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序列化活动案例(精选10篇)
德育序列化活动案例 篇1
乐平二中德育序列化活动案例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全面展开德育序列化教育。为使全体教师深刻理解德育序列化教育的含义,我校组织全体班主任认真学习聆听了鹿局长的《德育序列化解读》,之后每位教师书写了学习心得体会,就德育序列化实施的三大背景以及德育序列化体系的简单解读和对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意见作了交流。通过德育序列化教育,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进入新的局面,具体表现为:
(一)通过德育序列化教育,各班班主任的综合素养提高了,都
能较好的完成本班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二)通过德育序列化教育,在心理健康方面,厌学情绪的学生
少了、惧考心理的学生少了、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少了,而追求上进、心理健康的学生多了。
(三)通过德育序列化教育,在八大习惯养成方面,乱扔纸屑的少了、说脏话的少了、打架滋事的少了、积极参加学校组
织的各项活动多了。
总之,通过德育序列化教育活动,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提高了驾驭工作的能力,我们学校要乘德育序列化教育的东风,决心把鹿局长的《德育序列化解读》的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把乐平二中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新学校。
德育序列化活动案例 篇2
活动是育人的载体。如何策划一项德育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思考,自觉提高道德认识,培养班级的团结凝聚力?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这是需要教师思索和探究的问题。下面以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组织过的团结友爱活动为例展开分析,总结同类主题德育活动的设计范例。
一、确立活动主题
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每隔一段时间确立一个德育活动主题。这些主题是依据本班学生从初相识到建立信任, 从过分关注自我到学会兼爱、非攻等各心理发展阶段而设计的。
例如:技工学校的新生,来到陌生的环境,起初心理有点不适应,德育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校、新的班级和新的同学。建立一个团结友善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人生新阶段,开始愉快的生活和学习。团结友善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部分,更是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重要部分。团结友善的德育项目活动课程能为他们今后在校的学习生活奠定很好的人际基础。团结产生力量,产生效益。个体只有融入集体,并与他人有效合作,才能发挥巨大的能量。团结合作能使集体中每一个人取长补短,从而产生巨大的群体效应。
技校学生抽象理解能力并不是很强,年轻的他们更喜欢体验式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这种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育效果显然好于简单的说教。为此, 我们设计了主题为“团结一心”的德育活动来传达团结友善的重要性。
二、明确及细化活动目标
技工院校德育总目标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立改革创新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具体到学院,小到班级,要明确活动的目标:(1)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对新班级、新学校产生归属感,更好地融入新的校园生活。(2)让学生懂得理解、尊重、欣赏他人,学会换位思考。(3)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学会正确处理矛盾。
三、活动实施过程
首先由德育活动组织者宣布:活动规则→实施活动步骤→ 活动现象分析→学生感悟。
准备活动。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全班随机分组),每组8~ 10人。分在一组的学生并排站,调整好位置,相邻学生使用红布带将脚踝绑在一起。
(一)活动规则与步骤
第一步,教师带领全班学生来到空旷的场地。
第二步,随机分成4组(本班人数32人),8个人一组,可以小组内部换位置。相邻的两个人用红布带把脚踝捆绑起来。全部准备好后,大家勾肩搭背往前走。30米的距离看哪一组用时最短,用时最短的一方获胜。
第三步,假如有组员摔倒,要等组员调整好,站起来了,再继续一起往前走。整个过程中要相互照顾同学的安全,协调彼此的速度。
第四步,最快的小组有奖励,不照顾组员的小组将受惩罚。
学生开始组队了,刚开始都不知道要领在哪里,都是随机组合。一组里面有高个子,也有矮个子。小个子腿短,步伐会较窄一些,高个子腿长,步伐自然宽一些,这样就会很自然的产生差距, 学生如何面对组员的不同,学会求同存异。他们面对组员摔倒会不会有爱心?会不会取笑同伴?会有什么感触?
(二)活动现象与分析
在杜威和皮亚杰经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库伯(D.A.Kolb)提出了自己的经验学习过程理论:他把大多数人的学习阶段归纳为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与主动实践四个阶段,并不断循环往复(见下图)。
1.具体经验
即投身于具体的问题情境或具体的事件当中。在活动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现象:
现象1:大家都不适应,很容易摔跤。
分析:刚开始时出现这种现象。在这样屡次摔跤的背景下, 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会不会有学生选择放弃。值得高兴的是,大多数学生热情很高。这样的团体氛围能够带动经常摔跤的学生继续练习。团队对个人的影响力很大。
现象2:随着大多数学生找到了节奏,摔跤的学生少了,大家开始找到了乐趣。但个别老摔跤的学生,容易被另一个或几个学生笑话。
分析:笑话其他人,在这样一个群体游戏中,起初都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观察学生能否自我修复和调整,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笑话队友,就是笑话他自己。虽然看到有人取笑同伴,但是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共同发展方向,笑话的学生停止了笑闹,被笑的学生快速爬起来,调整步伐继续跟着小组往前走。
2.反思观察
凭借以往或者刚才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思,结合实际,形成新的经验。
现象3:有些组相互扶持而不是相互取笑,腿长步伐快的学生会等待腿短步伐慢的学生。摔跤的人次很少,总体成绩最好。
分析:这样的小组能够妥善处理矛盾取长补短。脸上有喜悦,但没有嬉闹。他们中也有小个子,但是小个子学生主动到小组的两头(这样不容易摔跤)。高个子发起口令(步伐最快的算他们)但是也不会强行拖着两头的小个子同学走。总体来说,稳步前进,速度较快。
现象4:暂时落后的小组开始反思,开始意识到不管组员是迟钝还是敏捷,都得协调好。否则,会得不到好名次,甚至将接受惩罚。
分析:埋怨其他小组成员,把节奏拖得更慢,离心离德更不利于把事情做好。学生似乎也体会到了这点。
现象5:一般来讲,个子高的小组走得快,但是夹杂在高个子组里的小个子学生就很容易被拖着走。幸运的是,他们并没有把小个子拖着拽着走,而是两个大个子用力把小个子同学悬空抬了起来,这样大家既走得快了,小个子也可以避免摔跤的伤害和狼狈。
分析:小组成员实在跟不上,把他抬起来的确是不错的办法, 既没有埋怨,也没有摔跤的风险。办法总是比困难多,齐心协力, 其力断金。
3.抽象概括
在观察和反思中形成综合的观点和概念。主要表现在:大家尝试到后来才发现,只有统一喊口令,大家听口令齐步往前走,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不管步伐幅度大小,只要齐就不会有人摔跤, 只要不摔跤,速度就不会慢。相邻的高矮个头学生再稍微彼此照顾一下,8个人可以走得又快又齐。
分析:时间过半,大多数学生领悟到了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好处。在一个集体中,团结胜过个人才华的展示。很多事情是个人没办法完成的。对落后的同学要富有爱心,埋怨责备、发泄情绪对事情进展毫无益处。
4.实践运用
将新的观点和概念运用到现实的问题解决中,以检验反思的成果是否正确,然后将之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四、活动感悟
要求学生将刚才的体验式活动写下自己的感想。德育活动的确让学生增加了人生体验。作为组织者,教师也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是体验式德育活动的总结与升华。
(一)学生感悟与反思
学生有对物种生命的感受,有对成功条件的反思,还有对磨合过程的肯定。让教师全面地了解了每个人的心理,更加坚定地尊重每个人的行为,教育的过程是缓慢的,一切行为一定有着他的思想与态度,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放慢脚步,等待学生成长的那一刻。
摘自随笔1:同学之间的默契是要用事件、时间来培养的,就像齿轮的磨合。
摘自随笔2:团结一心游戏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一群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譬如一根筷子会被轻易折断,但是一把筷子是不容易被折断的,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摘自随笔3:只有自己感受到同心协力的快乐才能知道齐心协力的美好!
摘自随笔4:齐心协力,这个游戏告诉我们只有团结才能走得稳、走得远。一个人要学会和群体结合。
(二)教师的感悟与总结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团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就像群体工作的动物都会在数量上比别的多,像蚂蚁、蜜蜂……如果论单个,或许它们都会被别的物种给消灭,可是它们群体出动的话,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人类也要团结起来,团体的力量一定大过个体的力量。
本次项目活动设计考虑到学生面临新班级,容易产生陌生感、不信任感,因此活动都是以团队形式来进行,避免了个体单独活动的尴尬与紧张,在一种活泼、轻松的氛围中习得适应的方式方法,让大家相互了解、相互信任。通过活动,学生体会团结的重要性,遇到事情能够相互体贴,妥善处理矛盾,对未来几年的班级建设奠定很好的基础。
活动设计也可以参考明确主题、明确目标、活动实施与分析、 活动感悟与总结这四个方面着手,相信只要师生以饱满的热情、 科学的态度去组织、参与各项德育活动,辅之以这四个环节,必能取得应有的成果。以德树人、活动育人,学生必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 篇3
关键词: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
【中图分类号】G623.1
主题活动在教育中的价值能否有效体现,首先要看活动主题是否科学合理。对此有学者表示,只有做到活动主题的系列化,才能实现养成教育体系的系统化,才能按照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学习规律,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主题活动的目标归根到底都必须指向德育目标,即养成学生的德行。小学生的德行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决定了主题活动需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一方面,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不能要求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能够习得同一层级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德育目标本身是具有广度和深度的,需要以多角度、连续性的活动作为载体,方能够全面内化为学生的德行。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是由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以及社会思想道德的内在逻辑和层次结构决定的,通过系列德育主题活动育人,是德育实践的现实需要。
一、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的界定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是将"系列化"这一设计理念引入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实践,从而指导一线的小学教师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集体性、交往性的校内外德育活动中,自主地依据教育要求,联系学生实际,切入社会生活,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现实存在的问题。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是动态的过程,其目标与结果是使得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形成系列。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可以给"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是指小学一线教师从教育的整体性出发,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在总结本校德育主题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系列化的技术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将经验的德育主题活动设计成为目标明确、主题紧密联系、内容成组成套,活动形成序列、利于提高育人实效的系列德育主题活动的过程。
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的步骤
(一)调研阶段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的首要步骤,是对本校德育主题活动现状进行调研。具体而言,包括对本校德育主题活动的目标、主题、内容、形式、方法、节奏、队伍建设、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从整体上联系本校在德育主题活动教学中的预期结果、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学生的评价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具体的系列化设计做好铺垫。
(二)具体设计阶段
在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的设计层面,要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将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的设计与本校的发展定位结合在一起。学校在德育主题活動的开展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校本德育资源。系列化设计要在联系现实,吸收合适的外部资源,继承优秀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自身丰富的校本德育资源及其特有的教育功能,使得活动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地贴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具体的设计,包括确定预期结果、编制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发一些将学生置于真实任务中的活动,以及设计备用的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等方面。
(1)确定预期结果
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作将学校育人目标具体化的过程,目的在于确定小学生各个阶段的具体培养标准。可以通过全体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途径来完成。
第一步,学校各年级教师参照本年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理解能力,遵循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品德发展的内在逻辑,围绕各个核心主题,拟定具体的培养目标。
第二步,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以自己为道德发展的主体,围绕自己的品德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以所处学年为期限,对各个核心主题提出具体的行为标准。
第三步,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对教师和学生对具体目标理解的差异中反思教师制定的标准中不合理的情况进行修正,拟定适切的具体目标;通过比较各个年级师生对同一主题制定的不同标准和具体目标。对于层级比较清晰的主题,设计一至五年级由浅入深、有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分目标,逐步提高道德要求;对于层级性较弱,但内涵丰富的主题,从不同角度挖掘适切的分年级目标,以全面提出道德要求。
(2)编制具体的德育主题活动内容
德育主题活动内容是系列德育主题活动系统性的集中体现。规范德育主题活动内容,需要全体教师员工共同参与讨论,并积极征询学生的建议,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内容的选择和编制上要讲求渐进性,以序列化原则对价值进行系统编排,从横向整合和纵向衔接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第一步,在横向上,在同一年级培养中,应基于不同的主题,从多元维度来综合选择活动内容,以全面丰富学生的人生观;
第二步,在纵向上,在不同年级培养中,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道德发展阶段的不同,对活动内容的难易、深浅进行由低至高的层次排列和设计,构成主题活动内容逐层递进的关系。
(3)开发一些将学生置于真实任务中的活动
加涅曾说,不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就不可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开发一些活动,使小学生置身于真实任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学生道德学习的过程完成与否。将道德学习置于现实的生活中,在实践中磨砺品行、活学活用,能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
第一步,由书本德育、说教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还原真实的道德生活,将学生以主体的姿态置于特定的时空场景中,以真实的道德任务替代片面的道德说教,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品格的养成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发挥道德学习的主人翁地位,在道德生活中通过同伴交往、师生合作、父母教养、社区互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与行为选择,主动构建自身的道德体系,完成道德学习。
(4)设计备用的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等方面
第一步,练习的设计应引发学生注意从家庭、学校、社区等空间场域对自我道德学习进行评估和强化。在这个过程中要力争做到把德育主题活动的练习方式设计得使学生不把德育行为看作是教师实现育人目标而必须进行的一种练习、一种有意安排的活动,而是看作对自己道德学习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的一种行为考验和强化,以便使儿童经历自我养成道德习惯的成功感受。
第二步,通过增加"注意长度",引导学生对目前自己道德水平及不久后的将来(以一个学期为宜)进行自觉比较,并加之以家长评、老师评和同学评,从而使儿童感受完成道德学习过程的满足。
参考文献
[1]钱佩芳.完善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措施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
德育序列化工作总结 篇4
介 休 市 光 明 小 学
近几年我校德育工作一直坚持以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扎实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局的总体工作,牢固树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思想核心,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励为主线的思想,制订好德育工作计划,把计划落到实处,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学和校内外各项活动中,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为动力,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为把学校建成高质量、现代化的一流学校而努力。
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汇报:
一、严管理,建设一支优秀德育队伍
一支高素质德育队伍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块基石。只有具备了它,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好地开展,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德育处、少先大队部、班主任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在学校德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我校建立了以“校长室-德育处-班主任-全校老师”一条龙的德育工作网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理念深入每一个教师的内心。
我校每月召开四次班主任例会,时间短暂但可以及时交流先进经验,加强沟通,拓宽视野,启迪思想,群策群力,解决德育工作中的难题。在广大教师中挖掘和树立榜样,进行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我校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的德育管理制度,例如: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队)会:每月四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一次家长会。另外,我校的德育制度中还要求班主任必须做到“八到位”:大课间活动、课外文体活动到位,上课前到位,晨会到位,班会到位,路队到位,卫生到位,辅导到位,思想工作到位。这“八到位”是班主任事业心的具体体现,除此之外,还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有主动性、预见性,敢于创新,有点子,有绝招,使班里的工作样样有起色,人人有进步。
我校制定了健全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注重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激励性,坚持尊重、提高班主任地位和师德献身教育相结合,坚持弘扬班主任主体性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相结合,坚持思想教育与规范管理相统一。力求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真实、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制订了《光明小学班主任考核细则》,并通过教代会表决通过。根据考核细则校长室和德育室按月考核,着力表彰在教书育人中成绩显著的班主任。通过不断强化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机制,从而培养出一支深谙德育工作原理和艺术,能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的班主任工作队伍。
其次,我们注重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班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从方方面面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从而形成一支有能力、求荣誉、讲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二、拓视野,不断丰富德育活动内涵
1、优化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是重要的隐性教育方式,它对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陶冶思想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励奋发向上的精神方面,有着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所真正优秀的学校必然是一所文化土壤丰厚的学校,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也必然是一朵朵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奇葩。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至理名言——“我们要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都说话”,我们光明人践行着大师的教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突出对学生进行做人、求知、健体、审美等方面的养成教育,营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学校“十个亮点”文化橱窗、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读书名联、美德墙、三贤故里乡音壁、“三情”(亲情、友情、乡情)、“三爱”(爱生活、爱自然、爱祖国)为主题的古诗词名句楼梯贴......毫不夸张地说,光明小学的墙壁是诗意的墙壁,是文化的墙壁,是说话的墙壁,走在校园,犹如走在明媚的春光下,走在清新的诗歌里,走在蓬勃的希望中
今年上半年,学校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为契机,加大投资创设了优美的环境,增添花木,加强了校园绿化,粉刷教学楼,创新班级文化,外墙和室内都由班主任和学生一起构思设计,展现学生个性和班级特色,校园文化努力营造一种蓬勃向上的氛围,大大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让一草一木都给师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在学生享受美的同时,学校引导学生爱护美、创造美,教育学生爱护教学环境,主动清扫卫生区,保护校内的花草树木。
2、强化管理育人
学校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工作主要是全面落实,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每天的行为分两活动(大课间活动、体艺2+1活动)、纪律、卫生、礼仪这四大方块进行考核。对于全校各年级每天有行政值日教师负责巡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德育处都要将全校学生的表现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号召学生发扬长处,改掉不足。每学期开学一个月,是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安全教育;2.开学收心教育;3.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制定班级“八大习惯”养成教育阶段目标.学生在接受管理的同时,也参与学校管理,培养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管理中受到教育,不断完善自我。
3、落实活动育人
我校一直注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学校针对学生爱好和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队员的全面发展搭建实践舞台,鼓励队员自主发展个性,从而使队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增强,个性得到展现。
每学期我校开展了“我有一个好习惯 ”和“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通过“文明习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做文明学生的理念,为学生将来做文明市民奠定基础;通过“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饮食安全、游戏安全等意识,使学生在校能愉快生活,健康成长。
另外,我校“我们在队旗下成长”的大型建队日主题活动,发展了多名新少先队员,队员们通过入队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少先队的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责任感;举行“消防安全伴你我”活动,通过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每学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推进全校形成爱书、藏书、读书、用书的好风尚。
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一系列教育序列化教育活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改观,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养成,初步形成了校园整洁、环境优美、学生举止文明,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局面。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校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三、扩渠道,形成校内外结合的育人氛围
学校与介休市公安大队西南派出所是警校共建单位,另外,我们与铁路派出所也有紧密联系,我们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作为我校德育教育的有力补充,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学校组织了师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邀请了西南派出所所长前来进行法制讲座,组织学生在学校、小区、德育基地等进行消防安全演练、地震逃生演练、安全知识竞赛、节能宣传活动、公益劳动等,这些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光明小学家长委员会,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学校还请有经验的教师为家长们举办家教讲座,组织观看教育专题片,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班级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访、电访、信访、校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沟通。好多班级还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班级活动及向其他家长传授教子经验,以此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德育系列化教育方案2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论》,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向学生灌输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观点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革命人生观,使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形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方法措施
百年树人,德育第一,学校始终把德育教育摆在一切工作的领先和首要地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中学德育大纲》,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抓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
1、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八条标准,强化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
2、开展“三讲”教育活动,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结合教师职业道德,以教
研组为单位,对照检查,作到令行禁止。
3、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及“全教会”精神,学习党的有关政策法令,提高认识,写好心得
体会。(每两周坚持政治学习一次)
4、积极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实施活动,营造有效的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5、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
规,提高教师依法执教意识。
6、政治学习,师德教育纳入教师考核内,定期总结,表彰先进,交流经验。
(二)认真落实《中学德育大纲》,以完善和健全班级管理为重点,抓“三义”,倡“三德”,立“三规”,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班级德育教育是基础,班级德育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按阶段开展活动。每个阶段要开
好主题班会,中心要明确,安排要恰当,针对性要强。注意培养和选拔班干部,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的管理和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对班级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评估。周评比一次,月汇总一次,每学期召开两次班级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2、班级要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及“创建文明班级”活动。提高环境
育人质量。
3、根据学生年龄和思想表现分层次进行德育教育。七年级重点抓好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
范》为中心内容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集体主义观点,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八年级重点抓好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九年级重点抓好前途理想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
(三)发挥政治课的阵地作用,通过各科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抓好“内在”、“渗透”、“榜样”六字要求:
“内在”:注意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
“渗透”:把德育因素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之中;
“榜样”:用教师高尚的人格,认真的态度,文明的言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去熏陶感染学生。
(四)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班会、校会、团队会、节日纪念庆祝活动、运动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学生家长
会等。
2、各种文娱活动:如诗文朗诵、文艺会演、歌咏比赛、观看电影、戏剧,举行联欢会等。
3、社会活动:如法制报告,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宣传等。
4、生产劳动:植树、建校劳动,勤工俭学、环境美化。社会公益劳动及各种教学实验劳动
等。
5、各种仪式活动:如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入团仪式;运动会仪式;各种授奖仪式;开学
和毕业典礼仪式等。
(五)寓德育教育于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之中。
制订并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等各项活动中的思想言行的章可循。这对建树优良的校风,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领导和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1、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由校长负责,党政团和年级组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机构,使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2、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结合起来,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氛围。
总之,我校将始终按照“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而努力奋斗!
附:法门一中德育工作安排表:
二月份:
1、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2、建团支部,班委会
3、召开班团干部培训会
三月份:
1、开展“讲文明,讲礼貌,争做好人好事”活动
2、开展文明用语征集,“争创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活动
3、纪律安全教育
四月份:
1、革命传统教育
2、德育教育基地活动
3、爱国主义征文活动
五月份:
1、庆“五一”迎“五四”诗文朗诵会
2、入团仪式,团的知识讲座
3、优秀团员事迹报告会
六月份:
1、法制教育大会
2、体育运动会
七月份:
1、党史知识讲座
2、“党在我心中”征文活动
3、德育工作总结
九月份
1、美化,净化校园环境
2、法制教育活动
十月份:
1、《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2、国庆文艺演唱量会
十一月份:
1、队列体操比赛
2、学生家长会
十二月份:
1、爱我家乡“字画征集活动”
2、法制报告会
元月份、1、安全纪律教育活动
2、庆元旦歌咏比赛
队会活动的阶梯化、系列化 篇6
濮阳市昆吾小学王静丽邮编:457000电话:***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主题队会作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品德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我非常注重通过开展队会,促进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队会的成功举办,最主要的一点是学生本身自觉自愿的参与,这样才能形成的道德的内驱力。所以,在多年的辅导员工作中,我坚持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出发,不同年段,选择不同的活动主题,突出少先队活动的阶梯性和序列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我现在所担任的五六中队而言,我负责这个中队的辅导员工作已经五年了。当这一届队员刚入学的时候,因为他们年龄小、自我意识较弱,依赖性较强,各方面的能力还处在起点阶段,对校园里的一切都感到懵懂、好奇。我就带领队员们开展了“我与新校园有个约会”的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多个子活动:如“小小名片大用场”,让每个孩子设计自己的名片,上面有自己的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在队课上自我介绍,相互交换,促进了队员之间的相互认识,也有助于学生识字,孩子们都感觉非常好玩。“我是昆吾小绅士(小淑女)”,让每个孩子尽快熟悉校园里的各种设施,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各种礼仪,树立主人翁意识,尽快融入校园生活。“我和小树一起长”,教育学生要爱护校园里的小树,养成爱绿护绿的好习惯;“我是生活小能手”,开展整理书包、系鞋带、系扣子的比赛,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我是安全小天
使”,让学生了解一些校园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的常识等等。通过开展这一系列轻松活泼的队会活动,促进每位队员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礼仪习惯。
中年级阶段,我们开展的系列活动的主题是“我和自己有个约定”。这是因为队员上了中年级以后,知识面不断扩大,自我认识、评价、自控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我们应当引领他们通过开展队活动,全面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为自己确立发展目标,建立与周围社会的联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开展的子活动有:“我为自己而喝彩”教育队员要悦纳自我,欣赏他人;“二十年后的我”引领队员展望未来,畅想明天,为自己确定发展目标;“我是班级小主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班级凝聚力,树立良好班风班貌;“我是小当家”,让每位队员在家中当好一周家长,安排家庭一周各项支出,了解父母生活的不易。“我是祖国好儿童”树立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牵手四季,感受诗歌魅力”让学生通过吟诵四季诗歌,感受季节更替,体会诗歌的魅力。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培养了队员们爱祖国、爱集体,团结互助,自律自重的精神和品格。
高年级的队员有了一定的年龄基础,有了自己的是非观和知识体系,又面临毕业,需要引导他们回顾小学生活,感恩老师,感恩母校,树立远大的理想,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和世界观教育。活动的主题可联系实际,适当选择一些深层的、对他们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的主题。在这个阶段,我就带领队员们开展了“我向母校递交一份满意答卷”的系列活动。其中的子活动包括“我的理想”演讲比赛,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辩论会,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大眼睛看濮阳”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查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伟大的革命史和辉煌的发展史,以及临近毕业的“我为母校添光彩”等感恩母校的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学生对老师、对母校、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促进了学生品格和思维品质的的发展,锻炼了他们参与实践的能力,为进入新一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德育案例——网络德育二例 篇7
【案例1】这个星期, 我给本班学生出了一个讨论话题———学校该不该进行半封闭办学。让学生们回家后在网上展开辩论, 学生们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 现摘录几条:持否定意见的———半封闭办学实际上是把学生当成了囚徒, 不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学校, 如果再进行半封闭办学, 我们到哪里去宣泄心中的重压。半封闭办学是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怪胎。社会是大学校, 如果与社会隔离, 无疑会走向死胡同。持肯定意见的———学生以学为主, 半封闭办学可使学生潜心学习。处在青春骚动期的少男少女们, 还是远离花花世界吧。实践已经证明, 校园的门开得太大, 只会给一些追求低级趣味的人提供方便。对于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知识、追求真理的学生来说, 开门与关门没有什么区别, 但可惜的是我们学校这样的学生为数不多。因此, 目前我们的校门还是关紧一点好。
【评析】为什么学生在电脑面前思维如此流畅, 思想如此大胆, 语言如此尖锐?是因为网络具有即时性、公开性、匿名性和群体参与性的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中, 青少年解除了传统德育下固有的防范、恐惧心理, 敢于“我手写我口, 我口说我心”, 而这又为学校开展道德讨论和进行学生道德判断及选择能力的训练提供了很好的物质保证。即时性特点可以保证道德讨论的及时呈现和即时反馈;公开性的特点, 正适合提供一个讨论的场景, 在线的所有学生都可以看到反馈的信息;匿名性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他们一般不愿意坦然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 除非是别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这样, 讨论者就没有了传统德育课堂中的许多顾虑, 他们就乐于参与并畅所欲言;而群体参与的特点恰好沿袭了传统德育活动的形式。在网络中还可以拓展更多的交流途径, 为每个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 从而又使德育活动有了一种全面性。正因为如此, 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德育功能。与此同时, 网络管理员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讨论的过程进行随时监控, 及时把握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方向, 从而保证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
【案例2】今天, 我在班里搞了一个特殊的班团活动———通过虚拟情景进行德育体验。我事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名为“洗衣机里的猫”的游戏和电影《洗澡》中的一些片断。我在计算机教师的帮助下, 设计了一个动画故事《先救谁》和一组连环漫画, 在活动中播放并分别要求学生谈感想、作评论、进行选择、开展联想。以连环漫画的使用为例:我给学生提供了四幅漫画, 第一幅是在一间房子里, 一张桌子上摆着一个黑包, 两个人正在握手;第二幅是一个人拿着黑包在前面跑, 另一个人在后面追;第三幅是两个人相对而立, 其中一个人正在开包;第四幅是一个人拿着黑包在跑。再让学生对这四幅漫画进行重新排序, 并配上说明词。有的学生以4-2-3-1排序, 分别配以“有小偷”、“追”、“终于捉住了”、“多谢你挽回了我的损失”, 最后总结为见义勇为———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有的学生以1-4-2-3排序, 分别配以“朋友见面分外亲热”、“有人偷包”、“死死盯住”、“看你往哪儿跑”, 最后总结为: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还有学生以2-3-4-1排序, 分别配以“抓小偷”、“让我瞧瞧都有些什么”、“这个包归我了”、“见者有份”, 最后总结为:坐地分赃, 可耻!这次班团活动搞得特别成功, 学生们过后的评价是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感想丰富、记忆深刻。
德育工作案例 篇8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王林口中学 特岗教师 刘宝霞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下面就谈谈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把后进生转化为先进生这一典型案例。
我班有个学生叫郑兴达。初一上学期时,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我觉得逃避不是办法,必须正视现实!我内心一横:我不改变你,誓不罢休!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其大伯,通过其大伯的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他的父亲前两年因故坐过牢,他的母亲脾气又非常暴躁,非骂既打。现家中只有四个人:上有七十多岁的奶奶,下有一个小妹。特殊的家庭环境造成他年纪小小正需父母疼爱之时却无人疼爱,内心充满仇恨。
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于是,转化他的行动在悄然中进行。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打乒乓球。到了课外活动时间,我约他打乒乓球,给他讲打乒乓球的技巧,谈论目前我国乒乓球在国际上的地位,谈论马林等乒乓球健将。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
9月开学了!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打乒乓球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生病时我就给他买药、煎药……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及时上交,各科测试成绩都能达到及格,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起他。
由于纪律表现不断好起来,学习成绩也不断好起来了。趁着良好势头我不断加强巩固,初一第二学期,我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与他交流讨论学习生活。通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几个月的共同激励、启发及同学们的共同帮助。奇迹出现了:午休、晚休及自习课,他不仅自己遵守纪律,还管起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于是,我试着让他当值周生。果然,在他值周的那几天全班纪律特别好。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期末测试成绩平均达70分。
到了初二,我继续当他的班主任,开学之初他主动找到我表示这学期将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我高兴起来干脆让他当纪律委员。在他的努力下,这学期我班的纪律更加良好,还夺取了学校“纪律示范班”荣誉称号。老师同学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学习成绩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期末测试各科成绩平均81分,在全校技能大赛中也成绩喜人。
看着他上课聚精会神的神态,看着他自习时一丝不苟的表情,看着他课外活动与同学一起开心的玩耍,看着他准确工整的作业,看着班上手抄报里有他的笔墨,看着他劳动课大汗淋漓的样子……我会心地笑了起来。
通过两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郑兴达同学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
郑兴达同学的转化过程使我懂得,对待后进生要“不抛弃,不放弃”,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郑兴达这样特殊家庭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触动他。“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在中学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与郑兴达同学从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老师是他的良师益友。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郑兴达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来自缺乏家庭的温暖,失去应有的爱。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抓住他喜欢打乒乓球,与他交朋友;抓住他家庭艰辛,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抓住他生病,我给他买药、煎药……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德育案例分析 篇9
这名学生上课非常捣蛋跑来跑去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不完成作业成绩差,忘性很大,书写不认真,是让老师头痛的对象。针对李卓华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因为是家里的独子难免受到宠爱。父母较忙平时对他的教育比较松懈,平时与爷爷奶奶住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孩子顽劣妈妈只会狠狠的打。同时上课喜欢捣蛋,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影响别的学生,使得别的学生厌恶他。因此,这样的学生往往使教师感到“头痛”,他的不良行为的反复让人产生厌恶之情。细细分析起来,这种孩子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便以不学习、违反纪律的方式来引起人们的关注,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李卓华的违纪,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厌弃,这种情况循环往复,造成了恶性循环。
三、采取措施
曾有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指出,有 95 %以上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而“后进生”由于长期失败,自我贬低的倾向更为严重。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明明是经过自己努力取得了成功,而他们却不能体验成功,把获得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偶然的、外部的因素,否认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因此,我对李卓华投去了更多关注的目光:上课时,我有意的让他回答一些对别人来说极其简单,对他来说有难度的问题;如果他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会先叫他,答对了给予表扬,使他获得进步的喜悦,答错了进行鼓励,给他以信心。有时,他举手回答问题,等他站起来时却说:“老师„„老师我想不起来了,您先让别人说吧。”“那好,你先坐下想一想,想起来再说。”“好吧。”他挠挠头不好意思的坐下了。虽然他没有回答出问题,但是我知道他在听讲,这个举动证明他的思维在课堂上。课下,我最常问的一句就是:“李卓华,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问题想着问老师或同学。”
渐渐的,李卓华和老师交谈的话多了,虽然其中也有不少废话,我并不厌烦他,我想这正是他表达自己情感的途径,从他的废话中,我们也可以去了解他的思想动态。
渐渐的,老师的关怀与同学的帮助使李卓华感到师生的平等,同学的可亲,他在老师的宽容中,在同学的关心下,深深的体验到了集体的温暖。他不再欺负同学了,不再招这个,惹那个,下课时不会再时常听到“老师李卓华挤我”“老师李卓华拿我东西”„„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段的了解及教育,李卓华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汪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五、理论分析与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注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欢乐。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的愿望。”因此,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要坚持表扬为主,多鼓励、少批评的手段,保护后进生的“面子”,促进其在自省中明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帮带和转化工作。在对待后进学生的问题上教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宽容是加深情谊并使之持久的极为重要的一环,因为天下没有完人。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有一定的缺点和毛病。尤其是少年儿童,更是如此。对于李卓华的问题,从表象分析本质。我在教育他的过程中采用了心理学中的正增强和消弱原理。在为其创造良好生活、学习环境的同时,忽略他不良的行为习惯,根据消弱原理,老师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他不完成作业的行为不与理睬,对他招惹同学的行为不采取严厉的批评,进行换位思考,让他想想如果自己是被他欺负的那位同学,你会怎样想?他愧疚的低下头,这说明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于这个问题我以说服教育为主,淡化矛盾。与此同时,利用正增强原理,对他微小的进步给予肯定,树立其自信心,久而久之,使他逐步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行为上的自信。最终的结果是他懂得了做事要努力去做,做人要关爱他人,积极进取。
六、下一步措施
高中德育课案例教学特点探究 篇10
高中德育教学几乎都是由政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及班主任担任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况且德育课又大多采用理论灌输教育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 不能很好地体现时代精神, 教师只负责讲解, 学生被动地接受,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 导致学生对德育课学习消极应付, 教学效果差。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深化改革, 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德育课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是依据授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选择恰当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 使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具体化、生动化,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 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目前关于普通高中的政治课教学案例比较多, 但是关于高中德育课教学案例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 案例教学在运用过程中, 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在这方面作些尝试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及理念探讨, 为一线高中的教师在案例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优点及其局限性, 而局限性正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地方)
案例教学具有科学性质和实用价值, 可以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具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及师生互动等功能或优点, 受到很多专业教育者长期广泛的使用。在高中德育课使用案例教学,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高中德育课的教学现状, 改变德育课传统的教学方法, 使德育课取得一定的实效性, 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随着案例教学不断的深入应用, 发现案例教学也有其缺点或局限:应用案例教学过于耗费时间和精力、不利于中等以下程度或低年级的学习者等。本论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希望有助于广大德育工作者提高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并有效地利用案例教学进行德育课教学, 提供借鉴和启发意义。
二、高中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 改革高中德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 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高中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德育课的实践性和政治性很强,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 并要认真的解决。然而, 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 教师讲授几乎成了唯一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授理论知识, 学生们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 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 使得学习单调、枯燥, 从而导致学生对德育课消极应付, 不感兴趣, 不愿听讲, 考试前临阵磨枪, 死记硬背, 根本达不到学习德育课的目的。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媒介, 将理论知识具体化, 形象化, 将现实生活中生动、逼真的事件引入课堂, 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探索者, 学生在德育课堂上主动讨论、主动发言、主动合作、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 案例学习过程是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过程, 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压力下大胆的发表观点, 分析彼此的观点, 做出选择。案例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道德情境, 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使他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得到增强, …他们的道德行为进一步得到改善, 提高了德育课的实效性。
(二) 适应高中的生源特点 (“一言堂”式的德育课导致优生差生都不感兴趣)
高中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 而且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普通高中的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起, 使得高中生源锐减, 为了维持生存, 部分高中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这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素质差, 造成了上课睡觉, 打闹, 逃课等不良现象, 甚至个别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 时有发生冲突打架, 经常迟到旷课, 不服从教育和管理, 不尊重老师, 不做作业和抄袭作业。而目标明确的以考学为主的优等生又觉得高考不考这些东西, 还是多背几个知识点吧。他们中大多数学生认为, 学不学德育知识, 知不知德育理论都无所谓。又由于德育课本身抽象性的特点与和长期以来高中的德育课形成的“说教堂”、…“一言堂”的授课形式, 使得德育课往往很难上, 更不要说上好了, 也造成学生对德育课没有兴趣, 高中的德育课在学生的眼里可有可无, 总之, 高中生在文化基础、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 这就更要求高中学生学好德育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 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案例教学的运用, 增强了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因为案例教学提供一定的情景, 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能触动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编排教学案例, 把书本的知识点融入教学案例之中, 改变过去德育课单一的、枯燥的注入式教学。案例教学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以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参与课堂讨论, 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情境。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从而使德育课发挥应有的作用, 改变高中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 使他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 思想道德也得到提升。
(三) 符合高中德育课的学科特点
高中应当使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 能够将书本上学到“死”的德育理论知识与“活”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进而运用理论知识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高中德育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经, 是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 纪律法制教育,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因此, 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能够寻找到理论与实践最恰当的结合点, 符合高中德育课的学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