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课改相关工作介绍

2024-10-12

高一课改相关工作介绍(精选5篇)

高一课改相关工作介绍 篇1

张家窝中学面对新高考改革学校相关工作介绍

2017年天津市普通高中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展开,我校为全体学生及家长理解招生制度改革,了解选课走班,科学的对自己的课程进行选择;让全体教师领会招生制度改革的意义,为学生的生涯规划做出科学的指导,在教学中合理的贯彻核心素养主要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1.2017年上半年即印发关于高中课改的相关文件学习,主要在高中学段,在教研组长会上强调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理论学习。今年暑假,高中学段全体教师分别参加了市区级专项课改培训,撰写了学习体会,后期学校安排专题交流及校级培训。

2.邀请天津市教科院相关专家在高

一、高二年级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申请了天津市教育学会关于职业规划的研究课题,《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顺利通过十三五市级立项,且尝试由我校专业心理教师在高一年级拿出专门课时开设职业体验课程(每周一课时)。高一高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我的理想大学”、“职业规划”等主题进行。

我校自2016年以来,开始思考开展职业规划课程建设,并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邀请天津教科院王博博士先后到校为高中学生做了3场 “职业规划指导”的专题报告,为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职业规划提供了帮助。2015级结合职业规划教育开展高校资料搜集、学习等相关活动。由2015、2016新参加工作的教师为高中学生进行了4场“我的大学”经验分享报告,由这些老师为同学们讲解自己毕业的高校,所学的专业,高中阶段的学习经历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考虑为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组织与家长或优秀毕业生职业面对面活动,请来自不同行业的学生家长或本校毕业生,担任“职业导师”,开设职业讲堂,为学生介绍他们所从事的职业。

2017年11月,又邀请王博老师到校为全体2017级高一年级学生和家长做了题为《新高考模式下如何做好孩子的生涯辅导和选课指导》的讲座,帮助家长和学生了解新高考的相关要求及选课方向等。

3.曾在原高二年级尝试开设第八节辅导课,按照全年级学科分层走班设计,学生自选。九年级辅导课一直进行分层走班教学尝试。

4.2016-2017学年度在高一年级开设了英语、数学学科部分班级的常态课分层走班教学,从班排课表、花名册编制、成绩统计、作业收发、教师授课等方面体验走班情况。

5.2016、2017在高中三个年级分别进行了两次全体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根据已有学习经验,以及学校前期进行的文理分班指导、高校专业介绍等讲座情况,20种选择中,8至10种相对集中,按照3+2+1的分班组合思路,目前正在考虑。

6.学科特色建设工作:要求各学科组进行相对稳定的校本课程建设。7.2017年7月,分别面向中招咨询的家长和学生及我校新高一全体学生及家长进行新高考方案的解读及本校基本情况的介绍,帮助学生和家长提前思考选考问题。

8.区教育局自2016年起就开始着手准备统一引入电子排课系统,本学期期中检测后在高一年级进行了选课的初步摸底,与之前的调查进行对比,研究确定本校的选课方案。现电子班牌布线工作已经完成,预计下学期初可以安装到位,学校正在整理电子排课系统所需信息,做好后期电子排课的准备。

9.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严格按照《2017年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中的科目设置与学分要求,设置了高一课程,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心理与职业规划、校本、社团等课程。教师也在适应跨年级教学,后期学校将继续跟进课程安排的解读培训。

10.学校与天津师范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师大签约的“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后期将考虑如何挖掘高校优势,纳入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向。11.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专刊出版了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加强教师层面对新高考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学习。

高一课改相关工作介绍 篇2

一、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形成良好班风

建班初期, 我就带领全班学生一起, 经过讨论确立了班风。我也给他们写了班主任寄语:愿望是进取的起点, 习惯是成才的基础, 努力是成功的阶梯, 塑造最优秀的自己。并且打印成彩页贴在墙上。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制定的班级制度, 充分体现了班级管理民主, 学生有了自己制定的班训和目标, 因为目标是自己制定的, 所以他们遵守起来心情是愉悦的。慢慢的班级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现象少了, 我的工作也轻松了起来。这一活动的开展, 更加激发了学生蓬勃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在我们班逐渐形成了人人追求健康向上的良好班级风气。

二、科学组建、管理班委会, 发挥其能动作用, 做一名运筹帷幄的班主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舵手, 掌握着前进的方向。班委会是一个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 是班主任成功实施班级管理的助推器。科学组建、管理班委会, 发挥其能动作用, 对一个班集体的健康有序发展、团结和谐相处至关重要。在班委会成员的选定上, 在班委会的组建上, 班主任老师可采用毛遂自荐、民主选举和教师考核、任命等多个渠道选出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心的班干部, 根据各位班干部的能力、性格特点组建科学有力的班委会。班主任宏观调控, 统筹规划班级事务;班长具体负责班级日常学习、生活事务;学习委员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方面的困惑、问题, 积极主动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沟通;生活委员具体负责学生生活、班级日常卫生;文艺委员负责班级的各类文艺活动。同时制定一套健全合理的班级制度, 张贴在班级信息栏中, 鞭策所有学生。每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和班会, 进一步了解班内的详细情况, 为及时教育、改进提供最真实的素材。一个权责明确的班委会, 一定会使班级形成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班风。

三、爱心育人, 坚持走进学生的心灵, 做学生的贴心人

热爱学生是班主任必备的美德, 是建立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修养, 遇事做到冷静自制。对学生教育时保持宽广的胸怀, 和蔼友善的态度, 耐心细致的心境。只有让学生体验到被爱的滋味, 他们才会从心里真正接受批评, 进而改正不足和缺点。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在热爱学生的班主任心目中, 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学生。他们经常会以赞许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积极面对班级事务, 将爱的教育贯穿于班级管理工作中, 进而赢得学生的尊重。班主任只有真正尊重学生人格, 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爱才能教育和管理好学生。如果做到一定程度, 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四、做好班级文化建设

(一)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和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物质文化建设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 也是衡量班级文化的最基本尺度, 它能使学生在无形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有:张贴励志文字图标, 定期更换宣传栏的名言警句, 班训栏中设置活动照片, 在个人的宣传栏里写下全体学生的座右铭, 彰显学生的自我价值观等。另外, 绿色植物的放置, 增加了教室的绿化氛围, 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如定期开展学生作品摄影展等, 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愉悦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能力。

(二)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倾向于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

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开设各类讲座, 例如青少年健康知识讲座, 人生观价值观讲座、未来职业的规划、青少年爱情观详解等, 让中学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开阔视野, 也防止学生误入歧途, 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思想的调整有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坚定;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健康的发展。

五、班主任要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工作者

班主任传统工作方法上多是以管教手段为主, 对属于心理层面的问题或者忽视, 或者用思想教育的方法来应对, 这是不科学的。应该说随着时代的进步, 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对人本主义的重视, 以及心理卫生工作的发展, 让我们认识到, 教育和心理咨询都是以人的健康成长为最终目标的, 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 心理咨询和辅助完全不等同于一般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主要侧重于通过说教来转变观念, 而心理咨询强调的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目前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有令人担忧的地方, 尤其是大中专, 比较集中在人际关系、就业前途以及家庭婚恋等问题上, 如果这种困扰得不到正确的疏解就可能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到个人的成长。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担当起心理工作者的角色, 要有更加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必要的专业技能, 能够在班里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能够给予求助学生必要的帮助。在需要的时候, 班主任能承担一部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 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助航。

高一化学新课改教学反思 篇3

赵昌国

今年实行新课改,教材的整体结构编排、栏目设置等均有较大的变化,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性,同时也由于教材的“新”,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在教学中我感觉正确把握好教材的使用是教学开展的第一步。下面是我在几个月的教学摸索中几点感受: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调整角色的变化,我认为新课改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园丁而是泥土,学生是鲜花、杂草或小草。

二、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课改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一)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新课改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是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如:激励学生的技能、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技能、社会活动的技能、开拓教学资源的技能、评价的技能等。

(二)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配合。

(三)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如: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更加广泛的学习资源等。

(四)运用多样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自学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在使用新教科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恰当的教学方法。

(五)寻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评价既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采取活动表现评价、学习档案 评价、实验评价、纸笔测验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保证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三、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走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单维目标的老路。在备课时要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更要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情景设计。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学会学习的技能;通过实验学会基本操作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并获得探究的乐趣;通过思考和问题讨论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性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根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联系其用途,了解化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全面了解教科书,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在教学时,要努力学习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难度。比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离子反应”,要求学生知道溶液中离子的来源(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简单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要求知道有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课程标准中有些知识的教学要求,在教科书中不是在首次出现时一下子达到的,而是通过内容的延续逐步完成。

五、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教科书中设计了许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的“新”,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面临了新的问题,以下是几点个人看法,与同仁们探讨。

一、教学中“度”难以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加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因而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材中以实验为基础,通过探究从而得出结论,因而造成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于无高三教学经验的教师那可是“水过地皮湿”,因为对旧教材没有先入为主的原因,使得他们基本上就不补充,也没什么可补充的,因而教得轻松,进度也快,但会造成容量不够,无东西可教;而对于有高三教学经验的教师,因有前面知识的积累,经验常会凭借自己的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大量进行补充,这将会成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应折中处理,对于高一年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必修1、2的学习,修完4学分,能够顺利通过会考,圆满毕业,而对于知识难度要求,可在文理分科后再根据考纲要求进行拓展、深化。

二、教学条件难于达到新教材的要求。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而新课改推行探究式学习,实验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尤为突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是基础,如果实验条件不具备,那么探究就成为无本之木,整个教学就难以顺利开展。比如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探究实验,而这些大都是分组实验,对于如此高要求的实验条件,对于一所重点高中都觉得难以实现,更何况是农村普通高中呢?

三、知识衔接不好,一些知识点出现比较突兀。在新教材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教着教着就会突然冒出新概念或新知识点,而这是学生前面所未曾学过的。因而教师不得不大费周折对此进行解释说明,比如说物质的分类中出现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而这两个概念直到物质的分散系中才会学习。另外,对于一些知识的说明讲解经常让人感觉是欲言又止。

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的重大变革,是一件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成长的要事,也是一个逐渐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课程改革这一伟大事业中,作为课程主力军----教师,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我觉得自己应该勇于探索,积极研究,努力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也建议学校在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感受新课改 篇4

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新课改已经一段时间,面对新课改,笔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出浑身解数进行着新课改的模式进行授课,通过一学期以来都感受颇深。现就笔者本期以来的教学工作作以下反思: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教师应调整角色的变化,我认为新课改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园丁而是泥土,学生是鲜花、小草。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新课改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三、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走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单一目标的老路。在备课时要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四、全面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在教学时,要努力学习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难度。比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离子反应”,要求学生知道溶液中离子的来源(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简单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要求知道有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课程标准中有些知识的教学要求,在教科书中不

是在首次出现时一下子达到的,而是通过内容的延续逐步完成。

五、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教科书中设计了许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高一课改相关工作介绍 篇5

一、课改的措施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苏教版《化学 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 硫 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二、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4、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研究一种物质——看组成元素——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二、课改的初步成效

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努力,化学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教师的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三、对新课程的几点问题和困惑

1、在教第一节课时发现学生连最基本的硫酸、硝酸、碳酸钠等化学式不会写,什么是离子以及离子符号如何书写也是一窍不通,对酸、碱、盐和置换、复分解反应的判定很模糊等,可见初三与高一已存在一定的知识拖节。

2、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多点分布是否都合理?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编写者将某些知识点内容分散排布,例如在P.6出现了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在P.45继续出现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把原来完整的一个认识过程生硬的一劈为二,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虽然我们都经过了新课程培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课时不足的问题。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同时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而觉得化学太难、太繁。

4、手头的资料很少,其中很多还是换汤不换药的,配套的练习很难跟找。还有我们也没拿到后续的教材,有些内容专家说要发展,我们也不知道该发展到什么地步?考试大纲到现在还没确定,不知道高考怎么考?

5、由于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有些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这又该如何解决?

6、课堂的活动形式多样化,虽然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学习的效果却很差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趁机玩耍。随堂实验课也增多了,虽然课堂的气氛活跃,但是大部分只注重实验过程而不注重从实验中得到结论,特别是这次期中考中连最基本的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会写。

上一篇:收入差距论文 收入分配论文下一篇:感恩故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