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饮食文化节新闻稿

2024-07-08

大学生饮食文化节新闻稿(精选12篇)

大学生饮食文化节新闻稿 篇1

健康饮食 精彩烹饪

——记信息学院饮食文化节圆满落幕

曹誉文 易留洋 为宣传健康饮食理念,倡导校园健康娱乐生活,11月20日下午两点,由信息学院和升华餐饮楼联合举办的以“绿色 健康”为主题的饮食文化节厨艺比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升华餐饮楼三楼宴席餐厅举行。

整个饮食文化节围绕“绿色

健康”主题,通过“水果拼盘大赛、饮食安全主题讲座、厨艺大赛、饮食文化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宣扬校园饮食风尚、倡导健康饮食理念、增进同学们对健康饮食文化的理解, 同时搭建与后勤食堂沟通交流的桥梁,共同营造信息学院良好的饮食氛围。对提高同学们的饮食文化知识以及厨艺水平、动手能力也都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进入厨艺大赛决赛的六支队伍纷纷展示自己的拿手好戏,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很快展示在评委面前;知识抢答环节激烈紧张,更是热闹非凡。活动结束后,与会领导为获奖的同学颁发了奖品和证书。

饮食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饮食文化节也是让大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搭建起与饮食工作者沟通、了解的一个平台。在为期一周的活动时间内,生动活泼的拼盘大赛,妙趣横生的饮食健康讲座,精彩纷呈的厨艺大赛等活动,向全校师生传达了健康饮食的理念,给这个校园的冬日又增添了一份色彩。

本次活动由升华餐饮楼宴席餐厅协办。升华餐饮楼将以此次饮食文化节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以“用心服务,追求永远”为理念,以“师生至上,满意第一”为宗旨,弘扬并进一步创新饮食文化,为广大就餐者提供健康、营养、规范的餐饮服务。

大学生饮食文化节新闻稿 篇2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伙食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在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它是饮食服务中心伙食精神、发展战略及立足之本的系统体现。而通过导入CIS来传达企业的文化内蕴,将在清华大学伙食工作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而且为全体员工树立了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使员工从“要我干”改变为“我要干”,主动尽心尽力,力争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所以导入CIS对于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正在进行模拟企业运行的饮食服务中心来说尤为重要。这是中心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深化学校伙食工作改革的需要。

CIS包括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和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VI)三大子系统。

一、饮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中导入理念识别

理念识别(MI)是企业识别的基本精神所在,完整的企业识别系统的建立以企业经营理念的确立为核心,也是系统运作的原动力和实施的基石。

企业理念好比是一根绳子,把企业的价值观念、追求目标连接成一体,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96 年8 月李鹏总理指出:“现在有的高校,是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生活、教育、管理混在一起,办学效率不高,能不能像企业改革一样,把生活部门分流出去,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但为学校师生服务的经营宗旨不能变。”[2]清华大学伙食工作改革就是从计划经济下的福利制、供给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偿服务和经营型方向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饮食服务中心做到了伙食工作正确定位、确定企业的宗旨和经营思想。这正是饮食中心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性环节。

饮食服务中心以“练内功、自强后勤,创一流、厚德服务,为学校分忧,为师生解难”作为伙食工作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质取胜、以诚取信”的质量方针,深入贯彻“绿色、营养、健康”的办伙宗旨,配合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一流饮食服务。

清华园里的师生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大家的生活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经济收入高低不等,如果让大家同吃一锅菜,是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饮食服务中心经营思想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特别是师生消费行为日趋成熟的今天,中心只有在保证“基本大伙”的同时,逐步增加以面向学生为主的学生餐厅,面向教工为主兼顾家属的教工餐厅和具有一定接待水平的经营餐厅的就餐模式,特别是早点和夜宵花样多且营养丰富,才能吸引大家在校就餐。同时开设风味餐厅、快餐厅、西餐厅、咖啡茶座等,以多元化经营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需要。使得大家不出校门就可以享受到清华饮食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美食。

二、饮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中导入行为识别

行为识别(BI)是通过动态的活动或培训形式,建立企业形象。它规划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培训以及对社会的一切活动。

俗话说“行胜于言”,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将企业理念化作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过去学校食堂是“关起门做生意”,日子过的比较“安逸”;可是今天我们到学校的周围走走看看,外地人还以为是到了“美食街”呢!大专院校几乎被周边的一些餐馆、摊点所包围,吸引了广大学生避近去远消费,加上大量的快餐外卖涌入校园,造成在校园里就餐人数的不稳定性,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饮食服务中心多方谋划、积极应对。今天师生员工到食堂就餐,不单纯是吃饱饭,还包括享受环境,享受优质的服务。这反映了当代人的价值观和社会时尚。优质的服务不仅仅是比以前态度好一点,微笑多一点,还应包括标准的普通话文明用语,自信诚恳的形象,优雅娴熟的动作,畅通无阻的沟通等,这些方面要求中心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倡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恰当的举止仪表。我们加强各方面的培训是确保干部队伍规划和职工队伍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中心提出“自强饮食、炼过硬内功,厚德服务、创一流伙食”的口号,努力做到“周周有培训、月月有比赛”。今年中心聘请了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对主、副食厨师骨干及服务员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并举办了职业技能考证班;同时发挥中心现有技师自身技能的优势,中心组织技师对各餐厅厨师骨干进行主、副食培训,充分利用了内部技术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举办了饺子、包子、副食炒菜等若干项比赛,推动岗位练兵,提高业务技能。中心还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对广大干部职工开展了素质教育及形式多样的辅导报告等活动;同时每年举行一些文体活动,如每年度的运动会(到今年已成功举办了十届),这些工作对加强中心企业文化建设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心还积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温馨和谐、团结互助的环境,制定《员工手册》,做好内部宣传刊物《热土》,加强内部交流沟通。做好干部职工的管理,教育并要求他们做好“三服务两育人”事业。将精益求精的制作技术落到实处,加大对菜点开发设计的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搞好饮食服务。

清华大学伙食工作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办学效益,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我们追求的是社会效益。饮食服务中心在校园里做了大量营养膳食等方面宣传,同时通过校长接待日、清新时报、清华研究生报、紫荆报、家园网站、后勤综合服务平台等多种校内媒体,与广大师生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宣传中心的办伙思想和工作方针,营造和谐的校内就餐环境,让广大师生愉快的来就餐,开心的去工作学习。

三、饮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中导入视觉识别

视觉识别(VI)是表态的识别符号,也是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式;经由组织化的视觉方案,传达企业经营的信息。

企业文化不仅有内在、深层次的内涵,还有表象的形式,而视觉识别正是企业文化表象的形式。饮食服务中心通过导入视觉识别使广大师生员工及社会公众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中心的信息,产生认同感,进而达到中心文化建设的目的。这是目前很多高校饮食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和利用的一项资源,在标牌、产品包装、办公用品、员工的工作牌以及餐具上还停止用各自高校的名称、校徽,没有形成自己的视觉识别系统。而一些高校后勤的工作人员认为导入视觉识别没有必要,不愿费那么大的劲搞这些“表面文章”。其实视觉识别系统就是将高校饮食企业的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广泛地应用到企业建筑物、各种标牌、产品包装、办公用品、员工的工作牌以及餐具上来形成品牌的认知度。对于大多数正在进行模拟企业运行的高校饮食部门,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目前,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已形成了“清青”品牌,建立了清青快餐、清青永和、清青比萨、清青咖啡等餐厅,这些是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成立二十几年来发展的成果,“清青”品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视觉识别系统。而中心食品加工车间生产的豆制品、奶制品已被周围高校广泛食用,得到肯定。这些成果在饮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饮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是要以文化底蕴完成好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为本、以人为本”的重任;是中心建立专业化伙食服务体系的重要工作。导入CIS对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来说,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心产品竞争力,有利于广大师生的认同,是满足清华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余明阳,陈先红.CIS教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6.

大学生饮食文化节新闻稿 篇3

【关键词】饮食文化;兰州;留学生;哈萨克斯坦

饮食文化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民族特色等因素的影响,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都会有所不同。正是由于这些差异,使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饮食文化有强烈的地域性,而饮食文化时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必须适应的一个过程,研究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在兰州的饮食文化适应过程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哈国留学生在兰州的饮食文化适应过程

1.对中国饮食的抵触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在刚到中国的3个月之内,通过调查访问发现,哈国留学生在刚到中国时,几乎不能接受中国饭菜,在兰州又有其特殊之处,兰州的清真餐厅数量不够多,种类不够丰富,哈国留学生由于其宗教信仰的问题,大部分人只能选择在清真餐厅就餐,与国内清真餐厅截然不同的饭菜风格使刚到兰州的留学生不能适应,在这一阶段,哈国留学生选择几个特定的餐厅就餐,只吃几种特定的食物,哈国留学生的生活有很大障碍。

2.逐步适应阶段

在这一阶段,哈国留学生通过不断的寻找与适应,找到了更多的自己在国内没有吃过,但是却与国内饮食味道相似的食物,他们的饮食范围扩大,饮食问题已经不能影响哈国留学生的正常生活,通过调查发现饮食的逐步适应阶段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通过哈国留学生这一个群体,相互分享自己所发现的美食,引到其他留学生去尝试,这样丰富了哈国留学生的饮食种类,更加愿意去尝试其他的中国美食。

3.适应与结合的阶段

在兰州生活2年以上的哈国留学生在饮食上已经基本没有问题,而且有更大的创造力,将中国的饮食与自己国家的饮食相结合,自己做出更多的自己喜欢的美食,哈国留学生喜欢自己做饭,自己做自己国家的饭菜,也会做中国的饭菜,通过调查发现,哈国留学生最喜欢新疆口味的食物,自己做出来的食物也具有新疆口味,这是由于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较近,饮食口味也相近。

二、哈国留学生在兰州的饮食文化特点

1.饮食观念特点

哈国留学生保留了自己国家的饮食观念,哈国的饮食观念属于较理性的饮食观念,在饮食中较注重食物的营养,较喜欢蛋白质丰富的肉类食物,对于中国的蔬菜类食物并不是很喜欢,对于食物的做法也是简单的一种做法,并不要求食物要有很可口的味道。在哈国,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哈国的人身体普遍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这一饮食观念即使来到中国也没有改变。

2.饮食方式特点

哈国留学生在兰州学会了使用筷子,但是也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都喜欢把饭菜带到自己家里吃,这样可以像在家里一样使用勺子、刀、叉等。通过调查发现,有高达70%的留学生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吃饭的时间也不固定,这是一种极其不健康的饮食方式。

三、哈国留学生在兰州的饮食调查

1.喜欢的吃饭地点

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外国餐厅,大部分哈国留学生都去外面的小餐馆吃饭,在那里可以选择自己经常吃的菜,每到午餐时间,就有大量的哈国留学生在外面的小餐馆吃饭,还可以看到一部分哈国留学生在学校的食堂买上自己喜欢的饭菜,带回宿舍。有时候也有一部分哈国留学生面包、香肠、咖啡等,随意地坐在路边、草坪上、楼梯上,解决午餐。还有一部分外面看不到的是留学生在自己的宿舍做饭,他们更喜欢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统计发现,近40%的留学生喜欢外面的小餐馆,35%的留学生选择在食堂就餐,15%的留学生用面包解决午餐,还有10%的留学生在宿舍自己做饭。

2.喜欢的中国菜

据调查发现,哈国留学生最喜欢的拍前10名的中国菜是:糖醋里脊、手抓羊肉、宫保鸡丁、春卷、新疆大盘鸡、炒拉条、烤肉、麻婆豆腐、土豆炖牛肉、炒米饭。从菜的味道上讲,哈国留学生不喜欢吃太咸和太辣的食物,所以喜欢带有酸甜味的中国食物,而肉食是哈国饮食中最重要的内容,所以哈国留学生也喜欢带有自己家乡味道的手抓羊肉和牛肉等食物,在面食上,他们喜欢中国的炒拉条,也喜欢中国特有的炒米饭,这些特色的菜或多或少都与哈国留学生本身的饮食习惯相关,所以自然成了哈国留学生喜欢的中国菜。

四、结语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与哈萨克斯坦的饮食文化有极大的区别,要适应中国的饮食文化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对于在中国留学的哈国留学生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通过调查发现,在兰州的哈国留学生饮食文化适应都很好,既能在中国找到与自己国家相似的饭菜,也能适应中国的饭菜,这对于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参考文献:

[1]范祖奎,胡炯梅.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冲突与适应[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0(3)

[2]胡燕花.中亚留学生语言学习风格调查和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3]华定存.新疆饮食文化特征[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05)

[4]罗会光.维吾尔族饮食的文化学阐释[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作者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社团文化节 新闻 篇4

浙江师范大学社团文化节成功举办

(通讯员 刘赛赛)4月22日,浙江师范大学举办了第十六届社团文化节。本届社团文化节以“品质 特色 发展”为主题,共有53个社团参与。

一大早,阿西剧社的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队。阿西剧社将以话剧《绝对信号》献礼中国小剧场话剧诞生30周年,并特意选择了在社团文化节向广大话剧迷发放赠票。只过了十来分钟,300张赠票就发放一空。摊位前的火车头也引来了好奇的目光,剧社负责人介绍说,这是《绝对信号》的主要道具,它是社员用四处收集来的废旧铁皮、木板和泡沫板手工制成的,既提倡环保又节约经费。今年是阿西剧社成立35周年,作为师大历史最悠久的社团,剧社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戏剧节最高奖项“金刺猬奖”,成为师大社团的一张名片。

社团文化节既为各社团提供了宣传近期活动的机会,也是各协会展示特色的平台。学生环境保护协会现场传授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协会负责人边烧制树叶边逐一解答同学的疑问。看到薄如蝉翼脉络清晰的叶脉书签,不少同学接过叶片亲自动手制作。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会员金丹现场表演起了空竹,娴熟的手法丰富的招式令人叹为观止。儿童文学社开展以诗配画活动,从师大附属幼儿园收集了几十张儿童画,以色彩鲜艳想象奇特的画面唤起大家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大学生饮食文化节新闻稿 篇5

主办单位:共青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委员会 共青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委员会 承办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伙食管理委员会 协办单位:学院食堂

演讲与口才协会、新映像DV协会、Discover摄影协会、记者团

活动时间:4月18日到4月22日 活动地点:南教学楼、学子食堂

一、活动背景: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生活品质的提高,对生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以食为天”,同样饮食也成了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的餐饮机构更是每天为同学们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饮食服务,让同学们每天都享受着饮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欣喜。所以开展饮食文化节对加强校园饮食文化建设, 加快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全面推动服务育人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校评建创优工作跨向新的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活动意义:

为繁荣我校校园文化,倡导“全面、营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两院伙食管理委员会特举办 “第二届校园饮食文化节”活动。我们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对饮食文化的宣传,加深同学们对饮食文化的了解,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构建和谐校园,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不断推动食堂文明建设,不断提高饮食服务质量,为学院的稳定和发展作贡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树立健康营养膳食理念,促使校食堂不断改善、创新,以便更好服务于两院师生。

三、活动主题: 相聚饮食节,你我畅分享

四、活动对象: 两院师生

邀请嘉宾: 杨杰书记、彭院长、汤院长、学工部毕部长、院团委书记杜老师、院团委费老师、食堂高主任、各楼层经理、各学部学生会主席、各协会会长等

五、活动流程:

1、校园美食展

横幅及宣传板的展出:宣传饮食文化节活动内容及预热 在校园醒目处设一处“长廊”,张贴招牌美食图片,图片分为四个板块:美食板块(主要是食堂里的经典美食),经理接待日板块,美食制作过程板块,伙管会工作内容板块。本项目将从“校园饮食文化节”第一天开始,持续2至3天。活动时间:4月18日(星期一)活动地点:北教学楼前 协办协会:Discover摄影协会

资金预算:底板+彩图打印+文字+夹子=70元(彩图约50张),布置展区装饰费20元。2.经理接待日

在校园美食展区开展“经理接待日”,由食堂负责人与两院学生交流互动,提出一些对学院食堂有效的建议和意见。另有40份问卷调查表同时进行,以便在座谈会上能更好的交流。活动时间:4月19日(星期二)活动地点:学院食堂 资金预算:调查表40份6元 3.座谈会

第三天中午于食堂三楼举办:我心中的后勤饮食体验、座谈 参加人员:各学部学生、老师代表、学生干部代表

活动形式:参加活动的同学共同聚集在一起直面食堂主任、各楼层经理,畅谈对食堂伙食建议和意见。

活动时间:4月20日(星期三)活动地点:学子食堂三楼

4.“合理膳食与健康”讲座 具体活动流程:

1)食堂高主任现场为大家讲解安全卫生的饮食知识。2)由见习护士为大家介绍健康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时间:4月21日(星期四)19:00﹣20:30 地点:南一报告厅

5.蔬果拼盘设计大赛(饮食文化节主打项目)具体活动流程:

a.海选报名:面向两院师生,以组为单位,3到5人为一小组,组合名字自取,限额20组。b.比赛现场:

全程以果盘雕刻比拼为主,计划分两个环节。

1).由主办方向参赛组合提供同样的材料,首先由食堂员工雕刻一个样板,然后参赛者根据样板雕刻同样的果盘,限时30分钟,完成第一轮比赛。期间穿插食堂员工刀工技能展示: 评委打分,并作相应点评(最高分为10分)

2).参赛者自备材料(或由主办方向参赛者提供所需材料),限时20分钟,自由发挥,完成第二轮比赛。

评委品打分,并作相应点评(最高分为10分)此环节流程:

19:00活动开始,由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并邀请相关负责人作开幕词; 19: 15—19:45 表演节目;

19:45--20:25 开始第一环节的比拼,评委评分与点评; 20:25--20:30 选手休息时间,穿插与现场观众的互动游戏; 20:30--21:00 开始第二环节的比拼,评委评分与点评; 21:00--21:15 为优胜者颁发奖状与奖品,活动结束。活动时间:4月22日(星期五)活动地点:学子食堂三楼 协办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

资金预算:主持人60元,水果置办费100元 六.活动期间费用

横幅两条、彩喷板报、荣誉证书。饮用水:1件24元 奖品置办费:

一等奖 一组(约5人)高级笔记本 15元/本 共75元 二等奖 两组(约10人)饮水杯 8元/本 共80元 三等奖 三组(约15人)荣誉证书

本活动还由记者团为各项活动跟踪报道,新映像DV协会全程录制 录制费用8张光盘约64元。

在本次“校园饮食文化节”活动中,我们会结合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加以创新,力求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在活动结束后,希望能真正把我国传统美食文化、营养与健康的知识传播给每位师生,使我们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更加地注重健康。

两院伙食管理委员会 2010年3月21日

整个活动费用一览表: 横幅2条、彩喷1块、请柬、证书30份

1)底板+彩图打印+文字+夹子=70元(彩图约30张),布置展区装饰费20元。2)调查表40份6元 6张光盘48元

饮食文化节策划书 篇6

摊位名称:养・膳

介绍:以“养之道,膳也。”为主题,专营各式养生健康美食。主打养颜美容之佳品――“梨红酒红”。养生健康――“猪元姜”;营养丰富――“紫醉金迷五谷饮”;呵护身心――“酒酿蛋子”。

二、食品制作简介

“梨雪酒红”→使用新鲜醇香的红酒,配以晶莹明亮的雪梨,细火煮制而成,养颜美容。

“猪元姜”→使用优质甜醋,加入新鲜猪脚,适量姜片,精心、细火煮制3天,火候十足。

“紫醉金迷五谷饮”→以水煮熟玉米、紫薯、五谷杂粮,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用搅拌机搅匀。

三、经营方式

诚信经营,以诚为本。明码实价,服务优良。

四、摊位特色介绍

以“养之道,膳也。”为主题,专营各式养生健康美食。摊位设计古色古香,务求达到沉稳又不失创新之意。

五、宣传策略

Q群宣传、同学朋友宣传、现场宣传、广播宣传等。

六、卫生保障措施

预防措施要做足:手套、口罩、帽子要戴好,应急药物要准备:肠胃药、消毒药水、止血贴等。

七、团队描述

华南农业大学与南方医科大学强强联合,合共4人,共同经营。本团队曾在少女特卖坊中取得喜人佳绩。

八、资金预算

总预算:600元

具体:摊位费:100、研发经费:50、食具:80、食材:300、摊位布置:20、车费:20、不可预算:30

九、商品售价

“梨雪酒红”:5元

“猪元姜”:5元(有猪脚)、4元(无猪脚)

“紫醉金迷五谷饮”:3元

大学生饮食文化节新闻稿 篇7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居住区域不同, 故生活习惯、饮食文化风格迥异, 根据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食物来源及食物结构, 可以大致划分为采集、渔猎型饮食文化, 游牧、畜牧型饮食文化, 农耕型饮食文化。若从区域文化差异和各民族文化关系来认识, 则又大致可分为东北、华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西南地区少数民则饮食文化, 华东、华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笔者以西南凉山彝族地区饮食文化为例, 谈谈饮食资源的开发问题。

一、彝族饮食文化资源概况

彝族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等省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 畜牧业养殖, 喜种杂粮。彝族的杂粮以荞麦为主, 肉食主要以猪、牛、羊为主, 将其制成“坨坨肉”, 蔬菜也仅有酸菜。彝族日常饮料以酒为主, 民间有“汉人贵茶, 彝族贵酒”之说。 我们会具体分析彝族的各种饮食资源。

首先是苦荞文化。凉山州是我国苦荞麦最大的生产基地。凉山彝人以苦荞麦为主食, 一般将之做成荞麦粑粑。这种苦荞产于高寒山区, 被誉为“五谷之王”, 含多种微量元素、矿物质和维生素, 有安神、活气血、润肠、通便、强心、减肥、美容等功效, 正是基于其极高的营养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凉山州已开发出苦荞茶以及苦荞饼等相关产品, 深受市场欢迎。

其次是肉食文化。彝族人待客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招待远方的客人要杀猪宰牛, 牛、羊、猪在宰杀之前, 要拉到客人面前走一趟, 表明是专门为客人杀的。宰杀完毕后, 将肉剁成块下水煮熟, 然后起锅后再撒上辣椒、花椒、食盐等佐料。烤烧后会先将内脏让客人品尝, 然后又把肉和酸菜一起煮成酸菜汤。这样主菜就基本齐全了。

再次是酒文化。彝族多居住于高寒地区, 彝民不论男女老少皆嗜酒。他们喝酒时, 常先把酒倒进大碗里, 依次轮流喝着这一碗酒, 这是对客人的敬重, 所以在招待客人时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是餐具文化。凉山彝族的餐具处处体现了彝族风情。彝人的餐具特色在于漆器, 漆器原材料来源于生长在高寒地带的优质紫荆木材。用紫荆木作胚胎, 加上传统手工技艺, 经割漆与制漆、胎骨选择与处理、横旋木胎、上色与彩绘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 配色用传统的黑、黄、红三色, 三色间隔使用。用红、黄两色作为主色在黑漆底上调配, 这样就形成鲜明的冷暖、强弱、明暗的对比, 具有一定的空间感。

二、彝族地区饮食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探讨

首先, 该地区的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尚处低级阶段, 仅仅为品尝旅游, 即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谈不上任何饮食的营养搭配功能。所以该地区不能将饮食以文化资源的形式加以挖掘, 使其成为旅游目的之一。其次, 彝族地区的饮食文化资源仍以传统享受性为主, 没有具体体验性活动。随着游客的探知欲的提高, 旅客早已不满足于常规的“坐、等、吃”的享受模式。对于平日难得一见的民族特色饮食, 凉山州旅游餐饮市场基本没有为游客提供参与性活动。再次, 当地宣传力度有限。基于凉山旅游发展的现状, 仅靠商家的宣传难以成气候, 所以应该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挖掘其内涵。

凉山彝人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打造其文化对策如下:

1. 从餐厅建筑和装修风格上展示彝族风情。

2. 将一些与饮食有关的传说、典故、做法以文字和图画等形式展示。

3. 以表演方式烘托文化。在客人进餐时欣赏各式彝族表演, 使客人能够近距离体会彝人文化。

总而言之,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 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推动着文化产业继续发展。而“吃”不仅仅是旅游过程中的六大要素之一, 它还是一种文化, 一种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者来说, 在游览了民族风情, 受到民族文化感染后, 独特的饮食文化将展现其特有的饮食观念, 特殊的文化形态还让旅游者更真实、更深刻地体验到旅游的精髓。因此, 加快地区饮食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地方经济良性发展, 而且影响民族文化的发展。所以要在旅游活动中加强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 进而推动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毛震.四川佛教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3) .

美国饮食文化 篇8

何谓“美式食物”?乍听之下你可能认为答案容易得很。对许多人而言,美式食物就是汉堡、热狗、炸鸡和比萨。如果你好吃甜食,你可能会想到苹果派或巧克力片饼干。美国人确实吃这些东西,但这些就是你在美国唯一找得到的食物吗?

除了感恩节火鸡以外,挺难找到典型的美国食物。美国是个移民之国,所以美国人吃的食物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当人们移居美国,他们也将自己的烹饪方式一起带来。那也就是为什么在美国你几乎可以看到所有不同民族的食物。在某些時候,美国人把外国的食物视为最爱。美国人喜爱意大利的比萨,墨西哥的玉米饼和中国的春卷,但是这些东西的美国版味道却不太地道了!

和许多大国一样,美国被划分为数个区域,每个地区都以自己特有的食物种类为傲。走访美国南部享受乡村式的烹调:到路易斯安那州品尝辛辣的凯郡式料理:走一趟新英格兰试尝它美味的海鲜:再到中西部“美国的面包之乡”品尝可口的烘焙食品:乘船游览至西南部尝试一些好吃的墨西哥式德州小吃,最后到太平洋西北岸,啜饮极品咖啡,作为美食之旅的句点。

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美国人通常只能“很快地吃几口”。快餐店为赶时间的人提供各种食物,从炸鸡到炒饭,应有尽有。微波炉晚餐和实时餐点使得在家烧饭省事又快速。当然,最平常的美式快餐之一就是三明治。任何能夹在两片土司中间的东西,美国人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份三明治,花生酱和果酱更是一直都深受美国人的喜爱。

忙碌的美国人也趋向于吃一大堆“垃圾食物”。炸薯片、糖果、汽水和其他甜食都颇受欢迎。许多人吃了太多这类不健康的零食,但是其他人则选择较健康的饮食习惯,有些人甚至选择“全天然”的食物,他们拒绝吃任何含有化学制品或添加物的食物。

饮食文化节邀请函 篇9

尊敬的各学院学生会:

您好!

时值广西大学建校85周年,为庆祝母校生日,由广西大学饮食管理服务中心主办、共青团广西大学委员会协办、广西大学学生会承办的“向母校献礼”----第五届饮食文化周之创意蛋糕评比大赛活动将于2013年11月16日上午9时在广西大学大礼堂前空地举办。

特此诚邀贵会代表参加此次活动,并推荐1-2支队伍参赛共同为母校献礼祝福,届时将有精美纪念品与美味蛋糕供应。

借此交流之机,让我们同叙友谊,共享欢乐。

第八届饮食文化节策划 篇10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第八届饮食文化节开幕式暨蛋糕DIY活动策划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第八届饮食文化节疯狂大饮食活动策划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第八届饮食文化节闭幕式暨水果积木策划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第八届饮食文化节之中华饮食文化展策划

* 附件: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饮食服务中心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会生活部

2012年3月14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第八届饮食文化节开幕式策划

一 主办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饮食服务中心、二 承办单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校学生会 三 参加单位: 各二级学院代表队、学生会代表队

四 活动目的:利用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开展此次活动。通过活动,娱乐同

学,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同时增强同学们对中国传统饮 食及当代饮食文化的了解.使同学们既能学习知识又能娱乐自我,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风貌.五 活动时间:2012年3月21日 六 活动地点:教学楼C展厅

七 活动参与对象:以学院为单位自由报名,每院组织一支队伍参赛;

要求:每支参赛队伍由2队组成,每队2人

第七届饮食文化节参赛单位(10队)

视觉传达设计学院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 服装学院

造型艺术学院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 应用设计学院 校学生会代表队

八 活动详细安排;

(一)宣传工作:

1、时间:张贴出海报,校园广播开始广播。

2、形式: 海报张贴(张贴5张大型主题海报)、校园广播

3、地点: 校园内(教学楼2张、合堂1张、餐厅1张、水房1张、)

(二)准备工作:

1、组织报名工作:各学院组织报名,最终每学院海选出4名优秀选手,把报名表上交校学生会生活部(蛋糕DIY需两名选手、疯狂饮食也需两名选手,其中一男一女)。

2、场地布置所需物品:音响(2个)、笔记本电脑,麦克(4个)、桌椅(若

干)、条幅喷绘海报、纸杯、席签。

3、活动所需物品:蛋糕胚(12个)、奶油(10筒)、果酱、大盘子(10个)、小盘子(盛瓜子,评委嘉宾个)、水果盘(评委嘉宾个)、蛋糕刀(15把)、水果(苹果、橘子,香蕉等若干)、选手要自备参赛的水果(每队20元补助),矿泉水、餐巾纸、一次性手套(50双)、瓜子、糖果、请柬(至少40个)、证书(80个)、计时器,笔(7套)、笔记本、礼品,4—5米绳子5根(绳子要尽量粗,最好是结实的轻弹性布条),眼罩。

4.活动工作人员:校学生会生活部全部人员,部分二级学院学生会干事,校礼仪队的部分同学(其中二级学院干事及礼仪人员需提前沟通交流,以便活动的顺利进行)。

5、开幕式致辞及主持人的开场白的编写(由主持人完成)

6、活动过程的记录:记者团(4名)、摄影4名。

会场布置:

1、时间:3.21日上午开始

2、地点:教学楼 展厅

3、场景布置:评委、嘉宾桌椅摆成长条状放上水、餐巾纸、盛放瓜子与水果的果盘(桌椅排数视人数而定)、选手比赛桌面对评委席距离约5米、有条件的话地面铺上地毯、多媒体音响设备连接完善张贴好背景海报、挂好装饰物品

4、人员分配:多媒体音响设备2人、计时员1名、统计员(统计选手的分)1名、礼仪队负责嘉宾的迎接引导与回收打分表、安全监督队5人,负责现场秩序和观众入场、场地小组6人,负责桌椅的摆放与现场的清理以及物品发放、后台人员5人,负责物品的管理、参赛选手及演员的上台顺序(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注意现场气氛的调节)。

九、正式开展:

安排礼仪迎宾人员(身披绶带,共计10名),正式开始前播放轻音乐调和现场气氛。工作人员要及时到位.1、嘉宾入席

*邀请嘉宾:副院长、团委、学生处、后勤处、餐厅领导 *评委席:餐厅厨师3名、后勤处处长、学生会主席3人

2、正式开始(2:30点开始,用时约20—25分钟)

*开场节目(约5--10分钟)

*主持人上场宣布活动开始、介绍嘉宾评委

*嘉宾致开幕式辞

*介绍饮食文化节组委会

*介绍饮食文化节整个活动流程及安排)

3、蛋糕DIY展示(40—50分钟)流程: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介绍参赛队,由之前分好的组轮流上场,20分钟一组。计时员计时,主持人宣布换组。选手根据备好的蛋糕胚、奶油及自备水果完成此次展示。刀具自备。

评比规则:参赛的选手用奶油及自备水果在20分钟内完成自己的作品。两组都完成后由礼仪端着作品给评委及嘉宾品尝,在此由选手介绍作品名称及主题。评委品尝之后再给现场观众品尝(约10分钟)。最后由评委根据评比细则打分(评分细则,每个20分,共100分①蛋糕的外观、②蛋糕的口感、③蛋糕的营养价值、④材料的利用率、⑤蛋糕的名称及作品主题,评出一(1个)、二(2个)、三(3个)名以及最佳创意奖、最具价值奖、最具节俭奖、最受欢迎奖。

4、削苹果大赛(20分钟—25分钟):在蛋糕DIY的同时,从观众里随即选取六个人比赛削苹果,谁削得苹果皮最长,则获胜。选出一二名,颁发奖品。一组过后若蛋糕还没有做好,就再来一组。

5、节目表演(5-10分钟)

流程:主持人报幕,表演者上场表演(舞蹈、小品、歌曲等),与此同时,由统计员统计出各队得分与名次。

注意:每位评委发一张评分表与笔,比赛结束后由礼仪收起交给统计员计算出各队的总成绩与各单项奖。

6、公布成绩

* 由统计员统计出选手得分与名次 * 主持人宣读比赛结果 * 主持人致结束语 * 嘉宾评委与选手合影留念

* 嘉宾评委退席,观众退席(播放轻音乐,安排人员维持退席秩序)

十、后期工作

1、清理会场:各负责人员用最快的速度整理会场,比赛用具由食堂工作人员收回。尽量不耽误其营业。

2、公布获奖人员名单并进行宣传报道

3、召开组委会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尽快投入到下场工作中。

校学生会生活部

2012年3月14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第八届饮食文化节疯狂大饮食活动策划

一 主办单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饮食服务中心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校学生会

二 承办单位: 校学生会生活部

三 协办单位: 服装学院生活部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生活部

三 参加单位: 各二级学院代表队、学生会代表队

四 活动目的:此次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展现在校同学们的精湛技艺,提供一个互相切磋的平台,让同学们体验下厨的感觉,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平台展示自己的精湛技艺,丰富文化生活,为饮食文化节增添气氛。

五 活动时间:2012年 3月 23日 六 活动地点:设计师广场 七 活动参与对象:

1.刀功展示活动以学院为单位自由报名,每院组织一支队伍参赛;要求:每支参赛队伍由2人组成。

第八届饮食文化节参赛单位:

视觉传达设计学院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 服装学院

造型艺术学院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 校学生会代表队 共9队

2.疯狂大饮食、巧手快剥、找刺激活动采取现场报名方式,控制报名组数在10组。

八 活动详细安排;

(一)准备工作:

1、组织报名工作:刀功展示活动实行院系报名,每学院选取两名人

员参加,疯狂大饮食、巧手快剥、找刺激采取现场报名的办法,每组一男一女,并控制组数在10组每组一男一女2人。

报名日期:3月19日—3月20日

2、场地布置所需物品:多媒体音箱一套、麦克(4个)、电池(8块)、插排、电源线、桌椅(若干)、主席台、条幅喷绘海报、幕布、拱门、绳子、纸杯、席签、瓜子、水果、碳酸饮料、红毯

3、活动所需物品:水果、菜刀、大盘子(10个)、砧板(10个)、打分表,笔(10套)、多媒体音响设备一套、桌椅若干、创可贴、扫把3个、簸箕2个等。

4、活动工作人员:校学生会生活部全部人员,部分二级学院学生会干事,校礼仪队的部分同学(其中二级学院干事及礼仪人员需提前预约分配好工作,以便活动的顺利进行)。

5、活动过程的记录:记者团(4名)、摄影4名

6、整理、总结宣传比赛情况

(三)、活动彩排

培训时间: 3月22日 下午四点半

(四)、会场布置:

1、时间: 3月23 日 中午

2、地点:设计师广场

3、场景布置:评委、嘉宾桌椅摆成长条状放上水、餐巾纸、(相关的评分表和笔待嘉宾评委入座后发放)、盛放瓜子与水果的果盘(桌椅排数视人数而定)、选手比赛桌面对评委席距离约5米、有条件的话地面铺上地毯、多媒体音响设备连接完善张贴好背景海报、挂好装饰物品

4、人员分配:多媒体音响设备2人、计时员1名、统计员(统计选手得分)1名、礼仪队负责嘉宾的迎接引导与回收打分表、安全监督队2人,负责现场秩序和观众入场、场地小组4人,负责桌椅的摆放与现场的清理以及物品发放、后台人员5人,负责物品的管理、参赛选手及演员的上台顺序,临时医护人员1名,负责现场出现的紧急状况(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注意现场气氛的调节)

(五)、正式开展:

广场楼梯幕布两侧安排礼仪迎宾人员(身披绶带,共计10人),正式开始前播放轻音乐调和现场气氛。工作人员要及时到位。

1、嘉宾入席(下午四点以前)

*邀请嘉宾: *评委席:

2、正式开始(下午4点开始,用时约20—25分钟)

*开场节目(约5--10分钟)

*主持人上场宣布活动开始、介绍嘉宾评委、播放音乐 *嘉宾致开幕词

3、刀功展示活动开始

*准备:桌子5张。前二后三排开与嘉宾席相对。参赛选手的制作台前要摆放各队的宣传牌(由各系相关人员制作,大小统一为2开海报形式)

*参赛人员准备:提前把所有的代表队分成两组,每组5队,按提前抽签顺序上场。参赛人员佩戴腰牌要标注所属代表队队名与选手姓名。

(1)、刀功展示(用时:25分钟)

流程: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介绍选手,在自己工作台上准备就绪。临时医护人员做好准备

评比规则:参赛的选手用所选的原材料在10分钟内独自用所提供刀具将土豆切成丝状,由评委进行评定。

(2)、疯狂大饮食(20-25分钟)

流程:水果若干放到各自比赛的桌上(水果由组委会提供)。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选手入场站在相应的范围内,计时员准备计时。此时男选手们将绳子的两端分别系在各自的腰上,女选手们开始剥香蕉。待主持人宣布开始时男选手们开始向着该队女选手的方向走,期间不能用手触碰绳子,男选手到达嘴巴能够接触香蕉的位置时开始吃香蕉,如此往返,可连续吃。

评比规则:限时两分钟,在刀功展示之后进行。在这段时间内由男选手吃掉香蕉,最后看哪队吃的个数多便获胜(若剩余部分超过二分之一则不计入总数,少于二分一按半根计算)出现相同比分者,再比试一局吃橙子比赛,看谁最先吃掉两个橙子,只由男选手完成。

(3)、巧手快剥(10分钟)

流程:水果若干放到各自比赛的桌上(水果由组委会提供)。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选手入场站在各自的桌子边,计时员准备计时。此时选手们以最快的速度剥开水果并吃掉,只能用单手剥,不能用另一只手。

评比规则:比赛不限时间,由选手单手剥开水果并吃掉,速度快者为胜。

(4)、找刺激(5分钟)

流程:准备好碳酸饮料倒在纸杯里(饮料纸杯由组委会提供),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选手入场站在各自的桌子边,用吸管快速喝掉杯中的饮料。

评比规则:比赛不限时间,选手用准备的吸管以最快速度喝完杯中的碳酸饮料,速度快者为胜。

(4)、饮食趣味科普问答

主题:与饮食知识和饮食文化相关题目

流程:在疯狂大饮食的过程中主持人随机向观众提问,答对的可

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

注意:每位评委发评分表,每场结束后由礼仪收起交给统计员计算出各队的总成绩与各单项奖。(如算分期间问题足够多礼品发放差不多了,开始小游戏在这个时候演出以流出足够的时间算分)

(5)、公布成绩

* 由统计员统计出选手得分 * 主持人宣读比赛结果 * 主持人致结束语

* 嘉宾评委与选手合影留念

* 嘉宾评委退席,观众退席(播放轻音乐,安排人员维持退席秩序)

(六)后期工作

1、清理会场:各负责人员用最快的速度整理会场,比赛用具由食堂工

作人员收回。尽量不耽误其营业。

2、公布获奖人员名单并进行宣传报道

3、召开组委会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尽快投入到下场工作中。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生活部

2012年3 月14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第八届饮食文化节闭幕式暨水果积木活动策划

一 主办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饮食服务中心、二 承办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校学生会 三 参加单位: 各二级学院代表队、学生会代表队

四 活动目的: 为了促进同学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同学们与学校食堂的互动,增进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

五 活动时间: 2012年3月28日

六 活动地点:教学楼C展厅

七 活动参与对象:以学院为单位自由报名,每院组织一支队伍参赛;

要求:每支参赛队伍由2队组成,每队2人

第七届饮食文化节参赛单位(10队)

视觉传达设计学院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 服装学院

造型艺术学院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 应用设计学院 校学生会代表队

八 参赛形式:组队参加(2人)

九 活动详细安排;

(一)宣传工作:

1.从开始在学校各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活动简要介绍及报名方式.召集更多的人参与活动。(张贴海报:教学楼、餐厅、合堂入口、水房)2.在校广播台点播增加活动的影响力度。

(二)准备工作:

1、组织报名工作:各学院组织报名,最终每学院海选出2名优秀选手,并于2012年3月14日前把报名表上交校学生会生活部

2、场地布置所需物品:音响(2个)、麦克(4个)、桌椅(若干)、主 席台、条幅喷绘海报、纸杯、席签、垃圾桶10个

3、活动所需物品:大托盘(10个)、小盘(20个)、大盘子(10个)餐巾纸、牙签、刀具10把、箱子10个、一次性手套(50双)、瓜子、糖果、请柬(至少40个)、证书(18个)、打分表,笔(7套)、礼品和简单的医务品等。(水果可提供:香蕉、苹果、梨、西瓜、橘子、红萝卜,其他需要用的自备)

4.活动工作人员:校学生会生活部全部人员,部分二级学院学生会干事,校礼仪队的部分同学(其中二级学院干事及礼仪人员需提前沟通交流,以便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会场布置:

1、时间:3月28日下午1:00

2、地点:教学楼C展厅

3、场景布置:评委、嘉宾桌椅摆成长条状放上水、餐巾纸、盛放瓜子与水果的果盘(桌椅排数视人数而定)、选手比赛桌面对评委席距离约5米、有条件的话地面铺上地毯、多媒体音响设备连接完善张贴好背景海报、挂好装饰物品

4、人员分配:多媒体音响设备2人、计时员1名、统计员(统计选手的分)1名、礼仪队负责嘉宾的迎接引导与回收打分表、安全监督队5人,负责现场秩序和观众入场、场地小组6人,负责桌椅的摆放与现场的清理以及物品发放、后台人员5人,负责物品的管理、参赛选手及演员的上台顺序(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注意现场气氛的调节)

(五)、正式开展:

会场内安排礼仪迎宾人员(身披绶带,共计10名),正式开始前播放轻音乐调和现场气氛。工作人员要及时到位.1、嘉宾入席(2:30点以前)

*邀请嘉宾:副院长、团委、学生处、后勤处、餐厅领导 *评委席:餐厅厨师3名、后勤处处长、学生会主席3人

2、正式开始(2:30点开始,用时约20—25分钟)

*开场节目(约5--10分钟)

*主持人上场宣布活动开始、介绍嘉宾评委 *水果积木大赛开始

(1)、比赛规则: 1.选手们所用的材料分为统一提供和参赛选手自备两部分。参赛选手对材料进行处理后,再发挥创意将食材摆出美观造型。

2、自选材料由选手根据最终造型要求自行在赛前准备好,方法不限。

3、比赛分为一轮进行,参赛时间都为统一的30分钟。

4、作品完成后由评委根据作品最终造型的美观程度进行评分.(2)、比赛流程: 1.由食堂师傅现场进行技艺的表演。

2.比赛过程中师傅可以到赛场地对选手进行指导。

3.比赛间隙进行观众互动游戏。(例如关于美食知识,因为前面活动也有这个程序,避免重复,所以具体的小问题暂未定下来,现场礼品手机挂链相赠,数目为5/6个)

(3)、节目表演(5分钟)

(4)、“合二为一”游戏(5分钟至10分钟)现场互动环节

流程:每组队员两名男女各一名,把男队员眼睛蒙上,背着女队员,站在事先准备好的空箱子前转三圈后,在女队员的引导下走到装有水果的箱子那里合作拿水果,然后放到空箱里,以此循环,多者胜出。(活动分为两轮进行,每次五组)规则:比赛时间为10分钟,拿水果时不得叼咬,掉在地上的不计入成绩。香蕉的单位是5分每个,橘子是2分每个,根据个数计入总分。

(活动人员是十字路口的现场报名人员。)

(5)、公布成绩

* 由统计员统计出选手得分与名次 * 主持人宣读比赛结果 * 主持人致结束语

* 嘉宾评委与选手合影留念

* 嘉宾评委退席,观众退席(播放轻音乐,安排人员维持退席秩序)(六)后期工作

1、清理会场:各负责人员用最快的速度整理会场,比赛用具由食堂工

作人员收回。(尽量不耽误其营业。)

2、公布:把此次饮食文化节的成绩以海报形式张贴。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生活部

2012年3月14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第八届饮食文化节之 中华饮食文化展览活动策划

一 主办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饮食服务中心、二 承办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校学生会

三 活动目的:为了延续前面饮食文化节的精彩,更加丰富同学们的参加热

情和课外活动,展现工艺美院学生的设计思想,为培养同学

们的饮食情趣,使健康饮食、特色饮食深入人心,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生活、吃出精彩,校学生会特此举办这次以

弘扬中国传统美食,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为目标的饮食文化节。

四 活动时间:2012年3月21日至3月28日 五 活动地点:教学楼C号展厅 六 活动详细安排;

(一)准备工作:

1、展览材料准备:收集饮食先关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形式。

2、活动所需物品:嘉宾提名簿一本、意见簿一本、签名笔若干、海绵

胶若干

3、展板喷绘:喷绘工作于3月17日前完成

(二)、展厅布置:

1、时间:3月15日下午1:00

2、地点:教学楼C展厅

3、人员:预定工作人员

(三)、嘉宾参展

1、时间:3月21日下午1:30

2、地点:教学楼C号展厅

3、嘉宾:副院长、后勤处、团委等相关领导老师

4、嘉宾参展细节:准备好嘉宾签名簿、签名笔,做好相关影像资料记录。

(四)、展板后期处理

为使展板综合利用参展完后的展板将于4月10日下午整体迁往餐

厅,于预定位置使展板综合在利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生活部

中华饮食文化精神 篇11

古圣今贤如此立论,芸芸众生亦照此实行。故《礼记》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因为“礼”的原则之一就是强调“让”,而在有群体参加的饮食生活中,例如“乡饮酒礼”等都以礼让为先。人们能够在同乡或亲族相聚宴饮中都可以学习到礼。

天人合一的饮食关系

古代所说的“天人关系”,不仅祭祀中有所体现,还表现为中国人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阴阳五行”的思想,使我们把味道分为“五味”,甚至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纳入“五谷”。“中”“和”的思想也成为烹饪的概念。因此说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

中国的饮食习惯里又包含着很多的思想精神的。

古代所说的“天人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讲“天道”与“人道”,从而把“天人合一”看作是讲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实际上古人说的天人合一往往是指“天”有意志,它通过天子支配人事,人要顺“天”以感动天意。祭祀是人感动天的手段之一。中国人事死如生,活人吃什么,祭祀死人至少是同等待遇。

战国时齐国的淳于髡见一农夫拿着一只猪脚、一杯清水祭天,祈求五谷丰登、积谷满仓。淳于髡加以嘲笑,认为农夫企望太高,而供奉太薄。祭祀中人们感到祭品(主要是食物)是人和天的联系物、甚至认为它是鬼神曾经光顾过的(鬼神食后的剩余),因而把祭祀食品神圣化。直到清代,满人仍然把“祭于寝”的白煮猪肉称之为“福肉”,亲贵大臣以能分到一块而为荣耀(叫做“吃克食”),当然这只体现了浅层次的饮食生活中的天人关系。许多民族的童年时代都会有此奇想。

适时而食的饮食习惯

古代中国人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人是“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其实人能感觉到的“味”不止有五,但二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种也不算少),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在《礼记·郊特牲》记载“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祭天时要严格遵循阴阳五行之说。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的中华饮食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什么叫“中”?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 “和”也是烹饪概念。《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婴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跨文化交际中饮食文化差异研究 篇12

一、“营养”和“美味”的关注重点不同

1.理性的西方人更多关注的是营养与生存

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差异是关注的重点不同,即“营养”和“美味”两者孰轻孰重的问题。在西方国家,饮食大多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西方饮食是一种理性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在不足道中。即便口味千篇一律,甚至比起中国的美味佳肴来,简直单调得如同嚼蜡,但理智告诉他们: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换句话说,西方人特别讲求和关心的是食物的营养成分是否搭配合宜,以及这些营养成分能否被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而菜肴的色、香、味,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即使是在饮食文化与我们比较相似的法国,涉及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法国烹调虽然也追求美味,但同时还坚持“营养”这一大前提,一味舍营养而求美味的做法是他们不赞成的。

不可否认,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至少他们是不以味觉享受为首要目的。冰镇的开胃冷酒还要再加冰块,饮后舌表面遍布的味觉神经便大大丧失品味的灵敏度,渐至不能辨味;那带血的牛排与大白鱼、大白肉,白水煮豆子、煮土豆,虽有“味”而不入“味”;他们拒绝使用味精,认为其是既不营养又有副作用化学产品;生吃的蔬菜,不仅包括西红柿、黄瓜、生菜,甚至是洋白菜、洋葱、西兰花。因而他们的“色拉”就如一盘饲料,使我们难以下咽。虽然现在的中国人也讲究营养保健,也知道蔬菜爆炒加热后会丢失一部分维生素,生吃则避免丢失,可还是宁愿选择前者,因为习惯使然,更是因为味道确实好多了。

2.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

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虽然人们在赞誉美食时,总爱说“色香味俱佳”,那是根据我们感受色香味的感觉器官“眼、鼻、口”的上下排列顺序。但人们内心对于“色、香、味”,从来都是“味”字当先的。中国人通常重视味道,不太想到营养,这也反映在日常言谈之中,如家庭宴客,主菜端上台面时,主人常自谦地说:“菜烧得不好,不一定合您的口味,就凑合着吃吧。他绝不会说:“菜的营养价值不高,热量不够。”在中国人的眼里,“吃”远不单纯是为了饱,也不是为了营养,有时吃饱了,还要吃,这是因为受不了“美味”的诱惑而尽情进行味觉享受。但在西方的理性饮食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危害人体。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补、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因此忽视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二、“规范”与“随意”的烹调准则不同

1.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

中西烹饪中处处显示的“规范”与“随意”也体现了其饮食文化的不同。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西方菜谱中计量都以“克”计算,表面上看,菜谱似乎是科学的,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在复杂的具体情况面前往往是无能为力的。而这种一致性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缺乏特色。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肯定是不会有人会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因为肯德基老头的炸鸡不仅需要按照配方配料,就连油的温度,炸鸡的时间,也都要严格依规范行事,所以全世界的肯德基味道都是一样的。另外,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备、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深受卡尔文教派影响的荷兰人连自己都说过“如果说法国人是为吃而活着,我们荷兰人则是为活着而吃”,这也就不难理解 “荷兰人家的厨房备有天平、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锅,调料架上排着整齐大小划一的几十种调味料瓶,就像个化学试验室。”可是当烹饪变成一个精确而艰巨的实验时,哪里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使得烹调成为一种机械性的工作,毫无创造性。牛排、炸鸡、色拉,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花样,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性工作,他有如自动化装配线上的一名工人,甚至可由一机器人来代行其职。

2.中国烹调推崇的是随意与特色

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的菜谱,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一汤匙”、“半碗”、“少许”比比皆是,可究竟汤匙、碗有多大,“少许”是多少,谁也没有具体的标准。而且中国烹调中,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有时候同一厨师做同一个菜,可能也会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用餐人的不同身份、口味、要求,加以调整。甚至还会因厨师自己临场情绪的变化即兴的发挥。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同的。又如红烧鱼,冬天的颜色宜深些,口味宜重些,夏天则色和味均应清淡些;对于江浙一带的人来说,红烧鱼的调味中可加糖,如对川湘顾客,则应多放辣。可见如果离开了随意性,变化多端的中国菜肴,就会失去其独特魅力。而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都是同一味道,毫无变化。即使是高档的宴席,也不过是餐具更考究,布置更华贵而已,菜仍旧一个样。

同时,对食品加工的随意性,无限扩大了中国菜谱。原料的多样,刀工的多样,调料的多样,烹调方法的多样,交叉组合后使得一种原料便可做成数种以至十数种、数十种菜肴。新疆的“全羊席”,广东的“全鱼席”,北京的“全鸭席”就是最好的证明。最常用的原料鸡,到了粤菜大厨师手中,便做出数十道以至上百道菜式。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如著名菜肴炒“杂烩”,更是把这种随意性发挥到极致,凡是能吃者皆能入菜。也就是这样的随意性创造出了中国烹饪中琳琅满目的菜式。

三、“分别”与“和合”的文化特征不同

1.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一书的序言中说:“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 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影响了各自的饮食文化。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和合”与“分别”的文化特征。西菜中除少数汤菜,如俄式红菜汤(罗宋汤),是把多种荤素原料集中在一锅里熬制而成之外,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鱼就是鱼,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如,“法式羊排”,一边靠着羊排放土豆泥,另一边配煮青豆,加两片番茄、三片生菜即可。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调和,各是各的味,泾渭分明。所谓“土豆烧牛肉”,也不过是烧好的牛肉加煮熟的土豆,绝非把土豆牛肉一锅煮。即使是调味的作料,如番茄酱、芥末糊、柠檬汁、辣酱油,也都是现吃现加。即使有所搭配,也是像“1+1=2”一样简单明了。以上种种都体现了“西方重分别”的社会文化。

这种重分别的社会文化同样体现在用餐方式上。自由的西方人奉行的是分餐制。首先是各点各的菜,想吃什么点什么,这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及至上菜后,人各一盘各吃各的,各自随意添加调料,一道菜吃完后再吃第二道菜,前后两道菜绝不混吃。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形式更是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2.向往和谐的中国人重和合与整体

中国人一向以“和”与“合”为最美妙的境界,音乐上讲究“和乐”、“唱和”,医学上主张“身和”、“气和”,希望国家政治实现“政通人和”。而我们称夫妇成婚为“合卺”,称美好的婚姻为“天作之合”;当我们表示崇敬之心时,更以双手“合十”为礼,而当一切美好的事物凑集在一起时,我们将其称誉为“珠联璧合”。而这种“和合”的思想体现在烹饪上就反映为“五味调和”。就是说,烹制食物时需要在保留原料自然之味的基础上进行“五味调和”,要用阴阳五行的基本规律指导这一调和,调和既要合乎时序,又要注意时令,才能达到“美味可口”的烹调目标。所以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即便是家常菜,一般也是荤素搭配来调和烹制的,如韭黄炒肉丝、菠萝咕噜肉、番茄炒蛋、排骨冬瓜汤……而如果换做西厨烹制,端上桌的恐怕是奶汁肉丝外加白水煮韭黄,或炸猪排佐以菠萝色拉,如此的中菜西做,让人哭笑不得。

中国人把做菜称之为“烹调”,这意味着我们将烹与调合为一体,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中国人烹调不是“1+1=2”那么简单,而是应该等于“3”甚至更多。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论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聚餐,大家团团围坐合吃一桌菜,冷拼热炒沙锅火锅摆满桌面,客人东吃一筷西吃一勺,几道菜同时下肚。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供一桌人欣赏、品尝。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酒劝菜,体现了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同时也借此交流感情。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这些都体现了“分别”与“和合”的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

综上,中西饮食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异,当然,这些差异都具有相对性,几千年来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促成中西方的饮食文化的不断融合。全球化态势下的跨文化交际使得多样的饮食文化不断的互补与兼容。今天,享受东西方各具特色的饮食已成为当代人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法式大餐、麦当劳、肯德基等西方的舶来饮食,而中国菜馆也开遍了全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正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断充当全球经济文化整合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带”。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日益增强的文化影响力,正发挥着比其他任何全球化单一力量大得多的作用,也在悄悄地改变着全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属于跨文化交际范畴,是一种非语言行为。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将使人们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享受不同的饮食带来的不同感受,增进文化间的交流、互补与融合。

摘要: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能促成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互补与兼容。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饮食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萨姆瓦.跨文化传通[M].北京:三联书店,1988.

[4]多晓萍.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5]李明英.社会习俗与饮食文化[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3).

上一篇:小学毕业班家长会讲话稿-班主任演讲稿下一篇:系庆校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