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调研申报

2024-08-13

工业设计专业调研申报(共8篇)

工业设计专业调研申报 篇1

服装设计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申报材料

申报与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建设基础部分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工作任务,加快建设一支符合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为目的的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引导职业学校的教师从能干的教书匠向强理论精技能的“双师型”人才的转变,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努力提供人才保障。我校决定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张xx老师作为市级专业带头人培养申报,以进一步推动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科教学的改革。

一、专业带头人培养基础:

(一)培养对象现状:

张xx老师,男,本科毕业,工程师职称,1967年9月出生,湖南岳阳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纺织工程系,获工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湖南洞庭苎麻纺织印染厂担任技术员,1998年8月,进入中国纺织大学第十九期《高级时装设计进修班》学习,1999年受聘为广州嘉美服饰有限公司生产厂长、设计师,2003年注册服装品牌“七百度”,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2005年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从教以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三年多的教学生涯,磨炼并提高了她作为一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各种素质。由于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一直担任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专业课的教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教学效果显著,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2006年开始任服装教研组组长,现为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带头人,学校综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服装专业分会会长。

1、思德素质

张xx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积极探索职教发展规律,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始终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生,用满腔的热情感化学生,着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具有一技之长的一代新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严于律已,作风正派,团结同志,思想言行堪为学生表率。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和良好形象。

2、学历和职称

张xx老师1990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士学位,1995年获工程师资格证,1998年获服装设计高级技能资格证。

3、专业水准

张xx同志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深入企业基层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直在企业担任技术工作,1998年8月,进入中国纺织大学第十九期《高级时装设计进修班》学习,进入湘北女校工作以来,努力钻研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深钻教材教学;熟读《教育学》、《心理学》;力求在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上跟上时代的发展,力求在专业技能方面精益求精,一专多能。为此,他参加了各种培训和进修。2007年参加了深圳盈瑞恒科技公司服装CAD培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她能虚心求教,苦练专业技能,在实践性环节教学中有自已一套独特的方法。由于来自企业一线,对服装企业的就业要求比较熟悉,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熟悉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技能体系,在专业校内实训建设和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由于他理论知识水平高、专业技能过硬,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他能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和主干课程的课程目标。2006年被学校确定为学校服装专业带头人,负责服装专业的建设。为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在他的主持下,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的和实训计划进行了制定和调整,使专业教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

4、专业教学和教研教改水平

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张xx老师一直担任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画技法》、《服装CAD》、《服装工艺学》等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指导。在教学中,他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深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遵循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采用的直观教学法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合作教学、分层教学以及问题教学等各种教学形式的课堂中,这种共同参与、给予主体更多机会的教学法经常运用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使得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由原来学生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索真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会学习、有创见的素质。而她在技能教学中又多采用现场教学法,技能授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因为对每个人来说有义务在课堂上做出自己一份贡献,课堂通过教学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面对实际情况的临场决策能力及综合素质提供一个训练的场所。灵活的教学方法、严谨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好的教学质量,良好的教学课堂效果使得张xx老师的授课深受学生欢迎。

作为服装专业分会的会长,在教学研究方面能起模范带头作用。课余时间坚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深钻教材大纲,苦练基本功,并多次组织了服装设计技能大赛。

5、应用技术研究推广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

张xx老师对自己要求严格,课余时间坚持自学,她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运用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2007年在张xx老师的主持下引进的服装CAD企业板教学,开创岳阳市服装中职教育的先河,使按此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结构更贴近当前的发展,学生的技能更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部分:建设规划部分

1、学校重视,专业带头人各方面有保障。

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师总数5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3人。中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占30%,“双师型”教师共5人,有4名教师是从企业直接聘用的。总的来看,师资结构合理,但缺少强有力的核心专业课教师,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特别是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学校每年都制订了专业教师培养方案,学校经研究决定用两年的时间对张xx老师进行培养,争取两年时间将他建设成一个市级专业带头人。学校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供培训和教研经费,在时间上给予保证,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营造成一个优良的环境。

2、实训场所完善,专业带头人施展才华有场所

近年来,我校加大了对实验实训场所的投入力度,今年投入500多万元对实训场地进行添置改造,服装专业已拥有了较完备的实验实训场地设备。目前学校拥有服装缝纫室1个,有工业缝纫机70多台,服装制板室1个,形体训练室2个,服装CAD机房1个,服装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有岳阳潘安服饰有限公司、福建利郎服饰有限公司等。给市级专业带头人进行教学改革、技术推广、科学研究等提供了有利的实践条件。

3、根基扎实,专业带头人培养有基础

张xx老师来自服装企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理论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2006年进入湘北女校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服装专业课的教学、实习指导、实验实习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工作;2007年参加了深圳盈瑞恒科技公司服装CAD培训;2008年获服装设计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其在服装专业方面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在2008年春季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由张xx老师任主教练的服装设计项目选手获得了二、三等奖。

(三)主要差距:

张xx老师自2006年进入湘北女校工作以来,在教学业务水平、科研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与市级专业带头人的建设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亲自主持的教研教改课题的数量不够;

2、专业方面论文不够;

3、参加国内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不多

第三部分:分年度具体培养计划

(一)总体目标:

2008年至2009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目标是:以全面提高服装专业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培养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为重点,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根据学校 的实际,深化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并完善适应当前形势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二)具体内容及进度方案

工业设计专业调研申报 篇2

一、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改革基本思想

本次调研以装饰企业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 力求建立一个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以基础知识, 以能力为核心, 以素质为本的教育思想, 开发高职教育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实践教学、基础教学、素质教育的原则, 把企业项目、岗位工作任务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 使毕业生技能掌握室内设计专业知识, 在工作任务过程中获得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 室内设计专业加强校企合作, 系统完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初进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使毕业生真正具备“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近年来, 随着城镇住房制度市场化、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 我国城镇住房快速发展, 人们的居住环境正在得到逐步改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 截至目前,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30平方米, 家庭住房自由率达到80%以上。2005年到2010年,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约32.0%。商品住房销售量屡创新高, 2005年到2010年, 全国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约19%。以上数据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住的房屋设施得以明显改善, 功能在不断增多, 城镇居民住房正在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 室内设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一) 黑龙江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

通过上图, 我们发现:2008年室内从业人员16万人, 受到金融危机、企业转制的影响2009年至2010年, 黑龙江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成下降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整体回暖, 生产市场需求拉动增加, 到2011年-2012年人才有所上升, 提高2.37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我地区在今后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势必增加。

(二) 黑龙江对室内设计技能型人才需求

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资源持续增长, 就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比重提高。就业人口文化素质全面提升。2010年, 从就业人员职业构成分布上看“专业技术”人员为156.2万人, 占全部就业人员的7.56%, 低于2000年的7.86%。专业技术人员在就业人口的比重降低。十年间我省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一升一降”的特征明显, 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为7.56%, 比十年前的7.86%下降0.3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 学历需求情况

在调查中, 我们重点进行了企业领导、设计人员、技术施工人员学历结构分析图如下:

此图中, 领导层学历结构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 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历人员比例较高。中专学历的中层干部通常是早期毕业的人员。由此可见, 企业领导、设计人员、技术施工人员总体上以大专学历为主。企业对于不同类型的岗位, 在人才层次上有不同的要求, 在人才的使用和选择上趋于理智, 更看重人才对岗位的适用性。

(四) 岗位需求情况

最新报道显示, 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著名人才招聘网站在近几个月, 平均每月的室内招聘岗位约1000个, 关键岗位仍是室内设计与绘图员等。据统计,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是室内设师、绘图员, 约占所有比例的80%, 其余岗位如业务员、管理人员及其它岗位占20%。

(五) 企业对室内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尽管具体职务有所不同, 作为室内设计人才需必备以下核心素质:

三、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现状

目前, 本科院有中央美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济南大学等本科院校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 毕业生更多的是面向设计部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工业美术设计学校、哈尔滨信息应用技工学校、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校等院校, 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面向绘图、施工技术一线, 在全国高职高专1200所, 仅有400余所学校开设了此专业, 每年毕业生5000千余人。

2012年12月召开的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总结会上专家指出, 职业教育形式“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总结会期间, 来自管理部门和企业的专家委员表达了希望院校进一步培养与行业需求充分对接的高质量人才的意愿。

认真调查研究室内装饰设计市场的具体需求, 调整完善专业设置,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从不同层次以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进室内装饰设计人才的培养。我院主要培养与装饰企业对接的高素质、高技能卓越室内设计人才,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通过以系列项目为单位组织课程内容, 把企业项目、岗位工作任务与成果应用紧密与教育相结合, 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具有效果图绘图员、施工图绘图员、设计师助理、室内设计工程施工与技术管等方面职业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能在室内设计行业企业从事组织施工、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群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每年我院向北京元洲、北京圣点、黑龙江华润、哈尔滨麻雀等装饰公司输送技能型人才。我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96%, 并且供不应求。旺盛的市场需求为室内设计技术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综合所述,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应培养行业要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建筑装饰装修领域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加强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长效办学机制, 形成行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制度办学机制, 编制和实施教学计划, 优化教学和实训过程, 以行业用人为导向, 综合能力的教育理念, 提高职业教育, 促进建设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研室.模具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EB/OL].http://www.docin.com/p-466494359.html, 2009, 05, 30/2013-07-07.

[2]王炜.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家庭迁新居[N].人民日报, 2011-03-01.

[3]黑龙江省统计局我省城乡居民居住状况分析——黑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系列分析之九[EB/OL].http://www.hlj.stats.gov.cn/jjfx/ztfx/16105.htm, 2012-10-15.

[4]黑龙江省统计局我省就业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分析——黑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系列分析之七[EB/OL].http://www.hlj.stats.gov.cn/jjfx/jdfx/16168.htm, 2012-10-15.

[5]室内设计与社会实践结合教学调研报[EB/OL].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1702927, 2011-11-03.

[6]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C].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01.

工业设计专业调研申报 篇3

[关键词]高职;美术设计;教学改革;调研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直接担负着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高其从事专业领域内工作能力的重任,得到了教育管理部门和一线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实例教学法、工作室教学法、学习—实践循环教学法等不同教改思路不断涌现。其中以工作室、项目和实践等形式出现的以面向市场需求为目的的专业课程教改方法得到格外重视。

但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真正渴望的职业技能是什么?合适的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又是什么? 带着上述问题我们对湖南商业技师学校美术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调查研究及结果

调查对象:

为了保障调查结果的普适性和避免不同年级学生对调查结果的影响,问卷调查对象选自湖南商业技师学校美术设计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共122名,其中一年级45名,占所有调研对象的36.9%,二年级49名,占所有调研对象的40.2%,三年级28名,占所有调研对象的22.9%。

调查内容及结果:

整个调查问卷涉及教学目的、教学方式、作业形式、教改探索等多方面内容。这里仅对与教改思路比较相关的3点内容加以讨论。

(1)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问卷情况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最主要目的是学习艺术设计的基础技能以及解决相关美术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占50.8%左右,还有26.2%的學生想通过美术设计专业课程了解美术设计的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由此可见: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美术设计的基础技能和解决相关美术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同时围绕着这一核心给学生介绍美术设计的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而不应只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

(2) 学生期望获得的职业技能,问卷内容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美术设计的学生渴望获得的职业技能中,除了解决美术设计相关问题的能力外,还包括组织实施能力以及宣传销售自己成果产品的能力。这一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有,我们不应该简单的传授学生解决美术设计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得告诉他们如何实施自己的想法,如何宣传销售自己的成果作品,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铺垫。

(3) 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问卷情况见表3。

调查结果显示,64.6%的学生愿意并且非常愿意接受老师课堂教学+实践作业+学生上台讲授其作品+社会企业参观实习等多元模式进行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因为此教学模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支持。

二、教改思路

基于本文调查研究结果的教改思路具体建议如下:

(1)培养学生基础的美术设计技能是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目的。

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培养的职业技能,不能只认为是传统的解决实际美术设计问题的能力,应该还包括对行业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了解、能组织实施自己的想法以及会宣传销售自己成果及作品的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的脱节,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可用、能用、好用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2)课堂教学+实践作业+学生上台讲授作品的多元教学模式能极大激发学生的热情。

学生愿意接受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希望老师讲授课程知识,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学以致用,自己动手实践。学生希望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够上台讲授自己的作品,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另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多元化教学模式能更好地达到学习专业知识、锻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提升交流能力的目的,因此更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卢霞. 高职教改中美术教学的四个转型[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6),122.

[2]黄志华,陈嫣嫣,骆亚男. 同质与重构—以高专美术教改研究中同班级三个连环教学个案为例[J].教学论坛-美术大观, 178.

[3]张锋美,姚蕊. 以“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06).

[4]孙世圃,吴西. 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教改与实践—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再提升[J]. 中国轻工教育,2015(2),77-79.

作者简介:彭菲 女,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助理讲师,主要从事美术设计相关教学工作。

工业设计专业调研申报 篇4

一、调研情况

(一)、室内设计与施工管理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装饰产业的前景也更加广阔。据资料表明,截止目前,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的产值已经达到了一万亿元左右,现在全国各类装饰企业共有20余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400余万人。而且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增长率达到19.6%。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筑装饰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的增强,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约占我们国家生产总值的6%左右。因为建筑装饰行业产业链比较长,所以建筑装饰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包括建材、家具、工艺饰品、化工、家电、冶金、纺织等在内的十几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到目前为止,我们建筑装饰业吸纳城镇和农村的劳动力大约在1000万左右,这其中有80%是来自于农村。建筑装饰材料的生产,包括木材深加工、装饰建材的生产、建筑五金塑料等加工产业,也吸收了大量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劳动力。所以建筑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农业人口的转移,改进城市就业借口,和缓解就业压力,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安徽建筑装饰业的基本现状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呈现出持续、迅猛增长的势头,成为成长性最好的新兴行业之一,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在这种大环境下,安徽装饰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飞速发展成绩,建筑装饰产值从1992年的几千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245亿元(2005年统计年报数据,不含住宅装饰产值),从业人员从1992年的几千人发展到2005年的20万多人,分别增长了近200倍和近30倍。装饰企业个数从1992年的179家发展到2005年的2250家,其中一级企业由5家增加到了76家。

近几年来,安徽装饰业的发展速度尤为惊人,“十五”期间装饰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3.4%,高出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0.9个百分点,装饰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左右,安徽装饰企业创筑巢奖(国优)(参建)、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个数均在全国处领先地位,同时,一级资质企业个数,甲级设计资质个数均排在全国前列,基本奠定了建筑装饰大省的地位。

2、安徽构筑建筑装饰强省的战略目标和对策

根据安徽构筑建筑强省的战略目标,即用15年左右的时间(2000~2015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比2000年提前实现翻二番的目标,全面建成建筑强省,建筑装饰行业作为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装饰行业增速必须略高于整个建筑业平均增幅水平的客观要求,考虑到2015年安徽必须建成建筑强省的奋斗目标的历史责任,我们设想,到“十一五”期末,也就是2010年,要初步建成建筑装饰强省框架。到“十二五”期末,也就是2015年,要把安徽建设成建筑装饰强省,从而和整个建筑业一道,同步进入强省状 态。

通过对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现状的全面分析,提出其具体发展目标及步骤:

到“十一五”期末,即2010年,全省建筑装饰产值达到1560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20%左右,一级资质企业个数占装饰企业总数达6%,装饰企业总数占全省建筑业企业总数达26%,有甲级设计资质的装饰企业达到65家,进入全国装饰百强的企业达到15个,全省装饰工程获得筑巢奖、国优奖的个数和企业数双双进入前5名,建筑装饰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占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25%,为全省构筑建筑装饰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到“十二五”期末,即2015年,全省建筑装饰产值达到2700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25%左右,一级资质企业个数占装饰企业总数达8%,装饰企业总数占全省建筑业企业总数达30%,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有甲级设计资质的装饰企业达到90家,进入全国装饰百强的企业达到15个,全省装饰工程获得筑巢奖(国优)、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项的个数和企业数双双进入前三甲,建筑装饰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占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30%,其他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实现构筑建筑装饰强省的战略目标。

3、建筑装饰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和需求预测。

在安徽构筑建筑装饰强省这种大背景下,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重视和发展高 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它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特性,高职教育的助学院校更应该摈弃重视层次、忽视类型,崇尚理论、鄙视技能的观念,确立能力本位思想。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等世界关注的盛事都将在中国上演,这对我国城市建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相关行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总部也都看好这一商机,大量涌入中国。我国的装饰行业已进入平缓增长而竞争空前的阶段。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买房、买好房、装修房”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中心话题。近年来,伴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装饰业持续升温,室内设计及装饰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2005年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后,房地产业的发展回归理性,走上了一条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这也为装饰行业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抓住机遇,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装饰业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当务之急。

4、建筑装饰专业人才的调查现状分析

在对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相关公司的调查中发现,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课堂教学的安排和 现有教学体制的种种不足,学生课堂内容偏多,长期以来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务实性,其主要表现为,学生作业只重艺术表现,不重务实性设计;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缺乏主动的认知与贯通,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由于对“环境艺术设计”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学校性质和基础不同,使得在专业建设的定位和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着差异。其现状是把具有一定综合学科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仅定位在室内设计单一方向上,仅是偏重家庭装修、装饰等美化室内环境方面。在这种教学体系培养下的学生专业面过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佳,社会适应性不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适应新环境和市场的需要。可以说,书本、教材、传统课堂是该学科的基础,但永远不会创造出市场需求的东西,而这些恰恰是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所以,如何转换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专业

近十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向前推进,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园林景观建设的热潮,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对园林建设人才的需求量大增。

园林景观专业方向团队通过走访企业、专家座谈、网络资料查询等途径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园林建设人才适合的就业领域较广,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园林人才来讲,适合的单位有小型设计院、所的专业设计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企事业单位的城市园林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城市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环境建设工作;居住小区等的物业管理公司的环境管理工作;施工企业的园林建设施工和施工管理工作等,其具体岗位及工作内容有:设计岗位——小型绿地方案、施工图设计;施工管理岗位——现场沟通、修改设计图纸,现场组织、指导,招投标文件制作,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决算,竣工图制作;监理员岗位——现场监督施工单位按图按规范施工;效果图制作岗位——图形图象的处理、制作。

在国外,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设计已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一部分,我国的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北京的奥运成功和上海的申博成功为我国的城市园林建设带来难得的机遇,也为园林景观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从近几年来人才就业状况来看,许多相关用人单位需要招收大量城市园林专业人才,主要从事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和职业培训等的教学工作。

根据市场调查,仅合肥市具有资质的园林施工企业就有71家,其中一级资质的2家,二级资质的29家,三级资质的40家;全省具有资质的园林规划设计单位有60家;另外,还有众多物业管理公司、企事业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等。

园林景观专业主要学习园林建设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园林设计、工程建设、管理等一系列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训锻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设计、建设、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须具有较强的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能力、熟练的设计表达能力。具有在各种园林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的能力和良好的现场组织管理与沟通协调的能力。了解相关专业和相关知识,如城市规划、生态学、环境艺术、建筑学、园林工程学,植物学等;熟悉国家城市园林行业政策法规、条例等;了解园林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建设和现场组织管理的能力。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核心课程群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分析报告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核心课程群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以专业群职业领域共性核心专业能力和专业面向为主线,设置了专业群核心课程,包含两种课程类型: 1.培养专业群核心专业能力的平台课程,14门:设计素描与速写,设计色彩,三大构成,专业素材采集写生,摄影,建筑制图,建筑装饰与施工工艺,photoshop,AutoCAD,室内外效果图表现技法,3DMAX、模型设计与制作,环境设计及观赏植物、小型设计项目实训。2.具有专业方向典型特征的专业方向课程:(1)室内设计与施工管理专业方向

材料与工艺,住宅及家具设计,商业与办公空间设计,室内设计实训,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及概预算,室内设计与施工管理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项目。(2)园林景观专业方向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园林景观设计实 6 训,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与概预算,景观设计与施工管理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项目。

(二)、核心课程群改革与建设思路与实施

1、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思路:

(1).根据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要求,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程内容体系。

核心课程的改革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课程教学中以能力训练为目标、以项目驱动为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同时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丰富的信息资源,依靠教学共享平台,提供现代教学手段,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师生互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3).改革课程标准,完善课程评价和管理。

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重视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中的作用,将课程评价贯穿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检查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和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功能,把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4).以课程改革为依据,加强教材与教学资源库建设。按照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开展教材与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理念先进、结构合理、形态新颖、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材与教学资源库。

(5).建设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教学。

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建设、充实、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利用国家财政的支持和学校的投入,进行重新设计与规划,建设能够满足本专业群各课程教学要求的校内实训设施。

(6).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技能水平高的课程教学团队。

一方面加强教师的培训,选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基于企业工作任务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设计能力,使骨干教师掌握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技术;另一方面聘请自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提高教师团队整体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

2、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实施:

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以《园林景观设计》,《家具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逐步推进,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

《园林景观设计》,《家具设计》课程开发是以项目为课程体系,整合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企业专家 的主导作用,课程实施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创设真实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先进的实训设备,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课程评价采取多样化考核,兼顾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兼顾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

(三)、核心课程群建设成效

1、在教材和课题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2、.聘请了一批优秀的兼职教师从事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训指导等工作。

工业设计专业调研申报 篇5

一、行业规模的发展目标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同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一起构成国家建设设计人才格局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这一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成为许多高校办学的热点。

在我国“环境艺术”这一名词才出现不长时间,但年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建筑装饰业,似乎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目前已成为令人倾心的行业之一。显然,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为环境艺术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这种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和历史传统认识的改变和新的要求,追求更有意义的人文环境,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成为一个新焦点。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是体现崭新生存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由于文化生活的普及和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所生活的环境空间有了更广泛的文化艺术需求。环境艺术在中国正经历着从对环境的美化处理向对美好环境的创造转化。环境艺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每年竣工的公共建筑约300万平方米,如用作装饰工程费按2000元/平方米计算,工程总量在60亿元左右。北京市的住宅每年竣工面积为600万平方米,约12万户,按每户平均用作装饰工程费2万元,总计约24亿元。如果统计全国用在建筑室内外环境装饰工程上的费用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正呼唤具有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去建设。

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所(室),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大连市等相继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或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各种大小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国家建设部门也正在进一步规范环境艺术设计和工程建设市场。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三是受过环境艺术

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这部分人仅占百分之计二十左右,院校培养的专业设计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统计,2007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14700亿元;其中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含幕墙)6200亿元;住宅装饰装修产值8500亿元。按照《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建筑装饰工程产值将达到21000亿元,其中公共建筑装饰装修8000亿元,住宅装饰装修达到13000亿元。

建筑装饰行业虽然拥有较大的产值规模,但存在着行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等级低和人员素质低的现实问题,成为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实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建筑装饰行业就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全面提升行业运作质量,基本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工厂化加工,现场装配式施工,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

2、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提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行业的社会地位,改善行业形象。

4、以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高从业者队伍素质。

5、以文化创意、设计创作,带动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6、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行业的国际化竞争能力。

7、以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作用,推动行业的创新能力。

8、以集成、整合既有技术和二次研发、提升行业的创新能力。

在实施以上措施中,必然需要一支爱岗敬业、受过正规教育、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才队伍支撑,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建筑装饰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优质化。我国每年完成公共建筑装饰工程项目350万个左右,其中合同额超过200万元的大约80万个;完成住宅装饰装修项目大约在2000万个。从设计、施工、选材、配饰等环节分析,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建筑装饰装修需求带有很强的钢性,特别是住宅装饰装修,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但由于长期以来,行业管理关系没有理顺,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桎肘,影响到行业 的正常秩序。因此,理顺行业管理关系,是更好的促进人力资源优质化的基础。

二、行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与供给

建筑装饰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根据中国高等院校学科设置的统计,全国有近200所高等院校开设有也行业相关的专业,在校生约20万人,每年毕业生约5万人。当前行业内共有受过专业系统教育的人,总数约在120万人左右,其中从事创作以及技术工作的人数约为80万人。

按全国行业从业人数1200计算,受过系统教育的约占10%,主要集中在设计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层面,按照行业发展的需要,现在需求人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端人才:主要需求有文化创意、设计创作能力的设计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带领团队进行自主研发的科技人才。按行业17万家企业和当前技术水平和急需解决的障碍测算,设计人才需要5万人,管理人才需要15万人,科技人才需要5万人,这部分人才需要在行业内,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锻炼,在大、专毕业中培养。

其他人才:重要需求是设计的细化、深化人才,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大约需要50万人左右;企业管理中各种职能实现的人才大约需要20万人左右;项目管理人才,大约需要30万人左右;科技人才,大约需要50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机械、化工、智能化专业;营销人才,大约需要10万人左右;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施工人员,大约需要500万左右。

由于建筑装饰行业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行业,进入的技术门槛很底。所以行业内人才流动性很大,造成了高端人才的培养难度机大。

三、当前国内院校的专业设置

由于建筑装饰属于边缘学科,形成的时间又很短,所以专业名称非常杂乱,现在与行业有关的专业名称包括:环境艺术、室内设计、建筑装饰、景观设计、艺术设计、公共设计、时尚设计、空间设计、实验设计、影视美术设计等。

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岗位

建筑装饰设计师、环境艺术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会展设计师、软装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装饰预算员、CAD绘图员、施工员、材料员等。

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优秀素质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不仅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校大学生也不可避免为自己的职业前景担忧。为了收集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信息,引导他们制定可行的就业规划,同时为了响应学院“一切工作都围绕有利于学生就业开展”的号召,通过回访我院毕业生,预测我系部专业的就业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开拓就业市场,客观反映我系目前的毕业生素质和社会声誉,及时发现我系部在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系老师参与到就业市场需求调查中,我们通过寻访实习学生与实习生用人单位交流,了解现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现我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走访的各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诚恳地提出了如下要求:

1、毕业生应该是复合型、全面发展的人才

2、毕业生应该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毕业生需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毕业生要求有相应的美术功底,具有相关工艺品的鉴赏能力,开朗活泼大胆,英语口语较好

4、毕业生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软件设计能力并且创意新颖

5、学生需要熟练掌握CAD,3D等软件,要有建筑施工技术及预算学的相关知识,尤其需要具有较强的空间设计观念。

工业设计专业调研申报 篇6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福建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2005年以来我院紧紧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开展“两个不间断,三个零距离”为特色的“骏鹏模式”实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教材,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十分注重校企合作,先后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7年我们与福建骏鹏五金有限公司进一步深度合作,签订了100人的订单协议,命名为“骏鹏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实施“两个不间断,三个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适应企业生产不间断的要求和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不间断工学交替,根据企业生产需要,我们将校内两个常规“骏鹏班”,分为多个企业实习小班,打破原有的学年、学期制,实行弹性学期制,轮流下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我们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和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律,将三年的学习分为认知专业、学习技术、掌握技能、提升能力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知专业(第一学期):主要安排文化素质课程,结合入学教育、专业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认识实习,了解企业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生产管理和企业文化,企业各个岗位间进行轮换交替,从事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

第二阶段学习技术(第二、三学期):主要开设职业技术相关课程,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9周的各技术岗位的轮岗实习,主要岗位有模具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材料成型、数控操作、激光切割、钣金折弯技术、铆接技术、涂装技术等,在企业的师傅的指导下,一边做、一边教、一边学。部分课程由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在现场组织教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

第三阶段掌握技能(第四、五学期):以企业的产品作为教学的案例,进行专业课教学,并开展各种专业实践、技能认证等教学活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15周的生产性实习,在师傅的指导下参与普通模具生产制造、精密模具生产制造、数控编程与加工、电火花与激光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材料成型与工艺等生产活动,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

第四阶段提升能力(第六学期):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考核,根据学生的特点实行双向选择,让每一个学生在适当的岗位上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并结合企业的生产选择课题,进行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毕业后直接在公司上岗,实现就业与上岗的“零距离”。

人才培养模式图

“骏鹏班”采取“学生+学员+员工”的管理模式,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即在校内学习是学生,在企业生产实习是学员,顶岗实习是员工。在企业实习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劳动素质等教育。实习期间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劳动报酬,并设立十万元“骏鹏奖学金”,奖励实习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兼顾其他职业面向,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首先我们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开展广泛的专业调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就业面向,得到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岗位任务分析表。

再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系列典型工作任务。

然后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知识进行重构,开发行动导向、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工作任务引领型学习领域,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开展了从“产品造型→模具设计→编排工艺→购买材料→机械加工→数控编程、加工→电火花加工→热处理→模具装配→试模、调整→合格产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综合实践。

还和企业合作开发了《激光切割技术》、《模具企业管理》等课程和校本教材。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配套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为依据,分析生产过程,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职业活动选择教学内容,按照行动体系序化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根据课程内容不同,场景不同,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现场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注重学生参与,强调师生互动。

(1)任务驱动教学

以“工作单”的形式下达任务,随后介绍相关知识,课后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制定计划,第二次课学生分组讨论计划,教师认可计划方案后实施,最后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项目成果展示,完成任务。

(2)实行项目教学

在生产实际中寻找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模具设计、制造的训练。使学生熟悉模具设计、制造与生产组织、产品技术经济的关系;通过实践训练,掌握模具零件的加工、检测及模具的装配调试;具备生产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

(3)教师到企业现场教学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组织教师到企业去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针对企业 3 的产品和模具现场进行教学,如根据企业需要我们开了一门《钣金展开与计算》课,每次课前老师先到企业找一个钣金零件,就展开、成形、计算和工艺进行现场教学,还有《模具结构》课程,每次打开一付企业生产中的模具分析,效果很好。

(4)开展研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申报学生科研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开设有关的专题讲座,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文献,申请科研小项目,撰写技术报告、学术论文,结合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三维创新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实训基地建设

近几年学院自筹资金800多万元建设改造模具数控实训基地,2007年模具、数控实训基地获省财政300万支持,2008年又获中央财政440万支持。主要实验实训场所有:机械综合实验室、机电实验室、力学液压实验室、模具结构及装拆实验室、逆向工程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CAD/CAM机房、模具钳工实训室、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室、数控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等,主要设备有:注塑机床,冲压机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维修实验台,数控雕铣机床,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机床,三坐标测量机,及各种正版设计软件等等,以上设备都是目前社会和企业较流行、较先进的配置,绝大部分设备都是生产型设备,可组织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此外我们还建立了2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企业认识实习、暑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

(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近几年我们在加强专业能力培养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建立专业导师制度,开展学生专业学习小组活动,学生科研课题申报,开放实验、实训基地,开展各种专业培训,安排学生暑期参加企业实践,开展CAD沙龙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等,努力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技术的平台,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近几年我们培养的学生参加全省和全国各项技能竞赛有100多人获奖,仅2008年我们参加的各类全国竞赛中,就荣获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项目二等奖、模具项目三等奖、机器人和自动生产线项目优秀奖,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加工中心和数控车两个全国第三名,第三届“正保教育杯”AutoCAD机械设计竞赛特等奖和一等奖。

二、教学成果的创新点

1、实施“两个不间断、三个零距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既打破原有的学年学期制,采用小班制工学交替,适应企业生产不间断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企业认识实习—轮岗实习—生产性实习—顶 4

岗实习”不间断的企业实践;从而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2、以“五个为主”的原则开展人才培养的探索

既“以企业需求为主,制定培养目标;以就业岗位为主,改革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主,强化专业训练;以保证质量为主,制定专业标准;以工学结合为主,深化教学改革”。

3、采取“学生+学员+企业员工”的管理模式

即在校内学习是学生,在企业生产性实习是学员,半年顶岗实习是企业员工,毕业后直接就业。

4、实行“六合一”的教学管理

既“学校与企业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实习与生产合一、课堂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

三、项目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教研课题:

(1)2005年“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获学院教研课题B等;

(2)2006年“机电工程系模具、数控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学院教研课题B等;

(3)2007年“冲压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教学改革”获学院教研课题A等;

(4)2007年“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学改革”获学院教研课题C等;(5)2007年“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研究与探索”获学院教研课题A等;(6)2008年“高职机械制造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综合实验项目”获福建省首批十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

(7)2008年“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福建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立项。

2、精品建设

(1)2006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级精品专业;(2)2006年“模具设计与实作”课程被评为福建省首批精品课程;(3)2007年“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4)2007年“数控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精品专业;(5)2007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6)2008年“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7)2008年“特种加工技术”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8)2008年“模具CAD/CAM”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9)2008年“机电技术专业”被确定为院级精品专业。

3、教材建设

(1)2007年许冬梅老师主编的《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2008年陈天凡老师主编的《数控加工与编程》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3)2008年王翠凤与骏鹏五金有限公司合作编写《数控激光切割技术》、与福建友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编写《模具生产与管理》校本教材。

4、基地建设

(1)2005年被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教育培训中心确定为“国家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

(2)2005年被福建省模具工业协会确定为“模具、数控培训基地”;(3)2006年被国家制造业信息化教育培训中心评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优秀教育培训基地”;

(4)2007年模具数控实训基地获福建省财政300万支持;(5)2008年数控实训基地获中央财政440万支持。

5、各项技能竞赛获奖情况

(1)2006年参加“全国首届三维数字建模”竞赛,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

(2)2006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数控技能竞赛”包揽数控加工中心前三名;(3)2007年参加全国第二届“正保教育杯”AutoCAD机械设计竞赛,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5名;

(4)2007年参加“第二届全国三维数字建模”竞赛,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

(5)2008年参加“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获模具、数控、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四个项目团体第一名,并获数控车和数控加工中心个人第一名,数控铣第二名;

(6)2008年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高职组数控项目二等奖、模具项目三等奖、机器人和自动生产线项目优秀奖,是全国唯一一所参加全部四个项目比赛的学院;

(7)2008年参加“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竞赛”,获数控加工中心和数控车两个项目全国第三名;

(8)2008年参加第三届“正保教育杯”AutoCAD机械设计竞赛,获特等奖1 6

名,一等奖1名,三等奖5名。

6、发表论文情况

(1)2005年“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东华大学学报》上发表;

(2)2006年“计算机绘图案例教学法”在《装备制造技术》上发表;(3)2007年“模具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在《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发表;

(4)2007年“模具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在《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发表;(5)2007年“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和“以实践为重心,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在《福建信息技术教育》上发表;

(6)2008年“冲压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课程改革研究”在《赤峰学院学报》上发表;

(7)2008年“制图教学中的想象心理及其发展途径”《装备制造技术》上发表;

(8)2008年“机械设计基础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讨”在《中国高教探索》上发表;

工业设计专业调研申报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 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 也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它主要解决专业建设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由谁来培养这些核心问题。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有科学的理念, 体现高职高专办学定位, 遵循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原则,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工作过程为主导, 以校企合作为途径, 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 融教学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实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创新高职会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会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依据

要秉承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绿色江苏、生态扬州,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 构成了学院绿色教育的生命之源”的办学定位, 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以“三化”、“四结合”理念为指导, 全面构建“工学结合—岗位导向”人才培养新模式。“三化”即能力培养的职业化、教学环境情境化、教学内容岗位化;“四结合”即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上, 行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角色要与会计人员的角色相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与会计职业要求相结合。构建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岗、证、课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就业为准绳、以教学为抓手、以实训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过程, 建设“分散实习、排队实习、顶岗实习”相补充的三轨递进实习体系的“33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以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 建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要求, 我们对毕业生就业较多的部分地区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对“敬业精神”、“道德素质”和“再学习能力”等关键能力普遍认为重要, 或很重要, 甚至超过了对技能的要求。中小型企业对技术业务掌握能力要求期望值高, 而大型企业岗位更看重团结协作、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关键能力。因此, 高职会电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解决简单的“懂不懂”和“会不会”的问题, 而应特别注重团队合作、思维、判断、决策能力的培养。在高职会电人才培养方案中, 应加强关键能力的培养, 应增设、强化综合素质拓展类课程或环节。

3、构建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进行能力、素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充分研究和学习了省内外国家示范和省级示范院校的经验, 确定了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会电专业的“333”人才培养模式, 即“岗、证、课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就业为准绳、以教学为抓手、以实训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过程, 建设“分散实习、排队实习、顶岗实习”相补充的三轨递进实习体系。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 该院的总体设想是, 根据会电专业培养目标, 围绕职业岗位群的业务规格, 通过广泛的调研和专家的充分论证,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制定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的标准, 从而确定本专业培养计划。

把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纳入专业培养计划之中,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岗、证、课”融合课程体系, 围绕会电专业学生可能的职业岗位, 分解岗位能力需求, 分析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与开发, 将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 做到课程与工作过程融合, 课程与职业证书融合, 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零距离”。

采用“三轨递进”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础技能实训→岗位虚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四个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采取“分散实习、排队实习、顶岗实习”相补充的三轨递进实习体系,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二、高职会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1、深化课程改革

(1)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按照“工学结合—岗位导向”的人才综合素质要求, 系统整合教学内容, 以项目课程建设为核心, 构建会电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创新课程体系, 重点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 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增强学生的岗位核算能力和管理能力, 提高就业竞争力。根据用人单位对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再考虑到长期以来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该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在金融货币知识、证券知识、投资知识及对进出口环节相关知识方面存在薄弱之处, 而随着企业投融资模式的多元化 (特别是以金融工具为投融资手段) 和企业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展, 企业所需的会计人才不仅要熟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还要熟悉我国的金融法规、金融企业会计理论和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等方面的知识。

(2) 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核心课程是构成课程体系的主干, 也是区分不同专业的主要标志。实施基于会计信息化竞赛和多证并举制度导向的课程改革, 以岗位需求为起点, 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 通过互兼互聘的方式, 让行业企业的会计专家参与确定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范围和基本技能, 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按“核算+管理”的能力要求, 开发专业核心课程, 编写出特色的核心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可实现从学科型模式到项目型模式的转变。

实行毕业证书和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具体可设定为三个层次目标。一是最低毕业标准。以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目标, 重点开设基础会计、电算会计、经济法、计算技术等课程, 以实现专业的即时培养目标, 即零距离上岗。近年来学院学生获得会计上岗证率达100%。二是较高要求标准。以参加和通过初级会计资格考试为目标, 重点续修财务会计项目课程、成本核算与管理、税法实务等课程, 为实现专业的中远期培养目标即会计主管或主办会计奠定基础。近年学院学生初级全科合格通过率在50%以上。三是高技能标准。以参加中级会计资格甚至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会计信息化大赛为目标, 重点续修财务管理项目课程、管理会计、审计实务等课程, 选修高级财务会计专题、《ER P》沙盘操作等课程, 以实现中远期培养目标。

2、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实训条件建设紧跟社会和市场需求, 以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为导向, 围绕教学改革, 通过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重新整合、优化校内外实训条件, 完善并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从而建立功能强大、结构合理、管理先进、运作高效的实训室与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 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教学资源保障。一是校内实训室建设。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充分贯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思想, 坚持生产性、开放性、共享性、综合性、示范性的建设原则, 将教学和实训深度融合, 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兼顾会计人员岗位培训, 在保证学生实训的同时, 面向社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和业务培训。

二是校内生产性基地建设。我们与扬州市创业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合作, 依托其客户及业务资源优势, 结合学院会电专业优秀教师资源, 在校内成立扬州市创业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环资分公司, 同时建立扬子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财务工作室、扬州亚星商用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工作室, 实现了会电专业生产性实训功能, 同时解决了部分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问题。全面贯彻“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方针, 积极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合作建立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提高了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重诚信、能吃苦、善沟通、会核算、会管理”的人才培养要求, 以“校企共赢”为合作基础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训的结合, 增强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并为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搜集教学案例提供有利的条件。积极寻求扬州市财政局、扬州市进出口商会等部门的支持, 在原有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在行业上涵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2) 实践性教学实施的步骤及程序。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按照会计职业行动和职业岗位的活动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 通过“基础技能实训→岗位虚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四个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采取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并行方式,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实施步骤、程序如下。

一是认知实践及认知实习。认知实践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性活动, 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会计, 形成对会计的“职业认识”。认知实践可安排在第一学期,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会计主体、会计职业、会计对象、会计工作等内容, 树立会计职业意识, 从而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首先, 由本专业骨干教师通过专业介绍、互动交流, 让学生产生“职业印象”;其次, 通过外出参观制造、流通和服务等行业的典型企业, 使同学们了解各种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工艺流程、资金循环、企业组织结构、内部制度和会计核算工作程序等, 为后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 请行业能手和专家教授分别从会计、审计、财务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 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内涵, 树立作为一个职业会计人的目标。认知实习是安排一年级学生利用暑期深入家庭所在地的企业单位, 调研企业背景状况、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在岗体验并进行大学生就业调查。

二是渗透实练及排队轮流实习。渗透实练就是在日常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 渗透实践教学内容, 将实践教学课堂化, 教学做一体化, 完成对会计的“职业体验”。通过渗透实练, 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会计岗位各单项技能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掌握会计业务处理的基础技能, 为模拟和仿真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排队轮流实习是安排二年级学生按小组排序的次序轮流到系部联系落实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财务等相关岗位实习。

三是模仿实训及顶岗实习。模仿实训就是在校内的模拟和仿真的实训环境中完成整个会计处理过程, 形成会计的“职业能力”。这一过程安排在学生的全部专业技能课程学习结束之后, 采用模拟真实的实训环境, 完整的实训资料, 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 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真实的业务环境, 从而达到实训目的。顶岗实习是安排三年级学生在最后1.25个学期到自主落实的企事业等单位进行会计、财务等相关岗位实习。

3、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目前, 高职院校主要是从中专升格来的, 其教师普遍都缺乏实践经历及相关教授经验, 因此, 一方面, 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抓紧补足综合知识和素质的缺项;另一方面, 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教师实践基地,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参加社会调查及实践活动, 尽快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高薪聘请在企业中工作的会计师、财务总监来上课。

4、要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长效互动联系

可成立校企“双主体”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定期召开会议, 让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文件 (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实践性教学的安排等) 的制定, 指导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 并及时反馈社会需求, 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推进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

行业企业应参与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中。在学校招生阶段即选拔一部分学生作为“签约准员工”, 行业企业就缺口岗位与校方达成培养协议, 每年将所需毕业生人数通报校方, 由校方负责招生、培养。行业企业选择优秀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半年, 校企共同签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就业协议, 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综上所述,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应当通过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内容的确定、培养方法的选择、培养过程的控制, 使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 从而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形成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注: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周连勇:论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教育园地, 2010 (5) .

[2]华建平:对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6) .

[3]李汉斌:职业院校“工学交替”办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 .

工业设计专业调研申报 篇8

关键词:新专业;ASP.NET;ADO.NET;AJAX;版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647-03

The Research of New Specialty Declare and Assess System Develop Based on Ajax

LUO Shao-ke

(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w Specialty Assess System Develop, introduced a remarkable use of technology ASP.NET2.0, SQL Server2005, Ajax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made a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use of version control, bug managemen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It makes a useful research in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management efficiency by using latest software technology.

Key words: New Specialty; ASP.NET; ADO.NET; AJAX; Version control

1 引言

新專业申报和评议是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活动,为了加强各高等学校新专业的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新专业申报及评议的会议,传统的做法是各学校将新专业申报材料寄送教育厅,然后教育厅组织专家对申报的材料进行评议,整个过程耗费大量的材料寄送时间,评议时间以及材料复印费用,而且存在材料量大难于管理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高新专业申报及评议的效率,受教育厅委托,我校组织人员对高等学校新专业申报和评议的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开发了这套新专业申报及评议平台,使申报和评议工作均在网上进行。平台开发使用了最新的ASP.NET2.0技术,SQL Server2005数据库技术,AJAX技术以及软件工程技术,最终顺利开发完成并通过验收,在使用中得到用户好评。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整个平台由两大功能模块组成:(1)用户权限分组管理模块;(2)各用户组功能模块。经过深入分析系统用户可分为4个用户组:申报用户、学校管理员、专家用户、系统管理员(省级管理员),它们的权限分组树形图如下所示:

图1 用户权限分组树形图

系统管理员是最高级级别的用户,具有全部的权限,管理学校管理员和专家用户的信息,但不能直接使用学校管理员和专家用户的相关功能,学校管理员则管理本校所有的申报用户,也不能直接使用申报用户的功能。专家用户则对申报材料进行评议。

各用户组功能模块共包含21个子模块,详见表1。

3 数据库设计

由于每个用户组用户的详细信息都不同,用户数据表设计采用了层级关联的组织形式,如图2所示。

表1 各用户组功能模块表

图2 用户数据表设计

Group表和Users表存在一个上下层级关系,而Users表和Users_Expert表,Users_University表也存在一个上下层级关系,Users_University和Users_Declarer表同样存在一个上下层级关系。

用户数据表的这种组织形式的好处在于用户无论属于哪个用户组,都有统一的用户名和密码,而用户的详细信息则存储在相应用户组的表中,避免了数据的冗余,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申报材料的存储也采用了层级关联的形式,如图3所示:

图3 申报材料的存储设计

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库的存储同样采用层级关联的形式:

图4 学科专业目录库存储设计

4 系统实现

4.1 ASP.NET技术和三层架构技术

ASP.NET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最引人注目的WEB应用开发技术之一,是微软公司推出的ASP技术的最新版本,是基于.NET平台的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 Web 开发模型,其中包括开发人员生成企业级 Web 应用程序所需的各种服务,在ASP.NET中,使用 Web 窗体可以生成功能强大的基于窗体的 Web 页,实现页面设计和代码设计相分离,ASP.NET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登录验证方式:基于Windows验证机制、Passport和Cookie,它还可以为每个应用进行配置,确保用户应用的安全性。

在系统结构和系统实现方面,我们采用了MVC三层架构,即系统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如图5所示:

图5 三层架构模型图

在表现层(界面层)我们除了传统的页面/代码分离技术外,还加入了AJAX技术进行异步功能调用,增加页面的表现能力,在界面的表现力和功能的易用性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在业务层,我们根据需求对每个功能进行类的设计和封装,使功能实现和页面设计完全独立,这样不但结构清晰,有利于提高程序的稳定性,还有利于分工合作,加快开发进度,也为日后系统的升级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数据访问层,使用了微软Enterprise Library中的Data Access Application Block进行数据的存取,用来提供SQL Server数据库的数据访问能力,并为将来扩展其它主流数据库留下接口。

4.2 Ajax无刷新技术

Ajax无刷新技术由几种蓬勃发展的技术以新的强大方式组合而成。Ajax包含:

·基于XHTML和CSS标准的表示;

·使用Document Object Model(DOM)进行动态显示和交互;

·使用XMLHttpRequest与服务器进行异步通信;

·使用JavaScript绑定一切。

Ajax的核心是JavaScript对象XmlHttpRequest。该对象在Internet Explorer 5中首次引入,它是一种支持异步请求的技术。简而言之,XmlHttpRequest使您可以使用JavaScript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并处理响应,而无需用户刷新页面并等待,Ajax能够使用户的体验更加愉快,它可以提供响应更加灵敏的UI,并消除页面刷新所带来的闪烁。在响应速度方面,传统WEB技术因为必须重新发送整个页面,还必须刷新整个页面,这就需要传送大量的数据。如果使用Ajax,服务器可以返回一个包含了查询信息的500字节的消息,而不是发送37,732字节的消息来刷新整个页面。即使使用的是高速Internet,传送37K和0.5K的差别也非常大。同样重要的是,页面只需要刷新与查询相关的部分,而不用刷新整个屏幕。Ajax交互过程如图6所示。

在本系统中,用户申报新专业必需先查询教育部的专业目录,确定该专业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就必须以教育部专业目录的信息为准填入申报材料中。如果使用传统的Web技术,用户必须新开一个查询的页面,查询得到相关专业信息后逐条复制到填报页面,而使用Ajax技术则根本不必离开当前页面,直接调用查询功能,查询结果以对话框形式进行提示,点击确定则可直接填入相应的输入框,无论在查询响应速度上还是在填报效率和准确度方面都比传统Web方式有质的提高。

4.3 版本管理技术

由于本系统规模较大,同时有三名程序员,一名美工,一位测试人员进行协同开发,如果没有版本管理软件的支持,则会出现代码管理混乱,文件丢失,或新版本代码被同伴无意覆盖,无法对代码的拥有者进行权限控制,项目不同版本发布困难等问题。根据以往的项目经验,我们采用了开源软件Subversion,它是开源社区目前最为先进的版本管理工具,具有以下功能:

(1)版本化的目录和文件

系统忠实地记录每一个文件和文件夹的创立,更新,删除的历史信息,以供随时查阅和恢复,轻松实现代码版本回溯。

(2)同时支持“锁定-修改-解锁”方案和“拷贝-修改-合并”方案

这两种方案在中央资源异步共享结构中都能很好地工作,各有优缺点,“锁定-修改-解锁”方案的优点在于A用户锁定了一个文件x,B用户就不能再对x这个文件进行修改,直到解锁,缺点在于如果A用户锁定了文件x,B用户锁定了文件y,但是文件x和y相互依赖,就会造成死锁。而“拷贝-修改-合并”方案则没有这一问题,A用户和B用户可以同时修改自己的拷贝中的文件x,但如果A用户先提交了版本,那B用户就必须查看A用户的修改,确认安全后合并提交新的版本。

(3)原子提交

一系列相关的更改,要么全部提交到版本库,要么一个也不提交。防止出现部分修改而另一部分未修改的情况。

(4)完善的权限控制系统

在系统中,我们可以设定不同的用户组,赋予不同用户访问不同文件夹的权限,还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只读或读写的权限,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

Subversion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兩个部分,服务器端可以使用它自带的小型服务程序,使用SVN自身的通讯协议对外提供服务,也可以作为Apache的一个模块运行,以webDAV/DeltaV协议与客户端相连。Subversion在Windows平台下有一个配套的客户端工具TortoiseSVN,它用来实现常见的代码取出,代码提交,版本库浏览,版本回溯等功能。有了Subversion,远程异步协作开发才成为可能,查看别人的修改只需要签出最新的代码就可以了,如果别人的修改与你的修改产生冲突,SVN也会自动提示并提供一个代码比较工具,让你解决冲突后再提交最新版本。这样,大家都工作在同一个资源库之下,决不会有“孤岛文件”的产生。

4.4 Bug管理技术

在软件BUG管理方面:采用开源软件BugFree,它是借鉴微软的研发流程和Bug管理理念,使用PHP+MySQL独立写出的一个Bug管理系统,简单实用、免费并且开放源代码(遵循GNU GPL)。它忠实的记录着每个问题的处理过程,不断提醒开发人员存在的问题,永远不会丢失和忘记,这对软件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4.5 项目管理技术

在项目组织方面,我们参考了成熟的中型软件开发的组织方式:

(1)开发人员分工明确

主要的三个角色: 程序总监 (Program Manager)、开发人员 (Developer)、测试员(Tester)三者分工明确,以文档作为彼此的接口,彼此间的讨论形成决议后马上补充到文档中,程序总监负责发掘用户需求、写出每个功能特性的设计文档,开发者写代码来实现这个功能,测试员负责测试开发人员做出来的东西是否符合程序总监定义的功能,三个角色之间并无必然的上下级关系,只是分工合作完成某个功能并互相排错,三者之间有效合作并制衡。

(2)开发工具配套使用

程序总监将写好的需求设计文档保存到Subversion文档库中,所有相关的人都可以随时查看;开发人员用Subversion管理源程序,并及时地提交修改;测试人员把发现的Bug记录到BugFree中以有效跟踪这个问题的处理流程。

(3)采用敏捷软件开发

把整个开发过程分为一个一个快速交付的迭代阶段,每个阶段1~2周的时间,每个阶段都及时收集用户反馈。在每个阶段中,程序总监都要和用户交流,弄清楚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些功能,尽量避免出现最后做出来的功能并不是用户想要的,有时候用户提出了某个功能暂时难以实现,程序总监就会尝试与用户讨论是否换一种形式或是尝试其它的解决方案,与用户交流所达成的共识就会写入开发文档,成为正式的需求,开发人员根据文档及时地写出程序实现,交给测试人员进行测试,基本测试通过后程序总监会把本阶段开发成果给用户演示并讨论下一阶段的目标,如果每个阶段希望实现的功能很多,则排出一个优先级,让用户决定哪一些功能应该首先实现。由于用户对软件的理解也在变化,每一个阶段用户看到交付的功能后必然会有一些新想法冒出来,对于这些新想法,程序总监应当认真分析,提出专业意见,找出哪些想法是该当立即采纳的,哪些是可以放到下一阶段或是应该放弃的,以保证每个开发迭代周期的规模在可控范围。在每个迭代开始的时候,程序总监都要召开交流会议,向程序员和测试人员解释本次迭代需要完成的功能,并解答程序员和测试人员提出的问题,让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功能信息。在本次开发中,需求分析是分散到整个开发过程中的,需求也经历了一个完善的过程,它跟开发同步地成长,这也是敏捷开发的精华所在。

5 结束语

采用了一系列成熟的软件技术以及项目管理技术,是本次开发成功的关键,采用三层架构设计,使本平台具有较强的扩展性;而AJAX技术,增强了用户的体验,实现更易用的功能;采用版本管理工具,使多人的协作开发成为可能;而敏捷的开发方法,不仅对软件的快速开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还对将来的版本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技术必将在教育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美)Ryan Asleson,Nathaniel T.Schutta. 金灵, 等译. Ajax基础教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3-21.

[2](英)Ian Sommerville. 程成, 陈霞, 等译. 软件工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52-455.

[3]薛胜军, 倪俊. 基于Ajax的Web应用交互方式的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390-392.

[4]Gregory Leake, Alan Le, Alex Arkhipov, Mike Hanley, and Steve Nyholm.

Microsoft .NET Pet Shop 4: Migrating an ASP.NET 1.1 Application to 2.0.http://msdn2.microsoft.com/en-us/library/aa479070.aspx, February 2006.

[5]孟言, 刘振飞. Bug管理经验与实践[J]. 程序员, 2005,(1):57-61.

[6]Ben Collins-Sussman, Brian W. Fitzpartrick, C. Michael Pilato. 使用Subversion进行版本控制:针对Subversion1.2,2006.

[7]曹吉. Subversion点评[J]. 程序员,2004(12):128-129.

[8]徐荣胜. 高效开发的6个技巧[J]. 程序员,2006,(6):97-98.

上一篇:关于儿童短小的故事下一篇:四个全面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