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共12篇)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篇1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 怎样能够培养出综合型、应用型、专业型的人才是在我国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工商管理学专业则是一门具备非常高度的实践性的学科, 它对于培养专业人才以及教学具备更加强烈的实用性要求, 而这种特性也正是对教学需要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中心, 并且将培养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作为主要的特色。对毕业设计以及毕业论文自然要求也比较高, 我国教育部门也对此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 不过, 在对各个高职院校进行调查的时候, 我们却发现很多高职毕业生在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例如选题过分宽泛, 价值感薄弱, 而校方对毕业设计进行考核的时候也不够严谨, 导致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考核阶段成为了一个例行的环节, 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毕业设计的安排上也不够合理等。
1 急需对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整合
通常, 一篇水平较高的毕业论文或者是一项比较优秀的毕业设计需要经历从选题以及对资料和信息展开收集、制定设计/书写方案、初步完成、修改直到最终成型的各个阶段, 其有效时间最多要花费两个月甚至以上, 而且在此期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本人都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以及精力。但是在现实情况中, 进行毕业论文撰写以及在毕业设计制作的时间段大多都和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以及应聘工作的时间相重叠, 所以学生花费在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上的时间也相对比较少, 或者是精力不够等情况出现, 不能满足其对时间以及精力的需求, 直接导致学生的论文以及设计仓促成型, 甚至抄袭泛滥, 不能达到毕业论文撰写以及毕业设计的目的。
想要解决这样的现状, 急需对毕业论文教学的环节进行适当的整合, 将整体的时间分散开来, 把论文写作以及设计同课堂教学的过程相结合, 在入学之后的第二个学年就开始展开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 诸如选择题材、设计方向、收集并整理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献等, 把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具体的思路为:第一, 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方向以及对未来就业的构想来在本专业的范围当中自主选择合适的论文或者设计的大概方向;第二, 在主要的方向确定好之后, 专业课老师对学生们进行适当的专业指导, 协助学生们进行材料的收集和阅读, 并且初步制定论文的题目或者是设计的题材, 在这里我们以主要就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为例说明:学生们可以在已经收集并充分地了解了相关资料之后, 综合自身比较熟悉且了解的内容来制定出论文的题目, 例如《论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后, 在保证资料已经被充分地参阅之后, 尝试制定论文的提纲, 由指导教师来进行评审, 最终确定题目以及大致提纲。
2 急需对毕业论文选题以及毕业设计题材进行规范
总的来看, 当前高职院校进行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就是学生的毕业论文普遍选题范围过大, 在毕业设计上则比较泛泛而谈, 缺乏比较完整的实用价值。毕业论文的恰当选题以及毕业设计的实用性能够让学生们在日后毕业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同时将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提升上一个全面的、新的高度, 把毕业实践以及实际的企业生产结合起来。
当前大部分高校当中的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以及毕业设计的题材方面都进行了适当的改革, 并且设置了试点, 保证学生能够在毕业设计初期的选题基础之上, 将毕业之后的实习单位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还是将上文当中的《论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为主要的案例分析, 对于这一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实习单位———该地区某国有食品销售单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将该题目扩展成“论我国某食品销售单位与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异”, 在这个题目当中“某食品销售单位”即学生的实习单位。借助这样的一个举措, 在第二学年就基本上完成了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一关键词在我国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当中分别具备差异的基础性理论知识的收集和充分了解, 不但体现出了毕业论文选题所具备的阶段性特征, 而且在第三学年开始的时候, 学生结合了自己在实习单位的所见所学, 还有当前的社会情况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全面性的分析以及整理,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国内外差异”这一关键点有了非常全面的认识以及更深层的探究, 这一过程能够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节省下很多前期准备的时间以及精力。
除此之外, 借助把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与学生进行实习的单位实情相结合的“东风”, 也能够让学生们的毕业论文选题做到充分的个性化以及自主化, 即便学生们在撰写或者设计的过程当中存在比较大的方向一致性, 但是在文章的实际内容上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 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出现内容重复以及大篇幅的雷同;最后, 与论文撰写以及设计的前期阶段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相结合, 可以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进行企业实习工作, 充分地利用在学校当中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制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这不但能够让学生们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共同培养, 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当中的理论基础部分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在生产和管理方面比较常见的实际问题, 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让学生们的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能够实现一定的实用性。
3 急需对毕业论文撰写以及毕业设计制作的模式进行创新
各大高职院校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 所以, 进行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更加强调实际教学的成果是否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就这一点来考虑, 可以说在高职院校的毕业考核当中进行毕业设计会更加适合高职教育的现状。
所谓毕业设计, 主要面对的是理工科方向的专业就不同的工作背景以及工作条件来进行的一些产品、工艺以及方法、实验方面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能够直接在生产实践当中进行应用, 不过理工科方向和文科方向、经济类方向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因此不可以直接将理工科方向的毕业设计进行直接的照搬, 特别是照搬到文科方向以及经济类方向更是不可取的, 所以, 对文科方向以及经济类方向的毕业论文———特别是高职院校当中的毕业论文进行适当的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毕业论文所具备的独特教学功能, 重点对学生所具备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进行着重培养, 需要首先对毕业论文具体的内容进行模式上的创新。通常毕业设计/论文这种做法不是非常单纯的毕业论文, 当然也不是非常单纯的毕业设计, 这种模式不但需要强调能够做出可以直接被企业所使用的东西, 比方说一个完整的广告、一个完整的营销策略、一个理想的绩效评估措施或者薪酬的设计方案等, 甚至一个系统软件或者是制度、规范体系等都可以, 同时它还必须强调出具体的设计过程, 也就是在指出了企业现状、当前所存在的弊端、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并且就分析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的说明以及表明理论依据, 最后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以及观念等, 构成整个论文的主体内容。最后, 需要要求学生将整个设计方案的最终成果附在论文成品的最后, 将其设为附件。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进行有机的融合, 不但实现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灵活掌握以及运用, 同时还能够体现出毕业设计的成果是直接可以被企业拿来使用的。
4 结语
总的来说, 在高职院校当中, 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需要环绕在论文质量的提升这一中心内容上, 通过分时间段实践以及规范化选择题材, 还有对写作以及设计的模式进行创新作为主要的基本点, 对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强化管理, 以此来带动在高职院校当中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进行论文撰写以及毕业设计的质量水平提升上一个新的高度, 让它们能够真正地起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水平进行考核检验的效果, 切实地发挥实践性教学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炎.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05) .
[2]张雅淋.基于个性化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24) .
[3]田建平.浅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 2015, (03) .
[4]黄永涛, 王晓光, 韩凤晶.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05) .
[5]苏悦娟.广西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同质化及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科技, 2013, (06) .
[6]张丽丽.提高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2) .
[7]张新.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 2013, (30) .
[8]辛业迅, 胡洁.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训管理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09, (02) .
[9]贾海芝.重视实训教学提高实践能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0) .
[10]张耘.工学结合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 (01) .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篇2
然而,从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实践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不高,没有体现出毕业论文应有的价值[1]。这里有很多原因:有管理制度上的原因[2],如高校更注重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程序性要求,而在毕业论文质量及答辩能力的要求方面缺乏针对性措施;有学生自身的因素[3],如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就业压力导致态度不够端正;也有指导教师的因素[4],如教师的投入精力和重视程度都有待改善,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指导方法对毕业论文质量具有很大影响。
实证研究发现[5],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对论文质量有显著影响。徐海成等[2]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论文指导因素,包括学术水平和指导方法等,在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影响中具有.3的权重。因此,提高指导水平和方法对有效实现毕业论文环节的目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分析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入手,剖析当前该类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基本方法和改善指导绩效的对策。
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真正发挥技能培育功能和学业评价功能,这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最根本的要求,具体可以从选题、内容、写作和格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选题
选题是具有方向性意义的第一步,关系整个论文的成败[6]。
首先,选题要有一定的学术性,这是专业教学目标决定的。毕业论文应该聚焦于某个理论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展开分析。其次,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是专业教学效果的一个最终衡量指标[7]。毕业论文应该通过分析某个企业存在的具体管理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科生不具备很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但必须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毕业论文的实践性要求比学术性要求更高。第三,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要足够小。要避免大而空泛的选题,一方面使得学生有可能针对性地展开理论分析,另一方面也使得结论具有可操作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应该与学生的毕业实习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避免纸上谈兵。
2.2内容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至少应该包括:文献综述,体现学术性的要求;某企业的管理现状和问题描述,体现实践性的要求;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分析问题,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最后,提出管理对策和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得论文的结论具有可操作性。
在内容的要求上,一方面要避免学生将毕业论文写成肤浅的理论文章[4],另一方面也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毕业论文不能是对一般性管理问题的老生常谈式的重复分析,而应该鼓励学生发现新市场和新技术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商业模式中的最新的管理问题,从而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和结论。
2.3写作和格式
大学本科教育的通识教育功能越来越得到强化,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写出规范和符合实践要求的管理报告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毕业论文必须在写作和格式方面具有较强的要求。毕业论文一方面要符合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另一方面,根据专业特殊性,毕业论文还应该贴近实践中管理报告的要求,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符合格式要求。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不容乐观,根据笔者论文指导经验和相关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四个方面:
3.1态度不重视
由于各高校普遍对毕业论文采取高通过率甚至是完全通过率,学生不存在压力。而就业压力增加,使得学生更关注找工作。因此,学生对毕业论文往往敷衍了事,态度不够重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加上很多高校在毕业论文环节上注重程序而不重视质量,在学生心目中毕业论文成了一桩不得不应付的差事。
3.2选题不合理
很多学生的选题较大而空泛,脱离实际。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与实践接触较少,对实际管理问题没有深入地认识,往往凭主观臆断选题;二是小而有深度的题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接触企业,而理论性的论题的相关资料较易获得。
3.3内容无创新
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没有创新,缺乏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相当一部分的论文重复讨论往届学生的论题,没有展开实质性的研究。从学术性角度看,很多论文简单堆砌网上的资料,没有梳理已有研究的脉络,更没有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从实践性角度看,很多论文只是对企业现状的肤浅描述,无法分析实质性问
题,更没有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3.4写作不规范
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表现在:逻辑层次不清晰,标题同级而内容在逻辑上不同级;论文结构不完整,没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结构性;基本表述不过关,很多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尚有欠缺,表述不清、缺乏论证等现象常有发生。另外,论文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包括字号、字体、行间距、标题规范等。很多学生在格式初审时就不能通过,表现出较差的行文和工具操作能力。
4指导方法分析
4.1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根据上述分析,要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首要的措施是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实证研究也说明,态度是造成论文质量差的最重要因素[5]。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是毕业论文指导过程最根本的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4.1.1科学精神的培养
指导老师是学生大学四年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要充分利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机会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客观性和辩证性的认识,树立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和宽容精神等,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研究的重视程度。
4.1.2与实习相结合
整个指导过程应该与学生的毕业实习解密地结合在一起。指导老师要跟着学生一起了解实习单位,共同分析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习单位的存在的问题等。通过与实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兴趣,也增加学生对毕业论文研究问题的感性认识。
4.1.3减少指导学生人数
过多的指导学生人数,造成老师精力不足,无法对每一个学生都指导到位。而学生也会根据老师指导人数的多少来判断老师的重视程度和决定自己精力的投入程度。因此,要使学生重视毕业论文,首先必须学校和老师重视,每个老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不宜超过5-6个。
4.1.4重视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决定了论文选题、内容和研究方法,必须高度重视。很多学校仅仅将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的一个程序性工作,学生开题的状况较差,后续的质量就很难获得提高。因此,指导老师要将开题报告过程正规化,对不合格的开题要退回去让学生重新准备。几个回合下来,不但质量可以提高,学生也会对整个毕业论文持更严肃认真的态度。
4.2采取正确的指导方法
指导老师在具体指导过程中还应该采取正确和恰当的指导方法,包括:
4.2.1结合实践选题
必须要求学生结合毕业实习进行选题,否则不予开题。事实上,随着新技术发展、国际合作加深,以及我国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崭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也带来了很多值得探讨的新问题。论文选题必须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以促进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具有微观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4.2.2重视资料准备
目前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还以知识传授为主,较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学生对如何收集和梳理相关学术资料尚较为陌生。在论文指导过程中,老师要耐心细致地讲解研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特别是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指导学生文献资料的使用方法,对研究论题在整个研究体系中所处位置有一个基本认识。这是保证毕业论文学术性要求的关键因素。
4.2.3适当降低研究深度
要重视毕业论文与现实管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适当降低研究深度。绝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综合性和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能力,整个毕业论文时间也不是很长,学生还承受着就业的压力。过多强调研究深度反而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后续的指导工作也较难展开。只要能针对某个管理问题的某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见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这样的论文就是合格的。
4.2.4团队指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
指导老师要通过面向整个团队的指导课的形式来传授和指导共性问题,如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发挥团队精神,也让学生们有一个参照体系。指导老师也要针对每一个学生展开具体的个体指导,解决针对性的问题,如实习单位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方法的设计和研究结论的讨论等。只有把团队指导和个体指导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效果。
4.2.5增设论文写作课程或专题教学
多数学生不熟悉论文写作,甚至有的学生在最基本的写作方法上也有所欠缺。应该通过毕业论文这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可以通过开设论文写作课程或专题教学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把这样的课程或专题放在第四学年的上学期。
5结论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篇3
领导力领域的种种旧观念给女性职业进阶造成致命阻碍。
近来,职场男女平等的研究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尽管“男女搭配、效率更高”的证据不断涌现,女性职场晋升速度仍然很慢,甚至可能是越来越慢。对此,研究人员认为,过去女性职场晋升的障碍依然隐藏在看起来性别趋于平等的商业环境中,并以“性别歧视2.0”表现出来。
这种无处不在的歧视难以定义,因而难以消灭。不过,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Herminia Ibarra和Jennifer Petriglieri集中研究了管理咨询与投行两个男性主导行业并有了一些新发现。其论文《不可能的自我:女性职业生涯转型的形象策略与认同威胁》阐释了在男性主导的行业中,隐性性别歧视怎样对女性晋升造成不利影响;无论女性们能力再强、态度再坚决,也很难捅破这层透明天花板。
Ibarra和Petriglieri指出,世人总道“领袖天成而非人造”,但一名领导者再有天纵之才,也需要内外部的修饰与雕琢,才能有机会展示才华。为了令人信服,他(她)们必须符合特定的容貌外表,并配合稳定的自我形象。这种容貌形象当然不是整齐划一的制服,却也类似于剪裁合体的西装。
在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关键转型、即从产品与服务生产到直接面对客户的转型中,专业技术与能力只是公开筹码,更重要的是获取客户的认同,让他们觉得你是公司的代表与权威人物。在这一过程中,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两位研究中对34名(19男、15女)管理咨询与投行业员工进行了跟踪调研,大多数男性(19位中的13位)表示他们在经历转型后能够很自然、自信地与客户互动并展现个人威信,再把客户带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如其中一位所言,“你需要表现得很成熟,以此赢得与客户平等的地位。”
然而,几乎所有女性(15位中的12位)都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不适应。她们更倾向同以前一样,强调曾经帮助她们成功的技术层面问题,而不重视与客户的互动。女性们习惯于展现可靠与真实,这一过程让她们觉得措手不及与无所适从。“我最终也做不到积极主动地和客户座谈。”一名女职员表示,“我自问,我怎么告诉这样一个55岁、在自己行业里打拼一辈子的老家伙他最近的投资实在是愚蠢?”
上述女性大多不太愿意承认自己受到了隐性的性别歧视,但她们中也有人表示:“我不可能有1米9的个子,也不帅,握手也不那么有力。但这些形象对别人来说往往意味着力量与影响力。”她们认为,大多男性客户都会有类似的想法,在会见客户时,她们常常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以技术能力来证明自己往往是她们最热衷的选项。
类似地,对性别差异的认知也让女性不愿模仿男性同事富有闯劲的、有点咄咄逼人的行为,她们担心这样做会因为双重标准而遭受过激反应:有些事情,男人做来是有冲劲、而女人来做就是逞能。“我担心自己看起来太爱发牢骚、太具有攻击性,不过如果男人这么干会被看做是‘在打仗呢。”一名投行女职员这么说。
职场男性的升职道路崎岖却光明,而身处隐性性别偏见环境且缺乏女性楷模的职场女性的处境却是大大不同。男性主导行业里,女性成功典范的缺失带来一种观念,叫“不可能的自我”。更糟糕的是,在这些行业里,反对性别歧视的努力最终反而强化、固化了对于女性的歧视,譬如“有能力但不够勇敢”或是“够聪明但不够积极”,演变为恶性循环。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篇4
1 毕业设计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及其诱因
因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多以毕业论文答辩方式为主, 故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以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选题不当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做出的毕业设计, 就是在论文中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然后运用自身在这数年中积累下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去分析和解决所选择的课题。于是, 一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学习知识之后是否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到毕业设计中, 将会直接影响到该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而毕业设计的选题, 需要同时满足务实性和适度性两个要求。
举例来说, 该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应该选择一个在现实中存在的具体对象, 这个对象可以是某个企业, 某个事业单位, 或者某个商业组织, 甚至是某个具体的管理类事件, 这样既可以保证研究内容务实, 也可以避免研究范围过大而导致研究不够深入或者内容不够全面。然而, 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选题时只看到了表面, 却没有深入地探究研究对象的本质, 甚至对研究对象是否在其知识结构内也不够清楚, 只是凭借自身的兴趣去选题, 而没有满足毕业设计对务实性的要求, 于是因无法靠自身能力完成而使毕业设计搁浅。
1.2 创作能力不足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的专业, 其课程多为文科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通常是理论性的平面知识, 由于缺乏具体的“事物”, 所以授课内容无法给人以“空间性”的感受, 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研究对象。高校对知识点的考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这些缺点被掩盖, 然而创作能力不足这一缺点却在毕业设计中被更直接、更突出地折射出来。毕业生会更多的选择现有的资料进行简单拼凑, 却缺乏对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虽然在数年的学习中掌握了许多理论性知识, 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找出研究切入点, 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曾经积累的经验来分析处理资料。于是, 在这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之中, 要么是对论文题目没有进行内涵性的深入理解, 要么是对资料的处理知识简单的截取与粘贴, 在整体上都缺乏创新能力。
1.3 思想认识有误区
通过对导师指导学生的过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 许多学生都不够重视毕业设计。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不过是对这数年所学内容的总结, 所以只要将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即可;另一些学生认为工作比毕业设计更重要, 教师不会因为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而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就业, 毕业设计不过是规模较大的作业, 于是在形式上简单地堆砌出一篇论文来敷衍教师。思想上的认识使得学生们仅将很小一部分精力放在论文上, 最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极为低下。
1.4 学校的错误管理
学校的错误管理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大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年, 这一学年是毕业生最为忙碌的一学年, 毕业实习、外出应聘、各种资格考试, 使毕业生的精力远远无法支持如此大的压力, 时间与精力被大大挤压, 于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再加上学校缺乏对学生社会调研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能力不足, 于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是学校与专业的连年扩招使得导师很难做到一对一的指导, 一对多的指导模式导致导师难以将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于是必然导致学生受到的指导被分散, 如此松散的师生联系将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再加上导师致自身能力的不足、学校审批制度的不严格, 无疑使毕业设计难以做到“严把关”。
2 改善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做法———教学改革
相较于高校开设的其他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学生在文字处理和文字表达两方面的工作能力更加重视。而影响学生这两项能力的最重要因素, 正是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故高校应该针对毕业设计进行教学环节的改革, 这样可以保证教师更好地给予学生指导, 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进而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2.1 结合企业或社会的实际来选题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到世界这个大市场中, 面对着各种竞争, 许多新事物不断地诞生, 随之也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 这些新问题与新事物都可以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选题方向。由于这些问题非常具体, 所处的环境也各有差异, 故可以使用不同的理论来分析, 所以与社会及企业实际相结合的主题, 在论文选题上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举例来说, 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广告策划等强调微观价值的应用性主题, 都可以满足毕业设计关于务实性的需求。对于那些已经在实习或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来说, 可以直接结合自己实习或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亲身思考来探讨解决之道, 由于他们的毕业设计与工作实际联系非常紧密, 于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会令人非常满意。虽然毕业设计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会使学生与教师都面对着一定的压力, 但是具体实例之间的差异使得毕业设计具有了创新性, 学生在寻求教师指导时, 也会接触更加频繁, 紧密的师生联系也将会保证指导具有有效性, 于是毕业设计质量将会随之明显提高。
2.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改革
若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教学设计改革, 首先需要高校进行社会调研, 以明确人才市场或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然后根据从业方向来设置教学计划, 如第一学年培养学生技能, 第二学年学生选择就业方向, 第三、四学年按照具体的方向进行具体教学与实习,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选题混乱, 设计内容不符合实际。
这种工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改革方向有如下几个:一是校企合作的双向互动模式, 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参与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完全不同的环境, 享受差异显著的资源。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 毕业生大多会成为应用型人才, 而这种应用型人才, 自然不会撰写出浅显的理论性文章, 他们高水平的理论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做出的毕业设计必然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 对实际问题必然给予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二是订单式的工学交替教育模式, 这是一种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高效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 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 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就业相适应, 也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的科研创新方面有了理论与技术的支撑, 毕业论文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改善。
2.3按照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要求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就业方向是进入企事业单位并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故在校期间, 学校既要培养其专业能力, 也要塑造其综合能力, 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在教学中, 既要做到理论素养的不断提升, 也要实现论文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日常教学应该以上述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 而不要以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目标。
举例说来, 可以采取简化毕业设计相关教学环节, 加强对毕业设计本身内容的考核;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毕业设计研究深度的要求, 转而注重毕业设计和实际管理问题的结合。只有经过了这样的教学改革, 学生才会在选题、调研、搜集文献资料、获得教师指导等方面得到自我的提升, 才能更好地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毕业设计中, 使毕业设计成为理论实践完美结合的分析报告, 而非浅显的理论性文章, 学生也可以更完善地面对学校开展的相关考核。
3 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在毕业设计质量上一直存在着问题, 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问题。本文对毕业设计问题进行了介绍, 进而阐述了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改革建议, 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改革——以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04) .
[2]程芳.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 2010, (14) .
[3]丁炎.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05) .
[4]骆建艳, 周春蕾.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改革研究[J].消费导刊, 2008, (24) .
[5]旷开源.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 2008, (09) .
[6]潘连柏.工商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旬刊, 2011, (17) .
[7]饶莉.探索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7, (05) .
[8]丁炎.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5) .
工商管理老师毕业留言 篇5
仁者寿。《论语雍也》
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篇6
到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影响,但是我国的工商管理人才目前还缺乏一定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等能力。为了增强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本文针对目前工商管理类人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综合能力
1 我国工商管理类人才现状
第一,对于工商管理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面向社会的需求是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最终的目的,但是目前的专业课程教材由于内容陈旧而缺乏实际应用性。此外,由于整个教学过分重视理论,从而造成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目前,很多人一提到工商管理人才,就立马将其与企业中地位较高的高级管理人才联系在一起,这种错误的思想限制了实际教学的有效开展。
第三,缺乏创新意识。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具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照本宣科的讲解,最终使得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缺乏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 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方面的改革定位
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必须对高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想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就是调整专业学科和课程。我国在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经过几十年的专业设置调整,在学科内容老化以及专业课程面过窄等问题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转变思想观念、教学资源的配置以及社会认可度和自身改革方案的创新和实践等作为教学改革的难点,只有统一思想观念、具备物资条件以及适应中国国情和校情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必须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独有特色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并通过长期的教学完善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育人方式。
3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策
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随着国际化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工商管理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大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针对目前我国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提出以下改进对策: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个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是确保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这些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学历以及意气风发的斗志,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而多数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高校应当让这些年轻的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来丰富自己的实践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
第二,因材施教。从古至今,因材施教都应当作为教育学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但是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年复一年的重复一个教学计划使得培养出的人才千篇一律。但是中国高校进入21世纪后进入了教学改革时期,此时期最大的两点就是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学分制并重视因材施教的原则。如:重庆文理学院自从2003年升本后推出学分制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以下三大特色:首先,为了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个人选择和发展的需要实施合理的选课制度;其次,对固定学制进行改革,适当的延长或提前学制;最后,实施严格但是又具有一定灵活性的重修和重考制度。
第三,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为了确保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工商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和一定的创业能力,高校应当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相关政策以及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同时按照地方经济和企业的要求安排合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第四,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首先,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和创业条件。学校应当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有展示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创业培训以及创办微型企业的活动来培养他们创业的意识。其次,为学生的特长搭建成功的阶梯。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应当专门指派教师带领、培养有特长的大学生,为其取得成功做好铺垫。此外,对于应用能力突出的大学生,还可以鼓励其参加全国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等。最后,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成长提供渠道。如:根据高校一些特殊学生的特点推出主辅修和创意、创业培训制度。主辅修制度为学有余力的在校大学生开辟了一条获取复合型知识的渠道;而创意和创业培训则通过对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加以辅导,帮助他们创业成功。
第五,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都想着找一份安定以及收入可观的工作,很少有自己去创业的愿望。在我国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作为工商管理的工作教育者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从而使之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第六,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多学知识以及更多的牢固地掌握知识是传统教学的主要观点,但是这样降低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讲,相比牢记知识而言,更重要的是思维观念和学习的方法,因此,管理作为一个过程和整理概念,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的相互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管理。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逐渐细化,因此,高校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应当根据企业的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细化,以满足企业的需要为出发点设置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
第七,加强实践教学。工商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特点,如果仅实施课堂教学,就会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工商管理的实践教学:第一,通过学校平台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实习合作。要想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首先要落实实习基地,因此,学校应当通过多方渠道加强与各个企业的联系,从而增加工商企业管理大学生的实践机会,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为大学生日后毕业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第二,丰富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大学生假期或者业余时间安排其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将来从事工作的方向,还能够让大学生看到日后的就业压力,从而更加努力认真的学习。
第八,加强思想和道德的培养。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一个人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要想长期发展下去,一个企业更看重一个人的道德、思想和品质,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培养,对其以后在社会寻求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当代中国,坑蒙拐骗、缺斤短两、掺加造假以及以次充好等道德问题已经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因此,为了树立良好的性格以及社会责任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此外,只有拥有健康思想的大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走的更长更远,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一样关键。
4 结语
随着企业经营国际化的逐渐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总之,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发展的工商管理人才,作为从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者应当对教学改革做出大胆的创新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2]韩玉志.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取向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3]孙忠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02).
[4]陈龙.浅析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0(06).
[5]詹子平.论新经济时代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
[6]周萍.从课程体系建设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01).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篇7
关键词:毕业论文,问题,原因,教学改革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自学能力的检验, 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仅能反映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而且还能反映一个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的合理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本科毕业生专业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 但是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不容乐观。但目前对毕业论文现状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本研究希望通过访谈和问卷了解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现状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图以工商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 明确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通过对学生和教师做个人访谈, 形成初步的调查问卷;其次, 在小范围内进行试调查, 通过统计分析后对问卷进行修正, 形成正式问卷;最后, 大范围进行调查, 对问卷进行发放和回收, 并对回收问卷获得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主要是以测量本科论文指导存在的问题的角度出发, 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访谈结果进行设计。虽然每位教师或学生所在学校不同, 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但是共同的教育体制和本科教学环节内容会造成本科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趋同, 调查主要是找到大多数人认为的问题。本调查问卷题目采用5分制计分形式, 其中完全符合项5分, 基本符合项4分, 不确定项3分, 基本不符合项2分, 完全不符合项1分, 视得分情况进行结果判断。
(二) 调查对象的选择
问卷调查的对象以武汉、河南四所大学的2009年毕业生为主。
(三)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
本研究通过电子邮件发放问卷270份, 共收回220份, 有效问卷212份, 有效率为78%。鉴于样本空间不是很大, 我们对问卷的数据采用Excel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进行了选择性的访谈, 对问卷所收集的信息做进一步验证。
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现状
通过研究结果的分析, 92.6%工商管理类学生和教师都认为本科论文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尤其是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访谈, 有些学生认为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 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办公文件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较毕业论文之前提高很多。但是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本科论文整体水平不容乐观, 存在不少问题:
(一) 本科论文缺乏创新性
对本科论文的内容笔者设置了四个选项, 它们是大部分是抄袭的、对他人研究内容的整合、有与其他人不同的看法、做了大量的数据搜集和调查。调查显示, 有12.2%的学生大部分抄袭, 46.5%的学生选择对他人研究内容的整合, 33.6%的学生选择有与其他人不同的看法, 7.7%的学生选择做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调查。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毕业论文缺乏创新性。
(二) 学生缺乏毕业论文教学的时间和精力保证
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下半学期, 这个时间正好也是学生找工作的时间, 有些学生希望好好做论文, 但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调查显示50.2%的学生做毕业论文的时间在1周之内, 30.2%的学生做毕业论文的时间在2周;19.6%的学生做毕业论文的时间在4周以上。调查显示50%多的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期间找工作, 时常不在学校, 主要精力集中在工作而非论文上。
(三) 指导教师指导论文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 有40.2%的学生选择足够, 41.5%的学生选择不足, 18.3%的学生选择严重不足, 虽然有40.2%的学生认为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 但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不足。有46.9%的学生认为,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向教师请教时, 能非常耐心地予以指导, 有40.3%的学生指导教师只是简单地予以指导, 有10.8%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马虎了事, 只是应付学生的问题, 而2%学生认为他们的指导教师以忙为理由, 推托论文指导任务, 从调查可知, 有近一半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指导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不足的。
(四) 毕业论文答辩形式化
毕业论文答辩是对毕业论文质量把关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但是调查显示12%学生答辩是规范而严格的, 42.8%的学生认为答辩是走形式, 45.2%的学生在答辩之前已经知道答辩的问题。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 在论文答辩过程不过是形式, 有的甚至于知道论文答辩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这对于毕业论文质量保证无疑又是一大隐患。在访谈教师中发现, 很多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一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否则会造成自身教学的麻烦, 因此毕业论文的答辩也就更加形式化了。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 学生对本科论文不重视
从调查数据及后面的访谈中大部分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抱有“只有不做的, 没有不过的”的思想, 因此本科论文教学环节不受重视。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 加上工商管理问题随处可见研究, 因此本科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缺乏创新性。另外由于找工作挤压了毕业论文的时间, 加上学生对毕业论文教学的不重视, 用在毕业论文上时间很少, 有些学生甚至于只花了一天就将毕业论文拼凑出来;有的学生把毕业论文写作转嫁给指导教师, 甚至于认为毕业论文是指导教师的责任, 而非自己的责任。
(二) 教师对本科论文指导不力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虽然是日常教学的一个部分, 但是由于其一般不受教学评价的监督, 因而教师对待本科论文工作的态度远远比课堂教学差。并且学生所处时期的特殊性,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指导教师不期望因本科论文为难学生, 因此教师对本科论文工作也不像其他课程教学那样严格, 一般是能过即过的态度。另外高校的扩招, 学生的数量骤增, 随着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数量增加, 教师用于单个学生的指导时间和精力减少, 因而造成了本科论文质量不高。
(三) 高校对本科论文监督不到位
本科的课程教学环节的监督, 要求本科课程教学应该准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作业次数、教案, 并且定期对检查这些工作的落实情况。除此之外还伴随着随机的听课, 加上学生的教学评价。以上一系列构成了本科课程教学的质量控制环节, 因此本科课程教学的质量是有保证的。然而, 本科毕业论文的控制仅仅就本科毕业论文中的纸质控制文件和学生论文进行检查, 并且检查中也仅仅就形式上的内容进行检查。本科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缺乏相应的控制手段, 如对答辩的程序控制、对毕业论文内容的控制等, 并且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本科论文指导的过程是没有教学评价的, 因此本科论文教学环节缺乏过程控制这一环节。由于高校对本科论文监督不到位, 因而将直接影响学生论文的质量, 甚至于会影响高校的声誉。
四、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工作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 更需要一定的文件处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本科论文教学对于工商管理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本科论文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以促进教师努力指导论文, 正确引导学生完成本科论文教学环节,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水平, 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 深入企业与社会选题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 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竞争, 各种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 工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很多, 也很具体, 而且环境不一样, 理论适用性也差别很大, 可以作为论文选题的问题俯拾皆是。无论是市场营销、广告策划、战略管理, 还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都应强调微观应用价值, 强调现实可操作性。另外在毕业论文期, 有些学生可能已经进入企业工作或者实习, 这部分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工商管理知识思考或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 对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必须要求理论联系工作实际, 要密切结合实习单位或指导教师的研究提出论文题目, 要以促进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由于论文选题必须联系组织实际或者研究实际, 这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有一定的压力。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保证了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创新性, 并且迫使学生投入相应的精力和时间在本科论文上, 同时促使指导教师对学生投入精力和时间去指导学生论文。
(二) 工作底稿控制过程
本科论文指导的控制方法可以设计并运用会计中的《工作底稿》。《工作底稿》是监督与控制学生和教师在论文咨询和指导工作的一种工具, 也是学生和教师就论文咨询和指导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种媒介。另外工商管理所在的学院应该根据已经设计好的相应表格及其项目要求, 对学生的论文定稿进行抽查匿名审核, 只有论文质量符合验收标准的, 方有资格参加论文答辩。再者, 规定指导教师回避制度, 即不审核自身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 也不参加自身指导学生的论文答辩。最后, 成立答辩小组, 指定资深教授担当答辩主席, 并规定答辩结果和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通过无记名表决方式产生。答辩成绩的判定是依据一套完善的评价方法进行, 这一套评价方法主要是从观点、内容、格式、结构、答辩等五个方面情况进行评价。有效的过程控制可以督促学生和教师按质按时完成本科论文。
(三) 末位淘汰制把关
末位淘汰制最早源于欧美某些学校考试时一种评分体系, 不管学生绝对考分的多少, 强制性的将一定百分比的人选列为不及格。末位淘汰制度, 从九十年代初被引进到我国企业时起到目前在许多企事业单位中推行, 一直存在争议。在毕业论文答辩中采用末位淘汰制改进方法将对本科论文质量提高有力保证。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 每个组按答辩成绩排名次, 倒数的前几个淘汰重新进行第二次答辩;在第二次答辩中学生按答辩成绩排名, 倒数的前几个学生论文集体讨论是否能最终通过答辩, 如若集体讨论确实认为不合格的不予通过。这种调整的末位淘汰制将无形地控制教师本科论文指导质量, 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将增大学生本科论文的压力, 让学生认真按质完成本科论文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辛忠.中日化工类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育方式比较[J].化工高等教育, 2006 (5) :44-46
[2]张锁通.工商管理本科论文指导和答辩问题探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5) :66-68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篇8
1来自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原因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与笔者的交谈中,直言不讳地谈到了学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其中有些问题的确是导致 “学不能用”最直接的原因。
第一,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超过了合理的比例。大部分通识课程知识虽然能够拓宽知识面,甚至是作为某种 “谈资”来装点 “个人素质”,但它们并不能在工作中直接用到。有毕业生说道: “如果在保证专业课程 ( 包括专业基础课程) 课时充足的基础上强化一下通识教育未尝不可,但实际上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本来就觉得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不力,还开设那么多通识课程,岂不是变本加厉地消除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吗?”有毕业生甚至还调侃道: “我们已经是 ‘万金油’了,难道还要变成 ‘十万金油’吗?”笔者觉得毕业生的分析不无道理。
第二,选修课程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不够,学生缺少选择余地。与笔者交谈的毕业生几乎都指出了这个问题。他们都认为学校本应该提供一个丰富的课程菜单供学生选择,但事实上却是必修课程太多,没有多少机会去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所以感觉在学习上比较被动,效果不佳,掌握不牢,便自然谈不上什么 “学以致用”了。
第三,学校固守专业教育的 “学术格调”,所教授的知识多半并不实用,与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的要求相差实在太远。毕业生们告诉笔者,一些教师为教而教,爱讲理论的背景、来源、发展、趋势、缺陷等诸如此类的知识, 甚至整堂课就掰扯一个概念,基本不考虑这些东西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有没有直接地帮助。他们不明白 “学不为用”,那究竟为何,难道是要等着浪费吗? 有个毕业生回忆他曾经当堂向教师提出知识不实用的问题,教师的解释让他无言以对: 这里是大学,是一个做学术的地方,而不是某行业的培训公司,也不是培养职业技能的职业技术学院,所以不能用实用主义的思想来衡量。粗看起来,教师的说法挺有道理。但仔细想来,这种将听课的本科生都视作将来要去 “研究管理”,而不是 “从事管理”的做法完全摒弃了对学生 “就业”的考量,其本质上是一种迂腐的学究作风,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其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在毕业后面对实际操作和解决具体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
第四,多年来,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相比没有任何显明之处,多半就是教师在课堂 “满堂灌”,大唱 “独角戏”。与此同时又欠缺系统的、完善的配套辅导措施,如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与检查,课中的知识导入、梳理与总结,课后的作业批改、纵深研讨、答疑解惑,课程测试后的讲解、反馈等。因此造成课堂上知识传授的质量难于保证,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很多毕业生都说,这样的课堂在大学里大行其道,他们从大二开始就已经产生厌恶感了。因为这种从头讲到尾都听教师讲的课堂毫无吸引力,自己虽然记着笔记,其实根本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期末考试也是围绕笔记和复习资料, 为了不挂科挑灯夜战几天,只要及格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基本上就算终结了。难怪有毕业生说: “即使我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但这些知识除了用来应付考试,真就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用途了。”
第五,用怎样的方法 “教”是学生能够对所教知识 “学以致用”的关键,但在这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地改观。据毕业生们的回忆,他们亲历的教学方法并不多,大体上就是问几个简单的问题,插几个案例分析,像情景模拟、管理游戏、角色扮演、即兴辩论等教学方法对他们来说似乎还是一些新鲜的名词。要知道,这些现代教学方法都是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它们的缺位势必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其效果和效率便可想而知了。笔者特意询问他们为什么会对案例教学颇有微词,他们说因为所谓的案例分析不过就是举个例子而已,生搬硬套,没有单独的案例讨论时间和场所,谈何深入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上去。
第六,不少专业教师是 “不会游泳的游泳教练”, 一般都没有相关的管理实战经验和技能,所以擅长于教授陈述性知识,但很少清楚如何教授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方式方法的知识,即使教了,也告诉不了学生如何应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和什么样的情境中应用或者应用知识的心智技能。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别人达到组织目标,所以那些于如何识人、知人、束人、 驭人和用人,以及如何与人打交道,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知识是工商管理专业至关重要的知识模块。 但遗憾的是,目前对这些知识的教学在高校还相当薄弱。 一个毕业生毫不客气地说: “好多专业老师为了职称而把自己关在书斋了爬格子,这些老师又怎能有能力和心力来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知识。其实我们也学过 《管理沟通》、 《管理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 《领导科学》 等课程,但到了工作单位才竟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用这些课程的知识去与人沟通,看懂别人的心理,理解组织的行为和领导下属。”
第七,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得不到校方实质性地重视,使工商管理专业变成了一个只 “教”不 “练”的专业。实验基础设施和软件的投资不足,缺乏既懂电脑又管通理的实验指导教师; 实训走过场,讲求完成任务,不注重实效; 实习一般是看看录像,听听报告,最好的就是带学生到某个企业或者单位走马观花的看一圈。这些都是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公认的 “顽症”。没有了训练,对知识就没有回忆、筛选、重组和巩固的过程,学生所学管理知识就难以真正内化成管理技能,最终这些知识变成了一些头脑中杂乱无章,等待遗忘的信息片段。所以 “学不能用”也是因为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训练,很多毕业生也都认同这一点。
2来自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特点方面的原因
显然,不同特点的专业知识在应用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应用难度。在与毕业生的交谈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与他们讨论了自己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一些基本看法。按照他们的说法和理解,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 “学不能用”的原因之一: 一是由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许多学科知识相互交织而成,因此知识体系庞杂,跨幅宽,复合性强,信息容量巨大。要在应用中自由驾驭这个知识体系有相当的难度。二是工商管理专业原本是与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这五个专业平行的二级学科,但它的知识又大量涉及后面几个学科 ( 一般不涉及旅游管理) ,所以造成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指向不明显,火力点不集中。毕业生们都说,没有侧重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很多具体的方向上似乎浅尝辄止,“各打五十大板”,进而又造成知识不深入,所以要应用这些泛泛而谈的知识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三是这个专业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信息,追求一对多或多对多而不是一对一的效果,所以往往比较抽象,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支撑,也造成应用困难。四是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也没有良好的结构,很多问题的答案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五是工商管理专业知识 “见效慢”,学习的效果难以马上体现,往往要在较长的工作中逐渐尝试和摸索才能体会到专业知识的用处。
3来自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篇9
一、就业与创业教育现状
1、重视力度不够, 理论研究和实践不足
虽然一直倡导要加大就业教育, 以创业带动就业, 但实际工作中,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就业与创业的教育重视度不够, 对于就业与创业类的课程, 投入的师资力量和有关教学资源欠缺, 在就业与创业的服务体系研究和实践上也很不足, 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开设相关的就业创业类课程, 学生没有接受系统的相关教学就走入社会, 另外也没有专门的部门去研究就业与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导致很多学生在就业道路上碰壁, 就业率持续走低。
2、就业与创业教育缺乏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在就业与创业教育方面的欠缺, 很大程度上的表现一方面是还停留在普通理论应试教育层面, 没有真正的跟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联系起来, 忽略了高职学生在就业上动手能力强, 偏重于技能的特点, 在就业过程中, 没有针对性的推荐相应的工作岗位, 使很多的学生在就业上变得盲目。
3、就业与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大多的高职院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就业与创业教育上的师资力量薄弱, 没有专门的教学队伍, 由辅导员兼任课程, 或者是一般的老师兼任, 相关的就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缺乏, 上课时停留在书本的简单讲解, 不能很好的联系就业实际, 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些院校在课程的归属上是属于学生处, 或者属于选修课程,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受到系统的相关教育。
4、课程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一是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响应国家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 没有把就业与创业的职业发展训练课程纳入教学体系, 只是在学生毕业前夕象征性的开设讲座, 让学生在整个的职业发展过程中缺乏职业理念, 也缺乏就业与创业知识教育。二是虽然有些院校把课程纳入到了教学体系, 但是设置不尽合理, 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就业与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大学生要顺利就业, 就要具备就业的能力, 就业能力就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 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是指如态度、世界观、价值观、习惯、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基本能力;特殊就业能力是指某个职业或环境所需的特殊技能。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在职业活动中都很重要, 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教会学生一般就业能力, 在高职教育中, 还教会了学生的特殊就业能力。
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而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 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 国家号召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提出, 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道路。下面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谈就业与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特点。
1、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教育及服务体系
随着毕业生总人数的增加, 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而占大学生比例过半的高职毕业生来讲, 由于学历等的劣势原因, 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是所有高职院校都面临的严峻问题。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和学校的社会认可度。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如何让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问题上, 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同类的院校中, 就业率名列前茅。本院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就业工作, 提升就业教育质量的。
(1) 合理设置课程, 形成完整就业教育体系。学院严格执行教育部 (2007) 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 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成立就业指导教研组, 在课程设置上分三年把职业发展训练类课程作为一个体系开课, 分别是大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二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 大三开设相关毕业求职讲座, 让学生在校的三年都能接受就业与创业类的系统知识。
(2) 加强师资力量, 形成稳定教学队伍。学院专门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组, 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 师资成员主要由公共教学部的专职老师和各系有经验的就业专员组成, 教师队伍里有80%以上成员获得相关的职业类资格证书, 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教研组授课采取专职教师和就业专员搭配负责各系课程的方式, 这样就可以达到各系有专门针对专业教学的稳定师资队伍。
(3) 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部门的结合。学院没有成立教研组之前, 也有开设就业类的讲座, 开设相关的课程, 但是理论的教学和学院的就业指导中心, 和各系的就业工作实践十分脱节, 成立教研组之后, 任课老师和就业指导专员以及就业指导办公室加强了联系, 任课老师经常接触一线的就业工作, 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 使教学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理论教学。
(4) 以比赛、活动为契机, 提升师生的教学热情。学院大力加强学生职业规划理念教育, 重视教师的就业指导理论教学水平, 为提升师生的教学热情, 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检验教学成果, 学院积极响应省厅组织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以及首届“安博杯”全国的就业指导教学大赛, 学院师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5) 校企合作的开展。学院成立了专门的校企合作办公室, 主要开发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比如订单式的培养等, 通过校企合作的展开, 学院各系的学生一是有了直接实践的企业, 另外也为学院学生的就业找到了对口的去处, 搭建了良好的就业平台。
2、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及服务体系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 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操作型、实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来引导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缓解就业矛盾, 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也是践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具体表现。按照十七大关于“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的要求, 通过创业教育, 可以促使大学生从被动地等待工作岗位转化为主动地创造工作岗位。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创业教育及服务体系建设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工作:
(1) 成立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学院为更好的推进就业与创业的教育和服务, 专门成立了就业与创业中心, 这是在就业指导办公室基础上建立的专门针对于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的办公室, 重点负责学院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和相关工作, 特别是创业教育的指导, 有针对性的联系校外的成功人士到学院开设相关讲座, 对于立志创业的同学起到了明确的指导和辅导作用, 成效显著。
(2) 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为了给不同创业阶段的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学院创建了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 这个服务平台体系的建设, 主要通过模拟公司的形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创业的过程, 模拟公司着眼于开拓市场、创业团队的建立、创业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创业风险融资等初创企业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应, 不失为我院大学生的良好创业实践平台。
(3) 校友联合会。为更好的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服务, 学院还成立了校友联合会, 在粤各地区的工商学院毕业生可以为母校, 为师弟师妹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特别是创业成功者, 可以更好的带动创业和提供创业经验, 让更多的人走上成功创业的道路。
(4) 推行SYB创业教育。为更好的执行以创业带动就业, 学院大力开展创业教育, 特别引进国际劳工组织研发的SYB创业教育培训, 给全院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 经过相关创业教育的培训, 学生对创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进一步推进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的执行。
学院在实施就业创业教育进程中, 通过多种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就业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创业精神、丰富了就业创业知识、健全了就业创业心理、提高了就业创业能力, 为学院的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当然,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 也还面临一些新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
摘要: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高职院校如何根据时代发展特点, 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做出应有的就业教育和指导, 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研究证明响应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 确立全程化的就业与创业指导理念, 完善就业与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是当前高职院校提高就业率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张德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5) .[1]张德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5) .
[2]礼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 2007, (11) :138-139.[2]礼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 2007, (11) :138-139.
[3]魏莉梅.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3]魏莉梅.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就业,对策
随着全球化及社会新形势的发展,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在招生规模和学生数量上都取得了飞速地发展。截至2015年国内独立学院已达到275所。然而, 一方面, 由于高校扩招, 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毕业;另一方面, 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三本身份”存在着一定的歧视与偏见, 以及独立学院毕业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缺陷[1]。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处于令人担忧的状态, 就业问题也显得特别突出。怎么做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成为独立学院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就业反哺教学, 为社会、学校、家庭帮助他们就业提供建议, 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独立学院2010届-2015届所有491名英语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422名毕业生已就业, 包括2010届毕业生48人, 2011届毕业生84人, 2012届毕业生91人, 2013届毕业生82人, 2014届毕业生54人, 2015届毕业生63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QQ及电话调查法、访谈法、学校资料查询法等研究方法, 对该独立学院2010届-2015届所有的422名已就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2 结果与现状分析
2.1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年度年终就业总体情况见表1,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在毕业年度所有491名毕业生中, 422名毕业生已经找到了工作, 占被试人数的85.9%, 就业前景良好;毕业年度待业状态人数69, 占被试人数的14.1%。
2.2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祥见表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在所有422名被试中, 有270名同学就业于安徽省;有69名同学就业于江苏省;有44名同学就业于浙江省;有36名同学就业于上海市;有3名同学就业于北京市。总体来说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去就业区域呈现多元化, 不过大多数仍在安徽省就业。
2.3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详见表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在已就业的422名学生中, 有292名学生在其他企业中就业, 占该人数的69.2%;有52名学生处于灵活就业, 占该人数的12.3%;有20名同学升学, 占该人数的4.7%;有16名同学在三资企业就业, 占该人数的3.8%;有11名同学在国企就业, 占该人数的2.6%;有9名同学在教学单位就业, 占该人数的2.1%;有7名同学考研, 占该人数的1.66%;有4名同学在基层项目就业, 占该人数的0.94%;有4名同学在事业单位就业, 占该人数的0.94%;有3名同学在医疗单位就业, 占该人数的0.71%;有2名同学在机关就业, 占该人数的0.47%;有2名同学入伍, 占该人数的0.47%。总体来说,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在单位性质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大多数在三资、国企以及外企、教育机构等其他企业灵活就业, 能进入高等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很少, 很少有同学到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部队中就业。
2.4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趋势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趋势见表4。由表中数据不难看出, 该学院2010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 2011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4.38%, 2012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7.91%, 2013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7.23%, 2014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5%, 2015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值得指出的是该独立学院2010届-2013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出现了下滑趋势, 但是自2014年后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 表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可能会维持其热门专业状态。
3 就业对策
3.1 按照市场需求,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很多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走上岗位就能马上投入工作, 为企业创造效益, 不愿意看到毕业生花时间去适应工作岗位。因此, 各独立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市场竞争力, 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独立学院英语课程要改变过去沿袭普通高等教育那种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 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轻视实践操作的高分低能的教育模式, 要突出一个“独”字, 要有特点, 努力培养真正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2]在课程设置方面, 学院除了要开设基础课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还应开设职业技能课,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上述调查发现, 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企业, 多数是外贸企业。因此, 学院可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加入外贸相关课程及实践环节。
3.2 推进基地建设, 促进校企合作与实习实践
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就业基地建设是促进就业市场开拓, 开发教学、就业实践基地与深度教学合作的重要环节。一是, 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就业基地, 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优先考虑合作院校, 学校也根据企业需求, 直接推荐适合企业需求的优秀毕业生, 促进毕业生就业。二是, 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实习需要, 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类型企业, 利用企业资源, 实现教学认识环节及动手实践环节的安排。三是, 利用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机, 开展毕业设计指导或直接参与企业项目改进课题, 由学校老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 促进学生理论知识转化。四是, 开展“产学研”合作, 促进校企优势资源转化。学校还可以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广泛吸收企业、事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调整, 尽可能的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创造有利条件。
3.3 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仅仅停留在大四毕业前夕, 这种就业指导体系存在很大的弊端。短期的指导教育工作往往对就业没有起到预期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指导工作明确教育对象范围, 把大学4个年级的学生都划入到就业指导的对象中去。就业指导教育应该是贯穿整个大学过程的教育, 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不同程度的就业指导。学院应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帮助学生明确就业发展方向、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工作、如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 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王艳萍, 罗筑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以南华大学船山学院为例[J].出国与就业, 2012 (3) :91-93.
工商管理人才新型培养模式研究 篇11
摘 要:工商管理专业有着与其他专业的共性与特性。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在人才教育和培养中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和内容,在这里就毋庸赘述,而作为本文要阐述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我们着重来探讨。本文以工商管理专业为案例进行研究,在通过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后,以期望构建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新型;培养模式
新时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出现教学与实际严重脱离的现象,很多学生毕业就失业。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工商管理专业必须变革,开辟一条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办学理念与社会需求脱离
目前,专业办学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工商管理专业的创立目的是什么?其到底是为谁服务的?这两个根本问题很多院校还没有考虑清楚。所以,造成各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千篇一律,你模仿我,我模仿你,缺乏特色。同时,有些家长和学生误以为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管理者的摇篮,而办学单位对此也不进行说明,甚至是迎合家长和学生的错误观念,造成办学理念上的偏差。也正因如此,才会出现毕业生只想坐办公室而不愿到基层的好高骛远的现象。
1.2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矛盾
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太注重知识结构的理论体系构建而忽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有些办学单位在课程设计中,为了追求“面”,而忽略了“线”和“点”,很少研究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设计缺乏灵活性和专业性。同时,实践教学内容过少,有的高校在四年教学中,没有任何的实习和实践,学生没有任何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造成毕业生眼高手低,缺乏专业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广泛,但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需要进入公司就能胜任的人才。目前,就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来看,供需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1]。
1.3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
在对项目研究工程中,项目小组成员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很差,就连最基本的办公室自动化操作技能有人都不具备,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同时,用人单位反映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有人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听话”,没有主见,更缺少见解。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创新就缺乏竞争力,就没有竞争优势,人才也是如此。
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2.1培养目标
改进工商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最终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具有创新性、快速应变能力,在就业择业过程中有更强的竞争力。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后的工商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掌握经济、贸易、管理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我国工商企业管理务发展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动态,熟练掌握工商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和技巧,具备从事工商企业的采购、生产、营销、物流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职业技术实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2.2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上,对学生应有的管理知识、能力、素质进行总体优化设计,对工商管理系列课程加以改革和建设。在依旧注重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原有课程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引入能够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新型课程设置,例如引入一些高新技术案例等,创造一种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结构,以方便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分别培养,满足多种兴趣需要。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以注重培养创新型能力为核心,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而课程改革设置就是为让这些能力而进行设置的;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尝新[2]。
2.3加强实践教学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大力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改变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是建立实习基地。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建立实习基地,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实习基地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实习方向,并由专门的实习基地教师进行指导,时间应在半年以上,提高专业技能,缩短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二是建立模拟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实验力度,提高实验水平。实验室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便捷的场所,在教学中应提高实验教学的力度,增加实验教学的内容,把课堂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模拟操作而进一步消化和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验大赛,组成项目小组,在大赛中磨炼自己,同时又提高了实践技能。
三、结束语
综上,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极大的提高了人才输出的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学生学习的原有激情和自主性,让其培养一宗自由精神和主体意识;在踏入社会上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多角度考虑、认识社会,进一步增强竞争力;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和复合型能力,无论在沟通交流能力、协作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上都有很好的进步,为其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王睿.基于就业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4,(7).
工商企业管理的新型管理方法分析 篇12
企业的工商管理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应用现代化的新型的管理手段方式,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这种方式保障企业更好的发展。对于企业领导层而言,学习企业工商管理是必须的,企业工商管理的内容丰富,包括对企业形象的塑造管理,文化管理和维护建设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这种管理可以使企业得到完善发展,从而促进企业发展目标实现。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意义
企业通过工商管理手段进行管理,能够对企业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企业工商管理需要预先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在目引导下,探究管理策略,提升企业工作的效率。通过工商管理手段,企业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能够有效避免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象。企业工商管理需要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动向,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市场发展的企业发展策略,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这种手段,可以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少犯错误,可以降低资源的浪费,能够促进企业实现其完善发展的目的。对于企业而言,员工是最主要的人力资源,企业工商管理能够通过制定合理的奖惩考核制度,有效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保障员工潜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保障员工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资金是企业进行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而企业工商管理能够实现对财务资金的有效管理与配置,能够使企业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财务经济状况,为企业融资活动提供支持,通过这种管理可以实现资金的高效应用,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
三、工商企业管理中的新型管理方法
1.企业家精神创新。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企业家精神能够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哲学、经营理念、企业宗旨、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企业发展价值理念的构成等等,是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机制。对于企业而言,其战略基础资源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是其发展的根本,这种战略基础资源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的创建,需要借助于企业家精神的个性创造,企业借助企业家精神所形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积累能够创新管理机制,这些是支撑企业竞争的基础,也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创新的基础。
2.传统文化的应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工商企业的信誉对其竞争力的提升所产生的作用是很大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进行管理创新,需要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进行吸收借鉴,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在传统文化吸收应用中,企业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在制度和政策制定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借鉴,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是制度和政策的建设能够与企业自身发展结合起来。
工商企业管理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利润。对一个企业而言,要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必须要关心利润的创造者,也就是关心人才,只有人才才能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的财富,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但在实际工商管理中,管理部门对人才重视不够,人才培养与管理工作做得不是很好。造成人才价值发挥受到限制,甚至企业中会出现人才流失情况。在工商管理中,要积极借助传统文化,进行人才管理策略与制度的创新,要通过一些措施保障人才的利益和正当权利,要多对人才进行关心和爱护,能够激励人才在现代工商企业运行中担当重要角色。工商企业在人才管理中,要积极借鉴儒家思想的安仁理念,在尊重人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价值。
3.创新管理制度。现代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较为原始落实,真正科学的管理监督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要积极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在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等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制度的创新,要建立完善的约束和制衡机制,保障管理的质量与效果。
在企业管理中,要积极建立完善的企业所有权和发展财产权相分离的法人治理制度体系,通过这种制度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专业化发展,实现企业权力的制衡性发展。要打破原有的利于共同体积极向命运共同体转变。另外,在中国加入世贸后,中下企业发展面对着很多困难,比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提升生产质量,优化劳工环境,加强环保建设,要从这几方面努力,积极构建起系统的生态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4.创新治理结构。工商企业要实现发展,不仅要进行制度的创新,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经营发展制度,同时,还需要进行治理结构的创新,要建立规模化的治理结构体系,进行治理结构的创新。在治理结构建立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治理结构模式,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需要,根据中国环境进行治理结构的创新。企业不能仅限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框架进行建立治理结构,要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能够建立起与民营企业情况向匹配的治理结构。企业要提升负债意识,要创新融资方式,实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合,要重视自身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利用文化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氛围。要积极创新经营理念,能够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经营的高效率。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传承模式,能够把成功的模式有效地传承下去,为企业长久发展打下基础。
5.创新分配制度。工商企业在发展中,首先必须要突破传统的分配模式,要根据企业发展情况,结合企业发展情况积极建立起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制度,通过这种分配制度有效地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成效。企业要能够将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参与分配,以提升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企业要通过创新分配制度的方式,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与动力。
摘要:企业的发展急需要重视管理工作,这里分析了企业工商管理的意义,分析了工商管理的新型方法,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新型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方宁.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暨《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发行工作座谈会召开[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10).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工商管理管理论文12-05
工商管理系毕业设计05-09
工商管理毕业报告08-14
工商管理学习论文08-26
专科工商管理论文10-15
专业工商管理论文10-18
工商管理毕业选题论文07-01
本科工商管理毕业论文05-17
工商管理毕业生论文08-09
国外高校工商管理论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