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一习题

2024-08-25

找规律一习题(共10篇)

找规律一习题 篇1

一年级找规律练习题

一、填一填。

1、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相差。

2、8连续加8,和分别是16、24、()、()、()、()。

3、80连续减9,差分别是71、62、()、()、()、()。

二、计算。

76-4=93-30=56+9=34+20=

60+(14-7)=83-20+5=58-(26+4)=28+20+6=

37-4+5=38-(30+8)=50+17-767-8-50=

三、找规律填数。

1、1,7,1,7,(),(),(),…

2、1,3,5,7,(),(),(),…

3、0,5,10,15,20,(),(),(),…

4、60,59,58,57,56,(),(),(),…

5、20,18,16,(),(),(),…

6、1,11,21,31,(),(),(),…

7、8,12,16,(),(),28,(),…

8、6,6,6,7,7,7,(),(),(),9,…

四、认真想,找规律填一填。

1、8,3,9,4,10,5,(),()

2、1,1,2,3,5,8,(),()。

五、解决问题。

1、有24箱苹果。我每次运8箱。需要几次才能把苹果运完?

2、小亮擦了12长课桌,佳佳擦了6块玻璃,还擦了9张课桌。他们一共擦了多少张课桌?

找规律一习题 篇2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目标定位

1.在解决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过程中, 经历用建模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初步体会解决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思想方法。

2.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探究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数学意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运用建模策略解决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呈现问题

1. 谈话引入:“找规律”的“找”是什么意思?到哪里去“找”?

指出:我们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数学中的规律。

2. 呈现情境:河岸边的桃树和柳树以及路边的电线杆和广告牌。

提问:每幅图上各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图上没有画出来的都是什么?

3. 提炼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 每幅图中的两种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点?

说明:两种物体交替出现数学上称之为“一一间隔”, 这样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板书:一一间隔)

4. 聚焦问题:你觉得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 它们的个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从具体情境中提炼问题是建模的第一个环节。本环节由观察河岸边的桃树和柳树以及路边的电线杆和广告牌入手, 引导学生思考每幅图中两种物体的排列特征, 旨在让学生经历提炼问题的过程, 找到规律的基本特征, 并进一步将问题进行聚焦, 抛出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提炼问题、聚焦问题的时侯一般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情境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要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为“提炼”奠定基础;二是情境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为“提炼”创造必要的前提;三是最终要形成清晰的核心问题, 便于学生研究。

二、大胆猜测, 提出假设模型

1. 细化问题:以河岸边的桃树和柳树为例, 一一间隔排列的这两种物体, 它们的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2. 学生猜想:通常学生会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两种物体的个数同样多;另一种是其中一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多1个。

3. 合作研究:可以用具体符号表示排列中间隔出现的两种物体, 举例验证。教师提示并巡视指导。

4. 交流汇报:指名展示自己的验证, 并进行说明。

5. 完善假设: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 如果首尾相同, 那么两端的物体就比间隔物体要多1个;如果首尾不同, 那么这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提出假设是建模的第二个环节, 也是形成模型的关键环节。要提出一个合理的假设, 一般要经历猜测——验证——反思——提出假设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 有根据地猜测。猜测反映了学生的认知现实, 难免出错。此时, 重要的不是得出正确的、统一的结论, 而是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反思是对猜测、验证活动的回顾与审视, 是对猜测进行纠正、改进或完善的重要环节, 是提出合理假设的保障环节。猜测往往只是假设的雏形, 是有待完善的假设, 唯有经过验证、反思等环节, 猜测才能“升格”为假设模型。

三、拓展实例, 建立成熟模型

1. 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情境图 (图略) , 并提问:图中有一一间隔的排列吗?

2. 数量判断:上图中每组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 哪一种多?多几个?你是怎么判断的?

3. 渗透思想:如果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不知道具体数量, 你还能判断两种物体的数量吗?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关系验证规律。

4.小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小结间隔排列的规律。

板书:头尾相同时, 两端物体比间隔物体多1个头尾不同时, 两种物体个数相等

确立模型是建模的第三个环节。这一环节是应用建模策略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既是对规律的应用与验证, 也是对规律的进一步提炼与抽象。同时, 让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准确性。

四、应用模型, 解决问题

1. 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 每两根中间夹着一块广告牌, 共要多少块?

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每两根电线杆中间夹着一个广告牌”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确在这里, 第一个是电线杆, 最后一个还是电线杆, 也就是说广告牌数要比电线杆数少1。

2. 一根木头锯3次, 可以锯成几段?要锯成6段, 要锯几次?把这根木头锯成3段要4分钟, 锯成6段要几分钟?你是怎么想的?

应用模型是建模的第四个环节, 是体现建模价值的环节。让学生应用抽象出的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解决电线杆、广告牌以及锯木头等问题的练习, 既能促进学生掌握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的理解, 又能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实际问题还有很多, 加深对一一间隔排列规律结构特点的认识, 促进模型的内化。

五、拓展模型, 深化认识

1. 游戏:按规则排队。

(1) 6名男生在讲台前站成一排, 每两名男生中间站一名女生。

(2) 把这些学生按原来的顺序围成一个圆形, 每两名男生中间还是有一名女生吗?怎样办?

(3) 增加1名男生或减少1名女生完成排列后, 讨论这是什么排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围成一圈”与“头尾不同”这两种情况本质上是一样的, 可以相互转化;“头尾相同”与“头尾不同”也可通过头尾增、减一个的方法实现相互转换。

2. 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 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 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75棵柳树, 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 栽桃树多少棵?

4. 抢答:字母A和B一一间隔排列, 已知有A有

5个, B有几个?

找规律一习题 篇3

一、误区

一些特殊的找规律习题貌似只有一个答案,教师往往对其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达成局限于单一思考,缺乏多元考虑。这样,就形成了“角度唯一”的教学误区。角度唯一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囿于习题表面呈现的一种规律及找规律的过程,而忽视其蕴含着的其他规律;二是教师使用习题的角度唯一,不去分析习题的改造途径,不去探究习题的某个部分在教学上的特殊价值。结果使学生失去了多角度分析习题规律、多层次积累找规律经验的机会。

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一道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9+2=11,12×9+3=111,123×9+4=1111,□×9+□=11111,□×9+□=111111,□×9+□=1111111,□×9+□=11111111,□×9+□=111111111。”

有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纵向观察,找出规律,形成如下答案:1234×9+5=11111,12345×9+6=111111, 123456×9+7=1111111,1234567×9+8=11111111, 12345678×9+9=111111111。在他们看来,本题呈现的规律是唯一的,如此教学就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他们帮助学生积累的经验是:把所求的数(大小、组成、位数)与结果位数相比较,把这8道算式作为一组来找规律,所填的数没有相同的。

找许多算式的规律无非是从数与运算入手进行推理,其关键是合理分组,找准比较量。换句话讲,规律与分组有关。所以,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积累把算式分组的经验,从有规律填□与无规律填□的比较来看,学生还需要明白不讲规律该怎么填□。

二、对策

破解“角度唯一”误区的对策主要有两点:

1.要关注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答案。

一般情况下,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如果有多种解法,学生就会自觉地把解法都找出来。但是一道找规律习题,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自觉地去找出多种答案。原因是,学生们普遍认为此类题的规律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特殊的找规律习题时,努力帮助学生改变单一思考的习惯,引领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发现更多问题,形成更多智慧,创造更多解法,从而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习题寻找规律的经验。教师要深挖此类习题在发展学生思维上的积极因素,找出各个角度之间的联系,明确各个答案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在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上的特定价值。

例如,教学上例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如下规律:每道算式中左边起第一个数由1,12,123,1234四个数依次重复出现。第二个数都是9。第三个数,前几位由“1”组成,“1”的个数比结果位数减去第一个数的位数的差少1;中间是“0”,“0”的个数与第一个数的位数相同;末位上的数由2,3,4,5依次重复出现。再形成如下答案: 1234×9+5=11111,1×9+111102=111111,12×9+1111003=1111111,123×9+11110004=11111111,1234×9+111100005=111111111。

这样,学生创造的空间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还可以3个算式一组,或5个算式一组,或6个算式一组,或7个算式一组。由此,学生积累的找规律经验就更具一般性。显然,如此教学更能体现找规律的习题在训练学生思维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2.要注重对习题的局部进行开发。

有些特殊的找规律习题是由许多相关联的小习题组成的,教师可以直接用习题中的某一小题或者某一部分让学生去再探究;也可以对习题的局部进行改造,形成新的问题后再让学生去练习。所谓开发习题的局部,就是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某道小题或者某个部分,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从而增长他们的见识与能力。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跳出原题解题思路的束缚,重新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找到合理解法。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理清原题与本题之间的区别。

下面再以上文例题中的□×9+□=11111111来谈。从左往右,先填第一个□,再倒推出第二个□里的数。如下:

□ × 9 + □=11111111

↓ ↓

1 11111102

2 11111093

3 11111084

4 11111075

5 11111066

… …

第一个□里依次填1,2,3,4,

5……,第二个□里的数依次减少9。这何尝不是一种规律呢?事实上,角度不同,规律不同,答案也就不同。更何况这种解法可以为以后学习解不定方程作铺垫。因为本题完全可以列出如下不定方程:9x+y=11111111,(x,y∈N*),并解答。

综上所述,对于一些特殊的找规律习题,教师既要注重对习题所呈现的情境进行多种解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又要注重对习题进行改造,让学生对数学现象进行分析、反思,从而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能力。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双面胶;学具图片。

学具准备:黄色圆片、红色三角、蓝色方块各5个;水彩笔等学习用品。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所以教学中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学生的倾听意识很好,合作能力很强,所以教学中设计了小组合作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团结协作。

授课教师:李中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唱歌曲新年好,过年的时候你们很开心是吗?图上的小朋友也很开心。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他们把教室打扮的漂漂亮亮。

二、引导、认识规律

课件出示图片

1、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2、观察一下灯笼是怎么挂的?彩旗呢?你还发现了什么?

3、这些物体都是乱摆乱放的吗?(引出课题)找规律

课件出示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图案

1、我们先来看看彩旗的规律?你知道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彩花呢?

3、图上还有什么?我们再来看看灯笼是怎么挂的?小朋友的队伍又是怎么排列的?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我们班的孩子特别聪明,我们来做几个有关规律的题好吗?

1、摆一摆

(注:出示两组图案,可以从颜色,形状两方面观察)

(1)大家观察一下,下一个该摆什么?

(2)、你是怎么发现的?它有什么规律?

(3)、从形状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另一组图形)

2、涂一涂小朋友们,请把数学书打开第89页做例3的题,用你的彩笔涂一涂。展示说一说。

3小小设计师

(1)四人为一小组,利用小包内的图形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案,记得要先商量,再动手哦!

(2)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展示在黑板上。(3组)

(3)谁能找出它们的规律?你们小组会自己提一个问题吗?

(4)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是怎么设计的?你能找到它的规律吗?

四、运用规律、拓展思维

1、你们在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

2、除了这些东西可以按照规律摆放,声音也有规律。拍手示范。(重复几次才能听清楚)。

3、你发现掌声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你能创造一个有规律的掌声吗?老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考虑。

4、老师做一个动作,你能发现动作的规律吗?说一说。

五、全课小结

我们发现图形的排列有规律,建筑物的设计有规律,声音有规律,动作也有规律,规律真是无处不在。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美好!

六、作业

用今天学习的数学规律知识,设计一副图画,要求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最美丽。教学反思: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内容既具有活动性和探究性,又具有挑战性,趣味性,“找规律”的内容不能简单的判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介绍“找的规律”有无道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与同学展开交流活动,注意倾听同学讲的有无道理,联系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做出判断,不断地及时地优化自已的数学知识,在合作交流中获得了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设计的这一节课从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知

道什么是规律,能从颜色、数量、形状的变化中找出规律,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教学课件PPT,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我们的游戏也有数学的知识。现在,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师:请仔细看老师做动作……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师:谁能接着来?

生:我可以……(学生纷纷举手。)

师:他接得对吗?

生:对!

师:好,再来一组动作。(再请另一位学生做动作。)

(2)同学们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下面再看看你们的耳朵灵不灵咯!请听……

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谁来接?(学生举手接着念。)

师:一起接一次吧?(全班学生一起接着念。)

2、师:我们都会玩这个游戏啊?

生:是啊!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生:老师做的动作和念的词都是重复的……有规律的。

师:你真棒!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吧——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游乐园图片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游乐园的叔叔阿姨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各项庆祝活动。请看!(例1主题图)

师:游乐园里热闹吗?

生:热闹……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生:我看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和很多小朋友。

师:观察一下彩旗是怎么挂的?彩花是怎么串的?你还发现了什

么?

师:这些物体都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他们都有规律。

(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图案)

师:我们先来看看彩旗的规律?你知道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

师:哪位同学能够完整地回答?

生: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彩旗是按红、黄,红、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面彩旗是黄色的。

师:回答得太好了,表扬这位同学!

生:棒……棒……棒……你真棒!

师:彩花呢?能像刚才的同学那样完整地回答吗?

生: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朵彩花是绿色的。彩花是按绿、紫,绿、紫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彩花是绿色的。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游乐园里还有什么?

生:还有灯笼和小朋友。

师:我们再来看看灯笼是怎么挂的?

生: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灯笼是按紫、红,紫、红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

师:同学们啊,你们知道吗?到游乐园玩的小朋友都是守纪律、讲文明的孩子。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吧?

生:这些小朋友是按女生、男生,女生、男生这样的规律排列的,下一位应该是女生。

2、师:同学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师:今天,老师在摆放物品的时候啊,摆了一半突然忘记了接下去该怎么摆,你们能帮我吗?

生:能!

——例2 摆一摆

师:这一排物体有什么规律?下一个物体是什么?

生:这些物体是按正方体、圆柱,正方体、圆柱的排列顺序一直排下去的,下一个物体是圆柱。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好吗?

生:好!

师:对,她说得很完整。那下一题又该怎么填呢?

生:这一排图形是三个三个一组的,按紫色三角形、橙色圆形、绿色正方形,紫色三角形、橙色圆形、绿色正方形的顺序一直排列下去的,接下来应该是橙色圆形和绿色正方形。

3、师:装修师傅在粉刷房子,想请你们做小帮手,愿意吗?

生:愿意……

师:好,那请你们看吧。

——例3 涂一涂

师:这一排方格有什么规律?接下来涂的是什么颜色呢?

生:这些方格的颜色是有规律的,按照绿色、黄色,绿色、黄色的顺序排列,黄色后面是绿色,再接着是黄色。

师:那这一组三角形呢?

生:这些三角形的颜色规律是由蓝、黄、红三种颜色一组轮着出现的,蓝色后面是黄色,黄色后面就是红色。

三、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师: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

课件出示图片:斑马、衣服、长城、桥、地砖、楼房等。

生:哗……好漂亮啊!

2、师:欣赏了规律的美,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们教室的地转是有规律的。

生2:教室的窗帘也有规律。

生3:我们学校的围墙设计是有规律的。

生4:我们教室的日光灯是按照规律来安装的。

生5:我的衣服上有一些有规律的图案。

……

(教室的天花板、地板、校园围墙、自己的衣服。)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四、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袋都非常灵活、眼睛观察得十分仔细。现在,我想看看谁的小手是最灵巧的?请同学们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涂一涂,在练习纸上设计出更好看的图形。

师:请同桌的两个同学先商量好,然后再动手操作,设计图案。(师巡回辅导)

展示作品,集体评价。表扬小小设计师。

师:你们觉得这组同学设计的图形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他们的颜色涂得很均匀。

生:图形的颜色很清晰,他们的规律很漂亮。

……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希望同学们以后多留一个心,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相信你们会有特别的收获。

找规律--一年级下 教案 篇6

找规律--人教版一年级下 教案

找规律(图形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下《找规律》第88~89页 教学目标:1、通过为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解决问题。 2、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使学生能从多角度来发现规律创造规律。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美,建立起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卡题纸(学具)、若干平面图形(学具)。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今天哪个小朋友上课认真。老师就有奖品送给他,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星星和笑脸) ① 出示一个笑脸、一个星星(重复两次),再一个星星贴在黑板上。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你们猜一猜老师下一个拿什么?(生猜师贴) ② 出示一个笑脸、两个星星(重复两次),再一个笑脸 师:接下来,老师应该贴什么呢? 师小结:非常好,小朋友们都善于观察,像笑脸和星星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 3、(导入)我们就要用数学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找规律) [学情预设:多数学生可能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如果学生能很轻松猜出来,就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想出来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规律]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小孩的年龄特点,以奖品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排列规律] 二、新授新知 (一)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1、师:小朋友们,快乐艺术节就要到了,有一群小朋友在排练节目,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2、师:小朋友们都在在做什么? 生:小朋友们在教室里唱歌、跳舞。 师:那我们在来看看他们的教室,布置得怎么样? 3、师:这些花、灯笼是不是乱放的呢?(生:按一定规律摆的) 师:那都有什么规律呢,你能说一说吗?(出示例1 彩旗图、灯笼图和花朵图) 生答,(师引导把规律说完整,提问:几个为一组?怎么排列?):小旗是按照一面红色旗、一面黄旗为一组,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为一组,这样重复出现的。 小花的按照一朵绿花,一朵红花为一组,再一朵绿花,一朵红花为一组,这样重复出现,灯笼的按照一个紫灯笼、一个绿灯笼为一组,一个紫灯笼、一个绿灯笼为一组,这样重复出现的。(强调:是重复出现) 师小结:这三组都是按颜色来排。(板书颜色) (3)师:教室布置的这么漂亮,有规律,小朋友们排练的也非常的开心,我们来看看,这群小朋友的.位置是怎么站的?(出示小朋友跳舞图) 师: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吗?(引导生回答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组,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组重复出现),接下来一位是女生还是男生呢?(生答,课件出示校对。)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你们不但找到了规律还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再现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感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布置教室很漂亮,初步发现美,欣赏美。] (二)动手实践、找规律 1、教学例3 (1)师: 小朋友们表现这么好,老师啊,想带你们去数学乐园玩,你们想进去吗?(生:想) 进入数学乐园需要入场券,拿出你的入场券,你只要按入场券上的要求涂对了,画对了,就能进入数学乐园了。(学生拿出课先发下的“入场券”,涂的涂,画的画。) (2)生涂颜色 (3)生反馈,(课件出示师:说说为什么涂这种颜色,有什么规律(三角形是按一个蓝色、一个黄色、一个橘色三种颜色为一组,一个蓝色、一个黄色、一个橘色三种颜色为一组,这样有规律排列的。圆是按照两个红色、三个绿色为一组‘重复出现排列的。) 师:你们的入场券都涂对了吗? 那就让我们快快走进数学乐园吧。 (4)① 师:现在我们进入第一个好玩的地方――涂涂屋。 (出示做一做第2题):有一群小星星在房间里,它们很不开心呢,因为它们觉得自己都没颜色,一点儿都不好看,你们能帮帮它们,给它们涂上有规律的颜色吗?请你来当一次小小设计师吧! 涂的漂亮的小朋友的作品啊,就可以留在小小创造师的画板上。 ② 学生动手涂色,展示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设计有简单到复杂,让学生会观察发现规律――用规律解决问题――创造规律。让学生充分用脑、用手、用眼、大大想象 构思。在玩中学,对规律的认识得以升华] 2、教学例2 师:这么多小朋友的作品展示在画板上了,真了不起,开心吗? 现在我们继续前进,来到了――摆摆室。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叫做《请你一起摆一摆》 (1) 师:竖起耳朵听清楚游戏规则,老师在黑板上摆,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摆的那个图形说出来。 (2) 师生共同活动。 ①(摆立方体和圆柱),提问: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一个蓝色圆柱,一个红色正方体为一组,再一个蓝色圆柱,一个红色正方体为一组,有规律排列的) (师停下来),问:老师接下来要摆的图形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没有颜色的正方体)这样对吗? 引导学生知道:要观察形状还要观察颜色。(板书:形状) ②(摆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排列的规律,说出下一个什么。 (2) 师:现在请你动动手,像刚才老师那样自己摆一条规律。 学生动手摆,反馈展示作品。 (三)师生活动,拓展知识 师:活动室里好玩吗?我们现在去一个更好玩的地方――动动屋 请小朋友都起立,我们一起来动一动。 ①说要求:老师做动作,当老师停止时,请你做下一个动作 ②游戏规则:(全班参与,开小火车的形式)老师开头做动作,学生逐一接着做。 ③播放《幸福拍手歌》学生感受律动的规律。 三、生活中的规律 师:(请学生都坐好)都玩累吧,最后我们去一个地方,――看看室。 请小朋友静静的欣赏。(播放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 师小结:.好看吗?其实呀,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课后小朋友一起去找找生活中的规律,欣赏规律的美吧。 [设计意图:通过尽数学乐园玩为线索,设计一个个活动室为载体,让学生涂一涂、摆一摆、动一动等多种形式理解图形和颜色中的排列规律,感受学习规律知识的无穷乐趣。] 四、布置作业

《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7

《找规律》是苏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生活中的搭配现象, 理解搭配过程中的规律, 并能运用这些规律思考、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经历了找规律的过程, 他们在此过程中学会了探索、归纳、抽象和初步的论证能力, 逐步知道怎样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情景:孩子们都喜欢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在上课伊始, 我带着学生一起玩这个游戏, 让他们体会游戏中的规律。 (1) 同桌两位同学一起玩, 让他们始终出不一样的形状, 不管输赢的结果, 只是看一看可以形成多少种不同的组合。 (2) 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玩, 每进行一次, 要做一次记录, 让孩子们体会到三种形状可能出现的不同组合。 (3) 老师和一位学生玩这个游戏进行示范, 老师可以有意反复地出石头,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出。老师再次反复出示剪刀和石头,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组合的形式。

设计意图: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数学知识才会脱去生硬的外壳而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 在学习本课知识时, 我们可以由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始, 让他们经历三个层次的游戏。第一次游戏调动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次游戏是对游戏经验的分析, 让他们进入思考阶段, 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原理、规律上。第三次游戏就更具有数学味了, 这时就让学生逐渐有了“序列”的概念, 为数学知识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出示例题

1.出示情景: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问题。要求:红红买一个芭比娃娃, 再配上一顶帽子。问题:红红可以有多少种选配的方案呢?

2.学生自主探索, 经历学习过程。 (1) 实际操作, 让学生自由搭配。给每一位学生准备好学具, 给他们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在自由操作中, 体会搭配的不同方案, 并慢慢地理解有序搭配的意思。 (2) 逐步抽象, 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在经历了自由搭配之后, 让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上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不同的选配方案。可以让学生用符号或者图形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第一步情景引入时, 学生就有了“有序”搭配的思想。在第二步出示例题时, 学生在更加明确了目标和要求以后, 又进行了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一是自由选择方案搭配;二是把思考的过程, 用图形或者符合表示出来。这两个过程使得学生的思考又向前进了一步, 可以说是把思维外化的重要策略, 也是数学抽象的必由之路。

3.小组交流。小组的交流与分享可以是实际操作的演示, 也可以是他们自由表达的讨论, 让学生在这个阶段有一个相互学习和碰撞的过程。

设计意图:前面几个环节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 而这个环节是小组合作学习。

4.学习情况交流。 (1) 让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搭配方式, 并交流讨论:怎样搭配才会不重复不遗漏?a.先选芭比娃娃, 然后给她们戴帽子, 每一个娃娃有两个帽子, 这样总共有几种方案?六种。b.如果先选帽子, 就是每种帽子都可以戴在不同的娃娃头上, 从帽子的角度来给娃娃佩戴, 每种帽子可以选择配三个娃娃, 这样也会有六种方案。 (2) 最后展示不同的图形表达方式, 并讨论问题:怎样才能把你的展示做到既明白又简单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建立在之前的基础上的, 此时的学习情况交流, 我们必须明确问题, 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汇报。在这里, 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自然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当然, 先选娃娃的思路要更加容易一些, 如果先选帽子, 学生就会感到不习惯, 有些别扭。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汇报时, 给予适当地点拨, 让他们的思维可以有一种多项的选择。最后, 在组织学生对上述两种方式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 让他们的思路更加清晰。

(三) 发现规律

1.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把搭配情况抽象出来。

设计意图:在之前学生通过图形表征获得了一些示意图, 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 用在示意图之间连线的方式把学生得到思维过程更进一步外化, 这样的外化过程也就向乘法原理的本质更近了一步。

2.带领学生进行必要的变式练习。 (1) 如果有两顶不同的帽子, 四个不同的娃娃会怎样? (2) 如果是三顶不同的帽子, 三个不同的娃娃又会怎样?

3.对上面的变式练习进行归纳, 并讨论问题:娃娃的个数和帽子的个数与选配方案有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呢?

4.对我们找出的规律要进行论证。为什么帽子的个数和娃娃的个数的乘积就是我们最后选配方案的数量呢?让学生通过论证把这个规律与乘法联系起来, 并体会组合问题中的乘积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变式练习, 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有规律的案例。有了这么多的案例, 就可以为归纳提供足够的理据。对于这些资料进行抽象就会逐渐形成有目的地猜想:帽子的数量乘以娃娃的数量就等于搭配方案的数量。这个结论是一种可能, 对这个结论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去进行论证。在小学阶段, 我们不可能进行严格的演绎推论, 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辨的方式, 把算式和意义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整体上相通了, 他们就可以获得论证的结果。有了这样的过程, 学生就能明白为什么了, 他们把数学关系搞清楚, 就会越学越起劲, 越学越有兴趣, 也会因此而越来越聪明。

(四) 变式练习

(1) “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小组讨论问题。 (2) “想想做做”第二题:每一种方案可以由几部分搭配而成? (3) 拓展性问题:两件不同的裤子, 三双不同的鞋子和四件不同的上衣, 可以有多少种搭配方式?

让学生小组讨论:每一种不同的穿法, 可以由几部分搭配而成?你们是否能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变式练习是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 它主要通过变换情景、改变问题等方式, 把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让学生通过解答不同情景的问题, 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在这里, 我设计的练习不仅情景发生了改变, 问题层次也有了提高, 看上去比之前的问题都要复杂一些, 但是本质还是没有变。这样的变式练习, 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 还有利于他们的数学知识结构向深度进一步扩展。

(五) 总结质疑

最后总结本课内容: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收获?关于组合搭配的问题还有哪些疑问?”

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教学难点: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教具:课件、学习卡片、图形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上课之前,跟老师来玩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来看,老师这有两个圆,一个红色的,一个黄色的,谁来猜一猜老师会先拿哪个颜色的圆片呢?

生1:红色的 生2:黄色的。生3:黄色的。生4:红色的。看,老师拿的是黄色的,你猜对了吗?那后面老师会拿什么颜色的? 生1:红色的 生2:黄色的。生3:黄色的。生4:红色的。老师拿的是红色的,你们猜对了吗? 依次贴6个圆„„ 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呢?

生:他们是按黄红黄红的顺序出现的。

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的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跟老师一起来找找生活中出现的规律啊?(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准备这样布置会场,一起来看看吧。2.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生说。

(1)课件逐步出示彩旗图。首先来研究彩旗图中的规律。a.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都猜是黄色?看看对不对。

(点击鼠标,出现黄旗)。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强调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出现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2)课件出示彩花图和灯笼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和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学生思考、交流。)师: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说说你的发现。下一个灯笼呢? 生1:彩花是按绿花、红花、黄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绿色的。

生2:灯笼是按紫、金黄、紫、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3)课件出示学生图

师:下面我们来找找这些小朋友有什么规律啊?下一个小朋友是男生还是女生?

生:小朋友是女生、男生、女生、男生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是女生。

师:好的,大家都说的非常棒,一下子就找到彩旗、彩花和灯笼、小朋友排列的规律,老师这有道题没有涂完颜色,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完成它?

三、拓展练习,应用规律

1、出示课件“涂一涂”

师:认真观察,看看这小正方形和小三角形有什么规律?后面的两个分别应涂什么颜色?拿出你们的彩色笔,帮老师涂一涂。(分发学习卡片1)2

2、老师这还有三道题需要涂颜色,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谁做的又快又对。(学习卡片2)

生观察,动手涂一涂。教师巡视,个别好的作品展示。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嗯,大家都很棒,刚刚我们找了卡片上图片的规律,那你能找一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 谁来说说?

课件出示:说说身边的规律。

生回答。(教室的天花板、地板、黑板上的奖品、自己的衣服。)2.恩,大家都说的很好,老师这也发现了一些生活中的规律,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图片:斑马线、衣服、瓷砖等等。

五、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看了那么多优美的规律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来当小小设计师,我们一起来创造规律。老师这有5个红色的圆、5个红色的正方形、5个绿色的三角形,请你们动动脑筋,把他们摆成有规律的图片。好,现在开始动手。

教师巡视,评个别好的作品展示。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同学们都表现非常好,现在我们来评价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你觉得自己表现非常好的就伸出你们两手的大拇指,如果表现好的就伸出你们一只手的大拇指,好的,同学们都诚实的对自己进行了评价。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和自己的好伙伴一起去操场上、教室里或家里再找找有规律的事物。

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9

研究主题:《找规律》 研究课目:数学 授课年级:一年级 研究教师:#******** 研究过程:

教学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的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超市”为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为了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生动活波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有规律的美。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吧,今天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一个猫和老鼠的故事,一起去看看!

播放动画:(大花猫走到未布置的超市前,说:我是大花猫,开了家超市。马上要开业,店面需布置。员工哪里找?对!招聘!)

画外音:广告一贴出,恰好被正在找工作的小老鼠看见。于是,他连忙跑去面试,(点击老鼠)很快,谈妥了,小老鼠开始了新的工作。(点击两下)

画外音:一天后,我们看看小老鼠把超市布置得怎么样了? 播放动画:(一天后小老鼠把超市布置得很漂亮。)(伴音乐)师:同学们,你们看,超市漂亮吗? 生:漂亮!

师:谁能说说小老鼠是用什么把超市布置得这么漂亮? 学生看图说出气球、彩带、花篮、灯笼、盆花等。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彩旗,你们发现没有,他们的排列有什么特别 ?(将鼠标拖动至彩旗上)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它们总是一个红色的,一个黄色的,一个蓝色的,接着又是一个红色的 一个黄色的,一个蓝色的„„

师:很好!你们观察到的〈点击彩旗〉彩旗颜色按照红、黄、蓝的顺序重复出现象 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再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画面,你还能发现哪些有规律的现象?找出来,说一说。比一比,哪组找出的多又快!好,活动开始!

学生认真看图、观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师:好,讨论结束!咱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哪个小组先说? 各小组可能回答:

A:我们组发现彩带总是一条红的,一条蓝的,一条黄的,然后又是一条红的,一条蓝的,一条黄的„„

(是吗?一起看大屏幕。<点击彩带)判断!很好,你们发现彩带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还有吗?那好,让我们再听听其他组的发现。)

B:我们组发现灯笼的排列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能说说吗?)

我们发现灯笼总是一个圆的,一个长的,然后又是一个圆的,一个长的„„(是吗?请看大屏幕。〈点击灯笼〉判断!)

(刚才,他们组发现灯笼的形状排列有规律。谁还有别的发现?)

我们还发现灯笼的颜色排列也有规律。一个红的,一个粉的,又一个红的,一个粉的„„(是吗?一起看看!〈将鼠标拖至灯笼〉啊,果真如此。原来灯笼的排列,里面藏着两种规律。你们组还有别的发现吗?那好,继续说。

C:我们组还发现花篮的排列有规律。一篮粉的,一篮红的,又一篮粉的,一篮红的„„(是这样的吗?请看大屏幕!〈点击花篮〉判断!其他组还有别的发现吗?)D:我们组发现花盆的排列也有规律。花盆一小一大,又一小一大„„(是吗?一起看看!〈点击花盆〉判断!再仔细看看花盆的排列,里面还藏着别的规律了吗?)我们组发现花盆的颜色一个橙色、一个粉色,又一个橙色、一个粉色„„

我们组发现花盆里花的颜色一盆紫色、一盆黄色,又一盆紫色、一盆黄色„„ E:我们组发现彩带上花纹的颜色排列有规律。绿、紫、蓝,又绿、紫、蓝„„

F:我们组发现大楼墙面上的颜色排列也有规律。深紫色,浅紫色,又是深紫色,浅紫色„„ 师:好,大家按原来的样子坐好。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在画面上发现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现象,也一定知道了超市之所以这么漂亮的秘密了吧!悄悄地告诉你旁边的同学。(走到学生中间与其交流:有规律)现在,也给你一个布置超市的机会,请你替小老鼠把地上的两个灯笼挂上,可千万不要忘记了漂亮的秘密呦!谁来试试?你说,老师帮你挂。(根据学生回答用鼠标拖拽其中一个灯笼,并让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判断!(再把另一个拖上)

三、探究体验,领悟规律

画外音:咦,小老鼠哪去了?原来他到大花猫那领工资去了。(点击一下,)播放动画:出现猫鼠见面图。

画外音:仔细听一听,大花猫会说些什么呢?(点击大花猫一下)播放动画:(大花猫说:Sorry,Sorry.现在超市还没营业,我实在拿不出钱来。这样吧,你去超市随便挑件玩具吧。)(再点击大花猫一下)(大花猫又说:恩„„不过,要想拿走玩具,你还得回答我几个问题,都答对了,全超市的玩具你随便挑,要答不对呀,哼哼!〈冷笑〉)

画外音:大花猫真是太狡猾了!可怜的小老鼠遇到了困难,怎么办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来帮他!

师:好!我们齐心协力帮助小老鼠,一定能够战胜大花猫!有信心吗?(有!)(切换1下)请看第一个问题。

(点击一下)

1.播放动画:出示第一题题板(课后第一题)。

师:找规律,并在横线上贴上合适的图片。共三道小题,请同学们先观察每道小题画的是什么,然后想想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再想想按规律该怎样贴图片。想好了请举手!

指名请学生到投影仪前操作,并让其说说是怎样想的。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奖励。(切换3下,点击大花猫)播放动画:(大花猫说:奇怪,竟然都对了!)师:大花猫很吃惊,于是又出了一道题。(点击门上按钮)2..播放动画:出示第二题题板(课后第二题)。

师:涂上合适的颜色。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仔细观察这三道小题,想想每道小题画的是什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再涂色。

学生涂色,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其交流。

集体订正,先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击,集体判断。完成后,自动播放动画:(大花猫说:啊,又做对了。别高兴得太早,下道题肯定难住你!)(点击门上按钮)

3.播放动画:出示第三题题板

师:猜猜下一个是什么?这道题还有一个名字叫“火眼金睛”,为什么呢?原来这道题出现的时候,一闪而过,只有火眼金睛的小朋友才能发现规律,猜出答案。这道题我们采用抢答的方式,发现了,站起来就说!现在开始!(点击题目)

a学生回答时,最好再说说是怎样想的。

b教师点出第一小题是旧知识,回答上来表扬他学习塌实,若答错了,叮嘱他以后学过的知识还要及时复习。

c每答对一道小题,颁发一个“火眼金睛”奖——发一个小奖品。师:不错嘛,小朋友们个个的眼力都这么好,比孙悟空都棒,真让老师佩服。

d 随着学生答题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可渗透,精力集中,效率才高!完成后,自动播放动画:(大花猫说:完了,完了,一定有高手帮他!)四.生活中运用——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画外音:小老鼠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玩具,为了向大家表示感谢,他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份小礼物,你们看,1.课件出示.让学生欣赏身边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数学问题。

(如衣服的图案、地板上的瓷砖,教室桌椅的白鸽、放,马路上的斑马线)创造摆。

2.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师:不过老师发现刚才你们都是跟着老师做的,多没意思呀,那么你们想不想当一名小小设计师自已创造一下呢?好,那就请你从学具盒里选出你喜欢的学具,自己创造,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规律在纸上摆一摆,也可以用水彩笔在纸上画,还可以用动作让大家来猜规律。下面我们几个组来比一比,哪一组创造的规律多一些,美一些。

(2)学生独立设计规律。

师:大部分的小朋友,已经摆好了,摆好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摆的,也可以提出问题与同方同学讨论一下。

(3)汇报交流、展示。(摆、画、做动作分别展示)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a)学生1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请你当当小老师,问问大家是否知道你是怎样摆的?你如果觉得谁说得好你就可以象老师一样把这些小红花奖励给他。

生1:我摆的这组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生2:你摆的图形的规律是2个红圆和3个黄正方形相间排列。生1:你找对了,那么接下去怎样摆? 生3上台按规律接着摆:○○□□

生4:我还知道他一共摆了三组,每一组都有两个红色的圆和两个黄色的正方形。五.总结,到生活中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齐心协力帮助小老鼠,觉得你们真是一帮即聪明又有爱心的好孩子!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帮助了别人,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是啊,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快乐!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地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地、生动活波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反思本课,我认为数学课堂上要达到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生的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注意呈现形式的丰富多样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

三、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四、由于主题图及巩固练习中,规律的出现都是比较的单一(两种颜色交替出现),所以在图气球时,学生出现的情况都是两种颜色交替出现。如果在练习的时候,多一些形式,如出现表格式、十字型等,或是在颜色的交替规律上多一些准备,那学生填出的效果肯定会更好,不会被此框死。

五、在串珠子中,有一个学生出现了黑珠不变,白珠一个个增加的想法,教师在及时表扬的同时,也应及时给予学生奖励,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出现这种方法时,应及时抓住课堂上的生成就,及时提问,“根据这个白珠一个个增加,黑珠不变的规律,你还能想到什么?”这样课堂上会更精彩,学生自己的发现就会越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找规律一习题 篇10

[片段一]感悟规律

1.教师课件出示一组有规律排列的蜜蜂和甲虫图片,让小朋友观察30秒钟后,迅速遮盖住该图并提问:小朋友,你们刚才看见了什么?然后掀开盖头和学生一起验证自己记忆中的内容。以同样的方式展示第二组蜜蜂、青虫、甲虫图,并追问:你是怎样记住的?

2.教师接着出示下列两组图片:请选择你喜欢的一组记一记。1分钟后遮盖住并提问:现在你又记住了什么?

生:我喜欢记第二组图,它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师:喜欢第一组的小朋友请展示一下。(只有个别小朋友,请他回答也含糊不清)

师:为什么都喜欢第二组呢?

生:第二组都是按照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排队的,而第一组没有排好队伍,我记不住。

生:我还发现第二组的颜色也很好记,3个3个排队,都是绿色、蓝色、红色,绿色、蓝色、红色……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Flash课件随机出示下图:

生:老师,我发现它们的排列都有顺序,有一定的规律。

师: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就是规律。(板书: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找规律。(补充板书:找)

(分析: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众多的有效因素中学习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选择的学习材料应既要遵循教材意图,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起点、认知需求和思考方式。课始,笔者创设了蕴含数学问题的“捉迷藏”动态情境,这种记忆力大比拼的游戏,不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观察,且使学生在“观察—遮盖—表述—验证”这种非常刺激的氛围中引发了学习需求,实现了引入与新知的无缝对接,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进入了新知的探究,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生动而高效。)

[片段二]发现规律

1.教师出示主题图(见下图)。

师:今天是5月18日,再过几天“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到那天,老师要把教室布置得像图上那样漂漂亮亮的(观察动画)。请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彩旗、彩花、灯笼。

生:我看到有许多小朋友围着圆圈在唱歌、跳舞。

生:我看到了彩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都是按照绿色、紫色,绿色、紫色……进行排列的。

生:它们是2个2个一组进行排列的。(教师根据学生描述随机出示下图)

师:那接着往下排应该是什么颜色的花呢?请说说理由。(生答略)

生:我发现彩旗是按照黄旗、红旗,黄旗、红旗……这样2个2个一组进行排列的。

师:那接着往下排,你会排吗?请说说理由。那往前排又应该是谁呢?老师搞糊涂了,都是2个2个一组排列的,现在为什么变成红旗?

生:往前排应该是红旗,因为往下排是从左到右按照黄旗、红旗这样2个2个一组排列的,而现在是从右往左排,是按照红旗、黄旗这样2个2个一组排列的,所以应该是红旗。

就这样采取自主观察、探究和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建构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分析:笔者借助课件的强大交互功能(可根据学生反馈,机动灵活地发现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规律)这个“支架”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自主建构“规律”的意义:一组事物依次不断(至少3次)重复排列。同时又适时引导学生:“接着排列是谁?往前排又应该是谁呢?请说说理由。”这样,学生在互动合作交流中超越先前的思维认识,更加全面地理解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得的规律是有变化的,在学到新知的同时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重新建构新知。)

[片段三]应用规律

1.说一说:接着是谁?你是怎样想的?(说明:甲虫是按绿、黄、红为一组排列)

2.涂一涂:请涂出合适的颜色,并说明理由。

师:小朋友接着往下画,应该画什么?

(分析:笔者设计的不同形式的应用练习对教学进行了拓展与提升。“说一说”中利用小朋友喜欢的小甲虫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继学习“找数字中的规律”做了孕伏;“涂一涂”中整合说理由、画图形等活动,提高了思维训练效率。)

[片段四]构建规律

教师又出示第一组图: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第一组图没有排好队伍,学了找规律的知识后,你能有规律地给它们排排队吗?老师喜欢小朋友排出不同的队伍并且越多越好!请把自己排好的队伍画在本子上。(生画略)

教师选取学生的部分作品:

(分析:再次利用这一学习材料,小朋友通过有规律排队,不但让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也使教学流程更加顺畅,把学生的思维及时地推向了高潮。)

师:小朋友真棒!能摆出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请用有规律的掌声来表扬自己。

也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规律,可以是动作、声音……要求:先想好你要用什么样的规律,再动手,看看谁排列规律有创意、有价值。

以下截取的几个片段是课堂反馈中小朋友自己构建的规律:

上一篇:2011国税局经典美文诵读主持词下一篇:《战国策·赵一·或谓皮相国》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