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2024-10-06

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共8篇)

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1

一、我区城乡社区建设的现状:

我区共有城乡社区77个,其中:城市社区34个,农村社区43个,绝大多数农村社区达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建设标准。近几年来,我区投入200万资金建成农村社区村卫生室46个、警务室35个,政府提供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共10多项公共服务进入农村社区。全区95%的村建有卫生计生、农资供销等社区服务站(点)。

几年来,全区用于城镇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达到800万元,34个城市社区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12个,全部实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为了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通过在社区开展“创先争优”和“星级社区”活动,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涌现出昌明、景航等8个全市先进社区。各社区健全了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形成了人防、技防、物防“三防”立体防范体系。目前,全区共有34名社区民警,34支治安巡逻队伍,有55个小区实施了全封闭,25个小区新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

今年,区委、区政府把推进小城镇化建设作为我区今后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把街道、街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稳步推进竟成镇街居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鱼山、丽阳、荷塘等西区乡镇小城镇规划,重点抓好鲇鱼山小城镇建设。这些举措必将大力推动我区城乡社区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二、推进城镇化对城乡社区的作用和影响

(一)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一是由城中村改造拆迁所引发的利益矛盾、下岗职工再就业、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城市区域性的协调发展。我区每年处理的上访案件,有相当部份是城中村改造拆造引起的。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区竟成镇“城中村”改造和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都在促使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不断产生利益诉求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排斥甚至对立的状态。三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小农意识与城市文明实现对接过程中会产生矛盾。我市管理比较的差地方往往是城乡结合部,如竟成镇村、村等,由于这些村民不能很好适应城市文明,从而引发了社区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如在社区乱扔垃圾、破坏绿化等屡有发生。

(二)社区在城镇化过程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社区建设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功能和地位日益突出,而要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离不开社区,因此,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与推进城市化有着紧密的关系。社区在城市文明建设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市创建文明城过程中,社区干部和社区志愿者清扫街道、维持交通秩序等工作中付出辛勤的汗水。十七大代表森林社区主任李金霞在拥军优属、社区党建等工作做出有目共睹的成绩。

(三)城镇化是实现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就目前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实来看,在当前和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小城镇与农村社区的关系,就像小动脉与毛细血管的关系一样。就我区鱼山镇、竟成镇城镇化比较高的乡镇来看,城镇是农民所需商品的日常交易中心,也是农民出售其产品的重要场所。同时,城镇也是是农民获取各种生产、市场信息的重要场所。如果城镇建设发展滞后,显然会影响农村社区中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影响农村社区的建设。

三、城乡社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社会保障制度制约城乡社区协调发展。我区目前建立的是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这种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违社会公平,面且制约城乡社区协调发展。农村社区,只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处于停滞状态,其它保险项目还未实施。这种城乡社会保障相互隔离、发展水平不一的客观现状,不但阻碍城乡统筹发展,延缓城镇化进程,导致城乡社会矛盾的加剧,而且不适应城乡社区协调发展。

(二)城乡社区工作各级部门没有有效合力。城乡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但现实情况是涉民部门各干各的,没有形成工作合力,这样势必出现工作严重失衡,也制约了城乡社区建设上水平。

(三)投入不足成为城乡发展的最大矛盾。城乡社区建设和运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各级财政投入不足。社区建设资金主要靠“上面争一点、财政拨一点、单位赞助一点、社会筹集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由于社区建设资金缺乏,社区设施相对不足。从街道来看,还有30%的社区是租房、借房,所有的社区办公经费短缺。薄弱的基础设施和落后的办公手段使社区满足不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需求,影响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另外,由于经费短缺,社区工作人员没有纳入社会统筹,不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社区工作人员有后顾之忧,较低的待遇影响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一是政策制度缺陷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基本的土地资产还不能进入市场。另外,户籍制度缺陷,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二是土地经营制度缺陷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承包土地的易变性及短期性,使得农民不能形成有效的投入,农业生产率低;过于细碎的土地分割缺乏规模效益,不利于农业产业化。

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城乡社区建设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城乡社区党的建设

要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健全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以街道、乡镇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会性、地区性、群众性工作为载体,社区内单位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格局。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和引导社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支持群团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形成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

(二)转变城镇基层政府职能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乡镇要面向社区,明确与社区之间的职责和关系,做到人员配备、工作重心、服务承诺、监督考评、工作经费到社区。要强化“小政府、大社会”意识,保障社区居委会依法独立行使管理社区的职权。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沟通基层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作用,代表居民及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依法协助政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按照“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原则,将社会性服务职能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由社区承担,对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身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得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的事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实现社区管理责、权、利的配套统一。

(三)搞好农村社区建设,要进行体制创新

1、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利,允许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多种形式将承包地流转。其次,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发挥市场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2、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元户籍制度。首先,要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和中小城市落户,允许地方户口在农村城镇之间迁移,同时也要允许农民工通过劳动部门和劳务市场进入大城市工作,逐步降低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其次,户籍与社会待遇脱钩,消除户籍所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

(四)规范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合力。建议由省、市两级出台文件,规范各级涉及城乡社区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搭台协调,部门积极参与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形成任务明确,责任到位,上下配合,各部门相互协作的工作协调机制。希望成立城乡社区办公室,主职责是负责研究制订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实施方案;负责协调各部门和指导各街道(镇乡)社区建设工作等具体工作。该机构的建立,能进一步规范了城乡社区的建设与管理,推动社区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2

——建设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区房地产业、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654亿元, 首次突破1500亿元大关, 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9%, 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25%。其中, 房地产业完成投资936亿元,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38亿元, 两项合计完成投资1474亿元, 超额30%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投资任务, 为实现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80亿元。房地产业、建筑业缴纳地税131.2亿元, 占全区地税收入的比重由2008年的36.7%提高到42.4%。

——城乡特色塑造实现新跨越, 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镇化水平由2008年的38.2%提高到40%, 保持最好最快的发展势头, 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城镇化发展目标, 城乡规划综合指导作用增强, 中心城市承接项目落地能力提高。务实推进南宁“中国水城”建设, 为我区做好“水文章”工作迈出坚实的步伐。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完成, 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同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碧水、红瓦的壮乡特色得到凸显, 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强化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载体。

——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 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区“十一五”后三年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87.2亿元, 到2009年底, 全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40%,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6%, 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进入全国中等水平。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新跨越, “住有所居”阶段性成效显著。2009年首次牵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3万户, 占全国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总量的10.38%, 超过全区2000~2008年农村危房改造量的总和。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 完成廉租住房建设投资19.62亿元, 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34万套、竣工5896套;以租赁补贴、实物配租等形式实施廉租住房保障10.83万户, 首次超过10万户大关, 超额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任务。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住房投资首次超过100亿元, 达到103亿元。

在具体工作中, 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 突出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 增强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 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是加快编制北部湾经济区城市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总体规划修改修编全面启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纲要》完成编制, 已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

二是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推进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建设为重点, 加快中心城市新区规划建设, 着力壮大规模, 健全功能, 增强辐射作用。

三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09年全区市政公用设施预计完成投资538亿元, 超额34.5%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全年共获得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36.06亿元, 建设投资进展顺利。

四是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编制完成乡镇规划66个、村庄规划2893个;恭城县莲花镇南山桥屯等3个村屯, 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工程项目带动村镇规划一体化试点。

(二) 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着力改善建设领域民生问题

一是加强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全区共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34.87亿元, 其中中央和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分别为10.1亿元和4.26亿元。

二是继续推进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建设。年内, 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加快危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工作得到加强。完成经济适用住房投资45亿元、竣工2.39万套;完成市场运作方式建设住房投资39.5亿元, 累计竣工项目190个、住房2.55万套;完成危旧住房改造投资18.3亿元。全区住房公积金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2009年, 我厅争取国家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8.3万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15亿元, 自治区财政安排配套资金4.15亿元。年内, 农村危房改造开工82161户、竣工63661户, 分别占计划的99.35%和98.14%, 预计到2010年1月底, 可如期完成改造任务。

四是发挥建安劳保费积极作用。全年收缴建安劳保费8.56亿元, 同比增长38.29%;加强建安劳保费调剂, 惠及企业204家、职工11.62万人。

(三) 开展城乡环境整治, 塑造城乡风貌特色

一是进一步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2009年, 我区继续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开展第七届“南珠杯”竞赛活动为载体, 把整治“脏乱差”与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 推动市政环卫市场化改革, 开展“数字城管”和农贸市场建设, 探索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是组织实施城乡风貌改造。2009年7月, 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 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区开展以改造“竹筒房”为主要内容的城乡风貌改造, 2009年在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沿线等组织实施一期工程。建设部门作为牵头单位, 突出抓好53个综合整治村屯的规划、道路硬化与排水沟等10项标准件建设。一期工程在纪念百色起义80周年大庆前竣工, 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应。

(四)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大力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199项, 总投资187.2亿元, 建成30项, 在建121项, 完成投资62亿元, 有效地改善了我区的生态环境。

二是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2009年建筑节能40万吨标准煤, 超额21%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新建建筑强制性标准执行率, 在设计阶段达100%, 在施工阶段为90%。

(五) 强化建设市场监管, 营造安全稳健发展态势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 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2009年, 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13.7亿元, 同比增长29.7%;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排全国第18位, 排西部12省区第5位。

二是加强建筑市场监管, 推动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进一步好转。年内, 进一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组织开展7次全区建筑市场大检查。加强招标投标、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 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和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如期完成对全区28000所、6000多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的安全工程排查, 并对其中4000多万平方米的校舍进行安全和抗震鉴定。

三是着力抓好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管, 推动勘察设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施工图审查机构的监管;继续抓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加强建设系统防震减灾工作。

(六) 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凸显项目拉动作用

一是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党组织服务年”活动。抓好自治区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和管理, 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加强重大项目规划选址管理, 确保重大项目规划许可在规定期限内得到批复, 大批重大项目依托城市规划如期落地。

二是加强对自治区重点工程建设的协调和管理。年内组织自治区统筹推进的在建重点工程项目协调会41次, 重点解决了西电东送架空线路阻工, 贵港、崇左两市污水管网下穿铁路工程和南广铁路征地拆迁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等。

(七) 加强人才教育、法制工作, 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抓好人事教育培训和绩效考评工作。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和干部的考核、任免、挂职锻炼工作;抓好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及注册管理;加强厅属院校和行业培训建设;扎实开展机构改革工作, 抓好行政效能建设。

二是加强行业法制工作。抓好《广西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草案的修改论证、上报审议;完成《广西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论证修改。《广西物业管理条例》的修订案列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调研计划;《广西危旧房改住房改造暂行办法》、《广西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推动建设系统执法规范化, 提高审批效率。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强化建设系统普法和依法行政。加强系统维稳, 厅本级全年受理信访来信来访684件, 同比增加15.3%, 办结率为100%;全区建设系统受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纠纷投诉案件86起, 解决工程款5800多万元、农民工工资1800多万元。

(八) 加强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参与开展专项治理,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继续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积极开展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 以及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等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抓好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和房地产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加强建筑市场招投标监管体系建设。

二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诚信教育、政务公开、社会诚信建设, 扎实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强行风建设, 提高城市公用事业服务热线和服务水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应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功能不全;城乡建设缺乏特色、品位不高;部分地区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土地落实存在困难;住房保障和村镇规划建设机构不健全;建筑市场秩序整治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

二、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任务

2010年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

——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1%, 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

——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 力争达到1900亿元。其中, 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050亿元, 力争达到1130亿元;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50亿元, 力争达到770亿元。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00亿元。

——力争新增廉租住房2.2万套以上, 新增租赁补贴2.3万户, 租赁补贴达到8.7万户;新增经济适用住房215万平方米。

——初步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万户左右;完成753个村屯的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完成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村镇建设投资170亿元, 力争达到180亿元。

——在各市、县和国家级园区建成污水垃圾处理厂, 全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60%以上。

——建筑节能41万吨标准煤。

围绕实现上述工作目标, 今年要突出城镇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建设行业投资三项重点, 全力推进城乡风貌改造、行业市场监管和节能减排三项工作, 抓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法制和人才、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等三项工作的落实。

(一)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按照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的要求, 积极推进各级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监督, 把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落实到城乡规划的各个环节。

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突出发展大中城市。加快南宁五象新区建设, 拉开北海、钦州、防城港沿海三市城市框架, 建设北部湾城市群;继续加快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建设;拓展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新区建设, 把工业园区、开发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化工作机制, 建立城镇化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 开展考核试点。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城和重点镇。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打造特色宜居城市。坚持“特色立城”的建设理念、“绿色城市”的建设原则, 把握城市环境整治、生态建设、绿化、特色塑造和营造亲水环境等工作重点, 加快南宁“中国水城”建设;完善桂林“两江四湖”、柳州“百里柳江”生态休闲景观带建设, 打造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推进来宾“桂中水城”建设。拓展延伸“城乡清洁工程”工作领域, 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农贸市场、停车场等设施配套, 在设区市全面开展“数字城管”建设。深入开展第七届“南珠杯”竞赛。加强城镇绿化建设;继续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加强城镇无障碍设施和应急能力建设、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治理, 以及供水、燃气等管网改造。

(二)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各地要加快分解落实年度住房保障任务, 强化组织管理, 完善协调机制, 确保工作责任、机构人员、配套资金、土地供应、政策措施和监督检查“六到位”。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 廉租住房建设按划拨方式优先供给用地, 免收规划建设环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在经济适用住房、普通商品住房中配建廉租住房。充分把握国家提高对中西部地区廉租住房建设补助标准的有利时机, 用活中央廉租住房补贴结余资金, 采取收购、改建、租赁、盘活原有公房等方式, 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 加大实物配租力度。加快廉租住房补贴发放, 加强动态管理, 坚持阳光操作, 完善申请、审核、轮候、复核等制度, 严把制度保障关;建立住房状况等共享机制, 实时掌握保障对象的准入和退出条件。提高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水平, 加强市政设施配套和工程质量管理, 将廉租住房建成“面积不大功能全, 占地不多环境美, 造价不高质量好”的优质住房。

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危旧住房改造。各市县要加快修改各自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将保障范围逐步向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扩大。各地要根据实际, 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 落实项目用地和相关优惠政策, 抓好工程质量, 增加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加大危旧住房改造力度, 完善配套政策, 抓好项目审批、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城市、国有工矿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 做好调查摸底、规划编制、土地落实和安置等工作。加快推进大板结构住房改造。积极开展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住房建设。加快建设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 逐步建立全区政策性住房信息数据库, 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住房管理。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力争组织对10万户左右的农村危房实施改造。抓好危房等级评定、确定改造对象、制定工作方案等前期工作。落实自治区和市县财政的农村危房改造配套资金, 并分解到乡镇、村屯和危改户。加强技术指导, 抓好农房设计、建材质量、施工组织、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 强化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规范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确保补助资金真正用于符合条件的改造对象, 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确保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建立改造台帐、“一户一档”制度, 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潜在问题的研究并积极应对。

实施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攻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 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落实工作责任, 加强指导督查, 严格责任追究。要制定最后冲刺的工作方案, 倒排项目工期, 抢抓施工进度。理顺村寨防火改造工作体制, 抓好进度统筹、问题协调、资金整合、项目推进等工作。加快寨改进度, 强化整体推进, 将开辟纵向防火通道与横向防火物理隔离结合起来, 开展防火改造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研究。提高项目资金到位率, 加快资金拨付, 严格资金管理。

(三) 全力推进建设行业项目建设, 确保完成投资任务

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年”。今年, 组织完成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任务繁重。各地必须以最强的力量、最高的效率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年”。年内, 新开工广西城市规划展示馆等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 以及柳州曙光大道、防城港西湾环海大道、来宾来华大桥等项目;续建南宁国际综合物流项目一期、贺州桂东湖广国际商贸物流、广西凭祥万通物流园二期等一批项目。

多渠道筹措资金。探索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系, 加强投融资政策环境建设, 吸引各类市场资金参与城镇建设。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汇报衔接, 抓好廉租住房、农村危房改造等中央投资项目的申报和落实, 继续组织申报一批扩内需投资项目, 争取更多的中央投资和银行信贷。组织优化一批项目, 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积极扩大社会资金投资房地产开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

大力发展建设经济。加快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路网、供水及园林绿化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继续实施2009年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确保房地产业投资。积极开拓市场, 加快勘察设计行业发展, 做大做强建筑业, 规范发展装饰装潢产业。做好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深化对“十二五”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措施等的研究, 组织好相关专项规划编制。

(四) 抓好城乡风貌改造, 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财政投入。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涉及14个设区市、63个县区, 原则上3月份陆续启动, 5月全面开工, 10月底基本竣工。各市和有关县区要按照自治区的要求, 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明确职责分工, 完善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加紧村屯统计、资金筹措、项目安排, 以及编制规划和设计方案等工作。积极整合资金, 加大对综合整治型村屯标准件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 并将有关费用列入各级年度财政预算。抓好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传统建筑形式、元素的挖掘, 突出城乡风貌改造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加强宣传引导, 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开展与县域经济挂钩联系、企事业单位帮扶等结对帮建工作。建立城乡风貌改造激励机制。

把城乡风貌改造与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寨防火改造结合起来, 整体推进。在引导自治区各部门资金集中投入的同时, 注重引导各部门把涉农资金投到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寨防火改造中, 主要用于村屯基础设施建设, 在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的同时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各地在分解2010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时, 要对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覆盖区域实行倾斜。

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对设计方案、材料选取、施工工艺的指导, 严格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 组织技术服务队巡回服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建材下乡”工作, 加强对使用地方建材的指导, 千方百计降低改造成本。

(五) 加强市场监管, 促进住房城乡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严格二套房信贷管理, 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或改善型普通商品住房, 稳定发展住房消费。鼓励自治区重点镇发展房地产业。采取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努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房供应, 规范发展住房二级市场, 盘活住房租赁市场, 积极发展限价商品房;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环节以及经营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完善诚信档案系统, 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中介、评估、物业、拆迁等企业经营行为的动态监管。推进“全区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项目建设, 完善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体系,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和分析。规范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推进住宅产业化。鼓励商品住房进行全装修。加强房屋权属登记管理, 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行为, 建立健全住房维修基金管理制度。

全面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建立住房公积金大额资金调动管理制度;继续开展住房公积金专项治理工作;推进全区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建设;加强住房公积金政策研究, 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加大对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加强风险管理, 确保资金安全;提高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水平, 增加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的供给;开展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

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加大对我区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动态监管, 规范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整合现有资质、安全、招投标等监管系统, 建立失信惩戒和社会监督机制, 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 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建筑市场动态监管制度建设, 进一步规范外省进桂企业的管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法定程序, 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施工许可管理, 加强合同备案监管, 坚决打击违法转包、挂靠行为。加强建筑劳务队伍管理。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咨询服务, 落实监理质量与安全责任。完善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合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加强建安劳保费收支管理。

切实提高勘察设计水平。抓好勘察设计市场和质量监管。启动勘察设计咨询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提高勘察设计咨询企业竞争能力。加强勘察设计行业政策法规研究工作, 研究出台鼓励勘察设计行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提高勘察设计的品位, 多出造型别致、功能齐全、具有个性和地方特色的建筑作品。推进建筑设计方案招标投标监管, 增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评审与决策的透明度。严格执行新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和规范, 强化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六) 推进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 促进城乡建设事业集约发展

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和示范工作。将建筑节能列入工程质量监管范围, 新建建筑强制性标准的执行率, 在设计阶段达到100%, 施工阶段达到95%以上。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 推进县城建筑节能工作, 开展村镇建筑节能试点。进一步发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示范作用, 建立能效测评及标识管理机制。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组织实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 推动照明节电和路灯节能改造。抓好建筑节能试点工程和建设科技示范项目, 力争实施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10个以上。开展节能减排和砖瓦窑炉建设市场清理整顿, 加大淘汰落后砖瓦产能力度, 加强城市“禁实”和墙材革新工作;落实村镇建设推广新型墙材补助项目。加快开发符合我区建筑节能标准的隔热保温新型墙材。

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各市县和国家级工业园区, 要在今年年底完成城镇污水生活垃圾项目设施建设任务。各地要合理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采取多渠道融资、市场化运作等方式, 着力解决制约城镇污水生活垃圾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要加快在建项目工程进度, 尚未开工的项目要抓紧做好前期工作, 尽快开工, 确保所有列入计划的污水处理设施在今年6月底前建成, 垃圾处理设施在今年年底前建成。加大督查力度, 对项目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实地督导。要认真落实目标责任, 加大督办检查和通报、评估力度, 按月通报并排名。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重点支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住房保障、城镇化发展等重点科技项目, 研究开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污水和垃圾处理先进技术, 发展新型节能节材建筑材料, 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抓好示范项目, 扩大示范规模。发展现代城镇区域规划关键技术及动态监控技术, 为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七) 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和信访工作, 维护建设领域和谐稳定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 强化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和改进有关政府投资工程、大型公共建筑、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和村镇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继续开展住宅质量通病整治工作。完善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分类统计、分类管理机制。落实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责任, 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工作。加强督查, 坚决防止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强建设系统信访、维稳和综治工作。做好信访、维稳、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 完善领导责任制, 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 加大对涉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热点难点、重信重访问题的矛盾纠纷化解力度, 规范信访秩序, 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源头。

(八) 加强法制和人才工作, 促进依法行政和队伍建设

加强建设法制工作。加快立法步伐, 进一步完善建设法规体系。力争《广西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广西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年内颁布实施。做好《广西物业管理条例》等法规和规章修订、制订的前期工作。编制建设立法五年规划。加强建设行政执法指导和监督, 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定和继续教育工作, 着力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理顺建设执法管理体制, 探索和推进综合执法与建设专业执法的有机结合。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努力化解行政争议, 维护社会稳定。搞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政务公开, 依法公开政府信息。推进信息化建设, 完善提升广西建设网, 加快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 建立全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住房城乡建设业务信息系统平台。

进一步强化人才和教育工作。抓好本系统教育培训和绩效考评工作。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知识的培训, 配合办好全区推进城镇化建设市长、书记专题研讨班;开展万名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抓好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作为本系统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作用, 加大支持力度, 努力办成全区一流的院校。积极推进住房城乡建设职业教育工作, 建立干部培训师资库, 进一步规范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统一归口管理。按照自治区绩效办的要求, 抓好绩效考评工作。

(九) 抓好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工作, 促进建设行业健康发展

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和完善惩防体系建设, 把教育、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和制度创新贯穿于我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各个环节。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污垃设施等项目的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 确保中央、自治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政策措施得到落实。继续开展住房公积金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认真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规范全区城乡规划管理和工程建设实施及质量管理。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切实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确保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以“文明行业创建”为重点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要以政府公信力、服务满意率为核心, 企业要以倡导社会责任为核心, 公务人员要以勤勉、奉献、效率、公正为核心, 加强行风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 在全区建设系统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建设行业健康文明发展。

三、真抓实干, 把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 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各级各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各级各部门要更加注重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不断提高行政效能。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 对自治区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严格问责, 对工作不到位、进展缓慢的, 要通报批评乃至启动问责程序。

(二) 要切实加强学习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 大兴学习之风, 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建设学习型机关。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学习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知识, 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我区的实施意见, 学习中国—东盟自贸区, 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政策和知识, 做到学懂、学通、学透。要结合各地的实际, 学以致用, 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 推进各项工作上新的水平。

(三) 要突出重点, 真抓实干

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喀什地区民政局;城乡低保;困难群众

当前,切实做好低保工作,是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在城镇涉及下岗失业人员、无业人员,在农村涉及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安排好了,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党和政府的帮助,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就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做好低保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解决得不好,就有可能引发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

一、喀什地区城乡低保及发展概况:

喀什地区辖11县1市,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人口403.69万,其中农业人口311.6万,截至目前全地区共有7.6万户21.1万城市困难人群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占全区城市总人口的22%。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困难群众有16.2万户,50.45万人,占全地区农业人口的16%。

喀什地区低保于1998年在喀什市和泽普县开展试点,1999年在全区全面铺开,城市低保人数范围由1999年的7721人扩大到如今的21.1万人,年需保障金由最初的460.6万元增加到目前的5.95亿元,人均每月补助从最初的49.7元提高到目前的225元。农村低保2007年7月1日按照“低标准、广覆盖”的要求,年需保证金由最初的1.35亿元增加到目前的6.83亿元,人均每月补助标准由最初的22.3元,上涨到目前的107.3元。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成就:

(一)不断加强城乡低保基础建设。

(1)完善了低保组织体系。地区、县、街办(乡镇)三级普遍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城乡低保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全地区低保工作。地区民政局设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各县(市)民政局普遍设立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3-5名,通过与地区劳动局沟通,为各乡、街办解决了172名低保公益性岗位,初步形成了有专人负责低保工作的城乡低保工作体系,确保了城乡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培训基层低保队伍建设。喀什地区坚持推行低保属地化管理,把社区、村(居委会)作为城乡低保工作的落脚点,通过社区、村(居委会)作为城乡低保对象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依托社区、村(居委会)开展困难居民家庭状况普查,进行低保初审、动态管理等工作。

(二)不断提升低保规范管理水平

(1)加强了低保法规建设。喀什地区结合低保工作实践,不断完善各项低保政策制度,出台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喀什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喀什地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喀什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管理暂行办法》、《喀什地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管理暂行办法》、《喀什地区低保量化考核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乡低保政策、制度体系,推进了城乡低保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2)规范了低保工作程序。喀什制订了地区、县(市)、街办(乡镇)、社区(村、居委会)四级低保工作流程,明确了各级工作职责,使低保工作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喀什地区围绕《低保量化考核标准》按照制定科学化、申报审核程序化、审批过程公开化、资金发放社会化、低保对象管理动态化,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狠抓了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严格进行家庭收入和财产调查,规范申请、审核、审批和资金发放程序,保证困难群众随时申请,随时审核,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3)强化动态管理。喀什地区在低保工作上注重把握动态管理的两个环节:一是全面落实低保对象定期核查制度,对低保对象定期复查。二是在采取不定期的抽查和每季度一次的全面集中核查中2012年,各县(市)通过认真开展全面集中核查,共核查清理城乡低保对象70069人,占城乡低保人数的9%,其中城市低保对象8501人,农村低保对象61568人,对在核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进行严惩,初步形成了低保对象能进能出,低保标准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基本实现了“分类施保”和“应保尽保”,有效维护了喀什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贫困群众切身利益。

(三)积极开展实施了社会救助资金现金发放。

城乡低保资金都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高压线,为确保城乡低保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城乡弱势群体手中,切实加强城乡低保资金的监督管理,喀什地区在民政、财政设立了专门的账户,实施封闭运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摊派、拖欠、搭车收费现象的发生,充分保障了低保对象的权益。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喀什地区城乡低保救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在城乡低保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保障员编制、工作经费、交通工具。地、县(市)民政部门管理着全区71.5万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城乡低保对象,民政工作任务和工作量的成倍增长与各县(市)、乡镇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少(乡镇民政干事专职不能专用)、经费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基层民政工作严重“缺位”,尤其是2012年1月1日起,所有的民政社会救助资金全部以现金形式发放。

建议:为确保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能在基层真正贯彻落实,改善工作条件,解决人员编制和交通工具,保障工作经费。

(二)解决低保工作人员特殊津贴或信访津贴。低保工作人员既要面对面接触大量有传染病的特殊困难群体(如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并且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45号)文件要求,还肩负着处理信访接待职责。喀什地区民政局低保中心仅2012年截至目前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600余人(次)。与此对应的是只有处理信访接待责任、义务,没有相应的权益和岗位津贴,导致基层低保工作人员对有传染性的特殊困难群众存在推诿,对信访事件不积极,不重视。

建议:文件规定解决低保工作人员特殊津贴或信访岗位津贴。

参考文献:

[1]李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2]曹海兵、刘建中、陆骏骅.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江海纵横.2006

城乡建设局工作报告 篇4

一、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是加大城乡规划编制、论证、评审和上报工作。共编制完成各类规划9项,主要是:《县城2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修编》、《8个乡镇总体规划》、《集中供热可研规划》、《县城垃圾处理可研规划》、《麦盖提县住房建设规划(2010-2012)》、《城市道路专项规划》、《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城市公交专项规划》、《城市绿化专项规划》。为加快城乡建设局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全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受检建筑工程项目37项,新开工建筑工程29项,建筑面积50617平方米,投资4538.48万元;跨工程8项,建筑面积32015平方米,投资1168.9万元。质监工作重点放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外墙保温工程等重点部位质量巡查,严把工程结构实体质量监管和抽样检验关。针对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现浇混凝土未进行重量比、构造柱加密区未设置箍筋、混凝土梁柱涨模、砖砌体施工方法不规范等质量通病进行预防和纠正。对18项工程下达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整改通知书》,对3项工程下达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停工通知书》,并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消除质量隐患,确保了工程质量。

三是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重点对建筑工地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临时用电、外脚手架搭设、临时防护、施工用电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检查,共下达11份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1份工程停工整改,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有效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全年建设领域安全生产零事故。

四是强化重点工程监督。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合理低价中标制度,进场交易36项建设工程,中标价6467万元,拦标价7338万元,节约资金871万元,节约资金率为11.9%,建设工程进场交易率达100%。严把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关,工程竣工结算送审价1927.29元,审核价1420.27万元,节约资金507万元,结余资金率26%。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成本,实现了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防止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办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8份,施工许可证14份,《招投标代理合同》审查备案36份。全年未发生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风。

五是积极充实土地储备库,清理整顿城市土地市场秩序。共查处违章建筑12处,建筑面积1095.75平方米;依法拆除违章建筑2处,建筑面积213.5平方米;整改10处,建筑面积882.25平方米。有效遏制了违章建设上升的势头。

六是突出刀郎文化,实施城北英巴扎北路改造工程。完成对英巴扎北路71户居民住房状况入户调查和建档、分类、汇总工作。其中需要拆迁改建二层的51户,需要外观装修改造的20户。截止目前,申请动工12户,已开工实施二层改建的6户。

七是大力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投资97万元,种植4875棵各类风景树和3万盆花卉绿化小品以及城市绿化维护项目;投资119.5万元广场四周建筑物亮化工程。城市绿地面积达42.5万平方米,每天开灯11小时,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提高了城市档次和品味。

八是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努力提高招商项目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主要是工业园区5.7公里道路扩建工程,投资2100万元;城市排水工业园区段3.8公里主管网建设工程,投资295.9万元。提高了园区综合服务功能,有效的增强了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一年以来,我局始终坚持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满足各族群众需要。其中市政设施基础建设项目6个,总投资3322.8万元。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项目1个,总投资308万元。文教设施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1057.724万元。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3个,总投资4259.266万元,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12个,投资总1062.303万元。目前,县城区面积9.6平方公里,县城道路总里程达53.05公里,同比增加12.04%;城市排水主管网总长达39.8公里,同比增加8.15%;城市供热总吨位达95吨,同比增加50%,供热主管网达17.3公里,同比增加4.84%。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强化综合执法,高水平管理城市

以城市“天山杯”活动为契机,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全年共出动宣传车9车次,散发传单1000多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居民热爱城市、做文明市民的意识。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继续大力实施门前“五包”责任书,全年两次对沿街单位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同时狠抓乱停乱放,乱堆乱建,乱占乱挖,乱摆摊设点,随意损坏公用设施等违规违章行为的整治工作。共查处各类违规违章行为200起,治理路边集市4处,清理非法营运车辆50车次,查0处乱停乱放车辆150车次。

三是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化解矛盾纠纷。一年来,完成城镇房屋建设拆迁56户,拆迁面积29.07亩。共发放补偿1735572.48元。我局在拆迁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补偿安置措施得力,没有发生一例越级上访事件。

四是加大房地产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全年办理房屋所有权证280件,期房抵押备案82件,办理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所有权证6700件,有效地规范了房地产市场行为。

五是健全廉租住房管理机构,规范审核程序,严格实施公示、复核制度。完善廉租住房补贴的受理、审核及发放工作机制,对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3044户城镇低保家庭中的850户进行了公示。计划解决500户低保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其中:120户困难家庭实行实物配租,380户困难家庭实行住房租赁补贴。

四、搞好对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

在对上争取项目工作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上争取项目申报工作。共完成对上争取项目到位资金2121.6万元,其中:廉租房建设补贴551万元,城市维护补助费30万元,燃油补贴费147.6万元。招商引资工作经过建设局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完成2个工业企业招商引资任务,落地资金200万元,圆满地完成了我局对上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任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继续按照“改造城北、提升城中、开发城南”的总体思路,继续强力推进“拓城、秀城、融城”进程。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力争使城市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把麦盖提县建设成为叶河中游中心城镇。麦盖提县城乡建设局

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5

一、加强领导,大力宣传,有力推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

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是推进城乡规划部门依法行政,提高规划行政效能,保障城乡规划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监督约束机制,防范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举措。我局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重要意义,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大力宣传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领导组织机构。为了保证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我局在县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同时成立了相应的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黄焕辉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冯伟光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明确了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二)积极开展宣传动员。我局根据文件要求召开了干部职工动员大会,认真组织学习了省、市《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专项检查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要求,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形成了共识。通过这些方式,使全局干部职工对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同时,还积极利用散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意义、目标和工作步骤,调动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规划效能监察的积极性。同时我局还设立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监督举报电话。

(三)加大城乡规划法律法规教育力度,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规划建设城市的法制意识。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坚持把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以增强领导干部的规划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二是加强规划管理人员业务培训。邀请县法制局和法院的法律人事为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推行行政执法人员岗前培训制度。

(四)定期进行自查自纠。我局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能定期组织各股、室开展了互查工作,着力清理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滥用职权,不严格执行城乡规划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划许可工作拖沓、推诿、扯皮和违规办事,以及城乡规划实施缺乏有效事前、事中监督,失职、渎职等问题,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通过认真自查,不断总结以往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摸清了工作的差距,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二、认真编制城乡规划、依法履行审批制度

(一)近两年城乡规划的制定情况

为适应我县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按照《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法》)和《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要求,两年来,我县重新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完成了**县新城2005-2020年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县蝴蝶岭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木京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县县城生活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完成了**大道、新河大道、广场大道、行政大道、仙塘大道等沿街道路城市景观规划,初步形成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以及近期建设规划相互衔接、配套的规划体系。

(二)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

我局按照《城乡规划法》和《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县城规划实施事项全部进行了清理、规范,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健全决策监督机制。

一是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两年来,我局按《城乡规划法》的要求,认真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办理规划用地审批项目421宗,规划用地面积388万平方米;办理建设工程审批项目209宗,规划工程面积95.1万平方米 “一书两证”办证率达到100%。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我局能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取得相关部门的配合,使“一书两证”这一《城乡规划法》的核心制度得到了较好落实。有效堵住了规划管理的漏洞,维护了“一书两证”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

二是加强县城规划管理工作。推进了县城生活服务区开发,改造了**大道、广场大道、新河大道,新建了县人民公园,加快了县城东岸防洪堤建设。县城总体规划的五个功能区(行政中心区、滨江区、站北功能区、仙塘功能区、观塘功能区)基本建成,使县城初步

天国降临 帝国风云之《圣武传》 灵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形成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各功能区建设情况是:

行政中心区 东江大桥、**大道、行政大道、新河大道、仙塘大道、农林街及其绿化、亮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己完成,政治中心基本形成。

滨江区 完成了木京电站、广场路东段、回迁地等建设,滨江花园、俊园轩等商住小区已开发建成。

站北功能区 完成了工业园开发,建那一世小说网 http://成了县城工业一区、工业二区、徐洞工业区。

仙塘功能区 完成了仙塘工业园、蝴蝶岭工业城、水厂、市场、商业等项目开发。

观塘功能区 正在建设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进行中。

三是推进了县城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加快县城旺城战略工作的实施,我局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推出多项措施加快县城房地产业,目前我县已建成商品房建筑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其中滨江花园、俊园轩、康华小区等4个商住小区开发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从根本上缓解了我县住房紧缺的状况。

四是建章立制,依法行政。在规划管理上,我们制订了专门的工作制度,制订了《规划审批会审制度》、《行政责任过错追究制》等制度,明确了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时限和目标要求。公开了岗位监督栏,在执行公务中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使执法过程做到公开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五是加大规划执法力度,规范城乡规划建设行为。近年来,为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们加大了对违法(章)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法建设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维护了城乡规划的严肃性。今年组织人员依法拆除了市理工学校选址所在地范围内的56幢违章建筑和7幢违章简易竹棚,拆除违章建筑面积达8200平方米(其中竹棚面积2000多平方米)。通过坚决有力的查处,打击了违法建设者,教育了干部群众,从而保障了县城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我局在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主要是:

1、存在规划编制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尽管县城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基本完成,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滞后,详细规划覆盖率达不到30%。对规划编制经费基本上没有按列入财政预算,没有安排专项资金。

2、城乡规划公示制度不健全。在县城规划区范围内,尚未设立固定公示栏,大型建设项目没有设公示牌。

3、违法建设普遍存在,少批多建现象突出,查处力度不够,执法难度和阻力大。

4、未建立专门的规划管理监察执法机构,规划批后管理工作严重滞后,违章建筑、违法建设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全县城镇的健康发展。

5、效能监察配套制度不尽完善,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客观上要求我们,通过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制体系与管理机制,努力提高城乡规划的行政效率、行政能力,实现依法行政的目的。目前,效能监察各项配套制度尚不尽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局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将着重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1、细化、落实工作方案。制定具体做法的工作计划、工作进度和工作规则、工作程序、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等,并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

2、完善行政审批流程。根据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规划行政审批流程,规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行为,提高城市规划工作透明度,形成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良好工作机制。

3、加强规划效能建设。依据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主要内容,对规划编制、审批,行政许可的清理、实施、监督,政务公开、勤廉政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逐一疏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巩固成果,整改提高。

4、严格责任追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畅通投诉渠道,认真受理群众举报,着力解决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反映和检查出来的违法违纪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不断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

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是一项新的工作,我们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保障我县城市规划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6

决胜全面小康 为谱写 xx 更加出彩绚丽篇章做出更大贡献 ——2020 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报告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 x 届 x 次全会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 2019 年工作,分析形势任务,安排部署 2020 年工作。会前,xx 副省长专题听取了我厅工作汇报,对 2019 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和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担当作为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做好今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刚才,x 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各有特色亮点,大会还印发了书面交流材料,这些好的经验做法,供同志们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 2019 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 刚刚过去的 2019 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厅党组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 xx 重要讲话和关于住房城乡建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持续打好“四张牌”、打赢“三大攻坚战”和加快 xx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部署,全力推进百城建设提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障房建设、建筑业转型、民生实事落实、“放管服”改革等工作,努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高

质量。全年住建领域完成投资超过 1.4 万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约三分之一,房地产和建筑业税收占全省税收约三分之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强化政治统领,持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落实党组(党委)中心组和机关理论学习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发展合力。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深入开展“8+1”专项整治,整改落实取得实效。二是注重创新提升,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创新党建工作方法。xx 市加强建筑工地流动党员管理,xx 市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开展十大主题活动,xx 市推行“党建派遣单”制度,xx 市将“党旗插在工地上、支部建在项目上”,xx 市实施“支部在网格、党员在路上”,基层基础能力明显增强。三是严格正风肃纪,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始终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正确运用“四种形态”,认真落实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严控廉政隐患和风险点。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督查,扎实推动“以案促改”常态化制度化,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全系统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日益浓厚。四是坚持典型引领,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召开全省住房公积金文明行业暨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推进会,涌现出 2019 年感动 xx 十大人物——xx

先进集体、省“三八红旗手”厅住房保障处 xx 等先进典型,x 个青年集体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x 名同志获得省劳动模范、x 名同志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x 个单位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状、x 个班组项目获得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评选 xx 名“最美城管人”和 xx 名“出彩物业人”,展现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风采。

(二)坚持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着力构建多层次住房体系。一是因城施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监测预警,督促指导城市落实主体责任,全省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1-11 月,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xx亿元,投资额连续保持全国第五、中部第一,同比增长 x%;商品房销售 xx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x%;房屋施工面积 x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x%。xx 市“一城一策”方案通过住建部审核。xx 个省辖市、xx 示范区和 xx 个县市实现房屋网签备案数据全省联网。二是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省争取中央财政和预算内补助资金 xx 亿元,发行棚改专项债 xx 亿元。开工棚改安置房 xx 万套、基本建成 22.77 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完成投资 867.6 亿元。xx、xx、xx 开工量均超目标任务一半以上。三是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请省政府出台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的指导意见,xx 个省辖市和 xx 示范区全部出台了老旧小区改造标准。全省 xx 个老旧小区、约 xx 万户纳入中央资金支持范围、争取资金 xx 亿元,已完成改造 xx 个、正在改造 xx个。xx 市“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被评为“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xx 市作为国家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挖掘社区公共资源,完善日间照料、社区管理等公共服务设施;xx、xx、xx、xx 出台了既有住

宅加装电梯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加装电梯、水电气暖改造、城市书房建设和日间照料中心建设;xx 市将相邻老旧小区归并整合,同步改造提升。四是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应。落实住房租赁合同网签备案制度,建成住房租赁调查和信息管理服务平台。xx 市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五是加大住房公积金对住房消费支持力度。预计全年缴存住房公积金 xx 亿元、同比增长 xx%,提取 xx 亿元、同比增长 xx%,新开户 xx 万人。xx 家管理机构全部接入全国统一数据平台,省厅对xx、xx、xx 市 x 家管理机构进行了内部审计。国家审计署对我省住房公积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开展了专项审计。六是加强公租房管理。开展国家公租房信息系统贯标工作,省辖市和 xx 示范区公租房信息系统全部上线试运行,基本实现与省政务网数据传输。政府投资公租房完成分配 xx%以上。

(三)全域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全域推进实施。省委省政府召开两次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分别观摩了 xx、xx、xx、xx 等市县百城建设提质项目。印发 2019 年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方案和城市“四治”专项方案。会同省委组织部举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高级研修班,对 xx 名县市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开展了专题培训,省委组织部孔昌生部长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二是加强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围绕“四篇文章”高标准谋划建设一大批民生和老城区提质项目,全省实施 xx 个、完成投资 xx 亿元。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xx 公里,全省 xx 处城市易涝点完成整治 xx 处,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

廊 xx 公里、形成廊体 xx 公里,有省定目标任务的 xx 个城市新建改造供热管网 xx 公里、热力站 xx 座,新增供热面积 xx 万平方米,均超额完成目标。建成公园、街头游园 xx 个,建成绿地面积 xx 公顷,新增立体绿化 xx 万平方米。xx、xx、xx、xx 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全省共创建 xx、xx、xx3 个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和 14 个省级节水型城市。xx 市高标准完成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任务;xx 市成功举办世界月季洲际大会;xx 县将百城建设提质向集镇整治提升延伸;息县坚持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统筹并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同步实施,城市品质显著提升;xx 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xx、xx、xx 镇等24 个市县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城镇),全省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数量位居全国首位。xx 等 x 个县市和 xx 县 xx乡等 x 个乡镇、社区创建“十三五”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市、村镇。三是创新融资方式,强化资金保障。召开投融资专题培训会、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投融资洽谈会,现场签约项目 xx 个、投资额 xx 亿元。x家金融机构向百城建设提质项目放款 xx 亿元,纳入省财政 PPP 项目库xx 个,落地 xx 个、总投资 xx 亿元。四是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确认公布历史建筑 xx 处,会同省文物局提请省政府公布第二批 xx 个历史文化街区。xx、xx、xx 开展省级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xx 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省政府审批,xx 市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修复整治规划通过专家审查。

(四)发挥职责作用,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积极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配合省信访联席办推进房地产领域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专项行动,全省纳入化解攻坚范围的 xx 个问题楼盘已化解 xx 个、化解率 xx%,涉及问题楼盘信访量同比下降 xx%,各市县按期完成“双xx%”的工作目标,全系统 xx 个单位和 xx 个人获省信访联席办表彰。xx、xx、xx、xx、xx 等城市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推进问题楼盘化解。开展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乱象整治,取缔“黑中介”xx 家,查处规范 xx 家。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有效化解房屋征收领域矛盾纠纷。xx、xx、xx、xx、xx 等市县开展房地产市场集中治理。将棚改逾期回迁列入主题教育整改台账和责任目标,全省累计完成整改项目 xx 个、xx 万套,整改率达 xx%,xx、xx、xx、xx 提前完成整改任务。按照“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原则,持续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承发包、工程质量安全、渣土清运、住房公积金骗提等专项整治,得到中央督导组、住建部充分肯定。二是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发挥省农村危房改造清零行动指挥部作用,大力推进 4 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清零。2019 年国家下达我省改造任务 xx 万户、完成 xx万户,存量危房提前清零。住建部、国务院扶贫办在 xx 市召开全国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对我省工作予以肯定。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和黄河滩区迁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质量安全总体可控。三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省控尘办牵头作用,制定“散尘”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修订扬尘污染防治标准,会同交通、水利等部门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建设工程豁免工序,正按程序报批。根据通报,全省 PM10、PM2.5 浓度均超额完成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省辖市、直管县市主次干道达到“双 10”标准,县级城市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 100%。xx、xx、xx、xx、xx、xx 等城市强化“以克论净”,提升城市清洁水平。全省 xx 万户餐饮服务单位

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稳定在 98%以上、达标排放率达 xx%,xx、xx、xx等全面启动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平台建设,大型餐饮服务单位监控联网xx 家。省辖市、xx 示范区建成区 xx 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xx 处,县市xx 处基本消除 xx 处。全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超过 xx 万吨,省辖市、xx 示范区资源化利用 xx 万吨,利用率达 xx%。

(五)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一是持续强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列入民生实事,到 2019 年底,全省 xx 个涉农县(市、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部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基本建成“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治理体系。累计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xx 处。xx、xx 等 x 个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 xx 召开。二是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新增xx 个中国传统村落,全省累计中国传统村落 xx 个、省级传统村落 xx个,xx 个传统村落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xx、xx、xx 等地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xx 市建立省市县三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新县田铺大湾、光山县东岳村并作出重要指示。三是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确定长垣、温县、禹州、上蔡、台前和xx 市作为农房建设试点,试点县市和 xx 等市编制农房建设图集,推广宜居型农房。加强农房抗震改造,编制新建农房抗震设防等技术导则,2019 年中央下达我省农房抗震改造 xx 万户、补助资金 x 亿元。四是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确定 xx 个村组为我省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在住建部专家团队指导下,光山县着力打造 4 个共同缔造示范村、成效显现。

(六)全面加强城市治理,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一是统筹推进城市垃圾治理。大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国家试点 xx 市完成分类近xx 万户、覆盖率 xx%,xx 区建成分类收运处理体系。省级试点 xx、xx、xx、xx4 市完成分类 33 万户,超额完成试点任务。全省 xx 个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完成提标改造,实现达标排放、规范运行。x 个市县初步建立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体系。新建成 xx 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日处理能力 xx 吨。二是提升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全省建成南水北调配套水厂 xx 座、年供水能力 xx 亿吨。全省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 xx 座,年处理污水 xx 亿吨,削减 COD xx 吨,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xx%和 xx%。xx 个市县建成污泥处置设施,日处置能力 xx 吨。三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各市县数字城管平台平稳运行,xx 个省辖市与所属县市基本实现互联互通,通过平台解决城市管理问题 xx 多万件,住建部专期刊发我省成效做法,xx 市被确定为全国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试点城市。xx、xx 以“路长制”为抓手,推进城市“序化、洁化、绿化、亮化”;xx 市实行“三级管理、五级网格”管理模式;xx、xx 示范区以数字城管推动城市管理提质增效。全省城管执法队伍以“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打造人民满意城管”三年行动为抓手,加强能力建设,队伍素质形象明显提升。xx市城管局、息县城管局、xx 市城管执法支队等单位受到住建部表彰。以城镇燃气、供热、城市供排水、城市桥梁、公园游园为重点,开展市政公用设施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治理,隐患整改率 xx%以上。推进城市供水、燃气和供热行业服务便民化,全面推行移动支付、网上办事。四是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研究起草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

法和物业承接查验办法,探索人民调解与行政、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工作机制。xx、xx、巩义等市县以党建为引领,着力解决社区治理和物业服务的难点痛点堵点;xx、xx 等市县创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动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有效融合;xx 市出台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简化办事程序,提高使用效率。全省新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 xx 家、比 2018 年增长 1 倍多。五是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实施《xx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推动《xx 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立法。对 xx 个监管事项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省厅受理投诉举报 xx 件,办理行政复议 xx 件。各市县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大力宣传城市治理等法规政策。省厅被省政府和省普法领导小组表彰为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七)大力调 整优化结构,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预计 2019 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 x 万亿元、同比增长 xx%。一是大力推进建筑企业改革攻坚。按照省政府重点产业转型发展部署,大力实施企业改革、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等五大攻坚行动。引导企业加快股权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开拓外埠市场,组织建筑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介,林州市在北京召开建筑企业推介会;优化资质资格管理,对具备一项特级和两项一级资质的重点培育企业,赋予其他专业类别二级总承包资质;xx 家省重点培育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速 xx%,x 家企业晋升施工特级总包资质;推广工程担保和劳务实名制,开展根治农民工欠薪专项行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 xx 起、xx 亿元。xx市实施总部经济战略,奖励建筑企业近xx 万元。二是推动建筑产业工

人队伍培育和人才培养。在固始、长垣、林州、xx4 个县市和重点培育企业开展试点,注册专业作业企业 xx 余家,培训建筑产业工人约xx 人。组织 xx 个工种的省级竞赛活动、数量为历年之最,xx 名职工获 xx 省建设劳动奖章荣誉称号,xx 名职工获全系统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三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入库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 xx 个、超xx 万平方米,xx、xx、xx 走在全省前列。xx、xx、xx、xx 获批国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试点,xx、xx、禹州和 20 家企业列入省级示范,临颍县获住建部表扬。四是着力提升建筑能效。全省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 100%,新建居住建筑执行“65%+”、公共建筑执行“65%”节能标准,x 个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率先执行“75%”节能标准,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 45%。在中部地区率先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xx 市确定 x 个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xx、xx、xx 开展农村联片低能耗农房试点。全省实施城镇既有建筑、既有农房节能改造 xx万平方米和 xx 万平方米,xx 市改造量居全省第一。住建部推广我省农村清洁取暖能效提升经验。五是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工程质量安全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推进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7 家建筑施工企业被评为省级标杆示范单位。推广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制度,强化对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迁建、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中州杯”评审管理制度,2018 和 2019 有 xx 项工程荣获“鲁班奖”、210 项工程荣获“中州杯”。六是推动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发展和标准定额优化服务。xx 家勘察设计单位和 xx 个项目列入全过程咨询服务试点,31 家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获得建筑设计甲级资

质。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发布标准定额 28 项,废止 1 项。出台加强建筑材料计价风险管控的指导意见,建成工程造价大数据监测平台,开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评价。xx、xx 实现数字化审图。

(八)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全行业发展活力。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厅本级 19 项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企业资质审批、二级执业师注册管理等事项全部实现电子证照化,多数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三分之一事项实现“零跑腿”。建筑企业、工程造价咨询资质在全国率先推行告知承诺制审批。推进全系统审批服务事项“一条线”,优化审批流程,水气暖报装时限分别压减至 7、9、10 个工作日以内,住房公积金业务网上可办率 80%以上,“一网通办”“零跑腿”办结率超过 60%。二是强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发挥牵头作用,按照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目标加压推进,xx 个省辖市和 xx 示范区建成并逐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制定审批事项清单和审批流程图,全部实现审批时限压减至 100 个工作日以内的目标。开发建设三级联动监管平台,实现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在xx 政务服务网打造“豫快开工”特色专栏,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监管系统与国家平台对接,办件量居全国前列,住建部给予充分肯定。xx 市大力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双流程”并联审批,受到国务院办公厅关注;xx 市加强审批联合督导服务和 xx 自贸区 xx 片区基于工程建设项目风险防控点联合监管两项改革经验,住建部要求在全国复制推广。

2019 年根据机构改革要求,全面承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职责,全系统通力合作,完成郑万、郑阜、商合杭高铁消防验收,沿

线市县完成高铁站房消防验收,有力保障了三条高铁顺利开通。根据国家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扎实开展并基本完成高铁沿线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另外,成立审计整改专班,2018 年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率达到 96%。省厅严肃认真接受省委巡视,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xx 件,开展城市景观亮化专项整治,加强国家安全、平安建设和信访稳定工作,为迎大庆保平安做出了贡献。

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长期以来戮力同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正确认识住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重大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国家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仍处于全球最大规模的城镇化时期,人口、资源等要素在全球全国范围内加速流动、优化配置,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特大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增强,xx 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的思路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中央要求全面取消户籍限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由常住地供给。我省城镇化率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 个百分点、潜力巨大,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仍处于城镇化加速提质、大有可为的关键窗口期,必须牢牢把握重大战略机遇,积极蓄势谋势,发挥我省比较优势,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调研 xx 发表的重要讲话,要求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文化繁荣兴盛,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任务都与住建工作密切相关。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韩正副总理在住建部召开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要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完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着力解决新市民、年轻群体的住房困难;要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去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对今年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顺应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的新趋势,大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竞争力,集中力量做强 xx、xx“双引擎”,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持续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加快构建以 xx 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央和省委的重

大决策部署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城镇化和城乡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2019 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3.2%、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低;通过持续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县级城市和省辖市老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但城市建设体系化程度不高,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历史文化保护不系统不全面,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管控不够有力,城市文化特色不明显;住房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尚不牢固;建筑业转型任务艰巨,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村庄和农房建设缺乏有效管理和风貌特色,小城镇发展活力不足,镇区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等。

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住建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遵循发展规律,认清形势任务,抢抓重大机遇,奋力担当作为,努力为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三、今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做好今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以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住建领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谱写新时代 xx 更加出彩绚丽篇章做出积极贡献。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深入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速提质。遵循经济规律,增强中心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深入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现代城镇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突出中心城市带动。始终扭住 xx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个龙头,指导支持 xx 市对标一线城市和国际标准,全面提升城市设计和建设管理水平,推进 xx 大都市区建设,加快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落实支持 xx 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支持 xx 市以国际化视野和标准设计建设管理城市,擦亮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品牌,加快 xx 都市圈建设,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指导支持有条件的城市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支持省际交界地区增强承载力吸引力,变区划边缘为区域枢纽、开放前沿。按照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公园城市等理念,指导 xx、xx、xx 等城市率先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二是深入推进百城建设提质。省厅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做好考核评估。各市县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四篇文章”,推进城市“四治”,统筹新区开发和老城区有机更新。强化城市设计和“城市双修”,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专项行动,加快垃圾分类、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城市停车场、市政管网等设施建设,系统更新主次道路、背街小巷、老市

场等,注重微改造和功能修补,做好建筑密度的减法和公共服务、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的加法。大力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各市县要抓紧编制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改造模式,2019 年中央补助资金支持的老旧小区 6 月底前要完成改造;2020 年中央补助资金支持的老旧小区 6 月底前要实质性开工。试点打造一批“完整社区”,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立完整的社区环境体系、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增强居民归属感认同感。三是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借鉴浙江等省经验,坚持规划设计引领、试点先行、分类推动,以县城建成区以外乡镇政府驻地为主要对象,以驻地建成区为重点,开展以整治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切实解决小城镇“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战略节点作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鼓励沿黄城市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率先推进。四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要求,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指导,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历史建筑确定和保护利用,加强建筑设计,繁荣设计创作,延续历史文脉。研究大运河、长城和长征三大国家公园建设相关政策,挖掘沿线城镇乡村文化资源,争取国家资金和项目支持。沿黄城市要将城市建设风貌与黄河文化深度融合,讲好中华文化、xx 故事,提升城市软实力。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检查检视,对保护不力的地方要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名称。春节后省政府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二)坚持“稳”字当头,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一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认真做好房地产调控“一城一策”,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开展监测预警和考核评价,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完善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租赁关系稳定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xx 市要发挥试点作用,多渠道筹集租赁房源,促进专业化、机构化租赁企业发展;xx、xx、xx 等城市要积极申报国家试点,大力发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二是持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省开工棚改安置房 15 万套、基本建成 17 万套。各级棚改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建设项目和财政部门,提前做好棚改专项债发行前期工作,探索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持续开展棚改逾期回迁问题专项整治,年底前要基本清零。加快全国公租房信息系统贯标工作,xx、xx、xx 等城市要加快新增公租房建设。xx 市要抓好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三是强化住房公积金监管。继续扩大受益范围,支持缴存职工基本住房消费。强化资金风险管控,做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推进风险隐患排查常态化。

(三)持续聚焦聚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一是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今年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决胜之年,全国扶贫工作会议要求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国家将对贫困人口规模超过 10 万人的省份进行常态化督导,我省还有 35 万人口的脱贫任务。明年后扶贫工作重心将从绝对贫困攻坚转到相对贫困的日常帮扶,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脱贫工作。各级住建部门要聚焦聚力,加强动态管理,完成新增1.35 万户 4 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定期开展

脱贫户住房安全“回头看”,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应改尽改。推动危房改造与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振兴等有效衔接,提升危房改造质量和群众生活品质。继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和黄河滩区迁建工程质量监管后续服务保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以解决生活污水直排、提高城镇防涝水平和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为重点,加快补齐城中村、老城区、城乡结合部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雨污管网全覆盖,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排涝能力。加快建设污泥处理设施,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年底前所有市县力争建成规范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严格执行污泥转运“联单制”,强化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监管。省辖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其余县市建成区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大力推进城市集中供暖,沿黄城市建成区要率先实现集中供暖全覆盖,对于热源紧张或供热管网无法覆盖的区域,因地制宜推广地热能、电驱动热泵、工业余热、电蓄热等分布式集中供暖技术,积极探索 PPP、特许经营等模式,支持能源、市政等大型企业进入供暖市场,支持多源联通,增加热源供给,提高能源效率。严格实施精准治尘,坚持铁心铁面铁腕,狠抓施工扬尘治理、城市清洁行动和渣土清运,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和餐饮油烟达标排放。实施新版《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标准》,逐步解决不可降解防尘网对土壤及环境二次污染等问题。发布实施《进一步明确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有关问题的通知》,严格分类施策、精准管控和依法监管,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认真落实管控要求、达到“六个百分之百”扬尘防治标准、无土石方

作业的房屋建筑、市政道路等工程项目可继续施工,对守法记录良好的企业减少监管频次,要对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进行通报,并建立投诉机制。三是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继续开展问题楼盘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行动,延长政策窗口期。有关市县要用足用活政策,多措并举、分类突破,打好组合拳,依法依规处置,建立长效预防机制,力争今年底基本清零。坚持长效常治,持续推进建筑工程、房地产市场、城市管理等领域专项整治,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

(四)创新城市治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一是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水平。围绕群众关注的供水、供气、供热、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推进韧性城市和安全城市建设,强化防灾抗灾和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城市安全监管责任制,强化危险源监控,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按照住建部要求,开展城市体检,有条件的城市要争取开展“美丽城市”建设国家试点。二是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化、路(街)长制等责任制。以标准制度建设为重点,夯实城市治理制度基础,抓紧制定一批适应城市管理需要的操作、管理和评价标准。开展城市管理大提升行动,整治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停车场管理、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建设一批“达标街道”。推动城市管理向基层延伸,以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居民区为重点,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三是提高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拓展数字城管平台功能,向智慧城管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升级转化,全面形成“城市运行一网

统管”,逐步实现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等功能整合。制定智慧城管导则和智慧城管系统建设标准规范。xx 等城市要积极推进 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四是开展城市照明景观亮化排查整治。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下发通知,要求整治景观亮化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各级住建部门要高度重视,对城市景观亮化规划面积过大、造价过高、大体量假山跌瀑、人造水系、党政机关办公楼高标准亮化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稳妥有序抓好整治。对已建成项目要复核建设手续、科学评估,从实际出发抓好整治;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要加强审视论证,发现问题该改的要改、该停的要停;对已批待建项目要重新审核,属于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要立即叫停。重点解决城市道路、背街小巷、立交桥下等功能基础照明“盲区”问题,补齐城市照明短板。五是提升执法队伍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职责。持续推进“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打造人民满意城管”三年行动,围绕 2020 年“执法服务提升年”主题,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提升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六是创新物业服务管理。推动落实《物业管理条例》,推进社区物业全覆盖。严格落实物业承接查验制度,推进物业服务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引导物业服务企业依法依规、诚信履约。推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立法,着力解决资金使用难、表决难、监管难、增值难。按照共同缔造理念,创新培育业主主导型物业管理新模式,探索建立“党建+社区+物业+行业组织+司法”等社区治理机制,构建共谋共商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五)坚持绿色发展,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结合“四水同治”,以创建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园林城市等为抓手,加快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加强雨水收集利用,降低地表径流系数,推动“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10%以内,设区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城市、县城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面积分别达到 20%、10%以上。推进智慧园林系统试点建设,今年实现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全覆盖,指导培育一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城镇)。加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省辖市绿道规划编制和市县规划区绿线划定,初步形成城市绿色慢行体系。推动城市新区和老城区均衡配置绿地资源,加快小游园、街头绿地、屋顶和立体绿化,新增城市绿地面积 5000 公顷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 35.9%,完成屋顶和立体绿化 43 万平方米以上、城市绿色廊道 500 公里以上。二是统筹推进城乡垃圾治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按照国家要求和我省实际,2020 年 xx市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2 年各省辖市和 xx 示范区至少有 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4 年省辖市和 xx 示范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运行。今年,要制定实施 xx 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意见,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xx 市完成国家试点任务,其他设区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公共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5 个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试点要覆盖所有乡镇及 80%以上行政村,启动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今年再开工建设 12

个项目、焚烧处理能力达到 3.2 万吨/日以上,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50%以上,鼓励沿黄城市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统筹推进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各市县要按照区域统筹原则建成投用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和处理设施,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今年底基本实现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和 90%以上自然村组,到 2022 年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并实现稳定运行。全部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清理整治任务。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迎接国家验收准备。持续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省辖市、xx 市示范区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 70%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立法,引导新建、改扩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和运营,全省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 50%,鼓励沿黄城市规划区新建建筑率先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贯彻落实三部委《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方案》,推动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扩大绿色建材应用范围和规模;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因地制宜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以“清洁供、节约用、可持续”为目标,开展农村低能耗农房连片试点示范。

(六)以保护提升传统村落和加强农房建设管理为重点,建设美丽乡村。一是实施传统村落保护提升三年行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的指示要求,发挥我省传统村落数量众多、文化资源丰厚等优势,组织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提升三年行动,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强化规划引导,拓展利用方式,重点打造豫西北太行山、豫中环嵩山、豫南大别山伏牛山

三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加大农房建设管理力度。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造质量,推动低能耗农房、绿色农房、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农房建设,推进落实农房建设管理机制。探索开展农村既有住房特别是传统民居改造提升,保护传统民居外部风貌,提升其内部居住环境。印发农房抗震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至少 xx 万户农房抗震改造任务。三是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发动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积极打造光山县共同缔造试点县和 x 个示范村,指导 xx 个试点村落实落细共同缔造理念。

(七)推动建筑业加快转型,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力争实现 xx 万亿元、增长 8%左右,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达20%。一是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持续抓好建筑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建造方式改革,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因地制宜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推动装配式装修,完善技术体系,开展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及产业基地评估,推进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城市试点建设,鼓励农村地区推广轻钢结构、混合结构装配式建筑,拓展装配式构配件在市政、交通、水利等领域推广应用。开展装配式建筑扶持政策执行情况“回头看”。探索建立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培养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改革工程项目组织方式,出台加快工程总承包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行工程总承包,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在民用建筑中推进建筑师负责制。探索建立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机制,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探索实施工程设计、审图、施工管理、交付全过程数字化,加快 BIM 等技术应用,提升信息化水平。改革建筑劳务

用工制度,创新建筑工人培训鉴定方式,落实企业培训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打造建筑产业工人孵化平台。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引导大型建筑施工、设计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 xx建筑业领军品牌。引导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大力发展专业作业企业,打造 xx 特色专业品牌。引导各地支持本土企业参与省内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继续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xx 建筑企业推介会。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出台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实施办法和信用主体评价标准,推进《xx 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修订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贯工作。二是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以贯彻《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和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为抓手,推进标准化管理,做好示范工程引领,坚决杜绝重大事故发生,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强化工程参建各方质量安全责任,加大对施工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处罚力度。推广建筑施工现场监管平台,抓好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民生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切实处理好扬尘防控与工程质量安全提升的关系。大力开展“中州杯”和“鲁班奖”创建,持续打造精品工程。三是建立完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政策体系。研究完善将建设工程消防审验纳入建设工程审批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建设审验审批监管平台,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规范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

(八)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便民服务和营商环境。一是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从方便市场主体和群众出发,提升“一网通办”便利度,推进数据资源共享,促进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异地办、掌上办。大力推广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依托“互联网+监管”,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优化水气暖报装服务水平,年底前住房公积金业务“零跑腿”办结率达到 70%以上。根据省委深改委要求,部分省级审批权限下放 xx 市,支持 xx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二是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目标,对标国内一流标准,做深做细“一张蓝图”“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全面建成全省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确保完成改革任务。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完善功能模块,提升智能化水平,实现“真连真通真办”。发挥“抓两头带中间”作用,以市带县,推动市县改革同步,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

面对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历史重任,面临激发潜力优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速提质的关键时期,面向人民群众对优化人居环境、完善城市治理等美好生活期待,住建系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王国生书记强调,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越是形势严峻,越要坚定信心、保持清醒;越是决胜时刻,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越是转型关口,越要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越是竞争激烈,越要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全系统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治理体系,锤炼过硬本领,汇聚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7

1.1 滑县产业集聚区的基本情况

滑县地处豫北平原, 区域面积1814km2, 耕地13万km2, 辖12乡10镇和1个产业集聚区, 1019个行政村, 总人口133万, 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 被确定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达133万t, 连续20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 蝉联全国唯一粮食生产先进“九连冠”, 素有“豫北粮仓”之称。县产业集聚区2008年12月被确定为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 省批规划面积24.2km2, 目前建成区面积13km2, 代管37个行政村, 农业人口4.4万人, 从业人员7.2万人。污水处理厂、综合服务中心、质检中心、研发中心、职教中心、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设施、敬老院以及现代化住宅小区等一应俱全, 完善的配套服务, 初步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集一转”目标, 被评为全省“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

1.2 滑县产业集聚区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意义

滑县现阶段虽在农业上尤其是粮食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仍然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 综合经济实力还比较弱。传统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 对财政贡献率比较低, 对县域经济拉动作用不够大, 特别是农民增收比较缓慢, 还只是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尚未从根本上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三农”问题较为突出, 城乡差别较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高;单户分散经营, 农机具重复投资, 利用率低, 生产成本偏高;种植模式单一,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耕作粗放, 土地整体产出效益偏低。近年来, 农村面貌虽然有所改观, 但还比较落后。村庄规划不到位, 多数住房还比较简陋, 住户分散零乱、一户多宅、空心村等问题比较突出, 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严重缺乏, 农民就医、就学、购物难度较大;农民绝大多数对土地依赖性大, 但单靠种地收入甚微。

如何尽快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滑县产业集聚区根据中央和省、市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 紧紧结合当地实际, 围绕加快实现农业企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目标, 通过整合土地、整合村庄, 规划建设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农村社区, 有效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的难题。探索出一条“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2 滑县产业集聚区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措施

2.1 科学规划高起点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 强化适度超前意识, 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 追求实用性与审美的协调统一。在广泛征求民意、聘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 合理规划房屋建设用地、道路、给排水、公共绿地和其他公共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用地。根据农村收入水平的高低差距, 对锦和新城规划设计了独院、多层、高层住宅、廉租房等不同样式、不同面积的居住用房, 以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有序合并的原则, 计划用两年的时间, 采取先建设后搬迁的方法, 陆续完成对33个行政村的整体搬迁。

2.2 广泛宣传求共识

采取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全民讨论、算账对比、示范带动等方法, 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对改善自身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意义。对村组干部、农村党员从加强宗旨教育、党性教育入手, 消除畏难情绪和怕得罪人的思想, 带头并动员亲属子女提前搬迁, 引导群众自愿搬迁。通过宣传发动使广大群众改变了传统的恋家守旧观念, 认识到将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益处, 主动提前拆除自己现住的房屋, 积极支持村庄整合, 全部申请入住统一规划建设的农村社区。

2.3 民主决策聚民心

集聚区管委会专门成立了村庄合并安置办公室, 从逐村调查、登记造册、住房规划设计到制订奖励办法等, 坚持公开透明、民主协商, 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工作方法, 多方征求意见, 反复论证, 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 确保村庄整合工作顺利有序实施, 组织人员对33个行政村逐村调查摸底。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 根据上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结合集聚区实际, 制订了《村庄合并奖励办法》 (以下简称《奖励办法》) , 并邀请县村镇规划建设指挥部领导和县建设、规划、土地、房管、新农办等有关部门对《奖励办法》进行系统论证, 确保其注重民生上更具可操作性;同时, 通过召开村支部书记会、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信访听证会等不同层次的会议, 从村支部书记、村两委班子扩大到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 对房屋拆迁、奖励办法、安置与建设、入住办法等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奖励办法》经过多次修改完善, 最终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并得以通过实施。

2.4 政策鼓励促进度

切实制定优惠政策, 引导、鼓励农民积极响应农村社区建设, 主动入住多层、高层楼房。先后有69%的农户申请入住多层、高层楼房, 有31%的农户申请入住连排独院。对主动拆迁的农户, 按原宅基和房屋面积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对主动拆迁的农户在子女就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均可享受区内优惠政策。住房安置坚持“一户一宅”的分配原则, 新批未建的宅基地, 按多层住宅安排;一户有两处以上宅基且不够分户条件的安排一处住宅, 多余宅院评估后现金支付给农户;对应安置宅院, 而主动入住多层、高层楼房的农户, 按标准给予一定奖励。对先行拆除的农户, 给予3元/m2的拆迁过渡费, 过渡期为6个月。为了让被拆迁户在生活上不受大的影响, 为他们购买了45万余元的生活用品。

2.5 村地整合上规模

产业集聚区所辖的33个村进行拆建合并, 对农民按户承包、分散耕作的土地通过流转实施规模经营。为加快土地流转的速度和力度, 由政府主导成立新鑫田园开发公司, 按照“公司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对区内1700km2土地全部流转, 实行规模经营, 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重点发展设施农业, 植入农业旅游业, 适当发展生态养殖业, 与集聚区的农产品加工园相互衔接,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布局分为核心区、粮食改革试验区、花木产业带、养殖区四个部分。核心区由生产观光区、生态休闲区、管理服务区组成, 规划面积167km2;粮食改革试验区规划面积960km2;花木产业带规划面积480km2;养殖区规划面积60km2。该示范园区预计总投资5.8亿元, 国家农发行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资金已到位4亿元, 园区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 预计两年内可全部建成。

2.6 多元筹资破瓶颈

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 钱从哪里来成为最大难题。在实施过程中, 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 多方整合筹集资金。

2.6.1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决定》, 赋予产业集聚区独立行使县级管理权限, 财政独立, 封闭运行, 对区内形成的税收、土地出让金等财政收入全部用于集聚区建设。同时, 县财政还努力调整支出结构, 全力筹集资金支持锦和新城建设。截至目前, 县、区财政共直接投入资金6.9亿元。

2.6.2 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通过大力实施土地、建设、交通、林业等项目资金整合, 共筹措各类项目资金1.6亿元。

2.6.3 积极争取银行贷款。主动与银信部门沟通协调, 积极申报项目贷款, 到位银行贷款4.07亿元。

2.6.4 统筹使用电力、通信、广电、天然气等国有企业资金1.5亿元。

2.6.5 吸纳社会投资2.57亿元。

2.6.6 农民自筹住宅建设资金4.26亿元。

2.6.7 其他渠道筹资5.85亿元。

2.7 增加收入为根本

2.7.1 保障群众土地收益不减少。

新鑫田园开发公司对流转的土地以每公顷每年8250kg小麦的市场价格支付农民租金, 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收益不减少。

2.7.2 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2.7.2.1鼓励农民到区内企业就业。依托裳华职业技术学院, 实施专业技能培训, 安排在区内企业上班, 实现就近就业。对在区内企业就业的社区农民, 前6个月除企业发放工资外, 集聚区为每人每月再补助200元。

2.7.2.2扶持农民自主创业。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运输业、建筑业等措施, 进一步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

2.7.2.3充分利用商业一条街和增设公益岗位, 积极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2.7.2.4组织外出务工, 实现农民增收。

2.7.2.5引导农民到农业园区承包经营或就业。支持农民到现代农业示范园承包经营高效农业;鼓励有种植经验的农民优先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就业。

2.7.3 增加社会保障项目。

集聚区为全体社区农民参加城乡养老保险, 出资承担农民应缴纳部分, 还为区内女满55周岁、男满6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再发放200元的养老补贴。为全体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出资承担农民应缴纳部分;每年为区内老人免费体检一次。投资16600万元, 高标准规划建设了3所中小学和2所幼儿园, 保障了农民子女就近入学并接受良好教育。2011年起对在县内职高、普高就读的社区农民子女, 每人每年资助500~1000元, 对新入校大学生一次性奖励2000~50000元, 对考入高校的困难家庭子女, 优先就高享受“金秋助学金”。

2.8 管理创新是动力

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 面临由分散居住的农村到集中居住的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变, 如何实现规模管理, 只有不断创新、大胆探索。在对社区党务政务管理上采取城市社区化管理模式, 设立1个社区党总支, 以小区为单位分设6个党支部, 党支部下设片区党小组、楼宇党小组、商业网点党小组和行业协会党小组等;民主选举产生居委会, 参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凡涉及社区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建立了党支部联提, 党工委、党总支联审, 党总支、支委、居委联席会联议, 党员代表、农民代表联定的“四联共议”决策程序和办法。同时完善妇联、计生、志愿者、红白理事会等群团及民间自治组织, 通过村民自治实行日常管理。在对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管理上。建立社区服务中心, 设立民政救助、信访稳定、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综治民调等便民服务窗口;对供水、供电、安保、保洁、绿化和公共设施维护等物业管理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市场化管理服务。集聚区成立社区建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工作共担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实现社区服务联动、管理联抓、治安联防、卫生联管、环境联治, 形成了社区和社区内各单位共驻共建的良好格局。

3 滑县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3.1 土地资源有效集约

村庄整合建成新型农村社区, 由原来的占地633km2减少到262km2, 节约土地372km2, 既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了空间, 又有效控制了农村宅基地的无序扩张, 实现了用地集约、居住集聚、效益集显。

3.2 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土地整合后, 通过土地流转, 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企业化管理, 提高了土地经营的规模效益, 使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彻底解放出来, 由过去的单一种地收入转变为从事多行业、多渠道的增收, 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整合前2009年的4910元提高到2011年的11000元。

3.3 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锦和新城完备的城市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全方位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 让农民不出社区就可满足就近购物、就医、就学、休闲娱乐等生活需求, 富足的收入让农民衣食无忧、生活愉悦。

3.4 树立农村新风尚

新型农村社区打破了原有的村庄建制和居住格局, 因土地、宅基纠纷和宗族派系引发的矛盾基本消除, 构建了新的邻里关系。管委会专门成立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办公室, 社区文明意识和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农民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3.5 促进“三化”协调发展

农民集中入住新型农村社区, 推动了农民由农村向城镇转移, 加快推进了新型城镇化进程;土地的集约、劳动力的解放, 为企业的发展和产业集聚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加快推进了新型工业化进程;土地的有序流转、规模经营,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集群发展, 加快推进了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

4 滑县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议

4.1 建设用地指标偏少

尽管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对滑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给予大力支持, 但缺口仍然较大, 特别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指标偏少, 无法满足城镇化提升需要;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在政策上、价格上不同步, 集体土地出转受限较多;没有形成统一的城乡土地交易市场, 农村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进入市场拍卖, 农民利益受损, 减缓了城镇化进程;集体土地不能交易、抵押、融资, 土地要素没有激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不够清晰、具体, 操作性、针对性不强, 拉动农村社区建设乏力;建议上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增加用地指标, 建立规范的土地交易市场, 明晰土地增减挂钩政策, 有效制止乱占土地违法行为。

4.2 建设资金匮乏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 尤其是滑县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规模较大, 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 自身财力严重不足, 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微不足道;信贷政策所限, 对农村社区建设融资支持较少。建议上级政府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投入, 协调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向农村社区倾斜, 调整信贷政策, 放宽对农村社区建设信贷投资规模。

4.3 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产业集聚区目前享受副县级规格, 与有关职能部门协调乏力, 尤其是与市里有关职能部门在上报项目审批上不对口、不衔接, 影响办事效率。机关管理人员编制数额较少, 引进高端管理人员难度较大。建议上级提高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规格, 提高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联系能力和办事效率。同时增加机关管理人员编制, 协调推进高科技人才引进工作。

4.4 管理模式有待创新

新型农村社区在管理上尚无成熟的经验可取, 目前对一期工程结束后迁入的部分村民所采取的一些管理办法, 也只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二期工程建成33个村全部迁入后管理面临诸多难题, 管理模式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集聚区将对农村社区管理继续探索, 认真总结经验。建议上级政府研究出台农村社区管理办法并及时莅临指导, 以全面提升农村社区科学管理水平。

摘要:农村的发展出路何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更合理, 怎么管更科学, 城乡一体化如何加快实现, 农民的幸福指数怎样进一步提高, 这些一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关注寻求破解的“三农”课题。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亲自命名的滑县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锦和新城共整合33个行政村12747户, 总投资33.04亿元, 规划建筑面积209.7万m2, 可容纳5.4万人居住。流转土地1700km2, 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社区内规划建设了教育、医疗、商贸、餐饮等配套设施。在两年多的建设实践中他们克难攻坚, 大胆创新, 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并取得初步经验。

生态建设: 造福城乡居民 篇8

宁夏盐池县依托生态建设,不断推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的沙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农民每年来自这一产业的现金收入达75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以上。

盐池县是一个项目拉动模式发展的地区。多年来,通过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草原围栏、天然草原恢复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县治理荒漠358万亩,在自治区率先实现荒漠化逆转。与此同时,盐池县立足实际,积极开发沙产业,过去的荒漠如今却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聚宝盆”。

目前,该县已建立灌木采种基地100万亩,沙柳资源基地40万亩,以甘草为主的人工中药材基地累计面积3万亩,以青山、王乐井、花马池为中心区域的红枣,以麻黄山、惠安堡为中心区域的山杏,以高沙窝、花马池镇为中心区域的林药间作优势产业带初具雏形。如今,盐池人从怕沙躲沙变为争着抢着承包治理沙漠,沙产业为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马鞍山:变废为宝 新型能源拉动绿色产业

家住马鞍山市当涂县石桥镇的刘老汉如今提起家中建起的沼气池,脸上便露出满意的神情。他家自2005年8月用上沼气后,烧饭、烧水、洗澡都十分方便,家里再也没有烟熏火燎满屋灰尘了。目前,在该市当涂大陇、太白和石桥一带已有千余户农户像刘老汉一样告别传统的烧柴生火,用上了沼气,而这正是该市实施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带来的成果。

“十五”期间,该市围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开展一系列生态建设活动,尤其是200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生态安徽”的重大战略决策后,该市结合实际,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生态马鞍山”的奋斗目标。

漳县:林业建设显现生态经济效益

2005年,到甘肃省漳县贵清山森林公园旅游的游客惊喜地发现:贵清山的风景不但更美了,发源于当地的漳河、龙川河、榜沙河的水流量也增大了,且水质清澈透明。

据当地水文工作人员测量:目前发源于漳县的3条河流年径流量达到3.58亿立方米,为全县工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上一篇:第一堂英语课教案下一篇:医院空调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