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桥镇2010年质量强市工作总结

2024-05-11

丁桥镇2010年质量强市工作总结(通用9篇)

丁桥镇2010年质量强市工作总结 篇1

丁桥镇2011年质量强镇工作情况汇报

我镇质量强镇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三市”建设、实现“两个率先”总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创先争优活动,以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方针,发展品牌经济,把质量强镇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与经济突破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方略,促进了丁桥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质量强镇工作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我镇质量强镇工作的稳步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贯彻落实,确保质量强镇工作“四个到位”。

一是认识到位。镇政府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的转变,“经济强镇”首先必须是“质量强镇”,质量是关系到企业生存、消费者利益、辖区发展、全镇形象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重要保证。二是领导到位。镇政府及时调整了质量强镇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负责质量强镇活动的组织协调。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对2011年工作进行部署,确保“质量强镇”活动的顺利开展。三是责任到位。实行质量强镇工作行政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切实落实了相关部门的质量强镇责任。四是宣传到位。通过悬挂宣传标语、散发宣传资料以及张贴公告等形式对质量强市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质量强镇、人人有责”的浓厚

社会氛围,为质量强镇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使质量强镇工作成为全镇各村(社区)、部门和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

二、突出重点,对照目标任务,做好相关工作。

1.强化目标责任落实。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关于深入

实施质量强镇战略推进“344”质量强镇建设的意见》和《丁桥镇2011年质量强镇工作方案》,及时召开了质量强市工作动员会议进行部署,与14个村1个社区签订了《丁桥镇质量强市目标责任书》。将质量强市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并实行考核,通过政府强有力地推动,全镇上下已经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门抓,有关部门协同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村(社区)、相关部门、企业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

2.抓好质量监督管理。为了形成质量强市工作合力,我们充分

发挥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不断加强部门之间协调,上下联动,推动质量强镇、质量强村(社区)、质量强业、质量强企活动;今年共开展各类检查指导活动1次,检查指导各类企业20多家,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进行不定期督查次,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质量理念,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全面开展。

3.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在“创”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发展,坚持把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抓产品的关键就是抓质量的理念。加强质量管理

基础工作,一是要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二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三要建立完善标准化、计量检测体系,实施标准良好行为评价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四要加强培训,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共开展各类质量培训3次,重点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五要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档案,做到“一企一档”。

4.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品牌战略。镇党委政府出台《中共丁桥

镇委员会丁桥镇人民政府2010引导和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丁委[2010]22号),进一步加大对品牌建设扶持力度,促进企业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核心竞争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企业群迅速成长,品牌带动效应日益显著。加大对优质产品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争创各级品牌。

5.加强标准化建设工作。广泛推广产品技术及服务业行业标准,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同时不断优化政务环境,经抽查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为98.3%以上,同时深化了规范化服务建设,并搭建了两个公共服务平台,从而提高了服务效能。另外还加大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目前标准化示范项目(基地)已通过申报,有望年内得到批复确认。

6.规范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进一步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积极引导建筑企业推行ISO9000标准,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抓好建设市场管理和重点工程项目及住宅工程项目质量。严格质量检查和监督,大力推行工程质量回访和保修承诺制,认真实行工程质量投诉制度,有效确保工程质量。

7.健全监管体系,确保信息畅通。根据工作要求,我们在全镇

15个村(社区)设立了质量监管信息员,每月定时报送监管情况,及时通报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员也充当了质量强市活动的宣传员,为工作的开展制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8.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舆论氛围。为了广泛宣传质量强市工作,镇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2010年质量强市宣传活动的通知》(丁政〔2010〕42 号),在要求各村(社区)有关单位做好质量强市的宣传工作同时,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在《丁桥经济》月刊和丁桥经济网开设质量管理知识专栏,在丁桥镇广播站开办专题节目,充公利用农历二月初八皇岗“轧太平”和安全生产月、质量月、“3.15”消费者保护日进行宣传,在镇区及主要道路悬挂宣传横幅28条,召开各类动员培训会、宣贯会3次,散发质量知识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有的企业还在厂区设立宣传专栏,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各种质量教育培训

和宣传活动,在全镇形成了质量强市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取得成效

通过质量强市工作全面实施,企业质量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全

镇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质量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给我镇的质量强市目标任务。

全镇共22家企业通过3C强制性产品认证,38家企业的43个

项目通过QS认证, 8家企业取得质量、环境、食品安全自愿性认证,其中2010年新增4家;3家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企业1家。完成农业标准化示区(基地)建设申报,共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家,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家,其中2010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家。1个产品获得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5个产品嘉兴市

名牌产品称号,6个产品获得海宁市名牌产品称号,2010年新增浙江省名牌、嘉兴市名牌、海宁市名牌各1个,各类名牌产品累计达到12个;中国驰名商标3只,浙江省著名商标2只,嘉兴市著名商标5只,海宁著名商标1只,2010新增浙江省著名商标1只;全镇有97家企业3个主导产品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生产;工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药品经营企业全部通过GSP(即《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放心店工程建设达到村村全覆;交通工程、建设工程、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全未出现重大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四、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对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开展的还不平衡、不扎实、不深入;二是有些企业对质量强市的人力、财力等方面投入不足,不能适应工作要求。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五、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在继续巩固质量强市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持久地抓好质量强市工作。从以下四方面进一步加以深化

1.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实现质量强市工作的理念创新;

2.从建立长效机制的要求出发,实现质量强市工作体系的创新;

3.从增强针对性入手,实现质量强市工作的内容创新;

4.从实效性着力,实现质量强市工作的措施创新。

总之,质量强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明确“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消费者”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对丁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并时刻保持与有关部门的联

合与沟通,真正体现出政府重视、群众参与、多方配合和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同时以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指针,以作强自主品牌、提升质量竞争为主线,动员引导全社会“共铸诚信”,通过质量强市的一系列活动,逐步引导我镇的企业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小资本大辐射的发展,形成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参与质量活动的良好氛围,促进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推动丁桥镇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丁桥镇人民政府

二O一O年十二月三十日

丁桥镇2010年质量强市工作总结 篇2

一、夯实基础,完善制度,努力构建适应新形势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加快完善法规规章,加强质量监督法制建设。推进整合业务职能,逐步形成质量监督工作的闭环管理。构建基础保障体系,为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二、规范管理,改革创新,不断增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创新监督抽查模式,进一步提高监督抽查工作有效性。深化生产许可改革,强化市场准入制度的源头监管作用。探索完善监管措施,切实落实检验机构监管职责。探索监管关口前移,逐步推进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

三、转变观念,扎实工作,切实发挥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监督抽查工作职能作用。贯彻落实产业政策,严格生产许可审查把关。提升检验机构能力,发挥国家质检中心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

四、加强监管,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把关能力

探索建立有效机制,推进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增强监督抽查工作的针对性。加大证后监管力度,开展部分发证产品专项整治。严格许可审查把关,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资格管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质量申诉、仲裁检验和鉴定工作的指导。

五、加强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丁桥镇2010年质量强市工作总结 篇3

今年来,黄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常抓不懈干部作风建设,集中力量实施民生工程,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基本实现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为“十一五”目标的实现和“十二五”规划的科学谋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2010年工作总结

(一)农业方面:在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大环境下,积极做好禁止土地抛荒工作,实现早稻播种面积3.9万亩,其中优质稻1.5万亩,并在乔江村和复兴村建立了面积500亩的优质稻示范区。玉米播种面积今年上半年达2.2万亩,配方施肥面积达2000亩。

(二)林业方面:一是基本完成了集体林权发证工作。今年,我镇做到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狠抓了集体林权发证工作,基本完成全镇6.6万余亩山林面积的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共划分为5000多个小板。二是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黄桥一直是个山林火灾高发区,特别是清明节前后,尤为严重。今年上半年,为打好森林防火这场硬仗,我镇从老百姓的野外用火、防火意识着手,组织防火宣传车入村入院巡回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山火发生率与同期相比大大下降,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镇本级

成立了应急小分队,增强了义务消防队的设备配套,火灾一旦发生,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方案,使损失降低至最小。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要办好“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一是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成效明显。田函水厂项目去年年底完成招标,今年年初开工,整个工程计划投资590万,已经基本完成了主体工程,入户工程正在施工当中。该项目投入使用后,能够解决5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收益范围涉及到雷霆、三角、复兴、排上、黄桥5个村。另外,我镇还完成了大铺、石市、龙塘3个村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的扫尾工作,使老百姓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二是水利设施逐步完善。今年上半年,我镇投资20多万元完成了100多口山塘的清淤工作,双竹、邻江、湖田、宋家、正山5个村对水渠进行了硬化和加固维修,由于几届党委政府的持续增加投入 “下猛药”,黄桥水利设施状况逐步好转,农民“靠天吃饭”成为了历史。三是新能源建设稳打稳扎。对沼气池、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推广和应用,我镇一以贯之,采取稳中求进的方式开展工作,加强施工队的培训,为老百姓做好服务工作,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今年上半年我镇共完成沼气池建设130口,和去年同期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四是政府廉租房建设工程顺利竣工。到今年6月份底,我镇廉租房建设工程正式竣工,建筑面积1800亩,共30套住房,现购房户已经搬入信访居住。

农网改造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今年将完成永发、光源、丰产、正山4个村的农网改造。

(四)招商引资方面:招商引资一直是我镇工作的重点,今年,为使招商引资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增强招商引资的合力,我镇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任务量化细化到各管区,制订了泾渭分明的奖罚措施。上半年完成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3700万,下半年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7800万,主要引进了豪旺玩具厂、步凯鞋业、广东佳亿电子厂、联华超市和丰产页岩环保砖厂。广东佳艺电子厂正在立项征地,计划修建厂房扩大规模。由于黄桥工业底子薄,及一些基础设施方面的欠缺,招商引资虽然年年搞,但总是小打小闹,形不成大气候,它的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形成,黄桥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后劲不足。

(五)在落实惠农政策方面: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镇坚持执行政策不走样,工作措施不截留,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今年,全镇共发放粮食综合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各种惠农补贴资金823.48万元,发放“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03.05万元、“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万元,发放新农合补助资金438.74万元;在社会保障方面,民政办共发放优抚金138.873828万元,五保供养金56.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05.48万元,春、夏

荒救济款2万余元,使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六)人口和社会建设事业方面:一是狠抓计划生育基础工作。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底子不清一直是黄桥计划生育工作的“痛脚”,为扭转被动局面,今年,我镇实施四大措施强化基础工作,一是加强计生专干的业务培训,并进行不定时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工作经费挂钩;二是探索建立了一支信息员队伍,信息员分布在各个院落,便于掌握一线信息;三是不断完善全员信息采集工作,查漏补缺,信息校对,初步搭建了一个信息全面准确的平台。四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冬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我镇按照市县部署,狠抓了冬季集中活动,工作成果明显,四术任务完成情况比较理想。通过以上四大措施的实施,我镇计生基础工作效果明显,工作人员责任心得到加强,在上半年组织的各管区交叉模拟大检查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二是素质教育工作成绩喜人。近年来,黄桥的教育工作年年有进步,在全县排名中不断靠前。今年上半年镇中学的肖哲和肖旭同学在全省的中学生科技发明和机器人大赛中都取得了数一数二的好成绩,素质教育成果可见一斑。三是新农合2011年筹款工作进展顺利。自县部署工作以来,我镇迅速行动,积极宣传,筹款工作进展顺利,全镇参合率达到了95%。四是人口普查工作稳扎稳打。人口普查工作关系国计民生。我镇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机构,由镇长亲自挂帅,组建了高素质高能力的工作

队伍,安排经费专门负责该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跟上了全县的统一步伐。

(七)综治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方面:为缓解信访压力,我镇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司法调处两个手段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尽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成功化解了乔江村拖延四年之久的宗派之争,组建了新的村级班子;处理了宗姓间的坟山纠纷2起,遏制了群体械斗恶性事件的发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在主汛期,我镇把安全生产与安全渡汛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对全镇的渡口渡船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全年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八)政府自身建设方面:今年,我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狠抓了干部作风建设。一是变“上访”为“下访”,以群众工作站为阵地,干部每月集中三天到站工作,深入群众,倾听百姓呼声,由群众到镇上访,变成了干部入村下访民情,密切了干群关系;二是变“管理”为“服务”,我镇积极响应县委提出的“全员服务”理念,以镇便民中心为平台,建立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工作机制,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三是变“集中”为“经常”,以前抓干部作风建设多是“一阵风、一阵雨”,搞集中管理,今年,我镇把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天天抓,月月抓,干部队伍的作风有了明显好转,全年无一例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发生,以前懒散、人浮于事的现象得到了

根治。

总之,2010年我镇的扎实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可以肯定的,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工业经济薄弱,招商引资风声大、雨点小,只见打雷不见下雨,效果不明显;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虽有所突破,但是资金缺乏、进度缓慢仍是制约我镇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我镇将坚持按照中央、省、市、县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抓好“一条主线”、树立“四种理念”,即抓住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抓好以下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坚持狠抓项目建设,一是进一步做好项目开发储备工作。要瞄准国家产业导向和扩内需政策,认真策划、设计、包装一批起点高、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科学评估论证,做好前期工作,不断充实和调整项目库,确保项目拿得出来、推得上去。二是全力以赴争取项目。对已经上报的项目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优势,动用一切可以

动用的人脉,加强汇报衔接,不遗余力地去争取。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要加快启动,尽快组织施工;已开工的项目,要加快进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尽快竣工受益。

(二)要继续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推动探索土地的规模经营。

(三)要继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的文章,重点倾斜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网改造工程,规划好项目的上报工作,跟进督促好已立项各村的工程开工与进度。

(四)要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程:①积极跟进镇中心小学搬迁项目,保进度、保质量,使新的镇中心小学如期交付使用;②争取启动黄桥大道建设;③积极争取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立项,④积极跟进正山综合城镇开发项目。

(五)要在招商引资方面下狠功夫,继续做好镇情推介工作,加强与黄桥籍社会贤达、老板能人的密切联系,让更多人知道黄桥,让更多想来黄桥投资的人了解黄桥。要改进招商方式,在注重以情招商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以商招商,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重点跟踪好黄桥大道建设和双龙洞开发项目。

(六)要切实抓好信访、维稳、人武和安全生产 工作,强力构建和谐稳定的黄桥。

(七)要以干部作风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政为民水平。

丁桥镇2010年质量强市工作总结 篇4

新桥镇人民政府

(2010年9月28日)

尊敬的县委、政府督查组的各位领导:

在我镇2010年烤烟收购的最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组织督查组亲临我镇督查指导烤烟收购工作,这是对我镇烟叶收购工作的重视、关心和鼓励。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对督查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根据此次督查要求,现将我镇2010年烤烟收购工作情况向各位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2010年,县下达我镇烟叶生产收购任务170.5万公斤,其中指令性计划1483200公斤(含抗旱救灾烤烟生产收购专项计划533482公斤),出口备货221800公斤;下达指导性种植面积11200亩。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我镇高度重视,及早谋划,层层发动,将产量任务落实到了村组、农户、田块。经核实,群众实际种植烤烟11421亩,涉及15个村委会、107个村民小组、1659户农户。通过广大烟农的辛苦劳作和烟叶站点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全镇烤烟长势良好,目前已进入全面收购的关键时段。全镇的烟叶收购由四个烟点承担,具体是:马厂点收购456550公斤;桃苴点收购478630公斤;有家点收购393294公斤;大板桥点收

购376526公斤。

按照县烟叶收购工作的统一部署,我镇提前做好了相关的准

备工作,并于8月12日同时启动了马厂、有家、桃苴、大板桥

4个点的烟叶收购工作。截至9月27日,全镇共累计收购烟叶671757.5公斤(其中:指令性计划393056.8公斤,出口备货119838.4公斤,抗旱救灾专项指标158862.3公斤),占计划的39.4%,收购金额9249453.30元,均价达13.77元,处于全县中

上水平。收购秩序平稳,收购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预计10月底可

全面完成烟叶收购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责任到位。围绕全镇170.5万公斤烟叶收

得进、收得足、调得出,均价16.15元以上,居全县中上水平这

一目标,我镇着力强化三个责任:一是强化领导责任。为做好烟

叶收购工作,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烟叶站长

为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及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烟叶收购

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烟叶收购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同

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明确书记、镇长是第一责任

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班子成员、挂点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强大的工作动力。二是强化工作责任。

在整个烤烟收购工作中,镇、村、组三级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服

从和服务于烤烟收购这个中心,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服务

到位、措施到位、督查督办到位,确保烟叶收购各项工作有序推

进。三是强化风险责任。年初,镇、村两级干部已向镇人民政府交纳了烤烟风险抵押金,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二)加强引导,宣传到位。我镇紧紧围绕“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烤烟生产指导方针,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州、县党委、政府“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切实把组织好烤烟生产作为应对特大干旱、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措施,作为落实“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补”的主要着力点,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周密谋划、科学安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全镇大部分烤烟面积在最佳节令完成移栽,各项生产措施到位率明显提高。同时,抽调23名镇机关干部到各烟叶站(点)负责验证入点、政策宣传、交售秩序维持、矛盾化解等工作,各站(点)均由党政班子成员任组长,确保烟叶交售平稳有序;抽调镇机关干部组成烟叶流动执法组,专门负责对烟叶收购中囤积烟叶,倒买倒卖烟叶等违法行为予以打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正确引导和广泛宣传,使广大烟农对今年的烟叶收购政策有了全面的了解,为加快收购进度、完成收购总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严明纪律,监督到位。

1.严明收购纪律。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烟草专卖管理有关规定和烟叶收购工作的要求和纪律,强化内部管理,规范烟叶收购;二是提高烟叶收购人员工作效率,要求当天的烟叶必须当天收完,不让烟农在烟点长时间滞留;三是坚持按等级平稳收购,防止大起大落。

2.严肃工作纪律。一是明确镇政府、烟叶站、村委会相关人员在烟叶收购中的工作职责,不断改进服务,让广大群众满意。二是要求镇、村两级干部和收购人员按照党委、政府的有关规定树立形象,做好表率。

(四)严格预检,入户到位。入户预检工作,对加快收购进度,提高等级纯度,确保收购等级合格率,促进平稳收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镇严格预检员的选聘,要求预检员提前深入到各烟农家中进行入户预检,对烟农的分级扎把技术作实地指导,并组织好约时定点交售烟叶。

(五)坚持政策,执行到位。严格执行国家对烟叶生产收购实行严格计划管理的有关政策,切实维护计划和种植收购合同的严肃性,坚决按合同签订的数量和等级收购烟叶。继续执行“六个不收”,严格按国家确定的价格和收购标准进行平稳收购,确保收得进,调得出,兼顾好烟农、政府、企业三者利益。

(六)强化措施,服务到位。对交售烟叶运距过远、道路条件较差的高冲、栗柴冲、红土坡、大荒地、迤落井等自然村,由镇政府安排必需经费对道路进行抢修,确保烟叶运输畅通,减轻烟农交烟负担,更好地服务好烟农;烟叶站点抓好茶水供应、休息场所提供等相关工作,体现了对烟农的尊重和体贴;相关助收人员热情服务,公正平等,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烤烟移栽时间差大,收购进度不平衡。由于百年一遇旱灾的影响,导致我镇大部分山地烟移栽较晚,移栽进度慢,烟株长势较弱,地烟和田烟长势差距大,收购进度不平衡,坝区村委会进度快,山区村委会进度慢。

(二)烟叶产质量下滑,保总量完成任务艰巨。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致使烟株干旱缺水,病虫害频发,加之冰雹灾、风灾等自然灾害的袭击,烟叶产质量明显下滑,完成170.5万公斤的烟叶收购任务十分艰巨。

(三)部分烟农期望值过高,观望思想不同程度存在。由于持续干旱的影响,加之今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烟农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前期投入加大,群众栽烟比较效益下降,致使部分群众中后期管理积极性下降,对今年烟叶交售期望值高,存在等待观望思想,烟叶收购进度缓慢。

(四)部分种烟村民小组村落分散,路况较差,运距较远,烟农交售困难。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坚定信心不放弃,确保烟叶收购总量完成。组织动员广大烟农做到应管尽管,应采尽采,烤好每一片烟叶,确保烤烟收购总量完成。

(二)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烟叶质量水平。切实抓好采收、烘烤和预检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按照“下部叶适

时采摘,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叶充分成熟一次采收”的原则,做到成熟采烤;加强密集型烤房的组织管理,全面推行专业化烘烤,提升烘烤水平,降低烘烤成本,烤好烟、烤出好烟,确保增加烟农收入;加强入户预检工作,着力提高把内纯度,确保按等级平稳收购。

(三)积极争取资金,动员组织群众对路况较差的地段进行整修,确保公路正常运输,解决烟农交售烟叶困难。

迎水桥镇2010年度工作总结 篇5

今年以来,迎水桥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工业经济强镇、生态旅游大镇、环境优美乡镇”的发展思路和全年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扬“三苦”精神和“五个干事”作风,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历史性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市委、政府年初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全镇社会生产总值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06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完成7.04亿元,同比增长9.2%;第三产业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22.1%。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308.2元,同比增长11.2%,占目标任务5250元的101.1%;

2、完成工业项目投资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642万元,占目标任务6000万元的144%;

3、全面建成了杨渠村100户以上和营盘水村50户以上的整庄推进示范点;

4、完成稻田养蟹1205亩;

5、完成旅游项目投资4410万元,占目标任务1500万元的294%;

出4200人,实现劳务收入3000万元。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全面繁荣镇域经济。

1、抢抓机遇,深化服务,工业经济稳步推进。今年,镇党委、政府确立了“发展靠工业,工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的工作思路,把工业经济作为强镇富民的重中之重,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全面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大力推进项目建设,2010年,全镇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70.1%,实现利税7307万元,同比增长5%。年内共新建、续建、技改项目18个,完成投资8642万元。其中,宁夏正旺饲料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新上年产20万吨无抗饲料加工生产线,目前已完成设备安装,可望在明年年初投入生产;宁夏科源农贸公司投资1000万元,新建粮油加工生产项目,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1600㎡设施蔬菜保鲜库2个,可为300座大棚提供蔬菜保鲜服务;宁夏新美亚陶瓷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完成了窑炉节能改造,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申报、用地协调、企业用工等方面的服务性工作;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做好银企对接和合作,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帮助企业抓好职工技能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专业培训等方式,着力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按照打造“生

此基础上,建成了100户以上和50户以上的整庄示范点各1个。抓住两个重点:一是狠抓夹道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分两期建成全市一流的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达到1000多万元,全村砖房率达到95%,道路硬化率达到98%以上;二是狠抓杨渠100户以上整庄推进示范点建设,工程自今年5月初开始,利用3个多月时间,拆除88户,新建102户,并对巷道进行了硬化绿化,铺设了供排水管网,配套建设了农民文化广场,全村道路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均达到90%以上。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实施道路硬化,把项目资金捆绑运作,筹措资金近600万元,硬化道路135条24公里,完成下达任务4.4公里的545%;二是配套供排水设施,铺设供水管网62公里,完成下达任务15.1公里的411%,铺设排水管网31公里,完成下达任务13.8公里的225%;三是开展环境整治,以夹道、牛滩、杨渠三个村为核心区,在全镇开展了大规模、高标准的集中整治,清理三堆、治理三乱,为全镇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4、优化结构,培育特色,夯实农业产业基础。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紧紧围绕区域特色,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培育菜产业,壮大果产业,做强米产业,努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镇共落实种植以西瓜、韭菜等为主的小拱棚瓜菜1179.8亩;以红山灯油桃、长滩大枣、金太阳杏、沙坡头葡萄为主的12个名优品种,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200亩;扩大了优质米种植基

村入户”:一是先进文化进村入户。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依法治教,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及率100%,15周岁完成率99%,17周岁完成率90%以上,西园中学、黑林学校中考成绩和市统一测查年级学科成绩位居全市农村中学前列,9所学校共荣获11个市级“先进单位”称号,经过全镇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迎水桥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标准验收,并颁发了“教育强镇”牌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87.65万元建成姚滩学校宿舍、餐厅楼,为夹道小学改建了透视围墙、安装了电动大门,为黑林学校硬化校园5000平方米,维修教工宿舍7间,为姚滩学校修建花池2个。同时,镇党委、政府还协助学区多方联系,努力争取市直部门的扶助,通过捐助方式,改善全镇教育教学条件,为广大师生营造优美、安全、卫生、和谐的教育环境。切实加强镇村文化建设,建立了镇、村、队三级文化网络,为山区群众配发了142套卫星电视天线,放映电影240场次,新建文化社区民生服务中心综合办公楼1栋、文化体育广场4座、村级农民书屋4间,个体农民书屋1间,藏书达到9400册。开展送戏进村活动,全年演出秦腔戏45场次,全面积极组织大型文化体育活动8次,在元宵节全市社火展演中荣获沙坡头区镇乡第二名。二是科技卫生进村入户。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重点推广了三元猪杂交、年,我镇荣获沙坡头区计划生育药具知识竞赛二等奖和全市计划生育文艺汇演三等奖。四是文明创建进村入户。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农户”、“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妇女素质工程”、“双学双比”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共有6642户、200多名妇女成为广大群众学习的榜样。大力开展济贫帮弱、扶危解困活动,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扶持,形成团结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氛围,努力塑造风尚良好、环境优美的社区形象。争取团市委、妇联项目资金和帮扶单位的支持,开展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为陈慧、王佳俊等38名贫困大学生发放2000-6000元不等的助学金,共计14万元;为夹道村妇代会创收基地发放项目资金2万元;夹道村党支部出资8000元,给予魏玉涛等8名考入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每人1000元助学金及学习用品。

(三)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突出了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全面落实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基层人大政权建设,组织开展了农房改造、教育教学等3次人大代表检查活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6条,解决了部分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坚持一票否决制度,坚持信访例会制度,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继续深化“四项工程”,建立“月月创平安”考核机制,并作为示范点向全市进行推广。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15

0完成了4.5公里18935株的植树任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高度认可。在抓好农防林建设、退耕补种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荒山造林补种工作,累计投入资金521万元,继续推进孟家湾夜明山林果基地建设,种植面积超过了1000亩,其中,栽植葡萄538.1亩,枣树220.3亩,苹果树289.7亩,实现产值320万元,成为我镇荒山造林工作的一个亮点和成功典范。同时,进一步巩固封山禁牧成果,切实加强草原管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业,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二是大力开展创建生态镇村和卫生城市活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申报,依据创建标准,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夹道、杨渠村已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国家级生态村。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加强辖区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建立辖区内地质灾害检测防控点,进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整治,建立健全管理措施,关停煤矿1座,整改非煤矿山3座,杜绝了违法乱占、乱挖、滥采现象,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三是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全镇累计投入资金1500万元,共拆除违章建筑195多处,面积1550平方米,清理“三堆”1.7万方,清运垃圾1250余方,清除路障15个,巷道裁弯取直、拓宽26条,新建水冲式公共厕所2座,建设卫生厕所587个,实施人饮安全工程6个行政村,发放垃圾桶1140个,垃圾车9辆。在3个村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配备保洁员队伍,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并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2管理,严格落实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结合实际制定了党员干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确保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抓发展,严格按照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2010年发展新党员40名,确定建党积极分子31名,为党的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三是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中纪委、区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廉政工作精神,以学习促认识,以认识促提高,增强了班子成员抵御各种侵蚀的能力。在全镇农村实行了“勤廉为民”工程,促进农村基层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确保了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措施的落实。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切实增强了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制度的可操作性,权利监督的实效性,增强了廉政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累计投资2万元,为基层党组织制做了廉政建设宣传展板80余块。全面推行了以民主理财、村帐镇审、会计代理、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和“五牙子章”管理模式,形成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相分离,镇、村、村民理财小组三级齐抓共管的村级财务管理格局。四是加强党管武装工作。严格落实民兵预备役学习教育、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各项制度,积极组织民兵整组点验,认真抓好兵役登记,高标准完成了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冬季征兵任务,为国防建设输送了优质兵源,近年来未发生责任退兵现象。

4和三年规划,制定了创建活动考核细则。特别是投资8万元建起了镇民生服务中心和15个村民生服务站,搭建了便民服务平台,其中,杨渠村投资2.5万元建成了占地80平方米,服务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民生服务站,成为全市村级民生服务站的典范。今年,我镇被区纪委命名为“勤廉为民”“五好”镇,夹道、杨渠、何滩、迎水、姚滩、孟家湾6个村达到了“五好”村标准,已通过了市纪委验收。夹道村党支部被区纪委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杨渠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代表全市村级党组织在全区进行了经验交流。

略论质量强市建设 篇6

1 质量强市与信用建设的关系

信用建设是质量强市的保证, 不论城市、企业、个人、产品、工作、服务等等尚不讲信用, 质量就是一句空话, 尤其是在乐清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信用建设具有非常现实意义。1) 信用是现代文明和现代市场经济和质量立市的前提, 通过信用建设, 形成全社会良好的信用氛围, 有利于推进质量强市工作。2) 我国正在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和城市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时期, 而乐清作为比较活跃和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 若不加强信用建设必将成为质量强市的瓶颈。3) 乐清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标志之一是新的经济要素, 特别是高级人才, 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等相继进入乐清、乐清的企业将在更高层次上发展, 如扩大投资规模, 营造品牌等。因而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对乐清的质量强市工作很重要。

那么如何加强信用建设, 促进质量强市工作?笔者认为建设“信用乐清”确保质量强市工作健康进行, 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即:政府信用, 企业信用, 个人信用。如果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的建设都将是不利于质量强市工作, 也可以说不可能实现质量强市。建设“信用乐清”关键是要夯实道德与法规两个基础。一个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很难想象是一个信用的人, 一个贪污受贿, 办事拖拉的政府部门, 很难想象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一个只知赚钱不顾员工和顾客的企业不可能实现永续发展。所以说政府有德威信高, 企业有德市场大, 个人有德威望高。我国几千年来就是靠传统道德建设来掌握国家政权, 人民生活以及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但是仅依靠道德建设还远远不够, 特别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依法治国”不可松懈, 以法规来保证市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 特别是加入WTO后, 更应该自觉地使用法规的武器。道德是信用的基础, 法规是信用的保证, 道德与法规相互作用, 共同促进信用向更高层次发展, 所以说:只有搞好信用建设, 才能促进质量强市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2 推进质量强市讲究打假策略

质量强市工作, 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关注。近年来, 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各行各业、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 “质量立市”、“质量兴业”的观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政府有关部门, 各企事业单位, 普遍实施名牌战略。名牌战略的最大宿敌是假冒伪劣。打假治劣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呼声, 是一项得人心、顺民意、利国家的重要工作。近几年, 政府与职能部门非常重视打假工作, 专门建立打假机构, 经常出动稽查, 查处假冒伪劣商品, 成绩是有目共睹。但不足之处, 查获的大部分是一些“浮头鱼”, 原因在于缺乏策略, 因此, 今后的打假治劣必须要讲究策略, 在零售商店里打, 是下策, 这好比罂粟种子, 等它撒到地里后想把它全收回来, 那就难上加难;到批发商那儿去打, 也只能是中策, 因为你打了这批, 还有下一批, 而下一批, 你想去打就没有上一批这么顺利了, 因为批发商更狡猾的伎俩来对付你, 只有查源头, 在“假”的出生地下功夫去打, 将制“假”的老窝捣毁, 假货才会斩草除根, 这才是上策。

捣毁制“假”老窝, 当然是上策, 但说到容易, 做起来难度极大, 笔者建议应着重从以下三点加以努力。

1) 广泛宣传。充分发动群众, 主管部门应组织力量, 深入调研, 搜集和整理假冒伪劣产品的特征, 印发给群众, 提高群众的识别能力, 使假冒伪劣产品像老鼠过街, 人人喊打, 形成无市场的立足之地。

2) 顺藤摸瓜。不论在零售或批发部门查获假冒伪劣产品, 不得就事论事处理, 应顺藤摸瓜, 查到源头为止。

3) 认真执法。产品质量法, 从1993年9月1日颁布实施后, 市技术监督部门认真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两大职能, 遵照“打击、查处、规范、提高”的指导方针, 配合各部门和各行各业开展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对推进质量强市工作起着明显作用。但尚有少数执法人员不是把自己作为人民的公仆, 而是认为自己是管理别人的, 因而群众去办事受到冷落, 造成“门难进, 脸难看, 事难办”的现象屡见不鲜, 甚至个别单位和个人存在执法腐败现象, 这是依法管理城市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 政府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地不断宣传产品质量法及相关质量强市的法律法规, 使人人懂法, 消除法盲, 树立守法为荣, 违法可耻的社会风气, 只有这样, 才能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健康开展。

3 质量强市注重创名优严防变“民忧”

创名牌优质产品是生产、经营、消费者的共同愿望, 也是大势所趋。市场经济参与竞争需要名优, 企业生存发展需要名优, 消费者生活消费自然也需要名优。时下消费者对名优产品, 不由得产生一种忧虑, 应该引起生产、经营者的警觉。有的人形象地说, 现在的名优成了“民忧”。这种说法也并非过分, 因为目前的名优, 确有如下之忧:

一忧, 产品出名了以后不保名、不保优。有些产品往往在创优、创名的时候, 质量是不错的, 但一旦获优得民以后, 质量就开始蜕化, “名”优“质不优”, 消费者买了名优产品, 有时是空得其名。

二忧, 有的名优产品, 一旦获名优以后, 身价百倍, 价格飞涨。消费者见到名优产品高得惊人的价格, 只好望而兴叹, 产品成“名”后就离“民”了。

三忧, 而今市场上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有的产品一旦成名, 假冒产品跟踪出现, 以假乱真, 消费者很难分清哪个是正宗“名优”, 真担心花钱买个“假优”, 所以进商场总是忧心忡忡, 付钱之前难免要问一句“是真的吗”。

四忧, 名优充塞市场, 优与不优没有什么区别, 其根源是评优泛滥, 名优降格, 含“优”量下降。消费者眼中对名优也贬值了, 对真正的名优固然崇拜, 对那些产品自身质量不优而顶着光环的名优, 老百姓真怕上当受骗。

丁桥镇2010年质量强市工作总结 篇7

本学期,在深入学习推进实践科学发展观同时,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动力,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着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发展。现将本学期的学校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的领导责任机制;组织班子成员学习有关反腐倡廉的文件、法规、党纪条文,做到对班子成员及时提醒教育,定期开展明主测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校校委会重新对兼职工作进行了分配,使职能部门职责和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职权责相应。明主测评满意度达100%,努力建设一个同心同德、求真务实、群众信任、凝聚力强的领导集体。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办好学校之本,为此我校重视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继续抓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开展“推门听课”制度,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本学期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达200多人次,对学校、片、县开课达20多人次。

3、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石桥二小及下辖各完小紧邻204国道,学校的安全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责任重大。学校从不放松对

师生的安全教育,逢会必谈;定期开展安全讲座,举行防震演练,师生参与率达100%,人人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九里小学、白头小学、沙东小学常年如一日,校长主任带队,教师全员参与护送学生过国道,保证了学生的安全,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赢得了社会各届的高度赞扬。平时中心校组织教干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和发动师生对院墙、大门、厕所、房梁、旗杆、电路等进行拉网式普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师生在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工作。

4、加强总务后勤管理。从中心校到各完小都加强了总务后勤工作,使后勤人员已牢固树立了为教学服务的思想,能积极主动地做好总务后勤工作。各校平时均加强了校舍校产管理,对校产及时登记造册,建好台帐,期初、期末及时核对、检查、维修,尤其重视了电教器材的管理,切实改变了“重钱轻物”的现象,做到了物尽其用,提高了教学效益。行政后勤人员加强了值班工作,不管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也不分白天还是夜间都安排了专人值班,保证了学校的安全工作。

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狠抓养成教育。一个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我校以学习贯彻国家教育部重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蓝本,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校长室牵头,工会组织策划,少先队具体实施,认真开展各种形式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等。

2、加强法制教育。学校特邀九里派出所同志来校作法制教育讲座,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教育,强化法制教育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出好一期黑板报,办好一期专栏,进行一次讲座,开展一次征文比赛,发放一份告家长书,开展一个主题班会。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认识到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教师也进一步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3、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本学期“小沙东海战纪念馆”揭牌开馆,学校工会以小沙东海战展室为平台,组织了许多生动的主题活动,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和信念教育等,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师生守法率达100%。今年我校被连云港市定为“爱国教育”基地。

4、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本学期校本活动方案,举行了语文童话剧、课本剧,英语配音、表演等活动,成立了书法班、海英草文学社、“海之星”综合实践园,还举行“石桥二小沙滩艺术节”活动,学校的校本教材《海是我家乡》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发挥,连云港电视台“红帆船”栏目组曾多次到我校拍摄学生的各类活动过程,凸显出我校海洋文化的办学特色。

(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做好校本培训

坚持中心校开课日和完小公开课制度,提供给教师研讨、交流的机会。本学期,分别在各完小学举行公开课、“三案六环节”教学达标课、教学能手选拔课活动,教师参与率80%以上,人均听课20多节。其次,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我校组织教师去灌南、灌云、东海、新浦、青小、实小、海头、龙河、石桥、厉庄、城头等校听课总计达200多人次,每次听课活动各位教师都能够带着任务听课,带着收获回家,活动效果明显,学校还要求教师们在学习后要撰写学习心得或反思。为了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中心校与完小共同成长,学校积极开展“省优质资源进课堂”活动,坚持“送教到完小”活动,缺什么送什么,不盲目,不流于形式,努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教学研究。我校在09年开始学灌南新知双语学校“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本学期结合市教研室提出“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进行扎扎实实地课堂教学改革,组织教师开展“我听人人课,人人听我课;我评人人课,人人评我课”、“课改沙龙”等活动,进行个案分析,评选优秀教学论文,开展优秀教案、课件制作展评活动。5月份,我校积极开展了“三案六环节”教学达标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赛课活动,大家踊跃报名,积极准备,体现钻研教学的好苗头。

3、加强过程管理,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们根据课程实施发展年的要求,主抓教学过程的管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学

质量的不断提高。

首先坚持巡课制,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确保开齐、上足、教好各门课程,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坚持周查月报制和教学视导制,认真开展教学视导工作有效地调控日常教学行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使教师全面发展。

(三)加大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围绕学校工作重点,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本期增设音体美教研组建设,完善教研组工作机制,以研促教,加强教师间的沟通,形成和谐共进的工作氛围。学校还结合教育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如 “红色歌曲”大家唱、“家乡的大海”绘画创作、“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给学生创造了展示才艺的舞台。学校田径运动队定期开展体育训练活动。

三、千方百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投入的不足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的稳定、办学条件的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瓶颈。石桥二小多方筹措资金,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对中心校和其他完小进行了校园的美化亮化,粉刷墙面,油漆门窗等,特别是中心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凸显我校的办学特色,累计投入达15万余元。投资近30万元沙东小学“海战纪念馆”的落成,促使学校的文化品位上了一个新台阶。我校被市评为“绿色学校”。

四、坚持“精细化”的管理原则,做好常规性工作

为了使学校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我校从教育、教学、教师、学生等方面共制定了四大项几十种管理制度。主要有:教职工考核制度、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及教师奖惩制度、校园行为“十不准”,并签定了各项责任书,实行教师岗位督查制。实行分层管理,校领导抓教导处,教导处抓教研组,教研组抓课题研究、抓学科教学,教师全员参与管理,每位教师都有兼职工作。学生学习、卫生、纪律等实行“日检查,周小结”。教师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考试和考查,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对各类人员的工作都有一套科学的衡量标准。

此外,大力发展成教事业,一是村校紧密配合,搞好农民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一年来先后培训了农民及村干部200多人次,培训输出劳务人员 100 多人。二是走村串户,广泛宣传,圆满完成成高班学员招生任务,完成报名任务18人。三是同心协力,完成自考报名任务。

七、回顾上学期的工作,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

1、我校的办学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等。

2、学校经费不足,学校教学设备及办公设备已陈旧,影响到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今后还需得到各级部门及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多渠道多方筹措资金,搞好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善工作。

3、学生生源不够稳定,来源比较复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不够紧密。

过去的成绩是我们今天工作的起点,我们时时刻刻都必须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体同志团结一心,踏实工作,才能把我们学校推向更高的层次,更高的起点。

质量科2010年工作总结 篇8

一、开展质量状况分析工作

为更好地完成质量安全状况分析工作,3月份组织各县局有关人员参加了省局举办的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培训,为编写好分析报告、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打下良好基础;市局及各县局均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2010年第一、二、三季度的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市局还出台了《2009年全市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并上报市政府。报告从质量技术监督主要业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在品牌意识、区域性产品质量、食品质量等方面查找出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高度评价,李洪林副市长做出批示“产品质量无小事,09年市质监局的工作是扎实的,成效是显著的。2010年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措施,尤其要严惩恶意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企业和人”。

二、积极培育、推荐名牌产品

围绕我市铁塔、胶管、桥梁伸缩缝、摩擦材料、燃气调压器等区域性产品,开展名牌培育工作,通过深入调研,积极争取,有12项产品新列入名牌评价目录,马福才书记亲自带队,深入企业,现场指导企业申报工作,提高了名牌产品申报质量。

此外,还组织申报了一批了河北省质量管理奖、河北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河北省服务质量奖、河北省服务品牌。

三、组织实施“品牌建设示范工程”,开展“质量兴镇”试点工作

由市政府下发了《衡水市品牌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确定桃城区的老白干、电机有限公司、武强的金音乐器公司、安平的英凯模公司、冀州的圣春公司为2010年品牌建设示范企业,通过结对帮扶,带动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努力培育优势品牌。

5月份,开展了“品牌建设专家行”活动,邀请省品牌促进会、河北经贸大学的专家来衡指导品牌建设工作,专家组和部分名牌企业负责人召开了品牌建设座谈会,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就名牌的创建和维护面对面进行了交流,并就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整合,形成品牌发展合力给出了建议,启发了企业思路,受到企业的好评。专家组还深入衡水老白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衡水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安平县的丝网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和服务。通过专家组的指导,对理清企业品牌发展思路、完善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给予了巨大帮助。

确定了我市区域性产品的景县的广川镇和枣强的大营镇为质量兴镇试点,制定了质量兴镇工作方案,并在景县广川镇召开了“产品质量提升”现场会,有力地推动了质量兴镇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开展我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分析工作。积极与统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准确采集相关数据。各县局明确专人负责,对本辖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产品等级品率(优等品率、一等品率和合格品率)、质量损失率(内部损失率、外部损失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等数据进行调查、采集和统计,力争使09年质量竞争指数分析报告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我市行业、地区质量竞争力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质量提升”活动。

制定了我市系统“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目标,并在衡水日报、衡水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发动,营造了良好氛围。6月3日在景县广川镇召开衡水市铁塔产品质量提升现场会。市局领导及各科室负责人,景县县政府及镇政府领导、各县局质量提升主管局长及质量提升负责人、全市所有铁塔生产企业、新闻媒体共计150余人参加。提高了企业的质量责任意识,收到良好效果。认真组织我市相关企业开展“质量对比提升活动”,明确了关键标杆指数,帮助企业找出差距,并制定改进和赶超措施,提升质量水平。

六、组织了企业质量档案的完善工作。每个县(市、区)局均明确了一名专人负责,一季度对辖区企业档案维护一次,质量档案完整率达到98%以上。

七、结合衡水实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质量月活动。制定了2010年质量月活动方案,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着力营造“质量月”的浓厚氛围。动员全市所有名优产品生产企业悬挂“质量月”活动宣传标语,开展了“技术大比武”等各式各样质量月活动,增强了企业质量意识。

(二)举办“质量月”现场宣传咨询活动。9月1日在吉美超市广场开展了“质量月”现场宣传咨询活动,通过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现场咨询投诉和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和质量兴市战略,普及了广大群众的质量安全知识,增强了全社会质量意识和广大消费者识假辨假、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三)开展 “实验室开放”集中展示活动。9月28日,邀请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观了市质检所、市纤检所HVI实验室、市食品检测中心等实验室,向参观群众介绍了我市食品检测、产品检测以及棉花纤维检测开展情况,展示了质监系统检测机构的风采。

(四)开展了区域性产品质量提升活动。为提高衡水区

域产品的质量水平,开展了阜城明胶、故城刹车片、景县铁塔区域产品质量提升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促进了区域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五)开展了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展开以乳制品清查和双节食品安全为重点的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对整治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同时成立12个督导检查小组,分县进驻给予指导和督促,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整治效果,确保我市食品不出问题。

(六)开展“质量专家企业行”活动。聘请了获得国家质量专业中级执业资格、有着丰富质量管理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的3名专家,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把脉、诊断。对企业的现场管理、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方面提出改进建议10条。受到企业交口称赞。

(七)组织开展质量培训教育和先进质量方法推广活动。选择了三家生产企业开展了卓越绩效模式试运行,引导和带动衡水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八)加大物流、旅游、城市建设和先进制造业等重大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和宣传。通过系统上下不懈的努力,衡水质监局完成了项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10月份将接受省局验收。

(九)开展企业质量提升示范活动。召开了品牌建设示范交流会,5家品牌建设示范企业介绍了品牌建设的经验,并

接受其他企业的咨询,对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疑惑,结合自己企业的一些典型做法给予了解答,通过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参会企业都普遍觉得对品牌建设有了进一步更深入的认识。

丁桥镇2010年质量强市工作总结 篇9

1 数据来源

环境空气质量API指数 (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 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数量尺度方法, 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数值形式, 并分级表征环境空气污染程度和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表1、表2) [1]。

2 2001—2010年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利用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2001—2010年济南市空气质量数据, 使用国内普遍采用的API空气污染指数来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2.1 2001—2010年空气质量年变化规律

分析2001—2010年逐日空气质量 (图1) 可知, 2007年空气质量达到良的日数最多, 为311 d, 占全年总日数的85.2%;其次是2006年 (308 d) 和2010年 (307 d) , 分别占全年总日数的84.4%和84.1%;最少的是2004年, 仅为208 d, 占全年总日数的57.0%。轻度污染或轻微污染日数最多出现在2003年和2004年, 均达到151 d, 占全年总日数的41.4%;其次是2001年, 有135 d, 占全年总日数的37.0%;最少的是2007年, 仅为46 d, 占全年总日数的12.6%。由此可见, 最近10年空气质量为良或优的日数虽略有波动, 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2001—2010年API平均值为91 (图2) , 近10年API值总体呈下降趋势, API小于平均值的月份基本上集中在6—10月, 谷值出现在8月, 峰值大多出现在12月或1月。

2.2 2001—2010年空气质量月季变化规律

污染最轻的月份是8月 (图3) , 10年中出现轻微污染或轻度污染的日数只有9 d, 空气质量为良或优的日数达到301 d, 占8月总日数的97.1%;污染最严重的出现在12月, 10年中有141 d达到轻微污染或轻度污染, 占12月总日数的45.5%。

济南市四季分明, 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月至翌年2月。分析2001—2009年不同季节的API变化 (图4) 可知, 除了2001年、2004年和2005年春季污染最重外, 其余均是冬季污染最重;除了2001年和2004年秋季污染最轻外, 其余均是夏季污染最轻, 这与上面分析的月变化规律较一致。

大气颗粒物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和秋季污染较低, 日均变化不是很明显, 冬季和春季污染较高, 日均变化较明显。颗粒物的污染与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夏季植被茂盛, 固定了土壤, 降低了土壤扬尘的影响, 同时雨水较多, 对污染物有较大的冲刷作用, 使空气质量较好;冬季寒冷而干燥, 取暖需要燃烧大量煤炭, 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使空气质量较差;春季沙尘较多[3,4], 会造成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增加, 且昼夜温差较大, 容易形成逆温, 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造成空气质量较差。此外, 发生在西北地区的沙尘有时也会输送到济南市上空, 这也是春季和冬季济南空气质量下降的另一个原因。

2.3 主要污染物特征

2001—2010年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日数达到3 370 d, 占总天数的92.3%, 其次污染物为SO2, 出现181 d, 占总日数的5.0%。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呈多样性, 既有地面扬尘, 又有大量的建筑尘和燃煤尘等。近年来,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长, 汽车尾气污染和建筑尘逐渐成为导致济南市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2.4 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时天气形势

2001—2010年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共出现10 d (表3) , 首要污染物都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 达到重度污染时API最小值为304, 最大值为435。

分析空气质量出现重度污染API>400时前一日和当日的天气形势 (表4) 发现, 这几次重度污染的天气形势比较类似:500 h Pa均为西北气流或西西北气流, 850 h Pa温度场有所不同, 一是前一日和当日850 h Pa均为冷平流, 有冷空气持续影响济南, 伴随冷空气影响, 可能会出现扬沙或浮尘;二是850 h Pa由暖脊转为冷平流, 暖脊较强时会出现偏南大风, 地面转北风后, 北风风力也比较大, 伴随大风会出现扬沙或浮尘;三是850 h Pa由暖平流转为冷平流, 地面南风转北风, 南风较小, 北风较大。空气质量出现重度污染时, 前一日均有逆温层或等温层存在, 逆温层高度较低, 升温幅度较小, 近低层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3 结论

济南市的环境空气污染特征表明, 济南市环境空气污染趋势得到初步控制, 环境空气质量为良或优的日数总体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冬季、春季空气质量比夏季、秋季差, 污染最轻的是8月, 污染最重的是12月或1月。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占总日数的92.3%, 而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呈多样性, 既有地面扬尘, 又有大量的建筑尘和燃煤尘等。近年来, 汽车尾气污染和建筑尘逐渐成为济南市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时天气形势:500 h Pa均为西北气流或西西北气流, 850 h Pa冷平流或由暖脊转为冷平流, 分别对应持续降温过程和由暖变冷的降温过程, 大多伴有沙尘天气;前一日近低层存在逆温层或等温层, 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加重了空气的污染程度[5,6]。

摘要:利用济南市环境空气监测资料, 使用国内普遍采用的API空气污染指数, 分析了济南市2001—2010年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1—2010年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为良或优的天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冬、春季空气质量比夏、秋季差, 污染最轻的是8月, 污染最重的是12月或1月;近10年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呈多样性, 近年来, 汽车尾气污染和建筑尘逐渐成为济南市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空气污染较重时一般伴随冷空气影响, 近低层存在逆温, 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关键词:空气质量,变化特征,重度污染,天气形势,山东济南,2001—2010年

参考文献

[1]连东英, 林长城, 郭进敏, 等.气象条件变化对三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5) :20199-20202.

[2]曹建华, 尹清华, 李俊有.赤峰市干旱灾害风险指标的确定及分布规律[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2) :72-73.

[3]李燕, 王友强, 刘强.春季大风对济宁市空气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 :1212-1213.

[4]周华军, 张宇峰.环境空气质量保证与质量评价[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23) :312.

[5]潘琳, 齐庚申, 王伟, 等.天津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 33 (10) :106-109.

上一篇:邮政工会女工委工作经验材料下一篇:赞美婚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