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系2012学生工作总结

2024-06-29

工商管理系2012学生工作总结(精选8篇)

工商管理系2012学生工作总结 篇1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工商管理系

2012年学生工作总结

在院党总支的政策方针指引下,在学工办的工作指导下,在系主任的领导下,在全体辅导员、学生的大力配合下,工商管理系的学生工作在各个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现就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学生工作开展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学校颁发的工作文件、指示精神。在学生工作中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科学发展观”在其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方面都包含着人本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环境。

二、脚踏实地,用民主、高效作风推进学生工作开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工作,注重队伍建设

系领导一直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不论对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工作状态,还是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干部及学生党员的管理模式等问题都进行了集中有序的讨论,系领导纷纷下到指定各班进行学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日常管理工作,我系领导班子思想统一、精诚团结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下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着,其主要工作是配合学院和系级学生工作进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又对学生家长负责是真正的一线的工作者。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系领导对此也非常重视,曾多次召开有关聘任辅导员工作会议,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体水平的提高也非常关心,并多次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在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方面,除了对已聘辅导员严加筛选外,还对辅导员进行了严格的考勤制度(早晚自习、例会、节假日值班、出差请假等)。每双周一次例会,加强辅导员工作指导和相互交流,加强对学生工作的理论研究。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生党支部多次组织专题活动,在上级组织关心和支持下,我系学生支部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而又不乏新意。

(二)、积极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1、在思想教育方面:为进一步提高我系学生会干部自身素养,加强学生会干部自身建设,工商管理系举办了以“提高自身素养,服务广大同学”为主题的学生干部培训课,提高我系学生干部自身素养,更好地服务广大同学,加强学生会机构的建设,塑造一支成熟的学生干部队伍,促进学院系组管理水平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从学生干部队伍中选出一批骨干力量进行精英培养计划,通过活动策划组织能力培养、课题调研培养、团队实践、选拔培养暑期三下乡优秀学生等方面,系统地整合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能力。

为了构造和谐校园,增强工商管理系各年级之间融洽互助的关系,使新生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工商管理系团总支、学生分会特举办新老生交流会。09、10、11级老生代表就同学们切实关心的问题作了解答,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目标和坚持的重要性。

2、在文体方面:在院领导与老师的亲切关怀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历时近一个月小组赛的激烈厮杀,工商管理系“迎新杯”篮球赛终于落下帷幕。物管1221办表现出色,杀出重围,勇夺冠军,使得我系学生丰富业余生活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为增强班级团队意识,组织开展了全院第二届趣味运动会,全校30多个班级参加,参与人数是我校各类学生活动之最。

3、学习技能方面:工商管理系第二届“案例分析大赛”和2012主题辩论赛等活动落下了帷幕,提高同学们对专业知识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具体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树立航标,指明方向。物流管理设计大赛决赛举行,湖南商学院物流系系主任陆杉博士、唐仁副教授、欧阳强斌老师担任大赛评委,通过这次比赛增强同学们对物流学习的兴趣,让更多人关注物流业的发展。

4、在社会实践方面:为提高我院同学的应聘技巧,给我院同学提供多一些面试锻炼机会,工商管理系特地主办了第五届模拟招聘会,同学们始终以热情、认真的态度回答我院学生咨询的各类问题,上午十点,我院院长陆远如教授莅临现场指导工作,这次模拟招聘会旨在提高同学们的面试技巧和求职能力,历时一个多月的第五届模拟招聘会,得到了学院领导的亲切关怀,老师的专业指导,承办方和协办方的共同努力,取得圆满成功。最后,颁奖晚会以精彩的跆拳道表演落下帷幕。

团队精英培养计划中团队实践观摩活动每月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一个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全部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经营形式等内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利弊及解决方式,开发学生观察思考能力,锻炼学生观察学习能力,取得了不错地成效。

(三)、加强学风建设,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我系本学年统一要求12级大一学生上早晚自习,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比,要求各班辅导员在晚自习中要跟班走。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系学风较前学年有进一步的好转。对于大四的学生,除了要求他们按时起床上课,我们还加强对他们上课出勤的检查,特别针对前段时间早退现象严重,系学监部严格抓查。系里每周例会时,都要求各辅导员针对学风进行座谈,互相交流,促进进一步好转,对于英语学习,特别是英语过级考试,我系10级辅导员根据自己专业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措施来加强他们的英语学习,有的班成立了英语兴趣小组,有的班制定了“一帮一”的措施。开展了“第三届班级学风建设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使学生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

(四)、日常安全管理

加强日常安全管理是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生活和学习环境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为了切实把学校有关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导精神落到实处,管理系坚持校园安全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系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度,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并充分发挥全系师生员工力量,实行齐抓共管,协调配合,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形成我系安全工作全面管理工作机制,并实施本系安全督察与安全检查责任制度,要求各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排查清理安全隐患;通过组织学生听讲座,学习应急自救常识等方式认真做好安全宣传和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实施责任制度,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全方位,大力度把全系安全工作不断推向深处,落到实处。通过这些活动,绝大多数同学具有了较强的防火意识,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关注安全健康知识、热爱生活。

三、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工作

(一)、关注个性学生,注重学生心理状况

加强我系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积极配合心理咨询中心,做到对心理危机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确保信息畅通,快速反应,有效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系心育部每周都派出干事或干部收齐各工管系各班的学生心理健康反馈表,并督促各班心育委员及时准确上交,并协助老师做好记录工作。针对出现心理危机信息的学生,及时报心理咨询中心,并做好相关工作。本学期大多数同学心理状况良好,情绪稳定,精神状态良好。开展2012年工商管理系心理文化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以“呵护心灵,和谐成长”为主题的班级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氛围,对有心理困扰的同学进行关心、理解、帮助,共同创建心理健康并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大力宣传、广开渠道,为我系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系领导班子对我系的学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曾多次组织、讨论学生的就业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激励政策,大力宣传,广开渠道,系领导到多家公司、企业进行调研,带回较多的学生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与相对固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多方面的联系,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积极的收集就业信息。

工商管理系所做的工作,既有成绩,也有不足,不足之处主要是工作有时不够细心,不面面俱到,对学生的学风管理还不够严格。往后的工作中,我系将加强对兄弟系部学生工作的学习和借鉴,感谢各级领导对我系学生工作的关心指导。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工商管理系

2012年12月15日

工商管理系2012学生工作总结 篇2

一、何为“书院制”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 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2]。书院是实现文化育人的住宿社区, 也是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 更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书院, 是学生在外求学的家, 是其成长成为具有独立健全人格的“全人”之沃土, 更是助力其圆梦的加油站。书院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我院信息学部和人文学部为例, 信息学部被命名为“笃学书院”, “笃学”一词取自儒家经典《论语·泰伯》:“笃信好学”, 系专心致志, 勤奋好学之意。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学生, 在学习中要下得苦功夫, 求得真学问。他指出, 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大学生应勤于学习、敏于求知, 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 形成自己的见解, 既要专攻博览, 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 学会担当社会责任。信息学部以“笃学书院”命名, 不仅体现了对河北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笃学诚行”的继承和发展, 更承载了国家领导人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与期望。“笃学书院”与时俱进、任重道远, 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努力学习、勇于探索、知行相辅、自律自强、明晰真谛的合格人才。人文学部命名为“明德书院”, 源自儒家经典《大学》“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旨在强调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重要意义。以“明德”为书院命名, 就是希望同学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时刻把品行修养放在首位, 塑造完美人格, 做兼备中国传统人文情怀和当代科学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

检验住宿书院建设成效的基本标准, 可以概括为五个要素: (1) 所开展的各种活动是否紧密围绕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 (2) 各书院的学术沙龙、学术报告、通识教育是不是有效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3) 是否不断打造出一批与各自学部学科专业相契合的书院品牌活动; (4) 是否通过加强学业指导、学习互助、服务学习等措施实现了学生的高品质发展; (5) 是否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有了得力措施和明显效果。这五个要素均紧密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而提出, 是推进住宿书院建设和体现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所在。

二、何为“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应该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精心的态度、精心的过程, 落实细节管理, 实现学生工作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3]。在管理过程中要求管理做到到位、科学、深入。书院制建设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为更好的实行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对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到书院如何展开精细化管理, 我们认为书院的发展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 坚持立德树人,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成长规律, 不断探索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围绕学生需求, 打造集事务办理、发展咨询、工作交流和素质拓展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平台。打造精细化筛查、科学化干预、人性化帮扶、全程化教育、立体化跟踪的五位一体式的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

书院应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强调引导、注重服务;树立典型、模范带动;基础扎实、创新有道, 作为加强书院管理的总体理念。书院基础工作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安全、纪律、生活、学习、实践、科技竞赛。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纪律是实现任务的保障, 生活是快乐成长的源泉, 学习是学生职业的重点, 实践是提高学习、促进就业的动力, 科技竞赛是突出专业特点、检验实践成果的重要途径。

以安全工作为例,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书院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服务到位”、“营造氛围”的要求, 以“全员动员、内紧外松、预防为主、疏堵结合、处理及时”的原则, 通过新生安全讲座、消防知识讲座、普及法律知识、召开安全班会、发放安全材料、制作安全展板等方式,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为书院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环境。两年来书院制作防火、防电、防盗、交通安全、抵制邪教、抵制传销、网络安全、法律常识普及等系列安全展板30余块, 召开安全主题宣讲会50余场。宿舍安全作为宿舍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 确立了每周一宿舍普查工作机制, 并将普查、抽查、互查、复查结合起来, 着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宿舍氛围。

三、书院制建设背景下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 要求管理到位, 管理科学, 管理深入, 管理个性化。班会、班委会、通讯、责任小组、个人“五位一体”确保班级精细化管理一个都不能少。要达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最大最优效果, 学生事务和班级管理工作要从细化管理过程入手, 做到管理要细致到位、方法手段要科学合理、学生管理要深入有针对性, 人性化管理要因人而异。在班级管理和学生事务工作的实践中, 力图做到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精心的态度、精心的过程, 落实细节管理, 实现学生工作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第一, 班级管理与行政事务。班级管理民主化, 组织管理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 对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进行适当引导,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重视日常规范管理和事务管理, 强化学生宿舍文明与安全意识, 欢迎同学反映问题并积极提供帮助。

第二, 细致入微, 一个都不能少。学生各类信息汇总备案并及时更正更新, 确保每个同学都处于班级的有效管理之下。“学生工作无小事”, 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利用班会集中教育和零散时间个别教育相结合, 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动态, 促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第三, 走进宿舍“谈心”活动常态化, 良性互动持久坚持。自工作地点搬至生活园区, 经常走进宿舍与同学们交流沟通就成了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既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 便于及时掌握同学的思想动态和所急所需, 及时解决问题, 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心理与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这种沟通的形式在日常工作中被坚持下来, 并日渐常态化。“串串门, 唠唠嗑, 谈谈心”, 在这个过程中, 同学们的感情浓了, 关系近了, 意见好表达了, 问题好解决了, 工作好开展了。

第四, 建立班委联系同学小组责任制, 确保信息动态上下通达。倡导各班建立班委联系同学小组责任制。每个班委负责班中3~5个同学, 日常密切联系, 形成学习上互相帮助, 生活上互相照顾的小组, 班委负责的主要内容有:将学校最新政策及动态、学部活动及相关安排以及其他安全等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及时向同学们进行宣传和普及, 同学们可以通过此渠道向班委反映情况, 提出意见, 由负责班委报告辅导员解决。

四、书院制建设背景下的精细化管理所涵盖的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加快学生的成长

在通识教育方面, 著名教育学者李曼丽博士从通识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三方面把通识教育分为三种类型[4]:一是从性质角度加以阐述, 认为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同义, 通识教育的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二是从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 认为通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 “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 强调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道德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三是从通识教育的内容角度进行论述, 指出通识教育要给学生“所有学科准确的、一般性的知识”, 认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书院制建设以来, 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将为学生的梦想插上丰盈的双翼, 为大学生全方位素质培养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在专才教育方面, 书院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 督学促学。

书院围绕教学下功夫, 与教务部门密切联系, 针对高数、概率统计等挂科集中的专业,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模考、补课、帮扶等手段提高其学习成绩。面向教改做文章, 在重视成绩的前提下, 邀请企业参与, 加大行业指导力度, 充实、延伸第一课堂教学, 开辟第二课堂阵地。

2. 项目共享。

与就业部门合作, 做好人才需求调查, 促进企业订单式培养。引进技术合作项目, 并将研发立项、研发过程、研发成果与相关专业学生共享, 以点带面, 强化同学们“带着目标学习, 带着作品就业”的理念。

3. 注重帮扶。

发挥学生管理队伍进园区的优势, 在加强辅导员精细化管理的同时, 做好本部师资共享工作, 组成导生、导师团, 通过在学生身边进行生活督导、学业辅导、实践引导、生涯指导, 增强学生的学部归属感、荣誉感, 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学习环境。

五、结语

学生管理者在书院制建设背景下本着“帮助学生加快成长, 促进全面发展, 为学生梦想助力”的工作目标, 结合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方法为学生们答疑解惑, 帮助其在职业生涯规划等选择上结合自身情况找到努力方向;于点滴之处引导学生理智从容地解决学业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对于有专长的同学, 努力为其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对于有短板的同学, 提醒其努力弥补缺漏;对于小有成绩的学生, 告诫其戒骄戒躁;对于内向不自信的学生, 鼓励其走向属于自己的舞台……

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 努力助其在大学校园实现自身价值, 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并鼓励其为梦想不断奋斗!

摘要: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作为河北省第一所并且是唯一一所实行书院制的高校, 旨在帮助学生加快成长, 助其成才,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住宿书院制实行将近两年的时间以来, 学院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 作为一名学生管理者, 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书院制,学生管理,精细化,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姜泓冰, 杨彦, 尹世昌.书院制改变了什么[N].人民日报, 2011-09-16.

[2]邱有华.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J].沧桑, 2009, (06) .

[3]刘佳, 时南.书院制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路径探索[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1) .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生就业;建议措施

1.工商管理专业简述

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大学开设不过十几年,但是发展极为迅速,该专业作为一个比较抽象的专业,全国一般的院校,即使是一些师范类院校也都开办了这个专业。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基本知识,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来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决策。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从广义上讲,工商管理专业所包含的专业领域比较广,每个专业所学课程也较多、较杂,涵盖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很多课程。工商管理类专业下设的二级专业在每个高校都各具特色,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一是良好的综合素质。现代的就业单位都欢迎复合型人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优良的思想素质,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二是较强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工商管理类学生养成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良好习惯,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意识到一个人单枪匹马是不容易做好事情的。具有与各类形形色色的人都能良好沟通的能力;三是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有创新变革才能发展,单位才能进步,这就需要管理者具有变革创新与应变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能有前瞻性的预测与决策能力。

3.制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

3.1理论与实践能力发展不平衡

现行的许多大学在该专业的教学上都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互动环节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倾向于被动的老师抽人的方式。在实践环节往往只流于形式,重“量”却不重“质”。从一些大学的实践环节教学目标和内容来看明确且丰富,实践课程也足够多,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或许由于扩招的原因,学校的场地、设备、设施、经费等大大受到了限制,在实践环节中,由于学生量大的原因,为了完成任务,也不可能有更多的经历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思考的能力;而且很多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学习不重视,同时很多在校的老师也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所有这些导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脱节,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

3.2缺乏核心竞争力与自身特色

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来看,宽泛但不集中,一般的高校都要学习财务、人力资源、会计、投资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在专业纵深上知识技能的积累却远远不够,导致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之间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当然所谓的特色也就无从谈起。很多学生虽然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学完规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感觉什么都知晓一点点,但是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非常迷茫,真正具体到某一部门、某一工作岗位就无所适从,自信心严重缺乏。从微观层面来说,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很多高校就业率低下的一个原因;从宏观的层面来讲,学校的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形式并无自身特色,这样所培养的学生也就没有什么特色可言。

3.3知识学习与市场需求脱节

首先是教学内容,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形式需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国内现行的很多管理经济知识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当然在引进的过程中也在吸收,但国外最新信息、最新知识与理论真正要传播并被吸纳到中国,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部分国内教材一般都是国外很陈旧且久远的东西;其次,依据部分高校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一般都是什么高级人才、实用型人才等,再看看每年学生就业的岗位与形势,就会发现培养的目标过于好高骛远,和所宣称的大相径庭,也就是说没有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出来,也可以发现很多的计划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高校学生一毕业,似乎也就算完成了一桩很大的工作一样,但国内还很少有高校建立一种专业评价机制,对培养的目标和培养的学生素质进行评估,以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4.改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建议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一个专业的发展离开了市场需求,那么也就成了无水之源,在当前高校学生就业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想要培养出社会受欢迎的工商管理人才,就应该清楚明白、知晓社会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每年都应该开展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专项调研,编制调研报告,特别是高校所处的城市用人单位的调查,这些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其次,在了解社会需求后,工商管理专业应明确一个可实现、可考核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与目标。在进一步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质基础上,加大纵深的培养。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横向知识面,让学生了解这个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未来需求,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兴趣在哪儿,适合什么专业方向,当然这个宽度的把握每个高校应有不同。而对纵向知识的培养,对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积累,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学生自身特色的一个体现。

4.2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有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存在,再加上学生、教师本身的轻视,使课时量本来就不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由于管理是一种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在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时应改变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形态,将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放在同等或更重要的地位。首先是在工作量上,不应该以课时量来计算;其次应该让学生“走出去”,不要拘泥于学校的实践训练基地去参观参观就算了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合适的企业去实践,亲身去体会,在实践中学习管理,有目的地培养管理能力,熟悉日常工作流程以及一些工作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

4.3增强应用型师资力量

没有一批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要想培养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难度是很大的。当前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在课程中,一般以单一的讲授为主,对管理理论的认识限于理论的理解,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影响教学效果。针对应用型师资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加强应用型师资力量的培育,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条途径加以改善。所谓“走出去”,一是鼓励在校的教师到企业进修学习,让他们学习企业的运作模式、各部门的管理經验;二是鼓励在校教师创业,创业的过程也就是积累与学习经验的过程,实现从学术型教师向学术型与应用型兼具的复合型教师转变。所谓“请进来”,就是将一些有经验的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邀请到学校,为学生讲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与管理经验,这样,对学生更具有激励性与说服力。

【参考文献】

[1]王振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

[2]唐玉生,武明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特征及对策建议[J].东南亚纵横,2011(4).

工商管理系2012学生工作总结 篇4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2学风建设总结及2013学风建设计划

一、2012学风建设总结

按照学校有关学风建设工作的相关要求,经管学院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落实,认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和教育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新生教育,促使角色转换,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1.召开新生家长会,完善学院与新生家长沟通的长效机制。2012年8月28日,我院召开了2012级新生家长会,与会家长达500人。郑书记从严肃考勤保证课堂秩序井然、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方法、适应学分制教学环境,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参与选课培训、学业预警、严肃考风考纪等6个方面向家长做了详细的介绍。(见附件1《经管学院新生家长会工作制度》)

(图1为2012级新生家长会)

2.召开新生入学教育大会,适应大学管理模式。2012年8月30日,我院召开了2012级1070名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在介绍学院的专业设臵、学科布局、学生规模、专业特色、学生活动等方面之后,郑书记又从3个方面提出大学学习与高中的不同,帮助同学们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活。

(图2为2012级新生入学教育大会)

3.结合专业特色学习,召开专业师生见面会。2012年9月26日,我院7个专业共组织召开了7场专业师生见面会,专业负责人和任课教师结合专业特色、课程设臵、学习方法、就业方向、考研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4.开展修身成才讲座,建立合理系统的学习体系。2012年11月7日学院青年骨干教师任嘉嵩副教授为大一新生进行了一场名为《如何构建稳固的三角形学习体系》的讲座,为学生指明了专业学习的方向。

(图3为2012级修身成才讲座)

5.配备党员班主任,抓好新生自习。学院要求2012级新生每周一、二、四晚进行自习,由班干进行考勤,每班都配备高年级学生党员班主任深入班级监督,辅导员不定期抽查,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刚入大学懒散的学习状态,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见附件2《经管学院晚自习制度和党员班主任制度》)

(二)加强学风建设,狠抓考风考纪,深入领会《黑龙江大学学生管理规定》

1.考风考纪动员工作。一年来,经管学院狠抓诚信教育,强化考试纪律。为了严肃考风考纪,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学院对于考风考纪动员工作高度重视,推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仅2012年6月,各年级辅导员共召开考风考纪动员大会9次;结合《黑龙江大学学生管理条例》第十一章纪律处分,深入近132个班级签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考试承诺书;学院主管学生工作书记和辅导员于考期按照所带学生考试日程到达考点强调考试纪律,深入考场300余个,及时转发黑龙江大学学生违纪通报,通过违纪学生的处分事实,警示学生遵

守考试纪律,引以为戒。从考前到考中再到考后,学院加强考风考纪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保证了学院严格的考风考纪和学生们诚信考试的作风。

(图4为辅导员召开全体学生考风考纪动员大会)

2.学习《黑龙江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加强学风建设,在全院范围内开展《黑龙江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学习活动。2012年3月,全体辅导员率先学习了新《学生管理规定》,领会《规定》中所体现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精神,并通过年级大会将其完整地传达到学生中,会上着重强调了学生考试违纪纪律处分,对各项违纪行为及处分办法作出详细解释说明,同时明确了留校察看取消学位证,开除学籍即永久开除,无返校试读的新规定。另外,全院132个班级(包含08级)采取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2012年9月,新生36个班级利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了《学生管理规定》的学习,使学生深刻领会《规定》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并落实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图5为学习《黑龙江大学学生管理规定》主题班会)

(三)以专业理论为指导,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在理论学习方面。本学院曾邀请邢艳霞、谢永刚、田志伟、魏枫、中条诚一等多名教授进行学术讲座,同时始终坚持以新老生座谈和主题团活等形式进行学习方法交流。

(图6为2011级学生召开团活进行学习方法交流)

2.在大型竞技比赛方面。2012年3月至6月我院45同学参与“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实训大赛”,最终李小龙和王韧孜同学获得个人

优秀奖,学院也取得了北部赛区团体亚军的佳绩。

(图7为第二届会计基础知识竞赛)

3.在科技创新方面。本学院先后承接了第22届校学生学术科技节的重要项目“第二届经济杯金融基础知识竞赛”、“第二届会计基础知识竞赛”和“想法全明星联想营销创意大赛”。比赛吸引了全校682名同学参与竞技,最终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此外,在2012年的第十届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中,学院共有23支团队,99人参与项目立项,申请规模和人数都得到了进一步突破。

(图8为第二届经济杯金融基础知识竞赛)

(图9为想法全明星联想营销创意大赛)

4.在实践调研方面。2012年5月学院学生代表在栾博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会展中心参观了哈尔滨第三十四届房展会,通过参观同学们增强了理论水平,并结合自身《房地产营销学》的课程内容,加强了自身对房地产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管理等领域的理解。

(图10为学院师生参观哈尔滨第三十四届房展会)

(四)日常工作长抓不懈,扎实推进学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1.学业预警制度。在学校实行学业预警工作之前,我院就曾规定:

1)每学期凡挂科达2科以上的同学,辅导员必须通知其家长。2)对于挂科达4科以上的同学请家长到学校召开家长会,会议由主管书记主持,由辅导员、家长、学生共同分析导致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并让学生签署承诺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3)对于后进生,辅导员要定期与家长联系,反馈其思想动态及学习情况。由于我院联合办学学生数量较多,在学校学业预警工作中,我院受预警人数达到1200人,占学院总人数的30%。

(图11为学业预警大会)

2.课堂考勤制度。为了更好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实行由班干进行考勤、任课教师签字的课堂考勤制度。考勤表每周上报给辅导员老师,便于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缺勤较多的同学,辅导员需找其进行谈话了解原因,对于缺勤比较严重的要按照《黑龙江大学学生管理规定》中关于累计旷课达到一定学时给予相应的处分并通知家长形成双向管理。目前,学院101个班级(09级除外)都在进行课堂考勤,学生旷课率明显改善。

3.辅导员深入课堂制度。我院规定大

一、大二及大三年级辅导员每周必须深入课堂一次,并与任课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思想动态、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五)以学生为本,关心、关注延修学生,为保证延修学生顺利毕业打下坚实基础

1.领导重视,参加延修学生交接大会,建立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延修学生交接制。经管学院2012年6月20日召开延修学生交接大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郑岩老师参加。郑书记要求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学习目标,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为自己制定清晰可行的学业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学院特制定《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延修学生交接表》,原辅导员在交接前,现辅导员在交接后,都会多次与家长联系,通报延修学生课程修读情况、挂科科数以及在校表现。与家长共同配合,使延修学生能够顺利毕业。

(图12为延修学生交接大会)

2.关注延修学生学习状态及心理健康,为延修学生顺利毕业提供保障。延修学生是在校学生的特殊群体,对于这些学生,经管学院辅

导员给予特别的关心。不仅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多次与学生谈心,交流近期学习体会,更加关注延修学生的心理健康,减轻延修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时了解延修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并尽可能帮助解决。

(六)成功经验

1.制度建设是保障,在多年的学风建设工作中,我院建立健全了新生家长会制、党员班主任制、延修学生管理规定等制度,并根据《黑龙江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的有关精神,完善和出台了《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新生家长会工作制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晚自习和党员班主任制度实施细则》、《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延修学生管理规定》等多个规范性文件,为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2.领导高度重视,辅导员全力执行,相互配合,分工不分家,共同完成学风建设各项主题活动。无论是新生家长会、新生入学教育、修身成才讲座、考风考纪动员还是延修学生转接,辅导员都亲力亲为,全程参与,并做好活动后期的总结、改进工作。

3.丰富活动形式是关键,目前我院已基本形成以学风建设主题教育为主体,以竞技比赛为激励,以学术讲座、交流座谈、科技创新等活动形式为辅助的多元化学风建设体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励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从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

(七)不足之处

1.生源复杂,联合办学学生自律性不强,需结合该类学生的特点总结出更为系统、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途径。

2.生师比较大,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较多,需适增加辅导员的配比,在考勤、处理旷课、考风考纪等方面提升执行力,加大工作力度。

二、2013学风建设计划

(一)适当丰富“规定动作”,保质保量打好基础。

1.在大一新生中,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学风建设动员会”,引导学生对班风学风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并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大学规划。

2.继续抓好考风考纪工作,结合诚信教育,树立学生诚信考试的意识,真正让学生意识到考试作弊的严重危害,杜绝侥幸心理,减少学院考试违纪率。

3.创新学习形式,继续加强《黑龙江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的学习和领会,除了利用传统的主题班会形式加强《规定》的学习,可以利用知识竞赛等形式巩固学习成果,对于获奖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掀起学习热潮。使学生深刻领会《规定》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并落实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4.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所突破,同时继续秉承以课堂教育为核心,以专业讲座为依托,以竞赛实践活动为手段的工作理念,结合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管理培训生选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继续完善学业预警制度,辅导员定期与受预警学生谈话并经常与

家长保持联系,时刻关注学生状态。

6.对课堂考勤实行动态管理,辅导员定期深入课堂考勤,了解学生出勤状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7.继续开展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参加的经管学院延修学生交接大会。建立延修学生档案,及时与家长联系。继续实施辅导员谈话制。做到定期与延修学生进行谈话。实行延修学生“帮扶制”,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推陈出新“自选动作”,加大力度锐意进取。

1.加强对学生课题立项的关注,营造学生重学术氛围。学院将请创业教育学院的老师、学院科研秘书、曾有多年指导学生科研立项经验的老师对准备立项的学生进行培训指导,提升我院学生学术氛围。

2.发挥保研学生学习特长,帮助大一学习困难学生。我院学生文科生较多,数学基础薄弱,微积分、线性代数学习困难。据统计,每年我院大一新生中有将近60%的学生数学类课程挂科。针对这一现象,我院将从2014届保研学生中选取人员为2013级新生进行数学类课程章节制讲座。

工商管理系2012学生工作总结 篇5

今天,上海悉尼工商学院自主招生项目学生会学习部开展了新学期第四周English Corner活动。主题是Game。这是一个有关于卓牌游戏的活动,让同学们通过游戏和交流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早在活动开始前,后勤组和不少策划组的组员就积极搬椅子来布置会场,此次活动形式简单,只需要五处桌椅和各种好玩又新颖的纸牌和棋子,自然,也少不了热情前来的同学们和善谈的外教们。

活动如期进行,五处桌椅各有一个游戏进行,外教Liane,Carole,Anotonio在旁指导同学们游戏的规则,另外有两名学生助理来辅助外教的工作。通过英文的渲染,游戏变得更有挑战性,不少游戏里包含的动词,名词需要用不熟悉的英语说出,有点别扭但有趣。等到大家游戏玩得游刃有余时,外教们也加入到游戏中来,现场的气氛更活跃了。这个游戏叫大富翁,这套纸牌游戏可以供两到十一个人来玩,每个参与者手里有同等份额的钱,可以用于买地租地来赚钱,自然,当你经过别人的房子时也需付过路费,因而最后得到最多地和最多钱的人为胜者。要获得这个游戏的胜利多有运气成分,运气好的女同学更被戏称为LANDLORD,对预期收支的估算和大胆地买卖胆识以及玩家们的密切配合,都是能够左右游戏结局的因素。当这个游戏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时,玩家们的交流与配合多多少少受制于语言转换上的困难,不少同学混淆了fifty和fifteen的发音,但是却增加了许多笑点,在纠正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不甚流利的英语搭配着流畅的游戏过程,游戏节奏恰如其分地体现着英语的魅力,桌游的乐趣。大家度过了个难忘的夜晚。

这次活动挺顺利的,但是参与的同学较少,希望学习部的各成员在宣传活动的力度上要更强,号召更多同学来English Corner体验英语的魅力,结识朋友。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自主招生学生会学习部

工商管理系3月学生工作简报 篇6

工商管理系团总支二○○九年三月十八日

在新学期里,工商管理系团总支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团学工作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院团委的整体工作部署安排为主线,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常务工作,努力开创有计划、有组织、有成果、有特色的团学工作新局面。现将我工商管理系本学期三月份的团学工作详细汇报如下:

● 积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顺利召开表彰大会

2009年2月27日,为了增强团总支学生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全体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工商管理系团总支对在本学年度上学期团总支学生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及个人进行了表彰。文艺部主办的大型文艺晚会——“跨越”、素质拓展部主办的“团队大比拼”、体育部主办的“趣味运动会”受到表彰。同时,也表彰了一批优秀干事。

本次表彰大会是对上学期团总支学生会各项工作的肯定,激励着我工商管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全体成员继续以热情投入到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努力促进我系团务工作的更好更快发展。● 努力推进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实现新突破,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一、开展“学雷锋,红色信念红遍我心”实践行动,推动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

三月十日中午,在“向雷锋同志学习”46周年和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0周年之际,我系团总支组织部举办了“学雷锋——红色在我心”活动。我系团总支学生会全体成员、全体预备党员以及各级各班入党积极分子。活动中,全体志愿者们在南区校园所有的树腰上亲手系上红丝带。红色,在这个重温历史的日子里遍布校园。

为鼓舞和激励新入党的同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并努力付诸实践,坚定入党信念,我工商管理系学生党支部在学雷锋活动月里,积极组织我系46名学生预备党员在南区操场国旗台下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

宣誓仪式首先奏《国际歌》。接着工商管理系团总支副书记李怡锦同志宣读了参加宣誓的新党员名单。随后,工商管理系学生党支部党小组长姚志强同志领读誓词。全体预备党员列队面向党旗,持立正姿势,举起右手,握拳过肩,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声音洪亮激昂,宣誓完毕后,宣誓党员代表符晓阳同志代表宣誓党员向党表决心。在宣誓仪式的最后,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庄严的国歌,振奋了党员的精神;神圣的宣誓,更加坚定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种氛围感染了到会的每一个人。

本次活动不仅有效弘扬了雷锋精神,让我们重温了红色记忆,同时还使同学们认识到,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肩负起时代重托,勇挑复兴重任,做一名爱党爱国、艰苦奋斗的优秀青年。

二、积极开展“植下一片绿 种下一份责”植树活动

3月12日,在第31个全民义务植树节的日子里,由我院各系志愿者组成的数百人的队伍,在南校区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在本次

植树活动中,共植树一千多棵,为我院增添了希望的绿色。本次植树节增强了我们的环保和生态意识,让我们更加重视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绿化、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 积极加强文化校园建设,展现大学生青春风采

一、成功举办工商管理系第一届“至尊杯”台球比赛

自2月28日起到3月15日,工商管理系举办了第一届“至尊杯”台球比赛。

此次比赛得到了我系领导的大力支持,由我系学生会文艺部主办。比赛采用美国落袋《黑8》新国标标准,按抽签顺序进行比赛。通过五百多人的淘汰赛、二百多人的复赛、又经过层层筛选,共有二十二人晋级。在3月14号扣人心弦的总决赛中,彭宗朝同学力克群雄摘得桂冠,比赛在热烈的欢呼声中圆满结束。

工商管理系第一届“至尊杯”台球比赛在为台球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现自己球技的同时,也为扩大我系影响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圆满完成学院春季田径运动员选拔,组建参赛代表团。

3月13至3月15日,工商管理系举办了运动员选拔赛。本次活动既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广阔平台,同时也为我系挑选出了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将代表我系参加四月份的全院运动会,为促进我院的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努力作好思想政治宣传、学习工作。

一、继续积极开展政治学习活动

通过我工商管理系团总支的不懈努力,我系政治学习活动成效显著。我系团总支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政治学习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作好两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工作。

在每一次的政治学习检查中,各班都涌现出了形式各样的讨论形式。无论是以全球经济危机为主题,还是以“学习雷锋精神”为主题。作为一名大学生,各班同学都能以时代先锋的身份指点江山、踊跃发言。通过同学们的广泛参与,广大学生政治素养得到了较大提升。与此同时,团总支不断提高各班团支书的政治思想素质,积极推进各班的政治理论学习。在强化学习内容的同时,继续加强课堂学习检查,努力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保证同学们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在本周日我系将邀请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今夜不寂寞”栏目著名特约主持人张明老师做客我院,为同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情感问题解疑答惑。

通过对三月份团学工作的认真、细致总结,我系已基本圆满完成三月份工作计划,可以肯定的是本学期我工商管理系的团学工作开局良好,我们坚信在随后的工作中通过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我工商管理系的团务工作一定能够顺利实现新崛起、新突破、新跨越。

工商管理系团总支

工商管理系2012学生工作总结 篇7

1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关键能力需求分析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包含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 在国内外的许多高等教学机构都有开设, 并根据市场和岗位需求确定各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现今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虽然各学校的表述有一定的差异, 但概括起来均有这么几点:一是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或者说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的人才。三是对社会需求和人才应用范围的表述:毕业后能在工商企业、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等部门从事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四是高职教育的实质: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就这四个方面来说, 针对专业知识和技能, 各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和改革。社会需求方面各高职院校也进行了相关的调研, 并努力争取校企合作, 以其实现培养企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培养目标中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其高度的全面性和概括性, 加上可操作性差, 无法考核等因素, 造成各院校对其重视度不够, 致使人才的培养更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但从大量的人才需求方面的研究文献里表明企业最重视的是员工的职业素养, 其次才是专业能力。如徐侠、石盛林在《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调研》里提到71.4%的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重视职业素养, 其次是基本能力, 再考察岗位能力, 最后才看所具备的知识结构。这种只注重专业知识, 轻视个人的素养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并未真正满足企业和岗位的需求, 对人才的培养中提出的以能力为主线的高职教育改革并未落到实处。

为了明确相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商管理类人才, 对关键能力的需求主要侧重于哪些方面, 我们采用实证调查分析法, 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和岗位发放了调查问卷, 共选取了50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 其中制造业10家, 商品流通企业10家, 物流及服务业10家, 机关事业单位10家, 金融企业10家, 基本能覆盖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面。问卷采用书面形式, 由调查者发放并跟踪和收回, 因培养时间有限, 所以问卷采用限定性选择的方式, 问卷涉及四个方面, 分别是个人素养、基本能力、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 调查企业最需求的8项关键能力。发放问卷数量50份, 收回有效问卷45份。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大多数企业选择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必备的8项关键能力中, 涉及个人素养的是诚实可靠、自我约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涉及基本能力的是对信息的分析能力、系统的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涉及专业能力的是和客户的沟通能力和基本的专业知识, 涉及社会能力的是团队合作能力。当然由于单位性质、规模和岗位不同, 对人才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如有些营销企业更注重交流表达能力, 有些岗位重视信息操作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明确企业所需求的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关键能力, 可以使高职院校在该专业的人才关键能力培养方面目标明确, 从而寻求最佳的培养方式和途径, 提高关键能力培养的效率和成功率。

2 工商管理类专业高职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意义

2.1 教育现状造成对关键能力培养的迫切性

我国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家庭的教育理念多以孩子为中心, 许多孩子在家庭中受到长辈的过多宠爱, 自我意识很强, 自利在潜意识里已逐渐成为其行为的主导, 很少考虑和顾及别人的想法, 缺乏理解他人和关爱他人的意识。而善于把握客户的想法和需求,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为工商管理类人才所必须的能力和素质。

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 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一味的从书本上进行记忆式学习, 缺乏创新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针对多变的商界和管理领域, 重要的是变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 学生往往对碰到的没有在书本中的问题束手无策, 甚至是学习成绩和对书本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也是如此, 缺乏对知识向技能转化的意识和能力。

在我国的教育评价体制中, 是以分数的高低评价和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排位, 学生在这种竞争型评价体制的引导下, 无和他人合作和沟通的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 个体作用的发挥是毋庸置疑的, 但有些工作和成果, 一人是无法独立完成的, 只有和他人合作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发挥更大的作用。

2.2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关键能力培养的需求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 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备受世界瞩目, 和各国的经济合作、经济往来逐年增长, 优良的企业文化和信誉至上的企业精神为打开合作的通道和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形象有很深远的意义。而且国内许多发展态势良好和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无不和其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及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有关。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间重要的竞争要素, 高素质的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 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仅是指相关领域中高端技术性人才, 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有较强的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人才。针对当前对人才需求的状况,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提出了对人才“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人才培养, 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 培育拼搏奉献、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心人才成长, 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 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可见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社会竞争力的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是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最新人才培养观。这就意味着受教育者是, 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具备优良的道德修养和能适应新环境、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新型人才。

2.3 高职教育的市场化趋向

2011年9月,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 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也就意味着培养的是企业一线的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岗位群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技能人才主要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通过实际操作, 将工程人才设计出来的图纸、计划、方案等转变成具体产品的工作, 如技工、商贸服务人员等。1就此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能够看懂图纸、计划和方案, 并能具体实际执行的人。所以所培养的人才的信息分析能力、系统的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职教育中不能忽视的关键能力。准确定位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和市场接轨的重要前提, 现今教育市场化趋向和“就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关键能力的培养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

3 现今关键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重视度不够

教师对关键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低于对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 课程在设置上也以专业需求为主, 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更看重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忽视了关键能力的培养, 即使有一定得重视, 但缺乏系统系和目的性, 也缺乏持久性, 关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续化的过程, 是逐渐的将外在的经验和思维方式方法内化的过程, 所以需要教师对课程中的内容加以整合, 将关键能力的培养搭建在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 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 制定培养目标, 细化培养方式方法, 形成系统的关键能力培养链, 使得学生的关键能力得以真正的强化和提升。

3.2 缺乏系统有效的培养措施

虽然有许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企业和岗位需求调查研究, 但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关键能力仍然只是泛泛而谈, 加上课程设置和培养措施从培养时间上来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而且现今关键能力的培养只停留在课程设置的改革上, 以增加实训课和校企合作来解决学生和就业岗位接轨的问题, 因关键能力的具备不是几门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课程的增加就可以解决的, 造成了只是接轨的形式化, 学生并没有将岗位需求的关键能力内化, 短期内好像可以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而一旦新的问题出现或发生岗位的变动, 便无法适应, 所以这种改革并没有真正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能力的培养仍停留在表面阶段。

4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关键能力培养措施

4.1 确立关键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是确定人才培养的出发点, 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 决定了清晰而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是关键能力培养的首要环节。建立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关键能力培养目标, 是学校和企业的一致意向。因此首先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关键能力培养目标, 以保证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的导向性和目的性, 是进一步确定培养措施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当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不仅仅只是针对相关专业教师而言的, 对学生同样重要, 学生在明确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之后, 才能有的放矢, 主动配合教师完成对自身素养和能力的塑造。就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来说, 根据当前的市场调查, 本人将能力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诚实可靠, 具有一定得自我约束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具备一定沟通能力, 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团队精神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4.2 优化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方式

关键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 受教育者将掌握的外在的理论和方式方法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能力, 需要教育者对受教育的对象反复的引导和受教育者自身反复的练习, 只有逐渐将教育者针对教育对象设计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维习惯, 才能最终内化成自身的能力, 这个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教学组织是关键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因为教学组织可以将关键能力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上, 是关键能力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环节。教学组织可以以教师为主导, 也可以以学生为主导;可以采用讲授方式, 也可以采用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方式;可以是课堂教学模式, 也可以是现场实习演练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采用独立思考、讨论、合作、竞争等方式。教师对于教学方式的设计不是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形式上比例关系, 而是精心设计的实质上的能力培养方式。教师应就其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侧重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相互之间合作沟通交流等关键能力的培养, 每门课程完全依据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目标设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通过不断引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教学方式, 采用交流与交互式学习, 组建项目小组、兴趣小组, 以学促学, 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意愿, 从而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是促进关键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

4.3 构建关键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模式

对工商管理类高职学生的培养考核评价应以其关键能力的测定为主线, 构建相应的考核评价模式。关键能力考核模式首先应明确考核评价体系, 如商情分析, 营销策划、市场调研、团队合作等能力目标。让教师知道关键能力培养的侧重方向, 让学生知道关键能力学习的目标。其次, 确定考核方式和方法, 用多元化和灵活性替代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方式, 用实战或模拟情境考核替代纸上谈兵。学校可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和合作, 将真实的工作任务和项目作为考核的题目, 或采用模拟实战的方式, 进行晋级考核。再次, 采取分项多次考核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期间针对不同的考核项目, 采用自主申报的方式, 可多次进行各能力项目的考核。考核不是目的, 能力形成才是最终的目标, 考核是能力培养的手段, 运用好的手段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才是考核的最终目的。

总之, 根据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能力的具备是当代大学生就业和自我发展的必备条件。但碍于关键能力培养受到时间和先期教育的制约, 无法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培养, 只能是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中渗透关键能力的培养, 各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设置专业和课程关键能力培养目标, 精心设计能力培养方式, 优化教学组织, 才能将关键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真正做到人才的培养和市场、企业的需求接轨。

摘要:现今高职院校对关键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 而企业和相关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注重个人素养和能力。论证了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对培养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的培养措施。以期构建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商管理,关键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卢永丰.[高职生关键能力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胡琳.[德国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陈丽蓉.[基于课程的高等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研究—以浙江省导游专业为例].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4]陈翔.[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与就业岗位的关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1, (9) .31-32.

[5]尹金金.[基于企业需求的关键能力开发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工商管理系2012学生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满意度;工商管理;高校

一、高校案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为了调查目前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总体满意度情况,我们进行了问卷调研,调研对象为武汉某高校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级管理类本科生。此次问卷调研总人数为154人,回收150份,有效问卷96%。

问卷问项的设计主要借鉴了市场营销中关于产品质量满意度测评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主要包括4个指标“学生期望”、“教学质量感知”、“教学满意度”与“教学忠诚度”,各指标的问项均采用7点李克特量表(1表示最低;7表示最高)。

“学生期望”指标主要从个人需求与能力提升两方面设计问项,包括“你预期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充分的自由表达空间;轻松活泼的互动氛围;发人深思的案例等”;“你预期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显著提升你的团队协作能力;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等”。“教学质量感知”包括1个问项:“你觉得案例教学课堂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你的个性需求和对自身能力提升的预期”;“教学满意度”包括两个问项:(1)实际的案例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超出了你上课之前的预期;(2)想象一下你理想中的案例教学课堂,你觉得实际的案例课堂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你心目中的理想和完美?最后,“学生忠诚”指标只有1个问项,即“如果没有任何学分的压力与选课的限制,你还会在多大程度上因为案例教学而选择某一特定的管理学课程”。

通过计算各指标的均值,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总体上的满意度。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期望高达6.73分,这一结果说明在学生心目中,对案例教学是寄予厚望的,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案例教学这一模式,能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包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等),以及强化集体合作意识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等个性需求满足方面产生积极的效果。然而,当学生实际经历了案例教学课堂之后,其感知到案例教学质量却与之前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质量感知指标的均值为5.27。预期与现实感知之间的差距必然导致学生对案例教学满意度评价的降低。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满意度指标均值为4.41,说明实际的案例教学课堂与学生们心目中理想的案例教学课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导致案例教学忠诚度较低的关键性原因之一。结果显示案例教学忠诚度指标的均值只有3.97,说明如果没有任何学分的压力与选课的限制,学生们并不会因为案例教学而选择某一特定的管理学课程。现实中的调研结果,对于我们有志于通过案例教学打造课程特色的教师敲响了一记警钟。同时,我们开始不得不关注一个关键性问题,即案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只有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才有可能找到真正提升案例教学学生满意度的利器。

二、高校案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1. 调研对象与方法说明

本文采取学生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具体选择上过“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的同学为受访对象,因为这二门课题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运用到案例教学频率最高的课程,学生在进行案例教学质量评价时的主观感受是最深刻的。

然而,由于本文主题涉及教师日常教学评价等敏感性话题,从而导致明显的社会期望偏差问题(Social Desirability Bias)。当人们在回答问卷时感到社会压力而给出能被社会认可的答案时,就形成了社会期望偏差[1]。为了减少这一潜在影响,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降低社会期望偏差的干扰。事实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进行访谈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进行个人深度访谈,而不是焦点小组访谈,将受访者的自我表现以及周围人“言行一致”价值观压力等因素的干扰降至最低;第二,尽量将被访者引到比较安静的地方,让他们感觉更加自在。采取半结构式的访谈形式,营造放松、信任的氛围,鼓励被访者更加放开,更加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想法;第三,对于一些特别微妙的问题,研究人员采用投射法,让被访者评价其他的相关行为,比如我们尽量不提到某某老师的营销课或战略管理课。共访谈了38名受访者,有效受访者为36位。

2. 案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通过对访谈内容的分析,我们最后梳理出了五项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案例选取”、“案例课堂建设”、“案例教学师资”、“案例教学与能力培养”,以及“案例教学考核”。

(1)案例选取。研究结果显示,案例本身的选取是影响案例教学满意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研究发现,接近94%的受访者认为相对于“洋案例”而言,本土案例在案例课堂教学中更受欢迎。同时,还有近88%的学生认为案例的预测性很重要。因此,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开放性的案例内容对于提升案例满意度尤为关键。另外有87%的学生认为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重内容的实践性,不要过分地强调理论;同时,时效性(74%)与关注度(64%)也是受访学生经常提及的两个方面。很多案例选择集中于沿用已久,已经不符合当前市场形势的案例。这样的案例可能经典,但由于重复了太多次,对其分析形成了套路,甚至网络上或教科书中已有很多格式化解读,更可能教师的讲解也会沿用这些标准化分析思路。这样缺乏针对性的“老面孔”案例无疑会削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弱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有61%的学生还提到了案例的真实性,因为现实中有些教师为了配合理论教学,会对案例内容进行相应的改编甚至于完全虚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案例的教学满意度。endprint

(2)案例课堂建设。事实上,选择了一个好的案例,只代表案例教学成功了一半。因为案例课堂建设是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质量感知的重要因素。我们有可能选取了一个恰当的案例,但有可能学生实际经历了案例课堂以后,并没有达到他们的初始预期。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距,将导致案例教学满意度的降低。研究发现,93.17%的受访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课堂应充分调动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思考者、讨论者、表达者;而教师则应作为引导者、聆听者,沟通者。然而现实是有的课堂设置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在案例选取、讨论、总结中过多干预,挤占了学生的能力发展空间,削弱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最终导致学生对案例教学满意度的降低。事实上,这样的互动模式扭曲了案例教学的初衷,使得案例教学形同虚设。

另外,有88.14%的学生认为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影响学生案例教学课堂体验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三五个同学说完之后就无话可说了,即所谓的“思维定势”现象;同时,有些同学案例讨论时只能就事论事,无法联想类比,也很难说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而且,当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时,总觉得案例分析让人感觉无所适从,无法投入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有时案例课堂中经常是有同学说无同学听。以上种种现象充分说明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影响学生案例参与体验的重要因素。这种准备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提前了解案例材料,还有要提前让学生了解一定的理论基础。现实中,我们经常面临的困惑是在实际的案例课堂教学中,是案例穿插理论还是理论讲完之后再呈现案例或者案例先于理论?我们的研究中似乎更偏向于先理论阐述后案例讨论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激起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案例讨论的深度。因为如果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理论知识准备不充分将会造成案例分析跟着感觉走、即兴发言或发言时不着边际。

我们还发现案例教学氛围也是重要的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有74.2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氛围提到了这一因素的价值。比如很多受访学生认为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氛围,案例课堂规模最好是小班上课;同时认为案例课堂的桌椅摆放应该更灵活随意,要体现讨论的氛围(比如圆桌式等);而且,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式讨论,然而现实中有些案例教学形式缺乏合理的设计,甚至将案例讨论环节省去,把讲案例教学等同于案例讲解,使得本该促进学生合作、交流、表达能力的教学变为老师“一言堂”式的案例灌输,学生变为被动的接受对象。另外,有54.11%的学生还提到了案例课堂节奏的重要性,也就是教师应该提前有一个案例讨论主题的推进顺序,这样才能提高案例课堂时间利用的有效性。因为现实的案例讨论中,有些同学发言的过程中太面面俱到、忽视重点;甚至有些同学通篇念稿;同时,对于复杂的案例,案例介绍加课堂讨论的方式有时就演变成了混沌无序、离题较远的胡聊闲扯。事实上,还有35.47%的学生提到了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的价值,认为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比如如果我是总经理我会怎么办?)应该加入到案例课堂中,这样能深化学生的情景体验,促进思考问题的聚焦性;同时,有29.18%的受访学生认为多元案例教学平台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们认为案例教学仅仅依托于课堂不够,还应该拓展到实习基地、企业、虚拟平台等模式中去。作为案例教学,如果能将案例教学中所涉及的案例企业有关人员请到课堂中来进行现身说法,将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案例讨论时思路的拓展。

(3)案例教学师资。教师作为案例教学中的设计者与主导者,对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总体满意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调研结果发现,有96.23%的受访学生提及到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经验是会影响到他们对案例教学的满意度。另外,有94.33%的学生提到了教师的案例点评技巧,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均提及到教师点评一定要实现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的结合,不能重理论轻实践;同时,教师点评除了应该给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外,还要有详细解答;另外,教师的点评要有可执行性。总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充当的是精神导师的角色,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案例教学对于培养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意义,而不只是机械地布置任务。最后,还有89.74%的学生提到了教师的理论视野问题。事实上,学生们并不否认教师们的理论功底,只是在案例教学中,能做到真正“活学活用”的教师并不多,有些教师很难做到案例教学点与理论知识点的有效融合。因此,此处所提及的理论视野更多的是强调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与价值。

(4)案例教学的能力培养导向。正如前所述,案例教学的本质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如果学生在经历了案例课堂后,感觉这些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则会降低对案例教学的满意度。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们试图通过案例教学期望得到提升的能力分别为:独立分析与质疑能力(95.33%)、团队协作能力(94.33%)、实际管理与操作能力(91.02%)、沟通协调能力(87.74%)、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85.33%)、决策能力(79.25%)与资料查阅能力(74.32%)。实质上,案例教学是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讨论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综合分析、判断决策、口头表达等能力等。案例教学对学生来说比理论教学更具挑战性和实用性。而理论教学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快速性方面具有案例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一味地偏重于案例教学,可能会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一味地偏重理论教学,又缺乏对学生能力应有的锻炼。因此,正确的平衡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二者的关系,是广大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和课时安排上所必须考虑和重视的。

(5)案例教学考核。正如前所述,在实际的案例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小组讨论中的“搭便车”现象,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时三五个同学说完之后课堂就变得鸦雀无声了。这种结果将造成一种课堂互动程度的进一步降低,让本来对案例讨论有着较高兴趣的同学们也产生了负面情绪。因此,我们经常在思考,是否可以进行一定的制度设计以防止此现象发生?应如何设立一个规范的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怎样评分是公平客观合理的?事实上,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发现案例教学考核也是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endprint

事实上,由于案例分析结论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不能按照客观题一样的标准予以评判,而应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95.33%)、判断决策能力(94.27%)、创新能力(91.87%)、团队协作能力(84.37%)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能力(77.28%)。对学生在案例课堂中思维品质的展现给予全面的考量,比如分析过程是否恰当,结论依据是否充分合理,结论推断是否符合逻辑,思维有无创新的方面进行考核。

另外,使用小组内匿名互评(61.27%),可以从制度设计上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减少“搭便车”者的数量。而且应将案例课堂的表现纳入到学生总成绩评定的框架内,使学生从心理上对其更加重视。当然,在评定方式方面,有近97.76%的学生还是认为教师评定应占主导;其次是组间互评(84.23%)。以上三种评定方式的有机结合,将有效地提高案例教学评定的科学性,从而保证评定结果的有效性与公平性。

三、对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建议

1. 进行科学的案例选取

目前而言,教师在选取案例时,经常犯“崇洋媚外”、“事后诸葛亮”、“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内容老套”等问题。

一是本土案例与西方案例并重。案例由于继承于西方,案例教学模式在案例的选取上多注重欧美国家。然而,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活跃的本土市场上也有着层出不穷的案例。反映中国经济与市场的案例,也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必须重视的。对本土案例产生的特殊环境的理解、对其背后所蕴含的制度和市场的特征解读都是我们仅仅讨论西方案例所不能获得的。因此,重视本土案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本国企业面临问题的能力。当然,案例选取一味的本土化,可能使学生缺乏国际视野。因此,应适当地保持二者的平衡。

二是强化案例的预测性。现有的很多案例都是马后炮似的“以成败论英雄”式的案例,学生们很质疑其实际的应用价值。因此,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开放性的案例对于提升案例满意度尤为关键。这也对我们的教师进行案例库的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这种案例是立足于未来的,是对未来企业运作的一种分析与预测,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增强案例的现实性。案例选取也要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好是学生切实感受或经历过的情境下的案例。案例设计者可以从各种媒体中、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生活场所中搜集最新的典型案例。身边的案例往往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因为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可提。相比于传统的经典案例,这样的新鲜案例由于没有固定的解读和评价,往往也更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在一个新鲜案例的分析中,学生思维训练的密度和深度比在传统案例大得多。

2. 改进案例课堂建设

案例课堂建设是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质量感知的重要因素。要改进案例课堂建设,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应通过组织、引导,使学生在比较宽松的前提下深入探讨、辩论,从而实现由个案到理论、理论到现实的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而且,教师要摆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角让位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然,由于学生对问题讨论面的控制能力不强,有时可能会偏离主题目标的探讨。所以教师提纲挈领的有力组织是保证案例课堂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案例教学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的组织协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只有双方的共同参与、有机配合,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既定目标。

二是应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条件进行案例课堂前的相关准备。因为课前准备是影响学生案例参与体验的重要因素。这种准备包括对案例材料的熟悉、相关理论背景的学习、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等。学生基础工作做得不扎实、理论知识准备不充分将会造成案例分析跟着感觉走,案例讨论最终只会流于形式。当然,教师还要善于营造一种有效的案例教学氛围,这种氛围的创造包括环境与气氛等方面,比如案例课堂规模以小班为主;案例课堂的桌椅摆放应该更灵活随意,比如以圆桌式为主;而且,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式讨论,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不能将案例教学等同于案例讲解,否则使得本该促进学生合作、交流、表达能力的案例教学变为老师“一言堂”式的案例灌输。

三是走出课堂,丰富教学形式。案例教学中,要善于对具体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比如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平台等。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比如如果我是总经理我会怎么办?)能深化学生的情景体验,促进思考问题的聚焦性;同时,案例教学仅仅依托于课堂不够,还应该拓展到实习基地、企业、虚拟平台等模式中去,进而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案例讨论时思路的拓展。

3. 强化案例教学师资

现实中,很多教师自身的成长背景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术背景深厚,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受到自身经验的局限性,很多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认识也多基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很难引导学生把握案例的实质,使案例教学流于肤浅,大大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因此,工商管理专业院系在案例教学的师资配备上应予以重视。不要一味以学位论高低,而应该让有过实践经验或与企业联系紧密的教师担负案例教学的任务。这样,他们的指导就不会只流于理论层面,而是具有深刻的实践、经验意义。另外,教师也应通过实习和调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研究表明,学生们通过参与案例课堂试图提升的能力包括独立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际管理与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决策能力与资料查阅能力。因此,教师在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课堂建设与案例教学考核等方面均应体现能力培养这一主要导向。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关注以下方面:

一是案例讨论最好以团队/小组形式进行。由各案例小组自行推选一位团队领导,由团队领导根据团队成员的素质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分工应尽可能模块化,比如资料收集、PPT制作、案例陈述等。然后,教师在进行学生综合成绩考核时,除了应考核团队的总体表现外,还应对各个成员所分工领域的表现进行评定,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规避“搭便车”现象,同时还可以促进各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与集体精神。endprint

二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对案例进行点评时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反应见缝插针适时提问,设置悬念,可留出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考与表达,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提出种种观点,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5. 规范案例教学考核

由于很多教师只是将案例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所以缺乏对案例教学考核的重视。很多课程的考核方式只是集中于理论知识的考察,忽略了案例教学中学生表现的考核评价。这种合理激励机制的缺乏,使得学生也对案例教学不够重视,甚至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从而使案例教学不能发挥原本期望的效果。即便是有相应的评价方式,大部分考核方式仍然是把学生划分为小组,以组为单位打分。但在现实中,往往有些学生并没有认真参与,只是坐享其成,这样的欠公平、过于主观的打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要让案例教学的考核更科学规范,应该同时从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着手,具体而言:

一是强化案例考核的能力导向。由于案例分析结论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不能按照客观题一样的标准予以评判,而应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能力。同时,也要对学生在案例课堂中思维品质的展现给予全面的考量,比如分析过程是否恰当,结论依据是否充分合理,结论推断是否符合逻辑,思维有无创新的方面进行考核。

二是创新案例考核的方式。研究表明,要真正将考核的压力细化到每一位同学,除了教师评定外,还要同时增加组间互评与小组内匿名互评的方式。因为教师评定的方式有可能只突出了团队间的差异,而没有突显团队内成员之间的差异。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相对于教师而言,团队成员之间更加知晓彼此间的努力程度与具体的能力情况。因此,我们认为以上三种评定方式的有机结合,将有效地提高案例教学评定的科学性,从而保证评定结果的有效性与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Auger, P., & Devinney, T. M. Do what consumers say matter? The misalignment of preferences with unconstrained ethic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7(76).

[2] Brunk, K. H. Exploring origins of ethical company/brand perceptions—a consumer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ethic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0, 63(3).

[3] Mohr, L. A., Webb, D. J. and Harris, K. E. Do Consumers Expect Companies to be Socially Responsible?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Buying Behavior[J],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2010, 35.

[本文得到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2B001)、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专题”的资助]

上一篇:热身活动教案下一篇:医患沟通的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