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芽初中经典美文(通用6篇)
新芽初中经典美文 篇1
宋之的
到中条山,正是槐花盛开的季节。
巨大的树干下飞舞着乳白色的小花,使得嫩绿的矮树丛连鲜艳的红实都为之减色了。山蝉喜欢在浓荫里聒噪,天空里有一种薄薄的淡淡的香息。
这槐花季节点缀着敌人的残暴,是七次围攻恰好结束了的时候。
农人们回来了,在一片瓦砾里寻觅着往日的园地,不见了房,也不见了墙,仅破瓦残铁还勉强给家主留下了标记。——敌人溃败以后放了火,这是他们最好的成绩。
农人们露宿在槐荫下,尽那些乳白色的小花温暖着自己的身体。
火延烧着的地方,树也焦了。但根却未断,心还未死。剥掉那焦糊的皮,还可以看见青苍的肉。并且,我意外地发现了几枝新芽。那么明年春天,这新芽还要生长起来吧!
未焦的树,还挺立着那巨大的树干,被火烤枯了的叶子簌簌落落地倒挂着,像秋天的落叶似的。——但真是秋天吗?既然焦了的树还没发芽,枯了的叶更容易转绿的吧!
——是这样的中国。
过不了几天,农夫清除了地上的烟火,又在垒着新墙了,这一次,他们在山里选择着特别坚固的石头。
很多人帮助他,最显眼的,是那些穿着草绿色军服的兵。
——旧的毁了,新的却在生长着!
新芽初中经典美文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经典美文 诵读指导 策略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均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在内容上、题材上、思想上、情感上等均闪烁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之光芒,是初中学生塑造美好品格、陶冶美好性情不可或缺的精神源泉。而诵读便是中学生学习与鉴赏经典美文最基本最简单易行的方式。不过,尽管知其简易与重要,却碍于长期以来势不可挡的应试教育的压力、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诵读水平的限制等因素,经典美文在教学过程中“以讲代读”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种“以讲代读”的无声教学,既无法培养学生养成浅吟低唱经典美文的良好习惯,也无法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能力,更无法激发学习诵读经典美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即便学生在课堂中牢牢地记住了教师对经典美文内容、思想、情感、主旨等重要内容的讲解抑或赏析,但若让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结果也往往不会尽如人意:部分学生连简单的朗读都不能流利成篇,又谈何运用语气、语调、语速、顿挫等的变化来表达文本的思想与感情呢?如此,经典美文的美感又从何而来呢?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指导学生诵读经典美的方法与策略。
一、引导学生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活动的重要意义
诵读是一种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立体的声音及内心的感悟的艺术。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高尔基的《海燕》、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等经典美文开展诵读活动,会产生下列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1)既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与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精髓,继之更好地理解上述经典美文文本的丰富内涵。(2)能够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3)能够引导学生接近文学,感知文学,接受文学作品的熏陶,培养极高的文学素养。
二、初中语文经典美文诵读教学之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实践证明:初中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时,常常会希望通过浅吟低唱的方式体味经典美文文本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对此,我们必须以教材为依托,将经典美文中原作者所产生的感悟以及描绘的具体意象提炼出来,并根据其感悟与意象创设与之匹配的教学情境,营造鲜活的诵读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审美欲,继之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美文文本的浓厚兴趣。比如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设施展示岳阳楼与洞庭湖的图片或者视频短片,引导学生在欣赏岳阳楼的精美与洞庭湖的浩淼的过程中,自觉走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高声吟诵课文:“庆历四年春,……”再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设施先播放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歌曲,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作品中所折射出的作者的恢弘气度。之后,再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示范诵读录音,以此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与体味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诵读文本,并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以此增强诵读教学效果。
2.把握诵读主体,有效发挥学生的诵读作用
在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好教学本位,将学生作为诵读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并向学生渗透文本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比如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可先引导学生独立诵读文本,自主感知文本大意,而后再鼓励学生诵读自己特别欣赏的语句,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自己喜欢这些语句的原因及从中获得的启迪。学生分享完诵读感悟后,我们还必须组织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名言名句找出来,比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并要求学生对之加以背诵和默写。
3.强化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体验诵读之乐
课堂教学时,强化师生之间的诵读互动,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又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刻体味诵读活动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强化师生互动的方法如下:(1)教师与学生互读经典美文;(2)在诵读经典美文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思考问题;(3)教师引导学生慢慢品味经典美文的丰富内涵。比如,教学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时,可以采用三次浅吟低唱法。首次诵读课文之前,先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在聆听配乐朗读录音的过程中启动丰富的想象思维,品味林中小溪的美丽景色,并体验文中所流露的作者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美好情感。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并进行领读,引导学生在首次浅吟低唱文本的基础上解答问题。当学生准确解答完问题之后,便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浅吟低唱。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在进行第三次浅吟低唱时,引导学生融入丰富的情感,将文本中如诗画般的林中小溪意境传递出来。如此,教室里就会飘荡着富有生机的琅琅书声。
4.亲友共努力,营造经典美文诵读氛围
处于少年时期的中学生,亲友的影响往往非常大。所以,在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美文能力的过程中,亲友常常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父母,对学生的影响尤甚。因此,在家庭生活中,亲友们必须采用下列方式,配合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活动:
首先,家长必须为学生提供诵读经典美文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比如为学生购买经典美文诵读的VCD、书籍等,家长最好陪伴学生开展诵读训练活动。因为“阅读材料对儿童的影响,是通过父母卷入阅读这些材料的活动而实现的。父母的阅读行为的榜样作用,把材料读给孩子听,甚至鼓励孩子阅读等,都会影响儿童的阅读行为。”(张雨海语)其次,布置具有经典美文氛围的家庭环境。比如,可以在家里的墙壁上挂一些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书法作品,也可以为学生购买一些诸如《历代精美散文选》书籍或者《国内外精美散文选》书籍等,让学生每天都能在家里感受到一种经典美文的文化气息。当然,在此过程中,朋友也非常重要。中学生处于少年阶段,往往喜欢与同龄人一起玩耍与学习。所以,相熟的家长应该保持经常的联系,互相交换诵读书籍与交流诵读经验,引导学生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5.注重经典美文诵读教学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目前我们运用得比较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语言交流方式
语言交流方式是经典美文诵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评价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可以运用语言交流的方式畅所欲言地互相交流诵读的实践体验、诵读的心得体会、诵读的成长收获等,当然,还可以针对诵读过程中某一个细小的环节等展开热烈的讨论。通过这种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在诵读经典美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修改经典美文诵读指导方略;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继续接受教师的诵读指导,并与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如此,就可以真正地落实教学相长。
(2)书写测试方式
鉴于目前书写测试依然是我们每个学校具有主导性的评价方式,所以,经典美文尤其是经典美文中的古诗文诵读也必须定期通过书写测试来完成。测试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默写经典美文中古诗文的上下句等,比如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如此,我们既可以把握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程度,又可以相应地调整诵读指导重点,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经典美文尤其是古诗文诵读的重视。
(3)激励性评语方式
激励性评语是我们对学生在诵读经典美文过程中的表现加以评价的语言。该评价语言,可以以录制声音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以文字的方式呈现。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本着充分肯定与鼓励学生诵读的原则,都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经典美文诵读充满自信或者希望,都必须体现评价过程中的人文性精神。
综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活动作用重大。因为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教学的优良传统之一,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学生通过眼、耳、口、心等器官共同作用,与静态的语言文字进行对话,并将其转变为学生的有声语言、内化为学生动态的个人言语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美好的语感、极高的口语交际水平的重要途径。故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诵读,重视诵读教学的作用与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芬芬. 诵读经典诗文 培养道德情怀[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1).
[2] 王敏. 在诵读经典中传承中华文化[J]. 课程教育研究,2015(2).
借鉴经典书写美文 篇3
一、借鉴经典,学习巧妙构思
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在构思上可谓是别具匠心。在情节安排上,一开始就给读者以阅读上的等待——悬念,夫妻两人经济上那么拮据,怎么给对方买圣诞礼物呢?作者以妻子德拉为描写对象,卖掉头发为丈夫杰姆买了表链。可丈夫回到家多次向妻子询问头发一事,悬念迭起,继续读下去才知道杰姆卖掉了他的金表为妻子买了装饰头发的发梳。两人为对方买礼物而都卖掉了自己最贵重的东西,虽然礼物都没有用处,可我们被他俩真诚热烈的爱情所感动。这篇文章以设置悬念和巧妙的构思而成为世界名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构思文章时先巧妙布局,把平常的小事写出波澜,起伏跌宕,就可引人入胜。
莫泊桑的《项链》的构思技巧同样令人拍案叫绝。特别体现在莫泊桑对于项链这个道具的描写方面。这串项链是玛蒂尔德那个有钱朋友的首饰匣子里最出色的宝贝,玛蒂尔德戴上它在教育部长的舞会上出尽了风头,却乐极生悲,项链丢失。为了赔偿钻石项链,他们尝到了“穷人的艰难生活”。历经十年,含辛茹苦才偿清满身债务。可在悲剧即将结束时,玛蒂尔德却从朋友那里得知那挂项链竟然是假的。本文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巧妙构思令人赞叹,可以为写作提供许多启发。
二、借鉴经典,学习开头技巧
一篇优秀的作文,要讲究开篇的技巧。朱自清先生的《绿》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引人入胜,直奔主题。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开头:“我从乡下跑进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突出了下文记叙的小事的非凡意义,是我们写作文开头的典范。
张洁的《挖荠菜》是以一种沉重的口气,向人们介绍了自己苦难的童年生活,以及她对下一代的担忧、期望、渴望沟通的复杂心情。可本文开头只有一句话,“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开门见山,简洁明了,直抒胸臆。“荠菜”“特殊”“省略号”足以使人对文章讲述的故事产生无限的遐想,文章的魅力跃然纸上。
三、借鉴经典,学习抒发真情
在学习鲁迅的《山海经》时,我们利用作者写作设计中的空白——阿长是如何买到《山海经》一书的——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阿长的自身情况来想象她买书的过程。学生下笔成文后在班内交流,阿长买书可谓历经“千难万险”,阿长对“我”的一片热爱之情也就跃然纸上,有目共睹,这更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在学习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暴风雨之夜,年老体弱的贝尔曼是如何挣扎着在墙上画出那片救命的不落树叶。通过想象写作训练,使学生更深刻地品悟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从而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掌握在作文中巧妙抒发真情的方法,使文章产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
四、借鉴经典,学习人物描写
很多学生描写人物时都是千人一面,我们不妨认真阅读《慈母情深》和《背影》等文章。梁晓声在《慈母情深》中,通过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母亲掏衣袖,掏出一卷揉的皱皱巴巴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些描写足以使读者鼻子发酸,对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产生无限的敬意。
《背影》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点“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结合抒情,在对人物描写中抒情。“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读者读到这里已经是和朱自清先生一起流泪了。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以此文创设作文题目,如《老师的眼睛》《妈妈的一双手》等,让学生模仿《背影》进行人物描写。
总之,精读、揣摩、总结经典课文的优秀之处,潜移默化,学以致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古典文化 篇4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寓言、神话故事,都是以白话文形式出现的。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寻找这些故事的出处,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文言文。如学习《自相矛盾》一文前,在指导学生明白“自相矛盾”的寓意后,我引入文言文,让学生对照朗读。即使有白话文对照,学生读的时候还是磕磕绊绊。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句的停顿,借白话文体会文言文的句逗停顿。学生读着读着,兴趣越来越浓。于是,我乘胜追击,又引导学生学习另一则寓言《掩耳盗铃》,让学生自由读文。他们用学习《自相矛盾》的方法,不仅读得抑扬顿挫,还能找出文言文与白话文描写的异同之处。
在每个学期的教学中,我都会找出一些与教材中文言文相对应的白话文,指导学生进行对照学习。在学习《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时,学生会主动找到原文,带到课堂中进行交流。那段时间,不少家长告诉我,孩子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言文朗读水平,经常在家里刻苦练习。最初,有些家长对于让学生读文言文一事不太理解,但随着孩子学习兴趣的增长,以及偶尔在交流时蹦出的文言表达方式,慢慢接受了,有些家长还主动帮助学生查找资料。
经过三个学期的指导,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感觉教材中的此类内容太少了。如何帮助他们读到更多的文言文?一次,我在帮助学生整理课外阅读篇目时,一位学生给我拿来了少儿版的《西游记》。这让我眼前一亮:《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学生通过动画片、漫画等形式早就对它了如指掌。而《西游记》原著属于半白半文的形式,是否可以让学生阅读呢?这既可以使学生走进名著,又能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文言文。
于是,我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讲明意义和做法,取得家长支持后,便为每个学生购买了同一版本的《西游记》原著。接下来,我利用每节语文课前的一段时间,选取一些经典段落组织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他们利用每天30分钟的“课外阅读”翻开《西游记》,认真学习。学期末,我还根据学生的阅读记录及家长评价,对学生进行表彰。虽然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一段时间后,40名学生中有12名学生能对照少儿版进行阅读,18名学生能节选故事阅读,12名学生能从头到尾阅读原著。这让我激动不已!
从二年级到四年级,学生阅读了不少于15篇的文言文,又集体阅读了《西游记》原著,个别学生还购买了《山海经》《论语》等书进行阅读。阅读古文,他们乐在其中。如今,很多学生能自主阅读简单的文言文,即便不理解字词意思,也能凭借语感进行正确的停顿。这既是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更是古文阅读的一种尝试,学生们在阅读中被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折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是汉语言宝库中一块瑰丽的宝石,我们不能因为年代久远就忽视它的作用。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简单文言文的方法,对白话文的阅读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愿意用自己的力量,为学生铺就一条学好文言文的时空隧道。
推动经典美文阅读的理性思考 篇5
关键词 经典美文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009-0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梦的实现,中国作为大国要崛起,一定要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崛起!这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崛起的必由之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一定要“从娃娃抓起”。推动经典美文的阅读,就是发展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就是提升国人素养的必经之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和多种方式的经典美文的诵读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性灵、启迪心智、塑造精神的双重目的,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
经典美文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品位,增强审美和鉴赏能力,在做人和做文方面对学生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以经典美文的阅读带给学生高尚的力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阅读经典美文能健全学生的人格
经典美文的阅读能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让学生从经典美文中汲取营养,采取先入为主的方式,有目标地选择经典名篇名句,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感受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魅力。
阅读和积累经典美文,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想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会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就会勉励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难过,从而鼓起勇气承担起一切困难和艰辛。
在经典美文的阅读中,学生也能在古代先贤的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让他们明白历史上所有圣贤之人都是历尽艰辛、经历种种磨难与考验之后才成为圣贤的。这样学生也会有能力来面对挫折,而不会像当前一部分中小学生因无法承受挫折而采取极端手段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阅读经典美文能塑造学生的高尚品德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所造成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这些情况说明对学生进行义利观教育已是当务之急。经典美文中所蕴藏的义利之辨内容非常丰富,为义利观提供了大量的教育素材。其中“见利思义”“舍生取义”“先利后义”等观点,具有极为现实的教育意义。
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两难抉择之时,会想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会想到“君子尚义,小人尚利。尚利则乱,尚义则治。”就会引导自己做出高尚的选择。
“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可以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儒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在古诗文中,将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而塑造学生的高尚品德。
三、阅读经典美文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语有:“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修养,形成某种气质。朱光潜说过:“没有文学趣味,这是精神上的残废。”优秀的人文文化是先哲们给我们现代社会的巨大精神财富,对培养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很有作用。经典,往往代表了一个时代某一领域的一个高度,是当时思想智慧的结晶。流传于今的传世经典更是经历了时间长河的冲洗考验、优胜劣汰才得以被保留下来。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是循序渐进的,是在长久的感悟熏陶中逐步形成的。经典美文的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让学生与古代圣贤名家为友,与经典文化知识为友,与时代同行,追求文化的高品味。最重要的是阅读经典能致力于人的培养、人的塑造和人的成长,实现生命的价值。
四、阅读经典美文能增强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相关经典美文的阅读,才能增强与巩固学生阅读的相关知识,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阅读经典美文,品味美文的音韵之美,让学生在朗读之中品味到文章的铿锵之声,品味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品味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阅读经典美文,体味美文中语法、修辞的精美,将美文视为表达形式优美、表达技巧娴熟、表达模式精细的精品范例,让学生进行品味、进行欣赏、进行运用。从发现的角度,用审美的眼光去学习优美的文学作品,从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方式运用、表现手法应用、谋篇布局技巧等内容进行鉴赏,让学生很好的提高其鉴赏美文的能力。
五、阅读经典美文能发展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悠历史,特别是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所铸造和凝聚的恒久弥新,蓬勃向上的人文思想与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之魂,文化之根。中华经典美文的内容博大精深,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诵读经典美文,能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加深认识,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财贵.儿童经典诵读基本理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4).
[2]王登峰,陶继新.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M].北京:中华书局,2010.
让经典美文鉴赏为写作铺路搭桥 篇6
入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美文很多。教学时,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体味、品鉴其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又要指导学生探究、借鉴、模仿其高妙的写作技巧,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典美文潜在的写作范文价值。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将阅读、鉴赏经典美文与随堂写作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让经典美文的阅读与鉴赏为学生的写作铺路搭桥。
一、明确概念,选择经典
1.经典美文。本文所指的经典美文是既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具有极高的写作范文价值的优美的散文、流播广远的诗歌、典范的说明文、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的议论文、脍炙人口的文言文、短小精悍的随笔等。
2.经典美文阅读与鉴赏
经典美文的阅读与鉴赏,主要是指学生在对经典美文进行阅读、体味、品味、思考、感悟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与作者、与经典美文文本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共鸣,以及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
3. 经典美文的选择
鉴于中国早就有“取上为中,取中为下”的古训,经典美文的选择必须慎重:必须精选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鉴赏价值,又有极高的作文示范价值的好文章。所以,在选择经典美文做作文训练范文时,必须考虑到下列诸多方面的因素:①文章的命题;②文章的立意;③文章的构思与布局谋篇;④文章的表现手法;⑤文章的行文顺序;⑥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⑦文章的语言表达; ⑧文章的句型;⑨文章的修辞;⑩文章的说明方法;文章的论证方法等。目的是要让经典美文对学生的写作起到极好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此外,在选择经典美文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①所选经典美文如能具备上述各项作文示范功能当然求之不得,但是经典美文只要具备上述作文示范功能中的某一个方面,也可以选择;②选取的经典美文最好是教材之内的,因为教材内的经典美文便于操作;③经典美文的选择可以由教师来选,也可以学生自己选择,并鼓励学生将选择的经典美文互相交流。
二、玩味文题,学会命题
精妙的文章文题,都是文章高度凝聚的信息点,不仅给读者以最简明的主题提示,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会像一颗耀眼的明星,吸引读者的眼球。所以,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充分鉴赏经典美文的命题艺术,引导学生掌握作文命题的技巧。
1. 文题必须以简明、准确的语言高度概括文章最主要的内容和特点。比如,韩非子的《郑人买履》用一个主谓短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叙述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而非叙述楚人买履或者魏人买珠的故事。再如,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用一个偏正短语点明文章叙述的是作者在13岁时到北大当学生及之后两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北大的无比眷恋之情。还如,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点明了本文要说明的是沙漠里的几种奇怪的自然现象。
2.根据不同文体特征,选择不同的命题方式。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日本川端康成的小小说《父母的心》、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等,其文题都非常精炼地为读者提供了文章的主要信息。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的文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这是一篇描写西双版纳美景和抒发作者对美丽的西双版纳无比热爱之情的写景抒情散文。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议论文,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郑文光的《宇宙里有些什么》等科普说明文,文题非常准确地为读者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内容:通过生动地、形象地、具体地介绍了宇宙中的恒星、行星、星云等不同星体及有关情况,说明宇宙具有下列三个方面的特征:①宇宙是物质的;②宇宙是运动的;③宇宙是广漠的、无穷无尽的。同时也告诉读者:宇宙是可以认识的。
三、品鉴人物形象,学会刻画人物形象
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训练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为主要训练目标。训练学生写作记叙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塑造人物形象等。所以,教学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含小说、散文)时,必须引导学生从下列几个方面深度鉴赏文本中塑造艺术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的外貌特征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人物的动作描写等。引导学生明白:人物形象不同,其个性特征、神情态度、精神气质等也不尽相同,写作时,切忌“碰雷”,并指导学生借鉴与模仿经典美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人物形象描写专项写作训练。
1.人物神态描写训练。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可以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描写韩麦尔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精彩的神态描写语句 ——“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进行充分的鉴赏:“这几句话,形神兼备地刻画出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无限痛苦之情。”继之,以此为人物形象神态描写专项训练链接点,引导学生回忆家中长辈去世时家里某位亲人悲痛欲绝的情态特征,并将之行之于文。
2.人物肖像描写训练。仍以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为例,我们可以如此引导学生鉴赏作者对韩麦尔先生的外貌描写:“都德用‘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几句极其简练的语言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可见,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主题思想服务的。”随后,以此为人物外貌描写专项训练链接点,引导学生借鉴、模仿上述人物外貌描写方法,用简洁明了、通畅准确的语言描写自己家人或者自己熟悉的某位同学或者某位老师的外貌特征,并要求能在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赋予人物形象鲜明的个性特征。
四、赏析表现手法,学习烘云托月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人物形象训练。林嗣环的《口技》可谓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相结合塑造人物形象的典范。文中不仅在正面描写口技人表演的三个场景——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到睡、深夜救火的高超的口技表演之后,再分别用“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等侧面描写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还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和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众宾团座,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等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教学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辨析、深度品鉴课文中精妙绝伦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并引导学生思考、明确上述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在文章中所产生的绝妙的表达效果: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交错并行,既从正面写出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又以侧面烘托的方式突出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还使行文显得灵动鲜活、错落有致、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继之,引导学生借鉴、模仿这篇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自选题材、自找角度写一篇艺术观赏方面的记叙文或者散文,并要求其中既要有对艺术表演者高超技艺的正面描写,又要有观赏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和神态描写等。
2.情境烘托人物形象训练。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运用并置九种景物的方式,勾勒出一幅凄美、萧索、荒凉的秋郊夕照图,让游荡天涯的“断肠人”在“古道西风”中骑一匹瘦马且行且悲,从中透出无限的哀愁与绵远的幽思,表现出天涯“断肠人”在凄美、萧索、荒凉的秋郊倦于漂泊、思念故乡的凄楚之情。这是一种以悲景衬悲情的表现手法。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对此加以深度体味和深度品析,然后以此为以悲景衬悲情专项训练链接点,引导学生模仿或者借鉴上述表现手法写一段以悲景衬悲情的话。
综上所述,教学时,我们不仅要将引导学生阅读与鉴赏经典美文作为提高学生文学艺术鉴赏品位的重要途径,还要把引导学生阅读与鉴赏经典美文与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巧妙地结合起来。因为经典美文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极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银雁.应用经典美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3(3).
[2]姚红梅.充分利用经典美文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4(1).
【新芽初中经典美文】推荐阅读:
初中广播稿美文经典08-27
经典诵读初中09-26
初中英语经典作文05-08
春天初中经典作文07-17
初中经典诵读校本课程08-28
作文600字初中经典06-26
初中优秀作文经典08-11
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08-13
初中英语作文经典参考10-14
经典好书初中读书心得11-25