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2024-10-09

《三峡》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三峡》教学设计 篇1

一.创设情景, 了解长江。

(播放《长江之歌》, 渲染气氛。)

二.引用古诗, 导入新课。

(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西起白帝城, 东至宜昌市, 全长193公里。三峡的山和水, 千姿百态, 吸引无数的文人骚客, 写下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南朝梁萧绎有“树杂山如画, 林暗涧疑空”;唐朝陈子昂有“古木生云际, 归帆出雾中”;唐朝诗圣杜甫有“入天犹石色, 穿水忽云根”;唐朝诗仙李白有“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万丈赤幢潭底日, 一条白练峡中天”;明代吴本泰有“云开巫峡千嶂出, 路转巴江一字流”;清代孙原湘有“奔雷峡断风常怒, 障日峰多雾不开”。)

三.细品课文, 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 学生试读。 (要求学生订正不正确的读音。)

2、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 课本下的注释, 扫除字音障碍。

投影:曦 (xī) 阙 (qué) 嶂 (zhàng) 属 (zhǔ)

3、教师再次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 学生跟读。

四.品读赏析, 突破难点

1、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 (每生译一段)

2、请同学们归纳重点词语。 (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归类归纳, 用投影仪显示。) (1) 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发声。 (2) 词类活用:奔:动词作名词, 指奔驰的马。例句:虽乘奔御风。湍:形容词作名词, 指急流。例句:则素湍绿潭。清:形容词作名词。指清波。例句:回清倒影。霜:名词作动词, 指结霜。例句:每至晴初霜旦。

3、引导学生简单叙述归纳作者写景的思路。

作者先总写了三峡的山势, 再写了夏季三峡的水, 再写了三峡的景色, 最后写了秋天三峡的景色。

4、品读课文, 学生领悟三峡总的特点及四季不同的特点。 (投影)

总特点:峰峦绵延不绝, 山势雄伟峻拔。

夏季:水势迅疾凶猛, 奔御风不及也;

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清荣峻茂趣味;

秋季:高猿长啸凄凉, 空谷传响久绝。

5、突出重点, 学生理解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相结合。

(1) 正面描写:“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重岩迭障, 隐天蔽日。”体现了山恋绵延, 山势高峻。 (2) 侧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突出山高。 (3) 生动写实:写“湍”用“素”;写“潭”用“绿”;写“柏”用“怪”;写“泉”用“悬”;写春冬之时, 则用了“清峻”四字, 精练之极。 (4) 形象夸张:“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突出水势疾速。 (小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写实与夸张相结合, 使文章摇曳生姿, 景色形象逼真, 使读者如临其境。)

五.讨论归纳, 解决疑点

1、学生分组讨论:“作者在写景中渗透了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体会关键词“良多趣味”。) 学生回答讨论结果, 教师点拨。高明的作家, 总是在景物的描写中, 注入个人的主观感受, 因而写得情真意切、情景交融。文中的“良多趣味”实实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2、“清荣峻茂”四个形容词, 修饰的对象是什么?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学生回答讨论结果, 教师点拨。

六.拓展探索, 布置作业

1、拓展探索。

(1) 孔子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山水。

(2) 古人云:“学则须疑。”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把文章中有疑问的问题提出来, 写在小纸条上, 共同讨论解决。

2、布置作业。

(1) 三峡风光无限好, 三峡风光说一说。 (口语训练)

(2) 写出三句描写“长江”的古诗词。 (积累训练)

(3) 描写你最喜欢的校园一景或家乡一景。要求仔细观察, 写出特色。 (写作训练)

(4) 课外观看《话说长江》。 (拓展训练)

《三峡》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一首具有船工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题材类别,是人们从事劳动时演唱的歌曲,节奏感强,便于演唱。歌曲为羽调式,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每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组成,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结合方法,节奏感强,唱起来流畅上口。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教强,有一定的表演欲,音乐基本功较为扎实,但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稍有欠缺。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体验音乐亲切、活泼的特点,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准确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在歌声中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以聆听、默唱、模唱的方法唱会、唱准歌曲;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了解和音乐相关的文化: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光巩固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重难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准备:钢琴磁带三峡的相关资料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2、语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旅游让歌声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闭上眼睛一起出发!

【设计意图: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音乐文化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会唱的、并和新课内容相关主题歌曲做为导入歌曲,能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三、 学习新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A、老师:歌声把我们带到哪里去了?

学生:

B、老师:你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 ?

学生回答:

C、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学生说,老师板书课题: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设计意图:感受三峡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多元的文化,建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2、复听歌曲:

带着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设计意图:通过复听,达到进一步对音乐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3、按节奏朗读歌词:【设计意图:体验歌词的内容,感受歌词的美,同时解决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4、老师范唱:老师想把这首歌曲献给你们,请你们听一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唱歌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姿势、积极地表情、声音自然优美、气息流畅、口型圆润。

5、学生张口默唱:

老师:老师知道同学特别聪明,我先请你们自己试着唱一唱,请用张口默唱的方法进行,用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告诉我你在用心歌唱。

【设计意图:以激励尊重学生为前提,使他们充满信心的参与到歌曲学习中】

6、学生跟琴用“LA”模唱

7、唱歌词:请同学们填上歌词跟琴歌唱吧!讨论:你在歌唱中有什么困难吗?

8、处理歌曲: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鼓励他们体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快乐,以及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态度得到老师的尊重,价值观也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得到深化和升华】

9、巩固歌曲:接龙、对唱

四、拓展延伸:

1、老师:同学们学得很棒!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表现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歌词,使学生能享受音乐表演所带来的快乐】

小组讨论:学生展示:

2、师生共同齐唱并以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师生共舞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峡库区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三峡库区;园艺;实践教学;

中国分类号:S6

重庆三峡学院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三峡移民工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诸如库区生态环境治理、农业安全建设、园艺植被恢复、山地城镇园林景观规划等。这些机遇和挑战亟需大量本学科应用型人才进行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园艺专业作为一个新型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目前可利用独有的地理优势和三峡库区特色,以学校教育转型为契机,以专业发展为导向,极力探寻符合本地区特色本专业前景的实践教学模式。

1库区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近年来,学校面临教育发展的重大转型契机,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更提上日程,通过实地见习,科研项目的参与,不仅提高同学们的动手技能,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优秀复合型技术能手[1]。园艺专业的设立就是以本科实践教学为主,利用独有的地理优势和三峡库区特色,立足三峡,服务库区,以科研促教学,为三峡库区和西部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园艺人才。

2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

结合库区特色,以省部共建园艺园林实验教学中心、“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发展平台,对于薄弱的实践环节精准定位,狠抓过程控制,加强管理,构建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训和创新实验”三个层次,以“夯实基础、注重专业、突出创新、重视应用”的原则,构建基于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三峡库区山地城镇园林和园艺,改革实践内容与项目,提升教师科学技术水平,逐步将园艺专业建设成集教学、实训和研发为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3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3.1实践教学需走进企业。市场领域大量的公司和企业比如花卉苗木基地、种子公司、园林工程公司等,这些公司都具有常见花卉、蔬菜、果树苗木的先进生产水平。深入到这些一线企业进行实战模拟训练,在每道工序都有同学们发挥知识之地,这些机会更切合学生将来毕业从事的行业和工作环境。借此平台,同学们可将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应用。通过实地勘测,苗木的动手栽培、田间大棚管理,园艺产品营销等环节,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的领会和应用能力,练就本领,积累经验,同时也有了市场利用价值[2]。此外,企业方面也在经营与管理方面得到了技术支撑和减少费用管理的支出。

3.2实践教学需学做科研。每年学院教师都有部分科研项目,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跟随导师做科研课题的工作,来发挥所学的理论知识[3]。比如实验的操作,仪器的使用,温室大棚苗木的培育和养护,园林方案的设计程序等。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锻炼,更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能深切提升学生分析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和提升具体解决问题能力,既有助于学生毕业论文的开展,又为后期的考研深造打下基础。这样一来,实践教学效果明显,也达到了专业培养的目标。

3.3实践教学需深入社会。学生利用暑假、走基层、三下乡等活动时间,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山峡移民带来的库区消落带生态安全问题,植被资源恢复、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走进基层,深入一线,使学生真正接触园艺作物在一线生产中的具体环节[4]。结合社会问题,三农问题,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市场、流通和销售等进行调研实际社会中所带来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从书本走入大田生产,在真正的生产环节中掌握部分操作技能,拓展综合训练能力[5]。学生可以亲身观察到作物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查找资料、请教指导教师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结语

本校园艺专业以立足三峡,服务库区为遵旨,依靠自有的区域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通过长期的实践教学方法的摸索,不斷积累经验,大胆革新,从而使改革成果更有利于库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和特色,为库区培养大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园艺人才。

参考文献

[1]钱春,刘察君,尹克林.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50—252.

[2]张楠.园艺园林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lo(5):30—31.

[3]韦杰.大学本科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增刊):16—17.

[4]陆晓民,高青海,张雪平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内园艺教学实习基地的功能[J].现代农业科技,2010,(7):30~31.

《船过三峡》第二教时教学 篇4

1.导语: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幅源辽阔, 景象万千, 名山大川令人目不暇接,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的长江三峡就是其中之一。她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 因而闻名于世, 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老师可向往了, 你们呢?

2.揭题:那么, 今天, 让我们再来读读19课《船过三峡》, 重点去欣赏欣赏三峡那壮丽的自然风光, 好吗?

二、从课题入手, 学习第4节

(一) 质疑

读课题深入质疑。

(1) 船过三峡时, 船是怎么样的?

(2) 船过三峡时, 作者看到怎么样的三峡?

(3) 船过三峡时, 听到了些什么?

(4) 船是怎么过三峡的?

(二) 初读第4节, 整体感知“船险”

1. 过渡:作者乘船过 (游览) 三峡, 他对船的感受一定是最直接, 最真切的。

2. 请听老师范读课文第4节, 边听边把作者对船的感受的句子用“=”画出来。

(三) 再读第4节, 细细体味“船险”

1. 导入:三峡的船真的好险吗?请朗读后体会后面的三句话, 在句中细细体会“三峡的船好险啊!”用“”画下来。

2. 指名交流。 (以下是交流的程序) (1) 画了哪些词?

(2) 体会到了些什么?

(3) 请联系生活描述:

a.我读了____词 (句) 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情景______。

b.读了___词 (句) 我回忆起了___________。

3. 教师在交流时, 作适当的点拨或补充。

例1:江水翻卷, 漩涡连漩涡, 波浪推波浪。

(通过看剪辑的VCD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与气势, 体会江水的汹涌澎湃, 理解船险的原因)

例2:大轮船像摇篮, 又像竹叶, 随着浪花飘。

(1) 看剪辑后的VCD, 理解像……又像……及飘的那种险情。

(2) 比较下面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哪个更好, 为什么?

a.大轮船像摇篮, 又像竹叶, 随着浪花飘。

b.大轮船像摇篮, 又像竹叶, 随着浪花前进。

(体会“飘”时无法控制的危险, 想象有可能出现的险情, 为学好第3句话打下基础)

例3:比较下列两句话中的标点, 读读想想哪句更好, 为什么?

有时, 像要碰着山壁;有时, 山崖又好像要掉下来……

有时像要碰着山壁;有时山崖又好像要掉下来。

(比较体会, 加了个“, ”, 有一种惊愕、可怕的感觉, 有一种不敢再想的危险之感, 这样更能体现“三峡的船好险啊”。“……”表示还有很多险情, 如:有时, 浪把大轮船推上6米多的浪头上……;有时, 船被翻卷着卷进漩涡……;有时, 船从浪头上滑下来, 会有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 真是好险好险啊!)

4. 此时此刻, 我想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说:“三峡的船好险啊!”那用“三峡船险”这句话行吗?那请大家由衷地读:

“三峡的船好险啊!”

三、学习第5小节

1.过渡:坐在船上那么危险, 那就别去了吧, 可作者一路前往, 一路欣赏三峡风光, 这三峡风光怎么样呀?用一句话来概括。

2.指名交流:

啊, 百里三峡, 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出示)

3.边读边想, 读后质疑。

(1) 为什么说百里三峡是“一幅山水画呢”?

(2) 这里的“山”怎样, “水”又如何?

(3) “百里三峡”说明了什么?

(4) 为什么前后要加一个“啊”?

(5) 这里又为什么要加一个“好”?

四、自读、自悟, 体会“山奇”、“水急”

(一) 读2、3小节, 感受这里的山水如画

1. 自读课文。想想作者的话是否过分, 为什么?

2. 与第4小节比一比, 有什么相同的规律吗? (总———分结构)

(二) 总结学法, 推而广之

1. 回顾学法。

一读 二画 三议 四读

2. 教师小结过渡。

(三) 自读、自悟, 研读“山奇”、“水急”部分

1. 自读, 完成练习纸上的作业。 (可自选第2小节或第3小节, 每人只要研究一部分即可)

2. 小组伙伴学习, 交流自读结果。

3. 组队:研读山的同学组成三峡队, 研读水的同学组成长江队, 进行按步骤比赛。

4. 交流反馈。

(1) 选代表上台交流。

(2) 期间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当补充或点拨。

例1.理解比喻句, 帮助造句, 积累词语。

有的像蘑菇, 有的像骆驼, 有的像仙女。

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

a.看VCD, 理解三峡的山形状多, 形状的奇特。

b.造句: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c.把“一座山峰一个模样”换一个词语。

d.比较, 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例2.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江水在山丛中, 七弯八拐, 东闯西撞。

▲江水在山丛中, 七弯八拐, 东流西流。

例3.看《20古诗二首》中的画面, 理解:云雾缠绕、刀砍剑劈。

(3) 教师适时板书

五、学习单元提示, 指导背诵。

1.比背诵、记忆水平。 (提示:看单元提示, 看课后习题2, 看练习纸)

(1) 试背。

(2) 摆擂台, 树擂主。

2.长江三峡闻名遐迩, 我们的长江队、三峡队也名副其实, 让我们同舟共济一起再去看看吧, 请三峡队起立, 读山奇, 请长江队读水急, 请大家齐读船险部分。 (配乐)

山 (缓慢点) ——水 (快而响) ——船 (快而轻)

3.面对这样的山, 这样的水, 你想说什么?

六、回读第五节

1.作者也和我们一样, 情不自禁地深深赞叹:“啊!百里三峡, 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课件出示)

2.我想每一个游三峡的游客都会不由自主地赞美道:“啊, 百里三峡, 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3.让我们齐声歌颂吧, “啊, 百里三峡, 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4.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描写她呀。如刘白羽写下了《长江三日》歌颂她, 杨宏基用《滚滚长江东逝永》歌唱她, 还有如李白、杜甫等诗人咏叹她, 请大家课外找来读读, 唱唱, 看看, 另外还有伟大的三峡工程, 去了解了解吧。

三峡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设想:

1、运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让学生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学会翻译,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目的。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①查找有关三峡的知识、图片等。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③朗读课文。

2、教师准备资料:①《话说长江》中关于三峡的影片剪辑。②“告别三峡”文化专题的图片、绘画等。③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

启发讨论、互动合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屏幕:一幅两岸高山,中间流水的三峡图)

1、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峡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义。(两山夹水的地方)

2、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要表现三峡,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呢?(山、水)

二、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一段录像,请学生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

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特别是画出或写出山和水的特点。

三、同学分组讨论评价,选出最佳“三峡小画家”和“三峡小作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请获奖者和小评委们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特别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突出了三峡山水的什么特点。

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基础学习。(多媒体内容随具体情况而定)

1、其实,远在北魏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就曾经描述过三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看他是怎样写三峡的。

2、学生看注释,主动获取有关郦道元、《水经注》的知识。

3、检查预习情况:阙 嶂 曦 襄 溯 湍……并找一找这些词在哪些句子里,说说含义。同桌之间可交流讨论,共同解决。

4、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可单个读,可分男女生读,可整体朗读)划分句间停顿点拨:

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课后练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疑难字句)

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点拨引导,集体解决疑难字句。

二、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三、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5、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水的语句。

6、给学生一定时间,独立温习背诵全文,最后齐背。

四、结合自己的作品(第一课时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一段录像后,请学生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谈谈对本文的感受,然后试着模仿或修 改自己的作品。可引导学生从语言运用、材料安排、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

①本文语言精练,仅用百余字,却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诸多气象。

②语言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三峡的千姿百态尽在眼前。

③描写顺序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分明。

④选取极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几笔,使读者身临其境。

⑤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⑥笔法多变,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工笔刻画,有全景鸟瞰、特写镜头等等。

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有理有据,都值得鼓励。如学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师补充讲述。学生模仿、修改后的作品,教师要及时关注、指正、鼓励。

五、拓展思路,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有关三峡的古今诗词、歌谣以及三峡工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三峡》教学设计 篇6

改行当上了摄影记者

杜华举的老家在山东农村。高考那年填志愿,他不知道该报什么学校。听老师说本地大学条件不好,他就想上大连财经学院,一是觉得财经专业好,二是离家比较近;至于一类院校,就报了北大、清华等几个顶尖的大学,想着反正也不可能考上。结果考试成绩揭榜,杜华举文科成绩排在山东前50名,被武汉大学中文系录取了。

1984年大学毕业时,工作还是由国家计划分配。新华社湖北分社到武大考察招人,学校通知杜华举到学生科谈话。杜华举记得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在大学主要收获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思想活跃了,会思考问题了;问到毕业分配意向,他表示不愿留在武汉,想回山东老家工作。学校辅导员说,新华社调动频繁,不会让你长期呆在一个地方的。就这样,信了辅导员的话,杜华举进了新华社湖北分社。

初进分社,因为大学期间在校报发表过一些文章,被认为写得不错,杜华举被分配当了文字记者。而杜华举喜欢摄影,他认为照片更真实,为此他自己买了一台相机。当时分社的一个文字记者罗辉(现任河南分社社长)也是摄影爱好者,俩人一拍即合,罗辉买了一台放大机。两个人在分社单身宿舍的卫生间建了暗房,开始了他们的摄影实践。杜华举说,他的第一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个农村新华书店的送书员,为拍这个人,他从县城跟着送书员走了一天。

分社一位老摄影记者听说了这件事,支持他改行,并向他透露说,摄影组需要年轻人,你去找领导谈。1987年,杜华举从文字记者改当摄影记者。

因为工作关系,我与杜华举算很熟悉了。杜华举爱说爱笑,摄影记者扎堆时,他总是不停地说,尤其在推杯换盏时,和谁叫起真儿来便不依不饶。近20年在基层、工地采访中,照片拍了无数,酒量也练出来了。

2011年夏天,我为了寻找一位当年在中原突围中逝去亲人的踪迹,到了湖北兴山县。然后辗转到了秭归。在三峡大坝处,和杜华举有了一次长谈,才了解了他与三峡的故事。

第一次接触三峡

1990年秋天,新华社湖北分社摄影记者杜华举,从总社摄影部接到一个报道任务——去秭归县的三斗坪中堡岛柑橘经济带,采访相关的经济新闻。杜华举听当地宣传部门的同志说,三峡工程建设正在重新论证,三斗坪是以后三峡大坝的选址,中堡岛正坐落在坝址中心线上。杜华举知道,修建三峡大坝已经争论多年,对当地来说,争论的结果就是多年不搞基本建设,不搞开发。其实,当地的干部和群众都盼望通过开发,促进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发展。

那一次报道柑橘经济带,杜华举脑子里虽没有“三峡工程”的概念,但他拍摄了三斗坪镇中堡岛的全景。因当时彩色胶卷紧缺,只拍了黑白胶卷。这是他最初拍摄与三峡有关的照片。

老记者带着拍三峡

1992年三峡工程通过论证后,新华社摄影部对三峡工程的报道被列入日程。湖北分社摄影组长于澄建带着杜华举一起去三峡采访,杜华举是当时摄影组最年轻的记者。一同去三峡工地的,还有总社摄影部老记者薛铁军。当时,三峡工程处在施工前期,坝区已经成立移民局,坝区征地和施工准备工作已经展开。杜华举在两位老记者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始拍摄。

有一次,工地要进行一次大面积施工爆破,爆破时间定在早上五点。因为拍摄的最佳位置在面对爆破地点的江对岸,记者要在前一天晚上过江,而对岸没有住处,只能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凑合一夜,如果遇到早上大雾,也许就拍不到好照片,于是几个同时去采访的媒体记者都放弃了去拍摄。薛铁军什么话也不说,一个人高高兴兴地过江去了。薛铁军当时已是50多岁了,还有点耳聋,经常带着助听器采访。

第二天一早,果然江面大雾,能见度很差,但是薛铁军还是拍了照片回来。杜华举说,这件事对他触动非常大,什么叫机会,面对机会又要什么态度,什么叫敬业,老记者薛铁军都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了他。这件事让他特别佩服薛铁军。

让杜华举感受最深的是,新华社是所大学校,一线的记者很注重团队合作,尤其一些业务能力强,水平高的记者,很大度,从不摆架子,还尽量把机会让给年轻记者。

1993年下半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开工典礼报道,工程指挥部给了新华社三个证儿,其中只有一个可变换拍摄位置的名额,而薛铁军、于澄建,还有总社中央新闻组的樊如均等几个老记者,把这个难得的可移动位置的拍摄证件给了杜华举。杜华举说,我第一次拍摄国家领导人,还是在世界瞩目的大工程开幕仪式上,老记者就把这么重要的位置留给我!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工程开工揭幕,还有其他领导人出席,于澄建、樊如均耐心教我怎样拍主席台上的领导人,我虽然有压力,但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底气很足。

杜华举拍摄的三峡工程开幕式照片,媒体采用很好。其中一张用鱼眼镜头拍摄的全景照片被《中国记者》杂志刊登在封面上,那是他的照片第一次上杂志封面。

第一次用数码相机拍三峡

由于杜华举对三峡工地已经非常熟悉,大江截流期间,他除了负责安排新华社摄影报道组的吃、住、行,还要想题目、搞策划,甚至承担文字记者的采访工作。为此,当时的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于继华封杜华举为“参谋长”。

1997年,为了顺利完成11月份大江截流的报道,总社摄影部从年初就开始筹划。为了抢时效,报道组领了一台尼康数码相机,并安装了XH—200图片传输系统。

10月6日导流明渠通航那天杜华举很兴奋,也终身难忘,他第一次在湖北通过XH—200发出第一组数码照片。上午摄影部编辑打电话说,照片很好。下午又打电话说,你现在出名了,某领导办公室打来电话,图片说明中将导流明渠宽度350米写成35米了。杜华举当时操作电脑不熟练,数字少了一个零!幸亏有位审稿人说,关于导流明渠的稿发了三次,编辑应该记住或核实相关数据,这个差错不能全怪记者,编辑也有责任。

第一次航拍三峡

搞摄影的人有一个通病,就是希望自己的装备和采访条件比别人好。当看到央视的飞机在头顶上盘旋,杜华举便自嘲是“小米加步枪”。

自嘲归自嘲,杜华举总认为新华社没有三峡工程的航拍照,是一大缺憾。1997年,他先后向分社、总社摄影部有关领导提出了租用飞机航拍三峡工程的设想。时任摄影部经理李根兴一口答应经费由部里出。1997年10月,新华社大江截流报道领导小组组长、副总编辑闵凡路到宜昌听汇报。杜华举趁机将一直在做的航拍梦向他托出:除非调用军队的直升飞机,否则照片难以拍好,而调用军用飞机非总编室出面不可。老闵一口答应。在总参两位副总参谋长的大力支持下。1997年11月6日,总参谋部陆航局某部的米-17型直升飞机终于盘旋在三峡工地上空。

按照杜华举提议,在米-17型直升机肚子下用红纸贴上新华社字样。航拍当天,在工地上的工人看到新华社的飞机临空,情绪激动,欢呼雀跃。

三峡船闸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 篇7

三峡船闸分为南北两线,一线上行,一线下行,可定时换向。每线船闸共有6个闸首,12个现地电气PLC控制子站。同一闸首的2个控制子站互为热备,当某个控制子站输出信号给现地设备时,另一个控制子站的输出信号被禁用。每个控制子站由冗余配置的PLC系统、外部传感器及执行元器件等组成。PLC系统通过采集并处理液压站系统信息、现场闸阀门开度、位置信息、水位检测数据以及相邻闸首的闭锁信息后输出指令控制该闸首的人字闸门、输水阀门、防撞警戒装置和通航信号灯等现地设备。

2 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

设备运行操作分为现地子站控制和集中控制室操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在集中控制室,现地控制子站接收集中控制指令对现地设备进行操控,并向集中控制室返送现地子站信息,从而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监控下自动完成船闸的整体运行。现地子站具有操作优先权,可保证在设备或工艺流程状态异常时能进行人字闸门、输水阀门的单步操作调试。

(1)信号采集传输功能。计算机监控系统检测船闸人字闸门及输水阀门的位置与开度、船闸运行工艺、电气元器件及参数、液压系统阀件、上下游及各闸室水位等,并将检测结果送到集中控制单元计算机。

(2)控制功能。计算机监控系统按照船闸过闸工艺流程和全线闸门、阀门间的闭锁保护条件向现地控制子站发送控制命令,完成五级船闸的运行过程,同时采集各现地控制子站运行工况并做出处理。

(3)集中显示功能。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图形界面方式集中显示相关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实现集中监控。显示画面主要有设备运行状态画面、人字闸门及输水阀门控制工艺流程动态画面、配电系统动态画面、各类传感器仪表动态数据画面。

(4)数据管理。计算机监控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数据通信服务器存储各种运行参数、操作指令、值班记录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管理。

(5)实时报警与故障查询功能。计算机监控系统根据检测到的电源故障,传感器故障,电磁阀故障,液压系统油温、油位、油压异常等信号,按故障级别进行分类报警。

3 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

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两层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第一层为分布在6个闸首的现地PLC控制子站.包括控制人字闸门、输水阀门的液压启闭机设备,PLC控制设备及现场检测仪表,实现现地启闭控制、状态监视和故障保护功能。第二层为集中操作监控层,包括2台操作员工作站(工控机)、1套集中控制单元(2台PC670触摸屏)、1台数据通信服务器、1台培训管理站、2台以太网交换机、1台工程师站及若干网络设备。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4 计算机监控系统硬件

集中控制单元由2台冗余西门子S7-400H PLC,图形操作面板PC670,显示五级船闸设备运行工况的模拟屏和相应操作按钮、旋钮、指示灯等组成。2台操作员站互为热备,采用HP Visualize NTX-4000工作站,除了完成集中控制单元的各项操作功能外,还负责采集实时过程数据,记录、存档程序动作指令与各种异常报警,并与数据通信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工程师站采用HP Visualize NTX-2000工作站,负责完成各种应用软件及系统软件的开发、调试与维护,画面、报表、数据库的编辑以及系统的仿真等。数据通信服务器选用HP NetServer LH6000PⅢ700型,具有实时过程数据服务、数据库管理服务等功能。培训管理站配置1台HP Visualize NT X-2000工作站,用于人员培训和文档管理等。系统网络从结构上分为2层:第1层为双环冗余工业控制以太网,包括PLC网卡CP443-1、交换机OSM ITP62(光纤切换冗余管理模块)、操作员和工程师站网卡CP1613以及以太网支持软件,其中OSM采用全双工FDX将100Mb/s以太网速率升到200Mb/s,并对单个环网进行冗余管理,可保障网络局域损坏时能正常通信;第2层为监控信息管理以太网,交换机选用CISCO C2950-24和CISCO C3512。由于网络交机支持TCP/IP协议,因此可保证网络的开放性。

5 计算机监控系统软件

三峡船闸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软件: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操作过程由Wincc RT64K组态软件监控;触摸屏PC670采用Protool组态软件;集中控制室PLC选用西门子Step7 V5.1编程软件;现地PLC选用西门子Step7 V5.0编程软件。

6 结束语

三峡船闸是目前级数最多、设备运行工况较复杂的船闸,其计算机监控系统在计算机、通信、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均采用了较先进的技术,具备完善的网络接口,可扩展性强。运行情况表明,该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可靠性高、监控功能完善,满足了三峡船舶通航安全高效的要求。

摘要:介绍三峡船闸工艺设备组成和计算机监控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利用工控机、触摸屏、工业以太网、PLC、组态软件、编程软件设计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对三峡五级船闸过闸流程实时数据的采集与监控。

关键词:船闸,监控,硬件,软件

参考文献

[1]SL 75—94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

[2]胡健.西门子S7—200PLC与工业网络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徐中伟.热交换站自动监控系统设计[J].电工技术,2010 (5):48-50

[4]崔坚.西门子工业网络通信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三峡》教学设计 篇8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既能够主动发现问题, 又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时首先要精读文本, 把握住文本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寻找最能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同时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切入点”。

《长江三峡》节选自作家刘白羽的散文名篇《长江三日》, 收入苏教版必修三专题一“祖国土”板块。对于写景散文的教学, 往往是从写景的层次 (角度) 、写景的方法 (手法) 、景色的特点等层面展开的, 最后落脚在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这个核心。就《长江三峡》来说, 这些问题对于“训练有素”的学生难度并不大, 这样设计教学, 会让解读流于形式, 课堂看似顺畅, 但学生其实并不能“入景”, 也无法“共情”, 收获更是无从谈起。

“景”与“情”是写景散文的两大质素, 但解读起来, 并非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样的“术语”就能概括。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周振甫的“缘情写景”与“触景生情”都体现了情景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种复杂的原因主要是抒情主体的复杂性。

教参在本专题“教学建议”中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研习文本, “在阅读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 他的主要活动经历、思想状况,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 特别是具体作品的写作背景, 并能利用它们去诠释作品, 而不仅仅是把它们当做一般的文学常识”。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参考书第20页) 做到了这一点, 学生与作者笔下的“景”就不再隔膜, 才能够真正地“批文入情”。

二、教学设想

基于以上思考, 我打算将“正确理解与深入领会‘知人论世’在阅读写景散文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鉴于《长江三峡》并不是一篇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文章, 从解读的角度来说, 也比较“浅”, 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的体会更鲜明, 同时也为了把探究引向深入, 我采用比较阅读的策略, 把两篇文章的比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是作者1898年在中国长江流域及川藏地区的游记, 我选择了其中描写长江三峡的部分内容作为比较的文本, 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文章的同中之“异”, 并认识这种“异”的原因。

三、情景回放

师:同学们现在手上的两篇文章都是写长江三峡的散文, 课本上的是一篇, 另一篇选自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的游记散文《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同学们能不能推断一下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时间?

生:英国作家的文章英国应该写于鸦片战争前后, 文中有一处提到“那些经营食品、烟草、烧酒和鸦片的经销商”, 还有一些对当地百姓的描写, 我觉得也比较符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师:能不能把相关的段落找出来读一读?

生1:“人群的好奇多过无礼, 紧紧围着我们”, “他们声称, 我可以用望远镜和照相机看见山里的宝物、金子、宝石和深藏于地下的金鸡, 我在照相机里藏了一个黑色魔鬼, 到晚上放出来, 去挖金鸡, 我的船吃水低的原因是金鸡和山中的财宝压舱的缘故!他们进一步说有灰蓝色眼睛的洋鬼子, 能看到地下3英尺深……”

生2:“嘈杂的人群……站在我们上面、下面、后面的男人、小孩———尽管我们的位置经过战略性的选择———向我掷来粘糊糊的稀泥, 整天不断投来污言秽语”。

师:大家找得很准, 这些的确是能够体现那个时代特征的一些描写。那么课本上的这篇呢?

生:这篇文章应该写于新中国成立后, 大家经常用“同志”称呼彼此的时候。 (众笑) 因为文中有句话是“船上的同志”, 但具体什么时间从文中看不出来。

师:看得很仔细。我来告诉大家, 这篇文章写于1960年。同样是写三峡的景色, 这两篇文章有没有区别呢?

生:外国作家既表现了三峡景色的“美”, 又表现了三峡的“险”, 中国作家更侧重于表现三峡风光的“美”。

师:同是表现“美”, 两者有没有差别?请大家结合具体的语句来谈谈。

生1:我找到的是这样两处对比。外国作家是这样写的:“悬崖上有高低错落的边缘地带, 暗绿色的松树衬托着金色竹林的羽状叶片, 悦目的棕色农舍, 半掩在桔林和果园中;有巨大的榕树的庄严的庙宇, 红色的宫墙映亮了山丘和幽谷的侧面。然后, 景色突然变幻, 呈现出西藏的庄严和荒蛮, 群山以巨型的悬崖逼近河流, 围住深不可测的江水。”刘白羽是这样写的:“你看, 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 真美极了, 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 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我感觉外国作家写三峡的美是比较冷静的, 刘白羽在写美的时候有很强烈的赞叹之情。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刘白羽在写景中用了很多比喻, 比如“突然是一茸茸的草坂, 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这种赞美之情是很明显的。外国作家的文章中找不到比喻, 只有很客观的描写, 比如:“在橘树和枇杷丛中, 掩映着有良好房屋和精美庙宇的座座村庄和宝塔。许多建筑有曲线优美的屋顶。”

师:非常好。比喻这种修辞不仅能够化抽象为具象, 而且比喻之中常常包含着感情。如果我们说“她的脸蛋红扑扑的, 像个大苹果”, 喜爱之情是溢于言表的;如果说“他像个苍蝇一样嗡嗡个不停”, 厌恶的情感也不言自明。

生3:刘白羽在写景中还用了传说, 比如神女峰的传说, 比如屈原死后的传说, 传说都是不可靠的, 他之所以这样写, 是为了给三峡的增添几分神秘的美丽。

师:“神秘的美丽”, 说得很好, 有的时候神秘的确可以为美丽加分。看来这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外国作家写景是比较客观的, 刘白羽在景色中寄托了自己的热爱赞美之情。那么同学们觉得哪一种写法更好呢?

生1:我觉得他们的立场不同, 外国作家是第一次到中国来吧? (师:是的) 她自然是以一个陌生的眼光来看中国, 自然是比较客观的;但刘白羽是一个中国作家, 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所以他赞美三峡, 我觉得这是由他们的立场决定的, 没有优劣之分。

生2:我其实更喜欢外国作家的立场。其实她的这篇文章中不仅写到了三峡的美丽, 或是险恶, 而且写到了三峡当地环境的混乱、贫困, 人们的愚昧闭塞。她写这些的时候也都是比较客观的, 就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 没有褒贬在里头。我觉得这是很可贵的。

师:为什么很可贵?

生2:中国作家赞美中国很正常, 但外国作家丑化中国也很正常。但作者并没有资本主义的优越感, 她如实地写下了三峡的美景, 特别是也如实地记录下人们的愚昧粗俗, 没有刻意地去贬低中国, 或者丑化中国, 也没有流露出轻视的情感, 我甚至觉得她是比较同情中国的, 因为文中有句话:“这也是群善良的人啊。” (生鼓掌)

师小结:同学们的掌声已经充分肯定了你的发言!我发现同学们的眼光还是非常敏锐的和专业的,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 这个英国女人的眼睛, 并没有带着资本主义的有色眼镜, 所以她的这本书, 也成了解中国、研究中国的宝贵史料。而刘白羽先生早年参加过革命斗争, 对于新中国他有着非常深厚的赤子之情, 在描绘三峡美景时, 他便将自己的这种感情融于字里行间。

王国维曾说, 写景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是说作者心里比较平静, 本没有什么激情, 但受到外界的刺激, 激起了感情, 这种感情是从外物引起的, 可以说是触景生情。而“有我之境”是指诗人本就怀有一种感情, 然后这种感情投射到景物上去, 所谓“物我皆着我之色彩”, 可以说是缘情写景。很显然, 伯德属于前者, 而刘白羽属于后者。

生1 (举手) :老师, 我可以发言吗?

师:请讲。

生:我可以理解你说的两篇文章作者的立场不同, 所以抒情的方式不同, 但我觉得这两篇文章还是可以分出高下的。

师:哦?你觉得哪一篇更好?

生1:我觉得评价一篇文章要从很多方面, 比如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刚才有同学已经说了伯德作为一个外国人她看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不仅有美丽的一面, 而且有丑陋的一面,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要强于刘白羽。老师说过这篇文章写于1960年, 中国在这个时间应该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我看过刘震云的《温故1942》, 里面对于灾民的描写真是触目惊心。我想灾难带给人民的苦难是一样的, 为什么刘白羽在三峡看到的只是美好壮丽的风光呢?艾青说过, “如果我的眼中常含泪水, 那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想如果刘白羽真的热爱新中国, 应该不会对人民的苦难视而不见! (生鼓掌)

生2:我觉得你太绝对了, 他没有写并不代表他没有看到, 也许他在其他的作品里写了。

生3:对呀, 即使他没有写人民的不幸又怎样呢, 谁规定所有的文章都要写不幸的 (生笑) , 都写不幸苦难不是太单调了吗, 再说了, 在痛苦中才更要看一看美好的东西呢。 (生笑)

生4:作家的确有选择写什么的自由, 但是就像老师经常告诉我们的, 要写有价值的东西。我觉得要看是表现苦难更有价值, 还是歌颂美好更有价值。

师总结:同学们的讨论涉及了如何评价作品的问题,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讨论的, 有些同学的发言非常有深度。时间有限, 我不能让所有想发言的同学都说话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 让我们明白解读作品不能离开作者和时代背景, 这就是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而评价作品, 也应该有一些标准和原则。我想等大家课下看过这篇文章之后, 我们再来讨论。

事实上, 刘白羽这篇文章是他《长江三日》的一个章节, 教材的编者把它选入课本时, 做了一些改动, 我把原文印出来了发给同学们, 请大家回去研究一下原文和改文, 从编者的角度想一想, 为什么要这么改?再从读者的角度想一下, 这样改好不好?这就是今天的作业。

四、课后反思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 知识乃是一个过程, 不是一个结果。这正与素质教育、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关注知识的动态生成”的教学思想是一致的。要在教学实践中落到实处并不容易。在这次教学过程中, 我有几点深刻的体会:

1. 重视过程并不是轻视结果, 强调结果的得出要由学生自主完成, 而不是由教师单向灌输。

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学生并不能“真正”知道, 只能死记硬背, 不能举一反三。读过《长江三峡》, 相信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中体现了作者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 对于祖国的热爱”这样的句子, 但他们真的了解这种热爱的情感从哪里来吗?相信很多学生都答得出“融情于景”的手法, 但他们真的体会到这种情感是怎样作用于作者笔下的三峡景物吗?显然, 学生对于“三峡”和“刘白羽”都是“有距离”的, 怎样最大限度地缩小这个距离, 就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在备课中, 我找到了“比较”这个捷径, 当然我所选择的文本比较典型, 但正是这种典型性, 能够让彼此的特点更加鲜明, 能够在“找不同中”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从而让他们“真正”体会和认识到“知人论世”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将“一课一得”落到实处。这节课后, 很多学生意犹未尽, 作业中也有不少优秀之作, 附一篇在文后。

2.精巧的课堂设计不仅使教师能够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 更要能够让学生主动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 把探究引向深入。学生自觉联系即1960年的背景讨论作品的高下, 讨论文章的主题应该歌颂美好还是表现苦难。学生的“出色发挥”看似偶然, 其实必然。因为前面对伯德客观的立场的评价已经作出了铺垫, 给了他们启发, 让他们拓展了思路并且找到了比较的方向。这充分证明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如果教师的设计是符合学生学情和认知规律的, 就一定能够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有燎原之势。

3.“汝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我经常告诉学生, 语文学习的规律在于“厚积薄发”, 而语文教师要想上好语文课, 同样也要“厚积薄发”。这节课的灵感来自于我读过《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 伯德文章的引入让教学有了新意有了亮点, 让课堂有了活力有了深度。如果教师缺乏平时的积累与思考, 语文课备课仅仅依靠教参或者网上的备课材料, 那么他给学生的“水”不仅是有限的, 而且是凝滞而没有灵性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附学生作业一则:

细琐之变, 欲盖弥彰

刘白羽先生的此篇《长江三峡》, 细细品读, 不乏不可多得的绝妙之笔———无论是一气呵成的长篇写景抑或是短小精致的描人叙事无不值得每一位读者潜心揣摩。

然而, 这篇文章背后人教苏教版教材的原作修订之争, 却不免显得有些喧宾夺主了。这一鲜见的喧宾夺主之异象显然值得深思。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们来一次“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苏教版的修订版《长江三峡》究竟与原作有何种不同呢?

原文中, 作者曾发出这样的赞叹:“第一次, 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威力所吸引了。”而后不知谁人擅将“吸引”抹去改为“吸摄”。

或许是个人的才疏学浅所致吧, “吸摄”一词在原文一段颇为口语化的感叹中着实显得有些许生硬拗口。苦思冥想之余, 也仅仅体味出“吸摄”于“吸引”所胜出的“震慑”意味而已。

为何要将原文一气呵成雅俗共赏的措辞摒弃于不顾, 硬塞入不免显得有些尴尬的“吸摄”做替代呢?这恐怕要与另一处修改一并作讨论了。

在全文倒数第二段末尾, 原有这样一段卒章显志之词:“看起来这青滩的声势十分吓人, 但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 也就战胜大自然了。”

“战胜大自然”这一短语是否显得有些许扎眼呢?寻根追底, 以上二处改动的深意正出自于此。即以删除替换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特有的“人定胜天”之思想, 同时在青少年中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先进理论。

个人而言, 这, 实属多虑了。作者用纸笔写下自己发自肺腑地为三峡的种种自然奇观所吸引, 这究竟有何种不妥呢?又在哪一个层面上暗示了人与自然所谓“欠妥的平等关系”了呢?

人类面对自然之母的美丽壮阔天工巧夺之时, 定然只有震慑与敬畏才是“正确的”情感表达吗?若是如此, 那么我们不妨回到那些个远古时代吧———彼时, 原始部族的人们对于日月星辰俯首膜拜;彼时, 原始部族的人们被区区一线闪电惊吓得弃甲而逃。

如果先进的人类社会还不足以发展一种健康良性互相促进的与自然的平衡的话, 我们至少可以去满心期盼去努力争取这种平衡不是吗?而不是在两个极端间徘徊游荡并尖声指控另一个极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谬论”。

退一步来说, 假设“敬畏自然、为自然所吸慑”是一完美无瑕的至上真理, 作者段末的那句有感而发只因使用了“战胜自然”这一措辞就不得不面临死刑的宣判吗?

联系上下文理解, “波涛汹涌, 浪花四溅, 高与天齐”之时所言的“战胜自然”, 不过是在滔天巨浪里辛勤的领航人冒着生命危险将一只只木船领过险峻的青滩罢了。以上, 解释为“战胜自然为人们带来的苦难与挑战”也不失为一种合情合理的选择吧。

如此说来, 删去此句的人或人们显然是对于“战胜自然”这一措辞过度敏感了。纵然在作者生长的那个时代, 出现了“人定胜天”的言论, 也不乏“肥猪赛大象, 亩产千万斤”等试图将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的荒唐理念, 但这并不代表这一时期所有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这种言论, 一词一句都暗示着这种理念呀。

这种草率又显滑稽的删改, 加之今日“大坝横行, PM2.5纵飞”的乱象, 是否颇有欲盖弥彰之感呢?

再说, 假设作者文中的个别词句体现了某些“错误思想”、“不当理念”, 一概删去不留情面是否是最正确最妥当的做法呢?依此逻辑, 《水浒》中一切表现梁山好汉们草菅人命的词句是否也应全删不误呢?很难想见究竟水平多高的修订者才能在温文尔雅的好汉间表现出义气豪情。

难道已接受过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的高中生们只有生活在教材编辑悉心打造的“文学无菌房”内才能够健康成长吗?若是世上千千万万的文学作品均以此为最高标准量体裁衣, 不仅“以史为鉴”成了一纸空谈, 编辑读者们所拥有的对于原作者表达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力也都丧失殆尽了。

《三峡》教学设计 篇9

所谓状态监测趋势分析系统即一种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工程应用系统, 其主要用途是了解、掌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 确定设备整体或局部是否正常, 使故障或缺陷在早期即被暴露, 帮助分析故障成因, 预报故障发展趋势, 并为事故分析和处理提供依据。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水利枢纽工程, 意义重大。 (1) 发电机组装机台数多、容量大, 仅三峡右岸电站就拥有18台单机容量777.8 MVA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 (2) 三峡电站在电力系统架构中拥有重要地位, 是关键性的网络节点, 设备的运行对电力系统有重大影响; (3) 三峡枢纽有着关键性的航运和防洪功能, 与上下游防洪抗旱和长江航道直接相关; (4) 三峡工程是中国的形象工程, 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 三峡电站设备必须实现安全稳定运行, 而设备状态监测趋势分析系统对保障三峡枢纽安全稳定运行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或缺的。

1 架构三峡右岸电站状态监测趋势分析系统软件平台

1.1 系统基础———B/S结构

构建软件系统的架构一般有C/S结构和B/S结构, 三峡右岸电站状态监测趋势分析系统以B/S结构为基础搭建。所谓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 分Internet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3个层次, 按照客户端Internet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Internet浏览器模式运行。

1.2 系统采用ActiveX组件技术

微软公司开发的ActiveX控件技术, 可在浏览器及其他应用程序中镶嵌, 并在实现数据处理、显示、效果展示等功能方面有优秀表现。

1.3 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系统

ORACLE数据库系统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 ORACLE服务器由ORACLE数据库和ORACLE实例组成。ORACLE数据库的存储结构为一个或多个表空间+数据库模式对象, 模式对象可以是数据库链、簇、索引、同义词、存储过程、表、视图、序列等, 逻辑存储结构为表空间、段和范围。

1.4 系统的安全构架

为保证基于B/S构架的数据分析挖掘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必须构建完备的安全保证机制。系统的安全构架主要考虑以下安全因素:程序结构的安全性, 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被非法手段侵入;数据操作的安全性, 区分数据采集处理与展示, 保证数据安全;人员访问的安全性, 对访问人员进行身份认证, 赋予不同权限。

1.5 系统软件功能的设计

三峡右岸电站状态监测趋势分析系统采用历史数据库的数据, 经过分析和处理, 以表格、直方图、趋势图、饼状图等形式展示结果, 直观地表现监测对象的运行趋势。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 数据采集功能:电厂监控系统历史数据库是系统主要数据来源。系统从历史数据库采集包括模拟量数据及其相应压缩数据、开关量数据、事件记录等在内的全部数据。电厂的其他监测数据采集设备也可作为系统数据来源。 (2) 数据分析功能:数据涵盖液位、压力、温度、流量、振动、电流、电压、开关量等类型, 分析方法有趋势分析、状态分析、偏差分析、比较分析、关联性分析等, 分析结果生成曲线图、直方图、柱状图、散点图、报表等。 (3) 分析报告和报表功能:对历史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自动生成相关分析报告和报表, 为三峡右岸电厂的预防性维护提供可靠的依据。 (4) 直观数据显示功能: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后, 系统以直观形象展示结果, 包括饼状图、柱状图、趋势图、报表等, 实现状态监测趋势的图形化显示。 (5) 网络浏览功能:提供Web服务器, 实现基于Internet/Intranet网络的用户远程浏览、系统分析及故障诊断。 (6) 为高级应用提供接口:提供开放的系统平台接入接口, 为将来系统升级、增加新的系统分析应用软件提供开放的接口。 (7) 系统兼容性:系统应能与三峡电厂其他系统兼容, 以提高数据覆盖度和集成度。 (8) 专用终端系统级管理功能:包括授权和控制功能权限/数据权限、修改和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库参数、设定和修改报警参数、在线升级、系统帮助等。

2 三峡右岸电站状态监测趋势分析系统的硬件实现

状态监测趋势分析系统是面向网络的分布式开放系统, 由若干台服务器构成, 由开放的以太网连接。系统硬件设备包括数据采集服务器、数据分析服务器、Web发布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系统对外通讯连接的安全隔离设备。典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具有网络远程分析服务功能, 由Web服务器采用ⅡS Internet信息服务单元提供Web数据服务。系统配置多台Web发布服务器联合并行运行。

3 三峡右岸电站状态监测趋势分析系统监测对象设计

水轮发电机组现场布置有各类振动、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电压、电流测量元件, 提供现地的实时原始数据, 经过数字转换后将数字信号上送监控并进入历史数据库供趋势分析系统使用。主要监测对象如下: (1) 轴承:包括导轴承 (上导轴承、下导轴承、推导轴承) 瓦温、油位、油温等。 (2) 发电机:包括定子铁芯温度、槽温、铁芯齿压板温度等。 (3) 空冷器:包括空冷器进出口水温、冷热风温度等。 (4) 水轮机:包括水轮机效率、流量、顶盖、蜗壳、转轮腔、尾水管各段压力等。 (5) 励磁调速:包括励磁电压、电流、机端线电压、机端相电压、定子电流等。 (6) 机组状态:包括机组水头/效率/转速、导叶开度、有功/无功、设定反馈等。

4 结语

三峡右岸电站状态监测趋势分析系统的开发设计由技术厂家和三峡电站联合完成, 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 充分契合生产现场, 自投运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为电厂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状态监测趋势分析系统在设备监测、故障诊断、事故分析、状态检修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实现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特殊意义, 业内未来可以在运用和发展该系统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盛兆顺, 尹琦岭.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周克毅, 邵爱菊, 葛聪.国外电站性能监测与诊断概况[J].动力工程, 1999 (1) .

[3]孙壮志, 张人千, 夏国平.利用ActiveX技术实现B/S模式的电厂实时数据综合查询[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2 (5) .

[4]张川峰, 金瑞荣.用ActiveX技术开发Web数据库应用[J].微型机与应用, 1998 (11) .

《三峡》教学设计 篇10

英语是高职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保持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能。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特别是口语交流能力。无论是公共英语课程, 还是英语类专业课程,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实践性与职业性, 即英语如何与专业或行业融合并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 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缺乏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态度都是被动学习, 学习英语的时间也局限于课堂, 课余之外很少或基本不接触英语。

(2) 英语学习养成习惯定势——以做题为主, 课堂教学互动及听说训练环节欠缺。这一现象主要是受到高考的影响, 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以通过考试为目的, 对话练习较少。

(3) 时间紧, 任务重。一般高职学校设置英语课时是每周4 节, 按照每学期16 周的教学周计算, 在64 节课时里需完成10~12 单元的教学内容, 每节课信息输入量都很大, 这会导致大部分的教师以讲授为主, 而教师教法单一, 也势必让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降低。

(4) 班型过大, 普通班级人数在50 人左右, 人数过多会让每个学生开口发言的机会有限, 而很多学生对英语没有信心也不会主动发言, 这些都会导致英语课堂上开展互动教学受限, 不利于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以上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目标,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首先, 对于教师来说, 最根本的是转变自身的作用和角色, 在传统的课堂中往往是老师讲授, 学生听;老师提问, 学生回答。在这样的课堂中, 老师经常是吃力不讨好, 讲台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而学生总是分神, 学习效果差。要想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必须突出其课堂活动的主体身份, 让学生去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而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地讲授知识, 更多的是组织、引导和参与课堂活动, 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学到新的知识。

其次,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也需完成两方面的转变。

(1) 需要改变学习习惯,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往学生在课堂中听教师讲授, 记笔记、回答问题、背单词、背课文, 这种学习形式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主动学习强调快乐地学习, 需要挖掘学生的兴趣点, 将英语课程与学生的职业场景紧密结合, 激发其学习动机, 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对目前的高职生而言, 要做好这一点, 需要学生和任课教师共同努力才行。

(2) 需变表面学习为深度学习。对知识的学习不能仅限于它本身。按照布鲁姆分类学原理, 学习就是一个先获取知识、再熟练运用、最后进行创新的过程。高职英语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学单词、记句子、背文章, 也需要由浅入深地学习和领悟, 最终应用于生活和工作实际。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包含以下6 个阶段: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对照这6 个过程检查学习的深入程度。

英语课堂中的学习不仅限于学习有用的语言知识, 还需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古语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技能可以让人受用终身。Give a man a fi 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day.Teach a man to fi 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lifetime.

再次, 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化。现在, 学习英语可以不再仅限于每周4 节的英语课堂, 要学会更好地利用课外资源。我们处在信息社会, 发达的信息网络无不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环境。只要愿意学, 哪怕从电视广告, 甚至网络游戏中, 也能学到英语知识。

最后, 要选一本好的教材。一本好的高职英语教材应以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以需求分析为基础, 选择真实、地道、实际、实用的语言学习材料进行编排, 既尊重外语教学规律, 也需要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教学改革要获得好的成效, 一本好的教材是不可或缺的。

3三峡电力职业学院英语教学改革情况总结

近年来, 我校多次尝试进行英语教学改革, 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先后尝试了“大班讲、小班练”“分层教学”“小班教学”等不同的教学形式, 每一次教学改革都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适时进行调整, 而在教学内容方面一直坚持实用性和职业性, 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杜绝“哑巴英语”。

其中, 比较典型的是我校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情况, 采取了以下改革方式:

(1) 改革旅游英语课程体系, 优化旅游英语课程结构

①采取“三个结合”横向整合英语课程——公共英语与旅游专业英语融合、英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英语口语与旅游服务实践结合。②采用螺旋课程模式纵向安排英语教学内容, 优化英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设置由浅入深、前后呼应。③增加自主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改革和完善旅游英语教学内容

开发建设具有地方旅游特色的校本教材, 改变英语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薄弱的现象。教学内容的选取突出以就业为导向, 根据我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组织专业任课教师编写了《旅游英语》教材, 该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地方特色, 以湖北景点、特别是宜昌作为教学重点, 学习内容贴近工作实际, 实现学习工作无缝对接。

(3) 改革创新旅游英语教学方法

①采用合作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课堂活动多以分组活动形式完成, 在每个小组中, 成员之间分工明确, 轮流交换角色, 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同时, 在合作中还需兼顾学生的个体特色, 对学生的考核既要参考小组整体表现, 也要考虑个体的差别。

②课堂时间交给学生, 教学活动以学生口头展示为主, 教师给予引导和指导。在旅游英语课堂上, 学会讲解导游词是主要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进行演示示范, 其它时间都留给学生练习并展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 教师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的问题和不足, 对学生给予指导,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导游词的讲解。

(4) 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师带来新的挑战。我院注重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等方式来学习并提高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努力培养具有教育与技术双重能力的创新型教师。

教学改革使师生受益。教师掌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高, 成绩在进步, 在历届英语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这对英语教学效果既是一种肯定, 也是促进深入改革的一种激励。

参考文献

[1]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6.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长江三峡(下) 篇11

长江经常泛滥成灾,从汉代至今2100多年来曾发生水灾225次,平均不到10年一次。近百年来许多有识之士都主张修建大坝来控制洪水,但因为工程太大,技术太难,成败得失争论了数十年。直到1992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才审议通过兴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决议。1993年1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坝址选在三斗坪

湖北宜昌的三斗坪,位于西陵峡内,离三峡出口不远。这里地下是坚硬完整的花岗岩,隔水性好,是建高坝的理想基础。江中有一个中堡岛,把长江分为南北两流,使修坝工作可先在江中一侧进行,分期导流施工。附近地形低缓,便于拓宽河床和施工。在充分论证后,三斗坪从十几个候选地点中脱颖而出。

3期17年建设

三峡工程分3期,共需17年,预计2009年完工。

第一期:1993年至1998年,修南面江段围堰,建导流通航明渠和临时船闸,最后拆掉南面围堰进行大江北面航道截留。

第二期:1999年至2003年,修北面围堰,筑大坝、修北面电厂、升船机,建永久船闸并通航,蓄水至135米,首批机组发电。

第三期:2004年至2009年,再建南面江段围堰,修好南面电站,建成垂直升船机、冲沙闸,蓄水至175米。

多项世界记录

三峡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为1.34亿立方米,如果把它们堆成高1米、厚1米的墙,可以绕地球3圈多。它的混凝土浇铸量为目前世界最大水电站(巴西和巴拉圭之间的伊泰普水电站)的2倍。钢材用量、施工强度都突破了世界记录。截流时的流量和导流最大洪峰流量之大都是空前的。

三峡大坝长2335米,底宽115米,顶宽40米,高185米。大坝拦蓄出一个长600多公里,平均宽1.1公里的巨型水库,可容纳两个洞庭湖的水量,使长江的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大坝所建的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是世界最大、最高、级数最多的船闸,万吨级船队可以通过它从上海直达重庆,运输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以上。赶时间的轮船,如果不超过3000吨,可以利用垂直升船机,像电梯一样把船在30分钟内升上去,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三峡》教学设计 篇12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

三峡升船机是客货轮和特种船舶的快速过坝通道, 布置在枢纽左岸, 位于双线五级船闸右侧、左岸7#、8#非溢流坝段之间, 由上游引航道、上闸首、船厢室段、下闸首和下游引航道等部分组成, 从上游口门至下游口门全线总长约5.00km。与双线五级船闸联合运行, 加大枢纽的航运通过能力和保障枢纽通航的质量[1]。

三峡升船机的过船规模为3 000t级, 最大提升高度113.00m, 上游通航水位变幅30.00m, 下游通航水位变幅11.80m, 具有提升高度大、提升重量大、上游通航水位变幅大和下游水位变化速率快的特点, 是目前世界上技术难度和规模最大的升船机。

2 活动桥的布置与组成

2.1 活动桥的布置

三峡升船机活动桥布置在上闸首挡水门槽下游, 为单叶立转桥, 用于连接上闸首航槽两岸的交通, 活动桥为双向单车道公路桥。活动桥等级按照公路II级设计, 桥体结构全长27.30m, 支承跨度22.50m, 桥面宽9.00m, 其中双向单车道宽7.00m, 每边人行道宽1.00m, 支铰跨度为6.00m。

水利工程通航建筑物上的活动桥型式主要以垂直升降式和绕水平轴转动的立转式应用较多, 三峡升船机项目中的活动桥经多方案对比, 最终确定为单叶立转式活动桥, 该方案的特点是桥梁下方不必预留固定的通航净空, 而当需要通航时, 将航道上方的活动桥开启, 让出通航净空以满足通航要求。

三峡升船机过船时, 活动桥绕一端的支铰向上开启约60°, 满足水面以上18.00m净空的通航要求。当坝顶需要交通时, 关闭活动桥, 桥面高程与坝面齐平, 车辆、行人可通过。活动桥布置如图1所示。

2.2 活动桥的组成

活动桥主要由活动桥、固定桥、桥体支铰座、固定支座、平衡重、缓冲装置、液压启闭机及液压泵站、开启位置的锁定装置、电气控制与检测设备和设备埋件等组成。

活动桥的旋转支铰座设在航槽左侧, 固定支座与关桥缓冲装置布置在航槽右侧。为使活动桥闭合时与路面顺利衔接, 在活动桥左侧设置桥宽3.35m的固定桥。铸钢平衡重块悬挂在活动桥体左侧尾部, 以平衡部分桥体自重, 减小启闭力。在固定桥下方为平衡重留有足够空间, 以避免桥体启闭时平衡重摆动而引起的碰撞。桥体由2×1 000k N双吊点液压启闭机操作, 启闭机驱动点设在航槽侧距支铰座4.00m处, 通过油缸伸缩使桥体启、闭。活动桥在开启状态由液压锁定装置锁定, 以承受风荷载和防止桥体自行下落, 锁定装置装设在桥体的尾端。

液压启闭机和锁定装置由液压泵站集中操作, 液压泵站及其电气控制设备布置在闸顶下方的泵房内。

3 设计条件与主要技术参数

三峡升船机活动桥的主要技术特性[2]。见表3-1。

4 活动桥的设计

4.1 设计荷载的选取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60-2004) 的规定, 公路桥涵设计的作用荷载分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三类。结合工程实际条件, 三峡升船机活动桥设计的荷载选取两类, 第一类为永久作用荷载, 第二类为可变作用荷载。由于桥面不考虑后期路面铺设, 所以永久作用荷载选取桥体的自重;可变作用荷载选取的有:车辆荷载、车道荷载、人群荷载、汽车制动力、汽车冲击力以及风荷载。

4.2 桥体结构设计

桥体的主体结构采用实腹式板梁结构, 主梁高度为2.114m。由两根工字型主纵梁、多根工字型主横梁、多根u型小纵梁以及桥面铺板组成。桥体总宽为9.00m, 考虑到两边各预留人行通道, 主纵梁的间距设为6.00m, 同时主梁采用了坡度为1:30的变截面形式, 这样即减轻了桥体的自重, 也使得桥体的结构重心尽量偏向支铰中心, 减小了桥体开启时自重产生的挠曲变形和启闭阻力距。

桥体结构的计算采用了许用应力法, 对主纵梁、主横梁、小纵梁以及桥面板等主要承载构件进行了应力、刚度以及局部稳定的计算和校核。通过计算和分析, 对桥体局部受集中应力的部位进行了结构加强, 如桥体和支铰座连接处, 桥体与油缸连接处以及锁定装置固定处等等。

4.3 桥面铺装的选择

对于活动桥的桥面铺装, 设计时比较了沥青混凝土和花纹钢板两种材料。由于桥体在关闭和开启过程中, 桥面将产生交变应力, 而沥青混凝土没有足够的抗拉强度来适应这种交变应力, 容易导致沥青混凝土破裂和剥落现象, 另外, 铺装沥青混凝土的重量较大, 对桥体的结构稳定不利, 还需要增大活动桥的配重和启闭机容量, 投资成本也较高, 故选用了花纹钢板铺装

4.4 桥体支铰座

桥体支铰座由铰链、铰套、轴承、支铰轴、密封及其附件等组成。由于铰链和铰套的结构比较复杂, 所以采用铸钢件, 材料均为ZG310-570。经过比较和计算, 支铰座的轴承采用的是调心自润滑滑动轴承, 该轴承可以沿径向中心摆动一定的角度, 以适应制造加工和安装过程的误差。支铰轴材料为40Cr。考虑调心自润滑滑动轴承的防尘以及防腐蚀, 在轴承两侧设置了J型橡胶密封圈, 通过密封压盖固定。

4.5 启闭机械和锁定装置设计

启闭活动桥的液压启闭机的布置如图1, 液压泵站布置在坝体预留的泵房内, 油缸的上吊头与主纵梁上的吊耳连接, 下吊头与闸墩上支铰连接, 均采用自润滑关节轴承, 以适应活动桥的制造、安装误差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变位。通过计算, 液压启闭机的启桥力和闭桥力均选用2x1 000k N。

为使活动桥避免风吹的影响, 在活动桥端部设置了锁定装置。锁定装置采用的是液压油缸驱动锁定销轴的方式。锁定液压油缸的启闭力均为20k N。当活动桥需要开启时, 开启60°后, 液压油缸将锁定销轴推进闸墩上设置的锁定轴套, 当活动桥需要关闭时, 先由液压缸将锁定销轴拉出, 然后完成活动桥的关闭。

4.6 平衡重设计

配置平衡重的主要目的是减小启闭机械的启闭力。平衡重的配置与启闭机械的布置、桥体结构的布置以及车辆通行有密切的关系。理想的设计应该是桥体自重产生的力矩由平衡重完全克服, 启闭机械仅克服摩阻力和风阻力, 由于没有设置桥体关闭时的锁定装置, 同时为了保证车辆荷载在某一特定位置作用下不使桥体反转和颤动, 本工程在设计平衡重时, 按车辆通过时, 活动桥远端支铰的支座反力始终大于5%的桥体自重进行设计。

三峡升船机活动桥的平衡重采用了6块铸钢件, 6块平衡重块通过两根吊杆串联起来, 悬挂于活动桥桥体尾部的吊耳上。为满足平衡重在桥体启闭过程的自由摆动, 吊杆与活动桥尾吊耳的连接采用了类似十字铰的结构形式, 具体结构见图2。

5 设计要点

活动桥不同于普通的固定式桥, 活动桥能否顺利启闭和平稳运行对航道的正常通航起着决定性作用。结合活动桥的组成结构,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设计要点:

1固定桥是为活动桥与路面的顺利衔接而设置的, 由于活动桥的端部在固定桥的下面, 活动桥启闭时应注意固定桥的结构不应与活动桥发生干涉。

2活动桥的启闭是通过两套液压油缸进行操作的, 双缸的同步可以通过活动桥本身的刚度来实现。但是为了保证活动桥平稳运行, 设计时双缸的同步应通过液压系统的纠偏回路以及电气同步的措施来实现。

3由于活动桥在开启到一定的角度后, 风力吹向桥体开启的方向时, 油缸可能需要持住力, 因此设计时应考虑相应措施以保证桥体的平稳启闭。

4活动桥的桥体支铰座采用的是调心自润滑滑动轴承, 这样使得桥体在运行过程可能发生整体向一侧偏移的现象, 因此在桥体缓冲装置一端的水工开槽应考虑桥体偏移的情况, 否则将会发生桥体与水工干涉的现象。

5活动桥的平衡重悬挂于桥体端部, 随着桥体的启闭, 平衡重将会产生一定的摆动, 为了防止平衡重的摆动对悬挂装置造成一定的损坏, 设计时应采取可以满足平衡重四个方向摆动的措施。

6由于液压启闭机和锁定装置的液压泵站布置在坝体内的启闭机室内, 设计时应考虑启闭机室的消防、通风、防潮等问题。

7活动桥的布置以及设备选型应从通航要求、荷载标准、运行环境和条件、经济合理性以及制造和安装等方面进行考虑。

6 结束语

三峡升船机活动桥目前已安装调试完成并投入运行, 该活动桥运行平稳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操作, 满足了设计和工程的需要。活动桥的安全平稳运行对航槽两岸的交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结合对三峡升船机活动桥的设计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 希望对航道活动桥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JTG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上一篇:集体林权制度下一篇:就地就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