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秸秆利用工作方案

2024-12-15

镇村秸秆利用工作方案(共8篇)

镇村秸秆利用工作方案 篇1

为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市政府《关于合肥市油菜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意见》(合政〔2010〕120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包河区2010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大气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标本兼治,堵疏并举”的原则,坚持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全面防控与重点治理相结合,行政推动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高标准完成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任务,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大气环境。

二、目标任务

午秋两季禁烧区内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杂草、油菜壳、稻麦蕰等,确保骆岗机场飞机飞行安全和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安全,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配合中介组织做好秸秆打捆收购工作,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

三、重点区域

骆岗街道、大圩镇、义城街道、烟墩街道、淝河镇。

四、工作安排

5月1日起至6月30日为午季禁烧阶段,共分3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发动阶段(5月1—5月15日)。各相关镇街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和督查组,做到组织、人员、车辆和经费“四落实”,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行动迅速、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落实秸秆集中堆放点,联系机械设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提高参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自觉性。

(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阶段(5月16日—6月15日)。各相关镇街,区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坚持24小时巡查,防止秸秆焚烧现象发生。镇村搬运突击队(灭火队)要帮助困难户、无劳力户搬运秸秆。区禁烧办要每天向市禁烧办、区政府报告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工作进展情况。镇街禁烧办要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保证信息畅通。对违反规定、焚烧严重的地方,区禁烧办要及时在全区通报。

(三)总结考评阶段(6月16日—6月30日)。对照区政府与各相关镇街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由区农委、财政、环保、公安等部门牵头,根据各地禁烧任务完成情况、禁烧成效、区督查组督查情况,以及实地查看综合利用现场情况,对各单位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区政府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五、主要措施

(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有序调整,科学发展”的思路,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压缩粮油生产,从源头减少秸秆产出量。大圩、义城、烟墩等镇街要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蔬菜园艺业、林木花卉业、园区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推动土地流转,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市政府部署要求,扎实做好秸秆禁烧网格划分“三定”(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和网格管理基础工作(一图、一册、一库),建立一、二、三级管理网格,形成“边界明确、责任落实、上下互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镇街、村居、组三级管理体系,推进秸秆禁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加快秸秆“离田”。各相关镇街要从有利于搬运和收购的角度出发,尽快落实秸秆集中堆放点,继续采用“四个多一点”的秸秆“离田”措施,即多打捆一点、多堆放一点、多挑运一点、多堆腐沤制一点。要积极与收购企业联系落实打捆机械,配合收购企业收购;要组织搬运突击队,帮助困难户、无劳力户搬运秸秆,确保秸秆及时“离田”,及时打捆,既不耽误农时,也不出现露天焚烧现象。

六、组织保障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有针对性地宣传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的意义及依法保护环境、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农业部门要采取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让农民变被动焚烧为主动利用。镇(街)、村(居)要组织流动宣传车、悬挂条幅、标语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强大声势,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镇村干部要主动上门宣传发动,让每一户都做出禁烧承诺。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区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区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部署安排、督查考核和推进落实。区政府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纳入镇街目标管理进行考核,与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其责任主体地位、工作目标及奖惩措施。各镇、街行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强化行政措施,实行区直部门联系镇街、镇街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地块、党团员联户的“四联包”立体责任网络,保证禁烧工作落实到村组、地块,责任落实到人头。

(三)强化协作,密切配合。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涉及千家万户,需要镇、街道,区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互相配合,才能把这项工作抓好。各镇街要大力支持和配合收购企业做好收购信息发布、组织农民、协调堆放场所等工作,确保秸秆能及时收购。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广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加大禁烧督查力度,推动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环保部门负责秸秆禁烧执法工作。财政部门负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经费保障。宣传部门负责有关法律法规及禁烧有关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

(四)严格考核,加强执法。禁烧期间,区督查组到镇、街对秸秆禁烧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露天焚烧现象,将在新闻媒体上通报。禁烧工作结束后,根据区政府目标管理责任书有关要求,对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工作突出的镇、街道和个人,区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工作不力的,将给予通报批评。镇、街要组织小分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宣传、巡回检查,一旦发现焚烧现象,快速出击,及时制止、扑灭。对违反《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当事人,环保部门可以依据条例给予200元以下罚款。

(五)加大投入,明确奖补。今年市里的奖补政策进一步加大提高,区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补助秸秆搬运、堆放、看管等费用。各镇街也要制定相应的奖补政策,为秸秆禁烧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镇村秸秆利用工作方案 篇2

关键词:秸秆,秸秆焚烧,大气污染,新型利用

引言

一提到“秸秆”二字, 可能大家会联想到“秸秆焚烧”、“秸秆还田”、“秸秆利用”、“大气污染”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词语。同时秸秆的治理影响着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 也是现今生活的热点话题。

每到收割时节, 秸秆的处理成了农民、政府部门头痛的问题。焚烧秸秆产生的烟尘影响空气质量、人们身体健康、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等。日益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 引起了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大气治理工作刻不容缓。秸秆有效利用成了解决秸秆焚烧导致局部大气污染问题的好办法。

1 农民对秸秆的处理和政府对秸秆的治理

进入21世纪, 随着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利用秸秆生火煮饭的家庭逐渐减少, 清洁干净燃料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与此同时在农村以秸秆当柴烧的利用方式, 逐渐被淘汰。收割时节, 有的农民把秸秆直接田间烧掉, 有的堆放在沟边河边, 有的还田处理, 有的少量环保利用等等。然而大多数农民采取了快捷、方便的秸秆田间焚烧的处理方式, 相应引发了空气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也加大了政府部门秸秆禁烧工作的难度。

各地政府部门在秸秆禁烧宣传教育工作、现场监管、秸秆利用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例如:2005年合肥市财政预算安排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专项资金100万元, 到了2014年, 这一数字已增加到5000万[1]。2013年成都市部分县 (市、区) 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全市县级财政已安排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专项经费1507万[2]。2014年河南省选取兰考、长垣、新蔡、郸城、新野、泌阳6个县开展财政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工作, 下达财政资金3600万元[3]。由此可见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有效地处理秸秆问题。

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在秸秆禁烧工作上狠下功夫, 出台禁烧文件, 大量宣传教育工作, 现场监督和处罚, 秸秆综合利用经费投入等使得禁烧工作有所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如农民偷着烧监管难度加大, 堆放沟边、河边、村边可能存在堵塞河道、污染水体、存在火灾安全隐患, 投入资金不到位,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不实在等问题的出现, 使得秸秆治理工作受到了一些阻碍。

2 秸秆利用方案

只有秸秆有效利用才能真正解决秸秆不合理处理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

2.1 秸秆利用方案1

如图1所示:农作物秸秆有传统6项综合利用方案, 且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但秸秆的利用率不高, 不能发挥其更高的价值。

新型利用方案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使秸秆变废为宝, 实现更高的价值的同时,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据了解, 每处理1t秸秆可产生200kg秸秆炭、300m3优质煤气、20kg优质碳酸钾、20kg木焦油和大量的木质酸[4]。秸秆物理化学化的处理需要通过工厂一系列的生产工序, 这意味着能够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和相应的物资流通利用问题, 带动经济发展, 解决农民收益问题等。

2.2 秸秆利用方案2

农作物秸秆是由大量的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及水所组成, 其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类的碳水化合物, 此外还有少量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5]。

如图2所示:秸秆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分解分离出碳水化合、粗蛋白、粗脂肪还有剩余粗灰分。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处理得到生活中需要的物质, 使秸秆有了新的利用方向, 为生活增添了更多更丰富的选择。

3 结束语

以上2种秸秆新型利用方案符合社会生活生产需要, 对农作物秸秆利用起到方向性指导作用, 新型秸秆处理方法还有待有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单位联合探索开发、创新利用, 最终达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合肥“秸秆禁烧”十年路:专项资金从100万涨到5000万[EB].安徽生活网, http://news.ahlife.com/htm/201405/256756.html.

[2]成都市安排专项经费确保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落到实处——四川农业厅[EB].http://www.moa.gov.cn/fwllm/qgxxlb/sc/201305/t20130527_3475064.htm.

[3]河南下达资金3600万元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农民日报[EB].http://www.moa.gov.cn/zwllm/zwdt/201410/t20141010_4100529.htm.

[4]我国首台大型智能化秸秆炭化炉在汝阳投入试生产——洛阳网[EB].http://news.lyd.com.cn/system/2015/01/16/010370733.shtml.

镇村秸秆利用工作方案 篇3

一、认真谋划,多举措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通化县全县耕地面积43.81万亩,年产秸秆20万吨左右。除农民自用10万吨秸秆外,尚有10万吨成熟秸秆需要综合利用。通化县根据秸秆的不同组份,按照产业和区域布局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把农业弃物秸秆循环利用,形成产业,解决秸秆出口。

(一)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保鲜甜玉米秸秆得到充分利用。通化县玉水坊酒业有限公司利用鲜秸秆榨汁发酵制酒项目,年消耗秸秆8万多吨,可节约近30%的粮食,吨酒成本可降400元,每亩地农民增加收入100元。

(二)有机农业与规模化养牛联合发展,开创发展新模式。为解决青储饲料出路,通化县建设以东明牧业为代表的规模化养牛场,年消耗秸秆8500吨;谷润新能源开发利用公司的秸秆青贮饲料项目年消耗秸秆3.5万吨。

(三)大力推广替代能源生产和应用。为了解决剩余秸秆出路,通化县在二密、三棵榆树等秸秆产量较大的乡镇布局建设了4户生物质燃料生产企业,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供应生物质燃料锅炉使用,探索出废弃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代替燃煤的循环利用发展模式,年消耗秸秆近8万吨。

通过秸秆的综合利用,形成了完整的农业经济循环模式,通化县年消耗秸秆量达16万吨,已完全消耗剩余秸秆,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促进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

二、依法确权明责,加大秸秆禁烧监管力度

一是加大监管力度,促进秸秆综合利用。通化县政府依法制定了《通化县人民政府及工作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的通知》,其中,秸秆野外焚烧造成污染的问题是野外点火引起的污染,没有野外点火就没有空气污染,根据《森林防火条例》规定,禁燃期内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焚烧秸秆一般都在禁燃期,在《通知》中明确了禁燃期禁止野外点火工作由林业部门监督管理,多年来林业部门形成的森林防火制度体系得到更好的发挥,处罚力度也大,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禁烧秸秆促进秸秆的综合利用。

二是强化属地管理,严格落实工作责任,要求各相关部门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秸秆禁烧工作负责人,针对秸秆禁烧重点时段、地段,加大巡查管控力度。以乡镇为主体,与防火工作相结合,分解落实秸秆禁烧工作任务。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环境监察人员加大对县域内重要区域进行突击检查,增加执法频次,并邀请记者一同前往,对违反禁烧秸秆等情况进行曝光,环境监察大队已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60余次。

三、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监管工作

多年来,通化县政府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召开秸秆禁烧专题会议,对秸秆利用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结合生态县建设要求和实际情况就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把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作为综合考核的内容之一,确保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高位推进。

镇村秸秆利用工作方案 篇4

为进一步加强秋季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确保秋收期间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的畅通,提高秸秆直接还田和多渠道综合利用水平,有效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财产安全,建设美丽祥符,按照省、市关于做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开封县

秋季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建设美丽祥符、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的原则,全面提高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的层次和水平,高标准完成秸秆禁烧工作任务,大力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

二、工作目标

在全县范围全面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杂草、城乡生活垃圾,逐渐消除焚烧现象,力争“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多途径、多层次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在长链条、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上实现新突破。

三、实施范围

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在全县境内区域全面推进,重点区域是:

一是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国道和省道两侧3公里范围内区域;尤其是八里湾镇、*镇、*镇、*乡等沿高速公路、铁路、国道和省道的管辖区域;二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关镇、黄龙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管辖区域;三是全县境内加油站、粮库、仓库及通讯设施区域;四是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在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人文遗址等周边地区划定禁止焚烧秸秆区域。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1日-20日)

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发动,部署工作任务,健全工作机构,建立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相关责任人、时间结点和工作要求,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行动迅速、运转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责任、清晰职责、落实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秸秆禁烧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阶段(9月20 日-10月30日)

各乡镇组织精干人员,深入乡村田间,调查掌握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具体面积,各有关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巡查力度,依据各自职责,关键时期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检查,设立举报电话,及时制止和依法查处焚烧秸秆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禁烧氛围。

(三)总结验收阶段(11月上旬)

在各乡镇、黄龙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自查和总结基础上,县政府组织考评组对各乡镇进行考评验收。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开封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指挥部日常事务。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黄龙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在县指挥部统一领导下,也要成立乡镇、村两级秸秆禁烧专门机构,建立和完善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人员、车辆、经费、办公地点”四落实;要按照“宣传教育与依法惩处相结合,重点防范与全面治理相结合,狠抓禁烧与清运转化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多措并举,协调联动,努力把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落到实处。

为进一步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督导力度,我县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制,做到职责明确,不留死角。

按照辖区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对各辖区内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负总责。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为禁烧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村委支书、主任为禁烧工作直接责任人。各乡镇分包干部及分包村委于9月16日前上报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指挥部办公室。

(二)加大宣传力度

广辟宣传渠道,强化宣传教育,营造禁烧氛围,把宣传教育工作做扎实。一是在全县范围发布《关于禁止焚烧秸秆的通告》,把政府禁烧的要求和措施传遍千家万户;二是开封县电视台等媒体要开辟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专题栏目,禁烧期间不间断宣传报道,促进全社会自觉禁烧意识。同时,积极参与到秸秆禁烧督导活动中,在坚持正面引导的同时,坚决对违法行为予以公开曝光;三是联通公司、移动公司建立秸秆禁烧手机短信平台,以最快的方式宣传禁烧工作,发送秸秆禁烧消息,推动全县秸秆禁烧工作全面开展;四是各乡镇要把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作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重点,通过出动宣传车辆、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印发通告民约和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秸秆利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五是教育部门要在全县开展以“禁烧秸秆,保护环境,建设美丽祥符”为主题的“小手牵大手”宣传活动,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通过学生宣传,做好家长思想工作,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的禁烧氛围。

(三)强化部门联动

乡镇政府、黄龙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及县直有关部门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农业部门:农业部门对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牵头负总责,会同畜牧、农机部门负责督导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广普及有关技术,切实提高秸秆直接利用率,同时负责秸秆综合利用量的统计工作。

环保部门:履行环境

监管职责,强化现场执法,适时监测大气环境质量。

农机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对农机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大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补贴力度,调动农民购买、使用机械作业的积极性,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

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好全县“三秋”期间农业生产用水的调配工作。

石油公司:要确保“三秋”期间我县农业生产用油的充足供应。

交通部门:负责高速、国道、省道两侧3公里范围内的重点禁烧区的巡查。

林业部门:负责对因秸秆焚烧造成的毁林事件进行严肃处理。

财政部门:负责处理好我县有关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资金的划拨。

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秸秆禁烧工作的日常巡查监管、消防等工作,对蓄意焚烧秸秆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按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处以拘留并罚款,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消防大队要严阵以待,一旦发现着火点要及时予以扑灭。

监察部门:负责对秸秆禁烧工作不力的地方和部门进行追究立案查处。

新闻单位:负责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宣传报道,对行动迟缓、禁烧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各乡镇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

(四)严格落实责任

县政府将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各乡镇要逐级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各乡镇要严格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对工作负总责,全面负责本辖区的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统一印制“三书”,即《禁烧责任书》、《禁烧承诺书》(附件:四)、《禁烧告知书》(附件:五),县、乡镇、村层层签订《禁烧责任书》,并把《禁烧承诺书》、《禁烧告知书》发放到每家每户,由户主签字承诺。同时,采取“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包地块,农户负责自己的责任田”的秸秆禁烧工作措施,杜绝焚烧秸秆现象发生。各乡镇要逐级建立工作任务分解表,落实好具体责任主体,上报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指挥部办公室。

(五)强化督导巡查

县督查组分包各乡镇,每天不间断巡查,实行零报告制度,每日通报督查情况并及时报禁烧办。发现着火点后,各督导组要立即进行焚烧面积的核定、登记、记录、建档和如实上报。对玩忽职守,工作不力,造成大面积焚烧或恶劣影响的,报监察部门对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实行效能问责。各督导组要尽职尽责,一线指挥,公正无私,坚决杜绝吃拿卡要,隐瞒着火面积等失职行为发生。各乡镇要成立秸秆禁烧督导巡查组,按照职责和属地管理原则,恪尽职守,做到24小时不间断巡查。对边际交界处、高速公路两侧、交通干道、偏远乡村、黄河滩区等重点区域要设置秸秆禁烧值班点,实施现场巡查和专人盯防,严防死守,不留盲点,不留死角。

(六)加强秸秆综合利用

结合本地实际,选准切入点,充分发挥我县玉米等农作秸秆多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过腹还田、生产沼气和生物质燃料等技术,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七)实行目标考核

按照省、市秸秆禁烧文件要求,全县实行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目标考核制,通过入户调查、电话抽查、定点巡查等方式对各乡镇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全程考核。重点考核内容:一是组织落实情况。包括机构是否建立,人员是否到位,经费是否落实,巡查力度是否到位,《禁烧承诺书》、《禁烧告知书》是否到户,《禁烧责任书》是否签订等;二是宣传情况。包括《禁烧承诺书》、《禁烧告知书》是否全面普及,宣传工作是否到位等;三是信息报送情况。包括信息报送制度是否落实,报送信息是否详实准确等;四是秸秆焚烧面积情况。重点考核秸秆禁烧过程中焚烧农作物秸秆的过火面积占当地种植业面积的比率,焚烧面积是否比去年有明显减少等;五是秸秆综合利用情况。重点考核综合利用措施是否到位,利用效果是否明显,路边、沟渠、田间地头等堆放的秸秆是否清运等。年终,县政府成立考核验收组对各乡镇秸秆禁烧工作进行考核验收,考核结果作为评先的重要依据。

(八)加大奖惩力度,强化责任追究

镇村秸秆利用工作方案 篇5

实施方案

为做好***区2015年夏季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确保完成全面禁烧目标任务,经研究,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农村村容村貌、保护大气环境为中心,以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坚持“疏堵结合,以用为主”,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宣传教育、科技推广、政策扶持和组织领导力度,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确保夏季秸秆全面禁烧和禁抛,积极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目标任务

在新区范围内实现秸秆全面禁烧,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建立较为完备的秸秆清运、收储体系,实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污一条河”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新区实现国家卫星遥感监测零火点记录,省、市、区巡查组零查处;收割秸秆及时清运、堆储,没有乱堆乱弃现象,不发生一起因秸秆下河引起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或因大面积焚烧秸秆引起的大气污染事故。

三、职责分工

(一)成立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以部门为单位,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各部门职责范围内及负责联系帮办的项目所在区域为各部门秸秆禁烧工作内容和责任范围;成立以管委会主任**同志为组长,**同志为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除保证金并取消奖金,部门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公开检讨。

镇村秸秆利用工作方案 篇6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安排部署,以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导向,以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为关键,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切实把村(社区)“两委”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二)基本原则。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使换届成为践行“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尊重、相信、依靠党员群众,全面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必须依法按章办事,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和步骤,确保于法周延、严谨规范。必须坚持事业选人,紧紧围绕发展、治理和服务需要,突出依事择人、人岗相适,做到选人和干事相统一。必须严肃换届纪律,始终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确保换届工作有力有序健康进行。(三)时间安排。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从2020年11月中旬开始,到2021年3月中旬基本结束。按照先村(社区)党组织,后村(居)民委员会的顺序进行。1月底前完成村(社区)党组织换届,3月底前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

二、重点任务

(一)合理设置职数。据村(社区)人口数量、幅员面积、工作任务等,按照精简高效原则,合理确定村(社区)“两委”职数,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明确了职数的,原则上不再明确。村(社区)党支部一般设委员3至5名,其中纪检委员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实行“一肩挑”的可设副书记1名,副书记兼任纪检委员;

党的总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至7名,其中副书记1名,副书记兼任纪检委员;

党的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至7名,最多不超过9名,其中副书记1至2名,1名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城镇村、中心村、主城区城市社区经市委审批同意,可按规定增加党组织委员会职数。村民委员会一般设成员3至7名,居民委员会一般设成员5至9名。推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党员应占一定比例。参照村级建制调整和社区优化调整改革有关文件要求,村常职干部一般设4职,最多不超过7职,社区常职干部一般设5至9职。农村场镇社区和农村村转社区,参照村两委设置。(二)严格资格条件。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大力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能力强、治理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村要更加注重选拔致富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干部,社区要更加注重选拔治理和服务能力强的干部。要结合实际,细化提出村(社区)“两委”成员的选任条件和标准,突出政治素质、服务能力、带富本领、道德品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引导村(居)民通过民主程序将村(居)民委员会候选人资格条件写入本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两委”成员人选要严格实行市级资格联审,党组织书记人选要全面落实市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实行村(社区)“两委”成员近亲属回避制度,原则上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不能同时作为提名人选。(三)厘清负面清单。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人选要严格实行市级资格联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要全面落实市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存在以下情形的,不得提名为村(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1)政治觉悟不高,“四个意识”不牢,“四个自信”不强,“两个维护”不够自觉的。(2)法治意识淡薄,存在严重失信情形的。(3)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涉霸等问题的。(4)曾受过党纪重处分(撤销党内职务及以上处分)的,或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检监察、公安、司法等机关立案调査的。(5)参加或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当“两面人”“骑墙派”的。(6)不担当不作为,缺乏斗争精神,考核不称职或被评为不合格党员的。(7)损害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群众意见反映较大的。(8)以贿赂、欺骗、威胁、暴力等手段破坏或妨碍选举的。(9)法律法规、党内法规规定不得选任为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其他情形的。对责任不落实、把关不严,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责任倒查机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四)优化班子结构。着眼事业发展长远需要,大力推动村(社区)“两委”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力争通过换届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重点选拔4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党员。继任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注重培养使用年轻干部,原则上每个村(社区)“两委”班子中至少有1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重视培养使用女干部,村(社区)“两委”班子中至少要有1名女性成员,可实行专职专选,逐步提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中的女性比例。符合条件的社区可依法依规探索非户籍常住居民和党员参加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五)优化班子结构。拓宽选人视野。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优秀农民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等的党员中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力度,注重发现选拔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抗洪抢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党员。本村(社区)暂无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的,可采取市乡机关下派、跨村(居)选任、第一书记兼任等方式统筹选配。注重选派优秀机关事业干部担任中心村、集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条件不成熟需分设的,要列出具体原因,报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同意,并按程序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对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由下派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的村(社区),一般不实行“一肩挑”,上级党组织和下派干部要着力为本村(社区)培养帮带出今后合适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

三、程序步骤村

(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在2021年1月底前基本结束,村(居)民委员会换届试点在2021年3月底前基本结束。(一)搞好前期准备(2020年11月至12月中旬)1.抓好班子研判。全面落实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入户、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制度,对村(社区)逐个分析研判,全面掌握班子运行、工作实绩、群众反响等情况,深入研判换届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研究提出班子调整优化的初步意见。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台账要报送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2.抓好排查整顿。对专题调研、班子研判中发现掌握的突出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对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特别是宗族势力干扰、宗教势力渗透蔓延、信访矛盾较多等突出问题,可能影响正常换届的村(社区)、基层治理薄弱的村(社区),镇党委要“一村(社区)一策”进行整顿,整顿不到位不换届。排查整顿情况要及时报告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领导小组办公室。3.抓好离任审计。镇党委要做好村级资产、财务清理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注重审计党员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公布审计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对审计发现问题,按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4.抓好谈心谈话。要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开展谈心谈话,切实把纪律讲明、把道理谈透、把思想做通,形成理解支持换届的良好氛围。重点做到“七个必谈”:现任村(社区)干部必谈、候选对象必谈、拟离任干部必谈、村(居)民小组长必谈、党员必谈、村(居)民代表必谈、参选意愿较强但未提名为候选人的村(居)民必谈。镇(街道)党(工)委要与辖区内所有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由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组织委员一起谈,做深做细思想工作。5.抓好宣传发动。运用报刊、广播及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为村”等平台,宣传发动群众,宣讲换届精神和纪律要求,做到家喻户晓,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换届选举,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研判,坚决防止负面炒作。(二)及时部署启动(2020年11月中旬至12月底)1.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镇党委成立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正、副组长,组织、民政、纪检监察、宣传、政法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成员。2.召开换届工作会议。12月中旬前,镇党委召开换届工作动员部署会议。3.开展换届业务培训。镇党委举办专题培训班,围绕换届政策、程序步骤、纪律要求等重点内容,确保熟悉政策要求,精通操作办法。(三)开展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1.做好人选推荐(12月20日前)。村(社区)党组织根据党员和群众推荐、上级党组织推荐的情况,按照不低于20%的差额比例,讨论提出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报镇(街道)党(工)委研究审核。必要时镇(街道)党(工)委可直接提名人选。镇(街道)党(工)委按照不低于20%的差额比例,研究推荐候选人初步人选。2.市级资格联审(12月25日前)。镇党委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资格进行初审,名单报组织部后,由组织部组织相应部门对候选人考察对象进行资格联审,重点排查是否涉黑涉恶、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是否有前科劣迹等问题,坚决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挡在门外。镇党委将通过联审的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反馈给村(社区)党组织。3.组织开展考察(12月29日前)。镇党委派人指导,村党组织召开委员会会议,按照不低于20%的差额比例,研究提出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名单,并报镇党委。制定具体考察办法,组建考察组,对符合资格条件的候选人考察对象进行考察,考察公示不少于3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考察对象由市委组织部会同镇党委组织考察,其他候选人考察对象由镇党委负责考察。考察后人员名单反馈给村党组织。4.确定候选对象(2021年1月5日前)。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研究提出下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在全村(社区)范围内进行不少于3天的公示后,报镇党委研究审核。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经镇党委审查同意后,市委组织部应召开部务会会议研究确定。镇(党委要根据市委组织部研究情况进行批复。镇党委要于候选人预备人选签订遵守换届纪律承诺书,候选人预备人选作出书面承诺并进行公示。5.召开大会选举(2021年1月15日前)。做好选举大会现场组织,规范选举工作流程。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由党组织委员会会议选举产生。6.公示选举结果(2021年1月22日前)。对正式选举产生的村(社区)党组织成员,要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公示无异议的,镇党委应及时批准任命,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四)开展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2021年1月至3月)1.确定选举方式(2021年1月22日前)。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依法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进行。2.成立选举委员会(2021年2月22日前)。要通过民主程序将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依法推选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选举委员会主任作为“一肩挑”人选后,由副主任主持选举工作。选举委员会要依法制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选举方式、候选人名额、候选人条件、选举日、投票的方式时间地点等。3.做好有选举权的村(居)民登记工作(2021年2月28日前)。采取灵活多样登记方式,保障好村(居)民参选权利。落实提前通知、资格审查、登记造册、公告公示等法律程序及相关要求,严格审核登记参加选举的村(居)民名单,做到不重、不错、不漏。4.依法产生候选人(2021年3月14日前)。村(居)民选举委员会组织登记参加选举的村(居)民依法产生候选人,并于2021年3月14日公布候选人名单。按照市级联审机制对候选人进行资格联审,并由上级党组织开展考察。5.依法组织投票选举(2021年3月20日)。组织投票工作要依法确定选举工作人员,规范设置投票会场或投票站,秘密写票投票,公开验票唱票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并填写结果报告单。因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选举无效的,由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重新组织选举。6.抓好村(居)务监督机构、村(居)民代表和村(居)民小组长推选工作。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产生后10日内,应当依法推选村(居)务监督机构成员。镇党委和村(社区)党组织要从严把关、选优配强,确保人选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特别是依法办事能力。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原则上由村(社区)监委会主任担任。

四、严肃纪律

坚持把正风肃纪贯穿换届全过程,严明纪律、严格监督、严厉查处,认真执行换届选举工作的各项纪律要求,始终保持对违法违纪行为的高压态势,保证换届选举风清气正。(一)强化宣传引导。突出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换届纪律要求,组织观看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增强党员群众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坚定性,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对换届风险点进行全面排查梳理,逐一建立风险管理台账,落实专人“一对一”包联负责,制定防控工作措施,针对性抓好防范化解。(二)强化全程监督。建立换届选举重大问题、重要信息、特殊情况报告制度,全面掌握选举动态。设立换届选举举报电话,每个村(居)民小组设不少于1名民情直报员,及时收集和反映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严格落实候选人选前谈话制度,讲清换届纪律要求,签订换届纪律承诺书,自觉抵制违纪违法行为。规范落实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制度,严格执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织密建强监督体系。(三)强化严肃查处。建立换届信访举报快查快处机制,对换届中的违纪违法问题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加强舆论监测和研判,第一时间发现处置苗头性问题。

五、组织领导

2012年镇村文明创建工作方案 篇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全新形象迎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全力推进文明、和谐 建设,为继续创建文明城镇、文明村打下坚实基础,特制订如下镇村文明创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政府引导、典型带动、整村推进、全面提升”的原则,在全镇大力实施镇村文明创建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力提升文明镇村创建水平,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文明一体化新格局。

二、创建目标

利用一年时间,在全镇大力实施文明镇村创建工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明礼诚信的模范,做团结友善的榜样,做勤俭自强的楷模。改造升级镇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功能齐备的村级文体活动场所,实现农民思想观念大转变、文明行为习惯大改善、农村文明程度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努力建设成为平

安、民主、文明、和谐的 现代化新农村。创建一批全国有名次、湖北有名声、有影响的文明村,树立文明创建标杆,继续唱响“工作永争第一、项目永不放弃、发展永不等靠” 精神,全面推动全镇形成敬老爱幼、勤俭自强、热爱家乡、乐于奉献的文明风尚。(创建文明村名单附后)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全面落实《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利用宣传栏、文化活动室、中小学等阵地,大力开展“爱”、“诚”、“孝”、“仁”“四德”教育、“八荣八耻”教育。继续组织一年一度的“十大好婆婆”、“十大好儿子”、“十大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尊老爱幼。组织开展“文明礼仪进乡村、进农户”活动,塑造 人讲文明、重诚信、守秩序、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

责任单位:宣传办、文化站、镇中心学校

(二)扎实开展创建活动

1、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从2012年3月起到2013年1月,各行政村分别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组织机构,制定创建规划,建立健全文明镇村创建规划、活动资料、工作总结、奖惩记录、群众反映等文明镇村档案。围绕班子领导坚强有力、思想道德风尚良好、社会服务优质规范、科教文卫稳步发展、社会治安秩序安定、环境面貌整洁优美、民主制度健全有效、镇村经济发展壮大等标准条件开展创建活动。

责任单位:宣传办、文化站

2、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围绕全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建设任务,突出“村风文明”要求,通过开展扎实的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社会秩序井然、服务功能完善、文化生活丰富、道德风尚良好、宣传氛围浓厚、群众满意放心的 文明新村。

责任单位:镇新农办、宣传办

3、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和“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实施农村“文明和谐促进工程”,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引领广大群众投入到文明创建、和谐创建中来,推出一批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和谐兴家的优秀典型。

责任单位:镇妇联、团委、宣传办、新农办

4、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文明新村建设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成立由宣传办牵头,民政办、文化站、镇中心学校、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全镇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制定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制度,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志愿者特长,采取多种多途径,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讲卫生除陋习、移风易俗新风尚。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工作,实行结对帮扶;用好“四点半学校”,为留守儿童营造安心舒适的精神家园。

责任单位:宣传办、民政办、文化站、中心学校、团委、妇联

5、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七

夕、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期间,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指导各村广泛开展体育健身、劳动技能比赛及篮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体育生活。组织全镇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新农村”活动,组织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来,发挥“小手”带动作用,采取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改善村容村貌。深入开展创城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责任单位:镇中心学校、文化站

(三)大力建设平安村庄

1、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组织建设,坚持搞好“五老和谐会”建设,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对调解结案的及时进行回访,防止出现反复。制定完善《村民委员会自治章程》,建立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

责任单位:政法办、民政办

2、推进“平安镇村”建设。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建立预警在先、反应迅速、运转协调、防范严密、打击有力的长效工作机制,健全村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创安水平。

责任单位:派出所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3月21日—3月25日)。召开动员会议,部署工作任务,启动组织实施。全镇文明镇村创建工程各成员单位

要按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细化分解任务,进行动员部署和宣传发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把思想统一到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工作上来。

2、组织实施阶段(3月26日—12月20日)。各有关单位根据任务分工,采取有力措施,顶点定位,全力全速,分阶段全面推进工作开展,确保任务落实。

3、检查验收阶段。(12月21日——2013年1月20日)镇文明镇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要求和任务部署,按照《全镇农村工作千分制考核细则》,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文明镇村创建工程,是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各有关部门和村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迅速成立专门领导班子,一把手总牵头、负总责,配齐配强工作人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工程推进工作机制,做到工程实施规范科学,档案资料健全。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稳步推进。

2、强化督查考核。全镇文明镇村创建工程已纳入各村工作目标考核。镇宣传办具体负责对全镇文明镇村创建工程建设的督导调度。采取会议调度、现场督查、催办推进、督办问责等方式,对各部门、村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各项工作平衡有序推进。对各村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指导、督查

调度、考评排名,考核结果将作为各单位、村年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3、营造浓厚氛围。要利用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文明镇村创建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典型经验,引导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农村文明创建,营造实施文明创建会战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农村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参与,扎实推进工作开展。

附:

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篇8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严重,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08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见》(国办发【2008】105号),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在相关部门和各地区的共同努力下,秸秆综合利用得到了较快发展。

为指导“十二五”期间各地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要求,在分析全国秸秆资源量和综合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一)秸秆资源量

据调查统计,2010 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7亿吨。秸秆品种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其中,稻草约2.11亿吨,麦秸约1.54亿吨,玉米秸约2.73亿吨,棉秆约2600万吨,油料作物秸秆(主要为油菜和花生)约3700万吨,豆类秸秆约2800万吨,薯类秸秆约2300万吨。我国的粮食生产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四川等 13 个粮食主产省(区)秸秆理论资源量约 6.15 亿吨,占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的 73%。

(二)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及特点

2010 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6%,利用量约5亿吨。其中,作为饲料使用量约 2.18 亿吨,占 31.9%;作为肥料使用量约 1.07 亿吨(不含根茬还田,根茬还田量约1.58亿吨),占15.6% ;作为种植食用菌基料量约0.18亿吨,占2.6%;作为人造板、造纸等工业原料量约0.18亿吨,占2.6%;作为燃料使用量(含农户传统炊事取暖、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约1.22亿吨,占17.8%,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1、多元化利用格局形成多秸秆由过去仅用作农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拓展到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和燃料等用途;由过去传统农业领域发展到现代工业、能源领域。秸秆能源化利用发生了 质的变化,从农民低效燃烧发展到秸秆直燃电、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秸秆干馏等高效利用。秸秆工业化利用发展迅速,秸秆人造板、秸秆木塑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产品已经应用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上海世博会等多项重大工程。

2、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多项技术取得一定突破。秸秆沼气、秸秆固化、秸秆人造板、秸秆木塑等综合利用工艺技术以及秸秆联合收获、粉碎、拾捡打包等机械装备得到成功应用;秸秆直燃发电技术装备基本实现国化;秸秆清洁制浆等多项技术的应用部分实现了造纸工业污水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自主研发的秸秆人造板粘合剂已经实现甲醛零排放。

3、综合效益快速提升。通过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重点地区的秸秆焚烧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0 年养畜消耗的秸秆相当于节约粮食5000万吨;作为燃料使用相当于节约标煤约6000万吨,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二、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低碳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政府明确提出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标,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 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降低 40%—45%。秸秆作为优质的生物质能可部分替代和节约化石能源,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提出到 2015 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80%以上的目标。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既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虽然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焚烧现象得到一定控制,但是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秸秆用之为宝、弃之为害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资源化、商品化程度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二是国家已出台的一些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农民直接受益的不多,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缓慢,要实现 2015 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 80%的目标,任务仍相当艰巨。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入研究和完善鼓励秸秆综合利用配套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逐步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促进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利用,培育和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农业优先、多元利用。秸秆来源于农业生产,综合利用必须坚持与 农业生产相结合。在满足农业和畜牧业需求的基上,利用经济手段,统筹兼顾、合理引导秸秆能源化、工业化等综合利用,不断拓展利用领域,提高利用效益。

2、市场导向、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深入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3、科技推动、强化支撑。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整合资源,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构建服务支撑体系,强化培训指导,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普及。

4、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各地种植业、养殖业特点和秸秆资源的数量、品种,结合秸秆利用现状,选择适宜的综合利用方式。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设一批示范工程,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1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5%,到2015年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 80%;基本建立较完善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其中到 2015 年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到6亿亩;建设秸秆饲用处理设施6000万立方米,年增加饲料化处理能力3000万吨;秸秆基料化利用率达到 4%;秸秆原料化利用率达到4%;秸秆能源化利用率达到13%。

四、重点领域

(一)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继续推广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鼓励农民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等方式,有效提高秸秆肥料利用率。

(二)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4吨秸秆的营养价值相当于1吨粮食,可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在秸秆资源丰富的牛羊养殖优势区,鼓励养殖场(户)或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制作青贮、氨化、微贮或颗粒等秸秆饲料。

(三)秸秆基料化利用。做好秸秆栽培食用菌,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平衡,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继续重点推广企业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设一批秸秆栽培食用菌生产基地。

(四)秸秆原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秸秆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生物降解性好,可替代木材作用于造纸、生产板材、制作工艺品、生产活性炭等,也可替代粮食生产木糖醇等。“十二五” 期间,不断提高秸秆工业化利用水平,科学利用秸秆制桨造纸,积极发展秸秆生产板材和制作工艺品,试点建设秸秆生产木糖醇、秸秆生产活性炭等工程。

(五)秸秆燃料化利用。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2吨秸秆能源化利用 热值可替代1吨标准煤,推广秸秆能源化用,可有效减少一次能源消耗。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秸秆沼气(生物气化)、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热解气化、直燃发电和秸秆干馏、炭化和活化等方式。“十二五” 期间,大力发展秸秆沼气、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五、重点工程

“十二五” 期间在十三个粮食主产区、棉秆等单一品种秸秆集中度高的地区、交通干道、机场、高速公路沿线等重点地区,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等领域,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大力推广用量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一)秸秆循环型农业示范工程。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开辟和建立秸秆多元化利用途径,重点推广秸秆-家畜养殖-沼气-农户生活用能,沼渣-高效肥料-种植等循环利用模式,鼓励粮食主产区建设秸秆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充分利用好秸秆资源。力争到2015 年,秸秆生态循环农业工程秸秆综合利用量,占项目所地区秸秆总量的 10%以上。

(二)秸秆原料化示范工程。重点在粮棉主产区开展专项示范工程,从政策、资金和有效运营等方面对秸秆人造板、木塑产业、秸秆清洁造纸给予扶持。引进创新秸秆纤维原料加工技术,形成规范、专业、科学的秸秆纤维原料基地布局。鼓励秸秆制桨造纸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推广,支持成熟的秸秆制桨造纸清洁化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为循环利用积累经验。建立秸秆代木产业示范基地,选取部分秸秆人造板、木塑装备制造企业,一批家秸秆人造板、木塑生产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加快发展壮大,年消耗秸秆量 1500-2000 万吨。

(三)能源化利用示范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村为单元,启动实施以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及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等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秸秆清洁能源入农户工程,探索有效的项目商业运行模式。在已开展纤维原料生产乙醇的基上,推进秸秆纤维乙醇产业化,支持实力雄厚、具备研发生产基础的企业,开展试点示范,重点解决预处理、转化酶等技术难题。

力争到2015年,重点在粮棉主产区的示范村,秸秆清洁能源入农户项目村入户率达到80%以上,年秸秆能源化利用量约3000万吨,占项目区年秸秆总量的30%以上。

(四)棉秆综合利用专项工程。在棉花主产区建立棉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工程,支持利用秆皮、秆芯生产高强低伸性纤维(造纸制浆原料)、人造板、纺织工业用纤维以及其它工业用增强纤维等。探索棉秆综合利用的最优模式。

(五)秸秆收储运体系工程。探索建立有效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存及运输系统模式。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农户参与,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多种模式互为补充的秸秆收集储运管理体系。

(六)产学研技术体系工程。围绕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遴选优势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组织力量开展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加大机械设备开发力度,引进消化吸收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外先进装备和技术。建立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尽快形成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相衔接、与农业技术发展相适宜、与农业产业经营相结合、与农业装备相配套的技术体系。加快建立秸秆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质量检测标准体系,规范生产和应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秸秆综合利用统筹协调机制作用,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搞好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将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按逐级分解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考核制度,加强目标考核。

(二)完善政策措施。针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同方式、不同途径,研究完善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落实好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将符合条件的秸秆综合利用产品纳入节能、环境标志等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研究完善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扶持政策;加大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融资机制。

(三)加快技术创新。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推广,鼓励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积极引进开发先进实用的秸秆收集、储运、利用技术工艺和装备。扶持引导基层服务组织的发展,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上一篇:初中演讲比赛演讲稿环保下一篇:OA协同办公软件“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