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

2024-06-30

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共12篇)

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 篇1

11、长安大学

12、哈尔滨工业大学

13、西北工业大学

14、合肥工业大学

15、上海理工大学

16、东北大学

17、武汉理工大学

1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广东工业大学

2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天津大学

22、同济大学

23、太原理工大学

24、江苏大学

25、西安理工大学

26、河南科技大学

27、宁波大学

28、山东大学

29、四川大学

3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1、北京科技大学

32、北京工业大学

3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34、南京工业大学

35、河北工业大学

36、福州大学

37、中国矿业大学

38、浙江海洋大学

39、湖北工业大学

40、华北理工大学

41、中原工学院

42、淮阴工学院

43、西安工业大学

44、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45、江苏理工学院

46、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47、南京林业大学

48、景德镇陶瓷大学

49、兰州理工大学

50、辽宁科技大学

51、电子科技大学

5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53、大连大学

54、湖南工业大学

55、湖南科技大学

56、陕西理工学院

57、安徽工程大学

58、北方工业大学

59、北京林业大学

60、北京化工大学

6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2、长春工程学院

63、长春理工大学

64、福建农林大学

65、广州大学

66、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67、哈尔滨理工大学

68、哈尔滨商业大学

69、河南理工大学

70、青岛理工大学

71、三峡大学

72、山东理工大学

73、汕头大学

74、上海电机学院

75、上海海事大学

76、韶关学院

77、沈阳工业大学

78、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79、沈阳建筑大学

80、沈阳理工大学

81、石家庄铁道大学

82、太原科技大学

83、西华大学

84、新疆大学

85、浙江理工大学

86、贵州大学

87、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88、沈阳大学

89、东莞理工学院

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 篇2

1.生物工程:国内甚至名校念到博士都没出路, 除非是海归, 还能教书。但目前是录取分数第一高。每年有众多高分考生满怀希望进去, 但实在是浪费啊。国内没有像样的生物公司, 所以工作非常非常难找。

2.公共事业管理:一般师范大学都有这个专业, 而现在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是社会的发展程度和社会体制的需要严重脱节, 所以这个专业也仅仅是理论上的需求。

3.历史:毕业之后只有作科研和当老师了, 而现实情况是没有那么多的科研岗位和教师岗位, 大多数毕业生只有到前台做接待, 混的好的去做个文秘。

4.环境工程:在中国, 环境保护工作还仅仅处于不准乱砍树木的程度, 远远没有达到规模, 环境专业的学生也仅仅处在饿不死的状态。以生产为主的工作单位只有环境研究院, 工资和待遇都不是理想状态。

5.法学:全国范围的滥招生已经把这个专业彻底摧毁, 包括重点和名牌大学在内的本科基本难找工作。除非一口气念到研究生加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通过, 通不过的人就只有被淘汰。

6.国际政治和外交学:名字非常好听, 但本科没出路, 运气好能公派出国或者去搞研究。

7.汉语言文学:毕业之后大多处在半失业的状态, 漂亮的女生去做文秘, 不漂亮但声音好听的去做总机, 声音不好听也不好看但是有文笔的去做编辑, 都没有的话就只有做招待了。

8.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工商管理之类的, 基本上是鸡肋, 因为实践性太强。即使找到工作, 想达到老板和员工同时满意也难, 因此, 晋升机会更少。

9.电子政务:原名档案管理, 又名信息科学, 还有个名字是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根据学校不同名字又有不同变化。

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 篇3

据QS统计,今年中国内地共有48所大学有一个以上的专业位列世界200强。同时,有95所中国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至少一个专业中被其他国际学者引用。据悉,该专业排名考察了全球2858所大学的学术声誉、雇主评分、学术论文引用以及其他关键指标,对包括土木工程、经济学、法律、计算机科学以及许多其他主流30个专业进行了综合评测,选出了各项专业全球最顶级的200所大学。

理工专业排名快速上升

从专业看,中国大学在理工、科学、数学等方向的专业排名快速上升,有更多大学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大学在材料科学、化工、机械、电气和电子工程、土木工程,以及数学、化学、统筹学、农学和环境科学上有超过10所中国大学得到世界认可,位居世界200强。其中,中国大学在材料科学上实力最强,有20所大学名列世界前200名。与去年相比,仅材料一个专业,就有8所中国大学新入选世界200强,增长2/3。此外,中国大学的化工专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也令人惊叹,仅今年一年世界大学200强中就新增7所中国大学,比去年增长88%。电气与电子工程以及环境科学各自有4所中国大学分别跃居世界200强,年增长率分别达到44%和67%。

文科综合表现有待提高

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教育学和历史学的排名中,每项排名仅有不超过3所中国大学达到世界200强水准。在社会学中,中国仅有北京大学一所院校入选世界200强,今年全球排名仅有64位,与去年相比(37位),下降了27位。

专业排名还看北大清华

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 篇4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

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设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院的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东北电力学院东南大学福州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海大学湖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三峡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新疆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大学 目前不被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了解的原电力系统三所二本高校:由于三所高校都是由原电力系统的本科学校或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并且现在的校名也没有电力两字,所以目前三所高校并不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所了解,在各省的招生分数也并不是很高,甚至是压线录取。这对于成绩不是很高,但又有志于报考电力专业高校的考生和家长无疑是一个好选择!三所高校是:南京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沈阳工程学院。

电自名校解析

现在电力专业真的火起来了,成了高考和考研的热点。这跟就业压力增大和垄断行业的高薪是有密切关系的。之前的抄表工年薪十万曾经引起轩然大波,其实告诉你,如果在好地方,十万都说少了呵呵呵。。每年的考研洪流中,电气方面是最为惊涛骇浪的。而设有电气专业的各名校,差不多也都以电气为主打专业之一。本科生录取中,武大清华西交等学校的电气分数,基本上代表了入校生成绩的最高水平。那么,我就谈一下我对这些学校的认识,如果有偏颇的地方,还请大家海涵。

首先推出的,就是清华和西交。真的不愿意阐述西交第二的事实。其实电气方面清华和西交就是伯仲之间,在教育部的学科排名中,西交以极其微弱的差距逊于清华。事实上,这两所学校在电力系统的影响力和学科实力基本相当。说一手遮天也不为过。如果你真的有实力,就去这两个学校。他们才是王者。

华科和浙大不多说,实力在那摆着,三四名的位置稳稳站住。有人会说他们比西交强。我有两点证据,第一就是教育部的学科排名,第二就是西交多年来在系统内的的积累,对电力系统大量的高层次人才输出,比浙大和华科要强一些。浙大风头极强,极具争议地坐上了第一的位置。为华中科技叫个冤,本来华工和同济医科大的名声都很

好,合并之后骂他的人却很多。华科实力很强,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希望大家多多给予支持和理解。

再接下来,排名较高的重庆大学和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他们属于一个类型。这几个学校在学术上的确不错,不过要论在系统内,和其他高校比,还真就不行。进江苏电网,东南未必比南京工程好多少,而重大的影响力,也就是西南那一块,即使在西南地盘,也未必干的过武水和华工。上海交通是有实力,不过也是沾了上海的地气,名声大过实际实力。排在西交下面,是铁定的事实。

综合实力,名声,和系统内影响的因素。仅次于电气四虎的应该是武汉大学和华北电力。武汉大学2000年合并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曾经的水利电力两部共同的最高学府!当之无愧的部属院校老大!一段很荡气回肠的历史!归入武大后,有了一定的下降,武大是文理大学,不可否认地丢了一些水利电力大学的优势。不过武水实力尚在,而且也在积极寻求发展,其实力和就业的综合评定,远远高于第16的排名!华北电力嘛,请大家就不要喷口水了,的确还有很多不足,目前学校处于飞速的发展中,正在积极地建设和完善,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是少了点,可总比没有强不是?大家应该给它足够的空间和耐心。这所学校还是有很大潜力的。毕竟是211里唯一的电力特色大学,有很大的眼球效应,能吸引更多的关注。学校的主业就是电力,和其他工科大学有所不同,所有投入都在电力上,可再生学院也是学校未来的一个发展点。无论是目前的就业,还是发展前景,都很值得期待。

比较特殊的是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刘总拿文凭的地方。和其他高校比没什么突出的优势。不过老总出在人家那里,受到一定的照顾。

华南理工大学。非常好的工科院校。广东工科的一面大旗。其电气专业很有实力,在广东电网就业很好。学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不过学校稍远稍偏,在当今崇拜北京上海院校的大背景下,知名度略微吃了点亏。

专业排名比大学排名更重要 篇5

近日,著名大学排名机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英国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QS)等相继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大学排名报告。

对习惯了参照排名选大学的中国学生来说,大学榜单在留学申请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但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大学排行榜可以参考,但不能迷信;就读名校固然出彩,但个人能力是比名校头衔更有用的“敲门砖”。

不同排行榜,参考标准不同

QS今年的榜单中涉及81个国家的3800多所高校,最终有916所上榜。从具体排名看,今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蝉联榜首,斯坦福大学由去年的并列第三升至第二,哈佛大学则由去年的第二降至第三。榜单中前10名的分布情况和去年类似,由5所美国大学、4所英国大学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共同组成。

由于不同排名体系参考的标准不同,很多时候,在不同的榜单中,同一所大学的排名大相径庭。USnews的大学排名有美国大学“琅琊榜”之称,今年的榜单中普林斯顿再登榜首,哈佛大学依然排在第二,芝加哥大学与耶鲁大学并列第三。

8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现已更名为“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公布了最新一期榜单。在这份排行榜中,哈佛大学蝉联榜首,紧接着是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老牌名校。榜单列出了全球领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学,其中美国有137所,入选数量最多;中国有54所高校入选,位列第二;德国有38所,英国37所,澳大利亚23所,法国22所。

每年的大学排名都会引来关注和争论。有人因为自己的学校名次提升而暗暗自喜,也有人因为母校排名突降而困惑。在现居美国的独立留学顾问张艳看来,中国学生和家长笃信排行榜无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要会看排行榜,不同的排行榜参考的标准不一样,翻阅前一定要弄懂每份排行榜的具体参考系数。

张艳告诉《青年参考》记者,QS世界大学排名在国际上认知度很高,调查的规模也最大,但它索引的标准中“学术领域同行评价”占了40%的权重;《泰晤士报》的大学榜单把三分之一的权重给了大学论文影响力,换句话说,在《泰晤士报》眼中,学校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引用规模更能代表学校的教学质量;USnews的大学排名,评选的主要标准是录取率、毕业率和捐款率等。

张艳说,美国个别院校会根据这些榜单的评审规则,想尽办法提高排名。很多院校有自己的办学宗旨和价值取向,排名时很难把它们套到同一个模式中去。对中国学生来说,排行榜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大家在选择院校时除了看大学整体排名,还要关注其专业、就业方面。学生可以先分析什么是自己的强项,然后在专业与学校排名间做个相对平衡的选择。”

留学前:借大学排行榜“量体裁衣”

纵观全球大学排行榜,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院校上榜者寥寥。实力差距固然是部分原因,但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一些法国媒体认为,目前的全球大学排行榜评价标准侧重于英美,倾向科学研究而忽视教育及人文科学,偏重综合性院校而忽视专业性院校”。

现于德国留学的云南学生黎庆(化名)对此感触颇深。从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硕士毕业后,黎庆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读博士。柏林自由大学的前身是著名的柏林大学,也是首批获得德国精英大学称号的高等学府,其人文学科在世界排名前列,建校以来培育过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黎庆看来,德国大学虽然声名远扬,但在全球高校排行榜上名次一直较低,排进前100名的只有海德堡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作为一个曾对全球高等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国家,德国的大学实力和外界的排行不匹配。

黎庆认为,目前知名的几个大学排行榜,大多以全科教育的综合实力来考核,而德国几乎没有综合型大学。如果按照专业排名的话,德国很多大学的排名极靠前,比如计算机领域的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机械类的亚琛工业大学等。此外,德国还有大量顶尖的独立科研机构。

“德国虽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西方文化中值得一观的一道奇异风景,但德国很多学校几乎不设哲学专业,比如我所在的柏林自由大学,它的人文社科在欧洲很有名气,但它的医科独立了,又没有工科,这样的情况挤进QS前100都很难。”黎庆说。

大学排行榜对学生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张艳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每个人的留学目的不同,大学排行榜可以帮助你“量体裁衣”。比如,有的学生希望日后在美国就业甚至定居,那就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专业知名度较高的学校,因为专业排名对应着它的市场认可度;有些学生考虑日后回中国发展,那在择校时要考虑目标学校在中国的知名度,专业的排名要放在次要位置。

学成后:“很少有人关注你的名校光环”

从国内大学本科毕业后,安徽姑娘赵楠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留学。在她看来,追求排名的做法无可非议。从学生做出留学决定的那一刻开始,每个选择都意义重大,都牵动着父母的神经。每年动辄几十万的花费,在几千公里外一个人生活,没人愿意承受错误选择带来的巨大风险,这时,相对权威的大学排名能给很多人清晰、直观的认识。

“不过,中国学生对排名有种近乎迷信的追捧,家长也有很严重的名校情结。”赵楠对《青年参考》表示,在澳大利亚,情况截然不同。

“澳大利亚本地人对大学排名没有什么感觉,名校光环并不会给你增光添彩,来自普通大学的学生也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雇主更看重毕业生的性格、专业和应变能力,学校名气虽也是参考因素,但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赵楠说。

有中国媒体指出,学校名气不该成为决定学生价值的主要标准,排行高低不该成为衡量学校实力的重要指标。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被认为是南半球首屈一指的学术重镇,连续几年在QS及《泰晤士报》的榜单中名列全球前40,但当地最受雇主欢迎的大学和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大学是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可见学术和就业是两码事。

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 篇6

针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100%;0-2年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50%;大专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50%。

二、薪资待遇

截止到 12月01 日,62623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068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174元,0-2年工资3761元,以上工资4761元,3-5年工资4984元,6-7年工资5869元,8-10年工资7616元。

三、就业方向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四、相关职位

机械工程师,高级机械工程师,销售代表,电气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销售经理,销售工程师,自动化机械工程师,资深机械工程师,助理机械工程师,灶具助理工程师,电子工程师。

五、就业地区排名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上海。薪酬最高的地区是滨州。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 上海 [235个], 深圳 [181个], 北京 [148个], 东莞 [108个], 广州 [101个], 苏州 [80个], 武汉 [74个], 杭州 [61个], 天津 [44个], 南京 [38个]。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 滨州 [6999元], 惠州 [5755元], 温州 [5065元], 上海 [4664元], 北京 [4513元], 深圳 [4251元], 佛山 [4247元], 杭州 [4225元], 无锡 [4207元], 泉州 [4150元], 嘉兴 [3999元]。

六、同类专业排名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机械类,其中机械类共8个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机械类专业中排名第5,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46位。在机械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体育装备工程,微机电系统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机构设计、制造及生产管理、控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要求

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 篇7

美国大学的排名自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开始, 在经过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中, 出现了在美国乃至世界都获得广泛认可的由美新发布的“美国最佳大学”排名。该大学排名是根据卡耐基分类法, 将高等院校进行分类排行, 这不仅解决不同类型院校之间难于比较的问题, 同时也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这也是该排名的突破之处。美新大学排名在近20年的大学排名中, 虽然作出了很多次大的调整, 但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 最终确定了一套指标权重方法体系, 包括7 个一级指标和17 个二级指标。

二、中国大学排名情况

(一) 广研院发布的武书连榜

1991 年,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成立以武书连为组长的课题组 (其创建的课题组发布的排行榜后人常简称做武书连榜) , 于1993年发表《中国大学评价———1991 研究与发展》, 它是以中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 确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项作为中国大学评价的一级指标。

(二) 网大的大学排行榜

网大 (中国) 有限公司于1999 年发布了“1999 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这是国内首次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大学进行排名的排行榜。网大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设立二级指标, 在具体指标的选取和结构的建立上, 较多的以美国知名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为借鉴。

三、中美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异同点

为了便于研究, 将2013 年美新大学排名、武书连榜、网大排行榜和校友会排行榜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及其权重进行整理, 得出以下中美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异同点。

(一) 相同点

1.中美大学排行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设置相近。在教育评价学领域内, 由于一级指标是用来反映指标的分布范围及领域, 表现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的结构和整体特征。2.大学排名的对象具有同样的分类特征。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不存在普遍一致的方法。要使大学排名具有可比性, 首先就要对高等院校进行合理分类, 然后对同类学校进行比较。

(二) 不同点

1.指标体系中的核心要素不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是进行大学排名的首要依据, 由于中美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不一、大学管理制度不同, 因此排名指标体系也不同, 从而对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的侧重点也不同。2.教育投入指标与教育产出指标的不同。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倡的课程评价模式, 它是从教育投入指标、教育过程指标和教育产出指标三个维度展开。

四、对我国建立科学的大学排行指标体系的启示

(一) 排名指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大学排名的指标由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构成的, 二者相互结合, 才能保证排名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虽然指标的量化比较容易, 但对大学排名仅仅进行量化是不全面的, 因此不能偏重于定量指标。

(二) 排名指标体系的设置理念。大学排名通过对为社会服务的这一功能的评价, 可以看出是否满足社会各界及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美新大学排名影响学生的择校, 是基于服务消费者的目的, 指标的设置是侧重于服务社会, 更多的是关注学校的教学质量。而武书连榜、网大排行榜和校友会排行榜三个排名指标体系中指标设置都只涉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项。因此, 从高等教育的职能为出发点, 在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指标的设置中, 可以有所侧重, 但要考虑全面。

(三) 排名指标体系的数据收集。准确的数据来源是客观公正的反映各高校真实情况的基础。由于数据调查的范围广、对象多、规模大, 这就需要政府根据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等有关数据进行核实、定期整理, 然后向社会发布。美新大学排名采用了问卷调查、计算机检索信息和同行专家评议等收集手段, 最后还会对收集到的数据再通过各种途径加以核实, 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这样既可以更好地监督各大高校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使大学排名的机构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 大学排名的活动得以健康的发展, 从而发挥好大学排名促进大学的教学质量提高的功能。

摘要:大学排名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影响着学生的择校意向和学校对于社会需求的办学方向。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大学排名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更加凸显。试图通过对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 如武书连榜、网大排行榜和校友会排行榜等, 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异同的对比分析, 总结出对于完善我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启示以及我国大学排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启示

参考文献

[1]韩芳, 李维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研究[J].高教探索, 2007 (3) :69-71.

亚洲大学排名公布等 篇8

5月,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了亚洲各大学的最新排名,香港大学蝉联排行榜第一。香港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别夺得“榜眼”和“探花”席位,北大、清华则分列第12位和第16位。不过,北大、清华和复旦在“学术同行评议”的指标中都获得了满分(100分),它们也被认为是同专业领域中的最好大学。

今年有41所中国大学进入世界前200强,比去年多了两所。中国大学在“单位论文引用”指标中的得分也高于往年,这意味着,中国一流大学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不过,排名也显示,中国大学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努力,比如在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和增加教学资源上。

据了解,Qs亚洲大学排名是Qs世界大学排名的延伸。Qs世界大学排名始于2004年,是世界范围内被引用最多的大学排名。

高二男生研究“男孩危机”建议学校“因性施教”

美国《商业周刊》有篇文章写道:“在美国各地,女生在学习方面似乎建立了一个罗马帝国,而男生则像古希腊一样日趋衰败”。虽然带有调侃味道,但“男孩危机”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现实。一些学者甚至认为,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等方面遭遇“全线危机”。

真是这样吗?上海复旦附中高二男生李申儒对“男孩危机”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花了数月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写就了一篇8000多字的论文。结果发现,“93.01%的男生认为存在‘男孩危机’这种现象。高速99%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今的学校教育有利于女生发展。76.48%被调查者认为,当今学校教育压抑了男生的发展。‘男孩危机’主要表现为学业危机,其背后是教育危机和评价危机。”

作为治理“男孩危机”的手段之一,李申儒认为必须改革现行教育评价体制,以综合评价取代学业评价,以能力评价取代试卷评价,以动态评价取代静态评价,“男孩危机”的解救,更需要男孩自身力量的发挥。

中学生异性亲密接触男生家长甘做“鸵鸟”

国际跨文化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大会于近日公布了一份对上海五所初高中1508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与异性接触属于正常现象,被调查学生认为与异性亲密交往的目的主要为摆脱孤独压抑感、减轻学习压力和满足好奇心。

在调查中,专家们发现,家长对孩子和异性亲密交往采取不管不问态度的占了不少比例,尤其是高中男生的家长。有近1/3采取“鸵鸟政策”,总是避而不谈,唯恐教坏孩子。而老师们对异性亲密交往的态度则处于两难的状态,“想管但又不知道如何去管”。为了避免矛盾,只要在校园内不出现不规范行为,很多老师采取不过问的态度。

针对中学生异性交往过密的现象,包括格致中学、光明中学等在内的一些学校纷纷开始探索青春期教育新方法。自由联想、角色扮演、同伴互助……校方希望通过此类开放式教育形式帮助同学们形成积极健康的性观念。

女中学生受邀参观美国馆重温历史

从134年前的美国费城世博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113名中学生大使通过一次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般的纪念活动,完成了中美两国在世博会上的又一次“握手”。

5月8日上午10点,113位中国女孩走进了世博园,成为上海世博会美国馆的特邀嘉宾和“中国学生大使”。此举是为了纪念134年前,113位中国男学生以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身份,参观美国举办的费城世博会。“就像历史转了一个大圆圈,中国和美国在世博会上又相聚了”。

德国CHE大学排名及其启示 篇9

尽管大学排名存在着诸多不足,“然而,人们又都在使用它们,因为如果使用得当,对消费者、决策者以及跟国内外同行作比较的学术机构而言,它们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1]从1998年开始,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The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推出了CHE大学排名。CHE大学排名打破传统大学排名的方法,独树一帜地构建了一个没有名次的排行榜。加拿大学者亚历克斯·埃舍尔(Alex Usher)在考察全球19个大学排名时发现,“除了德国的CHE大学排名之外,大学排名都表现为‘联赛榜’的形式,把各个‘运动队’按照它们的分数高低排在一张表格里”。[2]可以说,CHE大学排名为国际大学排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它独到的排名方法也逐渐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同时,CHE大学排名本身也对德语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鉴于国内对这一排名的研究还很少,本文试图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CHE大学排名在国际上为什么会引起广泛关注?CHE如何对大学进行排名?排名产生了哪些影响?对中国有何启示?

一、CHE大学排名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

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排名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CHE大学排名作为一个后起之秀,能够在国际排行界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大学排名的不足。我们从当前国际上影响最大,但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的两种大学排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W 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大学排名,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从排名的内容来看,《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世界大学排名”有50%的权重赋予了涉及大学声誉的同行评议,20%是研究的产出。可以说它是一个注重大学研究和声誉的排名。但目前存在的争议正如美国学者特伦兹尼(Terenzini)的研究所揭示的,“对大学教育来说,尤其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并不能通过大学的研究水平和声誉来推断大学教育质量的高低”。[3]《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从2007年开始将25%的权重赋予涉及大学声誉的校长评议。这样的指标倾向于已经建立起声誉的大学,而不是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大学的表现来做出判断。目前,至少有63所大学的校长已经签署了抵制《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中的声誉调查。[4]

从排名的方法上看,这两个大学排名都对单个指标赋予了权重,并且对大学的整体实力进行次序排名。这样的方法同样也会引发很多争议,指标在数值上的差异表示着参与排名的大学之间的差异,但是在整体排名时,它忽视了标准误差的存在。例如,从2001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的结果来看,在百分制的情况下,排名13~22的大学得分差距仅为6分。

公众对大学排名的热情并不会因为它存在争议而减少,但理性的学者们显然不会放弃对此问题的思考。当CHE大学排名的影响渐渐扩大时,学者们发现它独到的排名方法克服了现有大学排名的一些弊端。学者们的推崇也使得CHE大学排名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CHE大学排名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1. CHE大学排名的方法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所发布的CHE大学排名试图突破原有大学排名的思维,CHE在排名时秉持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不存在最好的大学。一所大学不可能包含所有的学科,即使在已有的学科领域内,也不可能每一门学科都是最好的。大学内各个院系、学科和专业的实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显然根据大学综合实力做出的排名会稀释这些差异,这可能会对高中毕业生产生误导。CHE采用这样的排名方法还考虑了德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特点,长期以来,德国民众一直都信奉“所有大学的教育质量都相同”的神话。对学生来说,他们关心的并不是“哪所大学最好”,而是想知道针对某一个特定学科究竟哪所大学最适合自己。因此,CHE从学科的角度来对大学排名。

在此基本理念之下,CHE大学排名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方法的创新。首先,它不对单个指标得分进行累计或加权。单个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同一学科内不进行次序排名。CHE认为,将差别很大的指标合并成一个整体的综合排名是无意义的。CHE让用户自己筛选一定数量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要求网站数据库提供具有可比性的大学信息,有效地创建自己的大学排名。CHE大学排名事实上把定义高等教育质量的权力交给了排行榜的使用者。

CHE大学排名的第二个独特之处是在每个指标内部,排名的结果用分组的方式呈现,而非次序排名。根据各项评价的结果,将评比的学科或者学科内单个指标分为绿色的高分组(top group)、黄色的中间组(middle group)和红色的低分组(bottom group)。每一组的内部元素在质量上被认为是相同的。这样做的理由是,对许多指标来说,次序排名相对来说并不科学,且容易引发争议。因为在许多评估指标中,大学之间的实际差异非常小。CHE在掌握每个大学在单个指标上的特定数据后,对其进行分组归类,而不用详细呈现各个数据的细节。

荷兰学者尼纳·范德克(Nina Van Dyke)在2005年研究了10种国际上主流的大学排行,其中采用分学科进行排名的只有德国CHE大学排名;用分层的方式区别排名对象的有德国的CHE大学排名和澳大利亚的“优秀大学指导”(Good Guides);不对单个指标赋予权重来计算总值的排名也只有CHE大学排名和“优秀大学指导”。而集合这三大特点于一身的、并且最早采用这种方法的只有CHE大学排名。[5]由此可见,CHE大学排名在方法论上独树一帜地给我们展现了一种排名的新思维。

2. CHE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

CHE大学排名在方法论上的创新,使得它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变得更加丰富。它试图尽可能周全地将学生在选择学校时要考虑的各个要素纳入其中。通过征求大学协会、评估专家教授、大学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的广泛意见,CHE从9个维度、35个二级指标设计出了一个旨在帮助学生做出选择的决策模式。其排名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http://www.unc.edu/ppaq/docs/CHE_formatted.pdf

从CHE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专注于教育质量的大学排名。如此详细的指标体系给排行者收集数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它设身处地考虑到了高中毕业生的需求和利益。从学生的满意度到教授的同行评议,这些对个人主观体验的调查,经过大样本数据的处理后(CHE排名对250所高校的13万名学生和1.6万名教师进行调查或问卷)所得出的数据对学生的就学选择很有参考的价值。与其他过于注重大学的研究和声誉的大学排名相比,CHE大学排名更注重大学的教育质量,这有利于维护人才培养这一大学的基本使命。

三、CHE大学排名所产生的影响

1. CHE大学排名对德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在理想的状态下,大学排名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涉及学生及其家长、政府和高校。CHE大学排名的初衷虽然是为学生及其家长服务,但从目前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它也很好地兼顾了三者的需求。

对学生来说,CHE排名为他们的升学选择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迄今为止,CHE已完成了288所德国大学、四大领域35个学科的排名工作,已经有80%的德国大学生就读于这些被排名的学科领域之中,并且每一个学科的排名数据每三年便会更新一次。“从2007年的数据来看,三分之二的大一新生曾使用过CHE的排名,有13%的学生认为CHE的排名对准备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参考信息”。[6]

对政府来说,CHE排名充当着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功能。德国大学的管理权归各个州所有,同时德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相对缓慢。1998年德国曾试图以专业认证的方式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但由于认证程序复杂,大学不愿意支付高额的认证费用。CHE大学排行正好满足了这样的需求,“通过CHE特有的排行方法,为人们认清大学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足提供了详细的并且是基于各个大学差别的线索。从这个角度而言,CHE大学排行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7]从长远来看,一个广泛被接受的大学排名将成为德国继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政府管制之后的第三种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工具。

对大学来说,大学排行要想对高等教育系统施加重要的影响,要靠大学重视其自身在排名中的位置并且能够产生提高质量的动机。尽管CHE大学排名刚推出时,有不少大学校长对排名的结果持有异议,但CHE提供的详细而又公正的数据使得排名逐渐被认同。一些德国大学已经开始通过CHE的大学排名来检查和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为此,CHE在2007年建立了一个盈利性质的咨询机构,旨在帮助单个大学提高自身的质量,设计大学的市场化战略,优化大学内部的治理。

2. CHE大学排名对其他国家大学排名的影响

许多学者盛赞CHE大学排名是“现在所有大学排名中最完美的实践,处处都体现了排行者独到的智慧”,并且“最大限度地克服了传统大学排名在概念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通过的关于大学排名研究的《柏林原则》(Berlin Principles)”。[8]博洛尼亚进程的加快使得欧洲范围内学生之间的流动日益频繁,这迫切需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可比性的各国大学数据。2004年与2005年,CHE先后增加了奥地利、瑞士这两个国家经济、法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的学科排名。尽管在荷兰国内有大学排名的存在,但荷兰与比利时还是积极地加入了CHE的国际大学排名系统。CHE大学排名今后发展的方向将是对所有的欧洲大学进行排名。

同时,CHE大学排名的影响已经从欧洲扩展到全世界。加拿大拉瓦尔大学(University Laval)荣誉校长弗朗科艾斯·塔维纳斯(Francois Tavenas)认为,“CHE大学排名为其他国家的大学排名树立了很好的榜样”。[9]实际上,加拿大教育政策研究院所发布的《大学信息导航报告》(University Report Card Navigator)就是模仿和参照了CHE大学排名的方法,对加拿大的大学进行了排名。《大学信息导航报告》为学生的就学选择提供多维度的指标,同时不对指标进行累计和赋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生成符合自己要求的大学排名。而美国未来高等教育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也正试图建立一种类似于CHE的大学排行作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的补充,减少各个利益相关者对排名所产生的争议,使得学生和家长能够根据偏好选择变量,得出自己理想的大学排名。[10]

四、CHE大学排名对中国大学排名的启示

CHE大学排名从最开始的只针对德国大学,到现在准备扩展到欧洲范围内所有的大学。这一排名的实践证明,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大学排名还是区域间的大学排名,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大学排名,其背后所传递的排名理念是共通的。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用CHE大学排名的优点去审视现有的大学排名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它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中国大学排名研究有何启示。

1. CHE大学排名不对大学做综合排名的方法值得学习。CHE排名反对对大学的整体进行评价,而是通过选择大学具有可比性的方面进行比较。澳大利亚学者西蒙·马金森(Simon Marginson)对此十分推崇,在他看来,“与其去建构一个站不住脚的评价大学整体实力的排名指标,作为与政策密切相关的大学排行还不如去回应各种不同的需求。大学不应该被整体评价,相反,我们在排名时可以根据大学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地理位置进行评价”。[11]

中国国内的大学排名大多是针对大学的整体综合实力。一个综合性的排名结果对政府和大学来说,很难有多少针对性的启示。这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大学排名的诊断功能。因此,中国的大学排名必须在方法论上有所创新。例如可以根据大学的不同功能,分别针对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进行排名;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专业的特点,针对学生和家长的就学选择或者用人单位的需求做出排名;根据体现大学发展的一些特殊指标,如大学创新的能力做出排名。

2.CHE大学排名不对指标进行累加,打破了过去大学排行中零和博弈的传统,为大学的发展营造了一种双赢的氛围。现有的中国大学排名虽然给大学的发展带来了竞争压力,这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质量的提高,但每年大学排名的公布却呈现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现象,在排名中处于有利位置的大学以此作为宣传,以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而处于不利地位的大学则开始质疑排名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甚至有不少大学校长对排名提出抗议。

大学排行是为了排名本身,还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CHE大学排名做出了很好的范例,尤其是它反对对所有大学做简单的排序,这对于中国这个过于注重名次的社会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分层的方法有利于减缓由于大学排行所带来的不必要的争议,使得所有大学都有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动机。

3.CHE大学排名考虑了多样性,而不同于其他大学排行榜那样只关注研究型大学,避免了大学发展的趋同。国内现有的大学排名大多数关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通过大学的声誉和研究水平来反映其综合实力,这无形中引导大学更多的关注于科学研究,关注于大学的研究产出,重数量指标轻质量。为了在大学排名中获得有利的位置,大学必须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购买昂贵的设备、对明星教授的争夺以及申请更多的博士点和硕士点上。可以说,如果大学排名设计不当,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趋同现象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顽疾,在今后如何引导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避免由于过度竞争导致各个大学失去自身原有的特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有大学排行中单一的评价指标、苛刻的名次排序无疑助长了大学趋同的趋势。我们的大学排名应该学习CHE大学排名多样化的思维,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4. CHE大学排名是站在高等教育消费者的角度上对大学做出的评价,充分考虑了消费者利益。CHE大学排名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信息,因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在别人的眼中,大学排行应该能与其使用者之间产生互动,尤其是对学生群体。使用者应该能够根据自己的评判标准在大学排行中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12]般来说,所有的大学排名都具有明确的排名目的和特定的价值取向。但是,高等教育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期望,它要满足学生及其家长、政府、大学和社会各个方面不同的需求,这使得排名目的的单一性与需求群体的多样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尤其是在权重的赋予过程中,不同群体对指标的要求和标准大不相同,仅仅通过简单地对指标权重进行累加得出的大学整体排名只体现了排名者自身的价值判断,并不能让不同的群体清楚地了解到他们各自所关注的信息。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已经跨入了大众化的阶段,学生选择学校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而国内真正服务于消费者群体、关注大学教育的质量、关注人才培养过程的大学排行还很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与国外的大学相比,我国特有的招生体制使得学生一旦做出就学选择,更改的余地就很小。如果学生因为不了解大学和专业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教育浪费。在这一点上,CHE大学排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参考文献

[1]菲利普·G·阿尔特巴赫.大学排行榜之困[J].世界教育信息,2006,(6):28~29.

[2]亚历克斯·埃舍尔,马斯莫·萨维诺.差异的世界:大学排名的全球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5):1~10.

[3]Terenzini & Pascarella.Living with Myths: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America.Change,1994,Vol.26(1):28-32.

[4]Valerie Strauss.U.S.News's College Rankings Face Com- petition and Criticism.The Washington Post,2007,August 17.

[5]Ninavan Dyke.Twenty Years of University Report Cards.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2005,Vol.30(2):103~125.

[6]Maarja Soo & David Dill.The CHE University Ranking in Germany.[EB/OL].http://www.unc.edu/ppaq/docs/CHE_ formatted.pdf,2007.

[7]Gero Federkeil.The Lack of a National Policy Regime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Germany Implications and Alterna- tives.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2003, Vol.15(2):63~72.

[8]Marijkvander Wende.Ranking and Classif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a European Perspective.Higher Education, 2008,Vol.23:49~71.

[9]Detlef M(?)ller-B(?)ling.CHE-Ranking Methodology and Presentation[EB/OL].http://www.utwente.nl/cheps/docu- menten/2005rankingmullerboling.pdf,2005-12-02.

[10]Kelly Field.Another Accountability Idea:A New Database that Would Customize College Rankings.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6,March 31.

[11]Simon Marginson & Marijk vander Wende.To Rank or to Be Ranked:The Impact of Global Rankings in Higher Ed- ucation.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7,Vol.11(3/4):306~329.

厦门大学专业排名 篇10

厦门大学最好的专业在全国排名参考

本科专业 校名

 

 

排名

 

 

开设的学校数

 

 

等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在全国大学排名 5 开设的学校数 449 专业得分等级 A++
财政学

 

 

专业在全国大学排名 2 开设的学校数 85 专业得分等级 A++
法学

 

 

专业在全国大学排名 10 开设的学校数 452 专业得分等级 A++
广告学

 

 

专业在全国大学排名 3 开设的学校数 237 专业得分等级 A++
工商管理

 

 

专业在全国大学排名 8 开设的学校数 395 专业得分等级 A++
会计学

 

 

专业在全国大学排名 1 开设的学校数 377 专业得分等级 A++
财务管理

 

 

专业在全国大学排名 3 开设的学校数 315 专业得分等级 A++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

学校代码及名称 本一级学科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学科在全国排名
10384厦门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69 26

 

 

化学工程与技术 73 16

 

 

工商管理 86 5

 

 

公共管理 78 10

 

 

统计学 85 3

 

 

生态学 79 10

 

 

生物学 80 12

 

 

海洋科学 84 2

 

 

化学 87 6

 

 

数学 74 20

 

 

世界史 76 9

 

 

中国史 81 9

 

 

考古学 74 10

 

 

新闻传播学 75 13
10384厦门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76 10

 

 

中国语言文学 75 22

 

 

教育学 77 6

 

 

民族学 76 5

 

 

社会学 72 13

 

 

法学 79 10

 

 

应用经济学 83 4

 

 

理论经济学 81 7

 

 

艺术学理论 69 13

 

 

戏剧与影视学 74 6

 

 

【更多相关内容分享】

1.厦门大学专业排名2015

2.厦门大学全国排名2015

3.厦门大学优势专业2015

4.福建211大学名单排名

5.2015福建高考成绩查询入口

6.厦门大学录取分数线2015

7.厦门理工学院优势专业2015

8.福建二本大学排名2015

9.福建师范大学全国排名2015

重庆邮电大学专业排名 篇11

重庆市特色专业: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广播电视编导、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微电子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现代交换原理

重庆市精品课程:数学建模、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VC++与面向对象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级英语、大学英语、通信组织与运营管理、电信传输原理、信息论基础、通信原理、移动通信、通信经济学、电信组织与运营管理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数据库原理

重庆市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大学物理、数学建模、物理与生活、管理沟通

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

大学吸引力的显示偏好排名 篇12

随着大学招生人数增加,上大学相对更加容易了。但是大部分家庭在第一个孩子进入大学学习时,面临如何在众多的招生学校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的问题。大学排名对于学生和家长了解大学的声誉、特征都有巨大的帮助。目前影响较大的排名机构有三家,分别是网大有限公司、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校友会网,但这些排名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指标计算的数据也没有公开。[1]虽然每个排名有不同的指标体系和权重,有些排名也涉及到学校的声誉,但都没有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关于学校吸引力大小的指标。

我们根据中国高考录取机制的性质,提出了一个估计中国大学吸引力的显示偏好排名模型。基于显示偏好的大学排名度量的是学生或者家长眼里的学校吸引力,这个吸引力可能反映了学校的质量,但也不完全是学校的质量。对于什么是大学的质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相同的大学特征,如声誉、师生比例、科研经费、地理位置、校园环境等,学生和家长、教育管理机构甚至普通的大众,对这些因素的权重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构建的显示偏好的排名,就是这些意见的综合,反映了人们看法中的一致性因素。

基于显示偏好的学校吸引力排名综合了所有考生的选择中所包含的信息,对考生和家长了解其他人的看法具有实用价值。考生和家长们为什么要了解其他人的看法,Avery Christopher等人提供了三种解释:第一,在大学教育中,和什么人在一起学习是很重要的。见贤思齐,学生不但关心学校的质量,也关心和自己在一起的学生的情况。第二,每个考生对于学校也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考生明白自己的信息可能是不完全的,通过了解其他人的看法和行动,可以弥补自己信息的偏差。第三,考生可能通过选择不同的学校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这就是教育的信号甄别功能。23考生通过学校的选择来显示自己不同凡响的能力,在均衡状态时,清华大学录取的考生和江南大学录取的考生有着不同的能力。在中国的招生制度下,家长关心其他人的选择和偏好还有第四个原因:了解其他人的偏好便于考生填报志愿,协调到均衡结果。

在中国,考生是按照分数和对学校的偏好(志愿)根据高考录取制度统一录取的。在出分填报志愿时,高考录取的结果等价于把所有考生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每个考生依次从可选择的学校中选择他最偏好的学校录取。不同分数的考生有不同的可选择范围,分数最高的学生可以选择所有的招生学校,而分数低的考生选择范围小。通过考生的选择和录取的格局,可以推断学校吸引力的分布情况。

二、概率模型

(一)大学的吸引力

为了进行大学排名,我们必然假设每个大学有一个隐含的表示大学吸引力的变量,我们可以根据吸引力的大小来给大学排名。虽然不能观测到这个吸引力,但是可以估计出它的数值。大学的吸引力由多方面因素构成,如大学的声誉、教育质量、专业、学校位置、学费、学术资源等。我们不需要知道这些特征如何构建出大学的吸引力,仅仅假设学生是根据学校吸引力的大小一致地行事。

构建这个显示偏好吸引力排名,也不需要假设所有学生对学校的吸引力有相同的看法。每个考生对于学校吸引力的看法可以在一个均值周围分布。如果所有的考生对学校吸引力的看法一样,考生的表现就会完全相同,但这并不存在。我们假设每个考生对学校吸引力的看法都有自己特异的因素,正是考生不同的看法造成了学校在争夺学生时互有胜负的模式。显示偏好排名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并不需要真实存在一个潜在的吸引力排名,如果在考生和家长心目中不存在普遍一致的对学校吸引力的看法,这种方法估计出来的排名就没有一致性。可以设想,如果每个考生对于大学的偏好都是随机的,最后得到的录取结果就没有任何模式,各个学校的输赢也是随机决定的,不存在一个显然的模式。但是,不管学生如何形成自己的偏好,只要在他们之间存在共同的模式,那么显示偏好排名就可以把这些系统性的因素显示出来。

(二)考生录取的多元比较问题

大学排名问题可以从多元比较的框架来看。当考生选择学校填报时,根据他的分数,他在当时仍然招生的学校进行选择。这时,所有学校就在进行一场竞争。考生从每个可以选择的学校的吸引力分布中进行抽样,得到他对所有可选择学校的个人评价,评价最高的学校就会被考生作为入学学校,这个学校就赢了竞赛。如果不存在学生个人兴趣干扰的因素,赢了竞赛的学校比其他学校受欢迎就是一个合理推断。根据所有学生的录取结果,得到了每所学校获胜的场次,汇总所有考生的信息,就可以估计学校吸引力的情况。

多元比较统计模型文献主要讨论两两比较模型,在每次竞赛中只有两个选手参与,如国际象棋、球类比赛等。这类文献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已经有大量的关于如何从竞赛记录推断国际象棋棋手能力高低以及对于球队排名的文献。在两两比较模型的文献中,根据分布的不同,有两类最为常用的模型假设。一类是Bradley-Terry模型,假设分布是第一类极值分布。在这个假设下,二元比较模型中就会导出Logit模型。另一类常用的分布假设是正态分布,这就是Thurstone-Mosterler模型。在实际中的两两比较数据时,这两种模型得到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差异,利用第一类极值分布假设的模型更容易处理和计算。[4]在Avery等人研究美国大学排名时就是利用这个分布,我们也使用这个分布假设。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极值分布或者正态分布假设,是考生对单个学校的吸引力个人看法的概率分布假设,不是对于所有学校的吸引力的分布假设。

(三)模型设定

我们共有I所大学,其中θi=大学i的吸引力参数,i是指大学的指标,i-1,2..I。大学的吸引力是考生对大学评价的影响因素之一,考生对大学的看法也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对任意的考生j,他对于选择集Sj内的学校评价πij由学校吸引力、学校可变特征和个人兴趣三部分构成:

θi是指学校的吸引力,包含了大学所有不变化的特征,如对于大学教育质量的平均看法和大学平均教育费用等。有些特征是随着考生的不同而变化的,我们把这些额外的变量加入以控制其他的解释因素。xij=(x1ij,x2ij…,xkij)就是大学i和学生j有关的可变变量向量,可以包括:大学是否为“211学校”、大学是否为省内大学、考生到大学的距离、第一年的学费等特征。所有这些特征都是去掉均值的,因为在估计时,这些均值不能和大学的吸引力θi分离出来。假设这些特征以线性的方式进入模型,δ是有关可变特征的影响系数。εij是考生对大学吸引力评价的随机部分,这里假设考生对每个学校的个人兴趣服从相同方差的第一类极值分布。这些因素共同决定学生对每一个学校的评价。

学生j从可选择的mj个学校中选出评价πij最大的学校入学,因而考生的选择Yj就是一个0-1向量,Y=(Y1j,Y2j,…,Ymi,j)其中变量Yij表示这个学生的选择:

由于考生选择吸引力最大的学校入学,mj个学校竞争考生j的录取结果就服从如下的多项分布:

这里pij是学生j在这mj个学校中最后选择学校i入学的概率。在第一类极值分布的假设下,可以计算出这些入学的概率为:

通过考生的选择,可以估计出学校吸引力的参数,进行吸引力的排名。如果既想知道学校吸引力的相对大下,也希望知道这种吸引力排序真实的概率,这可在Bayesian方法的框架下估计,可以从参数的后验分布中得到这个分布中感兴趣的信息。在Bayesian方法中,参数的后验分布函数是似然函数与先验分布函数乘积的一个常数倍数。对于参数的先验分布,我们假设服从近似均匀分布,各个参数的先验分布是独立的。这些先验分布由几部分组成:

这里,δk是向量δ的第k个分量。这个先验分布也是Avery等人使用的先验分布。

从学校吸引力θi的后验分布中我们可以得到需要的信息,估计了后验分布的均值,作为吸引力排名的指标。如果学校i吸引力的后验均值大于学校j吸引力的后验均值,则学校i的排名在学校j之前。对于例如“排名第9的学校和排名第10的学校的吸引力真的有显著的区别么”这类问题,我们就不能仅仅比较吸引力的点估计。我们使用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从后验分布抽样来回答这类问题。MCMC可以从(θ9,θ10)后验分布中进行抽样,“θ9大于θ10”的概率可以利用抽样数据中“θ9大于θ10”的比例来估计。这种比例类似于统计中95%的置信区间,如果这个比例是95%,就比一个46%的比例更有理由相信排名第9的学校的吸引力大于排名第10的学校的吸引力。

在执行MCMC算法时,所有参数的初值都设定为先验均值。然后,从每个参数的后验条件分布中依次进行抽样,一直到所有参数的分布都稳定下来,我们就认为达到了稳定分布,把以后的抽样认为是来自参数的后验分布,可以使用WinBUG软件执行MCMC。在10000次迭代之后,我们又进行了30000次迭代。根据模拟数据的轨迹图(trace plot),10000次的burn-in足够稳定了。为了减少自相关性,我们利用之后的每隔5次迭代的观测作为抽样的值。这样,每个参数就有6000个抽样观测值。利用这些观测值,我们计算了每两个学校两两比较时吸引力排名在前的学校胜出其后的学校比例。

三、高考录取的性质

从前面的概率模型中发现,如果知道考生的选择范围和最终录取学校,就可以估计出学校的吸引力。这一节主要讨论如何利用高考录取机制的性质确定考生的选择范围。

中国的高考录取机制是一个按照分数分配入学资格的统一录取体制,大学只是供所有考生按照分数分配的公共品。高考录取的特点是“志愿优先,相同志愿看排序高低”。聂海峰证明,在中国高考出分报考的录取机制下有唯一的一个均衡结果,这个结果是分数公平的。[5]分数公平使得录取结果具有如下的结构: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个最低录取分数线,如果一个学生的分数高于一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那么他的录取学校不会比这个学校差;同时,如果一个学生被一所学校录取,那么他的分数一定不低于这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这样,根据每个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就可以知道哪些学校在考生的选择范围里。这样,根据考生的分数和每个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就可以计算出考生的选择范围。

高考录取机制的细节可能有些影响。在实际考生填报的志愿中,不仅有考生对学校的偏好也有考生对学校内部的专业偏好。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能会面临“好学校但专业一般”和“一般学校但是专业较好”的选择。我们这里没有区分专业的影响,因为即使在学校内,专业的分配是以考生的分数高低来分配的,整个学校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当然,学校招生专业会影响学校对考生的吸引力。在各高校分配给各省招生计划时,在不同的省录取不同的专业,因此学校的招生专业也影响一个学校在省内吸引力的排名。下面使用浙江省文科的招生数据,构建一个地区的排名。对于这个地区的所有考生来说,面对的是同样数量的专业。学校的招生人数也会影响学校对考生的吸引力,因为招生专业过少导致招生人数过少,在报考时可能会影响选择考生的选择。招生人数太少的学校可能会由于人数不足产生较大的偏差。因此我们在估计显示偏好排名时,去掉了招生人数过少的学校。

计算考生选择范围时,我们使用的是均衡的等价性,是对实际录取结果的一阶近似。非第一志愿的学生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有些学生第一志愿的学校没有被录取,通过调剂录取,这使得实际录取的结果可能不是考生的真实志愿,但是考生若可以调剂,则表示对于调剂志愿是无差异的,因而不会太干扰估计的结果。有些学生由于担心第一志愿落空,会在第一志愿选择时选择一个安全的学校,而他的考分很高,这可能导致高估了最后录取他的学校的吸引力。调剂录取和二次填报志愿引起的偏差,对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影响。最低分数线较高和最低的学校不受影响,只是在吸引力相同的学校之间可能存在吸引力的偏移。由于实际的录取制度使得高估和低估某些学校都有可能,因此这两种效应可能会互相抵消。这些因素的存在可能会使得排名在中间并且吸引力接近的学校之间吸引力排名的可靠性降低。我们下面使用第一批录取学校的数据,每个学校都有很高的第一志愿满足率,这可以减轻这些因素的影响。

四、数据

我们用来构建学校吸引力排名的数据是执行出分填报录取的浙江省2004年第一批录取中文科学校的录取数据。数据来自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持的网站——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hsi.com.cn)提供的收费服务:高考填报志愿综合参考系统,该系统的数据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提供。考生录取信息包括考生的考分、录取学校、录取专业、考试类型(文科、理科)。由于文理科是分开录取的,我们这里只使用了全部文科考生的数据。2004年全国有22所大学可以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名额独立于高考统一录取额,考生仍需参加高考,但可以低于投档分数线20分录取。因此我们采用的学生数据中去掉了录取分数低于投档分数的考生,减少自主招生的影响,这样,最后共有考生4021人。

考生信息的简单统计综合在表4-1中。学生的平均分600.64分,而考生入学学校最低分平均是587.4分。考生入学学校的最低分是数据中学校录取的所有考生分数的最低分,这不同于后面提到的学校投档线。投档线是招生办公室向学校提供第一志愿的考生的控制分数线,提交的名额多于学校的计划人数,因而得到的入学最低分高于学校的投档线。可以看到,学生平均分数都高于学校平均的最低分数13分左右,每个考生的可选择余地较大。

利用每个学校的最低入学分可以确定每一个考生可选择学校的集合。首先给定这个考生的分数,然后对照所有招生学校的最低入学分数,如果考生的分数高于学校的最低入学分数,就表示考生可以选择这个学校。从表4-1中可以看到,文科考生选择范围的平均数是82.18所,而全部文科学校是104所。每个考生平均可以选择80%的所有招生学校入学,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控制学费、距离等因素可以减少吸引力估计的偏差。根据浙江省高等院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编制的《浙江省200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手册》可以得到考生入学学校各专业的学费和学校所在地。考生与学校的距离是杭州市到学校所在城市的火车里程,从2004年铁路里程表中可以得到。对于在杭州市内的大学我们把里程计为0。浙江省省内的城市距离用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的地图册上的公路里程数。两地间没有直达的火车使用省会城市作为中转站,东北的城市如果没有直达火车则使用北京作为中转站。每个考生被实际录取学校的学费是考生录取专业的学费。对于考生选择范围内其它学校的学费,我们使用这个学校所有专业学费的平均数作为考生可能的学费数。

考生距离学校的平均距离为700公里,第一年学费平均为5600元。学校距离反映了学生入学的交通成本。学费作为入学学习费用的替代,由于我们没有住宿费用的数据,且在实际录取中,一些学校对于报考学生有各种奖励,因此学费不是入学学习的净成本。因为我们不知道录取学生的身份,因此也无法确定各种奖励。但这些学生仅是一小部分,对改变估计结果的作用不大。从表4-1也可以看到,文科考生有45%被省内学校录取,46%的考生被“211工程”的大学录取。

表4-2中包含了录取学校的招生计划数和专业数的信息。浙江省2004年第一批录取的学校有162所,其中文科招生学校120所,但是16所在网站上没有学校的文科录取数据,这16所大学的投档分数线平均为577.8,略高于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576分。而所有文科的平均投档分数线是583.1分。参与排名的文科学校有103所,平均录取人数为38.7人;录取人数最多的为391人,最少的为6人。文科学校平均录取39人,也就是说在争夺生源的竞赛中,平均意义上每个学校胜利了39次。文科录取专业平均数是8.5个,录取专业数最多的学校也仅22个。文科专业差距较少,因而“好专业和好大学权衡”的因素不大,吸引力的排名更多地反映了学校吸引力的因素。

五、结果和解释

用2004年浙江省第一批录取的文科数据进行学校吸引力显示偏好排名,只是我们模型的一个应用。首先,这里的排名是一个地方性的排名;其次,这只是所有文科考生对所有在浙江招收文科考生的学校吸引力大小的排名。在浙江省第一批录取的所有考生中,文科生有4000多人,这里估计的学校吸引力就是这4000余人的选择行为所包含的信息。如果有足够的资源得到全国学生的录取数据,我们可以构建出这些学校在全国的吸引力排名。

我们在表5-1中仅列出了前50位学校的吸引力的估计。第一批录取的学校是重点大学和浙江省一些地方学校,以重点大学为主。从表5-1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重点大学吸引力的格局,北京大学作为文科的领袖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组成第一梯队,他们的吸引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大学。吸引力排名前10位的大学依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这些学校都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如果以10名为一组,在第一组中,排名第1的学校和排名第10的学校相差很大;而在第二组中,吸引力的差距就小了很多,其后得分差距都不大。随着排名的降低,各学校吸引力之间的差距减少,表明这些学校有着相似的吸引力。从表5-1中可以看到其他控制的变量符号是显著的,虽然有些变量不显著。“学费”和“是否是省内大学”的变量不显著,但是其他条件不变,学生愿意选择交通成本少的大学。在重点大学中,“21 1工程”大学对于考生格外具有吸引力。

注:1.由于篇幅限制,我们仅列出了排名前50的学校及其得分;也列出了控制变量系数的估计,括号中的数字是标准差。2.由于模型的性质,吸引力之间有差距才有意义,并且我们不能估计出所有学校的吸引力;我们把浙江万里大学的系数标准化为O,因此估计的吸引力系数中有负数。

前面也提到,不同的大学招生专业不同,专业的吸引力也影响学校的吸引力。从表5-1中可以看到,浙江省本省的一些大学排名很靠前,这是因为这些学校是分批次招生的,他们在不同批次录取不同的专业。因此,这里的吸引力是这些学校的招生专业在第一批次学生眼里的吸引力,并不是这些学校的综合吸引力。很显然的,当学校的排名靠后时,考生对学校吸引力看法的一致性会降低;另一方面,排名位于中间的学校之间的吸引力接近,使得吸引力的区分度降低。由于录取的性质,学校吸引力的差距只反映了平均意义上的差距,只是吸引力的点估计,即使列出吸引力的方差也并不能很好地说明吸引力排名的差异情况。

我们可以从学校吸引力的后验分布抽样,比较排名在前的学校吸引力大于排名在后的学校吸引力的比例,提供一个对表5-1中吸引力排名可信度的概率估计。这个比例类似于一个置信概率,如果比例是95%而不是40%,更有理由相信这个排名是可靠的。抽样结果显示,在排名第1的北京大学和排名第2的清华大学的吸引力的后验分布抽样比较中,每一次都是北京大学的吸引力大于清华大学的吸引力,因而比例是100%。和其他大学吸引力作比较时,“北京大学的吸引力更大”的比例也是100%。后验分布抽样中,排名第2的清华大学的吸引力超过排名第3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次数比例是95%,超过其他大学的概率则是100%。中国人民大学的吸引力也以95%的概率超过其他对手。在文科前20名中,其后5位可以使得比例达到90%以上。但是在20名内,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师范学院和宁波大学的胜出概率远低于排名附近的学校。这可能是由于这些省内学校吸引力优势不明显所致。在20名以后,考生对于学校吸引力的看法也逐渐不一致,为了达到90%的比例需要进行比较的学校的排名已经迅速下降到20位以下。这意味着,吸引力排名前三位的学校显然超过其他学校,前20名的学校和其后5位之间的学校的吸引力统计上都不显著;20名之后的学校,吸引力在统计上都不显著,可以认为是在一个档次上的。

可以看到招收文科考生的学校的吸引力分布情况: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这些综合类大学的吸引力位于前列,尤其以北京大学为翘楚。在这些老牌传统名校之后,其他大学的吸引力近似,属于类似的层次。

六、总结

本文展现了如何通过高考录取结果来计算招生学校的吸引力显示偏好排名。显示偏好排名使用的数据是公开可得的,可以给家长和考生提供关于学校吸引力的精确信息。文中一些学校的显示偏好排名可能和许多人心目中的排名不一致。要指出的是,这是浙江省文科考生对于招收文科考生的学校的显示偏好排名,学校的吸引力也和学校投放在浙江省的专业有关。由于现在许多学校大量招收本省学生,投放在外地的专业指标未必有吸引力,因此可能和本省的录取偏好不一致。这里的排名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排名。由于有些理科类的学校仅招收理科考生,这并不这些理科类学校的吸引力就比本文所列学校的吸引力差。

除了估计各学校在考生和家长心目中受欢迎情况,模型也可以用来帮助考生评价在填报志愿时不同填报策略的风险情况。在考后报考时,考生的分数决定了考生在所有学生中的位次。考生能否被一所学校录取,依赖志愿是分数高于该考生的人数是否多于学校的计划招生人数。根据本文估计的学校吸引力的情况,可以模拟不同分数考生对学校的评价和选择,计算出每个分数的考生可以被每个招生学校录取的概率,使用这个概率,就可以评价每个考生填报不同志愿时被录取的概率。

最后,本文再次强调,此处的显示偏好排名只是基于考生和家长的选择得出的学校吸引力的测量,并不必然就是学校质量的反映。

参考文献

[1].搜狐.盘点1987-2005中国大学排行榜[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050221/n224361408.shtml,2005-02-21.

[2].Christopher Avery,Mark Glickman,Carohne Hoxby,Andrew Metrick.A Revealed Preference Ranking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Z].NBER working paper W10803,2004.

[3].Hal Stem.Are All Linear Paired Comparison Models Empirically Equivalent?[J]Mathematical Social Sciences,1992,(23):103-117.

[4].聂海峰.高考录取机制的博弈分析[J].经济学,2007,6,(3):899-916.

上一篇:杨致远辞职信下一篇:拓维教育培训学校10月员工大会暨首届教师秋季运动会(员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