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精选10篇)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 篇1
班级, 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 对于贯彻执行学校教育方针,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下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
1.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 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学生做出与班规、校规相悖的举动。这时, 不要贸然去对学生的举动进行横加指责, 更不要对学生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 应始终坚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原则。学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惩罚学生是起不到预期目的的, 问题是教师如何去感化他, 让他自觉地去遵守班级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师在班级管理上,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对学生的缺点要及时给与中肯的批评, 对学生的成绩要真诚的鼓励, 用饱满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理解和支持, 起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各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每个班级中的学生是各不相同的, 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也有差异, 教师偏爱好学生可能是教师的共同特点, 做好差生的转变工作也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学生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学生总会有差别。这就决定了作为班主任, 接受每一个学生是无条件的。学生在学校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和教育。师爱施于优秀生, 应是锦上添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师爱惠及差生, 应是雪中送炭, 暖人心扉, 催人奋进。事实上, 差生本身心理上就处于脆弱状态, 如果教师不及时采取教育和挽救措施, 个别学生就会破罐破摔、悲观绝望, 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时, 更需要教师“雪中送炭”, 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和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差生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点点进步, 也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逐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从而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促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3. 造就一支强而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委会犹如整个班级的火车头, 要想使整个班级跑得好而快, 就应当及时建立健全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在确立班委会成员的过程中, 一定要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让全班学生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产生候选人, 将那些品学兼优、会管理、有威信、乐于奉献的同学选拔到班干部队伍中来, 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同时班主任要打破“干部终身制”的做法, 班级一旦建立起良好的班风班貌后, 要及时对班干部进行更换选举, 以便为班级引入竞争机制, 让全班同学积极参与, 共同努力, 从而使更多的同学在班委会组织中得到锻炼, 不断成长。
4. 团结协作, 齐抓共管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需要各科任教师的密切协作和有机配合。因此, 班主任要主动和各科任教师取得联系, 力争他们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一方面, 要及时将每个学生的情况通报给每位任课教师, 这样有利于各科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能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地进行思想教育。另一反面, 除了自己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外, 还要随时听取各科任教师的看法和意见, 相互交换情况, 以便在工作中共同研究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
5. 工作重要不断积累经验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随时做好工作记录,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这样, 可以使自己的工作少出差错、少走弯路;可以使自己的工作经验日益丰富, 工作能力不断提高。长此以往, 就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班级管理风格。
总之, 班主任要搞好班级管理, 需要花大力气, 付出艰辛的劳动, 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甚至还要忍受莫大的委屈。但不管怎样, 只要我们不断努力, 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社旗县教师进修学校)
新课改下年级管理工作初探 篇2
【关键词】 新课改 年级管理工作 初探
【作者简介】 刘堂利,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8-0046-02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以年级为实体的管理体制,年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于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年级管理工作的成效,笔者作了如下的探讨。
一、培育健康向上的年级文化
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能鼓舞人、感染人、教育人,有力地推动良好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素质。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而校园文化建设是建立在年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从高一起,鄂南高级中学确立了“严抓细管、以人为本”的年级管理理念,明确了“高一抓严、高二抓实、高三抓紧”的管理思路,树立了“快乐工作、和谐共事”的工作目标。作为年级,就是要围绕年级工作目标,凝聚全体教师的心,团结全体师生共同达成这个工作目标。因而,年级高举“人文关怀、幸福教育”的年级文化建设旗帜,其具体内涵是:环境优美、教师幸福、学生快乐、天天进步。给教师以信任和归宿感,给学生以信心和自豪感,建设和谐班级、和谐年级,鼓励全体师生团结拼搏、争创一流。这形成了我们年级的精神,在这种精神激发下,师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潜能得到极大发展。
二、建设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内涵发展,关键是要抓好队伍建设。
首先,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基层核心,要重视班主任的队伍建设,重视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引入竞聘制,将那些思想品德优秀、业务素质过硬、身体素质良好、乐于吃苦奉献的中青年教师选拔到班主任岗位上来,着力打造一支阳光化、个性化的班主任队伍,要求班主任认真落实“十要”:理念要更新、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方法要科学、措施要得力、教育要仁爱、管理要深入、行为要表率、评价要公正、纪律要严明;切实做到“六勤”:腿勤、眼勤、耳勤、手勤、脑勤、嘴勤;实现“三学会”:学会调节、学会宽容、学会交流。
其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提出了“让优秀成为常态,为课改插上翅膀”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个工作目标,年级作了认真的研讨,将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同时,明确了培养目标。一是培养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争先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进一步完善提升自我,做一位让学生爱戴的优秀的人民教师。二是规范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实现学校“三六九”发展计划,即加快三年站稳讲台、六年成为优秀教师、九年成为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一支充满朝气、天天向上的青年教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打造民主和谐的有效课堂
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其中最基本的一点是:有用即有效,无用即无效。一个老师不管水平多高,课堂设计多有水平,但如果学生如听天书,这就不是有效课堂。有效课堂首先就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的课堂,为此,年级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为方针,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高三复习备考为例,语文课构建了“自主探究、点评提升”讲评课教学模式,数学课构建了“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化学课构建了“改、查、究、推、练”五步评讲法,生物课构建了“质疑―探究―明理―反馈―点拨”五点教学法,政治课构建了“剖析自我、举一反三、提高升华”教学模式。
课堂模式构建起来了,关键是经营“落实”。年级重点抓好落实,尤其是在高三复习阶段中抓好了两点:一是“立足基础、注重能力”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把高考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夯实阶段,强化训练阶段,查漏补缺阶段,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加以落实。二是“注重细节、规范训练五性”的落实。细节是一种能力,把细节贯穿到规范训练的“五性”中:审题的缜密性、书写的工整性、语言的准确性、推理的严密性、步骤的完整性。
四、强化民主人文的科学管理
管理是一种资源,管理是一种效益,优秀的管理能根植无限的“正能量”。年级确立了“严抓细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点抓好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
在教师管理方面,年级主要关注三点。一是抓办公室文化建设。办公室不只是一个老师办公的地方,更是一个展示师德的窗口,一个环境育人的阵地。年级要求各办公室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出两条凝聚人心、彰显特色的标语,张贴上墙,并配置一些花卉,营造整洁雅静的工作氛围。学校成立了年级办公室环境卫生管理小组,采取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评选出前三名的办公室,颁发奖金。二是加强制度化建设。年级制度的制订、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是广大班主任、老师积极参与的结果。年级树立“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是为了限制人而是为了发展人”的理念,以制度建设加强常规管理,制度化地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三爱教育”(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把重点放在教师行为习惯养成的规范和引导上。三是充分实现人文关怀。年级把人文情怀因素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相结合,充分尊重年级的每一位教职工,尤其是年级的老年教师、青年教师和女性教师。可以说,年级的每一缕气息都充满了温馨,蕴含了人文关怀。更为重要的是,年级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给老师们提供展示个人能力和价值的舞台。
在学生管理方面,年级充分发挥团总支、学生会、班委会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形成了“三自我”活动为主体的德育工作特色。所谓“自我”,既指“小我”(个体自己),也指“大我”(由个体组成的群体)。开展“三自我”活动的目的是使德育工作由外在的强制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由外在规范变成内在的道德修养。“三自我”活动大力开展阵地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分五大块实施:一是常规管理活动,让学生从学习、纪律、卫生、宣传、就餐等各方面参与年级各项管理;二是传统教育活动,如业余党校、团校的学习、观看教育影片、参加升旗仪式、“五四”表彰、广播台的窗口宣传、“青年志愿者”活动、各种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三是与活动课相联系的特色活动,如组建合唱团、文学社等;四是德育基地活动,与汀泗桥镇建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与红牛集团建立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与武警支队建立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基地,组织学生赴敬老院、残联等献爱心,赴汀泗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赴五七干校开展社会劳动实践教育等;五是通过“讲文明、讲礼仪、讲卫生,树品牌形象”“爱校园、爱班级、爱寝室、创优美环境”“创最佳文明班级、最佳文明形象个人”等活动来激励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自我”活动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增强了爱国主义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规范了温文尔雅的文明行为,实现了高尚人格的逐渐形成。更重要的是,学生主体意识得到了张扬,从中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 篇3
一、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1. 以正确向上的舆论氛围引导人。
当你接手一个新的班级, 接触的是一群陌生的学生, 你靠什么办法去凝聚这个班集体的力量?我想, 单靠纪律—老师班主任的严厉是绝对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强班强师、和谐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那么如何营造这样的一个良好班级舆论氛围呢?我认为, 关于在于建设一支自我管理的队伍, 在于班级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氛围。这包括班级墙报、学习园地、教室布局、学生专栏、班级教育、学生言行、人际关系、衣着穿戴等等。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集体力量, 这个工作应贯穿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各个方面的内容。
2. 以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锻炼人。
班主任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只有在学生学会自觉自治时, 班级才是一个良性发展的强有力的集体。在班级日常管理活动中, 营造一个学生民主自治管理氛围, 是必由之路。它必将促进学生个性与班级群体个性的相互影响, 锻炼学生素质, 实现班级良性风气之目的。营造和谐民主的管理氛围, 要贯彻“教师管理为主导, 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的原则, 如“文明行为达标竞赛”活动中, 每天一次的学生评论, 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班干部的选拔任用, 采用了选举制与轮换制相结合的方法,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中来,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班级每学期两次以上的文娱表演, 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在班级的“国际舞台”展示自我机会。以此等等, 培养了一批批班级平等意识的学生, 锻炼了他们、丰富了他们、创造了他们, 并以此赢得了他们。
3. 以合作竞赛的学习氛围发展人。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而竞赛机制的引入则是社会发展的时代法则体现。作为教育素质之一的班集体建设必须培养的就应该是融合作与竞赛于一体的班级氛围。在这种学习的氛围中, 教师只是作为其中的组织指导、学法指导、生活指导、管理指导甚至于旁听服务。学习提高, 靠的是学生自我的管理、合作、竞争。
二、学生的自主管理与班主任的引导相结合, 相得益彰
在班级实行民主管理, 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 由于学生的思维层次、认知能力的不平衡, 单纯的自我教育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完全依赖学生的自觉性也不现实, 自主教育如果放弃引导, 就会放任自流, 教育效果也就会落空。只有把引导和自主、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使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发挥出来。我班的孙斌强同学是个智商、情商都不低, 只是态度不端正的孩子, 对待他, 我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教育他, 先是肯定了他敢于和好同学比学习的劲头, 又指出了他的行为习惯的种种不足, 让他自己给自己定目标, 我又让一些好同学盯紧帮助他, 时时提醒, 现在的他在思想和纪律方面, 对自己有了约束力, 自主教育在他身上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三、班主任要有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已成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 具体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竞争意识、冒险精神、敢于否定与怀疑的意识、承受能力、决断力群体意识和团体合作精神等, 并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远大奋斗目标, 确定阶段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更是班主任义不容辞责任。
四、班主任要用威信“征服”学生
班主任威信是班主任的感到尊敬和幸福的精神感召力量。在工作中我体会到;班主任威信要用广博的知识和的底子去“征服学生”;要用崇高的事业心和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要用真诚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有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去“学生”。刚开学的时候,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不熟悉, 学生的也都“文明”。多年的经验告诉我, 学生之间的“文明”是暂时的, 都在互相观察, 也在不知不觉的洞察着我的一言一行;在摸我的脾气和习惯, 以便伺机“行动”, 基于这类情况, 我注意在各个之所长, 力求用最短的“征服”。工作中, 我言必行, 行必果。与学生相处更是言而有信, 实事求是, 凭借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 让体会到——我是最好的朋友。
新课改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工作探讨 篇4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资源管理;新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对于中学生而言,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为他们进行自身修养、提升自身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图书馆的管理,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资源和环境,真正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1.新课程改革环境下中学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
书籍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因此,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对图书的利用率,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1.1为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提供基础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一阶段,书籍会发生关键的作用。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扩大,为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1.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书馆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一个安静和适宜的环境,置身于其中,可以被周围的学习气氛所感染,并且不会受到别人的影响,适合学生的自学。在不断的阅读中,学生可以领略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图书馆读书是一种自学行为,可以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3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众所周知,图书馆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喜欢探索,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就是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此外,图书馆的资料呈现出多样性,在不断的阅读中,可以发现一些新奇的事物,使学生对社会和自然阐述更加明确的认识。
1.4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图书馆中阅读就像是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不仅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新鲜的事物,同时还有助于他们形成探索精神和优良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图书馆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思考,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还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新课程改革环境下中学图书馆有效管理的途径
2.1让学生至少喜爱一种人文杂志
喜爱一本人文杂志,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本是图书馆教育肩负的天然使命。打开杂志,翻开报纸,小品美文,人生随感,体育评论及至新闻报道,无一不是生活,无一不是社会。4月23日“世界阅读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之時,趁着本市图书馆开展“图书宣传周”活动之时,我们与他们联合开展一个“青少年期刊展览”的活动。当流动图书馆的汽车开进校园时,同学们都很惊奇,大家很积极地动手把期刊卸下车搬到图书室,图书室的每一张桌子都放满了期刊,房间有些局促,但却充满了温馨的气氛。在展览的一周里,调整了图书馆服务时间,实行全天候开放,学生自由阅读期刊但不得外借,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读者对刊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周里,图书室每天都挤满了学生,日接待读者人次明显增加,可以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阅读氛围。
2.2借助研究性课题,开展专题讲座辅导
现在的学生异常热心于社会热点,关注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比较熟悉的事,编制部分课题供学生参考选择。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开展了专题讲座,指导他们根据课题的要求、范围和问题查阅资料,学会利用工具书、馆藏目录、网络等检索和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如6月26日“世界禁毒日”我们让学生观看了有关毒品的录像,了解毒品的相关知识及危害,并大量地收集了相关的报刊资料和书籍,让同学们借阅查询,互相传阅,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关爱生命,拒绝毒品”的专题讨论,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2.3参与图书馆管理,在实践中接受利用图书馆教育
学校图书馆书籍虽然不多,阅览室也不够大,但也足以满足一部分有着强烈求知的学生的要求。我们鼓励班级学生成立阅读小组,秉着“服务同学,锻炼自己”的态度,参与图书馆的管理,轮流值班,帮助同学们借书还书、查找资料,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来带动全校师生形成了解图书馆、会用图书馆、热爱图书馆的良好氛围,提高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2.4成立学生读(荐)书会所
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在选择课外读物中受同学推荐影响的占52%,在图书来源中,向同学借阅的占56%,从中说明高中生课外读物的传阅率非常高。因此,我们给学生创建一个读书、荐书会所,由班级学生负责操作,让学生通过荐书、评书,不仅从书中分享成长的经验,也可以从其他会员那里分享成功的经历,达到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的目的。
2.5加强导读工作
“大图书馆”的导读原则应有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迁移性原则三项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需求的导读不同;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需求的导读也不同。图书馆导读工作模式应克服缺少针对性原则。这要求导读工作不仅要把握读者的共同心理活动特点(即同一类读者心理、阅读特性、阅读习惯),更要善于发现和研究因性格、学识修养、社会地位等不同而造成的阅读差异性,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因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不同而造成各自特定的阅读心理。只有了解读者的异同才能把握好读者对象的需求。帕夫雷什高中就向各种年龄的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和单独列有要反复读几遍的著作目录。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导读做好“大图书馆”工作。实践性原则是用导读构建大图书馆的第二个原则。它包含自然和谐的阅读氛围,丰富多元的阅读机会,生动有趣的阅读活动。自然和谐是指坚持标准、养成的阅读习惯,而不是追求形式,为装门面而做作;丰富多元指全球化、本地化和个别化三重化的组织型学习;生动有趣是为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用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第三,迁移性原则。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正迁移指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旨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提倡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改变理论脱离实际,倡导学生的应用能力。
2.6加强图书馆意识教育
强化图书馆意识教育是开展导读工作的基础。图书馆意识的形成,是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完善、发展的运动过程。图书馆的生机与活力直接来源于人的自觉的图书馆意识。学生图书馆意识增强,就会产生对图书馆的自觉追求,就会积极主动地关心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现在高中生的图书馆意识淡薄,主要是缺乏图书馆知识教育。学生要利用图书馆,首先就要了解图书馆能提供哪些服务,他们怎样才能够查找、借阅到所需要的文献。因此,图书馆应通过各种方式向读者介绍自己,通过导读做好读者教育,让读者对图书馆有个基本认识。
3.结论
鉴于图书馆在学校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加强对图书馆的管理,并且对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真正发挥图书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
【参考文献】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 篇5
一、变“分力”为“合力”
班级管理不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 要充分调动全体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以及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形成强大的班级管理合力, 避免班主任演“独角戏”。
1. 班主任要有强烈的人格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 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责任心, 将科任教师的力量凝聚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
2. 要组建起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 依靠学生干部的力量, 管理好班级。班主任的理念和目标要能够形成整个班级的工作目标, 班委会要能够紧密围绕班主任的目标努力工作;班委会干部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服务对象。这样的一个班委会才是班级团结战斗的核心, 是普通学生的表率, 是班级各项工作成功的关键。
3. 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 主动征求和虚心听取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使之主动地、愉快地配合搞好学校工作, 教育好学生。
4. 要充分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 把学生真正看成班级的主人。高中班级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思想, 班主任既要把学生看作被管理的对象, 同时更要把学生看作服务的对象, 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 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他们真正看作班级的主人, 充分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二、变抓“大我”为抓“小我”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任何教育活动都必须落实到学生身上, 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 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在班级管理中, 把学生引入到管理的各个方面, 与学生一起分析、协商, 找出最好的决策, 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班级成员都来实际管理各方面的工作, 也让班级中的决策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 让学生学会思考。我们现在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教育氛围, 因此, 班主任要能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要使学生敢想、敢说, 不必担心自己说错了受到同学的指责、老师的批评。这样, 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解放, 能力的提高才指日可待。
3. 积极让学生参与实践, 亲身体验, 才能加深学生的认识, 增强教育的效果。因此, 教育就不能局限于校园, 更不能局限于课堂, 要走向社会, 走向自然, 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三、变“扶着走”为“放开走”
我们应该还孩子以自由、平等、宽容、快乐, 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能力,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他们对人生、对世界的健康、乐观的态度, 让他们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与愉悦, 不要把成年人的功利心强加在学生身上, 不要用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住学生, 以爱的名义剥夺学生的童趣和快乐。
我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了解班级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研究具体实践的有效方法和随时发生并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工作是学生干部以及全体学生最需要的, 是民主管理的精髓和要义, 也是取得班级工作成果的关键所在。
四、变“责备”为“激励”
激励之于学生, 犹如阳光之于种子。美丽的鲜花在激励中绽放, 在责备中凋落。激励可以使学生树立自信, 促进他们自主、自强, 健康成长, 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 增强他们的动力和勇气, 可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可以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不断地提升素质, 战胜困难, 振作精神, 走向成功。
激励可以是物质的, 但最主要的应该是精神的。可以是一句诚恳的话语, 一个甜美的微笑;可以是赞许的点头, 会心的眼神;可以是学生取得成绩时喜悦的共享, 学生悲伤时痛苦的分担;可以是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大胆尝试。
五、变“虚虚实实”为“实实在在”
班级管理及教育, 只有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 充分了解班情的基础上, 抓住教育“火候”, 开展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 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才能将各种教育结合起来, 提高教育的效果。
1. 教育要求要实。
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贴近实际。例如利用榜样教育学生时, 要树立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的意识, 留心发现学生中的榜样, 用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教育学生。
2. 教育内容要实。
要根据实际组织内容, 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 于细微处去培养。
3. 教育方式要实。
班级管理离不开一定的形式, 班级教育也应有一定的教育形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形式必须服务于内容, 必须与内容相统一, 这样才能形神兼备, 取得实效。
六、变“闭门造车”为“学无止境”
“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要体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班主任就必须努力学习, 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 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1. 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通过学习, 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 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2. 要向优秀班主任学习。
同他们互相切磋和交流, 以便取长补短, 吸收先进的教育经验, 提高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水平。
3. 要不耻下问, 虚心向学生学习。
“师不必贤于弟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当我们的学生在产生超越自己认识水平的时候, 为师者不应该羞涩回避、嫉贤妒能, 而应该大加赞赏, 大加鼓励。
4. 要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我们只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在总结实际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 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步伐。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 篇6
一、课程改革,教育发展趋势
教师对于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应该有着深刻的认识,这是软件技术专业中极为关键的学科。对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必须要把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C#数据库开发、ASPNET程序等作为重点知识教学。
1) 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选择一个适合学生的课程项目, 并且对整个工作任务的过程进行有效安排。而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应该在课外实践活动上进行设计, 如:实训课程、模拟实验等, 都是课程设计中需要涉及到的内容。
2) 素质培养。
培养良好的学习素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还能改善学习效率。数据库管理系统课改需包含的内容关系到了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如:就具体任务中运用到的操作技能, 职业素养、学习环境等;对于不同的学习课题都应该积极转变导向, 更为深入的锻炼学生的技能。
二、题材内容,课改工作基础
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的题材内容是整个教学课改的重点,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改中,对于题材内容的选择必须要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对课程题材进一步完善。
1) 注重理论知识积累。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 要按照一个具体的项目及其工作过程作为参考, 对教学内容整合、序化。在教学过程应该结合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内容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详细阐述, 让学生能够掌握各项理论知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运用自如。
2) 增强管理技能水平。
在市场人才需求调查中, 笔者发现当前很多企业继续SQL数据库工程师这类人才, 因而课改中要把增强学生的管理技能水平作为重点工作, 重点培养:运用T-SQL语句开发、数据库改进、数据库性能维护 (见图一) 、数据库编程等方面的实际技能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方式,改善教学工具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课改应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建立“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方法。
1) 驱动法。
依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的特点, 见图二, 在课改中坚持以开发“教务管理系统”项目作为重点内容, 把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当做具体的目标。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改变学习心态, 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提高自己的学习意识。
2) 引导法。
引导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课改中较为创新的一项措施。其主要是运用教师的引导来发散学生的思维, 结合分组讨论的形式掌握项目任务的要求和流程, 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 要求学生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正确引导他们研究问题。
四、实训学习,增强技能途径
提高学生的技能必须依赖于课改中的实训学习,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节来培养技能水平是课改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应从校内、校外两大方面对学生的实训课程进行改革。
1) 校内实训。
课改中, 需把学校现有的实训室作为主要的数据库实训室, 让学生能够完成课程中所需的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要求, 对自己的技能水平进行一定的锻炼。而计算机则是校内实训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
2) 校外实训。
当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后, 必须要把教学阵地转移到校外, 主要是一些软件开发的企业。只有走上社会, 走进企业, 学生才能真正验证自己的学习状况, 发现问题后及时改进。
五、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课改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管理的理论知识熟悉能力,还要增强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达到课改的最终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晓军.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课改[J].教育研究, 2009.
[2]张文生.有关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改革的问题分析[J].江海学院院报, 2008.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 篇7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在新课程改革工作深入展开的背景下, 作为小学班主任, 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时, 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小学教育在帮助小学生适应校园生活的同时, 也促使学生不断构建知识结构以及形成对社会的基本态度。小学班主任应该积极发现学生的才智, 并从阅读、写作、数学、沟通、安全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 推动他们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而要想做好这些工作, 改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过于关注学习成绩, 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新课标要求下,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过去只以成绩论学生好坏的观念。但是部分班主任的思想尚未得到有效转变, 仍然将学生的班级成绩排名, 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 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的管理和对课堂秩序的管理, 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和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此外, 班主任也很容易忽略部分学生在情感或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这些现象的存在, 阻碍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展开深入的交流。学生很容易对学习和学校生活产生抵触情绪, 也容易反抗班主任的管理行为。
2.班主任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部分小学班主任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 常常忽视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管教, 过于注重寻找学生的问题, 而不从自身加以考虑, 未反省自己的行为习惯, 也没有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导致学生无法从学习生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师生良好关系未建立的情形下, 不利于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班主任工作压力较大
小学班主任往往要受到多重压力。部分学校以提高声誉作为办学宗旨, 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严格管教, 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成效的标准。班主任迫于学校领导给予的压力, 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日常管理工作中。对于比较繁杂的班级突发事件与管理性事务, 则未给予有效关注。
三、提高小学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大多数情况下, 每个班级总会出现几个学习后进生, 这让小学班主任头疼不已。面对这些学生, 多数教师难以在繁多的工作中, 抽出时间对其进行特别辅导。但我们都知道, 后进生很有可能通过努力, 赶上甚至超过优等生。他们往往只是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认可, 以达到增强学习自信心的效果。因此,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 应当抽出时间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2.适当降低班主任的工作量
由于小学班主任既要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又要完成日常教学任务, 工作量较大。所以, 校领导有必要适当减少各年级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内容。另外, 班主任也可以在班级中选出几名班干部, 辅助其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如此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又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 使得班主任能留出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状况, 达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目标。
3.定期对班主任培训, 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应当定期对小学班主任展开管理工作培训, 要求班主任能够将教育、心理以及管理理论进行有机结合, 使其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 能够展开全面又系统的分析, 对班级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 从整体上把握班级管理工作状况。同时, 教师要明确“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并在日常工作中, 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 还要以身作则, 做到“言教”与“身教”的有机结合, 达到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
总之, 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 也最有机会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与把握。对此, 小学班主任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摘要:小学是学生进入学习阶段的最主要时期, 也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而对小学生的管理与教育, 则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 是沟通学生与教师的桥梁, 对小学生性格和人格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小学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改善当前的管理工作现状, 在推动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升的同时, 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朱振华.让成长的心灵充满希冀: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辅导理念的实践感悟[J].学周刊, 2012 (01) .
[2]孙晓平.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小学班级管理研究[J].语文学刊, 2011 (16) .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 篇8
分形理论是几何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最早是由美国数学家本华·曼德博提出, 他撰写的论文《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初涉分形思想;1975年他正式创立分形几何学;1982年由他出版《大自然的分形几何学》, “彻底改变人们对分形的认识”。现在这个自然科学的理论服务高校课程改革, 既符合规律:“科技发展的新理论、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不断地冲击着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 又使得高校课程改革“无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
一、分形课改的创新意义
1. 分形理论新应用。
分形思想由来已久, 可以追溯至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的“回归自相似”概念。20世纪初受到数学界的广泛关注, 包括the Sierpinski Gasket, the Koch Curve, 柯克曲线等。但是, 分形思想真正上升到理论高度, 离不开曼德博的深入研究。他指出:分形的概念是“组成部分以某种方式与整体相似的形称为分形”;然而, 有人认为, 分形具有不规则的精细结构;形状或者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形式;和迭代生成的性质。自相似形式是化繁为简, 拼贴复杂形体的前提认识;迭代则是复杂形体的生成法则;仿射则是复杂形体多维存在的可能。正是因为分形理论化繁为简, 它不局限于复杂几何形体的描述, 也可“将由信息、功能、能量、时间等‘量’构成的具有自相似的对象称为分形行为”, 及时跟踪事物发展进程, 颠覆人们传统平面或立体的思维。分形理论在近三十年来发展迅猛。但在社会科学领域罕有建树。杨社平教授把分形理论引入课程变革实践, 拓展分形理论的应用领域, 通过利用自相似性、迭代性以及仿射性, 揭示复杂分维现象的成因, 归纳复杂课程改革之后的数学逻辑。
2. 结构建导新工具。
以分形理论实现课程建导, 受到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结构主义应该不是艺术流派宣扬的Structurism, 而是“ (一定的) 结构支配并决定着一切社会现象的性质和变化”。课改理论使用的工具, 往往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学科“普遍性”理论。这两种理论, 前者强调以人为课程变革的中心, 初步建构人的认知结构;后者强调以学科自身为课程改革的中心, 从学科的结构入手, 掌握学科基本的概念、定理和范畴, 知识迁移。
然而, 分形理论是结构建导新工具。从简单结构出发, 批判地吸收认知心理和具体学科的优势, 打通心理和学科的双向轨道,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不断调整, 适度迭代, 克服了课程冲突的可能。因为, 以认知心理为中心, 过于把课程看作是一种目的, 预计教学活动的可能结果, 并以此为评判标准, 一切以达到结果为要旨, 教学成为实现结果的策略;以学科为中心, 过于把课程看作是一种手段, 强调实施的过程和过程本身的价值。分形理论成为结构建导新工具还体现在开放性和灵活性。它可以描述各种非线性系统:记录动力系统的变形, 测度布朗运动的手段, 把握多重分形的迷惑等。既然不怵动态, 随机和重合的各种可能, 分形理论的灵活性可见一斑。开放和灵活使得结构建导不会僵化。
3. 本土研究新探索。
课程改革扎根本土。本土化现实在“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改革真正下移到县情和市情。没有宏观层面的高谈阔论, 没有微观层面的锱铢必较, 从中观出发, 从县市各民族实际出发, 为政策铺垫事实依据。如以专题调研报告成书的《隆林各族十二和》, 基于分形理论, 图文并茂地呈现各族团结, 佐证“十二条”的切实性。如以百色市民族实际编写的《五彩七韵十二和》, 基于分形理论,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 丰富教学资源。突出本土特征, 丰富立德树人的内涵。有人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体的德目;有人说:“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优良品德”;还有人说:“培养具有民族情怀、祖国情结、社会意识、人文素养与发展潜能的学生”。而在杨社平老师看来, 立德树人就是和谐素质的培养。和谐素质包括自然与人、人的自身、人际之间、人与社会和人与国家五个范畴。这五个范畴以人为本, 通过人与自然、人、社会和国家等各要素的关系替代要素本身意义, 弥补各种不足。
二、课程组织的自相似性
1. 课程纲要的吸引子。
吸引子是非线性耗散系统的重要概念, 也是系统存在分形的充分条件。“一个吸引子就是一个集合并且使得附近的所有轨道都收敛到这个集合上”。非线性耗散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在交换过程完成后达到稳定, 交换过程中的无规运动会趋向吸引子, 进而产生分形。“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课程改革也可以看为一个非线性的耗散系统,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非线性、随机性和耗散性的局部特征。既然如此, 这门课程纲要的吸引子又是什么呢?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十二条”, 这是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确认的。它们高度概括民族范畴, 深刻点明民族问题, 充分展现解决民族问题的战略思想。“十二条”就是十二个不同的吸引子, 或者说是十二个不同的集合, 吸引集合内的所有轨道, 巧如大唐雅乐“孝孙十二和”———豫和、顺和、永和、肃和、雍和、寿和、太和、舒和、昭和、休和、正和、承和。依据十二个不同的集合, 注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实情, 条分缕析, 逐一解读“十二条”的具体内容。
2. 教材内容的自相似。
既然曼德博的定义点明“自相似”, “自相似则应是分形所必要的条件和一种普遍的特征”。再从吸引子的概念梳理, “自相似”体现在各个与整体相似的吸引子的关系中。“民族理论与政策”课改的自相似, 反映在教材内容上面。《民族大义十二和建导纲要》是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政策”必修课, 教材各个板块和板块内部的章节都彰显自相似。全书分为四大板块:“焦点指月谈”“诸和三棱镜”“乡土万花筒”和“建导情趣园”, 板块中深入拓展“十二条”内容。“焦点指月谈”阐述理论, “逐一解读‘十二条’的基本内容”, 指月, 典于《楞严经》, 喻意莫因“指”而失“月”, 莫由“教”而亡“法”, “月”和“法”均代指民族政策的精粹。“诸和三棱镜”聚焦前沿, 反省过去政策的历程, 思索未来理论的走向。“乡土万花筒”联系实际, 以广西12个市居民族概况, 本土的实际情况, 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建导情趣园”反馈教学, 内化理论, 契合“十二条”要义, 由学生自主打造得意作品, 记录成长过程。板块内部再次分形, 以“焦点指月谈”为例, 又分为“民族原理”“国是定理”“关系调控”和“发展对策”四章, 丰富理论内容。
三、课程生成的迭代法则
迭代是重复过程以达到结果或预定目标的行为, 分形理论离不开迭代的存在, 有人甚至数学证明了柯克曲线的迭代。通过证明过程, 可以看出迭代离不开精确的节点和稳定的结构。只有畅通迭代节点, 稳定迭代结构, 才能落实分形课改的主张。
1. 畅通迭代节点。
畅通的迭代节点是下一次迭代的有利条件。例如, 函数f (x) =x2+2, 求f{f[f (1) ]}的值。f (1) =3;f (3) =11;f (11) =123, 三次迭代f{f[f (1) ]}的值是123。若第一步迭代数值计算错误, f (x) =2, 最终结果变成38, 相差甚远。可见, 每个迭代的节点需要畅通, 否则经过几轮迭代, 云泥之别显而易见。在“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改革中, “习”“研”“演”“练”的教学模式帮助学习者畅通各个迭代节点。 (1) 习得。“习得”是课程改革的起点, 它更强调的是学习者内化知识的整个过程而非最终结果。课程改革应是一个非线性耗散系统, 这个系统决定了“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伸手得到, 而必须历经批判再批判、否定再否定的螺旋式发展。正是如此, 我们应该培养动态的眼光, 摆脱静态预设的束缚, 在动态中审视“习得”的过程, 在动态中对所获“习得”做出恰当的判断。一切僵化的教学反馈, 都很容易贻误迭代的最佳时机。 (2) 研讨。“研讨”是在“习得”基础上的纵向深化。“研讨”应找准靶子, 对准目标, 有的放矢。以不同教材中的概念、定义或结论为靶子, 通过剖析对比和联系实际的方法, 发现异同之处。“研讨”还要有平台, 平台可实可虚, 既有实实在在的课堂“研讨”环节, 也有虚拟的网络“研讨”空间。海德格尔曾认为, 真理女神总是把人们带到两条路的交口, “一条是揭示之路, 一条是晦蔽之路”, 真理 (揭示状态) 总是要从晦蔽的状态中“研讨”出来。自然, 研究求深刻, 讨论立共识, 深层次的共识才能更好推动迭代, 任何敷衍的讨论或者巨大的分歧都会左右迭代的效度。 (3) 演绎。“演绎”是“习得”基础上的横向扩展。“演绎”可以迅速膨胀的“习得”, 以点带面, 以静蕴动, 以实冲虚。师生在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中, 演示彼此作品, 展现各自“习得”;过程中, 师生作品可以比较, 学生之间可以比较, 比较是为了理解, 也是为了交流, 更是为了提升兴趣。演绎的手段多种多样, 有登台演讲、诗歌表演、舞蹈渲染、小品点缀、绘画涂鸦和手工艺品等。这样, 迭代的节点不再干瘪, 在一定层面上具有很强的延展性。 (4) 练悉。“练悉”是“习得”的进一步升华。“练悉”既是一种间断连续状态的描述:“练悉”是一个间断的状态, 各个迭代节点的“习得”、“研讨”和“演绎”总是需要时间, 串联课堂与实践, 随着时间的流逝, 各种摩擦和矛盾难免死灰复燃;“练悉”又是一个连续的状态, “习得”、“研讨”和“演绎”使得各个迭代节点, 不断滚动, 不断运转, 螺旋上升。这样, 生硬断裂的弊端可以克服, 畅通迭代节点有所保障。
2. 稳定迭代结构。
稳定的迭代结构是达到预想目标的条件。例如, 函数f (x) =x2+1, 求f{f[f (1) ]}的结果。三次迭代是26。若开始误为f (x) =2x+1, 三次迭代是513, 迭代结构不同致使结果匪夷所思。迭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欲维持迭代结构, 必须依靠“趣”“情”“励”“合”, 才“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学习过程。” (1) 趣兴。“趣兴”是“智力活动的推动力量”, 它是一种趋向, 建立在强烈需求的基础之上。迭代结构需要把握好“趣兴”的积极意义, 恰当使用, 出其不意。语言形式上, 诗歌、对联、谜语和典故等左右逢源;表达手段上, 影视、音乐、动画、和广告等信手拈来, 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积极参与, 持久互动。同时, 也要尽力克服完全以“趣兴”为中心, 要能放能收, 张弛有度, 再多的欢乐只是正规课程的铺垫, 真正的教学功夫不在于能够抖多少包袱, 而是抖出的包袱都能收回来, 谨防学生注意力的弥散。 (2) 情感。“情感”是在“趣兴”基础上的主体内部稳定, 是学生适应课程、获得发展的重要工具。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断言:尽管不同文化的差异客观存在, “情感的发展变化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却遵循着相似的方式”。课堂上激发、尊重和引导学生的情感诉求, 可以催化整个学习过程, 优化学习的效果。 (3) 励节。“励节”是在“趣兴”基础上的主体外部刺激, 它是教师以正面的方式, 用正面的案例或言语, 从外部调控学生的“趣兴”嬗变。中国古人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名可务立, 功可强成。所以君子积志委正, 以趣明师;励节亢高, 以绝世俗”。“励节”存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初, 以崇高的目标振奋人心, 跨越抵触的丘壑;教学中, 教师身先士卒, 不畏艰辛, 师生互励, 同舟共济;教学末, 鼓励学生反刍, 以教学所知所感打造得意之作, 内化教学成果。所以, 通过恰当的控制和评价———弱则鼓励, 强则节制, 真正巩固教学效果。 (4) 合尖。合尖是维持迭代和实现成功的最后一步策略, 涉及“趣兴”、“情感”和“励节”三方面的融合, 充实里子, 光鲜面子, 里外融合, 最终使得“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优秀元素形成合力”, 达到课程改革的预想。
四、课程改革的仿射效应
仿射变换是线性变换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般会改变图形中向量的夹角、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图形的面积等”, 通过仿射变换, 图形或是伸长, 或是缩放, 或是旋转, 或是裁剪, 例如巴恩斯利蕨。分形具有相似变换的特点, 只是仿射变换的特例而已。“民族理论与政策”课改若视为分形原理的相似变换, 那么, “民族理论与政策”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跨学科课改则可视为分形原理的仿射变换。
1. 团队仿射连理。
教学团队是依据DLA的模型仿射生成。DLA为“扩散受限聚集”, 体现非平衡生成和凝聚的特点。常见模型分二维和三维两类, 是一定距离不断释放离子的过程。
团队的核心吸引子是龚永辉老师, 在其努力下, 教学团队初步成型;这个团队中, 有的负责教学的内容设计, 有的专攻教学的建导, 还有的完善教学的网络设计, 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年努力, 这个团队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 早期团队成员转而成为新的吸引子, 凝聚各学科的学者, 释放团队更大的影响力。如今, 这个团队已经发展为29人, 青年居多, 生机勃勃。就是这个团队, 为课程改革和创新立下汗马功劳, 也为形成课程群奠定基础。
2. 课群仿射辉映。
既然教学团队凝聚了各学科的成员, 分形的原理也被自觉地带入了相关学科的建导。文史课程自觉分形建导。广西民族大学的“公共关系学”课程, 仿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课程纲要, 从“十二和指月谈”“十二和放大镜”“十二和训练场”和“十二和情趣园”这四个板块, 层层生成自相似课程。除此之外, 理工课程也自觉分形建导, 尤其以杨社平教授亲自主持的“数学作文”最为典型。
五、分形课改的刍荛之见
分形理论是高校课程改革的亮点, 但并不是唯一方法, 也要依靠教育学的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 分形理论的自身依然具有一定局限性。还要辩证考虑混沌现象和混沌理论的存在。混沌理论是数学分支之一, 用来描述非线性过程中出现的混乱复杂的现象。最早发现混沌运动的研究是庞加莱的三体问题;真正让混沌运动上升为混沌理论的人是气象学家劳伦茨, 正如“蝴蝶效应”, 动态系统的运动轨迹和初始条件紧密关联, 初始条件的轻微变化———量的增减、质的优劣和结构组合, 都可能出现分叉, 最终,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人们的宏观预测往往作用甚微。混沌理论和分形理论关系密切, 但是含义迥异。
混沌现象也存在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无论是迭代节点的连续, 还是迭代结构的维持, 事实上都可能发生极小偏差,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 也许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使得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结果大相径庭。《课改分形论》也应考虑到这种“意外情况”的存在, 以具体的章节或者典型的案例来说明:分形理论的课程变革是如何克服混沌现象的干扰。
摘要:杨社平教授以分形理论服务高校课程改革, 践行“立德树人”。分形理论是几何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近年来发展迅猛, 广泛应用于自然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从分形理论的应用新领域、结构建导新工具、本土研究新探索三个方面, 展现分形课改的新意。吸引子是课程纲要的活力所在, 自相似是教材内容的突出特点。迭代是课程生成的重要法则, 以“习”“研”“演”“练”的教学模式畅通迭代节点, 靠“趣”“情”“励”“合”的教学策略稳定迭代结构, 最终才能落实分形课改的主张。通过分形理论仿射效应, 教学团队连理, 多科课程辉映。由此可见, 课程改革卓有成效, 卓尔不群。建言课程改革还可从混沌现象和混沌理论汲取养分, 踵事增华。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 篇9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管理;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5-0017-02
中学生思想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由于思维比较活跃,也给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新课改给教学带来崭新学风,极大地解放了学生思想,为学生自由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不断强化,也促使学校德育工作要尽快实现转型。
一、初中生思想特征
初中生年龄大多在11~15周岁之间,这是人生最关键成长期。我们常说的“叛逆期”就在这个年龄段,由于学生思想具有不安定性,其心理特征自然呈现动态化,也给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造成一些不确定因素。
(一)思想矛盾,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维不够成熟,却有很强的逆反性。对待教师的话不会像小学时那样迷信,自己有相当的主见性,对家长的逆反会更突出,对外界影响比较敏感,有比较严重的从众心理。特别是网络信息的逐渐渗透,让学生陷入盲目的信息追踪中。师长的话制约效率越来越低,学生有心事也不会主动和师长交流,心理呈现急躁特征。个别学生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性格变化无常。有的沉默寡言,有的粗暴好战。这是特殊年龄段孩子的共性特征,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制定适应性更强的管理教育对策。
(二)思维活跃,性格处于塑造阶段
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呈现多元化,特别是网络信息的海量传递,给中学生带来重要冲击。尤其网络中一些信息带有很强的诱导性,中学生没有足够定力抵抗这些诱惑,很容易造成思想的动荡。由于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追求新奇时尚意识比较强烈。如奇装异服、特殊打扮,这些对中学生会造成极大诱惑。虽然学校规定学生需要穿校服,不准留怪异发型,不准化妆、佩戴首饰,但学生对这些东西的追求却会在师长视野外进行。有个别学生会染发、留怪异发型、纹身、抽烟、喝酒,甚至有斗殴等行为,这与学生思想不成熟、不稳定有关系。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大多是受到蛊惑的暂时迷失,我们需要给出相应措施,实施拯救。
二、新课改视野下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学校德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全校师生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安全、纪律、卫生、宿管等等,都在德育管理的范畴之内。作为学校政教处,肩负学校德育管理重任,需要面对全校师生,责任艰巨而重大,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中学德育管理创新策略,这是我们必须要直面的课题。
(一)以人为本,采取攻心策略
学校德育管理首先要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学生的人格是独立的,平等的,我们需要建立尊重学生人格认知,这样才能顺利实施管理工作策略。学校有硬性管理指标,也有众多管理制度,但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依然是我们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共性认知。作为政教处主任,需要在学生中建立威信,但这种威信不应该是建立在粗暴蛮横基础之上,要用自身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具有说服力的经典时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学生不是教师的附属品,也不是学习的机器。我们要将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合作对象,这样才能发挥管理主体效应。正如教育家赞可夫说的那样:“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政教管理和教学管理是相通的,我们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之中,掌握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进行针对性管理和教育。
(二)健全制度,体现规范管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但相关的管理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人都不应该有绝对的自由,也不能将自己的自由建立在对他人的妨碍上面。学校政教处的主要工作就是执行和监督执行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不允许有例外情况发生。因此,在制度面前,学校管理要体现其强硬的一面。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学生自然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如安全制度,安全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如宿舍安全、饮食安全、运动安全等,都需要强化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协调学校领导,尽快消除安全隐患,避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三)活动设计,激发参与热情
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要确保整体工作有序开展,还需要与其他科室搞好协作,借助其他教育资源实现德育管理。如组织文体活动,这是政教处主抓的内容,但只有政教处也是孤掌难鸣,需要和教务处、总务处、校长室等做好协调工作,大家齐抓共管,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才会高效运作起来。利用多元活动作为德育管理契机,这是政教工作最需要关注的。如歌咏比赛活动,政教处主抓,还需要教务处和总务处提供配合,需要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要做好积极训练,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要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还需要政教处做好相应发动工作。各方形成管理向心力,歌咏比赛才会发挥出更大的正能量,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助力。
(四)评价激励,实现正面突破
学生思想活跃,而且大多有争强好胜之心,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对学生展开心理攻势,利用学生好强的心理特征,举行各种竞赛活动,充分发挥评价激励作用,为德育管理在具体实施中提供一定着力点。教师课堂激励学生大多用表扬手段,我们德育管理可以采用多种表彰形式,对学生展开评价激励。如安全标兵、安全班级、卫生流动红旗、卫生班级、卫生标兵、遵纪模范、德育新星、爱护公物标兵、各种达人评选等,要扩大表彰面,用正面激励发挥主流正能量,这样才能确保校园德育良好环境的建立。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探析 篇10
一、存在的问题
1. 高校领导对档案的重视不够。
高校中很多领导认为档案部门是无足轻重的单位, 没有教学部门科研部门那样重要, 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忽视了档案的重要作用, 使得档案工作在有些高校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人、财、物及政策支持上都得不到很好地保证。
2. 虽然《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已久, 但仍有
许多高校在办法的贯彻落实方面存在欠缺, 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 因权责划分不明而产生档案材料归档不全、信息不清、分头多重管理, 业务规范执行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3. 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 很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 这种方式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要求。以至于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难以促进学校的发展。虽然有些学校建立了档案信息数据库, 但还缺乏高水平的数字化管理, 还停留在简单的数据统计阶段, 难以开发和利用整体的信息资料。
4. 管理人员素养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无法满足新时期档案工作开展的需要。虽然目前高校档案人员结构有所调整, 提升了文化层次和职称要求, 但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数不多, 存在专业知识不扎实、管理意识不明确以及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缺陷, 尤其是缺乏能进行档案信息研究和开发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二、解决对策
1. 加强领导。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的领域, 影响范围广, 所以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它, 必须要加强对它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高校的科学化发展, 高校领导应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意识, 认识到档案工作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打破以往不受关注的状态, 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 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一定的帮助。高校档案部门也要挣脱掉旧观念的束缚, 用积极创新的观念来改变现状。转变传统档案工作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以积极的态度为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服务。另外, 还应该认识到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 不断地探索高校档案管理的新模式, 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积极的投入到高校档案的改革当中, 使高校档案管理水平在改革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2. 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规范化管理。
高校档案工作应该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 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 加强规范化管理。在工作体制上要遵循集中统一的原则, 将档案进行集中管理, 避免分散管理丢失档案。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有健全的制度, 覆盖从档案的鉴别整理、保管征集到档案的分类归纳和查看借阅的全过程。采取有效措施使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尤其是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归纳上更是要加强。具体的措施如下:首先, 要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明确收集范围, 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各项材料以及学校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的资料。其次, 要做好档案的鉴别工作。对于收集来的材料, 要认真鉴别和审核,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分类, 做到编排有序、装订整齐。再次, 要建立创新工作机制, 疏通档案工作的各项渠道, 以满足现代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使档案的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3. 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进管理升级达标。
目前, 高校档案管理已把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自动化建设作为取得重大进展的突破口。高校应该加大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 积极改善档案管理的硬件措施。加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要重点加强电子文档的归档和整理, 积极推进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将档案的纸质化管理逐渐转变为数字化管理, 按照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要求,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来收集处理、储存档案信息, 以便能多角度地检索档案信息, 能快速、准确的查找到需要的档案信息。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 进行网络化的办公。逐步实现“无纸档案”和“纸质档案”之间的结合。
4. 提高档案队伍的素质, 夯实人才基础。
高校档案管理中提高档案队伍的素质, 夯实人才基础对开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对于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特别重要。档案工作人员不仅是档案工作的参与者以及管理者, 还是档案工作的收益者。所以一定要充分的调动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只有这样才能明确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 推进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树娟.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探析[J].改革与开放, 2010.5
[2].赵红.浅谈如何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 2011.12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推荐阅读:
课改培训实施管理07-13
新课改管理模式11-07
校课改工作反思06-04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08-25
年度课改工作总结08-28
二期课改工作计划05-09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06-02
新课改工作计划06-27
高效课堂课改亮点工作08-27
高一课改相关工作介绍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