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要点

2024-08-12

规划要点(通用10篇)

规划要点 篇1

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要点

近年来,随着泸州市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用地逐步拓展,原有的总体规划已无法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不能有效指导泸州城市发展与建设。2009年以来,泸州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与四川省区域发展对接协调及泸州自身发展条件等宏观、中观诸多层面的城市发展条件上都有新的变化,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和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和“三化”联动发展的决策相适应,有序推进泸州城市建设,泸州迫切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为了更好地指导城市发展建设,强化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泸州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泸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泸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以国际竞赛的方式邀请了中规院、同济大学设计院、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等多家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共同参与,旨在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研究和论证,提出泸州城市未来发展战略,共完成了区域、生态、产业、交通、城乡、空间、文化、品牌等八个专题研究。

第二阶段在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成果基础上由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期从2010年至2030年,规划范围涉及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包括四县三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以及江阳区、龙马潭区和纳溪区,总幅员面积1224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三区——江阳区、龙马潭区和纳溪区,面积约为213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主要为沿江高速公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隆纳高速公路围合的区域及周边相邻区域,包括石洞、安宁、城北、茜草、沙湾、泰安、黄舣、城南、蓝田、邻玉、纳溪、高坝、罗汉等地区,面积约为548平方公里。

规划要点 篇2

前期规划范围及内容

*医院定位

类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

规模:床位数、年门诊量、年急诊量、年手术量;

标准:医院级别等次、学科划分、专业设置及业务能力、教学、科研设置等;

服务:区域卫生规划所赋予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

*医院管理

体制:包括产权关系以及财政体制、医院治理结构等;

管理:包括医院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服务方式及后勤保障体系等。

*医疗工艺

专业结构:医院功能单元 (科室) 设置和业务设定;

工艺流程:一级流程 (科与科) 和二级流程 (科内流程) 设定;

业务标准:卫生学标准和各科业务标准的设定;指标体系:医院质量和效率各种指标的预设。

*信息系统 (HIS)

HIS结构:HIS、CIS (PACS、电子病历、LIS等) 、OA;

HIS作业流程:与医院服务流程和医疗流程相匹配的HIS作业流程设计等;

HIS网络结构:HIS综合布线方案及信息点位设置等;

HIS管理:编码管理、权限及数据管理等。

*专项设施

洁净室:洁净手术部、血液净化病房、生殖中心等方案;

医用气体:气体种类、终端设置及技术要求等方案;物流传输系统:物流传输方式及点位设置方案;

标识系统:医院导向方案及表达方式;

无障碍设计方案。

*装备

医疗设备:医疗设备配置及机房条件等方案;护理装备:各种护理装备配置及房间布置要求;

医院家具:各种家具配置方案及标准。

后勤保障:餐饮、洗衣、物资供应、保安、物业管理等工作。

建设前期的界定

鉴于医院建设的复杂性和专业性, 在医院管理、医疗工艺、信息系统、医疗装备等诸多方面均需反复详尽的规划。为此, 将医院建设前期界定在建筑初步设计完成前较为合适。主要包括5个阶段: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建筑设计任务书、项目建筑设计方案、项目建筑初步设计。前期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详见图示。

前期规划技术要点

*医疗工艺规划要点

医疗工艺设计包括专业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技术指标和系统能力等。工艺设计分为方案设计和条件设计两个阶段。工艺方案设计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及建筑方案设计的依据。工艺条件设计是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并与建筑设计深化、完善过程相配合。

医疗工艺设计两个阶段的要求, 见表1。

医疗工艺设计成果, 主要为工艺系统说明, 任务量计算书, 工艺流程设计、设备、装备、配置及说明 (含技术条件及参数) , 用房配置要求 (含用房条件) 及相关系统配置 (医用气源、洁净室、物流传输等) 。

*医用专项设施规划

医用气体系统。三种基本医用气源为:氧气 (O2) 、真空吸引 (Vac) 、压缩空气 (Air) ;氮气、氩气、二氧化碳可按实际需要配置;手术室应设置手术废气回收装置。

呼叫对讲系统的规划要求, 见表2。

物流传输系统。宜采用气压管道传输方式, 每个物流传输站点终端应配备标准计算机接口和电话机接口。物流传输系统的使用应建立符合责任要求的管理措施。

标识系统。应具有定位、指引、服务、管理等功能, 也是医院形象设计的一部分, 可综合采用标牌、专用符号、专用色彩、多媒体技术等方式体现。

此外, 常用房医用家具基本配置, 也应纳入规划, 如诊室应配置诊查床、诊桌、座椅、屏风、观片灯等, 治疗室应配置药品柜、器械柜、操作台、治疗车、抢救车等。

*医疗设备规划

医疗设备配置方案, 应根据医院总体医疗能力和各医疗专业需求而定。设备配置计划, 应根据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设备选型, 并结合投资能力来确定。

设备机房规划应根据医疗工艺流程和设备技术要求而定, 主要包括:机房选址、房间尺度、结构要求;机房条件, 包括给水、排水、温湿度、电源及电负荷、综合布线及信息点设置等;设备定位, 包括机房布局和布置要求, 以及设备通道要求;防护要求包括各种射线防护要求和电磁波屏蔽要求等;卫生学要求按GB-15982标准。

医疗设备机房条件应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加以明确,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完成医疗设备机房全部技术设计。

*医院信息系统 (HIS) 规划

HIS需求分析:主要是应用范围、应用能力和条件;

HIS作业流程设计, HIS结构等技术设计;

HIS要求的建筑综合布线设计;

浅析城市电网规划设计要点 篇3

[关键词]城市电网;规划;设计;技术

一、我国电网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电力负荷增多,用地规划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用电负荷飞速增长,这种现象在一线城市尤为突出。我国国土虽然辽阔,可用土地比例却不大。在一线城市,开发商为了盈利,会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多的进行商城与住宅建设。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扩张迅速,要想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电网势必会占用大量土地,费用颇高,造成电网建设无地可用的尴尬局面。

为了节约土地资源,政府通常将变电站规划到城市经济热点的边缘,但边缘地带会导致供电线路长度增加,无法保证供电质量与稳定性;若是将变电站设在中心地带,则要在地下选址,地下站点的设置会影响到城市地铁交通的发展与管道设施的建设,且不利于维护工作,安全隐患也比较大。

2.投资量较大。电网建设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也比较多。在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方投资,共同建设。由于各地投资模式的差异,商讨投资方案的过程会比较辛苦,往往需要反复协商。大中型城市的电网规划往往比发展较慢的城市要困难得多,小型城市的电网建设若是不完善,在原有基础上改动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多。但大中型城市原有的电網是规划好的,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规划会是一项极大的工程,且对城市运作有一定的影响。

3.城市规划频繁。城市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非建设用地也逐渐向建设用地转变。尽管国家对城市规划越来越重视,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不断修编《城乡规划法》,但仍旧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让一些恶性规划钻了法律的空子。国家宏观政策强制性不足,加上我国国土面积广、文化差异大等诸多因素,城市规划不断调整,让城市的负荷分布与负荷总量具有不确定性,电网规划也需不断的随之调整。

4.建设成本提高。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电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市面貌,基于城市景观建设及城市环境建设,一些电网设施将建设在地下或是半地下,无形中多了一道工序,建设成本大幅增加。城市电网建设必然需要用到大量土地,拆迁费用成为了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笔支出。同时,随着人们自身权益意识的增长,加上环保、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拆迁人工费用及补偿费用不断上涨。

二、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城市电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城市的各项发展规划相适应,同步实施。城市电网规划应有一定超前性,尽量避免重复建设与改造。

2.各级电压变电总容量与用电总负荷,输、变、配电设施容量之间,有功与无功容量之间,应做到比例协调、经济合理。

3.规划设计电网时,需要全面考虑电网的供电能力,满足城市各类用电需求。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应满足规定。

4.分层和分区的原则是电网规划设计当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5.继电保护、通信和自动化的规划设计是电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一次和二次系统必须配合发展。

6.电网设施的选型应符合占地面积小、容量大、可靠性高、维护量小的要求,优先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建设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电网。

7.新建的电力设施应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满足设备防火、防爆、防震等安全设防要求。

8.电网规划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建设资金与建设时间力求做到效益最佳。

9.对于电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需要提前予以防备,尽量简化电网设计,减少电网事故发生。

三、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任务及目标

1.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任务。对于城市电网规划,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很多,主要有四项:第一,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对电力事业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查研究,对电网以往的具体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对电网的负荷能力进行认真的分析。第二,做好城市电网的规划工作,具体包括电压等级的设置,电网的电路规划等具体的工作,对于电网在城市的布局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第三,对于电网的负荷能力也要有准确的预测,在预测模型的选择上主要是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而以科学合理的预测模型实现对当地用电负荷的科学预测;第四,要涉及到包括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网等在内的二次系统的规划。

2.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目标。目前使得电网更好地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供电要求,同时使其将对供电保障和电网运行的决定和指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是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长远目标应该基于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指标,实现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使得整个电网处于安全、稳定、可靠、经济以及环保的运行状态中,不断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使其更好地满足城市不断发展的用电需求。想要实现对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长远目标,就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情况,做好长远的规划和设计,随着城市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以完成最优的设计,为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城市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要想保证电网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就要保证负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而负荷预测作为电网规划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包括城市用电量的预测、城市用电最大负荷的预测、供电量预测以及供电最大负荷的预测。尽管当前有很多的负荷预测方法可以实现对城市负荷的预测,但是对于预测方法的选用主要是依靠规划人员的经验来判断,没有理论指导依据。通常情况下负荷预测具有不准确性、条件性以及多方案性的特点,因此各种负荷的预测方法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基于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模型的预测方法。前者是一种经典和传统的预测方法,主要是对负荷和影响负荷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继而建立出关于负荷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单耗法、负荷密度法、电力弹性系数法、外推法、综合用电水平法、自然增长法相关法等;后者主要适用于对多变量、非线性、时变以及不确定性的电力负荷的预测,该种方法主要包括灰色预测法、模糊预测法、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专家系统方法、遗传规划法以及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预测方法。规划人员在选用负荷预测方法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方法的优势进而确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以实现对负荷科学合理的预测,使整个电力系统能处于安全、稳定、可靠以及经济的运行状态中,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电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能,通过对城市电网的合理规划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该引起人们对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足够重视。作为电网规划人员,我们必须明确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任务和目标等,分析城市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为城市电网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轩. 试析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与技术[J]. 科技创业家,2012,19:136.

规划审批(查)工作要点 篇4

一、建筑工程类

1、规划选址审查要点

(1)核定土地使用性质。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性质必须与批准的规划相一致。凡确实需要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对城市规划实施无碍的,应先按程序报政府审批后进行规划调整。

(2)核定容积率。建筑容积率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指标。对于已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原则上按照批准的控规核定容积率。对于尚未有控规的地块,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a、要考虑建筑容积率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b、要考虑经济性要求,要运用土地级差的原理,一般情况下,一般市区高于郊区,市区的中心地区高于一般地区。

c、要考虑城市人工环境容量的制约,也就是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公共服务和其他配套设施的能力。

d、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城市规划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结构布局、以及建筑层次分区对容积率的确定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化的城市必须保证市民有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高质量的生活居住环境。

e、容积率的核定还要考虑到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日照分析因素,特别是旧城改造项目,对容积率的核定,一定要综合考虑,通过经济分析,市政设施的容量,居住环境是否改善等方面确定一个合理的容积率。

(3)核定建筑密度。建筑密度的核定,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的要求,保证建设项目建成后有良好的空间环境质量,并满足绿化、停车、人流疏散空间以及变电站、煤气调压站、热交换站等配套设施的用地面积,同时还要考虑消防、卫生、日照、通风等因素。

(4)核定土地使用其他规划设计要求。在项目选址时,不但要核定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同时还要对绿地率、建筑高度、退让各种控制线的距离、城市设计、建筑形式、停车泊位、出入口的设置、市政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5)规划选址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a、要充分了解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同时还要了解建设项目的周边情况。b、项目的选址必须按照批准的城市规划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到土地使用的综合性和兼容性。

c、项目的选址要与城市交通、通讯、能源、市政、防灾规划和用地条件相衔接和协调。同时,建设项目的选址还要注意对城市市政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用地的保护。市政设施用地,特别是城市生命线的规划用地不得侵占。

d、建设项目配套的生活设施与城市居住区及公共服务设施必须按国家规范或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合理配置。

e、建设项目的选址不能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要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风景、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相协调。

f、建设项目的选址要充分考虑交通和市政设施的特殊要求。青岛是滨海城市,要考虑港口的建设和城市海岸线的合理利用。与港口和海岸线无关的项目,不得侵占岸线,要留有足够的城市生活岸线,港口和码头的建设,必须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城市铁路货运干线、编组站、过境公路、机场、高压走廊及重要的军事设施要避开居民密集的城市市区。

g、要珍惜土地资源,节约使用城市土地,尽可能挖掘现有城市用地的潜力。h、建设项目的选址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作为选址的依据。工业项目,在选址以前必须做环评,涉海项目必须征求海洋、海事等部门的意见。

(6)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2、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要点

(1)功能定位:根据分区规划确定的该区域功能定位,结合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需求,以及周边用地状况对该区域的影响,提出功能定位的审查意见。

(2)用地性质:审查控规范围内各地块的用地性质是否与分区规划及我局给定的规划设计条件相吻合,若由于现状用地等原因出现不一致时,应提出具体的审查意见。

(3)用地布局:审查控规的用地布局是否与分区规划一致,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的布局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并提出审查意见。(4)现状用地分析:落实规划区域内用地现状及已办理审批手续的用地情况,注意研究分析控规中关于用地整合及村庄、企事业单位搬迁的措施及其可行性,提出合理的审查意见。

(5)规划指标体系:对各地块的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红线后退距离、交通出入口数量及方位、停车泊位等各项规划指标进行审查。上述各项指标的确定首先应符合我局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能够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形态和建筑景观,并形成开放、舒适的绿化景观和视觉通廊。各项指标之间应相互协调,以正确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综合以上分析提出规划指标系统的审查意见。

(6)道路交通系统(含公共停车场):审查控规确定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否与分区规划及周边道路完全衔接,道路网密度是否合理,出入口的设置是否合理,道路断面是否满足规范及青岛地区的特殊要求,是否符合管线综合的设置要求。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布局是否方便停车并减少对动态交通的影响。在外部空间形态允许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城市土地空间。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合理审查意见。

(7)绿化系统: 应审查控规的绿化系统是否满足分区规划的要求,是否符合有关部门划定的绿线,绿化带、视线通廊的设置是否合理。综合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审查意见。

(8)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根据控规涉及的区域和不同的行政许可权限,审查控规的内容是否需要征求机场净空、电力高压线走廊、轨道交通、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的意见,提出合理要求。

(9)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根据控规确定的各项指标及相应的建筑容量和人口容量,审查市政公用设施(变电站、换热站、燃气调压站等)及公共服务设施(公建、中小学、托幼)的数量和规模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提出审查意见。

(10)文本、说明书及图则:审查控规对区域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用地性质的表述是否严谨、准确、明晰,控规编制的文本、说明书及图则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

(11)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3、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查要点(1)不需要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建设项目:直接予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需要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报审修建性详细规划后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已领取土地证且不改变土地证载明原用地性质、用地范围的,不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审查内容:

a、按照受理标准的要求审查应提交的文件及证件是否齐备。b、审查用地界址是否准确,权属有无异议。

c、审查用地管理部门签订的用地合同、用地批文、用地权属证明等用地性质与规划批准的用地性质是否一致。

(5)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4、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查要点

(1)用地性质:用地范围内的建筑性质是否与我局给定的规划设计条件相吻合,由于现状用地等原因出现不一致时,应提出具体的审查意见,确需调整的应变更规划设计条件。

(2)规划布局:审查建筑布置和空间安排是否合理,能否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形态和建筑景观,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的布局、数量、规模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工业厂区规划是否符合工艺流程,并提出审查意见。(3)现状分析:注意研究分析周边用地规划情况,考虑新规划与周边用地和建筑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审查意见。

(4)规划指标体系:对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红线后退距离、交通出入口数量及方位、停车泊位等各项规划指标进行审查。上述各项指标的确定首先应符合我局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各项指标之间应相互协调。综合以上分析提出规划指标系统的审查意见。

(5)道路交通系统(含公共停车场):审查规划确定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否便捷,道路网密度、出入口的设置是否合理,道路的坐标、竖向标高、断面、纵坡等是否满足规划、规范及道路断面是否满足规范及青岛地区的特殊要求,是否符合管线综合的设置要求。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布局是否方便停车并减少对动态交通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合理审查意见。

(6)绿化系统: 应审查规划的绿化系统是否符合有关部门划定的绿线,绿化带、视线通廊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形成舒适优美的绿化景观和视觉通廊。综合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审查意见。

(7)管线综合、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根据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及相应的建筑容量和人口容量,审查市政公用设施(变电站、换热站、燃气调压站等)及公共服务设施(公建、中小学、托幼)的数量和规模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提出审查意见。落实管线综合是否需召开有关单位综合协调会,并结合有关单位意见提出审查和调整意见。

(8)经专家评审项目审查意见应与专家提出的意见相结合。

(9)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根据规划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的要求,审查规划的内容是否符合机场净空、电力高压线走廊、轨道交通、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的意见,提出合理审查。

(10)编制成果:审查规划说明书及图则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

(11)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5、建筑方案(初步设计、建筑方案变更)审查要点

(1)用地性质:单体建筑性质是否与上层次的修建性详规或《规划选址意见书》、规划设计条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计划确定的建筑性质相符合。若不符合,应提出具体的审查意见。

(2)用地范围:总平面图所示用地范围是否与选址范围地界图相符,并核对地界坐标。

(3)规划指标审核:根据设计单位出具的指标审查报告核对用地范围内的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间距、日照时数、建筑控制高度、建筑退红线、绿线、蓝线及退地界距离、交通出入口数量及方位、停车泊位等各项规划指标是否符合我局上一层次的修建性详规所示指标或规划设计条件、选址意见书所确定的指标要求,若不符合,应提出审查意见。

(4)经专家评审的项目,审查意见与专家评审意见相结合。(5)落实相关部门的意见:根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确定的需征求意见的部门,审核各部门审查意见书是否齐备。

(6)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根据修建性详规确定的各项配套内容,审查市政公用设施(变电站、换热站、燃气调压站)及公共服务设施(公建、中小学、托幼)的位置和规模是否满足修建性详规要求,提出审查意见。

(7)建筑造型: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立面造型是否新颖、美观。(8)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6、基础提前开挖审查要点(1)建筑方案是否已经批准。

(2)土地证件确定的单位名称、范围与申报单位及申报位置是否相符。(3)核实有关市、区重点工程的立项批复或计划。(4)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7、施工图(施工图变更)审查要点

(1)用地性质:单体建筑性质是否与上层次的修建性详规或《规划选址意见书》、规划设计条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计划确定的建筑性质相符合。若不符合,应提出具体的调改意见。

(2)用地范围:总平面图所示用地范围是否与选址范围相符,并核对地界坐标。

(3)规划指标审核:根据评审中心出具的经济技术指标审核报告核对是否符合指标要求,并对用地范围内的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间距、日照时数、建筑控制高度、建筑退红线、绿线、蓝线及退地界距离、交通出入口数量及方位、停车泊位等各项规划指标进行审查,应符合我局上一层次的修建性详规所示指标或规划设计条件、选址意见书所确定的指标。

(4)落实相关部门的意见:根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确定的需征求意见的部门,审核各部门审查意见书是否齐备。

(5)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根据修建性详规确定的各项配套内容,审查市政公用设施(变电站、换热站、燃气调压站)及公共服务设施(公建、中小学、托幼)的位置和规模是否满足修建性详规要求,提出调改意见。(6)落实上一阶段审查意见。

(7)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8、外饰面装饰审查要点

外饰面材料、色彩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与建筑性质是否相符。

9、建设设施拆除审查要点

核实房地产权证的单位名称、拟拆除建设设施与房地产权证的目录是否相符,拟拆除建设设施的建筑面积或长度。

10、《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延期审查要点

是否在规定的有效期内进行申请及延期理由是否正当。

二、市政工程类

1、管线综合规划方案审查要点

(1)与分区规划、专业规划及相关规划衔接,配套市政设施站点的数量、位置。

(2)管线综合平面图与规划平面图、竖向图一致,且要反映现状地形。(3)道路红线、绿化带绿线、河道蓝线、高压走廊线的宽度及建筑退后红(绿)线的距离。

(4)道路交点的坐标和标高。(5)道路横断面形式。(6)道路及庭院管线的平面布置和排列。

(7)管线横断面图。

(8)管线交叉处的竖向标高及相互关系。

(9)周边城市道路上及规划范围内道路上的管径和孔数。(10)现状管线及去留情况。

(11)注明与周围管线连接的准确平面位置及竖向标高。(12)图例、说明、指北针及图签。

2、管线工程设计图审查要点(1)设计说明。

(2)要采用青岛市统一坐标和高程系统的1:500现状地形图。

(3)平面图包括现状情况、管线位置、与相邻管线及有关设施的关系、坐标、标高、井(桩)号、里程、管线的规模、材质、检查井的型号、与管线有关的箱(柜)等设施、指北针、图签及特殊部位的处理意见。合理确定解决路面排水的雨水口位置。(尤其是交叉口)(4)纵断面图包括原地面标高、设计地面标高、管顶高、管底高、基础高、井底高、井(桩)号、里程、井(桩)距、坡度、管径、管材、土质等,重点标明与其他管线相交处的关系。

(5)横断面图包括路面形式、管道的断面形式、与相邻管线的关系、沟槽的挖深及复土厚度等。

(6)特殊部位的处理大样图及检查井标准图等。(7)与管网综合设计是否一致。

3、道路方案审查要点

(1)与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

(2)道路红线、绿化带绿线、河道蓝线、高压走廊线的宽度及建筑退后红(绿)线的距离。

(3)道路交点的坐标和标高。(4)道路平面图要符合规范要求。

(5)道路纵断面图,要符合规范要求,有桥梁的应考虑与桥梁的平面与竖向关系。

(6)道路横断面形式。

(7)道路交叉处的竖向标高及相互关系。(8)与周边道路的关系。(9)管线综合设计。

(10)图例、说明、指北针及图签。

4、道路工程设计图审查要点

(1)设计说明。

(2)要采用青岛市统一坐标和高程系统的1:500现状地形图。

(3)平面图包括现状情况、道路位置、道路红线、道路中心线、车行道边线、人行道边线、平曲线半径、与相邻道路及有关建筑的关系、坐标、标高、桩号、里程、指北针、图签,注明道路交口转弯半径及曲线要素。

(4)纵断面图包括原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坡度、距离、桩号、平曲线、竖曲线半径等,重点标明与其他道路相交处的关系。坡度大的道路交叉口要增加交叉口竖向设计审查。

(5)横断面图包括道路断面形式、车行道数、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车行道坡度、人行道坡度、两侧护坡坡度、路面结构层数做法、路面材质、人行道材质、特殊路基处理、特殊部位的处理大样图等。

(6)道路排水、照明、环境设计等。

5、桥梁方案审查要点

(1)与分区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

(2)桥梁的位置。

(3)根据各路口的交通流量确定匝道的宽度。(4)与道路交点的坐标和标高。(5)桥梁平面设计应满足规范要求。(6)桥梁纵断面设计应满足规范要求。(7)桥梁横断面形式。(8)与周边道路衔接。(9)管线综合设计。

(10)与城市防洪的关系。

(11)与周边环境的关系。(12)交通流量分析。

6、桥梁工程设计图审查要点(1)设计说明。

(2)采用青岛市统一坐标和高程系统的1:500现状地形图。

(3)平面图包括现状情况、桥梁位置、匝道位置、车行道边线、人行道边线、平曲线半径、与相邻道路及有关建筑的关系、坐标、标高、桩号、里程、锥坡坡度、护坡坡度、指北针、图签。

(4)纵断面图包括原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坡度、距离、桩号、竖曲线半径等,重点标明与其他道路相交处的关系。

(5)横断面图包括桥梁断面形式、车行道数、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车行道坡度、人行道坡度、特殊路基处理、特殊部位的处理大样图等。

(6)桥梁用地控制边线。(7)桥面排水分析。

“五五”普法规划实施工作要点 篇5

2006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五五”普法的启动年。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做好2006年的普法工作,对于推进新一轮的五年普法,配合实施“十一五”规划,保障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年我市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围绕社会稳定开展普法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为构建富裕和谐*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006年我市普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做好“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规划工作,启动“五五”普法,做到开好局、起好步;按照中央、省和孝感市的有关部门的部署,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进一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继续以领导干部、公职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务工人员和村民为重点,区别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普法,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将法制宣传和法治实践结合起来,推动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平安和谐社会建设,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

一、做好“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规划及启动工作

1、总结“四五”普法工作,表彰先进。在去年各地、各部门报送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情况,认真做好评审先进的各项工作。近期将召开我市“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动员大会。

2、制定出台“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报请市委、市政府转发我市“五五”普法工作规划,提请市人大审议颁布我市“五五”普法决议。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的规划和决议,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做好“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方案。

3、认真抓好“五五”普法的启动工作。“五五”普法是承接“四五”普法的良好态势,在我市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新形势下进行的,起点更高,任务更重。各地、各单位要把启动并组织实施“五五”普法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做到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到位,经费落实。市普法办将联合有关部门在下半年对各地、各部门“五五”普法启动情况进行检查。

4、积极宣扬各类先进典型,推动普法工作不断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发现、培育、推广各类普法典型,以带动本地区、本行业的普法工作。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

1、围绕今年我市换届工作,积极开展维护社会稳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大发展的格局,特别是工业园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强有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保、预防职务犯罪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保障我市各项建设依法、有序、稳健进行。

2、配合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工作,围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及其他涉利涉法等问题和矛盾,以案释法,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开展“维稳”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公民树立权利义务意识,形成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良好风尚。

3、抓好《公务员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司法》等新出台和新修改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和普法阵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新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促进新法顺利贯彻实施。积极开展防治禽流感和艾滋病法制宣传,重点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各项防治工作依法开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4、加大专业法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各专业法主管部门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本部门各项学法制度,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学习专业法。要以专业法修改日和颁布纪念日为契机,多形式多渠道面向社会广泛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各级普法部门今年要重点配合有关部门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守法维权、公务员管理、社会热点问题等与依法行政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开展以“一学三讲”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部署,在全市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法律五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载体作用,使法律真正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基层。“一学三讲”活动,要突出宣传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学法用法不仅要讲权利,维护合法权益,也要讲义务,承担法律责任;宣传依法办事、人人守法、支持执法机关执行公务,维护法律权威。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认真总结,不断把我市“一学三讲”主题教育推向深入。

四、切实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

《就业规划书》写作要点1 篇6

一、就业形势分析

要求对近年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二、就业去向选择

明确升学、出国、就业、考录公务员、参军入伍、自主创业等就业方式,并定位就业城市和具体行业,薪资期望切合自身实际。

三、就业资源统筹表

详细提供8个以上人际资源和10个以上信息来源,符合就业去向。

四、目标职位的SWOT分析

全面深刻剖析目标职位的基本要求及职位晋升路线,符合社会实际。

五、素质提升计划

针对目标职位的就业,制定完善可行的素质提升计划,积极提升就业技能。

六、了解就业规定

高速铁路通信覆盖规划要点研究 篇7

关键词:高铁,切换,多普勒

一、高铁覆盖与传统网络的区别

1、应用场景的区别

高速铁路的应用场景与传统区域通信覆盖的最大区别有三点:第一,高速移动,截止2010年10月底,中国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7431公里;第二,是高度封闭的通话环境,高铁车体的平均传播损耗一般在20~25dB左右;第三,覆盖区域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在高铁的覆盖区域内包括了城市、郊区、丘陵、山区、隧道、高架桥等多种场景,网络规划非常复杂。

2、应用场景引发的技术难点

由以上应用场景的区别引发了网络覆盖的几个技术难点,分析如下:

(1)多普勒频移

当终端在移动中通信时,接收端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称为多普勒效应。用户移动方向和电磁波传播的方向相同时,多普勒频移最大;完全垂直时,没有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移对于接收机接收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降低了接收的灵敏度,造成接收端无法正确解调,误码率上升。以速度V移动的移动台接收端发生的频率偏移为

其中fo为载波频率,α为入射角,C为光速。

(2)频繁切换引起的掉话和脱网

高速移动引起信号的快速衰落,手机在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衰落到一定程度,会触发小区重选(idle模式)或者切换(Active模式)过程,如果在切换到新小区前,当前小区的信号电平衰落到门限以下,就会引起掉话或者脱网。

(3)高传播损耗引起的覆盖电平不足

高铁车体是一个高度封闭的环境,并且车体的穿透损耗一般在20~25dB左右,造成在传统站距规划情况下,覆盖电平不足,严重降低通话质量。

二、组网方式的选择

所谓组网方式的选择,就是分析比较专网组网方式与大网调整方式的优缺点,总结两者的优缺点如表1所列。

由于铁路是带状分布,并且用户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下,因此高速铁路覆盖网络结构建议采用带状小区覆盖,即专网组网方式。

三、规划要点

1、抑制多普勒频移

根据以上多普勒频移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时速50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GSM900产生的频偏大约为450HZ, TD产生的频偏大约为900HZ,根据参考文献[1],误码率要求在0.1%~0.01%的情况下,最大可容忍的多普勒频移为0.01B~0.02B,其中B为空中传输数据速率,所以可以大致得到各种制式最大可容忍的多普勒频移(表2)。

虽然目前各厂家的设备或终端都有了频偏校正功能,并且根据以上计算说明500公里/小时时速下产生的频偏都在各种制式的容忍范围内,但在网络规划中我们还是要尽量采取手段抑制频偏,以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

(1)优先使用低频段

多普勒频移的大小与物体的相对速度和工作频率成正比,在网络规划阶段对应多普勒频移的手段一般是优先使用低频段,在相同车速等条件下,低频段的多普勒频偏要小于高频段的频偏,所以高铁覆盖应优先采用低频段来进行覆盖,如GSM的900MHz频段,TD的1880~1920MHz的频段。

(2)保持基站到铁路的垂直距离

根据以上多普勒频移计算公式知道,入射角越小,频移越大,所以在站址规划时要保持基站到铁路合理的垂直距离,工程中一般取50~300米。

2、多小区合并

高铁列车在沿线大部分区域都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如采用传统基站规划方法,同一基站覆盖高铁线路的2个方向设置为不同的小区,高速移动的用户在穿越2个小区的重叠区域过程中将发生切换。通常切换完成的时间等于测量延迟加上切换时延,TD网络完成一次切换的时间一般为1.2秒,而GSM网络则更长,一般工程中取值为5秒,考虑双向切换带,则两基站之间的覆盖重叠区域为1400米(时速50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基站绝大部分的覆盖区域都是相互重叠的,这样会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

我们可以采用小区合并的方式来解决以上问题,即将一个基站2个方向的小区合并设置为1个小区,在BBU+RRU方式的基站设备出现后, 即使将不同基站的小区合并设置为同一小区也很容易实现, 这样就加大了单小区的覆盖范围, 在没有切换关系的基站之间仅需要考虑电平覆盖的需求即可, 达到合理节省投资的目的。

3、站距规划

在小区合并的情况下, 无切换关系基站的站距由信号电平覆盖要求决定, 有切换关系基站的站距由切换重叠需求和信号电平覆盖要求两者较大的一方决定, 并且信号电平覆盖要求一般只考虑上行受限。

3.1无切换关系的基站站距

计算由信号电平覆盖要求决定的站距,首先要计算在高铁环境下最大路径损耗。GSM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取33dBm,基站接收机灵敏度取-104dBm, TD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取24dBm,基站接收灵敏度取-105dBm,则最大路径损耗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Smobile是手机最大发射功率,Lbody是人体损耗(取3dB), Ltrain是高铁车体穿透损耗(取25dB), LNF为正态衰落余量(取13dB), Ssen是基站侧接收机灵敏度。

计算得到GSM网络的最大路径损耗为96dB, TD为88dB。

对于GSM网络应用Okumura-Hata模型

其中f是频率(MHz), hb是天线高度(米),a (h) m是移动台高度修正,d是基站到移动台距离(公里),Lmod是Okumura-Hata模型不同地形下的修正。

计算得到覆盖半径为880米,所以得到基站站距为1760米,实际工程中根据不同地形地貌需要对传播模型进行修正,所以取GSM网基站站距为1000~1500米较为合适。

3.2有切换关系的基站站距

对于时速500公里/小时的高铁,要保证切换成功,则需要基站间的覆盖重叠区域足够大,根据本文前面的计算两基站之间的覆盖重叠区域应为1400米左右,所以在有切换关系的基站站距的规划由切换需求和电平需求两者较大的一方决定。

4、制定合理的邻区关系

在除站台的其它区域大网和专网不设置切换关系,在高铁专网覆盖区域内如果有用户从大网向专网切换,会造成专网吸收大量大网话务,造成专网容量不足,如果有用户从专网向大网切换,则会造成用户接收电平随着列车移动而迅速下降而造成掉话或脱网。

在与铁路交汇的公路等其它交通干线,为了防止由于移动台误入专网(例如在idle模式下的小区重选),而在远离专网覆盖区域时因为无切换邻区而掉话的情况,在交汇处定义专网向大网的单向切换关系。

为保证大网和专网的顺利切换,在车站站台设置冗余切换重叠区域,设置2个连续重叠覆盖区域,使移动台有足够时间进行网间切换。

5、容量估算

假设我们设置连续6个基站为同小区,站距为1.5公里,则一个小区的覆盖长度约为9公里,假设在同一小区内同时只有2列高铁通过,每趟列车上用用户1000人,移动市场占有率为75%,则同一时刻在同一小区的用户为1500人,每用户忙时话务量取0.02erl,则通过计算每小区容量配置为6载频左右即可。TD网络目前用户渗透率还不高,初期配置单载扇即可。

四、总结

本文阐述了移动GSM和TD网络在时速500公里/小时高铁沿线,进行网络覆盖规划时的若干要点,首先对比了专网和现网调整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再分析了如何抑制多普勒频移、确定合理的站距和邻区关系以及大致分析了容量配置情况。

参考文献

规划要点 篇8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配置

1.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1)调和原则。植物用于生态园林的设计中,应使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建筑物之间的联系,以使之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进而使人从中找到平静、舒适、柔和而愉悦的精神享受。当然也可以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从视觉上给人强烈的感觉,以使人从中感受到兴奋及奔放。

(2)统一原则。对植物进行配置时,应使植物的比例、形状、线条、质地以及色彩都有比较一定的变化或差异,使人看起来既和谐统一,又有一定的活泼性。另一方面,也不要变化太多,以避免整个植物看起来会过于杂乱,从而给人心烦意乱的感觉。总而言之,既不能过于呆板,也不能过于杂乱,既要在统一中求变化,更要在变化中求统一。

(3)均衡原则。质地粗厚、枝叶繁茂、体积庞大、数量繁多以及色彩浓重的植物品种,通常会给人带来厚重的感觉。反之,质地细柔、枝叶稀疏、体积纤小、数量简少以及色彩素淡的植物则会给人带来轻盈之感,因此,对植物进行配置时,应先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了解,然后根据环境的具体情况以不对称式规则或对称式规则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4)适宜原则。适宜原则通常包含了2个方面,一方面是适地适树,另一方面是和四周外界环境的相互协调性。适地适树通常是指绿化植物的特点与立地条件能够相互地适应,而立地条件是指栽种地相应的气候特点、土壤理化性质、光照状况与湿度等各种因素。园林绿化植物的特征主要包含了植物高度、绿色时期、开花时期、花色与适应性等方面。

(5)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过程应当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结合园林所在的地理环境、土壤状况与景观性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统筹设计规划。关注保护城市化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自然物种的生态多样性,处理好其和城市绿化园林的相互关系,促使城市规划建设进程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可以回顾历史,保留历史文化的命脉。

(6)经济适用性原则。经济适用性原则一般是指发展节水型的绿化园林,或者在绿化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考虑节约水资源的问题。比如,合理地发展草坪,特别是冷季型的草坪,尽量选取具有耐旱节水特性的草坪品种,采用冷暖季草混搭模式,或者选取具有耐旱特性的地被植物。

(7)符合生态学原理。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与外观风貌的园林绿化建设,应当关注生物的自然多样性。所以园林植物的植物配置过程需要体现出植物群落的多层次特点,有利于形成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相互结合与层次鲜明的景观风貌。同时应当关注园林植物叶色、花色与高低植物的合理配置,促使色彩与层次能够表现得更加丰富。

2.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配置的的方法

(1)对称性手法。将各种形态和大小的植物按照一定有规则的均衡形式布置,能给人一种稳定的心理感觉,使人感觉踏实。相反,对于某些杂乱无章没有均衡感布置的园林,则达不到这种心理感觉。有规则的均衡式布景常运用在诸如皇家园林或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公共建筑中。

(2)韵律调和手法。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应该注意植物间的相互配合和联系,还要注意不同植物的差异,在布局中注意调和的原则,会给人一种变化、灵动、活泼的感觉,能使人心情得到放松和愉悦。

(3)统一协调手法。在园林布景中,我们需要注意植物的高低错落和颜色的深浅变化等差异性的存在,但是在显示植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时,还必须使植物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以使其在整体上具有统一协调性,这样才能在生动活泼中保持和谐统一。过于统一的色调会给人千篇一律、毫无生气的呆板感觉,但是过于繁杂的色彩和过于多变的造型却难免使人心烦杂乱、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进行园林的植物配置时一定要掌握变化和统一的原则,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寻变化。

3.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3.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根据实际的土地状况,结合要求进行合理地规划安排,促使各種绿化植物的生长状况趋向良好。不可以盲目地引入外地的园林绿化植物,应当增强开发与应用本土绿化植物的意识。近些年以来陆续出现的广场色块风与木兰科植物风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对此应当持着谨慎的态度。

3.2关注自然生物的多样性

在满足自然发展规律与园林风貌建设的基础上,应当加大对自然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度。对于某种特殊意义来说,关注园林绿化植物的多样性属于一个建造模拟化自然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假如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群样式单一,在生态系统上出现贫乏现象,在景观风貌上显得格外单调。在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过程中应当注重乔木、灌木与草木的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植物群落生存发展的稳定性,有助于珍稀植物的继续存留,充分有效地利用高、中、低层的立体空间,这样不但可以扩大绿叶面积,同时能够提升生态效益,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质量效果。

3.3景观植物的树种择取

当前,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人口密集化程度逐年提高,城市显示出极大的热岛效应。此外,由于建筑物间间隙缩短,容积率升高,地面硬化率随之增强,不仅降低了阳光覆盖率,也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在为园林设计配置景观植物时,不仅要根据植物自然的生态特性合理配置,也要考虑城市独有的生态环境特点,在植物择取上尽可能偏向灌、乔木植物。通过科学可行的组合方式,增进复层种植结构,提高植物生长,从而获得稳定理想的园林覆盖层,满足园林设计中景观植物的配置要求,实现最终的设计效果。

3.4树形及绿地地形的配置

借由园林绿地上各类景观植物的配置和布局方式,可以营造出具备多种观赏形态的园林空间,实现多样化的景观效果。配置时应以绿地所属的地理位置及绿地类型为准,选择适合当地的景观植物,而在对群体景观进行布局设计时,则应注意植物轮廓线的变化,强调植物形态间的调和与对比。只有通过这些科学合理的景观植物配置,才能建设出既可满足人们旅游需要,又能达到休闲目的的多功能园林。

3.5各类景观植物间的搭配

通过将各类景观植物合理搭配起来,可有效提升园林的美观程度。为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园林景观的整体统一性,同时也要表现出景观的层次与变化感,丰富视觉感受。首先,为提高景观的趣味性,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植物布景可以视觉移动为根据,设计出景随步异的效果。其次在布局上,一方面要突出植物间尺寸大小的区别,另一方面要表现出清晰的上下层次感和左右配合感,并强调植物疏密。而对于部分重要景点,则应挑选具有较高观赏性,观赏时间长且特征鲜明的景观植物。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中一定要避免盲目,严格遵循园林绿化及植物配置的原则。在全面熟知园林绿化所采用的植物生态习性及对环境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够展开合理化的植物配置,充分发挥植物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为城市建设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高云飞.城市居住区绿化设计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湖南林业科技.2008(04).

计财部工作要点及其规划 篇9

2月份:一:召集12个学院计财部部长开次大会,针对计财部的考评细则修改的问题展开,落实最终考评事项以及开始着手处理账务类事情,并且再次修改落实各二级学院计财部部长联系方式。二:本部门一部分成员参与星级社团的评定及其审核工作。

3月份:一:社联计财部再次展开会议,针对会费收取的注意事项,比如发票的填写方式等等,然后由各个学院部长提出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性问题,我们一起讨论并且将问题解决,尽量将会费问题的个数降低到最少。二:各个学院计财部对社团计财部的培训。三:将对12个学院各个社团经费表进行收取和核算,以确认所有社团经费的正确性,达到学生与经费一一对应的关系。四:本月将进行各个学院的账务的审核,并且在过程中对本部门干事的培训。五:收取经费使用情况表,以及督促各个学院进行财务公示。六:开始着手分配干事的工作,使他们得到一定的锻炼。七:积极参与“学习雷锋“的各种活动的安排。

4月份:一:参与“党的十八大召开和共青团建团90周年”为主题的活动,使干部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展现。二:预计召开一次茶话会,增进12个学院的各个干部及其本部门的感情,方便工作的展开与实行。三:召开会议,主要针对各个学院存在的问题,将问题一一处理。四:本月经费使用情况表格的上交以及财务公示表的张贴。五:进行各个学院的期中考评及其公布。六:部门内部进行一次交流,以轻松娱乐为主。

5月份:一:着手参与第十一届社团文化艺术节闭幕式的所有流程,在活动中考虑到每一个成员的优势,并且安排的恰到好处。二:参与各个社团的评优工作,对该工作提供计财方面的所有资料。三:财务公示以及财务使用表的收取。四:展开一次会议,对各个学院的优劣势进行评价。

6月份:一:财务表的公示和财务使用表的收取。二;展开一次会议,各个学院对自己学院进行总结,从中获得的经验分享与大家。三:与12个学院计财部部长进行简单的总结会,以轻松娱乐为主。四:着手进行期末考评。

7月份:一:部门成员总结,上交每月一份的动态文档。二:部门内部聚餐,增进内部感情,以轻松娱乐为主。

9月份:一:着手参与2012级迎新工作,从中得到体会。二:部门招新的细则的确定。三:确定12个学院的部长以及工作的逐步展开。10月份:一:着手参与星级社团的评定与审核、公布工作。二:社团会费的收取与审核。三:展开12个学院的会议,针对会费问题的处理与账务的记录情况。四:参与第12届社团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的所有流程。五:常规工作的进行,如上交表格,财务公示等。

11月份;一:社团文化艺术节期间账务的抽查。二:对各个学院进行期中考评。三:与12个学院部长展开一次茶话会。四:配合做好第四次团、学代表会相关工作。

12月份:一:12个学院的期末考评。二:部门内部的总结、三:内部交流。

委员级上所分配任务:

彭莉:主持各个工作的展开

赵存波:负责收取表格与表格的检查 邱银凤:负责财务公示的内容 郑雪;负责财务的核查

谢烛:负责会议的开展

干事的工作即将得到落实。

规划要点 篇10

2006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五五”普法的启动年。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做好2006年的普法工作,对于推进新一轮的五年普法,配合实施“十一五”规划,保障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年我市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围绕社会稳定开展普法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为构建富裕和谐*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006年我市普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做好“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规划工作,启动“五五”普法,做到开好局、起好步;按照中央、省和孝感市的有关部门的部署,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进一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继续以领导干部、公职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务工人员和村民为重点,区别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普法,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将法制宣传和法治实践结合起来,推动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平安和谐社会建设,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

一、做好“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规划及启动工作

1、总结“四五”普法工作,表彰先进。在去年各地、各部门报送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情况,认真做好评审先进的各项工作。近期将召开我市“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动员大会。

2、制定出台“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报请市委、市政府转发我市“五五”普法工作规划,提请市人大审议颁布我市“五五”普法决议。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的规划和决议,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做好“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方案。

3、认真抓好“五五”普法的启动工作。“五五”普法是承接“四五”普法的良好态势,在我市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新形势下进行的,起点更高,任务更重。各地、各单位要把启动并组织实施“五五”普法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做到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到位,经费落实。市普法办将联合有关部门在下半年对各地、各部门“五五”普法启动情况进行检查。

4、积极宣扬各类先进典型,推动普法工作不断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发现、培育、推广各类普法典型,以带动本地区、本行业的普法工作。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

1、围绕今年我市换届工作,积极开展维护社会稳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大发展的格局,特别是工业园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强有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保、预防职务犯罪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保障我市各项建设依法、有序、稳健进行。

2、配合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工作,围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及其他涉利涉法等问题和矛盾,以案释法,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开展“维稳”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公民树立权利义务意识,形成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良好风尚。

3、抓好《公务员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司法》等新出台和新修改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和普法阵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新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促进新法顺利贯彻实施。积极开展防治禽流感和艾滋病法制宣传,重点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各项防治工作依法开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4、加大专业法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各专业法主管部门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本部门各项学法制度,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学习专业法。要以专业法修改日和颁布纪念日为契机,多形式多渠道面向社会广泛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各级普法部门今年要重点配合有关部门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守法维权、公务员管理、社会热点问题等与依法行政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开展以“一学三讲”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部署,在全市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法律五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载体作用,使法律真正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基层。“一学三讲”活动,要突出宣传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学法用法不仅要讲权利,维护合法权益,也要讲义务,承担法律责任;宣传依法办事、人人守法、支持执法机关执行公务,维护法律权威。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认真总结,不断把我市“一学三讲”主题教育推向深入。

四、切实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

上一篇:四进实施方案下一篇:秋分古诗赏析 描写秋分的古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