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诗歌赏析

2024-11-20

英美文学诗歌赏析(精选7篇)

英美文学诗歌赏析 篇1

作家与作品:

海明威:·《非洲的青山》·《太阳照常升起》·《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曙光示真》·《不固定的圣节》·《过河入林》·《丧钟为谁而鸣》·《危险的夏天》·《老人与海》·《伊甸园》·《丧钟为谁而鸣》·《非洲的青山》·《死在午后》·《岛在湾流中》·《有钱人和没钱》.

菲茨杰拉德:《人间天堂》,《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1934)和《最后一个巨商》。·维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著名小说家、批评家维吉尼亚•伍尔芙也是一位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1919年,伍尔芙发表了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是伍尔芙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美国小说家,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范肖》(1828)《古宅青苔》(1843)、《雪影》(1851)<红字>《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玉石雕像》.

杰克伦敦: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

华兹华斯:早期诗歌《晚步》《素描集》,从《抒情歌谣集》开始一反18世纪的诗风,将一种崭新的风格带到诗歌创作中,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不朽的征兆》由《序曲》《漫游》两部分组成的哲理性长诗《隐者》等。1843年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 威廉.布雷克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从一粒沙子看到一个世界,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从一朵野花看到一个天堂,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把握在你手心里的就是无限,And eternity in an hour.永恒也就消融于一个时辰。

<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如海明威自己所说“是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了”。书未及读完,主人公桑提亚哥的形象就镌刻在我的头脑里。这是一部描写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小说。老人在海上拼斗了两天两夜,最后仅仅赢得了一具空空的鱼架。作品的寓意是象征性的,老人虽败犹荣。正如老人所说:“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我一直将这句话看做是海明威的自白,看做是海明威硬汉精神的一种标志。多少年来,这似乎成了一句至理名言。

海明威让我知道,人的经历是何等的重要,这是无价的财富。谁都无法轻视自己的经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一种精神,敢于承受痛苦,蔑视死亡。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论点。真正的大师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历练做题材,《老人与海》所刻画出来的正是海明威的一辈子最好的画像。

我想,一个作家的成名,不在于他写了多少,而是他有什么独特的创造。海明威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其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而且,人们极易在文学大师的群像中辨别出他的声音。

<了不起的盖茨比>:对戴西的爱是盖茨比梦幻的“天堂”,这种堂。吉诃德式的浪漫幻想天真的让人感动,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也确实是“了不起”的,显示了生存的某中不可贬斥的价值,正如小说叙述者卡罗威对他说的那样“他们是一帮混蛋,他们那一大帮子都放在一堆还比不上你。”但盖茨比也是可悲甚或可笑的,以为财富和金钱就是进入天堂的云梯,不知道其实所谓天堂只是一种幻想,星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当他在月光下彻夜守侯,生怕戴西受到伤害,要为她担当一切的时候,他不知道在室内,戴西已经背弃了他,在一场阴谋策划中接受了丈夫的劝告,听任tom将车祸的责任栽到他头上。这是金钱社会

制造的悲剧,富豪们的傲慢和自私彻底摧毁了盖茨比的梦想和信念。用卡罗威的话:“tom和戴西,他们是粗心大意的人,他们砸碎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者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留在一起的东西之中,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

盖茨比即使不遭到那位因嫉妒而糊涂的威尔逊的枪击,他的心也正在死去,因为他虽然等待戴西的电话而甘冒风险不肯离去,但他心中明白戴西不会来电话了。他曾为戴西也为他自己编织起美丽的梦想,而如今,“他一定会觉得他失去了那个旧日的温暖的世界,为了抱着一个梦太久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一定透过可怕的树叶仰视过一片陌生的天空而感到毛骨悚然,同时发觉,那朵玫瑰花是多么丑陋的东西,阳光照在刚刚露头的小草上又是多么残酷。这是一个新的世界,物质的然而并不真实。”他终于明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的理想破灭了,他的努力失败了,过去不能复活,旧梦难以重温。于是,他的爱情连同他的灵魂和肉体一起死去。盖茨比在长岛的华宅及那儿的笙歌达旦宴饮享乐是二十年代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而重温旧梦的不切实际的一相情愿正是盖茨比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

《欲望号街车》是一版五十年初的视听艺术的形象典范。流光碎影般的黑白电影。这是拍摄手段服务于女主人身心特情的效果。布兰奇生性畏光,躲躲闪闪,出没诡异。她是一个神秘女人。欲望号街车是这部经典黑白影片的一个醒目载体,正是这趟欲望号街车,盛装着女主人公布兰奇从奥里维尔乡下农庄,来到了一个拥挤而又神密地方 —— 美国南部都城新奥尔良的天堂福地。

街车的停靠站台,也仿佛没有起点,也没有太多终点。布兰奇乘着欲望号街车,怀揣着许多生活热望和理想,哐哐当当来到幽暗城市,女主人公眼前出现灯红酒绿场景,然后欲望号咯噔一声,煞在一间挂牌属名“福地西斯”酒吧门口。

影片中的欲望号街车拉着布兰奇,来到天堂福地找自已妹妹斯黛拉。布兰奇从前以为,她真的是来到了一处福地。她幻想在这里,有她自已的单独房间,每天能洗热水澡,欣赏高雅音乐,吟颂诗篇小说,人与人之间都是兄弟姐妹,甚至还可以找到属于自已爱的归宿。却有所不料,天堂福地却是那么的阴暗,那么的贫贱。这哀,狠狠打碎了布兰奇所有美好梦幻。她只好也只能,开始了属于她个人的私生活。而布兰奇这一种另类生活,又是探寻与试微状态的。她一直是不愿跟脏烂社会同流合污的高洁形象。为了自我清高,也为了神圣爱情,布兰奇潜藏了个人累累前锴,避开了个人重重旧恶,换然面貌,来至所谓天堂福地,渴求新的生活,欲望新的活身。欲望重生的艳情。可是面前一切,都是那么冷酷严惨。不依不饶。兰奇渴求隐身过世生活的私秘,终于被生猛人兽斯坦利揭发公开。原来这神秘布兰奇早在家乡奥里维尔便已声名狼稽了。布兰奇惧怕白兰度的眼神,被无情妹夫指控。布兰奇在窄狭的妹妹和妹夫家里,贫寒又耻辱的活着。她向往高贵,却又存在低寒。她迷恋富足,却又失落在穷困。布兰奇跟妹夫男主人公斯坦利扮演者马龙 白兰度的生存观念,十分对立并且格外冲突。这时候天堂福地的街头上,欲望号街车仍然叮叮咚咚,沿街正常行驶着。行驶着。那是她一生当中,一个陌生的终点站。那是她心灵上面,一个陌生的终点站。陌生人总是善良的,我相信你们.在陌生的欲望号街车上,布兰奇的欲望之火,燃毁了她自已。在陌生的精神病院,因了陌生,布兰奇觉得没有过去隐影,没有心理负担,没有直接面对。也没有怪异目光正视。欲望号街车,陌生的终点站。《欲望号街车》终局依然告诉我们,欲望号街车仍旧在天堂福地那条大街上开来驶去。仍旧在天堂福地正常停靠。仍旧还有行迹匆匆的神秘女人,上上下下。欲望号街车,陌生的终点站。死亡,陌生的终点站。欲望号街车,陌生的终点站。

英美文学诗歌赏析 篇2

关键词:英美文学,赏析策略,英语学习

随着当今社会的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语言文化领域也朝着多元化、交融化、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同时,伴随英语学习的国际化,我们更多的人已经不只是把英语作为简单的交流工具,而是通过它来学习外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而文学作品是记录国家和地域文化发展的“活字典”,它本身的语言特征和所记录的内容都能反映作品当代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政治形势、人文生活等各个方面。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提高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拓宽了英语学习的渠道和范围,使读者在更真实的情景中感受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阅读英语作品时,通过透析文化背景、体会语言风格、分析语言功能,可以更快更高效更全面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赏析英美文学能更大程度上地提高读者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分析研究英美文学的赏析策略,帮助更多的学习者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一、英美文学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在对英语的专业学习中,主要集中在听说读写译的机械式训练上。然而,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大语种,它不仅仅是一种说话写字的工具,更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由于英美文学作品是英语在人文科学方面的最广泛的载体,所以赏析英语文学作品既可以提高我们英语的使用和欣赏能力,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更多隐藏在字母之下的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风俗道德和民族文化。反过来,通过这些文化的研究又可以增加我们对英语使用背景的了解,促进我们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种族文化的差异是阻碍我们阅读的最大障碍,英美文学能使我们在英语的语言环境里体会语言的含义,缩短两种语言间的距离。所以要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学欣赏水平,就要着重研究英美文学的赏析策略,帮助读者更好更快更系统地学习英语以及外国文学。

二、目前英美文学赏析现状及困难原因分析

(一)读者的英美文学赏析现状

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是帮助读者提高英语水平的一把利剑,它能使读者的英语呈系统性、全面性的积累和提升。然而,对于英语水平初级阶段的读者,这些作品是很难去深入阅读的,对作品的感受也仅仅只能停留在对文字表面的理解。根据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层次,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多数读者所处的阶段),为浅层次的感性理解阶段,基本没有自己对于作品的思考,能做到的只是通篇的泛读,从中学习语言方面的知识,强化学习者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了解作品的大致故事情节。

第二阶段为比较高级的阅读体验,是较深层次的理性赏析阶段。学者基本了解了作品的社会及语言文化背景,通过大量的阅读体会,从初级的语言学习上升到对作品语言文字艺术手法的欣赏。在对不同作品的涉猎中,能感受到不同的社会背景对作者创作的影响,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文学写作水平。[1]

第三阶段为对外国文化的精神交流,通过英美知识文化的积累和社会文化的分析,可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反思生活的价值。

(二)英美文学赏析困难的原因

阅读英美文学作品,除了存在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这些客观因素之外,学习者自身的主观因素也很重要。首先,学习者对作品的阅读缺乏足够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碰上一个难题,便踌躇不前。只有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逐渐获得知识的积累,以量变寻求质变。其次,阅读方法的错误也会阻止读者前进的脚步。如果对于某一内容很不理解,还依然从一字一句里摸索答案,就很容易丧失继续阅读的兴趣。这时,假如借助互联网或其他文学解读作品来同步学习,会取得很好的效果。[2]

三、提高英美文学赏析水平的几个策略

(一)从语言层面入手

对于英美文学的赏析,起初考虑到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建议采用逆时阅读顺序,由近到远,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顺序选择性地进行阅读。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每种语言,包括英语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变化。当代的英语文学中的语言结构和句法我们易于理解,并且也更接近于我们的现实生活,阅读起来更加轻松,这样可以逐渐培养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将英语学习和文学作品的阅读结合起来的好处是,使读者在更为真实自然的故事情景中学习英语,使读者对句子的理解更加到位。文中英文不同的语法、语态的运用,结构的排列,甚至作者的语气都可能暗含一种思想的表达,正确地理解和体会有助于对作品的把握和赏析。另外,作品中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语言,例如,旁白的叙述性语言、渲染氛围的描述性语言、人物的情景交际性语言等。同时,不同的语言节奏和风格,例如海明威简洁明练的风格和福克纳儒雅绅士般中规中矩的风格,给人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这些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学习者全面立体地在贴近生活的情景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更多地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和文化底蕴。因此,在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中,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句子的准确翻译上,而应在此基础上更多地体会文字表达和感情之间的联系。[3]

(二)从文化层面入手

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必然涉及作者当时当地的文化时代背景,具体有英美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乃至风俗及宗教信仰,对这些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基督山伯爵》中拿破仑帝国的兴衰和波旁王朝的复辟;《圣经》中的“博爱”精神;再如美国移民早期的种族宗教分歧、南北战争、独立战争等。对于英美文学和我们之间存在的地域文化差异,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性地进行总结、整理、对比和思考,达到有效的积累量,这对于我们尽快了解外国文化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的母语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逻辑思维、阅读方式、情感表达。例如,“龙”这一文化符号在中外文化中就代表着相反的含义。因此,对外文作品的误读是经常会发生的现象。[4]

赏析文学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作品的主旨和意蕴,要想避免误读现象,并且透彻地理会作品的涵义,可将系统功能语言学运用在赏析过程中。它分别通过语篇、人际和概念方面等细化了的研究方法来解析作品,加强了读者对语言的领悟力,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英语作品的赏析水平,提升自身的艺术内涵。

(三)借助其他形式对英美文学的赏析

目前,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丰富,很多英美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已经被演绎成为电影、电视剧、音乐剧等多种形式,例如:《战争与和平》《简爱》《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哈利波特》等。这些新的作品的特点是更加直观、易懂且引人入胜。它们的表现手法变得多种多样,通常可借助造型、声音、场景、动作、灯光来展现意境,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它们通过影像实现对文字情感的直观展现和真实流露,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读者对英美作品的赏析难度。当我们看完这些演绎过的作品后,再阅读原文作品时就能更准确地进行理解,也可以对一种作品的两种形式进行对比,感受其各自独特的魅力。[5]

四、结束语

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对于提升英语学习者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现当下学习者的现状以及可能遇到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学习者能够逐渐掌握外国作品的赏析方法,在当今文化大交融、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田鑫.大学英美文学赏析中多模态教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5):178.

[2]胡小红.英美文学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1):121-122.

[3]唐黎明,孙海燕.浅析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策略[J].青年作家,2014(20):225-226.

[4]李鸿强,赵毅.对英美经典文学赏析的探讨[J].作家,2010(20):141-142.

浅谈英美文学的学习价值与赏析 篇3

关键词:英美文学;文学作品;阅读

一、英美文学作品的价值

英美文学是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窗口,是英语语言的精粹和重要载体,是英美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英美国家文化的知识瑰宝,诸如莎士比亚、歌德、狄更斯、培根、哈代、爱默生、海明威、马克·吐温等文学大家的作品,它的语言光辉、文学魅力、哲学思想、思想教育性是全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在认识到英美文学作品的价值的基础上,外事工作人员有必要主动加强对这些作品的阅读与赏析,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了解英美文化的知识背景、民族特点、精神思潮、科技发展等;与此同时,利用这些作品装备自己的头脑,扩大知识范围,接受情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熏陶。从而体现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提高外事人员在工作中利用英语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教育功能。

二、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

1、针对不同的文学形式,用不同的欣赏方法和角度全面把握作品的意义

以小说为例,《牛虻》是一部经典的革命作品。作者通过主人公牛虻、神父蒙泰尼里与教会三者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成功地塑造了人性“两难”的艺术张力。塑造了主人公牛虻在面对革命理想与骨肉人伦之间相冲突时的思想挣扎与斗争;蒙泰尼里———作为神父也作为父亲的他,在面临信仰与亲情之间难以选择的痛苦,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小说中强烈的情感冲突和震撼力,揭露基督教会对人们思想戕害罪行。又如在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塑造的简爱的形象是多面性的,简爱的形象有助于我们解读作家本人的生活,这部自传体小说并非完全虚构,它凝聚着作者本人丰富的人生体验。此外,作品可以帮助了解作家所处时代的社会面貌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矛盾主题。充分反应了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的等级森严、势利傲慢的贵族和鄙陋习气。通过对她们作品中女主人简爱的分析,透视了在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女性地位的低下以及受男性社会压迫和歧视的状况,作为一名觉醒了的简爱,简爱向往自由、追求平等和独立的成为其性格中的特质,对现实和命运作出勇敢的斗争,这些宝贵的品质对读者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当代女性寻求自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细读完整的文学作品,从整体上去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义

所有真正的文学欣赏活动都从文本的精读开始。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精读,在精读过程中对作品进行认真思考,或者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再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从整体上去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义,认识到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更透彻地理解问题。作品选读虽说是经典作品精华章节部分,例如如果只是读了莎翁的《哈姆雷特》中的一些片段,是无法对哈姆雷特本人和莎士比亚做出全面的评价和判断的,如同西方格言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梳理英美文学作品之中的脉络,加深理解作品的意义

英美文学作品之中的脉络,是对作品体现的民族思想及其演变的系统梳理和归类,它成为打破文学史限制和年代界限,灌注整个文学作品之中的动脉。阅读之前最好能够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和安排,主动搜集与作品相关的诸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宗教的背景知识,这样有助于将文学作品放在特定的思想范畴和格局中进行,才能开放地、辩证地、批判地理解其内容,在充分了解民族思想的演变的基础上,又对文学作品有完整的解读和欣赏。具体地说,辩证地了解某种在英美文化中至关重要的思想理念在不同时代文学作品中的展现、认识不同时期作家对某种思想的不同解读和反应、探索该民族思想对现今英美人文化、思想观念 。经验证明,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可以很好的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审美阅读能力和了解英美国家文化及思想,便于读者形成一套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对重要的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文学思潮的掌握。

三、讨论

在对阅读与鉴赏时,读者一旦养成写两个好习惯会收到极佳的读书效果。一是书写阅读心得和读书笔记,有助于读者及时总结自己的思考。二是坚持不懈读下去。读者通过阅读,受到作品的熏陶,有利于不断提升读者自身素质和英语水平,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受益终生。(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殷小敏,辜庆华.浅析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1(03)

[2]殷小敏,辜庆华.浅析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J].科教文汇,2011(3).

[3]欧光安.语篇分析视野下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解读——以诗歌和小说为例[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美国文学诗歌名篇翻译赏析 篇4

我射出一支箭……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我把一支箭射向空中

It fell to earth I knew not where;

不知它落在何方

For so swiftly it flew the sight

飞得那么快

Could not follow it in its fight.眼睛难以追寻它的方向

I breathed a song into the air,我对着天空轻轻唱歌

It fell to earth I knew not where;

不知它消逝在何方

For who has the sight so keen and strong

谁的眼光能如此敏锐犀利

That can follow the flight of a song.能跟上歌声的翅膀

Long, long afterwards in an oak,很久很久以后,在一棵橡树上

I found the arrow still unbroke;

我找到了那支箭,仍未折断

And the song, from beginning to end,也发现了那支歌,自始自终

I found again in the heart of a friend.在朋友的心中欢唱

This poem is written in a traditional iambic form with the feet “aabb aacc ddee”.In the poem, Longfellow sings the friendship implicitly and skillfully.The arrow and the song in this poem stand for the friendship.When he shot an arrow and breathed a song into the air, he did not expect to find them any more.But many years later, he came across with the arrow and found that his song was always in the heart of his friend.This suggests that the friendship is everlasting.I’m Nobody!

我是无名之辈

Emily Dickinson

I’m nobody!Who are you?

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Are you nobody, too?

你也是无名之辈吗?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don’t tell!

那么我们就是一对儿了!千万不要透露出去

They’d banish us, you know!

不然我们都会被他们驱逐,你知道。

How dreary to be somebody!

做一个某某,是多么沉闷无聊

How public, like a frog

众人像是青蛙

To tell your name the livelong day

整日地把你谈论啊

To an admiring bog!

对着他们倾慕的泥沼

This poem is Dickinson’s most famous and most defense of the kind of spiritual privacy she favored, implying that to be a Nobody is a luxury incomprehensible to a dreary somebody—for they are too busy keeping their names in circulation.But to be somebody is not as fancy as it seems to be.A traveler comes to a fork in the road and needs to decide which way to go to continue his journey.After much mental debate, he picks the road “less traveled by”.The poem describes the tough choices people stand for when traveling the road of life.The words “sorry” and “sigh” make the tone of poem somewhat gloomy.Different choices will lead to different life journeys.And all these depend on one’s momentary decision.The road not taken

未选择的路

------------Robert Frost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但我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Though as for that passing there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Dreams

梦想

------------Langston Hughes

Hold fast to dreams

紧紧抓住梦想

For if dreams die

梦想若是消亡

Life is a broken-winged bird

生命就像折了翅膀的鸟儿

That cannot fly.再也无法飞翔

Hold fast to dreams

紧紧抓住梦想

For when dreams go

梦想若是消失

Life is a barren field

生命就像贫瘠的荒野

Frozen with snow.雪覆冰封,万物不再生长

英美文学复习经验 篇5

我在复习的时候,总结了一些规律,与大家分享,望对你有用,帮你顺利通过!1.题型分析:

一般来讲,肯定是这种类型:a.单项选择题(40道,40分)b.引文简析(无非就是问问作者是谁,出自哪个作品,主题意象什么的,4道,16分)c.简答题(4道,24分)d.论述题(无非就是分析加读后感,20分)

经验:你应该可以看出来了,重点当然是单选了,分数大,又好得分,实在不行还可以蒙。建议尽可能把书看一遍,但不要看作者生平,那肯定不会考。有个印象就可以了,不用去背,如果你汉语文学功底好,可以省去不少时间。2.比例分析

据本人统计,历年来英美文学的国考试卷中英国文学占52%,美国文学占48%.(2003年4月例外,其中英国部分58%)其中,可以看出

单选题:前22题肯定为英国部分,其余为美国部分。

大题部分:基本上是一人一半,各占50% 经验:书上共652页,英国411页,美国241页。英国作家共38位,美国15位。其中,美国部分中,诗歌作品也比较少,比较好确认。结论:死学美国,顺带英国。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单选从第23题开始就是美国部分了,这一点可以做为你答题时转换思维的分水岭!3.内容分析

历年命题的趋势逐渐由课文内容向选读作品转移,选读的比重越来越大。

经验:课文内容作到大体了解,但要特别重视作家艺术特色。选读部分加大力度,多注意书上的注释及选文大意和某些细节,尽量作到能用英语复述。实在不行,也至少作到能用汉语复述。4.真题解析及预测

自学考试的一大特点就是重复率高,所以历年试题是必惫的复习材料,不可缺少。有人说:“一套真题等于3套模拟题!”这话绝对没错。所以要花大力气在上面。记得我考那回就有一道10分大题和前一年的一模一样。

注: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分析在2000~2002年中,连续考了三次。

经验:注意历年真题,尤其是去年的。去年的10分大题大致如下:

a.《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婚姻 b.《白鲸》选文作品复述几分析象征意义。

问:“死看美国?顺带英国?那怎么整?”

建议对策:

一。美国部分内容较少,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15位作家,13首诗,1幕剧The Hairy Ape,1篇散文Nature,9个小说节选。1.先说小说。至少每一个节选你都要知道大意,和表达的主题(包括象征,隐喻,etc)。也就是说,选文你可以不看,但选文前的斜体介绍不能不看,那里集中着考点。记住的越多越好。

2.再说诗歌。美国部分的诗歌除了“easy”想不出别的来形容,原因是其口语风格。你所要做的,就是记住名字,然后把简介(就是诗歌前面的斜体内容)和书上的注释部分背下来。我敢说你诗歌部分(也就是第二题)基本OK了。3.至于散文和戏剧,不用花大力气,两者的方法同小说部分。另:Nature你要注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和“The Transparent eyeball”。千万别去读《毛猿》,太乱,不易读懂。

4.关于如何对待课文内容,千万别看作者生平,肯定不考。建议略过生平,采取两遍的方法:第一遍先用笔画,画出你认为可能出题的地方,第二遍只看你画的地方,记住关键词。

还有,参照书后的大纲,大纲上提到的作品有限,如果时间紧,就只记住大纲提到的作品便可省去不少时间。

二。英国部分的方法同美国,但见于其内容太多,所以可以适用时间充裕的人。此处不再敖述。

就我对从1999~2003年国考题的分析看,大纲每一章后都有一个终结,包括一般了解,了解,掌握,应用等。最后一道20分的大题一般都是大纲的应用部分的内容,应给予高度重视。English American Literature

Old English 450-1066

Medieval English 1066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first time to use ‘heroic couplet’?

The Renaissancethe essence of the Renaissance,the dignity of human be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sent life

Edmund SpenserUniversity Wits,the pioneer of English drama

Blank verse,hyperbole夸张

the human passion for knowledge,power and happiness

pastoral life

William ShakespeareHamlet,Othello,King Lear Macbeth

eternal or immortal beauty

to prais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Antonio and Bassanio,to idealize Portia a heroine of great beauty,wit and loyalty,to expose the insatiable greed and brutality hesitate between fact and fiction,language and action,too sophisticated to degrade his nature to the conventional role of a stage revenger

To be,or not to befully reveal the inner conflict of the characters

Francis Bacon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Studies perfect nature,and are perfected by experience.Different ways adopted by different people to pursue studiesto weigh and consider.How studies exert influence over human characterbreak away from love poetry,a seemingly unfocused diversity of experiences and attitudes,and a free range of feelings and moodsConceits,syllogism 三段论

the busy sun is always ready to interfere with other things and everywhere

whatever you are,you can not escape from death.When you are living,you are always in the shadow of death.Death only lasts a moment,our life after death is eternal.The more pleasure the death gives people,not only the pleasure of the rest the sleep,because ‘whom the gods love die young’。Though death is usually considered powerful,it actually provides a rest for a man‘s body and a birth for his soul.John Milton

the only generally acknowledged epic in English literature since Beowulf.The conflict is between human love and spiritual duty.In heaven,Satan led a rebellion against God with his unconquerable will.the most perfect example of the verse drama after the Greek style in English.Neoclassicisma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 movement,reason(rationality),equality science

Gothic novelthe first writer study of the lower-class people,praise the human labor and the Puritan fortitude 清教徒坚韧

Jonathan SwiftLilliput,Brobdingnag,Flying Island Houyhnhnm

Henry Fieldingfirst combine an English dictionary,last neoclassicist enlightener

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emotion over reason,spontaneous emotion,a change from the outer world of social civilization to the inner world of the human spirit,poetry should be free from all rules,imagination,nature,commonplace

The romantic period began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s

William Blake-engraver雕刻家

from a happy and innocence world from children‘s eye

from a world of misery,poverty,disease,war and repression with a melancholy 忧郁的tone from men eyes Childhood,paradoxes,a pairing of opposites

William WordsworthWilliam Wordsworth,Samuel Taylor Coleridge Robert SoutheyHe defines the poet as a ‘man speaking to men’,and poetry a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which originates in ’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lity‘。

the poet is very cheerful with recalling the beautiful sights.In the poem on the beauty of nature,the reader is presented a vivid picture of lively and lovely daffodils 水仙 and poet‘s philosophical ideas and mystical thoughts.the sonnet describes a vivid picture of a beautiful morning in London,silent,bright,glittering,smokeless mildly.It is so touching a sight that the poet expressed his religion piety 虔诚for nature.thanks to poet‘s rich imagination,the mass of associations,this commonplace happening becomes a striking event,the poet succeeds in making the reader’s share his emotion.The poem also shows the poet‘s passionate love of nature.Samuel Taylor Coleridgethe demonic(supernatural)the conversational

The demonic group includes 3 masterpieces,,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permanence of art and the transience 短暂of human passion,‘Heard melodies are sweet,but those unheard are sweeter’,‘Beauty is truth,truth beauty’

Jane Austen

The Victorian Period

Darwin‘s and shook the traditional faith,everything is created by GodUtilitarianism 功利主义 was widely accepted and practiced Critical realists were all concerned about the fate of the common people

Charles DickensCharlotte,Emily AnneEmily,a rather reserved and simple girl,was very much a child of nature.Alfred Tennysonthe most original poet,who improve and mature the dramatic monologue

his masterpiece

this dramatic monologue is the duke‘s speech addressed to the agent who comes to negotiate the marriage,the duke is a self-conceited,cruel and tyrannical man

George Eliot:As a woman of exceptional 特有的intelligence and life experience,she shows a particular concern for the destiny of women

a sharp contrast is set between the cold,lifeless,dull house and Dorothea who is full of youthful life and vigor

Thomas Hardyfather of the American short stories,the American Goldsmith

Perfected the best classic style that American literature ever produced

First novel

contains German folk tales,Ralph Waldo Emersonme,my nation(society),Free verse,Envelope structure,Catalogue(Listing)

A new ideal,a new world,a new life-style

how a child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his growing environments

a scene of the American Civil War,all the movements described in this picture are frozen.Whitman is a man bubbling with energy and laden with ideas,spontaneous expression of his original ideas

Herman Melvillethe Gilded Age,the poor poorer and the rich richer,people‘s attention was now directed to the interesting features of everyday existence

Local colorism,social Darwinism,bestiality,beyond man‘s control

Mark Twaininternational theme,psychological realistStream of consciousness,interior monologue,free association

the narrator is an American expatriate,named Winterbourne.Daisy is the most innocent girl.The clash is between two different cultures.Emily Dickinson

Based on her own experiences,her sorrows and joys

express Dickinson‘s anxiety about her communication with the outside world.description of a moment of death

Dickinson makes the train part of nature by animalizing it,like a horse.personify death and immortality so as to make her message strongly felt

Theodore Dreiser,’who shall cast the first stone?‘

The modern perioda leading spokesman of the ‘Imagist Movement’

Pound attempts to produce the emotion he felt when he walked down into a Paris subway station and suddenly saw a number of faces in the dim light.To capture the emotions,Pound uses the image of petals on wet,black boughs.agreement with Whitman‘s free verse

Robert Lee Frostfounder of the American drama,won the Pulitzer Prize four times

F.Scott Fitzgerald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ceberg style,Code hero,the lost generation,grace under pressure

from birth and death coexist

William Faulkner-awarded a Nobel Prize

South,imprisonment in the past

Stream of consciousness,multiple points of view

Yoknapatawpha Country

Emily is regarded as the symbol of tradition and the

英美文学诗歌赏析 篇6

一、英美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评论

探讨英美文化差异给予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其前提是对英美文化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的探究。有且只有明确了英美文化的差异及产生原因,才能深入地理解英美文学的实质与审美特征。

1、英美文化差异及原因

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首先,语言使用层面上的差异。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而文学又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只有明确了英美语言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才能准确地理解英美文学的核心内容。英美语言层面上的这些差异,既有语音层面上的差异,也有语义、语法规则上的不同。然而,在语法与语音的层面上,这些看似与语义无关的差异,实则对语义都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词汇的拼写上,英语与美语这种差异更应该引起文学评论者的注意。同样是表达“航线”的意义,英语用air-route而美国英语则用air-line.再如,俗语里的chap、fellow和guy之间的不同。造成这些语言层面上的差异主要是英美语言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其次,文化差异造成的观点差异。由于英美文化具有不同的本质,因此,使用英美语言的各评论者之间会具有不同的评论观点。对此,有研究者进行过如下的论述:英国人本身性格的保守性和不张扬,这使得他们在文学创作及文学评论中使用英语会较为客观、有所保留……再次,文学发展历程的影响。众所周知,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文学评论则是针对这种特定现象进行客观评析的一种实践活动。因此,英美两国文学的不同发展历程也会对其相关的评论实践产生必然的影响。对于英国文学而言,它经历如下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出现了许多的文学家,如莎士比亚、海明威等。英国文学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的文学发展时期,最后实现了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文学发展。而美国文学与此不同,美国由于其建国较晚,在其建国初期,其文学的发展主要以模仿英国的文学为主。后来,随着美国经历了著名的南北战争。这场战争虽然残酷,但它却为美国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多样化的主题。这也就是说,英美两国文学发展的不同经历决定了两国文学之间存在的差异。最后,文学的多样性决定了英美两国文学彼此之间的差异。众所周知,文学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文学之间的差异就意味着两种文化的不同,而两种文化的差异也是两种文学差异的核心表现。即,文化之间的差异与文学之间的差异具有相互影响的特点。尽管文化与文学之间差异的影响不是对等,但这种不对等的影响却不能使研究者产生任何的忽略。否则,其相关的研究结论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出文化差异给予文学差异的影响。

2、英美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评论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同时它也会使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逐渐加深的客观现实。这也就是说,英美文学评论之间的差异及其成因与文学评论这种现象本身密切相关。例如,对于英国文学名著《哈姆雷特》的评论就是如此因为面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性格的评论就很好地体现了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无论是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评论,还是女权主义视域下的评论,都使其主人公哈姆雷特变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而这正如那句“一千个读者的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基于不同的文化差异对同一个人物形象进行评论,其结论往往会有所差异。

二、文化差异给予文学评论的影响

1、文化差异给予内容理解的影响

英美文化差异给予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评论者对于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上。众所周知,对于特定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决定着评论者后续的评论。而文化的差异又影响着评论者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因此,文化差异给予文学评论的影响就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了。在文学评论实践中,文化差异给予评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即对评论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传统评论的理解。从事文学评论研究的人都知道一个这样的评论事实,任何一次的文学评论都是基于作品文本和传统评论基础上。从另一个层面分析,文学评论具有继承性。因此说,文化差异对内容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2、文化差异给予作品价值的影响

文学评论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原作品文本所蕴含价值的一种挖掘和再现。例如,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是一部英国文学名著。在这部小说里作者精心塑造了“傲慢”与“偏见”的代表人物。如何理解这两位人物形象所蕴含的价值,不仅事关评论者挖掘小说现代主义创作原则及其价值,而且也事关读者理解这部小说作品如何体现女权主义特征的。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虽然同为女性,伊丽莎白与其三位姐妹之间不仅具有对立的性格,而且还与自己的母亲在择偶标准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对立。评论者应该如何解释这种对立呢?这既需要评论者对女权主义的审视,又需要评论者对小说故事情节及故事意蕴的挖掘。

3、文化差异影响审美评论

文化差异决定了评论者在文本内容理解上的差异,决定了评论者在作品价值挖掘上的差异,那么它也一定会影响作品的审美评论。换而言之,审美评论作为文学评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必然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例如,对于《红字》而言就是如此。有评论者从语言的层面上,对那个象征着通奸标志的红字“A”进行着多维的解读;有的评论者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意蕴进行着相关的解读;而还有的研究者从小说的主题对其审美意蕴进行评说。对于前者而言,海斯特﹒白兰佩戴的那个红字“A”,有的人认为是“通奸”之义,有的人认为它是英语“羡慕”一词的暗示,还有的人认为,这个红红的“A”是对海斯特﹒白兰与世俗抗争能力的一种肯定。因为“able”与“admire”两个词汇的前边都有一个“A”字母。而这种语言层面上的文化差异却使读者对其小说中的审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在小说中,众人都把海斯特﹒白兰当作一个“坏女人”,但随着文学评论的发展,众人在逐渐改变着自己对海斯特﹒白兰的态度。

总之,文化差异影响文学评论。文化差异不仅影响评论者对于文学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制约着评论者的评论标准和所持观点。所以说,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值得研究者给予特别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姚济国.论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造成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2)

[2]张景伟.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探微.芒种.2015

英美文学诗歌赏析 篇7

关键词:英美文化 文化差异 文学评论

一.文学评论的内涵

文学评论,顾名思义,评论文学。用专业的术语来讲,是应用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特定的文学内容,比如说文学作品,文学思想等进行探讨、研究等一系列文学性质的活动,以解释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帮助相关的文学家进行文学创造,推动整个文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英美文学的相关内容

英美文学是对英、美两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总称。同样的是两个现实生活的生动反应。我认为文学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和表述功能,而且英美两国的文化比较多元化,决定了其文学风格的多元化,戏剧、小说、诗歌等类型多样,各具特点:

(1)英国文学的特点

英国是一个临海国家,不仅气候极具海洋性,其文学也是如此,包容性十足,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再加上英国的经济、历史发展传统,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英国的文学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开始转向写实主义,这是英国文学发展的一般趋势。

(2)美国文学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建国的时间比较短,在19世纪之前,美国文学可以说是依附于英国文学,具有英国文学的一些特征,但是在19世纪末期之后,美国文学开始脱离英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方面、平民化、自由化等。就像美国的社会一样充满着自由、民主的气息。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内容

各国的文学评论各具特点,但是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是文学伦理问题,这是要放在首位进行考虑的问题;其次是道德评论,这是进行文学评论的关键所在;最后是审美评论问题。具体到英美两国来说,文学评论与该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女权主义、殖民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文学评论研究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四.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

(1)英美两国的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1.英国的语言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拿英国的官方语言:英文来讲,许多的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进行评论时,使用语言十分的谨慎,这既能说明文学评论家谨慎的态度,同时也更能说明英文的地位和重要性,可以说英文便是英国的象征,因此出于这样的态度,英国文学评论是相对拘谨的、缺乏新时期的创新与个性;

2.美国的语言

美国官方使用的语言也是英文,但是却是美式英文,虽然说在本质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就是美式英语的称谓便能很好的说明问题,美式英语是美国的创造,是美国争取独立的体现,众所周知美国发展历史比较短,而且是移民国家,文化发展多元化特征十分显著,在独立之后,美国在政治、历史等方面都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可以说美国的民主革命是十分成功的,相应的在文学评论方面美国的文学评论就彰显个性和创新性。

(2)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人本主义是英美两国共同宣扬与崇拜的,但是英美两国的人本主义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别:

1.人本主义是英国发展历史上很早便出现的,但是在文学评论领域人本主义是十分保守的,神权和禁欲主义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我认为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生动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在文学领域的再现,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为伟大的文学家,我认为没有之一,莎士比亚不仅影响了英国一代人,更影响了整个世界。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人文主义在其作品中有很多的体现。

2.相比英国的人本主义,美国就十分创新、独特。当然这和美国发展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独立是十分果断的,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争取独立自由的观念理论深入人心,美国的人本主义十分的激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对人本主义的创新理解。在这基础上美国的文学评论就显得更加激进、创新。

小结:

影响文学评论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影响因素最大的便是历史文化因素,不同的历史传统造就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方向,同时也影响到了之后出现的文学评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文学评论必须建立在自身的文化之上,不可用自身的标准去衡量他国文化,这样对于理解他国的文化是不利的。

上一篇:合作演出策划书下一篇:如何做好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