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厅规章管理制度(共11篇)
咖啡厅规章管理制度 篇1
咖啡厅员工必须自尊、自爱、敬业乐业、殷勤忍耐,员工的个人举止,直接影响到咖啡厅的声誉业绩。因此为了加强平时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规章制度:
1.仪容要修饰。保持头发整齐光亮,固定不散乱、无头屑。男员工不准留长发、烫发、大鬓角、小胡须,女员工不留披肩发,着淡妆,不得浓妆艳抹。
2.仪表要整洁。统一着制服,配带工作牌。
3.上岗时要精神饱满,端庄大方,面带微笑,谈吐文雅,不卑不亢,坐立、行走姿势端正,遇到宾客主动点头问好,主动让路,不得带情绪上岗。
4.注意礼节礼貌,对客服务时要微笑服务。
5.员工在工作中要保持咖啡厅的安静,不可大声喧哗,粗言乱语,哼歌曲或在外场内奔跑。
6.服务时不可与客人过于亲近的攀谈(或纠缠)。
7.除指定地点外,工作区内禁止吸烟,上班时间不得吃零食、化妆、看书刊等干与工作无关的事。
8.无故不能擅自离岗、窜岗,不得与吧员或厨师聊天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9.不准偷吃偷喝为客人准备的食物或饮品,严禁使用本店物品或使用本店物品为宾客提供的一切服务设施。
10.上班时间不得私自会客或为亲友提供咖啡厅对客优惠条件等。
11.上班时间不得接、打私人电话,下班后或上班前半小时不得在本咖啡厅营业区域游滞、闲逛。
12.私人物品不得带入营业区。
13.不得当着客人的面打哈欠、喝水、剔牙、掏耳、抓头等做不雅动作。
14.不得无故迟到、早退,请假必须提前1天申请。
15.工作期间,要保持恭候姿势,保持身体直立,不得倚靠家私及墙壁站立,不得将手插在衣袋内,不得双手交叉胸前,更不能聚集聊天,至客人于不顾。
16.同事之间精诚合作,不得互相扯皮,推卸责任,不得提供假情况,搬弄是非,阴奉阳违,诬陷他人。
17.维护公司利益,保守机密,不得与进店宾客私自交往,要尊重宾客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18.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爱护咖啡厅的一切财产,反对铺张浪费,维护环境卫生,不得把有用的公物扔入垃圾桶。
19.遵纪守法,执行规章,服从分配,听从调动,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不得无故拖延、拒绝或终止工作。
20.按模式运转,按程序实施,按规范操作,按标准落实。
21.经过统一培训考核上岗的员工,必须继续工作3个月,否则离职时将扣出押金,员工离职需提前30天递交申请。
以上规章制度必须严格遵守,违规一次扣出2分,每分5元钱,3次以上(含3次)将辞退。
咖啡厅规章管理制度 篇2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 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 而且是一条增值链[1]。
咖啡供应链由咖啡种植者、收购商、贸易商、烘焙商、零售商几个环节构成。目前世界上有76个国家栽培咖啡, 咖啡种植的产区主要位于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其中, 巴西的咖啡产量占到全球咖啡产量的1/3, 其次是哥伦比亚、越南、印尼等国。咖啡树从播种、种植、幼苗到长成成木, 前后约需4到5年的时间, 大概会在第3年结子, 其经济寿命约在30年左右。一棵咖啡树每年约可结果3~5公斤咖啡果实。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4月是咖啡豆成熟的季节。在南半球则为每年的5月至8月。咖啡的种植需要良好的气候、海拔、温度和水分等条件, 霜冻、干旱、洪涝等不良天气会对咖啡的种植收获产生巨大的影响。咖啡收获后, 经过水洗、去皮、发酵、烘焙、冷却等工序之后, 包装进入流通环节。经过咖啡拼配、碾磨、冲泡等工序后进入零售环节与终端消费。在整个种植、加工、生产、分销、零售环节, 咖啡的价值在不断的增值。据统计, 1千克咖啡在生产国卖19.5元人民币, 运到美国磨成粉后零售价是120元每千克。1磅咖啡豆磨粉后能冲出78杯咖啡, 以每杯售价最低为16元计算, 终端零售环节每磅咖啡可卖出1248元。其中, 咖啡果价值贡献仅占1.56%, 经加工后的咖啡粉价值贡献为8.9%, 最终的咖啡零售环节为最终产品创造的价值占90.38%[2]。可见, 咖啡种植是咖啡供应链中利润最少的一环。大部分的利润增值是在供应链的下游, 特别是加工零售环节。
2 咖啡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风险即是指供应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 使供应链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 从而有受损的风险的可能性[3]。咖啡作为农产品, 其供应链风险最大的来源在于种植供给。影响咖啡种植收成的最大因素天气常常是不可预料的, 对咖啡的收成与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咖啡供应链的起始端咖啡种植不仅面临着整个供应链中最大的风险, 如天气变化对咖啡收成影响的风险, 咖啡种植三四年才开始有收成的时间风险等, 同时咖啡种植也是咖啡供应链中利润最低的一端。有鉴于咖啡供应链上风险和收益分配的不均, 市场开始关注公平贸易和保护咖啡种植农户的利益。咖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 如收购商、生产商、零售商, 开始考虑制定相应措施, 改善与农户的交易、合作模式, 保护咖啡种植农户的利益, 稳定农户的收益, 以保护咖啡供应链上咖啡种植环节的稳定。如中国咖啡龙头企业云南宏天集团提出“三保三统”的作法来保护农户利益[4]。“三保”即收购保价格、种植化肥保投入、技术帮助保产量, “三统”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咖啡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通过类似的合作措施, 稳定了咖啡农户的种植信心, 但是同时也将咖啡供应链上咖啡种植环节的风险转移到自己身上。咖啡种植面临的天气变化对产量造成的损失风险、化肥涨价造成的成本风险、咖啡存储库存的质量变质风险、咖啡价格波动造成的贬值风险、终端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的风险等都给咖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造成越来越多的风险压力。
3 咖啡供应链风险应对
咖啡供应链最大的风险来源在于种植供给。天气的不可预知的变化给咖啡供给带来巨大的变动。而占世界咖啡产量超过三成的巴西的天气变化对世界咖啡市场的影响最大。因此, 咖啡贸易商、加工生产商在采购季之前, 有必要先了解咖啡产地的天气变化, 分析天气对咖啡供给的影响, 适时适当的在咖啡期货市场中做好买入套期保值的工作, 以预防天气骤变给咖啡市场带来的巨大波动影响。同时, 建立咖啡风险基金, 以便在天气灾害出现之后快速地帮助咖啡农户重新建立恢复生产。
对于咖啡市场需求的变动风险, 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 尤其是生产商和零售商, 应该加大对市场认识的力度, 深入挖掘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 不断开发新的咖啡加工工艺, 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其次, 可建立咖啡俱乐部等面向全国、全世界的咖啡信息交互平台, 在网络互动中了解消费者, 同时也让消费者了解咖啡产品, 推广咖啡文化和企业的品牌文化[5]。
对于经常备有巨大咖啡库存的贸易商和生产商而言, 库存价值的风险非常巨大。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万千的今天, 咖啡作为农产品原材料, 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大, 同时受咖啡自身的种植、消费规律的影响很大, 呈现出季节性、周期性的价格波动规律。咖啡供应链上的贸易和加工生产企业, 有必要审时度势, 深入分析咖啡市场的供求变化对咖啡价格产生的影响, 有效的利用咖啡期货市场, 做好买入或者卖出的套期保值工作, 来保护好自己的库存价值。
4 总结与展望
咖啡种植供给的高度分散性和咖啡加工生产的高度集中性要求咖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更高效的进行组织与合作[6]。为了维护咖啡农户的利益, 保证咖啡种植的稳定, 咖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主动承担起咖啡种植农户面临的各项风险, 将咖啡供应链上风险最大的环节的风险转移到核心企业身上。因此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环节, 咖啡供应链核心企业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各种方法, 对咖啡供应链上的风险进行管理, 如利用咖啡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规避咖啡价格波动风险, 建立咖啡风险基金应对天气灾害风险, 建立市场信息沟通平台收集终端客户信息以捕捉和应对市场变化风险。只有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有效做好风险管理的工作, 咖啡供应链系统才能长久稳定地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供应链管理风险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34) .
[2]云南咖啡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广场, 2011 (4) .
[3]我国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4) .
[4]我国咖啡生产及贸易发展状况[J].中国热带农业, 2009 (2) .
[5]咖啡产业链拓展和优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业科学管理, 2012 (31) .
让我们重新管理咖啡馆! 篇3
How do we reclaim the café for the people? Since the main 11)commodity cafés sell is not coffee but time, they should charge for time directly. Payment should be for 12)occupancy by the hour. Customers must 13)clock in and 14)clock out. This will allow cafés to 15)correspondingly reduce the price of coffee and food to 16)modest levels. Strangely, in Russia, not where we expect advanced 17)capitalism, this idea has been 18)implemented.
无线网络和手机的到来让一贯泡在咖啡馆学习的人更加肆无忌惮了。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家我最喜欢的咖啡馆里,早上十点以后根本不可能找到座位。穷困的学生们买一杯饮料,然后就连续8小时地耗在那里上网。为了向这些“蹭网者”索取费用,咖啡馆会(向顾客)索取惊人的饮料和食物价格。而相应地,这些“蹭网者”就更加会守着一杯拿铁赖在那里不走。
咖啡厅员工制度 篇4
1.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得私自调班、休假,如遇特殊情况需换班或请假,需提前12小时告知部门负责人。每天上班时间:早班:7:30—15:30 晚班:15:00—22:00
2.上班时间应着工服、佩戴工牌,并注意仪容仪表的整洁、干净,女士画淡妆上岗,不得有怪异装扮,不得留长指甲,搽指甲油,不得佩戴首饰。上班期间保持标准站姿,不得在吧台内嬉笑、打闹及大声喧哗,严禁私自串岗、逗留、聊天,离开岗位前须向上级请示并说明原因,经批准后方可离岗,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归岗。
3.吧台内严禁吸烟、看报、吃零食等其他不雅或与工作无关的事,喝水或休息时去操作间。中午吃饭时间半小时,交替休息用餐,保证每个岗位必须有人留守。禁止在岗前、岗中吃有刺激气味的食物。
4.不得私下议论客人、同事,应使用标准普通话,文明用语,行为举止有礼貌,对待同事及客人态度谦和、友好。
5.将个人物品寄存放在员工储物柜中。
6.保持工作岗位的情节、整齐,设施设备要求表面平整,光亮,无异味,无损坏,无抹痕,所有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用过的餐具杯具等器皿要求及时清洗消毒,无水渍手印,并要求摆放齐全、美观、整齐,不可堆积在工作台面上,损坏时应及时报损。吧台面无灰尘污迹,酒架无灰尘,地毯无杂物,客用杯具茶具等器具无水渍。备用品摆放整齐,抽屉内物品归类,无杂物,除特定抽屉外其余抽屉严禁存放私人物品。并负责好冷藏柜的清洁、保养工作。
7.要对所负责的冰箱、冰柜内物品进行合理的运用和及时清洁,食品采用“先进先出”原则,要及时检查有无过期或腐坏食品并进行清理,用前清洗。节约成本,避免浪费(未经允许不得私自取用客用物品)。合理做好回收利用。
8.对吧台内设备了如指掌,保证吧台内各类设备物品的正常使用,损坏及时报修。
9.吧台内物品不得外借,外借丢失由当日负责人赔偿,吧台不负责寄存客人的贵重物品。
10.店内电话接听需先说:“您好,***咖啡,请问有什么可以为您服务?”外拨电话禁止私人试用,如有工作需要,需试用电话,要向当班主管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使用。
11.店内所有电脑除播放菜单和音乐外,禁止使用。
12.每班领班负责使用收银机,打单收款做账。其他人禁止使用。如有领班外的人使用收银机,致使错帐,乱账,由领班负责。
13.音乐,菜单及店内照明设备,由吧台长安排每班一个负责人。
林舍咖啡厅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篇5
一.咖啡厅各级人员的职责:
1.经理职责:
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其他有关消防法规;
2)组织制定实施本部门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
3)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4)组织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5)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把消防工作列入工作经营管理的内容;
6)组织制定灭火方案,带领员工扑救火灾,保护火灾现场;
7)追查处理火警事故,协助调查火灾原因。
2.主管职责:必须具备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懂得使用消防设备。
1)对咖啡厅经理负责;
2)确保营业时间各出口通道、门不能堵塞、封死,保持畅通;
3)班前、班后检查厅、门、电开关、音响情况、地毯、布草桶、用剩的支装煤
气和酒精蜡的处理,按咖啡厅卫生、安全检查表做好安全检查,消除火险隐患;
4)抓好员工纪律,带领属下员工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接待; 5)协助处理当值期间发生的问题。
3.营业员职责:必须具备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
1)服从上级的分配;
2)熟悉本岗的责任和操作流程;
3)熟悉本厅的消防设施分布,灭火器材的摆放点及报警装置;
4)懂得消防器材的使用;
5)爱护本岗位的各种设备和器材,不得随意挪动消防设施,发现 有损坏或泄漏应及时上报;
6)当班时密切注意客情,发现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上报;
7)
遇有火警及其他事故应及时报告,迅速扑救,或采取其他有效 措施,保护好现场。
二.咖啡厅各岗位治安防火责任制
1.主管
1)开市前检查所管辖区域消防器材的摆设和使用情况。
(1)全厅所有通道保持畅通;
(2)手动火灾报警按铃运作正常;
(3)全厅各种灭火器无过期,能正常使用;
以上各项如有异常,马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及向经理汇报。
2)营业期间留意全厅治安及消防情况,监督各员工严格按照本规定操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当值经理汇报。
(1)客人有否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2)有否客人聚众闹事、斗殴;
(3)有否客人损坏宾馆物品;
(4)客人有否遗留物品;
(5)发生火灾时马上进行扑救,并向当班经理报告;
(6)发生火灾且不能及时扑灭的,要镇定地按《咖啡厅灭火疏散预案》进行疏散,并马上向经理报告。
以上各项如有异常,马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及向当值经理汇报 3)收市后按卫生、安全检查表检查全厅,杜绝一切火灾隐患。2.营业员:
营业期间留意餐厅内治安及消防情况。
(1)客人有否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2)有否客人聚众闹事、斗殴;
(3)有否客人损坏宾馆物品;
(4)客人有否遗留物品;
(5)发生火灾时马上进行扑救,并向当班经理报告;(6)发生火灾且不能及时扑灭的,要镇定地按《咖啡厅灭火疏散预案》进行疏散,并马上向经理报告。
二.治安、防火要求:
1. 严格遵守国家消防法规;
2. 禁止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餐厅内;
2. 营业期间严禁将二个安全出口堵死,要保证安全出口畅通无 阻;
3. 定期参加餐厅消防中心组织的消防培训,经常对消防设备、电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保持完好可用;
4. 营业期间管理人员要加强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 理,把各种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5. 制订可靠的安全疏散措施,一旦发生意外事故,立即报告餐厅消防中心,并按灭火疏散预案疏散客人。
1)
当发生火警、火灾时,首先保持镇静,不可惊慌失措,迅速查明情况向消防中心报告,报告时要讲明地点、燃烧物质、火势情况、本人姓名或工号,并积极采取用就近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电器着火先断电源。有人受伤先救人后救火(小火时同时进行);
2)
如火势扩大到三级(猛烈阶段),在场的工作人员应分工合作,引导客人进行安全疏散;
3)
遇客人双方吵架,尽可能叫双方的朋友劝架,另要求有两名以上营业员在旁控制好场面,不能滋扰其他客人,并通知当班领导、机场安保或公安民警;
4)
如遇客人双方打架,在通知机场公安部同时应分派人员通知本厅经理、主管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情况下可通过打架客人的朋友将打架双方分开,并将其中一方带离现场,以免闹事者损坏现场或祸及其他客人,如果闹事客人经劝告恢复平静,同时又不愿离开,应安排专人进行监控,直至其离开,如客人闹事损坏了餐厅物品,应知会客人按章赔偿;
5)遇到打斗流血事件,在通知机场公安部门同时也要通知本厅经理及主管,并及时疏散周围客人,以免事态恶化,在公安人员未来到前,尽量不让肇事者离开。事件处理过程中,服务人员应服从在场领导及保安员的指挥;
6)
如客人在咖啡厅打烂物品,如瓷器、玻璃器皿等,服务人员应先关心客人是否有割伤,需不需要到医疗诊室包扎,然后迅速清理好现场。之后,婉转告知客人餐厅规定损坏物品要赔偿,如客人无意见赔偿后,应将此事告知主管人员。如客人对赔偿一事有异议,应立即通知当班经理,由经理解决。注:不能让肇事者离开;
7)
当客人全部离台去取食品、洗手间或打电话大等,要求:
(1)请客人将贵重物品随身携带;
(2)当台无人时,要协助看好物品,待客人回来时请客人留一人看好;
(3)主管及营业员要多留意客情,杜绝一切消防、治安的问题出现。
6. 电制不能用胶布固定,以免电线短路时不能自动跳制引起火灾;
7. 电器运作过程中出现故障,应先切断电源,再作报修;
8. 所有电器、灯光音响设备必须定期协同有关专业部门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安全运作
9. 使用电器用具,必须保持双手干燥,以免造成触电事故;
10.电器未关闭或未散热不能盖上罩套,以免过热引起火灾事故;
咖啡厅规章管理制度 篇6
规章制度的公示方法。新劳动合同法严格规定了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制定的程序和生效条件。经过法定程序制定并向劳动者公示后规章制度才生效。我已经在以前的文章里讨论过企业如何制定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今天给大家讨论一下规章制度的公示方法。劳动规章制度应当以正确的形式向全体职工公示,规章制度的公示方式一般有如下8种:
1、直接将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在劳动合同中专款约定“劳动者已经详细阅读,并愿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让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上签字。
2、将规章制度以手册形式发给员工,交由员工阅读,并且在阅读后签字确认。用人单位应保留规章制度的发放证据。
3、将规章制度放在公司网站上由员工浏览,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记录员工浏览规章制度的情况。
4、将规章制度在厂区公共区域将规章内容全文公告,并且将规章制度的公示现场以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备案。
5、将规章制度发到员工个人邮箱里,保留发信记录。
6、将员工对于企业规章制度的了解情况作为考核项目,定期或者不定期考核员工对规章制度的了解情况,记录规章制度考核结果并让员工签字确认。
7、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或者组织全体职工对规章制度进行集中学习、培训,让员工在规章制度学习培训报到表上签名。
8、可以进行相应规章制度的考试,并保留规章制度的试卷。
以上介绍的是从一般意义上而言企业规章制度的公示方式,至于什么是最有效的公示方法,还要靠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特点,例如硬件设施,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等等,寻求适合本企业的最佳公示方式,以达到使所有的劳动者对企业规章制度熟知,以减少由于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不熟悉而导致的争议。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探析 篇7
关于劳动规章制度的概念,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1959年国际劳工组织(ILO)特别委员会报告书中将劳动规章制度定义为:“企业界对Works rules,Company rules,work shop rules,rules of employment,standing order之称号,供企业之全体从业员或大部分从业员适用,专对或主要对就业中从业员之行动有关的各种规则。”王全兴教授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仅在本单位内部实施的、关于如何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但可以确认的是,第一,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第二,劳动规章制度约束用人单位内的劳动者,不约束用人单位外的劳动者。第三,劳动规章制度是对劳动中的劳动者有效。因为劳动规章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劳动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秩序。
劳动规章制度的形成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就为了简化劳动合同的契约过程。正是因为在订立劳动合同时需办理繁杂的手续,用人单位才将劳动合同中的共有条款加以体系化。这样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只需要把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告知劳动者即可,由劳动者自己决定是否接受劳动规章制度的约束。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劳动规章制度的形成还是为了维持用人单位内部生产经营秩序。由于现在用人单位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的集约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需要规制劳动者的劳动行为,促使劳动者互相合作,促使劳动有序进行,从而能维护生产经营的秩序。
关于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有学者称之为“劳动法上永远的难题”。对此,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其中主要有契约说、法规说、集体合意说、根据二分说这四种学说,下面就主要介绍这四种学说。
1.1 契约说
契约说主张劳动规章制度的效力是因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规章制度内容带成了合意。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劳动规章制度是由用人单位单方制定与变更的,这本来只是一种单纯企业内部的规范,之后经劳动者同意成为契约内容时,得以规制劳动关系。
根据对劳动者意思自治程度的轻重,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观点:纯粹规范说、事实规范说和事实习惯说。其中“纯粹规范说”充分尊重了意思自治的原则,认为经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后,劳动规章制度才能由事实上的存在转变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的一部分。但其实这一学说和劳动用工实践并不相符,很多劳动者是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并不知道劳动规章制度的存在,更谈不上所谓的协商一致。故此学说忽略了用人单位的强势地位以及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中意思表示的不自由。“事实规范说”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是关于劳动条件的规则,只有得到劳动者的同意之后才会发生法律效力。但实际上劳动规章制度只是一种社会规范,只能取得约束劳动者的效力。“事实习惯说”又称定型化契约,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是对劳动合同中的共性条件加以系统化,只要劳动者未明确反对劳动规章制度的条款,就推定劳动规章制度对其发生法律约束力。但是对于劳动者是否知道劳动规章制度和是否知道这一事实习惯都没有提及,也没有规定用人单位有向劳动者告知劳动规章的义务,所以人们可以看出,这无疑是提高了对普通劳动者的要求,很容易出现将劳动者的沉默推定为同意的情形,会为侵害本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权利大开方便之门。
综上所述,契约说强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处于一个平等地位,要求劳动规章制度是两者之间的平等协商,集体合意的结果,更倾向于保护了劳动者的权利。但是,也不能忽略其缺陷,首先,此学说不利于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因为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变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和每一个劳动者协商同意,这势必会加大用人单位经营管理的困难。再次,此学说虽然强调劳资平等,但是在用工过程中,是很难实现双方真正的平等的。
1.2 法规说
法规说认为劳动规章制度具有法律规范的特征,不管劳动者是否同意劳动规章制度的具体条款,劳动规章制度都对他们具有法律效力。
依据对劳动规章制度效力来源的不同,此学说可分为以下几种主张。
第一,是经营权说。该说主张,用人单位对其内部的人事物均具有经营自主权,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劳动规章制度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基于其所有权而制定的法律规范,无需经过劳动者同意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很明显,这里把劳动规章制度定位为法律规范是有严重错误的,法律规范必须是由国家制定的,用人单位没有权力制定或者认可法律规范。
第二,是习惯法说。该说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约束劳动者的行为规范,用人单位以其经营自主权来保障其执行。而制定劳动规章制度也是企业的习惯,劳动者对劳动规章制度具有法的确信,因此劳动规章制度具有习惯法的特性。但其实该说没有区分劳动规章制度与习惯法,更没有明确说明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
第三,是授权法说。该说主张,法律基于保护劳动者的需要而赋予劳动规章制度以法的效力。其缺陷同上述经营权说的缺陷相同,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和国家制定的法律当然不可能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综上所述,法规说虽然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能促使企业有效率的进行经营管理,同时有助于劳资双方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但是却忽略了劳动者的权利,与当前主张保护劳动者权利的趋势不相符合。而且该说忽略了劳动双方的平等地位,保留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化色彩。
1.3 集体合意说
集体合意说就是介于契约说和法规说之间的中间学说。该说认为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是劳资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但是由于用人单位基于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劳动规章制度统一规范了内部劳动条件,由劳动者的集体意思表示同意后方能发生法律效力。此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坚持契约说的基础上,将劳动规章制度中重要的内容和集体合同相联系,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变更等都需要集体意思的表示同意后方能生效,用劳动者集体的力量防止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的利益。但是这里的劳动规章制度又和集体合同是不一样的。因为正如前述,劳动规章制度是由用人单位单方面制定的,而集体合同则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合意的结果。集体合意说体现了劳资双方的共同意志,也体现了用人单位的民主管理为最理想的学说。
1.4“根据二分说”
“根据二分说”根据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是否直接涉及劳动者的重大利益为标准,可以将劳动规章制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劳动时间等劳动条件的制度,对于这部分必须经过劳动者的同意才能发生法律约束力,另一部分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必须遵守的工作规则,对于这一部分只需告知劳动者即为有效。很明显,这里把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扩大化了,将不属于劳动规章制度的劳动条件包括在内,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退一步讲,如果把劳动条件放到劳动规章制度之中,如何区分是否涉及劳动者重大利益的劳动条件和不直接涉及劳动者重大利益的工作条件也是一大难题,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用人单位很可能会在此处大做文章,侵害劳动者的利益。
因此,在分析了这四种主流学说后,笔者认为“集体合意说”更能反映出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性质,而且最能体现现代劳动法律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劳动规章制度是集体合意的产物
明确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性质问题,首先应明确劳动规章制度目的和内容。劳动规章制度制定的目的具有双重性,这就决定了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至少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其制定劳动规章的目的是规范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保证其经营目的的实现。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其承认企业拥有制定劳动规章的权利,并明确劳动规章具有约束劳资双方的法律效力,其目的是规范企业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在确保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也保护劳动者实现劳动权利。以上两方面的目的也决定了规章制度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劳动者的义务为主,具体包括规范用人单位生产秩序为重点的行为规范与劳动纪律制度。二是以劳动者的权利为中心,主要包括是有关劳动条件及劳动标准的规定。这里可以参考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2款对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内容的规定。基于此,人们得知,契约说和法规说对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内容的认识上都存在简单化的问题,忽略了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在内容上的广泛性。而集体合意说则既能体现劳动规章制度是集体规范,又能反映出劳动规章的契约性,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纳入了民主管理。
再次,现代劳动法中贯彻保护劳资平等的原则,而且基于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在司法实践中更强调侧重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基于此,人们得知,契约说和法规说都忽略了劳资双方利益矛盾的关系,只关注了劳资双方利益的对立,而忽视了劳资双方利益的一致,不免过于极端。契约说则仅从劳动者利益出发,机械照搬了民法上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根本不考虑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的需要;法规说则仅从用人的单位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劳动者权利保护的重要性,也忽视了劳动规章与法律规范的区别,扭曲了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地位。而集体合意说则综合反映了劳资双方的意思,既有利于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又有利于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实际上,关于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的争议,应直接归因为企业的经营主体地位与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用人单位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独立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片面决定劳动条件,不可能彻底遵循劳动法中劳资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不可能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所以,集体合意说不但能兼顾契约说和法规说的基本观点,而且能避免它们的缺点,是最有优势的学说。而且从劳动关系的发展看,劳资双方集体合意制定劳动规章制度也是大势所趋。不过也有学者认为集体合意说要求劳动者有民主参与的意识,这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会制度、劳动者的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尤其是成熟的工会制度,而这些恰恰是目前中国所没有的,因此,集体合意说并不现实。人们当然不能忽略其缺陷的存在,但是不能因为现在的不现实就否定掉一个最理想的制度,对于此,人们可以对症下药,采取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工会组织,逐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具体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力求发挥出劳动规章制度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立峰.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之“法律规范说”检讨[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5).
[2]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性质及相关制度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规章制度应符合学生实际 篇8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可是现在的管理者却喜欢拿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说事,似乎制度的多少与管理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其实,很多事实证明,有些制度的制定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从学生角度出发,要这些制度做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制约学生,使学生听话,服从学校制度吗?
现在,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为的是整齐划一。特别是周一的升旗仪式必须穿校服、佩戴红领巾,学校希望以此营造出一道靓丽的升旗“风景线”,因为,只有服装统一,才可能显得严肃、壮观、整齐划一。可是,学校有没有想过,春秋季节还可以,到了夏冬季节,家长和孩子就无所适从了。穿校服孩子难受,不穿又不遵守学校规定。特别是在零下7、8摄氏度的天气里,绝对不能只穿秋季校服,那肯定会感冒。于是就有很多方法衍生出来,有的在里面穿上棉袄,外面穿上校服,整个人显得很臃肿;有的把校服穿在里面,外面穿上棉袄;还有的家长给孩子准备个装衣服的袋子,把校服装在里面,拿到学校,在升旗的时候穿。这还都是些比较通情理的家长,知道这是学校的规定。可是,我就亲耳听到过有些家长心疼孩子为这事在校门口大骂:“这是什么破学校,什么破规定,非要穿校服,不穿还要挨批评,你们老师知不知道冷,你们不穿棉袄,穿个厚褂子试试。”在3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也是如此,学生一动不动都流汗,还要系上红领巾,在太阳底下站大约半小时参加升旗仪式。现在的孩子身体弱,缺少体育锻炼,升旗时,经常有学生坚持不住晕倒了,有的是因为没有吃早饭,有的就是因为受不了站在太阳下这么长时间,结果被同班同学扶到了医务室。还有,夏天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在脖子上戴红领巾,因为他们大多穿无领衫,戴着红领巾确实很热。有一次突击检查,竟有一半同学没有戴红领巾,红领巾呢,都在抽屉里放着。
是的,校服整齐划一非常好看。可是,穿什么样的衣服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是否以真诚的心态来参加升旗仪式。即使他穿了校服,却全然不关注,在下面窃窃私语,那又怎么办呢!在盛夏酷暑、寒冬腊月,即使学生都穿校服,可是看到学生们或满头大汗、或哆哆嗦嗦的站在操场上,不知领导们作何感想,难道这就是他们要求的效果吗?
定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是必要的,但一定要看是否合理,是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不从学生角度出发的规章制度还是能去掉的就去掉吧。
咖啡厅规章管理制度 篇9
规章制度
为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得到落实,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更好地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控制体系。
一、安全会议制度
1、每年召开一次安全工作年会,每季至少召开一次安全领导小组会议,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全体人员安全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特殊情况下召开安全紧急会议。
2、参加安全工作年会的人员为单位全体人员;参加安全领导小组会议人员为安全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根据需要可扩大到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安全例会的人员为安机科全体人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全体教练员。
3、安全会议内容:(1)传达、学习、贯彻上级安全会议、文件精神;(2)分析、通报安全生产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3)分析研究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完善安全管理制度;(4)对各阶段安全生产竞赛活动进行部署,并组织实施和考核、总结评比;(5)按照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
4、每次召开安全会议后须形成会议纪要。
二、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查找各种危害安全生产的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1、全面安全检查:安全领导小组结合“春运”、“安全生产月”、“夏季安全生产百日竞赛”及“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由组长带队,各成员参加,对各招生点的安全管理情况及所有教练车、消防器材的安全技术状况和可靠程度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查思想、查纪律、查管理、查隐患和查落实。对查出的问题要限期整改。
2、每月安全检查:每月中下旬开展一次安全检查活动,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的负责人带队,对教练车、训练场地及设施、设备等进行一次拉网式的安全检查,及时掌握本单位的安全情况,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3、各监控点责任人和教练员每日检查:各监控点责任人对所监控的对象,进行每日检查,教练员每日上车训练前对所驾教练车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排除,必要时报有关部门和领导采取措施尽快整改,并做好记录。
4、路检路查:安机科和驾培科定期不定期上路对教练车道路驾驶训练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是否有驾驶室乘坐三人、私自改变训练路线、酒后上车带训、安全部件存在严重问题、教练车乱停乱放,车容、车貌不整,行车中相互超越等违章现象。认真做好路查记录,并进行考核处罚。
5、安全检查前做好准备工作,落实参加检查的人员、对象、时间、检查重点,携带相关的检查表等资料,及时做好信息联络工作。如属抽查,则事前不必通知。重大节日前的检查,由公司下发检查通知,明确检查内容和检查要求。
6、检查中按照“严细实”的要求,本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采取一听二看三查四纠的方法,即听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汇报安全工作情况;看有关安全工作的原始资料和基础台帐;查生产经营现场,车辆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人员安全意识和劳动保护措施的到位情况;纠正各类违章行为。对查出的问题,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开具整改通知书,落实整改责任,限期整改。不整改到位不得恢复生产,确保车辆不带“病”行驶、机械设备不带“病”运行。
7、检查后,及时总结检查情况,做好检查记录,完善有关资料,并形成安全检查情况通报。
8、狠抓“三违”行为的查纠,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及时制止,情节严重的给予处罚。
9、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做好防汛、防雾、防火、防冻、防滑的专项工作。
三、事故隐患整改跟踪制度
1、完善安全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切实抓好事故隐患的整改,把各类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生产。
2、对严重危及职工生命及国家和单位财产安全的隐患立即整改,必要时停产整改。
3、对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一时不能整改的隐患,应采用有效的防范措施,确定整改计划及整改实施方案。
4、对事故隐患的整改实行“四定”(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人、定整改资金)、“三不推”(职工能解决的不推班组、班组能解决的不推单位、单位能解决的不推主管部门)。对事故隐患的整改,各级负责人要认真负责,及时落实相关措施,做到件件有落实。
5、存在隐患的部门应按整改通知书的要求及时向安机科反馈整改情况和整改结果,由安机科做好详细记录台帐。
四、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安全教育内容:思想素质教育、劳动纪律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制度教育、典型案例教育。
安全培训对象:全体职工。重点是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教练员、特种作业人员、新进单位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
安全培训的内容: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各级有关安全生产的会议及文件精神;驾驶培训、用电方面的安全管理常识和作业技能;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及防火灭火和应急逃生技能;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等。
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要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要统一组织考试和考查;驾培管理人员、教练员、特种作业人员须考试合格后颁发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
安全教育培训方法:集中培训与自主培训相结合;参观学习与专家辅导相结合;远程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1、三级安全教育制度:三级安全教育是企业必须坚持的基本教育形式,包括单位安全教育、部门安全教育和岗位安全教育。
★单位安全教育:是对新进入单位的职工进行的全面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和生产一般知识;企业内特殊危险地点及注意事项;驾培教育训练安全知识;与企业有关的伤亡事故教育。
★部门安全教育:是由部门负责人对新分配的工作人员、教练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部门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部门危险区域及事故隐患;部门安全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曾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岗位安全教育:是由各招生点负责人(班组长)对新进教练员(新工作人员)开始工作前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本招生点(班组)的工作性质、安全生产概况;岗位职责及安全操作规程;本岗位易发生的事故,以及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
三级安全教育结束后,由安机科负责对新进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操作。
2、全员安全教育制度:每两个月组织单位全体人员参加学习一次,传达上级安全会议精神,分析安全形势,强化安全意识,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培训质量,确保安全教学进行探讨、交流。此外,应采取谈心活动、家庭访问、季节转换教育等形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谈心活动。安机科和各招生点要根据具体实际对特殊工种和重点教练员经常进行谈心活动,因人而异,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注意方法,讲求实效,谈心活动要请被谈话人签名,加深印象。
★家庭访问。这是动员、组织教练员亲属共同做好教练员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形式和手段。家庭访问工作要有计划性、针对性,要做好家访的记录,并注意效果和信息跟踪。
★季节转换教育。根据春季重点是防春困,夏季重点是防高温疲劳,秋季重点是防雾,冬季重点是防冻、防滑的特点进行安全教育工作。
3、特殊工种教育制度:特殊工种是指安监或劳动部门规定的必须持证上岗人员,在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全员安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安全活动和送培参训,进行专题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保证对其安全教育每月不少于一次。
4、学员班前教育制度:学员班前教育是由教练员对学员每天班前所进行的安全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场地训练和道路驾驶训练安全管理规定,每个训练科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五、安全风险抵押金缴纳制度
围绕“五无一降”的安全生产总目标,即:无重大行车事故,无重大设备事故,无重大工伤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其它意外重特大责任事故,一般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教练员年初签订安全目标责任状并每人缴纳一定的安全风险抵押金。责任期满后,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经考核合格,除返还全部安全风险抵押金外,按照比例予以奖励;部分完成或没有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将根据安全责任状有关规定扣除安全风险抵押金。
六、车头、人头、源头管理制度
现代安全管理是在总结传统安全管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生产条件下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达到预先测定危险、预先防止事故发生的科学安全管理方法。为了实现现代科学化的安全管理,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车头、人头、源头管理制度。
1、安全工作实行全员安全管理,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对所有教练员进行安全百分考核。
2、建立健全教练车、教练员和事故隐患、职业危害监控点档案。
3、严格执行定人定车的管理规定,安机科和各招生点必须切实了解教练车的技术状况、教练员的身体素质及掌握安全知识的情况,抓好上车前的三级安全教育,确保安全施教。
4、进行对事故源头的预防和监控,定期、不定期对教练员的安全行为、教练车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查,纠正不安全行为,整改事故隐患,达到控制事故源头、扼制事故发生的目的。
七、场地管理制度
1、教练员和学员必须牢记各自的职责、守则,强化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防患于未然。
2、训练时,教练员和学员均不得从事不利于安全的活动。
3、训练期间应各司其职,严禁教练员串岗、串车;学员必须在安全位置就座,未经教练员批准不得随意走动。
4、车前、车后、脚踏板上严禁站人,以防万一。
5、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现场巡查、监督,发现违章及时纠正。教练员必须持证上岗、跟车指导,确保安全;学员不得私自动车。
6、非教练车不得进入训练场地。
八、车辆使用管理制度
1、教练车收车后一律按序放在场地内,由学校安排人员值班看护。
2、学校对教练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消除麻痹思想,坚持“病”车不出门,并不得将车转借他人和给无证人员使用。严禁学员私自动用教练车。
3、认真维护好车内各项防火设施及安全设备,确保行车安全。
4、教练员应按指定的行车路线施教,不得私自改变行车路线或公车私用。否则,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将由责任人承担,单位还将根据所造成的损失大小给予当事人行政和经济处罚。
九、教练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加强档案管理,是确保车辆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车辆维护保养的重要依据。因此,汽车的级别维护、维修等需建立车辆技术档案。
2、档案人员应将车辆的基本技术资料、维护和检测情况、技术等级评定、车辆年检记录、保险单等资料及车辆的日常检查、保养、维修等情况的详细记载及时分类存档,未经请示同意不得借阅。车辆档案的保存时间在车辆报废后一年。
3、车辆维修档案按教练车营运车的车牌号码编号,一车一档。
4、车辆技术档案资料应造册登记,编制目录,便于查找。
5、妥善放置档案,做到井然有序。
十、汽车“日常”维护制度
日常维护的主要内容为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教练员每天必须严格按照日常维护内容认真执行。教练员可以在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带领学员一起做好日常维护。
十一、车辆维修制度
1、建立健全车辆台帐和档案,分门别类登记在册,便于维修管理。
2、新增车辆时,投产前随车工具必须妥善保管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3、新增车辆时,投产前组织驾驶员和维修工学习了解其技术性能。
4、维修工对车辆维修必须精工细作,规范操作,确保修理质量。
5、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维修。
6、定期检查车辆技术状况,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十二、值班制度
坚持值班制度,是保证规范教学、安全培训的重要措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坚持节假日、星期天领导值班外,重点要做好学员驾驶训练值班。值班人员必须做到:
1、坚守岗位,并做好值班记录;
2、对重点要害部位进行现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及时妥善处理值班期间发生的问题,对在职权范围内难以处理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4、值班期间接到上级重要指示时,立即向校领导报告。
5、值班期间对发生的突发事件或火灾等情况及时报警,及时组织处理或扑救,同时保护好现场并迅速向领导汇报;
6、严格执行按时交接班制度,如因交接班脱节造成无人值班的情况,由有关人员承担责任;
7、因无人值班或值班人员擅离职守产生后果的,视情节追究当班人员的责任。
十三、劳动保护管理规定
按照《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制定本单位劳动保护制度如下:
1、单位职工有参加劳动的义务,也有受劳动保护的权利;
2、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岗位要求发放。
3、职工工伤和职业病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4、女职工劳动保护按国家规定实施;
5、抓好工伤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6、定期不定期召开职工会议,倾听职工对劳动保护工作的意见,补充、完善劳动保护制度。
十四、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检查管理制度
1、各级监控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检查周期进行认真检查,严密监控,并形成详细的原始记录,作为考核依据;
2、监控检查中发现问题,应查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有关部门;
3、当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排除时,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加强监控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落实整改;
4、要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责任人对各监控点、监控设施的运行维护技能,坚决杜绝盲目蛮干,硬拼设备的现象,否则,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学校每月一次检查时,由校领导带队,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对各监控点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考核结果,按学校有关规定实行奖罚。
★事故隐患、职业危害、安全评比、奖惩办法:
为了确保安全无事故,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增强广大教职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力争做到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特制定奖惩办法如下:
1、全年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奖励制度。
2、各监控点负责人因工作不负责任,教练员违反相关规定,按照安全生产责任进行处理。
3、将教练车给无准教证人员驾驶的,罚款200元,写出书面检查,造成事故由责任人负责。
4、酒后驾驶车辆和上车教练,罚款200元并写出书面检查,造成事故责任,损失自负,取消教练资格,按待岗处理。
行政管理制度规章 篇10
第一条 总则
1.为加强公司行政事务管理,理顺公司内部关系,使各项管理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办事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所指行政事务包括档案管理、印鉴管理、公文打印管理、办
公及劳保用品管理、库房管理、报刊及邮发管理等。
第二条 档案管理
1.归档范围:
公司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科学技术、财务审计、劳动工资、经营情 况、人事档案、会议记录、决议、决定、委任书、协议、合同、项目方案、通 告、通知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2.档案管理要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保证原始资料及单据齐全完
整,密级档案必须保证安全。
3.档案的借阅与索取:
(1)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借阅非密级档案可通过档案管理人
员办理借阅手续,直接提档;
(2)公司其他人员需借阅档案时,要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借阅档案必须爱护,保持整洁,严禁涂改,注意安全和保密,严禁擅自翻 印、抄录、转借、遗失。如确属工作需要摘录和复制,凡属密级档案,必须由 总经理批准方可摘录和复制;一般内部档案经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批准方可摘录 和复制。
4.档案的销毁:
(1)任何组织或个人非经允许无权随意销毁公司档案材料;
(2)若按规定需要销毁时,凡属密级档案须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销毁;一般内
部档案,须经公司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销毁。
(3)经批准销毁的公司档案。档案人员要认真填写、编制销毁清单,由专人监督销毁。
第三条 印鉴管理
1.公司印鉴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负责保管。
2.公司印鉴的使用一律由主管副总经理签字许可后管理印鉴人方可盖
章,如违反此项规定造成的后果由直接责任人员负责。
3.公司所有需要盖印鉴的介绍信、说明及对外开出的任何公文,应统一编号登记,以备查询、存档。
4.公司一般不允许开具空白介绍信、证明,如因工作需要或其它特殊情况
确需开
具时,必须经主管副总经理签字批条方可开出。持空白介绍信外出工作回来必须向公司汇报
其介绍信的用途,未使用的必须交回。
5.盖章后出现的意外情况由批准人负责。
第四条 公文打印管理
1.公司公文的打印工作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
2.各部室打印的公文或其他资料须经本部门负责人签字,交电脑部
打印,按价计费。
3.公司各部、室所有打印公文、文件,必须一式三份,交总经理办
公室留底存档。
第五条 办公及劳保用品的管理
1.办公用品的购发:
(1)每月月底前,各部、室负责人将该部门所需要的办公用品制定计划提交总
经理办公室;
(2)总经理办公室指定专人制定每月办公用品计划及预算,经主管副
总经理审批后负责将办公用品购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分发给各个部、室,由部、室主任签字领回
(3)除正常配给的办公用品外,若还需用其它用品的须经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批准方可领用;
(4)公司新聘工作人员的办公用品,办公室根据部、室负责人提供的名单和用品
清单,负责为其配齐,以保证新聘人员的正常工作;
(5)负责购发办公用品的人员要做到办公用品齐全、品种对路、量足质优、库
存合理、开支适当、用品保管好;
(6)负责购发办公用品的人员要建立帐本,办好入库、出库手续。出库一定要
由领取人员签字;
(7)办公室用品管理一定要做到文明、清洁、注意安全、防火、防盗、严格按照
规章制度办事,不允许非工作人员进入库房。
2.劳保用品的购发:
劳保用品的配给,由总经理办公室根据各部、室的实际工作需要统一购买、统 一发放。
第六条 库房管理
1.库房物资的存放必须按分类、品种、规格、型号分别建立帐卡。
2.采购人员购入的物品必须附有合格证及入库单,收货时要当面点
清数目,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如发现短缺或损坏,应立即拆包清点数目,如发现实物与入库
单数量、规格不符时,库房保管员应向交货人提出并通知有关负责人。
3.物资入库后,应当日填写帐卡。
4.严格执行出入库手续,物资出库必须填写出库单,经公司办公室
主任批准后方可出库。
5.库房物资一般不可外借,特殊情况须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批准,办理外借手续。
6.严格管理帐单资料,所有帐册、帐单要填写整洁、清楚、计算
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7.库房内严禁吸烟,禁止无关工作人员入内,库内必须配备消防
设施,做到防火、防盗、防潮。
第八条 附则
1.本规定如有未尽事宜或随着公司的发展有些条款不适应工作需
要的,各部门可提出修改意见交总经理办公室研究并提请总经理批复。
2.本规定解释权归总经理办公室。
高校规章制度法治化思考 篇11
一、高校规章制度的法律性质
高校规章制度是指高等学校依照法律授权、按照正当程序制定的用来明确师生员工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以及按一定程序办理学校事务的学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3]高校相继出台名目众多的规章制度,其中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面对如此之多的规章制度,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它们是高校进行内部管理依据和准则,也是提高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同时,高校规章制度的“泛化”也引起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其中校规性质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我们知道,制度规范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制定规范的主体性质决定的,要研究校规的法律性质,首先应厘清我国高校的法律地位。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第24条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该法第30条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基于这一规定,我国高校被定位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在法律上定性为“社会服务组织”。[4]高校作为独立的法人,与不存在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社会团体及自然人拥有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根据我国《教育法》第28条第1款第4项规定,学校行使“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和处分”的权力。《高等教育法》第40条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第41条第1款第4项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有权“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学位条例》第8条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从以上条文中,不难看出高校在招生、学籍管理、学位授予等方面得到法律的明确授权,行使这些法定权力时便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属于法律授权组织。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考虑,笔者认为从权力来源出发“高校立法”具有以下两种法律性质:一是行政行为。在得到法律明文授予行政职权的前提下,高校与其成员具有不平等的法律地位,作为法律授权的组织其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行为符合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根据行政法的一般理论,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律授权范围内,“高校立法”行为运用行政权力,针对不特定的对象,并可反复适用,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由此产生的规章制度具有典型的行政性。二是民事行为。除行使以上行政职权外,高校作为事业法人、民事主体,可以以自己名义行使权利、承担义务,与其成员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两者之间通过合同关系来维系,其性质多属于教育服务合同,而规范这类关系的规章制度自然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可视为合同中的格式条款。从法学理论来看,此类规章制度反映了一定范围内民众的意愿和普遍遵从的规则,其性质近似于“民间法”。
二、高校规章制度合法性审定
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多为原则性规定,各个高校以从严治校的原则出发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规范性和透明性,高校校规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合法性审定问题由此出现。基于校规的两种法律性质,笔者认为合法性审定的主体存在两个层面:
一是行政机关。基于国家教育权,行政机关负有提供高等教育的义务,由于行政机关职权的扩大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日益庞大,单纯由行政机关行使教育行政权并不现实,所以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将部分教育行政权授予高等学校,在实践过程中行政机关也会下放给高等学校某些职权。高等学校为行使这些行政职权而制定的执行性、实施性的规章制度,理应受到行政机关的监督。
二是司法机关。所谓“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真正的权利”,作为权利的最终救济渠道——司法机关在高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审定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田永案”后,国内学者纷纷对司法审查高校管理行为展开了激烈讨论,“司法介入与大学自治”成为争论的焦点。一部分学者认为司法介入高校教育纠纷必然会侵犯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影响和损害学术自由;另一部分学者则提出反对的主张,认为高校接受司法审查是不可回避的法律义务,有利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众所周知,大学制度的根基在于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但这一理念与我国延续千年的学术传统有很大差别,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并非短期能够完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扶植和培育,以使其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健康成长,司法介入便是一条有效途径。当然,司法介入应是有限的,才能给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对于高校规范隶属型法律关系的规章制度,司法介入限于高校对行政权力的运用,以保障相对人基本权利为必要。而高校行使学术权力,是基于高校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这一权力应避免受到不当干涉。
三、高校规章制度法治化途径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同样依法治校的前提是有规章制度可依。鉴于规章制度在依法治校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规章制度法治化也随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首先,认真认识和对待权力(权利)是规章制度法治化的前提。长期以来,受学术传统的影响,学校和学生被认为处于不平等地位,所以在设计规章制度时侧重于管理和规范,而对相对人权利保护和救济方面较为薄弱,才会出现侵犯相对人受教育权、人格权、财产权等权利的情形。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应该认真和对待权力(权利),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可以行使哪些权力,应该尊重和保护哪些权利,将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并清醒地认识到从严治校不能以牺牲其成员权利为代价。另一方面,相对人也应该认真认识和对待权利(权力)。从法律上讲,权利人有权要求他人为或者不为,就对他人而言实际上也是一种权力。相对人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权利意识,抵制不当的权力侵犯,以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其次,应重视高校章程的制定。章程作为设立高等学校的必备条件,当然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我国《教育法》规定,学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高等教育法》对章程的内容作出详细规定。可以说,高等学校的章程是高校自治、自主办学的基础,是高等学校办学最根本的规范性文件,其内容是对高等学校最根本问题的原则性规定,同时也是规章制度制定的直接依据。在西方,高等学校大多有自己的章程,而由于发展历史的差异,我国高等教育则存在章程的缺失。学者们在研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问题中,发现“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章程’,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并以章程为基础制定有各种规范,具有规范管理和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5]由此可见,高校章程是实现规章制度法治化的基础,离开了章程,规章制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依法制定高校章程乃是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
就具体路径而言,高校规章制度法治化需经历清理——制定——执行——完善四个步骤。
第一步,应该先清理已经存在的规章制度。目前,高校中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是规章制度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形式上和内容上均有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对人的实际要求不相符的情况。在这些规章制度中,有的是没有随着法律“与时俱进”,有的是超越“立法权”,有的是相互冲突等等。为保证规章制度的统一性和继承性,应该定期清理和审核已存在的规章制度。笔者认为,高校应设立专门处理日常法律事务的机构,负责相关规章制度的清理和审核,真正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步,制定规章制度存在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实体上。制定规章制度时应该严格遵循《立法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和法律优先原则。例如《行政处罚法》规定,只有规章以上的规范性文件才能设定罚款处罚,其他规范性文件无权设定,而实际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中多多少少存在处罚权的滥用。高校在制定此类规章特别是《学生违纪处分办法》时,应特别注意这一问题。此外,法律对关系相对人基本权利的事项存在一定立法空白,致使高校权力空间较大,国家立法机关在修改相关法律时应有所偏重,明确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界限,同时明确对高校授权的内容和范围,从源头上规范高校权力。
其次,程序上。制定规章制度时应遵循正当程序原则,即要求在制定过程中公开、公平、公正。不仅制定结果要公开,制定过程同样要公开,特别是与相对人权利紧密相关的那些规章,制定时应征求相对人的意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使规章制度透明、科学、合理、具操作性。此外,还应建立重要规章上报制度,便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和监督。
第三步,执行环节最能体现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否则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执行力是否到位不仅反映一个学校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反映着领导者的角色定位。首先,规章制度应在全校范围内公布,让相对人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且要建立规章制度培训机制,通过该机制加强宣传力度。在执行过程中,笔者认为正当程序和程序公正尤为重要。在民主、法治不健全的情况下,高校领导者不应急于去达成规章制度的目的,而应以正当的程序去达成规章制度的目的,包括相关管理部门的调查、学生的辩解和申诉、对学生的处分等程序均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样才能避免行为的随意性。
第四步,对于那些在执行中发现问题的规章制度及时加以完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充分检验其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够达到“立法”目的。当“立法者”发现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存在不合理、缺乏操作性或者有违“立法”初衷等问题时,应该进行修改和完善工作。然而,修改规章制度的程序不容忽视,同样应该遵守规章制定的程序,否则会动摇其严肃性。
注释:
[1]本文指公办高校。
[2]“田永案”虽不是法院受理的第一起以学校为被告的教育行政案件,但标志着我国将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纠纷纳入到行政诉讼的调整范围中来,具有里程碑意义。
[3]王利民、刘丹华、王戎:《重视依法治校 提高治教水平》,《法学》2001年第8期。
[4]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咖啡厅规章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爱尚咖啡厅考勤制度05-25
咖啡厅辞职06-29
咖啡厅辞职报告08-21
咖啡厅设计调查11-04
咖啡加盟研磨时光、2012咖啡加盟信息、研磨时光咖啡加盟店06-12
咖啡厅设计精彩方案05-24
电影文化主题咖啡厅!09-22
咖啡厅扩股策划书10-17
咖啡厅装修施工方案07-03
咖啡厅个人工作辞职报告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