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管理模式(精选8篇)
新课改管理模式 篇1
新课改管理模式
一、课改模式
我校课改的基本模式是: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一段:第一环节:激情导课、创设情境;二段:第二、三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段:第四环节:展示交流、点拨评价;四段:第五、六环节:反馈订正、梳理延伸。
二、教研活动的推进
1.以周三教研日为主线,校长、教师人人参加,业务学习、课程研讨、常规检查等工作不间断。
2.以赛课活动为载体,人人参与,讲课、听课、评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及授课水平。
3.集体备课实行:“四定”“四段式”的教研活动模式。“四定”是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四段式”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分析。
三、教研课题研究
《农村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在策略研究》获县立项和中期评估,全体语文课题组成员积极研究,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四、语文主题学习(五年级班,张文娟)
在语文课堂“主题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最主要在学习方式,阅读和交流成为课堂最主要的内容。
阜城北街小学
新课改管理模式 篇2
当人的心智迷失时,就容易受情绪的变化影响;但如果人的心智能够觉悟,不仅不会受情绪变化的影响,反而还能扭转局势。因此,我常对学生说的是:思想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心态,是管理中的首要问题。而能否管理好自己的心态,则要看一个人的“定力”好不好。定力好的人,就会有所成就;定力不好的人只会随波逐流,最多昙花一现。在人际交往中用点禅学,就会到处受人欢迎;在家庭成员间用点禅学,亲人就会和睦相处;在班级管理上用点禅学,班级就会飞黄腾达。关于班级禅学管理,我在教学实践中颇有感悟,将其整理为以下几条:
一、欲做诗,功夫在诗外
在班级管理中有的东西不能强加给学生,采用无为而治是最高管理境界。有这样一个故事:拿破仑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发现一名哨兵斜倚着树根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哨兵,却拿起枪替他站岗约半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认出了正在替他放哨的司令官,十分惶恐和绝望,跪倒在他面前。拿破仑却和蔼可亲地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下次可要小心。”众所周知,哨兵在岗位上睡觉,是要以军纪论处的,但拿破仑对偶尔失职的哨兵却没有那样做,而是从情感出发,批评哨兵,这就使得官兵从内心拥戴、爱戴他,并不折不扣地执行他的命令。譬如:发现教室地上有一点垃圾,老师什么都不说,亲自弯腰捡起,放入垃圾箱,我深信每一个在场的学生都会把你的高大形象牢记心中效仿,其潜移默化的作用自不待言。
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要善于利用意外的事件,善于找到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与自身的内在联系。并充分利用这些事件来教育学生,常常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看《党员文摘》时,发现其中用了大量篇幅解读“酉阳发展速度”,其中的精髓就是心态(即常说的解放思想)。我联想到我们班是平行班,酉阳是国家级贫困县。我以国家级贫困县能都能够在短时间崛起,我们班也一定能熊起的理念来鼓舞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自甘落后的心态。其效果远超预期,班上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还可以用“激而行之”的办法,即运用激将法使人激动,使人感情冲动而按刺激发出者的意愿行事。我班有一个学生冯某,我对他家庭背景和个性进行分析后采用了这一办法,效果特好。有一天读报课,我不点名地说了一些带有刺激性的话,他突然站起来问我是不是说他,我说是。当时他非常气愤地和我争执起来,我把他请到办公室,一句话也没有说,只给他看历史上“苏秦智激同窗执友张仪”的故事,看完后他说:老师我错了,对不起,我要当着全班同学给你道歉。他回到教室站在讲台上,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我为我刚才的行为向老师和同学道歉,其实无论老师对我们说什么和做什么都有他的良苦用心,只是现在我们不理解,希望大家按老师说的去做。”然后他到我面前深深地鞠躬。从此以后该生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
二、管理应待人以宽
待人以宽最精典的例子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善待基辛格,他们在竞选总统时被基辛格放肆攻击、挖苦,但尼克松当选总统后是重用基辛格。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重视表现、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容纳成绩差的学生,尤其要容纳那些曾经反对过自己,甚至对自己恨之入骨的学生,这样的班主任才是深悟禅理的人,才能真正管理好一个班级。上学期,由于我对学生要求严,学校在测评时有学生给我的评分很低,也有班干部对我说有几个学生恨死我了。我知道是哪几个学生,但我没有借分文理科而赶走他们,反而更加关心他们,现在他们不但自己是优秀学生,而且还带动大家学习,主动去做不喜欢老师的学生的思想工作。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班级形象内涵的展现,是学生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因此,对班级文化的认识和执行,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是使班级进一步发展最为重要的要素。
多年以来,人们误认为写在教室、挂在走廊的字、画、名言警句就是班级文化。这本无可非议,但它那些字、画、名言警句是否能真实地反映该班级的学生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能否在全体学生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笔者认为真正的班级文化是通过措辞铿锵的标语口号来提炼出学生都能心领神会的规矩。让学生都知道,在这个班里,事情应当如此做。这才是真正的班级文化。比如我班的学生,他们知道上课迟到,没有完成作业等违规违纪行为该怎么办,根本用不着老师和班委干部去处理。尤其让人欣慰的是本学期新来的几个学生,我没有给他们说什么规矩,几周后他们也就融入其中了。
“真诚简单成人,勤奋坚持成才”和“学一点得一点,多学多得”成为我班班级文化的源泉,通过它提炼出班级文化的精髓。我充分利用人性弱点“自我表现欲作为强大动力”实施班级文化。每个正常的人都有表现欲,同时也是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让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管理、组织、协调能力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产生一种班级管理的责任感和服从意识,因为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
具体做法是:采用值日班长负责制,权力下放,班主任和班委宏观调控。每天班上发生的所有事均由值日班长负责处理,处理不了的再交班委集体处理,若班委处理还有困难再交班主任处理。最关键的是每天早上7:00值日班长走上讲台先给同学们提出新一天的希望,然后再领读“真诚简单成人,勤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浅论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晏梅
摘要后本文从后进生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针对其形成原因和表现的特点进行教育转化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愿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尊重爱
后进生,是学生中需要关怀的一个特殊群体,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否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大问题。我在近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中,初步形成了“后进生”的一些教育经验,同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也使我深受启发: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
分析这几年接触的后进生,我认为后进生的行为表现及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特点表现如下:
一、思想品德问题
这些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有的同学甚至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
二、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同学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们义气,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
坚持成才”和“学一点得一点,多学多得”的标语,让学生从形、神上感受新一天的目标,最后整理教室不规范的地方。晚上6点值日班长在讲台上对自己一天的工作和班上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并希望下一位值日班长做好。每位值日班长把总结材料统一写在一个本子上,每位值日班长上下讲台同学们均有热烈的掌声给以鼓励和支持。只要学生在学校,该项活动就不会停止,这就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种精神力量。
四、追求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使学生依照你的意思心甘情愿地把事情做好,就必须对学生的秉性有所了解,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绝不能一概而论。
要清楚地摸透学生的秉性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情况知道得越多,越能理解学生的观点和存在的问题。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尽力去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全部情况,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性格,才能采取正确的对策,令学生信服你,才能树立起班主任的绝对权威。
笔者在高一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将全班学生的所有家庭情况及主要社会关系做全面了解,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然后通过观察学生平常在班上的表现情况分析学生的个性,再来引导他们。
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各种资料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
三、行为习惯问题
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同学学会了抽烟甚至有烟瘾;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常出没于营业性歌厅和网吧;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
四、学习成绩问题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略见一斑。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则是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总的来说,后进生存在一些共同特点。而这些表现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
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一是父母素质偏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父母虽望子成龙,却教子无方;有的对子女严格要求过少,溺爱娇纵过
作为班主任管理班委干部应谨记:放手而不放纵,只有当学生管理确实违背了校规校纪之时才出面干预,将其引上正轨。这样,才能将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参与班级的管理,也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解放出来。
“爱”是禅学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有些班主任总习惯于用紧邹的眉头、阴沉的面孔和严厉的语言来实施班级管理。其实,比严厉更有力的“武器”是爱、关心和尊重,也就是让学生感到班级的温暖。这样有利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让学生信服于你。笔者常常利用课间在教室走走、问问个别学生吃早餐情况或家庭父母及兄妹情况,对性格内向的学生逗逗乐,以示关爱,有效地拉近了自己跟学生的距离
新课改新模式 篇3
【关键词】 新课改 新模式 老师 学生 习惯 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开学之初,学校开始实行新的课改模式。外出培训时听了课,听了汇报,也和讲课老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实际操作中,从模式的熟悉到熟练再到创新,是一个需要实践、体验、反思、总结的过程。新的课改模式 ,如同所有的新事物一样,给人以期盼。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新课改的实效已经逐渐显露,新模式也得到了师生的认可。
新课改之新,新在模式,新在教师和学生,新在習惯和实效。
一、新课改首先新在模式
在新的课改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是输入过程;提问展示和课堂练习是验证教学效果的输出部分;点评精讲和课堂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拔高提升的作用;补救达标实现了每个同学都能提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真正关注了学困生。
1. 自主学习环节是学生在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自主学习和思考。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走到了学生中去,引导帮助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并且观察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讲解或者在小组交流时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2. 小组交流环节是学生解决疑难,共同进步,为展示做准备的环节。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为了组员的共同进步、发展和成长,这种进步和成长不仅仅表现在知识的获取,也表现在组员之间的合作、互补、欣赏,勉励和友情中。
齐心协力合作创新,为本组组员的成功高兴喝彩,为本组成员的失误而叹息着急;当堂训练时他们互相督促认真作答,唯恐落在其他组的后面。点评、补充、纠错、质疑、总结时他们也会提醒本组成员积极参与,为本组争光。尤其是在全组过关时,他们个个积极踊跃,把为小组尽力当成自己毋庸置疑的职责。小组合作,让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曾经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困生,如今在集体的氛围中,在同学真心的帮助下,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的笑容渐渐洋溢在他们脸上,和同学相处时,他们也不再那么自卑,他们心情开朗了许多,眼神中多了从容和自信。
3. 提问展示环节,学生能够大方大胆的表演展示。上板书写单词和句子,他们已能做到快静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写,转组互判,并能对错误的词句圈出,以利于写错的同学改错。对话和故事表演,学生能大方的走到台前,配合动作表情进行展示。学生展示的不仅是知识,更有价值的是自信自强和能力的展示。
4. 课堂评价和总结环节,学生已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收获,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课堂表现作出评价,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以后的改进意见。
二、新的课改模式,新在教师
教师是新课改的引路人和课堂的导演。只有教师输入了新的课改理念和思维,领悟到新课改的内在价值以及可能带来的课堂高效,才能真实的接纳新模式,从而主动自愿去钻研新模式,带动学生一起走上新模式的探究之路。学生的新模式之路走得如何取决于老师的引领。新模式是否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实际操作。既然称之为新的模式,教师也需要时间去熟悉和领悟,并在实践教学中适应、改进、创新。教师既要应用新模式,又要在新模式的基础上不断的有所创新。
三、新的课改模式,新在学生
在新的课改模式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新模式推行的载体。新模式的推行,培养了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潜力,让学生从思想上自觉的意识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主体意识在学生的思维里成为一种习惯。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在唤醒之后,还需要反复不断的引导和巩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心灵深处参与的欲望,成长进步的欲望,表现的欲望。
四、新的课改模式,新在习惯和实效
新的课改模式,从最初的模式培训,到如今的灵活应用,新模式的实效逐渐凸现出来,师生都已在课改中发生了变化。老师把课堂更大程度的还给了学生,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学,交流,展示,反思和评价。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课堂中的“我来答’、“我质疑”、“我发现”、“我纠错”、“我补充”、“我评价”、“我总结”等声音此起彼伏。由于新模式实行的是学困生优先的规则,所以学困生比中等生和优秀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和展示。学困生变的大胆自信,成绩也在逐渐提高。学困生有了学习的动机,学习习惯也就随之改变了。随着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和成绩的提高,优秀生、中等生的积极参与,课堂的整体学习气氛进入了良性循环。习惯好了,学习效果也就更好。在新模式的推行中,学生的成绩提高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精神面貌也更加阳光自信。
新的课改,新的模式,学生展现出来的是改变和提高。改变的不仅仅是习惯,提高的也不仅仅是成绩。在学生人生发展的道路上,今日课改对他们思想、心灵的触动,将是价值无限。
[ 参 考 文 献 ]
[1] 《新课程标准》.
[2]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改形势下的班级管理模式论文 篇4
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益,使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应追求的理想目标。怎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班级管理模式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班级管理中的人际关系
怎样才能建构起班级人际关系,而且要达到最优化呢?具体有如下方法:
1、情境熏陶法。情境对班级人际关系的改善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以下问题:加强班级内的学风、班风建设,使班内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凝聚能力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协调人际关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实践锻炼法。实践对学生来说,既包括课堂内也包括课堂外的。首先,在课堂学习中建构集体性学习模式。受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影响,尽管有些教育者曾做过相当大努力,力图打破旧模式,但都跑不出传统思想的怪圈,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事实证明上述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妨碍了人际关系的建构,因而课堂上也应采取集体式学习。
我曾在课堂上采取前后四人一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当然这种模式可灵活多变,先采取水平相当原则,再采取优差结合原则,每节课10分钟时间集体学习。这样有利于同学间的交往,改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学生民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次,开展课外活动。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增进了团结,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感情,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形成。
3、心理教育法。影响班级人际关系形成的因素很多,但来自学生本身心理方面是最关的键因素,不少学生在交往上存在心理障碍,尤其是嫌弃型学生,要么自卑退缩,要么过火失态。因而初中政治专门设置了一学年的心理知识教育课。当然这只是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中吸取教训,身体力行,切实体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给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便捷和快乐。使每位同学能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处理一切,为班级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班级管理中的公平问题
1、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
班级对学生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按照社会要求对个体的社会同一性的教化、定向和控制,其功能的作用方式是对学生施以环境和教育的外部影响。班级对学生的个性功能表现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水平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社会化影响为媒体,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班级管理的任务之一就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化并不排斥个性化,统一性并不排斥个体的自由发展,一个真正社会化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社会化功能,而且也是个性化过程,而目前的现状过分强调班级管理中的社会化功能,忽视了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也就是管得过严过死的管理主义。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使社会化和个性化达到和谐的统一。从公平的角度来讲,班级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让所有的学生认识到在班集体都是平等的,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了发挥。
2、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通常包括班级学生集体、班级共青团集体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此外还有些兴趣小组也属于正式群体。这个群体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纪律和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以及其它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自发性、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甚至对非正式群体产生了歧视。
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确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的不同,因而课后每位同学都有过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同性、消极性。
例如:过分投入非正式群体生活,不关心学业;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允许其他同学加入,不团结同学;有的则迷恋于吃喝玩乐,甚至违法乱纪。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的正确引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果老师不能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将使他们和正式群体的同学对立,不利于班级管理。因而老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要善于引导他们和正式群体团结起来共同实现共同的目标,为建设好班集体发挥各自的作用。
3、重视优秀学生,忽视差生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不一样、学习习惯不一样等差别导致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不一样,因而有的占据优势地位,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而班主任老师在管理中一般会重视优势学生,而忽视了处于劣势的学生,这就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现象,最终导致班内出现两极分化。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坚持一致看待原则,不管是何背景,都是我班级中的一员,都应平等对待。
三、班级管理中的资信制度
所谓资信制度,是指在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前提下给班上每个学生的信誉进行计分量化,以此来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地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管理班级。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受教育者向着有信誉的方向发展;二是教育者应培养受教育者自觉爱护自己信誉的良好习惯。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资信制度,具体设想如下:
目的: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等优良品德。
班级管理机构:实行以班长为领导核心的班委负责制,具体事物由资信评价委员负责。为保持公正、公开,资信评价委员可设两名,轮流记分、统分、报分,并及时向班主任和全体同学汇报。
具体操作:实行资信管理分,每位同学起始分可设为100分,依据具体条款(具体条款可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规定和班级实际规定)和实际得分扣分情况,由资信评价委员予以加减分。学期末公布个人资信分,在班级表扬先进、警示落后,作为评优选先的依据。当然,以上只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的总结和设想,班级管理实行资信制度在现实中能否行得通,如何完善还有待实践检验。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用科学的管理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新课改管理模式 篇5
教学课堂模式
教 师:倾听——引导——点拨——启发——归纳
学 生:听——说——读——写——思
模式的运用说明
以人为本,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全过程中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环节: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这一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参与本节课学习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情感基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教学的基础。因此,初读时,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进入课文。即,一开始就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自由地读,根据自己的习惯与速度,边读边初步感知语言,在读中咬准字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理解部分词义,一直读到正确、流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精读课文的切入点。
精读体验品味语言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采用“读”、“悟”的方式,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生读的过程 1
要有目的、有层次,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结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对于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循序渐进,从词语的品味,到课文的理解,到体会作者遣词的妙处,对课文的语言魅力,让学生从读中充分地揣摩。引导读懂课文的内容,品味课文的语言;有时候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揣摩文本的表达顺序。
美读成诵掌握学法这一环节目的是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使学生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下来,逐步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为学生今后语言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领悟、掌握读书的方法。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用笔圈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有感触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的感受,透过文字的表面意义想象背后的蕴意。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常规管理改革 篇6
一、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合理分组: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将学生分成6到8人的学习小组。
2、确定组长:每组根据学习成绩和组织能力选好组长,负责维持纪律、学习分工、作业检查、学习辅导、评价组员等。加强对组长的培训、指导、使用和考评,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
3、座位编排:既可采取竖排对桌而坐,也可采取传统的秧苗式坐法。
4、组内学习:组内可再分组,各小组按学习成绩进行编号:1、2、3、4„„,按着编号从小到大进行一帮一帮扶,由小组长进行统一检查或者两个小组互换进行检查。
5、各班要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以课堂表现、当堂测试、周清测试、月考期考为主要载体,对小组个体和小组整体进行“捆绑式”评价,培养各小组的团队精神、合作交流意识,真正地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建立多种多样的小组奖励制度,通过任课教师当堂表扬、班级每周评星,学校定期表彰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改革备课制度:
要求教师备《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
1、《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要体现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创新性等原则。主体性即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性即要求《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要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即要求设计供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容;创新性即要求《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全方位渗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既要吸收传统教案的优点,又要真正区别于传统教案,为导教与导学提供框架、指明方向并预留生成空间。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要体现特色,但都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情,深刻领会教材,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提供适当学法指导。
3、《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内容应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和课后拓展延伸四个版块,并注明课题、课型、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及课后反思。在大三维目标下应有分解后的各阶段小目标和相应的教与学的具体达成措施。
4、《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的编写程序和原则是: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议课---主备教师修正---上课教师备课---课后备课反思。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以导入示标、自主学习(充分预习)、展示交流、引导拓展、针对测评为课堂教学主要流程。
1、导入示标:强调教学导入自然、简洁、有效,出示的学习目标要方向准确,要求明确,具体可行。
2、自主学习(充分预习):根据导学方案,有效指导学生自学预习。
3、展示交流:可以让学生教学生的,学生教;需要教师引导、点拔的,教师讲。
4、引导拓展:根据学生展示情况,教师适时引导、适度拓展。
5、针对测评:要求教师要精选练习,做到选题典型、分层要求、有的放矢、考查全面、题量适当。
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可在同一节课上体现以上全部环节或分别安排预习课、展示课和巩固测评课。原则上要求一节课上学生展示交流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
四、改革坐班辅导制度:
加强坐班管理,科学安排坐班,将晚自习改为预习指导课和反馈巩固课。原则上语数外每天安排一节晚预习课,初三理化上课头一天安排一节晚预习课,其它学科在课外或上课时安排时间进行预习。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在每天的预习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充分预习,预习提纲可印发至个人或小组,也可板书在黑板上,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教师适时引导,为第二天的展示课做好准备。上反馈巩固课时,要求教师选择典型习题,做到以点带面,以一当十,投放精准,有的放矢。预习题和巩固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现有资料进行筛选,也可由教师收集布置或印发。
五、改革作业制度
:要求作业设计要突出针对性,体现有效性。教师要精选练习,做到选题典型、分层要求、有的放矢、考查全面、题量适当。
每节课(或每个知识点)作业应设计三套:课前预习作业、当堂检测作业和课后巩固作业。形式可以是说、唱、画、舞、演、奏、记、背、默、练等。内容上要注意难度梯度,明确分层要求。作业完成和批改要强调时效性,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并进行订正后的针对性强化训练。文科教师要利用早读时间对背、记、默作业进行有计划的抽检过关。
各年级要有周末作业,由同级同科教师分章节分层次设计、印制并分发,于下周学生返校的第一时间检查,确保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完成作业。
六、改革考试安排:
科学合理安排各种考试,突出考试的检测反馈和督促激励功能。
学校统一安排月考和期中期末大考,每次大考由教研室、教导处进行成绩分析和反馈通报,表彰优秀学生、优秀小组和优胜班级。
单元检测由同级同科统一安排。教师可根据学情对试卷进行灵活处理。无论何种考试,要求精批精评,部分面批面评。
七、改革课外活动制度:
树立课外是课堂的延伸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课外生活的引导。政工处、团支部和教研组要根据课改要求不断完善制度、方案、计划,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建设校园特色文化。组织各种活动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小组和班级的考评,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生活共同体的建设。
八、改革教研制度:
高度重视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效果决定课改成败。要深入开展教学研讨,大力推进校本研训,积极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坚持每周培训制度,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完善教师业务培训考核制度,做到教师人人参与,个个重视。特别要注重新课程知识学习,提高教师课改知识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九、改革班级管理评价制度:
1、重视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学习常规制度》,规范学生学习习惯。
2、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应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成长”的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十、改革督导检查制度:
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改工作进行检查、通报、督导。要求——
1、每周检查教师导学案备课情况,并对照检查导学案落实情况;
2、每周检查教师作业设计和布置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每周按计划进行业务培训,搭建课改交流平台;
4、每天随堂听课,检查教师是否按课改要求进行课堂教学;
5、每天检查晚预习和早自习情况;
6、经常和教师交流,发现课改问题,推广成功经验;
7、经常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心声,改进课堂教学;
8、加强校园课改文化建设,创设有利课改环境;
9、组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验评小组,强力推进课改;
新课改下家庭作业模式的创新 篇7
关键词:家庭作业,新课改,创新模式
最近有一篇文章在微信圈流传, 其主要观点是站在家长角度畅言:家庭作业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灾难, 小学生完全没必要做那些重复的家庭作业。2015年3月26日《重庆日报》报道:自今年春季我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学以来, 不少家长关注:学校经常给孩子布置创意作业, 做手工、写手抄报、完成小实验等。但是, 因为这些作业太难, 孩子往往让家长帮助才能完成。而家长为了保护孩子, 代替其完成作业, 孩子反而成了配角, “看”完作业, 而不是“做”完作业。2016年02月24日《合肥在线》刊登了一篇题为《小学生挣“班币”可免写作业》的报道, 引起人们的关注, 也遭到教育专家和一部分家长的质疑:学校怎么能把不做作业当成一种奖励呢?通过这些报道我们不难看出, 家庭作业的问题, 已经不仅仅是学校本身的问题, 而是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事实上, 从教与学的关系而言, 家庭作业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家庭作业在《教育学》中被称为课外作业, 是学校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庭作业可以使学生巩固消化上课所学的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 训练和发展学生能力, 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1]
在这个教育创新的时代, 家庭作业作为《教育学》教学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更应该与时俱进, 可是目前的家庭作业实践仅仅满足了对课堂教学的守正, 缺失的恰恰是时代的永恒主题——创新。那么, 当前的家庭作业模式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当前家庭作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 家庭作业简单、机械、量大、重复
审视我们学校教育中布置的家庭作业, 不难发现家庭作业的布置未能很好地贯彻新课改中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在家庭作业布置时, 教师一味地布置形式单一, 且与生活实际脱离的书面作业, 而对于富有实践性、操作性的家庭作业布置不够。在布置家庭作业时, 教师没有领会教育心理学中关于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的理论, 一味地布置机械抄写、重复验算的试题。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期望的教学质量, 不惜大范围、大面积布置家庭作业。这些弊端导致学生对家庭作业疲于应付、不感兴趣。在调研中发现, 二年级语文的家庭作业, 总是抄写生字、词语、造句等。一般每个生字抄写20遍, 每个生字组3个词, 每个词造3个句子, 每天还要做相应的配套练习册上的作业。
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 (上册) , 共有8个单元。按两周一个单元的教学进度, 语文家庭作业是滚动方式前行的, 学生不仅要完成当天所学的生字、组词、造句等家庭作业, 还要重复完成前面学过的课文的生字、组词、造句等系列作业, 另外还有与之匹配的配套练习册上的作业。调研中教师对此评论道:“一个学期下来每一个学生抄写生字、词语、造句等的作业本就有近一尺高。”长期以往, 丧失的是学生宝贵的学习热情, 带来的是学生思维的固化, 缺失的是学生应有的创新。因为完成家庭作业就是动动笔抄一抄, 应付了事, 不需要开动脑筋思考, 更不需要动手操作。
2. 完全不布置家庭作业
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常常困于具体的业务, 为教学而教学, 以教参来备课, 未能很好地理解《新课标》中强调的“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精神, 把教育部规定的“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2], 当成“不布置家庭作业”。于是, 教师把所有作业都在课堂中完成, 把原本课堂延伸的家庭作业完全交给家长。然而, 家长身处各行各业, 忙于工作生计, 根本就没有做好应对“学校无家庭作业”的心理准备与应对策略。没有了家庭作业的学生回家后, 不是看电视, 就是上网玩游戏。
3. 家长外加给学生家庭作业
相对乡村而言, 城市的家长会更加感受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意识到, 只有把孩子置于不断学习的环境中, 方能在未来社会上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加之我国的家长一般都深受“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传统思想的影响, 没有一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 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二律悖反”现象[3]一再上演。尽管《新课标》中一再强调要减负, 教师也贯彻新课改精神, 坚守素质教育, 尽量精减学生的家庭作业, 但是家长却不管不顾, 不是选择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 响应学校要求, 而是变本加厉地增加学生的家庭作业。比如, 有的家长每门学科买两套、三套, 甚至四套模拟试卷, 外加配套练习册强行让孩子做, 并检查督促;有的给孩子们报各种名目繁多的学科补习班、兴趣班、奥数班、作文班等。家庭外加的学习任务重压, 紧张了原本“教学相长”的教与学的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固化了以“分”为本的教学分数管理。
4.“留守儿童”家庭作业中“家长”监督缺席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表明:截至2014年, 中国留守儿童是6100万, 有超过900万的留守儿童一年见不到父母。许多家长为了生活, 离乡背井, 远离了自己的孩子, 把孩子留给父母。家里的爷爷奶奶就成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但学校教育并未因留守儿童的出现而改变应该布置的家庭作业。在许多留守儿童家庭中, 爷爷奶奶受教育程度有限, 无法辅导作业。长期缺乏家长监督, 学生对于家庭作业就会渐渐失去兴趣, 责任感也就越来越淡, 敷衍了事。
二、家庭作业缺乏创新的原因所在
理论创新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作理性的分析和理性的解答, 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新的揭示和预见, 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作新的理性升华。简而言之, 就是对原有理论体系或框架的新突破, 对原有理论和方法的新修正、新发展, 以及对理论禁区和未知领域的新探索。儒家经典《大学》中早就说过:“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4]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5]从这个意义上讲, 创新应该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现下学校家庭作业之所以倍受人们关注, 特别是家长的关注,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庭作业缺乏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管理指导思想的善乏可陈, 致使教师在家庭作业布置方面不敢创新
首先, 在学校中“以分为本”“以章为本”“以权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仍然大行其道, 是普遍存在的名副其实的霸王条款。以“分数论英雄”“分数出职称”“分数定绩效”“分数出荣誉”管理的做派占据着市场。落实新课改, 坚守新课改的精神及理念, 革新学校应试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式尚未真正转变, 建立科学、合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仍未真正建立。学校教学考评管理制度中, 把学生成绩、分数作为唯一权重。于是课堂教学成为教师评比的平台, 家庭作业也成为延伸到校外的学校教师之间的“比武场”, 教学及家庭作业被严重异化、变味。
其次, 在学校教学工作中, 教师尽管身经十几年的新课改风云变幻的洗礼, 但实践中却因为顾虑, 比如学生成绩、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等方面的个人得失, 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一而再, 再而三地采用“题海战术”方式来布置家庭作业, 造成了“校园里素质教育红旗不倒, 教室内应试教育彩旗飘飘”的局面。
2. 对新课改的学习、研究不够, 导致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出现行为误区
首先, 尽管新课改从2001年起已经实施十余年, 但许多教师并未真正领会、理解课程的价值及意义。即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课程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课程为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对课程价值的主动追寻, 有利于我们矫正对家庭作业布置的惯性思维方式, 有利于促进家庭作业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得以实施。
其次, 教师要深刻领会所教课程的基本内涵, 并把握课程的特点。课程即教材。课程内容就是学生习得的知识, 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因此, 课程内容一定意义上就是上课所用的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把握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 先验的, 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 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等特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学校课程管理者弄清楚, 国家规定设置的课程都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和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的, 作为教师, 布置家庭作业就是为更好地完成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
3. 学校缺乏对社会的起码了解, 未能顾及来自不同家庭孩子的实际情况, 导致家庭作业顾此失彼
首先, 家庭作业的创新要基于那部分“吃不饱”, 又有家长监护的学生。要坚持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和“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来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放手作业, 在作业中创新, 在创新中作业。
其次, 要解决大多数正常学生家庭作业的问题。这部分学生是学生中的大多数, 是家庭作业的重点, 要形式多样、层次分明、书面与实践作业并举, 动手与动脑齐备。
再次, 对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学力不足的学生, 要适当降低要求, 在布置家庭作业中要贯彻维果茨基指出的“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 然后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 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6]让他们在家庭作业中也能实现“跳一跳, 摘个桃”。另外, 对那些失于监督的留守儿童, 家庭作业的布置要强调针对性, 讲究实效性。教师可以将其作为重点批阅的对象, 也可让学生建立一对一帮扶对子, 让其他学习好的学生, 来帮助检查其作业。
三、创新家庭作业模式的有效途径
1. 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定势的困扰, 创新家庭作业布置的模式
简而言之, 就是改变传统单一的家庭作业模式, 引入多元化的家庭作业模式。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 不要固守简单的多少道数学题、多少遍生字抄写、做多少练习册等, 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将家庭作业按照实际课情、学情、学生个体学力差异等情况进行多元布置:可以是书面作业, 可以是实践活动作业, 可以是相关阅读思考作业, 可以是学生从教师建立的“家庭作业超市”中的自选作业, 还可以是作业免做, 亦可以是小组协作家庭作业, 也可以是团队合作式家庭作业, 也可以是利用互联网、校园局域网、QQ群、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的家庭作业。其实, 家长、网民大多关注的, 并不是家庭作业本身, 而是家庭作业布置的内容太多, 量太大, 形式单一。
2. 家长也要理性对待家庭作业, 培养与学校教育一致的合理、合情、友善、科学的协调度
学校有必要也有义务教育广大家长, 通过创办家长学校, 开展“学习当家长, 学会当家长, 争做好家长”等活动, 帮助其储备《家庭教育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那些对家庭作业有偏执及误解的家长, 进行必要的心理脱敏, 教育其不要盲目跟风, 力戒逢“作业”就反的做法, 重新认识家庭作业的重要性, 配合学校、教师积极教育、协助、指导自己的孩子完成合理、必要、应当、合适的家庭作业。
3. 学校要积极秉持新课改精神, 革新教学考核评价管理体系, 创新家庭作业布置的环境
学校要采取可行措施, 比如减轻家庭作业在考核中的权重, 解除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方面的“紧箍咒”, 使其轻装上阵。努力革新不合时宜的考核制度, 用科学制度来优化教学环境, 调节、平衡、矫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早已失调、急功近利、自私盲动、工具化、惰性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的心理。
4. 社会也要增强对学校教育的宽容度。
办学者有办学者的应有道义, 教书者有教书者遵循的规律。因此, 建议媒体在报道学校有关家庭作业的信息时, 要转变作风, 从原来的高高在上、俯身下视的“布道者”转变为学校教育的助力者、支持者、志愿者、近卫军。要有哲学情怀, 洞悉教育现象, 谙知教育规律, 要本着教育的事从教育出发, 也应从教育落脚的原则, 把兴教、立教、挺教作为应有之义, 牢记教育的事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来实施, 来完成。为教育歌唱, 为教学服务, 为教师点赞!
5. 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
国务院最近颁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其中明确指出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 明确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不得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7]这就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及人身监护上了一把法规的锁, 建立了一道家长必须承担自己监护责任的屏障。这实在是一件可歌可泣的大事件, 它意味着我们6100万留守儿童业已缺失的家长监护及家庭教育在法律意义上的理性回归。法律法规关键还在于遵守与执行。要落实家长的监护责任, 完成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关键在于使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长明确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及其它一切合法权益的监督和保护。要让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长明确法定监护人的职责, 也要使其明确监护责任缺失的法律处罚。
结语
一堂好课, 除了靠教师精心设计, 周密安排, 使各教学步骤和环节自然过渡, 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外, 还需要辅之以模式多样的家庭作业, 以及由此产生的落地效应的帮扶。我们在认真研究新课改精神的前提下, 要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 从深化教育改革的高度和宽度, 平心静气地思考当前家庭作业布置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家庭作业也要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模式, 将家庭作业模式多元化。可以布置口头家庭作业, 比如朗诵、复述、背诵;可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比如, 做习题、写日记、写作文、书面答题等;也可以布置实践操作性家庭作业, 比如实际测量、手工制作、采集标本、做小实验、做调查研究等。在提交方式上也要讲究创新, 可以是传统的作业本式的, 也可以是网络式的。在布置方式上可以由教师直接布置, 也可以在学校局域网、QQ群、微信群等发布的“家庭作业”超市中自选。当然, 我们要实现家庭作业的创新, 就得解放思想, 革新教学观念, 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 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自觉落实素质教育。教育是一个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构成的系统工程。家庭作业模式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而是一个不断积累、尝试的过程, 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黄济.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218.
[2]郭莹.教育部:小学一至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N].京华时报, 2013-07-06 (I) .
[3]二律背反.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 Ims WJV Nr Mkq5WEa YJR5My7Xi Lrb UV9w JGP0dw Plmx0W pnc7Tn Iq18LAGys5-ia H7Q466e Bdnng MCn YTj_t0-g5ame Cz SGa Ps DBbsozq OLe.
[4]朱子律.儒家经典[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9:58.
[5]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3-05-04 (1) .
[6] (俄) 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18.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新模式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就只能是被动的选择学习,这种教学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历史教学是枯燥的、乏味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放弃历史的学习。新形势下,人们指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充分的发掘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历史教学的现状
目前,各省市的课改都在逐渐进行,历史教学也要跟上课改的步伐,教师要不断积极探索改革之路,逐渐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当前的历史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教师的教学仍然推行。应试教育。,以中考作为教学目标,片面追求知识记忆,将历史课堂教学变成了。死记硬背。中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习惯性地采用。题海战术。来教导学生。二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中学学习内容繁多,学习任务重,很多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学习。三是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也把中考当成自己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四是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历史不仅仅是要回顾过去,还要对当今时代进行创新性的研究,而众多教师却过度重视陈旧的历史知识,缺乏创新。
二、历史教学新方法
1、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統帅的作用。目前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2、创新历史教学方法与模式。历史教学创新的关键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的方式有限教学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因此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将搜集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等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表现不同背景的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等资料切身感受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可以通过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现手法展现历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河以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干变万化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不仅教学效果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被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现状实行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设定一定的历史情境,将情境中不同角色的具体分配给学习小组通过各学生小组的角色扮演将特定的历史过程模拟出来。通过情境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和历史抱负。
3、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变老师的“独角戏”为学生的“群言堂”。本评价机制中由于举手发言也得分,学生在评价中获得一次次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励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课堂相当活跃。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要面对全体学生,以前在课堂上能举手发言的只占学生总数的30%左右,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比例。过去一些学生总是定定坐着听,时间稍久,思想很容易开小差,老师讲到哪里他都不知道。而现在大家踊跃参与,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回答,课堂重点、难点在老师指引下,逐个解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喜欢回答问题,还积极提出问题,探究事物的真相和原理。比如在讲到原始社会山顶洞人钻隧取火时,很多同学跃跃欲试,问我为什么钻这么久还不起火的?我告诉他们从机械能到热能的转换要有足够的时间。然后再给同学们讲一个古代科学家巧法取火打败敌人的故事:传说早在2(XX)多年前,古罗马舰队人侵古希腊时,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指挥士兵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点亮了罗马的航船,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保卫了他的祖国。最后再给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别的便捷取火方法吗?同学们这下可纷纷七嘴八舌开了,大家把自己的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这可是展示自己能耐的绝好时机,岂容错过!而答案什么都有:有用放大镜的,有用磨过的冰块,甚至有用自己的眼镜的。这节课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科学的兴趣,大家都觉得学习历史能长不少知识。
三、结语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充分尊重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得课堂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殿堂,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
【新课改管理模式】推荐阅读:
新课改中学图书馆管理09-22
新课改理念下班级管理探究论文09-20
新课改下教学模式06-08
课改培训实施管理07-13
新课改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07-26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10-28
高校课改工作档案管理06-27
新课改06-15
新课改改革05-29
新课改教育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