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2024-09-18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共10篇)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篇1

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调查报告——关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素质个性化”教育实验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品质。在个性的心理结构中,自我意

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反映了个体对自身的理解程度,是个体主体性水平的一个标志。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我们在了解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时,可以从生理方面、智能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社会地位方面等进行考察。因此,我们拟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1、我的身体健康状况

2、我在学习上的强项

3、我在同学中的地位

4、我的缺点、不足和不理想行为

5、我的权利和义务

6、我是一个这样的人

根据这些内容,我们编制了《学生个性自我评价手册》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试图

给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发展水平一个量化的衡量。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从全校1~6年级学生中抽取295名学生。具体为一(2)班45人,二(2)班47人,三(1)班51人,四(4)班52人,五(1)班46人,六(2)班54人。

三、调查结果统计

(一)我的身体健康状况

本项目调查结果如表1—1

次序 特征 人数 百分比(%)

强壮 90 31

良好 160 54

一般 31 11

体弱 10 3

多病 4 从表1—1的统计结果来看,31%的学生与5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属于“强壮或“良好”,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生理条件持十分满意或满意态度,这就为大部分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打下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二)我在学习上的强项

调查结果如表1—2

表1—2

次序 项目 人次 百分比(%)

绘画 116 39

作业工整 77 26

唱歌 72 24

做应用题 63 21

朗读 62 21

从表1—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居前五位的有三项——“绘画”、“唱歌”、“朗读”是与我校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有关的。这说明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然而只有20%多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强项跟一般的学习内容有关,对语、数、英这些主要的学习内容,学生没有很好的涉及到。

(三)我在同学中的地位

调查结果如表1—3

表1—3

次序 特征 人数 百分比(%)

一般 170 58

四、讨论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

1、对自身的生理状况的意识比较清晰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中的许多孩子有着良好的生活条件,衣食无忧,身体发育良好,因而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大多持满意态度。

2、学校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习强项有着较大的影响。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丰富人的心理生活内容,让人觉得生活丰富多彩而心情愉快、充满热情;它能激发人的求知欲,推动人去学习和探索,从而发展智力;它还可以给人以巨大的推动力量,有助于活动效率的提高,甚至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因而,多年来,朝天小学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大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和强项。朝天小学历年来在艺术、体育、学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在调查中,认为自己的强项与兴趣小组有关的共有240人次。而多年来的兴趣活动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在中高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认为自己是有着一定现代人素质。

但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意识比较狭窄,往往没有涉及到学习的主要方面,表明学生对什么是学习,以及对学习主要方面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

3、班集体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的影响是以学生个体所参与的班集体为中介的,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班集体的自我教育活动体系是朝天小学“素质个性化”教育实验的重要实验因子。六年来,我们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集体目标,激励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指导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担当成功的角色,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组织交往,优化班集体的人际结构;构建班集体的自我教育活动体系,开发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身心素质等措施,使班集体中充满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气氛,使学生对班集体、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调查中,众多的学生对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感到满意。

4、由于小学生认识、经验的有限,他们对自身特点的认识不很清晰。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交往中,通过理解对别人的评价,理解别人对自己 的评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更具体、更明确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评价,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评价他人或自己的内心品质,这对提高其自我意识水平大有帮助。

(二)典型范例分析

六年2班的小农同学,在班上是一位学习成绩相对来说属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特别是数学方面。在问卷中,她认为自己的主要缺点和不足之处是:缺乏独立战胜困难的勇气;缺乏耐挫能力;在生活学习上过分依赖父母;自己能办的事也请别人办等。可以说,这些缺点是造成她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但她能承认这些,说明她是一个诚实的人、勇敢的人。

尽管如此,六年2班作为实验班,在班集体建设、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班上的学生普遍自信心较强,敢于表现自己。小农就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学习上也有着自己的强项,如朗读(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唱歌(她是校合唱队队员)、口语表达等;在同学中的地位虽然由于受学习成绩的影响而不高,但也属一般水平;对于自己应尽的义务和应享受的权利比较清晰;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特长、爱整洁、适应能力强、好交朋友的人。

可以看出,小农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活泼的女孩,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也不隐藏自己的优点,这与班集体的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在这个实验班,人人都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参加竞选,热心为班集体服务。小农在六年级时也参加班干竞选,当上了卫生委员。

(三)问卷设计存在的问题

1、在低年级做问卷时,教师读题的影响很大。如“我的权利和义务”一项中,一5班全选的人数达

20人,远远超过二、三、四、五年级。其原因可能是教师读题的影响。因一年级学生所认的字有限,需教师边念题边做,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加深理解,而其他班的学生则是自己独立完成。

2、项目的表达方式影响学生的理解。

在“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和“我应尽的义务”项目。虽然选项的内容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二种不同的表述,但学生对“我应享受的基本权利”与“我享受到的基本权利”以及“我应尽的义务”与“我尽到的义务”的含义不是十分清楚,而把它们混淆起来。项目“我是一个这样的人”设计的本意是让学生认识自己最大的特点,但很多学生还是在老师加以说明后仍将之理解为“我所具有的特点”,因而选择过多,造成统计的难度。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篇2

一、设计指挥动作是自我表现个性的前提条件

每一位指挥在工作时都要通过他的肢体语言和表情, 带领并启发他的合唱团演员与乐队演奏者投入表演。同时, 指挥的动作与姿态还影响着观众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指挥的姿势以及他的肢体语言是他对于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和理解的表达方式, 也是同演员与观众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方法。并且, 指挥在舞台上的表演也成为了整个舞台艺术的魅力之一。指挥的动作设计具有他自身的个性特征。

在指挥演唱的过程中, 光是一些即兴的、灵感式的动作是不够的;机械的、无目的的动作更不好。指挥要从各方面来启发、提示和帮助队员更好地演唱。这些复杂、细致的工作要通过手的动作, 脸部、眼睛乃至全身的姿态来表达。因此指挥者必须做好事先的研究和设计;复杂和困难的片断要进行事先的练习, 并且通过实际排练的过程来不断完善, 进而提高动作的精确、简炼和美观。

二、富有个性的人格修养是彰显个性的重要体现

从事合唱指挥工作的人, 对合唱艺术应有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应以认真的工作态度, 努力探究并创造性地表达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情趣、音响的整体构思和奇妙之处。合唱指挥应有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用自己的行动团结、影响和带动自己所指挥的队员共同为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合唱指挥要有与自己所指挥的乐团和歌手主动建立起一种热情、友好、平等、真诚、相互尊重的同志式、朋友式亲密关系的意识和愿望。谦虚、谨慎而又严格、自信地开展工作。指挥不能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面对自己的队员。应把队员看作是与自己一同创造艺术的同事、伙伴、战友和朋友。与队员建立和长久保持一种良好、融洽的合作关系, 这些良好的品质, 有利于与乐团的每一位成员建立起一种默契、理解、信任和支持。它是群体性、多声部音乐活动实现协调、统一, 达到较高艺术境界的重要保证。优秀指挥家成功的奥妙, 在于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充沛的精力、严谨的作风及非凡的感召力。他不但必须能够非常准确地运用自己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而且还必须懂得如何使性格各异的队员很好地服从于他个人对于音乐作品的认识和创造。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激发、刺激并提出实际的概念, 以促使由此而产生的那些新的创造和独特概念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

指挥的活动纯粹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因此, 我们应该把指挥看作是体现再现性艺术的一种最富有精神因素的形式。只有内心真正具有精神因素, 而且能敏锐地感受和创造性地组织一切有关知识, 才能胜任这一崇高的工作。指挥有了富有个性的人格修养, 就可以由此而产生一种特有的气质、魄力、感召力和感人至深的艺术家的魅力。在所指挥的乐手、歌手中建立起一种信赖感、依靠感、凝聚力和崇高的威望。唤起乐手、歌手的全部创作热情和合作意识, 服从指挥、支持指挥, 同指挥一道为创造艺术, 为美化生活去努力奋斗。

三、对作品的深度理解是自我表现的重要特征

对作品的深度理解是指挥工作任务的又一组成部分。不同的指挥者, 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审美标准、审美角度、思想方法、分析方法等多方面的不同, 在整个艺术创造活动中, 表现在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解释和处理方法上会有显著不同。各自独有的音乐思想和性格特征, 都会深深地渗透到音乐作品的表现与音响塑造当中。这种在尊重原作并充分表现原作音乐思想、音乐音响基础上, 巧妙、自然地融入指挥家个人音乐思想和新的创造, 并更有利于深刻表现原作创作意图, 扩展音乐表现力和实际演唱效果的艺术活动和艺术成果, 就是指挥者所要表现的作品的深度理解, 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指挥自我表现的重要特征。

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是指挥工作的最重要的部分。音乐表演是存在多种可能性的, 不同的合唱团在演唱同一作品时往往产生不同的效果, 这一点同指挥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有直接的关系。要具备音乐的理解能力、把握好音乐作品。指挥作为合唱活动中的中心人物, 把自己对作品的意境、内涵理解、音乐感受和审美要求, 通过手势语言传递给合唱队员, 把合唱队的歌唱声音提高到最佳状态, 使得合唱更具艺术表现力, 他是作曲家及合唱队与听众之间交流感情的纽带和相互默契的重要桥梁;是合唱艺术表现中的主宰和灵魂。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篇3

【关键词】儿童 自护教育 自我保护 影响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概述

笔者以重庆市北部新区R街道W社区的56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在社区进行自护教育的过程中,根据自编前测、后测问卷及访谈记录,了解儿童在参加自护宣讲以及相关形式的活动以后,在消防、安全及救护意识和相关知识方面的变化,以期探索出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良好途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重庆市北部新区人和街万寿山社区的儿童(4-8岁),总人数56人,有效问卷数52,问卷回收率为92.86%。被观察者由15名男性儿童及37名女性儿童构成,其中留守儿童数量为6人,均为女性。自编封闭式问卷,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共3个项目;第二个部分为正式问卷,共20个题目,包括消防知识、救护知识、安全知识和自然灾害四个维度。问卷均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数据统计分析

由表1可知,在本次自护教育前后的消防知识、安全知识和救护知识教育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经过自护教育宣讲和相关活动的开展后,儿童在消防、安全和救护知识方面有明显提高,安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而在自然灾害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此次调查的被试儿童中预防自然灾害的知识储备较多。

由表2可知,自护教育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在自护教育过程中男生和女生的效果无明显变化。在本次调查中可能因为被试男女比例不协调,导致结果误差。

由表3可知,W社区儿童的消防意识在前后测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表现在前测的分数低于后测,即此次自护教育的宣讲有效果。

由表4可知,W社区儿童的消防意识在前后测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前测的分数低于后测,即此次自护教育的宣传有效果。

由表5可知,W社区儿童的救护意识在前后测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前测的分数低于后测,即此次自护教育的宣传有效果。

由表6可知,W社区儿童的自然灾害意识在前后测上存在显著差异。

由图1可知,在消防知识维度的调查中,第三题关于消防灭火措施题目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其余四个题目,表明这道题目对于儿童偏难。在之后的教育过程可以增加对于消防应急措施的知识教育。

(二)数据分析的结论

由以上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开展自护教育宣讲和有关的活动,对社区儿童的自护意识有所影响。大部分社区儿童在接受自护教育后,在消防意识、安全意识、救护意识及自然灾害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比较显著地提升,同时也发现了被观察者在安全知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完善自护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依据。

三、加强儿童自护教育的思考

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救助的能力在个人的健康成长和自身的发展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至关重要。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发展更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所以在儿童当中开展自护教育势在必行。

(一)完善儿童自护教育机制

首先,加快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方面的制度建设。在《纲要》的指导下,制定适合各个地区的实施方案。对于学校或者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可以多部门联合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各个部门在方案的指引下,各负其责,做到事前有预防、事中有预案、事后有评估和报告,真正地防御,干预无漏洞。

其次,加大对于自护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大社区公共安全设施的投入,避免因为安全隐患带来的儿童伤害事故。在自护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上,提供充足的活动经费,保证社区和学校在开展相关活动的时候无后顾之忧。

再次,在监督机制方面,完善现有的行政监督机制,保证国家关于安全教育的方针政策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同时也可以设想启动“第三方”监督模式,可以是自发的民间组织或者是由行政机关委托进行安全教育的机构完成。

(二)创新儿童自护教育方法

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儿童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规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儿童都相对集中的地方,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同伴之间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确定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自护教育内容。笔者认为应当包括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儿童对事物安全度的判断,以及在发生突发事故时,儿童力所能及的应急处理方式和自救方式等多个方面。

其次,把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创新自护教育形式。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开设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同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找好切入点,采用适当的方式,比如图文并茂的解说、小品相声的演绎、模拟演习、文艺晚会、讲座等方式,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通过听、看、亲身参与的方式,寓学于玩,逐渐引导儿童将精力专注其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三)发挥家庭在自护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空间,在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安全教育和自护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家庭在自护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由于儿童年纪比较小,心智还不成熟,同时又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和生活常识,还不完全具备对事物的安全性的判断,所以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救助常识及技能方面的教育。

其次,培养儿童自主解决问题和应对问题的能力。目前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隔代抚养的现象较为普遍,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比较严重,让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注意让孩子独立地去面对困难,自主地解决问题,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最后,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家长应当注重在各项体育活动当中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肢体的灵活性,从而有效地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1-08/05/content_6549.htm,2011-08-05.

[2]黄翼.论生命化中小学体育课堂的建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5).

儿童个性自我介绍 篇4

“我长大要当个作家!”“我也是!”

小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并立志长大以后也一起当上作家。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天都很无忧无虑——我们经常在一起没心没肺地傻笑;给妈妈搞破坏;表面严肃地罚站;在纸上画出一幅又一幅图画……

“你最近都不怎么陪我玩了……”“自己”低声说。可我只是埋头于作业和预习中,只好敷衍道:“过几天吧……”

这是我上小学不久的时候,因为还没有适应新环境,所以忙的焦头烂额。于是,我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渐渐少了,我只是忙于学习,“自己”却慢慢变得寡言少语,而我却浑然不知,继续冷淡着“自己”。

“你心里还有没有我这个朋友?”“自己”神色黯淡地冲我吼道:“我还是你朋友吗?”

“你在说什么啊?”我被“自己”突如其来的发泄弄得措手不及,呆呆地站在原地,什么都没有说。

这是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最近一直沉默的“自己”第一次和我吵架。我不知道她怎么了,只是好像看见我和“自己”之间有了距离与隔阂——我只知道,我即将失去这个朋友。不,不可以!我立刻起身去找“自己”,可是不管我怎么哄她,她都不肯理我,只是板着脸。我明白,我真的错了,而且犯的错很大,有可能很长时间都不能弥补。但是,时间不可倒流……

“我就要走了,你以后要好好的,不许哭……”“自己”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从眼睛中流出来,划过脸颊。已经五年级的我悔恨不已,想对她再次说道歉,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能目送她离去。

当“自己”还有一步就要离开我时,我大喊:“不要走!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不要走……”我拼命地喊叫,渐渐喊破了喉咙,只能发出沙哑的声音。“自己”连忙扔掉行李箱,快步冲了回来,眼神中流露出心疼的目光,训斥我:“都说了你要好好的,怎么还屡教不改?”

我却笑了,对她说:“只要你不走就行……我多喝水就会好的。”

“谁……谁说我不走了?”“自己”有些结巴地说:“我只是暂时住在这里而已……”

“我不会再让你伤心了。”那时,我在心里暗暗发誓。

现在,“自己”已经在我家“暂住”了一年,我们又回到了小时候——

“自己”,我会让你永远是我的好朋友,一定!

大家好!我叫黄颖欣,今年十岁了,在东风小学读书。我是个文静的小女孩。

我长着一头乌黑的长发,每天都喜欢绑着马尾辫。圆圆的脸蛋上长着一双烔烔有神的眼睛。还有一个樱桃小嘴。

我有时内向,有时很活泼。下课了,喜欢和同学们玩耍,比如:打篮球、跳橡皮筋、画画……

我平时的爱好是:打篮球、画画、跳橡皮筋、唱歌……你们喜欢我吗?喜欢就和我交个朋友吧!

一个十四岁的小丫头,矮矮的个子,长长的头发,大大的脑袋,小小的眼睛。这是谁啊?

这个小丫头,其貌不扬,目标却很远大。希望成为网络作家,每天用键盘敲出内心的想法;希望成为一名记者,第一时间为人民传递信息,披露社会的黑暗面;希望做一名老师,不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不请家长到学校谈话;希望成为一位科学家,研究出让好人长命百岁的方法…小丫头的目标更像是梦想,因为都那么难实现。但是她从不放弃,而且一直在朝着目标迈进。

这个小丫头,外表坚强,内心脆弱。替别人打抱不平,她总是冲在最前面,每一句话都说的有理有据,而且是针锋相对,丝毫不退让。可是,当别人欺负到自己头上,就会忍气吞声,让自己不要和他们计较。小丫头很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总是努力做到最好。其他人也许不会知道,一句伤人的话会让她伤心很长时间。

小丫头很乐观,或者说她很希望自己乐观。她总是充当自己的心理辅导师,努力让自己不患得患失;她总是不断鼓励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她总是不断提醒自己要向目标迈进…在自己的督促下,小丫头坚定不移的努力着,努力着…

小丫头很天真,她相信世界上有圣诞老人帮助别人实现愿望,因为她每一个圣诞节都能收到自己最想要的礼物,她想要的东西只和爸爸妈妈说过,圣诞老人怎么会知道呢?她百思不得其解。长大以后,她终于明白,爸爸妈妈就是圣诞老人;她相信剪下来的花依然活着,因为家里花瓶里的花终年不败。她哪知道,那是很逼真的假花,又怎么会凋零呢?

小丫头,你什么时候能长大,你不小了,也该长大了。我知道你不想长大,长大以后世界就变了样子。总是停留在童年时代当然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是有几人能一直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呢?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篇5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范文

1我是一个热心、真诚、坦率、乐于助人的人。在气质类型上属胆汁质和粘液质混合类型。平时严于律己,常常给自己定一个稍微高一点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凡事往好的方面想。

善于忍耐,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为人处事会为他人着想,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能和集体融为一体。能处处尊重、信任他人。

热爱工作,有上进心,要求自己有进步,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充实自己,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能调节管理情绪,心境良好。虽然也会有消极的情绪,但一般不会长久。能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谦虚不卑,自尊自重,学会满足。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能够与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

总的说来,本人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会享受美好人生,知足常乐。申请C证的理由:

1、个性上的一些优点,适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如热心、真诚、坦率、守信、善于体谅人和理解人,乐于助人等性格特点都是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有利条件。

2、心理学技巧与方法对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交往中学生能敞开心扉与你交往、沟通,这样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3、现阶段许多学生迫切需要得到帮助,而心理教育的专业人才紧缺,因而有一种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能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那将是我最大的满足。再说投身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可以使自身的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范文2

我是一个安静内向,敏感,稳重、情感体验深刻,观察力敏锐,做事审慎的人。我心地善良,温柔热情,有责任感,富有人情味。我有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态度稳重,不易分心,遇事谨慎,持久力强。情绪较稳定、平静,我大多数情况下能很好地管理自己,不太会生气。有较强的觉察情绪的能力,比方说面临较大的压力或抉择时,我会有一点点焦虑,但是我会及时觉察并调节。申请C证的理由: 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仪已久,不仅因为它是一项助人的事业,而且就我个性而言,非常适宜干这个工作。

1、参加工作以来,我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提高自已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现在,我看到自己的学生面对理想的困惑、学习的焦虑和各种情感问题感到力不从心,在心理健康辅导的知识和技巧上出现了不足,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重要性,我决定要成为一名具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能力的老师。

2、班主任工作,使我更了解学生,更深深地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我希望自己能阳光灿烂地面对学生,用甘甜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阳光雨露下健康快乐的成长。助人自助,是我心灵的追求!

附1:个性自我分析参考:

性格特征:热心、真诚、坦率、守信、踏实,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善于进取,勇于开拓;责任感过于强烈,合群性一般。

热心,比如遇到学生家里有困难,会…… 善解人意,比如…… 乐于助人,比如…… ……

气质特征:以抑郁质为主的混合型。抑郁质的特征有:情绪发生慢而强,言语动作无力,富有自我体验。粘液质的特征有坚忍、执着等。

执着,如……

情绪特征:情绪稳定乐观,情感丰富而深刻,情绪调节能力良好。

情绪调节。如……

思维特征:思维深刻、思维逻辑性和思维批判性强,思维广度、灵活性一般。思维富有创造性。

思维深刻性,如…… 思维创造性,如……

附2:申请理由:

1、个性上的一些优点,适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如热心、真诚、坦率、守信、善于体谅人和理解人,乐于助人等性格特点都是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有利条件。

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篇6

一,自卑心理较突出,缺乏自信心。中国有学而优侧仕的传统观念,认为职业学校出去的学生都是去干技术活,没有当官和做老板的可能性,没考上好的高中或大学,也让人觉得自已低人一等,刚来学校的学生都会有灰溜溜的感受,觉得自己不像大学生。注意部分家庭经济比较紧张的学生,精神压力更大,也更容易自卑。

二,实用的学习观,实惠的择业观。学生学习大多以就业为导向,一般比较喜欢上专业

课和专业实践课,三,学习动机多元化,如就业主导,升学,兴趣爱好,父母意愿等,四,就业信息意识强烈,不同程度存在着就业心理焦虑。很多学生担心自己学历低,专

业技能低,害怕毕业就等于失业。还有的学生对自已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整天唉声叹气等。对此,学生的管理工作应该深入细致,各方面都应该和学生的发展出路密切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辨证地分析各自的优势和薄弱之处,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行长和社会发避孕药要求,愉当地确定自已的奋斗目标和发展道路,不盲目攀比,不随波逐流。

五,情感成熟较早,如在人际交往方面时间较多,也比一般的学生要成熟和老练。恋爱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篇7

学习目标 案例导入

(在案例导入后对本章要阐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阐明)理论教学

一、消费者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特征的分析能力

(一)消费者个性特征的分析能力

1、消费者个性的概念(要指出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而兴趣通常受制于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态度。)

2、消费者个性特点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个性的特点,并分别说明个性特点在消费中的作用,以及营销者该如何利用该特点)

(二)消费者气质特征的分析能力

1、消费者气质的概念

2、消费者基本气质类型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基本气质类型,并分别说明消费者基本气质类型在消费中的表现,以及营销者该如何区别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消费者,以达到营销目的)

(三)消费者性格特征的分析能力

1、消费者性格的概念

2、消费者性格类型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性格类型,并分别说明消费者性格类型在消费中的表现,以及营销者该如何区别对待不同性格类型的消费者,以达到营销目的)

(四)消费者能力特征的分析能力

1、消费者能力的概念

2、消费者购买行为能力类型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能力类型,并分别说明不同消费者购买行为能力类型在消费中的表现,以及营销者该如何区别对待不同购买行为能力类型的消费者,以达到营销目的)

三、消费者需要、动机和态度的分析能力

(要阐明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还体现在消费者的兴趣方面,而兴趣通常受制于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态度。)

(一)消费者需要的分析能力

1、消费者需要的概念

2、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并分别说明各基本特征在消费中的表现,以及营销者该如何区别对待具有不同需要特征的消费者,以达到营销目的)

(二)消费者动机的分析能力

1、消费者动机的概念

2、消费者具体购买动机类型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具体购买动机类型,并分别说明不同具体购买动机类型在消费中的表现,以及营销者该如何区别对待具有不同具体购买动机的消费者,以达到营销目的)

(三)消费者态度的分析能力

1、消费者态度的概念

2、消费者态度形成基本方式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态度形成的基本方式,并分别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区别来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以达到营销目的)

3、消费者态度变化形式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态度变化的形式,并分别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区别来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变化,以达到营销目的)

实训教学(请按样板章设计)

一、评价分析训练

二、混合选择训练

三、案例分析训练

四、情景模拟演练

五、实习实训操练 项目小结

报告范例(请按样板章设计)

项目三

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 案例导入

(在案例导入后对本章要阐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阐明)理论教学

(先对消费群体进行简单的阐述,并简要说明对不同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对营销有何意义)

一、不同年龄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不同年龄消费者在个人成长和家庭发展周期上都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诸如少年儿童消费心理、青年消费心理、中年消费心理和老年消费心理,了解他们的消费心理和特点是各商家正确营销的前提。下文将分别论述:

(一)儿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少年儿童群体是指年龄0~14周岁的人群。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5年我国的0~14周岁少年儿童总数达2.65亿,占我国总人口的20.3%。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了2.6%,近年来,我国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然而,这一群体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却不降反升。究其原因,主要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开支负担。0~14周岁的少年儿童,根据年龄特征又分为儿童消费者(0~11岁)和少年消费者(11~14岁)两类。

1、儿童消费群体的定义及特点

从出生婴儿到11岁的儿童,正处于快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阶段,缺乏稳定的消费倾向和认识,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变化幅度大。这个阶段,他们开始了学习过程,逐渐有了认识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等心理品质,学会了思维,行为上逐渐从被动达到主动。儿童群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例如记忆力、模仿能力强,思想活跃,追求自然、自信、时尚等。但是自控能力差,依赖性强。他们手中有可观的零用钱,懂得如何支配,但是儿童并不拥有消费决定权,多数家长往往指定品牌购买,但部分家长会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总之,儿童消费心理处于感情支配阶段,购买行为以依赖性为主,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父母的购买趋向。儿童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1)认识的直观性

(2)从模仿型消费发展为个性消费(3)消费情绪性

(4)选择商品的模糊性

(5)求新奇、好玩、好胜的消费心理

2、儿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儿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二)少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少年消费群体的定义及特点

少年时期是儿童向青年过渡的中间阶段,在生理上呈现出第二个发育高峰,心理上也有较大变化。对未来充满美好幻想,追求浪漫时尚,积极追求自我,对同辈有很高的认同感,喜欢做年轻人做的事;他们已有了成人意识,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尊重,并开始用成人的眼光审视社会,模仿成人独立地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少年时期是依赖与独立、成熟与幼稚、自觉性和被动性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时期。这种思想感下摆脱父母要求独立的过程叫做心理上的婴儿断奶。一方面开始摆脱父母,另一方面热衷于寻求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对一些想法、主张作比较时,往往感到朋友的主张有价值。对待朋友坦率相告一切的“开放性”和疏远父母的“闭锁性”两种矛盾心理同时存在。在家寡言少语的少年,在伙伴中间则朝气蓬勃,相互融为一体,并且他们的着装有很强的一致性。同辈伙伴们的偏爱远比父母的意见重要,最终使得他们屈从于同辈伙伴们的规范,那些服饰上想与众不同的学生既渴望受到别人注意又发现这是一种不尊重大家的方式,模仿和顺从是少年群体的普遍心理特征。

少年群体的主要消费心理特征如下:(1)消费心理日趋成熟、独立性增强(2)模仿、从众心理较突出(3)强调个性化消费

(4)情感消费,跟着感觉走

2、少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少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少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三)青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青年消费群体的定义及特点

青年是指处于从少年向中年过渡时期的人群,一般年龄在16~40岁。现代青年长期浸泡在多元化的物质状态中,这使他们更具有可塑性和宽容精神。他们具有独立性、追逐时尚、展现个性魅力。名牌不等于首选,便宜也不会动心,购物的唯一标准就是“喜欢”。他们知道追求时尚与新鲜的事物不一定具有现实的价值,但却能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新鲜感和美好心情。青年群体中,大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除了具有青年的共性外,又有自身特点。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其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均获得了较大发展,个性基本形成。与其心理发展状况相适应,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合理消费取向指导下的时尚特征:追求自我成熟的表现与消费个性心理的彰显;计划性购买往往被冲动性购买所取代;消费时表现较强的从众效应,易受广告的影响。

青年消费受其内在的心理因素支配,同其他消费群体相比,具有鲜明的心理特点。(1).较高的消费需求和消费预期(2).富于新时代气息的消费心理

(3).追求个性、表现自我的消费心理(4).注重情感的消费心理(5).超前的消费心理,包括: A.享乐消费心理 B.攀比消费心理 C.从众消费心理

(6).品牌意识强,忠诚度低

2、青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青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青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四)中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中年消费群体的定义及特点

中年人一般处于人生事业的顶峰,他们工作压力大,收入水平趋于最高,购买能力也最强。中年人身体状态已不如青年时期强壮,但是他们又会保持青年人的行为方式。他们经验多、阅历深、情绪较稳定,理性消费。购物时往往注意物与物的比较和挑选,独立自主、沉着冷静,一般不轻信别人的影响。1.注重计划,量入为出 2.情绪平衡,消费理性 3.消费品位,稳定性强 4.突出个性,表现自我

消费个性化是中年人消费活动中的普遍反映。他们把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突出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有关部门对中年消费者的调查显示,中年消费者群体存在如下消费趋向:

1)质量。52%的中年消费者把商品质量放在消费决策的首位,即使价格偏高或款式普通,也愿选购质量优良商品。

2)使用价值。51%的中年消费者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过分挑剔商品的款式、外观和色调。

3)便利。32%的中年消费者注重商品便利性,包括使用便利和维修便利,购买时愿意选择售后服务好、跟踪安装、上门调试维修商品。

4)价廉。27%的中年消费者以价格低廉作为购买目的,他们在观念上保持着俭朴的传统,对款式、花色、功能等均无过高要求。

5)信誉。10%的中年消费者对产品信誉表示重视,对质量好、信誉高的商品长时间重复购买。

2、中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中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中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五)老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老年消费群体的定义及特点

老年群体一般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群。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改善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44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预计2030年,将达到3亿,占总人口的20%,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已经日益突现出来。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老年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同其他消费者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研究分析老年人群的消费心理,有助于企业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1).消费习惯稳定,理智消费

老年消费者在几十年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倾向和习惯方式。由于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自信、自尊。选购商品时,喜欢凭过去的经验、体会来评价商品的优劣。一旦对该品牌形成偏爱,逐渐形成固定不变的消费习惯,很难轻易改变,对不了解的商品不轻易采用。另外,老年人大多有一种怀旧心理,年轻时代使用过的商品能唤起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他们是传统品牌、传统商品的忠实购买者。老年人的消费观较为成熟,消费理智,在购买前(特别是新产品),常常多方搜寻商品信息,了解市场行情,力求对商品有个全面了解,经过详细比较、深思熟虑之后才会做出购买决定,冲动型消费和盲目消费相对要少。他们对消费新潮的反应显得迟钝,不赶时髦。(2).商品追求实惠,价格敏感度高

追求价廉物美是普遍的消费心理,对老年消费者来说,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老年消费者退休后,收入有所下降,他们消费不像青年人那样富于幻想,而是常常把商品的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强调质量可靠、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身心健康,至于商品的品牌、款式、颜色和装是其次的。可见商品的性能与价格,是老年消费者购物时最关注的因素。

(3).消费追求便利,追求服务

他们希望购买场所交通方便些,商品说明清楚些,便于挑选。使用中要求商品能够易学易用、方便操作、携带方便、维修方便等。老年消费者尤其看重消费时的良好服务,老年人年岁大、阅历深、自尊感特别强,他们认为受到尊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而对营业员的服务态度等十分敏感。在购买过程中,希望营业员能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介绍商品、挑选商品,并对送货上门、免费安装、产品维修等售后服务也较为关切,不仅要有良好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他们能时时处处感受到这一服务。(4).消费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增加储蓄

由于老年消费者生理机能的衰退,其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老年人的商品消费中,营养食品(以水果、蔬菜、肉类等生鲜食品为主)、医疗保健品的消费占有较大比重,价格一般不会为老年人的购买障碍,尤其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来说,健康无疑是他们关心的头等大事。(5).较强的补偿性消费心理

补偿性消费是一种纯粹的心理性消费,它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的自我修饰。老年人群将现代消费水平与过去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大多是对过去某些方面感到遗憾和不足,而当条件允许时,对过去遗憾和不足的补偿往往会成为他们的消费追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子女成家独立后,老年人补偿性消费特征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希望在人生的后半阶段补偿过去未能实现的消费愿望。比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出现了老年人“重补结婚照”的现象和老年人在美容美发、健身娱乐、旅游观光等方面有着强烈兴趣,以补偿那些过去未能实现的消费愿望。

2、老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老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老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二、不同性别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一)女性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女性消费群体的特点

据网上调查显示:女性在家庭消费中有完全支配权51.6%,和家人协商44.5%。

(1).女性消费者数量庞大,是购买行为的主体。

我国女性消费者占全国人口的48.7%,其中在消费过程中有较大影响的是20岁—54岁的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21%。她们不仅为自己购买所需商品,而且由于在家庭中承担了女儿、妻子、母亲、主妇等多种角色,因而也是大多数儿童用品、男性用品、老人用品、家庭用品的主要购买者。

(2).购买商品挑剔,选择性强

由于女性消费品品种繁多,弹性较大,加之女性特有的细腻、认真,因而她们对商品的选择挑剔程度较之男性高。另外,女性通常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感染能力和传播能力,善于通过说服、劝告、传话等方式对周围其他消费者发生影响。

(3).注重商品的外观和感性特征

而女性消费者购买的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如服装、鞋帽等,因而对其外观形象、感性特征等较重视,往往在某种情绪或情感的驱动下产生购买欲望。这里导致情绪或情感萌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4).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具体利益

由于女性消费者在家庭中的作用和家务劳动的经验,使她们对商品的关注角度与男性大不相同。表现为对商品的实际效用和具体利益要求强烈,特别是细微之处的优点,往往能迅速博得女性消费者的欢心,促成购买行为。

(5).注重商品的便利性和生活的创造性

现代社会,中青年妇女的就业率很高,她们既要工作,又担负着大部分家务劳动,因此,她们对日常生活用品的便利性具有强烈的要求。每一种新的、能减轻家务劳动的便利性消费品,都能博得她们的青睐。同时,女性消费者对于生活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事物,也充满热情。

(6).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女性消费者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感。她们往往以选择的眼光、购买的内容及购买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别人。(7).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女性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考虑的方面比较多,因而决策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内各种外部信息如广告信息、售货员的评论、朋友的劝说以及其他人的购买等都会对她们发生重要影响。女性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比较倾向于听取并接受别人的建议。

2、女性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女性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女性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二)男性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男性消费群体的特点

1.动机形成迅速、果断,具有较强的自信性

男性的个性特点与女性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理智性、自信性。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问题时能够冷静地权衡各种利弊因素,能够从大局着想。有的男性则把自己看作是能力、力量的化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尊心。这些个性特点也直接影响他们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因此,动机形成要比女性果断迅速,并能立即导致购买行为,即使是处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如当几种购买动机发生矛盾冲突时,也能够果断处理,迅速作出决策。特别是许多男性不愿“斤斤计较”,购买商品也只是询问大概情况,对某些细节不予追究,也不喜欢花较多的时间去比较、挑选,即使买到稍有毛病的商品,只要无关大局,也不去计较。

2.购买动机具有被动性

就普遍意义讲男性消费者不如女性消费者经常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小孩,因此,购买活动远远不如女性频繁,购买动机也不如女性强烈,比较被动。在许多情况下,购买动机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如家里人的嘱咐、同事朋友的委托、工作的需要等等,动机的主动性、灵活性都比较差。我们常常看到这样情况,许多男性顾客在购买商品时,事先记好所要购买的商品品名、式样、规格等,如果商品符合他们的要求,则采取购买行动,否则,就放弃购买动机。

3.购买动机感情色彩比较淡薄

男性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心境的变化不如女性强烈,不喜欢联想、幻想,他们往往把幻想看作是未来的现实。相应地,感情色彩也比较淡薄。所以,当动机形成后,稳定性较好,其购买行为也比较有规律。即使出现冲动性购买,也往往自信决策准确,很少反悔退货。需要指出的是,男性消费者的审美观同女性有明显的差别,这对他们动机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比如,有的男同志认为,男性的特征是粗犷有力,因此,他们在购买商品时,往往对具有明显男性特征的商品感兴趣,如烟、酒、服装等。

2、男性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男性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男性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三、不同职业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这个分法并不统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改)

(一)国家机关、党群组织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2、国家机关、党群组织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国家机关、党群组织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国家机关、党群组织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二)事业单位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事业单位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2、事业单位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事业单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事业单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三)企业单位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企业单位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2、企业单位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企业单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企业单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四)自由职业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自由职业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2、自由职业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自由职业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自由职业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五)无职业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无职业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2、无职业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无职业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无职业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四、不同收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这个分法并不统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改)

(一)高收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高收入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1)消费开支相对于他们的收入来讲,表现出某种“随机游走”的现象。虽然他们的消费仍然是由于其收入决定的,并且正是由于收入高才使他们消费时不需要考虑收入的多少,但是对于每一次具体的消费来讲,开支的多少不是由收入决定的,消费不再明显地表现为收入的函数,消费不再跟着收入变化,而是跟着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消费品价格变化对他们支出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2)他们较多地购买那些收入弹性较高的消费品,即居民收入提高时,市场需求扩大较快的消费品。今年上半年,广州和其他一些大中城市,十万元级的消费增长较快,就是由这些人创造的。

(3)他们的消费支出更多地取决于文化和精神心理状态、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或者他们追求的那种社会地位、取决于他们的时间分配、取决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等等。

(4)他们追求能够表现他们认同的社会地位、社会文化、社会等级、社会观念的那些消费品,对消费品的档次、品牌、内涵、时尚性、质量要求较高。

2、高收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高收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高收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二)中收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中收入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我国中等收入的消费者,应该就是达到了小康生活的居民,他们还没有多少余力像收入高的居民那样追求富裕的生活,但那些是他们瞄准的目标,一有条件,他们就会向上述消费者看齐。这是国内市场最大的消费群体,政府的经济指导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特别注意他们需求的升级。

2、中收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中收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中收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三)低收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收入水平较低的消费者,他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再缺衣少食,但是还没有完成向小康水平的转变。他们的需求水平还比较低,现在一些地区市场上过剩的商品,比如各种家用电器等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2、低收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实训教学(请按样板章设计)

一、评价分析训练

二、混合选择训练

三、案例分析训练

四、情景模拟演练

五、实习实训操练 项目小结

儿童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的理论述评 篇8

自我控制是个体抑制和调节自身冲动的能力,是个体适应社会的主要标志.对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的探讨在此领域的研究中居于核心地位.在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早期观点的基础上,A.Gifford、W.Mischel和J.kuhl等人在近期研究中分别强调了情绪、认知和注意过程以及自我调节策略在个体自我控制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该文总结了关于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研究中较为一致的结论和仍然存在的分歧.

作 者:王桂平陈会昌  作者单位:王桂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河北师范大学教科院,石家庄,050091)

陈会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刊 名:心理科学进展  PKU CSSCI英文刊名: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2004 12(6) 分类号:B844 关键词:自我控制   心理机制   认知   情绪   策略  

★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作文450字

★ 人力资本控制与激励约束机制论文

★ 机制范文

★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程序

★ 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控制

★ 水利项目全程控制的机制研究论文

★ 需求分析模板

★ 一种飞行控制中控制分配的解决方案

★ 需求建议书介绍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篇9

摘要:图书是否符合孩子的读书趣味、真正满足孩子当前的读书心理需求与图书的选题策划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以选题策划、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少儿图书为研究对象,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选题策划的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选题策划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儿童图书选题;图书选题策划;儿童心理特征

儿童时期是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选择符合该阶段儿童心理特征和成长需求的读物,不仅能够迅速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培养其阅读能力,还能为孩子的身心成长指明正确的方向。因此,充分迎合儿童各阶段心理特征的正确图书选题策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图书选题策划的定义及少儿图书特点

1、图书选题策划的定义

在整个图书出版过程中,图书的选题策划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图书出版的质量、后期工作的进程以及图书最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一般来说,图书选题策划是指为确保图书的顺利销售,在图书出版之前编辑人员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工作。

2、少儿图书选题内容的特点归纳

从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汲取要求出发,我国少儿图书的内容特征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从生理上讲,少年儿童正处于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同时对各类知识的需求也是最大的,基于这一特点,少儿图书在内容的选择上都比较广泛。第二,由于较之文字,图画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更为直观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从内容上看,少儿图书往往图文并茂,且越偏向低龄其图画占据的比例也就越大。为了迎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少儿图书的文字描述则大多偏于浅显。第三,儿童的好奇心和个性特点浓烈,其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非常强,因而少儿图书往往从开本、材质、颜色搭配等方面不断追求外观上的创新以吸引孩子的眼球。

二、儿童阶段心理特征及图书阅读倾向分析

1、想象力丰富,思维多有超现实特征

与成人多利用理性思维来认知世界不同,孩子在儿童阶段往往是通过感性思维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描述的,因此儿童的思维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和随意性,他们非常乐于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进行各种假想,而这种假想往往是超现实的,即儿童会将各类因果关系或客观存在通过独特的感受力进行加工,形成与客观世界相背离的主观思维世界。

孩子常利用这种思维模式去认知世界,良好的少儿图书能够利用这一特征对其思想进行引导,使孩子在自由发挥想象空间的基础上得到充足的精神养分。以当前较受儿童群体欢迎的科幻读物《哈利・波特》为例,书中主角会利用魔法与恶势力进行战斗,这种超现实的夸张英雄形象在儿童眼中是非常合乎逻辑和真实的,他们会将自己想象成哈利・波特,用自己的方式在脑中形成正确的善恶之分和价值观取向。

2、思想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同化性和泛灵性

儿童思维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非常强烈的同化性和泛灵性。所谓同化性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即儿童在对世界进行认识和解释的过程中通常会脱离客观分析环节,主观地将自我意愿强加于客观事物,并认为自身是周遭事物的主宰体。这种思维模式通常使得儿童无法将主观与客观、现实与幻想进行区分。这为儿童思维泛灵性的产生提供了温床。这里说的泛灵性是指孩子会将所有事物视为具有思维能力的生命体,认为所有事物都是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这是孩子在儿童阶段为与客观世界联系在一起所产生的特殊思维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同化性与泛灵性在一般情况下是同时出现并作用于儿童思维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孩子将椅子当马骑、把木棍当作刀剑舞动玩耍等现象都是同化性与泛灵性的表现。而当同化性和泛灵性体现在阅读上,就表现为孩子本能地将自己与书中主角进行同化,同时给予书中事物以主观意识与灵魂。目前儿童图书通过利用多篇幅的精美图画对故事内容进行诠释和解读来顺应儿童思维的同化性与泛灵性,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图书为孩子带去了更多的欢乐。

三、基于儿童心理特征的少儿图书选题定位及策划重点分析

只有充分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少儿图书选题才能切实做到服务于少儿群体,在满足其阅读需求的同时提供优质的理论知识来源。

1、基于儿童心理特征的少儿图书选题定位

(1)图书选题应贴近儿童的心理偏好

对孩子在儿童阶段的阅读心理及习惯的掌握是儿童图书策划方案合理确定的基本前提,因此编辑在图书出版前根据儿童心理和阅读需求确定图书内容、版面、开页等方案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上文对儿童心理特征的描述我们知道,孩子在儿童阶段不仅想象力非常丰富且具有超现实性,而且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去解释和认识世界,因而此阶段的孩子在遇到无法理解的问题时通常不会主动利用理性思维对事物进行科学解释,而是会本能地通过同化性和泛灵性使其与自身主观意识融合。这一特点虽然能够帮助孩子提升容纳新事物的能力,但同时也容易使孩子对现实事物产生错误的认识。

基于此,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必须考虑在利用儿童特有思维模式的同时向其灌输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用传说、童话、寓言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文体帮助其理解客观世界。例如,儿童往往存在英雄情结,对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英雄形象都存在较强的崇拜心理,少儿图书出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倾向,通过对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的描述来提升少年儿童的思想境界,指导孩子健康成长。

(2)少儿图书选题内容应切实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

儿童阶段是孩子汲取知识的黄金时期,因此少儿图书的选题内容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化内涵,以满足孩子的学习要求。从该阶段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来看,他们大多数喜欢更为直观的学习方式,而对纯理论的阐述式教学缺乏兴趣。基于这一点,少儿图书在策划选题时还应多吸纳新鲜事物,尽量使图书表现方式多元化。例如,较之文字,孩子对图画更为敏感,因此少儿图书的版面设定就应着重突显图画的重要位置,用精美多彩的图画加深孩子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再者,少儿图书还应选择孩子较为关注的内容,同时在文字表达上增加更多的幽默元素,以增加孩子阅读时的愉悦感,继而使他们顺利地接收相关知识内容。

2、基于儿童心理特征的图书选题策划重点

(1)明确受众群体的阅读心理

从年龄的划分来看,0―16岁的年龄段我们统称为儿童阶段。由于年龄跨度过大,因此不同时期孩子的心理变化以及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少儿图书策划必须从读者出发、从特定阶段儿童的心理和学习需求出发,明确出版内容和受众群体。在孩子的整个少儿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不断积累,其心理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只存在相对的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因此,在策划少儿图书选题时,必须严格区分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综合考虑其理解力、认知力以及学习力,从而确定图书结构和内容。

(2)少儿图书选题开发应该适应儿童各阶段的心理特点

儿童的阅读能力是与其心理成长相对应的,即心智越成熟、阅历与所掌握的理性知识越多,孩子相应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就越强。因此,少儿图书的选题也应以此为借鉴,做到内容上的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根据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笔者对其图书需求取向做了简单的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儿童不同成长阶段图书内容选题倾向

成长

阶段 年龄段 图书选题倾向

幼儿期 新生儿 该阶段图书更注重语言节奏以及图书触觉认识

1岁 图书多采用硬纸板,适合翻页,图案易于辨认和切入

2岁 图书开始使用文字,有图解,使用重复和变化来建立对意义的理解

3岁 使用故事、音乐,运用节奏、韵律和重复,调整注意力的扩展

儿童期 4―6岁 选择好的故事、神话故事、短篇故事,要求有一定的视觉效果

5―7岁 需要好的故事,文字和插图都要有意义和趣味性

6―8岁 有值得讨论的好故事,同样主题的延伸,在视觉和语言上有灵巧的展示

9―10岁 与体育、音乐、探险、神话、动物等相关的所有图书,具有情节和图片,阅读兴趣开始多样化

少年期 11―16岁 以故事为主,逐渐在阅读内容中加入更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哲学道理

本文以选题策划、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少儿图书为研究对象,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选题策划的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选题策划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希望能为图书出版业工作的推进带来一定的理论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学斌. 幻想的游戏[J]. 儿童文学研究,2009(9).

[2]罗紫初. 图书发行教程[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3]伍传平. 选题风险及其控制[J]. 大学出版,2000(7).

[4]要力石. 实用图书策划学[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篇10

《遇见未知的自己——高中生自我意识辅导》

【设计理念】

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高中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时期。自我意识与学生的自我评价、情绪体验、人际关系等密切相关,积极的自我意识能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平稳愉快地度过青春期。在这一阶段要对学生加以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也就是说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也更加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调整和修正自我体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在于它激发并引导了个体的行为,青春期要给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积极的(如聪明和勤奋),那么他就可能选择学习高难度的课程。研究表明,拥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不仅让一个人更倾向于友善和外向,而且给人以信心去尝试新的活动,接受挑战。自我意识这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本课时是认识自我,第二课时是悦纳自我。这一节课就是为悦纳自我做铺垫,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从而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能客观评价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3能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教学重点】

能客观评价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重点如何突出】

认识自己并能客观评价自己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设计了一个找知音的活动。活动的第一个内容就是要自我介绍和自我评价,同时还要请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来评价自己,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索自己的积极性,接下来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介绍自己、自我评价并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教学难点】

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

【难点如何突破】

在活动后,让学生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通过老师的追问和引导来靠近本

课的目标“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活动准备】PPT,人手一个笑脸牌,人手一张《自我评估表》,flash《生之

爱》,音乐《Imagine》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三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句话被当作神谕受到顶礼膜拜,人们把它镌刻在都城德尔阿波罗神庙的入口处,好让城市的每一位居民和每一位访客都能第一眼看到它“人啊,认识你自己”。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最喜欢引用这句话。

那么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请看视频《生之爱》,讲了一粒种子不知道活着的意义,然后寻找自己的过

程,请学生谈自己看完后的感受。

【预设学生的反应】认识自己是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用动画片里的一句话说:人活着的意义就是达到自己的最高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教师可以沿着学生的思路将话题引到认识自我上面:寻找生活的意义,起码首先要认识自己,这样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会在面临各种选择的时候知道如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二、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1、让你变成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白岩松说过一句话: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而内心的强大来源于对自己清晰的认识。当你了解自己并接纳自己了,就不会太苛求自己,对生活抱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也就能很容易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

2、让你在面临选择时不盲目

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程度的选择焦虑症,尤其是在人生需要做选择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无法抉择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以自己的能力能达到怎样的程度,更不知道按照自身的条件去制定自己的目标。

3、是完善自己的重要前提

人没有生来就完美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完善自己,通过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让自己不断地靠近自己心中那个理想的自己。

4、在学习中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积极的(如聪明和勤奋),那么他就可能选择学习高难度的课程。研究表明,拥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不仅让一个人更倾向于友善和外向,而且给人以信心去尝试新的活动,接受挑战。当学生明确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则会比其他人

拥有更大的毅力去克服这些挫折。

三、非你不可之我要找知音

同伴关系是青春期的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和固定的小圈子,但是朋友当然是越多越好,今天给大家一个机会,让大家在自己本来就有的小圈子之外来展现自己,吸引更多的朋友。

1、自我介绍

给你7分钟的时间,你可以按照《自我评估表》(见附件)的框架提纲来准备你的答案(为了节省时间,请你只写上关键词就好);当然你也可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个人介绍。(播放音乐《Imagine》)

【预设学生的反应】可能会冷场,没有同学愿意做那个出头鸟,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写《自我评估表》的过程中发现那些思路敏捷、善于表达的同学,点名让这样的学生起来自我介绍。有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自我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忽略了对自己的评价,教师要追问“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这是自我认识的一块不可缺少的内容。介绍者可能会不太好意思说自己的优点,如果只说缺点不说优点这也不是客观的自我认识,所以老师在讲要求的时候强调:客观对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要吝啬对自己的赞美;如果学生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那么在下个环节同学点评的时候就会有人提出来。

2、请你的两位朋友来评价你

【预设学生的反应】这个环节基本大家都能客观地点评介绍者,但是需要提醒点评的学生,点评的内容要真诚,最好能提出来介绍者本人没有意识到的一些优点或者缺点,不能只说优点不说缺点。两位点评者是自我介绍的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该生会认可点评者的评价。点评的学生可能会更关注外在的一些特质,比如:篮球打得好、有才艺,可能会较少涉及性格、交往、心理状态等方面,教师要及时追问:作为该同学的好友,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些其他人所不了解的那一面;或者你可以分享一件关于这位同学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你如何评价你的朋友,有哪些建议可以送给该同学。

3、大家做选择,愿意做你知音的同学请举起你手中的笑脸牌

【预设学生的反应】老师可以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自己愿意举牌的原因。在这个环节也许会出现不举笑脸牌的同学,老师可以选择一个不举笑脸牌的同学来问原因,如果是因为个人恩怨则可以忽视,如果是因为不欣赏该同学的某些方面,则需要介绍者同学在最后分享自己活动感受的环节来谈谈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

受。

4、由介绍者在举起笑脸牌同学中选择其中的三位进行互动提问。(如:你欣赏我的哪些特质?为什么会选择我?)学生需要选择三个交往较少的同学来进行继续了解,当选择异性同学的时候也许同学们会笑,所以要选择两名异性朋友,这样就避免了一些尴尬。

【预设学生的反应】因为是选择了不太熟悉的几位同学进行了解,所以在问到:你欣赏对方哪些方面时,学生会提到一些外在的特质,异性之间可能会评价对方漂亮或者帅。老师要及时点评:高中生应该具备这样的审美能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审美能力,那你该好好进行自我反思了。同时应该追问学生:在做选择时老师要求介绍者选择三位交往较少的同学来进行提问,全班跟你交往较少的同学可能不止这三位,你为何愿意选择这位同学做知

音?

5、介绍者分享自己在活动后的感受。

【预设学生的反应】最后介绍者谈感受的阶段,不要把这个环节变成一个认错和表决心的形式,教师应该引导同学们去发现介绍者本人没有发现自己所具有的一些特质。学生可能会有触动内心的一些想法,比如:某些方面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活动给我一些感触。也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其他同学对该同学的评价该学生本人都知道,也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但是自己也改不掉缺点。这个时候教师要点评:接纳自己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情,当面对自己也无法改掉的缺点,那么就勇敢地去接纳这个不完美的你,人生永远都处于追求完美的过程

中。

教师点评:克里希那穆提在《重新认识自己》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不能依赖任何人,事实上并没有向导,没有老师,也没有权威,只有靠你自己——你和他人,以及你和世界的关系——除此以外,一无所恃。”生命里与我们有着亲密关系的父母亲人,与我们有着紧密联系的挚友挚爱,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与我们一同走过的是一段岁月,一起面对的是一阵风雨,一起并肩一同携手之后,一直留在身边与自己在一起的是——自己!如果这个“自己”成长得足够成熟足够圆润内心足够丰盈富足,就可以充满喜悦地一路走得更坚定,内心更淡定!真正的成长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我们看了这个同学的分享,大家一定想让别人了解自己,下面我们大家都来重新认识一下自己。

【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营造活动气氛很重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认识自己的必要,同时愿意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可以说:“每个人都想被别人更深入地了解,每个人都想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和介绍自己,今天请大家放下你们的羞怯,勇敢地展示自

己。”

2、掌握好时间很重要,要提醒学生只有7分钟的时间可以独立思考自我介绍的内容。在个人评估表中,有几项内容是需要老师在学生自我介绍时特别关注的:我的性格;我的兴趣、优势、特长等;我的弱势、不足之处;上高中后我最喜欢自己哪些方面;上高中后我不喜欢自己哪些方面;我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期望;我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你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你,以上问题是学生剖析自己的几个关

键问题。

3、介绍者在所有举笑脸牌的同学中选择3位不太熟悉的同学进行了解,要求至少要有两位异性同学(选择两位异性同学学生就不会很尴尬)。教师可以提问举笑脸牌的同学,你欣赏该同学的哪些特质?你觉得自己身上的哪些特质和改同学契合或者互补?为什么想和该同学做知音朋友?

4、听完大家对介绍者的评价后,老师一定要请介绍者谈谈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问题具体包含:别人的哪些点评是你在曾经的生活经验中不曾意识到的,让你觉得很意外的?今天的活动对你的价值是什么?请你再综合评价一下自己,尽量具体些。

四、我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我

在前一个活动中很多同学一定很后悔自己错失了这个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机会。现在四人一个小组,每个人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情况,其他三位同学说出该同学的优点及不足。四个人按照这个程序轮流来,这样大家就都能听到别人对你的评价了。

【预设学生的反应】

1、经过上面环节的热身,学生大部分都能积极参与到分享自我的活动中来,但是也不排除有小部分学生觉得这个活动没劲,对于这样的学生不可强求,如果不愿意自我分享,就让小组其他三位同学评价该学生就好。

2、学生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更关注内在的自我,分享别人不知道的自己,而且要提示学生一定要有对“如何看待自己”这个问题的分享。

3、高中生会有文饰心理,如果小组的同学是自己不熟悉的同学或者自己不喜欢的同学,就会出现为了应付而敷衍地进行自我分享。老师在活动前就应该跟学生讲:今天跟你分在一组的同学也是一种缘分,希望大家能珍惜这个机会,给彼此一个了解的契机,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拉到最近。

【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这个环节要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分配,一定要让小组四个人都有自我展示的机

会。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选择一两名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问:听完同学对你的评价,你觉得符合你的实际情况吗?哪些是你没有想到的?别人对你评价和你对自己的评价不相符时,你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对这个环节的活动,你有何感受?

【预设学生的反应】大部分学生都会认可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对别人善意的提醒表示很感谢,也会有部分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听到自己从未曾听过的“别人眼中的自己”。

教师点评: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能让学生在面对困惑的时候,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人最难的事情不是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全面客观认识自己的问题、挖掘自己潜力从而达成超越自己的能力。认识从而改变,最重要的是有勇气,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缺失,做好了无惧于面对自我真相的充分准备,对自我不足就能进行理智、清醒、客观地鉴别,站在客观真实的角度对自我的态度、行为、性格、知识、技能、经验、人际等进行深入分析,自我认识与人际关系紧密相关,良好的自我意识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我们共同来学习《乔哈里窗》的理论

五、《乔哈里窗》的理论

乔哈里模型把人的内心世界比作一个窗子,它有四个区域:

公开区(Open Area):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资讯。例如:你的名字、发色,以及你有一只宠物狗的事实等。隐秘区(Hidden Area):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秘密。例如:你的秘密、希望、心愿,以及你的好恶等。盲区(Blind Spot):自己不知道,别人却知道的盲点。例如:你的处事方式,别人对你的感受等。隐秘区(Unknown Area):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资讯。未知区是尚待挖掘的黑洞,它对其它区域有潜在影响。

在认识自我方面,乔哈里窗为我们提供了知识共享的处方性模型,揭示了实现群体中对话合作和知识共享的两种沟通方式:(1)公开自我,通过主动扩大自我的开放区,让对方更多地了解自己,来实现相互之间的共享和合作;(2)倾听和回应,即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发出对“我”来说具有启发意义的反馈,通过“我”积极的倾听与回应,也让对方更多地了解自己,结果也是扩大了自我的开放区,进而实现相互之间的共享和合作。

每个人生活在大千世界里,都有很多个不同环境不同场合代表的不同身份,或为人子女,或为师生或为友,每一个角色都赋予了这个角色所相应的责任和行为,常常有人累于多种角色于一身的扮演,演着演着忘了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或演着演着,迷失了真正的自己.忙时演角色,闲时找自己成了现代人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我是谁”我们一辈子都在问这个问题,不同的阶段就回有不同的问题,当你遇见那个未知的自己时,请多一份耐心和等待。

【板书设计】

遇见未知的自己

一、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二、我要找知音

三、我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我

四、乔哈里窗

【教学反思】

1、《非你不可》环节其实只为一个学生提供了自我认识的机会,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自己的积极性。而下一个环节四人一个小组,大家相互自我介绍以及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才是给所有学生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如果让学生在这个环节能更好地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

2、分组环节有局限,理论上说分组应该有层次,将不同性格和气质的学生分成一组,这样在讨论的环节才能凸显不同性格的不同特点,但是由于条件局限,只能按照就近原则座位相近的四人一组来讨论。

3、时间紧张是本课最重要的问题,在活动过程中要保证给《我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我》的环节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分享自己。

上一篇:江夏教育局下一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