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结业

2024-05-16

工商管理结业(共9篇)

工商管理结业 篇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新型轻质墙体材料,在建筑节能的大环境要求下,我省墙材普遍应用主要用于建筑物墙体砌筑,但由于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委托广东省质量监督水泥制品与混凝土外加剂检验站进行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专项监督抽查中,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不合格产品发现率都较低,2012年为44.6%;在各市建设工地新型墙材检查和三打两建的活动中,也发现了诸多质量问题,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整体质量急待大力提升。

针对当前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现状,广东省质量监督水泥制品与混凝土外加剂检验站为推动新型墙材应用与发展,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档次,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2012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广州市荔湾区海角红楼酒店举办了首期“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质量管理及检测技术培训班”。来自广州、东莞、佛山、中山、江门、清远等地区的新型墙材企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管理检验员近50名学员代表参加了本次培训学习。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管理办公室肖宇东副主任在开班前致词,要求企业切实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出厂产品质量,获得良好企业信用评价;勉励各位学员认真学习,掌握质量管理知识和检测技术本领。该办质量监督科、墙材管理科宁志超科长等同志出席讲话,广东省墙体材料行业协会关飞虹副会长到会发言祝贺。

本次培训广州市发展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宪德高级工程师做了精彩讲解,为学员们介绍蒸压加气混凝土在我国发展历史和生产工艺管理技术;我站常务副站长严玉梅高级工程师也结合抽检情况分析了当前新型墙材企业存在的质量问题,并为学员们讲解检测实验及计量基础知识。本次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位学员学习完成后,参加了理论及试验操作考核,考核成绩良好。

通过培训,各位学员系统地学习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工艺技术及检测技能,了解了先进企业生产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加强行业沟通与交流,对此次培训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建议今后多举办此类培训班,加强生产工艺及管理的培训。通过培训交流,促进全省新型墙材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工商管理结业 篇2

【摘要】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市场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只有加强内部管理,着力进行管理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本文从制度建设、企业文化管理、人才资源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创新能力管理、发展战略管理、现代信息化管理等重要方面来谈谈如何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管理,市场竞争,成本管理,技术创新

【正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快慢、好坏和持续性。科学地管理企业可以快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否则,就会失去市场失去客户,失去消费者;员工人心向背,企业失去凝聚力,很快就会倒下。因此,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要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企业管理应注重制度建设。

企业要为职工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让所有同志都能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人的心情是愉悦的、舒畅的,人的潜能也能得到尽情发挥。这是人性化管理的一部分,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全面展开,中心业务也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制度不完善要修改制度,程序不科学要改进程序、流程,这些都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要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基础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它是根据社会化大生产进行分工和协作的要求制定的,规定了企业每个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所应承担的任务、责任以及相应的权利。建立岗位责任制是基础,通过这一制度的实行,可以把企业的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从领导到基层,专人专岗,专人专责,有了良好的生产秩序,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实现也就有了保证。

二、打造企业文化,创建特色文化。

企业要适应现代人文管理的发展趋势,就要结合行业和企业实际,打造企业的核心文化,通过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企业文化来吸引和凝聚员工,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接受企业、认同企业、维护企业。要积极培育特有的企业精神,用企业精神教育和激励广大员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得到社会各界对本企业的关注、重视、信任和支持,在用户中树立起诚信守诺的形象,从而赢得市场;要注重文化礼

仪建设,规范员工的言行,确保企业内部团结协作,使企业各项工作协调有序进行;要通过企业文化把企业、员工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到一起,创建和谐企业。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在企业中创造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谐气氛,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

三、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员工开发。

任何事情离开了人就没法做,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如果离开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就谈不上运转和发展。离开了员工,企业也只是个空架子,即使制定了再好的计划都没法去实施落实。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有竞争力,更是需要优秀的人才,人才在企业发企业要发展,首先,选拔人才,从高校中选拔学习成绩优异、思想品德好、动手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后加强培养与锻炼,使其成为企业的栋梁;其次,以人为本”,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成是“具有内在的建设性潜力”的因素,为他们提供和创造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和劳动潜力与智慧充分发挥出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再次,是教育投资,在本企业中培养创造性人才,通过对员工的继续教育、继续学习、继续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他们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也促进员工本身的全面发展,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成为知识型企业、创造型企业。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必然会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储备。为了企业发展壮大,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有勇气不惜重金引进大量的优秀人才,积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能够人尽其才,敢于给他们给施展才能的舞台和机会,放到不同岗位甚至是领导岗位上去历练,不怕犯错误,让他们早日成熟,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四、加强成本管理,努力实现降本增效。

企业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降低成本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要健全完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科学制订企业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对工艺流程、生产进度、过程质量、物质消耗、生产成本等进行全面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优质产品率,降低成本。企业要开展目标成本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原材料及各种能源消耗定额,努力把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严格兑现奖惩。企业应大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主动淘汰原

材料、能源消耗高的落后工艺和装备,杜绝跑、冒、滴、漏等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切实降低生产及经营成本。

五、强化财务管理,控制管理费用。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要把财务和资金的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千方百计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企业要建立健全以现金流量控制为重点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资金使用前的审批程序和使用中的过程监督;要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加强收入、支出管理,促进资金流转,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率;要改进和加强对现金流的动态监控,努力缩短资金循环周期,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运转安全,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裂;要加强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强化合同订单执行,提高预收账款比例,加强货款回收,强化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风险预警预报,采取必要的保险或再保险办法,降低坏账比例。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企业管理。

企业应注重提高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认识,把应用先进信息化管理纳入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工作中去。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步伐,支持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等环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企业资源计划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构建企业信息门户和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快推进企业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学型转变。

七、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出效益,企业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完善各种应急处置和救援预案;要结合企业行业特点和企业生产实际,以仓储运输、生产过程、作业现场、产品质量、原材料及能源消耗等环节为重点,制定和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切实做到各类人员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要认真排查和整改各类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主动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进行安全评价,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八、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企业要加强对技术改造项目规划和实施的管理,针对企业在产业、产品、规模、技术和工艺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集中企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及时、准确提出技术改造项目并组织实施;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体系,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总之,要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必须要把强化经营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合理规划,协调发展,企业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入世后,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的接轨,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提高企业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强化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做长远打算。

【参考文献】

[1]《现在企业管理》刘珂 周广亮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2]《管理学》 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企业管理》 李旭量 程玲云 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工商管理结业 篇3

一、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结业论文答辩之现状分析

结业论文通常作为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 总作业”布置给参培学员,而论文答辩亦随之成为整个培训阶段的“ 最后一课”。 作为具有阶段性培训成果鲜明显示度的重要环节,结业论文答辩之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尚存较大的质量提升空间。

首先,从论文形成的过程看,基本处于“ 自发生长”状态。 结业论文从选题到定稿均由校长个体完成,既缺少与导师的沟通,亦缺乏与同伴的交流。 培训机构直到接收参培校长提交的论文,方才得知各位校长在本次培训中学习研究的关注点所在,更遑论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等环节予以指导与监督。究其原因,固然与成人学习、干部培训的特点相关,亦与培训机构的重视程度、指导力量不无关系。

其次,从论文写作的质量看,总体情况并不那么令人乐观。 虽然结业论文中不乏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严谨的优秀之作,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 五失”。 一曰:失之于思考不足。 有文无论既是一大通病,也是一大顽症。 虽然一些论文也不乏“ 器”的精巧与美丽,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是缺少“ 道”的深邃与广博。 有叙事没研究、有案例欠分析、有做法缺依据、有经验少提炼的现象并不鲜见。 二曰:失之于层次不清。 有的一级标题之间相互有交叉, 有的二级标题与上面的一级标题不对应。三曰:失之于表达不准。 例如对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未予定义者有之,未选取权威定义者有之,甚至援引学界普遍认为错误定义者亦有之。 四曰:失之于格式不对。 虽说不能苛求结业论文完全达到科研论文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要求,但出现题名下缺失摘要与关键词、 正文后缺失参考文献这样的低级错误,委实不应该。 五曰:失之于学术不端。 通过“ 复制+粘贴”方式抄袭而来的论文虽属极其个别,但为了“ 赶结业班车”而拼凑论文的现象亦并非个别。

再次,从论文答辩的安排看,大多采用示范性答辩模式。 提交结业论文是参培校长人人必做的“ 规定动作”, 然而由于培训课程多且课时紧、 培训机构人手不足等原因,论文答辩并非人人必过的结业“ 门槛”,而只是其中优秀代表被培训机构指定的动作。 笔者通过网上调研发现,不少培训机构将示范性论文答辩与结业典礼在时间安排上紧相衔接,使之成为上下两个半场。 但由于上下两场活动性质与氛围基调截然不同,培训机构与培训学员的目标指向和心理期待也不尽相同,加之时间局促,很难确保结业论文答辩的示范性到位,“ 最后一课”亦难免沦为草草走过场的一课。

二、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结业论文答辩之功能定位

笔者认为,准确定位校长培训论文答辩之功能是提升论文答辩质量的内在诉求。 而准确定位的逻辑起点,则是对校长专业化及其实现方式的科学认识。

校长专业化有两层含义,既指校长职业群体的专业化,亦指校长个体的专业化。 后者意义上的专业化通常又称“ 校长专业发展”,是指“ 校长在逐步深化对教育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与专业精神、不断提升道德与伦理追求、不断提高学校领导专业技能与能力的过程”[1]。 它既需要校长个人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进行岗位实践与反思、理论学习与研究等自我修炼,也需要培训机构提供“ 以提高校长素质和能力,改进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支持性服务”[2],而结业论文答辩恰是二者“ 零距离”对接的接口。

教育部近年来陆续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幼儿园等四个校( 园) 长专业标准,是广大中小学校长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的行动指南。 校长要扮演好《 标准》 所要求的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三大角色,履行好《 标准》 所赋予的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大职责,必须首先突破理性视角缺乏、理论思维薄弱这个专业发展的“ 瓶颈”,前述校长培训结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即是不证之证。“ 一个理论思维水平不高的校长不可能成为学校变革的领头人,一个缺乏理论思维的校长群体绝不是一个专业性强的职业群体。 ”[3]校长专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经由培训机构一次或N次带有“ 充电”、“ 加油”性质的培训、研修一蹴而就;提升校长的理论思维水平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大功告成。 但努力提升校长培训结业论文答辩质量,无疑是培训机构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性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基于此,笔者将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论文答辩的基本功能定位于“ 三台”,即:反思校长专业发展的平台,分享办学实践智慧的展台,研习论文写作规范的讲台。

自我反思是校长专业发展过程的良性伴侣。“ 反思是一种批判性地思考经验的能力, 这种能力使人们结合已有知识和从经验中获得知识,以调整自己的行为。 ”[4]校长培训结业论文多为校长在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 在自身岗位实践的基础上,在与实践及其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的产物。 对作者而言,论文答辩是一个再学习、再反思、再提升的过程。 其对论文内容的自我陈述,既包括对自己教育管理思想的审视和教育管理实践的追问,也包括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谋划。 对观摩者而言,论文答辩则是一个以人为镜、学习如何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从中获取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行为等多方面的启迪。

智慧共享是促进校长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 任何行业的成长都有赖于它的参与者分享经验和进行诚实的对话。 ”[5]结业论文公开答辩恰似一个“ 相观而善”的展台,作者基于自己所在学校及所分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植根校本实践创新的亮点做法与成功经验及其相应的理论阐述在此分享。 其基于学校并努力发展学校的教育理想令人感动,直面学校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出路的探索精神令人尊重,锲而不舍地进行教育改革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成果令人钦佩。 即便作者分享的是困难、困境与困惑等“ 成长的烦恼”,亦令人深思,对促进校长群体专业成长不无裨益。

论文写作是提升校长专业水准的重要举措。 它有助于中小学校长藉此积累并提炼教育管理经验,体认并发展教育管理理论,砥砺并提高教育管理能力,探索并开辟教学管理新路。 对于以新任校长为主体的任职资格培训班来说,结业论文中出现不够准确、严谨之笔,有待充实、完善之处等问题在所难免。 通过公开答辩这种更具现场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将作者在论文中提出的基本观点及其表达方式昭示于人,而且可以使全体学员在观摩作者与同伴、与专家的对话过程中,在聆听专家点评的过程中, 重新考量该论文的选题价值,进一步认识该论文在确立主旨、论证观点、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劣得失,进而加深理解教育管理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

从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角度看, 论文答辩的“ 三台” 定位是一个有机整体, 大体可与古人所谓“ 三不朽”之说相对应:反思的平台是校长“ 立德”的推手,由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行为等构成的反思人格直接指向如何做人;分享的展台是校长“ 立功”的帮手,校长个体分享的鲜活实践性知识和经验,对校长群体专业化而言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研习的讲台是校长“ 立言”的助手,踏踏实实地做研究、写论文,方能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自觉,进而实现从管理者到研究者的跨越。

三、 提升校长培训结业论文答辩质量之对策建议

1.放好“ 样子”:提前介入论文写作指导

论文答辩质量的基础在于结业论文本身的质量。 惟有“ 关口”不断前移,从源头上提高结业论文写作质量,方能实现论文答辩质量之提升。

( 1) 发布论文选题指南。 确定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 选题指南对于校长培训结业论文写作具有定向、定位、定点等指导作用,应在学员报到之初与办班计划、学员手册等同步发布。 由于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周期较短,结业论文选题指南不应该也不可能像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那样包罗万象。 其编制时基本遵循的原则有三。 一是目的性原则。 所谓目的性,即指南所设定的选题范围应与任职资格班的培训目标相呼应。 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以新提任的中小学副职校级领导为主体,他们多由一线优秀教师、中层管理骨干走上现工作岗位,正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知识和实践经验的“ 原始积累”时期,恰恰需要通过任职资格培训, 学习教育管理理论,交流教育管理经验,更新教育管理观念,拓宽教育管理视野,提升教育管理能力,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二是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即指南所涉及的选题内容与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现阶段在学校改革发展和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相贴近,如此,方可促进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校长所在学校发展、校长个体专业成长的互动共赢。 三是开放性原则。 所谓开放性,即指南应充分考虑学员所在学校的类型差异以及学员自身不同的学科背景、工作经历、岗位需要、研究志趣等因素,以保证人人有题可选,有文可写。

( 2) 开设系列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达成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之重要载体,应贯穿于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全过程。 其对于校长培训结业论文写作的作用有二。 一曰“ 启思”。 培训机构应以助推学员加速实现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向合格的学校领导者、管理者角色转变为中心来组织各项教学活动,所开设的每一个专题讲座都要凸显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专家引领作用,都可视为结业论文的“ 先修课程”,都有义务为结业论文这门自然延伸的“ 后续课程”服务,都要有意识地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为结业论文写作从确立选题、深入研究、借鉴成果等方面开启思路。 二曰“ 导写”。 培训机构还应针对论文写作及与之相关的教育科学研究开设带有直接指导意义的专题讲座。

( 3) 提供答辩陈词范本。 答辩陈词范本宜在培训课程结束之前、 结业论文草成之后发给学员,要求他们参照范本格式给自己的论文写一篇答辩陈词,与结业论文一并提交。 此举目的在于促使参训校长将准备答辩的压力转化为修改论文的动力,“ 倒逼”自己认真审读、 推敲论文草稿, 从中查找并弥补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的逻辑漏洞,进而将自己的基本观点建立在比较充分的理论思考基础之上并自圆其说,将自己的基本经验建立在比较系统的实践反思基础之上并提炼升华,从而避免言之乏理的平平之作、东拼西凑的敷衍之作、甚至是复制+粘贴的抄袭之作“ 出笼”。

2.选好“ 种子”:精心遴选参与答辩人选

对于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来说, 如果条件许可,人人参加论文答辩是再好不过的一种制度安排。 倘若受制于各方面因素,挑出部分优秀论文进行示范性答辩,也不失为一种策略选择。 笔者认为,选好答辩种子选手是最大限度发挥论文答辩示范效应的必要前提。

( 1) 认真审读论文。 这是遴选“ 种子”的基础。 每一期任职资格培训班结业前, 干训中心都要聘请2~3 位专家,认真审读每一位校长提交的结业论文,以全面了解学员学习、 研究与写作的态度和水平,从中发现适合公开答辩的“ 种子”。

( 2) 确立入选标准。 这是选好“ 种子”的关键。 我们可以确立“ 基本”+“ 附加”的入选标准。 基本标准是“ 四性”,即:选题的价值性,能回应当今时代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校长专业发展的诉求;观点的正确性,能旗帜鲜明地亮出对“ 问题”的发现及研究的结论;材料的丰富性,能在相关理论的关照下展示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创新的生态多样性;表达的逻辑性,能完整地、有层次地、语言流畅地、用词比较准确地展开论证,前后观点没有矛盾。 附加标准是“ 三度”:一是信度,指结业论文为作者本人真题实做的原创作品,与作者平时工作、研究领域以及曾主持、承担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密切相关,经系统查重检测不存在学术不端问题;二是效度,指论文选题切中不同层次、类型的中小学亟待解决的共性矛盾和突出问题,不仅能在答辩中引发学员参与共同话题的讨论,而且能在答辩后为学员所在学校某一方面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提供参考、借鉴;三是“ 不饱和度”,指论文本身在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实践创新、理论思考、文章结构、文字表达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存在一定的探讨空间,可以通过答辩明确深化研究或修改论文的思路,并使之更加深入推进或更臻于严谨、完美。

( 3) 明确答辩要求。 这是发挥“ 种子”功能的必要准备。 干训中心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联系拟作示范性答辩的论文作者,明确要求他们从为什么选择研究这个课题、用什么方法研究这个课题、如何解释所发现的问题、课题研究有什么创新、研究过程遇到哪些困难、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做好答辩准备。

3.搭好“ 台子”:着力营造学术民主氛围

论文答辩作为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 最后一课”,是一种以多元对话取代单向独白的特别课程,是一个从学习资源到学习方式都带有开放性的特殊课堂。 确保“ 最后一课”的教学质量,需要培训机构与培训学员、论文作者与答辩专家共同致力于打造以学术民主为核心,求真、向善、立美的课堂文化。 所谓求真,是指籍答辩过程中的观点交锋激发捕捉现实问题的灵感,激活多向思维的灵性,激励追求教育管理研究规范性、科学性、创新性的心志;所谓向善,是指答辩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来汲取人格力量,从中感悟论文作者勤于理论学习、勇于实践创新、收获生命成长的幸福与快乐;所谓立美,是指籍答辩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来提升审美品质,从中领略优秀论文内蕴的思维缜密之美、 内容翔实之美、结构严谨之美以及语言顺畅之美。 论文答辩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 1) 起始环节———“ 答”。 这个环节的主角是论文作者本人,主要任务是阐述论文的基本观点以引发对于论文的审读讨论。 为了避免作者自陈时述无巨细、照本宣科,可采取“ 一发”、“ 二限”的措施加以控制。“ 一发”就是提前将参加答辩的论文复印好并发放给与会者,人手一份,这样既可方便与会人员了解论文全貌, 又可免除论文作者全文宣读之累。“ 二限”就是限定答辩人自述时间与自述内容。 时间上,一般要求控制在10 分钟之内完成;内容上,要求简述论文选题的缘起、研究的方法、主要的观点、创新与不足之处等。

( 2) 中间环节———“ 辩”。 这个环节没有绝对主角,人人皆可参与。 答辩专家与论文作者的对话自然不可缺少,给其他学员提供与论文作者对话的机会亦很重要。 在此环节中,作者须凭借自己平时的积累沉着应答专家的质疑问难, 即便不能对答如流,这场对话对答辩人及观摩者来说,都具有挑起认知矛盾、激发深度思考的助力作用。 观摩者也不等于旁听或旁观者,他们可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者身份在答辩中发出自己的“ 好声音”。 无论是谦逊的“ 悟”———提纲挈领地概述自己在阅读论文、聆听答辩过程中得到的收获,还是友善的“ 补”———以个人的实践经验或体会补充作者论文中的疏漏之处,抑或是率真的“ 刁难”———直截了当地提出异见请作者解答,同窗之间这种参与式、分享式的互动研讨,皆可收到助益校长专业发展之效。 当然,“ 好声音”也是需要练习的。 答辩会召开之前,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已经确定进行示范性答辩的论文名单,挑出结业论文选题范围与答辩人相同或相近的论文作者,提前通知他们一对一地阅读准备进行答辩的论文,写出点评意见,这是答辩会现场观摩者发出“ 好声音”必要的“ 开声“” 练嗓”活动。

( 3) 最后环节———“ 评”。 这个环节的主角是答辩专家。 专家组成员以2~3 人为宜,最好能实现理论专家与实践专家“ 共舞”。 答辩专家的主要任务是在听取现场答辩的基础上,对作者所进行的研究及其所撰写的论文作出点评。 点评内容既包括“ 栽花”,也包括“ 栽刺”,且“ 花”要“ 栽”在闪光点、“ 刺”要“ 栽”在破绽处。 点评方式可以由一人主评,其他人补评。 不同专家的点评见仁见智,哪怕意见相左、没有共识也无妨, 从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如此更有利于拓宽校长们的研究思路和学术视野。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结业论文答辩,是一种促进校长专业成长的策略。 其有效性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培训机构的精心组织、 培训过程的扎实高效、培训学员的认真准备,三者缺一不可。 只要培训机构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不断创新,结业论文答辩质量不断提升并非不可期。

摘要:结业论文答辩是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培训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亟待加强并改进。从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化的角度看,结业论文答辩应成为反思校长专业发展的平台,分享办学实践智慧的展台,研习论文写作规范的讲台。提升论文答辩质量的主要对策是,提前介入写作指导以放好论文的“样子”,认真评阅结业论文以选好答辩的“种子”,着力营造学术民主氛围以搭好互动的“台子”。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校长专业化,任职资格培训,结业论文,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校长专业化问题研究[J].上海教育,2004(3B).

[2]雷振海.校长专业化需要培训专业化[N].中国教师报,2013-10-9(1).

[3]褚宏启.对校长专业化的再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

[4]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工商管理结业 篇4

张伟

〔摘要〕关于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的讨论始于物业管理发展之后。从静态关系上来看,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区别;从动态发展关系上来看,物业管理的发展给社区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管理的完善为物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两者应协调发展。〔关键词〕物业管理;社区管理;协调发展;自治

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由于这两项内容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倍受关注。而且,在我国现阶段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如何处理也是政府、社区管理者、居民、物业管理公司等各方面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拟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概念

1、社区管理的概念

目前社会学界对社区的理解主要基于地域性观点,即社区是指由若干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一定地域所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其实,构成社区的要素有五点: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共同生活的人口;一定的地域条件;生活服务设施;特有的文化背景、认同意识和生活方式;一定的制度和管理机构。可见,社区并不等同于一定的地域。

一般而言,社区管理主要是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社区管理的概念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背景上提出来的,是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它弥补了改革中出现的许多管理缺位。随着政府部分社会职能的转归和企业社会职能的逐步剥离,社区作为承接载体,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物业管理的概念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区域内的房屋、设施、场地等进行的统一的、专业化的管理活动,并向物业所 1

有权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不仅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其已逐步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必需的服务。

二、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静态关系辨析

1、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

(1)、物业管理是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包含着文教卫生管理、市容秩序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环境保护管理、计划生育管理、老龄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邻里关系以及房屋管理等等。物业管理被包含在社区管理内部,两者自然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此,物业管理必须服从于社区管理的总体安排。如果我们用更直观的图形来表示的话,可以把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画成两个同心圆,社区管理在外,物业管理在内。

(2)、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互为影响

物业管理主要从“管物”入手,对小区内的房屋、设备、设施、场地等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为社区内的居民创造安全、整洁、舒适、优美、方便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种良好的环境为社区管理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居民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参与社区事务。而社区管理则从“管人”入手,建设文明社区,让社区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并逐步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培育良好的社区环境和社区参与意识,为物业管理的正常开展创造条件。

2、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区别

(1)、参与管理的主体不同

参与社区管理的主体包括社区范围内的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和居民委员会等;而参与物业管理的主体是物业的业主,以及接受业主委托的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由业主构成的业主大会行使决策权,而具体事务由物业管理公司来

管理。

(2)、管理的性质不同

社区管理是国家管理社会生活、群众管理社会生活和社会管理社会生活相互交融的基础性社会管理。具体而言,社区管理是在街道办事处领导下的行政性管理和在街道办事处组织引导下,社区内有关单位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围绕人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管理。政府行为在社区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社区管理具有明显的行政性。而物业管理是社会化、企业化、专业化管理,它是在业主的委托下围绕“人的居住环境”而实施的管理,是一种由现代化的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的完全市场化、商业化的活动。

(3)、管理的内容不同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在管理内容上均具有综合性,但综合性的内涵却不同。社区管理包括了更为广泛的内容,不仅包括“人的居住环境”,而且包括“人的社会生活”的内容,如计划生育、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卫生保健、商业网点、科技教育、就业安置、老龄工作等等。而物业管理以“人的居住环境”的管理为主要内容,即以物业为核心的各类专业化管理与服务内容为主,如各类房屋及附属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物业环境的治安保卫、消防管理;清扫保洁、绿化管理;停车场管理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会开展一些专项服务和特约服务。

(4)、管理资金的来源不同

社区管理需要配备相应的机构与人员,需要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工作,因而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保障。社区管理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拨款,同时也可以开辟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如社会和企事业单位捐助等形式。而物业管理是一种商业化的服务活动,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业主所支付的物业管理服务费。

三、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动态发展关系辨析

1、物业管理的发展给社区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物业管理异军突起,成为城市经济中的新兴产业。同时,随着单位住宅区的减少和社会住宅区的迅速增加,居民逐渐由原来的靠单位转变为依赖物业管理,原来的“单位人”也开始向“社区人”转化。而此时社区管

理的新体制还没有建立,于是物业管理企业就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由它承担的事务,特别是在一些有偿服务的项目上,还容易与原来的街道管理部门发生冲突。

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属于政府导向型的管理模式,它主要是以城市区级人民政府下派的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在居委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各种社区主体的共同参与配合下对社区的公共事务、社会事务等进行管理。由于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都是对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日常管理,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或相似之处,如地域重合、硬件共享、宗旨和目标相近、管理的人员相近等;而且在相关的地方性规定中,社区管理组织的某些职责与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内容有所交叉;又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两者经常出现很多摩擦和碰撞。因此,这种原有的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会为物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制造许多障碍。如原有社区管理模式属于自上而下的管理,政府行为偏多,不利于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培养,而物业管理的发展恰恰需要具有这种意识的业主。因为在我国基本上都是多户住宅(区),在这种物业区域,物业管理服务的需求主体不是单个的业主,而应是能代表业主整体利益的业主大会组织。在管理松散无序的社区中,业主大会组织无从谈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业主对于物业管理公司的监督以及矛盾的相互协调都无法正常进行,容易形成纠纷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的局面。

2、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应协调发展

(1)、合理的职能划分与机构设置

对一个社区来讲,管理和服务的事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即行政、法律、市场和自治,这可以算作是城市社区管理的四大职能模块。在这四大模块中,社区管理机构应主要承担行政和法律职能,其他事务则应交给物业管理公司去完成,比如社区的清洁卫生、房屋设备的维修养护等。对于自治性的事务,社区管理机构要给予引导,发动居民自行组织和运作。在职能的划分中,社区管理部门一定要把握好自身的职能范围,不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多管、少管或不管。

在职能合理划分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是保持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首先对于整个社区来讲,社区管理的机构要与物业管理的机构明确分开设置,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不能设有从事物业管理经营业务的机构或部门(互助性质服务或社区义工提供的服务除外)。其次对于社区中的一个小区来讲,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都需要居民的自治组织,两者可以合而为一,同时承 担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在这样的小区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业主即居民,居民即业主,无论从人的角度还是物业的角度都需要自治管理。

在这种职能划分和机构设置的情况下,物业管理公司其实是一个“局外人”,它仅仅是一个为业主提供服务的企业,而对于这类企业的管理权和监督权并不属于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而应属于工商部门和物业管理的主管部门。这类企业与业主之间是纯粹的商业合同关系,这种合同关系并不涉及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

(2)、群众自治组织的发育和成熟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城市居民长期被动接受管理,而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都较弱。从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来看,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尚处在培育阶段,因此仍需要政府具有较强的社会管理职能。但是我们从世界各国的经验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以后,具有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业主或居民对于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犹如两个联动的齿轮,这两个齿轮共同的动力就是居民的自治。居民自治水平的提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促进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的发展。

首先,可以较容易地对社区事务进行决策。例先,可以较容易地对社区事务进行决策。例如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因为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而产生的各种纠纷,就可以通过业主大会这样的自治组织来解决和决策。

其次,可以更好地协调社区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一般社区范围较大,可能包含不同阶层的社会人群,良好的群众自治组织可以使不同阶层的人群加强沟通和交往,互相帮助,有利于社会的治安与稳定。

第三,可以在社区中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群众自治组织因为充分接近居民,对居民情况和社区资源非常了解,有条件将居民组织起来,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例如组建各种类型的俱乐部、社区的联欢活动、捐助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居民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第四,培育社区居民的责任感和羞耻感。居民具有责任感和羞耻感,可以大大地减少在社区或小区中发生的违反公约或公共道德的行为,也可以减少“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Abstract]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perty management(PM),the relation between PM and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CM)is discussed.There are some contact and diference between PM and CM on the basis of static state.But on the basis of dynamic state, according to the paper, new demands on the CM are put forward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M.The condition of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M wil be created场the both perfect CM.And th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ould be harmonious.I Key words I property management(PM);community management

;harmonious development;autonomy

参考文献

李家祥.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交融·互动·双东.中国房地产,2003(2)

黄安永,孔海峰.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相融性的理论探索,东南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王仲明.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的探析上海房地产,2000(4)

工商管理结业 篇5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 烟台大学教授、国家制革研究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全杰, 世界台商皮革协会理事长白志祥, 浙江省皮革协会理事长李伟娟、秘书长官敏建, 蒙努集团董事长邹格兵、副总裁徐寿春, 海宁皮革协会秘书长许建新, 浙江盛汇化工总经理姚磊等出席了结业仪式, 结业仪式由许建新主持。本期学习班由烟台大学国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办, 海宁蒙努集团、北海东红制革、广州华贸皮革、浙江盛汇化工共同承办, 四川德赛尔化工、台湾永光化学、四川亭江皮化等多家单位协办, 浙江卡森皮革、广东惠景皮革、东莞辉鹰皮革、海宁瑞星皮革、福建兴业皮革等多家企业赞助。

“学会动手、学会吃苦、学会与工人相结合”是学习班的宗旨, 也是学习班创立的初衷。本期学习班历时一个月, 分为两个阶段, 前半个月在烟台大学皮革与蛋白质中试实验室进行, 学员们在听取皮革界知名导师授课指导的同时, 自己设计实验工艺、动手制出三批产品。第二阶段, 学员们来到海宁蒙努集团, 开展为期半个月的车间生产实践。期间, 学员们走进生产车间, 分组轮岗作业, 亲自参与皮革生产的每一道工序。不仅向一线工人学习工艺, 还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与他们一起上夜班、交流感情、分享心得。上班之余, 学员们还接受了蒙努集团一线技术人员及其他知名制革专家的授课指导。8月上旬, 正值海宁最热的时节, 40℃的高温下, 学员们照常进厂房上班, 无人缺工懈怠。

结业典礼上, 王全杰向白志祥、石碧、邹格兵三位永久导师颁发了聘书;浙江皮革协会理事长李伟娟在发言中希望他们热爱制革, 提高行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将“三学会”宗旨发扬光大。蒙努集团副总裁徐寿春汇报了学员在工厂的实践情况, 对学员们的勤奋、吃苦的精神予以了肯定。蒙努集团董事长邹格兵在总结发言中, 对学员们进行了肯定的同时, 还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希望他们树立理想, 脚踏实地, 同时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典礼上, 在培训期间表现突出的8位学员获得了“优秀学员”荣誉称号, 2位学员获得了“优秀学员标兵”荣誉, 1位学员获得“优秀志愿者”荣誉。白志祥、姚磊为以上获得荣誉者颁发了证书, 邹格兵、王全杰为全体学员分别颁发了结业证书。

工商管理结业 篇6

4月29日至5月3日,为期五天的第八届太极拳教练资格培训及大师提高班在上海成功举行。太极拳名家傅声远、傅清泉的部分弟子、传人,以及慕名前来的杨式太极拳爱好者,共两百多人参加了培训学习。

培训班由傅声远、傅清泉担纲主授。教学内容涵盖嫡传杨式太极拳套路、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推手、太极发劲等。本届培训重点讲解了嫡传杨式太极之“劲力点”的练习法要。在培训班上的两场专题讲座中,傅清泉解析了杨式太极的习练程序和要领,并结合太极拳练 习实践 , 有针对性 地指出常 见错误。中英文版的《杨家嫡传太极拳秘法》、《嫡脉宗传--傅声远、傅清泉太极真传精要》光盘首发式,以及三次收徒仪式,也在此间隆重举行。

工商管理结业 篇7

关于新闻信息技术标准的重要性,似乎已是不言而喻的了,其实并不然。就拿报业来说吧,相当数量的报社老总、包括一部分技术人员,对新闻信息技术标准的认知度并不高,有些同仁似乎觉得新闻信息技术标准与自己关系不大,这几年我们对标准也没多过问,报社不是照样运转得好好的嘛!殊不知,报业的战略转型、报纸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中文新闻信息技术国家标准的支撑,而是否采用标准、如何应用标准,则需要报社的老总来决策和推动。

未来报业的发展有两个趋势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新闻传播由单媒体向全媒体方向发展,二是信息服务由大众化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两者都需要依托新闻信息技术国家标准的推广和应用。

伴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接收工具的多样化,由单媒体逐步向全媒体方向拓展,已经成为许多报社领导的战略抉择。那么,怎样实施全媒体战略呢?决不可以采取增加一种媒体形式,就增设一个部门、增添一套系统、增加一套人马的做法,必须实施一体化的系统架构、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合理整合、有效利用内容资源和人才资源,达到效率和效能的最大化,以及生产成本的最小化。这是为什么最近有的地方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合并成广播电视台的原因所在。而要实现一体化架构、集约化生产,就必须应用“中文新闻信息置标语言”国家标准,因为这个标准是面向多媒体的,是跨平台的,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不同形态的新闻信息的统一的格式和架构。

伴随着信息爆炸式高速增长和受众多样化信息需求,新闻信息服务由大众化向个性化方向拓展,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吸引受众眼球的必然选择。那么,怎样实现新闻信息的个性化服务呢?当然不能采取人海战术、手工操作的方式,必须采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代价,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和受众的信息需求。而要实现智能化手段和工业化生产,就必须应用“中文新闻分类与代码”和“中文新闻信息置标语言”国家标准,因为只有采用分类和元数据对新闻信息进行精确标引和语义描述,才能为新闻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快准优查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文新闻信息技术国家标准还有某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的类目分五级,有人觉得分级多了不太好用。《标准》的规范要求与实际的应用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大家如何共同面对和处理。一是使用单位要顾全大局,克服一些工作习惯带来的影响和困难,二是标准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分类的级数,并在一定限度内加以扩充;三是应加快标准应用工具(如自动分类软件等)的开发和应用,方便用户对标准的使用;加强使用单位与标准管理机构的沟通,如发现《标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确实需要修改的地方,全国中文新闻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有专门班子,将根据各方面的意见每四年对标准修订一次,最近,已修订完成了国家标准的第二版。总之,任何标准都不是一制订出来就完美无缺的,需要在实际使用中不断修善。

标准的推广应用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比如,在历史报纸数码化的过程中,按标准对新闻信息进行分类和标引,是件既费人工又花钱的事情,有的报社为了省钱,在分类标引上能将就就将就,到了真的要使用这些历史资料了,就不听使唤了,不得不重新返工。这个教训值得我们记取。在标准问题上,我们切忌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们做新闻是让人看的,有些新闻不仅今天看,以后还会有人搜索查看,一些重大新闻是记载历史的,更需要长期留世。如果,我们现在不认真按标准进行标引和置标,必将给日后的查找增加困难,多少年以后,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甚至有可能被海量的垃圾信息所淹没。

标准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值得注意的是,走在我们前面的欧美媒体仍在发力前行,落在我们后头的邻国媒体正在努力赶超,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已经制订的标准需要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新闻信息技术的标准体系有待尽快制定,在此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逐个制订尚缺的技术标准,逐步形成我国比较完整的新闻信息技术标准体系。

工商管理结业 篇8

据介绍全国制革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是从2004年开始举办的。制革行业有这么一种情况, 很多学习制革专业的研究生怕动手、怕吃苦、怕与工人打交道, 硕士学位到手仍不会独立操作, 制出合格的产品。因此企业宁愿高薪从国外聘请技术人员也不愿意接收本国的硕士、博士。由于实际能力不足, 很多学制革的研究生毕业就改行, 所学非所用。为了解决研究生学与用的矛盾, 时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王全杰教授于2004年开始教育改革探索, 提出开办一种动手能力学习班, 让研究生“学会动手、学会吃苦、学会与工人相结合”。学习班每年暑假开办一期, 到今年已是第七期, 先后为皮革行业培训了150多名硕士、博士生。为了解决不同家庭条件的研究生平等入学问题, 王全杰采用“五免费”的政策, 即学费、实验费、住宿费、餐费、集体交通费“一刀切”全部免费。来自全国各大学的制革专业研究生纷纷投奔王全杰教授, 都想学点真本事。

天上不会掉馅饼, “三学会”、“五免费”方针和政策虽好, 经费从何而来?一连三期学习班, 作为一名教师的王全杰把家庭的有限积蓄全部花光了, 正在人们质疑学习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红旗能打多久”之时, 深受学用脱节之害的皮革行业的企业家向王全杰伸出了援助之手, 每一期均有很多企业解囊相助, 于是这个专吃“免费午餐”的动手能力学习班如众星捧月般地走过了7个年头。海宁市瑞星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骅在常年的生产开发和企业管理中深深感受到我国制革行业具有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的匮乏, 王全杰创办的动手能力学习班与他不谋而合。三年前当他得知学习班经费紧缺的消息后立即寄去赞助费, 并一再建议学习班搬到皮革基地海宁来办, 瑞星公司愿意提供场地, 承办此项善事。经过三年的努力, 学习班终于在海宁瑞星皮革有限公司开了张。

据学习班负责人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烟台大学教授王全杰介绍, 学习班采用实验室做实验和车间实习两阶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第一阶段, 在台湾皮革专家朱凤华的指导下, 学员在烟台大学的皮革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 达到自己能设计工艺, 能自己动手制出合格皮革的水平。8月初学习班移师中国皮革之都海宁, 研究生们直接进入瑞星皮革的生产车间, 开始了大生产实际操作的训练。

学习班辅导员, 烟台大学段宝荣老师告诉记者, 第二阶段与往届有所不同。往届学习班学员只是在车间里“观察”工人师傅的操作方法, 打个下手, 结果同学们实习下来, 并不能真正体会到实际操作的技巧, 不能发现实际制革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这期学习班实行了学员顶岗操作的办法, 带来的结果是革命性的。同学们从手拿小本子站在工人旁边的“小记者”, 摇身一变成了真正的操作工人, 他们在瑞星皮革总工程师阮道光的带领下与生产工人并肩劳动, 亲自铺皮、亲自绷板、亲自削匀修边、亲自喷涂, 自己亲手完成每一道工序, 8月暑天, 操作现场研究生个个大汗淋漓, 而且和工人一样该上夜班的上夜班, 该加班的加班, 真正感受到工人的艰辛, 亲身体会到大生产工艺的复杂性, 学习到工艺操作的经验和技巧, 同时在与车间工人的亲密接触中学习工人师傅的优秀品质, 学会与工人群众沟通与合作。

此次工厂实践, 采取4J模式:

1J, 采取军事化管理, 进入厂区一律穿工作服, 2人成行, 3人成列, 列队行走, 彻底改掉大学生的懒散习惯。

2J, 清洁环境、服务大众、培养公德之心, 早上比工人早起30分钟, 打扫楼道卫生, 中、晚饭之后抹桌、拖地、清理食堂餐厅。

3J, 重视交流汇报, 每次提前半小时集合确定任务分配, 晚饭之后再集合起来汇报当天工作, 交流心得。

4J, 顶岗工作, 去娇气、去懒散, 遵守工厂的一切制度, 该上夜班就上夜班, 该加班就加班。

对现在大学生来说, 4J管理理念看起来有些苛刻, 但是同学们都做得有声有色。每天帮助清洁工打扫卫生, 每晚在餐厅清扫完后一起交流, 每天顶岗工作, 几天下来虽然腰酸背痛, 但是学员们无一例外的坚持了下来。绷板这项体力活, 男学员们只用了3天时间就达到了一般员工的水平。在湿工段去肉、剖层岗位上的同学上岗2天胳膊就肿了, 但同学们看到年近花甲的导师也在车间流汗, 于是就毫无怨言的坚持下来, 终于闯过了这一关。修边的女生下了夜班之后没有喊困, 又立刻加入到早上的班前会议中。

严格的管理, 努力的学员, 良好的作风, 感动了瑞星的职工, 职工也愿意和研究生交朋友。同学手上磨了泡, 工人忙着给学生热敷、挑泡子, 有几个学生不适应车间环境, 出现湿疹, 职工赶紧送来自备的药品。瑞星董事长周骅看到绷板工序的学员每天加班加点, 超额完成任务, 就在下班后专门请四位超额完成任务的学员吃饭, 作为对他们的褒奖。

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的动手精神及其特有的慈善性和公益性, 感动了海内外众多的制革企业家和皮革专家, 他们纷纷报名参与学习班的活动。本期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先生、陕西科技大学王学川教授, 河北辛集皮革企业家谢胜虎, 台湾皮革公会首席专家黄珠芳教授、四川大学何有节教授、河南宝斯卡化工董事长张壮斗先生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徐永副会长等都作为志愿者自费来到烟台和海宁为学习班上课, 与研究生们交流互动。海宁市皮革协会利用学习班专家云集的机会, 将学习班的课堂面向全市皮革企业, 连续举行了三次“公开讲堂”使数十家企业同步受益。通过听取专家讲课和工人师傅的言传身教, 研究生们在紧张的生产实践中再次得到理论上的升华。

为了学习行业前辈的先进品质, 传承忠实于皮革事业的精神, 8月7日王全杰及来自7所院校的9名研究生代表, 在海宁皮革协会的带领下, 来到我国知名皮革工程师、科技先导于义先生家, 进行了亲切的访问。同学们献上了自己的作品, 聆听了这位82岁高龄的老前辈的教导, 于义前辈润物细无声的谈话方式让学员们受了一场生动的皮革专业思想教育课。20多岁从事制革, 直到80多岁还一直心系着中国皮革行业的发展, 于义老师这种兢兢业业、不知疲倦的无私奉献精神着实让大家为之感到无限的钦佩与敬仰。

记者在瑞星公司的职工食堂恰好遇到了7名同学正在帮餐厅师傅扫地抹桌子, 个个累得满头大汗。一打听原来他们是烟台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和大连工业大学的研究生。记者问一个胸牌上写着“姓名:牟宗波”的男生, “是王全杰老师要求你们这样做的吗?”小牟的脸顿时红了, “这还用要求?一个月的学习班使我们变成了大人, 看着该干就干。我们每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起床, 将楼道、院子打扫一遍, 环境好了自己看着心里也舒服”。

董事长周骅说“这帮研究生可塑性很强, 引导得法就能成才, 关键在于教育制度的改革”。

工商管理结业 篇9

8 月12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志学教授以“变革中的卓越领导力”主题,向中国建筑系统门窗企业家研修班第一期及第二期学员共同进行了授课。当晚系统门窗北大光华同学交流联谊会(简称“同学交流联谊会”)在燕兰楼多功能厅成立,李毅代表同学做了致辞。选举曹湛斌等一、二期72名研修班学员为常务理事,同意第三、四、五期学员为理事,第六期学员以后为会员。选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圣平,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监事长、全联房地产商会常务副秘书长赵正挺,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执行理事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助理兼联络部主任、全联房地产商会副监事长孟繁军为“同学交流联谊会”顾问。选举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名誉理事长、广东坚美铝业集团董事长曹湛斌,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副理事长、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洪涛,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崔向东为名誉会长。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轮值理事长、北京米兰之窗节能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俊清,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名誉理事长、上海奥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立成,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副理事长、山东裕阳铝业董事长张立军,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轮值理事长、鸿鑫互联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毅为轮值会长。胡振海、王杰、王积刚、李孟合、朱福庆、兰定国、陈刚等为副会长。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副理事长、全联房地产商会写字楼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凯为监事长。李敬芳、彭庆芝为副监事长。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副理事长、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白宝萍为秘书长。边东昱、陈勇、王令军、谭永汉、黄辉、吕永全、靳云雁、李伟萍、李婧、杨文忠、郦江东、金光贤、米建军等为副秘书长。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副理事长、济南德佳机器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小鸥为总工程师。刘万奇、胡宝升、缪明松、程先胜、王鸿安为副总工程师。

8 月13日,研修班在课程开始前举行了第一期结业暨第二期开学典礼仪式。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名誉理事长、系统门窗北大光华同学交流联谊会名誉会长、广东坚美铝业集团董事长曹湛斌先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光华管理学院成都分院院长滕飞老师分别做了精彩的致辞,随后腾飞老师为第一期学员颁发了毕业证书。曹湛斌先生作为第一期学员代表郑重地为第二期学员代表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轮值理事长、系统门窗北大光华同学交流联谊会轮值会长、鸿鑫互联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毅先生佩戴了象征传承与发展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校徽。仪式过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辛教授就“孔子智慧与国学的基本精神”向两期学员授课。

上一篇:音乐的起源说下一篇:企业发展力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