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

2024-12-07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精选12篇)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 篇1

CDIO模式是200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美国工程院院士Ed.Crawley教授为首的团队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3所大学发起, 经过4年的跨国研究而创立了一种新型工程教育模式[1,2,3]。CDIO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 该教育模式以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全生命周期为教育背景, 通过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和CDIO教学标准的制定, 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从实践过程中通过经验学习来获取工程能力[4]。

CDIO工程教育模式由汕头大学于2005年率先引入国内, 目前全国已有39所高校被批准成为CDIO试点高校。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于2013年被批准成为教育部第二批CDIO电气类试点高校, 基于此自动化专业全面展开了CDIO模式的教学探索与实践[5]。

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 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针对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要求, 我们对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进行了改革, 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使实验教学内容更紧密结合工程实际, 更注重学生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改革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结构, 满足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要求

通过近几年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实验中心建立了“以验证实验为本、综合设计实验为主、创新实验为优”的“三层式”实验教学体系。

第一层次以基础验证性实验为主, 主要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开设, 确保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 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如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

第二层次以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主, 该类实验融合多门专业课程或一门专业课程的多个知识点, 重在培养学生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与综合实践技能, 如自动化实训实验项目。我们自主研制的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平台, 以实际工业系统为原型, 涵盖完整的自动化工厂实训系统, 包括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和制造自动化等多个行业子系统。进一步强化了教学体系当中的工程实践应用环节,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体现了实验教学紧密联系实际生产过程的工程特色。

第三层次以创新性实验为主, 主要在专业课程中设置, 启迪学生的专业设计与创新能力, 此外还通过实验室开放项目和科技创新实验室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院近几年先后建成了三个创新实验室, 创新实验室面向全院学生全天候开放, 结合学科专业特点, 购置必要的研究设备和相关图书,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 (SRTP) 项目活动及各类学科竞赛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硬件条件及场地。通过完成创新项目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提高了其实践动手能力, 培育了其团队协作精神。

按照三层次教学体系, 我们构建了从基础课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到实训实验室的一体化实践教学链, 进一步强化了教学体系当中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满足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要求。

二、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教学应该是学生亲历验证新理论、充实新知识、尝试新方法、掌握新技术的过程, 是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所以, 实验教学要满足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求, 要改变过去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实验方法, 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过去的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如实验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验证, 与工程实际脱节;实验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实验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

1. 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CDIO工程能力。

针对实验教学与工程实际相脱节的问题, 除了增加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训内容外, 还在专业课实验内容中增加介绍实际应用系统的内容, 如电机及运动控制实验中增加了介绍数控机床电机控制系统的内容, 教师对系统的组成、功能、工作原理给学生做详尽地介绍, 学生可以看到实际的控制板、电机, 能自己动手操作, 了解系统的软硬件的构成, 并就相关问题与教师直接交流。这一实验结束后, 学生反响热烈, 大大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热情。

此外, 我们在网络实验平台资源库中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典型的运动控制系统的案例, 如变频空调控制系统、轧钢过程中的张力控制系统等, 从而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及软硬件的实现。学生在课下通过学习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中电机是如何控制的、控制系统是什么样子的, 弥补了实验设备与工程实际相脱节的问题, 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2.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方式, 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 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6], 不能满足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能力培养要求。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将主动式教学理念、任务设定教学法教学等应用到实验教学过程中。

任务设定教学法是在学生实验前根据运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设定问题[7], 在实验前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自己寻找解决方案, 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审核把关, 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 并要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的情况, 学生变为实验的主导者, 着重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工程设计思想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上, 符合CDIO教学模式工程能力的培养要求。

团队协作能力是CDIO培养大纲中要求工程毕业生所具有的四个层面能力之一, 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分组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分工合作、交流协调、共同研讨等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实训平台借鉴了企业员工的培训方式, 以项目组的形式开展项目研究, 项目组包括负责人和组员, 按照各自身份参与项目实施, 轮换项目负责人和组员身份, 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过负责人的角色, 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采用分组教学法, 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也使得实验考核更加规范客观[8]。

三、加强教师自身的CDIO能力培养

现在很多教师是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 缺少实际工程应用背景, 教师本身工程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欠缺也会造成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脱节, 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 用CDIO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 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工程知识和能力[9]。针对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学院组织教师参加一些应用技术的短期培训班, 学习一些先进的工程应用技术;和学生一起去企业参加生产实习, 去生产一线进行工程实践;同时, 通过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指导及通过其他途径进修, 以胜任CDIO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工作, 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

四、结语

基于CDIO模式的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解决了原有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实验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的问题, 注重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所要求的工程基础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的能力培养, 为培养高素质的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0]。

摘要:本文简要地介绍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及能力培养目标, 分析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传统教育模式下实验教学的不足, 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及教师CDIO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 加强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CDIO,实验教学改革,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以能力,团队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Crawley E F, Malmqvist J, Ostlund S, etc.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M].Berlin:Springer, 2007.

[2]陶勇芳, 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1) :81-83.

[3]康全礼, 陆小华, 熊光晶.CDIO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 31 (4) :15-18.

[4]顾佩华, 沈民奋, 李丹平.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1) :12-20.

[5]董冀媛, 李晓理, 董洁, 等.CDIO模式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8) :239-242.

[6]张雪, 李玮, 李慧.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3 (1) :89-92.

[7]董冀媛, 孙昌国, 王尚君.用于电梯控制模型设计的可编程控制器的教与学[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5) :97-98.

[8]李保银.运动控制系统实验单独设课考核办法的研究[J].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1, (5) :78.

[9]崔瑞雪, 陈刚, 毕亚军.基于CDIO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2, 22 (6) :51-53.

[10]孔繁镍, 李燕, 马伏花.自动化专业CDIO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2) :232.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 篇2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

西安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09.9

一、概述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安排的一次系统、全面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既是对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复习、巩固和深化、提高,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也是实现专业基本训练和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过程。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开展工作,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力系统工作的实际能力。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与任务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调查研究与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及中外文资料的收集,阅读能力与外文资料的翻译能力;

5、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6、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

毕业设计(论文)也是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

根据学校的政策规定和工作需要,应成立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

1、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职责

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和指导教师名单、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设计(论文)写作的检查、落实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日程、组织制订评分标准、确定毕业答辩小组成员,审查学生答辩资格、核定毕业设计成绩、进行毕业设计总结等等。

2、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职责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主要对论文的选题、指导、实施与成绩评定等过程进行审查和督促检查。

3、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职责

(1)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圆满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应选派讲师以上职称教师担任,助教或在读研究生可协助指导。(2)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要严格控制,应符合学校规定的要求。指导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总结、改进、提高。

(3)指导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拟定题目,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目的,完成任务和内容要求,指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 期间应阅读的参考文献等。

(4)指导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的面对面指导,定期检查进度与质量,督促学生按期完成各阶段的任务,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5)对学习不努力、不认真、敷衍了事、回避指导、未完成各阶段任务或无故缺勤、严重违反学习纪律的学生,指导老师有权不推荐其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

(6)要求学生要提高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和有关规章制度,保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设计(论文)的研究和分析当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保质保量独立的完成各阶段的进度任务。学生要尊重老师,虚心接受指导,平时要与老师保持联系,及时汇报进展情况,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主要方案、技术关键和重要问题,要主动征求老师意见,尽量减少大的失误,同学之间,尤其是做同一类题目或相近题目的同学之间要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一)指导思想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必须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符合专业培养方向。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针对学生就业单位的不同情况、知识基础的差异和兴趣的不同,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选择应体现“针对性”,是指根据学生就业单位情况,进行选题,使之尽可能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就能发挥作用。

本次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在供电局或变电所工作,因此本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是针对变电所配电系统设计。下面就此说明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二)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所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总降压变电所(或总配电所)及配电所系统设计,是根据各个车间的负荷数量和性质,生产工艺对用电设备的要求,以及负荷布局,结合国家电网供电情况,解决对全厂各部门安全、可靠、经济的分配电能问题。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负荷计算

总降压变电所负荷计算,是在车间负荷计算基础上进行的。考虑车间变电所变压器功率损耗,线路功率损耗(供电范围不大时,线路损耗可略不计),总降压变电所主变压器功率损耗,从而求出总降压变电所高压测计算负荷及总功率因数。列出负荷计算表,表达就算成果。

2、总降压变电所位置和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选择

参考电源进线方向,综合考虑设置总降压变电所的有关因素,结合全厂计算负荷以及扩建和备用的需要,确定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

3、总降压变电所主接线设计

根据变电所配电回路数,负荷要求可靠性级别和计算负荷值,结合主变压器台数,确定变电所高,低侧接线方式。对它的基本要求,即要安全可靠又要灵活经济,安装容量维修方便。

4、高压配电系统设计

根据负荷情况,从技术经济合理性确定配电电压。参考负荷布局及总降压变电所位置,比较几种可行的高压配电网布置方案,计算出导线截面及电压损失,又不同方案的可靠性,电压损失,基建投资,年运行费用,有色金属消耗量等综合技术经济条件列表比较,择优选用。按选定配电系统作线路结构于敷设方式设计。用供电区域高压线路平面布置图,敷设要求和架空线路杆位明细表以及工程预算书表达设计成果。

5、供、配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用电设备,通常位国家电网的末端负荷,其容量远小于电网容量,皆可按无限容量系统供电进行短路电流计算。由系统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短路参数,求出不同运行方式下各点的三相及两相短路电流。

6、改善功率因数装置设计

按负荷计算求出总降压变电所的功率因数,通过查表或计算求出达到供电部门要求数值所需补偿的无功功率。由手册或 产品样本选出所需电容器的规格和数量,并选用合适的电容器和放电装置。

7、变电所高,低压侧设备选择

参照短路电流计算数据和各回路计算负荷以及对应的额定值,选择变电所高,低压电器设备,如隔离开关,断路器,母线,电缆,绝缘子,避雷器,互感器,电抗器,开关柜等设备。并根据需要进行热稳定和动稳定校验。用总降压变电所主接线图,设备材料表和投资概算表达设计成果。

8、继电保护及二次接线设计

为了监视,控制和保证安全可靠运行。变压器,高压配电线路,电容器,高压电动机,母线分段断路器及联络线断路器,皆需设置相应的控制,信号,检测和继电保护装置。并对保护装置作出整定计算和校验其灵敏系数。

设计包括继电保护装置,监视及测量仪表,控制和信号装置,操作电源和控制电缆组成的变电所二次接线系统,用二次回路原理接线图或二次回路展开图以及元件材料表表达设计成果。

9、变电所防雷装置设计

参考本地区气象地址资料,设计防雷装置。进行防直击雷的避雷针(线)保护范围计算,避免产生反击现象的空间距离计算,按避雷器的基本参数选择防雷电冲击波的避雷器规格型号,并确定其接线部位。进行避雷器灭弧电压,工频放电电压和最大允许安装距离校验以及冲击接地电阻计算。

10、专题设计

除前述常规设计内容,尚须考虑某些自动化或节能专题,例如:(1)(2)(3)

补偿电压偏移的有载自动调压装置;

负荷剧烈变化时,电压波动的估算及减少电压波动的措施; 自动调节功率因数装置;(4)(5)(6)(7)备用装置或电源的自动投入; 自动重合闸装置; 遥测遥控装置; 微型计算机控制装置。

11、总降压变,配电装置总体布置设计

综合前述设计计算结果,参照国家有关规程规定,进行室内、外变,配电装置的总体布置和施工设计。需提出下述设计成果:

(1)室内、外高,低压设备布置的平、剖面图;

(2)建筑物及电缆沟工艺要求图;(3)防雷装置及电器设备安装图;(4)按国家预算定额,编制工程预算书;

(5)对土建,机械,暖通,供排水等专业的工艺要求,以便进行配合设计;(6)设备订货计算及外委加工的技术资料。

对于某变电所的一次系统设计来说,1~7、9是必做的,针对11来说,可供选择;对某变电所的二次系统设计来说,8是必做的;对于变电所的其它设计来说,10中内容可任选。

(三)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需要的基础资料

根据你所选择的题目,搜集所需的基础资料。

1、用电部门总平面图;

2、各变电所的位置,设备容量或计算负荷及进线部位;

3、用电部门全年计划产量;

4、用电部门负荷性质,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5、用电部门特殊用电设备数量及容量;

6、要求备用电源的容量;

7、当地的气象,地质资料;

8、用电部门的发展规划;

9、与当地电业部门商榷的技术条件:

(1)可以供电的电源电压,供电方式(专线或非专线,架空线或电缆),距离,路径及进入用电区的线路走向;

(2)电力系统最大或最小运行方式时,供电端的短路参数;(3)电业部门对功率因数的要求;

(4)对电能计量方式的要求及收费办法;(5)外电源供电线路的设计施工方案;

(6)总降压变电所(或配电所)继电保护装置方式及要求;

(7)电业部门其它特殊要求(如转供电能,自动减负荷,对冲击负荷的限制等)。

(四)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设计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在保证安全可靠供电的前提下,以经济而简便的方式分 配和使用电能,并要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和电业部门的有关规定。通常设计方法和步骤可参照下述顺序进行。

1、搜集设计需要的基础资料,作全厂负荷计算,并向电业部门提出用电申请,就有关供用电细节问题与电业部门鉴定协议,以此协议作设计依据。

2、参照生产工艺要求和计算负荷数量以及国家规定的功率因数,确定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并进行补偿无功功率计算,草拟主接线图。

3、就几处可建总降压变电所位置,列出几种不同的厂区配电布置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厂区高压配电线路布置方案并选定配电电压。

4、作短路电流计算,用以选择变电所高、低压设备,并完成总降压变电所主接线设计,配电线路结构设计,接地和防雷装置设计。

5、如有大容量电动机或电弧炉等大型设备,需作电压波动估算并作补偿措施设计。

6、工厂如需较大容量直流系统,需作变流站设计并校验整流设备对电源电压波形的影响。

7、如有需要可作某些自动化或节能专题设计等等。

五、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和做科研开发工作一样,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毕业设计论文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能反映出作者所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毕业设计期间,尽可能多的阅读文献资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为毕业设计做技术准备,另一方面是学习论文的写作方法。一篇优秀的论文对启发我们的思维,掌握论文的写作规范很有帮助。

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通常由题名(标题)、摘要、目次页(目录)、引言(前言)、正文、结论、致谢(谢辞)、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构成。

1、毕业论文撰写内容

(1)标题

论文标题应既能概括整个论文的中心内容,又能引人注目。论文题目不能超过35个汉字。标题应该简短、明确,要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文章的确切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例如,①某变电所一次系统的设计;

②基于VB的操作票管理系统设计 ③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方案设计等等

通常在制订论文提纲时先拟定一个或二个论文标题,待论文初稿完成之后,再对标题进一步琢磨和修改。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写得简短明确些,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摘要

摘要也称内容提要,应当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摘要应写得扼要、精炼、准确,往往在毕业论文全文完成后再写摘要。一篇几百字的摘要,总要反复修改几遍才能定稿。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用精炼、概括的语言表达,每项内容均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②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③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是摘要的重点内容,在文字上用量较多,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④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分雷同;

⑤既要写得简短扼要,又要行文活泼,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写得有文彩,以唤起读者对全文阅读的兴趣。

(3)目录

论文编写完成后,为了醒目和便于读者翻阅,可为论文编写一个目录,目录可分章节,每一章节后应编写页码。

(4)前言

前言部分也常用“引论”、“概论”、“问题背景”等做标题。

首先要阐明选题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选题需强调实际背景,说明在计算机研究中或部门信息化建设、管理现代化等工作中引发该问题的原因,问题出现的环境和条件,解决该问题后能起什么作用。结合问题背景的阐述,要使读者感受到此选题确有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确有研究或开发的必要性。其次对本课题已有研究情况进行评述以及说明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方法。

前言部分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选题实际又有新意,意味着你的研究或开发方向对头,设计工作有价值。对一篇论文来说,前言写好了,就会吸引读者,使他们对你的选题感兴趣,愿意进一步了解你的工作成果。

作为摘要和前言,虽然所定的内容大体相同,但仍有很大区别。区别主要在于:摘要一般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前言则可以稍微具体些;摘要内的某些内容,如结论意见,可以笼统的表述,而前言中所有的内容则必须明确表述;摘要不写选题的缘由,前言则应明确反映;在文字量上一般情况是前言多而摘要少些。

(5)正文

论文的正文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详细的表述。它占全文的较多篇幅。主体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结果和意义的阐明;理论论证,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等等。根据课题的性质,一篇论文可能仅包含上述的一部分内容。

(6)结论

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以及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价值的体现。一般写得概括、篇幅较短。撰写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结论要简单、明确。在措辞上应严密,但又容易被人领会。②结论应反映个人的研究工作,属于前人和他人已有过的结论可少提。

③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研究的成果,切忌言过其实,在无充分把握时,应留有余地。因为在科学问题的探索上是永无止境的。

(7)致谢

谢辞是在论文的结尾处,以简短文字,对课题研究与写作过程中曾给予直接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8)参考文献与附录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及材料的可靠程度。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也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此外,有些不宜于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2.毕业论文的撰写步骤

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大体上分为拟写提纲、写成初稿、修改定稿和誊写等步骤。(1)拟写提纲

毕业论文的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复杂,动笔写作时先拟一个文字提纲,很有必要。

拟定提纲要项目齐全,能初步构成文章的轮廓;要从全局着眼,权衡好各个部分;要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注意多加修改,写作时要遵循提纲“框”住自己的头脑。要边写边积极思索,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才会取得满意的结果。

(2)写成初稿

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是最艰苦的工作阶段。在执笔时应注意下面几点要求: ①要尽可能把自己事先所想到的内容写进去。初稿的内容尽量充分丰富,以方便修改定稿。当然,也要防止一味地堆砌,写成为材料仓库。

②要合乎文体范围。文句力求精炼简明,深入浅出,通顺易读。避免采用不合语法的口头语言,也要避免采用科技新闻报道式文体。

③要顺利表达,不要在枝节上停留。

④要写得干净些、清楚些。初稿最好使用页面字数不太多的稿纸,四周有足够的空余之处。便于进行增、删、改。

(3)修改定稿

许多名人大家的文章或著作,都是经反复修改,使之臻于完善,才公布于众。更何况初次撰写毕业论文的大学生,更应注意对论文的精心修改。修改的范围内容上包括修改观点,修改材料,形式上包括修改结构,修改语言等。

修改观点:一是观点的订正,看一看全文的基本观点以及说明它的若干从属论点是否偏颇、片面或表述得不准确。二是观点的深化,看一看自己的观点是否与别人雷同,有无深意或新意。

修改材料:就是通过材料的增、删、改、换,使文章支持和说明观点的材料充 分精炼、准确而鲜明生动。

修改结构:多数是对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作部分的调整,小修小改。一般地,出现下面几种情况,都应动手修改:

①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有较大的变化;

②层次不够清楚,前后内容重复或内容未表达完整;

③段落不够规范,划分得过于零碎或过于粗糙,不能显示层次;

④结构环节不齐全,内容组织得松散。

修改语言:包括用词、组句、语法、逻辑等。作为学术性的文章,语言应具有准确性、学术性和可读性。根据这一基本要求,语言的修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把不准确的改为准确的;

②把罗嗦、重复的改为精练、简洁的; ③把生涩的改为通俗的; ④把平庸的改为生动的; ⑤把粗俗俚语改为学术用语。

六、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格式与要求

为规范论文撰写,保证论文质量,根据有关标准和本校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规格及字体

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标准简化汉字,排版采取紧凑格式,不允许留有大量空白。应用计算机打印完成。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参考文献为五号宋体),纸张为A4(21×29.7cm)标准格式。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教师评审意见、评阅教师评阅意见应单独放置,与论文装订本一起放入毕业设计(论文)专业袋中。

2.论文顺序

论文顺序依次为: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主要符号表、正文(含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从正文到最后,每一页的最上方有页眉。页眉用5号宋体,居中排列。页眉以各章节名称(起始章节起)。

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为“居中”。

3.论文规范(1)封面

论文封面采用全校统一格式

(2)摘要

论文摘要由题头、摘要正文、关键词、论文类型等部分组成。题头在首页的左摘要正文约1000字左右,一般包括: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完成了哪些工作(作者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结果的概括性叙述);获得的主要结论(这是本摘要的中心内容)。

论文关键词的选取要简明扼要,切忌罗列过多(3~5)。

上方,包括论文题目、学科专业、学位申请人及指导教师姓名。论文类型包括:a.理论研究 b.应用基础 c.应用研究 d.研究报告 e.软件开发 f.设计报告 g.案例分析 h.调研报告 i.其它。

(3)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提纲,可以帮助读者查阅所希望了解的内容。目录中应有页号,页号从正文开始直至全文结束。(4)正文

1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毕业论文不少于2万字。语句要精练通顺,条理清楚,文字、图表清晰整齐。

2论文中的插图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要清楚,○但坐标比例不要过分放大,同一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状标出;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正文表述所用一致;图序与图名应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3论文中的表格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表序(如,表2-5)及标题应置 ○于表的上方。

4论文中的公式编号应用括号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如,○(5-1)。5正文层次要清楚,标题要简明扼要。○(5)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和帮助的人士和单位。致谢言语应谦虚诚恳,实事求是。

(6)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格式应符合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列出的参考文献务必实事求是,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必须列出,未引用的文献不得出现。参考文献序号按所引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引用文献应在论文中的引用处加注文献序号,并加注方括弧。参考文献按如下格式列出:

学术著作:

[序号] 著者.书名[M].版本(初版不写).翻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术期刊:

[序号] 著者.篇名.刊名[J](外文刊名可按标准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论 文 集:

[序号] 著者.篇名.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

[序号] 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授予年.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技术标准:

[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报纸文献:

[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面次序).电子文献:

[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示/载体类型标示.文献网址或出处,更新引用日期.(7)附录

以下内容可置于附录之内: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方便他人阅读所需要的辅助性教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和图表;程序说明和程序全文。

七、毕业设计(论文)的验收与评阅

1、指导教师应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形式和内容的严格审查,凡审查不合格者,应令其返工补充,这时仍不能达到要求的,不予答辩,也不评定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2、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审查验收通过后,再由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组织指导老师和评阅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质量与水平进行评阅。评阅应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进行,强调个性化评阅。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难度及工作量、论文的结构、内容水平的和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写出书面评阅意见;评阅意见中,特别应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学生反馈。同时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要求,准备不同难度的问题,在答辩时进行提问。

八、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阶段

毕业答辩是学生毕业设计的总结和回顾,要求学生做好下列工作:

1、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对毕业设计任务书的理解、毕业设计的总体思路、在设计过程中的参考资料及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和毕业设计的体会。要求语言简练,步骤清晰。

2、将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投标书和毕业设计说明书按照统一的要求装订成册。

3、参加毕业答辩,要求学生应该对毕业答辩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答辩时,首先简要的陈述毕业设计的课题名称、设计要求、设计思路及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其次要准备回答答辩教师与设计内容相关的问题(10分钟)。

4、对评阅中发现的严重错误、尚未达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的,或第一次答辩尚未通过的毕业设计(论文),可延期答辩或修改后进行二次答辩,若二次答辩还未通过者,随下一届毕业生答辩

九、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答辩指导小组(由三名以上指导教师组成)根据学生的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情况,按照下列的标准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

(1)优秀:按期圆满完成毕业设计指导书规定的任务;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计算、分析结果正确、严密,报价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水平较高。投标书条理清楚,论述充分,文字通顺,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投标书完备、整洁、正确。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有理论根据,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 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按期圆满完成毕业设计指导书规定的任务: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计算、分析结果正确,报价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科学作风良好;有一定的水平。投标书条理清楚,论述正确,文字通顺,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投标书完备、整洁、正确。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中:按期圆满完成毕业设计指导书规定的任务;在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上基本正确,但在非主要内容上有欠缺和不足;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基本正确;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投标书水平一般。说明书文理通顺,但论述有个别错误(或表达不清楚),书写不够工整。投标书完备、基本正确,但质量一般或有小的缺陷。答辩时,对主要问题的回答基本正确,但分析不够深入。

(4)及格:在指导教师指导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基本正确。投标书达到了基本要求。投标书文理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文字、符号方面问题较少。工作不够认真,有个别明显错误.答辩时,主要问题能答出,或经启发后才能答出,回答问题较肤浅。

(5)不及格:未按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出现不应有的原则错误;在整个投标书编制工作中独立工作能力差,未达到最基本要求。投标书条理不清,书写潦草,质量很差。或有原则性错误。答辩时,阐述不清;主要内容,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毕业设计过程中有相互抄袭行为的。

西安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 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工程;教学质量;实践教学

电气自动化工程专业学习内容的显著特点是理论深奥、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学习时望而生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学生容易接受的授课方法,需要结合工程背景揭示隐藏在课程内容背后的科学规律,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应用,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创新意识,最终成为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的电气自动化工程专业教学一贯重视知識、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并一直强调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笔者认为,新时期的电气自动化工程专业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做到“少而精”

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一般以专业运用为主,因此专业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培养会运用专业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而非培养“研究专家”。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要学习很多的课程,而每门课程的学时相对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把专业知识讲全、讲透是不现实的,因此,专业教学重点在于基本概念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和专业思想的培养。不论是什么专业课教学,务必精练和突出重点,讲授内容最好能举一反三,让每个学生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了解这门专业的基本结构及未来发展方向,突破术语障碍,学会从专业技术角度思考专业问题。

另外,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方面要不断引进社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同时,要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堂拓展到广阔的工程技术领域,激发学生关心专业发展、思考专业问题、探讨最新动向的强烈欲望。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建立起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创设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环境,使学生养成在更广的范围里、更多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的习惯,把专业课教学“教活”,让学生把专业“学活”。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入,传统教学中的“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盒粉笔”的课堂将渐渐远去,教室将得到无限扩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将使教材发生巨大变革,不再仅仅是传统印刷的书本,还有融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它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将使教学形式更活泼,教学手段更多样化。运用多媒体技术传授专业技术课程,教师可采用大量真实的背景和实时发生的现象,辅以大量的动画、文字和声音媒体,使得以往枯燥的专业原理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易学。这种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不仅辅助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这些教学内容也将被作为资料保存下来,不仅便于查询,而且还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进行修改和充实,使得课堂教学能紧跟专业发展的脚步。

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催生了一些新的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利用BBS(电子布告栏系统)加强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加强教学互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会遇到难点和疑问。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互联网的发展为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契机,教师可通过互联网随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多渠道了解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此外,教师通过互联网与学生可在课堂之外就专业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这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对于电气自动化工程专业的学生,学校可以安排他们参观一些工作现场,使他们直观地了解该专业的工作性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条件不具备,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音资料,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需要有柔性的课程体系相匹配,实现基础内容与综合内容提高相结合、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与应用知识点相结合、经典内容与专业课程技术相结合,体现教学内容的学术深度、课堂教学的自主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启发与引导,从而因材施教。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开放式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电气自动化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仍然是教师队伍建设。所以,专业教师要以创新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大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积极推进由传统的知识型、单一型人才培养向素质型、开放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 篇4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电气工程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开发基本能力, 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设备制造、电厂与电网建设、系统调试与运行、信息处理、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环境保护、经济管理、质量保障、市场交易等领域工作, 成为具有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型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上, 高校应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1], 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后,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 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毕业5年后, 经过实践锻炼达到电气工程师的职业要求。

培养目标在不断完善通识教育的基础上, 注重个性化培养, 不断转变观念, 树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理念, 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加强和拓宽学科和专业基础, 加强素质教育。

此外要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 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 评价与修订过程要有行业或企业专家的参与[2]。

二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电气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电气应用系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所学数学、自然科学及电气工程基本理论知识, 分析企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运用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 并在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3]。 (4) 研究:能够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 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采用科学分析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研究, 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 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 包括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类专业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 评价专业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环境保护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并能够在电气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8) 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重视生命和健康, 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电气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 能够通过不断学习而适应发展。

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本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可以用矩阵图的形式说明。

目标1:具有宽厚的电气工程学科基础知识。

目标2: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开发基本能力。

目标3: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设备制造、电厂与电网建设、系统调试与运行、信息处理、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环境保护、经济管理、质量保障、市场交易等领域工作, 成为具有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型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后,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

目标4: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

四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为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专业教学以培养工程应用创新能力为主线, 注重工程思维、强化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 依据专业认证标准,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模块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本专业对各门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 按照高、中、低三档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并总结形成反馈信息, 用于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各教学环节的持续改进中, 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五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1评价方法

直接评价:通过直接观察或检查成效来评价毕业要求及分解指标点的达成情况, 包括学习成果、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等, 测出学生能力达成程度。采取以下方式: (1) 考试 (口试或面试) /测验成绩分析法; (2) 实验或实践表现评价法; (3) 第三方专业证书考试成绩测量法; (4) 专题报告审查; (5) 实习单位的考核评价。

间接评价:通过不定期进行的各类型毕业生问卷调查进行间接评价。主要由用人单位、校友会、辅导员、专业教师及二级学院领导参与完成。例如 (1) 毕业校友的跟踪与调查; (2) 雇主对毕业校友的工作满意度调查; (3) 校友毕业后的成长自评; (4) 学生学习经验问卷调查; (5) 学生访谈、模拟测验。

2数据来源

(1) 任课教师提交的正式考核成绩; (2) 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在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领导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能力给出的综合表现数据; (3) 学生管理部门每学期的综合成绩排名数据; (4) 企业实习鉴定数据, 用人单位给出的评定数据等; (5) 问卷调查; (6) 第三方技能水平鉴定结果。

3评价机构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督导组及第三方。

4评价周期

课程评价每学期完成,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每年完成。

5结果反馈

根据制定标准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评价, 综合分析, 通过学院和专业教学主管部门通知相应教师, 针对性改进相应的教学环节。

6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其次, 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评价内容制定专人、用人单位, 企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等, 根据毕业要求设定支撑每条指标点的3-4门课程, 根据支撑强度设置权重值 (达成度评价目标值) , 权重值之和等于1。

六结论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指标的细化分解,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相互支撑及毕业要求达成度, 这些是关键。专业认证不是质量水平评估, 而是合格求证, 要求最差生达到要求即为合格。培养学生具有相当的工程实践能力师工程认证的根本, 也是出发点, 是毕业生具有国际水准的关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 建立了培养电气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并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分别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做出了评价。完善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模块的课程教学体系, 支撑了毕业要求的达成。

参考文献

[1]贾阳, 周小乐.基于市场需要的工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 2014 (3) :93-94.

[2]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1) :42-4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篇5

一、专业解析

什么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小到一个开关、一个手机,大到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都离不开电。电是怎么来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类如何能够顺利、安全地使用电能?如何通过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把电能送入千家万户?„„这都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工学中的电类专业可分为强电和弱电两类。具体到专业上来说,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是以弱电为主;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培养未来的电气工程师

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于工学中的电气类。专业目录调整后,以前电气信息类中的部分专业合并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这一专业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同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应用知识,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该专业的主干课程通常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电气专业的课程在工科类专业中属于比较难的,一般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比较高。

传统的电气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在电能的发、送、配、用四个阶段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人才。简单的来说,就是培养电气工程师的专业。如发电机的维护、变压器的安装检测、输电线路的设计、安装后的调试,这些都是电气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二、专业与就业

教育部公布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显示,该专业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60000-65000人,近三年全国就业率区间在85%-95%之间。与那些“热门”专业相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虽然没有那么火热,但却有较高的稳定性。对口就业领域 电气工程对口的就业领域当然是国家电力系统,主要是指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各省电力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如华能、国电、大唐、华电、中电投);电力设计院(如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华东等);各省设计院、电力勘测设计院;各城市供电公司、地区县级供电公司等。这些单位也是毕业生比较好的就业选择,同时这些单位也需要大量优秀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目前电力行业在我国属于垄断行业,这样的单位一般门槛较高,用人单位较喜欢名牌大学毕业生或者电气工程专业全国排名靠前院校的毕业生,想进入这个系统需要很强的个人能力。

除了国家电力系统以外,大多数人的工作岗位更多偏向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制造公司、电气设备厂和其他与电相关的工作。如果能进入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如通用、西门子等,年薪也相当可观。其他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制造类企业都需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这也是土机电(土木、机械、电气)三大工科类专业中电气专业的优势所在。一般来说,学科背景往往决定了就业前景。电气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与很多热门的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因而有这些学科背景的毕业生可以比较轻松地向自动化、自动控、电子、计算机等专业领域转型。这也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扩大。

另外,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哪个行业、什么样的单位,都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现场经验。那些具有过硬理论基础和技术能力的毕业生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未来发展空间也会更广阔。从该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来讲,比较适合男生,目前就读该专业的女生相对较少,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性别比例为男81%∶女19%。

三、报考指南 各高校侧重不同

目前,全国本科阶段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院校有520余所。由于开设院校众多,这个专业在各个高校的培养特色和课程设置上也有不同侧重。有的侧重于电力系统、电力部门,有的偏向于交通铁路部门,有的偏重于自动化。如目前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学科领域涵盖“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及下属的全部五个二级学科,分别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其中前4个为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华北电力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科专业中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及信息技术4个专业方向。学生具有本专业领域内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目标是电气工程师。就业去向: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等。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四个专业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磁浮与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前三年课程相同,第四年分专业方向进行教学。

很多院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级学科下细分为多个二级学科,在二级学科里,强电与弱电专业划分的较为清楚,研究方向也有较大区别。

部分高校按大类招生

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520余所院校都是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名称来招生的。有的院校招生后再分具体的专业方向。如北京交通大学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依托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包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电机与电气传动、可再生能源发电、电气信息与控制、轨道牵引电气化等专业方向。

考生和家长要注意的是,有些高校虽然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但在其招生专业中却找不到这个专业名称。这是因为部分高校是按“电气类”招生的,该大类专业中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如河南理工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光电信息工程六个专业按电气信息类招生。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只需选择大类招生专业名称“电气信息类”,入学后经过一年半的大类基础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申请选择相应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考生在考虑院校时,要对该专业的特色和方向了解清楚后,再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高校。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

上面我们提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所学课程相对较难,所以学习这个专业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较强的综合素质。

此类专业对身体条件并没有特别苛刻的要求。考生的身体状况只要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指导意见》即可报考。同时,考生也要留意各院校招生章程对该专业有没有特殊要求。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 篇6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问题;实践能力;教学实践;专业技能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行业的一个重要学科,培养的是具有电气工程技术,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的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为各行各业培养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但是从现在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来看,实际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实践能力很薄弱[1]。因此,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改革,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势在必行。按照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提出改革意见。改革培养模式如图所示。

2 教学实践改革

2.1优化课程设计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的设计上,正确分析企业对于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并做到充分了解当前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情况。将课程设计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在对课程的优化中,更加注重对实践的践行。正确分配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占的比例。适当的缩短理论课所占的课时,占到总课时的40%。将整个实践分为三部分:一是理论课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学校内的实验课上,实验主要包括数电、电路、模电实验、电机拖动基础实验、PLC实验、传感器实验与单片机等实验,做到对常用芯片工具的应用;二是课外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设计大赛等电子类竞赛,单片机等的课程设计;三是参加一系列的实习,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电子电气实习以及毕业实习。

2.2强化实验管理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改革实验的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动脑,不限定实验室用的方法,也不限定所使用的器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动手的主体。并让学生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将实验成绩计入学生成绩总评定系统中,并与期末奖学金等荣誉的评定挂钩。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热情,主动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3理论联系实际

将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指导教师在对课程设计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实用性与综合性较高的设计内容。例如设计生活中常见的万用表,洗衣机模块。电梯、红绿灯设计,与实际相联系。实验教师将课程设计的任务书提前发给学生,但是不要制定设计步骤与所用器件,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选题。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设计方案,并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再与老师讨论方案是否可行。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编程与调试工作。最后撰写课程的设计报告。这对提高对专业认知能力有很大帮助,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鼓励学生参加电子类设计大赛

随着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提高,电子设计大赛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这就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类似的电子设计大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思。而且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高校来说,电子设计大赛的获奖证书都被大家所认可。参加此类的竞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一起交流,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可开拓视野。

学校也可以自行组织校内的电子设计创新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导。积极开展课外电子创新竞赛活动,让学生们自拟题目、自行设计,到实验室自己动手研制出各种实用性强,构思独特,想法先进的产品。学校实验室给学生提供经费、场地,由学生自行采购需要器件,并由学校负责报销费用。同时配备教师进行指导,允许小组合作。同时鼓励大一新生参与进来,做些简单的工作,为他们以后更快地进入课题做好充分准备。为激励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学校应该设立相应的奖励措施,对于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2.5优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学校在联系生产实习工厂地点的之前,一定要选择与学生将来就业密切相关的工厂。生产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企业的生产线,了解社会的需求。所以学校在选企业时要选择专业知识雄厚,拥有先进仪器与技术工人的企业,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动手,多向技术娴熟的工人学习,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

至于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科建设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所谓毕业设计的目的是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是选毕业设计的题目。毕业设计课题应该是结合实际生产的实际项目,有较强的应用背景。同时课题要符合电气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但是得经过老师的审核,确定方案是可行的,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在选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在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题目之后,学生应该自己独立思考,老师要随时监督学生的涉及进展。

3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对专业教学加大经费的投入,进一步改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实验室的面积,仪器设备要达到教育部要求的标准,尽量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并且合理安排课程,保证每个学生在做实验时都有仪器可用。专业教学经费都要达到相应的标准。

加强电气工程专业师资力量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学校应做到对师资力量的结构做到合理分配,包括年龄和学历[2]。并且做到及时更新结构的设定。因为目前很多高校都出现中年骨干教师数量少的情况。同时学校的青年教师比重偏大,高级职称的教师数也在少数,教师队伍的比例不合理,人才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要对教师的选聘、晋升、待遇等方面创新机制。同时学校鼓励从知名企业中聘请技术娴熟的技术人员来校作报告,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前景。学校也应该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之类的学术交流。同时鼓励教师与学生都参加。

4结语

教学实践课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对学生加强实践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此要变换思维,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并且努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只要老师与学生同时努力,目标才能实现。同时学校要积极优化课程设计,对课程的设计要与实际相结合,促进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建设,努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君,白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高等农业教育,2007,8,8;70-73.

[2] Gilkison A.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 expertise:the need for different questions[J].Med Educ,2004,38(9):925-

926.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电气类专业的学生的知识水平, 特别是实践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为此, 开展电气专业的实验及实训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1 电气专业工程实训教学现状

实验技能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枯燥、实验教学现场管理难度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或者是懒于动手等问题。使得整体教学效果无法提高。针对以上实验环节出现的问题, 合理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目前, 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的工程实训课程主要有以下项目和环节:工程素质训练、金工实习、电机及拖动技术实训、控制理论和控制系统实训、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实训、单片机技术工程训练、CAD实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训、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实训、自控系统综合实习、调速系统综合设计、供配电系统综合设计等。

实训以培养学生在电机及其电力拖动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能为基本目标, 旨在增强学生在电气领域的知识应用水平和综合创新能力, 构建起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技能训练、单项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之间的桥梁。

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工程实训主要培养学生要初步了解机电工程的基本研究领域, 具备电气基本操作技能, 掌握电机及拖动系统的类型、组成和控制方法, 掌握控制理论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具备对一般机电控制系统的安装、分析和维护技能, 掌握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 并能根据要求设计出实用电路, 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和变频器的使用方法, 具有一定的电气控制系统开发能力, 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2 实验室建设情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训主要是在我院工程训练中心各实验室中进行。已建成的实验室有: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力电子及传动控制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力自动化及继电保护实验室、电气技术实训室、电机及拖动实验室、电子产品工艺实验室、电子测量技术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等。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综合创新能力, 我院新建了数控加工中心、基于先进控制技术的运动控制实验室和柔性制造中心, 突出真实的工业应用环境, 突出强化学生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程训练, 有利于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 提高工程实训教学质量的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实训的质量, 将实践环节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3.1 明确训练对象, 分层次进行训练

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 为了最大化地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目前依托我院各实验室开设了三个层次的实验项目, 如表1所示。

(1) 工程认知训练。工程认知训练是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一门认知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各种电气实验设备, 特别是无人值守的柔性制造系统, 激发其学习兴趣, 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2) 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是针对大二以上年级开设的实训课程, 部分项目通过实验开放课程开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中等的操作技能与专业知识。

(3) 综合创新训练。综合创新训练是针对大三以上年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竞赛而设置的训练, 比如配电柜的安装与调试、柔性制造系统中综合布线技术等。

3.2 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增加实践学时

根据2012年1月10日教育部公布的教思政[2012]1号文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 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 规定了不同类型高校实践学分所占的最低比例。通知指出: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确保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全面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提高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因此, 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势在必行。基于此, 我们将实训环节的课时调整到548学时, 再加上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 满足了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尽可能采取多使用实验室资源、少使用普通教室的方式, 将课堂尽量地搬到实验室中, 边讲课边做实验。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训练质量

实训环节的课程不但要求授课教师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且对操作能力的要求特别高。因此,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特别是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教学和工作中, 我们采取组织学习, 以老带新, 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工厂中学习和交流, 加强技能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断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通过申报科研项目的形式来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从而将教师拓展与延伸的知识反馈给学生, 最终提升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3.4 推进校企合作, 将实训环节拓展到实际的工作中

近几年, 随着学院的发展和实习基地的增多, 我们积极拓展视野, 将实训与实践环节逐步拓展到校外, 通过校企合作, 与多家公司达成协议, 积极发展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或实习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特别是到涉及电气设备制造和安装的公司、水电站、变电站等单位实习, 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无缝连接。这既给学生明确了以后工作的方向, 也使用人单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取和储备人才, 达到按需培养和双赢的目的。

4 结束语

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训教学改革以来, 我们通过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更新教学手段, 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特别是对电气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补充了课本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教学工作和科研能力, 为下一步教学改革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相应了教育部培养理工科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各种技能训练,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为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特点, 结合实验室具体设备, 对工程实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增加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具体的实训项目实施后, 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电气工程,工程实训,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贺秋丽, 李如琦, 陈斌.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12 (02) .

[2]雷永锋, 孙莉莉.电气工程CAD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众科技, 2010 (7) .

[3]李玲, 闫毅志.电气工程机自动化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1) .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 篇8

应用型技术本科是为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 满足市场建设中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特别是广大企事业单位对第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现代高级管理人才的需要而开设的本科专业。“技术本科”的人才培养要求学生除了在理论上与普通本科基本相同外, 更加强了实践和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 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要具备很强的工程应用技术能力。

如何才能实现大学四年“工程师基本技能和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呢?从目前的“技术本科”的教学研究和探索的情况来看, 各个应用型本科高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并没有现成的范本可循。为此, 西安思源学院设立技术本科教学改革项目, 希望通过该项目的设立, 研究探索三本院校关于应用型“技术本科”的教学规律, 突出“技术本科”教学上的特色, 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该教学改革项目的子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技术本科”课程与实践体系教学改革, 提出“工程路线图”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 对“技术本科”的理论教学研究探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教学现状

技术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具有较强技术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建设和管理的第一线技术人才, 是实施“技术师”基本训练的教育[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四年的本科教学中大学一年级主要集中于文化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 实践教学活动非常少。如何使工程师的技能培养从学生进入校门到毕业贯穿整个四年的技术本科教学, 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很多课程的实验性和实践性非常强, 尤其一些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实际教学中, 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的实验内容只仅限于验证性实验, 课程中10个左右的实验学时, 无论从学时还是内容上都不能达到训练学生“工程师”基本技能的要求。技术本科教育培养的实验内容体系构建要强化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理论知识水平要接近大学本科的综合水平[2]。如何使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水平获得提升的同时, 在实践操作水平上接近现场运行工作人员, 达到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是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循序渐进不断探索的。结合现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的特点, 以及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 我们提出以“工程路线图”为主轴的实践教学构想, 改革原有的实践教学框架, 并在20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付诸实施,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工程路线图”的实践教学

所谓“工程路线图”, 就是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 完成电气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和素养的培训。“工程路线图” (如图1所示) 通过四个培养模块完成“工程师”基本技能与素质培养, 这四个模块分别是:1.计算机技术能力培训模块;2.工程技术基本技能培训模块;3.工程实践技能培训模块;4.工程综合技能培训模块。

1.计算机技术能力培训模块

首先, 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训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一些仿真软件、绘图软件、编程软件的应用。针对不同学年相关课程, 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安排相关实验内容, 训练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 在实践教学周安排相应的计算机技术能力的训练, 即巩固熟悉了相关基本理论知识, 又训练了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技能的训练依托于各类具体的实训项目, 贯穿于四学年的实践教学中, 与各类实训项目之间的技能培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2.工程技术基本技能培训模块

工程技术基本技能培训模块中, 我们主要注重学生的“工程师”基本功的训练。结合学生的理论课学习的进程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将中级电工培训与考证和高级电工培训与考证纳入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中, 体现“双证” (学位证和技能证) 教学的特色。通过金工实习、电子技术实训建立电类工程技能的基础能力, 并在生产实训和电气工程综合实训中使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工程实践技能培训模块

工程实践技能训练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训、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而且在整个培养模块中凸显“设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课程设计中, 教师给出具体的课题或者实际项目的子课题, 设计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尽量覆盖一门或两门专业课程按照工程设计要求, 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战演练”, 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力与电器方向) 的专业对口实习单位的特殊性 (该专业的大部分对口单位是发电厂、变电所以及一些高压电气设备制造厂) , 使得该专业的校外专业实习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校内的专业生产实训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学生以团队为基础完成相应的训练内容, 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体现出训练的综合性特点。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更能提升学生的独立完成项目的“工程素养”。

4.工程综合技能培训模块

学生四年的综合能力在毕业实训和设计中是最好的体现。在整个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所出的设计题目以工程理念为基点, 设计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化和团结协作等能力的培养[3]。如何考查“技术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最后的工程综合技能, 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一项教学实践工作。与研究型本科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考查有所不同的是, 我们的考查侧重点在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学生在完成一篇毕业论文的同时, 需要学生做出一定的成品或是一些仿真的结果。打分或评比的侧重点在实践结果, 而不是论文的理论水平。从而体现“技术本科”区别于研究型本科的教学特色。

结论

应用型技术本科的教育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技术、素质构架。在“工程路线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我们以“工程路线图”为主轴, 不断创新教学理念, 不断丰满教学内容, 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技能。虽在电气工程专业领域的实践教学中作出一点尝试, 但探索之路还在进行当中, 希望能有更加深入的教学研究指导更为细致多样的教学活动, 使“技术本科”的教育之花开的更加娇艳。

摘要:“技术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针对这一培养目标, 本文提出在本科四年教学过程中, 通过“工程路线图”的实践教学与探索, 实现并完成应用型人才在学校的“工程师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关键词:技术本科教育,电气工程,工程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夏建国, 技术本科教育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社, 2007.

[2]许宝元.关于深化“技术本科”内涵建设的几点思考[J].承德:技术教育研究, 2007, 1, (2) :14-16.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 篇9

中国培养的工科毕业生绝大部分在中国企业工作, 只有不到10%的人符合国外公司的用人标准, 这个教师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首先应提高教师的能力, 让每位教师达到工程师的标准, 这样带出来的学生才能符合工程师家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教育部2010年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按照这一计划, 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并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 中国具有工科的大学有1000余所, 接近总高校的90%, 人数达到400万。“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改革项目, 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卓越工程师培养主要有三类, 其中高校的本科生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现场工作, 包括一些产品的营销和设备的维护;硕士生主要培养的是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博士生主要培养的就是大型项目得研究工作。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之前, 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下也做了很多工作,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在全国开展了工程教育改革试点, 在10所高校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同济大学提出了同济大学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报告;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开办了创新设计实验班;多个专家发表了教学文章, 编写了一些著作, 主要对高校工科的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改革, 师资力量的培养以及对实践环节的改革。但都没有形成系统的可推广的模式。相对于中国西方国家较早就对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要求, 美国制定了ABET EC2000工程教育认证体系, 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ochschulen简称FH培养工程师, 高层技术人才的做法是延长实习学期, 可以授予学生DIPLOM FH学位, 相当于4年制的学士学位;法国的工程类学生在两年预科后的三年每年在企业进行实习, 实习的时间随每一年都不断的增加, 通过在企业的实习, 学生积累了实践基础, 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 部分学生实习后留在企业工作, 没留下的同学因为有工程师的称号也很容易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新加坡高校工程人才培养主要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 设立发展基金统筹教育发展。

桂林理工大学的自动化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生, 每年招生2个班, 就业率均在95%以上, 结合国内名校和国外的经验, 为适应企业的需要和响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 教师工程素质的提高

据调查, 高校内近80%的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 导致上课只能讲教材上的理论内容, 没有实际经验与学生交流, 学生理解不深刻, 不知道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对于这一现象, 在招聘教师时可以优先考虑有工程背景的人, 或者可以在新近教师的岗前培训中加入工程教育环, 聘请校外有经验的人员为新近教师进行培训, 也可以安排新近教师到自动化相关企业进行实地了解。另一方面, 对已进入学校而没有工作经验的教师, 可以派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培训, 也可以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在教师职称晋升时可以把具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作为一个参考条件。

2 课程体系的改进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新体系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体系, 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时间有四年缩短为三年, 这就要求原有课程进行改革, 既要把课时减少又不能影响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把关联性很强的专业课进行整合, 把握好课程的前后关系, 使课程连贯, 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教学, 少做傻瓜性试验多做自主性试验,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公共基础课是全校统一安排的不能有变动。

目前我国的“自动控制理论”课程体系基本是按照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过程构成的, 计算机未发明或发展初期阶段, 很多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依靠手工计算,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仿真软件不断增加, 系统的设计更加方便。现在从现代工程控制的需要出发, 改革现有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可以将自动控制理论课包含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过程控制、系统辨识、控制系统仿真以及控制系统参数优化等多门课程, 以控制系统的组成、系统数学模型描述、建模方法、数字仿真方法、控制系统稳定性概念及判别方法、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多变量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等内容的体系结构来设置“自动控制理论”课。该体系抛弃了经典控制理论中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完全依赖计算机作为计算工具, 用仿真与优化的数学方法, 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与综合。该体系新颖、丰富、物理概念清楚、联系工程实际紧密, 符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的需要。

微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三门课程原来分别开设, 三门课的内容有部分内容存在重复, 把这三门课合成一门课, 重复的内容只讲一次, 注意前后内容的连贯性, 这样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 理论课时减少, 实验课时增加。计算机控制技术与集散控制系统两门课可以整合成一门课“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 计算机控制技术主要是理论知识, 而集散控制系统主要讲述计算机的应用, 将两门课合在一起, 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3 实践阶段能力的提高

以往学生的实习多数为到校外的工厂参观, 能够实际动手的岗位非常少, 实习的时间也很难保证, 内容并不深入, 个别岗位动动手, 也是体验性的, 并不是实际工作‘真刀真枪’的, 学生们没有实践锻炼, 也就没有创新的来源。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将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深入到企业中去, 做到产学合作“做中学”。例如可以与供电厂联合起来对企业供配电进行设计, 让学生参与到自动化相关企业日常工作当中, 跟随企业导师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环节, 还协助组织班组的生产, 现场处理一些紧急问题, 动手、管理能力得以提高, 责任意识也大大加强。另外针对校内教学与实际生产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可以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开专业课, 通过上课做演示, 学生实际动手, 将现代自动化系统中最精髓的部分与控制工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了解到企业最新的应用技术和手段。

总之, 建立科学、完善的应用能力型人才培养体系, 不仅可以激化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与科学实践的热情, 也能促进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 更能促进专业核心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 自动化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研究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有待高校专业建设者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陈新艳, 张安富.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及借鉴价值[J].理论月刊, 2008 (10) :166-168.

[2]张安富, 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4) :105-108.

[3]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7) :18-21.

[4]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4) :81-84.

[5]李爱琴, 肖云峰.应用性“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2) :25-28.

[6]孙德宝, 王永冀.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7]许贤良, 王传礼.控制工程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社, 2008.

[8] (美) Katsuhiko Ogata.现代控制工程[M].卢伯英, 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9]谢克明.现代控制理论基础[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 篇10

1 立足行业优势, 打造卓越控制工程师

东北石油大学自动化专业于2013年加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动化专业以“打造卓越控制工程师, 服务石油、石化行业”为理念, 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控制工程师。在多年积淀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办学特色与优势及行业和社会影响基础上, 以“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为试点, 依托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公司、大庆炼化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 按过渡期、正常试培养和正常培养三个阶段分步参加试点, 逐步稳妥地推进。通过深入教学改革与实践, 探索以“打造卓越控制工程师, 服务石油石化行业”为特色, 面向国家石油石化行业的地方重点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 进一步增强学生适应各种工程实践需求的能力, 为国家输送合格的控制系统设计开发、自动化行业生产运行、设备管理与维护或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建设和管理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2]。

2 新课程理念+‘少而精’原则

新课程的“新”指的是新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 时代性。不断更新教学能容,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是培养合格的卓越工程师必不可少的条件[3,4]。例如《自动调节仪表》课程中很多高校仍然将KMM可编程调节器作为讲解的重要内容, KMM可编程调节器是80年代流行的先进控制设备, 目前已基本淘汰, 适当的作为调节器发展史来简单介绍是可以的, 作为讲解的重要或主要内容显然是错误的。课程标准更注重培养结果, 对教学过程不再过多干预, 也使教师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点、特长, 教学一直以来就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程的“新”, 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 研究学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可以使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 自主安排教学方式。例如, 讲解《单片机原理及控制技术》这门课程软件设计这一章节时, 完全可以在课堂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即, 教师教授完一种编程方法, 然后让学生直接在电脑上进行操作, 讲授的理论将很快被接受。自主选择教学方式, 不再使教师为了使课堂更符合专家的听课习惯而舍弃教学效果。

少而精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原则。然而由于自动化专业属于前言学科, 信息产业, 发展迅速。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 发展快, 涵盖的内容广泛, 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为了使学生就业时更具竞争力, 开课专业往往扩大课程范围, 尽量多的涵盖本专业能涉及到的课程, 这就导致了课程学习广泛而浅显, 样样学, 样样不精。例如, 开设《传感器课程》、《系统仿真》、《控制系统元器件》等多门32学时的课程, 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 然而学时少, 基本就是浅尝辄止, 取得不了好的教学效果。精简课程, 能合并的课程尽量合并是目前教学改革的要点, 例如, 将《自动检测技术》、《传感器原理》、《控制系统元器件》、《数字显示仪表》进行合并;《计算机控制技术》、《PLC原理》、《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进行合并。此外, 应将陈旧过时、不主要的内容摒弃, 例如, 减少思想政治、英语课学时, 不开设工具书类课程, 不讲解或少讲解过时、非主流的控制器、控制设备。精简课程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中之重, 如果没有彻底的课程体系改革, 那么卓越工程师计划就仍然是一个普通的本科教育。

3 ‘导师制’为主题的“3+1”是卓越工程师计划应采取的主要培育模式

卓越工程师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这与‘导师制’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导师制’培养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导师的带领下可以有规划的完成学业, 达到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培养目标。

采用“3+1”的四年制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 3年在校学习, 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校内培养阶段, 明确这一阶段相应的培养目标, 设计相应的分流方案和衔接模式, 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将贯穿“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这一主线, 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工程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阶段 (四年中累计达到一年) , 将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融入工程教育整体培养过程, 通过教学、实践、科研和应用有机结合。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工程设计相结合, 真正体现校企联合培养。建立企业和学校之间在实践岗位的提供以及学生工作质量的监督、学习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机融合的运行机制。积极创造条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的制定, 全过程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设计, 参与实践环节和论文 (设计) 的指导工作。

4 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举措, 是符合我国国情也是顺应时代潮流, 是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一个教育计划。本文结合东北石油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行业特色培养, 精简课程改革以及导师制与‘3+1’培育模式, 对同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一定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办法 (试行) . (征求意见稿) , 2011.

[2]东北石油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Z].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究, 2010.

[4]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 篇11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066-02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类文明在飞速向前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需要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大批现代型科技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新时代人才的需求给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全新的人才发展道路和不断创新的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是现阶段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断得以发展的新的导航器,那么,在不断改革创新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只有不断寻找新的发展途径,才能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快速发展。

1 电气工程及其制动化专业教学实践现状

电气工程及其制动化专业在高校教学发展中属于新兴发展的专业,具有近代化发展趋势和现代化发展气息,带有十分浓厚的新时代发展气息。这一专业处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时代发展的前沿,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部门和教学机构给予很大的关注力度,但是,究其发展现状而言,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实践教学经验不少教学机构还有待加强,时间教学力度和实践教学条件还相对过于薄弱,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理论性过强实践性过弱导致人才发展畸形,不利于现实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理论与实践在很多环节上难以得到有机衔接,导致理论性教学无法与实践性教学相融合,这样,个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学习发展在毕业就业过程中设置了许多无形的障碍。例如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相分离,过于单一化的实验教学导致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过程中力不从心,从而较低就业力,降低这一专业人才的实际价值,从而计划了校企矛盾,泛才现象严重,导致这一专业的普通型人才供过于求,不利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发展。这样,导致许多相关行业发展的企业厌倦实习生而不愿接受实习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工作,从而给社会就业施加压力,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和精英型人才的长足发展。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创新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专业课程教学体现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的特点,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使其达到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增加实践环节的学分,增加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再如,在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的指导下,全面分析和整合实践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的主动性,刺激学生探索科学知识和创新发展的细胞,达到创新教学和活化科学知识的目的。

2.2 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教学的能力建设

教师是实现教学发展的重要媒介,不可小视。加强教学中师资力量的建设更加有利于高等人才的培养。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不断引进高级专业人才来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途径。例如不断实现教师教学效果绩效评比机制和教学能力竞争淘汰机制,薪酬激励的同时也有级别淘汰评比的惩罚,另一方面,不断引进既有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人才资源,实现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2.3 加强实验平台建设

现有试验设备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并采用采购和自行研发的思路,加强实验平台建设,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一般的实验装置包括微机原理与计算机控制实验装置;检测技术、组态测控、plc实验装置、电力电子电机实验装置、工厂供电实验装置。

2.4 教育机构应实现现代化的稳定的实训基地

实现稳定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和建立,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国外不少科研机构和科学实验基地,就是为了拓宽实验者的四维空间,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发展中具备实践性和实验性这两重属性,由此,更需要实现稳定的实训基地来实现对学习者的能力培养。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探索

3.1 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理论性的东西无法实现其发展的现实目标,因此,实现实践性的能力培养更有利于增强学生自身能力培养的信心,更有利于这一专业人才的培养。例如专业实习和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了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的相关操作,提高了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2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创新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发展的新渠道,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注入新的源头活水。企业和教育机构联合起来,建立应用型人才长足发展的同时实现精英型人才的不断发展,从而增强企业和学校教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多向互利共赢。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在发展中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在教学发展中不仅满足现实社会中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也进一步培养更具挑战性和独具核心竞争力的精英型高端人才,那么,首先要求教育机构具备更高能力的教学人才队伍,实现校企不断合作的新型产学研多向发展的创新渠道,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注入新兴源头活水,时期长远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

[1] 王洪坤,聂晶,蔡新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改革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1,(1).

[2] 董立占,刘静云.在开放实验室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促进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11,(5).

[3] 李有安,赵法起,郗忠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实践及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12).

[4] 任玲,岑红蕾,张宁.电气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1,(8).

[5] 王庆龙,谭敏,王俊,刘伟.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以合肥学院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0,(5).

[6] 宋起超,杨春光,乔爽,王希凤.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0,(2).

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 篇12

图纸的审核, 是施工技术管理的第一个环节, 也是对仪表专业工程师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知识、经验、能力的初步考核。审核图纸是一项严谨的工作, 依据设计说明, 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 查看设备汇总表及设备规格书, 列出设备一览表;察看工艺流程图、仪表平面位置图, 确定每台仪表的安装位置及在工艺中起的作用。复合其数量并加以审核、检查是否有遗漏和失误, 并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及时沟通, 使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2) 审核材料表及电缆汇总表、平面位置图;用比例尺在平面位置图上量出材料的实用量, 对比电缆汇总表和材料表, 核实设计给料的准确程度, 配合施工单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材料计划, 做好本专业工程费用控制的前期准备工作。

3) 审核系统图、原理图、走向图和安装图, 了解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连线方法及仪表安装方法, 为后来的施工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以上三步的归纳和汇总, 仪表专业工程师才能了解本项工程的工作内容、范围、安装方法及安装数量, 掌握本专业和其它专业之间的联系。有的放矢的制定培训计划, 系统明了地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针对本工程特点, 要求施工单位专业负责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图纸的审核是仪表专业工程师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一步, 同时也是施工单位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一步, 做好图纸的审核工作, 就为以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

现今,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每一个设备、材料的安装到位都是靠施工人员的劳动来完成的, 他们的劳动成果与消耗时间的比值体现了施工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 同时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工作效率。这就要求施工人员不但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 还要充分地发挥其工作中积累的技能、技巧, 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才能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相应的工作量, 达到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由此可见, 无论是从事工程管理的仪表专业工程师还是施工单位专业技术工人, 施工前的技术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仪表专业工程师有责任配合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前把审图所总结的工作量、安装位置、安装方法、安装所需达到的技术要求、注意事项、工作所需时间、人员分配等有关工程的各个方面, 向工人作具体的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 并把图纸交给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工人们了解工程工艺过程, 仪器、仪表的性能及简单原理和每台设备的零配件组合方法, 以便于工人在施工中熟练操作, 提高安装质量和速度。

3 组织设计

建筑安装是一种流动性强、条件环境变化不定、施工内容和难度差别很大的工作。它要求针对具体的施工任务, 制定出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 它需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精密的计划。

1) 对施工现场土建设施的要求, 测算出临时水、电所需要的指标, 施工所需机械设备的种类、数量、待安装设备和材料的保管方法;对施工人员作息时间等方面应予以妥善安排, 其中任何一项未计划好, 都将会影响物耗和工期, 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 通过审阅找出哪些工程量与其他专业相关, 并制定出相应的协调各专业交叉作业的方案, 尽可能为其它专业施工创造条件, 减少待工时间。

3) 通过对工人的职能培训, 掌握每一个工人的工作能力和有关操作的熟练程度, 根据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充分调动每一名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则, 合理地搭配人员, 组成班组;客观地制定劳动力动态分布图, 再把具体工作量落实到各个班组。把劳动量的消耗尽可能地降低到最低限度, 以期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4) 对于各项安装任务, 应依据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技术要求, 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教材, 做好安全教育与安全检查工作, 杜绝事故的发生。施工组织设计要在开工前精心计算出准备工作的各种数据, 并严谨分析施工人员的技能及熟练程度, 科学地作出具体的施工方案, 为工程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

仪表专业工程师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它的审查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及费用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控制。

4 工程施工

工程施工的过程是工程管理企业及施工企业创造效益的过程, 它是施工技术管理实施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1) 依据审图所做出的设备材料计划, 对领出的所有仪表设备及附配件, 复核其规格、型号等技术参数是否与设计相符, 并保存其说明书与合格证;然后对仪表设备进行单体调校后, 将检查出的不合格或因运输损坏的仪表设备及零配件, 进行维修或重新订货。

2) 配合其它的专业进行施工, 把一些工艺或设备上的控制阀、调节阀及一些仪表设备的法兰底座保护套管等移交给相应的专业施工。

3) 按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分配劳动力, 并严格遵守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 快速度、高质量、无事故地完成施工任务。

5 竣工验收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安装任务完成后要复检, 并且用不送电方式试动或零点检验, 配合联动试车, 配合施工企业做好交工技术资料的工作, 使其完整、系统、准确。力争以优质工程竣工, 赢得用户, 赢得信誉, 为企业不断开拓市场, 实现滚动式施工技术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根据几年来从事仪表专业工程管理工作的经验、体会及现场实践, 总结现场技术管理的体会。

关键词:安装工程,仪表专业,施工技术,管理,探讨

参考文献

[1]SH3521-1999,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

[2]GB 50093-2002,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上一篇:音乐欣赏中的审美阶段下一篇: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