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伦理分析

2024-09-27

东风汽车伦理分析(共8篇)

东风汽车伦理分析 篇1

丰田召回事件中的汽车企业伦理问题 童立顶 20075649 思政08-1班

丰田召回事件在去年可谓闹的沸沸扬扬。丰田作为一家全球著名企业,却因为产品缺陷,售后危机处理失当及缓慢而深陷大规模“召回门”事件中。丰田一方面触及了企业道德“底线”;另一方面为了守住“底线”和信誉,付出了惨重代价。

企业伦理是关于企业行为规范,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规范,经营活动善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规范,通过舆论,习俗规范起作用的学科。丰田召回涉及诸多企业伦理方面考量的内容。

丰田降低成本,追逐利益的行为与消费者利益的问题

丰田在美国召回的基本情况的原因是,丰田为了降低成本,严重忽略了品质。车辆由于油门踏板的踏板臂和摩擦杆的滑动面经过长时间使用,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暖风(A/C除外)时,在滑动面发生结露,使摩擦增大,使用油门踏板时有阻滞,可能影响车辆加减速。极端情况下,油门踏板松开时会发生卡滞,车辆不能及时减速,影响行车安全。

我们不能否认丰田作为企业,其有追求利益的本性,但一个成功和良好信誉的企业不仅仅专注于利润,更多的是履行维护消费者利益与安全的社会责任,践行企业道德价值观。丰田为了夺取全球15%的汽车份额,被利益冲混了头脑,忽视了品质和企业生存的血液——道德。正如后来丰田总裁丰田章男总结的:“比起数量,我们确实忽视了品质”。

丰田公司的“恶”——美国听证会上,消费者生死离别的陈述

2010年2月23日,在美国华盛顿的听证会上,罗恩德-史密斯陈述:“当刹车制动完全失灵,车子突然加速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还有很多朋友,亲人,我和他们正处于生死离别的时刻。正当我绝望时,车子慢了下来,至今我认为时神明恩赐我活了下来”。罗恩德是幸运的,但不幸的是过去10年间,共有19人死于丰田有缺陷的汽车,这绝不是偶然,而真相至今才初露端倪。

产品设计有缺陷是诸多悲剧的原因。丰田公司多年来使用有缺陷的产品,导致消费者死亡事件和痛苦经历,对此,丰田没有主动去调查研究和召回,反而一再推脱和搪遮。不仅仅是社会责任的缺失,更是道德上的“恶”。丰田公司有缺陷的产品就包括油门踏板和电子控制系统等等。

丰田不坦诚的事后处理——舆论呼吁企业伦理的重塑

丰田不坦诚的事后处理包括以下几个事件: a. 被动召回与承认错误

Rav4是丰田一款车型,在这个事件上,丰田确实不厚道,与拥有良好信誉,完善售后服务和危机公关中坦诚态度的企业相差甚远。Rav4一年前就出现了问题,但丰田矢口否认,抵赖说是用户操作不当。后来在美国出了车祸,证据齐全,加上美国道路协会催促,丰田被动召回并承认了错误。企业在出现危机时应该主动调查,如有错误,应该坦诚一些。丰田的做法不能不让说让人失望,令其形象大打折扣。

b.在美国的听证会上,当罗恩德讲述她的生死时速时。出席听证会的丰田总裁和其他主管的态度只能用不坦诚来形容。证人与高管交涉后,丰田回应中态度强硬,否认相关产品缺陷,并且暗示这一切是车主自己造成的。在强大舆论压力下,丰田全球召回850万辆车,丰田章男表示,将启动“50年来,丰田最大的危机公关”。

C.区别对待中国与其他市场。在产品标准和赔偿标准上,丰田区别对待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在危机处理中,丰田甚至拿出中国国情下丰田处理危机的“中国版”方式,就像锐志漏油事件中处理的一样。

丰田召回不仅是企业危机的典型事例,更彰显一些企业在伦理问题上的“危机”。

东风汽车伦理分析 篇2

一、食品安全风险和风险评估

就风险而言, 由于人们关注的视角不同, 对其所作的阐释也不尽相同。Covello和Merkhofer (1994) 把风险定义为“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发生的不确定性, 时间的先后安排, 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美国项目管理学会 (PMI) 对风险的定义是“正面或负面影响项目内容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 选择性风险被描述成“一个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并对实现目标的不利影响”。食品危害是指食品中可能导致对健康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 食品安全风险可定义为“对健康的不利影响的概率和这种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 由此导致的食品危害的一个函数” (EC, 1997) 。以转基因食品为例, 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主要是由于科学认识的局限造成的对技术后果的不可预知性, 并不是说它一定会对人体或者环境带来危害。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风险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进行评估, 对风险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 在参考各种相关因素后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交流的过程, 以保证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风险方面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风险分析包括三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风险评估是理解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的后果的科学。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也是食品安全今后工作的重点。欧盟委员会确定风险评估由四部分组成: (1) 危害识别:识别可能产生对健康不利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2) 危害描述: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3) 暴露评估: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于短期急性暴露和长期慢性暴露是不同的。对于急性暴露 (如病原菌) 引起敏感人群疾病的病原菌水平这一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慢性危害, 如可能引起积累损害的, 寿命平均暴露是重要的。 (4) 风险描述:基于上述三个方面和危害有关的风险评估, 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是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 对被选政策进行权衡, 实施适当控制风险的政策选择机制, 必须以科学为基础, 以食品安全目标为决策依据。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措施, 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 从而保障公众健康。Sobyetal (1993) 开发了一种风险管理循环模型, 通过风险沟通研究其相关关系, 主要集中在与食品相关的风险。这个模型认识到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包括每一阶段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被发现和被承认的那些公众需要。风险管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执行管理决定、以及监控和审查。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最高限量、制定食品标签标准、实施公众教育计划、通过使用其它物质或者改善农业或生产规范以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等。

风险沟通被定义为“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经理人、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于风险的信息和观点的互动交流。风险水平的有效沟通对于食物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使食品安全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在整个供应链中传递, 尤其是消费者, 以便使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能做出有效信息的决定 (Manning and Baines, 2004a) 。有效沟通原则既要求能提供清晰的信息又要求与所提供的信息有关的交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二、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 在科技理性不断发展的同时, 人的自身价值也不断受到重视, 出现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科技理性与以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为核心的价值理性,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都是人类理性的重要内容。在人文主义的视野里, 科学知识尽管逻辑严密、系统有序, 但它并不能给人以思想和价值的判断, 科学只能助长人的趋利性与工具性。过分强调科技理性或价值理性都是有失偏颇的, 这种分离不仅会带来两种文化主体的知识缺失, 还可能产生伦理风险。

伦理风险 (也称道德风险) 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伦理范畴的概念, 一般是指自利的个人或组织受某种因素的引诱, 违反有关诚实、维护公众利益等一般道德准则所产生的不确定的伦理负效应, 诸如伦理关系失调、社会失序、机制失控、人们行为失范、心理失衡等等, 是人类为获得“道德合法性”或“存在正当性”的不确定性要素和事件的组合。一旦产生上述负效应, 将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环境允许他们这样做而不会遭受社会惩罚。可以这么说, 只要市场经济存在, 伦理风险就不可避免。

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是指在食品安全的决策与运行中, 有关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 由于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可能使食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方面产生不确定事件或条件, 未受伦理的约束而使食品产生危害社会等伦理负效应的可能性。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研究突破了传统食品安全风险研究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模式, 为处于风险社会的人们提供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新的视野和决策焦点。2002年在南部非洲发生了转基因食品援助危机, 一些国家出于社会经济方面的考虑不允许接受转基因食品援助, 世界卫生组织因此建议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全盘评估, 并扩大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估, 使之包括对社会、文化和伦理方面的考虑。这说明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已注重考虑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因素。

伦理与道德风险评估与以科技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是完全不同的活动, 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以认知为主导, 以事实判断为核心;伦理与道德评估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评估, 以人的价值为主导。在这种价值理性的思维视角之下, 以人的价值完善为向度, 给人以思想和价值判断的尺度, 对行为主体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进行成败得失的判断。Slovic (2000) 认为对风险的感知和接受根源于社会和文化因素, 食品安全伦理评估具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和综合性。Nestle (2003) 认为安全食品是“一个不超过可接受风险的水平, 并且可以被基于科学或者是基于价值的风险评估的商品。”她进一步指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不仅仅指健康问题, 也可以是“以生理、文化和社会因素为基础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立场”。

以科学为基础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通过计算分析住院治疗、死亡等疾病严重程度, 亦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来降低风险成本, 是一种针对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风险。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评估主要评价食品安全风险是自愿的还是强制的, 是看得见的还是隐藏的, 是熟悉的还是未知的, 是常见的还是违背常规的, 是自然的还是技术方面的, 是可控还是不可控的, 是和缓的还是严重的, 是公平的分配还是不公平的分配。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评估是一种针对担忧和使社会震惊的行为的平衡风险, 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综合性和复杂性。

Handler (1979年) 认为风险评估是一个科学问题, 在某一特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是一个在政治领域上确定的政治问题。科学与不确定性及其所带来的治理与信任的问题在2002年欧洲疯牛病事件中极大地凸显出来, 许多人对包括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内的科学领域所带来的巨大机会深感不安, 因为其进展往往远远超出人们的意识所及和承受程度。欧洲疯牛病事件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在如何处理潜在危害的问题结论是:疯牛病事件的关键是如何处理风险的问题:一个对牛而言已知的危险和对人类而言未知的危险, 政府的责任是采取措施解决双方的危险。

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人文情况不同,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 如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社会的和伦理等方面的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伦理因素是指食品决策方案在伦理上的是非问题, 其判断的依据是一些基本的伦理准则, 包括公正原则、人道原则、安全原则等。组织或个人的风险决策和沟通不仅仅基于风险评估, 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食品企业必须认识到公众一般都希望食品科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 与非理性或感性的价值观念同等重要, 否则就会对政府或食品企业产生猜疑和不信任。因此, 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风险评估, 首先应该确立一个基本的道德立场。

国家和地区政府在立法时可能被许多利益集团游说, 这种游说可能不是基于科学判断, 而是为了促成对自己有利的立法通过。这可能导致政府做出一个“政治”政策的决定, 而不是采取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决策目标。因此, 一个国家的食品立法是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和基于价值的风险评估的综合平衡。CAC (2003) 和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 (1989) 区分了这两个因素, 并指出这两个因素需要在风险沟通中被考虑进来。也就是说, 尽管对风险的科学判断不会变化, 但对风险的感知可能会发生变化, 对风险的感知由风险沟通决定。

有很多因素影响以价值观为准则的风险感知和风险评估 (Covello, 1998) , 例如对于潜在灾难和风险, 在时间和空间上是聚集还是离散的, 是确定的还是随意的, 是熟悉的风险还是不熟悉的风险, 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披露风险, 是科学可控的已知风险还是科学无法控制的未知风险, 是缺少理解还是可以理解的机制和程序, 对儿童有危险还是没有危险的风险, 风险具有滞后效应还是马上显现, 风险受害者是可以确认的个人 (组织) 还是不能够确认风险受害者, 是带来恐惧的风险还是没有恐惧的风险, 风险造成的损失是可恢复的还是不可恢复的, 是缺乏信任的机构还是充满信任的机构, 媒体是大力关注还是很少关注的风险, 风险是由于自身活动失误引起的还是由天灾人祸引起的。上述因素都会影响公众对风险的感知和风险评估,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 它是公众对这些综合因素的整合反应, 并最终影响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三、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

如何进行伦理决策是预防和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重要举措。Bommer等人将伦理决策看作是一个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伦理决策的对象是伦理问题, 伦理决策的结果是伦理行为。决策者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伦理主体, 对伦理问题能够做出判断和实施行动, 决策者可以对决策结果做出“合乎伦理”和“不合伦理”的判定。合乎伦理的决策是指合法的、在道义上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决策, 不合伦理的决策是指非法的、在道义上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决策。伦理决策的着眼点在于通过对伦理决策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道德评价, 对于道德冲突中所涉及的各种价值观进行描述、判断、推理、以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商, 使行为主体能够对决策行为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全面思考, 解决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冲突。

(一)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过程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是根据食品安全伦理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依据人们对食品安全道德合法性认可程度的不同, 所做出的一系列道德判断与选择。西方企业伦理决策的主要模型有伦理检查模型、遭擅决策树模型、“九问式”模型等, 这些伦理决策模型可分为过程模型和问题模型。过程模型是决策者主要从动机、手段、后果等方面全面地评估一项决策的道德性;问题模型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 通过系统地提出和回答一系列的问题, 达到伦理决策的效果。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机制的实施需要建立起合理的伦理风险决策流程, 道德冲突是进行伦理决策的原因, 决策者有时需要在两难的价值准则之间做出选择, 伦理决策受许多因素影响, 包括遵守法律规范、不同国家的伦理标准、组织文化以及在供应链上不同的组织文化的相互影响等因素。经济因素是产生道德冲突的主要诱因, 但不是唯一的诱因, 其他非经济因素如理想、安全、偏爱、恐惧等都可能引起道德冲突。确认一种情况是否属于道德冲突, 取决于角色的道德要求, 角色的道德要求又取决于道德判断, 而道德判断的依据是道德理论, 例如义务论、结果论等价值判断范式。

人们首先要分清道德冲突的内涵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发生道德冲突。当在同一价值体系范围内选择了按照某种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一定的道德价值时, 就不得不放弃按照其他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另外的道德价值, 由此使决策主体陷入了一种道德选择上的两难境地时, 就产生了道德冲突。另外, 决策方案的道德状态对决策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琼斯 (Jones) 认为行为所产生的危害和利益的结果, 社会对行为是好是坏的认同程度, 危害和利益实际出现的可能性, 行为后果出现之前的时间长短, 决策者与行为受益者之间的社会、文化、心理或生理亲近程度, 受行为影响的人的范围等因素都会对伦理决策结果产生影响。

(二) 伦理决策的价值判断依据和影响因子

在伦理决策过程中, 需要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依据和影响因子。一般说来, 从操作的角度来看, 可从伦理决策的价值判断标准、决策时个人权益的保护、决策后被影响的对象、决策后的效果等方面来考虑。为了让伦理因素嵌入食品安全决策中, 决策者必须能够理解和评价道德争论, 考虑到感知到的风险是基于价值判断还是科学判断, 从而做出合理的伦理决策。为了使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是有效和可持续的, 它需要人们在一定的商业环境下评判什么是“好”还是“公平”。

Belmont提出的伦理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个人, 应将个人看成是能自主的主体, 让行为人自己选择, 对那些自主力受限制的人应加以保护;自主即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愿性即不受他人控制和影响的自由;善行提醒人们要尽量减少伤害, 增加利益;公正要求人们应公平待人。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道德表现为基础, 给企业提供了一套伦理决策的指南, 使企业能够通过有效地应对并满足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英国政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有 (Defra, 2002) : (1) 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 以满足市场需求; (2) 支持农村和城市经济和社区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 (3) 通过市场和公共利益补偿实施可持续土地管理, 确保能养活的生计; (4) 在自然资源 (尤其是土地、水和生物多样性) 的生物学限制下运营; (5) 通过减少能源消耗, 降低资源使用, 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 取得持续的高环境绩效标准; (6) 确保食品供应链中所有员工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培训; (7) 持续获得高水准的动物健康和福利; (8) 为确保需求不断增长的食品并提供其他公共利益, 保持可利用的资源, 尤其是可选择的土地使用是满足社会其他需求所必须的。上述道德原则有助于指导我们进行恰当的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

食品伦理理事会 (2001) 通过剖析四个利益相关者的福利、自治和公正的道德原则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伦理决策, 这四个利益相关者包括在食品供应链上工作的个人和组织 (如农民、农业供应商、食品制造商、零售商、贸易人员和餐饮人员) ;一般公众和利益相关者 (如社会上的消费者和参与者) ;农场牲畜和环境。“利益相关者”和“道德原则”这两个维度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伦理决策矩阵, 在伦理决策矩阵的12个独立单元中, 福利、自治和公正的原则分别适合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人员、公众、农场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利益相关者权益。该伦理决策矩阵提供了在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和道德原则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要素, 涉及伦理的基本准则, 如动物福利、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该伦理决策矩阵确定了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的问题和争议的焦点, 把伦理决策从问题和人们的感觉中梳理出来, 使人们能在更广的范围内讨论问题, 能有效帮助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进行价值判断并确立影响因子;它提供了一个对食品伦理决策和个人选择的详细分析, 但没有对组织伦理决策进行定量分析或组织之间的定量比较。

(三) 伦理决策方案筛选机制

食品企业在进行伦理决策时, 要根据各种伦理道德原则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伦理决策方案进行排序。福利、自治和公正这三项原则中的每一项都应具有相等的道德重要性, 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这三项原则会互相冲突。某一项原则的重要性不会总是超过另一项原则的重要性。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 权衡后决定什么是合乎所有三项道德原则。可接受的伦理风险标准是以伦理政策、伦理目标和伦理指标为基础的指南。伦理目标是组织设立的目标, 与企业社会责任政策一致;伦理指标是组织详细的可实施的伦理绩效标准, 是伦理目标的具体分解。企业通过筛选伦理道德各方面对企业的影响, 按照伦理重要性和伦理绩效标准就可以进行伦理决策, 管理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世界上许多知名企业已建立了以“道德过滤器”为中心的决策流程, 把拟定的行动方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企业的道德原则进行对照, 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方案就被剔除。在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风险与收益评估时, 必须尽可能优化方案来增加收益、减少危害, 必须禁止风险几率大于收益的方案。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矩阵和伦理决策方案筛选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食品安全伦理风险决策过程中, 在伦理道德影响方面的优先权排序, 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道德评价, 使利润动机符合伦理的要求, 是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一个定性的输出机制, 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抉择。

四、结语

道德指南是企业经营的基本伦理原则, 也是企业化解伦理风险的基本保障。食品企业应把伦理风险问题纳入其高层决策系统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 遵守道德指南, 制定食品安全伦理决策的原则, 充分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问题, 从而使伦理风险的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 保证社会和伦理的要素不会迷失在企业竞争之中, 有效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摘要:在食品安全的决策与实践中, 利益主体未受伦理的约束而使食品产生危害社会等伦理负效应, 出现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风险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食品安全伦理风险评估具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和综合性, 如何进行伦理决策是预防和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重要举措, 食品安全伦理决策矩阵和决策方案筛选模式为人们提供了降低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定性分析的输出机制。

东风汽车伦理分析 篇3

一 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相关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决策,护士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也是如此。伦理决策实际上就是做伦理上的决定,判断过程和选择过程是伦理决策涉及的两个主要方面。个人的价值观、信念、社会文化、法律法规、宗教信仰等都会对伦理决策造成很多的影响,所以决策者的专业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以及对伦理理论和原则的掌握情况都会影响到决策者在特定情景中所作决策的正确性[1]。护理伦理决策也就是护士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面对伦理困境时所作的伦理决策,是在护理实践中对伦理理论、原则以及规范的具体运用。护理伦理决策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决策,另外一种是团队决策。前者是指由护士人员个人独立地作出决定;后者是指由伦理委员会或相关团体经过共同的商量、讨论之后的决定。

二 护理伦理教学中学生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现状

1 课程设置以及安排

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本科院校护理教材中涉及与学生伦理决策有关的内容相对较少,专业院校有关学生伦理决策的内容只有两个理论学时,并且没有实践学时,而且护理伦理理论教学的两个学时也大多在大一、大二期间学习[2]。从课程设置方面就能看出对学生伦理决策能力的不重视。据研究表明,临床护理急需的有关伦理决策能力培养的教育在大部分的高等护理院校中都有所欠缺。但是国外则不同,国外很多高校都极其注重学生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并把学生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教学中和各临床学科的学习以及实习中。

2 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进行护理伦理教学的时候,大多还是以讲授课堂理论为主,并以案例分析方式为辅进行教学,教学形式和方法相对单一。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但那是对于首次暴露于临床环境中的护士生们而言的,因为他们会对护士的角色非常敏感,从而对护士作出的伦理决策也会比较敏感,但是当学生已经熟悉了护士决策并且接触的病历多的时候,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3 师资力量

通过调查方面,全国的医学伦理学教师人数特别少,并且这些教师中,一半以上的教师是医学背景,少部分的教师是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管理学等背景,并且即使是伦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也大多缺乏充分的医学知识以及临床经验,而基本所有的医生和护士也并没有接受系统的伦理学方面的训练,护理伦理教学中的师资力量太过薄弱。

三 护理伦理教学中学生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

1 加强防范医患纠纷的教育

面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现状,在护理伦理教学中首先就要对学生加强防范医患纠纷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护理伦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有关护理人员的医德规范、行为规范以及工作制度进行整理总结并让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使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以及对社会、对病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树立在学生心中,让学生要正确认识到,在护理服务中不仅需要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护理伦理道德水平。第二,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从患者来到医院开始就与医院建立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具有法律效益。所以对于医疗护理活动中的法律法规学生都要充分掌握,并且要能够明确护士和患者双方彼此应该承担的责任、权利以及义务等,并且要结合近几年中出现的投诉纠纷事件进行法律知识、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内容的学习。第三,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健康知识教育不仅是护理的手段,更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在患者的求医过程中要满足患者的求知需要,护士人员要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接受患者的病症以及治疗方法,医学上的猜不准原则和许多未认知的东西要让患者予以理解,尽量减少出现伦理困境的发生。

2 设置决策的伦理情景

在护理伦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决策的伦理情景来培养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会遇到多种“伦理困境”、多种需要决策的伦理情景,并且具有千变万化、复杂多样的特点,远远不是通过教育就能全部涉及到的。但是可以从多种伦理情景中归纳出几种普遍性的伦理情景。一是病人的要求与自身专业伦理知识相冲突。例如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给某些胃肠道疾病患者或者接受放疗的患者插鼻管以给患者供给营养,但是患者因为自身疾病治愈无望、家庭条件问题或者是其它原因,患者自己拔掉鼻胃管并放弃治疗,为了控制患者的病情以及保证患者正常的营养供给,护理人员根据自身专业伦理就应该约束患者的行为,但是却又会与患者的个人意愿相违背。二是医疗护理措施各有利弊。例如在对生病的孕妇进行医疗护理的时候,如果要控制患者的病情,患者就需要持续服用药物,但是该种药物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有所影响,但是患者如果不服用药物,则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三是专业伦理与专业要求发生冲突。例如在工作中,医生没有告诉患者就为患者服用了实验性药物,从护理人员专业要求的角度来看,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并执行;但是从护理人员专业伦理的角度来看,护理人员则有维护患者知情权、维护患者自身利益的义务。通过让学生对以上三种普遍性的伦理情景进行了解,使学生掌握面对这些伦理问题时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在日后的护理实践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够作出护理伦理决策。

3 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理论讲授方式和案例分析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护理伦理的教学要求了,这就要求伦理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上文提到过案例分析方式适合于首次暴露在临床环境中的学生,案例教学法具有现实性、互动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对教师的课程准备以及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要求较高,并且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准以及控制局势的能力等。案例教学中伦理学教师要注重对案例的选择,最好选择能反映当前护理实践现状的案例典型。其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谈论,促使学生对伦理决策进行全面并且细致的考虑,不断锻炼学生的判断、选择以及伦理决策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是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唯一形式,在日常的伦理教学中,伦理学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如小组讨论、案例讨论、伦理查房、PBL小组讨论、公共讲座或杂志俱乐部等多种形式。教师也可以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例如案例分析加讨论的方式,教师可以组织两名学生对某一伦理困境案例进行争论,让其他学生进行思考并讨论,这种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完全参与教学的过程,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

4 使学生明确正确伦理决策的基础以及依据

使学生明确正确伦理决策的基础以及依据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伦理判断能力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伦理的理论以及原则。生命论、人道论、公益论等都属于专业伦理的理论,基本原则、自主原则、公平原则、不伤害原则等则是专业伦理的原则。我们可能无法通过这些内容直接解决伦理问题,但是这些理论和原则却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分析问题,为伦理决策提供一个大的前提。(2)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一方面与专业伦理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也属于正确决策基础和依据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可以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需要给予满足,使伦理决策能够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能够符合专业伦理的相关要求,还满足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需要。(3)价值观。价值观主要包括专业、个人、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价值观。护理人员在进行伦理决策的时候,首先要根据护理伦理规范及护理职业规定形成自己专业的价值观,还要了解患者的价值观,例如有的患者拒绝输血就是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护理人员在进行伦理决策的时候,要在专业价值观的前提下适度的尊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

5 使学生掌握正确伦理决策的基本程序

为了在护理伦理教学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在教学中伦理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多介绍几种不同的伦理决策模式,让学生对这几种模式分别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伦理决策的基本程序。正确伦理决策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要正确认识伦理问题。其次护理人员要对相关的事实资料进行收集、评价。再次要根据伦理问题,对可实行的方案进行罗列,并对各个方案的利弊进行分析并对每种方案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预测。然后要考虑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专业伦理、专业要求及其他多种因素,并把这些内容作为伦理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再就是护理人员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或者是通过伦理委员会进行审议,从而作出伦理决策。最后就是要对伦理决策进行实施并评价。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伦理决策的基本程序,才能在解决实际伦理困境的时候始终遵循着正确的途径,并能够让学生结合实际伦理困境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做出正确的伦理决策。

总之,目前,护士的责任范围正在从生理、疾病观察和临床护理向心理、整体等方面逐渐扩大,这就要求护士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更要具有较高护理伦理道德水平以及伦理决策的能力。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是减少或者避免护患矛盾的产生、提高护理效果,适应社会以及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关键,所以伦理教育工作者要更加注重在护理伦理教学中学生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磊,张武丽,李金芝,张静.护生伦理决策能力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19(11):1695-1696.

东风汽车伦理分析 篇4

一、案例描述:万科与王老吉捐款之企业做慈善案例分析................2

(一)万科捐款200万...........................2

(二)王老吉捐款1个亿.......................2

二、案例分析.............................2

(一)企业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关系....................2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慈善捐赠的关系....................3

(三)企业参与慈善捐款的必要性.....................3

(四)企业参与慈善的标准该如何界定....................4

(五)目前中国企业应如何履行社会责任.......................4

三、结语..............................4一、案例描述:万科与王老吉捐款之企业做慈善案例分析

(一)万科捐款200万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万科向灾区捐款200万,可此举受到广泛质疑与批评:这家年销售额400亿的全球最大房地产大佬,只捐区区200万,是否过于吝啬?万科董事长王石一番关于企业为何只捐款200万的不当言论引发舆论怒火,在全国媒体几乎一边倒的批评之中,万科企业声誉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万科董事长在博客中对于捐款进行了回应,地震发生当天,万科集团总部捐款人民币200万。一些网友对这个数字很不以为然,大呼和万科形象不相称,呼吁万科再多捐点。王石在博客中说:“对捐出的款项超过1000万的企业,我当然表示敬佩。但作为董事长,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慈善成为负担。”王石的言论在网民中引起了广泛的回应,万科公司陷入巨大的舆论危机中。为了平息危机,在事件发生一个星期后,王石紧急宣布向灾区追加捐款1亿。

(二)王老吉捐款1个亿

2008年汶川大5月18日晚央视一号演播大厅举办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募捐晚会”现场,民营企业的后起之秀——“王老吉”品牌持有者加多宝集团以一亿元人民币的国内单笔最高捐款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随后“王老吉”遭到全国网民的集体“封杀”——国内知名的网站社区天涯上出现了一篇《封杀王老吉》的帖子,倡议只要看到“王老吉”,见一罐买一罐,从货架上“封杀”“王老吉”„„网友纷纷跟帖转帖响应,“中国人,只喝王老吉”,“患难见真情,真爱王老吉”等等,一时间网坛“封”语交加,“害得”王老吉只能是开足马力生产“抵制封杀”。而2010年4月20日在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后王老吉在央视赈灾晚会再次捐出1.1亿元,但是,同样的善举,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社会效应。这次并没有像上次那样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而且有员工爆出王老吉对外大方捐款赚形象分,对员工却异常残酷,甚至大举裁员。很多人认为王老吉是拿地震来炒作自身和宣传企业和品牌形象不过。加多宝公司也因此被外界评价为“要面子不要里子”。三次不同时机捐出的一亿,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的效果。下面将从这几次捐款引发的现象来分析下企业社会责任。

二、案例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关系

根据教材《企业伦理学》(周祖城编)提到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考虑自身的一举一动对社会、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合乎道德地对待利益相关者,维护和增进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从而造福于社会。(教材P58)。

同时还指出经营者应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利益相关者变得更好(至少没有损害任何利益相关

者的正当利益),从而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是经营者努力追求的目标(教材P311)。

那么什么是利益相关者呢?根据材料的解释,利益相关者指的是企业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应者、竞争者、政府、社区、公众等。可以说企业的任何决策、任何行为都会对利益相关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教材P10)。

因此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能源等等。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慈善捐赠的关系

企业的慈善捐赠是指企业以自己的名义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送给合法受赠人用于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公益事业的行为,这是一种应当予以鼓励和倡导的公益善举。在许多发达国家,慈善捐赠已成为企业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方式,它不仅对救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也增加了企业的品牌价值。

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出,慈善捐赠与企业社会责任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首先,慈善捐赠是广义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是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果说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刚性责任,那么从事各种慈善捐赠活动就是企业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和形式。其次,现代慈善事业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因为企业更有条件和能力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保证慈善活动的成功开展。同时,二者又有所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涉及慈善捐赠,还包括产品质量,员工福利,保护环境等更广泛的内容;慈善捐赠的实施主体也不仅仅是企业,还可能是政府或者个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慈善捐赠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将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慈善捐赠,实际上是把企业社会责任简单化的表现。

从现实角度看,成功的企业投身慈善公益事业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一般认为,企业、企业家的财富取之于社会,拿出部分回馈社会,正是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当然,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个企业,假使它热心慈善事业,每年都拿出一大笔钱投资学校、救助灾区、接济贫寒,但它的钱是不合法途径来的、是压榨工人得来的,即便表面上风光,政府表扬、媒体称颂,谁能说它有社会责任感?反过来,也可以假设一个企业,虽没有特别参与慈善事业,但它遵守商业首先,合法经营,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待遇和完备的培训,与商业伙伴精诚合作,与市场对手平等竞争,为顾客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商品,又怎么能说它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爱心呢?

因此,慈善活动不仅不是社会责任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的部分,它是企业承担的自行处理的责任。(教材P59)

(三)企业参与慈善捐款的必要性

世界许多先进国家对企业都有慈善方面的要求。西方社会在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估时,已经将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企业通过捐助慈善活动、创办基金会等多个手段从事公益事业,而政府对从事慈善的企业通过减免税收以示鼓励。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企业的唯一责任是利益最大化。如果要求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

做慈善事业、创造非经济利益,这是让企业追求互矛盾的目标。各种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共同特征是要求企业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换取其他收益。要求企业承担追求赢利以外的社会责任的做法显然不符合专业分工的要求,只能导致分工的退化和效率的下降,进而导致经济产出的降低。最好的办法是让企业只承担创造利润的任务。同时,让人们根据自己的偏好,在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建立起各种各样的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去追求他们认为重要的非经济目标。

因此,在实际活动中,很难评价隐藏在企业或个人慈善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

(四)企业参与慈善的标准该如何界定

企业参与慈善有否“攀比”现象,是否应量力而行?万科在地震当天的200万元捐款引发了大范围的激烈讨论,而同时王老吉1亿元捐款与万科形成了强烈对比。万科迫于舆论压力,最终追加捐款1亿元。甚至网上发文对一些企业的捐赠金额进行对比,质疑那些捐赠较少的企业在此次地震事件中的良心,并以抵制相威胁。

面对各种声音,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慈善捐款对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企业来说是否也是一柄双刃剑,企业做慈善,在获得企业良好声誉的同时,是否真的能够承担因捐款而给企业造成的后续连锁反应。过分的社会责任是否会让企业不堪重负,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我们都希望企业与社会共同进步,互利共赢,但不合适的并过于沉重的社会责任的负担是否也会影响企业在良性的轨道上正常的发展,这应该让我们深深进行思考。

(五)目前中国企业应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以实际行动履行着社会责任,但也有一些企业对所承诺的社会责任没有履行或没有按时履行,大大破坏了企业形象,或者企业流动资金极度短缺情况下仍然硬着头皮履行社会责任承诺,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压力甚至造成企业破产。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是大势所趋,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

由此可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应讲求其科学、避免盲目,更不能大包大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生存发展如何平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意愿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应该积极建立公开透明的、完善的社会责任运作机制和体系,以便完美地行使企业责任,树立受人尊敬的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形象。

三、结语

在本次捐款门引发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承担舆论中,万科作为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企业做出了慈善捐款本无可厚非,纵使其款项与公司的实力相比偏小,但万科已经履行了企业的责任。万科在这次伦理争议中处于不利局面的关键在于王石的言论或许刺激了大众,造成了万科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从理性角度看,万科和王老吉都履行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王老吉的1亿捐款无论其出发点是企业营销策略还是纯粹的企业善行,都起到了回馈消费者和社会的作用。万科在这

一次伦理捐款中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万科忽视了民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和关注,另一方面原因也在于民众对于企业伦理认识的不全面造成的。而王老吉的第一个“一亿”成功在于在大灾难来临时及时的尽到了大企业的社会责任。王老吉第二个“一亿”产生这样的效果也和民众对企业责任的认识有关。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普及企业伦理知识,让更多人理性看待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社会息息相关,不讲经济效益的企业肯定无法生存,而不讲社会责任的企业同样不能稳定发展并最终必然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此可见:企业既要勇于履行社会责任、又要适度承担社会责任,这才是企业长久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可选)

【1】王开玉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慈善行为 社会科学论坛,2007,(1)

【2】陈五洲等.慈善事业是企业与社会共赢的选择 企业管理,2007,(6)

营销伦理 万科捐款案例分析 篇5

1、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王石为何有如此言论?

答:我认为,王石在商界摸爬滚打了了这么多年,创造出巨大财富,他已经形成了一套他自己的价值观,习惯于万事以公司和职员的利益为先,往往会忽视了一些情感道德因素,理性地去面对和分析一些问题。他是名成功企业家和管理者,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是他心里的准则。

2、王石的起初的做法完全符合企业的规定,但是却引起了老百姓不满,捐款难道不是自愿的吗?

答:我认为,捐款自愿的无可厚非,可根据自身情况贡献一份爱心和力量。

但是万科作为一家国内成功的知名企业,并具有着极大的品牌价值和消费者信赖度,它必然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众多企业奋斗的目标榜样。万科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就必须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个人的心中会有一个道德衡量标准,当国家有了危难,人们会关注他们心中所认知的大公司能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往往捐款的金额就成为了最直接的反映,来评断企业的诚意度有多少。尽管我们不能以捐款的数额来判断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但是捐款的多少肯定是一个企业对社会承担和责任的标杆。万科身为房地产业龙头,资产雄厚,面对百年难遇的地震灾难,再来与一些中小规模却捐款上千万的企业相比,万科只拿出200万确实难平众怨,令人失望。

3、万科后来追加1亿元从本质上来讲已不符合企业的规定,这样的做法对社会有利,但是对企业公平吗?

答:我认为,影响是双面的。

首先,对公司的内部机制有一定影响。根据资料了解,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股东的权益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两个机构得以体现。公司的重要决策,首先由董事会作出决议,然后交由股东大会表决通过执行。在董事会作决议的时候,董事长王石虽然有较大的建议权,但在股东大会投票的时候,也只能以自己的993835股来投票,并没有额外的权力。而一旦股东大会通过决议,董事长王石更没有权力超越授权,随意支配股东的权益。这是上市公司的法定原则。如果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可以随意支配股东权益,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协调就会失序,进而,股份制公司存在的社会基础都会动摇。中国上市公司常年存在的治理结构问题,恰恰就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协调缺少刚性的制度约束,这是中国公司缺少长远创造财富能力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万科追加了一亿元,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赖,塑造了知错能改的企业形象。王石的道歉态度也重新获得了甚至更多人们的支持与理解。万科的这一做法也有利于企业未来更长远的利益。

4、老百姓的言论对万科形成压力,这样的压力合理吗?

答:长久以来,法律和道德都是评判一个事件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在现如今通讯发达的社会,老百姓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使用自己的舆论权利。人们的舆论在社会道德监督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成为约束不道德行为强而有效的手段。

我认为这次的万科捐款门事件给予了万科沉痛的教训,尽管过程中有许多言论并不客观理性,甚至过激,让万科集团以及董事长王石的很多隐私都暴露于众人眼下。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压力有它一定的合理性,让企业在一切行为由利益驱使的状态下重新审视自己,同时也收获了经验,认识到了消费者大众的力量,以蜕变为更可靠,更成熟的品牌企业。

J营销0902

护理伦理学案例分析 篇6

1、重症监护室刘护士行为:其一符合动机与效果统一,她既有救治病人的良好的动机,行动后又产生了好的效果。

2、其二符合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刘护士不仅有抢救的目的,而且采取一边迅速向值班医生报告,一边打开呼吸机,做好二次手术的一切准备工作,手段也是十分妥当;

基因工程的伦理分析 篇7

1.1“人是什么”的问题在基因工程面前受到挑战

伦理学探讨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人是什么”或“我是谁”之类的命题。从起源上讲, 人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 个体是自然生育的产物、从功能上说, 人是具有智慧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而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 “人是自然之子”这一命题开始受到挑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科学家可以将人的有关基因移植到动物身上, 长出人的器官, 这就是“转基因器官”, 然后再移植到需要该器官的人身上。这样, 对于需要移植该类器官的人来说, 就有可能变成“人面兽心”或是“人头兽脑”。如果一个人的心被换成猪心或是一个人的脑被换成猪脑, 那他还是人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人们可以在精子和卵子阶段就对将来的婴儿进行基因的重组, 以打造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婴儿。那么, 人类将分裂为两个人种:用技术繁殖的和自然繁殖的。所以, 沿着基因技术走下去, 人类可能从根本上脱离自然性, 到那时, 人类将彻底成为用技术手段制造出来的产品。可以设想, 如果人完全成为人的技术化产品, 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1.2 人体健康将受到基因工程技术的挑战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食物的状况, 如数量是否充足、质量是否营养、对人体有无负作用, 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存状况。自从转基因技术应用于植物选种育种以后, 人类就获得了一种自主改变生物遗传性状, 创造农作物和动物的能力。转基因农作物和食物对于缓解人口给养问题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它的危害。

大部分转基因作物都包含一些来自非食用性生物, 如细菌、病毒和昆虫的基因, 人们拿不准它们对人体健康是否真的没有影响。对于转基因动物也是如此。由于科学家无法准确证实转基因农作物、动物、食物, 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 我们不得不对基因工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持谨慎态度。

1.3 人类的不平等问题将受到基因工程技术的挑战

平等问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但是, 人类基因组的破解可能使人类陷入极度不平等的混乱状态。如果基因信息公开, 雇主是否可以拒绝雇佣有癌症基因的人呢?一个人的“不利”基因泄露之后, 可能会使他陷入找不到工作、得不到保险、找不到朋友的困境。例如有的报纸已经开始假设这样的问题:“根据你的基因分析, 你可能在40岁时得肺癌, 所以你的保险合同将不包括这部分”。而如果一个群体的基因信息泄露之后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比如有色人种, 他们可能被改变基因。而这种先天的差异所造成的后果, 对他们来说是极度不平等的。

1.4 人类的进化将受到基因工程技术的挑战

有人认为, 我们可以设计出明显优于自然基因的基因。但这是一个错误, 任何事物都具有矛盾性, 基因也不例外。利用基因技术, 科学家可以改善、选择、复制人类的各种基因, 但基因组只有遗传的多样性, 而没有好坏的差别, 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基因而生病, 可是即使是致病的基因也是正常的, 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我们进行基因的改善和选择, 会不会使某些原本有用却不为人尽知的基因被淘汰出人体, 给人类健康和生存带来新的疾病或问题, 从而影响人类的进化呢?

1.5 整个自然界的生命体将受到基因工程技术的挑战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人类根据自己的愿望将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经过重组后引入各种生物, 从而造成很多重组的生物携带有自然界不存在的基因。由于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的表达与控制还是有限的, 那么, 一旦这些转基因生物回归自然界, 整个自然界的生命体都将受到严峻的挑战。例如, 基因重组打破了物种间的界限, 打乱了自然进化历程, 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被赋予全新性状的转基因生物, 由于它们的竞争力增加, 是否会使生活力本来就很弱的生物很快地从地球上消失呢;具有新性状的转基因生物如大量回归自然界, 它们有可能影响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循环。

2 基因工程的伦理规范

2.1 尊重生命原则

任何科学技术活动都有其道德底线, 也都有其活动限度, 问题的差别只在于是受种内容的道德约束。尊重生命的原则应该成为基因工程活动中的道德底线。所谓尊重生命原则就是, 一切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都必须有一颗仁爱慈善的心, 必须尊重与维护人的生命尊严与自由权利, 必须尊重与维护人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权利。如果用否定的方式表达, 则是, 不得有邪恶之心, 不得侵犯人的生命尊严与自由权利, 不得伤害人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权利。

2.2 维持、改善或改造生命, 使人类健康、自由地生活的原则

健康、自由的生活, 是人类追求自由存在的理想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基因工程才成为人类的一项必要事业。对人类基因的改造、对致病基因的控制、对其它任何生物的改造, 都应该是为了维持、改善或改造生命, 使人类健康、自由地生活。如果, 基因工程不是为了维持、改善或改造生命, 使人类健康、自由地生活, 那么, 基因工程的进行也将受到全人类的普遍质疑。如果科学技术活动的进行, 不是为了增加人类的幸福, 那么, 科学技术活动也将无法成为善的活动。

2.3 增加整个自然界中所有生命的利益、促进所有生命的进化

所有的生物都是从历史上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基因组就记录着各种生物的进化史。转基因技术能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创造新的生物物种, 这就缩短了自然进化的进程,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是, 能力越大, 责任也就越大。人类在进行基因工程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 必须考虑整个生命和自然的利益;人类在设计新物种之前, 必须充分考虑大自然本身的生物链法则, 否则, 人类的基因工程可能对生物圈造成破坏, 并最终损害人类自身的利益。

21世纪是基因工程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 基因工程的兴起是生物革命的必然结果。尽管基因工程的隐患及争论众说纷纭, 但其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希望人们能够深刻地审视基因工程这一科学技术, 使这一科学技术能够真正的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高崇明, 张爱琴.生物伦理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延光.中国遗传伦理的争鸣与探索.科学出版社.2006.

[3]李春秋.当代生命科技的伦理审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4]陶明报.科技伦理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卢风.应用伦理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6]高兆明, 孙慕义.自由与善.克隆人伦理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传媒伦理责任缺失的表象分析 篇8

关键词:传媒伦理;责任缺失;表象分析

传媒的日益发展,报纸上的虚假新闻和低俗化的宣传报道;电视、广播等媒体上令人难以忍受的大广告时段、泛滥的相亲、情感类节目;网络媒体中的低俗、淫秽、暴力等信息的传播,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暴露出许多令人堪忧的伦理失范问题,导致一系列传媒伦理责任缺失现象的产生。

1.传媒伦理责任缺失的表象

1.1新闻失真现象

新闻失真现象主要体现在虚假新闻的泛滥。西方政党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控制媒体而大肆捏造虚假新闻攻击其他政党。我国的传媒实践活动中,虚假新闻也呈泛滥之势,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制造轰动效应,增加销量,杜撰虚假新闻,国内业界每年都要评出当年的10大虚假新闻,便是很好的证明虚假新闻的出现,是传媒违反新闻真实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转型时期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尤其是文化心态、价值观念等因素也导致了虚假新闻的产生。

1.2利益熏心思想

传媒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将追求经济利益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其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大传媒集团竞争程度日益加剧,大家都把焦点集中到如何吸引公众注意力,从而使其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这种程度下,有偿新闻、虚假新闻、虚假广告等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传播内容层出不穷。

仅就有偿新闻而言,我国对有偿新闻予以明令禁止,然而,却得不到有效遏制,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等记者搞承包,二等记者炒股票,三等记者拿红包,四等记者编编稿”。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新闻从业人员将权利与金钱挂钩,而忽视其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的现状。

1.3娱乐媚俗化趋向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政府对传媒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双轨制,传媒由国家行政包揽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体制,各大传媒为增加经济效益,吸引受众眼球,都不约而同地在内容上突出了传媒娱乐化倾向。

传媒娱乐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传媒新闻与娱乐呈现混杂的趋势。具体来说,传媒在选择内容时尽量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传媒娱乐化还表现为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被大力发掘,传媒为了吸引公众注意,就尽量选择能够迎合公众猎奇口味的软新闻,来迎合大众的视听效果,从而出现传媒宣传明星比宣传模范多、宣传美女比宣传学者多、宣传绯闻比宣传时政多的混乱趋向。

1.4隐私侵犯现象

《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我国的《宪法》都对在个人的隐私权做了相应界定,强调个人隐私权应该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随意侵犯。然而,当前大众传媒为了追求眼球效益和经济利益,越来越偏好暴露隐私,严重侵犯了人们的隐私权,也侵犯了人们的人格尊严。

市场经济下的传媒,往往为了迎合受众猎奇心理,不择手段挖掘他人隐私,人们不难发现在如今的报纸、网络中几乎每天都有涉及某明星或社会名流等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问题,使得他们的尊严受到严重的侵犯,甚至一些公众人物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仅明星或社会名流的隐私权受到传媒的侵犯,普通人的隐私权也遭遇被传媒侵犯的困境。

2.传媒伦理责任的体现

2. 1传媒重在报实情

虚假新闻有其自身的特征,一是涉及面越来越广,过去主要是社会政治题材,现在则是经济、社会、文化娱乐等几乎所有社会生活领域。二是造假技巧增加,所呈现出来的新闻半真半假,令受众难以分辩,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三是互联网的发展为新闻造假者提供了便利。

虚假新闻为媒体制造了看点,吸引了受众,但同时也对媒体和受众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果不加以遏制,在降低媒体公信力时也会破坏党和国家的形象。新闻工作者只有守住道德底线,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不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新闻事实为基础,报实情、讲真话,闻传播事业才不会失去受众、失去市场。

2.2传媒重在体现社会责任

传媒在社会发展和人的精神形成及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人们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可以提供知识,引导人们的信仰,改变人们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传媒就应该承担起担负的伦理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走向理性,形成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理性态度。

传媒责任伦理的体现,只有根除媒体利益熏心思想,做到准确、及时、客观、公正地的报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履行社会公共文化的责任,正确投射典型画面,才能弘扬真善美的伦理诉求,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终极目标。

2.3传媒重在舆论向导作用

传媒的娱乐媚俗化有其生存的土壤,人们文化游戏的需求,对传媒休闲功能的追求催生了传媒的迅猛发展。传媒所制造的娱乐轻松、闲适氛围,填充了人们闲暇时光的无聊时间,迎合了人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理。

传媒的这种娱乐媚俗化放大了娱乐在传播媒介中的地位,放大了人情味、趣味性等因素,降低了传媒的教育功能。传媒娱乐媚俗化进程中,对深层问题缺乏关注,使受众丧失了对生活的反思及对真善美的价值判断。传媒摒弃严肃、神圣等人生主题,趋向名人明星的琐事宣传,必然影响受众过分追求娱乐而忽略传媒价值导向的主流。

2.4传媒重在以不伤害他人为标准

传媒活动传播的是公共信息,在传播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作为组成社会公众的个体的人,传媒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这种关系。在自由传播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利益,隐私权是个人的非常重要的权利,因而也不应该受到侵犯。传媒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漠视他人隐私,不仅背离了其职业道德要求,也是违反了社会公德。

传媒过程对社会隐私的过度关注,虽然迎合了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但是,传媒的威严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传媒本是引导人们价值主导思想的主力棒,传媒一旦受到失去公信力,甚至走向人们反感的趋势,传媒自身的现象将会被破坏,将会无形地影响着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根成. 媒介载道—传媒伦理研究[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上一篇:企业团队口号押韵baqi下一篇:医务室医师求职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