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报告会讲稿1

2024-09-07

法制报告会讲稿1(共10篇)

法制报告会讲稿1 篇1

时间:2013年3月14日下午 地点:南阳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前 参培人员:法制副校长和全校师生

法制教育课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以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相识,我感到很高兴。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圣长河,现任南阳镇司法所所长。今天校方请我来给同学们上一堂法制教育课,上课谈不上,我着重谈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以及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顺便谈一下青少年如何远离毒品、邪教,相信科学等方面的问题。

古往今来,人们是怎样吟唱,怎样比喻青少年的呢?幼苗、嫩芽、花朵、祖国的未来,八九点钟的太阳等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以及公安机关查处的违法犯罪案件中,青少年又占了很大的比例。究其原因,除了家庭结构,学校教育等一般主客观因素外,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失衡,已成为诱导犯罪的重要因素。所谓的心理失衡是与通常所说的心理平衡相对应的,简单地说,是想满足而未满足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形态,它和物质需求是互为对应的。相比于成年人,未成年人由于生理上的不成熟,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就容易失去平衡。

一、消费心理失衡。大部分未成年人物欲膨胀,盲目追求高消费。与过去相比,今天的未成年人对金钱和物质享受的要求高、虚荣心极其强烈,消费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巨大反差。为了追求高层次消费、一未成年人在心理失衡的情 况下,往往做事不择手段,不惜铤而走险。其中去年发生在我镇吉丰村八组的“4.25”杀人案件中,犯罪分子汤海峰<母亲改嫁后迁裕华海防>,就是消费得不到满足,平常奶奶也给他钱,数量少,他总以为奶奶有钱,于是纠集两名同伙,将奶奶残忍地杀死,作案时,差一天满18岁。

二、精神心理失衡。主要表现是只有自己,只有享乐。精神心理失衡不完全是就是萎靡不振。它除了寻求精神寄托上之外,还会发展到另一极端:追求享乐,网吧、游戏厅成了他们的去处,有时间有钱就想去,没时间就逃学,没钱就去偷。他们想用游戏机这一“电子海洛因”,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从我们查处的一些案件中,发现一些中、小学生偷窃来的钱,大多用在游戏厅、网吧里。未成年人处于心理上的断奶期。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欲望,越容易被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迷惑,而今家庭、学校过于偏向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收效甚微。

三、交友心理失衡。值得深思的是,未成年人犯罪人群中,跟好学好,跟坏学坏,许多人糊里糊涂走上犯罪道路,而这些都是交友心理换衡惹的祸。70年代未,我国已把计划生育当成一项基本国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中和父母的交流相对少了一,没有同龄人的共同语言,因而交友欲望强烈。好多我受港台电视的影响。武侠小说等,喜欢搞结拜、搞小团体,对交友这堂课,学校、家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未成年人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社会化,公开化,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心理是否卫生健康,至关重大,我们不仅要传授给他们知识,更应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教会他们怎么做人,不仅要让孩子物质上吃穿不愁,更应让其成为精神上的高人。91年9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它的宗旨是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强调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机关的义务、权利。并对一些可能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场所进行了限制规定。例如:规定营业性舞厅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这些场所,这些场所应离学校200米,国家的法律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违法犯罪不予追究,但其家长、监护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国家对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拯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我再讲讲有关禁毒方面的知识,国际禁毒日“6·26”即将来临,今年的主题是“关爱未来,远离毒品”,我们所讲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同学们,毒品可能没见过但生产毒品的原植物,你们可能见过,在我们大丰地区,特别是启海人居住的地区,长得较多的也就是罂粟,俗称“大烟果子”,近几年,我们对种植毒品原植物的人进行了处罚。其实谈起毒,对中国人有一段耻辱的历史,十九世纪帝国主义就是凭借炮舰和鸦片打开了中国古老封闭的大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达一百年的深重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仅用了三年半时间的整治,使我国成为“无毒国”,改革开放后,在国际毒潮的影响下,我国的毒品犯罪沉渣泛起,它给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不减,我国刑法第347条规定,贩毒、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死刑,同学们,对毒品不能有任何好奇心,从小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坚定信念。

7.法制报告会讲稿[定稿] 篇2

各位领导:

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向大家汇报我校工作的开展情况。近年来,我校坚持走走“内提素质、外塑形象”的内涵发展之路,在区教体局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咬定“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强势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领导干部依法管理学校的意识和水平明显提高。

二是学校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建立了依法治校的管理体制。

三是教师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施教水平明显提高,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事件得到了有效遏止。

四是学生法制观念和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能够主动运用五是规范了学校收费行为,做到无乱收费现象发生。

五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有效的预防了在校生违法犯罪现象。六是有效的控制了学生流失现象的发生。七是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得到了有效治理,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师生安全感明显增强。

总结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我们主要着力瞄准以下个方面开展工作,即:咬定一个目标,实现两个转变,注重三大建设,强化四项工作,做到五个确保。咬定“一个目标”

我们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把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安全无事故,安宁无滋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基本目标,倾力打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切实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实现“两个转变”通过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在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素质的同时,也全面提高了我校的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管理水平,实现了观念的两大转变,即:由提高全体师生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转变。为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注重“三大建设” 一是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倡导“人人是教育者,人人是管理者”。成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我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以校长室牵头,结合政教处、班主任、门卫安全员、宿舍管理员形成学生管理主线,同时联合课 任 老师、后勤工人、学生家长、街道社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等组成多条管理辅线,承上启下,架构起缜密的学生管理网络。学校还聘请公安干警,司法干部担任校外法制辅导员,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法制教育,以切实加强师生的法制和政治思想工作。二是管理制度建设。

学校为了稳步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从具体的校情、学情出发,一是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二是建立工会、共青团、教职工、在校学生及学生家长广泛参与的评议监督机制,定期召开各种座谈会,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设立校长信箱,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监督,促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三是建立完善决策前的调研制度,规定一切重大问题决策事先走群众路线,提高领导决策水平,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如《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实施意见》、《财务管理规定》、《行政会议制度》、《教职工考评工作方案》、《教职工职务评聘工作方案》、《学生安全纪律》《学生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和奖惩机制。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积极开发“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教育环境资源,加速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开辟学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营造法制教育氛围,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校在抓课堂教育主渠道的同时,在校园醒目位置刷写法制宣传标语,绘制法制宣传画,张贴法律条规和格言警句,同时,通过在校刊校报开辟法制专栏,举办法制图片展和法制报告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组织组织学生去盐城生物工程高等学校参观公安部门举办公捕公审公判大会,使学生目睹法律的尊严,认识违法的后果,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强化“四项工作”

1.依法规范办学行为。领导率先垂范,并严格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依法治班,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做到不歧视、不排挤、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发挥学生特长,给学生的充分的发展空间,把法制教育与后进生转化相结合,我们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目标,把在纪律、品质方面存在欠缺的后进生作为法制教育的重点,并提出“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名尖子生同样重要的”口号。开展师生结对子帮教活动,重点进行纪律观念,法制意识教育,并大张旗鼓的表彰后进生转化工作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从而推进了班风、校风的良性发展。2.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学校严格依法治校,民主监督,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合法权利,依据《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在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的同时,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努力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首先,落实依照严格的法律程序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互相配合,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采取减免杂费的措施,使适龄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能毕业”,成为全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其次,慎用学生处分,青少年正处在成长阶段,思想和行为难免出现错误,给违纪同学的处分关系着学生的诸多权益,政教外在处理违纪学生问题时,本着教育为主,处分为辅的原则。

3.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实现校务公开制度,是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校十分重视校务公开工作,及时把学校收费的依据和标准、教职工奖惩、职称评审、财务收支情况,涉及师生权益的重要事项进行分开,增强学校工作透明度。依法做好学校收费工作,实行亮证收费,做到一证,一卡、二书、四统一。做到学生明白,家长明白,社会满意。严格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无乱征订、乱收费。如果发现乱收费现象,给予严肃处理。

4.狠抓校园安全管理,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一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求班主任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二是落实安全责任制。三是完善安全防范措施,针对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针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如楼梯、食堂等场所都安排值班人次,保证学校安全工作的有效落实。做到“五个确保”

一是确保校园无任何安全责任事故。二是确保师生无任何违法犯罪现象。三是确保在籍学生巩固率100%。四是确保全校师生普法率100%。五是确保无任何危险活动迹象。

法制报告会讲稿1 篇3

各班级:

为贯彻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要求,增强广大师生特别是同学们的遵纪守法意识,做一个知法、守法、合格的中小学生,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安排,定于11月16日下午第三节课在楼前广场召开法制教育报告会,望各班级组织师生准时参加。要求:

1、认真听讲,认真记录。

2、散会后三至六年级要认真反思总结,并上交五份优秀心得体会。

禹村实验学校

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讲稿 篇4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下午由我为大家作法制安全教育讲座。我认为举办这个法制教育讲座很及时是当务之急,也是很有必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个讲座,让同学们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好少年。今天,我讲三个问题:

一、未成年人为什么必须学习法律知识?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三、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一、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学习法律知识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犯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犯罪年龄相对提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教育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相当一部份未成年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行为性质及严重程度。在一些未成年人盗窃案、抢劫等案件中,大部分行为人均表示,根本不知道其行为是犯罪行为。

1、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案例,被告人刘某年仅13周岁,是中学缀学的学生,刘某缀学后,一直沉迷于游戏机,但父母不给钱,于是他就想到向同学下手敲钱。一天,他在学校操场玩时,看见原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己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你,方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其中有一次,刘某逼方某带他到方某父亲那骗借了三十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2、我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案例(身边事)。(逃学、打架、恐吓、吸烟、骂人)

从这几起案件的发生和发展看,一方面,施害者对违法和犯罪认识不清,另一方面,被害人也不懂得合法与违法犯罪的界限,不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至于三番五次的被抢劫。从这些案件可以看出未成年人懂得什么是违法和犯罪,对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未成年人必须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使自己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哪些行为构成违法与犯罪(也就是要使自己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同时,知道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在校园内有人向你要钱要物怎么办:同学们在本校内被人强要钱物的情况虽然比较少,但有些同学遇到过。向你施加威胁的有本校的学生,也有外校混进来的学生。本校的往往是那种沾染了不少恶习的,出了名的坏孩子,你认识他,或是半熟脸,你能从别人那里问出他是谁。他让你给钱,给他烟,或是你的其它物品,不然就说要打你,(这类事在你们学校,就发生过,而且我也处理过。)甚至还可能传说以后见一次大一次,他敢在学校内做这种事情就不怕老师吗,就不怕学校处理他吗?是不是胆子太大了。我看,“同学们并不是他胆子大,而是他利用你胆小怕事,他觉得你不敢对抗他,不敢声张告诉老师,给了钱、物、免得以后找茬,受欺负,其实他心心里虚得很,只要到学校来读书的,没有不怕老师的学生。”有个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学校里的班干部、“三好学生”就很少遇到这种威胁,因为“要钱物”的学生来学校读书都知道,这些学生和老师关系密切,是什么都敢跟老师说的。

对此事如何解决呢?(1)应该大声拒绝,不行,我凭什么给你!要正气压住邪气,我跟老师说去。(2)看看自己视野中有没有老师和正义感的同学、同时大呼,使他不敢轻举妄动,记住千万不要胆小,软弱在此是一文不值。也用不着和他动手,如果动手一是你显得不文明,二是你也容易吃亏。毕竟寡不敌众。在校外,时常有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他们都是本地的流失生和已经毕业的人,他们和坏孩子相互勾结,狐假虎威专欺负软弱的同学,记住(1)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先要拒绝和不认识的人答话,(2).如被强行栏下,要义正辞严说我没有钱,同时找机会迅速离开,(3.)如果再不让我走,我就报警,他是不敢打你的,一旦打你,那就犯了抢劫罪,那可就要坐牢了。

法律是无情的,只要他敢打你,他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所以我说他们做坏事是不敢打你们的,你们应该理直气壮地面对。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原因,在这里我主要谈后一个方面:

社会因素及个人原因

社会的负面影响主要来源于网吧、夜总会、歌舞厅、游戏机室,来自于不良图书、报刊、杂志、漫画和某些影视、录像作品,黄、赌、毒现象等。

1、目前,影视、录像、刊物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特别是中小学生吸引力极大。一些不良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则会消磨中小学生的意志,起着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例如,现在有些影视多半属于武打格斗或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帮派打斗,或谈情说爱,这对中小学生来说,由于情节曲折惊险,感情缠绵离奇,黑社会老大威风凛凛,正适合他们的口味。由于这种片子助于江湖义气,拉帮结伙,以打群架为荣的思想,使有些中小学生直接去模仿,打群架、称“老大”,寻求刺激,这些镜头往往是诱发青少年伤害案件等暴力性犯罪的根源。

2、来自网吧、游戏机厅等娱乐场所的影响。一是对网吧、游戏机厅等的监督不到位,使管理流于形式;二是大多数网吧、游戏厅经营商虽然店里有按规定挂起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明牌标志,然而他们为了“钱”丧失良心与理智,为学生提供“便利”服务。三是许多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通宵达旦地在这些场所里玩乐,夜不归宿。有的未成年人为了筹集玩乐的本钱,不惜走上偷盗之路。

3.精神上迷惘空虚,这是最主要的行为先兆,不好好学习成绩低下,不思学业,精神恍惚,认为念不进去书,没有刻苦学习的毅力,却去看不健康电影及书刊,进网吧,打游戏,语言不文明,行为放荡,好结交异性朋友等。

4.生活上追求享乐,这是犯有盗窃、诈骗等侵犯财产罪的青少年共同特点,赶时髦、图安逸、摆阔气冒充大方,过早抽烟喝酒。常以为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母供得起自己的一切费用,尤其是单亲家庭的骄生惯养,把自己的意志给毁了。

5.行为逞强霸道,常常殴打他人,欺负弱小同学,顶撞老师、以违反校纪校规为荣。处处表现自己,不思悔改。不思进取。

6.心理上偏执狂妄,对别人批评教育,充而不闻,逆反心理强烈,性格孤僻、偏执。

7.愚昧无知。犯罪的青少年中,不少学习不好或文化水平低的人,无知和野蛮常常是他们共同特点。

8.缺乏道德: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初一学生,一天放学回家,向其父母要钱,购置衣服,母亲面对家近贫困,那有钱时,他拿起菜刀将其母亲当场砍死。当被公安民警讯问后他还说“她是我母亲,就要给我钱,给我钱就不杀她了。

9.目无法纪: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多数缺乏法制观念山西大同市有人青年叫桎小兵在街道闹市区与他人下棋,旁观的一个中年人说他臭棋,他当即用随身携带的尖刀将此人桶死。还有个13岁的少年,将邻居家两个6岁的小女孩残忍杀死,审讯中问他为什么杀人他竟说了一句“好玩“。关押期间,能吃能睡,若无其事。

三、未成年人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尊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我们看到的一些青少年案件中,有些青年本来是品学兼优的,只是由于没有管束好自己,看到社会上一些闲事,放任自己去参与,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案犯李某原是某中学的学生,因父母离异无人管教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他就自暴自弃,成天泡在网吧里上网玩游戏,并结识了刘某等人,后与刘某等人一同去打架伤人,抢出租车司机,坠落的无法自拔,最后被关进临牢,被判处七年徒刑。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例如前面所举案例中的方某,他当时就没有通过正当的途径保护自己,如果他被刘某第一次抢劫时立即向父母或老师报告,就不会三番五次地被刘某抢劫。此外学生之间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并不是向家长或学校汇报,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知道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情节严重的是要构成犯罪的,要被判刑坐牢。

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信邪不可能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作家柳青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否则一旦触犯法律,法律是无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后悔莫及。在新的学期里,大家要多学习一些系统的法律知识,逐步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有效预防违法犯罪,树立守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能正常运行。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

最后还是祝大家学习愉快!谢谢大家!

主讲人: 时 间:11.8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受学校的邀请来给同学们上一堂法制课。对于讲课呢我是外行,今天我只能说是就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当前小学生容易发生的不安全问题以及容易染上的一些不良习气与各位老师及同学们作个交流。这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开始了,相信老师们对各位同学在新学期中的注意事项已经讲得很清楚,而我呢,从法律的角度对各位同学再提几点要求,希望与同学们共勉。

一、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自觉守法。

同学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不要以为这件好事太小了而不去做,也不以为这件坏事太小而去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等。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还有携带管制刀具,到了学校拿出来炫耀,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条例》和其它法律法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

我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心思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室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还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为一个人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

二、帮助他人,抵制不良诱惑。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只要自己不违法,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这是不对的。如果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甚至家人做出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应当及时阻止,给他们讲解法律,让他们认识到违法的后果,那你就立了大功,就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比如:有的家长晚上喝酒回来,把音响打开,乘着酒劲拼命地唱歌,影响到楼上楼下,你呢,可以好好劝劝家长,告诉他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么大的声响会搅得邻居不安的,同时也是违反《条例》的行为,如果人家打了110,民警来处理多不好啊。这样你的家长可能就会及时改正。

三、学会自护,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不法侵害,比如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增强是非判断能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应变能力,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同学们在遇到侵害时入时摆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到违法人员的随意侵害。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

第一、同学们要以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搏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我们的报警电话是多少啊?或拔打“110”报警。对于这一点,我们办理的几件案子很有代表性,有一天,有个小女孩叫娟娟放学后往家里走,罪犯王某看见她脖子上挂着一把钥匙,心想:这个小女孩家可能大人不在家,我就跟着她待她开门后冲进她家抢点东西。于是就一直跟着娟娟,走了段路后,娟娟发现后面有男青年一直跟着,心里害怕,在走到自家房子门口时,她心想:如果我现在开门进房间的话,这个坏蛋一定会冲进我家干坏事的,我不能开门。她就一直在家门前马路上逛来逛去,王某见娟娟没开门就躲在马路对面等,过了一会儿,娟娟看见隔壁的张阿姨走了过来,就立即凑着张阿姨的耳朵把她遇到的情况告诉了张阿姨,张阿姨叫娟娟去开门,她立即打110报警。等娟娟开门后,王某就冲上前将娟娟逼进一个小房间里反锁起来,并威胁娟娟不准喊叫,他自己就到娟娟父母的房间里翻东西,在王正在翻东西时,由于张阿姨报了警,公安人员及时赶到将王某抓获。

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部门报告。

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信邪不可能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人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法制教案1 篇5

-------培养良好习惯,远离违法犯罪

(亢

杉)

一、教学目标:1.贯彻依法治国基本国策,落实法制课程理念,响应我校依法治校的原则,促进我校法治教育建设。

2.对年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3.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结合我校良好行为习惯标兵的评选,让良好行为习惯在学生心中生根落地。

二、教学重点:1.了解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表现,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

2.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交友时要慎重,遇事要冷静对待。

三、教学难点:增强法制观念,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四、课时设计:1课时

五、教学方法:个案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列举案例】1.未成年人周某某犯罪经过:周某沉迷网络游戏,在家上网被父母断网,在课堂玩手机被老师反复教育无果后,躲在某网吧上网,因盗用他人账号上网被管理员发现而被赶出网吧,他觉得人格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从此怀恨在心。某一天,周某纠集了两名社会男青年到该网吧为其被赶出网吧的事出气。到网吧后该三人将网吧管理员吴某打成重伤,触犯刑法被依法逮捕。

2.2011年5月3日晚11时许,陇西县首阳镇发生一起凶杀案,该镇“诚鑫电脑维修中心”老板史勇忠及其8岁的女儿被人杀死在家中,尸体被肢解。起初许多人都猜测凶手不是与被害人有深仇大恨,就是因情杀人。5月8日此案告破,凶手竟然是一名年仅16岁的初中生,与被害人无冤无仇。在侦破类影视作品的影响下,犯罪嫌疑人抢劫几百元现金和一部手机后居然残忍地杀人碎尸

【教师引入】这些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是有原因的。家庭方面现在好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所有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这就是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什么事都是我说了算,遇事为所欲为,不考虑后果,对家庭、社会和自我成长无责任心,对未来没有理想、无目标、无所适从。另外有些孩子从小就有一些不良习惯,从小观看过度渲染暴力和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的影视剧,但是对违法行为要承担的后果很少知道,抽烟喝酒上网等等。

认识到一些危害,但行为不良时只有认识而无行动,最终酿成严重后果。有些人认为这些习惯好多大人都有,并没有犯罪所以与犯罪无关;有些人认为这些习惯是犯罪的催化剂。到底怎么我们来进行一场辩论。【学生活动】

1.辩论赛:

正方(三位同学):不良习惯能促使犯罪,我们应该远离他,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反方(三位同学):习惯就是习惯,与犯罪无关 程序:正方一辩发言(开篇立论)3分钟 反方一辩发言(开篇立论)3分钟 进行一对一攻辩 10分钟

自由辩论(正方先开始)10分钟 正反方各5分钟 观众向正方提出一个问题 回答问题不超过1分钟 观众向反方提出一个问题 回答问题不超过1分钟 正反分别总结陈词各 4分钟

2.校良好行为习惯标兵齐天涛同学做“良好习惯伴我行”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此次辩论的举行,①课前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②使学生充分理解不良习惯对自己的影响,充分认识到我们应该远离他,进而在结交朋友时应该十分小心;③本次活动在于让学生来说服学生自己,比教师或家长强加给学生的要有说服力,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师总结】同学们,至于习惯到底会不会促进犯罪,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正确认识和判断,有几点我想提醒大家。第一,现阶段我们是纯消费者,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家长供我们读书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应当感恩,应当在成年之际,主动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培养自己为人子女和自我成长的责任心。第二,这些习惯比如抽烟、过度沉迷于网络或贪玩手机游戏,对我们的身体和学业发展是有害的。鉴于以上两点希望同学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做到言行一致,养成好习惯受益终生。

七、作业布置

中国法制史1 篇6

《中国法制史》是讲述我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史的基本规律的一门课程,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艰深的学问。

在学习《中国法制史》之前我一直认为,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法律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武器,然来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封建社会时期法律虽然为统治阶级所厘定,其中自然而然包含统治阶级的意愿,然而历代刑法中均有“法者,天子与天下共之”的理念,由此可见古代刑法并非只针对被统治阶级所创建。

学习《中国法制史》首先要了解法律形成的过程,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只是依靠原始习惯作为规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父系社会私有观念形成,随之阶级形成,私有制度建立起来。阶级的出现必然导致不可调和的矛盾,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过去原始社会作为规范的原始习惯已经无法规范民众的作为,于是在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条件下,在统治阶级维持私有制的欲望观念下,产生了法律。

在学习《中国法制史》是还要明确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只能是法制而不是国家与法。法制史是将历朝历代中国社会的法制制度作为研究对象而非各个时期的法律内容,因而学习《中国法制史》更像是在学习中国历史,中国法制史不仅涉及文史哲方面的内容也要求我们有一定的法学功底,否则学习过程中会很吃力。此外,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纳,《中国法制史》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简明扼要地为每个时期朝代法律制度总结提纲,归纳特点,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且不容易遗忘所学的内容。

法制讲稿 篇7

吸毒,对人体的危害极为严重。无论是哪一种毒品,都可以使人体免疫力下降,血红蛋白减少,各种生理机能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当前,吸毒人员向低龄化,吸毒方式向静脉注射,毒品原料向4号海洛因蔓延,对吸毒者的危害更为剧烈。毒品经吸食或注射到人体后,能破坏人体的消化系统,使消化系统功能失调;能破坏人的内分泌系统,使人反应迟钝,神经衰弱、失眠;能破坏人的生殖系统功能导致畸胎、死胎、流产……吸毒过量还会使人中毒死亡。有确凿的资料表明:静脉注射毒品是艾滋病在我国产生和传播的主要渠道,海洛因依赖者的平均寿命一般在30岁左右,吸毒者一般在长期吸毒后8至12年死亡,平均死亡率高于正常人群的15倍。可见,让人能“飘飘欲仙”的“白面”,实际是严重损伤人体毁灭生命的“白色恶魔”,是扼镣人类的杀手,是世界性的公害。

吸毒会导致家破人亡。由于吸毒者对毒品的强烈依赖性、成瘾性,所以说毒品所带来的危害,决不只是伤害身体危及生命,它还会导致堕落,诱发各种犯罪。毒品十分昂贵,每个吸毒者轻则每天要花费一二百元,重则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年下来,要花费一万到十几万元。而吸毒人中又常“飘飘欲仙”,沉湎在毒品的幻觉之中,难以从事正常工作。因此,巨大的毒资,对绝大多数吸毒者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是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没有钱怎么办?只好采取盗窃、抢劫、诈骗、贩毒、赌博,绑架,甚至杀人的罪恶手段去获得毒资。女性吸毒者则往往依靠卖淫获取毒资。可见,吸毒使人道德泯灭,人格变异,不顾念亲情,抛却社会责任感,致使许多家庭妻离子散,骨肉相残。所以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亲人和家庭,搞得家破人亡,影响社会安定。

不能吸毒。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心脏功能、血循环及呼吸道系统功能,还会影响正常生殖能力,并使免疫功能下降。吸毒者极易感染各种疾病,他们往往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严重的则丧失劳动能力,以致日渐衰竭而死亡。在毒瘾发作时,轻者头晕、耳鸣、呕吐、涕泪交流,两便失禁、重者往往丧失人性,丧失理智。严重者中毒身死或自杀而死,悲惨至极,目不忍睹。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吸毒,连自己生命都难保证,何以搞好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不仅不能成为有用之才,而且还会成为害群之马!

毒品危害无穷,广大中小学生,为了保护自己,应团结起来,坚决抵制毒害。

1)从思想上真正认识毒品的危害,形成全社会、全校、全体同学坚决反对毒品危害的氛围,让大家共诛之,共讨之,使贩毒分子和吸毒者不能接近我们。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小学生应该明白,你们是国家的主人,责任重大,要集中一切精力,搞好学习,要抵制毒害等一切腐朽的东西,并立志要在你们手里消灭这些丑恶的东西。3)克服不良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一定要有益于身心健康发育,有益于自己形成高尚的人格,有益于自己学习成才,有益于社会。

4)要与好人交友。好的朋友有助于搞好学习,积极争取进步,但如果与坏人交朋友,就很定容易被诱惑而参与偷、抢、吸毒等违法活动。所以,交朋友,一要慎重!

贩毒分子或吸毒人员诱骗青少年吸毒的手段有哪些?(1)初吸“免费”。(2)宣称吸毒“快乐”。(3)“朋友”引诱”。

法制课讲稿 篇8

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同学们上一节青少年法制教育课。本课的目的有两个,即在大家成长的过程中,要积极避免受到不法侵害,同时,我们也不要对别人造成不法侵害,要保护自己,爱护别人,构建和谐生活空间。

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如说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还有好多威胁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隐患,如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等。一旦碰到了这些情况怎么办呢?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面临危险的时候,同学们要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首先,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一)不随身携带管制刀具。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2条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所以,随身携带管制刀具是的行为是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

那么,什么是管制刀具呢?一般来讲包括:匕首、三棱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以及其他类似的单刃、双刃、三角尖刀等。

(二)不打架斗殴。(案例1)

同样,打架斗殴也是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就明确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打架斗殴,一般是指行为人两人以上,或单独争斗,或结成帮派、团伙打群架,从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暴力性犯罪的初期阶段。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危害性与违法性,一定要杜绝这种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不以大欺小,强行向他人索要钱物。

以大欺小,强索钱物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手段,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方法,强迫他人提供财物的行为。对此,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当然,对于大同学向小同学索要少量的钱物,这仅是一般的治安违法行为。但对这种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是非常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曾经就有很多的未成年犯就是在学校里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从向低年级的同学索要学习文具、书包、饭卡发展到向其他同学要钱,当同学的钱物不能满足需要的时候就发展为犯罪。所以,同学你们千万不要心存以大欺小的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更要杜绝强索钱物的这种违法行为。

(四)不偷窃。(案例2)

我想信,对于偷窃这种行为的违法性与危害性,同学们一定是清楚的,我也想信同学们一定是很痛恨偷窃的这种行为。但我在这里还是要对同学们讲一讲,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小时偷油,长大偷牛”,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如果我们忽视这种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任其发展,则会助长行为人的气焰,偷窃数额也会越来越大,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五)不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

同学们,你们现在还是未成年人,你们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自控能力还非常差,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容易受这些不健康的文化制品的腐蚀性而诱发犯罪

(六)、不旷课和夜不归宿现象。

同学们,无故旷课,不仅你们的家长很难掌握你们的实际情况,学校也不能发挥其教育职能,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这是非常容易养成不良习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

(七)不出入不健康的娱乐场所。(案例5、8)

娱乐场所中对你们影响较大的是游戏厅、网吧。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共同的特点是空气污浊、声音嘈杂、人员复杂,充斥着大量不健康的娱乐项目,容易对你们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消极、负面的影响。

除此之外,不健康的娱乐场所还容易养成了不正确的消费习惯。这些场所开办的目的就是为了营利。

(八)不吸烟和不早恋。

吸烟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远远超过了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我们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共规范,尊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所以我们还要自尊、自律、自强,因为这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

其次,未成年人要增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第一、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当你开始与同伴在一起玩时发现同伴有违法犯罪意图时,你应当制止他们。

下面,我给同学们讲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一、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最好与同学结伴而行。

二、如果你收到匿名信或者匿名电话时,完全没有恐慌害怕的必要。

三、(视情况讲)当你收到异性同学写着超出同学正常友谊界线话语的纸条时,不能憋在心里,这样可能对你自己内心伤害最大,会带来恐惧、焦虑、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四、与人交往要谨慎。不要与单个成年人单独相处,不要进陌生人的房间,不要接受陌生人送的小礼物或饮料、食品等。

五、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我们要注意: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也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强行。

4、骑自行车时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相互追逐、打闹,不骑车带人,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音乐。

5、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保护自己,同学们应该牢记以下八条:(案例10小女孩机智勇敢同坏人斗争)

(1)记住可信赖的成年人,如老师、家长的电话,这样在遇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他们的帮助。

(2)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比如让我们去打群架、赌博、看黄色录像等等,我们坚决不要去,并劝说朋友也不要去。

(3)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有人撬门趴窗,应立即大声呼救或电话报警。必要时可拿起家里的菜刀、锤子作为武器,来震慑歹徒。

(4)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应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躲避到单位、居民家。

(5)迷路走失后,应及时告诉警察,或者打电话给自己最信赖的人来迎接,不要向其他陌生人求助。

(6)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身上不要装过多的钱,不要携带珍贵物品,即使携带了,也不要随意显露。

(7)遭到坏人绑架、劫持、伤害等暴力侵害时,要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反击。如果坏人过于凶狠,一般不要与其硬拼,这时要镇静、机智地与之周旋,以寻找机会脱身并报警。

(8)遭遇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时,及时报警,并记住坏人的身份特征和其他一些突出的特征,以有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农村法制讲座讲稿 篇9

全村的广大群众:

你们好!

我今天要发言的题目是主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学法、守法、用法,如何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可见,法制宣传教育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理念,是建设现代化国家,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前提和基础,我们国家通过五个五年的普法教育,人们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因此如何把法制建设纳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使老百姓能够自觉守法、护法,不断提高自身知法、守法意识,和依法办事本领,而不去犯法,如何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合理表达诉求。“有话好好说、有事依法办”,共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同营造遵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我针对农村经常性会发生的几类纠纷,及如何处理,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仅供广大群众参考:

一、房屋宅基纠纷

1、所谓的房屋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因房屋的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和处分权而发生的争执,房屋纠纷,有的属于民事纠纷,有的属于行政纠纷,也有的因房屋纠纷造成了伤害后果,酿成刑事犯罪。这类案件首先要弄清楚房屋的产权是属谁的,有没有权属证书,当然农村主要是以土地管理部门颁发的宅基证为准,确认该份房屋的登记证上是谁的名字,那么该处房屋的归属权就是谁的,这种类型的案件争议很多,有的是建房纠纷,宅基地四至不清引起的纠纷,一方侵犯了他人或集体的合法权益,还有的是违章建房纠纷,房屋拆迁纠纷,房屋赠与纠纷、换房纠纷等。

2、宅基地纠纷主要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因宅基地使用权归属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宅基地使用权转移而产生的纠纷,因宅基地的使用而侵犯了他人和集体的纠纷。这类纠纷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宅基地使用主要以宅基证为主,四至或界限不明确的,可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确权,待土地管理部门确权后方可使用。

二、债权债务纠纷

所谓的债是按照合同或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力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据法律规定履行义务,所谓债务纠纷,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在行使债权和履行债务中发生的争执,债务纠纷主要包括:

(一)因合同所产生的债务纠纷,(二)因侵权行为所产生的债务纠纷

(三)因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纠纷,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因他人受到损失而取得的不当利益,这种利益原则上应予返还给受损失的人

(四)因无故管理所生之债务纠纷

(五)其他原因所生之债务纠纷

三、邻里纠纷

指城乡住宅区街坊邻居日常生活中因相邻关系而发生的纠纷,常见的有土地通行纠纷、排水纠纷、装潢纠纷、相邻通风采光纠纷,空调主外机滴水引起的纠纷等等,这类纠纷的发生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基本上是由日常生活鸡毛蒜皮的琐事上引起的饿,我国《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这类纠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在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相邻一方因修建施工临时占用他人使用的土地,占用的一方如未按照双方约定的范伟,用途和期限使用的,应当责令其及时清理现场、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2、一方必须在相邻一方使用土地上通行的,应予以准许,因此

造成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3、一方擅自堵截或者占用自然流水,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生产,他人有权请求排除妨碍,造成他人损失,应予赔偿。

4、相邻一方必须使用另一方土地排水的,应当予以准许,但应在必要限度内使用,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排水,如造成损失的,受益人要合理赔偿。

5、相邻房屋空调滴水,对有过错的一方造成他人损害的,应责令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6、对于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须通道,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有的堵塞,因堵塞影响他人生产、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碍或者恢复原状的,应当予以支持,有条件另开通道的也可以另开通道。

7、相邻一方在自己的使用的土地上挖水沟、水池、地窖等或种植树木的根枝延伸,危及另一方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应当分别情况,责令其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8、相邻一方在装潢房屋时,不得影响另一方正常休息,更不得破坏管线,影响另一方的电线安全和正常使用,造成损害的,应责令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四、婚姻家庭纠纷(包括婚姻纠纷、继承权纠纷、赡养纠纷、抚养纠纷、扶养纠纷等婚约纠纷、离婚纠纷)

五、农村承包经营权纠纷(以农村承包经营权证书为准)

六、损害赔偿纠纷

所谓损害赔偿纠纷,是指因不法行为人的侵权行为造成了他人的损害结果,而在行为人和受害人之间因损害赔偿难以达成一致而形成的纠纷,构成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一般需要具备四个要件

(一)损害事实的存在(二)违法行为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四)行为人过错。

这类纠纷,包括一般侵权和特殊侵权,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虽然不同时具备,但法律规定还要承

担民事责任,这就是特殊的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哪些属于特殊损害赔偿呢?

(一)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二)从事高度危险的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适用“无过错原则”

(三)搁置物悬挂物等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四)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五)双方当事人对损害均无过错的民事责任

(六)五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具体的赔偿标准可依据的《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但法律自身所具有的公平、正义必须通过有效的实施才能予以实现,因此,这就要求广大人民群众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决不能盲目感情用事,把自己培养成为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有用新型农民。

谢谢大家!

法制教育讲稿 篇10

臧家荒边防派出所干事 宋运玲

同学们: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小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应当具备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应当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等各方面应注意和应了解的问题:

一、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自觉守法。

同学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不要以为这件好事太小了而不去做,也不以为这件坏事太小而去做。《治安管理处罚法》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还有携带管制刀具,到了学校拿出来炫耀,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其它法律法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

我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室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道德与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你这一逞强就有可能将自己玩进班房,影响自己的一生。所以在这里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什么游戏室、网吧、舞厅等地方,同学们千万不要进去,因为那种地方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而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导致走向犯罪道路。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

还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措施的,比如家人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再改正就很难了,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后悔也就晚了。

二、学会自护,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不法侵害,比如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冷静机智,要增强是非判断能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应变能力,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同学们在遇到侵害时,能够及时摆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到违法人员的随意侵害。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第一、同学们要以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搏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 报警。

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此外学生之间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并不是向家长或学校汇报,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知道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也会受到处罚。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从身边做起。

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积极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要从小做起,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明事理、辩是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同学们,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大家也要谨防来自别人对你的伤害,下面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1、珍惜学习机会。要坚持在校学习。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

2、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

3、谨慎交朋友。未成年人要做到尊师敬长,团结爱护同学,谨慎交往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4、切莫虚荣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增强防范意识。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在放学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

6、掌握自救本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学会善于求助求救成年人,不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上一篇:监理规划监理细则下一篇: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