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教学

2024-08-24|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序列教学(共12篇)

序列教学 篇1

序列教学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方法, 其注重从“根本”知识点出发, 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 将其应用到写作练习中则可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教师可以按照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角度逐一训练, 也可以按照亲情类、校园类、社会生活、写景咏物等分类进行训练, 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写作技巧, 运用真挚的感情进行文章写作。

一、采撷生活, 叙“真”的事件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是写作的沃土。学生只有立足于生活, 其写出内容才会更加生动。教师在进行序列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感受生活的美好, 体味生活的细节, 从而让文章“有血有肉”, 让学生通过写作能够描绘出生活的细节。只有采撷于生活的作文, 才是学生们生命写作的表现。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幼时记趣》教学的时候, 通过对生活理念的导入让学生们进行文章写作。每一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 每一个人的幼时记忆都是深刻的, 借助这个话题, 我让学生们“追忆”自己的童年时光, 让学生们通过“忆”进行写作。虽然初中学生还不到喜欢回忆的年纪, 但是他们一旦畅谈自己的童年却又会滔滔不绝, 对于自己的童年记忆犹新。有的同学说自己去农村的时候总是会到农田里捉青虫, 有的同学说自己在童年时总是喜欢搞恶作剧, 还有的同学说自己在童年时总是被各种补习班所填满, 不同的童年经历让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生活认识和情感。于是, 我借机说道:“大家的童年生活这么丰富, 何不就自己的童年进行一篇文章的写作呢?”这样写作让学生们非常“有话可说”, 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思如泉涌, 童年的生活历历在目, 文章的创作自然非常成功。

二、抒写真情, 讲“善”的语言

文章的写作只有融入自己真实的感情, 其作品才会让人们感到真实, 才能让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 教师在进行序列作文教学时候, 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真实情感进行写作, 这种情感既可以来自对教材中文章的感受, 也可来自学生的自身经历, 最重要的是要让文章表达学生所想、所感。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多一些宽容》教学的时候, 正好赶上我们班中两名同学因为一点琐事闹矛盾, 彼此之间不说话。借助这个机会, 我既让吵架的同学从自身的角度写心得, 也让其他同学从旁观的角度写看法。因为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同学们身边, 他们有着自己的看法, 结合本课的学习, 其内心的情感“奔涌而出”, 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当局者”反思了自己的行为, 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妥之处, “旁观者”看到同学吵架, 内心也有自己的一番看法, 并做到引以为戒, 同时也表现了同学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的情感。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章才会真挚感人, 才会让读者感慨万千, 其内容才会更加深厚, 文章的字里行间才能够真正展现出作者的所思所想。

教师在训练学生以真挚情感写文章的过程中, 还要注重写景、记事、写人等内容的专项训练, 通过审题、立意、谋篇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进行表达, 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另一方面优化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结构, 铺“美”的布局

作文的写作需要做到合理布局, 需要通过合理的结构让学生能够将事情叙述清楚, 或者能够有理有据地讲述道理, 或者能够完整地进行情感表达。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学的时候, 首先让学生们看本文章的题目, 一个“论”字表明了其文章的体裁。虽然其是文言文, 但是其所具有的“论”的格局依然存在。我以本文为例, 一方面让学生学习文言文中的措辞、用语, 另一方面让学生们体会议论文的结构和变化。议论文看似简单, 但是真正想要将其内容论述得有理有据并非易事, 其需要学生对素材进行相应的收集, 需要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有效的把控, 从而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观点和立意表达清楚。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了文章开篇点题的重要性, 了解了文章首尾呼应的重要性, 了解了中间分结构、分层次的重要性, 在进行文章创作的时候也能够依照相应的文章需要而进行结构的划分, 文章的创作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序列本身的含义便是依照次序排好的行列, 是体系与系统的总成。因此, 对于作文的序列化教学应当做到从易到难, 从简到繁。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创作不同题材的文章, 从而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把握其中的结构, 优化自己作文的形式和条理。

序列作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其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和研究, 通过让学生逐步地练习, 让学生熟悉作文的内涵, 让学生能够通过文章的创作而达到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进行序列作文教学的时候, 既要注重学生心智活动的培养, 也要注重学生思维活动的融合, 依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 让作文的创造达到技术层面的高度, 让学生能够从写作中寻找到学习之根。

序列教学 篇2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最有思想、最有活力的群体,按理说是最有话说,思维最活跃,最有思想、写作水平最高的群体,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高专类院校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

① 欠缺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强的作文教材体系。

②教师忽视写作前写作素材与动机的准备过程。

③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④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

⑤统一化指导及评价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相矛盾。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如下措施:

1 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根据照片、写生、视频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教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心灵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难点,是因为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总觉得无话可说,因此教师创设出情境是十分必要的。本学期,我们学校举办了 23 届运动会,我录下了一些精彩镜头,开主题班会时,学生是热情高涨,因为是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情景,他们更关注,感触更深,当时我就突发奇想,何不就此上一节作文指导课?这难道不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吗?围绕这样的一种思路展开:作文—生活—思路—感受—自我。可以提炼的主题有:

1.同学互相搀扶,姐妹情深

2. 奋勇向前、力争第一劲头

3. 团结、友爱一家人。注意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同桌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切磋,写出片断作文,教师也在短时间内写出下水作文。师生共赏、互相借鉴,在比较中获得提升。事后回想这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作文回归生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着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原则,在师生范文的比较中获得了提升,知道写作是各有侧重、各有主题的。

2 依托网络扩大视野,扩充素材,写网络随笔,评论互动中提升

如今是网络时代,学生人人手持一部智能手机,学生随时在刷微信、微博、qq,随时随地在发表说说,转发微博,无形中消耗了很多时间。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爱好和极大的热情,充分占用这一阵地。同时幼专的学生是封闭管理,学生和社会接触不多,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微博、微信上的.社会热点问题,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写作素材,针对热点问题发表评论。如根据“要想不伤情还得情商高”的新闻事件,让学生结合王小波的《论工作》展开辩论,最后形成于文,这样学生才真正的有话说,有的写,在日积月累中写作水平有所提升。

3 加强阅读,增加阅读时间,阅读写作密切结合

以前在教学中,总是精心地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可那只是局限于几篇文章,语文课堂又能真正地给学生多少文学的滋养?语文的世界是博大精深的,不仅仅取决于学了几篇经典课文,语文大师们的学习经验都是幼时读了多少书,有了兴趣,有了良好的语感,写东西就不知不觉地水到渠成了。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幼专生的薄弱一项,所以我们应该增加阅读时间,扩大阅读视野。本学期专门安排学生在图书馆上阅览课,让学生找自己感兴趣的书阅读,同时让他们记读书笔记,写阅读心得,同时教师也身体力行,向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互相推荐、鉴赏的风气,学期末专门组织一次阅读交流课,在交流中互相欣赏,在欣赏中互相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 教会学生互批作文,在互批中学会鉴赏,相互提高

按照写作规律,学生如果阅历丰富、知识面广,有前边的阅读做铺垫,又能辅之以多读多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比过去高,这需要教师改变教法,让学生学会互批作文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在修改中学会鉴赏和提高,学会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这是一个阅读和欣赏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和反省的过程;是一个合作和交流的实践活动,又是一条取长补短、让评改双方的作文迅速“升格”的捷径。在“作文互评”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的状态,通过评定别人作文的优劣,可以供自己以后作文借鉴;通过训练评语和心得,增加了练笔量,一举三得。初次批改,学生可能会把握不准,教师一定要指导到位。具体提出如下要求:

(1)先通读全文,对文章观点、内容、形式有个总体认识

(2)根据要求,认真阅读作文进行旁批、眉批、总批

(3)用波浪线划出有文采或分析精彩的语句

(4)注重讨论、交流,最后形成自己的批语(要求批改人署名)

(5)推荐范文进行阅读、评价

互批作文出发点是好的,但需要教师指导到位,提出具体的要求,具体的评分标准,手把手地指点学生怎么写评语。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处于摸索阶段,但需要继续摸索、结语,要想卓有成效,还需要在指点学生写评语上多下功夫。

5 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专题交流,促使学生形成观点,有思想

大学语文教学采用专题学习的方式展开,分为三大板块进行,首先以每个单元教师讲解一篇文章起提纲挈领、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余文章展开专题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展示和汇报,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学生作为评委进行点评,教师进行结语提升;最后播放相关的视频,既开阔学生的眼界,又使课堂更加丰富和生动。例如女性天空单元,先从女性在不同的文人眼里的评价入手,以《致橡树》这首诗作为一个引子,来讲在爱情的天空中女性要追求平等和独立,不仅经济独立,更要人格独立;在精神上要追求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爱情的至高境界既平等独立,又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引导学生做一个有追求、有魅力的、明媚的现代女性。再穿插杨澜的《丽人成长记》视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杨澜作为一位成功女性,如何智慧选择、如何华丽转身、如何走向成功。最后做专题交流,请学生搜集历史、文学史上的伟大女性资料,谈谈你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你最后要成长为什么样的女性。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在互相切磋、交流中,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会有一种自我觉醒、自我反思、自我成长,会对学生的人生有一种引领方向的作用。课堂成为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成为智慧和心灵交融的地方,而文字的功底也在整和资料的过程中有所提升。

单证员序列岗位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单证员岗位;序列岗位

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在学校教研办的统一指导下,承担了市级课题“模块化创新研究(岗位需求教学法)”的研究,就如何开展岗位教学进行实践。经过两年的研究实践,对于国际商务专业和物流专业的核心岗位单证及跟单岗位,对这些岗位应该具备哪些技能才能上岗有了充分的了解,并将之总结为不同的技能教学项目,形成了相应的校本资料,同时使用单证员的岗位模拟软件进行辅助,在连续三届的学生中进行实践教学,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岗位序列以及岗位技能项目的教学顺序。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1.职业岗位课程体系

在“模块化创新研究(岗位需求教学法)”课题研究中,课题组以国际物流企业(部门)对技能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为依据,从产学结合角度出发,突破传统的学科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出职业岗位特色明显的职业岗位课程体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实践运用,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能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2.单证员序列岗位

在外贸和物流企业中,单证员不是一个岗位,而是一个岗位的序列,由低级向高级的岗位序列,不同的岗位有相应的岗位技能要求和岗位素质要求,从基层的操作岗位一直到高层的管理工作岗位。在大的涉外企业中有专门的单证部门,在部门中,岗位从低到高有完整的分工,而在中小涉外企业中一般业务部门就兼有单证部门的功能,一般会有单证员的岗位,但不会有完整的岗位序列,一般员工身兼数职,而单证员的管理岗位与业务部门的管理岗位是融合的。

二、单证员序列岗位教学说明

1.单证文员(单证员助理)

(1)工作岗位说明。此岗位本身是单证员系列岗位的最基础的工作的岗位。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物流和国际商务专业刚毕业的学生一旦接触到单证员的工作时,一般都从此岗位开始。单证员助理是单证员的助手,一般从事基本的填单工作,但不能独立正式出单,所做的单据必须经由正式的单证员的复核,确认正确后才能正式出单。

(2)岗位素质要求。单证员助理必须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的理论知识,进出口贸易的每一个环节所涉及的相关单据以及单据之间的业务关系。熟练填写单据是单证员助理最基本的工作技能,一般的公司在招聘单证员助理时,也会要求其能填写常见的支付方式下的核心单据。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里以信用证结算方式最为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单证员助理一开始工作接触最多却是以合同为中心的汇付结算方式,在很多目前的教材上一开始就讲信用证和信用证的制单,是不符合实际工作惯例的。

(3)具体技能要求。一是核心单据的学习和实训。一般就是出口业务流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单据,一般包括托运单、投保单、发票、汇票、保险单、提单、产地证明书、报检单、报关单等。学生在缮制这些单据之前,必须将与这些单据相关的贸易业务有明确的理解并掌握这些业务,才能准确地缮制上述的单据。二是涉外贸易合同的解析和运用。涉外贸易合同是所有对外贸易中最基础的文件,明确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双方履行业务和纠纷处理的依据。因而,学生必须掌握如何读懂、解析、运用涉外贸易合同,处理业务和缮制上述核心单据。在对上述所学的技能进行综合的岗位实训后,学生就基本掌握了单证员助理的工作技能。

2.单证员

(1)工作岗位说明。本岗位为正式的单证员岗位,是在单证员助理的基础上的提升。单证员工作的成果与单证员工作质量的高低体现了一个涉外公司的实力和管理的水平。

(2)岗位素质要求。①对于单证员,外贸企业是要求其在业务上是独立的,也就是说,单证员要能根据外贸合同缮制所有的相关单据,无论该单据是否核心,甚至该单据单证员以前未见到,单证员也可以根据业务相近原则与“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原则,正确填写。②能独立正确地缮制完整的信用证项下结汇的单据,是单证员另一个基本的技能。对于单证员的教学实训,信用证的解析和使用就是一个教学上的重点难点。单证员应该能正确解析信用证的关键词和信息点,并正确使用关键词和信息点缮制结汇单据。③在缮制不同结汇单据的基础上,单证员应逐步将信用证和合同进行对比和联系,在关键词和信息点上信用证和合同是有着深刻的联系的,在关键词和信息点上两者是相同的,这也是审核信用证的基础。④单证员的业务范围不应只是出口业务,也应包括进口业务,缮制进口业务的全套单据。进口业务的单据缮制,实际上比较简单,一般只是进口的报检报关,其中最复杂的是缮制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书。

(3)具体技能要求。①正确缮制在合同项下的全套出口结汇单据,不只是核心单据,而且包括装箱单(重量单、尺码单)、航空运单、铁路货运单据、集装箱运输单据、商检证书、受益人证明书、装船通知书、船公司证明、出口许可证、快递单等。②正确判断合同与信用证的关系,正确缮制在信用证项下的全套出口结汇单据。③正确以合同开立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书,明白在进口方的条件下,作为单证员应如何准确完成进口业务和相关单据的缮制。

3.审单员

(1)工作岗位说明。本岗位为正式的单证员岗位之后进一步的管理岗位,是在单证员基础上的工作技能的提升,对于审单员涉外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基层管理岗位。

(2)岗位素质要求。①审单员能完成单证员的所有工作,能独立正确地缮制完整的合同和信用证项下所有结汇的单据。②信用证是根据合同开立的,以合同为基础一经开立就独立于合同,所以在关键词和信息点上两者是相同的,这也是审核信用证的基础。具备审证审单的能力,是审单员基本的工作技能。以合同来审核并修改信用证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是公司避免信用证诈骗的第一道防线,或者是避免公司由于在信用证上的疏忽而蒙受损失。③审单员的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审核单证员的工作,也就是审单工作,对单证员缮制的全套的单据进行质量监督,所以说审单员岗位是单证员岗位的提升,有对单证员管理的功能。

(3)具体技能要求。①能完成普通单证员的一切工作,包括进出口贸易的所有单据缮制及其相关的外贸业务。②根据涉外贸易合。同审核并修改信用证,能明了一般的贸易诈骗手法并能有效地防范。③以涉外贸易合同或信用证等审核单证员缮制的全套单据,对单证员的工作进行质量监督。

4.单证主管(单证经理)

单证主管这个岗位,就不是纯粹的单证员的工作了,其实是一个公司的中高层管理岗位,在很多公司就是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当然有能力完成部门里一般的业务,包括单证员和审单员的业务工作。但对于单证主管来讲,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管理工作,是制订和执行部门工作计划,对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和配置等。所以,在精通一般业务的基础上,其岗位素质要求具备经济学知识、公司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经济法律法规知识等。对于岗位教学来讲,除了单证员岗位技能之外,还应包含上述的管理知识的教学。

三、单证员序列岗位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经过多年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的实践,在进行单证员序列岗位教学教学时,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实训材料,最好考察涉外企业并从他们那里获取实际的案列实训材料作为岗位教学准备一线的素材。在对于材料的处理上,要根据岗位的序列安排,难度要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分成若干阶段的实训项目,形成岗位实训指导书,从而让学生掌握从单证员助理到单证主管的岗位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要求。

二是在岗位实训教学中,不能忽视技能水平后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在单证员系列岗位上,其理论知识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实务,也就是说是与实际的工作有紧密联系,是很多工作的流程要求。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再向学生强调,进出口贸易和货代企业中细节是最重要的,是经验和理论素质的体现。

浅析初中作文序列教学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序列教学,改写与仿写,修改问题作文

“你是怎么教学生写作文呀?有没有可以速成的快捷途径啊?”我只能苦笑。时代的烙印,也深深地打在了教育的身上。科技的进步,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快,成为人们的追求之一,即使在教育上也不例外。可是,我真的找不到便捷之路, 也打不开方便之门。

我的作文教学,也许是走了一条最笨、最艰苦的路。

选择了作文教学,就是选择了艰苦。因为有教材,有参考书,所以教学生词语,练习背诵诗歌,文言文,海量做现代文阅读题,是最省力,最见效果的教学途径。既容易备课,又轻松应付检查,还可以让看课的人、学习的人感觉课堂热闹,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有容量、有质量。可是,真的有质量吗?如果初中三年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这些基础的教学,比例最重的作文怎么办?只是安排学生写作文,不系统指导,没有有效批改,这样的教,与不教又有什么区别?然而教学生写作文,又没有教材,没有上课的模式,甚至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无从下手的痛苦,也是很少有人愿意碰触的。而我就选择了这条路。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真正的掌握一种写作技巧。我的作文教学首先从教材入手。所有的语文教材,就是我的作文教材。初中六册语文教材,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任何一篇课文,都是可以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运用,结构的安排的。从写作的角度看,它们都是名篇佳作,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舍此之外,无异于捧着金饭碗乞讨。

比如我在教学生如何写出整齐优美的句子,使用的就是 《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中有大量工整的比喻句和排比句, 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句式的整齐之美。整齐中节奏又有变化, 句式即整齐又灵活多变。是学生学习句式活用的很好范例。 八年级的学生在记叙文的结构上比较清楚明确,但是语言表达上大都平铺直叙,描写方式单一,直白无美感,句式更是死板不灵动。针对以上问题,我安排学生在欣赏美文的基础上, 运用排比进行改写和仿写。将一段句式散乱少气势的文字改写成句式工整的文字。通过学生板书,小组讨论、展示优秀片段,师生共同修改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创作出整齐的、文从字顺的、有文采的文字。使学生在句式的灵活多变中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有人问我“:郦道元的《三峡》,也可以用来教学生写作文吗?”我说:“当然可以。”且不说结构的安排,层次的设计,都是我们的好范例,单是魏晋散文的四、六骈句的句式整齐又灵活多变之美,就值得我们教给学生加以运用。

同时,我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看电影动漫, 读优秀的小说、诗歌和散文,几乎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变成作文教学的教材了。这些被我们忽视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运用,结构的设计,主题的提取。课余时间,经常有学生跟我讨论读书心得,看着他们一张张醉心于阅读而神采奕奕的小脸,我内心就涌动起巨大的成就感,这就是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在燃烧啊!在我看来,有生活处,就有作文教材。如果心系作文教学,教材就取之不尽。哪怕是新闻语言的简洁之美,也可以医治学生作文语言啰嗦、冗杂的缺点。还有什么不可以用在作文教学中的呢?

接下来,我就琢磨琢怎么教学生写作文了。懒惰一点,可以安排学生写,批改之后告诉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注意、自己改。但是这样的作文教学是没有太大效果的。等于告诉士兵上战场,却不给士兵武器一样。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要把我们对学生的期望,转化成具体可用的技能,教给学生,使他们经过学习、实践之后,可以运用,以解决问题。甚至,我们只是给了武器,却没有教会学生运用,都是无法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的。没有经验的时候,我是看见哪里存在问题,就在哪里解决。教选材,教描写,教结构设计,教语言运用……慢慢地,我总结规律,从无序走向有序,把作文教学的大框架确定在写什么、怎么写,以及文章的主题三个方面,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一上学期着重解决学生作文不会选材和作文结构不清这两个问题。在这里我做了硬性规定:那些老旧、无新意、 假大空的材料一定要坚决杜绝,尽量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的事情,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比如下雨天妈妈给我送雨伞;半夜生病了爸爸妈妈背我上医院;钓鱼爬山下棋;清洁工人无私奉献等,都是被人反复运用,完全没有嚼头的写作材料,一定要避免。初一的学生, 很多还停留在小学的三段式作文上。作文结构不清,叙事简单散乱。我要求学生使用五段式作文结构,即开头、起因、经过、结局、结尾。甚至在最初的作文要求中,每一段写多少个字都有明确要求。这样反复练习几次后,学生的作文立刻就有了本质上的改变,再也不是那种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文字堆积了,初步有了中学作文的雏形。下学期的任务是在上学期基础上进行丰富。开头要求运用环境描写或三句话构成排比,一句话点明中心的方式,并利用语文练习题中句式仿写的类型题来教学生写出整齐、优美、有内涵的排比句。

我对好友说:压力太大了!朋友无奈地说:彼此彼此。我对老师说:压力太大了!老师关切地说:我理解你。我对母亲说:压力太大了!母亲笑笑说:好好想一想,为什么感觉压力这么大。我是该好好想一想了……

是他告诉我要坚持梦想,是他告诉我要不畏失败,是他要告诉我要爱惜自己。那种情感,能叫人跨越生或死;那种欢乐,能抚慰折翼的天使;那种声音,不可抗拒让人难忘。

夜,静悄悄的。只有桌子上的闹钟还在滴滴答答地响着。我坐在窗前,透过窗户,凝视着满天闪烁的星星,陷入了对未来的遐想……

夜幕降临了,一阵微风吹过田野,撩动千万野草;一轮弯月挂于空中,照亮远方的路;一颗流星坠于银河,朦胧了一个世界。接着,一切又消失了……

这些都是经过反复训练后,学生写出的优秀的文章开头。

比较顽固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叙事像流水账,平铺直叙太多。这里就需要反复强调要用描写来取代传统的对事件的叙述。用国产动画《螳螂捕蝉》教学生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用音乐MV《江南》教学生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篇章设计。用德国律师作家费迪南德的小说《罪行》来教学生如何进行详略安排。

我的具体做法是,每节作文课挑出学生写的不好的作文片段,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寻找问题在哪里, 然后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修改。小组研究后推选几篇修改成型的,全班展示,讨论成功和失败之处。再进行修改,如此反复几次,学生都有长足的进步。

怎么教,并不难。

难的,是修改。作文教学付出最多的大概还是在批改上。 批改的工作量之大,使人望而生畏,如果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明显提高,批改,就变成一种折磨了。简单的批改,敷衍了学生,减轻了工作的劳累度,也就收不到效果了。我是把批和改分开来进行。批作文的时候,只关注材料的选择是否典型、 恰当;语言表达是否简洁、精美;文章的布局是否合理;表现的手段是否丰富;中心、主题是否突出。每次批作文,只是为了给学生指出他们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单依靠作文指导课的讲解,更多是依靠修改。挑选问题典型的学生作文,按照自己对作文的要求做出修改,展示给学生, 让他们对比异同,寻找自身在写作中存在的缺陷,并看到教师的修改方法,从中获得写作的技巧。这,比课堂的讲解要更见效果。

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也会亲自动手写作,写一篇自己的作文给学生。短短的几百字示范,远胜于课堂四十分钟的繁琐讲解。修改难,写例文更难。

序列教学 篇5

高新学校 沈亚芬

一、上册

1.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教学难点】学会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

方法指导:

(1)学会发现,学会观察,感受自然;

调动多种感官,关注所选植物的外在形态,按一定顺序观察或按不同时间观察,揣摩内在联系对人生的感悟体会。

(2)留心校园生活,摄取精彩瞬间;

趣事、印象深刻的事,如第一印象、某一个相识的场景,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

(3)回忆成长经历,搜索美好记忆。

介绍自己成长经历中最受触动的事情,深入感悟事件的意义、人生的启示。其中有人物、事件和场面,注意详略,有感悟。

本单元课文参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写作示例:汪国真《秋》片段

备选题目:《高新的秋》《我的秋天》 学生收获:学会观察、有所体悟、激发兴趣

2.学会记事

【教学目标】结合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把事写清楚;启发体会并尝试抓住细节展开描写。【教学重点】能把事情记清楚,能抓住细节展开描写,并养成记事记周记的习惯。

【教学难点】写清楚,抓细节,养成记周记的习惯。

方法指导:

(1)先梳理写作思路

想清楚“我要写什么事情”,确定“写哪件事”,不妨列出清单;然后理清楚“起因、经过、结果;设置好其中的波折及详略或开头结尾事项。(2)从最熟悉最有感触的事情写起

从自己身边写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强调必须亲身经历。从平凡中观察感悟让自己心动的事情,也可以谈自己的看法。

(3)至少一周一记

不限制内容,结合阅读,边读边写,积累写作经验。

本单元课文参考:《散步》

写作示例:丰子恺《东京某晚的事》片段、《那一次,我真开心》

备选题目:《那一次,我真

》(感动、后悔、沮丧等)学生收获:体会“以我手写我心的快乐”,养成写周记的习惯。

3.写人要抓住特点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特征刻画人物;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教学重点】学会抓特征,体会细节描写。【教学难点】培养善于观察体会的习惯。

方法指导:

(1)细心观察: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独特之处和细微变化(2)注意细节的典型性

(3)详略得当,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找到能集中体现人物特征的细节来重点展开,见微知著。

本单元课文参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作示例:魏巍《我的老师》、陈心雨《挑山工》

备选题目:速写“猜猜我是谁”200字,扩展成《记我的小伙伴》《我的偶像》 学生收获:体会写人物要写出特点

4.思路要清晰

【教学目标】提供示例,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及行文顺序;学写提纲;学会行文有条理。【教学重点】学写提纲,学习写作有条理。【教学难点】行文条理清楚。

方法指导:

(1)先审题,分析找到“题眼”,明确中心;(2)筛选材料,果断取舍,明确详略;(3)根据中心确定顺序。

①事情发展顺序:按起因、经过、结果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描述;

②空间顺序:按事物的空间结构,如外到内、上到下、整体到局部等;

③逻辑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主要到次要等。

本单元课文参考:《植树的牧羊人》,明确大体事件;分清楚事件可以有几个阶段;找出每个阶段不同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确定详略。

写作示例:《藏在盒子里的回忆》、《播下一粒种子》 备选题目:《

二三事》(选生活片段或事件安排好主次,可以按照“总分”或“总分总”结构来安排)学生收获:体会写作要有清晰的思路和顺序。

5.如何突出中心

【教学目标】学会提炼文章中心;通过一件事或一件物品抒发感情表达思考。【教学重点】学会提炼文章中心;通过一件事或一件物品抒发感情表达思考。【教学难点】学会如何突出中心。

方法指导:

(1)明确线索 借助本单元课文讨论读懂每篇文章作者要表达些什么(2)审题训练 《书包》《餐桌前的谈话》,讨论可以写哪些内容(3)学会提炼中心 亲情、友情、沟通、生活种种感悟。

(4)方法列举: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突出中心,景微而情长,《散步》《紫藤萝瀑布》,一首歌、一句话、一样东西、一棵树、一朵花、一只小动物引发你的感悟或情感。

本单元课文参考:《猫》、《狼》 写作示例:阿来《词典的故事》《我是书包》《餐桌前的谈话》 备选题目:《我是

》《

的故事》 学生收获:对写作立意提炼中心有所感悟

6.发挥联想和想象

【教学目标】写作在写实的基础上也需要想象和联想 【教学重点】体会到想象和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如何在写作中把想象和联想用得恰到好处

方法指导:

(1)运用在修辞中 比喻、拟人,古诗词,更生动(2)来自于细致的观察,再此基础之上的想象和联想

(3)自由的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影射生活,表达作者的愿望或抒发情感,如童话、神话、科幻小说等。

本单元课文参考:《皇帝的新装》、《女娲补天》 写作示例:张晓风《愁乡石》《叶子的九月》《云·水滴·芽儿》 备选题目:自由发挥

学生收获:感悟写作也可以是一件自由又有趣的事

二、下册 1.成长的烦恼

【教学目标】体会用自己的笔来写自己的生活,写作可以有倾诉的作用。【教学重点】感悟自己,在写作中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体会如何写得自然又好,具体而充分。方法指导:

(1)烦恼来自于哪里?(2)身边大人有哪些烦恼,他们在初中时期也有一样的烦恼吗?(3)替朋友解决烦恼、替自己解决烦恼,有什么方法? 本单元课文参考:《丑小鸭》、《爸爸的花儿落了》

写作示例:《麦田里的守望者》、《少年维特之烦恼》

备选题目:以日记的形式自由发挥《

,我想对你说》、《

,你好/再见》 学生收获:写日记还可以倾诉减压也不错

2.黄河,母亲河

【教学目标】学会搜集材料并整合 【教学重点】学会有目的地提炼主题

【教学难点】如何写好离生活较远的大的主题,如何结合自己的生活来契合主题 方法指导:

(1)到电脑、手机、图书馆里查找相关资料

(2)筛选整合资料,找出自己想要提炼的主题

(3)整合资料后,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启发或感悟 本单元课文参考:《黄河颂》、《土地的誓言》 写作示例:秦牧《土地》、《白杨礼赞》 备选题目:《

颂》、《

赞歌》

学生收获:尝试学习查找资料来帮助写作,激发爱国热情。

3.向你推荐一本书

【教学目标】积累阅读,学会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教学重点】积累阅读,学会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教学难点】积累阅读,学会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方法指导:

(1)精读原著,真的是自己熟悉并喜欢的书;

(2)选择书中喜欢的一个或几个人物或某个故事,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一个中心;

(3)结合书中的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或评价,也可以写自己如果是作者的话会怎么安排情节,也谈一下书对自己生活的启发和感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本单元课文参考:《朝花夕拾》、《西游记》

写作示例:结合平时的摘录和读后感,6篇整合成一篇或另写。备选题目:《我也来说一说“西游”》、《我最喜欢的西游人物》 学生收获:对阅读更有体会了,对名著进一步加深了解。

4.先抑后扬,对比鲜明

【教学目标】学会在文章中辨识并在写事记人中学会简单的先抑后扬技法 【教学重点】在写事记人中学会简单的先抑后扬技法

【教学难点】在写事记人中学会简单的先抑后扬技法 方法指导:

(1)简单构思,明确一件事或一个人物的“抑”和“扬”分别是什么;(2)安排材料明确通过先抑后扬来表达一个什么中心;

(3)处理好细节和首尾的构思。本单元课文参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孙权劝学》 写作示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 备选题目:《我最喜爱的一句话》、《我讨厌的一个历史人物》

学生收获:体会在文章中运用先抑后扬的技法会有对比鲜明更突出中心的表达效果。

5.正侧结合,突出主题

【教学目标】学习并体会在描写或展开事件的过程中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重点】学习并体会在描写或展开事件的过程中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并体会在描写或展开事件的过程中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方法指导:

(1)筛选材料,找到能表现中心的材料罗列出来;

(2)明确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如何安排详略;(3)整体安排构思,突出主题。本单元课文参考:《邓稼先》、《口技》

写作示例:胡适《我的母亲》、牛汉《我的第一本书》 备选题目:《我的苦恼》、《我最喜爱的一首诗词》

学生收获:学会辨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体会突出中心的作用。

6.前后呼应,过渡自然

【教学目标】学会在行文的过程有有整体前后意识,注意衔接过渡。

【教学重点】学会在写作中运用关键词关键句来过渡,写过渡句或过渡段。【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或段的好处,并自己学着写,尝试写好。

方法指导:

(1)找几篇例文,在例文中找出前后呼应或过渡的词语或句子,关注这些词句都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2)如果删去一部分或全部呼应及过渡的词语或句子对文章有什么影响;

(3)自己写一写,在列出提纲时每个不同大意的部分期间就考虑过渡的词或句或段。本单元课文参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 写作示例:作业本和课时特训上的阅读篇目 备选题目:《推荐一首好歌曲》、《我学习上的一个诀窍》„„ 学生收获:写作文行文过程中一般都需要过渡。

7.场面描写,渲染气氛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场面描写;感受场面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场面描写。【教学重点】学会在写作中自己写简单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中自己写简单的场面描写,渲染气氛。方法指导:

(1)找出文章中的场面描写,读一读,体会场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2)研究关注如何来写场面描写,如动作、语言、形、色、声、由面到点等方法;(3)自己的作文中可以选择什么场面描写来试一试。本单元课文参考:《安塞腰鼓》、《观舞记》 写作示例:作业本和课时特训的配套篇目

备选题目:《激动人心的一刻》、《我们的课间十分钟》

学生收获:体会场面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学习场面描写的简单技法。

8.摹物画形,抓住特点

【教学目标】写动物的时候,也要学会抓住其特点,发现与众不同之处,并加以生动描绘。【教学重点】学会生动描绘动物的特点。【教学难点】如何抓住动物特点生动描绘。方法指导:

(1)寻找你最喜欢最熟悉的动物,想一想它们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些地方;(2)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展开动物的某一个特点;

(3)细心感悟抓住特点描摹后其中展现的人对动物的感情,适当表达和体会。本单元课文参考:《斑羚飞渡》、《马》 写作示例:屠格涅夫《麻雀》、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 备选题目:《我家的 》、《说说我的小伙伴》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 篇6

比如写人叙事,初一年级上学期要从基本功练起,书写要规范,标点、格式要准确,叙事要完整,能够抒发真情实感,要培养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等;初一年级下学期、初二年级则要重点训练选材与立意,初步尝试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对谋篇布局的技巧有初步的了解和使用;初三初四年级则要强化细节描写,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的能力应有所提高。同时,作文专题序列化教学要与语文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利用课文范例的相应内容进行指导训练,既可以节约作文教学时间,又有助于学生把单一的认知阅读能力转变为更高层次的语文素养能力。

具体说,在写人叙事的初级阶段,以“这就是我”、“我爱我家”为例,这两个单元写作活动,都是以“我”为中心,希望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说真话抒真情。怎样写出一个独特的我,怎样表达对家庭的一份浓浓的爱呢?我们可以结合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和《散步》进行读写结合的写作指导。要想写出一个独特的我,就要灵活运用人物描写手法,抓住“我”的独特性,尽量避免泛泛而谈的自我介绍性。《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的“我”可谓是个性鲜明,从畏惧冒险转变为成功战胜胆怯心理,在整个历险过程中,对于“我”的描写多角度、很全面,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都是非常细腻详细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大声读、反复读的过程中仔细体味人物描写的技巧。同样,《散步》一文也是一篇很好的写作范文。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作者却写出了浓浓的亲情。从写作的基础层面来说,本文的叙事完整,层次清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交代得很清楚;从写作的发展层面来说,选择怎样的写作素材对一篇文章是至关重要的,从小事写起,表达大的主题“真情”,往往能使文章富有感染力,避免大而空的现象。写作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如何在写作中以小见大。

在写人叙事的中级阶段,以“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为例,这两个单元写作活动,依然是以“我”为中心,但是写作的视角从关注外在世界转变为关注内在世界,关注青春期学生独特的情感发展。我们可以结合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胆小鬼》《十三岁的际遇》等进行读写指导,这几篇文章从内容上来说,都写出了自我在特殊年龄阶段的成长历程,包含着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成长的责任与智慧。在本阶段,要重点指导学生如何选材立意、如何谋篇布局。烦恼有大有小,有一直围困在其中的也有通过转变战胜烦恼的;明星有低境界的也有高境界的,有外在美的也有内在美的。选材与立意是这类作文得分高低的关键。从发展层面来说,谋篇布局的技巧,也应逐步和学生探究,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与衔接、《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插叙手法等。

在写人叙事的高级阶段,以“让世界充满爱”、“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例,这两个单元写作活动,将写作视角从关注自我转变为关注社

达。如《羚羊木雕》中,当我在父母的逼迫下向万芳要回了羚羊木雕时,我十分伤心,就有了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一句简单的景物描写,却恰到好处地渲染出了夜晚的冷寂,烘托出了我出尔反尔,向好朋友要回礼物后的伤心。

三、推动情节发展处,融入景物描写

有的景物描写还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让情节的演变变得自然、顺理成章。有时直接写情节容易显得突兀、生硬,而借助景物的描写则能让情节的变化于不露痕迹中。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当我参加完毕业典礼后,回到家,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个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这样萧索的景象暗示出了父亲的离世,间接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四、运用多种手法,突出景物特色

人物周围的景物,特别是室内外的装饰布置,最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们都擅长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很多的,穿插景物描写的时机也很多。写景时,如何才能将景物写得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呢?

1.抓特点,巧用修辞

修辞的运用能让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富于活力。 如在一次写作中,有个学生穿插了一个写“春天”的片段:“春天又到了,柳枝变得翠绿,连翘花也开花了。”这样的景物描写语言显得非常干瘪,缺乏魅力,而且也没抓住景物的特点:春天刚来时,柳枝还没有翠绿。于是,我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修辞重写下这段文字,重写的语言是:“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这样一写,景物的特点就准确多了,文字也生动优美多了。

2.融情入景,以情动人

景物只有融入了感情才会有生命。好的景物描写必然是景中有情,情融于景的。如这样一段文字:“入夜,雨渐渐大了,噼噼啪啪的雨声响在别人家的雨棚上,响成一片。”把这段单纯的写景融入作者感情后,变成:“入夜,雨渐渐大了,噼噼啪啪的雨声响在别人家的雨棚上,本就烦乱的思绪,让这雨落得更无条理。披衣踱到窗口,见远处都市的霓虹,在淅淅沥沥的雨里发着落寞而温柔的光,于是,阴冷的寒意浸上心来,只觉暗夜里的一切,是我们年少时曾拥有的一个昙花梦。”是不是觉得这样的雨下到了人的心里,让你忧伤、惆怅呢?

3.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静态的景中,若能融入些动态的元素,或者采用化静为动的写法,将静态之景写得动态起来,文字是不是更生动活泼、更具感染力呢?如学生习作中:“清晨时分,下雨了。从空旷的窗望去,街边褐色树枝的叶也随着雨丝纷纷飘落。”指导学生采用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的方法,重写这段文字后,变为:“雨,从暗沉的空中飘落,寒意就此笼罩整个城市。清晨,从空旷的窗望去,街边褐色树枝的叶已脱下了生命的绿装,在雨中换成忧郁的苍黄,纷纷扬扬吻向静默大地。”

4. 多角度、多感官绘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也不同。写作时,若能从不同角度、多感官结合去写景,景物一定会具有不同层次、多方面的美。如同样写一树花,可以写远景,也可写近景;可以写一树花的整体,也可写个体的一朵花;可以从视觉写花的颜色,也可以从嗅觉写花的香味,从触觉写花的质地,从味觉尝尝它的味道……

总之,只要教师能去强化学生写景的意识,教会学生何时何处可以穿插景物描写,教给学生准确生动绘影的方法,学生写景的意识、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让景物描写为自己的作文添光加彩。

高中作文教学应注重材料序列训练 篇7

一、文体序列训练与技巧序列训练的局限性

1. 所谓文体序列, 即构建作文教学序列的主体是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三种教学文体

作文文体序列训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把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基础性功能摆在了突出位置, 这种作文序列训练对促进学生掌握与运用叙事、描写、论述、说明等表达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 这种作文序列训练也暴露出来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实用主义写作教学思想。一方面, 它抑制了学生在写作中的个性化表达, 形成了写作的思维定式和缺少新意的写作套路, 这种训练方式所导致的结果是全班学生的作文就像是同一个模板中浇铸出来的, 公式化迹象非常明显, 与作文强调个性化表达的本质大相径庭。

另一方面, 它将高中作文训练的落脚点定位在某种文章体式的模式中,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构思能力和表达能力, 把他们的写作思路禁锢在狭小的空间内, 限制了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2. 所谓技巧序列, 即包含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谋篇、表达等几个方面的能力

作文写作的全过程似乎就是这几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所以这种技巧序列训练方式很受语文教师的青睐。因此, 高中作文训练的基本主题就是针对这几种能力所展开的技巧训练。

当今, 技巧序列训练的影子在作文教材和高考作文辅导材料中屡见不鲜。尽管很多语文教师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可谓煞费苦心, 但真正在学生写作时又有多少的作用呢?有的学生为了体现技巧性在写作中的作用, 而不考虑实际需要和是否恰当, 生搬硬套某种技巧, 其结果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作文内容明显“假、大、空”使人难以卒读。究其原因, 是教师只考虑强调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 而将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忽视了, 这个问题就是思维问题、情感问题、生活体验问题。学生的思维不活跃, 情感不丰富, 生活体验缺失, 如何能写出好的作文?

二、材料序列训练的两大现实作用

审视文体序列和技巧序列这两种作文训练方法, 两个明显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一是作文的育人功能被忽视, 把作文教育搞成了纯粹的作文教学;二是学生写作的主观思想被削弱。为了有效弥补文体序列和技巧序列这两种作文训练方法的不足, 使作文训练方法更全面更科学, 凸显育人功能, 笔者认为高中作文训练应加强材料序列的构建, 促进高中作文训练卓有成效。

1. 材料序列训练在育人功能上的两个作用

一是学生运用语言吐露情感、表达主旨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但这仅仅是一种表象, 而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写作资源积累的过程中。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和最重要的思想积累。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生活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生活就有了足够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因此每个高中学生都应养成和具备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辨析的习惯。为什么很多学生的作文出现描写概念化的现象、立意呆板化、说理教条化、抒情夸大化、构思模式化的现象, 原因就在于作文训练中忽视了对作文材料的选择, 忽视了指导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体验。就高中学生而言,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 很多的写作素材在他们的记忆中已经存在。而对于这些写作素材在记忆中的存在, 他们自己也并未意识到, 以至于当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时, 尽管冥思苦想, 搜肠刮肚, 但还是文笔生涩, 行文枯燥。

因此, 作文教育的第一要务是以材料来激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记忆, 促使学生储存的与作文材料有密切关联的经历和体验能够再现和升华, 产生“历历在目, 思如泉涌”的写作状态。

二是促进学生情感发展, 丰富学生人文情怀。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去触摸、品味和感悟生活的过程。学生的这种生活来自亲身经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想象、联想等多个方面, 这些都是学生人生阅历的结晶。然而, 要使这些阅历变为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成为他们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重要的经验, 就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情感对这些生活进行“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而写作就是完成这一过程的最好方法。如果说学生的生活素材和阅历是他们记忆中的一个火把, 那么就必须用一定的材料以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来将其点燃。只有这样, 这个火把才会燃起熊熊大火, 产生巨大的正能量, 成为学生写作的高能营养。写作既是对文字的运用与组织, 更是思想的放飞和生命的感悟。因此, 在作文中学生以何种活跃的思想状态和全新的生命状态存在, 写作材料的选择分析以及由材料而引发的深层思考是决定性的因素。从这个层面上认识, 在材料作文选择切入点时, 教师应强调学生切准关注什么话题和表达什么话题上。

2. 作文教育中应强化学生的主观思想

能唤醒学生的记忆, 激活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就是有意义的写作行为, 这就是“意在笔先”的道理。材料作文的训练, 固然需要学生能思接千载, 神游万里, 但也要使学生想说话, 并能把话说深刻。强化学生的写作主体性, 就是要客观认识和面对学生在写作个性与气质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写作中具体表现为艺术型、思想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艺术型”学生在对生活的观察和表现生活的语言中, 能体现出敏锐的听觉力、视觉力和很强的记忆力与形象感受力, 而且对形象的呈现非常清晰、鲜明、有条理。在观察和表现生活中表现出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探究心理, 是“思想型”学生的一个特点, 他们在写作中偏向于理性思考、逻辑推理和因果分析。而兼有“艺术型”和“思想型”共同特征的则是“中间型”学生。即使是一个同样的生活材料, 不同个性和气质的学生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运用表现生活的方式上是有很大差异的。

例如: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评价, “艺术型”学生可能会聚焦在触发鲁迅形成思想强烈裂变的生活事件中, “麻木的国人看客”的种种表情在他们的文章中出现的频率会最高;“思想型”学生则会关注鲁迅强烈的思想裂变对其人生的大逆转和发展, 以及因此而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思考得比较多。他们在论述中最多的可能是“无奈的放弃其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一哲理。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材料时, 应考虑让不同个性和气质的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最佳的表达角度和表达主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作文, 材料作文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语文试卷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2013年高考作文形成了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格局, 材料作文要求文体 (诗歌除外) 不限, 题目自拟。这样的材料作文和写作要求, 适应每个不同个性和气质学生所擅长的写作表达方式, 他们对于立意的推演、思路的组织、篇章的安排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因此, 教师在选择作文训练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关注什么、学生要表达什么。唯有如此, 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并且说得精彩。

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 篇8

一、丰富了小学阶段应该涉及的文体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核心理念,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并突出语文课程“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我们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这一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一核心。目前,通行的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各有特色,但总体思路基本一致,都是以一篇篇与人文主题切近的课文来组织单元,这些选文大多以记叙文为主,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很少涉及;各种文体混编,往往一个单元既有诗歌、小说,也有记叙文。这些弊端导致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偏重于文学性阅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表达实践严重不足;教师教学中也很少关注文体的特点,小学阶段六年时间,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写内容单一的记叙文,对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议论文等很少涉及。这与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的定义是相背离的。

事实上,任何有阅读经验的人都知道,汉语具有丰富的文体,文体之间是有区分的,不同文体在表现思想内容时会有不同的表达结构和言语形式。如记叙文是记事写人的,故事情节比较完整,人物形象比较鲜明;议论文是阐述某种见解的,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纵观国内知名专家的观点,潘新和教授就曾指出,没有文体感就没有语感。温儒敏教授更是主张阅读需依存文体,因为面对不同的文体,儿童如何生发感受,拥有独特发现,产生不同的体验,都要根据文体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策略,无法用一种分析提炼的通用方法,并尖锐指出:对文体关注的缺失,可以视为语文教学进步停滞的根本顽疾。

“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研究就是针对语文课程文体特征不明显、内容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不丰富等问题重点展开的研究。这项研究从文体特征出发,通过对小学阶段应该涉及的不同文体写作内容的梳理,形成1~6年级各文体习作(写话)语用主题训练序列。我们以此作为单元主题,建立相应的阅读能力评价指标与写作能力评价指标,并围绕单元主题重新组建单元学习内容,分步进行教学实施。具体表现为:在教学中,按文体组织单元内容,确定文本语言中体现的体式特征,运用与文体对应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集中感知这一文体的典型特征。在初步形成对这一文体认知的同时进行习作实践,在习作实践中写出从言语方式到篇章结构都基本能符合文体特征的作文。

结合小学阶段课程目标,我们共确定了儿童诗、童话、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戏剧七类文体。需要说明的是,对文体的分类并没有严格按照传统的文体分类进行,而更多考虑的是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如,在应用文的具体分类中,我们将读书笔记作为一种文体单独提出,目的是保证课外阅读和读书笔记的质和量,也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措施。另外,每一种文体和其他文体之间都会有着很多交集。如,童话也是记叙文的一种,说明文也具有应用文的特征,等等,教学中应看作是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在分别进行教学的同时加以比较。

我们所选的七类文体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如,除富有情趣的儿童诗、用途广泛的应用文,还将小学阶段一直回避的议论文、戏剧纳入了课程。因为原来的教科书以记叙文为主,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其他文体所占比例很小。以苏教版为例,应用文仅占选文的0.5%,而我们在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程设置中,议论文由0.5%提高为3.6%,书信、读书笔记、演讲稿、研究报告等应用文所占比例提高到19.1%,明显强化了对应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训练。

对各种文体所占比例我们也注意了通盘考虑,具体分配原则是低年级以儿童诗和童话为主,中年级开始接触说明文和应用文,而到高年级则开始涉及议论文及戏剧等。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学段的训练次数虽然接近,但低年级每个单元主题所用的课时数一般不超过2课时,而中、高年级要完成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则需要5~8课时的时间。

对小学阶段的文体选择虽然尽量丰富,但这种对教材的补充和丰富,既要遵循学段特点,还要符合阅读教学从易到难的原则,注意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逻辑思维这一心理发展过程,避免过多向中学靠拢,增加学生负担。

二、梳理了贯穿各学段的语用主题及序列

系统论有条重要原理:“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目前,我国的作文教学内容并不成体系。语文教材中只有习作题目,没有作文教材,教师自身把握课程的能力有限,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也降低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从而导致习作教学呈无序状态,学生习作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

写作是否需要序列,是否存在一个固定的序列呢?王荣生教授说:“如果你强调的只是写作教学有个计划,那是可以的。有计划总比没计划好。但是你一定要寻找一个序列,甚至还要求是科学序列,那是有问题的。写作序列在学生碰到的问题和困难那里。所以序列只能在学生的写作行为中去找。”王教授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在社会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有理有据地把要说的事情说清楚了就好。但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一线教师教学现状的了解,我们的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非常需要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可以只是一个规划,可以要求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灵活调整,但总体上应该有一个可以参照遵循的序列。因为一是教学本身是有目的的,二是只要是训练就一定有梯度,三是只要是需要教的能力和方法就不应该完全凭自己“滥用”。

其实,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写作课程一直致力于建构一个序列化的课程知识体系。朱作仁等就主张“作文训练营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的写作时间,使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过程。研究并建立作文训练的序列,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需要”。20世纪中后期,我国写作课程主要致力于写作知识的系统化、序列化。但到目前为止,作文教学的瓶颈问题仍旧没有解决。叶圣陶先生曾主张把相同体裁和训练重点的文章归并到“单元”中,吴忠豪教授也多次提到“学习只有在结构当中才有效,作文知识体系是可以构建的。语文到底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要训练学生的到底有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先后该怎么样,反复和交叉又该怎么样,学生每个学期必须达到什么程度,毕业时候必须掌握什么本领……这就是一个次序问题”。但事实是,这始终是一种教科书编写的理想状态,现实中语文课程并没有这样一个序列,教师拿到一本教材、教学一篇课文,还是仅仅靠自己的经验判断,还是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也是“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首先梳理了不同文体在小学阶段的训练重点,然后将训练重点进行排序,并以此作为语用主题确定核心评价指标,进行单元课程构建。以议论文为例:根据课标的年段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梳理出“认识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道理说明”“概述事例并把事例写具体”“漫画欣赏与思辨”四个主题,从四年级开始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阅读并练习写作这一文体。

三、根据语用主题及文体序列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

新课标对阅读与写作提出了目标要求,但没有列出具体的目标内容,也没有设定评价目标达成的标准,这就使一线教师在备课时对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感到困惑、茫然。

写作作为语言输出手段,教师只要看到学生的稿子,就可以分析出学生的写作困难,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专项能力训练。然而,我们的日常写作教学常常缺少对学生“写作过程”的监控、评价与具体指导。语文教师常做的是给学生布置题目,然后给出范文或者组织学生观察、活动,之后就让学生动笔了。写完后,教师打个等级,写几句评语,比如“描写可以再具体、生动一些”等等。好一些的情况是,教师讲评,学生讨论,找出写得好的句子,修改病句。然而,这种“写作教学”的套路只顾头和尾,丢掉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跟进指导,造成学生无法从实践中体会怎样才能够写得切题、具体而生动;教师无从知晓一些写作疑难是共性问题还是个别问题,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此,导致写作几乎成了学生最头疼的事,成了教师最不喜欢触及的地带,也成了语文教学屡屡被诟病的主要原因。小学习作的内容以记叙文为主,还有一些少量的应用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如何建立一个训练体系,为广大的语文教师提供一个习作指导的方法系统,这是极为迫切的需要。

“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根据语用主题及文体序列制定了具体可操作的阅读能力评价指标与写作能力评价指标,并依据评价指标设计了观课评课量表,使教师对学生阅读与习作的指导与评价有据可依、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低效甚至负效的写作课堂教学。

新课标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建议,“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一个完整的写作教学评价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基础性评价、过程(发展)性评价和达成性评价。根据课标“加强形成性评价”这一建议,我们将研制、开发以语用主题为单元目标的阅读能力评价指标及写作能力评价指标作为研究重点,着重对每次写作的过程进行评价。

我们在这个以板块为基本训练单位的框架下确定单元主题后,根据学生学段特点、文章文体特点组建单元包,在单元包实施之前制订出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制订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阅读能力评价指标,二是写作能力评价指标。为什么要单独制订出阅读能力评价指标呢?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关系密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即阐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我们的研究,虽然确立的是语用主题,是从表达入手,但并不单纯地关注写作而忽略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各有所侧重。评价指标的具体制订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 阅读能力评价指标的制订

新课标在各学段均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例如朗读、默读的能力,批注、复述等能力,而阅读能力评价指标,要符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1)落实学段阅读目标。制订阅读评价指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具体学段要求,不能超越或者低于课标要求。例如:状物类记叙文中有静物描写,在中年级阅读能力指标中有一条要求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有条理的描写”。而到了高年级,不但要求学生学习作者有条理有顺序的描写,还要体会想象的妙处,体会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阅读能力评价指标要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有目标、有梯度地提出要求。

(2)关注文章表达特点。不同文体的作品,它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其特殊的规定性,教师要根据文体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准确把握课文呈现出的语言价值与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给学生传授正确的语文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譬如说明文这类文体,关注的指标更多的是带领学生认识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使学生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有更多的了解;应用文讲究实用,各种应用文体都有规范的格式和特有的交际功能,要带领学生熟练掌握一种技能。

(3)兼顾学生实际水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制订阅读评价指标时,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保证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适当兼顾优秀生和学困生,以引导教师对学得较快的与学得较慢的学生因材施教,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写作能力评价指标的制订

语用主题单元教学中,阅读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习作之中。为了让教师明确具体要培养学生哪些写作能力,我们又制定了具体的写作能力评价指标。写作能力评价指标的制订要注意以下几点:

(1)落实学段习作目标。写作评价指标要特别关注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注意写作评价指标之间的衔接。如状物类记叙文关于描写动物的文章,在四年级写作评价指标中的第二条要求“通过具体事例体现动物特征”,在五年级写作评价指标中第一条就有衔接——“能把动物的特征写清楚,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即上一次写作的主要评价指标要成为下一次写作同一训练项目的次要评价指标。

(2)体现本次习作重点。指向写作能力的主要目标,其实也正是阅读评价指标中的主要目标,典型例文中所呈现的表达方法,也是本次写作要形成的能力。再以说明文为例,阅读评价指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并掌握小学阶段常用的说明方法,就可以将这些方法体现在习作中,写作评价指标就要有“主动运用学到的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3)关注写作基本能力。小学六年,表达基本功训练最为重要。学生多年形成的错别字、语病等习惯性的表达,积习难改,会阻滞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文从字顺”应始终列入写作基础性评价指标。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之上,才谈得上学习修辞手法、文章的构段方式等高级一些的技巧。另外,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应尽量淡化写作知识、方法和规律,而代之以强调写作实践,让学生记住什么是比喻句,不如让学生多说、多写几个比喻句,然后对比一个句子加上了比喻跟原句有什么不同,哪个句子更好,这样反复练说、练写,反复对比,学生自然能够学会运用比喻句,也就达成了实践的目标。

(4)对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和评价。新课标强调“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要“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这一理念,我们不仅将生活实践纳入单元包,还将学生搜集素材与运用素材的能力列入评价指标,进行具体评价。以“议论文”为例,根据课标的年段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五年级下册确定了“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说明道理”这一主题,并由此分别制订阅读能力评价指标与写作能力评价指标。

传统的写作教学评价往往只是停留在“评现在”而忽略了“促发展”。“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根据语用主题及序列制订具体的评价指标的意义,在于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还评价本来面目。指导思想特别强调评价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评价过程中既有师生互动,又有自主写作;既有阅读积淀,又有生活实践。具体表现为:每一次评价都是这一次写作的延续和下一次写作的起点,此为其一。其二,我们特别强调“阅读与写作同步、生活与写作衔接”,引导学生主动迁移运用在阅读中的所学所悟,重视考查、评价学生对生活素材的搜集运用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以阅读促进写作素养,以生活充实写作内容。其三,我们抓住学生的写作困难和写作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抓手,让教师明确知道哪些内容需要教,需要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同类文体下次的教学起点在哪里,需要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评价指标的制订使教师教得明白,学生学得扎实,从而逐步使习作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四、根据语用主题及评价指标组建单元包

教学内容的确定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棘手的问题,它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效率,体现着语文教学的价值。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理应为学生习作做好语言材料和习作方法的准备,习作应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阅读。

我国自1912年至今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基本是以阅读为核心的,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基本采用文选式,按照单元编排。文选式教科书并不等于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提取,这就给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留下了很大空间,当教师的水平不尽如人意、参差不齐的时候,极有可能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有效性差”的问题。另外,以人文内涵为主题的单元中课文不多,题材不一,而且每一单元后面进行的习作和前面学习的课文没有较大关联,甚至毫无关系。这样即便学习了课文,学生也不能写出好的作文。这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的性质定位,不能落实“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课标理念。由此可见,目前的教材结构和内容不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吴忠豪教授曾多次指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即课程构建随意、无序、经验化,并极力倡导阅读教学应重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挖掘语文课程独特的、反映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而非传统的以非本体性内容进行深入发掘课文思想感情的方式。王荣生教授则指出了教科书选文的四种不同的功能类型:有一类选文,是构成文学、文化素养现实所指的经典作品(定篇);另有一些选文,在教学中主要把它们当作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态度学习的例文或样本;还有一些选文,实际上不是让学生去“学文”,而是利用文中所涉及的事物引导学生从事与之相关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用件)。的确,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两大“疆域”,很多文学作品,如神话、寓言故事等,从语言到内容、到思想,是小学生乃至中学生都难以效仿的,这类文章只能作为经典引领学生阅读欣赏,体味语言神韵,感受文化精髓,受到文学浸染,可以不需要写作的介入。

本研究中,所呈现的单元都是以典型例文的形式出现,这些文章大都具有较强的指向性,便于以写作的视角切入阅读,以促进阅读理解,在阅读中介入写作,为写作提供范本。双线并行,实现读写结合。为便于操作使用,从中年级段开始,我们以表格的形式将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单独打包,我们称其为“单元包”。

以语用为主题的单元包的建立是围绕着本体性内容而展开的,每个单元包都围绕一种文体的某一训练点建立一个详细的学习单元包。每个单元包都包含经典诵读、典型例文、拓展阅读、生活实践四项内容。单元包所呈现的学习内容由阅读到实践,由课内到课外,多元且丰富,综合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也是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的。如,典型例文中会选择一至两篇比较有代表性的例文引导学生学习方法,而后面拓展阅读的范围不仅有文本资源,还有电影、演示文稿等影像资源。生活实践中,则从活动组织、素材搜集上对学生如何结合生活进行写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这样,学生写作时使用的语言就会是鲜活的、具体的,而且是实实在在的来自生活实践的语言。

传统的课文单元只是以例文为主,教师在教学时,很容易出现学段不清、目标定位不准的情况,这也与人文主题的单元构建有关。以语用为主题的单元包,根据不同文体组织教学内容,文体特征较为明显,同类选文较为丰富,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内容中很容易感受文体特征,内化语言积累,习得语言范式。如,五年级的“学习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单元包,设计了经典诵读、例文教读、拓展阅读、生活实践四项内容,其构建特点主要体现在:

1. 围绕语用主题来组建

新课标中强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很明显,语文传统课程内容编排偏重人文性,以人文为单元组建的课程与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有差距的。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单元包构建,将影像资源以及生活实践纳入单元包,克服了传统教材中内容的单一性,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加了学生运用语言实践的机会。另外,与人文主题单元相比较,语用主题单元包更注重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这也是与课标中“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性质相吻合的。需要说明的是,单元包的课程设置是在国家语文教材基础上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建而非舍弃。

2. 单元包的内容较为丰富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而仅靠阅读一篇篇课文来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单元包涉及的材料和话题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便于让学生接触并逐步掌握多种领域里的常用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学习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运用语言文字,为小学生将来在不同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领域中运用语言奠定了基础。

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单元包在课程设置上的改变之一是对阅读内容的分类。如将传统教材中的精读、略读课文细分为例文教读、拓展阅读,拓展阅读又细分为类文泛读、影像阅读与图书推荐阅读,并增加了经典诵读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选择及阅读方式的选择更有针对性。改变之二是将针对单元主题进行的生活实践纳入课程计划。实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教育如果脱离了实践,学生的学习时空将是狭隘的,其发展也将是不完整的。实践性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写作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作者运用语言展开的对生活、行为、思想等的表述活动,也就是说,写作本身就是作者自身所经历的一种实践活动,更多的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的行为。将生活实践纳入单元包中,便于教师提前设计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根据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为下一步写作提供鲜活的素材。

单元包的构建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合。一是课内外的阅读资源的整合,把体裁相同、题材相近的文章提供给学生,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和视域,也让学生领略了不同表达方法体现的语言力量和魅力;二是生活资源与文本资源的整合、与生活的交融,缩短了学生对文本资源的距离感,使学生乐于亲近文本,乐于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需要说明的是,单元包的内容是开放的。因为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对教什么比较明确,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因为是开放的,打开单元包,不需要的可以不用,有更合适的可以添加进来。这样,单元包的功能、形态、呈现方式等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真实,文章的选用变得多样,教师可以基于教科书根据需要随机选用,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元。这些变革使得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

3. 以板块的形式实施教学

原来的语文教学太看重阅读,导致阅读与习作内容严重脱节。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主题单元教学提出阅读为写作做好准备,但同时也应防止从阅读本位走向写作本位。因此,每个单元包既制定了写作能力评价指标,也制订了阅读能力评价指标。单元包的实施主要分为整体阅读、例文教读、拓展阅读、习作评改、交流展示五大板块。每个板块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对课型进行了明确定位,使阅读与写作呼应互补、有机融合,使生活与写作紧密联系、平行推进。在这一过程中,每次习作都要先照顾到篇的完整,首先搭建大框架,然后逐渐往框架里面添加内容,一步步落实习作目标。从每个主题单元教学开始,都要紧紧围绕写作目标进行如下步骤:引读课上先积累语言,习得方法,生活实践,搜集筛选素材;教读课上针对教学目标重点指导,以积累语言、习得方法;拓展阅读课上再通过大量阅读,结合阅读教学中习得的语言和方法、生活实践中获取的素材,逐步对文章的内容、细节、结构等提出要求,从几个方面逐步补充完善;评改课上继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重点仍旧与习作目标保持一致,围绕本次训练目标开展,通过师生共讲评、修改再提高,进一步完善习作;最后通过交流与展示、欣赏与发表等策略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体味写作的意义。

板块式教学较之传统的以课时来划分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突破了语文课堂内外的界限,教学内容不限于一篇篇文章的阅读与学习,而是将教材作为例子,沟通了阅读与生活、写作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很容易将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转到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上来,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语文教师只教一本书、学生只学一本书的现状,从而促进了语文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阅读方式的变革。

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主题式单元包课程构建,是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对国家课程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其目的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性质为指向,以主题单元的方式重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打包式”教学,从而解决长期存在的课程构建随意无序、教学内容单一、阅读与习作教学脱节等深层次的问题。以单元包的形式对国家课程进行重构,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把语文课上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探索出一条新的、有效的路径。

“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这项研究,不仅关注了文体序列梳理与主题单元内容的组建,还关注了主题单元课程的具体实施。我们按学生习作的过程设计单元教学,即先理清习作应该经历的完整过程,再根据经典诵读、整体引读、例文教读、拓展阅读、生活实践五个板块的教学目标和具体任务,确定了经典诵读课、整体引读课、例文教读课、拓展阅读课、习作评改课、习作展示课、生活实践课七种课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阅读、生活实践与学生写作活动三线并行,同步推进,随着板块的展开,阅读的分量递减,写作的分量递增,最终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小学作文序列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9

一、不做“井底之蛙”

我们都听说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不仅适用于某些技能,写作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喜怒哀乐等复杂情感,用有序的方式表达出来,作为写作时可以运用到的内容永久性地储存在记忆当中。小学语文作文的序列化教学需要教师们科学合理的安排,通过恰当的序列化教学练习作为辅助展开。现如今的小学作文教学并没有广泛运用序列化教学法,因此教师们首先要做到设计好相关序列化教学的教学方案,让序列化教学渗透进小学生们写作的过程中去,打破过去小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过分注重情感抒发的框架。

作文练习的过程必须要突破三个难点,第一个是小学生们需要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其次是要多读课文,最后是要将课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进行听写练习。只有长期坚持这三个难点的训练才能够为写作文打好基础,才有可能写出有分量的作文。除此之外,小学生们还必须积累充分的语言储备内容,而这些储备内容就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小学生们必须要坚持阅读课外书籍,遇到精彩的字词段落要做摘抄并背诵下来,这是写出精彩作文的必要准备工作。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充分体现了想要写出精彩的文章必须要坚持阅读,读了万卷书才能够文思泉涌,下笔有神。另外,教师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们不用冥思苦想就能够在脑海中很快地构思出一些好的句子,学会进行真正的写作,并且乐在其中。不能让学生们走上“井底之蛙”的道路,只学习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要做到放眼看世界,在辽阔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开阔视野。加强课外阅读是储备写作素材的基础和必备工作,能有效拓宽学生们的认知范围,从而提高写作的水平。

二、不要“消极敷衍”

作文是一项需要长期练习的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能急于求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们要以“因材施教”作为教学纲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防止出现学生们盲目写作的状况。因此,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不能走进只追求华丽辞藻优美段落的舞曲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教师们为了最大化实现序列化教学的益处应该从写作的基础——积累抓起。在学生们进行了多次写作后感到“词穷”时积极引导,不能让学生们沉浸在一筹莫展之中,要鼓励学生们多读书、多摘抄积累优美的句子,背诵一些名家名篇的经典段落,在一段时间的训练过后,学生们自然就能够创作出精彩的词句段落,从而构成一篇优美的文章。除此之外,教师们还要培养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小学生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写作训练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做一名新时代的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阳光学生。

小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可以发散思维,从而创造出一些动人的语句,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展现在字里行间中。教师们在指导学生们积累素材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们积极观察生活,培养出一双善于发现在眼睛,明白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值得宣传发扬的,哪些又是需要创新改进的,将序列化教学渗透进学生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三、不会“捉襟见肘”

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大纲进行探索,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教师们必须要加强小学生们对字词的理解,挖掘深层意境和思想,结合学生们的表达技巧,将字词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要做到每一次的写作练习都是既有中心思想又有丰富内容的,既有真实情感又有华丽辞藻的。小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不能只顾一面忽略多面,顾此失彼,教师在指导小学生的写作练习中要积极鼓励学生们,从而刺激小学生们的写作动力和创作积极性,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写作指导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写作训练并不能止于写完作文,在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学生们进行修改。因为提高写作技巧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改进的过程,如果只是停留在完成一篇作文就结束练习的阶段,学生们就会养成敷衍作文的坏习惯。只有在完整的写作过程中认真面对,完成每一步骤的练习才能够得到较明显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要保持耐心,不能倦怠敷衍,这种消极的情绪只会降低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隔阂,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写作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实际,端正学生们的写作态度,坚持长期的序列化教学,培养出小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进一步地锻炼小学生们的写作技能,让小学生们爱上写作,享受创作过程,从而真正地沉浸在写作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写作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实际,端正学生们的写作态度,坚持长期的序列化教学,培养出小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进一步锻炼小学生们的写作技能,让小学生们爱上写作,享受创作过程,从而真正沉浸在写作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

序列教学 篇10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教材在介绍C语言表达式时,都没有介绍C语言的一个重要概念———序列点(sequence point)。甚至不少教材作者自己本身也不了解这个概念,在教材中常常对表达式给出错误的分析和讲解。类似下面的错误分析和讲解在很多C语言教材中都出现过:

“赋值表达式也可以包括复合的赋值运算符。例如:

也是一个赋值表达式。如果a的初值为12,此赋值表达式的求解步骤如下:

(1)先进行“a-=a*a”的运算,它相当于a=a-a*a,a的值为12-144=-132。

(2)再进行“a+=-132”的运算,相当于a=a+(-132),a的值为-132-132=-264。”[4]

然而,“a+=a-=a*a”这个表达式本身就是错误的,上面对这个表达式的分析同样是错误的。错误的根源在于不了解序列点这个概念以及相关的C语言语法规则。

1 序列点及有关概念

根据最新的C语言国际标准(后面简称为C99)的定义,序列点就是执行序列中的一些特定点,在这些点上,前面求值的副效应(side effect)应彻底完成且其后求值的副效应均未发生。

最常见的序列点是语句结束符号“;”,它的含义是其前面的副效应到此必须完成,而其后面尚未发生。

如果不存在函数调用子表达式,表达式中的序列点只有4个:&&、||、,和运算符“?:”中的“?”。其余的运算符均非序列点。

副效应(side effect)0是与表达式求值有关的一个概念,是指在表达式计算过程中除了求值以外的各种行为或效果。例如,对于int i;

来说,表达式“i=5”的作用是求表达式的值(这个值是5),而变量i被赋值为5就是这个表达式的副效应。

2 写C语言表达式的一个基本原则

C99规定:在前后相邻两个序列点之间,数据对象所存储的值最多只能通过表达式求值改变一次,而且只能以先读对象的方式访问它以确当时存储的值0。

这是用C语言书写表达式的一个基本原则。通俗地说就是在两个序列点之间,绝对不容许改变同一数据对象的值两次或两次以上。

根据这个原则考察一下本文一开始引文中提到的表达式“a+=a-=a*a”。在“a+=a-=a*a”这个表达式中,由于在该表达式之中并不存在序列点,所以它必定是处于两个相邻序列点之间的一个表达式;然而由于赋值运算的副效应,a数据对象的值却被改变了两次。毫无疑问这违背了C语言写表达式的最基本原则,因而是错误的。

由于C语言规定两个相邻序列点之间同一数据对象的值不容许被改变两次或两次以上,但并没有对违背这个规则的情形编译器应该作出何种反应作出具体规定,因而“a+=a-=a*a”这种表达式属于未定义行为(undefined behavior)0的范畴。未定义行为的代码也是一种错误的代码,因为其运行结果得不到任何保证———无论是从C语言的定义还是编译器方面都没有任何保证。

3 对一些常见的错误看法的剖析

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只有编译器报错(或警告)的代码才是错误的代码,只要编译器没有报错的就是正确的代码。这种看法是由于根本不了解C语言的基本特点所致。

由于C语言的灵活性,必然有许多种代码形式的可能性,C99不可能对所有的可能都一一规定编译器应该做何种反应。同时,对编译器过多的要求和限制必然会导致编译器的高效实现———这从根本上违背了C语言的精神。因此在C语言中存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情况———未定义行为。

C语言没有规定未定义行为应该产生何种后果,这同时也意味着容许编译器可以不报错。编译器报错的代码属于一种“已定义”的错误“行为”。因此把编译器没报错就说成是正确行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整数运算的“溢出”就是一种编译器并不报错的未定义行为,难道能认为“溢出”得到的结果是正确的吗?显然不能。

还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觉得,既然编译后的程序能给出“a+=a-=a*a”与分析一致的结果,为什么说这种代码是错误的呢?这种看法同样是由于不了解未定义行为的特点所产生的一种误解。未定义行为可能产生各种结果,其中一个与你设想的相同,并不表明你的设想是正确的。这只是一种“巧合”而已,是根本靠不住的。依赖这种巧合,就如同在程序中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

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是,“a+=a-=a*a”的结果决定于编译器。这个看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对于编译器来说,并不需要对其使用者保证求值次序始终如一。

4“错误的分析”的错误

本文开头所引用的[4]对“a+=a-=a*a”这个表达式所做的分析的错误在于:把表达式(或子表达式)的求值与求值的副效应混为一谈,错误地以为这两种行为同时发生。

实际上,C标准并没有规定运算次序以及副效应产生的次序。在C语言中运算次序是一种实现定义行为(Implementation-defined behavior)。容许这种行为主要是为了C语言实现的效率———为实现者留下在具体硬件环境下充分发挥硬件优势的空间。因此只要不违背C语言的语义,实现者有任意安排计算次序的自由。

这种实现定义行为的另一个特点是并不需要在文档中对软件的使用者说明。因此[4]假设赋值运算求值与副效应同时发生是毫无依据的,那段分析是根本不成立的。

5 类似的一些常见错误

由于国内C语言教材中,序列点等概念的普遍缺失,这种错误绝非个例而是相当普遍。在各种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这样的错误也屡见不鲜。例如:

这样的表达式由于改变i变量的值两次以上,同样是未定义行为。再如

这样的函数调用表达式,由于在“x--,x-y”内并没有序列点,而且C语言也不保证先以读的方式访问x变量,因而也属于未定义行为,因而也是错误的。

6 结束语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文的概念来自C99国际标准,但是这些并非是C99所新增加的新概念。在C89国际标准[2]和国家标准[3]中,均有这些概念。

也就是说,无论按照何种C语言标准,本文讨论的那些错误代码都是错误的。

该文所讨论的错误,在当今我国大专院校的教材和各种等级考试中相当普遍。甚至不少教师把那些错误的分析当作正确的东西讲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于序列点这样的C语言基本概念缺乏全面而准确的了解,这势必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使用C语言。这种状况已经持续多年,应该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Orgna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IEC 9899:1999.

[2]International Orgna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IEC 9899:1990.

[3]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15272-94程序设计语言C.1994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序列化探讨 篇11

关键词:记叙文 序列化 写作教学

序列一:赏析范文,构建知识框架

对于刚由小学进入初中校园的七年级学生而言,写作学习方面最需要的是一个榜样。教师通过展示并分析几篇贴近他们年龄和学业水准的典范的初中学生记叙文习作,可以帮助学生直接感受初中记叙文写作的整体性要求。笔者会首先展示并分析一篇优秀学生习作,这篇习作要综合性地包括了初中记叙文的主要组成因素,能够帮助学生形象地构建初中记叙文写作的基本知识框架。

学生通过对习作的认真品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梳理出初中记叙文的基本因素:

记叙文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人物描写: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细节,语言描写立体融合;

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发展故事情节,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一气呵成;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艺术手法: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化抽象为形象,想象,悬念,铺垫,呼应,衬托,过渡等手法水乳交融;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基本到位。

通过对习作的认真与反复赏析,学生熟读其文辞,理解其手法,领会其含义。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初中记叙文的基本知识体系。

序列二:梳理模式,结构记叙文提纲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有一个心理误区,认为文无定法,写作是作者个人精神情感的构建过程,具备丰富多样性。其实我们忽略了以下的实际需要:对于站在作文门槛前尚未入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必须要有一个成熟的写作体系示范与借鉴。面对精彩纷呈的写作大世界,他们需要一个基本模式支撑以便跨入写作的门槛。所以,基于多年的思考积累,笔者整理了自己的一个初中记叙文写作模式,为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梳理了一个大致的提纲,为未来更丰富多彩的写作创造性活动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一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第二段:环境描写,搭设舞台。

第三段:外貌描写,主角亮相。

第四段:想象情节,故设曲折。

第五段:议论抒情,卒章显志。

序列三:专项训练,逐个突破写作瓶颈

专项训练是高考和中考复习阶段常用的强化提高应试能力的有效手段。作文是综合性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但是,如果因为这种综合性就胡子眉毛一起抓的话,反而事倍功半。相反,如果集中学时专项突破,往往能真正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取得成效。

记叙文以人物为核心,外貌描写是最直观的记叙文训练的起步。所以笔者很注重“人物外貌描写”这个专题的讲授与训练。

1.外貌描写必须凸显人物独有的特色,呈现鲜明的人物个性。戴着千篇一律的面具,人物就失去了灵魂。

2.外貌描写不能面面俱到地照相。必须抓住2~3方面有重点地刻画。

3.外貌描写尽量与主题和情节环境吻合

4.外貌描写用贴切的比喻和巧妙的夸张,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序列四:仿写课文,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

仿写课文,也是引领学生迈入写作门槛的有效方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语文版课文《忆读书》《风筝》等篇目都是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的典范性记叙文。教师在分析这些篇章的时候,可以从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角度引导学生汲取课文写作方面的精华。然后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艺术手法及行文思路进行模拟训练。

比如鲁迅先生的《风筝》,内容可仿,它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这种以小见大的记叙文写法特别适合学生从小角度观察大生活。

序列五:文学独创,模式与个性取长补短

教是为了不教。当儿童在父母手臂的搀扶完成了从爬到走的飞跃,就要放手让他们尽情地奔跑跳跃甚至舞蹈了;同理,当学生在作文模式的引领下完成了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就要让他们酣畅淋漓地展现自我的风采了。到了八年级下期,随着学生向青春过渡,是时候引导他们开始运用自己心灵中储藏的智慧,喷薄他们的精神与个性的火花了。由循规蹈矩的记叙文模式开始,文学性独创可以掀起初中作文教学新高潮。

序列教学 篇12

一、核心概念和界定

递进式教学:是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 在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下, 使教学双方, 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引导—体验—建构”三个环节相扣递进式教学。

教学序列: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从学科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角度出发, 再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得出的学科教学的程序性、策略性的内容。

二、课题的实施与操作

1.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丰富幼儿的阅读环境是丰富幼儿阅读能力的根本。既然农村孩子的家庭不能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材料, 那么我们就利用幼儿园的阅读资源和集体活动的优势来为孩子创造阅读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幼儿每周在园的五天, 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机会、材料和环境。

(1) 温馨的环境, 让幼儿有兴趣的参与阅读

为了让幼儿能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我们为孩子创造了温馨的阅读环境:首先, 我们在阅览室的一侧铺上了软垫, 添置了抱枕和靠垫, 另一侧放置花朵形的阅览桌和小圆椅, 因造出温馨如家般的阅读环境, 让幼儿愿意放松身心、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其次, 我们利用园内的走廊和楼梯布置优秀的绘本内容和书目, 让幼儿每天来园后在幼儿园的公共环境都能感受到优秀的阅读内容, 从而激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再次, 我们在幼儿园开辟亲子阅读区域, 在区域内放置推荐图书供家长和幼儿进行亲子阅读, 并定期更换, 保证幼儿的阅读兴趣。

(2) 丰富的书籍, 让幼儿有足够的阅读材料

幼儿园定期通过向教师、家长征询, 书店推荐和网上书评的方式, 添置优秀的阅读内容, 丰富书籍的数量, 补充和更新阅读内容的资源, 满足幼儿对图书阅读量不断提高的需要。这些内容丰富的书籍为幼儿构建了良好阅读能力的物质基础。

(3) 教师的力量, 让幼儿有适宜的阅读指导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她们拥有较强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 能根据幼儿的阅读现状和需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对于缺少正确引导和渴求学习的农村幼儿来说, 教师是他们走进阅读世界的领路人,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幼儿拥有良好阅读能力的后援力量。由教师提供的支持性教育环境, 有利于幼儿阅读兴趣的持续、阅读技能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4) 活动的渗透, 让幼儿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良好的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 它需要幼儿在日常的阅读中逐渐积累形成。如, 晨间的自主阅读;集体的阅读教学;区域的图书馆游戏;午睡前的故事欣赏等等, 凭借活动中的渗透可以确保幼儿的阅读时间, 多样的阅读形式可以让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

2. 开展“课题课研讨”, 检验措施的有效性

我们深知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课堂实践, 于是我们选择了最能检验措施有效性的形式———课题课, 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为了让课题真正发挥它在实践研究中的作用, 在内容的选择、开展的形式、效果的汇总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创新。

(1) 寻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开展课题课活动

课题组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特点, 有目的地结合主题、季节等因素选择阅读内容 (绘本) 作为课题课的内容, 由课题小组先行研讨, 制定合适的目标、措施以及观察项目后, 进行课题组的研讨 (观摩) 活动, 由所有课题组的教师们在观摩与研讨中确定内容的适合性和农村幼儿园在该次活动中目标的达成和措施的有效性, 为更好地建构阅读教学序列积累宝贵的资源。

(2) 结合课题观察表有针对地观察记录

为了更有效地说明教学措施的有效性, 我们将课题课与“农村幼儿阅读素养水平测评表”有机结合, 制定出专项课题课观察表, 采取一对一的观察方式, 及时记录幼儿在研讨活动中阅读兴趣、习惯、理解能力上的表现, 结合观察实效和汇总数据展开有针对的研讨。

(3) 课题活动后及时汇总、研讨, 修正调整

通过课题研讨课与课题观察表紧密结合这样的形式, 我们获得课题研讨课的第一手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的汇总、分析, 检验措施的有效性和目标定位的准确度, 从而发现最适合我们农村幼儿园的阅读教学措施和目标, 及时修正、调整相应序列的设置, 做好阅读教学序列资料的沉淀与积累。

3. 搭建“阅读节”平台, 拓展幼儿的阅读体验

除了日常的绘本教学 (课题课) 活动, 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让幼儿投入其中, 将幼儿园阅览室的阅读书籍全面流入班级、家庭, 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阅读活动。

(1) 小百灵讲故事——让幼儿“传递”阅读

阅读节里我们成立“小百灵”故事团, 让孩子参与到阅读的传递队伍之中, 借助幼儿榜样的力量, 使阅读节活动更具实效性“, 小百灵”走进班级传递好听的故事, 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讲故事带来的快乐, 这样大大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从会阅读逐渐到爱阅读, 会表达。

(2) 绘本表演——让幼儿“展示”阅读

在幼儿园大量的阅读指导之下, 孩子们愿意说、能说、也很想说, 于是我们借助绘本剧这个载体, 让孩子在已有的绘本阅读活动基础上, 进行绘本剧表演活动, 幼儿在绘本表演中更深层次地感受绘本的趣味性, 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

(3) 自制图书——让家庭“动手”阅读

在阅读节我们还开展亲子制作图书活动, 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制作一本属于孩子的图书, 这一活动得到了家长的热情参与, 孩子们对于自己动手制作的图书特别感兴趣, 都愿意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 孩子们形成了好书大家看的愉悦读书氛围。更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也为孩子的成长留下了美好回忆。

(4) 图书漂流———让家庭“共享”阅读

针对农村家庭幼儿阅读材料的不适宜与缺失, 将幼儿园丰富的书籍与幼儿家庭共享, 通过图书漂流的形式让孩子带书回家, 在弥补家庭阅读材料不足的情况下, 也弥补了幼儿在园时间的局限, 把幼儿的阅读由校园带回家, 让家长有更多的亲子阅读机会, 带动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培养中来。

(5) 评选书香家庭———让社会“参与”阅读

家长们亲身参与了阅读活动并从中收获了很多阅读的经验, 我们以评选“书香家庭”为平台, 邀请家长把好的亲子阅读经验与更多的家庭分享, 带动身边和社区的家庭一起有效行动起来。家长们亲身的经历为其他家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 增进了家长间的交流, 带动了更多的人一起参与阅读。

三、课题的成效与收获

1. 促进农村幼儿的阅读水平的有效提高

在幼儿园开展了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阅读节活动中, 幼儿的阅读素养水平获得了全面的提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幼儿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兴趣待提高的比例从前测时的53.01%下降到了2.43%, 提高了50.58个百分点;阅读兴趣达到优秀等级的幼儿从5.71%上升到了47.15%, 上升了41.44个百分点, 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显著提高;②幼儿的阅读习惯养成有成效。待提高的幼儿从前测时的25.71%到后测时已降到0, 水平优秀的幼儿显著增加, 从前侧的0提升到84.56%, 提升了84.56个百分点, 实验措施成效明显;③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显著提高。水平幼儿的幼儿增长了74.80%, 待提高的幼儿从53.33%下降为0, 幼儿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经过近四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实验班幼儿阅读素养水平的优秀率明显高于对比班, 具体体现在后测的优秀率对比中:阅读兴趣实验班为47.15%, 对比班为28.74%, 高于对比班18.41个百分点;阅读习惯实验班为84.56%, 对比班为22.22%, 高了62.34个百分点;在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评中实验班为74.80%, 对比班仅19.75%, 高了55.05个百分点。“自身发展对比”和“年龄段对比”这两项客观数据均证明了本次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我园农村幼儿的阅读素养水平的提高。

2. 建立适合本园农村幼儿的递进式阅读教学序列

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从阅读目标开始, 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 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实践有效的措施。课题组以小班为基础, 各年龄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究, 将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共享, 中班在小班时的基础上制定、修正自己年龄段的阅读目标、内容和措施, 又为大班提供借鉴, 真正体现“递进式”培养的意义。

(1) 理论学习帮助阅读目标序列的设置

在阅读目标序列制定的初期, 课题组深刻地认识到理论支撑对一个课题的重要性, 为此我们翻阅了大量相关研究领域的专著理论、杂志文章, 认真研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阅读的相关要求, 从中截取我们需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使得阅读目标序列的制定思路逐渐清晰且可操作, 形成阅读目标序列初稿。

(2) 专项研讨助推阅读内容序列的设置

在课题实施初期, 课题组根据专家、书评和教师的推荐, 梳理出阅读内容资源库, 由课题组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 有目的地结合主题、季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绘本) 制定出小、中、大班的第一稿阅读内容序列。

为了检验阅读内容序列的设置的有效性, 我们选择了最能检验有效性的形式———课题课, 作为我们研究、选定各年龄段阅读内容的重要形式。借助课题专项研讨, 来检验阅读内容序列设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课题小组先行研讨阅读内容, 结合目标序列制定课题课活动方案, 组织课题课观摩研讨活动, 检验阅读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及阅读内容对农村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无实效。在实践、观察、研讨、汇总的基础上, 对第一稿阅读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充, 形成下一稿;在实践研究中不断调整、完善, 最终形成适合农村小、中、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阅读内容序列。

(3) 实践反思完善阅读措施序列的设置

在架构了我园的阅读措施序列框架的基础上, 为了更有效地说明教学措施的有效性, 我们将课题课与“农村幼儿阅读素养水平测评表”有机结合, 制定出专项课题课观察表观测措施的有效性。明确每次课题课的观察任务, 采取一对一的观察方式, 在课题观察表上及时记录下幼儿在措施实施中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上的表现, 并采取课后个别交谈的方式完善观察表的数据, 得到更客观的结果。通过课题研讨课与课题观察表紧密结合这样的形式, 我们得到了阅读措施成效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我们将这些宝贵的数据进行及时地汇总、分析、反思, 结合课后的研讨活动, 得出措施实施中的有效性和目标定位的准确度, 从而发现最适合不同年龄段农村幼儿的阅读教学措施, 并及时修正、调整相应的措施序列, 做好阅读措施序列设置的积累与沉淀。

经过近四年的不断实践、修正和完善, 我们整理出了一套可供教师使用、借鉴的阅读教学序列, 使之在幼儿阅读培养中实现“高质量”。

3. 形成一套有效观察测评幼儿阅读素养的评价标准

本课题是基于行动的教学研究, 我们将阅读素养水平分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三个一级指标, 十六个二级指标, 六十四个三级指标的测评项, 为教师观察、解读、支持幼儿的阅读行为和能力提供了更为细化, 更具操作的参考依据, 用规范、有效的测评标准检测农村幼儿的阅读发展。

4. 收获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中, 通过一次次的课题理论学习和课题课观摩、记录、研讨, 与教师原有的教育理念不断碰撞, 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课题实施过程中, 老师们更是对课题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实践摸索中体验到了课题课的实践意义, 周丽琪老师的《彩虹的尽头》, 王晓萍老师的《小黑捉迷藏》, 陆冬英老师的《国王生病了》在区幼儿园教科联盟课题课展示活动中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全园形成了科学、主动、互助的阅读研究氛围。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绩效问题下一篇:处方能力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