如,分类规则发现是最常用的数据开采操作,其目的是利用历史数据纪录,从中自动推导生成能总结出对给定历史数据的推广描述,从而能预测未来数据的行为。那么,通过对给定的纳税数据推导出偷漏税情况的泛化规则,可以发现偷漏税这种异常规则。

又如,在稽查选案中,可以使用关联规则判断各个指标间的关联程度,然后可以进行指标合并,从而简化选案的复杂度。

根据财务信息、申报信息、发票购买使用信息,以及各种违章信息,建立计算机自动选案系统,为税务稽查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从而做到"有据可依"。这项工作适于使用基于范例推理的技术来完成。

专家系统是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计算机程序。专家系统把某一领域里被公认的权威专家的知识或法规及各种规则精选出来,并用某种形式表示出来, 计算机将根据这些知识去模仿专家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求得问题的解答。专家系统是实现智能决策的关键,用从税收业务专家头脑中发掘出来的税收知识和经验构筑起来的税收专家系统,可使税收业务专家的专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更多的税务工作者提供咨询和建议,从而提高一般税务干部的工作水平。 另外,利用税收专家系统,还将大大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同时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违法乱纪现象。

也可采用集成管理科学、人工智能、神经计算等多学科技术,建立一套面向税务工作管理层的智能软件系统。它运用高度智能化的技术来提高税务工作的管理效率,加强对纳税人经济活动的全面监督管理,加速税收领域的电子化和科学化管理进程。

4 结束语

如果说信息系统建设是税务信息化的驱动力,那么整合则是税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打破了工业化时代的组织等级规模体系,税务机关将参与全球政治、经济重建下的政府管理体系重组,税务机关面临着角色、功能再定位。惟有以信息化整合起来的税务机关,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作出快速的应对。

而信息化程度越高,就越是要加强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因为没有各种不同硬件和软件的接口标准化,信息系统就不能联网,信息系统之间就不能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离开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已经足以使所有信息系统陷入瘫痪状态,税务系统将来的信息化的发展将只能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标准化在税务系统的内部将会显的越来越重要。

税收信息的智能化是现代化的税收信息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税务信息智能化为认识税收与经济的诸多关系提供依据,准确地把握税源的动态,实现对整个税收活动有效地管理和决策,与税务行政管理系统一起,形成税收成本、人力资源配置、税制改革预测等宏观管理的支柱。

总之,税收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国的基层税务信息化建设正处于由面向管理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向建立全方位税收服务系统的新阶段迈进的关键时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税务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税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将极大的推进基层税收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中心.信息系统一体化势在必行.中国税务,2005年10期,47-47.

[2]谭荣华,王敬峰. 整合:中国税收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税务, 2005年2期,44-45.

[3]黄卫华.“金税”三期:税务信息化质的飞跃.中国税务报,2006.01.18,第9版.

税务基层建设汇报 篇4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给税收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也给税务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课题与新思考,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税务机关“依法治税,从严治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财税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从思想上、制度上、管理上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财税干部队伍”。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加强新时期税务干部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目前,税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税务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形势发展的形势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收好税,带好队”的“两手硬”问题,于2月下旬,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基层建设和税务干部素质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研和摸底,并就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提高人员素质应采取的措施提出肤浅见解,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税务队伍现状从目前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较好,整体素质比较高,组织纪律性强,工作比较过硬,国家观念和国家税收意识都比较强,基层税务干部学识水平和能力经验都能基本胜任当前工作,也经得起周围环境的考验,较好地完成了“以税收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主要体现在:<一>、结构趋于合理。一是征、管、查比例比较协调:如目前复兴区国税局共有在职人员200人,人员分布为:机关39人,占19.5;基层一线人员161人,占80.5;在基层一线人员中征收大厅16人,主要承担征收任务;税务所74人,除承担部分征收任务外,主要负责税收管理;稽查局71人,重在稽查,基层征、管、查比例为10:46:44,税务所既有征收也有日常检查,任务最重,也是压力最大。二是男女分布适应工作:男性133人,占66.5,女性67人,占33.5,男性比例高的单位主要集中在稽查局和税务所,女性比例高的单位是征收大厅和局机关,这主要是由内勤和外勤分工不同,或与企业正面接触的程度不同所至,稽查局、税务所直接与企业接触较多,工作性质需要男同志较多,机关和办税服务大厅女同志相对多一些。三是文化层次有待提高:有大学54人,占27;大专118人,占59;中专22人,占11;高中6人,占3;我们认为看文化层次高低,主要不在文凭,而应是实际水平和工作能力,现在看来,部分同志实际文化素质与学历不相匹配,也就是学历高,而实际水平相对较低,文化程度与实际能力不同等,有相当一部分学历文凭是含有水份的。四是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50岁以上的13人,占6.5;40-50岁的53人,占26.5;31-40岁的64人,占32;30岁以下70人,占35,从年龄结构看,趋向于年轻化,几年后青年税官占主要成份,这对今后税收工作是非常有利的。五是基层骨干力量强,党团员占多数,有党员106人,团员31人,党团员人数占总人数的68.5,特别党员人数占了53,是一支非常重要的中坚力量,这些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越来越发挥积极作用,是党组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二>、基本素质具备。从目前来看,基层干部队伍是一支经得起考验,作风上过得硬,能够打硬仗,能完成艰巨任务的队伍。其一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利益,忠诚党和人民的国税事业,热情为人民、为纳税户服务,讲政治、讲团结、讲友谊、讲感情,有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其二人员思想稳定。热爱本职岗位,热爱税收事业,一直保持了队伍的高度稳定,思想比较单纯,上进心普遍较强,不甘居落实,都想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无论上面或周围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化,绝大部分同志都能安心本职,立足本职做好各自的工作,保证税收工作正常运转,保证了税收任务的顺利完成。其三是组织纪律较,服从意识强。很多同志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在税收工作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按照岗位职责积极开展工作。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能做的不做,不该传的不传,特别是领导明文规定或强调了的事项都能很好地落实,对领导布置的任务、安排的工作都能想办法完成。其四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为了完成税收任务,对逃税漏税行为敢抓敢管,对违纪违法行为敢于制止,对组织坦诚,为人正直、质朴,处事公道正派,敢讲真话,能实事求是地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是好就是好,是差就是差,是一就说一,是二不说三,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其五吃苦精神强。只要是本职工作任务,只要是上面有明确要求,只要是在职责范围内的事,一般都能千方百计、想尽各种办法去完成。特别是“税收工作”,如果收不上税,大家心里都不好受。一遇到税源紧张时,大家心里非常紧张,也很着急,担心完不成任务,为了完成税收任务,甚至几天几夜不休息,牺牲了大量的星期天和节假日,每到月末、季末、年末期间,大家为税收吃不好饭[1][2][3][4][5]下一页

基层税务机关执法风险浅议 篇5

2015年是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国家税务总局在2月份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依法行政是税收工作生命线和基本准则这一工作思路。随着依法行政、依法治税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纳税人的维权意识不断觉醒,基层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长期和纳税人打交道,面临的税收执法风险逐渐增多,如何防范和控制日益增多的税收执法风险已成为摆在基层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税务机关面临的执法风险

1、在税务登记环节中,对已办税务登记纳税人中有否按规定核查;登记项目是否齐全、登记内容是否真实,有否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等;已办税务登记纳税人中有没有假停业、假注销;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定额核定过程中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以上这些执法人员疏于核查,都会给后续征管带来损失。

2、受理申报环节中,缺乏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审核,容易漏征税款;由于税收优惠政策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少数纳税人采取虚假认定、虚开多抵、瞒报收入等手段达到少缴、不缴税款的目的,钻政策空子骗取享受优惠。基层执法人员在在对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资格审查过程中,主观“放宽”各项优惠政策的标准,进行利益交换。

3、在日常征管过程中,有的税务检查人员为了图简便而忽视检查程序,如在检查中不主动出示检查证、不着税服、检查通知不按要求提前送达、执法文书一人送达、证据不足就提前结案等现象大量存在;文书填写、送达不规范。在使用税务文书时,存在文字表达不严密、项目填写不齐全或不正确、要求纳税人限期改正的要求、时间不明确等现象。在使用《送达回证》时,存在没有注明签收或送达地点、日期和时间,或没有按规定要求纳税人或见证人签字等等;检查引用的法律条款理由不充分或对政策的理解不透彻。最终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留下隐患。另外,政策制定的不完善、来自各方面的行政干预等都使得税务执法人员承担了一定的执法风险。

二、基层执法人员产生风险的原因

1、对执法风险防范缺乏认识

随着税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对基层的税收执法人员来说如果没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就不存在较高的税收执法质量。在日常税收执法实践活动中,基层税收执法人员在执法风险防范存在认知上的误区。整体来看,基层税收执法人员对有明文规定的准则有一定的执行力,并不缺乏风险防范的概念。但是多数人对不作为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后果缺乏正确的认识,单纯地认为只要不发生“人情”来往就不算违反规定。

2、自身业务水平不强

基层税务机关执法水平是与税收执法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

相关联的,业务水平高,则执法水平相对高。随着我国税法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法律政策越来越细化,税务人员不再是单一征收税款、简单的填票,而是向具备综合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发展。目前基层一线执法人员欠缺自我完善、自觉学习的主动性,缺少紧迫感和危机意识。而且当前的《税收征收管理法》赋予了基层税务机关一线执法人员较为宽泛的处罚权利,在实际操作中,对法律条文会产生千差万别的解读,进而导致执法风险的出现。

3、廉政意识缺失

少数基层执法人员“放大”手中的权力,还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旁观心理,甚至在违法违规的侥幸心理驱使下,为了满足一己私利,致使“人情税”、“关系税”屡见不鲜,越权执法、违规操作屡见不止。

三、基层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

1、税务干部要提高认识,筑牢思想防线

扎实开展依法行政理念教育,坚持不懈地强化基层税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重点突出税务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广大税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加强领导干部、先进典型、中层骨干的教育和管理。善于发现、挖掘、培养先进典型,不断强化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表率示范作用。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执法队伍素质

继续加强对基层执法一线的税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培训,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避免因对法律制度不熟悉而引发税收执法风险。通过培训使执法人员对于执法程序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同时要理顺现行的一些不规范的程序设臵,避免因程序设臵本身的不科学、不规范而产生的问题。倡导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廉政文化理念,切实做到清廉执法、清正治税,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完善日常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内外部的监督制约是保证执法行为合法性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加大对执法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尤其是事中的监督,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避免执法行为过错的发生。同时要根据基层所现状,因地制宜地研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方式,加强追究的可操作性。增强自我纠错能力,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降低自身承担的执法风险。

4、建立长效预警机制,加强考核追究力度

浅谈基层税务机关党建工作 篇6

浅谈基层税务机关党建工作

作者:徐银良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7期

摘 要:加强基层税务机关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基层税务机关党建工作,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税务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创新活动栽体等一系列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党建 建设 制度 载体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加强和改进基层税务机关党建工作,是税收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做好一切税收工作的有力保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已是基层税务机关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任务。

一、当前税务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个别基层税务机关,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业务轻党务”现象仍然存在。在党建工作中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够,党建的活动内容不丰富,活动载体不创新,党建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造成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不佳,对税收中心工作促进的力度不够,进而影响到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2.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

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未能与时俱进、转换思路,不能运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明显滞后,影响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政治学习气氛不浓或流于形式,党内的民主生活开展不力,思想的交流、沟通不够,对党员干部了解不深、关心不够,思想政治工作浮在表面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干部队伍的建设力度不够

党建工作与干部队伍建设的结合力度不够,对干部的教育培训不重视、不得力,个别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缺乏服务意识、团队意识,不能起带头模范作用。

4.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只有不断完善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才能使党建工作趋于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我们在党建工作中建立了一些制度,但通过实践可以发现,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如“执行不到位、监督不得力、查处不从严、奖惩不分明、考核不到位”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基层税务机关党建工作的思路对策

在当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情况下,税务机关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坚持“围绕税收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税收”为中心,把党建工作与税收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把党建工作作为税务事业“强基固本”的重点工作来抓,从而带动和促进税收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1加强政治学习,更新观念理念

各基层税务机关,必须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先进文化、先进管理理念,让学习成为机关干部的一种习惯,一种风气,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让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努力创建学习型税务机关。要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充分运用税务文化的力量,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牢共同的思想基础,努力形成“宏扬正气、积极进取、凝聚人心、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1.2以人为本,激发潜力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切实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干部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入了解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增加沟通、理解、鼓励、关爱,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存在问题和困难,努力营造“鼓励能人干事、支持人干成事”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依法办税、依法治税的能力,让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

1.3加强宗旨教育,增强服务理念

坚持党建工作与税收工作相结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服务理念,优化和改进服务方式,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纳税服务能力和水平。

2.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2.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就必须要有一个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关心群众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其身正,不令而行。班子成员能否真正起到导向作用、示范作用和表率作用,能否做到“做的比说的好”,是决定一个单位党建工作是否卓有成效的决定因素,也是一个单位能否和谐团结的首要前提。

2.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为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要把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坚决拥护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为税收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面对税务系统干部队伍老化,知识更新缓慢,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税收事业迅速发展需要的现状,基层党组织要把干部队伍建设与素质教育、业务培训结合起来,完善干部培训管理机制,加大干部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党员干部自身的全面发展。

2.3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党务干部是联结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选配素质高、能力强、表现好的同志担任党务干部,同时注重对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使之成为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得力的党务骨干,做到观念上领先、工作上争先、作风上率先,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开拓税务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3.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3.1实行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

认真执行党组主要领导党建工作责任制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制,党组书记是机关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党组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班子成员结合分工配合抓,机关党组织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关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形成在党组统一领导下,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

3.2完善机关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基层税务机关党组织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如党组学习制度、支部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务工作汇报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监督约束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使党建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建立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把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本系统(本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坚持“科学规范、严密细致、客观公正、便于操作”的原则,明确措施和办法,促进党建工作目标的实现。要把学习、教育、管理、监督等工作纳入制度之中,合理确定每项工作具体的内容、规定、要求和目标,并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各项制度,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3强化党风廉政责任制

基层党组织要把廉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承诺书》和《廉政准则》,大力加强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倡导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引导干部职工珍惜家庭幸福、珍惜家庭荣誉,让干部学会计算机人生三本账,人生自由账,家庭幸福账,经济收入账,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不断增强防范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税收工作中。

4.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党建工作的生机活力

基层税务信息化 篇7

一、基层分局人员现状

(一)年龄结构

该基层分局截至2014年正式公务员干部50岁以上占37.7%,40~50岁以上占32.78%,30~40岁占6.55%,30岁以下占22.95%。可见年龄断层严重,40岁以上的干部仍是主要力量,30~40岁的中青年干部出现严重的断层,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由于近几年来公务员扩招,正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此种年龄结构的特点:一是老税务干部多。从该分局的情况来看,50岁左右的人员都是20世纪80年代大量招收干部进入税务系统。这些同志已扎根税务系统几十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也存在信息化背景下不适应电子化操作和部分人员难以管理的问题。二是中青年干部少。有经验、有精力,处于职业黄金年龄,能成为单位中流砥柱的中青年干部断层严重,不利于整个税务队伍的结构优化。三是年轻干部扩充快。年轻干部在每年招收公务员的过程中,扩充速度快。但这些年轻干部目前还缺乏实践经验,要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还需要一定时间。

(二)知识结构

一方面,老税务干部90%以上是大专以上学历,专业知识强。他们中大部分经过长期的业务培训和实战操练,业务水平高,但劣势是信息化水平差。在信息化应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信息化已深入到税务工作的方方面面,缺乏计算机水平对综合工作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新进的大学生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综合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较能适应税收信息技术发展,较能胜任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岗位,劣势是缺乏实战经验和社会交往能力。税务工作与其他机关事业单位相比,一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在工作中要将税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整合运用,解得了政策,读得懂数据,看得懂报表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及时监督和指导企业依法纳税。二是需要一定社会交往能力。税务机关既是监督机关又是服务机关,与其他党政机关的又一差别是直接接触群众。基层税务机关是时刻与纳税人直接接触的部门,在大纳服的背景下,税务干部需要具备交流交往的能力,做好税法宣传、指导、解释工作,在与纳税人直接交流的过程中提升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提升征管质量。

二、考核机制的突破

税务系统由于税务工作的特殊性一直是电子政务应用的领航者,从网上申报到网上扣款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完成,税务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系统网络,依托网络这个平台,也给考核带来了新的突破。

(一)执法责任制考核

浙江地税自税友龙版上线以来在系统中新增了执法责任制考核模块,对催报催缴率,逾期未申报率,处罚未结案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共设定32个考核指标口径。以计算机指标考核为平台,将工作成效进行量化,对同样的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评价。

执法责任制考核一直是税务系统的一个考核项目,基层分局由于人员少,一人兼多个岗位,忙于日常工作,没有专业的执法责任制考评队伍,对内部的税收征管工作虽然能按时进行考核,但只能对执法结果和留有痕迹的记录进行考核,对在纳税人中去收集意见建议,开展的考核工作就很少,只能借助其他行政工作的开展搭车来完成,在整个考核中有发生断链现象,考核体系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完整执法责任的考核。

现在依托系统设置考核口径,直观明了地查询计算机考核指标确实是一个新举措。每项考核指标可以责任到人或岗,促进税务系统明确工作任务、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岗责体系。通过分析指标分值能够发现执法风险,及时研究措施并执行落实。

(二)综合服务系统

该基层地税分局所在市局于2012年12月起在全市地税系统所有办税服务厅全面启用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将办税服务厅内的排队叫号、满意度评价、办税服务数据、视频音频监控、绩效考核、应急管理等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一体化智能管理,有效解决了办税服务厅管理与服务中的各项难点,对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内部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此之外,综合服务系统有效健全了办税服务厅的考核机制。利用后台统计功能实现了工作人员办理业务的数量、纳税人的满意程度、平均办理时间、等待时间共项指标准确统计,更为直观地反映出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为各单位实施量化考核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考核机制存在的不足

(一)考评标准不规范

即使如前文所述,在考核机制上有了新的突破,但税务系统工作复杂,系统内的考核数据只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考核指标评价工作实绩仍不准确,要全面公平地考核存在难度。其次,这些信息化考核数据有些主要是针对单位整体或科室,有些是局限于一个科室(如办税服务厅的综合服务系统),对单位个人而言,这些信息化的考核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却并不完善。由于具体岗位、职责多,分工杂,即使制定了考核办法,实际操作难度高,考评结果准确度不高,最后仍流于形式。

(二)考核标准单一

在考评的具体过程中,仍以主观考核为主。因有量化参数的信息化考核系统只能在同一岗位之间进行比较,适用于科室内部作为考核标准采用,不适用于整个基层分局人员不同岗位间的横向比较。因此在实际年终测评中,仍采取同事之间相互考核和领导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中没有结合量化的参数,最终考核等级仍以同事领导的主观意见占主要因素。这样单一的考核方式容易产生下属唯上和专注人情世故的坏作风,不踏踏实实地做税务工作。

(三)考核结果差别不大

一是绩效考核无法考核工作总量、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技术含量,导致“快牛”“慢牛”的福利待遇基本没有差别。在基层分局,工作能力强的税务人员往往被过度使用,除了做好相对高层次的工作外,还要帮助同事开展各种工作,做好各级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以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等等,常常需要加班加点;工作能力较弱的税务人员往往分配的工作任务较少,基本上能够在上班时间完成。二是绩效考核没有体现领导对税务人员的期望值,导致“快牛”“慢牛”的工作地位基本没有差别。在基层分局,领导对工作能力强的税务人员寄予厚望、要求较高,对应的否定也往往较多;对工作能力较弱的税务人员期望值较低,对应的肯定也不少。这种“差别对待”打击了部分工作能力强但心理素质弱的税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例如,文书写作类工作,领导的要求比一般性的税源管理工作要多得多,导致可能一篇调研文章要多次修改才能定稿,而税源管理工作显然不能这么频繁改动,但绩效考核没有将它们区别对待。三是绩效考核未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在职务晋升面前,“快牛”渐渐变成了“慢牛”。征管和服务一线的税务人员主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但是职务晋升仅考核理论水平,不考核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打击了基层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激励机制不足

(一)职务晋升具有很大局限性

在现行的公务员体系内,所有的人力资源配置基本上都要和编制挂钩。机构、人员总数、领导职务数量、非领导职务数量都和编制挂钩。这就导致:第一,在机构设置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总数不可能有突破;第二,职务晋升的模式只能以竞争性为主,标准过于单一;第三,没有强制性退出机制的单一晋升路径,将大多数人挡在了职务晋升的门外。因此,基层税务机关公务员职务晋升存在很大局限性,难以调动税务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重追究轻激励

如现在的执法责任制考核作为内部管理的一种责任制度,应达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追究与激励并重。但事实是虽已建立了考核评议等制度,却与公务员年度等级考核,年度先进评选等缺乏有机整合,没有明显的激励机制,激励无据可依,责任人感受不到其努力工作带来的相对应的回报,同时由于两者的失衡造成执法岗位能做事、会做事、多做事的差错率相对多于不做事、少做事、非执法岗位人员,形成“做事的媳妇砸碗多”的局面。现行责任追究制实行“个人责任”,不实行“单位责任”,这种失衡造成部分在执法岗位上的税收管理员一定程度上的思想顾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老税务干部晋升缺乏竞争力。

老税务干部是地税部门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群体,受客观规律限制,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竞争力也逐步在减弱。很多年龄较大、工龄较长的同志,为税收事业辛苦工作了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仍然只是科员待遇,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如果他们晋升的途径只有竞争性选拔,考试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劣势,那么他们在职务晋升上的竞争力只能越来越小。

五、完善激励机制

(一)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一是要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准确掌握税收人员培训需求,了解个人的实际需要,以业务流程和科室职能优化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岗位和部门的业务培训、操作技能以及各类综合性培训,例如,针对大企业管理、中小企业管理、纳税评估、风险管理等。二是要建立人力资源培训系统,将需求收集分析、确定培训内容、开展培训数量、培训成效跟踪等完整内容形成个人培训档案,完整录入系统,在人员岗位调整、职务升迁时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三是要紧密结合公务员分类管理。根据不同岗位,不同需求设定培训课程,组织师资力量和教材规划实施培训;同时税务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必须拿到上岗证才能上岗,有效提高岗位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定期开展岗位培训。针对岗位知识和技能,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考试,强化岗位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实行分级培训。对于科级领导干部,更加侧重于培训其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对于一线管理人员,更加注重业务操作的有效性。四是要建立培训考核机制。严格奖惩措施,如设立竞赛类专项奖励金,设立岗位和业务考试成绩挂钩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不合格不发上岗证,不予安排相应业务岗位等方式;加强测评,包括日常考评和培训期末测试,要将培训成效与实际工作业绩紧密结合起来;强化结果应用,并对考核成果加以应用,提拔人员时对成绩优异者优先考虑。

(二)激发年轻干部的活力

一是要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进入新时期新阶段,随着信息化建设和税务系统改革,税收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更需要具有丰富经验和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来满足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需要。二是要创新人才培养观念。现代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标准包括知识要素(受教育的程度)、能力要素和业绩要素(所做的贡献)。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握人才培养规律,防止不分层次不分类别的混乱管理,对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培养,才能保证人才队伍的素质较大提升。建立公平有效的用人机制。三是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公务员选调,选拔上建议从基层选调干部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公开选调标准,统一考试、考察,将专业能力和敬业爱岗放在重要位置。其次推行竞争上岗制和职务任期制,使竞争岗位都能做到优胜劣汰、能上能下。再次要疏通干部交流渠道,使人力资源在流动中增值。适度的交流是保持干部队伍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

(三)调动中年干部的积极性

当前,基层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的单位45岁以上税务干部占了“半壁江山”。如何管理好和使用好年龄偏大的税务干部,保持他们思想上的纯洁性、工作上的积极性,对于提高税务系统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拓展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科学设置岗位。现代科学研究表明,45~55岁是人的精力、心智、经验、能力等综合因素发展的最好时期,尤其是对于管理者而言正是事业的高峰期。对待年龄偏大的税务干部使用上,要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科学设置岗位,让年龄偏大的税务干部继续发挥作用,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一要科学进行定岗定责。“人用其长,无所不长。”在岗位安排上,根据大龄同志各人之所长科学配置工作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挥“传、帮、带”作用,充分发挥大龄同志在经验上的优势,成为单位的“智囊”和“顾问”,帮助年轻同志尽快成长。二要合理开展绩效考核。发挥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杜绝在分配机制上“吃大锅饭”,在物质奖励上有所体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对年龄偏大的同志,在考核上不搞特殊化,与年轻同志一样高标准、严要求,做到在工作目标考核面前人人平等,使他们不因年龄偏大而对自己放松要求、降低标准。三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在选拔干部工作中反对“年龄一刀切”,避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违背客观实际的“唯年龄论”,对于只要符合条件,主动申请参加股所长上岗的,不在年龄方面过多限制,消除和避免因年龄原因而在思想上过早地“解甲归田”。

二是完善奖惩机制。科学运用奖惩机制,是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激励措施,对年龄偏大的税务干部也是一样。一要通过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大力宣扬工作突出业绩优秀老同志的先进人物事迹,培养和树立老同志学习典型,组织年轻同志观摩老同志的工作台账、工作笔记,让老同志感受到扎实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二要通过评先评优激励干劲。县局积极引导老同志参加各类创先争优活动,在评先表彰方面,给予大龄同志格外照顾,对老有所为的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褒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三要通过执法考核提升能力。在税收执行工作中,对年龄偏大的同志一视同仁,与年轻同志一样纳入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通过公平公正的考核,促进年龄偏大同志认真学习业务,不断规范执法,切实提升业务水平。

三是突出人文关怀。组织关怀是干部队伍保持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必要条件,对年龄偏大的税务干部更是如此。一要从思想上强化沟通。领导利用到基层分局开展工作调研的机会,让每位同志畅所欲言,谈工作,谈生活,谈单位,谈家庭,从多方面倾听大龄同志的心声,及时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帮助解除思想困惑,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积极为他们解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二要文化生活上力求丰富。根据年龄偏大税务干部的身心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书画、摄影、棋牌、跑步、登山等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友好、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凝聚团队合力。

参考文献

[1]王彩琴,胡孝德.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调查与分析[J].浙江统计,2005,(9).

[2]高培勇.税收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段光林.关于完善税务部门职务与级别管理工作的思考[J].税收问题与对策,2008,(27).

[4]柏立云.做好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J].税务研究,2005,(5).

基层税务信息化 篇8

2010年修订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指出: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利用获取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评价,并作出相应处理的税收管理活动。比起2005年颁布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中关于“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的表述,对纳税评估的界定更为精准。

目前,新税收征管法正在进行修订前的调研和意见征集,有望在2012年底前通过,修订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规范纳税评估工作。在未来新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初稿中,将“纳税评估”改为“税收评定”,其评定的过程既可以利用一定的分析系统,将大量信息与申报情况比对,进行办公室评定,即我们所指的“案头评估”,也可以采取实地检查的方式,调查取证,确定纳税人申报的準确性,最终由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未缴少缴税款进行确定并通知纳税人执行。在核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纳税人有故意偷税的情况,涉嫌犯罪的,交由稽查部门进一步调查核实,对其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2010年10月开始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了修改后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办法》中指出,将纳税评估确定为税务机关进行税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纳税人履行申报缴纳税款义务之后,税务机关进行税源管理的必经程序,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执法行为。税务机关可以运用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一切手段,对纳税人的申报纳税情况进行核实,经过纳税评估程序,确定纳税人依法实际应纳税款,促进纳税遵从。至此,税收征管工作正式步入“依托信息管税、以纳税评估为重点”加强税源管理的发展新阶段,而纳税评估将成为新税收征管模式的核心环节。

二、当前基层税务部门纳税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纳税评估专业性较强,要求评估人员精通税收业务知识、相关财务知识和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而目前大多数纳税评估人员还不能掌握对企业财务进行审核、分析、测算、取证、质询等技能,只能是象征性地走走过场,难以评析出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

(二)评估信息资料相对不足

目前,运用评估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税收管理员日常采集、发票领购开具等内部信息资料,来自税务外部的信息却很少,造成信息交流不畅通。税务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长效稳定的信息交流机制,形成信息共享。

(三)纳税评估深度相对不够

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要求评估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但是,目前评估人员不善于从掌握涉税信息中找出蛛丝马迹,挖掘深层次的问题,使很多评估工作流于形式。

三、改进纳税评估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要建立纳税评估指标数据库,对不同规模、类型、行业企业正常经营状态下的收入、成本、利润等指标进行纵对比分析和综合测定,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收集资料,最终确定评估分析指标体系。

(二)改进纳税评估方法

现行的评估方法还不够系统,评估指标单一,没有建立起相关的行业评估模型,更多地依赖评估员的专业判断和经验审核,定量分析不够,评估一户耗时耗力,成效不显著。因此,应着手改进评估方法:比如对于同一企业历年纳税额的对比,相同行业、相近规模企业税负、税额的比较等等。在纳税评估的起步阶段,我们要克服畏难情绪,本着先易后难、评估对象由少到多,评估范围由小到大的原则进行。先将重点税源户、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税负申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的纳税人、容易发生偷漏的税种列为纳税评估对象,总结评估经验,完善评估制度,再逐步扩展到所有纳税人、所有税种。

(三)注重约谈技巧

对于一些难以直接求证的疑点问题,在约谈开始时可不做笔录,先与被约谈人聊聊天,打听打听经营情况和难处,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其放松戒备,当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后再开始做笔录。对于疑点多、线索不清、申报资料又不规范的纳税人,约谈时可虚实结合,先就某一问题反复提问,被约谈人必定全力应付,而对其他问题无暇顾及,此时再将疑点正面抛出,势必容易暴露出真相。

(四)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

一是建立和完善评估信息提供机制。应该通过法规、规章等形式,制定评估对象必须提供的信息项目和具体要求,以确保评估信息的准确全面。二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质量。目前网络申报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这大大促进了评估所需信息的电子转换能力,有助于减少人工输入信息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构建税务信息数据库。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纳税人分散于税收征管系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局、经贸局、商业银行等内部、外部系统的纳税人涉税信息进行共享、抽取和对比分析,实现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纳税情况、资金运用情况等各类涉税信息的全面掌握。

(五)理顺税源管理、纳税评估和稽查的关系

上一篇:假如我会变500字作文下一篇:设立分公司程序及所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