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设计

2024-09-16

《三峡》教案设计(共11篇)

《三峡》教案设计 篇1

《三峡》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三峡(郦道元)

教学目标:1、了解古三峡的壮丽风光。

2、学习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方法:讲读、交流讨论

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下江陵》),这是诗人笔下的三峡;“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刘白羽《长江三日》),这是散文家笔下的`三峡。在地理学家笔下,三峡又该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来阅读郦道元的《三峡》。

二、阅读主场

(一)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注释和工具书了解作者情况,疏通字词。

(二)安排两个同学朗读课文,检查读音和停顿掌握情况。

(三)合作学习:

1、将学习小组分成四个部分按课文层次分别学习理解,完成后每个层次抽一个同学尝试讲解。(其他同学对所讲提出异议或进行订正)

第一层(开头--“不见曦月”)(两岸连山)

第二层(“至于夏水襄陵”--“不以疾也”)(夏水状貌)

第三层(“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春冬景色)

第四层(“每至晴初霜旦”--文末)(秋天景象)

2、老师提出下列应重点掌握的词语,分别请几个学生作讲解。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略无阙处(通“缺”)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正午)虽乘奔御风(即使)

不以疾也(不如/快)绝t多生怪柏(极高)

良多趣味(的确,实在)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空谷传响(回声)哀转久绝(消失)

故渔者歌曰(唱)

3、问题讨论:(小组交流后在班上发言)

写三峡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文章百余字,要穷三峡风光,尽四时景物,确非易事。先写七百里山势,接写夏水迅猛,继写春冬美景,末写寒秋肃杀,自有其匠心。劈头落笔于山极为自然,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下面不按秋、冬、春的顺序来写,而是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天,也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四)学生自由诵读。

三、阅读尾声

(一)引导讨论“探究练习二”。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向家长朗诵课文,抄写并解释“二(三)2”中应重点掌握的字词,再将课文翻译成白话文。

周智

《三峡》教案设计 篇2

(播放《长江之歌》, 渲染气氛。)

二.引用古诗, 导入新课。

(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西起白帝城, 东至宜昌市, 全长193公里。三峡的山和水, 千姿百态, 吸引无数的文人骚客, 写下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南朝梁萧绎有“树杂山如画, 林暗涧疑空”;唐朝陈子昂有“古木生云际, 归帆出雾中”;唐朝诗圣杜甫有“入天犹石色, 穿水忽云根”;唐朝诗仙李白有“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万丈赤幢潭底日, 一条白练峡中天”;明代吴本泰有“云开巫峡千嶂出, 路转巴江一字流”;清代孙原湘有“奔雷峡断风常怒, 障日峰多雾不开”。)

三.细品课文, 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 学生试读。 (要求学生订正不正确的读音。)

2、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 课本下的注释, 扫除字音障碍。

投影:曦 (xī) 阙 (qué) 嶂 (zhàng) 属 (zhǔ)

3、教师再次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 学生跟读。

四.品读赏析, 突破难点

1、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 (每生译一段)

2、请同学们归纳重点词语。 (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归类归纳, 用投影仪显示。) (1) 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发声。 (2) 词类活用:奔:动词作名词, 指奔驰的马。例句:虽乘奔御风。湍:形容词作名词, 指急流。例句:则素湍绿潭。清:形容词作名词。指清波。例句:回清倒影。霜:名词作动词, 指结霜。例句:每至晴初霜旦。

3、引导学生简单叙述归纳作者写景的思路。

作者先总写了三峡的山势, 再写了夏季三峡的水, 再写了三峡的景色, 最后写了秋天三峡的景色。

4、品读课文, 学生领悟三峡总的特点及四季不同的特点。 (投影)

总特点:峰峦绵延不绝, 山势雄伟峻拔。

夏季:水势迅疾凶猛, 奔御风不及也;

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清荣峻茂趣味;

秋季:高猿长啸凄凉, 空谷传响久绝。

5、突出重点, 学生理解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相结合。

(1) 正面描写:“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重岩迭障, 隐天蔽日。”体现了山恋绵延, 山势高峻。 (2) 侧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突出山高。 (3) 生动写实:写“湍”用“素”;写“潭”用“绿”;写“柏”用“怪”;写“泉”用“悬”;写春冬之时, 则用了“清峻”四字, 精练之极。 (4) 形象夸张:“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突出水势疾速。 (小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写实与夸张相结合, 使文章摇曳生姿, 景色形象逼真, 使读者如临其境。)

五.讨论归纳, 解决疑点

1、学生分组讨论:“作者在写景中渗透了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体会关键词“良多趣味”。) 学生回答讨论结果, 教师点拨。高明的作家, 总是在景物的描写中, 注入个人的主观感受, 因而写得情真意切、情景交融。文中的“良多趣味”实实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2、“清荣峻茂”四个形容词, 修饰的对象是什么?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学生回答讨论结果, 教师点拨。

六.拓展探索, 布置作业

1、拓展探索。

(1) 孔子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山水。

(2) 古人云:“学则须疑。”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把文章中有疑问的问题提出来, 写在小纸条上, 共同讨论解决。

2、布置作业。

(1) 三峡风光无限好, 三峡风光说一说。 (口语训练)

(2) 写出三句描写“长江”的古诗词。 (积累训练)

(3) 描写你最喜欢的校园一景或家乡一景。要求仔细观察, 写出特色。 (写作训练)

《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篇3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三、学习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学习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五、学具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等。

六、教学方法:观、读、说、写四结合。

七、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八、教学过程

(一)展示录像,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电视纪录片《长江三峡》

画外音导入:同学们,对于长江,我们应该不陌生。她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它那壮丽的景观,令多少神州赤子心驰神往,豪情万丈!今天,在作家刘白羽先生的指引下,我们就来“游览”长江著名的景致——三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提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学生分小组自学,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出示的以下问题:

①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②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③作者说,他“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④你觉得,在文中,作者试图表现自己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

明确:

①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②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③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④作者试图表现的主题思想: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记叙了作者航行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描写了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

(学生可以各言其志,语言文字可以不尽相同)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或: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②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

③课文四个部分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④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明确:

(1)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上午(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2)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作品概括“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子,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写穿过巫峡时所见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4)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像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2.读第一部分并分析。

提问:

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

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提起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通感表现作者的新奇。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3.读第二部分并分析。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明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4.读第三部分并分析。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

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象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5.读第四部分并分析。

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

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青、崆岭。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四)小结:三峡特点

(五)自主探究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

请你在仔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说说文本对你写作的指导意义。(学生仔细探究,得出部分“写作特色”即可)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地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1)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象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象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3)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瑰丽”修饰听觉音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绿茸茸的草坂,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听的沟通。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附:三峡的相关资料小卡片】

1.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

2.《辞海》注解。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3.教师参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里的有关文字,适当引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长江三峡河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宝库之一。周恩来总理1957年12月3日就提出“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口号。多年来,经过反复的论证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的讨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坝址已选定于西陵峡的三斗坪。这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必将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峡工程建成后,它的本身就是世界奇观。巍巍大坝,横跨在峡江之上,像一道水上长城,“截断巫山云雨”;巨大的船闸能通过万吨级船队;水晶宫般的电站发出的强大电流,通过钢塔如林的变电站送到四面八方。这些现代化的建筑群体及坝下不远处的黄陵庙胜地,必将成为吸引五洲四海游人踊跃游览的胜境。

——摘自《北京周报》社编印的《三峡水利枢纽》

巴东三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篇4

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及游记的特点。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分析课文结构。 一、导入新课 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 名胜古迹称著于世, 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是我国的旅游热点。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 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 200 公里。

) 二、展示学习目标(略) 展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 刘大杰(1904~1977) ,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 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任教。1949 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 副主任。参加过《辞海》 《中国文选论》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 。研究 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 《易卜生研究》 《德国文学概论》 《德国文学简史》和《东 西文学评论》 (全三册) 《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 《 ,另有《古 典文学巨著〈红楼梦〉《 》〈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2、简介游记特点。

【游记】一种叙事散文,主要记叙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 【特点】1.散文的一种; 2.以描写、记叙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

3.交待游踪,抓住景物特点,做到情景交融。

2、字词 袅 袅 浣 妆 秭 归 群 山 万 壑 夔 门 唱 和 横 暴 滟 调 和 峰 巅 古 刹 泪 沾 裳 崆 岭 峡 转 弯 抹 角 四、初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一) 初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 (一)展示自学指导(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2. 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学生逐个展示找到的生字词。

2.线索:作者船形游踪。

3.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 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 三段崆岭峡, 其中有牛肝马肺峡, 崆岭滩等处; 第四段是米仓峡, 出峡处有香溪) 。

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 人庙,八阵图遗迹) ,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五、再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 (一)展示自学指导(二)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1.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2.刘大杰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三峡美景?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 自然段) :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 怖。

第二部分(2~9 自然段) :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 第三部分(10 自然段) :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三峡之险 恶。

2.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 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 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 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 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六、当堂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

凝望 ) 夔门 .( .( 2、速读课文,理清游踪。

峡; 第二段 入 庙, 峡, 其间有 ) 古刹 ( . ) 横暴 .( ). ( 浣妆 ) 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 庙; 第三段 峡。过 峡, 其中有 溪) 。船过 峡,到 和 滩等处;第四段是 峡。过巫山即入 峡,出峡处有 峡(第一段 峡, ,进 城(有 遗迹) ,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板书设计 巴 东 三 峡 刘大杰 第一部分(1 自然段) :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 怖。

第二部分(2~9 自然段) :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 第三部分(10 自然段) :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三峡之险 恶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1.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3.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回顾 刘大杰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三峡美景? 展示学习目标(略) 二 展示学习目标 三、品读“巫峡” 完成自学指导(一) 品读“巫峡” 完成自学指导( , (一)展示自学指导(一) 1、仔细阅读描写巫峡的部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巫峡最令你心动的 是什么。

2、请找出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的作 用。

(二)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本文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 咬着我,我围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 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文中还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 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巫峡,不一定拘泥于课文的描绘。 , 四、品读“瞿塘峡” 完成自学指导(二) 品读“瞿塘峡” 完成自学指导( (一)展示自学指导 1、找出作者描绘瞿塘峡时所涉及到的两岸的人文景观。

2、体会揣摩作者此时的情感。

(二)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①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坐落于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 。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为王, 筑城自卫因城一中井常冒白气,犹如白龙飞腾。公孙述借此称“白帝” ,改 城名为白帝城,沿江可见粉壁墙、孟良梯、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奇景。

②八阵图遗迹。

所谓“八阵”是一种作战阵法,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 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八阵散布为八,复合为一, 分合变化,令敌军难以应付。

2.作者情感 “斜阳” “松树” “钟声” “角声” ,特定情形下的特定景物,直接触发作 者的凄凉沧桑感,正应合了“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心境” 。 五、总结全文,归纳写法,完成自学指导(三) 总结全文,归纳写法,完成自学指导( (一)展示自学指导(三) 除了多种修辞手法,作者还运用了哪些手法写景? (二)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通过作者的心里描写、情绪的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如“两眼凝 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表达了作 者见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心情随 之而变,有时惊惧紧张,有时则轻松舒畅。如游西陵峡的第二段时,由于此 处山水风光秀美,“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轻松很悠闲了”。再如 最后一段,写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 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这些心情的描写,也反衬出了三峡的险 恶。

2、引用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巴东三峡巫 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 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 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 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 记增添了韵味。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 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 人,更耐人寻味。 六、拓展训练 1、仿写 例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 折,险在多滩。

仿写:―――――――――――――――― ――――――。

《三峡》教案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设想:用二课时完成目标 教

具: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曾随郦道元一起游过《三峡》,领略过三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奇险,以及“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意境,我们也曾经从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中感受过三峡的水势湍急。今天,让我们再次跟随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刘大杰先生一起浏览三峡,再次感受三峡的神奇魅力。字词积累

1、学生读课文,标出文中的生字词,自查处理。

2、字词检测。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小结

内容总结: 方法归纳: 作业拓展

1、清晨,你走进我们的校园,有见有感,请介绍校园。

2、请用上诗、谚、典故或当地人的一些说法介绍你见过的某一处风景名胜。巴东三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区别游记和山水记叙文的不同。

3、体会如何抓住特点写景,并如何情景交融,仿写一篇游记。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设想:以读促写,以写悟读 教

具:投影仪 导入新课

齐背诵郦道元《三峡》导入。比较阅读

1、本文和《三峡》比较有什么不同?

2、本文在写三个峡段时重点写了每段的哪些地方?怎样写的?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好处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并提示。拓展延伸

1、最喜欢的是本文的什么地方?谈谈你的看法。

2、你走过的地方,哪一处让你印象最深,请谈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说,再代表说。)读写链接

1、你能将你记忆最深的那一处地方写出来吗?

(先讨论如何写。师提示:模仿课文从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内容等自己考虑。)

2、以课本为例子,修改自己写的短文,从句子、结构、内容、表达方式、修辞的运用等方面修改。

3、比较改后的文章与原稿,谈出心得体会。

4、小结

a、小结内容: b、小结方法:

抓住景物特点介绍,详略得当。

c、能根据自己游踪,有序、层次井然。

《三峡》教案设计 篇6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

三峡升船机是客货轮和特种船舶的快速过坝通道, 布置在枢纽左岸, 位于双线五级船闸右侧、左岸7#、8#非溢流坝段之间, 由上游引航道、上闸首、船厢室段、下闸首和下游引航道等部分组成, 从上游口门至下游口门全线总长约5.00km。与双线五级船闸联合运行, 加大枢纽的航运通过能力和保障枢纽通航的质量[1]。

三峡升船机的过船规模为3 000t级, 最大提升高度113.00m, 上游通航水位变幅30.00m, 下游通航水位变幅11.80m, 具有提升高度大、提升重量大、上游通航水位变幅大和下游水位变化速率快的特点, 是目前世界上技术难度和规模最大的升船机。

2 活动桥的布置与组成

2.1 活动桥的布置

三峡升船机活动桥布置在上闸首挡水门槽下游, 为单叶立转桥, 用于连接上闸首航槽两岸的交通, 活动桥为双向单车道公路桥。活动桥等级按照公路II级设计, 桥体结构全长27.30m, 支承跨度22.50m, 桥面宽9.00m, 其中双向单车道宽7.00m, 每边人行道宽1.00m, 支铰跨度为6.00m。

水利工程通航建筑物上的活动桥型式主要以垂直升降式和绕水平轴转动的立转式应用较多, 三峡升船机项目中的活动桥经多方案对比, 最终确定为单叶立转式活动桥, 该方案的特点是桥梁下方不必预留固定的通航净空, 而当需要通航时, 将航道上方的活动桥开启, 让出通航净空以满足通航要求。

三峡升船机过船时, 活动桥绕一端的支铰向上开启约60°, 满足水面以上18.00m净空的通航要求。当坝顶需要交通时, 关闭活动桥, 桥面高程与坝面齐平, 车辆、行人可通过。活动桥布置如图1所示。

2.2 活动桥的组成

活动桥主要由活动桥、固定桥、桥体支铰座、固定支座、平衡重、缓冲装置、液压启闭机及液压泵站、开启位置的锁定装置、电气控制与检测设备和设备埋件等组成。

活动桥的旋转支铰座设在航槽左侧, 固定支座与关桥缓冲装置布置在航槽右侧。为使活动桥闭合时与路面顺利衔接, 在活动桥左侧设置桥宽3.35m的固定桥。铸钢平衡重块悬挂在活动桥体左侧尾部, 以平衡部分桥体自重, 减小启闭力。在固定桥下方为平衡重留有足够空间, 以避免桥体启闭时平衡重摆动而引起的碰撞。桥体由2×1 000k N双吊点液压启闭机操作, 启闭机驱动点设在航槽侧距支铰座4.00m处, 通过油缸伸缩使桥体启、闭。活动桥在开启状态由液压锁定装置锁定, 以承受风荷载和防止桥体自行下落, 锁定装置装设在桥体的尾端。

液压启闭机和锁定装置由液压泵站集中操作, 液压泵站及其电气控制设备布置在闸顶下方的泵房内。

3 设计条件与主要技术参数

三峡升船机活动桥的主要技术特性[2]。见表3-1。

4 活动桥的设计

4.1 设计荷载的选取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60-2004) 的规定, 公路桥涵设计的作用荷载分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三类。结合工程实际条件, 三峡升船机活动桥设计的荷载选取两类, 第一类为永久作用荷载, 第二类为可变作用荷载。由于桥面不考虑后期路面铺设, 所以永久作用荷载选取桥体的自重;可变作用荷载选取的有:车辆荷载、车道荷载、人群荷载、汽车制动力、汽车冲击力以及风荷载。

4.2 桥体结构设计

桥体的主体结构采用实腹式板梁结构, 主梁高度为2.114m。由两根工字型主纵梁、多根工字型主横梁、多根u型小纵梁以及桥面铺板组成。桥体总宽为9.00m, 考虑到两边各预留人行通道, 主纵梁的间距设为6.00m, 同时主梁采用了坡度为1:30的变截面形式, 这样即减轻了桥体的自重, 也使得桥体的结构重心尽量偏向支铰中心, 减小了桥体开启时自重产生的挠曲变形和启闭阻力距。

桥体结构的计算采用了许用应力法, 对主纵梁、主横梁、小纵梁以及桥面板等主要承载构件进行了应力、刚度以及局部稳定的计算和校核。通过计算和分析, 对桥体局部受集中应力的部位进行了结构加强, 如桥体和支铰座连接处, 桥体与油缸连接处以及锁定装置固定处等等。

4.3 桥面铺装的选择

对于活动桥的桥面铺装, 设计时比较了沥青混凝土和花纹钢板两种材料。由于桥体在关闭和开启过程中, 桥面将产生交变应力, 而沥青混凝土没有足够的抗拉强度来适应这种交变应力, 容易导致沥青混凝土破裂和剥落现象, 另外, 铺装沥青混凝土的重量较大, 对桥体的结构稳定不利, 还需要增大活动桥的配重和启闭机容量, 投资成本也较高, 故选用了花纹钢板铺装

4.4 桥体支铰座

桥体支铰座由铰链、铰套、轴承、支铰轴、密封及其附件等组成。由于铰链和铰套的结构比较复杂, 所以采用铸钢件, 材料均为ZG310-570。经过比较和计算, 支铰座的轴承采用的是调心自润滑滑动轴承, 该轴承可以沿径向中心摆动一定的角度, 以适应制造加工和安装过程的误差。支铰轴材料为40Cr。考虑调心自润滑滑动轴承的防尘以及防腐蚀, 在轴承两侧设置了J型橡胶密封圈, 通过密封压盖固定。

4.5 启闭机械和锁定装置设计

启闭活动桥的液压启闭机的布置如图1, 液压泵站布置在坝体预留的泵房内, 油缸的上吊头与主纵梁上的吊耳连接, 下吊头与闸墩上支铰连接, 均采用自润滑关节轴承, 以适应活动桥的制造、安装误差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变位。通过计算, 液压启闭机的启桥力和闭桥力均选用2x1 000k N。

为使活动桥避免风吹的影响, 在活动桥端部设置了锁定装置。锁定装置采用的是液压油缸驱动锁定销轴的方式。锁定液压油缸的启闭力均为20k N。当活动桥需要开启时, 开启60°后, 液压油缸将锁定销轴推进闸墩上设置的锁定轴套, 当活动桥需要关闭时, 先由液压缸将锁定销轴拉出, 然后完成活动桥的关闭。

4.6 平衡重设计

配置平衡重的主要目的是减小启闭机械的启闭力。平衡重的配置与启闭机械的布置、桥体结构的布置以及车辆通行有密切的关系。理想的设计应该是桥体自重产生的力矩由平衡重完全克服, 启闭机械仅克服摩阻力和风阻力, 由于没有设置桥体关闭时的锁定装置, 同时为了保证车辆荷载在某一特定位置作用下不使桥体反转和颤动, 本工程在设计平衡重时, 按车辆通过时, 活动桥远端支铰的支座反力始终大于5%的桥体自重进行设计。

三峡升船机活动桥的平衡重采用了6块铸钢件, 6块平衡重块通过两根吊杆串联起来, 悬挂于活动桥桥体尾部的吊耳上。为满足平衡重在桥体启闭过程的自由摆动, 吊杆与活动桥尾吊耳的连接采用了类似十字铰的结构形式, 具体结构见图2。

5 设计要点

活动桥不同于普通的固定式桥, 活动桥能否顺利启闭和平稳运行对航道的正常通航起着决定性作用。结合活动桥的组成结构,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设计要点:

1固定桥是为活动桥与路面的顺利衔接而设置的, 由于活动桥的端部在固定桥的下面, 活动桥启闭时应注意固定桥的结构不应与活动桥发生干涉。

2活动桥的启闭是通过两套液压油缸进行操作的, 双缸的同步可以通过活动桥本身的刚度来实现。但是为了保证活动桥平稳运行, 设计时双缸的同步应通过液压系统的纠偏回路以及电气同步的措施来实现。

3由于活动桥在开启到一定的角度后, 风力吹向桥体开启的方向时, 油缸可能需要持住力, 因此设计时应考虑相应措施以保证桥体的平稳启闭。

4活动桥的桥体支铰座采用的是调心自润滑滑动轴承, 这样使得桥体在运行过程可能发生整体向一侧偏移的现象, 因此在桥体缓冲装置一端的水工开槽应考虑桥体偏移的情况, 否则将会发生桥体与水工干涉的现象。

5活动桥的平衡重悬挂于桥体端部, 随着桥体的启闭, 平衡重将会产生一定的摆动, 为了防止平衡重的摆动对悬挂装置造成一定的损坏, 设计时应采取可以满足平衡重四个方向摆动的措施。

6由于液压启闭机和锁定装置的液压泵站布置在坝体内的启闭机室内, 设计时应考虑启闭机室的消防、通风、防潮等问题。

7活动桥的布置以及设备选型应从通航要求、荷载标准、运行环境和条件、经济合理性以及制造和安装等方面进行考虑。

6 结束语

三峡升船机活动桥目前已安装调试完成并投入运行, 该活动桥运行平稳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操作, 满足了设计和工程的需要。活动桥的安全平稳运行对航槽两岸的交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结合对三峡升船机活动桥的设计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 希望对航道活动桥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JTG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教学重、难点

1.练习听唱、模唱记忆歌曲的旋律,唱好歌曲。

2.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具有船工号子风格的歌曲,羽调式,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段开始的衬词,好像是船工的号子声把我们带到了宽广的长江三峡。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由上下两个问答的分句构成,上下旋律基本上围绕着

三个音进行,下句同上句的节奏基本相同,最后结束在不稳定的徵音上,为进入第二乐句作了准备。第二乐句也是由上下两个分句构成,上句的旋律同第一乐句的基本相同,下句经过变化又回到了主音上。由于第一乐段基本上是围绕着式特征非常明显。

第二乐段也是由两个乐句构成。在结束句倒数第二小节中,二分音符之后用了一个四分休止符,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使歌曲显得更加亲切,突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观看介绍长江三峡的视频。

(1)欣赏歌曲《川江号子》。(2)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

三峡不仅险峻,而且还有它特有的美丽景色。现在,三峡工程又让世界的目光聚集到这里,生长在三峡边的孩子们也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

1.初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情绪及音乐风格,学生从整体感知音乐。教学要求:

(1)学生听辨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情绪。

(2)在欣赏歌曲《川江号子》的基础上,感受本歌曲具有号子特点的音乐风格。2.再次聆听《三峡的孩子爱三峡》音频。

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3.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歌中唱了船儿赶路、鸟儿敲屋门、大坝、娃娃、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等等。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三峡是万里长江中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三峡美丽的景色让三峡的孩子更爱自己的家乡──三峡。

4.学习歌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歌曲学习

(1)学生分组,分段学习歌谱。

(2)小组汇报演唱,针对出现的错误和难点问题,老师及时解决。

第一乐段

三个音发展的,因此,羽调式的调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轻快地唱,节奏把握准确,进一步强调歌曲中的休止符。注意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第一拍和第三拍要强一些,一个音一个字,要唱得有力,好像驾驶着小船在波浪中前进,要体现出劳动号子的风格。

第二乐段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要唱好歌曲结束句倒数第二小节的旋律。在这个小节中,二分音符之后用了一个四分休止符,演唱时用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能使歌曲显得亲切。

5.学唱歌词。

指导学生唱好歌曲中的衬词。(老师和同学们交替配合演唱衬词“吔依吔依”。)6.歌曲处理。

第二乐段音区明显提高,显得热情而高昂,在力度上应稍强一些。7.设计演唱形式。

教学要求:劳动号子在演唱的时候一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起到统一劳动节奏,鼓舞情绪的作用。学生分组讨论,这首歌曲如何分成领唱与齐唱的形式进行表现。

8.聆听《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伴奏,演唱歌曲。

三、展示有关三峡的音乐

播放古诗歌曲李白的《下江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及现代创作歌曲《长江之歌》。

四、课堂小结

三峡之秋 教案 篇8

哈尔滨市大方里学校 杨丹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三峡群峰秀丽、雄伟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诗作有近万首。唐朝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曾有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来描写三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吟诵:“朝辞白帝彩云间……”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吗?

下面,结合大家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哪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三峡?

二、放录像,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三峡的山到底什么样?三峡的水又是什么样?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师:老师准备了一段录像,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放三峡风光片] 欣赏了三峡的美丽风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初步感知

师:刚才大家看到,录像中的三峡真美;那么,课文中描绘的三峡又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按着学习要求,自由读文,读完后思考下列问题,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自学] [全班交流] 师:现在老师请几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同时思考提示中的问题。

大家觉得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深入自学

师: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回答学习要求中第二题、第三题:将描写的景物的介绍给小组成员;并说一说这部分景色的特点?开始自学。

五、全班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 喜欢“早上”的三峡。

我们发挥一下想象力:阳光照耀下,橘树柚树的枝叶越发地绿,果实的颜色越发地金亮,相互映衬,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 下面谁来接着介绍其他时段的景物?

生一:我最喜欢中午的三峡,因为中午的三峡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师:板书:中午──热烈]

你概括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提炼文章的能力不错。谁再给他补充介绍? 为什么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呢? 能把描写水势的词句读出来吗?

读出了三峡中午的热烈。下面谁来接着介绍其他时段的景物? 你注意到了长江的水势变化,非常细心。你能把这段读一读,读出长江的平静、轻缓吗?

只剩下“夜”没有介绍了,谁愿意试试? 板书:夜晚──宁静] 师:关于夜晚,谁还有补充?

生四:夜里还写了“月”。这里的月来得迟,不知不觉中就出现了。生五:作者描写山的黑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山是墨一般的黑。生:我感到月光太美了,“像一道道……挂起。”真想去看看。

生五:我给她补充。月出的景色很美,我想给大家读一读。“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师:作者用了“像……又像”两个比喻,把月光的清冽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你能用“像……又像”说句话吗?(生造句)在我们感受中午的三峡热烈之美,下午的三峡平静之美,夜晚的三峡宁静之美时,我们注意到都描写了同一景物,那就是————长江.(媒体:出示)(指名读)◆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师:小声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了解到了早上、中午、下午、夜晚的三峡各有不同之美,那么,《三峡之秋》整体上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气息呢 生:(齐答)成熟的气息!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一: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两岸的橘树柚树上结满了果实。

六、扩展 :在这个成熟的秋天,假如我们现在就坐在一艘游轮上,正行驶在长江三峡,谁愿意当向导给大家介绍一下美丽的三峡风光?

师:大家觉得这位导游合格吗?不错,尤其是最后的祝福,充分显示出一个优秀导游的良好素质。

师:其实,三峡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刚才导游介绍的这些景物,它的美可以说是美不胜收,关于它的故事也是数不胜数。

七、谈感受(随机掌握)

巴东三峡教案 篇9

《巴东三峡》叙述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看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首先理清作者的游踪,接着品味文中对不同景物的不同描画,然后在“小导游”的活动中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再组合,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把握景物特点。

3.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语言训练。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形图”“今日三峡风貌”等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三峡地形图”课件,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三峡以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山水画廊”。今天,我们随作者逆流而上,去欣赏“巴东三峡”的奇美景色。(附作者简介)

(三)通读感知,理清脉络

1.速读课文,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学生在展示台上指出作者游览的顺序。

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你选择三峡的其中一段,准备解说词。

(四)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疏通语言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讨论解决。

(五)研读讨论,精读品味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2.自由读七、八两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3.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两段,重点在方法指导。

(六)积累知识,突破难点

1.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游客的心理变化。

2.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讨论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展示“今日三峡风貌”课件,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2.比较阅读: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三峡教案 篇10

做法:

1)锅内放清水加入洗净的大枣一起煮开,继续煮8分钟

2)放入姜盖盖煮3分钟

3)调入红糖饮用

番茄酸辣汤

材料: 中等大小西红柿三个, 土豆一个, 火腿, 木耳适量做法:

1.西红柿洗净,去皮,切小丁

2.土豆,火腿切片

3.木耳泡发后,洗净, 撕成小块

4.起油锅, 下土豆片和木耳翻炒均匀盛出备用

5.同一锅, 继续加热, 倒入西红柿丁, 中火不断翻炒, 加入适量白醋,糖,盐, 继

续炒至呈糊状, 加入足量鸡汤(或水), 大火烧沸转中小火煮20分钟左右

6.加入土豆片和木耳, 大火烧开, 转小火至土豆熟

7.调入胡椒粉, 盐, 鸡精, 香油, 撒入香菜, 出锅

白菜鸡蛋浓汤主料:白菜叶三四片 鸡蛋两个

配料:鸡精 盐 香葱

做法:

1、白菜叶洗净,切大段;

2、鸡蛋打散,加少许香葱末;

3、坐油锅,炒鸡蛋,注意不要加盐;

4、鸡蛋炒好后,加入热水;

5、水没过鸡蛋就可以,然后煮开,旁边可另起煮锅,坐开水;

6、炒锅内的水开后,把水连同鸡蛋一起倒到旁边的煮锅中;

7、水开后,持续大火煮十分钟左右,直至汤色变白;

《巴东三峡》教案2 篇11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初读文本,扫清文字障碍,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再读文章,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设计:在指导学生熟练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

1、识记:作者、字词积累

2、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3、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4.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二、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凝()望

崆()岭

浣()妆

秭()归

瞿()塘峡

夔()门滟滪()()古刹()

玲珑()()

袅袅()()

单()于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船从宜昌上驶

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 [ 中有黄陵庙 ]、崆岭峡 [ 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 ]、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运用拟人法描写巫峡山的高峻,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从侧面写飞鸟飞不过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五、认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总说三峡: 险恶、最为险恶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惊异

西陵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峡 紧张

灯影峡 江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江 作者即景诗 轻松、悠闲 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可爱。崆岭峡 牛肝马肺峡:山象刀剑削成,青滩叶滩不算滩 极为可怕成窄门。崆岭才是鬼门关崆岭滩:水从高处倒注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 王昭君浣装(典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水险、山妙、云奇 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 刘皇叔托孤 凄凉

白帝城、孙夫人庙;

松树、八阵图、钟声

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轻松

六、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巴东三峡》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熟练诵读全文的基础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欣赏三峡的美,领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

过程设计:在指导学生熟练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目标:

1、技能:整体把握

2、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

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学生品析重点文段,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作者的雄奇壮丽的描绘中,饱含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结评:根据学生

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文本,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过程设计:引导学生精读重点段,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1,技能:阅读能力训练

学习重点:阅读能力训练

学习难点:阅读能力训练

教学流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凝望()崆岭()浣妆()秭归()

峰巅()

夔门()

滟滪()

瞿塘()古褐苍苍()沟壑()

袅袅()

2.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2)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到前人用字之妙。

()

(3)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

(4))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3.请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最合适的词语。

(1)在江南住惯的人,一旦走到这种地方来,不知道要生出一种什么样的¬¬¬¬¬¬¬¬____情感。

(2)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_____过去。

(3)到了这种地方,无论是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______,自然界是过于________的。

4.“地因人传,人因地传”山水的闻名,往往是由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演绎。除了白帝城外,你还能举出有关三峡名胜的典故一两例来吗?

5.人们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来形容女子容貌的姣好。请你能说出其中暗含的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气势雄伟。峡内重峦叠嶂,礁石林立。到了晚上,江上生明月,江面上能倒映出两轮月亮。游人登上“双月楼”眺望,可赏此奇观.此情此景可用李白的两句诗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训练:

第四段是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距离虽是不长,水势虽没有以前那么急,山崖却更加高峻。出了峡,山便低平,有一个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

妆的地方,叫做香溪。昭君村离此四十几里,在秭归县东北。杜工部诗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前人

用字之妙。一个“赴”字,把那里的山势真是写活了。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所谓“赴荆门”,那形势是一点 也不假的。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地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名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此峡最短,不过十三四里。山势较巫峡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因有夔门滟濒堆阻在江中,水不得平流之故。过瞿塘峡,北岸有一峰突起,树木青葱,玲珑可爱,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城。那一段古城刘皇叔托孤的悲惨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山顶上有一古刹,为孙夫人庙。颜色为瓦白色的墙,隐约地从树林中呈现出来。我们走过的时候,正是下午六点光景,一道斜阳,照在庙前的松树上,那颜色很苍冷。远远地朝北望去,隐约地可以望见八阵图的遗迹。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所谓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情感,大概就是在这种境界里产生的。

1.上面三段文字分别描述了长江三峡即、、。

2.第一段提到的王昭君生活在 朝代。她最著名的历史事迹是。

3.第一段引用了在工部的两句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请问杜工部指谁?你还能写出他的其他诗歌吗?请举例本段引用的这两句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请用文中词语写出巫峡的特点:。

5.第二段文字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以不同角度描述巫峡。请找出形容山势的两个句子,分别找出其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绘的角度。(1)句:

修辞手法:

(2)句:

描绘角度:

6.第三段文字提到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是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的朝代。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意在表现。

结评:根据学生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上一篇:成语复习及答案下一篇:让人看到你的好美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